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业是什么算什么系统的

信托投资业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信托投资业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67.26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信托业无系统性风险
作者:李宝富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时间: 09:10:00
  佳兆业事件又一次把信托兑付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据悉,平安信托已低调兜底其25亿元佳兆业信托产品。我们不禁要问,信托兑付压力究竟有多大?  据格上理财不完全统计,2015年到期的固定收益类集合信托产品共计3028只,其中披露规模的2687只产品共计4204亿元。全年兑付高峰出现在6月及12月,均有500亿元左右的信托产品到期。  从可统计的2015年到期信托产品资金投向情况来看,房地产信托依然独占鳌头,到期规模共计862.06亿元,占比达42%;其次为基础产业类产品,占比为23%;工商企业类以及金融市场类产品到期规模占比分别为10%、2%。  2015年信托公司兑付排行榜显示,中航信托以239.37亿元位列榜首,华鑫信托、重庆信托也均以超过200亿元的规模分列二、三位。排名前十的信托公司到期规模共计1771.24亿元,占比达68家信托公司总规模的42%。  从行业整体来看,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共计有15859只产品到期,总规模达44538亿元,其中集合信托产品规模为11609亿元。而截至2014年末,信托业实收资本为1386.52亿元,所有者权益达3196.22亿元,固有资产规模则增加到3586.02亿元,对2015年到期的集合信托产品的覆盖率超过30%。  另一项可比数据则为,截至2014年末,信托业共有369笔项目存在风险隐患,涉及资金781亿元,占比0.56%,低于银行业不良水平。而2014年全年,信托业实现经营收入954.95亿元、利润总额642.30亿元。由此可见,信托业仅仅一年的净利润对风险资产的覆盖率就高达82%。显而易见,虽然单体信托风险偶有发生,但信托业系统性风险并不会出现。
下载方法:苹果用户可以通过appstore免费安装。
安卓版用户可以通过百度手机助手,360手机助手,豌豆荚,腾讯应用宝进行下载。  中诚信托30亿元兑付危机背后,实际是一个总金额高达43.5亿元的赌局。此前当事人欠下20多亿元高利贷,工商银行与中诚信托真不知情?事件背后或藏三大黑洞。“这款信托就是个坑爹的买卖,他们管杀不管埋。”某评论人士留言。
起底信托业头号重案:三大黑洞吞噬43亿赌局
  兑付危机的“诚至金开1号”信托计划,名义上涉及信托资金总额为30.3亿元。但据了解,在这个信托计划背后,实际是一场总金额高达43.5亿元的担保赌局。
  赌局一角倾塌,43.5亿成为参赌三方的催命符。
  借款方从一开始就造假,中介方掩耳盗铃,信托计划为逐利益罔顾风险。这个拉响信托业2014年风险警报的事件背后,暗藏众多黑洞。
  “这款信托就是个坑爹的买卖,他们管杀不管埋。”某评论人士在网上留言。
  43.5亿的赌局
  21世纪网发现,中诚信托“诚至金开1号”信托计划涉及信托资金总额为30.3亿元。但是信托资金的使用方,山西振富能源集团方面一开始签定的是总额为43.5亿元的协议。
  “诚至金开1号”信托计划成立于日,为期36个月,至日到期。
  在日初步募集到人民币11.11亿元后,中诚信托于是立刻又启动第二期扩募,再度募得人民币19.18亿元。由此整个信托计划募集的资金,总计达到30.3亿元人民币,工商银行为托管行。
  信托资金的使用方向为:由中诚信托根据信托文件的约定,运用信托资金对山西振富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西振富集团”)进行股权投资,由振富能源公司将股权投资款用于煤矿收购价款、技改投入、洗煤厂建设、资源价款及受托人认可的其他支出。
  此前有报道显示,山西振富集团注册于山西省吕梁市,实际控制人为王于锁、王平彦父子,旗下拥有山西紫鑫矿业集团、柳林县振富煤焦有限责任公司等系列子公司与孙公司,控制有5座煤矿。
  在“诚至金开1号”信托计划的30.3亿元信托资金背后,有山西振富集团、山西紫鑫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柳林县振富煤焦有限责任公司以股权质押的方式进行担保增信。
  而21世纪网掌握的一份材料显示,山西振富集团与中诚信托的担保文件中,中诚信托方面的实际担保主债权为43.5亿元。
  关于43.5亿元的金额,某信托公司项目总监分析,其中30亿元是信托计划的本金,剩余的13.5亿元包括了投资人应分得的收益(利息),以及信托公司、托管行等收取的费用。
  信托文件显示,“诚至金开1号”给予投资人的预期收益率在每年9.5%以上。保守估计30.3亿元的信托资金,3年的预期的信托收益总金额在8.65亿元以上。如果信托计划能够如约兑付,受托人中诚信托和托管行工商银行也将受益非浅。
  另一方面,43.5亿元的担保主债权,也意味着自担保关系确定时起,山西振富集团方面就欠下中诚信托43.5亿元的债务,实际年化融资成本达14.5%。
  面对山西振富集团的无底洞,30.3亿的信托资金难解其渴。由此形成的43.5亿债务,是否是压跨山西振富集团的最后一根稻草?
  实难断言,因为山西振富集团本身欠下的其它高利贷,深不见底。
  黑洞之一:巨额高利贷与行业潜规则
  43.5亿元的信托债务背后,山西振富集团同时还另外借有近30亿元的高利贷。对此中诚信托与工商银行竟然从来不知情?
  作为信托计划的受托人,中诚信托方面对山西振富集团的财务状况披露,一开始较为乐观。直至山西振富集团高利贷事发。
  中诚信托提供的信托文件显示:
  日,山西振富集团资产总额68.88亿元,净资产41.35亿元。
  日,山西振富集团资产总额69.52亿元,净资产41.47亿元。
  日,山西振富集团资产总额64.24亿元,净资产41.7亿元。
  形势突变是在日,这一天,身为山西振富集团董事长的王平彦被立案和刑事拘留,不久就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柳林警方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中诚信托方面的公告显示,山西振富集团及其关联公司,于2012年第二季度,新增3笔诉讼案件,信托公司随即委派专人进行核查,并采取紧急措施。
  最终有报道指出,截至2011年12月底,振富集团债务已达98亿元,其中原始本金62亿元、利息36亿元,其中中诚信托“诚至金开1号”信托计划的30.3亿元本金和13.2亿元费用(利息),占了其中重要部分。另外还有345人直接给振富集团放高利贷,高利贷本金计29.8亿元。
  此前中诚信托方面已对媒体回应称:山西振富集团是由工商银行山西分行推荐的客户。
  山西振富集团借下29.8亿元的高利贷,涉及人数如此之广。受托人中诚信托和托管行工商银行难道毫不知情?
  对此,某信托公司高层置疑:“20多亿元的高利贷,中诚信托方面尽职调查会不知道?到当地随便打听一下就都知道了。要么就是根本没做尽调。”
  而另一信托公司业务中层则表示:“作为山西当地的大客户,工行山西分行怎么可能不知道有高利贷的情况?”“这背后水很深,中间方拿了多少钱就不知道了。”
  “这个老板能搞定工行、搞定中诚,外面还借了那么多高利贷,说明他很舍得花钱,是一个玩资本游戏的人。这个项目表面上融资成本接近15%,但是这种公司实际给18%算什么。做煤炭贸易,一年也有22%~25%的利润。再给2个点,1个点3000万,2个点6000万。他们收了多少好处费?”上述信托公司业务中层分析。
  黑洞之二:30亿信托资金投向何方
  30.3亿元的信托资金究竟被用向何处,任何一方都没给出一个确切答案。面对权属问题存在高风险的白家峁煤矿,山西振富集团投入数十亿元,资金运用是否得到监管?
  中诚信托方面的文件显示,截至日,也就是“诚至金开1号”成立的第一个月,山西振富集团累计使用信托资金11.11亿元,另外第二次扩募的19.18亿元仍存放于监管账户。
  日,山西振富集团累计使用信托资金25.45亿元,监管账户尚余4.84亿元。
  日,该信托计划的货币财产余额仅为8634.26万元。
  信托资金运用的具体方式,是对山西振富集团进行股权投资,投资后,信托计划持有山西振富集团49%的股权,王氏父子持有的另外51%股权也质押给中诚信托。
  中诚信托的公告显示,山西振富集团将会把股权投资款用于煤矿收购价款、技改投入、洗煤厂建设、资源价款及受托人认可的其他支出。但对于具体的支出项目,没有披露。外界至今仍无从得知。
  山西振富集团2011年后多次展开过大手笔的资本运作,无一不是需要大资金的驱动:2011年,旗下紫鑫矿业投资约4.3亿在山西交城县水峪贯镇建设90万矿井;在太原市设立山西凯峰源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持有内蒙古准格尔旗杨家渠煤矿100%股权;在山西吕梁临县重组白家峁等4座煤矿。
  其中白家峁煤矿,对与山西振富集团和中诚信托而言,是一个资金黑洞。
  公开资料显示,白家峁煤矿原属临县白家峁村集体煤矿,2008年起由山西振富集团控股子公司三兴煤焦有限公司经营。这座煤矿为山西振富集团旗下核心资产,但在采矿权属上一直存在纠纷。
  2008年10月,白家峁村委会向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称2002年4月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核发白家峁煤矿采矿许可证时,将采矿权人由“临县白家峁煤矿”变更为“山西三兴煤焦有限公司”、经济类型由“集体”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
  经过多轮诉讼,2009年山西省高院终审判决,将白家峁煤矿的采矿权人恢复为“临县白家峁煤矿”。这就意味着山西振富集团对该矿采矿权的丧失。
  此后,山西振富集团换了另一种处理方式:拿着通过高利贷和找中诚信托借来的钱,以资本攻势介入白家峁煤矿的整合。
  山西振富集团对白家峁煤矿的投入有多大,目前并无一个具体数字,《中国经营报》此前的报道称:投入“差不多60亿元”。
  据《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10月前,山西振富集团已支付给三兴煤焦公司原股东10亿元股权收购款,而因为此前涉及的复杂纠纷,在办理股权过户手续过程中,被政府要求支付10亿元补偿款,才能进而重新申领采矿权证。
  2012年,山西临县将新的白家峁煤矿整合方案上报,但至今未获得批复,采矿权的确权至今仍无从推进。山西振富集团的巨额投入,目前根本谈不上收回。
  面对权属问题存在高风险的白家峁煤矿,山西振富集团投入数十亿元。中诚信托的信托计划拥有该公司49%股权和获得剩余51%股权质押,以及作为监管行的工商银行,是否有对以上资金运用进行有效监管?
  黑洞之三:资产处置中的财富灭失
  失去监管的,还有山西振富集团与旗下子公司之间,存在的巨额关联交易。随着资产重组程序的启动,由山西振富集团输出到子公司的巨额资金,将就此灭失,成为死账,从此与信托计划无关。
  资金链断裂后,各债权方为获取资金,于2012年底开始处置山西振富集团旗下资产。其中中诚信托名下拥有内蒙古准格尔旗杨家渠煤矿公司(以下简称:杨家渠煤矿)100%股权的质押。
  2012年11月,杨家渠煤矿公司100%股权在北京产权交易所进行转让,挂牌价3.5亿元。
  21世纪网掌握的一份文件显示,截至日杨家渠煤矿公司的总资产为1.42亿元,评估值为5.53亿元;净资产3455.7万元,评估值4.45亿元。其中无形资产(主要以采矿权为主)评估值为4.16亿元。
  评估值5.53亿元的资产,最终以3.5亿元成交,是一种减值。
  对此,前述信托公司项目总监表示:“采矿权在资产评估中是很虚的,远不能跟房地产相比。土地、在建工程、房屋,在不存在系统性风险的情况下很容易处置。抵押的采矿权就不好说了,本身储量其实是很难测定的,国际行情波动也大,近年来煤炭行情走入底谷,也是引爆中诚信托30亿兑付危机的一大重要因素。”
  内部文件显示:杨家渠煤矿公司的资产转让中,同时打包转让的,还有山西凯峰源投资有限公司100%股权(原由山西振富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持有90%、王于锁持有10%)、以及山西振富集团对山西凯峰源投资有限公司的7.54亿债权。3.5亿元的转让价系这三块资产的捆绑总价。
  三方的股权关系,原本是,山西振富集团控股山西凯峰源,山西凯峰源100%控股杨家渠煤矿。资产转让的结果,使得子公司山西凯峰源,与孙公司杨家渠煤矿都从山西振富集团剥离。
  但是,山西振富集团对山西凯峰源存在7.54亿元债权,也就是向山西凯峰源输出了7.54亿元。这7.54亿元是信托资金还是高利贷资金?不得而知。
  资产转让的结果,就是这7.54亿元从此与山西振富集团无关,再无法收回。
  另一个问题则是,山西凯峰源把7.54亿元用到了何处?杨家渠煤矿总资产仅为1.42亿元,就算加上采矿权评估,也才5.53亿元。山西凯峰源对杨家渠煤矿100%的股权投入,应远不至于达到这个金额,那么还有2个亿被用到了何处?随着资产转让的完成,这个问题将成为永久性的迷题。
专家:政府若为中诚30亿元信托买单是把错误合法化
  “金开1号”这款信托产品涉及金额高达30亿,如此规模的信托产品在运作过程中却出现了各种问题。最新消息显示,相关企业现在还没有取得采矿权,现在离信托产品到期只有不到一周了。从目前情况来看,“金开1号”的信托资金无法变现,是否已经是必然?
  财经专栏作家叶檀看来,这款产品存在非常巨大的违约风险,这款产品失败已经成为必然,但是不是就无法刚性兑付这个存在一个大大的问号,因为所有的信托产品到现在为止,即便是出现违约,刚性兑付的是由其他的一些手段来进行收集,我们看这款产品同样也是如此,但它是先天不足的,首先它的净资产跟它获得融资的资金,杠杆比例过高。其次我们看到这款产品它的采矿权也好,它的资产评估方面也好,是存在硬伤的,所以现在就要追究为什么这样的产品能够出炉。
  对于“金开1号”出现的问题是不是也反映出现在信托产品当中的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呢,还是它仅仅只是一个个案?叶檀认为,这反映了比较普遍的现象,当然了别的信托产品有可能没有这么厉害,但是在资产评估过程当中资产评估额是不是过高,这个是信托产品里边比较普遍的一个评估现象,所以这款产品里面我们看到其他涉矿、涉煤的产品以及涉及房地产信托的产品现在很多人都表示非常的担忧。
  有媒体说山西省政府可能出面兜底,也就是说拿出15亿的资金以便兑付投资者的投资,另外15亿由发行品的中诚信托和成效这项产品的工商银行各出一半,多位业内人士表现政府兜底的处理方式应该是一个终极版本,由政府来兜底的可能性到底大不大?叶檀表示,这款产品由政府兜底可能性是比较大的,否则的话难以走出困局,难以进行刚性兑付,如果不能进行刚性兑付的话,那么对于山西省的金融形象对于工行对于中城信托这几家都是有非常严重负面影响,但是我们必须指出的是以前也有刚性兑付的情况,有违约的情况,它是通过拍卖资产处理通过短期或者通过第三方等等一系列手段来进行刚性兑付的,从表面上来说是合法合规的,如果政府由一个没有进入合同的一个第三方主体来进行直接出面进行刚性兑付的话,这个对于金融的信用,对于法律的形象都是不利的。
  很多人所置疑的一点就是如果这次政府开了一口子,那么以后的这种理财产品、信托产品出了问题,那投资者是不是理直气壮的找政府,为什么这件事情政府能够敢于出面兜底呢?对此,叶檀分析,因为这个产品当时发行的时候,我们不是特别了解,当时之所以这样一款产品出来,到底是因为什么样的原因?到现在为止这家企业清算拍卖,中间的过程地方政府是不是干涉了?如果是这样子的话,地方政府有可能觉得自己有责任出来来做一些事情,但是即便他们的出发点是特别好的,这样的做法依然是不合理、不合法的。
  另外也有人强调就是通过这件事情,刚性兑付虽然不是法律的强制规定,只是业内的一种规范,那么如果说这次的事件政府出面兜底的话,这种规范是不是应该被法律所认可?您赞同大家这样的呼声吗?对此,叶檀认为,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也不能因为这样的错误就让所有的错误合法化。我们知道其实信托是理财产品,它不可能进行收益率的确认,也不可能进行刚性兑付,要不然金融业就没有必须存在了。另外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如果进行刚性兑付的话,那么各方的责任就会混淆,地方政府到底在接管产品的过程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工行包括中诚信托它里面的人是不是有猫腻,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这个权利就会非常模糊,这样子对于金融机构本身的拯救也不是不利的,最后它给社会一个暗示就是再高的收益率,只有是信托的产品都会刚性兑付,那么对于建立中国的金融秩序也是不利的。
  在信托产品的运作过程当中,应该是按照市场的规律来进行,高收益必然是伴随着高风险,而政府管理部门对于可能出现的违约和违规现象也是需要进行一个合理的处置,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兜底两个字,从管理的角度来说,您觉得政府部门现在能够采取的措施有什么?叶檀分析,政府部门一般是在幕后做一些比如说婆家的事情,来做调节,在前台的依然是合同里面规定的这几方的责任义务权利人,政府现在可以是清理它的财产,然后清理它的资产、产权这一块,到最后来帮助法院进行破产清算,这个才是政府应该做的事情。
2014年信托公司面临巨大兑付压力 信托信用风险概率加大
  尽管比预期来得晚了些,信托业规模在2013年还是跨过了10万亿的门槛,坐上金融业第二把交椅。信托业协会发布的三季度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三季度末,67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为10.13万亿元。其中投资比例最高的是基础资产,金额达到24879亿元,约占25.97%;其次为房地产和股票,占比分别为9.33%和3.16%。同时,数据显示,信托资产规模环比增速已连续三个季度下降,新增信托资产规模也已连续两个月负增长。
  增速三连降,与信托业的外患不无关系。自2012年下半年开始,券商、基金子公司被允许进行定向资管,原来信托一家独大的通道业务市场,开始上演“三国演义”,而银行2013年10月开始试点大资管,更是令信托通道业务雪上加霜。
  2014年初始,IPO开闸、新三板扩容、创投再度活跃,企业直接融资通道骤然宽敞。一些上市公司管理层受访时也坦言将通过增发、发债、银行贷款等方式融资,以替代信托通道的高成本融资。这或意味着,2014年信托的融资功能会被挤压。
  而“风险”仍是2014年信托行业需要警惕的。在近两年规模增速较快的“政信合作”信托以及房地产信托等,都有爆发兑付风险的苗头。
  首先是政信合作信托,中国信托业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年中,政信合作业务资金余额达8041.88亿元,这一数据表明了政信合作类业务仍是信托业占比规模最大的细分业务领域之一。
  但近年来局部累计的债务风险突出,已对部分地区经济及金融运行构成威胁。2014年地方债务治理将进入实质性清理阶段,一系列标本兼治的措施将会陆续出台。其中是否会波及信托业的政信合作业务格局,目前尚难判断。
  其次是地产信托,信托业内人士认为,地产信托兑付危机已经化解。根据信托业协会的数据统计,投向房地产行业的信托占比自2010年以来逐步下降,截至2013年前三季度已下降至9.33%,房地产信托的兑付风险以及其对整个信托行业带来的风险正在逐步减弱。
  但需要注意的是,2013年地产信托的顺利兑付,与房地产市场在上行通道有关,如果房地产市场今年不景气,那么对地产信托的风险就不能掉以轻心。
  风险仍将是2014年信托业务发展的关键
  日前,中诚信托发布《“诚至金开1号”2013年第四季度管理报告》,高达30亿元的信托财产或难按期变现。
  这并非近期曝出的唯一一起风险事件,2013年12月,吉林信托-松花江【77】号山西福裕能源项目收益权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传出兑付风险,投向与中诚信托相似,均是涉及煤炭行业。
  仅从传出风险兑付的数量来看,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相关媒体报道统计,2012年-2013年两年,达到20多例。其中房地产信托、工商企业信托和煤矿能源信托占到主要。
  而且涉及风险密度较高的除了大型信托公司如中信、中融和中诚等,也涉及小型信托公司如吉林信托、华澳信托和安信信托等。不过截至目前,尚未有无法兑付的情况发生。
  接下来的2014年,由于近年来的鲁莽圈地,信托业可能会曝出更多风险事件。
  正是在这一节点,不同信托公司的业务转向也渐渐浮出水面。譬如上述某增长较快的信托公司称,该公司将不会参与涉矿类信托的投资。而另有信托公司也开始减少政信合作类信托的业务频率。
投资提示:
  对于投资者来说,需要注意,至少在2014年年中之前,信托公司可能仍将面临巨大的兑付压力。根据华宝证券分析报告中统计的数据,2014年5月、6月、7月将是兑付高峰期,届时将有263款、254款和272款信托产品到期,规模分别达到487.87亿、472.11亿和440.43亿。
  以上文字资料参考自:《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广播网》、 《小康·财智》。
上证报消息,23日,中诚信托·诚至金开1号集合信托部分投资者前往上海工行网点,就本月31日即将到期的信托能否按时兑付本息进行交涉。工商银行上海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1月28日之前,工行会把信托项目处置的具体方案告知投资者。
针对昨日热传的“山西省可能会出面兜底50%”的消息,山西省金融办出面予以否认,并认为处置中诚信托兑付风险应坚持在法律框架内采取市场化的方式进行,各方应依法承担相应责任,妥善化解风险。格上理财信托分析师王燕娱表示,险资对安全性要求高,如果此时介入,难免会引起投资者对险企安全的担忧。不过,也有专家认为,险资接盘也有可能,因为项目未来说不定仍有利可图。
2013年信托业业绩增速明显放缓。截至日,已披露2013年财务数据的45家信托公司共创造净利润358.81亿元,较2012年增幅24.96%。而2012年信托全行业实现的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7.84%,相比较而言,2013年信托业24.96%的净利润增速几乎“腰斩”。尽管资产规模仍不断膨胀,但信托业在急速发展的同时已遭遇“成长的烦恼”。最近,一批已经公布的信托公司2013年度财务信息显示,信托公司业绩快速增长的势头已经逆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信托业保障基金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