请分析《赤壁教学内容分析》中的尾联

【小题1】颔联中诗人游赏山水,吟啸抒怀,看似闲适自得;但颈联中雨夜人散,酒醒闻雁,诗人倍感孤独寂寞。(感情2分,分析2分)【小题2】对比。以当年英雄在赤壁争雄,和如今只有蓑翁坐此钓鱼进行对比。用以表达自己虽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却壮志难酬的不平之意。(艺术手法2分。用意2分)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游赏黄州的山水,闲云倒影在水中,让人赏心悦目,闲来吟啸抒怀,日子倒也过得闲适自得。残灯暗淡的雨夜,一起下棋的友人已经散去,酒醒后孤枕难眠,又看到北雁南飞。“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因此这两句含蕴极丰,表面上是几多闲适,几多欢快,实际上却暗寓着百般无奈和慨叹。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点评: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小题2】试题分析:当年英雄豪杰争雄的赤壁还在,而如今只有我这样的蓑翁在此垂钓。用了对比的手法,用以表达自己虽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却壮志难酬的不平之意。只答“对比”或“用典”或“虚实结合”不完整,一定要解说。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中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点评:表现技巧是诗人用来抒发情感、表达题旨的一种手段方法,要准确回答就要熟悉古诗中常用的一些表现方法。①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夸张、对比、拟人、双关等。②描写手法:A.衬托手法,又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哀衬等;B.侧面描写;C.虚实结合;D.象征手法等。③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托物寓理三种。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的题目。(11分)
绝句二首(其二)
江碧鸟碧白,山青花欲然。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小题1】请分析“燃”“又”两字的妙处?(6分)
【小题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与“情”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分析。(5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年安徽省宣城中学高二下期5月月考语文卷(带解析)
题型: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8分)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①宿置酒李白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②,曲尽河星稀③。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④。【注】①斛斯山人:复姓斛斯的隐士。②松风:古琴曲,即《风入松曲》,此处也有歌声随风而入松林的意思。③河星稀:银河中星光稀微,指夜已深。④忘机:忘记世俗的机心,不谋虚名蝇利。【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起首两句中的“暮”和“归”两字表明,直到天色已晚,诗人这才踏上归途。B.三、四句意思是说,诗人看到青翠的山岭被夜色笼罩,油然而生苍茫寥廓之感。C.“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两句中,“入”和“拂”两字赋景物以人的情态。D.最后几句意思是说,主客在欢言挥酒、长歌曲尽之下,不知不觉就到夜深了。【小题2】从全诗来看,令诗人“陶然”的原因有哪些?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年江苏省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问题。(10分)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①宿置酒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②。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③,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④。
【注释】①斛斯山人:隐士,作者的朋友。②翠微:青翠的山坡。③松风:指古乐府《风入松》曲,也可作歌声随风入松林解。 ③机:世俗的心机。
1.“美酒聊共挥”句中的“挥”改为“饮”好不好?为什么?(3分)
2.“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结合全诗分析,让诗人“醉”的原因除了酒,还有哪些?(4分)
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3届安徽省高二下期5月月考语文卷(解析版)
题型: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8分)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①宿置酒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②,曲尽河星稀③。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④。
【注】①斛斯山人:复姓斛斯的隐士。②松风:古琴曲,即《风入松曲》,此处也有歌声随风而入松林的意思。③河星稀:银河中星光稀微,指夜已深。④忘机:忘记世俗的机心,不谋虚名蝇利。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起首两句中的“暮”和“归”两字表明,直到天色已晚,诗人这才踏上归途。
B.三、四句意思是说,诗人看到青翠的山岭被夜色笼罩,油然而生苍茫寥廓之感。
C.“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两句中,“入”和“拂”两字赋景物以人的情态。
D.最后几句意思是说,主客在欢言挥酒、长歌曲尽之下,不知不觉就到夜深了。
2.从全诗来看,令诗人“陶然”的原因有哪些?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4届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小题(6分)
新 年 作   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注:此诗是作者被贬为南巴尉时所作。
1.(3分)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2.(3分)这首诗的尾联是怎样抒情的?请简要分析。学年江苏海安中学、常州一中、沭阳中学高三联考调研语文试卷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学年江苏海安中学、常州一中、沭阳中学高三联考调研语文试卷
&&&&&&荐&&★★★
【字体: 】
学年江苏海安中学、常州一中、沭阳中学高三联考调研语文试卷
作者:&&&&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更新时间:
学年江苏海安中学、常州一中、沭阳中学高三联考调研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1. 在下列句子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在“假如我是服务对象”的大讨论中,人们对如何提高机关行政效率&&&&&&&,我认为,单纯的提高行政效率却不转变政府职能实属&&&&&&&。
②即将迈入大学的我们要学会“瞻前顾后”。“瞻前”指多观察,多思考,&&&&&&&以防危险。“顾后”指懂得感恩,常回母校,切莫&&&&&&&。
A.首鼠两端&&釜底抽薪&&未雨绸缪&&数典忘祖
B.莫衷一是&&扬汤止沸&&曲突徙薪&&得鱼忘筌
C.莫衷一是&&扬汤止沸&&曲突徙薪&&数典忘祖
D.首鼠两端&&扬汤止沸&&未雨绸缪&&得鱼忘筌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江苏交通厅负责人表示,将认真分析清明假期高速公路通行情况,听取各方面的广泛意见,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
B.在今年自主招生的面试选拔中,对于苏浙沪以外地区的考生,同济大学主要依据联考笔试成绩为基础,择优确定自主选拔录取对象。
C.要彻底根除“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仅仅寄希望于运动式治理并不现实。倡导文明交通,增强法律意识,完善道路设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D.廉价住房制度建设是住房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如何解决当前的房源不足,正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3.用平实的语言转述画线的句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陈佩斯钟情喜剧艺术,他创办的大道喜剧院已经正式鸣锣开演。对于正在从事喜剧演出的演员来说,从演出的剧目中截取一部分到春晚舞台上去展示自己的风采,这应当是求之不得的好事。但是,陈佩斯拒绝了央视的邀请,明确表示不参加蛇年春晚小品演出,他说:“我们的作品不是羊肉串,不是糖葫芦,所以没有适合的。”
A.我们的作品适合普通百姓,不适合高规格的央视春晚。
B.我们的作品品位很高,不适合面向全国观众的央视春晚。
C.我们的作品是环环相扣的整体,不好拿其中几个片段单独演出。
D.我们的作品只在大道戏剧院演出,不能像卖羊肉串、糖葫芦一样到处推销。
4. 对下面这幅丰子恺漫画蕴含的道理,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教育不能模式化,否则抹杀学生个性,阻碍特长发展。
B.教育只有遵循一定的套路,才能保证多出人才,快出人才。
C.只有教育能够改变人,把人培养成合符社会规范的人才。
D.教师不能眼睛盯着结果,要关注教育的过程。
5. 下列各项中,填在空格处与上句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3分)
走进书房,抬头可见墙上挂着的横幅:友古今善士,&&&&&&&。翻阅书卷,书中的人物纷至沓来。沉浸于别人的世界比照自己,鞭策自己,你将会不断获取前进的动力。荷笔当锄,你的精神家园将种满稚嫩的庄稼,也许远离丰收的季节,但心里装着一个秋天。
A.凝笔墨之香&&B.聚天地精华&&C.读中外奇书&&D.落笔撼五岳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北岳在浑源州之南,纷缀典籍。《书》著其为舜北巡狩之所,为恒山;《水经》著其高三千九百丈,为玄岳;《福地记》著其周围一百三十里,为总玄之天。予家太行白岩之旁,距岳五百里,心窃慕之,未及登览,怀想者二十余年。
至正德改元,奉天子命,分告于西蕃园陵等,道经浑源。去北岳仅十里许,遂南行至麓,其势冯冯保谔欤纵盘于地。其胸荡高云,其巅经赤日。余载喜载愕,敛色循坡东,迤岭北而上,是多珍花灵草,枝态不类;桃芬李葩,映带左右。山半稍憩,俯深窥高,如缘虚历空。上七里,是为虎风口,其间多横松强柏,壮如飞龙怒虬,叶皆四衍。从者云:“是岳神所保护,人樵尺寸必有殃,故环山之斧不敢至。”
其上路益险,登巅三里,始至岳庙。颓楹古像,余肃颜再拜。庙之上有飞石窟,两岸壁立,豁然中虚。相传飞于曲阳,今尚有石突峙。故历代凡升登者,就祠于曲阳,以为亦岳灵所寓也。然岁之春,走千里之民,来焚香于庙下,有祷辄应,赫昭于四方。如此,岂但护松柏然哉!余遂题名于悬崖,笔诗于碑及新庙之厅上。
又数十步许,为聚仙台。台上有石坪,于是振衣绝顶而放览焉。东则渔阳上谷,西则大同以南,奔峰来趋,北尽浑源、云中之景,南目五台隐隐在三百里外;而翠屏、五峰、画锦、封龙诸山,皆俯首伏脊于其下。因想有虞君臣会朝之事,不觉怆然。又忆在京都时,尝梦登高山眺远,今灼灼与梦无异,故知兹游非偶然者。
1.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纵盘于地&&纵:放纵,自由自在
B.枝态不类&&类:像,相似
C.如缘虚历空&&缘:沿着
D.奔峰来趋&&趋:归附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A.作者想要游览恒山已经有二十多年了。皇帝改年号为正德,作者奉皇上之命去恒山通告此事,才得以游览。
B.这篇游记是按照由上而上的登山&顺序来写的,先写从山麓仰望,再写在半山腰俯深窥高,最后又写山顶所见。
C.每年春天,从千里之外赶来的百姓,来到岳庙烧香,有求必应,因此岳庙显赫的名声传遍四方。
D.篇末写作者由绝顶放览之所见联想到虞舜巡狩恒山接受北方诸侯朝见的故事,这使得恒山的形象越发庄严、神圣。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余载喜载愕,敛色循坡东,迤岭北上。(4分)
⑵是岳神所保护,人樵尺寸必有殃,故环山之斧斤不敢至。(3分)
⑶故历代凡升登者,就祠于曲阳,以为亦岳灵所寓也。(3分)
4.作者从哪两个方面写出恒山的灵异秀丽?(4分)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李邦华,字孟暗,吉水人。受精神同里邹元标,与父廷谏同举万历三十一年乡试。父子自相镞砺,布衣徒步赴公车。明年,邦华成进士,授泾县知县,有异政。
四十四年引疾归。时群小力排东林,指邹元标为党魁。邦华与元标同里,相师友,又性好别黑白。或劝其委蛇,邦华曰:“宋为偏枯之学问,不作反覆之小人。”闻者益嫉之。明年以年例出为山东参议。其父廷谏为南京刑部队郎中,亦罢归。邦华乃辞疾不赴。
崇祯元年四月,起工部右侍郎,总督河道。京营故有占役、虚冒之弊。占役者,其人为诸将所役,一小营至四五百人,且有卖闲、包操诸弊。虚冒者,元其人,诸将及勋戚、奄寺、豪强以苍头冒选锋壮丁,月支厚饷。邦华核还占役万,清虚冒千。三大营军十余万,半老弱。故事,军缺听告补,率由贿得。邦华必亲校,非年壮力强者不录,自是军鲜冒滥。
营马额二万六千,至是止万五千。他官公事得借骑,总督、协理及巡视科道,例有坐班马,不肖且折橐入钱,营马不耗。邦华首减己班马三之一,他官借马,非公事不得骑,自是滥借为希。
京营岁领太仆银万六千两,屯田籽银千六十两,犒劳制器胥徒工食取给焉。各官取之无度,岁用不敷。邦华建议,先协理岁取千四百,总督巡视递节减,自是营帑遂裕。
十七年二月,李自成陷山西。未几,贼逼都城。十八日,外城陷,走宿文信国祠。明日,内城亦陷,乃三揖信国曰:“邦华死国难,请从先生于九京矣。”遂投缳而绝。赠太保、吏部尚书,谥忠文。本朝赐谥忠肃。
&&&&&&&&&&&&&&&&&&&&&&&&&&&&&&&&&& (选自《明史》列传一百五十三,有删改)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指邹元标为党魁&&魁:&&&&②或劝其委蛇&&委蛇:
③闻者益嫉之&&&&&&嫉:&&&&④岁用不敷&&&&&&敷: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⑴邦华与元标同里,相师友,又性好别黑白。(3分)
⑵故事,军缺听告补,率由贿得。(4分)
⑶先协理岁取千四百,总督巡视递节减,自是营帑遂裕。(3分)
3.阅读第二段,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李邦华的主要品质。(2分)
三.诗歌鉴赏
8.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与东吴生相遇
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
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平。
1.首联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诗人形象?(3分)
2.这首诗的第三联“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
3.作者在这首诗中流露出哪些思想感情?请作简要概括。(4分)
四.名句名篇
9.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⑴&&&&&&,&&&&&&,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孟子《鱼我所欲也》)
⑵&&&&&&,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
⑶西当太白有鸟道,&&&&&&。(李白《蜀道难》)
⑷东船西舫悄无言,&&&&&&。(白居易《琵琶行》)
⑸&&&&&&,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骚》)
⑹驾一叶之扁舟,&&&&&&。(苏轼《赤壁赋》)
⑺陛下亦宜自谋,&&&&&&,&&&&&&,深追先帝遗诏。(诸葛亮《出师表》)
⑻左牵黄,&&&&&&,&&&&&&,千骑卷平冈。(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五.现代文阅读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①牡丹和梅花,曾是人们印象中的国花。牡丹花朵硕大,色彩艳丽,且高贵荣华之富态。梅花的花朵要小多了,星星点点,或疏或密开满在乌黑而坚硬的干枝上,而且干枝往往曲折多姿,予人风骨独傲之感。更因梅花开于寒冷的季节,那时别的花都不敢吐露,故而引起诗人们的赞美――梅花香自苦寒来。
②从造型艺术角度看,形成美感的主要因素是整体构成。梅花之美主要缘于体态多姿。干枝穿插间的粗、瘦对比,故老梅更独具这般风采。梅花盛开或初吐露花蕾时,尚无绿叶衬托,只由花朵与枝干构成点与线的二重唱。“删繁就简三秋树”,郑板桥虽多画兰竹,少画梅花,其实他已道出了自己对梅花的绘画感受;而王冕画梅繁华密枝,引人进入梅花的国度。陈老莲画梅喜表现一段古怪倔强的干枝上着画三几朵,寓秀于拙,仿佛是他的自画像。梵高的向日葵同样是他的自画像,真正杰出的艺术家,总是将自己和自然融为一体的。正由于敏感的艺术家从不同视角揭示了自然之美,人们才更深一层感到自然之美。历代有那么多的诗人和画家表现了梅之美,梅在中国人心目中早已登上高雅之宝座。我在故宫曾见过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金农的一幅册页梅花,满纸只是淡墨点,其间穿插几笔墨黑的线是干枝,予人以月下梅花或雾中观梅之整体感受。这与西方印象派的效果异曲同工。走完隔膜、封闭的漫长世纪,地球显然日益缩小,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谁也挡不住,梅花和腊梅的西指日可待。
③我第一次看到的梅园是无锡梅园,因当年梅园被许多居民的白墙衬托,被明如镜的太湖衬托,因而梅之身段和花之色彩分外醒目。中国传统绘画不涂背景,被绘在白底子上的梅花便尽现体态之美。因而,梅花在园林中往往依素墙而栽。或者反其道而行之,种在假山洞口之类的深暗背景前,花开时明如观火。
④中国大地上到处有梅花、梅园,多少姑娘们的名字爱叫梅。我自己嗅觉不灵,可看梅,赏梅,不知闻梅香。梅之香更吸引了广大的爱好者,“暗香浮动月黄昏”,让人未见花就闻到了香味。文人咏梅,凡夫俗子也爱梅,梅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标志之一。绘画中最通俗的题材梅、兰、竹、菊,被誉为“四君子”。缘于她们都象征中国传统中高尚的道德品质,梅居其首,是梅的荣誉。让园林、园艺家们深入研究梅的品种及嫁接等科学课题吧!他们研究出来的成果之花将开遍大漠南北,家家户户。今天,人们渴望草坪与鲜花了,在礼品中鲜花替代了糕点与烟酒。我从来不过自己的生日,连这个诞生时日也忘了。但不意有一回,居然邮局送来了一束鲜花,是外地有人邮来贺诞辰的。花簇大都是月季、郁金香之类。如果是一簇梅花或腊梅,当别有一番风姿了。
⑤今年五月间,我到太湖一个小岛上的园林&果木产寻寻觅觅,发现梅园已是青绿一片,郁郁葱葱。细看,满树已隐藏着小小的青梅,才使我醒悟谢了还有青果子。不过青梅是褐色的干果了,可能是作陈皮梅之类的佳品吧。梅花展示了青春的美丽,有奉献了成熟的果实,这是梅的品质吧。
⑥正因着眼于花、干、枝的点、线组合之美,我更爱腊梅。腊梅洗尽脂粉,只剩下并不鲜艳的暗黄之色,近乎蜡黄的病色了。然而在绘画的寰宇中,局部永远臣服于整体,在整体中体现价值。由于对照的绝妙效果,腊梅花朵之“蜡黄”,呈现了无价的物种黄金色。三味书屋后园的那株腊梅花给鲁迅的童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似乎也是令我独钟情于腊梅的姻缘。
1.请分析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2.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梅之美”,请加以概括。(6分)
3.简要分析第四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
4.文章以“说梅”为题,请探究作者通过“说梅”寄托了哪些深刻的意蕴。(6分)
六.作文题
1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再好的种子,不播种下去,也结不出丰硕的果实。
望远镜――可以望见远的目标,却不能替你走半步。
&七.文言文阅读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问题
今年春,余统帅云中,寄身绝塞,不胜今昔聚散之感。二子寄余古文观止一编,阅其选,简而该,评注详而不繁,其审音辨字无不精切而确当批阅数过觉向时之所阙如者,今则冁然以喜矣,以此正蒙养而裨后学,厥功岂浅鲜哉。及命付诸梨枣,而为数语,以弁其首。
――《古文观止》序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3处)(3分)
其&审&音&辨&字&无&不&精&切&而&确&当&批&阅&数&过&觉&向&时&之&所&阙&如&者
2.文中“付诸梨枣”的近义词是(&&)(1分)
A.付之丙丁&&B.付之厥如&&C.付梓&&D.梨园弟子
3.序言中,作者认为编撰《古文观止》的意义何在?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2分)
4.《古文观止》中收录了司马相如的《上书谏猎》。他的文赋代表作还有&&&&&&,&&&&&&。
八.选择题
13. 下列有关《三国演义》的表述错误的两项是(&&)(5分)
A.《三国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并非宋元白话而是浅近的文言,这种“半文半白”语言在文言过渡到白话的过程中,起了桥梁作用。
B.《三国演义》中,为避曹操追兵,刘备携新野十多万百姓逃奔江陵,关羽护着刘备且战且走,赵云保护刘备的家小。混乱中,有人称赵云投奔曹操了,但刘备并不信。
C.《三国演义》中,关羽退守麦城,诸葛瑾前来劝降,关羽不为所动,决定向西川撤退,途中遭遇东吴伏兵,寡不敌众,父子被擒。
D.刘禅亲自扶着诸葛亮的灵柩到汉中定军山安葬,并封其谥号为忠武侯。孔明一死,东吴在边境增兵。刘禅派宗预入江东,前去重结旧盟,孙权折箭起誓不攻蜀国。
E.曹操杀了杨修的主要原因是:杨修恃才放旷,借机对将士说“鸡肋”表明曹操有退兵之意以及杨修解读“一合酥”“梦中杀人”等犯忌之事。
九.文学作品阅读
14. 简答题
(1)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定三分隆中决策”。请简要概括诸葛亮对形势的分析与提供的战略构想。(6分)
(2)概括刘备、关羽、张飞殒命的主要原因。(6分)
十.现代文阅读
15. 材料分析鉴赏题(15分)
上海滩上还滋生着“洋场恶少”。鲁迅说他们虽是文人,但在文学论争中从不说出“坚实的理由”,“只有无端的诬赖,自己的猜测,撒娇,装傻”,这就颇有些流氓气了。鲁迅曾这宿刻画上海滩上的流氓:“和尚喝酒他来打,男女通奸他来捉,私娼私贩他来凌辱,为的是维持风化;乡下人不懂租界章程他来欺侮,为的是看不起无知;剪发女人他来嘲骂,社会改革者他来憎恶,为的是宝爱秩序。但后面是传统的靠山,对手又都非浩荡的强敌,他就在其间横行过去。”可见上海流氓也是既以传统为靠山,又以洋人的“章程”为依托的,而其最基本的职责就是维护现存的“秩序”。所以鲁迅说:“殖民政策是一定保护,养育流氓的。”这宿,“流氓文化”也就必然构成20世纪30年代上海现代都市文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鲁迅说其特点是将“中国法”与“外国法”集于一身,可以说它是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恶俗的部分的一个恶性嫁接。鲁迅说:“无论古今,凡是没有一定的理论,或主张的变化&并无线索可寻。而随时拿了各种各派的理论来作武器的人,都可以称之为流氓。”……而流氓文化的最大特点也就是无理论、无信仰、无文化,“无所谓法不法,只要被他敲去了几个钱就算完事”。所以,流氓文化的“横行”本身就标示着社会的腐败、无序与混乱,这其实是一种“末路现象”,如鲁迅所说:“这些原是上海&滩上久已沉沉浮浮的流尸,本来散见于各处的,但经风浪一吹,就漂集一处,形成一个堆积,又因为各个本身的腐烂,就发出较深厚的恶臭来了”。也还是鲁迅说得好:这样的“流尸文学将与流氓政治同在”。
1.简要概括上海滩流氓的几种表现行为。(6分)
2.怎么理解流氓文化“是将‘中国法’与‘外国法’集于一身”这句话?(3分)
3.根据本文内容,如果要革除流氓文化,营构一种良好的文化风气,应该怎么去做?(6分)
学年江苏海安中学、常州一中、沭阳中学高三联考调研语文试卷(解析版)
【解析】这类题目考查的是常用的词语,以成语为主。对成语本身含义、使用范围、情感色彩尤为重视。成语应用需要结合语境,不能一味强记。归纳解答成语题的几个注意点,褒贬失当、望文生义、对象误用、轻重不当、谦敬错位、修饰失当等,但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突出易导致误用的因素。“扬汤止沸”,不能彻底解决问题;“釜底抽薪”,彻底解决问题。“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多对一;“首鼠两端”,迟疑不决,摇摆不定,一对多。“曲突徙薪”,事先采取措施,防止危险发生,强调危险;“未雨绸缪”,事先做好准备。“得鱼忘筌”,达到目的忘了自己的凭借;“数典忘祖”,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解析】病句题型一般每句包含一种不同类型的语病,这是解题时可以利用的地方。复习时要对六种病句类型分门别类地进行归纳整理,以便有一个全面、清楚地认识。尽管高考病句辨析不在病句类型概念上作要求,但要尽可能地掌握病因类型。要学会主干分析法和枝叶分析法培养语感。A语序不当,“广泛”应移到“听取”之前;B句式杂糅,应改为“主要依据联考笔试成绩”或“以联考笔试成绩为基础”;D宾语残缺,“解决”对应处缺少宾语“问题”。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按照具体要求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指在一定的语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将句子由一种句式换成另一种句式的过程,考查的是对给定的语句换一种句式表达方式的能力。注意不要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试题分析:首先要观察画面内容,全面考虑画面中的要素,不能偏颇或漏掉,包括人物的神情,也是重点。然后分析画面寓意,要联系现实,分析画面背后的内涵。这幅漫画中“教育”是表述的主题,“泥团”“泥人”是对象,“模子”是形式,说明模式化教育抹杀个性。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试题解析:本题解答主要着眼于使用语言时话题是否一致、语序是否合理、语句是否呼应或句式是否统一。复习策略上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提高语境意识,从题目中寻找答题的已知条件。二要从内容入手,思考语言形式。语言形式的一切变化都源于所表达内容的变化,选择什么样的语言形式完全由所要表达的内容来决定,要遵守从内容入手来思考语言形式的原则。题中“古今”一般对“中外”,形式上是动宾结构。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1)我又惊又喜,后来我收起惊喜的表情,继续沿着山路向东,又沿岭北曲折向上。
(2)这里的树是受山神保护的,谁要是砍松树一尺一寸,必定遭殃,所以山周围的人都不敢拿着斧头来砍。
(3)所以历代怕登山的人,就前往曲阳县祭祀,认为那儿也是山神居住的地方。
4.花草树木;庙宇建筑
试题解析:
1.这类题主要是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复习策略是要注意积累,文言实词的积累是提高解题正确率的关键。一是要记住典型例句,二是要做好归类整理工作。回归课本很有必要性,即运用课内所学文言词语知识来解决课外的问题。C项中“缘”,攀援。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本题解答要求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能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纳,准确把握文中的主要信息,从而根据题目的指令,筛选出符合指令的信息。可以根据选项中罗列具体材料,从中筛选。也可以根据选项中的观点对应题干选择。A项中“去恒山通告此事”有误,原文是“道经浑源。去北岳仅十里许”。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复习策略上要做到夯实考点基础,做到有备无患。认真梳理文言文知识点,系统地掌握各种句式的特点及翻译方法并加强古文阅读,适当强化训练。(1)句中“载……载……”译为“又……又……”,“循”译为“沿着”&(2)句中“樵”,动词砍树。(3)句中“祠”,祭祀。“所寓”,&居住的地方。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本题要整体把握全文,根据题干中“两个方面”和“恒山的灵异秀丽”两个信息,找准答题区域,并对原文内容加以概括。答题区域分别在第二和第三两节。第二节“多珍花灵草,枝态不类;桃芬李葩,映带左右”写的是花草树木;第三节中“始至岳庙”写的是庙宇建筑。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7. 1.①首领&&&&&②随和应付&&&&&③憎恨、痛恨&&&&④足够
2.⑴李邦华与元标是同乡,互相是师生朋友关系,性格又喜好辨别是非。
⑵按照惯例,部队缺员时允许请示补充,这些老弱之人大都是通过贿赂得以补充进来的。
⑶首先由协理每年支取一千四百两,总督、巡视按次序削减,从此京营里的库银就宽裕起来了。
3.刚正不阿
1.本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常见文言实词。复习策略是注意积累,文言实词的积累是提高解题正确率的关键。一是要记住典型例句,二是要做好归类整理工作。回归课本很有必要性,即运用课内所学文言词语知识来解决课外的问题。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句中,同里:同乡。别,辨别。(2)句中,故事:按照惯例。听:允许,率:大都,全。(3)句中,岁:每年。递:按次序。帑:古时收藏钱财的府库,钱财。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复习策略上要做到夯实考点基础,做到有备无患。认真梳理文言文知识点,系统地掌握各种句式的特点及翻译方法并加强古文阅读,适当强化训练。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本题要仔细阅读题干指定的区域,根据题干中“第二段”“四字短语”这两个信息,对原文内容加以概括。文中“邦华曰:‘宋为偏枯之学问,不作反覆之小人。’和辞疾不赴”从语言和行为上表现他刚正不阿的品质。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8. 1.刻画了一位多年漂泊,年华已逝,遇友伤怀的诗人形象。
2.运用了对比手法(1分),诗人将“贫”与“贵”“春偏少”与“月最明”进行对比(1分),生动揭示出当时贫富不公的社会现象(1分),表达了对自己才华遭压抑的不平及对统治者的不满(1分)。
3.首联表达诗人颠沛流离的感慨;颔联诗人感叹年华蹉跎,借酒浇愁;颈联对世态炎凉、统治者的控诉;尾联对未来、国家前途的期待。
试题解析:
1.一般说来,诗歌作品的人物形象包括作为描写客体的人物和抒情主人公。本诗首联刻画的是形象是诗人自己。解题时可以根据诗歌中人物外貌、神态、举止的描写,来把握人物形象。“十年”写出时间长,“如萍”说明漂泊,第一句表明在外漂泊多年。“白首”&写出年华已逝“泪满缨”写出伤怀。所以首联刻画了刻画了一位多年漂泊,年华已逝,遇友伤怀的诗人形象。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解答此类题时,首先准确辨识诗词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然后结合诗句进行分析,侧重对内容表达所起的作用和产生的效果。答题模式一般采用手法+具体分析+效果。本诗第三联“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中“贫”“贵”,“陋巷”“豪家”可以看出是对比手法。然后结合全诗,联系诗人情感,分析对比手法的作用是诗人将“贫”与“贵”“春偏少”与“月最明”进行对比,生动揭示出当时贫富不公的社会现象,表达的情感是对自己才华遭压抑的不平及对统治者的不满。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表达诗人感叹年华蹉跎,借酒浇愁;颈联“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运用对比手法,对世态炎凉、统治者的控诉;尾联对未来、国家前途的期待。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 ⑴&一食&,&一豆
⑵&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⑶可以横绝峨眉颠。
⑷唯见江心秋月白。
⑸&日月忽其不淹兮
⑹举匏尊以相属。
⑺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⑻右擎苍,锦帽貂裘
【解析】名篇名句的复习策略是:一要化整为零,日积月累,注意整篇背诵与片段突击相结合。复习时,注意效率;二要动口更要动手,关键是不写错别字;三要将识记与理解相结合,加强理解基础上的记忆,理解是根本,默写时要懂意思;四要注意方法,领悟含义,圈点勾画,边诵边写。本题(1)句中“箪”“羹”&,(2)句中“夭阏”,(3)句中“峨眉颠”,(4)句中“唯”,(5)句中“淹”,(6)句中“匏尊”,(7)句中“咨诹”,(8)句中“擎”“貂裘”,这些难写的、生僻的、易错的字需注意。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10. 1.通过梅花和牡丹的对比,衬托梅花的美。交代诗人们赞美梅花的原因,统领下文对梅花的美的描写。引发下文作者对艺术和人生的见解。
2.①体态多姿,风骨独傲(1分);②不畏寒冷,坚贞顽强(1分);③梅香扑鼻(1分);④青春美丽,奉献果实(1分);⑤象征高洁品德(2分)。
3.①如今人们开始重视精神生活(1分);②希望人们能摈弃浮华,追求质朴无华的品格(1分);随和应付;③表达自己对梅花特别是腊梅的特殊感情(2分)。
4.①对梅花的形态、馨香和品质的赞美;②造型艺术形成美感是整体构成;③真正的艺术家要将自己和自然融为一体;④在物质文明发达的今天,人们更应崇尚精神,追求质朴无华的品质,崇尚君子之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东西方文化要交流碰撞,中国文化要走出去;寄托了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怀念。(答对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4分,四点6分)
1.本题属于考查段落作用的题目,首先要看本段在全文中的位置,然后考虑与前后文的关系、与标题的关系。答题时,要理清全文的思路,整体把握文本的大意,然后据此分析第一段与文章主题的关系,可从行文思路和感情基调入手加以分析概括。第一段中写牡丹花“朵硕大,色彩艳丽,且高贵荣华之富态”,写梅花“花朵要小多了,星星点点,或疏或密开满在乌黑而坚硬的干枝上,而且干枝往往曲折多姿,予人风骨独傲之感”。手法上通过梅花和牡丹的对比,衬托梅花的美。“更因梅花开于寒冷的季节,那时别的花都不敢吐露,故而引起诗人们的赞美――梅花香自苦寒来。”写出诗人们赞美梅花的原因。在结构上统领下文对梅花的美的描写。引发下文作者对艺术和人生的见解。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概括内容往往直接考查对全文内容要点的分析、概括能力,对段意、定义的某一具体材料的归纳概括能力,答题时联系作者的基本观点,对文章的价值作出判断。本题找准写“梅之美”的语句,然后加以概括。如“干枝往往曲折多姿,予人风骨独傲之感。”表明梅“体态多姿,风骨独傲”之美。②不畏寒冷,坚贞顽强(1分);③梅香扑鼻(1分);④青春美丽,奉献果实(1分);⑤象征高洁品德(2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做这类题目,就是解释句子所蕴含的意义,一般包括三方面:表层意义、句内意义、句外意义(言外之意),然后分析其在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揭示文章主题方面的作用。划线句子中写邮局送来了一束鲜花贺诞辰的,句内意思是如今人们开始重视精神生活。“花簇大都是月季、郁金香之类。如果是一簇梅花或腊梅,当别有一番风姿了。”言外之意是希望人们能摈弃浮华,追求质朴无华的品格,表达自己对梅花特别是腊梅的特殊感情。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4.本题直接说明“探究”,并且提示要联系标题。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要求从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切入探究。思考角度:“说梅”作为标题,与全文主题有什么关系?从哪些方面“说”的,你?哪些语句和段落内容能够体现了作者对“梅”的赞美以及寄托的深刻情感。从全文看,作者对梅花的形态、馨香和品质的赞美;对梅花造型艺术的赞美;对人们崇尚精神,追求质朴无华的品质,崇尚君子之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的赞美等。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11. 带着理想前行
“理想终究会实现的”是一句激人奋进的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有些人不乏好很好的想法、目标和计划。让理想成现实,是许多人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但是有的人有了理想之后,要么长期犹豫之中,迟迟拿不出实现理想的具体行动;要么碰到一点困难打退堂鼓,甚至彻底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常言道:心动不如行动。再美好的理想与目标,再完美的计划和方案,如果不能尽快在行动中落实,最终只能是纸上谈兵,空想一番。
有了理想,就应该迅速有力地实施。坐在原地等待机遇,无异于盼天上掉馅饼。毫不犹豫尽快拿出行动,为理想的实现创造条件,才是理想成真的必经之路。有的人确立了好的目标以后,一会儿担心过程太长,怕坚持不下去;一会儿担心任务太难,怕到最后失败。如此前怕狼后怕虎,在彷徨中裹足不前,导致机遇在身边溜走,白白浪费了光阴。英国著名文学家劳伦斯有一句名言:成功的秘诀,在于养成迅速去做的好习惯。在我们身边,细细观察就不难发现,许多贡献较大,成绩较优异的同志,并不是他们的知识、眼光、观念多么出类拔萃,其理想和目标常常和身边的人差不多,只是因为他们实现理想的行动比别人先走一步,并且能够孜孜以求而已。
实现理想不仅要肯做还需要锲而不舍地坚持做。实现理想往往是一个艰苦的、坚持的过程,而不是一步到位,立竿见影。那些成就卓越的人,几乎都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表现出一种顽强的毅力。美国著名动作影星史泰龙高中时代旧理想当一名演员,他前往好莱坞找导演,找制片人,整整三年,都没有一个人看好他,他也没有上过一个镜头。不过他没有气馁,而是一此次分析失败的原因,在自我反省,自我检讨中进步着。终于,一个拒绝他20多次的导演答应给他一次拍电视剧的机会,这部电视剧第一季就创下了收视记录,从此,史泰龙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故人云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实现理想最忌讳缺乏恒心,朝三暮四。只要瞄准了大方向,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就能够扫除挡在理想前面的障碍,实现美好的人生蓝图。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面对挫折,我们要学会坚持。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中涅。累而不止歇,苦而不逃避。因此,凡想干出一番事业,学习有所建树,就要做好进阶挑战甚至面对失败的准备,坚持不解地执行预定的计划,不断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这样才有成功的希望,才能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向着自己的理想的比彼岸勇往直前。
一位哲人说,理想是用来被追逐的,而不是用来被幻想的。既然选择了远方,我们便脚踏实地,披荆斩棘,只顾风雨兼程!
审题:材料信息:从“再好的种子,不播种下去,也结不出丰硕的果实。”这句话中我们可以获得“播种”到“丰硕的果实”的信息,可以提炼为“播种”即“行动”,“丰硕的果实”即“理想的实现”;从望远镜――可以望见远的目标,却不能替你走半步。”这句话中我们可以获得“走”到“远的目标”的信息,可以提炼为“走”即“行动”,“远的目标”即“远大理想”。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立意:远大的理想,要靠行动去实现。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2. 1.其审音辨字/无不精切而确当/批阅数过/觉向时之所阙如者
3.规范启蒙教育,帮助后世教学
4.《子虚赋》《上林赋》等
1.文言断句的解答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尽量疏通全文,了解全段的意义;二是要联系前后文,推断画线句子的含义,根据已有的标点符号,理解句子,推断未知处标点;三是确定句中的重点词语,并关注表句中停顿的常见的语气词。句中“而”连接“精切”和“确当”,用“无不”双重否定修饰,所以“无不精切而确当”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分句,题中要求限三处,答案就明显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付诸梨枣”指刻版刊印书籍。梨枣:旧时刻书多用梨木,古代称书版。A项“付之丙丁”是指用火烧掉;B项“付之厥如”是指欠缺本应具有之物;C项“付梓”指书稿雕版印行。梓:刻板,因此把稿件交付刊印叫付梓;D项“梨园弟子”原指唐玄宗培训的歌伶舞伎。后泛指戏剧演员。根据文意推断,只有C项“付梓”恰当。
考点:了解古代文学常识及古代文化常识。能力层次为识记A.
3.本题需对全段内容进行分析,找准写“编撰《古文观止》的意义”的语句,然后加以概括。“以此正蒙养而裨后学,厥功岂浅鲜哉”一句中“以此”表明意义所在,全句意思是“用《古文观止》来规范儿童的启蒙教育,帮助后世的教学,它的意义难道会小吗?”可以此概括为“规范启蒙教育,帮助后世教学”。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学常识及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和识记。这类题涉及到历史、文学等相关知识的扩展,特别要注意对篇目和学术上特定称谓等的理解和识记。司马相如西汉辞赋家,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代表作有《》,《》,《》,《》,《》等。
考点:了解古代文学常识及古代文化常识。能力层次为识记A.
【解析】B项中“关羽护着刘备且战且走”错误,应该是张飞保护着刘备。E项中要注意“主要原因”,曹操杀杨修主要而且直接原因是杨修牵扯到了曹操选继承人的家务事,对杨修卷入曹家“世子之争”很恼怒。这一选项很有迷惑性,很多同学会依据课文内容加以判断,导致错误。
考点:了解有关名著名篇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
14. (1)形势分析: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国险而民附,可用为援而不可图;可取荆、益,以兴汉室。
战略构想:先取荆州为家;后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图中原。
(2)①刘备报仇心切,打破了既定“联吴抗曹”的战略,战术&上又在狭窄的地带扎营,导致失败而死;②关羽自高自傲,被魏吴夹攻,失败而死;③张飞脾气暴躁,因醉酒鞭打部下,被杀死。
(1)本题从两个方面考虑:诸葛亮对形势的分析和提供的战略构想。形势分析主要是从曹操方和孙权方分析。答题内容相对集中在《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没有跨度。
(2)刘备报仇心切,打破了既定“联吴抗曹”的战略,战术上又在狭窄的地带扎营,导致失败而死关羽自高自傲,被魏吴夹攻,失败而死;③张飞脾气暴躁,因醉酒鞭打部下,被杀死。作答此题应从作品前后情节方面去考虑。张飞的死与其性格有关,形象比较鲜明。刘备的死与关羽的死相关联,情节性也较强,所以只要熟悉内容,不难概括。
考点:了解有关名著名篇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
15. 1.以维持风化之名,多管闲事;以显示高处为目的,欺侮弱小;以维护秩序为名,憎恶变革。(3点,每点2分)
2.以传统文化中最恶俗部分为靠山,又以西方文化为依托,维护现存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秩序。
3.提倡理性的文学论争;构建有明确理论和信仰的文化;改革传统文化和西洋文化的弊端;与横行无序作斗争。(写出3点给6分)
1.解答这类题需根据阅读目的取舍信息,捕捉和选取有效的、符合阅读目的的重要的语句,把握有关语句的隐含信息,舍弃无关紧要的内容。本题的答案区域在鲁迅对上海滩流氓的刻画的那段话中,可以概括为“以维持风化之名,多管闲事;以显示高处为目的,欺侮弱小;以维护秩序为名,憎恶变革。”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言外之意”的把握。“是将‘中国法’与‘外国法’集于一身”这句话中,“中国法”指“以传统文化中最恶俗部分为靠山”,“外国法”指“以西方文化为依托”,“集于一身”说明是兼有两面,以此来维护现存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秩序。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3.本题要在全面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观点,明确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解答时要详尽地分析文中引用的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以及材料支撑观点的过程,从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要关注事件的因果关系,从中概括出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本文列出了上海滩流氓的种种表现,针对这些表现可以看出作者对此行为的批判,从而概括出革除这些行为的做法是“提倡理性的文学论争;构建有明确理论和信仰的文化;改革传统文化和西洋文化的弊端;与横行无序作斗争。”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文章录入:三人行&&&&责任编辑:三人行&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赤壁之战职业分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