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检测收费标准砂土含金量怎收费?

日&&&& 阅读人数:
党保卫,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20世纪90年代进入钢结构行业,10余年职业生涯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2013年年初,担任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委员会主任。作为一位长期奋战在工程建设一线的核心人物,从微观到宏观,角色的快速转变,没有给他带来一丝生疏感。尽管无从亲见他为适应岗位做出的种种努力,但有目共睹的是,该委员会的活动较以往更丰富了,与企业的联系更加密切了,工作内容与企业的需求更接近了……不仅仅出于上述考虑,今天起,本版分两次连载党保卫所著《浅谈我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发展》一文。——编者
一、行业现状及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近30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钢结构行业亦随着钢铁行业和建筑行业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的过程。特别是2006年以来,钢结构建筑的数量和质量都实现了持续稳定的增长,钢结构企业也得到较快发展。
然而,多年来钢结构建筑用钢量占全国钢材总量比,一直在4% 5%内浮动,与国外平均10%以上(发达国家为40%-50%)相比,有较大差距。由于看似还有较大市场空间,加之行业准入门槛过低,不断有资本、劳力和新的公司涌入该行业。目前,我国钢结构行业有公司1万多家,有固定生产场所的规模企业5000多家;2012年,拥有一级资质的企业超过600家,同时拥有甲级设计资质的约70家。据近3年来行业年度完成产能统计,年产能完成50万吨以上的企业寥寥可数,完成10万吨以上仅10余家。钢结构行业虽然在高速发展,但该行业一直没有出现年产值百亿元和年产能完成百万吨的超大企业,使得该行业对钢铁行业和建筑行业的影响微不足道。行业集中度不高,同质化竞争激烈,导致钢结构企业不得不在“三难”——接单难、收款难、盈利难中苦苦挣扎。
比照国外建筑钢结构行业的发展历程可知,我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存在的问题是:行业发展既没有上规模,也并不优质。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期,正从出口、投资为导向的增长方式向以内需、消费和服务为驱动的增长方式转变。今年一、二两个季度,我国经济增长分别为7.7%、7.5%,为近10年来最低。这表明,本届政府注重集中对经济中结构性矛盾的调整和改革,对经济增长放缓的容忍度有所提高,近期出台经济刺激措施的希望比较渺茫。城镇化是未来我国经济增长的驱动,也是行业发展的重大机遇,但国家已明确提出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要避免过度的人口城镇化、基础设施城镇化、房地产城镇化。李克强总理在第二届京交会主旨演讲中更强调,要协调推动“新四化”建设,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
钢结构行业同时兼具工业制造与建筑施工的特点,但发展模式主要还是依赖外部的要素投入,行业的产品与施工与工业厂房、大型公共建筑、商业建筑等基础设施的投资息息相关,受宏观经济的影响极为直接。从近期建筑钢结构行业上市公司业绩报告来看,不管是营业收入还是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均有下降。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发布的《建筑钢结构行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到“十二五”末,建筑钢结构用钢量要占全国钢材总量的10%左右;行业企业必须顺应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改变经营模式,走健康发展之路。
为尽快改善行业的整体状况,适应我国经济结构转型,行业大型骨干企业,要加快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为此,要在下述方面有所作为:
一要做强、做优、做大。要调整优化全产业链结构,构建成集设计、制造、安装于一体的建筑钢结构一体化服务商;要深入开展工程总承包,加快整合设计、生产、施工等整个产业链的工业化进程。
二要引导市场。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产品转型升级,实现企业经营方式由建造产品向经营建筑商品转变,努力成为钢结构集成供应商。
三要拓展企业功能。要提高资本运作水平,加强银企合作,提高企业竞争实力。
行业中小企业应找准市场定位,做专、做精。
所有的行业企业都要促进行业协调健康发展,共同实现行业规模与效益齐飞,提高建筑钢结构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二、实现绿色建筑与行业的发展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镇,实现美丽中国永续发展的目标,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等,都把绿色建筑列为重要内容,这为建筑钢结构行业提供了新的机遇。
钢结构具有强度高、易加工、抗震性好及可循环及回收利用、无污染环境的废弃物等特点,是名副其实的“绿色建材”;钢结构建筑便于工厂化、模块化生产,现场施工周期短,劳动生产率高,现场机械装配化率高,更易于实现建筑工业化。总的来看,钢结构行业符合“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要求,符合国家政策的总体导向。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1年8月印发的《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要增加钢结构工程比例,推进节能减排,积极推动建筑工业化。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发布的《建筑钢结构行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提出:以建筑节能减排为重点,促进行业发展。特别是2013年1月1日,国发办1号文件《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明确提出了工作目标:“十二五”期间,完成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到2015年年末,20%的城镇新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大力促进城镇绿色建筑发展;政府投资的党政机关、学校、医院、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等建筑,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建设的保障性住房以及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机场、车站、宾馆、饭店、商场、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建筑,2014年起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推广适合工业化生产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钢结构等建筑体系;加快发展建设工程的预制和装配技术,提供建筑工业化建成水平,支持集设计、生产、施工于一体的工业化基地建设。2013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区域发展规划》明确了重点任务: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加快发展绿色建筑产业;加快形成预制装配式混凝土、钢结构等工业化建筑体系。
绿色建筑是建筑业的发展趋势,一系列政策、规定、规划明白无误地标示了这种倾向性。从宏观经济政策环境角度来讲,这是极其有利的一面,但也不能不认识到,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对钢结构行业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未完待续)(文/党保卫)(来源:中国建设报)
关键字:学术;日&&&& 阅读人数: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建设规模的日益扩大,新建或扩建的项目不断增多,建筑工程质量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本文主要从建筑施工现场方面阐述质量管理原则、方法,现场管理制度及程序,这对如何克服和解决质量问题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现场质量管理基本原则和方法
(一)质量管理的原则
1、以领导作用与全员参与相结合的原则:现场质量管理的领导者应确立统一的宗旨和方向,创造并保持使职工能充分参与实现企业目标的内部环境。各级人员都是企业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参与为企业带来收益。
2、过程与管理系统统一原则:将施工的各个分部工程、分项工程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并将相互关联的施工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企业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3、“检查-整改-检查”循环原则:通过持续循环的过程,直至质量达到标准。
(二)现场质量管理遵循的方法
现场质量管理应遵循“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指导思想,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着重控制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等过程。
1、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在组织中的应用;并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
2、确定为保证这些过程的有效运行和控制所需的准则和方法;并确保可以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这些过程的运行和对这些过程的监视。
3、监视、测量和分析这些过程;实施必要的措施,以实现对这些过程策划的结果和过程的持续改进。
二、现场质量管理制度
现场管理制度有质量责任制度、技术复核制度、现场会议制度、施工过程控制制度、质量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等。
(一)质量责任制度
人是工程施工的操作者、组织者和指挥者。人既是控制的动力又是控制的对象;人是质量的创造者,也是不合格产品、失误和工程质量事故的制造者。因此,在整个现场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应该以人为中心,建立质量责任制,明确从事各项质量管理活动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并对工程项目所需的资源和人员资格做出规定。
(二)技术复核制度
(1)建立严格的技术管理体系
针对工程的特点,选派施工管理能力强、技术专业性高、施工经验丰富、工作责任心强的人员组成现场技术管理体系,主要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性问题,严格控制工程施工质量。施工技术人员在分项工程施工前,按照施工方案向施工班组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并精心组织施工,以此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2)施工过程技术控制
1、施工前,认真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熟悉掌握图纸和进行专业技术图纸会审,进行设计交底,施工技术交底。
2、必须严格遵守技术复核制度,对建筑物的方位、标高、高度、轴线、图纸尺寸、误差等做复核记录,经复核无误后再进行资料存档管理。
3、认真做好每项技术复核和隐蔽工程验收工作,实行混凝土浇灌令签证制度,没有工程技术负责人、监理和工长、质检员签字,不准进入下一道工序。隐蔽工程施工时,质量检查人员、专业技术负责人和专职质量检查员必须共同进行监督,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三)现场会议制度
施工现场必须建立、健全和完善现场会议制度,及时分析、通报工程质量状况,并协调有关单位间的业务活动,通过现场会议制度实现建设(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现场质量管理部门之间以及施工现场各个专业施工队之间的合理沟通,确保各项管理指令传达的畅通,最终使施工的各个环节在相应管理层次的监督下有序进行。
(四)施工过程控制制度
1、工程实物质量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所以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也是一个由对投入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开始,直到工程完成、竣工验收为止的全过程的系统控制过程。
2、质量控制的范围包括对参与施工的人员的质量控制,对工程使用的原材料、构配件和半成品的质量控制,对施工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对施工方法和方案的质量控制,对生产技术、劳动环境、管理环境的质量控制等。
(五)质量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
建立和执行质量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是指在质量事故发生后由有关人员进行质量事故的识别和评审,分析产生质量事故的原因,并制定处理质量事故的措施,经相应责任部门审核批准后进行处理,并经相关部门复核验收。
三、管理程序
(一)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1、施工现场建立质量保证机构,明确相应的工作程序和质量职责,通过一流的质量管理活动,在质量监控体系保证下,确保建筑产品质量达到规定标准。
2、建立和健全以项目部经理为首的工程质量管理系统,对工程质量进行系统检查,并对检查、评定的结果负责。
(二)施工工艺控制
1、开工组织现场管理技术人员认真熟悉图纸,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质量计划及主要分项、分部工程的施工方案,并报公司总工程师审批。
2、指定专业施工队的相关施工图将通过项目部管理分发,项目工程师对设计图纸要分专业熟悉、深刻理解、发现矛盾及时解决,把好设计施工图关,防止因施工图造成的质量事故,防患于未然。
3、项目部专设测量组,负责工程测量控制网的建立和高程控制。工程测量重要部位的测量结果,如混凝土工程墙、柱、梁模板位置、截面尺寸、标高等,测量人员检查合格后填写测量记录表,经复测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继续施工。
4、完成分项工程后,经自检、专检合格填写规定格式的检查表,如钢筋混凝土工程中的模板工程、钢筋工程等,填写好检查项目,允许偏差、实际偏差等数据,交相关专业的质检员,进行复查,如发现超差或检查表填写数据不真实时,则令其修整、返工,直到合格后,再次申报,重新复查,确认后方可继续施工。
(三)施工技术资料管理
施工技术资料是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加强管理,使资料与进度同步,并及时收集整理;资料内容必须真实、齐全、准确、系统、签字齐全;资料填写字迹要清晰,文字内容准确。
(四)质量岗位责任制
1、根据职责范围设置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因事设岗,任用能胜任工作的员工,尽职尽责,以高度敬业精神来保证施工任务的完成。
2、建立以工期进度、质量目标为核心的岗位责任制,明确从项目部经理至专业施工员的所有岗位责任,层层负责,事事认真,协调有序地整体运转。
3、施工员必须对所负责的分项工程有相适应的技术知识和现场管理能力。(作者: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建筑业管理处& 张宗标)(来源:中国建筑新闻网)
关键字:学术;日&&&& 阅读人数:
完善立法 &促进和谐
——关于改进质量保修金制度的几点建议
建议一:规范立法,厘清相关概念
国家立法机关及政府各主管部门应协商一致,规范立法,保证法律规定的权威性,如明晰质量保修金与质量保证金的区别、确定工程质量保修金的起算基数、计提比例等,避免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在执行质量保证金条款上各执己见,避免纠纷。
建议二:区分保修金留置期与工程质量保修期
建设单位与施工企业因质量保修金发生纠纷的主要根源之一就在于法律法规就“何时返还质量保修金”没有明确规定,就此我们可以借鉴FIDIC合同条件,启动缺陷责任制度,并将工程质量保修金的留置期限与缺陷通知期限保持一致。
对于因整改而导致“竣工验收合格之日”延迟的问题,可引入国际工程合同通用的“缺陷通知期限”予以解决。财政部和建设部2005年颁布的《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曾试图与这一国际制度接轨,规定“缺陷责任期从工程通过竣工验收之日起计,缺陷责任期一般为6个月、12个月或者24个月,具体可由双方在合同中约定。”但并未提到缺陷责任期与质量保修期的关系,难以发挥作用。以1999年第1版FIDIC《施工合同条件》(用于由雇主设计的建筑和工程)为例,通用条件部分第1.1.3.7款:“缺陷通知期限”系指投标书附录(明确规定为365天)中规定的,自工程或者某单位工程(视情况而定)根据第10.1款【工程和单位工程的接收】的规定证明的竣工日期算起,至根据第11.1款【完成扫尾工作和修补缺陷】的规定,通知工程或单位工程(视情况而定)存在缺陷的期限(连同根据第11.3款【缺陷通知期限的延长】的规定提出的任何延长期)。再结合其第11.1款“完成扫尾工作和修补缺陷”及第11.3款“缺陷通知期限的延长”可知,缺陷通知期限一般为一年,延长期不得超过2年,因此缺陷责任期限最长不超3年。将质量保修金的留置期与上述缺陷通知期限统一设置一致,或能避免其“归期漫漫”的风险。
此外,第11.3款规定,为了使工程、承包商文件和每个单位工程在相应缺陷通知期限期满日期或其后,尽快达到合同要求(合理的损耗除外),承包商应:(a)在工程师指示的合理时间内,完成接收证书注明日期时尚未完成的任何工作;以及(b)在工程或单位工程(视情况而定)的缺陷通知期限期满日期或其以前,按照雇主(或其代表)可能通知的要求,完成修补缺陷或损害所需的所有工作。即,在缺陷通知期限内承包商承担缺陷责任的任务包括两个方面,除了要对已完工程中出现的质量缺陷进行维修外,还包括对扫尾工作的尽快完成。如此看来,工程完工之后,业主就不应该以施工上的小瑕疵或者些微扫尾工作未完成为由,迟迟不予验收,导致质量保修期不能及时起算。
建议三:合理界定质量保修金的返还时间
质量保修金的返还与质量保修期是否届满不宜直接挂钩,如前所述,《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与《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办法》对工程质量保修期进行了强制性规定,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不能任意更改,而质量保修金的返还时间点可以与质量保修期届满之日保持一致,也可以在保修期届满之前。在法律法规等未明确规定的前提下,发、承包双方应在施工合同中予以约定,可以规避双方纠纷,促进建筑行业的和谐发展。
建议四:实施工程质量保修保险,完善辅助手段
保险具有互助性的特点和补偿损失、分化风险的功能。工程质量保修保险是指工程竣工后,施工企业不提供质量保修金而就保修责任向保险公司投保,保险公司收取一定保险费用后出具相应保单。
这一方式除了能够保障工程的维修责任、转移保修责任风险,还可以使施工企业及时收回流动资金,避免发承包双方在建筑工程保修及保修金问题上扯皮,将施工企业从缠绕多年的矛盾中解放出来以减轻其经营周转压力,创造更多企业财富。
目前在英、法、美、日等国,工程质量保修制度已经形成制度体系,除基本的质量保修制度外,还有一系列的工程保险辅助手段,比如法国政府就强制承包商投保质量责任保险,其《建筑职责与保险法》规定凡涉及工程建设由承包商作为投保人为工程项目进行投保。
建议五:借鉴国际通行做法,推广工程质量保函
质量保函也称为“维修保函”,是指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担保机构应承建人申请,向业主保证,如工程的质量不符合合同约定而承建人又不能依约更换或修理时,按业主的索赔予以赔偿的书面文件。
保函作为承包人履约保证的一种形式,是国际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通行做法。比如,美国就规定对公共投资项目实行强制性保证担保,保函由经批准从事担保业务的保险公司和专业担保公司出具;在英国,政府工程投资超过一定金额的项目要求使用保函,包括履约担保、预付款担保等,保证人主要是银行,其次是专业保证公司和保险公司;在德国,主要采用5%的履约保函,近年来5%-20%的预付款保函、2%-5%的维修保函等越来越多的在大型项目及政府投资项目中使用,银行主要承保无条件保函,保险公司主要承保有条件保函。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我国建筑领域逐步向国际市场开放,国内施工企业也在努力迈开“走出去”的步伐,维修保函作为质量保证金(现金形式)的一种良好替代形式,对承包商而言可以减少由于缴纳现金保证金引起的长时间资金占压,使有限的资金得以优化配置,并且能够省去工程质量保修金的繁琐手续,提高工作效率。
建议六:设置统一的综合保证金,减轻企业负担
保证金名目繁多,给建筑企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据调研,各类保证金多达10余种,总额占合同总价的10%。对此,可将现行的各类保证金整合成一项综合保证金,比如把综合保证金定为项目造价的5%,作为企业在招投标、履约、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和农民工工资等方面的担保或保障。
就此问题,江苏省住建厅曾发布决定,准备对现行的工程建设各类保证金进行梳理,研究探索既能保证各方主体利益又便于监管的综合保证金制度,逐步推行意外伤害保险与工商保险合一。笔者企盼江苏省住建厅的相关制度尽早出台,在国内建筑市场形成试点、示范作用,推动全国各类保证金的规范收取,真正为建筑施工企业创造较为宽松的发展环境。
建议七:将质量保修金交由第三方监管
具体来说,就是在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下,于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之外设立一个第三方机构。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将扣留的质量保修金交至该第三方管理,待约定或者法定的保修期满将保修金的本金和利息一并划拨给施工企业。通过设立第三方结构,既可以避免质量保修金的延期返还,亦可规避发、承包双方之间的扯皮和纠葛。(文/周月萍 &王秀明)(来源:建筑时报)
关键字:学术;日&&&& 阅读人数:
2012中国经济:从怕“热”转而惧“冷”
 又到了卜卦的时刻,喜鹊和乌鸦同时飞上了枝头,2012年似乎也是悲喜难料。不过,和去年不同,今年分析师的忧虑发生了变化,从怕“热”转而惧“冷”。经济增长重新成为话题中心,政策放松再次成为大势所趋。虽然各家普遍认为新兴国家,尤其是中国,今年依然会有坚挺表现,但是乐观情绪太过局限,人们不得不做好更坏的打算。
  2011年,受中东与北非地缘政治动荡、日本大地震灾害和欧美主权债务风暴升级等因素的冲击,全球经济持续走软,金融市场大幅动荡。欧美各国政策频繁转向,以应对“二次衰退”风险。同时,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还要承受通货膨胀之苦。
  前3个季度,中国央行提了6次存准率,加了3次息,在利率及数量型政策上实行双重紧缩的策略。尽管如此,通货膨胀却一直持续抬升,直至9月才回落。这轮物价上涨,食品又是特别扎眼。猪肉涨价疯狂的时候,国务院办公厅甚至下发文件,要求主销区和沿海大中城市地方猪肉储备规模不低于当地居民10天消费量。厦门则对猪肉实施了凭证限购。
  随着2011年的远去,物价上涨将不再是人们闹心的主因。刚刚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12月CPI同比上涨4.1%,创下近15个月以来的新低。问题是,按下葫芦浮起瓢。经济增长的压力日益凸显。招商银行一位分析师对中国青年报表示,当前的情景均与2008年年末的金融海啸似曾相识。究竟未来的欧债危机是否会演变为当年的金融海啸?未来希腊、意大利对于欧盟而言是否堪比贝尔斯登、雷曼之于美国?这一切均有待时间去证实。他们用一句诗概括自己的看法:山雨欲来风满楼。
  花旗银行提供的报告中也悲观地认为,2012年将是一个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分歧较大的一年。“经过连续6个月的下调,我们再次调降201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预计全球经济增长将放缓,从2010年的4.2%,2011年的3.0%至2012年的2.5%。欧元区陷入经济衰退而美国仅维持温和增长。”他们甚至提出,中国的经济增长将会明显放缓,GDP增幅可能在7.5%左右,这已经低于中国政府8%的底线。
  花旗银行的理由是,尽管中国有很大可能避免硬着陆的发生,但是需要转型来适应一个低速平衡增长的经济。“在‘十二五’计划的第二年,投资会呈现加速,但还是无法抵消房地产下滑造成的冲击。估计膨胀会在4%左右,短期膨胀得以控制,但是长期压力还未舒缓,如薪资、资本、土地,以及原材料,很可能导致成本飙升。”
  另外,花旗银行认为以下4种风险可能打击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定性:欧债危机的扩散、美国的第三拨量化宽松政策、房地产修正以及资本大搬家。
  中国银行在看淡全球经济方面与花旗保持一致。他们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2012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显着下行,特别是债务危机将导致欧洲经济步入衰退,与此同时通胀压力不会明显消退,全球迈向新型“滞胀”时期。为应对新的形势变化,各国政策将保持“紧财政”而“松货币”的新常态,金融市场波动性不减。
  不过在中国经济上,中国银行分析师明显要乐观得多。他们预测,2012年,中国GDP增长8.8%左右,CPI上涨3.5%左右。即便如此,也不是可以稳坐钓鱼台。“从发展趋势来看,全球经济复苏放缓影响出口、楼市调整影响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持续‘三碰头’是2012年我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因此‘稳增长’将成为宏观政策的主要任务。”
  对于举国关注的楼市,中国银行认为,在国家一系列调控政策影响下,2011年我国房地产市场明显降温,并由上半年的“量跌价稳”向最近几个月的“量价齐跌”转变。“预计2012 年房价仍将持续缓慢回落,全年销售量跌幅约在15%左右,将呈现‘前低后高’的震荡趋势。”
  房价的下跌自然为购房者所乐见,但是它给经济增长、商业银行和地方政府带来的风险却不容忽视。目前,房地产投资占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1/5左右,房价下跌将直接影响投资和经济增长。房价下跌和市场调整还会使开发商面临较大的资金短缺压力,房地产开发贷款将面临较大的违约风险。另外,房价的下跌将让土地市场交易活跃度下降,政府通过土地交易所获得的收入必将大幅减少,导致地方陷入财政危机。
  在此种情况下,中国银行预计,2012年,存款准备金率还有下调的空间、必要性和可能性,短期内利率保持总体稳定。房地产调控方向短期不会改变,市场“调整”还将延续;人民币汇率双边波动幅度增大,预计全年人民币升值幅度不会太大。(来源:中国建筑新闻网)
关键字:学术;日&&&& 阅读人数: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我国建筑企业已经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因此,利润的最大化是建筑企业最主要的目标,然而建筑市场竞赛越来越激烈,企业不仅要生产出用户满意的产品,还必须保证企业合理的利润,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才能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基于此,先进的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是建筑企业获得市场主权和竞争优势的基础。
建筑项目施工成本控制是指工程施工过程中,把控制成本的观念渗透到施工方法、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的措施中,通过技术、比较、分析和评价,来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工程施工中所消耗的资源和费用开支,从而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以下从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个阶段来进行分析。
1 事前控制——工程施工前的成本策划
在进行建筑项目施工前成本管理人员站在企业经营战略高度,根据施工图纸和项目技术资料确定施工配置计划,进行技术分析比较各项方案,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对成本总控目标进行整体分析、策划。全面分析建筑企业近几年来的机械使用情况、材料消耗水平和劳动消耗水平,确定该项目的物料、机械、人员编制等单价控制表,然后将分部分工程实物量作为成本控制和考核的依据,分解到各部门、各施工队及班组。
2 事中阶段——工程施工过程成本控制
工程施工过程成本控制应执行目标成本管理,以降低项目成本和提高项目效益为目标,从项目整体出发,建立一套全面目标成本管理控制系统,以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主要包括人工、材料、机械及其他间接费控制。
(1)人工费成本的控制主要从工程用工数量方面来进行控制,要根据劳动定额计算出定额用工数量,企业为长期合作的施工人员进行技术指导、监督管理,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和班组组织管理水平,减少和避免无效劳动,提高工程施工效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按合同要求,向工人讲清楚工作界面,防止工人工作时出现搭接界面责任不清的情况,增加不必要的成本。对一些单位工程技术含量低的工程,可采取分包的方法,分包给分包商,从而降低工费。
(2)材料费成本的控制。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材料费占施工工程的60%,面对如此大的成本比重,必须高度重视日常的材料管理和使用,严格控制施工材料的成本,材料费成本的控制包括材料用量控制和材料价格控制两方面。工程施工中,材料用量控制和材料价格控制对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材料采购方面要制定有效地控制、监管制度。材料的用量要坚持按照定额实行限额领料制度,采用使用降低料耗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并坚持对剩下的余料进行回收,加以利用,降低料耗,降低堆放,降低仓储损耗。材料购买时要实行买价控制,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采取货比三家的竞价方式,通过审计、财务和材料三个部门与卖家洽商,最后由领导人员拍板同意,以达到择优购买材料,也杜绝了材料采购人员从中收受回扣的现象。材料运输要选择最为经济的运输方法,以降低运输成本,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减少资金的占用,降低存货的成本。
(3)机械使用费用成本的控制。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施工机械成本占建筑企业工程总成本的20%左右,所以,对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使用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①要根据工程的需要,科学合理的选用机械,不能盲目投资,未根据工程施工需要盲目购买机械,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机械设备、内部合理的调度,提高主要机械的使用率,充分挖掘机械的效能,在施工段落对机械进行合理的安排,提高施工现场机械的使用率,减少机械的使用成本,从而也提高了工作效率。②加强机械保养维护,使机械最大限度地处于良好使用状态中,也可为降低成本起到很好的作用。施工中应作好机械作业使用记录,勤保修、保养,同时机械到了大修期,应及时对机械进行大修,避免拼设备,使机械提前报废的使用方法。在使用租入机械时则应不让机械闲置待工,最大限度地发挥机械效能,以提高产量,降低成本。
(4)其他方面的工程费用成本的有效控制。我们要减少在其他工程费方面的支出,通常需要把握好下面两个重点:①施工现场总的平面布置以及施工的方法要做到科学合理,要进行整体的考虑,尽可能减少水、电、风、汽的消耗。②施工现场的工程材料和结构件这些物品的放置场所以及搅拌站的地理位置都需要在实际施工之前进行全面的考虑,统筹安排,尽可能地避免二次搬运。
(5)间接费用方面的成本控制。间接费主要有规费以及各种名目的管理费用。规费是依照政府的规定来为员工支付的各种必要的费用,是我们所必须负担的费用。施工项目所产生的间接费用主要的来源是现场管理费,而且名目繁多,其使用的用途也较多,如果未能够有效地管理就会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浪费。可以利用下列措施来进行管理:①精简队伍编制,组建起一支高效运作的精干队伍,将那些可有可无的机构与人员尽可能地裁剪,不但减少了科室费用而且有利于管理。②使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能够有效的推进工程的施工进度,不但能够保障施工的工程质量还可以让施工的效率得以提升,这样就使得间接费用有效地减少。③间接费用指标化,我们可以尝试将接待费以及办公费等一些费用进行细化,在考虑实际情况的前提之下可以进行封顶,让这些部门在规定的数额内使用。这样能够让有关部门依照量入为出的原则进行使用。
3 工程结算阶段的成本管理
工程结算阶段通常包含了两个部分,一是在工程竣工并验收之后的费用结算,二是工程款的收取。通常而言,工程结算的价格是由中标价格以及现场签证与索赔费用这三个部分所组成。核算人员需要和财务人员将账目核对清楚。在工程保修期间,需要按照实际的工程量大小来评估可能产生的维修费,制订出合理的维修计划,然后对这些费用进行预提。依照实际的状况来委托专业的维修人员或者也可以指派人员来开展维修工作,尽可能减少维修费用的金额。
总之,施工成本的控制贯穿于整个工程的始终,是一项具体而复杂的工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既要抓住重点,又不能忽略细节,要不断加大工程的管理力度,不断优化工程的管理体系,向工程施工的方方面面要效益,通过科学的管理,统筹兼顾,狠抓落实,实现对施工成本的良好控制,增加建筑企业的利润。(来源:中国建筑新闻网)
关键字:学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土壤氡检测收费标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