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广州军区守备四十三旅师三团三营九连连长孙志友

沈阳军区守备师简史
我的图书馆
沈阳军区守备师简史
  核心提示:沈阳军区守备师简史概述 中国人民解放军守备第一师(第一个): 其前身辽东要塞师于日由公安18师师部和步兵138师3个步兵团、火箭炮210团及铁道公安高机团、军区海防巡逻大队和海岸炮连、高机连等在辽宁新金县组建,9月24日部队进驻外长山列岛,在十五个岛屿...&沈阳军区守备师简史概述 &&& && &中国人民解放军守备第一师(第一个): 其前身辽东要塞师于日由公安18师师部和步兵138师3个步兵团、火箭炮210团及铁道公安高机团、军区海防巡逻大队和海岸炮连、高机连等在辽宁新金县组建,9月24日部队进驻外长山列岛,在十五个岛屿设防,执行守备任务。 日辽东要塞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守备第一师,下辖1、2、3、4、5、6团(按广鹿、小长山、大长山、海洋、石城、獐子岛的顺序),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守备第一师扩编为外长山要塞区,执行军级权限,同时撤消原守备一师及守备1、2、3、4、5、6团番号,改编为五个守备区、一个守备团(大长山守备团),9月整编后,辖广鹿、小长山、大长山(6月30日改为守备区)、海洋、石城、獐子六个守备区。 日旅大警备区授予守备1师守备1团老铁山哨所"红旗哨所"。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守备第一师(第二个): 日在大连夏家河子成立第二个中国人民解放军守备第一师,师长袁康、政委高玉璞,将守备2师守备11团(改为守备1团)、50军150师炮兵530团、警备区独立炮一团(第一机械化师)、坦克32团(第一机械化师)和警备区直属高炮营(149师高炮营)拨归守备1师建制。全师辖4个团14个营、55个连,担负旅顺至大连一线防务。 日师部移防旅顺新市区。 日守备1师师部由旅顺移防亮家店。 1969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守备第一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守备第一师,同时守备11团改称守备1团,炮兵530团改称守备1师炮兵团。独立炮一团和高炮营归警备区直属。 1970年3月将辽宁省军区独立2师6团(欠2营)改为守备1师守备2团。 —9日将警备区炮兵团(原独立炮一团)改为守备1师炮兵团。 日至18日守备1师炮兵团(原炮兵530团)调归守备12师建制。 1985年9月守备1师缩编为守备1旅。 中国人民解放军守备第二师: 其前身第一机炮师于日由公安第1师师部及第1、2团,第2师5团、志愿军独立团和炮兵23团组成,师辖4个机炮团、1个炮兵团、1个自行火炮团、1个高炮营,师部驻地金县亮甲店,归64军指挥。 日将第一机炮师调归3兵团建制。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机炮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守备第二师,辖守备第11、12、13、14团和炮兵团。 日守备2师11、12团,日守备2师13、14团自行火炮营先后参加首都国庆阅兵。 1959年11月守备2师在南海8223.6高地组建了我区第一个对海雷达站,是驻旅大陆军部队装备雷达的开端。 日 守备2师11团改编为警备区独立守备团,担任大连至旅顺地区防务, 守备2师改编为辖2个守备团、1个步兵团、1个炮兵团和1个自行火炮团。 日守备2、3师对调防务,守备2师由金县移防庄河、东沟县地区,师部驻地庄河黄柏树,守备12团驻地东沟县光头山,守备14团驻地庄河王家店,守备9团驻地马家堡子,自行火炮团驻地庄河沙里涂,炮兵团驻地东沟县大孤山。 1969年10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守备第二师,守备2师第12、13、14团改称守备第4、5、6团。 日守备2师自行火炮团改称坦克团。 日守备5团调佳木斯改为守备8师22团。 日至18日守备2师坦克团调归守备12师建制。 1985年9月守备2师缩编为守备2旅。 中国人民解放军守备第三师(第一个): 日由沈阳军区独立守备8、9、15团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守备第三师。6月该师拨归39军领导。 1958年3月将守备15团(原边防3团)调归3兵团建制。担负黄金台至大连湾防务。 1959年4月守备15团调归守备3师建制。 1960年3月该师调往甘肃省酒泉地区,改为工程兵部队,该师番号撤销。 中国人民解放军守备第三师(第二个): 1963年3月在庄河黄柏树组建第二个守备3师,师长袁春田,政委王方成,成立时先组建师直和守备7、8团,另将警备区直属的炮570团和原归149师指挥的大鹿岛守备营调归该师建制。 该师组建之初,由沈阳军区从所属各军抽调干部组成42个连队的架子,从锦州步兵学校调两个学员队,160人任基层干部,抽调300名老兵做为骨干,并补充2280名新兵组成。 11月又在守备2师整编时,由该师编余的6个步兵连为基础,组建守备9团,以原守备11、12团自行火炮营为基础,组建师自行火炮团。至此,该师组建完毕。师部驻地庄河黄柏树,守备7团驻地东沟县光头山,守备8团驻地庄河王家店,守备9团驻地庄河英烈士,自行火炮团驻地庄河沙里涂,炮兵团驻地东沟县大孤山。 日—20日接替50军149师防务,担负辽东半岛碧流河以东鸭绿江口的瓜洼沟地区沿海的守备任务。 军150师高炮营调归守备3师建制。 日守备2、3师对调防务,守备3师由庄河、东沟县移防金县地区,师部驻地亮甲店,7团驻地杏树屯、8团驻地董家沟、9团驻地石河,炮兵团驻地华家屯,自行火炮团驻地亮家店。 日—29日调守备3师进驻乌兰浩特、索伦、德伯斯、吐列毛吐、突泉地区担负守备任务,归16军指挥。 1969年10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守备第三师。 1970年1月改归吉林省军区领导指挥。 日该师改归白城守备区建制。 1985年9月白城守备区撤消,又改归赤峰守备区建制。 1992年随守备区一起撤消番号。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守备第四师: 前身是1965年8月至1966年2月广州军区工程兵第四支队(由广州军区第104工程指挥部为基础组建),下辖工兵6团、12团、建筑301团、302团、303团,部队先后入越执行筑路任务。1967年6月至11月部队陆续回国. 1968年4月支队率工兵6、12团和建筑第301团由广州军区调归沈阳军区建制。 1969年10月在林西地区由工程兵第四支队部、建筑第301团和工兵6、12团部分人员合编组建沈阳军区守备第四师,辖守备10、11、12团,归40军领导指挥。 1970年1月改由辽宁省军区领导指挥。 1974年9月组建师炮兵团。 1980年10月增建师坦克团,由39军负责组建。 1981年11月该师改归赤峰守备区领导指挥。 1984年4月守备4师坦克团缩编为坦克营。 1985年9月守备4师与68军203师合编为守备4师。1992年随守备区一起撤消番号。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守备第五师 日在黑龙江省扎兰屯组建沈阳军区守备5师,担负满洲里方向守备任务,师部于12月31日正式成立,师部由64军抽调人员组建,守备13、14、15团分别由黑龙江省军区独立2师步兵6团、10团和沈阳军区骑兵团依次改编,炮兵团由军区炮兵组建。 1980年10月增建师坦克团。 1981年11月改归白城守备区领导指挥。 1985年10月转隶23集团军。 1991年4月缩编为旅,划归黑龙江省军区。 1992年10月撤消番号。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守备第六师: 在长春市,由吉林省军区机关、独立4团、原沈阳军区守备17团、工程兵基建307团、308团3营及炮兵7、10、11、31师抽调干部组建沈阳军区守备6师;师机关设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司令部,置作训科、侦察科、炮兵科、通信科、军务 科、机要科、直工科、管理科;政治部,置组织科、宣传科、干部科、保卫科、群工科;后勤部,置战勒科、供应科、装备科、营房科、卫生科。师直属高炮营、侦察连、警卫连、通信营、工兵连、防化连、教导队、师医院、汽车连、司机训练队、修理所、军械仓库、军需油料仓库、招待所、农场。 下辖守备16、17团和炮兵团,全师编制3995人,各种枪1685支(挺),各种火炮104门,各种车辆154台。隶属沈阳军区建制,归吉林省军区领导指挥。部队组建后由长春市移防至内蒙古扎鲁特旗。 日师通信连扩编为通信营,师炮兵团按一个122榴弹炮营、两个85加农炮营编成。 日师警侦连改为师特务连,师汽车队改为师汽车连,师通信营通信连改为师高炮营高机连,将原独立2师通信连改为师通信营通信连。 日进行扩编,师特务连改为师警卫连,组建师侦察连、工兵连、防化连、司机训练队,新组建守备18团,团特务连分编为团特务连、通信连、师直组建工程营。 日守备6师由坦克5师抽调官兵组建守备6师坦克团,辖3个坦克营,装备T-34坦克56辆。 日拨归白城守备区建制。 日守备6师坦克团撤消,缩编为坦克营,原204师与守备6师合编,所辖610、611、612团、炮兵团分别与守备16、17、18团、炮兵团合编,隶属赤峰守备区建制。 日守备6师缩编为守备6旅,辖3个守备营、1个130加农炮营、1个85反坦克炮营,1个高炮营,1个通信营和1个教导队。 1992年10月该旅撤消番号。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守备第七师 守备7师1978年8月组建隶属黑龙江省军区,驻地北安市,辖守备19、20、21团,炮兵团,其中守备19团前身为1976年12月沈阳军区独立守备团改称的沈阳军区守备19团。 1980年10月由负责增建坦克团。1985年9月缩编为坦克营,1989年9月撤消。 日隶属23集团军建制。 1991年4月划归黑龙江省军区建制。 1992年10月撤消守备7师番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守备第八师 1979年4月在佳木斯以沈阳军区守备2师5团为基础,扩编为守备8师,辖守备22、23、24团,炮兵团,其中守备2师5团为守备22团,驻地佳木斯市,隶属黑龙江省军区; 1980年12月由坦克3师帮助组建师坦克团,1985年9月缩编为坦克营,1989年9月撤消; 日隶属23集团军; 1991年4月划归黑龙江省军区,5月守备8师缩编为团,并对保留下来的守备22团进行扩编,守备8师撤消,守备22团划归佳木斯军分区。 1992年10月撤消守备22团。 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守备第九师 1968年9月在绥化镇重新组建黑龙江省军区独立1师,1969年11月师部移驻牡丹江市,所辖各团移防牡丹江地区; 1976年2月改称黑龙江省军区独立师; 日将黑龙江省军区独立师改为沈阳军区守备9师,隶属黑龙江省军区,所属步兵1、2、3团改为守备25、26、27团,独立师炮兵团、坦克团也改为守备9师炮兵团、坦克团(1980年10月由坦克3师负责组建,1985年10月撤消)。 1981年12月隶属于68军; 1985年10月隶属于16集团军; 1991年4月划归黑龙江省军区,5月守备9师缩编为团,并对保留下来的守备27团进行扩编,守备9师师部撤消,守备27团牡丹江军分区。 1992年10月撤消守备27团。 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守备第十师 日,沈阳军区命令,以六十四军步兵第五七0团、第一九0师轮训队、通信营和吉林省军区的3个独立连为基础组建长白山岳师,3月13日总参谋部批准番号改称“陆军第二一三师”。师机关设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下辖步兵第六三七团、第六三八团、第六三九团,共编2523人。归吉林省军区建制。师部驻安图县二道白河。1970年6月迁至汪清县柳树河,日迁到延吉市。 日,沈阳军区命令,陆军第二一三师改编为吉林省军区独立师(驻地未变),将步兵第六三八团、第六三七团、第六三九团依次改称为独立师步兵第一团(3营制)、第二团(2营制)、第三团(2营制)。同时,在汪清组建步兵第四团,师直属独立炮兵营。全师共编6920人。 日,沈阳军区命令,将吉林省军区独立师改编为吉林省军区独立第一师,隶属关系不变。 日,军委办事组指示,将独立第一师步兵第四团和师炮兵营合编为该师炮兵团(3营制),并组建师高炮营(4连制)。 日,沈阳军区命令,独立第一师步兵第三团转隶通化军分区建制,并改编为吉林省军区独立第四团;将独立第二师步兵第七团调归独立第一师建制,并改编为该师步兵第三团。独立第一师师部移驻汪清。 日,沈阳军区批复,独立第一师组建相当团级农场和相当营级马场, 日,沈阳军区命令,将独立第一师改称为吉林省军区独立师,其所辖3个步兵团和炮兵团依次改称为独立师步兵第一团、第二团、第三团和炮兵团。 日,沈阳军区通知,独立师组建工程营(6连制),编1000人。9月15日.沈阳军区通知,独立师农场正式列编(正团级)。 日,吉林省军区奉命,由守备3师自行火炮团1个营扩编组建独立师坦克团,番号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吉林省军区独立师坦克团”。共编867人。12月31日,吉林省军区奉命,将吉林省军区独立师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守备第十师”。其辖属的步兵第一、二、三团和炮兵团、坦克团,依次改称为守备第二十八团、第二十九团、第三十团和师炮兵团、坦克团。撤销师工程营。 日,沈阳军区通知,将守备第十师从12月1日零时起成建制转隶于第六十八军建制。 1985年9月转隶第16集团军领导指挥。 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守备第十一师 日总参谋部批复同意将陆军第50军第150师改称辽宁省军区独立师。 1980年12月辽宁省军区独立师改编为沈阳军区守备第11师,独立师所属3个步兵团改编成守备31、32、33团,独立师炮兵团、坦克团(1980年10月由68军组建坦克团)改称守备11师炮兵团、坦克团; 1981年11月改归赤峰守备区领导指挥。 1992年随赤峰守备区撤编。 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守备第十二师 日将铁道兵第十四师机关、大部分直属分队及其68、69团的1个营部、8个连共2494人,调归沈阳军区改编为守备第十二师师部。由承德进至赤峰,归辽宁省军区领导指挥,其所辖为 守备第三十四团由军委工程兵第二一四团改编. 守备第三十五团由军委工程兵第一二八团改编. 守备第三十六团由军委建筑工程兵第二一七团改编 坦克团由沈阳军区守备第二师坦克团改编. 炮兵团由沈阳军区守备第一师炮兵团改编. 师直辖有通信营,高炮营,工兵营,汽车营,警卫连,侦察连,防化连,炮兵指挥连,教导队全师总兵力7865人, 编有59式坦克65辆,122榴弹炮18门,152加榴炮18门,130火箭炮18门,85加农炮54门,82无座力炮162门,82迫击炮81门,120迫击炮18门。 1981年11月改归赤峰守备区领导指挥。 1985年9月与68军202师合编为守备12师。 1992年,与守备区一起撤消番号。 沈阳军区外长山守备师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守备第一师扩编为外长山要塞区,执行军级权限撤消原守备一师及守备1、2、3、4、5、6团番号,改编为五个守备区、一个守备团(大长山守备团),9月整编后,辖广鹿、小长山、大长山(6月30日改为守备区)、海洋、石城、獐子六个守备区,其中海洋、石城、獐子守备区执行副师级权限,其他三个守备区执行团级权限,另外将警备区海上交通运输大队和沈后修船厂拨归该区建制,编制总人数15880人。司令员刘德才,政委胡立声。 1982年12月将外长山要塞区改为外长山守备师,下辖6个守备团和1个船运大队。 日外长山守备师撤消大长山守备团,小长山守备团缩编为守备营。
馆藏&56246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 青海之声 |微信号:qhzs666在这里,读懂聆听青海的声音商务合作qq:勿忘国耻!向我们的英雄与先烈致敬!日,这一天永远定格在了石牌村村民冯学佑的记忆中,记忆中的这天霞光满天,风和日丽。这天早晨,已经预感到大战即将爆发的第11师师长胡琏起得很早,走出军营,面向东方,在晨曦中一连写了5封诀别信,连同遗物托人一起转交给远在几千里之外的家属。现在,我们只能看到两封信件,一封是给父亲的,一封是给妻子的。他写给父亲的信是这样的:“父亲大人:儿今奉令担任石牌要塞防守,孤军奋斗,前途莫测,然成功成仁之外,当无他途。而成仁之公算较多,有子能死国,大人情亦足慰。惟儿于役国事已十几年,菽水之欢,久亏此职,今兹殊戚戚也。恳大人依时加衣强饭,即所以超拔顽儿灵魂也。敬叩金安。”胡琏在石牌的猎猎江风中写这封信,已经抱定了必死的决心。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成功或者成仁,再没有别的选择。他只能孤军奋战,已无别人可以依靠。在他之前,国军的各支部队已经竭尽全力,仍然没有阻挡住日军疯狂而残暴的脚步,而他,则是最后一关。日军要占领石牌,进逼重庆,除非从他的尸骨上踏过去。成功成仁之间,战死成仁的几率更大,11师,8000子弟兵,面对日军最后的嗜血疯狂,胡琏将军能做的,就是以死相拼。为了安慰父亲,他说,有儿子能够为国尽忠,父亲大人您一定感到欣慰。胡琏是一个孝子,只有至纯至孝的人,才是至善至忠的人,只有孝子,才能成为忠臣。他在书信的最后,恳求父亲按时吃饭,天冷加衣,他即将与凶残的日军同归于尽,却连这样的细节都替父亲想到了。  他写给妻子的信是这样的:“我今奉命担任石牌要塞守备,原属本分,故我毫无牵挂。仅亲老家贫,妻少子幼,乡关万里,孤寡无依,稍感戚戚,然亦无可奈何,只好付之命运。诸子长大成人,仍以当军人为父报仇,为国尽忠为宜。战争胜利后,留赣抑回陕自择之。家中能节俭,当可温饱,穷而乐古有明训,你当能体念及之。十余年戎马生涯,负你之处良多,今当诀别,感念至深。兹留金表一只,自来水笔一支,日记本一册,聊作纪念。接读此信,亦悲亦勿痛,人生百年,终有一死,死得其所,正宜欢乐。匆匆谨祝珍重。”尽管担任师长,然胡琏秉公为国,家境贫寒,身无长物,能够留给妻子的遗物,只有一块手表、一支钢笔和一本日记,可谓清苦至极。胡琏托付给妻子的后事只有一件,就是让儿子长大后当兵,为父报仇。此一役,胡琏根本没有想到会活着回来,我生国亡,我死国存。写给父亲的信中,多少还能看到一点胜利的希望,那是为了安慰年迈的父亲,而写给妻子的书信,则是安排后事,这已经分明就是一封临死前的遗书了。60多年过去了,每次读到这两封书信,我都热泪盈眶。抗战时期,曾有记者采访战场上的国军军人,问:“那抗战胜利后,你打算做什么?”那名军人回答道:“那时侯,我已经死了。在这场战争中,军人大概都是要死的。” 1938年武汉“4.29空战”中,国军飞行员陈怀民的战机在击落一架敌机后受到5架敌机围攻,他的飞机油箱着火。当时他本可跳伞求生,但他没有,而是撞向敌机,与日军“红武士”高桥宪同归于尽。陈怀民说过:“每次飞机起飞的时候,我都当作是最后的飞行。与日本人作战,我从来没想着回来!”抗战时期,有多少中国军人就像他们这样,为了中华民族能够生存,万死不辞。每每想到这些,就泪如泉涌,再没有什么比从容蹈入死地更令人感动和震撼的了。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勇士。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屹立千年而不倒,穿越千年而不灭,就是因为每逢民族危难之际,就有这样忠肝义胆的勇士挺身而出,以死报国。中华民族,英魂永存,代代相传,绵延不绝。  那天中午,遗书发出去后,胡琏将军依照古例,沐浴更衣,祭拜山神,对天盟誓。他换上崭新的军服,带着师部全体人员,一步一步地登上了凤凰山。这一幕,永远定格在了冯学佑的记忆中。中午12时,烈日当头,将军带着所有人员跪倒在山巅,跪倒在苍天之下,跪拜在列祖列宗的灵位之前。将军朗声祭天盟誓:“陆军第十一师师长胡琏,谨以至诚昭告山川神灵:我今率堂堂之师,保卫我祖宗艰苦经营遗留吾人之土地,名正言顺,鬼伏神饮,决心至坚,誓死不渝。汉贼不两立,古有明训,华夷须严辨,春秋存义,生为军人,死为军魂。后人视今,亦犹今人之视昔,吾何惴焉!今贼来犯,决予痛歼,力尽,以身殉之。然吾坚信苍苍者天,必佑忠诚,吾人于血战之际,胜利即在握。此誓,大中华民国三十二年五月二十七日正午。”  这一幕,我相信也会定格在读到这段文字的每一个中国人的记忆中。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乃祖宗披荆斩棘历尽艰辛而留给我们的,任何人也不能从我们的手中夺走,我们捍卫自己的土地,天经地义,名正言顺,列祖列宗的神灵会保佑我们痛歼顽敌,保卫家园。千钧重担,千钧一发,胡琏和8000子弟兵的肩膀,承担起了中华民族的命运。他们要用血肉之躯,阻挡敌人的枪林弹雨,庇护风雨飘摇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让这个在战火中饱受摧残的民族,免于万劫不复,免于亡国灭种。  祭天完毕后,胡琏走下凤凰山,来到了距离前线咫尺之遥的一个叫虫客蚂包的地方,坐镇指挥。8000子弟兵坚壁清野,扼守山经,挖掘战壕,凭险据守,等待日军来犯。大战即将爆发。暮云低垂,树丛屹然,群山不语,大战前的夜晚竟是如此寂静,空气中充满了愈来愈浓的硝烟气味。战争在黎明爆发。11师的敌人是日军第三师团。第三师团是日本最早组建的六个甲种师团之一,是一支为了侵略而准备的部队,人员满额,装备精良,自组建之日起,第三师团就参予了日军所有重大军事行动,包括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南京***、武汉会战等等,从无败绩,凶悍无比,异常骄横。这支部队双手沾满了中国数代人的鲜血,在石牌,11师要向他们讨还血债。11师自组建之日起,也从来没有打过败仗。在石牌,中日双方的王牌,要决死厮杀。战争一开始就进入白热化。第三师团首先进攻的是11师的前沿阵地南林坡,守卫南林坡的,是11师31团3营。姜明生说,石牌保卫战开始前,居住在南林坡一带的村民都奉命后撤,或者疏散到了亲戚家,或者躲藏在山中。战争刚开始,就听到炮声震天,不分昼夜,炮弹爆炸的亮光遮没了星光和月光,连地面也在抖动,就像地震一样。那些天里,人们夜晚都没有睡觉,站在山顶上望着远处的火光,心惊胆颤,担心日本人会打过来。那些天的夜晚,冯学佑也没有睡觉,隆隆的炮声和天上不时飞过的飞机引擎声,让他无法入睡,他担心,日本人如果真的打过来,他该逃往哪里。去宜昌吧,那里已经被日本人占领了;去重庆吧,只能走一条水路,而农民们连船只也没有。日本如果占领了石牌,他们就死无葬身之地,他们已经陷入绝境。11师也已经陷入绝境。11师也已经无路可退。那时候,国军的舰船沉没殆尽,坐着木船逃离石牌,只会被溯流而上的日军舰艇和呼啸而来的日军飞机全部追杀;攀爬悬崖峭壁,沿着川盐古道逃离石牌,也会被迅速赶上来的日军全部剿灭。一个人陷入绝境,身体内所有的能量都会爆发。一支军队陷入绝境,将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3营有三个连:7连、8连、9连。日军一来到南林坡阵地,就进行炮火覆盖,炮声轰鸣,地动山摇,然后,第三师团的先锋部队在硝烟弥漫中,端着上了刺刀的***,大声呐喊着冲上来。国军的长短武器一齐射击,冲在前面的日军像被割倒的麦子一样一排排倒下。然而,日军太多了,他们依然像潮水一样源源不断地涌上来,***已经无法阻挡他们的攻击,国军士兵们也端着刺刀,跃出战壕,像巨浪奔腾一样扑上去,终于,日军被压了下去。那天,5营打退了日军十余次冲锋。短兵相接,山谷中的死尸铺了厚厚的一层,血液像小溪一样沿着谷底流淌。黄昏时分,第三师团后续部队来到,又向3营阵地发起疯狂攻击。8连、9连阵地相继失守,连长战死,战士伤亡殆尽。而7连也伤亡过半,却仍大呼酣斗,死战不退。7连装备有一个迫击炮排,一个机枪排,是全营装备最好的。7连坚守的南林坡成为一颗钉子,阻挡了日军进入石牌,进入重庆的车轮。  第二天,日军出动了5架飞机,又调来了5门重炮,对着伤兵满营的7连阵地狂轰滥炸,山头已经被削平了,树木被折断了,山顶上能够燃烧的东西全在燃烧,连石头也是滚烫滚烫的,7连修筑的阵地全部被炸毁,整个山层都被炮弹掀翻了,又铺了一层新土。姜明生说,战争结束后,他看到山上有一颗一搂抱粗的树上,有23个枪眼和弹孔。日军停止了轰炸,士兵端着刺刀冲上来,他们以为7连已经全部被炸死了,没想到7连的伤兵们从土层里钻出来,抖落抖落身上的尘土,举枪就打,日军又倒下了一层。这是鄂西会战自开战以来,最为激烈悲壮的一场战斗。第三日夜晚,日军第13师团和第39师团纷纷赶到石牌前线,第7连为了保存有生力量,趁着夜色,放弃了南林坡阵地,悄然撤离。时,第7连仅余30余伤兵,相互掺扶着走下山坡,月光照耀在他们的脸上,人人脸上都涂着一层血污,身上的衣服,已被火烧得褴褛残缺。迫击炮排伤亡殆尽,机枪排仅剩一人,而第7连撤离时,所有机枪都带在身边,没有给鬼子留下一挺。天亮后,日军越过南林坡,进攻一座叫做闵家村的村庄。这座村庄扼守着通往石牌的小道,要进攻石牌,必须经过此村。姜明生说,村庄的老百姓早就迁移了,只留下了一座空村,国军在村庄里挖掘地道,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这座村庄,数千人反复争夺,数次易手,房屋墙壁全部被炸毁,村庄所有树木被炸断。后来,日军付出了惨重代价,依靠优势兵力才终于占领了村庄,刚坐下来,还没有来得及喘口气,埋伏在地道里的国军突然一齐冲出,又将日军赶了出去。后来,日军调来飞机,对着闵家村狂轰滥炸,国军被迫撤离。而这座村庄,因为全部变成废墟,战后再也没有恢复重建。从南林坡到石牌村,日军每行进一步,都要付出数人死亡的代价。横山勇坐镇宜昌,严令日军即使全体玉碎,也要占领石牌。后来,有关方面的资料显示,与胡琏的11师对阵的,是日军第3、第13、第39共三个师团各一部的三万人,还有几十架飞机,几十门重炮,而11师,只有凭险据守死战不退的8000子弟兵。日军攻打朱家坪的时候,国军一个营在拼死坚守,营长游国祯被敌机炸成重伤,不能行动,可他仍然抱着一挺机枪阻击敌人,后来,敌人被打退了,战士们看到游国祯歪倒在机枪边,流进了最后一滴血。国军11师的弟兄们在每一道关隘,每一道峡谷,每一座山包,每一块岩石后阻击日军,没有一个投降敌人。四房湾处于11师防线的中段,日军集结重兵,猛攻四房湾。如果四房湾被占领,11师就会被切为两段。国军苦战竟日,伤亡过半,几近弹尽粮绝,情况万分危急。守军向胡琏请求援兵,胡琏派伤病在身,尚未痊愈的32团副团长李树兰前去解围,而前去解围的部队,只有一个班8个人,这一个班是留在胡琏身边的仅有的预备部队。胡琏对李树兰说:“全线激战,我只能给你一个班。活着回来,回来后一起喝酒。”李树兰答应一声就带着一个班的士兵冲出去了,黄昏时分,缺口被堵住。第四日,国军各个阵地都被突破,三个师团的所有日军像潮水一样涌向石牌,所有的火力也对准了石牌,横山勇严令日军不惜一切代价,从11师手中夺取石牌。战争进入了前所未有的严酷。数万名日军像蚂蚁一样漫山遍野冲上石牌,呐喊声与枪炮声响彻山谷。胡琏屹立在指挥部,凝望战场,一动不动。陈诚的电话打来了,他牵挂着石牌的安慰,询问胡琏:“守住石牌有无把握?”胡琏斩钉截铁回答:“成功虽无把握,成仁确有信心!”11师8000子弟兵,上至师长,下至战士,同仇敌忾,拼死一搏。他们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战至中午,一股日军绕过石牌,窜入要塞后方的伏牛山谷,胡琏命士兵将一面军旗插在山巅上,严令任何人也不能越过这面军旗。日军看到有隙可乘,像蝗虫一样从四面八方涌向山谷,国军子弟兵们也赶去围堵。冯学佑说,刚开始,还能听到枪炮声一阵紧似一阵,后来,枪炮声稀落了,再后来,就彻底听不到枪炮声了。没有了枪炮声,然而战争并没有结束;不但没有结束,反而进入了白热化。在山谷中,几万把刺刀寒光闪闪,几万颗喉咙一齐呐喊,几万条躯体激烈碰撞,中日双方几万名士兵展开了最原始,最残酷,最血腥的白刃战。人类自从发明了***后,再没有过这样惨烈的场面,几万人手持上了刺刀的***,用最原始的血液和本能,在殊死相搏。此时,枪炮已经显得多余,双方纠结在一起,缠绕在一起,鲜血飞溅,你无法分清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身边不断地有人倒下,你无法分清是自己人还是敌人。双方像两股洪流,在激烈地碰撞着,都想将对方挤出山谷。几万双脚踩踏着大地,尘土升腾,遮没了天空。几万把刺刀挥舞着,刺向穿着不同颜色衣服的躯体,不管他是谁。冯学佑说,枪炮声静寂了三个小时。三小时后,占据了优势兵力的日军居然被国军挤出了山谷。保家卫国的意志,战胜了日军的武士道。黄昏时分,厮杀仍在继续。国军和日军都使出了最后的力气,都已精疲力竭。5月31日午夜,石牌突然一片静寂,静寂得令人心悸。一轮圆月升起来,挂在凤凰山巅,月华如练,静静地泻在默默流淌的江面上。冯学佑说,那一晚,他一夜未眠,不知道战场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天亮后才知道,日军退却了,退却得实在太突然了。这就是石牌保卫战。最终,胡琏的11师在长江西陵峡的石牌村,依靠难以想象的意志的毅力,扭转了整个鄂西会战的战局,让日军踏入陪都重庆的一只脚,又不得不缩了回去。此后,日军再也无力打通通往陪都的道路,直到抗战胜利,重庆都安然无恙。战争的成败,决定于最后的五分钟。谁坚持到了最后的五分钟,谁就取得了胜利。石牌保卫战,11师到底歼灭多少日军,有说是7000名,有说是5000名,这已不重要,重要的是,11师击退了日军,守住了通往重庆的大门,这比歼灭十万日军更重要。还有,此役,日本精锐第13师团被打残。原定于鄂西会战结束后,第13师团开赴太平洋战场,而鄂西会战结束后,13师团伤亡过半,已不再适应太平洋战场上的惨烈厮杀,只好驻扎江西。这支曾被冈村宁次视为中国战场上最强悍的师团之一,参与了南京***的虎狼之师,直到抗战结束,都鲜有战绩。7月1日,蒋介石来到恩施,表彰鄂西会战中的英雄,他评价说:“鄂西大捷是中国抗战以来一次决定性的胜利。”国军18军11师在石牌保卫战中,一战成名天下知,成为抗战中一等一的中国部队。石牌保卫战结束后,胡琏升为18军副军长。胡琏是一员儒将,他说过,他一生有两大爱好,一为读书,一为打仗。如果不是战争,知识渊博的胡琏可能会是一名大学老师,或者一名作家。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微信号:qhzs666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让世界聆听我们青海的声音!介绍青海的人文历史,吃喝玩乐!
Copyright2017.杨邱自媒体资讯站,让大家及时掌握各行各业第一手资讯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福州军区守备四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