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近200年中国人口增长率了多少

______是美国人口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除印第安人外,白种人、黑种人和______的黄种人是在最近200多年的时间里移入美国的.
2010年,美国总人口3.1亿,是世界第三人口大国,仅次于中国和印度;美国的人口增长率为0.97%,是发达国家中人口增长较快的国家.&移民是美国人口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除印第安人外,白种人、黑种人和亚洲的黄种人是在最近200多年的时间里移入美国的.故答案为:移民;亚洲.
为您推荐:
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和南美洲的印第安人.美国的人口构成较为复杂,主要由印第安人、白种人、黑种人和亚洲黄种人等组成.
本题考点:
北美的居民的组成.
考点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美国的人口概况.
扫描下载二维码>>>>劳务资讯
纽约外国移民四年增60万 成带动总人口增长主力
浏览次数:272 次发布时间: 20:00:40来源:中国出国劳务信息网
中国出国劳务信息网提醒&& &据美国中文网援引ny1报道,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26日发布的最新人口数据,外国移民人口现已成为推动纽约市人口增长的主力。
数据显示,年间,纽约州43个郡的人口出现下降,全部位于纽约上州。与此同时,有19个郡人口出现增长,而其中纽约市内的三个郡位列全美人口增长最多的50个郡之中:布鲁克林增加逾19000人,皇后区逾17000人,布朗士近11000人。曼哈顿的人口增长数紧随其后。
人口普查局的人口统计学家叶瑟尼亚?阿科斯塔表示,外国移民而非本国外地民众的涌入,成为纽约人口增长的主因。
数据显示,过去四年来,纽约市内人口已达到创纪录的接近850万人,如果将大都会区都涵盖在内,人口更多达2010万,是全美人口最多的大都市。不过从美国其他地方搬来纽约的人口净增加数少了52.9万,而来自其他国家的移民则增加了60万人。
皇后学院的社会科学教授安德鲁?贝弗里奇表示,纽约市一直拥有极高的移民人口多样性,他特别提到,由于希腊经济危机,近年来有大批的希腊移民涌入纽约。
贝弗里奇还指出,现在纽约市的新生儿人数远超过死亡人数,而在纽约上州地区则没有这种情况,甚至一些地区的死亡人口多于新生人口,这意味着当地出现老龄化现象。
职位快速导航
友情链接:
本站诚邀各网站建立友情链接,要求:人才招聘类PR>=3,综合信息类PR>=4,公司企业类PR>=5。客服QQ:(仅限首页链接)据梁建章、黄文政先生的文章介绍,在过去200年里,特别是最近30多年来,中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占世界人口的比例在、1980
楼主正文显示宽度
跟帖显示为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宇宙自然形态决定道器生产力,道器生产力决定猿类群体形态;猿类群体形态决定石器生产力,石器生产力决定原始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形态决定铜器生产力,铜器生产力决定奴隶社会形态;奴隶社会形态决定铁器生产力,铁器生产力决定封建社会形态;封建社会形态决定机器生产力,机器生产力决定资本社会形态;资本社会形态决定电器生产力,电器生产力决定共产社会形态;共产社会形态决定道德生产力,道德生产力决定仙佛境界形态。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构成生产方式原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自然科学性质规律,是马克思奠定的政治经济学方法的唯物主义基础。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图文编辑模式
21:49:36&)
13060字(5941/34)
( 09:19:59)
44字(29/0)
( 01:23:04)
( 01:26:33)
( 12:13:51)
27字(11/0)
( 23:20:57)
77字(296/1)
( 19:15:05)
( 12:01:33)
49字(16/0)
( 10:46:57)
( 10:18:23)
50字(13/1)
( 21:33:56)
( 08:19:18)
( 08:01:37)
46字(29/0)
( 07:12:15)
33字(13/0)
( 06:35:12)
39字(11/0)
( 06:28:15)
26字(45/0)
( 05:30:40)
26字(40/0)
( 23:21:37)
55字(14/0)
( 23:17:35)
19字(13/0)
( 23:14:04)
53字(58/0)
( 23:07:33)
62字(25/0)
( 22:40:31)
( 22:32:36)
265字(1234/0)
( 22:31:16)
398字(1459/0)
( 22:30:37)
345字(26/0)
( 22:29:45)
417字(25/0)
( 22:28:42)
372字(32/0)
( 22:28:01)
258字(70/0)
( 22:27:21)
351字(43/0)
( 22:30:13)
348字(214/0)
( 22:23:28)
285字(76/0)
( 22:22:34)
398字(16/0)
( 22:21:15)
409字(98/0)
( 22:23:48)
385字(48/0)
( 22:04:33)
20字(11/0)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强国社区-人民网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一般认为三男二女较好,五男二女团圆最为理想。倘若做不到,宁愿单生男孩,也不能只生女孩。在传统的血缘宗法制度下,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信念常常压得那些子嗣为艰的人喘不过气来。况且在很少社会保障的条件下,尚能靠儿子养老送终,即所谓“养儿防老,积谷防饥”。从家庭地位讲,多生男孩,将来或读书做官,或出门经商,最起码也可做到在乡里人多势众,不受欺负。而生女孩,下层民众认为女儿将来是人家之人,要倒贴一笔嫁妆费,故称女孩为“赔钱货”。……西汉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诏令:“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汉代人口税中有一种算赋,是15岁至56岁的男女成年人交纳的,每人一算,120钱。惠帝这个法令使15岁至30岁的未婚女子多交算赋,且迭常人的5倍。也就是说,你不出嫁,不生育,那么应该生育的子女的人头税就要你来负担。
——《制度文明与中国社会——风俗流变》
材料二& 公元1500年,伦敦的人口不过5万,1600年人口增至20万。1700年增至70万。1800年英国本土人口加上移民约为2000万,英国人口快速增长。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统治的时代保证家庭稳定生育,导致生育率居高不下。英国由于人口增加快,每年增加大量年轻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满足工业革命的需求。英国的工业发明者大多是一线年轻工人,要是这些人仍然在土地上谋生,是不可能有机会作出发明的。有大量的脱离土地的劳动力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关键,而这又是人口压力逼出来的。人口压力逼出了英国工业革命。……
——《大国崛起与现代化》
材料三& 毛泽东“人多力量大”的人口观念在战斗中形成,适应了当时革命战争的需要,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是正确而必需的。……新中国建立至后来朝鲜战争爆发时期,毛泽东的人口观基本与革命战争时期一致。……1958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急于求成的“大跃进”“左”倾错误,毛泽东指导思想中的“唯意志论”被歪曲和过分夸大。在“人定胜天”思想的作用下,毛泽东又再次将“人多力量大”摆在其人口观的首位。他在《介绍一个合作社》中说到:“除了党的领导之外,六亿人口是一个决定的因素,人多议论多、热气高、干劲大”。到1962年,由于人口政策指导思想的偏差和高生育率的延续,人口数量猛烈增长,国民经济发展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浅析毛泽东的人口观》
材料四&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变迁,传统生育观念正在悄悄发生着改变。城乡居民普遍接受了计划生育的国策和一对夫妇只要一个孩子的号召。在城市,特别是在知识阶层家庭中,确是自觉地选择了“优生优育”的观点,因为养育子女不仅仅是经济成本问题还有时问问题。少部分人甚至走向极端,即使结婚也不要孩子,建立“丁克家庭”。2001年对农村的一项调查表明:在今天,家庭中男女地位的平等,合理生育或少生孩子的观念正在农民当中逐渐形成。“女儿也是传后人”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生育观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三,概括英国、中国人口政策的相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两国造成的不同影响。
(3)材料四中,中国人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家庭关系、政策角度分析其成因。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1年黑龙江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题型:综合题
(25分)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一般认为三男二女较好,五男二女团圆最为理想。倘若做不到,宁愿单生男孩,也不能只生女孩。在传统的血缘宗法制度下,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信念常常压得那些子嗣为艰的人喘不过气来。况且在很少社会保障的条件下,尚能靠儿子养老送终,即所谓“养儿防老,积谷防饥”。从家庭地位讲,多生男孩,将来或读书做官,或出门经商,最起码也可做到在乡里人多势众,不受欺负。而生女孩,下层民众认为女儿将来是人家之人,要倒贴一笔嫁妆费,故称女孩为“赔钱货”。……西汉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诏令:“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汉代人口税中有一种算赋,是15岁至56岁的男女成年人交纳的,每人一算,120钱。惠帝这个法令使15岁至30岁的未婚女子多交算赋,且迭常人的5倍。也就是说,你不出嫁,不生育,那么应该生育的子女的人头税就要你来负担。
——《制度文明与中国社会——风俗流变》
【材料二】& 公元1500年,伦敦的人口不过5万,1600年人口增至20万。1700年增至70万。1800年英国本土人口加上移民约为2000万,英国人口快速增长。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统治的时代保证家庭稳定生育,导致生育率居高不下。英国由于人口增加快,每年增加大量年轻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满足工业革命的需求。英国的工业发明者大多是一线年轻工人,要是这些人仍然在土地上谋生,是不可能有机会作出发明的。有大量的脱离土地的劳动力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关键,而这又是人口压力逼出来的。人口压力逼出了英国工业革命。
——《大国崛起与现代化》
【材料三】& 毛泽东“人多力量大”的人口观念在战斗中形成,适应了当时革命战争的需要,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是正确而必需的。……新中国建立至后来朝鲜战争爆发时期,毛泽东的人口观基本与革命战争时期一致。……1958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急于求成的“大跃进”“左”倾错误,毛泽东指导思想中的“唯意志论”被歪曲和过分夸大。在“人定胜天”思想的作用下,毛泽东又再次将“人多力量大”摆在其人口观的首位。他在《介绍一个合作社》中说到:“除了党的领导之外,六亿人口是一个决定的因素,人多议论多、热气高、干劲大”。到1962年,由于人口政策指导思想的偏差和高生育率的延续,人口数量猛烈增长,国民经济发展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浅析毛泽东的人口观》
【材料四】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变迁,传统生育观念正在悄悄发生着改变。城乡居民普遍接受了计划生育的国策和一对夫妇只要一个孩子的号召。在城市,特别是在知识阶层家庭中,确是自觉地选择了“优生优育”的观点,因为养育子女不仅仅是经济成本问题还有时问问题。少部分人甚至走向极端,即使结婚也不要孩子,建立“丁克家庭”。2001年对农村的一项调查表明:在今天,家庭中男女地位的平等,合理生育或少生孩子的观念正在农民当中逐渐形成。“女儿也是传后人”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生育观的主要内容,(3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6分)
(2)据材料二、三,概括英国、中国人口政策的相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两国造成的不同影响。(6分)
(3)材料四中,中国人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家庭关系、政策角度分析其成因。(10分)纽约市人口概况,美国人口统计过程和方法
  美国宪法第一款(Article I)第二条(Section II)是这样写着的:  "Representatives and direct Taxes shall be apportioned among the several States which may be included within this Union, according to their respective Numbers, which shall be determined by adding to the whole Number of free Persons, including those bound to Service for a Term of Years, and excluding Indians not taxed, three fifths of all other Persons. The actual Enumeration shall be made within three Years after the first Meeting of the Congres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within every subsequent Term of ten Years, in such Manner as they shall by Law direct."  宪法规定第一次国会会议后的三年内进行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之后每隔10年来一次。国会第一次会议是1789年在华而街29号的联邦厅(Federal Hall)举行。次年,1790年第一次美国全国性人口普查。宪法上规定的普查初衷有两个:  选举 – 根据人口数量决定每个州在国会代表的席位(最初时候60几个,今天435个)  税款 – 根据人口数量决定联邦(直接)税款发放给每个州的额度  上面英文段落是1787年美国宪法建立和签署的原始文本,斜体字部分条文上说印第安人不算数,因为他们不交税,黑人和其余类种族一个人算五分之三(3/5)。著名的宪法第14次修订案(14th Amendment)在1868年对此做了修改和完善,现代社会不但所有种族人口都算非零整数,而且非法居住人口也在普查之列。  人口普查回答多少人,在哪里,什么人,怎么个活法等一些问题,不但在行政代表和拨款发放上直接有用,对城市规划和社会服务方面也很有参考价值。1790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开始,以后刚好逢整10年一次,所以最近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是在2010年。全国范围普查这活儿的“有关部门”是美国人口普查局(U.S. Census Bureau)。下表是纽约市人口的2010年统计数字。  纽约市 曼哈顿  Manhattan 布朗克斯  Bronx 布鲁克林  Brooklyn 皇后区  Queens 斯滩顿岛  Staten Island 纽约州  (2011年估计) 全美国  (2011年估计)  总数 八百二十万  8,175,133 一百六十万  1,585,873 一百四十万  1,385,108 二百五十万  2,504,700 二百二十万  2,230,722 五十万  468,730 一千九百五十万  19,501,616 三亿一千一百五十九万  311,587,816  种族 白人  (非拉丁裔) 2,722,904  (33.3%) 761,493  (48.0%) 151,209  (10.9%) 893,306  (35.7%) 616,727  (27.6%) 300,169  (64.0%) 58.0% 63.4%  非洲裔黑人  (非拉丁裔) 1,861,295  (22.8%) 205,340  (12.9%) 416,695  (30.1%) 799,066  (31.9%) 395,881  (17.7%) 44,313  (9.5%) 17.5% 13.1%  拉丁裔 2,336,076  (28.6%) 403,577  (25.4%) 741,413  (53.5%) 496,285  (19.8%) 613,750  (27.5%) 81,051  (17.3%) 18.0% 16.7%  亚裔 1,028,119  (12.6%) 177,624  (11.2%) 47,335  (3.4%) 260,129  (10.4%) 508,334  (22.8%) 34,697  (7.4%) 7.8% 5.0%  土著及  其它族裔 78,063  (1.0%) 7,882  (0.5%) 12,494  (0.9%) 15,904  (0.6%) 39,923  (1.8%) 1,860  (0.4%) 1.1% 1.4%  混血  (非拉丁裔) 148,676  (1.8%) 29,957  (1.9%) 15,962  (1.2%) 40,010  (1.6%) 56,107  (2.5%) 6,640  (1.4%) 2.2% 2.3%  年龄 中值年龄 35.5 36.4 32.8 34.1 37.2 38.4
  5岁以下 517,724  (6.3%) 76,579  (4.8%) 103,144  (7.4%) 177,198 7.1% 132,464  (5.9%) 28,339  (6.0%) 6.0% 6.5%  18岁以下 1,768,111  (21.6%) 234,435  (14.8%) 368,196  (26.6%) 594,378  (23.7%) 461,901  (20.7%) 109,201  (23.3%) 22.0% 23.7%  65岁以上 993,158  (12.1%) 214,153  (13.5%) 145,882  (10.5%) 287,633  (11.5%) 286,146  (12.8%) 59,344  (12.7%) 13.7% 13.3%  性别 女性 4,292,589  (52.5%) 841,432  (53.1%) 735,475  (53.1%) 1,323,322  (52.8%) 1,150,919  (51.6%) 241,441  (51.5%) 51.5% 50.8%  男性 3,882,544  (47.5%) 744,441  (46.9%) 649,633  (46.9%) 1,181,378  (47.2%) 1,079,803  (48.4%) 227,289  (48.5%) 48.5% 49.2%  表格数字解读  纽约市人口八百二十百万,这是统计数字,但实际上要多不少,估计九百万到一千万之间是比较实际的数字  美国是个移民国家,所以种族是人口面貌上一个重要并且复杂的特征,纽约更是这种情况。从第一次人口统计开始,种族就是表格中几个问题中必有的一个。种族划分为:  白人  黑人  印第安人或阿拉斯加土著居民  亚裔  其它种族  但1970年开始,人口普查的表格上还多了另一个有关种族的问题:是不是Hispanic。这个问题排在种族(白人/黑人/亚裔等)选择问题前面,而且两问题都要求回答。  Hispanic是指讲西班牙语及保持西班牙文化的美洲人。Hispanic和Latino几乎可以交替使用,但Latino书面意思是指拉丁美洲人,不包括北美部分。Hispanic中文有人称为西裔,但这里的“西”是西班牙还是西方,让人模糊,所以我们还是称Hispanic为拉丁裔。  之所以单列一个Hispanic族裔,是因为从上世纪中期开始,特别是近几十年来,中美洲/南美人/加勒比海地区向北迁移到美国的人口非常之多,从而形成一个特殊社会群体。经过两三百年南美当地生活沿袭熏陶,他们都继承了西班牙遗留的南美文化(起码都会说西班牙语),文化/生活/社会习惯相近,种族间通婚的也多,肤色面貌特征也不大那么黑白明显。Hispanic的黑人和从非洲直接来到北美生活两三百年的黑人后裔们有很多不同,白人也是类似情况。  所以,人口分析的时候,要注意数字中是否包括拉丁裔。纽约市因为拉丁裔比例太高,所以都单列,数据中的白人/黑人都不包括拉丁裔。但上表格中纽约州和美国的白人/黑人比例含拉丁裔在内。  纽约白人(不算拉丁裔白人)恰巧是纽约人口的三分之一  拉丁裔已经成为纽约第二大族裔,接近30%  黑人(非洲裔,不包括拉丁裔在内)占23%。近年来委婉和书面的黑人英文称法是African American;而Black一词的叫法似乎有些贬义和笼统。  亚裔占13%,其中的华人占43%  从2000年到2010年的十年里,亚裔增长近25万,增长比例为23%,无论从增长比例还是绝对数量上都是第一;而白人和纯黑人数量都有所下降;拉丁裔增长8%  纽约是少数民族集中地,少数民族比例远远大于全国各少数民族比例。不用说纽约的亚裔和华人在数量和比例都很高。一个值得一提的人口现象是在布朗克斯区,纯白人(非拉丁裔白人)人口只有勉强够11%  年龄中间值在35岁半;女性比男性多1.5%,女多男少是富裕发达国家或城市普遍现象。  无论看纽约的人口数据,还是走在纽约大街上,都不要被局部数据和现象忽视一个事实:美国还是白人的美国,白人还是大多数。全美国,白人占63.4%(不包括拉丁裔白人),全算上(包括拉丁裔)白人是78.1%。人口比例上是这样,社会/生活/文化等方面也是 – 纽约是美国,也是世界上,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  纽约华人数量和分部表  市 / 区 华人人口 所占比例 主要居住社区,人口特点  纽约市 近五十万  (486,463) 6.0% 曼哈顿的中国城,布鲁克林七八大道附近,皇后区的新兴中国城法拉盛。皇后区在人口总数量和比例上都超过了曼哈顿的老中国城。  从2000年到2010年统计的增长数字是十二万(124,932),增长幅度34.6%  曼哈顿  (Manhattan) 九万五千  (94,877) 6.0% 主要集中在Chinatown和Lower East Side两个社区,占曼哈顿华人一半。人口增长不是很快,主要因为是老城,受曼哈顿空间限制,但慢慢也向周围扩展,以至于小意大利(Little Italy)现在就只剩下Murlberry一条街和几个饭馆商店。  曼哈顿中国城的另一个特点是年龄老化,年龄中间值39岁多  布朗克斯  (Bronx) 七千  (6,742) 0.5% 这里华人最少,十年内几乎没什么变化  布鲁克林  (Brooklyn) 十七万两千  (172,071) 6.9% 集中在布鲁克林的西南,以Sunset Park East为中心。在所有超过万人的华人社区里,只有Sunset Park East中值年龄低于纽约市中值年龄,而且低4岁  皇后区(Queens) 近二十万  (199,469) 8.9% 集中在Flushing Meadows Corona Park周围。只法拉盛(Flushing)就三万五千华人。法拉盛的亚裔占70%,里面华人又占三分之二。  华人年龄老化更严重,华人代表的法拉盛社区中值年龄42岁还多,因为那里华人的生活环境和习惯都还很相近,居住又比曼哈顿中国城可行,所以成为近年来不少年龄大些的华人首选  斯滩顿岛  (Staten Island) 一万三  (13,304) 2.8% 华人分散,但数量上和十年前比较几乎翻一倍,所以有些华人还是有意向去郊外开辟家园,但斯滩顿岛整体而言年轻人相对少  华人过万的纽约社区  序号 社区 所在市区 华人数量 所占比例 社区年龄中间值 社区女性比例 十年人口增长率  1 Flushing 皇后区 34,680 48.2% 42.3 53.0% 96.0%  2 Sunset Park East 布鲁克林 34,240 47.3% 31.5 49.5% 71.5%  3 Chinatown 曼哈顿 28,752 60.1% 39.4 49.8% -16.8%  4 Bensonhurst East 布鲁克林 19,125 30.4% 39.1 51.3% 57.4%  5 Bensonhurst West 布鲁克林 27,980 31.5% 38.2 51.0% 57.2%  6 Elmhurst 皇后区 18,455 20.9% 35.0 49.0% 28.7%  7 Lower East Side 曼哈顿 16,066 22.0% 39.1 54.0% 6.7%  8 Murray Hill 皇后区 13,144 25.4% 41.9 52.1% 69.1%  9 Dyker Heights 布鲁克林 12,149 28.6% 39.1 51.2% 100.0%  10 Forest Hill 皇后区 11,328 13.5% 42.3 53.7% 29.8%  11 Queensboro Hill 皇后区 11,014 52.6% 39.6 50.9% 61.3%  华人分布表格解读  接近一半的华人居住在上面的11个社区,可见华人分布的集中性  除Sunset Park East社区年龄低外,华人社区老龄化明显,以法拉盛最严重  曼哈顿中国城从2000年到2010年人口下降17%,而皇后区和布鲁克林区增长幅度大,法拉盛华人增长一倍,净增一万七  纽约由于其住址和居住的复杂性,以及人口的流动性,统计相对比较困难,而华人的普查就难上再加难,所以实际的华人人口要比统计数字多不少  美国人口统计过程和方法  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时候,16个司法执行警察(Judicial Marshals)领头,加上650多个助手就把这活搞定了。1790年的人口数是三百九十万(3.9 million)。粗算一下他们的工作量:就算那650个干活的一年走街串访150天,一天下来也就是每人数40人,差不多10个家庭的样子。  人口普查局(Census Bureau)在1903年正式成立,负责每逢整十年的全国人口普查,一直到1960年的那次普查,还是普查工作人员到每个住户访问和填表,那时候人口已经增长到一亿七千九百万(179 million),遍布50个州,并开始往郊区分散居住。普查局发现再这么下去不是个办法了,于是就开始琢磨通过邮寄表格到千家万户,让居民自己填表,然后寄回的办法。  但任何事情要落实起来都不那么简单,邮政系统有住户的地址,但邮局的每个地址只是个街道号码,没有准确的地理位置,隶属的行政管辖区信息模糊不清。比如说一条街道,路左边是A社区,右边是B社区,这样的信息邮局无法区分。于是从1960年人口普查后,普查局开始设计自己的地理信息数据库系统。建立数据系统的另一个原因,是用来导航普查人员上门那些没有填写和回执表格的住户,帮助完成普查。  人口普查局划分每一个街区(Block)为最小统计单位,几个到几十block不等组成统计片区(Census Tract),纽约市的Census Tract在三千到五千人左右,然后是(几乎相当于)社区的单位。人口普查局有自己对社区的划分,但几乎和当地社区一致。纽约市五个行政区共包括59个社区(Community District)。社区的概念类似于中国一个派出所管辖的居住范围,但它不是一个行政划分,而主要是从城市规划和社会管理的角度,象图书馆,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的建立。社区统计单位之上就是每个郡或县,再就是州。  在表格的设计上,从1940年的那次开始,采用两种表格:短表(Short Form)和长表(Long Form)。绝大多数住户都收到短表,上面只涉及10个以下最基本的问题,比如年龄/性别/种族等。而少部分随机抽查的住户(2000年是6选1)会收到长表格,超过10页,50多个问题,除基本信息外,还有经济,居住,教育,社会等问卷调查。  关于普查表的填写返回率,1990年是最低的,只有65%,一个原因是当时经济低迷。从2000年的时候,政府开始花钱在电视和公共场所做广告普及宣传,告知和鼓励人们参加普查和填写返回表格,2000年的返回率上升到72%。2010年的人口普查,只采用短表格,所以返回率最高到75%。  对邮寄调查表不理不睬的住户,普查局雇佣临时工登门,2000年雇佣了八十万,都是小时工,几个月的活干完走人。2010年由于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奥巴马(Obama)政府削减普查预算经费一亿四千五百万美元($145 million),虽然雇佣了超过一百万临时工,因为不想出钱,活干的不好,特别是纽约。统计的纽约市人口总数十年中增加了2.1%,但看看十年前后大街上的人就知道数据的可靠性有多大。布龙柏格(Bloomberg)对统计的数据提出官方质疑,因为更接近真实的人口数据不但改变行政的代表和区域划分,更重要的是Money,牵扯到“上级”拨款的多少。  10年更新一次人口信息慢慢显得跟不上信息社会的形势,人口普查局从1995年开始实验,试图把长表格彻底和每10年的人口普查分开的同时,并提供及时的抽样调查人口的社会经济等综合信息。于是,一个新的调查,称作美国社区调查ACS(American Community Survey),开始时5年间发表一次数据,后来每两年一次。最近两三年,大的城市和人口多的区每年都更新抽样调查数据。这些数据和每10年一次的人口普查数据不一样,因为是抽样调查,每年大约抽样24万住户,邮寄ACS表格(类似于2010前10年一次普查长表)。不返回表格的,不会象人口普查那样登门造访,而是通过电话补齐。  另外,人口普查局还负责每年一次,全美国每一个郡(County)的人口估计。估计的方法是以人口统计数字为基准,加减净增人口(郡里的出生和死亡证明申请数字),搬进(出)人数(税务局每年个人保税记录)。有了各郡的数据,州内的就是一个数字累加。全美国的再考虑进去出入境的人数,这在海关都有数据。  除此之外,人口普查局还负责粗略估计世界其它国家和城市人口,提供一些经济数据信息。  人口数据源的类型  总结上面叙述,人口普查局提供的信息分为三类:  全数据 每10年一次的普查数据是这种类型,是每家每户的真实数据,当然不可能100%,却是最直接现实来源数据。但全数据只提供逢整10那年的,并且只有基本人口数据,没有人口的社会经济等详细信息。人口普查局提供的短表调查数据,称作SF1(Summary File 1)数据都是全数据  抽样数据 现在每年公布的所有ACS数据,和2010年前的长表统计数据,称作SF3(Summary File 3)都是抽样调查数据。就算1比6抽样,再有不理不睬的,所以研究对象人口数字小的话,数字可信度很差,这些数据优点是及时和详细  估计数字 人口普查局每年的人口估计数字,还算准确,也及时,因为每年一次,但只是个人口总数  数据类型 可信度 详细程度 及时性  全数据 高 低 低(每隔10年)  抽样数据 较低 高 高(每年1次)  估计数字 较高 很低 高(每年1次)  副产品  从60年代开始人口普查局就开始自己信息系统的设计工作,其地理信息系统(GIS)在90年代初开始,早期的MapQuest开始时使用的就是人口普查局的称为TIGER的地理数据。从2007年开始,TIGER的数据以Shapefile的格式公共发行开放。数据包括美国每个郡/县的街道,道路,行政划分,水域,路标等信息。当然,全国海量的数据不可能十分准确,但它却是个十分好的开端,各地方或公司都可以此为起步,完善自己的地质信息。美国地理空间(Geospatial)行业的发展,人口普查局的数据开放贡献很大。  全美地理数据文件可以在这下载: http://www.census.gov/geo/www/tiger/tgrshp2012/tgrshp2012.html  参考资料:  人口统计局网站:  http://www.census.gov  http://quickfacts.census.gov/qfd/index.html  http://factfinder2.census.gov/faces/nav/jsf/pages/index.xhtml  纽约市人口信息网站:http://www.nyc.gov/html/dcp/html/census/nyc_cff_faqs.shtml  宾州州立大学电子课程: https://www.e-education.psu.edu/natureofgeoinfo/c3_p3.html  因为这里表格无法正常显示,规正信息请看 /html/intro/demography.html
大家还爱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人口负增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