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掌沟摩拳擦掌是什么意思东西?

暗影之拳_百度百科
暗影之拳是网络游戏《》中的一位英雄。暗影之拳阿卡丽,自幼与母亲习武的阿卡丽,继承了母亲暗影之拳的名号。肩负着修枝的神圣职责。她和同伴一起,把威胁和谐的敌人消灭干净。在游戏中,阿卡丽能熟练挥舞十字镰刀,将刺客印记切入敌人的心脏。来去无影踪的战士,能使用暗影之力,潜行于烟雾,杀人于无形之中。[1]
暗影之拳英雄概述
暗影之拳背景故事
群岛上存在
一个上古教派,致力于维护某种均衡。规则与混乱、光明与黑暗——万物必须和谐共存,这就是宇宙的真理。该教派名为均衡教派,维护世界均衡的神圣使命则由三个暗影战士来执行。阿卡丽便是这三名暗影勇士中一员,她肩负着修枝的神圣职责——将威胁瓦洛兰大陆和谐的敌人消灭干净。
阿卡丽自小和母亲一起习武,练就一身好武功。母亲的训练严酷无情,她的基本原则是:“我们是在替天行道”。阿卡丽十四岁加入均衡教派,那时她就能空手砍断链条。毋庸置疑,她将继承母亲“暗影之拳”的名号。她的所作所为别人可能无法理解,但在阿卡丽看来,她在执行母亲神圣的信条。她要和慎和一起维护着瓦洛兰大陆的平衡。这一神圣的追求毫无疑问地将三个暗影忍者引领向正义之地。
“暗影之拳在死亡中挥动,平衡不容破坏。”[1]
阿卡丽 原画
暗影之拳英雄台词
英文中文As balance dictates
奉均衡之命。Without question
毫无疑问Whatever's necessary
绝不手软Mark acquired.
标记已做好。Another unworthy opponent.
哼,又是一个不自量力的。For the last time, I'm a Kama master, I don't know this &sutra& you keep mentioning
我强调最后一遍,您一直念叨的经文,我这个忍镰大师根本听不懂哎So many noobs will matchmaking ever find true balance?
菜鸟真多 匹配系统找得到真正的平衡么?Deftly, I travel.
我随影而来,随影而去。Didn't we just run by this same tower? Are you sure you don't want to want to ask for directions?
刚才我们路过的不就是这座炮塔么?你真的不想问问路么?确定一定以及肯定么?Understood
明白了Through twilights veil
在暮光的帷幕下穿行Tread lightly.
动作要轻Agreed
赞成Remain focused
保持警惕Hesitation is the seed of defeat.
不要错失良机。Symmetry in all things
均衡,存乎万物之间。We travel the same path
我们是一条道儿上的。I suggest you run, I want to savor this.
你们快点逃命,不然人家就享受不到追杀的乐趣了。 
暗影之拳英雄属性
生命值: 445 成长 85 / 每级
法力值: 200 成长 0 / 每级
攻击: 53 成长 3.2 / 每级
护甲: 20.5 成长 3.5 / 每级
魔抗: 30 成长 1.25 / 每级
生命回复: 1.45 成长 0.13 / 每级
移动速度: 350
法力回复: 10 成长 0 / 每级
生命回复: 1.45 成长 0.13 / 每级
射程: 125[2]
暗影之拳技能介绍
技能名称触发技能属性技能效果技能图标忍法!苍绯印被动绯红之印:阿卡丽的普通攻击能够造成6%额外魔法伤害,并且在此之后,每获得6法术强度,就会增加1%额外魔法伤害。
苍翠之印:阿卡丽获得6%法术吸血,并且在此之后,每获得6攻击力加成,就会增加1%法术吸血。
奥义!绯叶Q射程:600
消耗能量:40
冷却:6/5.5/5/4.5/4
阿卡丽向目标投掷十字镰,造成35/55/75/95/115(+0.4AP)点魔法伤害,并为目标施加一个持续6秒的绯叶印。
当阿卡丽对被附加了绯叶印的单位进行近战攻击时,印记会触发并消耗,以造成45/70/95/120/145(+0.4AP)点额外的魔法伤害,并回复20/25/30/35/40点能量值。
奥义!霞阵W距离:700
消耗能量:80/75/70/65/60
阿卡丽扔下一枚烟幕弹,烟幕将持续8秒。当阿卡丽处于烟幕弹的作用范围内的时候,她会进入潜行状态,并获得20/40/60/80/100%的爆发性移动速度加成,这个加成会在1秒里持续衰减。攻击或施法将使阿卡丽短暂地现身。
被烟幕所笼罩的敌人,移动速度将会被减少14/18/22/26/30%。
奥义!散华E距离:325
消耗能量:60/55/50/45/40
冷却:5/4/3/2/1
阿卡丽舞动十字镰,对附近单位造成30/55/80/105/130(+0.6AD)(+0.4AP)点物理伤害。
秘奥义!幻樱杀缭乱R突进速度:2000
穿越距离:200
冷却:2/1.5/1
消耗一个幻樱之华,阿卡丽穿过阴影对目标发动快速攻击,穿越敌人并造成100/175/250(+0.5AP)魔法伤害。
阿卡丽每30/22.5/15秒获得一个幻樱之华,最多储存3个。
如果目标已被Q【奥义!绯叶】的印记标记,那么该技能的穿越距离将会减少50%。
以上内容来自:[3]
暗影之拳英雄分析
暗影之拳英雄优势
阿卡丽拥有非常强的单杀和追杀能力,是所有脆皮DPS的噩梦,让一切脆皮都必须和她保持距离,一般是见面就跑,极强的突进能力也让对方的后排无可遁形,无与伦比的强力爆发让所有和她敌对的人都感到战栗。[4]
暗影之拳英雄劣势
脆皮是她的软肋,而拥有强力输出的阿卡利又极为容易成为对方集火的对象,因此阿卡利非常考验切入时机,虽然有着W可以暂时保命,但是如果对方有个真视或是技能时间到了你该走还是得走的。[4]
暗影之拳使用技巧
暗影之拳自己使用
阿卡丽擅长击杀生存能力弱的英雄。让友军先上去打,然后你就朝着敌军的后排英雄发起攻击。
合理地分配幻樱之华,并在幻樱之华的层数攒满之前使用【R秘奥义!幻樱杀缭乱】。[1]
暗影之拳敌方使用
阿卡丽在【W奥义!霞阵】里隐形时,仍然会被范围伤害技能所击中。
【梅贾的窃魂卷】和【神秘之剑】对阿卡丽极有用。留意她的出装,并优先针对她。
当你的生命值很低时,请尽快回基地补血,因为阿卡丽的大招能够使她进行多次连续的冲锋。[1]
暗影之拳皮肤鉴赏
皮肤价格皮肤原画皮肤模型蜂刺
  足球宝贝
  实习护士
  鬼武姬
  银色之牙
  铁血女忍
.英雄联盟官方网站[引用日期]
.178游戏网[引用日期]
.英雄联盟首页 [引用日期]
.178游戏网[引用日期]梅花拳_百度百科
[méi huā quán]
梅花拳亦称,梅拳。汉族传统武术拳种之一。为演练方便,在地面演练较为广泛,称为落地干枝梅花桩。[1]
梅花拳起始时间,众说不一。有云时有之;有云时有之;亦有千年矣。[2]
邹宏义,字光大,清代(今)人,著名武术家,梅花拳的创始人。本
名邹宏义字
号字光大所处时代出生地顺德府(今邢台市)[1]
梅花拳梅花拳简介
梅花拳梅花拳起源
梅花拳起始时间,众说不一。有云时有之;有云时有之;但都无文可考。有文字可考的是流传在平乡后马庄的手抄本梅花拳秘本《大文底》。该文记载梅花拳起始于南宋末年,开派祖师是邹宏义,家住江苏徐州府北门外六里。秘本《大文底》记载:“收法老爷大道,心直量大,存心忍耐,养成真性结聚成练一处,言必有德有道,去后赐下明香一柱,老爷领下传道,要有事发起信香,四叩头师徒见面”“弥勒(腊)勤佛下界”。
“元顺宗甲子年三月三日,江苏省徐州府铜山县度化二辈老师张朕书,弥勒勤佛下界,一炉行事”。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一辈祖师朱永元出生在南宋末年,并在元顺宗(名达刺麻刺)甲子年(公元1264年)三月三日度化二辈祖师张朕书。朱祖师以忍耐养出真性而得道成佛、成圣,仙羽后赐下明香一柱,二辈老师接领传道,一炉行事,有事一请,师徒既能见面。
梅花拳邹氏墓地在平乡县后马庄村,从市区出发沿S325东行,大约走40公里,路南有梅花拳墓地指示牌右拐,沿乡间公路大约走4公里,向左看就能看到墓地,在马庄村村北。
梅花拳自邹宏义始,才正式传播民间。清康熙年间,邹宏义的文武功法已练至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名声大振,他为了将梅花拳推向社会,便离开徐州云游到开州(今河南濮阳),先后收蔡光瑞、王西征、孟有德为徒,尽授文功武法。三人艺业学成,便分路传拳授艺。蔡光瑞在开州收韩化礼、孙盘龙后,便北上开道传拳,途经内黄县时,收八里庄杨炳为徒,即后来康熙壬辰年(1712)的武探花。之后继续北上,来到顺德平邑(平乡县)马庄桥(后马庄)收张复为徒。遂在马庄传授武艺,后收徒孙李进德、徐进德、郑玉德。清康熙乙酉年(1705)蔡光瑞命李、徐、郑三人去河南迎请师祖邹宏义,这就是被武林界传为佳话的&三德&请师。邹宏义被请到马庄后,便定居下来,在此设场收徒,传拳授艺,&一时从学门徒不下百人&。自此,梅花拳才正式在民间公开广为传播。
一时间,平乡、广宗、南和、威县、巨鹿、鸡泽、曲周、永年、沙河、邢台等县弟子纷纷来马庄拜师学艺。清乾隆九年(1744)邹宏义之子邹文聚思父心切,遂率全家北上寻父,几经辗转:头站南和三关店,二到广宗魏村,魏村无有站脚地,平乡马庄扎根&(《根源经》记载)。邹文聚全家来到马庄时,其父已故去数年,遂在其父墓前祭拜之后,定居在后马庄,秉承父业,专心拳艺,以马庄为中心,把梅花拳推向冀、鲁、豫三省。邹文聚在续写《邹氏家谱》时写到:&于已卯年迁于平邑北十里许,马庄桥,人但知余自南而迁于北,不知余却归还故土也。&
其后,邹氏祖孙皆葬于今后马庄村北,即邹氏墓群.邹宏义之孙邹克 (传拳四方不知所归)、邹克让、邹克谐、邹克诚继承祖父遗志,终身职业传授梅花拳。据邹克诚碑文记载:&邹克诚文武双全,以言武略,为国所共宗,足以辅世而强国,以言文教,化周易为神奇,可以测往而知来,支脉相传,渊源有绪,受其教者十数省,被其德者亿万家。
1993年7月,&邹氏墓群&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河北省副省长王祖武为邹氏墓群题词:&梅拳圣地&。1997年7月,河北省体委、河北省体育总会授予平乡县、广宗县为&河北省梅花拳之乡&称号,随后邢台梅花拳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梅花拳非物质文化遗产
1982年,河北省武协主席南仆同志,受中国武协委托,挖掘整理&梅花拳&这一宝贵历史文化遗产,他花费三年多心血,踏遍冀、鲁、豫等地,在黄河两岸走访考察中,当地梅花拳老拳师们说:&我们玩的都是邹家拳,老家在河北邢台平乡马庄桥。&1985年正月终于在平乡县后马庄找到了&梅花拳的老家&。1993年7月,&邹氏墓群&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河北省副省长为邹氏墓群题词:&梅拳圣地&。1997年7月,河北省体委、河北省体育总会授予县、县为&河北省梅花拳之乡&称号,随后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谈到梅花拳的发展不能不提到在高级知识分子中开辟了另外一片新天地的梅拳名师。燕子杰,1936年出生,梅花拳第十七代传人。燕子杰是中国著名的学者武术家师承梅花拳大师。1955年去燕子杰毕业后到西藏气象局工作,在那艰苦的环境下,他凭卓绝的武功,无数次化险为夷,留下了一段传奇般的经历。1982年燕子杰调至山东大学任副教授、教授等,从此开始了他在数学和梅花拳两个园地的耕耘。燕子杰多次拜访梅拳前辈,从谷场相谷景华前辈探求梅花拳理,根源记载,文理功法,深受启发。曾发表过多篇武术论文,正式出版过《五势梅花桩》、《中国梅花桩文武大法》等六本专著。二十多年来在全国上百所高等学校中不计辛劳的义务传授梅花桩武功,弟子几千人,遍布世界各地。在学界政界商界成名者不计其数,可谓桃李满天下。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曾多次访问欧洲、中东和北美各国,他是欧洲梅花桩协会名誉主席,加拿大、台湾地区梅花拳组织的顾问。他对梅花拳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使梅花拳在全国各地的大学校园中扎稳了脚跟,使大量高级知识分子得以真正实践传统武术与传统文化,培育了大量文武双全的人才,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梅花拳梅花拳历史
梅花拳古称梅拳,是中国较为古老的汉族传统之一。《梅拳秘谱》上说:“梅拳之始因年代久远而不可知,传时已有,至今已有百余世矣。” 梅花拳也叫梅花桩,是干支五势梅花桩的简称,属昆仑派。据梅花拳经典《五护纲领》记载:“周昭二十五年,古佛生焉,居伯阳(老子)之后,占仲尼之前”。“古佛”即东方离,化名云磐,住在西域天磐云程孝县清静宫玄金殿,即一带,他创造了两种拳:一为“八卦”(不是指、八卦掌),一为“梅花”。其中,八卦为行路拳,梅花为看家拳。有“出门合八卦”,“回家踏梅花”、“东昆仑八卦神掌,西昆仑梅花”之说。乃西周第四代君王,姬瑕称王是在公元前十世纪末,也就是说,东方离创拳、传拳的时间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所以在梅花拳弟子中着这样一首歌谣:
先有武当后有天
俺比武当还当先
开天辟地治世界
留下树林和山川
这几句歌谣充分说明了云磐始祖创建梅花拳的历史之久远。云磐始祖下山传拳时,时逢满山梅花开放。于是,他据梅花五瓣而定,取梅花迎寒而放之意,外干枯而内丰盈,下盘节而上通天。招数似疏而密,伏机而待,变化无穷。具阴阳五行之资,又通八卦之神妙。朵朵梅花又预示着世间每一个弟子,于是,给自己创建的拳命名为“梅花拳”。
梅花拳史上有明确记载的是在公元前479年(41年),王秋白,齐建文、楚庄明、、吴龙军、秦穆和六人创立“梅花五虎拳”。公元前223年(24年)梅花拳正式立谱,写成传于后人。第一部拳谱叫《五虎七星拳》。梅花拳共有四大谱、四小谱。第一小谱是在公元前208年(2年)立;第二小谱是在公元9年(新朝元年)立;第三小谱在公元49年(建武25年)立;第四小谱在公元280年(晋武帝司马炎元年)立。
梅花拳至公元1628年(明元年)有了新的进展,起了更大的变化。四大谱被定为祖谱,祖谱又分为十二小谱,十二小谱又成为十二派。十二在全国迅速发展开来,由梅花精拳改为梅花拳。四大祖谱改为“梅花令”。以“正忠令”为祖。于此,全国的梅花拳共分十二支三大派(三大家),即龙门派、青龙派、金龙派。
从公元前479年至公元1628年,梅花拳已发展至170代;从公元1628年至今,又发展了28代;从公元前面479年至今,全国梅花拳已传承了198代。
梅花拳梅花拳变革
《梅花拳秘谱》上说“夫我国派别之众百有余门矣,但溯其源泉则一也。盖学者侧重于身体之一部,而展其所长另创一家,而门派生焉。迄今犹能保持原有状态具存者,仅梅花拳耳。”也就是说,其余门派的派生,是因创造者只是改变其门派的一部分,而没有继承它的全部。或者从本质上部分或全部改变。而梅花拳则不同,在它长达3000多年的梅花拳史上,虽然经过几次较大的变动,但其根本“以武之心”没有改变。它那“锻炼身心、治病救人、技击制敌、开发智慧”的功能也没有改变,仍然维系着“天下梅花是一家”的传统理念也没有改变。它历尽沧桑,几经巨变。至今仍然能保持着的精髓和原貌 ,的确堪称是中国武术界的一大奇迹。
梅花拳在其长达近3000年的历史上有几次较大的变革,每一次的变革也使它变得更加完美。第一次变革是在梅花拳第一大谱的形成。由华山道长董法利先师立。当时者有七人:董法利、关风龙、于进海,河北省平乡县人;杨天峰。江海青,河北省人;刘进玉、,山东省黄家岭村人。七位先师写成拳谱、拳书、拳规传于后人,书名叫《七星花拳》。第二次变革是在唐贞观17年,第二大谱的形成。当时有十二位先师在河南嵩山少林寺立。他们是:关青玉、杨玉海、停、张建才、、吴世江、吴风芩、论,江玉风、、马金华、孙可升。这十二位先师修书写成拳谱、拳规传于后人,书名叫《梅花杆枝梅》。
第三次变革是在宋代12年,第三次大谱的形成。由关青玉的后人关升风、张建才的后人张洪金、王金停的后人等修书成谱传于后人。公元1135(宋高宗年间),梅花拳弟子曾有过一次较大的集会,创在梅花拳的基础上创“全真教”,在昆仑山收、谭处端、、丘处机、、郝大通、为徒,称“北七真”。他们中间真正把梅花拳传留下来的只有丘处机,他把佛、道、儒文化充分融入梅花拳中,并改变了王重阳“不入仕途,自放草泽”的初衷,是梅花拳“邱祖龙门派”始祖。卒于公元1227年,享年79岁,葬于北京白云观。留有一首五言绝句真言:“道德通玄静,真常守太清。一阳来复本,合教永圆明。至理宗诚信,崇高嗣法兴。世景荣惟懋,希微衍自宁”。到明万历年间,后百代第二代师祖将它作为梅花拳的排辈宝号。后来,乾隆年间,梅花拳第八代师祖张从富和北京白云观主持首明道人有将邱祖这无言绝句真言合续至一百字。于是就有了梅花拳的百字排谱。
第四次变革是在明朝洪武年间,由定国公、张长卫,、杨传中、丁继芹、周定来、徐光心、、金龙(刘爱斗)十人修书,写成拳谱、拳规传于后人。
梅花拳从公元1628年(明崇祯元年),有了更新发展,起了更大的变化,迎来了它的第五次大变革。四大谱被定位祖谱,在祖谱内分为十二小谱,十二小谱成为十二支、十二派。十二派在全国开始流传。由梅花精拳改为梅花拳。四大谱被尊为“梅花令”,以“正忠令”为祖。自此,全国各地的梅花拳共分十二支、三大派(三大家),即龙门派、青龙派、金龙派。
龙门派是第一家,掌门人张山。龙门派又分四支:龙门支、向阳支、桃梅支、杆枝梅龙门支掌门人张山,家住徐州小尖山村;向阳支掌门人苗进风,家住河北省邢台风门村;桃梅支掌门人,家住河北省平乡县村;杆枝梅掌门人李全生,家住。
青龙派是第二家。掌门人周传玉。青龙派分四支:青龙支、迷忠梅、见地生根无龙手、笑梅连声不问门。青龙支掌门人周传玉,家住黑龙江省;迷忠梅掌门人,家住黑龙江省黑河柳村;见地生根无龙手掌门人孙大海,家住柳林村;笑梅连声不问门掌门人杨忠天,家住牡丹江拉勾村。
第三家是金龙派,掌门人赵忠武。金龙派分四支:金龙支、一枝梅、落地梅、无叶杆枝梅。金龙支掌门人赵忠武,家住山西省辽县;一枝梅掌门人,家住山西省;落地梅掌门人徐伟胜,家住山西省平顺县;无叶杆枝梅掌门人,家住山西省襄恒县土苍底村。
梅花拳小架梅花拳
源于梅花拳大架,是在大架梅花拳的基础上改创而来的。据梅花拳《根源经》记载:“清乾隆年间,梅花拳第八代师祖,自幼天资聪慧,拜本村赵学义为师,习练梅花拳十二庚,内外兼修,文成武就。他在梅花拳大架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加上自己独到的见解,独创小架梅花拳。”张从富创小架梅花拳后,秉承“天下梅花是一家”的传统思想理念,在辈分排列上也仍按原有排列方式排定,这是在其他任何拳派中绝无仅有的,梅花拳也没有因此而产生分歧和矛盾。充分表现梅花拳教理的深度。相对于大架梅花拳来说,小架梅花拳的历史比较短暂,距今也只有200多年,但也就是在这短短的200多年里,梅花拳小架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比起梅花拳这一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来说,小架梅花拳的产生及发展超越其任何时代。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3]
梅花拳梅花拳传承
梅花拳传承谱系详见平乡王铁庄,广宗县后马井,这两个传本较为完全。
据梅花拳《根源经》记载:梅花拳后百代是从“甲社”始祖开始的,为后百代第一代始祖。万历戌子年(公元1588年)传拳至徐州城南铜山县小尖山村张三省(又名张山),张三省是梅花拳第二代师祖。张山传至徐州沛县八里庄周安邦(曾做过陕甘宁总督)的六个儿子:、周正亨、周正利、周正贞、周正传、周正法。周正法为梅花拳第三代师祖。周正法传至河南省开州蔡起屯道,蔡兴道为梅花拳第四代传人师祖。蔡兴道传于河北省平乡县前马庄张复、大名府内黄县杨炳(康熙年间武探花、二等侍卫)。张复为河北梅花拳第五代师祖。张复传于河北省平乡县前马庄张好学、郑庄郑守掌,郑守掌、张好学为梅花拳第六代师祖。郑守掌传于河北省平乡县八赵学义、张从灵。赵学义为梅花拳第七代师祖。赵学义传于第八代张从富,张从富为梅花拳第八代师祖。张从富独创小架梅花拳,为中国小架梅花拳始祖。河北省南和县善友桥候魁元(曾做过山西安察司)、河北省邱县耶律寨耿茂春、河北省邱县香城古、河北省平乡县马第二町李进友(李老奎)、河北省平乡县史第二町史聪明(史孝彦)、河北省平乡县冯马张老敬等是张从富弟子,为梅花拳第九代师祖。河北省平乡县五座楼(张老敬徒)、河北省平乡县东田庄王法胜、河北省平乡县王杨村王文道(李进友徒)等为梅花拳第十代师祖。河北省平乡县王杨村(王文道之子)、河北省平乡县旧城路天祥等为梅花拳第十一代师祖。河北省平乡县王杨村王山根(王荣贵之子)、河北省平乡县史二町傅金铭等为梅花拳第十二代师祖。河北省威县沙柳寨、河北省威县李廷吉、等为梅花拳十三代传人。河北省平乡县二町张洪印、河北省平乡县田第二町田尚田、河北省县西王庄、河北省平乡县李李长德(曾任平乡县县委书记、烈士)等为梅花拳第十四代师祖。河北省武强县西王庄赵英廉等为梅花拳第十五代传人。河北省平乡县油召桥(曾任平乡县梅花拳协会会长)、河北省深县北院头村韩其昌(有“沱南侠”之称,中国梅花拳协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为梅花拳第十六代传人。北京·中国警官大学武术教研室教授、山东大学数学系教授燕子杰、广东佛山大学教授、河北省平乡县田第二町田长海等为梅花拳第十七代传人。加拿大安瑞德等为梅花拳第十八代传人(十八代一下略……)。
中国小架梅花拳在我国各地的传承和发展
中国小架梅花拳在河北省平乡县八辛庄诞生以后,因它的缩、小、绵、软、巧等优势,更适合习练,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单就发生在张从富身上的故事就让人叹为观止。“京城救驾”、“传拳骆驼牧”、“一步两眼井”、“张从富看戏”等佳话至今还令人传送。张从富有九个弟子,个个文武双全,内外兼修,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如“候魁元大闹河南町”、“耿茂春海州办案”、“史聪明皇宫教拳”、“李进有传拳章村煤矿”等(以上故事在本站《梅花轶事》栏目有祥叙)。充分显示了小架梅花拳的威力,也可以说是小架梅花拳牛刀小试,也就是从这时起,人们才真正了解了小架梅花拳,争相学习梅花拳很,快遍及平乡县八辛庄(八个村)、宋夏庄(四个村)、来重町(五个村)、霍林寨、第二町(五个村)、油召桥(三个村)、杨村(三个村)、下町、上町(四个村)等附近村庄已经威县、广宗县、、曲周、南和县等周边县。从第十代起,众弟子谨遵师训开始向山东、山西、河南等地传授梅花拳,十代王法胜、王河清、王文道,十一代王荣贵,十二代王山根传山东、白帝、汶上、、文安、运城等地,培育出了许多文武兼修的弟子。十三代、李廷桂传武强、深县、、饶阳等地,
中国小架梅花拳传入山东省梁山是从第十代开始的。清朝嘉庆年间(公元年),梅花拳第十代师祖王法胜(张从富之徒孙、河北省平乡县东田庄人氏),尊师训至梁山杨村,立坛场传梅花拳文武大法,授技于王大才、、王大武等王氏族人,从此声名远播。时有杏花村冯氏、、刘氏等求艺甚笃,梅花拳遂传入杏花村,今张垓村。位于梁山东麓的张垓村,原名杏花村,清嘉庆年间,因村人习练梅花拳,为纪念梅花拳小架练法创始人张从富而改名为张垓村(---据《梁山武林》,政协文史委编著,出版)。自习拳以来,张垓村历来不乏。尤其清末民国初时期,更是高手云集。其中冯远臣,宋声君、冯天街、刘延禄、、刘延信都是其中佼佼者。他们个个血气方刚、,留下了许多炙人口的故事(他们的经典故事在中国小架梅花拳网站《梅花轶事》栏目有祥叙,敬请欣赏)……
数年后,梅花拳第十代师祖河北省平乡县五座楼王河清(张从富之徒孙、张老敬之徒),字,第十一代王致敬、第十二代王文起祖孙三人传拳至梁山县姜家庄。还有河北省威县翟家庄李庭吉传张垓村,山东省临清第十四代祖师王廷梅传马振扬村王清月、王清章等人。梁山众弟子诚心求艺,内修外练,成名者不计其数。仅拿马振杨村来说,就代代名人辈出:十二代代表人物有斌、王怀询、;十三代代表人物有王本城、王本堪;十四代代表人物有,王仁怀、王仁忻;十五代代表人物有王清月、王清章;十六代代表人物有、王惠雨、王惠梅、;十七代代表人物有,王保臣、王保朝、王保柱等。
中国小架梅花拳传入梁山后深受人们的喜爱。它不仅具有强身健体、技击制敌的作用,而且还能治病救人和开发人的智慧,特别是小架梅花拳文理既博大精深、细微玄妙,又包罗万象,被梁山人们誉为“通天地”的学问。故梅花拳弟子常说“拳打脚踢小把戏,唯有文理通天地”,也正因为如此,小架梅花拳在梁山传播的又快又广,成为门徒众多的一大拳种。中国小架梅花拳在梁山的分布情况:梁山镇主要集中在后集村、、马庄村、前码头村、冯屺(ya)口村、馍台村、马振杨村、、张垓村、郭庙村、独山村、后村、村、姜庄村。拳铺镇主要集中在盛庄村、。馆驿镇主要集中在、刘庄村、。小安镇主要集中在北、西唐庄、干鱼头村、、范庄和黄河涯村。主要集中在东孙庄、和蒋集村。主要集中在大张村、村、祈辛庄村。主要集中在、西小吴、高楼、田那里、李庄、大张村。主要集中在大候村、李阁村、太平王村、洼、刘庄村和。主要集中在孙庄。至今,小架梅花拳在梁山县已传承了11代。
由此可见,中国小架梅花拳在山东省梁山县的传播和普及,为弘扬、推动梁山武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中国小架梅花拳传人武强始于1844年之后,威县翟家庄李廷玉、李廷桂兄弟二人为梅花拳第十三代传人……在武强收徒授艺(---武强县志)。1844年后,外国传教士在威县强拆民房、庙宇,兴建洋教堂。激起梅花拳第十三代弟子李廷玉、李廷桂兄弟二人的愤慨,为敌外侮,率众焚烧了洋教堂。此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洋人的嚣张气焰,恼怒的洋人让清政府派兵镇压(此为“”运动的导火线)。寡不敌众的民众被冲散,李廷桂入狱(后越狱逃到山东梁山),李廷玉隐姓埋名来到武强,在“张半朝”家庙中栖身,靠干点零活度日。一日,李廷玉在家庙里练拳时,恰巧被前来家庙边池塘洗澡的几个年轻人看到,众人央求李廷玉教他们练拳,于是小架梅花拳在武强传播开来。李廷玉最出名的二十大弟子称“京南二十侠”,他们是:任起元、段步元、赵锡三、赵太和、张丙为、张博彦、张迈千、赵崔和、段步修、程清川、高智平、程三山、程焕齐、程殿忠、程大锡、程访兴、程殿魁、徐万顺(抄自李廷玉、李廷桂墓碑,光绪十六年)。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四月,国民党山东省主席韩复榘设,号召天下武林高手来山东打擂,武强小架梅花拳负责人派出任树谭、李万兴、王国章、、尹解章、尹桂芬、、、王瑞图前去打擂,以六场连胜、五场平局的好成绩,打出了小架梅花拳的威风,台下众人齐声赞道:“武强、武强、武艺高强”。值得一提的是小架梅花拳第十六代传人韩其昌,阮头村人,拜赵英廉为师习练梅花拳,武功造诣颇深。后任武术教授,弟子上百人,遍及北京、上海、西安、济南等地。韩其昌还在梅花拳理论上有所建树,为传承和发扬小架梅花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子中子乘父业,继续研究和发展小架梅花拳,我国公安战线培养了一大批武术人才。特别是2007年他组织的中国《武林盛典》大会,使中国传统武术得到了进一步弘扬,一批武林精英脱颖而出。梅花桩拳传人宋启振获得2007年度总冠军,小架梅花拳第十七代传人武龙水获得了2007年度“传统技法大奖”。
中国小架梅花拳从创建至今,经历了200多年的风风雨雨,自张从富救驾、轰轰烈烈的“义和团”义举、山东打擂到今天的《武林盛典》大会的角逐,都充分显示小架梅花拳的威力,在中国武术界也曾几度辉煌。如今,中国小架梅花拳已冲出国门,走向了世界。在我国大力提倡全面健身的今天,在众多梅花拳人的共同努力下,小架梅花拳一定能会走进我国的大江南北,千家万户,为增强国民身体素质发挥出它更多、更大的作用。
四、梅花桩事业在世界各国的传播与发展:
早在1988年在山东大学留学的外国留学生,就已经有人开始学习梅花拳。1990年10月济南召开的“义和团运动起源与现代中国社会国际学术讨论会”上,山东大学的著名历史学家教授和十七代梅拳弟子燕子杰教授就曾著文介绍了梅花拳的历史、组织和活动,并带领了来自美国、日本、等七个国家的四十余名中外历史学家,专程去河北省广宗县观看了梅花拳的武功表演。从此,梅花拳的名声传遍了国内外,并引起了国内外史学界、文化界和武术界的极大关注。随着河北各县梅花桩协会的相继成立,中国的梅花拳运动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从这时起,在山东大学学习的日本、加拿大、俄罗斯等国的留学生和外籍教师也开始向我们学习梅花拳。 特别是1992年「山东省梅花桩研究交流中心」成立以后,我们认识到培养、训练外国弟子的工作,关系到梅花桩事业的发展和未来,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因此,我们认真计划,派专人负责教练他们武功,翻译了一些梅花桩的文章和教材供他们学习,定期由燕子杰教授给他们讲授梅花桩的历史、拳理和优良传统几年来以山东大学为基地,有的不但自己练功,还把武功教给亲人或朋友,或者介绍自己的朋友来中国学习梅花桩。有的外国朋友为了能更好地传播梅花桩,回国后经过几年的筹划与努力,又寻找机会来到了中国济南再次学习梅花桩。如丹麦的、德国的费迪克、美国的珍芝尔、意大利的、以色列的奥等都是这样的。 1995年燕子杰教授接受法国雷瑞松、以色列毛根斯坦等人的邀请,赴法国、丹麦、比利时、德国、以色列等国访问,又把梅花桩的种子撒到了欧洲。1998年燕雁和任军民被邀请赴法教拳以后,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法国的梅花桩运动已逐步走向了正规。 自从1996年加拿大的梅拳弟子安瑞德和李婉恩,邀请燕子杰教授访问加拿大以来,加拿大的梅花桩运动一直在正常发展着。加拿大、法国、意大利等国都有了自己的梅花桩组织。
五、梅花桩事业传播发展的特点:
自古以来梅花桩就有文场和武场的活动,它的流传和发展也是“文武齐全”的。文场敬祖师、掌管着世代流传的经书、辈谱,文场老师在拳派内都是德高望重、文武兼备的老前辈,平时能医、会算,为人排忧解难,教化弟子、维护拳派的团结和优良传统,用文理的精神指导整个拳派的活动。武场的活动就是练习武功,由于梅花桩武功是「无字真经」,它练神练气、开发智慧,有教育人的作用。所以,梅花桩武功是梅拳弟子们的入门和基础。 梅花桩文理也就是提高到哲理层次的拳理,由于它深刻而基本,能适用于万事万物。它不但是梅花桩拳派的指导思想,也是梅花桩拳法的最高理论和真正精髓。 梅花桩拳派这种“文武齐全”的活动形式和流传特点,是其它任何拳派都没有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梅花桩的文教与武教合一,武功与武德成为一体。拳法即是智慧,练武就是学习。梅花桩拳法中的拳打脚踢,才有了灵魂和生命。梅花桩武功在世代流传中才保持了它原有的面貌和基本的精神,“天下梅花拳是一家”的团结局面就是这种优良传统的体现。正是由于梅花拳文场活动的存在和它的领导作用,一百多年前梅花拳才发动并领导了义和团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因而梅花桩武功,已经不仅是一个拳术,它也代表了汉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历史证明,梅花桩是不能文武分离的。文理如果失去了武功做基础,就成了玄虚的哲学或说教,人们已不可能理解它,更不可能在万事万物中发挥作用。同样,梅花桩武功如果失去了文理的指导,就变成了单纯的拳打脚踢的运动。很快也就会被世俗的观念所污染,而失去了它原有的光彩和宝贵的价值。在拳派的活动中也会杂念丛生、邪风四起,再也维护不了团结进步的局面。 因此,在梅花桩的流传和发展中,不论是纯文或是纯武都是不齐全的,这样的流传和发展也不会是长久的。我们在全球传播发展梅花桩事业的原则,就是要全面继承和发扬梅花桩的精神。所以,我们在各国进行梅花桩知识的宣传教育时应是文武一体的,在进行梅花桩活动和建立梅花桩组织时则是按先武后文的顺序。一个真正的梅花桩弟子是不能忘“本”的,这个“本”不仅是尊敬自己的老师,更要信仰梅花桩的祖师。这个“本”又是梅花桩的道德、智慧和基本的精神。燕雁和任军民在法国传播梅花桩的活动中,正是坚持了这个原则和精神。才始终站在不败之地。
梅花拳梅花桩武功
武功是一个拳派的基本内容,武功则主要是由功法、和拳理所组成的。梅花拳是受汉民族传统文化影响最深的一种拳术,我们从它运动的特点和拳法的特殊结构就可以看出:
一、梅花拳是没有固定的拳术套路。它的基本拳路称为“架子”。“架子”的构造就很特殊,它有五个基本的拳势称为“桩步五势”,它们在练习时要静止站桩。此外就是运动变化迅速的“行步”。“桩步五势”和“行步”的练习要在拳场中走遍东西南北各个方向也称为“四门八方”。这种串连起来的拳路可按一定路线周而复始的循环练习。初学者可以先学基本的和变化简单的,随著功力加深和练功时条件的不同再不断补充和不断变化各种拳势和动作。梅花拳的对练拳路“成拳”除了必须要在“四门八方”各个方向上练习外,它的抓拿摔打的动作和拳势皆可以因人而异,随时编造。到了梅花拳的更高级的对练拳路“拧拳”时,更是“手无定手、脚无定步,势无定形、见劲使劲、引进落空、见空按豆,随势而布。”这种“架子”、“成拳”、“拧拳”的变化和不定的形态,使得它们的内容可以灵活多变,无穷丰富。这种拳法结构的特点反映了宇宙万物千弯万化,无穷无尽的基本特性。梅花拳文理中说的:“拳无拳,艺无艺,无艺之中是真艺。”有拳、有艺,有了一成不变的套路就不是真正的武艺了。正如“道无形”之理,真正的武功是变而不变,有而无的,它也是“无形”的。不懂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辩证思维方法,就无法理解梅花拳的这种特殊结构。
二、梅花拳的基本拳路“架子”中有“桩步五势”和“行步”。练拳时“桩步五势”要站桩,要静止不动:“行步”是不断变化的动作要迅速轻灵,这一动一静两种极端的情况要在一个拳路中交替出现,这真是一种奇特的练法。
的《太极图说》认为:“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据,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阴变阳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运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在梅花拳的“架子”中,“动为阳,静为阴”,在“桩步、五势”中的“大,顺,拗,小,败”五热又与“金水木火土”五行相对应。五势之变化“本阴阳之理,太极之功”,“按五行相生相之理不断变化衍生”。其余如“刚柔”,“起落”,“进退”皆可谓阴阳。梅花拳“架子”的结构和变化,正是一幅“太极图”的景象。梅花拳若要练好,就必须在练“架子”时“动静”要互根;“刚柔”要相济;“起落”“进退”要灵利。这也就是“阴阳不测之谓神”使拳法出神入化变化莫测的道理。
三、在梅花拳的基本拳路“架子”和对练拳路“成拳”中都必须要在“四门八方”各个方向上练习。何谓“四门八方”?即八卦的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个方位,也称为四正四隅。此外在梅花拳的掌法,拳法和腿法中也要有“九宫之变化”九宫也就是四正四隅八个方位及中一点,拳术的变化也是人体的一种形体的动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八卦思维是一套直观的形式化系统,它具有巨大的可纳性。梅花拳把各种拳法的变化和应用都在八个方位上考虑,或者都要符合“九宫”之数,使得其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可以根据八卦爻变道理使其拳法有无穷的变化。
四、在梅花拳的“架子”中因有“桩步五势”和“行步”的不同练法,“桩步五势”可练全身之气。练时要凝神,聚气,调息,懂聚气之法,这显然是在“练内”。而“行步”是练步法法之轻灵迅速,这主要是“练外”的,因此它是“内外兼练”的。
不论在练“架子”或“成拳”中都要一气贯串,一气呵成,不散不乱,内外一体。自始至终都要练形,练气,练神。先要“形气合一”再“神气合一”达“精气神一体”即“浑元一气”。
梅花拳拳法中也把人体看做一个小天地,本“天人合一”之理。练拳必须知“四时行功加减”及“易筋经”之道理。梅花拳练拳之目的是要“先固根本”即:“仙炼之则为内丹,武炼之则为外丹,然内丹未有不借外丹而成者。动静互根,温养有法,自有结胎还原之妙。内丹既成,灵妙莫测,自成金刚不坏之体,则超凡人圣上乘可登,若云制敌犹其小焉者也。”
上述精神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整体观,正如说的:“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实际上若细心观察,在梅花拳的“架子”中两手的动作都在空间全方位上划出了一个个的太极图。
由上述讨论的梅花拳武功的四个基本特点就可看出,梅花拳拳法的指导思想就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八卦变易之理、浑元一气的整体观等。如果不懂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思维方法也就无法理解梅花拳的拳理,也不能炼好梅花拳武功。梅花拳弟子们都知道,梅花拳是很有文化素养的一种拳术,在武功锻炼过程中拳法理论的指导作用是很重要的。常常要一边练功,一边学习拳理,还要在锻炼过程中对拳理不断地体会,领悟。因此,梅花拳武功的锻炼过程也就是一个传统文化思维方法的学习和训练过程。
当梅花桩武功练到高级阶段时,就要懂得、炼气之法,对此就要进行修心养性的文练。如前面所说,内丹养成,除外丹之外,还要用温养之法,也就是文练的方法。因此文功实际上就是武功的高级阶段。文理,是梅花拳文场中比拳理更高级的理论。它是指导梅花拳拳派一切活动特别是文场活动的理论和依据。文理主要以手抄本经书的形式世代流传下来,也有一些辗转抄录的另散文字和图谱。它们都被奉为比生命还贵重的至宝,被严密收藏,绝不轻易示人。我们在调查中经多次艰苦地说服工作,才看到和抄录了其中一部分,虽未详尽,但也看出了梅花拳的主要指导思想及其文场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文理主要取材于佛、道、儒三家学说及周易,但其内容主要是与修心养性,炼气炼神有关部分。虽然其中仍保留一些神、佛、仙、道等宗教词语,但其含意已经变了,成为炼神炼气的功法所使用的名词了。就连儒家学说和易经中的语句也是如此。例如:“三纲”,在讨论修心养性时,人的精气神谓之三纲,心肝脾胃肾谓之五常;在讨论拳法和练体时,天地人称为三纲;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就是五常。在梅花拳的任何拳法和功法中对方向都很重视,又如:在易经中艮卦的:“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是指文炼中的两种功法(艮背)与(行庭)能止念凝神忘形的境界等。在文理的经书中也有一些神佛传道的故事,但这都是有所指的,主要是指导梅花拳发展、流传的历史,并给于对梅花拳的发展、传播有卓越贡献的祖师某些尊称,以示纪念。梅花拳祖师怕弟子们学文理时看不懂经书中隐语和借用的词语,还有一段文字说明。“讲道不离身,打铁不离砧,大道分明在人身,迷人不知向外寻,泥胎木象都是假,铁打铜铸也不真,修行不遇名师点,枉费徒劳一片心”。这里所说的“道”、“大道”、“修行”当然都是指导炼功了,明确指出文理的内容不是宗教迷信,而是修心养性的功法。此外又能如:“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在灵山塔下修”。这里所说的“佛”是指(长生之道),而“灵山”“灵山塔”就是指的(心)了。注意,炼功中的“心”可不是心脏,而是指导的产生意念的神经中枢,大脑皮层。梅花拳文场主要是炼文功,也就是修心养性,炼神炼气。炼文功必须要心静,清心寡欲,摒除一切杂念,清静无为。文理中就吸收了很多佛、道两家在修行时这方面的理论和方法。如佛教中的“三皈五戒”,即皈佛——元神;皈法——元气;皈僧——元精。五戒——杀、盗、窑、酒、妄。道教中的“三宝五行”,即三宝——精气神;五行——有仁慈——属木利于肝;有义气——属金利于肺;有礼让——属火利于心;有智慧——属水利于肾;有信实——属土利于脾,等等。文理中还有很多内容是谈功法的,如:“由凡希圣圣希天,反转洛书参静禅”、“要知性命在何方,离坎爻中是祖乡”,“去妄存灭悟本空,正心反内守灵宫,希贤希圣希天容,一念不生万法通。一条大道少人奔,寻至玄关始入门,养性身有主,神存至善魄成魂”。以上都是修心养性,入静调息之法又如:“修行不论行往坐卧,天门常开地户永闭,专意观看书,神不外游,气不耗散,久久锻炼自然心空,心空发朗体卦虚空,久而行之自然金丹成就。见性明心忽然惺悟,认得元性从何而来,往何而去,脱离生死返本皈源”。以上是“炼精化气。,炼神还虚”的根本大法。注意这里不仅谈的是功法,还有些炼功时的感受体会。又如:“我大道言面壁非有别件,端叠生闭双目如同,去不追来不想不生一念,恐不视惧不惊不开一言,。无天地无日月无桉无殿,无飞禽无走兽无水无山,无人相无我相无纷无乱,无寿者无众生无火无烟,知止定定后静灵光闪闪,如此辰居其所龟息绵绵,心忘形性忘心真灵不散,静之久忽然的元神出关,见天地和三光百般景现,这乃是身内道显发外边”。这是一个静坐修行的功法,这里不仅是功法还有练功者的感受和思维活动。注意文炼之人当功夫达很高境界时,常常引发出人体的特异功能,因此他们的思维和感受是一般人很难理解体会的。这也是文理非常深奥,一般配人很难懂的一个原因。在文理中常把炼功者称为修道之人或佛门弟子,把求得长生或练习文功,武功之理称为无字真经,如:“金檩金梁金庙台,红门落锁无人来,你说你是佛家真弟子,为啥不带钥匙来?莲为钥匙性为簧,无字真经法内藏,真性打开三簧锁,一条明路到家乡”。这里说的梅花拳文功的要点:一个是“莲”—即,使内气做周天循环;一个是炼性,炼成“真性”,这也是“性命”双修的意思。
梅花拳根在平乡,花开四方。自清初以来,以平乡为中心,梅花拳遍布冀、鲁、豫,辐射全国十数省市区及五大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至今平乡县253个行政村,村村习练梅花拳,有梅花拳班(队)的村庄占70%,其中大班几十人,多者百余人,小班十几人。在二十世纪80年代经常习练梅花拳者多达6万余人,其中在班练习者万余人,散练者五万人。广宗、威县、巨鹿、、、永年、、、等县市习练人数也较多,其中广宗有65%的村庄习练梅花拳,弟子达到4500人。自1991年以来,平乡县共举办&中国&*平乡梅花拳联谊会&16届每逢正月十六日全国各地及国外20个国家的弟子、弟子到后马庄邹氏墓群寻根祭祖、切磋技艺、交流研讨,十几年来,平乡县多次组织梅花拳武术队参加省市及亚太武术交流会,并多次获奖。
梅花拳内黄梅花拳
梅花拳是一个源远流长、古老而神秘的优秀传统拳种。习练时以五种姿势进行,并且呈梅花状,故称梅花拳。内黄梅花拳是明末清初由梅花拳第四代传人邹志刚、孟友德传入内黄。他二人一个传拳,一个传掌。清朝顺治年间,内黄后化村的王登榜、内黄丁庄的杨炳先后拜梅花拳四代传人邹志刚,蔡光瑞为师,正式习练梅花拳,同出一门、情同手足的王登榜、杨炳师兄弟,经常在一起交文习武,切磋技艺,拳术长进极快。杨炳得梅花拳真传后,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练就一身好武艺。《内黄县志》和《彰德府志》称杨炳“虎项猿臂,技勇绝伦,作文雄壮,下笔立就”。具有文韬武略之才的杨炳,起初并无仕途之意,他倾其所艺,在内黄广为传授梅花拳法。许多得意门生学成之后,便到附近地区创办武场收徒传艺。众徒知其先师杨炳是内黄县人,所以称自己习炼的梅花拳为内黄梅花拳。
内黄梅花拳自开创以来,有“文场”、“武场”之分。而且“文场”指导“武场”。其“文场”以佛、儒、道和周易理论为指导,教育门内弟子遵“三纲”沿“五伦”、袭“八德”,修身养性,练神练气。“武场”以古代兵法思想、军事谋略为指导,要求门内弟子刻苦练功的同时,以静止动,避实击虚,敢打必胜,胆气为生。内黄梅花拳动作结构对称,紧凑动静分明,刚柔相济,连打带拿,一气呵成,一切动作以柔顺为上;强调内练气,外练形,内外兼练。因其招式朴实,变化多端,攻防技击性强,既可养身健体,又可开发人的智慧,因此深受广大民众喜爱。
康熙五十一年冬,杨炳在壬辰科武殿试中被康熙点为武探花。后授其为御前侍卫兼京营都司。后因政绩突出,又加封为通议大夫。杨炳得中探花进京后,将内黄梅花拳术在京传授。但没有公开拳名,至今,北京梅花拳习练者还称其练的是“老杨拳”。
乾隆初年,杨炳辞朝返乡,侍奉老母。为使内黄梅花拳永代相传,发扬光大,规范发展。已近70岁的杨炳在乾隆七年(1742年)写了梅花拳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论著《习武序》。《习武序》汲取了中国古代兵法精华,又揉进去了儒家、佛家、道家、易学的深奥思想和法则,具有独特的理论特色,被包括内黄梅花拳在内广大梅花拳习练者奉为瑰宝,在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广为流传,为义和拳运动打下了思想基础。杨炳同时在运河西岸广收弟子,趋庭施教,为义和拳运动奠定了组织基础。例如义和拳运动的发祥地——河北咸县沙柳寨,山东冠县梨园屯等梅花拳的故乡,拳民还称他们的拳术是“杨炳师爷传授的”。梅花拳发动并领导了清末的义和拳反帝爱国运动,为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其中,杨炳和他的《习武序》功不可没。
由于梅花拳弟子从政者极少,文字记载也很少。只有杨炳一人竞技而胜获探花,加之其著《习武序》流传很广,因此,杨炳是梅花拳史上具有文字记载最早的一代宗师。
内黄梅花拳,花开四方,香逸万里。自杨炳始创以来,以内黄为中心,遍布冀、鲁、豫等地,辐射全国数十个省市自治区。至今内黄县531个行政村,村村习练内黄梅花拳,多者百余人,少者十余人。自1990年以来,先后有加拿大、新加坡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内黄梅花拳弟子来内黄寻根祭祖,切磋技艺,交流研讨。
梅花拳高校梅花桩
梅花拳发展背景
当年有“南沱侠“之称的韩其昌在北京大学公开传授梅花拳,后有拜师学艺,而后西藏气象局工作18载,一次次面对困难凭借梅花桩武术化险为夷成就传奇。后来调任山东大学数学系从事教学,教学之余在高校以社团形式对梅花桩开始了传播活动。燕子杰结合高校大学生学业紧张,体质下降的问题对梅花桩进行了以小架梅花桩为基础的”直指人心,以武治心“地大胆改革,如增加”撒放“、”蜻蜓点水“,”多人找门“等新练法。从此梅花桩有以山东大学为中心, 逐步发展到山东师范大学,济南大学,长清大学城山东交通学院等十几所大学,形成了全济南大多数本科高校都有梅花桩社团的大好局面。随着半个世纪时间的发展梅花桩已经走出了济南高校,走向威海,青岛,烟台,临沂,上海,南京,广州,杭州,福州,桂林,四川,南宁等各大高校。形成了全国大学相互学习交流的大平台。
梅花拳新特点
因高校梅花桩是以社团形式传播,呈现了很多新特点,平日除每日坚持训练,每周集训,寒暑假集训,听燕子杰老师讲课外,更有丰富精彩的活动,如节假日集体出游、与外校的联谊,学校活动演出等等,在习得好功夫的同时结识了很多朋友锻炼社交能力。主要由以下几个特点:
(1)一个真正意义上全国范围性质的大学生社团,一个在全国范围内都可以亲如兄弟姐妹的社团。全国各地梅花桩都是兄弟姐妹,几乎一线城市大学都有梅花桩,我们有“天下梅花是一家”的宗旨,见了面只要拉拉架子,聊聊文理,展示一下,确认后我们都是一家人。大家有共同目标,相互扶持。社团之所以能够在全国散播,凝聚着老师和各位师兄的心血,他们毕业后把梅花桩带向工作学习的地方。
(2)一个可以真正意义上四年都可以坚持学习甚至毕业都可以继续练习的社团。一般大学社团空洞无物,空有虚职位,举办活动大多形式,学生收获不大,靠荣誉提高大家积极性,目的性利益性强,人才流失严重且大二除了会长部长基本退了。主要是内涵性差,本质上的生命力决定生存。梅花桩大家完全出于兴趣,基本靠自觉兴趣,不强求,学习之余习练武术,文武双修,修身养性,几乎每天下午都会至少训练一个半小时,有一个家,感情在这里,汗水在这里,所以只要喜欢紧跟老师思想保持上进精神,在社团待四年不是问题,经过训练,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文武全才。
(3)一个集武术与佛家道儒三家而融合在一起的传统武术社团。我们不仅仅学习武术,而且学习儒家积极入世,'为天地立命,为今世开太平”胸襟礼仪,也有道家修身,超脱无为的追求,更有佛家明心见性,禅武合一的目标追求。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梅花拳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梅花拳的“以武治心”是增强大脑灵性、开发智慧的最好方式,年青人在大学里接受了梅花桩武功的训练后,不仅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具有一定的自卫技击本领,更重要的是他们反应机敏、头脑聪明、具有坚强的心理素质和优良的道德修养。
(4)一个产生于社团但超越社团的学生组织。梅花拳是一支特殊的传统文化,也是一门训练大脑灵性开发智慧的科学。它掌握在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群体中,其发展方向也是不同的。以山东省梅花拳研究会所属的代表队为例,30人中全部是大专以上的学历,94%以上的本科,硕士7人,博士5人,教授3人。所以毕业后大多数高校弟子都可以继续训练、研究。并且在自己各自领域,岗位上做出自己的贡献,真正的实现文武双全。
梅花拳在国外的传播
梅花拳简介
由于国内半个世纪的积淀燕老师频繁出国交流和部分老师兄出国,把梅花桩带向世界,几年来以山东大学为基地,陆续培养、训练了美国、德国、意大利、丹麦、比利时、奥地利、韩国、斯洛伐克、英国、瑞士、以色列、法国、乌克兰、澳大利亚等十几个国家的在华留学生和外籍教师。他们在梅花桩武功锻炼中非常刻苦,并努力学习梅花桩的文理知识,了解梅花桩的历史和优良传统。我们还多次组织这些留学生和外国友人去河北省的威县、广宗、平乡、武强,山东省的东明、聊城等县市梅花桩盛行的农村去参观学习,访问当地的梅花拳老人,参加那里的“亮拳比武”活动。 这些外国弟子们和我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们回国以后大部份仍和我们保持着联系。因梅花桩本身蕴含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内核,具有强大生命力,强大的包容力以及师兄姐毕业实力增强,传播到国外是必然的。[4]
梅花拳国外发展现状
自从1984年山东大学梅花桩协会成立之后,此后每学年都招收新生,不断地培养训练弟子。1990年10月燕子杰和路遥教授同时参加了在济南召开的,【现代中国社会与义和团运动起源】的国际学术讨论会。会上发表了有燕子杰教授参与合编的《论义和团运动起源探索》一书及论文“论梅花拳的武场与文场”,大会在燕子杰和路遥的带引下40多名各国的历史学家,奔赴河北省威县、广宗等地参观了农民群众的梅花拳表演。燕子杰教授大会发言及现场表演引起了史学界的震动,梅花拳的美名迅速传遍了国内外。
此后若干年内,燕子杰和路遥及山东大学的梅拳弟子们,陆续不断地到梅花桩聚居的农村调查、武功交流、支持农民们成立梅花拳协会或进行大规模的表演聚会等。增强了与农村梅花拳的联系,也更加扩大了我们的影响。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山东大学欧美、日本等国的留学生众多,他们也有不少人参加了大学里的梅花桩武功训练。其中有几个突出的例子介绍如下:
第一是丹麦人尼古拉(Nikolaj Stage Jensen),他原是山东大学学汉语的留学生,除汉语流畅外,还精通法语、英语等。尼古拉在山大学习了梅花桩武功后,趁回欧洲去法国的机会,将梅花桩武功与文理的情况介绍给了当时法国“东方医疗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雷瑞松。随后,尼古拉与雷瑞松专程来济南对我访,当时燕子杰也带他俩去广宗农村访问梅花拳。
事后尼古拉与雷瑞松又带了他们以色列的朋友,以色列“整体论研究中心”主席毛根斯坦(Yossi Morgenstern)多次来中国访问。1994年燕子杰和其女儿燕雁受雷瑞松、毛根斯坦、尼古拉等的邀请,第一次赴丹麦、比利时、德国、法国、以色列等五国教拳访问。此后,我们之间又经过了多次交往,遂定下了燕雁、任军民到法国教授传播梅花桩文化和武功的决定。自从燕雁、任军民1988年到法国传授梅花拳以来,他俩历尽了千辛万苦,眨眼间十几年过去了。人世沧桑法国的梅花拳组织也历经变化,时至今日在燕雁、任军民和法国梅花拳朋友们长期的共同努力下,为中国与欧洲的文化交流、梅花桩文化的传播做过了许多许多的事情。时至今日,梅花桩武功在欧洲的传播已经打下了基础并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回忆梅花拳事业在欧洲的发展和生根,最初介绍它来的尼古拉、雷瑞松和毛根斯坦等老朋友还是有很大贡献的。
第二是加拿大人安瑞德(Raymond Ambrosi),他原来也是山东大学学汉语的留学生,除汉语流畅外,也通晓日语。他对中国梅花桩文化有浓厚的兴趣,多次来往于中国-加拿大之间,经常深入农村调查访问。对中国农村的风土民情、梅花拳的组织与活动等有深刻的 了解,安瑞德至今还在北京大学读着民俗学博士。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就陆续翻译了许多梅花桩文理与武功的文章。1995年安瑞德与其朋友们李婉茹(Alice Lee)等成立了加拿大梅花桩协会,此后曾两次邀请燕子杰去加拿大的黎嘉纳和温哥华教拳访问。
此外,历年来和我们经常来往并帮助我们传播梅花桩文化的外国朋友,还有:以色列的奥戴德(Oded Ben-dov);法国的沙伟(Xavier);美国的卡门(Carmen Farruggia)、蕾蒂雅(Lydia Thompson);(瑞士)卡特琳娜和(奥地利)奥利维(Katharina Schneider and Olivier);(德)德尓克和(美)珍芝尓(Dirk vom Felde &Virginia Robson);日本的石川瞳;加拿大的诺娃(Nova Scheidt);……等等。从2004年开始与台湾的梅花拳弟子翁正茂、张箐峰、魏芝圃等经常来往,不断地进行友好交流。
梅花桩武功历年在各国朋友的帮助下不断向全世界传播,弟子移民、游学或旅居国外的越来越多,国内弟子出国旅游、访问等也更加方便了。因此,梅花桩文化想全世界传播的前景是十分光明的。
博大精深的梅花桩文化是汉族先辈们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祖先向世界文化宝库的伟大贡献。壮丽辉煌的梅花桩事业,正像旭日东升前途无量。能在法国召开梅花桩文化的研讨会,也标志着梅花桩的事业一开始走向全世界。[5]
.易网邢台[引用日期]
.肥乡县人民政府 [引用日期]
.中国武术网[引用日期]
.梅花武育. [引用日期]
.百度文库.[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摩拳擦掌的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