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跟银行卡放一起跟手机放一起会提取手机跟银行卡放一起的信息吗

调查:手机丢失银行卡能否被盗刷 一种情况需警惕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出门打车、买电影票甚至到便利店买包子都可以用手机付款,智能手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功能越来越多样。专业的互联网安全公司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为了进一步验证测试的可靠性,记者又赶到了北京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总队进行求证。
出门打车、买电影票甚至到便利店买包子都可以用手机付款,智能手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功能越来越多样。不过也有人担心,如果自己的手机丢了,而这部手机又恰好和相关银行卡以及支付宝绑定,那么捡到手机的人是不是就可以通过手机验证码能查找到银行卡和支付宝的密码,从而盗取帐户上的资金。那么这样的风险究竟有多大?手机用户该如何防范?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的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点开各大门户网站的论坛,这篇题目叫“惊悚实验:支付宝关联了银行卡如果手机丢了会发生什么”的网帖随处可见,对于手机丢失后,移动端的资金安全,这篇文章是这样描述的:只要按网帖提示操作,很容易就能破解支付宝帐号和密码,甚至能轻松把支付宝上的金额转到任意卡上。记者注意到,一些网友在跟帖中表达了这样的担心:手机开通支付功能目前确实极不安全,按照网贴提示操作确实可以为所欲为等等,但也有网友表示实验并不成立。尽管讨论得极为热烈,但记者观察到,对于手机支付的安全问题,网络上的言论都集中在了猜测和怀疑上,对于具体手机资金被盗窃的案例,记者翻阅了多篇网页留言,也通过专业的搜索方式,始终没有找到。网上在热炒手机支付安全的话题,现实生活中的消费者,是不是也在讨论这个话题呢?2月24日,记者分别在北京的西单、公主坟等商业区进行了街头调查。
记者随机采访的22人中,有20人表示了解移动支付,有14人表示正在使用移动支付。但这些消费者基本都是青年,中年的消费者,记者随机询问的老年消费者,基本都表示不了解手机支付的方式,有的甚至根本都没有听说过手机支付这个名词,而在对年轻消费者的采访中,更多年轻的消费者不仅是在使用手机支付方式,更多的甚至把手机支付视作一种时髦的生活方式在对待。
移动支付业务最早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美国,随着在韩国和日本出现迅速发展,我国移动支付最早出现在1999年,但在2009年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大力上马3G后,移动支付才进入了飞速发展期, 日,中国人民银行向支付宝等27家机构下发“非机构支付业务许可”,首批牌照发放让移动支付迅猛发展,支付宝迅速成为全球用户数最多支付平台。 2013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发放第七批第三方支付牌照,总计牌照发放达到250张,移动支付进入爆发式增长。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在中国,2009年手机支付交易规模达到19.74亿元,同比增长202%, 到了2013年,共发生电子支付业务257.83亿笔,金额1075.1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4%和29.46%。
手机丢失你的钱也会不翼而飞吗?
对于手机丢失后会发生什么,手机丢失后我们到底该怎么办,许多手机用户都心里没底,那么专业机构和相关部门又是如何看待这种担心的呢?
在记者查阅的这篇“支付宝关联了银行卡如果手机丢了会发生什么”的网帖中,作者对于手机支付的安全,始终在进行着含混的描述,文章中描述,在拿到其他人的手机后,只需简单操作,任何人都有可能破解支付宝密码,盗空支付宝账户。对于作者说的简单操作,在文章里设计了多项前提条件,而在跟贴中,也有网友称,在按照网贴所说模拟操作后,确实能够破解手机的某些功能。那么,手机丢失后,按照文章说的这些方法,是不是就能顺利的把手机支付软件里的资金盗取出来呢?记者找到了国内最为专业的网络安全公司。
与研究员一起做移动支付是否安全的实验
这个研究员叫申迪,是某公司专职研究移动支付安全的研究员。在两年前,某公司公司就对手机支付的安全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随着各种支付手段在手机上的应用,研究人员现在的工作量成倍的增加,每天展开的内部测试实验很多,对于记者提出的疑问,申迪表示,公司要求一切的安全问题必须要进行实际测试实验,有真实的测试,才能得出手机支付安全的报告。经公司同意后,申迪开始协助记者进行模拟手机丢失后,手机支付软件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
微信支付安全测试
申迪:不需要任何手段,只要你拿到手机,并且把开机密码解锁解掉了,进入手机之后,你打开微信,是不需要输入任何密码的。那么看一下这个银行卡界面,下一步他就尝试修改这个密码。
记者看到,真实的测试中,如果你丢失手机里的微信绑定了银行卡的话,别人通过登陆你的微信,确实就能够直接进入你绑定的银行卡界面,第二步,研究人员开始测试能否对于银行卡的资金进行转移。
申迪:就是说他希望把自己的钱,转换成Q币,就是虚拟货币,这时候就需要输入它的这个支付密码才可以,支付密码是微信独有的,那他肯定是不知道这个密码,那这时候输入就会失败,然后他就会想办法去假装成忘记密码,然后去修改。
研究人员首先尝试通过丢失手机上绑定的银行卡,进行购买虚拟货币,但马上碰到的难题,就是需要输入交易密码,这个密码通过手机能否进行修改呢?
申迪:那么它会提供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就是绑定的这两个银行卡,它会要求你重新绑定,这样才能找到密码。其实这里面需要的信息是非常丰富的,比如说它需要你知道本人银行卡号,对于攻击者来说,在通常情况下是不可能知道这个卡号的,所以这个情况下就没有办法输入了。而且下面不仅需要卡号,还需要其它信息,比如说持卡人姓名。然后证件号码,包括手机号,那可能这个手机号是攻击者唯一知道的这个信息。
微信修改支付密码需要的信息
研究人员告诉记者,按照银行通行的惯例,手机持有者提出修改银行卡密码的要求,必须填写正确的身份证号码以及银行的卡号,这对于捡拾手机的人而言通常来说很难实现。但是申迪强调,如果消费者是丢了一个包,你的身份证、银行卡与手机一起丢失的话,就意味着你绑定在手机上的银行卡密码就能够被修改,绑定的资金在理论上有可能被转移。但如果没有这些前提条件,单纯的只是丢失了手机,违法人员是无法仅凭一部手机,盗取你银行资金的。
支付宝支付安全测试
申迪:支付宝一般之前开始的时候,会有这样的一个解锁界面,就是它有一个图形解锁,但是对于攻击者来说,肯定不知道这个界面,第一步就要选择忘记这个手势密码。那比如说对于攻击者来说,肯定就不知道这个界面,所以他选择忘记手势密码,他当然点击这个时候,就会进入到下一步界面。这时候支付宝就提示重新登录。然后这个时候,就可以输入数字类型的密码了,这个密码他当然也不知道了。
相比较微信绑定银行卡的程序,支付宝在一开始登陆的时候,就需要用户输入密码,虽然安全程度和复杂程度更高,但这个密码是否又能够被破解呢?
申迪:比如说需要知道帐户名,你看我们在初始界面的时候,其实这个帐户名是被隐藏了一部分的,并不是一个完整帐户名,那么就需要点击忘记密码,需要一个完整的用户名,当然很有可能是一个手机号,所以这一步是可以绕过的,那比如说我现在输入一个本机的手机号。
研究人员提醒我们,由于在现实操作中,很多消费者将自己的手机号码设定为账户名,因此这次试验就模拟了这种常见的情况,研究人员在账户一栏输入手机号码后,然后发送短信获取手机的验证码。
申迪:验证码会发到这个手机账号本身上,当然在捡到这部手机的情况下,就可以把验证码拿到了,那么进入下一步。但是下一步还有一个验证,就是身份证号。需要知道这部手机机主的身份证号,对于这一步来说,就和微信是同一种情况下,就是说这个身份证号还是很难拿到。等于说攻击者到这一步就没有办法了。
环节测试到这里,如果没有获得正确的身份证号码的话,支付宝的登陆密码也无法进行修改,为了进一步测试,记者假定手机获得者能够得到身份证信息,在修改了登陆密码后,记者成功地登陆了这部手机上的支付宝的界面。账号里的资金情况开始一清二楚。
申迪:资金帐户余额没有,银行卡里面有三张,然后余额宝里有钱。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余额宝里面有多少钱?
申迪: 有三万块钱。
看到了支付宝里有钱,但这样是否就能够消费或者转移这三万多元钱呢?
申迪:在支付宝做任何操作,只要涉及到金钱转出、转入相关的,都会给你这个提示,都会输入这个支付密码。找回是需要条件的,这里面提供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短信,加上这个安保问题,一种就是短信,加上这个你存到的快捷支付的银行卡的信息,那比如说我们现在选择第一种。第一种第一步,需要一个短信的验证码,这个验证码也会发到这个本机手机上,等于这一步就不会有问题了。
在得到验证码之后,还要正确填写一个安保问题,通常这个问题是手机用户自己个性化设定的,有的手机用户设计的就是自己妈妈的名字,而类似这样私密的问题,是捡到手机的人很难找知道,这也就是说修改支付宝密码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在这次测试中,支付宝的安全完全有保障,即使手机丢失,别人也无法从这台手机上盗取资金。
[责任编辑:zhangyw]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194353
播放数:124395
播放数:173975
播放数:82180
48小时点击排行如果两个手机号码绑在一起共同使用一个话费,其中一个手机办了银行卡另一个手机会有短信提示吗?_百度知道
如果两个手机号码绑在一起共同使用一个话费,其中一个手机办了银行卡另一个手机会有短信提示吗?
另手机显示银行预留手机号码短信通知号码绑定手机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手机号码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各种银行卡真会被手机“消磁”?还能愉快的放一起吗?_宜丰之声-爱微帮
&& &&& 各种银行卡真会被手机“消磁”?还能愉快的…
低价售房供电小区复式楼五、六楼,面积251平方,加杂物间,售价72万。联系电话说起卡,想必各位和小编一样,出门都要带上七八张卡:身份证、银行卡、公交卡、门禁卡、会员卡、购物卡、优惠卡等等一大堆。各种卡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顾虑:据说各种卡和手机放在一起会被消磁,卡和卡放在一起也逃不出消磁的魔咒?但真的是这样的吗?导致各种卡消磁的原理又是什么呢?今天小编就当一回科普小达人,给您说说卡片消磁那点事儿!磁条卡特征:卡片背后印有磁条(各种颜色)原理:和磁带原理相似。磁条上有小磁极,利用磁极的南北极排列来表示信息。讲解:目前市面上多数银行卡都是磁条卡。磁条卡利用磁力来记录信息,那么合理的推论就是,当银行卡靠近一个强磁场(比如磁铁)时,其原本存储的信息会被改写,从而失去信息。这个过程就是所谓的“消磁”了。?那么手机会不会让磁条卡消磁?这是不可能的。手机发射的电磁波频率在UHF波段的850MHz到微波波段的2.4GHz之间,这个频率范围内,电磁波的主要能量形式是电场,不会产生足以改变银行卡上磁条信息的磁场。另外弱磁体附近的磁场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强,所以也不用担心长时间把手机和银行卡放在一起会导致消磁。WIFI就更不用说了。?那么两张银行卡能不能放在一起?当然可以。其实银行卡所谓消磁,更多的是磁条磨损。两张银行卡放在一起磁力不会相互影响,但可能损坏磁条,需要采取保护措施,比如放在卡套里。接触式IC卡特征:在一个黄色的金属片像小窗口一样镶嵌在卡片上。读取时需插入读卡器。原理:利用卡片内部的微型芯片储存信息(一般在金属片背后)。读卡器通过金属针脚与卡片上的金属片连接供电并读写信息。讲解:跟磁完全没有关系。接触式IC卡消除了磁的隐患,但因为卡片上的金属片与芯片直连,芯片的工作电压是5V,耐压在20V左右,所以它最怕的是静电,人身上所带的静电就可以烧毁芯片。虽然内部设计有防2000V的保护电路,但仍然挡不住电路烧毁的命运。建议大家切勿触摸卡片上的金属。?那各种接触式IC卡放在一起会不会消磁?接触式IC卡不存在消“磁”的情况。只有被电烧毁或物理折断,所以只要保护好金属片,跟其他卡片放在一起不会有问题。?那接触式IC卡和手机放在一起会不会消磁?不会,手机的信号强度仍不足以改写卡片信息。不信?实际上SIM卡算得上是一种接触式IC卡,你还怀疑么?射频卡特征:表面看起来跟普通卡没区别,质地较普通卡片略硬。部分卡片对光可看到线圈和芯片。读卡时不需接触读卡器,卡片在读卡器上方划过即可。原理:射频卡的正统名称为“非接触式IC卡”,其工作原理与接触卡IC卡相同,都是将信息存储在芯片中,区别是传输介质。射频卡采用的是无线传输介质(电磁感应),与读卡器之间不需直接接触,可将线圈和芯片整个封装在卡片中,防止静电击穿。讲解:身份证就是一种射频卡。射频卡与接触卡IC卡一样,不存在磁的问题,由于线圈和芯片都封装在卡内部,也不存在静电的问题。能够对它构成威胁的是电磁波和物理伤害。?那身份证和手机放在一起会不会消磁?不会。大家记住这个结论就好,专业解释小编就不掉书袋了。?那么身份证怕什么呢?强电磁场。这里的强不是一般生活意义上的强,另外就是物理破坏。射频卡也算的上微电子设备,怕高温和震动。不少小伙伴把身份证扔来扔去,就可能将线圈和芯片的焊点摔断,造成身份证“消磁”。?身份证为什么不能补磁只能补办?身份证如果产生了“消磁”现象,即读不出信息,绝大多数是内部硬件出现了问题,无法维修的,只能补办,不能“补磁”。OK!讲完!—END—商务合作微信号:bobo101198,期待与您的合作。
点击展开全文
爱上这座城,从这里开始,宜丰城事、娱乐休闲、实用信息、杂谈趣闻,带您体会不一样的宜丰。终身免费收看!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发送邮件到 bang@ 或联系QQ ,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您的位置:
手机和银行卡放在一起 手机自动破解刷卡记录!
龙虎网讯 “银行卡无意中放在手机背面,手机竟然读出了卡号和近十次交易记录,吓死我了!”昨天,南京市民冯小姐在微信朋友圈发出的遭遇引起了朋友们的不安。记者与她联系后现场证实,她的手机果然在手机厂商提供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功能下,实现对几乎所有带有芯片银行卡信息的破解。
扬子晚报记者 陈郁/文 宋峤/摄
没输任何密码
手机自动“读取”出最近十次银行卡交易记录
冯小姐发现自己手机拥有如此神奇的功能纯属偶然。昨天上午她从钱包里拿出了一张银行卡,将其放在了新买的小米3手机下面,也就是1秒不到的时间,自己的手机发出了声音。“刚开始我以为是来短信了,可是屏幕一打开就让我吃了一惊。”冯小姐回忆说,在解锁打开手机屏后,显示在她眼前的并不是短信,而是一张银行卡的交易账单信息。
这是怎么回事?冯小姐感到非常奇怪,再一看卡号,没错,就是自己的银行卡,但是自己当天根本没有登录银行网站,查询密码也自然未曾输入过,怎么自己的银行卡信息就突然跳了出来呢?
在冯小姐提供的当时手机屏幕截屏信息中,扬子晚报记者看到,在“读取结果”的首页上,标注着该银行卡的卡号、交易次数、电子现金余额等,如果再点击交易记录,最近十次的交易记录居然也一一在列。
“我没有要求查询银行卡的信息,这信息怎么就自动冒出来了?”冯小姐很是不解,后来在一位同事的提醒下,她才注意到,手机屏幕上所显示的银行卡信息就是与手机放在一起的这张银行卡。难道自己的手机在自动读取银行卡内的信息?
芯片卡纷纷中招
还可以读出别人的卡 隐私泄露风险让用户不安
冯小姐还是不相信自己的手机拥有如此神奇的功能。一旁的同事也不相信,纷纷拿来了银行卡让冯小姐实验。实验的结果让办公室的同事们都感到有些“不安”,因为几乎所有带芯片银行卡都在冯小姐的手机面前“不设防”,卡号、交易次数、电子现金余额等一一呈现,甚至连你在哪家店的交易地点等内容也能一目了然。
“是不是你的手机安装了窃取隐私的软件?”面对这部神奇的手机,一位同事向冯小姐提出了疑问。但很快他的判断被否决了,因为虽然冯小姐关闭了所有正在运行的应用软件,但这台手机依旧能够很快读出银行卡的信息,显然这台手机就自带这个功能。
“自己的手机能够读出别人的银行卡信息,那么反过来,自己的银行卡也能被别人读出隐私,这也太吓人了吧。”冯小姐和她的同事们都感到自己的银行卡很不安全。冯小姐坦言,自己在得知这个功能后有着深深的不安,自己根本不需要这个功能,而对于不法分子来说,如果知道并运用了这个功能,那么银行卡持有人的信息安全性将大大降低。她不明白手机厂商为何在不事先告知风险的情况下,要在手机中增加这一功能,至少也应该在手机读取个人信息的时候进行加密处理吧。
■ 记者调查
手机为何能读取银行卡信息
从事手机安全方面工作的许先生在接受扬子晚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冯小姐所使用的手机之所以能够读取银行卡的信息,应该是该手机在出厂的时候自动开启了NFC模式。
什么叫做NFC?简单说来就是一种近距离无线通信功能,其可以允许电子设备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的点对点数据传输和交换。
这有多危险!
擦身而过 就能“偷走”别人账户信息
该人士直言,该种传播方式的便捷性增强的同时确实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他曾经就看过一个模拟实验,只要简单地将手机接近钱包,持有手机的人就可以在两秒钟内下载卡片信息。也就是说,想窃取信息的人完全可以利用人多的场合,与持卡者擦身而过偷取卡片信息,而这丝毫不会引起持卡者的注意。
如果读取到银行卡持有者的16位卡号、卡片有效期以及近10次的交易记录等,不法分子可以用这些信息,去接近持卡人或是将读取后的信息用在网络购物上,还可以用来回答银行所设的安全问题。
厂商淡定回应
如果您觉得不安全 关掉该功能就是了
“NFC是我们手机自带的功能,如果您觉得使用不安全可以把该功能关闭。”扬子晚报记者昨天将冯小姐的困扰告知了相关手机厂商的客服,客服人员建议客户可以关闭手机设置功能中的NFC功能。
然而关闭了自己手机中的该功能,但是却不能避免别人窃取自己银行卡的信息呀,冯小姐的疑问在她的微信朋友圈中被广泛转发,更多的持卡人都表现出了自己的担忧。
带芯片的银行卡安全不安全
扬子晚报记者通过试验发现,面对具备NFC功能的手机读取要求,所有被试验的芯片银行卡的信息都处于“不设防”的状态,而相比之下,老一代的磁条银行卡却“防线牢固”,无法被读出任何银行卡的信息。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很多客户被银行告知要将手中的磁条银行卡,更新为“安全高效”的芯片银行卡。
一家银行的工作人员告诉扬子晚报记者,他们的客户到银行来办理业务的时候,都被明确告知要将原来的磁条银行卡升级为芯片银行卡,因为以芯片作为介质的银行卡,与磁条卡相比,其安全性高,卡内敏感数据难以被复制,而且芯片卡不仅具有普通磁条银行卡所有的金融功能,还具备电子现金账户,支持脱机小额支付,可以使用非接触界面,实现即刷即走的快速支付和智能卡手机支付。
然而当扬子晚报记者问其为何新型银行卡会被手机那么容易地读出个人信息的时候,这位工作人员表示也是第一次听说,他们会咨询相关技术部门予以解答,不过截至记者发稿时为止,该问题并未得到解答。谁该为个人银行卡信息的轻易泄露负责,本报将继续予以关注。
来源:扬子晚报  编辑:巴恬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机和银行卡放一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