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和财政转移支付的目标是支付转移对西藏经济发展作用更大是什么?

······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政治
西藏自治区成立50多年来,中央政府为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对西藏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在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给予强有力的支持。据统计,仅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1959年至2008年,中央财政向西藏的财政转移支付累计达到2019亿元,年均增长近12%。这说明&
A.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B.加大对西藏投资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性措施
C.国家运用行政手段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D.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科目:高中政治
题型:阅读理解
 200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959年至2008年,西藏生产总值由1.74亿元增长到395.9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65倍,年均增长8.9%;中央财政向西藏的财政转移支付累计达到2019多亿元,年均增长近12%。西藏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西藏人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受到保护。西藏的人均预期寿命由和平解放时的35.5岁增加到67岁,近50年成为西藏历史上人口增长最快时期;西藏生态文明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请用政治常识说明西藏自治区50年沧桑巨变的原因。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2010届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政治部分
题型:综合题
(6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二& 2009年3月在西藏实行民主改革50周年之际,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发表了《西藏民主改革50年》白发书。50年沧桑巨变,西藏经历了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光辉历程。当前,西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民生改善、民族团结、政通人和,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白皮书说,实行民主改革,废除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必然要求。西藏的经济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社会面貌日新月异。据统计,1959年至2008年,中央财政向西藏的财政转移支付累计达到2019多亿元,年均增长近12%。材料三&从制度方面看,东盟实行的是国家代表制。东盟的性质与其阶段性目标有着密切联系。1979年以前,主要强调区域内国家间的合作;进入90年代以后,区域内国家间合作步伐加快,提出在21世纪初达到自由贸易区的目标。从欧盟来说,首先是经济合作成功,才提出政治合作和政治联盟;而东盟几乎与欧盟相反。东盟的贸易和投资合作落后于北美,各成员国经济发展的差距比欧盟和北美都明显,即为产业转移创造了机会,又加大了各成员国之间采取统一的贸易投资自由化制度的难度。东盟经济一体化在区域内贸易投资自由化方面落后于EU(注:欧洲联盟)和NAFTA(注:北美自由贸易区)。——《关于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研究的综述》(5)分析材料二,我们可以得出哪些哲学启示?(10分)(6)运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说明应该怎样推动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10分)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2011年高考真题全国文综卷政治题
题型:综合题
(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为西藏与全国一起实现共同进步与发展创造了基本前提。
1959年,西藏掀起异常轰轰烈烈的群众性民主改革运动,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解放了百万农奴和奴隶,开创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1986年,西藏自治区成立,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全面确立。昔日的农奴和奴隶有了平等参与管理国家事物和自主管理本地区和本民族事物的政治权利。西藏自治区不仅享有一般省级国家机关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而且享有广泛的自治权。1965年以来,共制定了250余件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有效的维护了西藏人民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特殊权益,促进了西藏各项事业的发展。
材料二 民主改革50多年来,西藏经历了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光辉历程,实现了由封建农奴制向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跨越,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据统计,1959年至2010年,西藏生产总值由1.74亿元增长到507.46亿元。2010年西藏的经济增长率为12.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个百分点。1959年至2008年,中央财政向西藏的财政转移支付为2.019亿元,平均增长过12%。“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计划对西藏的财政补助达到2124亿元。
(1)结合材料一,说明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据,并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1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 说明中央财政支付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8分)
(3)运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社会发展进步这一原理,结合材料分析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原因。(12分)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0118
题型:材料分析题
民主改革50多年来,西藏经历了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光辉历程,实现了由封建农奴制向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跨越,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据统计,1959年至2010年,西藏生产总值由1.74亿元增长到507.46亿元。2010年西藏的经济增长率为&&&&&&& 12.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个百分点。1959年至2008年,中央财政向西藏的财政转移支付为2.019亿元,平均增长过12%。“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计划对西藏的财政补助达到2124亿元。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中央财政支付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0年对口支援推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 _新华网
您的位置:
60年对口支援推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
日 17:36:23
 来源:中国西藏网综合
】 【】 【】 【】&
&&&&西藏和平解放不久,中央政府就派出了首批援藏技术人员――装备精良、技术过硬的医疗援藏队奔赴西藏各地,从此拉开援藏工作的序幕。近60年来,中央先后召开5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专门研究西藏的发展问题。无论是中央第二至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分别确定的43项工程、62项工程、117项工程,还是“十一五”期间180项工程,与民生相关的项目都占很大比例。一项统计显示:1959年至2008年,中央财政向西藏转移支付累计达2019亿元,其中2001年至2008年,财政转移支付累计达1541多亿元,占同期西藏总财力的93.7%。也就是说,西藏每花100元人民币,有90多元来自中央的支持。仅在“十一五”时期,援藏资金就累计达到了75.5亿元,绝大多数的项目和资金均向“三农”和民生领域倾斜。目前,西藏全部7个地(市)的73个县(市、区)和双湖特别区,自治区和地(市)主要直属部门都在受援范围之内,全国援藏也极大地改变着西藏百姓的生活。借助一大批援藏资金和项目的实施,西藏农牧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住房、看病、上学、出行、饮水、通讯等农牧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都得到了显著改善。
&&&&按照中央统一部署,自2006年以来,北京、天津等17个省(市)和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7个部局属(管)单位承担对口援藏任务,深入到西藏7个地市和74个县(市、区)的医疗卫生机构工作,提供了优良的医疗服务。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12.55亿元,支持815个县级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设备购置。在公共卫生服务方面,按照人均最高补助标准(12元/人)对西藏给予补助,组织实施9类2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人才培养方面,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组派200余名城市三甲医院医务人员对口支援西藏县级医院,共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2万人次。随着西藏卫生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广大农牧民的健康水平得以不断提高,为西藏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人均期望寿命由2000年的64.37岁提高到2009年的67岁;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由2006年的244.1/10万和24.29%。分别下降到2009年的232.23/10万和21.15%。
&&&&2002年,教育部召开全国教育支援西藏工作会议,要求采取“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和“定点、包干、负责”的办法支援西藏教育发展;2007年7月,教育部启动了新一轮教育对口支援西藏工作,采取“分片、分校负责,定点对口支援,包干落实对口任务”的办法,由18个省、直辖市对口支援西藏7个地市发展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重点帮助西藏15所普通高中学校和7所中等职业学校;从2007年至2010年,每年为对口支援地市培训120名中小学骨干教师、60名教育行政管理骨干,选派教师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援藏;由内地35所高等学校分别对口支援西藏6所高校;中国人民大学等8所高校继续培养西藏在职干部。几年来,各对口支援单位围绕基础建设、师资培训、行政管理队伍培养、学科建设、学生交流等积极开展援藏工作。仅近3年间,对口支援单位共援助教育资金2.75亿元,实施教育援建项目474个,新建校舍13.6万平方米,捐赠图书资料50多万册,正是有了内地省市的无私援助,“十一五”期间,西藏教育取得了非常的成绩,教育援藏已经成为助推西藏教育发展的一大举措。
&&&&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会议以来,农业部累计安排西藏基本建设和财政专项中央资金28.89亿元,各对口支援省(市)农口部门安排落实援藏物资和项目资金2.6亿元。重点支持建设了一批种养业良种、农村沼气、游牧民定居、退牧还草等工程和项目。农业系统坚持每年为西藏举办农牧业管理干部和农技人员培训班,累计培训1200多人。同时选派多批优秀援藏干部和技术专家参与西藏建设。日喀则地区拉孜县上海援藏队伍为改善当地农业产业结构,拓宽农业内部增收渠道,在2006年利用200多万元援藏资金创办了拉孜农业技术示范园,专门从上海请来了技术员,免费让农民到园中学习温室栽培技术,技术员手把手教,某品种栽培成功后还免费给农民送苗、送技术。几年下来,当地农民发展大棚种植蔚然成风,种植效益今非昔比。拉孜县县长多吉说,以前当地农民只种青稞,亩产纯利润在500-700元之间,而利用大棚种植西瓜,亩产利润保守估计也在6000元左右,利润增加10倍以上。
&&&&水利部在2001年7月召开的第二次援藏工作会议上,就制定了规划总额为48.85亿元的援藏规划,建立了由水利部流域机构和直属单位援助西藏12家水利单位的对口援藏新机制,此后,水利援藏工作卓有成效。以西藏林芝地区水利发展为例,按照“分片负责,定期轮换”的原则,广东、福建两省对口支援林芝地区多年,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广东、福建两省先后投入资金近500万元,修建了八一防洪堤、林芝地区防汛抗旱调度指挥中心、建立了防汛预警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促进了西藏农业灌溉和水利的可持续发展,为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同时十五”以来,自治区73个县均安排了人畜饮水解困工程,国家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近5亿元;全区共解决了58万人与556万头牲畜饮水困难。2005年,西藏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央加大资金投入,截至2009年底,累计解决了122.2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
&&&&大爱无垠,援藏巨资的背后,透露出的是一种情怀,这种情怀是魂牵梦绕、心向往之的雪域情、民族爱。这种情怀来自中央,来自各兄弟省市和中央骨干企业,还有全国各族一直关爱并祝福着西藏的人们。“相亲相爱,犹如茶与盐巴”,藏族同胞挂在嘴边的谚语,成为西藏与全国各族群众水乳交融的最好写照。如今,西藏300万各族儿女在祖国温暖的怀抱里,正朝着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奋力前行。
【】 【】 【】 【】
(责任编辑: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援藏与西藏经济社会50年变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财政转移支付的目标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