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洛奇英雄传资料资料

红安英雄——红色原型火了荧屏,冷了自己
图为:这幅雕塑形象地再现了后方群众支援前线的情景
图为:老百姓支援前线用过的纺车等工具(实物)
黄安老百姓:全民皆兵增援火线
红安走出了200多位将军,为中国革命牺牲了14万英雄儿女,《亮剑》中李云龙的原型是红安的王近山将军,《沙家浜》中郭建光的原型刘飞将军,《中原突围》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解放海南岛》中12兵团副司令兼40军军长韩先楚,人称“旋风司令”,《夜袭》中指挥炸毁日军24架飞机的团长陈锡联,《上甘岭》中十五军军长秦基伟将军,《刘昌毅决战宿县》西征中红四方面军中牺牲的红安将帅雕像只能放在河西走廊,很多将军写下了自己的回忆录李天焕将军的《气壮山河》,秦基伟将军的《苦战临泽》,王诚汉的《王诚汉回忆录》,写红安将军的书籍《铁马冰河》讲叙韩先楚将军一生南征北战的传奇故事,近日红安女作家方宛笔下的《军嫂》参加过首届中国网络小说创作大赛,点击率突破20万次。  
“小小红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jdha/这首传遍红安大街小巷、至今仍为人熟知的歌谣,生动地传唱着群众对革命的热情。妇女团、儿童团云集。1982年,红安县委党史第二任办主任的彭希林前往北京采访徐向前。徐帅说:“我一生转战很多地方,从广东到红安、转战大别山,川陕甘很多地方,当属红安群众对革命的感情最深。”因为,这里的40多万老百姓,都把红军当自己的兵。
  史料记载,红安人民为中国革命付出的牺牲,全国罕见。“肃反”扩大化错杀了一批革命精英,他们绝大多数都是本乡本土的红安人;在长征途中,由于张国焘搞分裂,红四方面军曾两过雪山三过草地;由红四方面军组成的红西路军血战河西走廊,遭受重大牺牲;1946年李先念领导新四军第五师,在这里吸引国民党30万大军,减轻了其它地区的压力,为全国解放战争大局作出了贡献。不论是一次小的战争,还是一场大的战役,其背后都凝聚着无数、无名的红安老百姓对中国革命默默无闻的奉献。
  孕妇送夫上战场
  全家报名当红军
  “八月桂花遍地开,鲜艳旗帜竖啊竖起来,张灯又结彩呀,张灯又结彩呀,光辉灿烂闪出新世界,红军队伍真威风, 百战百胜最英勇, 粉碎了蒋贼的大围攻,你看那一杆红旗飘在空中,红军队伍要过冲,红色战士最光荣…… ”这是发源于红安的《八月桂花遍地开》
  在70年前,从城镇到乡村,红安的男女老少排队参军参战支援红军。许多人心中涌动着火一样革命热情。
  红安县党史办原主任彭希林介绍:红安人民踊跃参军参战,其中规模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参军热有4次,其中又以土地革命期间两次规模最大。
  第一次是1929年夏到1930年秋,接二连三遭到“会剿”,红军反“会剿”中不断补充兵员,扩大队伍,黄安县委、县苏维埃向全县发出号召,报名队伍很多,仅檀树岗红军招募处一天就招800余人;第二次是1931年秋至1932年,热潮于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后,日,陂安南县委、县苏维埃政府在高家桥庙咀湾召开“扩(大)红(军)大会”,当场有300青年报名入伍,随后在李先念的带领下编入红四军。许多家庭除老幼外全部参军;七里、紫云、高桥、桃花等区,兄弟几人报名、父子数人报名家庭比比皆是。
  红安县高桥镇在各村设有招兵点。村里一位73岁的陈再忠老人回忆:“听母亲说,她还怀着我的时候,父亲就前去当兵,母亲也支持。”当年,陈再忠所在村有20多个村里年轻男子报名参军,非常踊跃。此后,其父在战场上牺牲,陈再忠自出生以来未曾见过父亲一面。
  彭希林还在《红安革命传统教育报告》中写道:“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到解放战争时,红安参军的工农为6。5万人,参加新四军、解放军为6000人。总状况是,该县工农群众中,青年人几乎都参加过革命队伍,打过仗;中老年妇女、儿童大部分做过革命工作,正如歌‘小小红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
  动员新郎去参军
  妇女儿童都是兵
  “在‘扩红’工作中,广大妇女起了非常重要作用。”《红安革命史》主编郭家齐评价。他介绍,当时紫云区檀树乡莲花村新婚妇女张国英,听到红军招募新兵的消息,当天即动员新郎报名如伍,并向新郎表示,家中养老抚幼一切事务由她一人承担,鼓励丈夫安心红军工作。张国英的事迹感人至深,檀树岗红军招募处将“世人要学张国英,她劝丈夫当红军”的大横幅标语贴在墙上,号召群众向她学习。
  记者也在红安烈士陵园黄麻起义纪念馆内看到,一处陈列徐正修等4位“革命母亲”的照片,她们的事迹,更是为当地人津津乐道。
  陵园解说员李萍向记者讲述了“革命母亲”徐正修的故事。徐大妈是红安叶家畈村人,自幼便是童养媳,生活艰难。1931年左右,她支持丈夫革命,还把大儿子送去参军。政府和儿子都在战场上牺牲。1932年以后,徐大妈因生活穷困,带着小儿子从红安讨饭到麻城。即使身陷困境,她却依然不忘帮助革命。一次,徐大妈来到麻城林家山反动地主家讨饭,结识了两名长工。徐大妈主动和他们拉家常,套近乎,打听地主的行动和行踪,并将消息带给革命者,让他们提高警惕。还有一次,徐大妈讨饭到了娘家湾子,见到一队伪军从县城出发去锡家河,她得知新四军便住在那里,赶紧抄小道跑回去通风报信。据徐大妈后来回忆:“我往山里头跑,因为是小脚走田埂路很吃力,遇上下坡,我干脆一路滚下去。”当徐大妈将消息送到我军驻地帮助成功撤退后,村民们就听到不远处有枪声响起。
  每天节约一把米
  支援前线好红军
  李先念纪念馆中精致的玻璃匣内,放着一只旧竹篮,一把生锈的剪刀和一只锄头。这曾是当年高桥地区妇女做拥军鞋时用过的工具和代耕队替红军家属代耕时用过的锄头。
  当时,为积极响应李先念在“扩红”大会上关于做好后方工作的指示,后方迅速组成洗衣队、烧饭队、做鞋队、送饭队、慰问队、代耕队、支援红军。据《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中记载:“群众对红军的认识,都认为是自己的武装,所以红军到某一处,群众成群结队去慰问,红军去赤区吃饭,都是苏维埃农民负担……伤员吃的糕、果都是群众送去,堆积得吃不完。”
  红安七里坪胜利街一位老人向记者描述了当时的场景:“乡亲们把自家的门板拆下来,放着整头杀好的猪,将猪体内充满气,猪身上用红字写着‘拥护红军’,由一家四人抬着送去。”“也有人挑着成袋的花生、米、磁耙等食物送给红军,上面也写着‘拥护红军’。”
  记者在黄麻起义纪念馆内看到,红安儿童团和少先队员还发起了“每天一把米”行动还写入了当时列宁小学的教科书第四册。当时,红安绝大部分家庭都挂着“拥军袋”,每当做饭时,群众习惯从准备下锅的米中抓几把米进袋里,积累起来,捐给红军,儿童和少先队员也缝制“拥军袋”,他们的口号是“每天一把米,预备送给红军吃!”
  据悉,红安拥军工作,也得到中央的肯定。1931年,鄂豫皖中央分局写给党中央报告中提到:“到处都有农妇替红军缝衣做衣做鞋,昨天军委还接到七里区送来的一百双鞋子。乡间老太婆甚至将好吃的菜留着,说等红军来送给他们吃。”
  红安为革命捐献物资,从下列数据中可见一斑:1947年冬至1948年春,3个月,七里、紫云、金牛三区,向刘邓大军捐粮100斤,布鞋2万双,棉衣万余套,柴草300万斤。这一数据是红安地方负责拥军工作的同志经过座谈会议提供;黄安战役捐粮情况,红军部队2万人,战役进行43天,战后部队在当地休整10天,总的概念2万人在红安战斗了53天,按每人每天1。5斤粮食计算,至少需要159斤(当地县委、县苏维埃政府的口号是要让群众吃饱"20多年革命斗争中,类似的或比这规模小的战役发生20多次,大部队休整10多次,小部队战斗成百上千,红安群众捐献物资更是难以计算。
  红安也是休整部队和安置伤员的场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群众对伤员关心无微不至,红安的七里、紫云两区是红军总医院及分院所在地,伤员最多达1000余人。许多村都安置过伤员,有的村刚将治好的伤员送走,第二、三、四批人接踵而来,曾任红军医院院长的林之翰回忆:伤员住在哪家,哪家老乡就主动去照料,没有伤员的村子,觉得过意不去,就自动组织慰问队,什么“军属慰问”“政府慰问”等,名目繁多,总想多看望几次亲人。
  惨案制造“死人区”
  两千村民仅剩三人
  “红安群众不仅为革命作出贡献,也为作出了巨大的牺牲。”郭家齐告诉记者,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后,红安中心县所辖4个县27区绝大部分沦入敌手,敌军数万地方反队武装继续在根据地进行“围剿和清剿”,企图彻底消灭革命力量。
  日,敌八十九师为“追剿”鄂东北道委武装进入天台山,将避入深山的2000余群众逼至平头岭,除叶宗才等3人外,其余全部被杀,制造了“平头岭大血案”。据彭希林介绍,1970年之后,他曾经采访了幸存者之一叶宗才。“当时,叶宗才只是一个七八岁的孩子,他和父母一起被驱赶到了山上,敌人的机枪架起来,大人中枪了,把他吓晕倒在地,幸免于难。许久,他从死人堆里爬出来,找到了其他两位幸存者。”此后,叶宗才随同亲戚一起生活,彭希林采访其当日,叶已经是红安某林场职工。“回忆起那段不堪的往事,想起失去的亲人,老人泪流满面,几次都差点说不下去。”
  据悉,在敌人的大屠杀中,红安无一村庄幸免,被害的革命群众,小村少则三五人,大村多达百人以上。七里区天台乡原有2483人,经过这次屠杀,90%以上的家庭倒炉绝户,幸存183人,或避入山洞或背井离乡。数月内,方圆60里地的天3山断绝炊烟,成为无人区。紫云区原有65000多人,杀得只剩17000人,被称为“死人区”。
  乡村如此,集镇亦然。七里坪的居民,除部分逃脱外,在家者几乎被杀绝。县城的校场岗、七里坪和永家河河滩,觅儿寺的南街道等,都是国民党杀人场,且不准家属或亲友收尸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王吉文_百度百科
,、原第3纵队第8师。1929年13岁时加入。1930年参加。1932年由团转入。1948年9月参加,攻克、等外围,又指挥突击部队继续进攻商埠,不幸被炮弹击中,壮烈,时年32岁。
王吉文个人介绍
王吉文,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0岁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艰难度日。大革命时期任少先队长、儿童团长。1930年5月,14岁的王吉文参加红军,1934年 10月随红四方面军长征,在频繁的战斗中,王吉文不仅学会了打仗,还学会了指挥打仗,迅速成长为一名年轻的指挥员。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15五师教导2旅团长,随部队到山东创立抗日根据地,转战鲁南。1942年率部夜袭伪军司令部,俘国民党军支队司令兼伪军司令张显荣及以下400余人;归途,又威迫张显荣部1个团投降。1943年11月带领全团指战员奔袭东柱子,聚歼惯匪刘桂棠部。还以两个连设伏攻击国民党军第142师师部,挫其锐气。1944年5月指挥部队实施连续爆破,攻克庞庄,全歼伪军1个大队及来援日本侵略军1个小队。1945年2月率部远距离奔袭泗水城,激战一昼夜,全歼伪十军残部1500余人,击毙其军长荣子恒,毙日军20名、生俘2名。12月在进攻滕县时,胸部被弹片击中,送医院切除一叶肺。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春任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第8师副师长,1947年任师长,在鲁中作战中,率部攻打泰安,到前沿告诫战士:“准备要充分!爆破要快,突击要猛,攻上去就要像钉子,钉在城楼上。”突击成功,第8师攻进西门,与兄弟部队一起,全歼守敌第72师2.8万余人。l948年3月率部参加洛阳战役。[1]
王吉文英雄事迹
1929年,中国工农红军来到黄安县,王吉文的家乡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少年王吉文满腔热情地投入了这场势如暴风骤雨的革命洪流,先後担任儿童团长、少先队长、带领红孩子们站岗放哨,保卫革命政权。这年9月,他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0年5月,王吉文参加了工农红军。他身材魁梧,臂力过人。在反“围剿”战斗中,他作战勇敢,屡受表扬。1932年2月,他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5年9月,他随红四方面军长征,历尽千辛万苦,于1936年10月到达了陕北。
1937年七七事变後,王吉文随部队奔赴晋东南抗日前线,经过无数次战斗,他历任班长、连指导员,逐渐锻炼成为一个年轻的优秀指挥员。
1938年7月,王吉文奉命随津浦支队东进津浦铁路以东之冀鲁边地区,任该支队第二营营长,为配合当地抗日武装粉碎日伪军进攻,打开该区局面,作出了贡献。1939年春,王吉文随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部,来到山东滨海地区。
1939年4月的一天凌晨,王吉文正带领部队驻扎的山东省宁阳县泗皋镇,突遭日军合围。日军骑兵从东南、东北两个方向朝泗皋镇冲来,日军步兵从北面和西面实施夹击。王吉文指挥部队凭借镇子边沿的院墙拼死抗击。战场上硝烟弥漫,战斗异常激烈,情势十分危急!
这时,王吉文急速地跑到机枪班阵地,接过仅有的一挺轻机枪,依托一个坟包,向日军骑兵猛烈射击。他的勇猛精神,极大地鼓舞了指战员们,大家奋力射击、投弹,日军纷纷落马,五六匹大洋马蓦然跌倒,日军进攻队形顿时大乱。
日军骑兵受挫,我军士气大振。阵地上喊声震天︰“打得好!”“狠狠打!”日军骑兵慑于我军的密集火力和强大声威,不得不跳下马来,利用地形,龟缩隐蔽。
面对敌众我寡的形势,王吉文及时抓住战场上的这一时机,指挥部队向西南方向撤退,他亲自在後面掩护,直到部队转移到安全地带,他才提著机枪退了下来。
1940年6月,王吉文所在部队与沂水县地方武装组建成八路军山东纵队特务二团,他任团长。
1941年7月,特务第一团、第二团合编为山东纵队第一旅第三团,王吉文仍任团长。这年9月,王吉文奉命率领部队在鲁南天宝山区与兄弟部队协同作战,取得突出战绩,扩大了鲁南抗日根据地。
1942年初,王吉文率部连续攻克牛家庄、李家栈、尧家王庄等据点,歼灭一批长期投靠日伪的反动地主武装,又袭击大汶口至张庄公路上的孙村敌据点,打开了新泰、蒙阴、泗水边界地区的抗日斗争局面。
张显荣,是山东省泗水县的惯匪头子,鲁南有名的地头蛇。他兼有国民党支队司令和伪军司令的双重身份,坏事干尽,作恶多端,到处抢劫老百姓,肆意杀害我抗日工作人员。这帮匪徒直接威胁著我邹(县)东根据地的安全,当地群众一提起张显荣,无不咬牙切齿,愤恨异常。
1942年8月,鲁南军区决定消灭张显荣这股匪徒。军区把这一任务交给了王吉文带领的山东纵队第一旅第三团。
王吉文接受任务後,立即召集营、连干部开会,经过充分讨论,最後制定了智擒张显荣的作战方案。
这天傍晚,王吉文率领部队撇开张显荣匪巢孙徐庄,朝相反方向向南开进。经过一昼夜行军,来到40公里开外的张庄敌据点附近。王吉文组织一支小部队摆出围攻据点的架势,命令主力部队隐蔽休息。
这样与据点内的敌人相持了一天。
夕阳西下,西边天际一片晚霞。王吉文悄悄地把队伍集合起来,手指北方说︰“同志们,抓张显荣去,出发!”
老奸巨猾的张显荣,听到王吉文带领部队转移的报告後,开始还半信半疑。直到第二天张庄据点的敌人派人前来求援,他那颗狐疑不安的心才完全放下来。他想,张庄到孙徐庄有40多公里地远,你八路军就是长飞腿,一时也来不了,便对卫队长说︰“告诉兄弟们,今晚好好地睡个觉,明天出去给我捞一把。”
夜幕四合,万籁俱寂。在张庄通往孙徐庄的土路上,一支队伍在悄悄地疾进。
王吉文指挥部队实施远程奔袭,于凌晨前赶到了孙徐庄。就在张显荣熟睡之际,我第三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孙徐庄的石围子墙炸开一个大口子,村东南角的炮楼也被摧毁。部队迅速插了进去。缴了匪兵的械,活捉了张显荣。
王吉文指挥部队乘胜扩大战果,接连拔掉了附近几个大小据点。这一仗,共歼敌1300多人,进一步开辟了邹(县)东泗(水)南根据地。
1943年初,八路军实行主力地方化,王吉文的第三团划归鲁南军区领导。5月,王吉文又率部进入滕(县)峄(县)边区,在米家山与伪第一四二师激战,毙伤敌150余名,致敌师长刘春蔺重伤,率残部向四开山方向逃窜。接著,在军区首长指挥下,王吉文团与兄弟部队一起,对逃敌发起全线追击,又将其副师长牛乐廷击伤。经过四天鏖战,共毙、伤、俘敌500多名,缴获重机枪两挺、轻机枪14挺及大量步枪和弹药,取得辉煌战果。
刘黑七,真名叫刘桂棠,是鲁南的惯匪。抗战前曾流窜华北18年,祸害百姓。抗战开始後,他投降日军,所部被编为伪和平建国军第十军第三师,刘自任师长。他疯狂破坏抗日根据地,作恶多端,血债累累。
1943年11月,为配合反“扫荡”作战,鲁南军区决定讨伐刘黑七,除掉这一害。王吉文奉命率第三团参加这次战斗,担负了攻打刘匪师部的任务。[2]
为弄清敌人的兵力部署和地形情况,王吉文多次组织侦察、审问俘虏,并亲自带领突击连的干部到刘匪师部所在地——费县、东柱子据点外围观察情况。
11月15日,讨伐刘黑七的战斗打响。我参战各部队分路向刘匪师部及其附近据点奔袭。
按照预定作战方案,王吉文指挥部队以神速的动作包围了东柱子据点,从几个方向同时发起猛攻,很快突破了敌人的第一道围墙。
刘匪在慌乱中组织兵力,凭借内层小围子进行顽抗。在两次突围未成後,便把他的王牌——卫士队拿上来。
这时,王吉文突然出现在阵地前沿,大声向部队下达命令︰“冲进小围子,抓住刘黑七!”
随著他那洪亮的喊声,一颗颗手榴弹投向敌群,滚滚硝烟吞没了刘匪的卫士队。
王吉文又指挥爆破组炸毁了小围子东北角的敌炮楼,尖刀连像离弦的箭一样冲进了小围子。刘匪部顿时大敌,敌兵纷纷投降。刘黑七见大势已去,只身落荒而逃,被我战士乱枪击毙。
这次战斗,共歼敌千余人,有力地配合了反“扫荡”作战,大大提高了我军的声威。参战部队受到了山东军区的通令嘉奖。[2]
王洪九,也是鲁南一带的一股顽匪。1945年3月底,鲁南军区组织部队,进行了讨伐王洪九匪部的战斗。
战斗于3月29日打响。王吉文令第二营包围、监视驻沙沟崖的守敌,他亲自指挥第一、第三营主力攻击寿衣庄据点。
寿衣庄据点工事坚固,地形复杂,易守难攻。王吉文命令第三营采用近迫作业,于30日拂晓前,把交通壕挖到了敌人的工事边沿。
天亮後,王吉文命令一营首先向寿衣庄发起攻击。经两天两夜激战,敌放弃据点,仓惶逃遁。
接著,王吉文指挥部队向沙沟崖之敌发起攻击。连续攻打两天三夜,终未攻克。
4月3日上午8时许,王洪九倚仗日军为後盾,亲率其主力特务大队400多人,向沙沟崖增援。
王吉文审时度势,果断决定︰“留少量部队包围沙沟崖,以主要兵力投入打援。”
当援敌进至沙沟崖以东我军包围圈时,王吉文命令部队从三面对敌发起攻击。激战一个多小时,便将援敌大部歼灭。共击毙敌特务大队长邢茂珠以下200余人,其余或被生俘,或自行溃散。
沙沟崖据点之敌见援兵被我消灭,据点内又兵力单薄,感到绝望,只得向我军举白旗投降。
至此,历时八天的讨伐王洪九战斗胜利结束。当地群众翘著大拇指称赞说︰“俺们的老三团就是行!”“王团长真是常胜将军!”
王吉文不但作战勇敢,足智多谋,指挥有方,而且对自己要求极为严格,处处给部属作榜样。在部队里,流传著许多他严于律己的生动故事。
王吉文生活俭朴,在部队是出了名的。他当了团长以後,仍然保持著这种优良作风。他的一床印花斜纹布面棉被,补钉摞补钉。仅有的几件衣服,也是补了又补。他的枕头,就是一块黄布包著的几件旧衣服。他的马褡子里装的,尽是地图、日记本、书籍等。这些就是王吉文的全部家当。[2]
王吉文的组织观念是很强的,他总是以普通党员来要求自己,自觉接受党支部的监督,王吉文在日记中写道︰“党培养我18年一直到今天。我想,只有党才有此细心精神培养我成长……我知道,我还年轻,需要进步。我要为党、为人民流尽最後一滴血,来报答党、上级、人民对我的培养。我要坚决按照党指引的方向前进,前进!”
王吉文非常关心战士和部属,与同志们亲密无间,生死相依。每次战斗下来,王吉文总要到各连看看战士们,了解一下他们的情况,问问他们的身体和生活,就是一些不被人注意的小事,他也一一过问。有时,他还亲手为战士缝衣服。大家一致称赞王吉文对部属、对同志有著炽热的阶级感情,有著兄长样的情,慈母般的爱。
王吉文做事严肃认真,善于学习、总结,也是大家所一致称道的。他平时常常深入连队,一去就认真帮助连队干部研究解决训练和管理中的问题,有时还亲自给大家做示范。一打起仗来,他总是尽量靠前,亲临一线指挥。
1945年8月,鲁南军区发起讨伐国民党顽固派、山东保安第二师的战役。王吉文率团参加战斗,苦战三昼夜,全歼该师,活捉师长申宪武。9月,王吉文所在部队与几支兄弟部队合编为山东野战兵团第八师,王吉文仍任团长。12月,王吉文率部参加了解放滕县的战役。在这次激战中,王吉文身负重伤。[2]
1946年6月,王吉文任山东野战军第八师副师长。翌年2月,任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第八师师长。7月,第八师紧跟著刘邓大军胜利跃进的脚步,跨过津浦路,挺进到鲁西南平原上,参加大反攻的行列。此时,敌整编第五、第五十七、第八十四师等部寻找我华东野战军第一、第三、第四、第八纵队及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一纵队作战。8月,敌整编第五、第五十七师等部分兵冒进,尾随我第四、第八、第十一纵队到达单县地区。王吉文率领的第八师,奉命牵制疲惫敌第五十七师。部队艰苦转战,天天行军,时时打仗几乎整天在阴雨烂泥中跋涉,衣服被雨水湿透,也不能洗晒。一到宿营地,连休息、吃饭顾不上,就顶风冒雨修工事。就这样38天过去了。王吉文说︰“这就是我们的战法,叫做叫化子打狗,边打边走。我们当然不是消极地走。一群狗围著咬呀,扑呀,不管它。走著走著,瞅准机会,回身就是一棍子,把狗打个半死!我们不打顶硬的,也不打软的,就打段霖茂,打五十七师。”9月7日,第八师同兄弟部队将敌包围于郓城沙土集地区,战至9日晨,将敌整编第五十七师9000余人全部歼灭,俘中将师长段霖茂。党中央致电陈毅、粟裕指出︰这一大胜利,“对于整个南线战局之发展有极大意义”。
1948年3月,王吉文率部参加解放洛阳的战役。洛阳地扼秦晋豫三省要冲,是陇海路中段的重镇。在攻打洛阳西北小圩子时,他对担任突击任务的第二十三团第一营营长张明风趣地说︰“西北大捷打乱了敌人的阵势,邱行湘的青年军第二○师在洛阳很孤立,上级让我们解决它。攻打大城市,不会不要紧,我们学嘛,到处有我们的先生,会学到本领的。这回打洛阳,要多搞调查,大家动脑筋,别像打单家圩子那样蛮干……”他对全团任务作了细致的安排後,亲到前沿指挥,当突击队进攻受阻时,王吉文立即来到突破口,带领干部对小圩子进行侦察,作出新的部署。攻击开始後,突然从地下室窜出200余名敌敢死队。王吉文大声招呼突击队︰“同志们,把他们压下去就是胜利!”敌人被我突击队投掷的手榴弹炸得血肉横飞。3月14日晚11时,全歼小圩子守敌,解放了洛阳。
1948年9月,王吉文率领八师参加了著名的济南战役。[2]
王吉文不幸牺牲
1948年9月济南战役打响后,王吉文率领全师一举攻克凤凰山、簸箕山、大青山等外围据点,攻入商埠。9月 21日拂晓,王吉文随突击部队进入商埠,上午9时许,战士汇报说纬八路敌人的一座地堡封锁得很严密,部队难以前进。 正在吃早饭的王吉文不顾政委王六生的阻拦,亲自到离火线不到一百米的巷口处和团营干部一起部署火力,指挥部队打掉了敌人的督战队。
当王吉文准备返回师指挥所时,一颗炮弹飞来,左肺的创伤让他一下子昏厥过去,醒来后他第一个问的是刚才与他一起战斗的张团长的情况。抬下战场时,王吉文已经陷入昏迷状态。当天下午5时,他走完了32年的短暂人生历程。[3]
.琅琊网[引用日期]
.中华英烈网[引用日期]
.大众网[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223个红安将军名单
223个红安将军名单&
革命战争年代,红安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献出了14万英雄儿女的生命,查明登记在册的烈士有22552人。在这块土地上,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任国家主席,走出了韩先楚、秦基伟、陈锡联等223名将军,其中被授予上将军衔的8人,中将军衔的13人,少将军衔的58人,是全国将军人数最多的县,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将军县”。
这里产生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董必武,孕育了两位共和国的主席——董必武(代主席)、李先念,以及韩先楚、陈锡联、秦基伟、王诚汉、周世忠、谢富治等223位将军。徐向前、叶剑英、许世友、徐海东、陈赓、陈再道、刘华清等我军一代高级将领都曾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在我军历史上有五支红军部队在红安成立、重建和改编。从1927年到1949年的22年革命斗争中,红安有14万优秀儿女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10大军区,其中8大军区的司令员或政治委员由红安籍将军担任。后来10大军区改为8大军区,先后又有6大军区的司令员或政委是红安人。
红安诞生了两位国家主席董必武.李先念和223名将军 建国后红安籍授衔将军
上将8名:曾任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的郭天民,曾任解放军总后勤部第一副部长的周纯全,曾任.中央****顾问的王建安,曾任.中央****常委的韩先楚,曾任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的秦基伟,曾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锡联,曾任成都军区司令员的王诚汉,曾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谢富治。
中将12名:曾任南京军区顾问的刘飞,曾任广州军区顾问的詹才芳,曾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的张仁初,曾任北京军区顾问的徐深吉,曾任解放军二炮政委的李天焕,曾任国家一机部副部长的徐斌洲,曾任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的张天云,曾任解放军工程兵副司令员的胡奇才,曾任公安部副部长的王近山,曾任北京军区顾问的吴先恩,曾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聂凤智,曾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的刘昌毅。
少将52名:程儒珍、韩卫民、袁克服、金世柏、罗厚福、李世炎、耿锡祥、黎锡福、邹国厚、徐绍华、贺键、熊应堂、程悦长、殷国洪、卢燕秋、张天恕、郑国仲、况玉纯、秦光远、陈美藻、李定灼、江波、刘福胜、赵鹤亭、马忠全、闵学胜、戴克林、戴克明、程启文、罗应怀、甘思和、胡正平、汪运祖、何德庆、张志勇、涂锡道、张竭诚、詹少联、谢正荣、周世忠、江腾蛟、高厚良、肖永银、肖永正、肖志贤、吴世安、吴振挺、张潮夫、伍瑞卿、何辉燕、黄立清、吴杰。
需要说明的是:日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黄安县正式更名为红安县,同时划出部分区域分别归属河南新县和湖北大悟县,在划出的行政区域里还诞生了14位原黄安籍将军,他们是刘华清上将、
聂凤智中将、吴先恩中将、 高厚良少将、黄立清少将、萧永银少将、吴世恩少将、 严光少将、吴林焕少将、 萧德明少将、姚运良少将、
周明国少将、萧志贤少将、伍瑞卿少将。   
红安因此成为全国将军人数最多的县,徐向前元帅曾为红安题词:“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此地本名黄安,革命红旗
下走出了223名将军、两任国家主席;工农红军的队列中,曾经每3个人中就有一个黄安人;每4名英烈就有一人来自黄安。为了胜利,14万儿女奉献了生命,登记在册有名姓的烈士就有22552名。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批准将黄安改名红安。
山区县城处处革命遗迹
山区县城到处是革命遗迹,董必武旧居位于民主街上。这位秀才革命家将中共“一大”会议火种带回故乡,点燃贫苦农民心中的希望。1927年,在他的名义下发出的公告和传单,召唤黄安和麻城两县农民揭竿而起,举行了名垂青史的黄麻起义,建立了鄂豫皖边区第一个红色政权和第一支革命军队。为革命奉献一生的董老,如今安息在红安革命烈士陵园。黄麻起义和鄂豫皖革命烈士纪念馆内还修建了李先念纪念馆,被毛泽东称为“不下马的将军”李先念也是红安走出的革命家。陈锡联、秦基伟、韩先楚……“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徐向前元帅的题词概括了红土神韵。
每年有20万人前来拜谒红安革命烈士陵园,聆听历史的回声。 。
红安的将军都是赫赫有名,参加指挥了很多很多大规模战役,都有红安人参加并指挥的! 如:上甘岭战役(秦基伟、王近山指挥),抗美援朝
海南岛战役(韩先楚),解放战争 奇袭阳明堡(陈锡联),抗日战争 襄樊战役(王近山), 解放战争 塔山阻击战(胡奇才),解放战争
济南战役(王建安、新县许世友),解放战争 沙家浜(刘飞的故事),抗日战争 中原突围(李先念),解放战争 包座战役(李先念),长征
上党战役(陈锡联),抗日战争 金门战役(韩先楚),解放后
还有很多很多,暂时记不起来,可以说老百姓所知道的各个时期的著名战役,几乎都是红安籍将军直接指挥的! 这是红安人引以为自豪的!
让我们记住红安,祝福红安。&
红安县在中国湖北省东北部,是所辖的一个县。本名黄安县,古称太仙乡,1952年因纪念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于此创建,又改为“红安县”,素有“将军县”之称,属黄冈专区,春秋早期属西阳古国,后被楚国所灭。红安县前后走出223位共和国的高级将领,上将8人。拥有北宋著名哲学家程颢、程颐,李先念,政治家,明代思想家,现代著名的世界级翻译家、叶君健,历史学家冯天瑜,经济学家张培刚等一大批名臣学士。
1796平方公里
行政区类别
天台山、九焰山
城关、七里坪、华家河
红安是全省“两基”合格县,并先后被评为全国扫盲先进县、全国农村青年实用技术培训先进县、尊师重教和集资办学先进集体。全县教育基本情况:
全县现有教育部门管理的各级各类学校共231所,其中小学197所,普通初中26所,普高和完中5所,职业高中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另有教学点133个,民办学校2所,全县中小学在校生共计12万人,教育部门管理的教职工7600余人。
历届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艰苦奋斗大办教育,全县教育事业出现了量的变化和质的提升。
近十年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据统计累计向高校输送学生8000多人,向清华、北大等名校输送了数十名优秀学生。1996年以来,高考升学率逐年提高;1999年付昊桓同学获黄冈市高考理科状元;2000年陈恩乐同学夺得黄冈市文科状元;2002年王曦、刘伟峰同学以687分的高分同时夺得黄冈市高考理科状元;2003年高考上省线率99.5%,本科上线达994人;2004年高考过600分人数达116人,本科上线率近90%;2005年高考再创佳绩,高分层、一类上线、万人比均居黄冈各县市区一中前列。
境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主要有萤石、水晶石、大理石等15种,萤石远销日、美等国。资源90余种,珍贵药材300多种。花生、烟叶、茶叶、、是当地特产,花生产量居全省前列,天台翠峰茶被评为全省优质茶。中药材桔梗是传统产品。以粮食、油料、烟叶、林特、建材采矿、食品等生产加工配套经营的六大经济支柱正在形成。
红安县是我国第一将军县,原名黄安,位于鄂东北大别山南麓,邻接河南省。面积1789平方千米,耕地面积543146亩。其中常用耕地面积516662亩,林地面积118万亩。县城距武汉80公里,距黄州130公里,京九、京广铁路联络线从县南穿过。
全县均为半山半丘陵地区,地势北高南低,县北的老君山海拔840米,天台山海拔817米,最低处杜家湾海拔30米,气候较为温润,夏季较为炎热。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
位于城关镇(县城),面积约1平方公里,由牌坊、纪念碑、烈士祠、烈士纪念馆、烈士墓、骨灰堂和园林等组成,园内建筑古朴典雅,绿色琉璃瓦顶盖,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鸟语花香,四季如春,登上锞子山可眺望县城全景。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
位于烈士陵园内,建筑面积2463平方米。馆房为古典庭院式结构,长廊环绕,飞檐碧瓦。馆内设序厅和8个陈列室、1个画室,江泽民、李鹏、李先念等党和国家为该馆题词,内陈设着230名著名烈士(其中省军级27名、地师级78名,县团级72名、被中央军委授予军事家的3名)的事迹简介,以及烈士遗物、照片、诗抄和雕塑等。
红安县革命博物馆
位于烈士陵园内,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为庭院式整体结构建筑。馆内设序幕厅和6个展室,主要陈列着新民主主义时期红安人民在中国领导下的斗争历史,同时反映了土地革命时期的鄂豫皖苏区和抗日战争时期的鄂豫边区的重大事件,以及、李先念、刘伯承、邓小平等在红安地区的革命活动。共展出文物177件,文物和人物照片229张,以及图表和绘画等。
董必武纪念馆
位于烈士陵园内,占地面积5834.5平方米,建筑面积1370平方米,是座具有民族风格的仿古,由主展室、东西展室、电影报告室和庭院组成,共展出图片456幅、文物272件,收藏文物1581件。
李先念纪念馆
位于烈士陵园内,与董必武纪念馆对应,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28平方米,是座依山就势的庭院建筑,序厅和4个展室有庑廊相连。馆内共展出图片253幅、文物130件,另收藏文物60余件。
七里坪革命遗址群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有黄麻起义遗址、长胜街革命遗址群、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鄂豫皖特区革命军事旧址、红四方面军诞生地等20处。长胜街长380米,保持了大革命时期的原貌,鄂豫皖特区苏维埃银行、黄安县苏维埃经济公社、列宁市扬殷街遗迹等一批遗迹、遗址都集中在这条街上。
在七里坪南3公里的周家墩。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徐寿辉部将邹普胜(当地人,后为太师)据此,建此塔。塔高35米,13层,形态美观,气势凝重。塔内有阶盘旋至顶,眺望四周,远山近水,尽收眼底。
在八里湾东北5公里的陡山村,建于1763年,前后三幢,廊庑相连,院、廊、门、厅、栏、梁、窗、脊、或彩绘神话,或陶塑禽兽,或木刻山川景物,其中的“武汉三镇”和“金鼠戏葡萄”等尤为珍贵。
位于七里坪东4.5公里的鸡公寨半山腰上,洞口高1米、宽2.8米,洞内宽3米、深4米、高2米,可容20余人。洞前怪石罗列,荆棘丛生,红二十五军长征后,留下的红军游击队常居此洞,“红军洞”由此得名。
位于红安县城北33公里处鄂豫交界的群山之间,属大别山脉,它连绵数十里,群峰起伏,怪石嶙峋,雄奇挺秀,花木繁茂,云飞雾走,风景旖旎,主峰海拔817米,因其峰顶似台,势若接天而得名,史称“淮南第一峰”。
天台山区由天台山、鲫鱼岭、九焰山、绕拨顶、黄茅尖、平头岭、五峰尖、鹅公岭等大山组成。天台山风景区内自然生态保护完好,群山连绵,河谷纵横。主要有天台山、九焰山、艾河、香山湖、对天河、老君山等景区。景区内风景幽雅,五岑六谷,松柏常青。每当春夏之交,映山红、兰花漫山遍野,馨香袭人;金秋时节,金菊红枫,争奇斗艳。
天台山素以“佛宗道源,山水灵秀”而著称,更有“红色圣山”之誉。天台山是中国佛教八大宗之一的“天台宗”
的起源地。在革命战争年代,这里不仅走出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三支红军主力部队,还诞生了秦基伟、、刘昌毅等二百多名将军。天台山因气势磅礴,巨岩独特,风景迷人,赢得了历代文人墨客的青睐。名户部尚书耿定向晚年隐居于此地七载,筑“天台书院”讲学,并著有《耿定向先生全集》和《天台文集》,流传于世;明末著名思想家、李贽在天台山著书立说,留下了不少赞美天台山绮丽风光的佳作,其中《宿天台顶》最为著名,至今广为传诵;近代爱国主义将领董其武在戎马生涯中,专程来天台山一游,并命人在绝壁上凿刻八个大字“复兴民族、挽救国家”,频添了天台山的英雄气概。
(又名黄杨寨)
位于县北鄂豫两省交界处,主峰海拔770.5米。山上有寨,立4门,寨墙已毁,西门尚存。从西门沿人行道至东门的大岭,以山脊分水为与河南省新县的交界线。明耿定向《天台胜纪》称“黄杨寨,以岩多黄杨,故名。周回峭壁,亦如台。上平旷,可田,可池”。《湖北通志》记载:“宋端平、嘉熙间,淮西兵扰,土人结寨,常活十万人。元末兵乱,有黄杨者聚众据此,曰黄杨寨”。东半山有止止洞,相传有僧号“止止”者隐居于此,故名。洞可客40余人。左右壁分别刻有隆庆壬申耿子颐题“止止洞”和“凝神”等字。1934年11月,中共鄂东北道委曾隐蔽于此洞指挥战斗。九焰山四周群山环绕,巍峨壮丽,让人领略到大山深处的清新静谧,大别山风情的自然风光。
溪流淙淙,两边峭壁奇石,形成多个峡口和山湾。穿过一峡一湾,会看到不同的风景画,一会儿是工笔重彩,一会儿泼墨写意。无限风光美不胜收。
河谷蜿蜒起伏,古松峭壁,溪流险滩是其主要特色。
香山湖位于七里坪七里坪镇西北3公里处,距县城26公里,最大蓄水面积达到218万平方米,平均水深近20米。湖水清澈碧绿,湖岸蜿蜒曲折,群山环抱,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湖内有自然形成的多个岛屿,岛上林木茂盛,像镶嵌在水中的绿宝石,岛屿上气候凉爽,夏季平均气温18℃左右,是、避暑胜地。。在湖内泛舟,可以远眺天台山主峰,青山碧水尽收眼底。
位于县北鄂豫两省交界处,是县内第一高山,海拔840.5米。据明弘治《黄州府志》记载:“世传老君曾炼丹于此,上有药臼石”,故名老君山。东北与天台山对峙,南有小老君山、大兴寨等。四周群山环绕,巍峨壮丽,森木茂密,道路崎岖,峡谷纵横,地势险要,有水帘洞等游览胜迹。在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是红军和新四军的重要依托和据点。神秘莫测,老君道观、石门飞瀑等景点都会让您流连忘返、乐不思蜀。
风景这边独好,尚有佛道之“仙风”,更有革命伟人之“灵气”,真可谓“钟灵毓秀”。景区内现有二、三星级旅游宾馆等配套服务设施,是您旅游、避暑、瞻仰、度假、会议的理想选择。
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英明领导下,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上级交通主管部门的重视支持下,在全县人民和交通干部职工艰苦卓绝的奋战下,我们披荆斩棘,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致力发展交通事业,使昔日红安交通闭塞、山阻水隔的落后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迈入了新的发展里程。目前,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1580公里,并全部实现黑色硬化,县域公路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0.88公里,其中一级公路24.94公里,二级公路127.57公里,三级公路113.96公里,乡村公路1313.53公里,“十一五”规划通村黑色硬化路面1001公里,至今年底可全面完成。目前县境武麻高速公路长24公里,横穿县南部永河、八里、觅儿三个乡镇正在紧张施工,预计明年通车。麻竹高速公路横穿我县中部永河、高桥、城关、二程、上新集五个乡镇,县境长36公里,现已完成前期勘测、征地接线等工作,计划在年内开工。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横贯我县北部华河、七里二镇,计划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现已完成线路勘测设计,拟计划于年内动工。阳福红色旅游示范线可于年内完成。全县一个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现代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初步实现了红安与周边省市县交通大对接,形成了县内交通大循环,促进了红安与武汉及沿江大融合,加快了县域经济大发展和建设,加速了红安红色旅游大开发和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在大力加强公路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其它交通社会服务功能建设,先后建成县城二级客运站1个,乡镇客运站5个,公路沿线招呼站和候车棚280余个。红安汽车货运中心站已于7月份动工,红安部级公路超限检查站建设已基本建成。加强了乡镇渡口建设,全县26个乡镇渡口已有21个渡口完成候船亭候船棚达标建设。新增5个渡口达标建设项目正在申报中。大力发展交通运输,目前,全县发展客运车辆710余台,其中长途客车92台,经营长途线路有北京、上海、温州、东莞、光山、新县、武汉、黄石、黄州、麻城、罗田等,县内农村短途班线客车117台,县内包车客运(面的)267台,城区出租车197台,县城公汽40台,发展货运车辆356台。在全县大型水库和倒水河流渡口配置钢质机动和人力渡船27只,渡改桥建设正在申报立项,农村交通出行条件大大改善,运输市场活跃,初步实现了人便于行,货畅其流。
站址在湖北省红安县八里湾镇,邮政编码431509。建于1996年,为汉麻连接线上一站点,离横店站43公里,离麻城站37公里,隶属武汉铁路局麻城车务段管辖。现为四等站。客运:办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托运。货运:办理整车担货物发到。
位于红安县八里湾与太平桥两镇交界处,距武汉阳逻开发区24公里,距离武汉新洲区靠山店4公里,距离武汉黄陂区长岭冈6公里(不通公路),距麻城市歧亭镇5公里(不通公路),距离麻城市宋埠镇12公里(不通公路),距离红安永河镇13公里(不通公路)距离桃花22公里(直线距离16公里),距离觅儿9公里。距离红安县城40公里(直线距离29公里),距离七里坪63公里,
红安汉麻支线铁路经过红安路段全长约12公里,合武一级干线铁路约14公里,两条铁路基本平行穿越红安最南段。两站合一。汉麻支线铁路,从这里坐车能去连云港、泰州等地。
红安的风味小吃品种丰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红安人在逢年过节或亲朋好友到来,或重要宾客临门,喜欢拿出自制的甜酒、糕点和佳肴待客。经过长期的积累,形成了许多独特的具有红安地方风味的传统菜点和小吃。
 红安鸳鸯元宝
红安鸳鸯元宝为红安地方名菜。具体做法为将鸡蛋煮熟去壳,然后切开取出蛋黄,再把猪肉剁成肉茸填入蛋白内合拢,合口处涂些豆粉清浆,放入笼内蒸熟即成。
红安地方名菜。珍珠花系生长于红安县北山区的一种野菜,明代《黄安初乘》(明户部尚书耿定向著)有记载。清明前后,珍珠菜含苞待放时同嫩叶一起采摘,放入开水锅里烫至黄色,捞出晒后备用。食用时用温水泡胀,再用清水漂过,随肉小炒,如与腊肉蒸食,味更佳。具有柔和、清香、耐食等特点。
红安地方名菜,以县北为多。制法是:采摘鲜嫩无籽、不苦、长有幼毛的葫芦,挂在上小下大,期间生火的圆形缸中烤熟,呈土黄色后取出。在葫芦底部向顶端钻两个对穿小孔,用木板缓缓压(勿压破)干水分,再放入缸内烘干,用木棒槌平台悬挂于干燥处备用。食用前,取葫芦浸米泔水中,3日后去粗皮,切薄片,烹法同珍珠花菜,味近玉兰片。据说董必武同志爱吃此菜。
红安绿豆粑,据说在唐朝时就开始制作。它色泽金黄,外焦内软,椒咸味美,油而不腻,为红安民间所喜食。其制作方法为,先将熟绿豆搓烂捍成丸子,再把蒸熟的糯米捣成糕状,然后将绿豆丸子作馅加入麻油和盐,糯米作皮包好,按成扁圆形,用花生油炸成金黄色即可食用。
红安著名特产,相传始于宋朝初年,本为寺庙素食。其制法为:选用优质黄豆磨浆,制成洁白、厚薄适中的皮子,用开水烫后晾干起卷,再用新鲜稻草包裹,盛于萝筐内,经自然发酵上菌,6—8天左右长出茸茸菌丝即成。可煎、炸、炒、炖。闻之有臭,食之清香爽口,味美汤鲜。
皮子俗称千张,属豆制品。红安永河皮子相传有两百余年的历史,闻名遐迩。永河皮子外形长七寸、宽五寸,厚度如带,虽薄而有经丝,搓能成砣,松能还原,能作捆皮。切片、切砣,可作素鱼、素肉等多种美味。质软鲜嫩,长煮不起渣,常为下酒之佳肴。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由麻城、黄冈、黄陂三县析置黄安县。以“地方安谧,生民安妥”之意得名。1927年爆发了黄麻起义,1931年12月红四方面军夺取县城后,改为红安。1947年复置黄安县。1949年属孝感专区。1952年因纪念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于此创建(红安是大别山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又改为红安县,素有“将军县”之称,属黄冈管区。1970年属黄冈地区。1995年属黄冈市至今。
201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亿元,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11.26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2.28倍、4.31倍和2.57倍,全面或超额完成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着力推进,全县初步形成“一区三园”、六大产业群⑴的格局,预计2011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亿元(不含烟厂)。完成农业总产值26.5亿元,粮食3.1亿公斤,生猪生产量突破80万头,水产品总量达1130万公斤,板栗基地达35万亩,红安苕、老君眉茶成为国家地标产品。突破性发展旅游业,李先念故居纪念园被评为4A景区,黄麻纪念园被评为“灵秀湖北”十大旅游名片之一,预计2011年全县接待游客超过10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5亿元。
年来,坚持,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强化招商引资,共引进项目438个,协议投资额236.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9.5亿元,新型产业园引进项目39个,已开工建设项目20个。狠抓项目建设,经发改途径核准、备案开工建设项目411个,总投资达131亿元,麻武高速红安段24公里主线工程和28公里连接线建成通车,阳福线红色旅游生态文明示范公路84公里路面完成改造并升级为国道,结束了红安境内无高速、无国道的历史。积极培育市场主体,新增个体工商户14388户、私营企业690家、农业专业合作社177个。全面推进各项改革,组建了邮政储蓄银行、大别山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完成了13家国企改制任务,6313万元农村“普九债务”有效化解,“以钱养事”机制不断完善,部门预算编制改革全面实施,县乡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
五年来,坚持统筹协调,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全面完成城区总体规划、控详规修编以及乡镇镇区规划修编,实施系列市政工程,新增道路21万平方米,道路刷黑26万平方米,新增和改造绿化面积13万平方米,硬化背街小巷100条,面积4.5万平方米,“一个中心、三大组团、十二个骨干、三十个节点”⑵建设有序推进,城区“一河两岸”景观带建设成效明显,“三线一环”⑶的城市新格局初步形成。大力开展“四城联创”、“城管会战”活动,市容市貌综合整治扎实开展,控违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新建通村公路1300公里,在全市率先实现“村村通”,共改造中低产田12万亩,完成4座中型、29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改造塘堰2610口,新建和修复机电泵站1243处,灌区整治复砌54.9公里。耕地保护卓有成效,国土资源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森林资源稳步增长,森林覆盖率达到43.8%。加快建设新农村,出台“三个一万”奖补政策⑷,启动30个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全县楼房率达60%以上,移民工程投入资金近亿元,农村清洁能源入户2.4万户。
五年来,坚持,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转移农村劳动力5.8万人,新增就业岗位2.1万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3万人。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城乡低保实现动态管理、应保尽保,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新农合参合率由2006年的81.5%提高到99.9%。拓展医疗卫生事业,共改扩建11个乡镇卫生院,完成397个村卫生室建设。城乡安居行动稳步实施,2506户农村困难群众和1744户城市住房困难户喜迁新居。加大扶贫解困力度,争取扶贫资金6607万元,在202个村实施整村推进工作,帮助5.6万人(其中残疾人1200名)实现了脱贫,15.3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文体建设行动深入开展,建成1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95个“农家书屋”,兴建城乡体育健身工程65个。“家电下乡”、“以旧换新”、“万村千乡”工程扎实推进,落实补助资金4300万元,建设农家店347个。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雄无敌7资料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