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新余第三水厂供水范围四水产供水范围

:: 新余市政府信息公开 ::
当前位置:&&&
关于新余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发布单位: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生成时间:
公开方式:
公开时限:
市发改委管理员
关于新余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书面)
——2015年2月10日在新余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冬春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书面报告2014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4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围绕“发展至上,富民为先”的总思路,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加强民生保障,有力地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向好发展。
(一)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出台的稳增长若干政策措施,确保经济平稳运行。全市实现生产总值900.3亿元,增长8.8%;财政总收入126.4亿元,增长5.4%,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9.9亿元,增长6.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1.5亿元,增长11.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70.5亿元,增长7.3%;固定资产投资748.2亿元,增长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1亿元,增长1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626元,增长10.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31元,增长1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1.4%。全面完成了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调整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二)产业升级提质增效。工业经济企稳回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106.5亿元,增长7.7%;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提高12.9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74.1亿度,增长3%,竣工光伏并网发电项目容量81.5兆瓦,建成标准厂房103万平方米。重点企业经营形势好转,新钢实现连续盈利,赛维硅料一线已点火复产,恩达麻世纪、沃格光电完成上市辅导备案。钢铁、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产业率先组建产业联盟。出台了《关于加快光电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聚集光电信息企业70家,主营业务收入超30亿元,其中沃格光电、盛泰光学、英泰能等企业翻番增长。服务业平稳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325.4亿元,增长5.6%,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出台了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等产业具体实施意见和服务业发展考核评价暂行办法,服务业“1+9”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各项融资余额达1323.1亿元,增长10.3%。联合宜春、萍乡两地制定了《2014年赣西旅游联盟合作方案》,全年接待游客增长23.8%,旅游总收入增长28%,新余融城大饭店评为五星级旅游饭店。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23.6%,占GDP比重比上年提升0.39个百分点。电子商务实现交易额103亿元,增长69.4%。新增物流企业48家,陆路口岸作业区项目开工。成功举办中国(江西)国际麻纺博览会和全省首届“天工杯”工业设计大赛。赣西副食品批发城和江西金利达公司分别列为第三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服务业龙头企业,罗坊镇和万商红国际商贸物流中心分别被认定为全省首批商贸强镇、重点商品交易市场。科技创新力度加大。获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家;争取国家级科技项目12项、省级55项;专利申请量1194件、授权量727件,分别增长77.2%和96%。
(三)重大项目稳步推进。全年分三批共安排57个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191亿元,累计完成投资50.7亿元,超年初计划目标任务7个百分点,其中江锻重工6300吨热模压力机锻造、海螺年产100万吨矿渣微粉、弘旺汽车制动鼓、维骏科技触摸屏及显示屏、瀚德科技汽车滤清器等项目投产运行。新余北站投入使用,杭南长客运专线新余段通车运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赣西经济转型发展三大战略深入实施,出台了有关实施意见和任务分工方案,启动了赣西三市首批合作项目。“三项政策”累计获得上级补助资金23.7亿元;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工作年度考评为优,获得国家转移支付资金3.14亿元;“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累计完成投资9.35亿元。成功争取列入全国新能源示范城市、国家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市,高新区列入全国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大唐新余电厂2台660兆瓦机组、中电投分宜电厂2台660兆瓦机组项目获国家批准。煤储基地项目纳入蒙华铁路正线同时获批。成功发行公司债券24亿元。孔目江流域洪水风险防治及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列入亚行贷款备选项目规划。
(四)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全面落实《关于进一步推进改革创新的意见》,各项年度改革任务稳步推进。优化政务环境方面。简政放权全面开展,承接国务院、省政府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252项。实行负面清单、权力清单、监管清单的“三单”管理改革,完成“三单”事项梳理、权力清单流程再造和程序固化,开始了网上在线办理试运行,建立办理流程标准模式,审批环节、辅导期、审批时限、申请材料分别减少了37%、35%、25%和20%。建设工程项目实现全程网上并联审批,建立“中介超市”,推行行政审批“代办制”。优化市场体制方面。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向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开放,筛选了24个项目列入全省向社会资本开放的项目。推行了工商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工作进展顺利,建成了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管理信息平台。扩权强镇改革基本落实到位。稳妥开展价格改革,全面放开了省管非处方药品价格,渝水区电网实行峰谷分时电价,继续清费减负,取消经营服务性和行政事业性收费37项。优化社会事业方面。户籍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出台了《全面放宽城镇居民落户管理办法》。率先推行“多险合一”信息系统试点,各项社会保险“同人同城同库”一卡管理发放率达73.6%。市区部分中学学区制改革初见成效,深入推动校企集团办学,组建了新余新能源职业教育集团。市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有序推进。
(五)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5亿美元,增长10%;引进内资620.9亿元,增长16.7%,其中引进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330.6亿元,增长15.2%。引进重大项目成效显著。新签约项目177个,签约金额206.6亿元。成功引进了木林森、中兴通讯等亿元以上重大项目51个,签约金额144.6亿元。对外贸易攻坚克难。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20.5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12.6亿美元,增长17.9%,扭转了出口连续多年下滑的局面。新钢公司全年实现出口7.6亿美元,同比增长57.8%。铁海联运总量平稳增长,新余至厦门、宁波共出口集装箱1517个,增长2.8%。积极推动出口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共组织25家(次)外贸企业参加境内外专业展会。出台了促进新余蜜桔自营出口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六)城乡统筹稳步实施。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城镇化率达67.73%。启动了新型城镇化规划编制工作。继续完善城乡建设规划体系,编制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12个;初步编制完成“五山”保护利用、中心城区基础教育设施布点等多个专项规划。村庄规划编制率达81.5%。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安排城建交通项目31个,年度完成投资8.6亿元。樟排线东段二期、滨江路实现全面通车。完成国省道大中修64.7公里,维修县、乡道69公里,新建农村公路175公里。实施农村安全饮水项目9个,惠及2万人。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全年粮食产量60.7万吨,增长1.5%,实现“十一连丰”。蔬菜产量增长10%,新余蜜桔产量增长20%。畜牧、水产养殖业均向好发展。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21.6亿元,带动20.5万农户增收5.9亿元。新型农业经营模式进一步扩大,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670家、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5家、国家级农民合作示范社4家、家庭农场505家。
(七)生态创建全面开展。以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市为抓手,重点实施了膨胀螺杆发电机推广、新能源产业振兴支撑体系建设等一批典型项目。全面完成省下达的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目标。扎实开展节能工作,对76个项目进行了节能评估审查。加快推进碳排放管理工作,出台了《新余市碳排放配额分配和管理实施细则》等四个规范性制度文件。深入开展污染物减排工作,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减排工作列全省第一。仙女湖、孔目江两个主要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水质达到Ⅱ类,袁河(新余段)、袁惠渠水质达到Ⅲ类。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9%,比国家规定提前1年监测并发布PM2.5数据。合同环境服务试点和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稳步推进。生态创建工作成果丰硕,造林6.4万亩,完成通道绿化和绿化提升164.2公里。新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8个,省级生态乡镇4个、生态村6个。
(八)民生福祉明显改善。努力提升群众幸福感,60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社会保障更加完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9.8万人、51.9万人、10.8万人、21.4万人、14.0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十连提”。新农合参保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90元。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2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6万人,就业率达96.7%,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达100%。城乡低保分别提高到430元和220元;城镇“三无”特困群众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600元。开工新建廉租住房1800套、公共租赁住房5028套,发放租赁补贴6684户、1126.7万元;改造棚户区7979户,改造农村危房1660户。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4%,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达95%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9%,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进展顺利,市图书馆新馆即将投入使用。“单独两孩”政策全面落实,人口健康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全面启动,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食品药品信息化监控平台建成,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监管力度加大。成功承办7项次省级以上体育比赛;在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上获金牌总数列全省第四,创历史最好水平。
2014年,我市在极其复杂的宏观环境下,全市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十分来之不易。这是全市坚决贯彻、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保持定力、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全市上下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的结果。同时还应清醒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诸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产业结构不优,服务业发展缓慢;市场需求乏力,工业主导产业脱困任务艰巨;生态文明建设任务繁重,民生事业发展与群众的需求有不小差距等。对此,我们将认真对待,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计目标和主要任务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根据当前形势和市委、市政府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对2015年主要预期目标安排如下:生产总值增长8.5%;财政总收入增长5%,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外贸出口总额增长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4%;引进内资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计划任务。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指标预期增幅在全省相对靠后,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是符合近年来我市经济运行的实际,既为调整结构和深化改革预留适当的空间,也能满足经济转型升级和居民收入增长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体现了科学务实的政绩观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体现了在困难形势下保持打好基础、以利长远的战略定力。
按照上述预期目标,着力抓好以下主要任务:
(一)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一是大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继续推行重点项目分批下达,初步安排2015年第一批市重点建设项目40个,总投资173.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3.8亿元。其中,新建项目26个,续建项目14个。做好蒙华铁路新余段和煤储基地项目开工准备,做好大唐新余电厂、中电投分宜电厂两个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尽早开工建设。二是拓宽筹资渠道。充分依托国家及省有关战略政策优势,围绕国家及省“7+2”重大工程项目计划,抓好项目谋划开发,加大向上争取资金、项目和政策的工作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领域,重点推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投融资模式。全力争取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政策延期,抓好“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园区项目的跟踪实施。三是着力扩大消费。鼓励养老健康家政消费,支持社会资本通过“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方式发展健康养老服务。深入推进国家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建设,加快社保、医疗等民生领域的信息化深度应用,以信息服务促进信息消费。积极发展假日旅游经济,落实带薪休假制度,促进生态游、乡村游、自驾游等业态发展。稳定住房消费,落实国家和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各项措施,满足居民合理住房需求。提升教育文体消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
(二)继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一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承接落实好国家和省下放或取消的审批事项。加快推进“三单”管理和运用,重点做好行政审批和社会服务事项的网上在线办理,加强监督考核,提升工作效能。积极对接全省“三单一网”改革,争取实现市、县(区)、乡(镇)、社区四级网上审批无缝对接。二是深化市场体制改革。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继续推进投融资管理改革。整合完善土地、招投标、政府采购、产权交易等要素市场。进一步完善企业信用制度建设体系,加快建设覆盖全社会的信用体系。三是深化价格体制改革。做好中央、省放开价格的市场监管、下放定价权的承接工作,改进和完善政府定价方法,建立健全价格调控体系监管体制。建立居民生活用气阶梯价格制度,完善阶梯水价制度。四是深化社会事业改革。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户籍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建成社区数字化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五是深化农村农业体制改革。继续推进扩权强镇改革。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试点。
(三)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一是推进工业转型。坚定不移做大做强钢铁、光伏等优势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努力形成产业集群新优势。充分发挥钢铁产品优势,大力发展机械装备制造业。着力推动光伏产业向电站设计、电站安装、电站建设等领域延伸,完成72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建设,提高产业聚集度。加快引进和培育光电信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力争实现光电信息企业超100家、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大力促进麻纺和工业设计产业发展。完善产业联盟运行机制,鼓励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企业协同发展。深入实施科技协同创新,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二是壮大第三产业。加大金融机构引进步伐,确保设立村镇银行1家。全面整合现有政府性担保机构,不断提升担保能力,推动小额贷款公司增资扩股。积极推进社区商业网点建设,抓好城区菜市场标准化建设改造,大力发展净菜超市。加强旅游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仙女湖国家5A级景区和昌坊4A级景区创建工作。力促仙女湖汽车文化产业园开工,亚热带植物园、中国洞都等新景区景点开业,力争实现接待游客增长20%、旅游收入增长25%以上。创新发展新兴服务业。加快推进居无忧、金利达等电商基地建设,力争新增电商企业20家以上。重点发展文化创意、文化旅游、广告会展等文化产业,力争增加值突破30亿元。三是着力发展现代农业。稳定粮食播面145万亩。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重点发展加工型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积极探索农产品电子商务、连锁直销、农超(社)对接等现代营销方式,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坚持标准化生产和执法监管,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升级。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推进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万亩,抓好37座新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小农水重点县、中小河流治理及水系连通等项目建设。
(四)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一是强化规划政策引导。编制完成全市新型城镇化规划,抓好规划实施,抓紧研究制定完善社保、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等方面配套政策。围绕建设“精美特新”中小城市,理顺城乡规划管理体制,健全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实现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完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启动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和修编工作,抓好北湖片区、新钢片区、城南片区等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消防等专项规划编制。积极推动数字城管建设。二是夯实城镇基础设施。着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快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市政道路、供排水等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进袁河生态新城核心区江心洲片区规划建设,完善高铁新区基础设施,加快实施一批城市道路维修改造、公交枢纽站、公共停车泊位项目建设。推动小街小巷改造,有效治理城区内涝,完成廖家江改道一期工程和贯早江排水渠改造。三是推进镇村联动建设。以罗坊镇、双林镇、19个中心示范村建设为重点,严格规划高标准推动项目建设,因地制宜发展镇村产业,促进镇村规划、产业、生态、公共服务等联动发展。完善城乡路网体系,加快欧里至东岳庙公路及人和至洞村连接线工程建设,加快洞宜线凤阳至洋江段公路改造;启动欧里至双林公路改造,力争大广高速欧里互通及连接线工程开工;加强县乡道路维修和农村危桥改造。启动高铁新区客运站建设,开通城区至观巢、欧里等公交线路,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
(五)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一是提高招商质量。抢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开放战略带来的机遇,围绕光电信息、旅游、电子商务等重点产业,强化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招商,拓展委托招商,深化以商招商,推进稀缺资源招商。精心组织重大招商和推介活动,积极发挥产业园区特色作用。力争全年签约引进项目150个以上。二是推动对外贸易提质升级。加强出口企业预警监测,支持生产型企业扩大出口,提高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稳定新钢、赛维、恩达等重点企业出口。鼓励企业“走出去”,加大指导和帮扶力度,推动对外投资、农业、对外承包工程“走出去”。实行市县联动、政企互动,积极参加境内外展会,推动企业扩展国际市场。加强口岸通关建设,稳妥开展铁海联运。三是提升开放合作水平。依托我省我市现有合作平台,进一步强化与长三角、珠三角、海西经济区等的对接合作,紧紧抓住长江中游城市群、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和赣西转型升级等战略机遇,全面提升与周边省市开放合作水平,加快推进赣西三市合作项目。做大做强开发区平台,积极对接做好分宜县、渝水区工业园区扩区调区和新设的前期准备工作。
(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一是推进生态创建工作。抓好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做好“五山”保护利用和生态修复工作。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推进“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工程建设,完成造林绿化5万亩,保护好80万亩生态公益林。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突出抓好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打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区。二是确保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做好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市后续工作,加快淘汰落后过剩产能,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加快钢铁、电力、水泥等行业重点企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工程建设,深入推进合同环境服务试点,抓好城西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发电等重点减排项目建设。三是着力改善环境质量。深入开展“三净”行动。加快黄标车、老旧机动车淘汰,积极推广使用液化天然气、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开展餐饮油烟污染、道路扬尘污染专项整治,加强对施工工地和料场的扬尘管理。加强水污染防治,确保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达到Ⅱ类标准。继续开展重金属污染治理。四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严格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保“三同时”制度。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对重点行业采用先进适用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和装备,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加快袁河绿色低碳数字化平台建设。抓好高新区全国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工作。
(七)聚力发展各项民生事业。加大民生改善力度,全力办好各项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是着力扶持就业创业。完善城乡统筹就业和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政策措施,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培训与就业对接机制。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16万人,就业率稳定在94.5%。扩大小额贷款扶持范围,新增再就业小额贷款3.8亿元。二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积极推进“市民基础保障包”建设,深化推进“五险”统征,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对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落实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扩大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提高支付限额和比例。适当提高工伤和生育保险待遇水平。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建公租房1485套,发放租赁补贴6000户;改造中心城区棚户区3637户,农村危房1300户。三是加大扶贫救助攻坚力度。实现城乡低保应保尽保,实施无支付能力患者疾病应急救助。围绕增加贫困群众和移民收入主线,扎实推进35个贫困村扶贫攻坚。抓好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实施,解决农村4.3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四是推进社会事业建设。深化推进“科技协同创新六大引领工程”,力争获批国家级项目5项,省级科技项目40项,专利申请量1200件。加快建立均衡发展教育体系,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缩小校际间办学差距。完成城区5所小学扩容改造,新增学位容量7200个。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集团办学模式,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面完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任务。加快卫生重点学科建设与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加快医疗新技术、新项目开发与应用。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平台,加快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加大体育设施建设投入,组织开展100项全民健身活动,不断优化市民健身环境。加强安全生产、防灾救灾、消防安全、邮政通讯、社会治安等工作推进,抓好科普、人口、资源、民主宗教、外事侨务及关心老龄、妇女儿童和青少年等工作。同时,集全市之力,聚全市之智,确保高质量、高水平完成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
各位代表,2015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七届十六次全会精神,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攻坚克难,为加快打造全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示范区、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新余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新余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承办 
建议: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IE浏览器6.0以上;FlashPlayer8.0以上
WWW. All Rights Reserved.:: 新余市政府信息公开 ::
当前位置:&&&
城市民用建设项目给水工程竣工验收
发布单位:
生成时间:
公开方式:
公开时限:
市水务局管理员
1.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四十三条 、第四十九条; 2.《城镇供水条例》第十七条&
办理对象及范围
1、 给水工程主体结构完好,外观整洁,无渗漏水; 2、 民用建筑项目范围内给水管道安装符合GB《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和GB《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并经验收合格; 3、民用建筑项目范围内二次加压设备及设施符合CJJ140-2010《二次供水技术规范》,并经验收合格。
城市民用建设项目给水工程验收申请表&
1、行政服务中心水务窗口受理 2、市水务局审核 3、市水务局发证&
5个工作日&
办理时间地点邮编
时间:上午:9:00-12:00,下午:13:30-17:00地点:新余市北湖西路98号市行政服务大厅-1楼邮编:338000
http://wsbs./WebApply.aspx?id=ccce4174168
http://wsbs./resultInquire.aspx
【】 【】 【】
新余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新余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承办 
建议: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IE浏览器6.0以上;FlashPlayer8.0以上
WWW.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余第三水厂供水范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