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机西游黑河妖孽擒僧去这关关怎么过

&#x6B63;&#x5728;&#x4E3A;&#x60A8;&#x8DF3;&#x8F6C;&#x5230;&#x8BBF;&#x95EE;&#x9875;&#x9762;......&#x5982;&#x679C;&#x60A8;&#x7684;&#x6D4F;&#x89C8;&#x5668;&#x6CA1;&#x6709;&#x81EA;&#x52A8;&#x8DF3;&#x8F6C;&#xFF0C;&#x8BF7;&#x68C0;&#x67E5;&#x4EE5;&#x4E0B;&#x8BBE;&#x7F6E;&#x3002;(1)&#x8BF7;&#x786E;&#x4FDD;&#x6D4F;&#x89C8;&#x5668;&#x6CA1;&#x6709;&#x7981;&#x6B62;&#x53D1;&#x9001;Cookie&#x3002;(2)&#x8BF7;&#x786E;&#x4FDD;&#x6D4F;&#x89C8;&#x5668;&#x53EF;&#x4EE5;&#x6B63;&#x5E38;&#x6267;&#x884C;JavaScript&#x811A;&#x672C;&#x3002;(3)&#x82E5;&#x4F7F;&#x7528;IE&#x6D4F;&#x89C8;&#x5668;&#xFF0C;&#x8BF7;&#x4F7F;&#x7528;IE9&#x53CA;&#x4EE5;&#x4E0A;&#x7248;&#x672C;&#x3002;</登录 | 注册
没有账号?
下次自动登录
【《西游记》原著】第四十三回 黑河妖孽擒僧去 西洋龙子捉鼍回
明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作。《西游记》也是在民间长期流传的有关故事基础上,由文人加工写定的,不过它的加工成分要比《三国演义》、《水浒传》多。作者吴承恩赋予这个宗教故事以崭新的意义。大大丰富了作品的现实内容,也使作品的艺术形象更加丰满动人。
《西游记》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一至七回写孙悟空的来历和大闹天宫;八至十二回写玄奘的来历和取经缘起;十三至一百回写取经途中与妖魔的斗争,是全书的主要部分。作品通过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曲折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苦难深重的劳动人...
明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作。《西游记》也是在民间长期流传的有关故事基础上,由文人加工写定的,不过它的加工成分要比《三国演义》、《水浒传》多。作者吴承恩赋予这个宗教故事以崭新的意义。大大丰富了作品的现实内容,也使作品的艺术形象更加丰满动人。
《西游记》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一至七回写孙悟空的来历和大闹天宫;八至十二回写玄奘的来历和取经缘起;十三至一百回写取经途中与妖魔的斗争,是全书的主要部分。作品通过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曲折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苦难深重的劳动人民要求摆脱封建压迫的愿望和勇于反抗的战斗精神。孙悟空取经途中的斗争,则表现了我国人民坚决向一切灾害、困难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精神品质。此外作品还曲折反映了明中叶皇帝崇尚道教,方士干扰朝政。厂卫特务横行,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西游记》中也歌颂佛祖功德无量、法力无边,和宣扬宿命论等。在艺术上,《西游记》充满了神奇美丽的幻想,生动的神话题材和深刻的现实内容熔铸在一起。使作品既充满浪漫主义奇想,又具有细节的真实性。孙悟空、猪八戒等的形象鲜明生动,既有人的性格、神的灵异,又有动物的特点,具有典型性。幽默和诙谐也是《西游记》艺术上的独特之处。《西游记》对后世神魔小说的创作有较大影响。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人(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祖籍安徽桐城高甸(今枞阳县雨坛乡高甸),以祖先聚居枞阳高甸,故称高甸吴氏。先世涟水(今江苏)人。因随祖辈迁徙至淮安府(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四大著名小说之一《西游记》的作者。
专辑名称:《西游记》 原著诵读
原著:吴承恩
演播:曹灿
集数:100回
版本:聽濤觀海 製作版
音频目录:
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第二回 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
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
第四回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第五回 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
第六回 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
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八回 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
第九回 袁守诚妙算无私曲 老龙王拙计犯天条
第十回 二将军宫门镇鬼 唐太宗地府还魂
第十一回 还受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萧瑀正空门
第十二回 玄奘秉诚建大会 观音显象化金蝉
第十三回 陷虎穴金星解厄 双叉岭伯钦留僧
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第十五回 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
第十六回 观音院僧谋宝贝 黑风山怪窃袈裟
第十七回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第十八回 观音院唐僧脱难 高老庄大圣除魔
第十九回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第二十回 黄风岭唐僧有难 半山中八戒争先
第二十一回 护法设庄留大圣 须弥灵吉定风魔
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
第二十三回 三藏不忘本 四圣试禅心
第二十四回 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
第二十五回 镇元仙赶捉取经僧 孙行者大闹五庄观
第二十六回 孙悟空三岛求方 观世音甘泉活树
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第二十八回 花果山群妖聚义 黑松林三藏逢魔
第二十九回 脱难江流来国土 承恩八戒转山林
第三十回 邪魔侵正法 意马忆心猿
第三十一回 猪八戒义激猴王 孙行者智降妖怪
第三十二回 平顶山功曹传信 莲花洞木母逢灾
第三十三回 外道迷真性 元神助本心
第三十四回 魔王巧算困心猿 大圣腾挪骗宝贝
第三十五回 外道施威欺正性 心猿获宝伏邪魔
第三十六回 心猿正处诸缘伏 劈破傍门见月明
第三十七回 鬼王夜谒唐三藏 悟空神化引婴儿
第三十八回 婴儿问母知邪正 金木参玄见假真
第三十九回 一粒金丹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间生
第四十回 婴儿戏化禅心乱 猿马刀归木母空
第四十一回 心猿遭火败 木母被魔擒
第四十二回 大圣殷勤拜南海 观音慈善缚红孩
第四十三回 黑河妖孽擒僧去 西洋龙子捉鼍回
第四十四回 法身元运逢车力 心正妖邪度脊关
第四十五回 三清观大圣留名 车迟国猴王显法
第四十六回 外道弄强欺正法 心猿显圣灭诸邪
第四十七回 圣僧夜阻通天水 金木垂慈救小童
第四十八回 魔弄寒风飘大雪 僧思拜佛履层冰
第四十九回 三藏有灾沉水宅 观音救难现鱼篮
第五十回 情乱性从因爱欲 神昏心动遇魔头
第五十一回 心猿空用千般计 水火无功难炼魔
第五十二回 悟帝大闹金蛲洞 如来暗示主人公
第五十三回 禅主吞餐怀鬼孕 黄婆运水解邪胎
第五十四回 法性西来逢女国 心猿定计脱烟花
第五十五回 色邪淫戏唐三藏 性正修持不坏身
第五十六回 神狂诛草寇 道昧放心猿
第五十七回 真行者落伽山诉苦 假猴王水帘洞誊文
第五十八回 二心搅乱大乾坤 一体难修真寂灭
第五十九回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第六十回 牛魔王罢战赴华筵 孙行者二调芭蕉扇
第六十一回 猪八戒助力败魔王 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第六十二回 涤垢洗心惟扫塔 缚魔归正乃修身
第六十三回 二僧荡怪闹龙宫 群圣除邪获宝贝
第六十四回 荆刺岭悟能努力 水仙庵三藏谈诗
第六十五回 妖邪假设小雷音 四众皆遭大厄难
第六十六回 诸神遭毒手 弥勒缚妖魔
第六十七回 拯救驼罗禅性稳 脱离秽污道心清
第六十八回 朱紫国唐僧论前世 孙行者施为三折肱
第六十九回 心主夜间修药物 君王筵上论妖邪
第七十回 妖魔宝放烟沙火 悟空计盗紫金铃
第七十一回 行者假名降怪犼 观音现象伏妖王
第七十二回 盘丝洞七情迷本 濯垢泉八戒忘形
第七十三回 情因旧恨生灾毒 心主遭魔幸破光
第七十四回 长庚传报魔头狠 行者施为变化能
第七十五回 心猿钻透阴阳窍 魔王还归大道真
第七十六回 心神居舍魔归性 木母同降怪体真
第七十七回 群魔欺本性 一体拜真如
第七十八回 比丘怜子遣阴神 金殿识魔谈道德
第七十九回 寻洞擒妖逢老寿 当朝正主救婴儿
第八十回 姹女育阳求配偶 心猿护主识妖邪
第八十一回 镇海寺心猿知怪 黑松林三众寻师
第八十二回 姹女求阳 元神护道
第八十三回 心猿识得丹头 姹女还归本性
第八十四回 难灭伽持圆大觉 法王成正体天然
第八十五回 心猿妒木母 魔主计吞禅
第八十六回 木母助威征怪物 金公施法灭妖邪
第八十七回 风仙郡冒天止雨 孙大圣劝善施霖
第八十八回 禅到玉华施法会 心猿木母授门人
第八十九回 黄狮精虚设钉钯宴 金木土计闹豹头山
第九十回 师狮授受同归一 盗道缠禅静九灵
第九十一回 金平府元夜观灯 玄英洞唐僧供状
第九十二回 三僧大战青龙山 四星挟捉犀牛怪
第九十三回 给孤园问古谈因 天竺国朝王遇偶
第九十四回 四僧宴乐御花园 一怪空怀情欲喜
第九十五回 假合真形擒玉兔 真阴归正会灵元
第九十六回 寇员外喜待高僧 唐长老不贪富贵
第九十七回 金酬外护遭魔蛰 圣显幽魂救本原
第九十八回 猿熟马驯方脱壳 功成行满见真如
第九十九回 九九数完魔灭尽 三三行满道归根
第一百回 径回东土 五圣成真
00:00/41:25
赞该声音的人(3)漢川草廬-中國古典小說-西遊記-第四十三回 黑河妖孽擒僧去 西洋龍子捉鼉回
西遊記  明 ? 吳承恩 編撰
第四十三回 黑河妖孽擒僧去 西洋龍子捉鼉回
卻說那菩薩唸了幾遍,卻才住口,那妖精就不疼了。又正性起,身看處頸項裏與手足上都是金箍,勒得疼痛,便就除那箍兒時,莫想褪得動分毫。這寶貝已此是見肉生根,越抹越痛。行者笑道:「我那乖乖,菩薩恐你養不大,與你戴個頸圈鐲頭哩。」那童子聞此言,又生煩惱,就此綽起槍來,望行者亂刺。行者急閃身,立在菩薩後面,叫:「唸咒!唸咒!」那菩薩將楊柳枝兒,蘸了一點甘露灑將去,叫聲「合!」只見他丟了槍,一雙手合掌當胸,再也不能開放,至今留了一個觀音紐,即此意也。那童子開不得手,拿不得槍,方知是法力深微,沒奈何,才納頭下拜。
菩薩唸動真言,把淨瓶敧倒,將那一海水依然收去,更無半點存留。對行者道:「悟空,這妖精已是降了,卻只是野心不定,等我教他一步一拜,只拜到落枷山,方才收法。你如今快早去洞中,救你師父去來!」行者轉身叩頭道:「有勞菩薩遠涉,弟子當送一程。」菩薩道:「你不消送,恐怕誤了你師父性命。」行者聞言,歡喜叩別。那妖精早歸了正果,五十三參,參拜觀音。
且不提善菩薩收了童子。卻說那沙僧久坐林間,盼望行者不到,將行李捎在馬上,一隻手執著降妖寶杖,一隻手牽著韁繩,出松林向南觀看。只見行者欣喜而來。沙僧迎著道:「哥哥,你怎麼去請菩薩,此時才來!焦殺我也!」行者道:「你還做夢哩,老孫已請了菩薩,降了妖怪。」行者卻將菩薩的法力,備陳了一遍。沙僧十分歡喜道:「救師父去也!」他兩個才跳過澗去,撞到門前,拴下馬匹,舉兵器齊打入洞裏,剿淨了群妖,解下皮袋,放出八戒來。那呆子謝了行者道:「哥哥,那妖精在哪裏?等我去築他幾鈀,出出氣來!」行者道:「且尋師父去。」三人逕至後邊,只見師父赤條條捆在院中哭哩。沙僧連忙解繩,行者即取衣服穿上,三人跪在面前道:「師父吃苦了。」三藏謝道:「賢徒啊,多累你等,怎生降得妖魔也?」行者又將請菩薩收童子之言,備陳一遍。三藏聽得,即忙跪下,朝南禮拜。行者道:「不消謝他,轉是我們與他作福,收了一個童子。」如今說童子拜觀音,五十三參,參參見佛,即此是也。教沙僧將洞內寶物收了,且尋來糧,安排齋飯,管待了師父。
那長老得性命全虧孫大聖,取真經只靠美猴精。師徒們出洞來,攀鞍上馬,找大路,篤志投西。行經一個多月,忽聽得水聲震耳。三藏大驚道:「徒弟呀,又是哪裏水聲?」行者笑道:「你這老師父忒也多疑,做不得和尚。我們一同四眾,偏你聽見甚麼水聲。你把那《多心經》又忘了也?」唐僧道:「《多心經》乃浮屠山烏巢禪師口授,共五十四句,二百七十個字。我當時耳傳,至今常唸,你知我忘了哪句兒?」行者道:「老師父,你忘了『無眼耳鼻舌身意』。我等出家人,眼不視色,耳不聽聲,鼻不嗅香,舌不嘗味,身不知寒暑,意不存妄想,如此謂之祛褪六賊。你如今為求經,念念在意,怕妖魔,不肯捨身;要齋吃,動舌;喜香甜,嗅鼻;聞聲音,驚耳;睹事物,凝眸;招來這六賊紛紛,怎生得西天見佛?」三藏聞言,默然沉慮道:「徒弟啊,我一自當年別聖君,奔波晝夜甚慇勤。芒鞋踏破山頭霧,竹笠衝開嶺上雲。夜靜猿啼殊可歎,月明鳥噪不堪聞。何時滿足三三行,得取如來妙法文?」
行者聽畢,忍不住鼓掌大笑道:「這師父原來只是思鄉難息!若要那三三行滿,有何難哉!常言道:『功到自然成』哩。」八戒回頭道:「哥啊,若照依這般魔障凶高,就走上一千年也不得成功!」沙僧道:「二哥,你和我一般,拙口鈍腮,不要惹大哥熱擦。且只捱肩磨擔,終須有日成功也。」師徒們正話間,腳走不停,馬蹄正疾,見前面有一道黑水滔天,馬不能進。四眾停立岸邊,仔細觀看。但見那:
層層濃浪,疊疊渾波:層層濃浪翻烏潦,疊疊渾波捲黑油。近觀不照人身影,遠望難尋樹木形。滾滾一地墨,滔滔千里灰。水沫浮來如積炭,浪花飄起似翻煤。牛羊不飲,鴉鵲難飛。牛羊不飲嫌深黑,鴉鵲難飛怕渺彌。只是岸上蘆蘋知節令,灘頭花草鬥青奇。湖泊江河天下有,溪源澤洞世間多。人生皆有相逢處,誰見西方黑水河!
唐僧下馬道:「徒弟,這水怎麼如此渾黑?」八戒道:「是哪家潑了靛缸了。」沙僧道:「不然,是誰家洗筆硯哩。」行者道:「你們且休胡猜亂道,且設法保師父過去。」八戒道:「這河若是老豬過去不難,或是駕了雲頭,或是下河負水,不消頓飯時,我就過去了。」沙僧道:「若叫我老沙,也只消縱雲踏水,頃刻而過。」行者道:「我等容易,只是師父難哩。」三藏道:「徒弟啊,這河有多少寬麼?」八戒道:「約摸有十來里寬。」三藏道:「你三個計較,著哪個馱我過去罷。」行者道:「八戒馱得。」八戒道:「不好馱。若是馱著騰雲,三尺也不能離地。常言道:『背凡人重若丘山』。若是馱著負水,轉連我墜下水去了。」
師徒們在河邊正都商議,只見那上溜頭,有一人棹下一隻小船兒來。唐僧喜道:「徒弟,有船來了。叫他渡我們過去。」沙僧厲聲高叫道:「棹船的,來渡人!來渡人!」船上人道:「我不是渡船,如何渡人?」沙僧道:「天上人間,方便第一。你雖不是渡船,我們也不是常來打攪你的。我等是東土欽差取經的佛子,你可方便方便,渡我們過去,謝你。」那人聞言,卻把船兒棹近岸邊,扶著槳道:「師父啊,我這船小,你們人多,怎能全渡?」三藏近前看了,那船兒原來是一段木頭刻的,中間只有一個艙口,只好坐下兩個人。三藏道:「怎生是好?」沙僧道:「這般啊,兩遭兒渡罷。」八戒就使心術,要躲懶討乖,道:「悟淨,你與大哥在這邊看著行李馬匹,等我保師父先過去,卻再來渡馬。叫大哥跳過去罷。」行者點頭道:「你說的是。」那呆子扶著唐僧,那梢公撐開船,舉棹沖流,一直而去。方才行到中間,只聽得一聲響亮,捲浪翻波,遮天迷目。那陣狂風十分厲害!好風:
當空一片炮雲起,中溜千層黑浪高。兩岸飛沙迷日色,四邊樹倒震天號。
翻江攪海龍神怕,播土揚塵花木凋。呼呼響若春雷吼,陣陣凶如餓虎哮。
蟹鱉魚蝦朝上拜,飛禽走獸失窩巢。五湖船戶皆遭難,四海人家命不牢。
溪內漁翁難把鉤,河間梢子怎撐篙?揭瓦翻磚房屋倒,驚天動地泰山搖。
這陣風,原來就是那棹船人弄的,他本是黑水河中怪物。眼看著那唐僧與豬八戒,連船兒淬在水裏,無影無形,不知攝了哪方去也。這岸上,沙僧與行者心慌道:「怎麼好?老師父步步逢災,才脫了魔障,幸得這一路平安,又遇著黑水迍邅!」沙僧道:「莫是翻了船,我們往下溜頭找尋去。」行者道:「不是翻船。若翻船,八戒會水,他必然保師父負水而出。我才見那個棹船的有些不正氣,想必就是這廝弄風,把師父拖下水去了。」沙僧聞言道:「哥哥何不早說,你看著馬與行李,等我下水找尋去來。」行者道:「這水色不正,恐你不能去。」沙僧道:「這水比我那流沙河如何?去得!去得!」
好和尚,脫了褊衫,扎抹了手腳,掄著降妖寶杖,撲的一聲,分開水路,鑽入波中,大踏步行將進去。正走處,只聽得有人言語。沙僧閃在旁邊,偷睛觀看,那壁廂有一座亭台,台門外橫封了八個大字,乃是「衡陽峪黑水河神府」。又聽得那怪物坐在上面道:「一向辛苦,今日方能得物。這和尚乃十世修行的好人,但得吃他一塊肉,便做長生不老人。我為他也等夠多時,今朝卻不負我志。」叫:「小的們!快把鐵籠抬出來,將這兩個和尚囫圇蒸熟,具柬去請二舅爺來,與他暖壽。」沙僧聞言,按不住心頭火起,掣寶杖,將門亂打,口中罵道:「那潑物,快送我唐僧師父與八戒師兄出來!」唬得那門內妖邪,急跑去報:「禍事了!」老怪問:「甚麼禍事?」小妖道:「外面有一個晦氣色臉的和尚,打著前門罵,要人哩!」那怪聞言,即喚取披掛。小妖抬出披掛,老妖結束整齊,手提一根竹節鋼鞭,走出門來,真個是凶頑毒相。但見:
方面圜睛霞彩亮,卷唇巨口血盆紅。幾根鐵線稀髯擺,兩鬢朱砂亂髮蓬。
形似顯靈真太歲,貌如發怒狠雷公。身披鐵甲團花燦,頭戴金盔嵌寶濃。
竹節鋼鞭提手內,行時滾滾拽狂風。生來本是波中物,脫去原流變化凶。
要問妖邪真姓字,前身喚做小鼉龍。
那怪喝道:「是甚人在此打我門哩!」沙僧道:「我把你個無知的潑怪!你怎麼弄玄虛,變做梢公,架船將我師父攝來?快早送還,饒你性命!」那怪呵呵笑道:「這和尚不知死活!你師父是我拿了,如今要蒸熟了請人哩!你上來,與我見個雌雄!三合敵得我啊,還你師父;如三合敵不得,連你一發都蒸吃了,休想西天去也!」沙僧聞言大怒,掄寶杖,劈頭就打。那怪舉鋼鞭,急架相迎。兩個在水底下,這場好殺:
降妖杖、竹節鞭,二人怒髮各爭先。一個是黑水河中千載怪,一個是靈宵殿外舊時仙。那個因貪三藏肉中吃,這個為保唐僧命可憐。都來水底相爭鬥,各要功成兩不然。殺得蝦魚對對搖頭躲,蟹鱉雙雙縮首潛。只聽水府群妖齊擂鼓,門前眾怪亂爭喧。好個沙門真悟淨,單身獨力展威權!躍浪翻波無勝敗,鞭迎杖架兩牽連。算來只為唐和尚,欲取真經拜佛天。
他二人戰經三十回合,不見高低。沙僧暗想道:「這怪物是我的對手,枉自不能取勝,且引他出去,叫師兄打他。」這沙僧虛丟了個架子,拖著寶杖就走。那妖精更不趕來,道:「你去罷,我不與你鬥了,我且具柬帖兒去請客哩。」沙僧氣呼呼跳出水來,見了行者道:「哥哥,這怪物無禮。」行者問:「你下去許多時才出來,端的是甚妖邪?可曾尋見師父?」沙僧道:「他這裏邊有一座亭台,台門外橫書八個大字,喚做『衡陽峪黑水河神府』。我閃在旁邊,聽著他在裏面說話,教小的們刷洗鐵籠,待要把師父與八戒蒸熟了,去請他舅爺來暖壽。是我發起怒來,就去打門。那怪物提一條竹節鋼鞭走出來,與我鬥了這半日,約有三十回合,不分勝負。我卻使個佯輸法,要引他出來,著你助陣。那怪物乖得緊,他不來趕我,只要回去具柬請客,我才上來了。」行者道:「不知是個甚麼妖邪?」沙僧道:「那模樣像一個大鱉;不然,便是個鼉龍也。」行者道:「不知哪個是他舅爺?」
說不了,只見那下灣裏走出一個老人,遠遠的跪下叫:「大聖,黑水河河神叩頭。」行者道:「你莫是那棹船的妖邪,又來騙我麼?」那老人磕頭滴淚道:「大聖,我不是妖邪,我是這河內真神。那妖精舊年五月間,從西洋海趁大潮來於此處,就與小神交鬥。奈我年邁身衰,敵他不過,把我坐的那衡陽峪黑水河神府,就佔奪去住了,又傷了我許多水族。我卻沒奈何,逕往海內告他。原來西海龍王是他的母舅,不准我的狀子,叫我讓與他住。我欲啟奏上天,奈何神微職小,不能得見玉帝。今聞得大聖到此,特來參拜投生,萬望大聖與我出力報冤!」行者聞言道:「這等說,西海龍王都該有罪。他如今攝了我師父與師弟,揚言要蒸熟了,去請他舅爺暖壽,我正要拿他.幸得你來報信。這等啊,你陪著沙僧在此看守,等我去海中,先把那龍王捉來,叫他擒此怪物。」河神道:「深感大聖大恩!」
行者即駕雲,徑至西洋大海,按觔斗,捻了避水訣,分開波浪。正然走處,撞見一個黑魚精捧著一個渾金的請書匣兒,從下流頭似箭如梭鑽將上來。被行者撲個滿面,掣鐵棒分頂一下,可憐就打得腦漿迸出,腮骨查開,骨嘟的一聲飄出水面。他卻揭開匣兒看處,裏邊有一張簡帖,上寫著:「愚甥鼉潔,頓首百拜,啟上二舅爺敖老大人台下:向承佳惠,感感。今因獲得二物,乃東土僧人,實為世間之罕物。甥不敢自用。因念舅爺聖誕在邇,特設菲筵,預祝千壽。萬望車駕速臨,是荷!」
行者笑道:「這廝卻把供狀先遞與老孫也!」正才袖了帖子,往前再行。早有一個探海的夜叉望見行者,急抽身撞上水晶宮報大王:「齊天大聖孫爺爺來了!」那龍王敖順即領眾水族出宮迎接道:「大聖,請入小宮少座,獻茶。」行者道:「我還不曾吃你的茶,你倒先吃了我的酒也!」龍王笑道:「大聖一向皈依佛門,不動葷酒,卻幾時請我吃酒來?」行者道:「你便不曾去吃酒,只是惹下一個吃酒的罪名了。」敖順大驚道:「小龍為何有罪?」行者袖中取出簡貼兒,遞與龍王。
龍王見了,魂飛魄散,慌忙跪下叩頭道:「大聖恕罪!那廝是舍妹第九個兒子。因妹夫錯行了風雨,刻減了雨數,被天曹降旨,著人曹官魏徵丞相夢裏斬了。舍妹無處安身,是小龍帶他到此,恩養成人。前年不幸,舍妹疾故,惟他無方居住,我著他在黑水河養性修真。不期他作此惡孽,小龍即差人去擒他來也。」行者道:「你令妹共有幾個賢郎?都在哪裏作怪?」龍王道:「舍妹有九個兒子。那八個都是好的。第一個小黃龍,見居淮瀆;第二個小驪龍,見住濟瀆,第三個青背龍,佔了江瀆;第四個赤髯龍,鎮守河瀆;第五個徒勞龍,與佛祖司鐘;第六個穩獸龍,與神宮鎮脊;第七個敬仲龍,與玉帝擎天華表;第八個蜃龍,在大家兄處砥據太岳。此乃第九個鼉龍,因年幼無甚執事,自舊年才著他居黑水河養性,待成名,別遷調用。誰知他不遵吾旨,沖撞大聖也。」
行者聞言笑道:「你妹妹有幾個妹丈?」敖順道:「只嫁得一個妹丈,乃涇河龍王。向年已被斬,舍妹孀居於此,前年疾故了。」行者道:「一夫一妻,如何生這幾個雜種?」敖順道:「此正謂『龍生九種,九種各別』。」行者道:「我才心中煩惱,欲將簡帖為證,上奏天庭,問你個通同作怪,搶奪人口之罪。據你所言,是那廝不遵教誨,我且饒你這次:一則是看你昆玉分上,二來只該怪那廝年幼無知,你也不甚知情。你快差人擒來,救我師父,再作區處。」敖順即喚太子摩昂:「快點五百蝦魚壯兵,將小鼉捉來問罪!」一壁廂安排酒席,與大聖陪禮。行者道:「龍王再勿多心,既講開饒了你便罷,又何須辦酒?我今須與你令郎同回:一則老師父遭愆,二則我師弟盼望。」那老龍苦留不住,又見龍女捧茶來獻。行者立飲他一盞香茶,別了老龍,隨與摩昂領兵,離了西海。
早到黑水河中。行者道:「賢太子,好生捉怪,我上岸去也。」摩昂道:「大聖寬心,小龍子將他拿上來先見了大聖,懲治了他罪名,把師父送上來,才敢帶回海內,見我家父。」行者欣然相別,捏了避水訣,跳出波津,徑到了東邊崖上。沙僧與那河神迎著道:「師兄,你去時從空而去,怎麼回來卻自河內而回?」行者把那打死魚精,得簡帖,見龍王,與太子同領兵來之事,備陳了一遍,沙僧十分歡喜,都立在岸邊,候接師父不題。
卻說那摩昂太子著介士先到他水府門前,報與妖怪道:「西海老龍王太子摩昂來也。」那怪正坐,忽聞摩昂來,心中疑惑道:「我差黑魚精投簡貼拜請二舅爺,這早晚不見回話,怎麼舅爺不來,卻是表兄來耶?」正說間,只見那巡河的小怪又來報:「大王,河內有一枝兵,屯於水府之西,旗號上書著『西海儲君摩昂小帥』。」妖怪道:「這表兄卻也狂妄:想是舅爺不得來,命他來赴宴;既是赴宴,如何又領兵勞士?咳!但恐其間有故。」叫:「小的們,將我的披掛鋼鞭伺候,恐一時變暴,待我且出去迎他,看是何如。」眾妖領命,一個個擦掌摩拳準備。這鼉龍出得門來,真個見一枝海兵紮營在右,只見:
征旗飄繡帶,畫戟列明霞。寶劍凝光彩,長槍纓繞花。
弓彎如月小,箭插似狼牙。大刀光燦燦,短棍硬沙沙。
鯨鱉並蛤蚌,蟹鱉共魚蝦。大小齊齊擺,干戈似密麻。
不是元戎令,誰敢亂爬碴!
鼉怪見了,徑至那營門前厲聲高叫:「大表兄,小弟在此拱候,有請。」有一個巡營的螺螺急至中軍帳:「報千歲殿下,外有鼉龍叫請哩。」太子按一按頂上金盔,束一束腰間寶帶,手提一根三稜簡,拽開步,跑出營去道:「你來請我麼?」鼉龍進禮道:「弟今早有簡帖拜請舅爺,想是舅爺見棄,著表兄來的。兄長既來赴席,如何又勞師動眾,不入水府,紮營在此,又貫甲提兵,何也?」太子道:「你請舅爺做甚?」妖怪道:「小弟一向蒙恩賜居於此,久別尊顏,未得孝順。昨日捉得一個東土僧人,我聞他是十世修行的元體,人吃了他,可以延壽,欲請舅爺看過,上鐵籠蒸熟,與舅爺暖壽哩。」
太子喝道:「你這廝十分懵懂!你道僧人是誰?」妖怪道:「是唐朝來的僧人,往西天取經的和尚。」太子道:「你只知他是唐僧,不知他手下徒弟厲害哩。」妖怪道:「他有一個長嘴的和尚,喚做個豬八戒,我也把他捉住了,要與唐和尚一同蒸吃。還有一個徒弟,喚做沙和尚,乃是一條黑漢子,晦氣色臉,使一根寶杖,昨日在這門外與我討師父,被我帥出河兵,一頓鋼鞭,戰得他敗陣逃生,也不見怎的厲害。」太子道:「原來是你不知!他還有一個大徒弟,是五百年前大鬧天宮上方太乙金仙齊天大聖,如今保護唐僧往西天拜佛求經,是普陀巖大慈大悲觀音菩薩勸善,與他改名,喚做孫梧空行者。你怎麼沒得做,撞出這件禍來?他又在我海內遇著你的差人,奪了請帖,徑入水晶宮,拿捏我父子們,有結連妖邪,搶奪人口之罪。你快把唐僧、八戒送上河邊,交還了孫大聖,憑著我與他陪禮,你還好得性命。若有半個不字,休想得全生居於此也!」
那怪鼉聞此言,心中大怒,道:「我與你嫡親的姑表,你倒反護他人?聽你所言,就叫把唐僧送出,天地間哪裏有等容易事也!你便怕他,莫成我也怕他?他若有手段,敢來我水府門前,與我交戰三合,我才與他師父。若敵不過我,就連他也拿來,一齊蒸熟,也沒甚麼親人,也不去請客,自家關了門,教小的們唱唱舞舞,我坐在上面,自自在在,吃他娘不是!」太子見說,開口罵道:「這潑邪果然無狀!且不要叫孫大聖與你對敵,你敢與我相持麼?那怪道:「要做好漢,怕甚麼相持!」叫:「取披掛!」呼喚一聲,眾小妖跟隨左右,獻上披掛,捧上鋼鞭。他兩個變了臉,各逞英雄;傳號令,一齊擂鼓。這一場比與沙僧爭鬥,甚是不同,但見那:
旌旗照耀,戈戟搖光。這壁廂營盤解散,那壁廂門戶開張。摩昂太子提金簡,鼉怪輪鞭急架償。一聲炮響河兵烈,三棒鑼鳴海士狂。蝦與蝦爭,蟹與蟹鬥。鯨鰲吞赤鯉,魴鮊起黃疊。鯊鯔吃鮆鯖魚走,牡蠣擒蟶蛤蚌慌。少揚刺硬如鐵棍,鰉司針利似鋒芒。魾鱑追白鱔,鱸膾捉烏鯧。一河水怪爭高下,兩處龍兵定弱強。混戰多時波浪滾,摩昂太子賽金剛。喝聲金簡當頭重,拿住妖鼉作怪王。
這太子將三稜簡閃了一個破綻,那妖精不知是詐,鑽將進來,被他使個解數,把妖精右臂,只一簡,打了個躘踵,趕上前,又一拍腳,跌倒在地。眾海兵一擁上前,揪翻住,將繩子背綁了雙手,將鐵索穿了琵琶骨,拿上岸來,押至孫行者面前。道:「大聖,小龍子捉住妖鼉,請大聖定奪。」行者與沙僧見了,道:「你這廝不遵旨令,你舅爺原著你在此居住,教你養性存身,待你名成之日,別有遷用。你怎麼強佔水神之宅,倚勢行兇,欺心誑上,弄玄虛,騙我師父、師弟?我待要打你這一棒,奈何老孫這棒子甚重,略打打兒就了了性命。你將我師父安在何處哩?」那怪叩頭不住道:「大聖,小鼉不知大聖大名,卻才逆了表兄,騁強背理,被表兄把我拿住。今見大聖,幸蒙大聖不殺之恩,感謝不盡。你師父還捆在那水府之間,望大聖解了我的鐵索,放了我手,等我到河中送他出來。」摩昂在旁道:「大聖,這廝是個逆怪,他極奸詐,若放了他,恐生惡念。」沙和尚道:「我認得他那裏,等我尋師父去。」
他兩個跳入水中,徑至水府門前,那裏門扇大開,更無一個小卒。直入亭台裏面,見唐僧、八戒,赤條條都捆在那裏。沙僧即忙解了師父,河神亦隨解了八戒,一家背著一個出水面,徑至岸邊。豬八戒見那妖精鎖綁在側,急掣鈀上前就築,口裏罵道:「潑邪畜!你如今不吃我了?」行者扯住道:「兄弟,且饒他死罪罷,看敖順賢父子之情。」摩昂進禮道:「大聖,小龍子不敢久停。既然救得你師父,我帶這廝去見家父,雖大聖饒了他死罪,家父決不饒他活罪,定有發落處置,仍回復大聖謝罪。」行者道:「既如此,你領他去罷,多多拜上令尊,尚容面謝。」那太子押著那妖鼉,投水中,率領海兵,徑轉西洋大海不題。
卻說那黑水河神謝了行者道:「多蒙大聖復得水府之恩!」唐僧道:「徒弟啊,如今還在東岸,如何渡此河也?」河神道:「老爺勿慮,且請上馬,小神開路,引老爺過河。」那師父才騎了白馬,八戒采著韁繩,沙和尚挑了行李,孫行者扶持左右,只見河神作起阻水的法術,將上流擋住。須臾下流撤乾,開出一條大路。師徒們行過西邊,謝了河神,登崖上路。這正是:神僧有救來西域,徹地無波過黑河。
畢竟不知怎生得拜佛求經,且聽下回分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乱斗西游22 6怎么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