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16年农村实用春联春联销售情况

余杭诗词楹联第三期 下 (2012年10月 总第19期)_余杭诗社_天涯博客
中国?杭州?余杭诗词楹联协会
今日访问:[$DayVisitCount$]
总访问量:368926
开博时间:
博客排名:4628
(677)(35)(103)(5)(140)(21)(16)(23)(30)(14)(30)(7)(7)(13)(6)(12)(4)(6)(20)(14)(30)(10)(1)(3)(7)(20)(5)(2)(10)(5)(19)(23)(3)(6)(20)(2)(3)(1)(14)
(18)(2)(14)(1)(12)(4)(1)(51)(1)(8)(2)(1)(6)(8)(3)(2)(7)(11)(1)(1)(8)(28)(12)(5)(8)(1)(6)(19)(3)(5)(6)(2)(10)(30)(22)(8)(30)(60)(54)(49)(4)(40)(22)(7)(13)(70)
  中心发言
护绿栽红竞年轻
王祖庭会长为人谦恭,待人热情,是我们诗词楹联协会的好当家,是我们诗友们的挚友。自从2007年余杭区诗词楹联协会成立,王祖庭出任会长以来,在王会长这面大旗下,协会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硕果累累,为振兴余杭诗词文化迈出了可喜的步伐。诗友们每每谈及协会这些年取得的成绩,都深情地感谢王会长作出的贡献。
最让人感动的,是这位八十高龄的老人对中华诗词的热爱和执着的追求精神。王会长继《望耋诗草》后,在短短的三年内,又出版了集有400多首诗词的《又三年集》。
大家知道,王会长为了诗词楹联协会的工作,东奔西跑,身体力行,耗费了大量的精力。近年来,王会长的身体一直不佳。2011年生了四场大病,住了四次医院;2012年,又多次生病住院;直到昨天,王会长还一直在住院治疗,今天他是请假出来参加研讨会的。我们办公室的几位工作人员,每当为了工作赶到医院或者他家里,面对着卧病在床的王会长,真不忍心去打扰他。可是,王会长总是含笑接待我们,给我们以肯定、准确、热情的指示。
为什么在年届八十、连续生病住院的情形下,居然能拖着病弱的身子,在面对纷杂的协会工作事务面前,在出版《望耋诗草》的三年后,以400多首诗稿出版《又三年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支持着他?我一直视之以为奇迹,百思不得其解。
然而,当我再一次捧读王会长的这本《又三年集》后,终于找到了答案。正如区政协阮文静主席说的那样,王会长创作的动力来自二个方面:一是他那种&自我超越的精神&;二是他&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与对工作极端负责的精神&。
王会长在协会里,年事较高,工作的压力很大,许多工作由于种种原因,都得由他老人家出面周旋应付。可是,每次协会布置的写作任务,王会长总是完成得十分出色,可用&多快好省&四个字来形容。以到鸬鸟采风来说,王会长不但第一个完成了写作任务,数量也十分多,竟然有二十四首。可以说是我们协会的&第一&高产作家。他的创作热情,远远超过我们这些年纪比他小好多的人。
王会长出生于一个&年幼痛失亲生父,三代孤栖苦水流&的贫农家庭,是&地覆天翻新中国&使他&穷人翻身得自由&。他比任何人都热爱这个国家,热爱这个社会,热爱今天的生活。因此,每次出外参观或旅游,他看到国家的变化,他总会由衷地感动和兴奋。他用随身带的纸和笔记录下来。在他的眼前,今天的生活是多么的美好,阳光灿烂!即使在病床上,只要身体许可,也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笔来,记录下自己的心灵火花。
最令我们办公室工作人员感动的是,在他每次完成写稿后,总先到办公室找宋佐民先生,十分谦虚地请宋先生帮助他修改、提炼。他的年龄比我们大,经历比我们丰富,威望又这么高;可是他在请求人帮助改稿时,却又是那么谦恭,俨然是一个&小学生&。从来没有什么架子!他总是说,自己文化水平低,而中华诗词博大精深,不能懈怠,不能让中华诗词在国学大师章太炎的故乡、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被荒芜:他深感作为区诗词楹联协会会长责任的重大。
我学诗时间不长,对于诗词,应该说还是外行。但是,说真的,我十分喜欢王会长的诗。我觉得王会长的诗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反映社会,书写时代,紧贴生活。
曾记得白居易说过,文章为时而著,歌诗为事而作。现实主义诗歌总是紧扣时代脉搏的。王会长的诗正是继承了现实主义创作的优良传统。通读《望耋诗草》和《又三年集》,&星辉璀璨气如虹&,&故里风光观不尽&,&花香鸟语崛三农&的三辑中,记录了社会发展的重要事件、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果、家乡迅猛发展的美丽风光。这些诗既叙写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又表达了老人家豪迈的&乘风破浪高峰攀&的雄心壮志。
二、真实地记载了党领导人民建设国家的成长历程,抒发了老人家来自内心的喜悦、感激之情。诗言志,好的诗词就是作者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诗离开了真实情感,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在王会长的诗集中,我们可明显地看到作者为祖国的兴旺、民生的改善而衷心欢呼的激动心情。当农民有了退休金,王会长热情地歌颂这是&古往今来从未听&的喜事,是实实在在的&去困解贫民实惠&的好事;他看到农民工辛勤的劳动,为建设社会主义&战天斗地热汗流&,就想到了他们&离乡背井妻儿别&的处境,就热情地歌颂他们的历史功绩&造福后人青史留&。王会长的诗,既为国为党的兴旺高歌,也以手中的笔针砭时弊。《忆跃进年代荒唐事》七首,对当年的插白旗、硬收购等浮夸风、荒唐事进行了严厉的鞭笞,让我们看到了这位老同志的真性情。许多诗作,表达了作者的喜怒哀乐,形诸笔下,显示了真实的人性。
三、语言通俗质朴,明白易懂,口语入诗。我以为诗也是让人看让人读的一种文学形式。不光要让文人骚客欣赏,也要让广大普通民众理解。我主张诗的语言应该明白如话。即使在古代,真正能流传于民间的优秀诗词作品,无不是以口语入诗的。李白的《静夜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就是大白话。王会长的《田头劳动》&挑灯入夜又通宵,身子弯弯伸懒腰。坐待田头烟两袋,盼望食堂当当敲。&这首诗,虽然最后一句有点拗,有悖诗律,但全诗句句是大白话,活灵活现地展现了当年大跃时代的场景:在看似热火朝天的大跃进场面后面,社员群众已经是精疲力尽,饿着肚子,伸着懒腰,盼食堂当当的钟声响起了。
四、在诗词格律方面,王会长的诗作,在这三年有了长足的进步。我看了王会长的诗,特别是绝句,基本合乎格律的占了很大的比例&&几乎达40%。这对一个文化基础不高的老同志来说,是十分不容易的。例如,&星辉璀璨气如虹&辑中,共有五十九首绝句,合律和基本合律的占了一大半。有的绝句,我觉得既有诗意又合诗律,达到了较高的水准。如《哀悼董务本先生》:&一缕青烟上昊庭,人间梦断月三更。夜来风雨花魂碎,不朽诗名传后人。&在这里,平仄和格律,用得都很规范;用词造句如&一缕青烟&等词语,非常得体,意境也很感人。另外,王会长的律诗和排律,也有许多精品。特别是他对一老同志的怀念诗作,不仅用词通俗质朴,而且在叙述时融进了自己对老朋友的深情厚谊。
当然,王会长的诗有许多地方还有待改进提高。我以为,要做好诗,主要的不是&合律&,不是平仄韵律,有的时候可以允许破格。主要是要做到语言清通流畅,要有诗意,把要表达的意思说清楚。如P116的一首《生病》,写了自己什么时候患了什么病,又说了住院时间长达一个月后出院的过程。但是整首诗要说明什么?缺少一个要表达的主题。若能集中一点,或说明应该珍惜生命,或说必须注意自我保养,或者说感谢亲人的照料,或者感谢医生医术的高超,有了主题,文字就围绕主题展开,就能把意思表达清楚,给人以启示。
&护绿栽红人不老 ,夕阳璀灿竞年轻。&以此表达我对王老的尊敬和感谢。
胸怀谦谦谷&& 心境款款清
诗词是中华文化传统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人写古体格律诗,是对我们传统文明的一种记忆,是同传统文化的一种心灵对话,并藉此抒发我们的思想感情,寄托我们自己和对社会的道德诉求。
《又三年集》诗集的作者只上过私塾,在长期的工作中日积月累,文化素养早已不是与当年同日而语。更令人感动的是作者虽好诗文,然苦乏师承,靠孜孜不倦的自学才有了今天这样对于古典诗歌的认知。已届耄耋之年的他不仅热心于社会服务,且痴迷翰墨,常年笔耕不缀。正是他那份对于诗学的追求和执着,才有《望耋诗草》和《又三年集》的相继问世。这多诗词,都是心随意来,或是意在心中,只要你一首首地吟读下去,几乎每首都会给你带来情感的回忆和共鸣,都能让你从心里或多或少地生出感叹和思考。真情出豪气,真情出妙句,诗人正是凭着对祖国、对人民、对同志、对事业、对家乡、对生活的满腔热忱,才酿出了流淌于心底的佳句。
人们常把今人写古典诗词称为&旧瓶装新酒&,可以说王老是&旧瓶装新酒&的一位高手,他把时代气息与传统笔墨自然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使读者在感受新思想、新观念、新岁月的同时,又品味着古典艺术的美丽。诗贵有境;化意为境,是诗之高致。他的诗不仅佳句迭出,而整体意境更美,心游于古今之际,意会于情景之间,要说他的诗在余杭诗坛独树一帜并不为过。
《又三年集》的内容十分丰富,吟读着这些节奏流畅的诗词,处处都可以感觉到作者的深情,特别是两点印象十分深刻:其一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颂,其二是作者的高尚情怀,坦坦荡荡,昭示世人。因此,他的诗作更耐人品味,更令人深思、催人向上。如果说作为一名公仆,对人民和江山的热爱是出于志向和责任,那么,作为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则是出于天性与境界,一个人与山水情投意合,就愿与山水为伍、与山水交心,写出如高山流水一样隽永的诗篇。纵观诗集,不但可以品味到作者的学识、功力、才情,更体会到那开阔博大的胸襟和真切诚挚的情感。诗如其人,诗如其心,读者当会有同感。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又三年集》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典诗歌这一优秀传统,不仅表达了诗人健康向上的思想和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更重要的抒发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壮志,读来令人鼓舞和肃然起敬。诗中,更多的是借物言志、以事喻理、委婉曲折,其思想感情尤其值得反复品味和深思。王老在遵守格律时不一味拘泥,诗中非常注意追求意境,表现的无论是人是物或是事件,都会令人身临其境,他的诗词风格多样,自然细腻,实非一般。
诗词的欣赏,诗词的艺术感觉,常常体现在作者对生活的诗意的发现之中;如一边是盛开的鲜花,一边是清清的流水,当这些日常极易见到的景物,一旦被写入诗中,便有了诗意,即令人眼前浮现出一幅完美的画卷,给人以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和升华,王老的诗就给人以这样的感觉。
永葆青春&& 笔耕不辍
我钦佩王祖庭同志,继《望耋诗草》后,在短短的三年内,又出版了《又三年集》。三年内,汇集诗词四百余首,实为不易。
王祖庭是从农村走出来的穷孩子,跟着共产党,一步一步,脚踏实地,逐步走上了领导岗位。在余杭这片古老而文明的土地上,从村到乡,从乡到区到县,带领大众,发展生产谋幸福。退休后,又发挥夕阳的余辉,组织区老干部诗社、区诗词楹联协会,并担任诗协会长,带领诗友孜孜不倦地学写诗词,创作了大量的诗篇,出刊了许多诗词集子。尤其是个人诗集的出现,在王祖庭同志率先以五百余首诗词汇集成《望耋诗草》,使广大诗友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作出了榜样,带了个好的头。王祖庭每年以百余首诗词的进程,颂扬祖国,绘展宏图,百业兴旺,飞旺腾达。说明他接触生活实际多,知识面广,从而有感而发。
写诗也是有一定天赋的。如同唐代诗人骆宾王,6岁时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咏鹅&诗,成为千古绝唱。南宋诗人陆游,一生创作诗词万余首,是诗词存世最多的一个。伟人章太炎,6岁时,在众老者饮酒前,看着外面下大雨,应景作诗一首:&天上雷阵阵,地下雨倾盆。笼中鸡闭户,室外犬管门。&受到了老者的赞扬!王会长一年内能创作诗篇百余首,其知识丰富,思维敏捷,也是一种天赋。
《又三年集》是王会长2009年至2011年的作品,刚过完80岁,是八十寿辰庆典之作。他坚持在四次住院的情况下,发扬发奋精神,运用艰辛之笔,老骥伏枥壮志不已, 其大作使我体会颇深:
一,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王祖庭作诗,思路开阔。议国家大事感想,忆老同事之友情,论古今名人功过,看山山水水舒情。王祖庭交友广泛,走遍祖国大好河山,这些都是他的创作素材,作诗内含深刻。比如,卷首第一首七律诗《参观延安,怀念毛主席》:&巍巍宝塔绵绵山,抗日圣地属延安。主席指引英才聚,战线统一抗日顽。八年抗战创奇迹,三役拼争卷狂澜,统一中国迎解放,乘风破浪高峰攀。&写中国革命圣地,写三大战役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其内容、意义影响深远。
二,贴近生活奉为典范。毛主席在讲话中要求文学艺术为人民大众,为工农兵。王会长从农村基层干部做起,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工农。如一首《赞农民工》七绝诗写道:&筑路修桥建大楼,战天斗地热汗流。离乡背井妻儿别,造福后人青史留。&赞扬民工们不远千里,来到异地他乡,为祖国建设立下汗马功劳。又如《忆跃进年代荒唐事》之一&种万斤粮&:&一亩薄田粮万斤,几丘稻田合并成。密不通风不结谷,亩产神话化灰尘。&作者农村出身,懂得种田规律,移苗拼丘的做法,是违背了客观实际的,其结果,必然是&化灰尘&,农民朋友都懂得这个道理。
三,通俗易懂感真情深。我们的文学创作, 既要有&阳春白雪&,更需要通俗易懂的&下里巴人&作品。如果写出来的诗词,让人看不懂,与其说让人弄不明白,还不如不写。王祖庭同志写的一组&养生篇&八首七绝诗,文字易懂而通俗,说出了人生的养老道理。举例一:&养生之道饮为先,少食多餐能延年。三餐调匀脾胃健,节食必定精神添。&这八首诗,是一整套&养生歌&,以诗篇的形式,劝人养生,加强体育锻炼,少食禁烟控酒,延年益寿,实是好诗。
总之,王会长努力创作的诗歌是成功之作。今年出了《又三年集》,更期盼能出版更多更多的《再三年集》。在诗词天地里,&取乐琴书,颐养神性&。最后作采桑子一首,祝王会长《又三年集》发行:
人生易老天难老,吟唱诗文,焕发精神。桃李芬芳育后人。&&& 赞歌华夏风光美,谈古论今,祖国情深,大好河山永驻春。
皓首穷经&& 诗耕不辍
初秋金风送爽,东篱菊花怒放。静坐灯下,翻阅了王祖庭会长的《又三年集》,觉得有一股浓浓的质朴真率的清香诗韵扑鼻而耒,使我深受感动。是什么让我感动呢?归纳有以下几点:
质朴诗篇,率真情愫。任何一门艺术,包括诗词联曲,都是情感活动的载体,喜怒哀乐的表达平台。作为中华传统的诗词瑰宝,不仅需要有准确的词语,凝练的文笔,严格的格律,更需要真挚情愫贯穿其间。或情景交融,或借物言志,或寓意抒情。有感而发,才能使诗词作品有强大的生命力;才能使作品扣人心弦,引起共鸣。纵观王会长的《又三诗集》,凡目之所见,心之所思,胸之所悟,无不一一勤写成诗。其中篇幅最广的,不仅是对历代爱国将领、英雄豪杰的赞赏和评论,更多的是怀着深厚的感情歌颂了当世领袖伟人、杰出人物和对社会有特殊贡献的英雄人物。这些诗篇充分表现了作者对革命前辈的无限爱戴和崇敬心情。《又三年集》《跟党走》组诗的首联是这样写的:五十年代跟党走,如饥似渴苦追求。六十年代跟党走,大风暴雨不回头。七十年代跟党走,离家调动不言愁。八十年代跟党走,响应创业学沉浮。九十年代跟党走,常出点子上层楼。花甲残年跟党走,洁身律已卧高楼。这组七绝诗还特别注明:在建国六十二周年前夕,谨以此诗向党向祖国述职。虽欠平仄,略可致意。这首诗,不是一般的诗,分明是孩子对娘思念的表达,对娘交流思想聊家常的拳拳之心。这是一个老共产党员对党无限忠诚无限坚贞的最好诠释。
皓首穷经,诗耕不辍。众所周知,王会长生长在贫苦农民家庭,仅读过几年小学,又年近八旬,晚年在主持区诗词楹联协会的冗繁会务中,竟在短短三年时间,有连续两本厚厚的诗集问世,确实是可喜可贺。《又三年集》其内容之丰,题材之广,数量之多,非常人所及。王会长这种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拚搏精神,特别是去年,王老四次住院,仍执着诗耕不辍,拄着拐棒艰难地行走在区诗协冗繁会务中,让我深受感动。
最后,我衷心提三个建议:希王会长,今后保重身体,系当务之急;继往开来,带领诗友振兴诗坛,更老有所为;持之以恒,写诗填词,似细水长流。
一代诗人晚年成
王祖庭会长要出第二本诗集了,大家表示祝贺,我也写了一首祝贺诗,刊于《又三年集》附录里,其中有句&诗人一代晚年成&。这是一句为合平仄的倒装句,倒过来,还应该是&一代诗人晚年成&。王老第二个集子出来了,我作为协会会员,想谈点看法,就以这句诗做题目。
说王老是诗人,是事实决定的。他已出两个集子了,每集涵诗四百首以上,如果组诗按实际首数计量,那每集都在500首以上,两集共1000多首诗,还不是诗人吗?还是高产诗人呢!王老写诗仅七八年时间,该是在他75岁之后才&入诗门&的,晚年成诗人,所以说&晚年成&,这&晚年成&,精神可佳,更显可贵。祝王老健康长寿,精神饱满,望能看到他的再续集、再再续集。
王诗人的诗,有优点也有不足,优点多于不足。先说优点,至少有三。
一是诗路宽。大的方面,有颂祖国颂党,颂领袖英雄,再颂古今英雄,颂祖国山河,颂各行各业等;小的方面,写家庭琐事,邻里关系,个人生活等。如浴室洗澡也成诗,写出了深刻的理念。正因为诗路宽,四五年以至三年就可出厚厚的专集。
二是情意深。话有感而说,意有思而表,诗有情而写。感受越广越深,诗作会多且好,王老的情况正如此。他对事对物耳闻眼见总有情,能抓住事物,有东西可写,且表情深厚。如歌颂领袖有&帷幄运筹掌航向&、&鞠躬尽瘁为民情&句;歌颂科学家有&航天事业一精英&、&两弹一星震世界&句;歌颂黄帝陵有&寻根归祖共享妍&句;写前景的有&未来游逛广寒宫&句;写饮水思源的有&健康晚年沐党恩&句;写景色有&八百长廊工艺精&、&恰似神仙上天梯&、&我到青城心欲仙&句,真情讴歌,深情流露,不胜枚举。
三是重韵脚。读王老的诗,总感到流畅,韵味足,这是特别注重韵脚所致,这也不易,解决了写诗首先要解决的难题。
说到有不足,我很赞同宋佐民同志在为王老诗集写的序文里指出的:锤炼不够和诗律欠谐。宋已指出:前者是指有些诗还可精炼、浓缩,达到升华,避免流于平淡;后者尤指平仄欠当。老年才写诗,基本功不够,只有慢慢学。这两个问题,在我的习作中还要严重,愿与王老共勉之。
另外一个问题,有人认为:集子里可惜没有词,似乎是个不足。我却不以为然,因为各人爱好有不同,是诗人而不是词人,古也有。一个人无此功底、精力不足,不一定求全。有道是&贪多嚼不烂&。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搏两免不如搏一免&。勉强搏两免,易统逃脱,而搏一免就搏牢了,也是成功。王老已高寿,又有病,写诗有成就,很不错了,外人不必求全为好。当然,今后王老身体有好转,有精力,有余兴,想写写词,也好,并祝成功。
但谱春秋留赋帛
有幸拜读《又三年集》,读后心潮澎湃,真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我得悉王老的前后两部诗集共有近千首诗,一位仅读过几年小学的草根诗人,竟集如此大成,实属不易。可叹可赞,可敬可贺!
王老之诗,行行催人泪下,字字震动吾心。我与王老童年几乎相仿。放过牛,曾帮父亲田间拔草插秧。有幸的是,母亲省吃俭用,极力主张孩子上学。我亦争气,靠半工半读、助学金才读完高中。更有幸的是,报考留苏生&中举&,得以公费出国留学。而正在这个时期,王祖庭同志已是一位出色的乡镇父母官了。他虽无缘继续上学深造,但却能坚持自学,边工作边学习,逐步提高自己旳文化素养。今天的成就,与王老的自強不息的好学精神是分不开的。
王祖庭同志的《又三年集》,是一部史诗&&余杭区半个世纪的变迁史。读其诗,知其人其心;读其诗,知国史区史;吟其诗,品其韵其神。现集其佳句,赞曰:
《又三年集》颂
旭辉璀璨气如虹,浪迹天涯屐印踪。
故里星光放七彩,花香鸟语唱三农。
祖囯大地与时进,墨客诗河逐浪冲。
沧海桑田多少事,悠悠尽付笑谈中。
王老年愈八旬,犹作十八岁小伙,仍在诗田耕耘不息,挥笔驰骋,连向诗峰攀登。我们翘首以待,能再拜读王老诗词续集。顺祝王老身体健康。仅以小诗一首作结:
赠王祖庭先生
八十老汉如小哥,虎跃龙腾诗岭坡,
三载一集感天地,百声千韵震山河。
非争词界成魁斗,但谱春秋留赋帛。
璀璨夕阳无限好,君朋继盼唱新歌。
老领导& 新师长
壬辰年夏未初秋,拜读了余杭区诗词楹联协会会长王祖庭先生的《又三年集》.该诗集春意盎然,热情洋溢,贴近生活,承古扬今,描写社会,歌颂祖国,作品读后给人温暖,让人钦羡,使人启迪,催人奋进。
我认识王祖庭会长,早在1969年春天,那时他调任余杭县余杭区革命领导小组组长、区核心小组组长,他是我的老领导。他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联系群众,平易近人,作风民主,办事认真,同甘共苦,关心他人。我和王会长共事接触时间近一年,时间虽断,但他的为人对我教育大,影响深,记忆犹新。后因工作需要,他奉命上调中共余杭县委工作。
我拜读了王祖庭会长《又三年集》后,再一次受到教育和鼓舞,启迪和激励,感受和思考。
一、老骥伏枥,壮心不已。
王祖庭会长早在2009年已著一本《望耋诗草》,从年龄看,去年已进米寿,王会长应休身养心,安度晚年。可他并非这样想,而是继续艰苦奋斗,连续作战,勤奋好学,笔耕不缀,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战胜了2011年连续病魔缠身、四次住院治疗的病患,克服了种种困难,通过保养锻炼,日益康复。并珍惜时间,珍重近三年创作成果,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又三年集》于于今年三月出刊,这不仅是王祖庭会长的光荣和高兴,也让区诗词楹联协会和全体会员感到愉悦。
二、言教身传,表里如一。
王会长生于农村,来自基层,又多年从事群众工作,对家乡的山山水水和父老乡亲充满着深厚感情,在工作中搞点作示范,在学习中勤奋向上,在群众中言教身传。退休后在区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区老干部诗社、区诗词楹联协会任领导,总是和同志和诗朋文友打成一片,走村串户,搞好服务,翻山越岭,采风写诗,处处以身作则,事事理论联系实际。在诗词楹联协会里他号召和希望全体会员要勤学苦练,多创作精品。他说到做到,率先垂范。辛勤耕耘的新成果《又三年集》很快出版和大家见面了。所以说,王会长既是我的老领导,又是我的新师长。
三、诗容丰富,词意详实。
王会长诗作诗容丰富,词意详实。他写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祖国年华六十春,神州各地庆生辰。增强国力换天地,,改善民生建新村。岁月小康人心暖,山河大好丽日明。毛邓伟业昆仑耸,两代奇功万古存。&写建党九十周年:&上海起锚播火星,舵船转移南湖滨。共谋大计黎民救,斩浪辟波镰锤抡。南昌起义战顽敌,睡狮猛醒惊世人。九十华诞开天地,斗转星移大地新。&充满对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党无比崇敬热爱与对改革开放后巨大变化的欢欣和喜悦。写参观延安怀念毛主席:&巍巍宝塔绵绵山,抗日圣地属延安。主席指引英才聚,战线统一抗日顽。八年抗战创奇迹,三役拼争卷狂澜。统一中华迎解放,乘风破浪高峰攀。&写周恩来总理白玉雕像:&巍巍端坐一神灵,亮节高风好造型。眼露隐愁忧国事,眉展睿智系民生。肩挑万担沉着力,心记千村肝胆倾。手握宏图争四化,鞠躬尽瘁为民情。&诗作体现了王会长对建国领袖伟人的无限崇敬和爱载。写余杭新貌:&六十春秋看变迁,余杭旧貌换新颜。当年旧巷羊肠窄,今日新区马路宽。仰视高楼神气爽,纵观大地副城宽。朝朝代代无伦比,姹紫嫣红处处妍。&写临平副城:&新城蓝图伟手描,规划布局起点高。千秋大业从头筑,时代繁荣看今朝。&等等。皆是感情真挚,描述精准。诗句朴实流畅,意境优美,显示师长功力。&盛世修志,和谐作诗&。王会长在耄耋之年,珍惜时间,勤学苦练,注重滴点,笔耕不缀,作诗数年,由句成篇,由篇成集,由集出版,又和大家见面,这是一件可喜可贺,可敬可佩,值得学习的大好事。也为我们做了表率,并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遗产作出了新贡献。
我们的好榜样
才读《望耋诗草》不久,又拜读了《又三年集》,短短三年,在社会事务繁忙、年老多病的情况下,王会长又出版了一本诗集,真是太不容易了,他的老骥伏枥笔耕不息的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王会长热爱革命前辈,热爱英模人物,在开篇的《星辉璀燦气如虹》中,有多篇歌颂革命先辈、历史人物及当代英雄,诗中不但歌颂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粟裕等当代革命先辈,也歌颂了林则徐、冯子材、谭嗣同、戚继光等历史英雄人物,还多篇歌颂雷峰、吴仁宝、吴菊萍等当代英模。在这些诗篇中,他满腔热情歌颂英雄,也必将带动读者敬慕英雄,学习英雄。
在《又三年集》中,多处展示王会长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故乡变化的讴歌。他到外地旅游,所到之处都仔细观察,对祖国的壮丽河山,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记于笔端,融于诗中,使我们也得到美的享受,从而激发人们更加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
诗言志,文如人,阅读《又三年集》,我们看到了王会长博大的胸怀和对人生的热爱,他&不羡他人足富华,甘心淡泊度生涯。清风两神身心健,诗赋一篇神气佳&,对邻里&嘘寒问暖平常事&,在《跟党走》中,更看出一生热爱党,热爱革命工作的高尚情操,回望他走过的人生道路,我们更能体会他诗中的理念。
王会长《又三年集》的出版,对诗词协会会员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榜样,他告诉我们,只要自已勤奋学习,不断进取,努力笔耕,就一定会有大的进步和收获。
诗坛又耀夕阳红
继《望耋诗草》出版之后,王祖庭先生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又出版一本诗集,这不由得使人钦佩有加,赞颂不已。读了《又三年集》作品之后,首先给人感觉就是诗作朴实无华,用诗代言,直抒胸臆,发自内心地来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另外一个特点就是题材广泛,随感而发,信手拈来,自然贴切,这说明了作者热爱传统文化,以诗抒情,把写诗作为自己晚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不愧是余杭诗词楹联协会的领军人物,在很短的时间内能连着出两本诗集,这在余杭诗词界也是绝无仅有,给大家作出了榜样,在这里衷心的祝贺王会长《又三年集》的正式出版。
王会长的诗有很大一部分是写人物的,其中有领袖和伟人,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有科学家、将军,另外还有老模范、老朋友,其中不乏有普通的平民。我们看读之后,使人回想起各个年代的峥嵘岁月。诗里还写了很多余杭本地的各项大的活动,总之,诗作紧跟时代形势,把握发展规律,反应现实生活,像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这样抗震救灾的题材都有表现,另外像平民英雄吴菊萍的事迹也能在《又三年集》诗集里出现,看了使人倍感亲切,留下深刻的印象。
王会长的诗很多是在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时所写的即兴创作,其中对改革开放以来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作了很多的描述,抒发了诗人的很多情感,许多描述贴近现实,如其中有一首《观浙大一角》短短的十二句五言,作了很好的描述,读后使人亲临其境。
《又三年集》诗里写了余杭的很多活动,充分体现了王会长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人文情怀,在&故里风光观不尽&栏目里,对余杭的风土人情、重大会议和新农村的变化都有很好的描述。另外我对诗作中所写的十二生肖诗很感兴趣,生动、有趣,而且好玩。
另外王会长的楹联作品,虽然数量不多,但有几副联还是写得不错的。像写瓶窑南山摩崖造像的&&&劲松品格摩崖常茂盛;修竹精神翠岭永芬芳。&另外如写百丈釜托寺的&&&佛园庄严声声钟磬俱为意;名山碧水处处风光皆是诗。&但其中后句碧水是否改成秀丽比较好,这样形容词对形容词,比较对仗。
王会长《又三年集》的正式出版,是余杭诗坛的一件大事。它向大家展示了我们区诗词创作的又一成果,而对老年朋友来说,则更加有意义,它告诉我们,如何发挥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只要全身心的投入,锲而不舍,勤奋创作,通过自己的努力,必将结出丰硕的果实,王会长《又三年集》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下面我用一首诗来祝贺王会长《又三年集》诗集的出版:
春风及时喜雨送,
八十诗翁耕耘勤。
三年又集豪情在,
晚风高节人赞钦。
读《又三年集》感赋
王翁多才干,诗品倍敬崇。
斟词钦艺厚,酌句感情浓。
夙志凝梅格,潜心慕国风。
三年著二集,心血倾书中。
贺祖庭仁兄《又三年集》出版
庭翁健笔又三年,年富胸藏得意篇。
篇轶洋洋真学博,博闻浩浩有先鞭。
鞭风挞月诗皆好,好山爱水乐无边。
边城佳景巡游到,到处怡情到处研。
《又三年》颂
温慈厚德布神辞,尽展余杭绚丽姿。
策马扬鞭千里志,吾侪岂敢再疑迟。
贺王祖庭《又三年集》出版
梁实秋在《雅舍小品&诗人》中曾说过:&一个人如果达到相当年龄,还不失赤子之心,经风吹雨打,方寸之间还能诗意盎然,他是得天独厚,他是诗人。&
抱瓮灌园耕未辍,香飘翰墨又三年。
天涯拾贝听涛涌,方寸堆霞下夕烟。
笔润江山四时景,情凝社稷郢中篇。
银须赤子雄风在,百战功成志愈坚。
恭敬相逢吟友缘,贺词烟火射云天。
拜读王会长《又三年集》有感
三年拾穗稻盈筐,粒粒金黄颗颗香。
双手棒来沉甸甸,精神宝库喜添粮!
咏王祖庭先生诗著精神
王翁爱党记心底,首页赋诗敬老元。
意志坚强勤奋作,诗书翰墨又三年。
全书写岀民生录,阅读余杭喜事连。
讲坐研讨评杰著,精神鼔舞学争先。
贺王祖庭吟长《又三年集》出版
祖国山河锦绣更逢菊绽桂香添佳词丽
句歌盛世;
庭前绿树葱茏尽是诗情画意融古体新
韵咏百年。
贺诗翁王祖庭《又三年集》
丘山顶上一丹枫,涉暑漱霜不老翁。
昔日枝繁躯干茂,今朝叶尽漫天红。
吟诗赋对心身健,酌句敲词著作丰。
奋笔躬耕忘寝食,寿星群里堪称雄。
贺祖庭兄又三年成书
梦绕魂牵又三年,点点心血凝成篇。
莫道八十人已老,诗坛学步正当年。
贺王祖庭先生《又三年集》出版
诗翁王老志不休,聚友吟哦美丽洲。
出版续篇辛勤路,羊羔美酒庆丰收。
赠王祖庭先生《又三年集》研讨会
诗山人不老;
墨苑树长青。
区诗协召开组长会议
日,正是万绿拱秀,骄阳似火的夏末初秋,区诗词与楹联协会组长会议在区老干部楼四楼会议室召开。出席本次会议的有协会领导、理事及办公室人员和诗协各组长等共计19人。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明松同志因事请假。副会长赵焕明主持会议。
会议首先由各组汇报了上半年工作完成和小组活动的情况。唐吉太、许柏康、虞铭、鲁东、陈烈夫、潘友福、胡正陶、章熙坤、康烈华等代表各组发了言。总体来说,各组工作都做得比较好,会员学习和创作积极性高涨,团结互助,较好地完成了诗协布置的各项任务。小组活动也搞得各有特色。如余杭组请余泽和老师上诗词课、写春联、支持诗教工作,下乡赏桃花创作诗文,个人出书等工作都做得很有成绩。临平一组较成功地组织了谷庄诗会,并介绍了几位青年作者特别是张健的成绩和影响力,实属网上青年作者之佼佼者。临平二组的工作也很好,每年活动二次以上,形式多样。会员学习、创作、投稿积极,有多人获奖,其中黄海燕诗友向《城乡导报》投稿刊登较多。仁和诗社活动更有成绩。该组除9位区诗协会员外还有7人为仁和诗社社员。他们到九龙村写春联,结合诗词举办余正荣家庭书画展。4月份牡丹花会邀请市、区诗词师友创作诗词在《三白潭》发表。并与塘栖组一起参加中华诗词学会和中国楹联学会的活动,积极参加十二生肖联、伦敦奥运冠军题赠联等创作,潘友福还参加了南京诗会和东阳书画家活动。塘栖组每月活动,春季去青莲寺开展对《翠芷楼诗词草》的研讨活动。姚林中在《中国楹联报》刊出两副对联。瓶窑组蒋剑南有事去了奉化溪口老家,他特意打来电话问候会议情况,并委托章熙坤参加会议。该组工作一直较好。在学习创作、辅导诗教等工作中做出了很多成绩,帮助瓶窑一小出了诗集。良渚组目前多数会员忙于编写镇志,但对诗协的各项工作也都能认真做好,并积极完成创作任务。尤其是陈志林、陈子良二人勤于写作,诗词水平提高较快。下一步争取镇领导对诗协的支持,并已把《美丽州放歌》中20首诗词编入了镇志。
接着由协会理事和办公室人员就一些具体事项与各位组长交流和沟通。
最后王祖庭会长作了小结。王会长对各组的工作作了肯定。并说协会各项工作离不开各位组长的支持,要求今后继续做好工作,把协会办得更好。下半年主要工作要开好《又三年集》和青年诗人作品两个研讨会,举办&藕花杯&诗词大赛,出好双年精品集、《鸬鸟诗吟》和两期《余杭诗词楹联》期刊。诗教工作和诗词网站工作还应进一步做好,并做好换届的准备工作。
会上,赵焕明副会长还就&藕花杯&诗词大赛等具体事项向会议作了详细介绍。
金正录先生是区诗协会员,是当年我县最早的省诗词学会二三名会员之一。作为这样的&种子选手&,在旧体诗词复苏的八九十年代,金正录先生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推动组建本区诗词组织的重任,成为本会前身区老干部诗社的主要发起、筹办人。金正录先生年届九秩,身体尚健,耳略失聪,深居简出,但对协会工作仍十分关心。最近,他推荐刊载于日《报刊文摘》的一则征联启事,认为协会的楹联工作相对薄弱,建议协会作为一项活动发动会员参与。我们希望有兴趣的会员踊跃参与,可径自寄稿参赛。同时,感谢金老的热忱,并祝他和我会年届耄耋的老会员们体笔两健,健康长寿!
中华梅州&客天下杯&楹联大奖赛首轮第四届征联启事
由中共梅州市委、梅州市人民政府、中国楹联学会联合举办第四届中华梅州&客天下杯&楹联大奖赛向全世界征稿。
一、大赛活动内容
A、2013年(农历癸巳年&蛇年&)春联比赛
1、自撰四字至九字春联(不含横批);
2、自撰十字至十九字春联(不含横批);
两组春联比赛中各评出一等奖1名,各奖人民币10000元;二等奖各2名,各奖人民币3000元;三等奖各3名,各奖人民币1000元。每届春联比赛的一等奖将自动进入五年一轮的总决赛;总决赛设总冠军1名,奖人民币80000元;亚军1名,奖人民币10000元;季军2名,各奖人民币5000元。
B、&客天下&征联比赛
1、出句:客天下迎天下客;(征下联)
2、出句:客天下幸福天下客;(征下联)
3、出句:天下客都,客天下喜迎天下客;(征下联)
本组征联第1项&客天下迎天下客&的对句设一等奖1名,奖人民币30000元;不设二、三等奖,设优秀奖2名,各奖励人民币3000元。每届一等奖作品将自动进入五年一轮的总决赛,总决赛设总冠军1名,奖人民币80万元。
第2、3项设一等奖1名,奖人民币10000元;设优秀奖2名,各奖人民币1000元(本活动获奖作者应支付个人所得税)。
二、征联活动要求和办法
1、从即日起征稿,日截稿。作者请署真实姓名、通讯地址、电话、邮编。
(1)邮寄:中国&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江南彬芳大道中鸿都大厦&客天下杯&楹联大奖赛组委会征联办收,邮编:514021,信封注明:&客天下征联&,截稿以投稿日戳为准;
(2)网络:电子邮箱:;
(3)传真:。
3、评奖:由中国楹联学会、梅州市楹联学会组织国内楹联专家评选。获奖作品将于2013年元旦前在《梅州日报》、中国楹联学会网站、梅州市楹联学会网站等媒体上公布。大赛网站/及中国楹联学会网http://www.chinaˉ/、梅州市楹联学会网站http://mzyl.pynet.ne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6农村实用春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