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我离彩票中心有点远、可是我又腿疼的原因有哪些、所以我想在手机上构买、

山东青岛福彩已累计安排逾2亿彩票公益金养老扶老_彩票_新浪竞技风暴_新浪网
山东青岛福彩已累计安排逾2亿彩票公益金养老扶老
  “扶老”是福利彩票发行宗旨的第一要义,多年来,青岛市委市政府安排福彩公益金投入养老事业,逐步完善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据了解,仅从2013年以来,我市已累计安排7500余万元福彩公益金,用于支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等不同养老方式,此外,3年来岛城还安排1.2亿福彩公益金用于80岁以上老人体检补助,安排296万元公益金用于823名百岁老人补助。伴随着养老事业建设不断提档升级,越来越多的老人 得益于福彩公益金的资助,安享美好晚年。
  居家养老:创新养老模式贴心服务进家门
  唐淑先老人现在居住在人民路28号,和儿媳一起住。虽然儿媳平时忙于工作,可老人的日常生活却并不孤独。市北e家养老的服务人员丁红隔一天就会上门一次, 帮助老人打扫卫生、洗衣服、做午饭,给老人做下按摩,陪着老人活动下筋骨、聊聊天。如果临时有事需要丁红立刻到门服务,可以使用简便直观的市北e家养老手 机APP预约服务,据了解,市北e家养老给每位老人和服务人员都配备了一部手机,手机上安装着市北e家养老APP。另外也可以直接拨打服务人员的电话,随 后,服务人员会以最快的速度赶到老人家里。而这,只是青岛市创新养老服务模式的一个缩影。
  据悉,青岛是全国老龄化发展速度快、程度高、高龄化突出的少数城市之一。青岛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153万,占总人口比重的19.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4.1个百分点。80岁以上高龄老人25万,占全市老年人口的16.4%。自2012年起,青岛市已连续4年将养老服务业列为市办实事,在加快其发展的过 程中,福彩公益金的使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81岁的唐淑先老人无退休金,而且有比较严重的心脏病,而且因为腿疼、腰疼不能下地,生活无法自理,属于半失能老人,一直在享受政府低保。而同时,她也是福彩公益金的受益者之一,老人笑道,“多亏了政府的帮助,养老才像现在这样容易,都快把我惯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了!”
  据了解,青岛市在市北区试点建立了“互联网+”模式的虚拟养老院——“市北e家养老院”。市北e家养老院通过在线上研发养老信息智能化服务平台,线下整合 区域养老服务资源,创建居家养老服务站,把专业养老服务模式、服务标准等引入社区家庭,让居家老人享受到高质量、专业化的照护服务。老人及其家人可以通过 e家APP预约上门护理服务。另外,为落实2015年市北区办实事——80岁及以上老人120元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市北e家养老院为近4万名老人发放“高 龄老人居家服务卡”,老人可凭此卡享受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形式多样的居家养老服务,实现居家服务“一卡通”。据e家养老院工作人员 介绍,福彩公益金对该项目给予了大力支持。
  由于行动不便,唐淑先老人多数时间都是坐在床上,但老人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谈到居家养老服务,老人笑着讲:“小丁脾气好,不嫌我麻烦,经常陪我聊聊天, 不是女儿胜似女儿。”唐淑先老人的女儿王清华家住在高密,她对居家养老服务非常满意,“平时我们老家里地里还有活儿,也不能天天在青岛照顾我妈,但是丁姐 在这之后,我们很放心,因为她照顾很专业,而且为人非常好。”
  丁红今年50岁了,在上岗之前进行过专业培训,不仅学习了日常家政服务,还由新西兰海归教授了助浴等专业护理项目。目前给4家老人提供上门服务,帮助老人 打扫卫生、洗衣、做饭、擦洗等照料,甚至是陪同老人去医院检查。每月工资在1800元上,虽然工作强度较大、工资不高,但丁红说自己很喜欢这份工作,“很 满足,感觉自己这样做很有意义。”
  按照公司规定,每个家庭每次需要服务2小时,但每次做完工作后,丁红还会陪老人唠唠家常,有时经常超出了服务时长,都只能算是做志愿服务、义务劳动了。丁 红照顾的老人中有一位94岁的偏瘫老人,因为身体不能动弹,每天都只能卧床,但是老人特别喜欢聊天,经常会反复地讲年轻时候的故事,回忆曾经的光荣事迹。 丁红虽然已经听了几十遍甚至上百遍,但从来都是不厌其烦,每回都是笑眯眯地听着老人一遍又一遍地讲。丁红笑道,“老人最需要的是一个倾听的人,陪他们说说 话,这样他们才会觉得幸福。”
  据了解,多年来,青岛各区市开展城乡一体化、各具特色的居家养老服务,如市南区开展“送奶、送报、送家政、送爱心、送午餐、送健康”六送居家养老服务,市 北区近年则建立了虚拟养老院——“市北e家养老院”。目前,全市拥有居家养老服务员2600多名,为7788名城乡困难老人提供每月45~60小时的居家 养老服务,实现了困难老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
  社区养老:公建民营新渠道互助养老受欢迎
  随着社会老龄化压力的增大,特别是高龄老人对社会福利和社区照料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养老职能将更多地依赖于社会、依赖于社区养老服务的开展。在财政资金 和福彩公益金的大力支持下,各个社区建立的日间照料中心,也弥补了家庭功能的弱化和机构养老辐射面不足。目前,全市养老机构253家,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 心1032个,覆盖90%的城市社区和53%的农村社区,参与活动的老人3万多名;具有助餐功能的日间照料中心116个,助餐老人4600多人。市内三区 设置社区养老互助点1820个,1万多名老人在互助点参加活动。
  每天中午,78岁的康良都会和老伴一块,到大山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吃饭。这间被誉为五星级的照料中心,配备有电梯和有线电视等,虽然由市北区政府投资 兴建,但却由福彩四方老年公寓托管,面向附近社区老年人提供以“日托、周托、月托、季托”等中短期为主的日间“托老”照料服务,而这种方式也正是探索公建 民营新型社区养老模式的典型代表。
  “从前年开始我们老两口就在这里吃饭了,两荤一素还有一汤。”记者来到大山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时,正巧碰上78岁的康良和妻子在吃饭。他们是每天中午 必来的老主顾。由于妻子身体不好没法做饭,而康良一辈子没进过厨房,儿女也不在身边。从前年1月份试营业开始,这处日间照料中心为这样的老人帮了大忙。市 北区的日间照料中心采取两种方式管理,分为社区聘请公益性岗位人员或是社会组织进行管理,另一种社区和养老院牵手管理是最先进的方式。大山社区老年人日间 照料中心就是和五星级的福彩四方老年公寓合作管理,内部除了配备了文体娱乐室、棋牌室,还专门增设了注射室、健身康复室、医护办、浴室、治疗室。有在福彩 四方老年公寓里经过专业培训的护工和医生,来为社区里的老年人服务。据大山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负责人介绍,这里可以为300位老人提供配餐送餐,还能免费 为老人量血压等,小毛病不用去医院在这里就能治。现在服务的老人有20多个,有的“月托”老人在这里吃一日三餐只需要13元钱。此外,大山社区老年人日间 照料中心还专门为附近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日托、周托、月托、季托”等中短期为主的日间“托老”照料服务。每个居室内都设有洗手间、淋浴器、空调器、电视 机,进出都有电梯,冬天集中供热,还有有线电视,满足老人日常生活所需。政府兴建专业机构代管,这种方式正是探索公建民营新型社区养老模式的典型代表。
  女儿随军去了北京,留守在家的老人自发聚集到一起,分享快乐、分担忧愁、相互照顾,近年来,互助养老的方式在岛城悄然流行起来。近日,记者来到郑州路38 号的互助养老点,这是63岁的纪淑贤的家,房子面积90多平米,平时有十二三个老人在这一起打扑克、聊天、打麻将、做丝网花、给小孩做衣服,天天乐呵到晚 上9点半才回家。“最多的时候,有30多个老人在这里。”纪淑贤说,她和老伴都退休在家,此前上班时,两人都是单位的业务骨干和文娱干将。2011年听说 互助养老后,纪淑贤果断报名。“反正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叫上老年同伴,大家一起快乐度过老年生活。”为了推广这种互助养老模式,市北区还统一为互助养 老点配发了麻将、桌椅、棋牌、老年健康书籍等娱乐设施和活动用品,一年给予1200元补贴,以保证互助养老组成员不用自掏钱包。
  机构养老:养医结合发展更紧密人性化服务更贴心
  说起选择住养老院,老家在胶州的万淑秀老人也是万般无奈。她今年86周岁了,膝下只有一个女儿,但身体一直也不太好,连自己都照顾不过来,甭说照顾老人 了,所以这么多她一直和老伴两个人相互依靠。但是两年前,老人的老伴走了,剩下她一个人,一下把她逼进了孤单的边缘。“以前还有个人说说话,打发下时间, 但是剩自己一个人后,一下子觉得特别闪得慌,甚至都觉得撑不下去了。”老人的这种孤单甚至绝望是一般人没有办法体会的。
  老人心脏一直不太好,年纪大了,行动也越来越不方便,她一人在家亲朋也不放心,于是干脆住进了青岛福彩四方老年公寓。“住在这里啥也不用管了,到饭点了就 有可口的饭菜吃,衣服脏了有人拿去洗,身体不舒服了,医生马上就来看,最关键的是这里老人多热闹,还能在一起聊天,生活也不孤单了。”万淑秀坦言自己还挺 喜欢养老院的生活。
  万淑秀老人住在如此舒心的福彩四方老年公寓里,得益于养老机构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而这些改善和提升也得益于多年来市政府对福彩公益金的投入。在人口老龄 化、高龄化的现实背景下,由于家庭养老功能的逐渐弱化,我市大力扶持养老机构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青岛市养老服务工作的发展,也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 乐。“近年我们对养老院的供暖设备进行了改造,让住在这里的老人冻不着热不着。”福彩四方老年公寓副院长李倩介绍,自从2010年开始,市财政局、民政局 统筹安排福彩公益金对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进行运营补贴,不断来提升养老院的设施设备,同时也提高了一线护理人员的工资待遇,近几年翻了一番多,对于稳定护 工队伍、提升养老服务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据悉,护工的短缺一直是养老服务的短板,而目前四方老年公寓拥有床位430多张,目前是一床难求,入住的老人中失能、半失能的占了6成,而一线护理人员就 达100多人,再加上其他服务人员,整个服务群体达150多人,让住在这里的老人可以得到很好的照顾。始建于2002年的这处老年公寓,已打造成为面向社 区,集医养结合、乐助养老、日间照料、配餐送餐“四位一体”的多功能养老服务机构。同时,四方公寓还利用资源优势,面向社区独居、“空巢”和困难老人开展 日间照料服务,满足不同家庭的托老养老需求。有了政府安排的福彩公益金的补助支持,他们改造了社区助老大食堂,面向社区老年人提供配餐送餐服务,最多可满 足600多人的用餐,而作为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2010年就营业的门诊部除了为这里的老人提供医疗保健等服务外,还面向周边社区,如今覆盖了3000多 人的医疗服务保障。
  据了解,自2012起,我市已连续几年将养老服务业列为市办实事:2012年建设9处社会福利中心,2013年改造市社会福利院等三院,2014年发放困 难老人居家养老全覆盖和80岁以上低保老人高龄津贴,2015年建设30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示范点。每年有30个居家养老服务组织获得扶持和资助。同时建 立了80岁以上低保老人高龄津贴制度,自2014年起对80—89周岁低保老人每月发放120元,对90—99周岁老人每月220元,所有百岁老人每月 300元。从资助社会福利院的硬件设施维护、改建工程及正常运营,到保障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及机构养老等不同养老方式的发展和完善;从落实健全五保供养机 制、资助农村敬老院改扩建工程,到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提供老年人节日补助等保障资金……福彩公益金的安排使用均发挥了巨大作用。(福彩中心)
文章关键词:
收藏&&|&&&&|&&打印&&|&&关闭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腿疼患者服药后过敏致死 医师擅卖处方药被判赔近8万_网易健康
腿疼患者服药后过敏致死 医师擅卖处方药被判赔近8万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腿疼患者服药后过敏致死 医师擅卖处方药被判赔近8万扬子晚报讯 (记者 任国勇 通讯员 陆妍)本报5月9日A29版曾报道,六合区的王某在2013年11月底因腿疼让家人去药店帮他买药,药店药师不在,在场的张医生听了症状后认为是痛风,就卖处方药别嘌醇片给他。王某吃了一两天发生严重过敏转院治疗,终因病情严重离开人世。王某家属将药店和卖药的医生告上法院。六合法院两次开庭审理,近日作出判决并认为药店的执业药师不在岗,应挂牌告知,停止销售处方药,张医师并非药师,擅自卖处方是王某死亡的直接原因之一。
据调查显示,药店曾在当年11月底销售过别嘌醇给王某家人,并于12月8日补开过一张处方。2014年初,因药店药师不在岗却销售处方药别嘌醇片,以及未开具销售凭据,该药店受到警告处罚。受害人家属认为,张医生及药店应承担70%责任。辩护律师认为,王某死后,家属曾向当时给王某治病的市区某医院提起医疗纠纷诉讼,后来案件调解了,医院补偿家属8万元,王某家属不应再向张医生索赔。律师还提出,王某有支气管炎等疾病,在服用别嘌醇期间吃过其他药,而且他死后也没有死亡鉴定,并不能证明他的死与张医生开药之间有具体关系。
原告方认为,家属与医院之间的诉讼,并不代表张医生就不承担责任,医院病历和诊断证明,可证明王某的死与服用别嘌醇有关。六合法院认为,中国药典中记载别嘌醇的副作用和禁忌明显,受害人服用此药后症状与之相符,张医生的过错行为是王某死亡的直接原因之一。同时,王某在服用别嘌醇片后出现不良反应时,也未能第一时间前往大医院救治,也是致死原因之一。酌情认定张医生应对王某的死亡承担20%的赔偿责任,即79000余元。张医生系药店店主的父亲,系义务帮工性质,所以药店在此案中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本文来源: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初学者怎样正确开启“似虐实爽”的进阶体式?练习瑜伽遇到瓶颈期应该怎么破?瑜伽大师默翰来为您解答。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页面已拦截
无锡网警提示您:
该网站已被大量用户举报,且存在未经证实的信息,可能会通过各种手段来盗取您的账号或骗取您的财产。10岁男孩开车带奶奶上学 奶奶 腿疼开不了社会-在线观看-风行网
全部标记为已读
您暂未收到新消息哦~
安装PC客户端
把想看的剧下载到本地吧~
点击立即下载就可以下载当前视频了哦~
我来说两句
播放:1,020
播放:3,386
播放:1,147
播放:14,492
播放:6,389
播放:2,613
播放:4,975
精选视频号新华社:各界对南方供暖达共识 集中或分散有分歧_网易新闻
新华社:各界对南方供暖达共识 集中或分散有分歧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新华社北京11月16日电题:北方真的很热?南方真的很冷?——供暖背后的“集中与分散”模式之争15日开始,北京、河北、陕西等多个省市正式供暖,标志着北方大部分地区进入了冬季供暖季。近年来,每逢供暖期,呼吁“南方集中供暖”的话题都会成为热点。不过,“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在集中供暖的北方,不少居民仍然要忍受室内的寒冷;而在南方有些城市,90%以上的城市家庭配有取暖设备,冬天开始变得并不那么难熬。有专家认为,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南北方供暖之争”其实已经演化为“集中与分散”的供暖模式之争。北方:同一热网住户取暖效果大不相同,一户不交费全小区受“连坐”“我在北方的寒夜享受春天的温暖”。在多数人的印象中,北方的冬天因为有集中供暖而非常安逸、舒适,令南方人“羡慕嫉妒恨”。但事实上,对于不少北方居民来说,漫长的冬天同样意味着要忍受寒冷的煎熬。“就一个字——冷!”北京朝阳区管庄西里小区的居民杨新月,住的是一个大约20多年前建的“90后”板楼,保温性能较差,而杨新月又恰恰住在一层,室温根本达不到18摄氏度的基本供暖标准。不得已,“双十一”期间,她抢购了一大批保暖衣物。她说,小区内至少有二十几户面临同样的问题。“我的老家在江苏,南方人都说北京冬天有暖气很热,其实这要具体看个人的居住情况。”事实上,在北方现行的集中供暖模式下,受楼层、楼体质量、管网等因素影响,即使处于同一热网内的住户,取暖效果也往往大不相同。交同样的取暖费但“冷暖各异”,这往往令居民对供热公司产生怨气。在宁夏石嘴山市长庆社区,住户李阿姨家东侧卧室供暖正常,西侧客厅却长期“勉强温热”。“交了全额取暖费家里却只热一半的房间,冬天在客厅看电视要披棉袄。供暖公司说这一侧的暖气管道老化堵塞,热水流不过来。”李阿姨说。除了楼体老化、管道“跑冒滴漏”等客观因素,还有一些居民因“连坐”挨冻。银川市绿地21城的一位业主说,物业公司提出要向燃气公司预交100多万元燃气费,只要有一个业主不交暖费,小区整体都无法供暖。“屋里开了电暖气还是冻得腿疼。”这位业主说。业主认为暖气烧得不好拒绝交暖气费,而供热企业因收不回供暖费无力提供更好的采暖服务,这种“死循环”在集中供暖的北方十分常见。以北京为例,去年整个采暖季内,负责北京三分之一城区供暖的北京热力集团接听了约15万个投诉电话,七成以上是投诉室温不达标。与此相应的是一些市民拖欠暖费。“确实有恶意欠费的,一年年累积下来比较多。”北京热力集团副总经理刘荣说。为破解这一“死循环”,北京热力集团在前期试供暖时,侧重老旧小区、低温区和重点不热地区,尽量提早解决暖气不热的问题;同时,相关部门正与社会征信体系机构磋商,或将恶意拖欠暖费行为纳入个人征信系统。南方:90%以上的城市家庭配有取暖设备,采暖方式多元化“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却在南方被冻成了狗。”这个在网上流传颇广的段子,是不少北方人长期以来对南方冬天的印象。不过,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披露,调研发现,南方近年来采暖方式日趋多元化,90%以上的城市家庭配有取暖设备,具体包括蒸汽供暖、地源热泵技术供暖,或者暖气片、地暖、空调、油汀等家庭独立供暖设备。当然,由于设备差异,供暖的效果不尽相同。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的调研报告显示,并非所有南方城市有供暖需求,真正需要的是国家划定的“夏热冬冷”地区,包括上海、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浙江、四川等。这些省份冬季室温远低于北方城市集中供热时的室内温度。记者调查发现,上述地区近年来都陆续启动供暖服务,规模和形式相较北方而言属于分散型,却让不少人过上了相对的“暖冬”。在湖南长沙,市民董英使用燃气壁挂炉取暖,她的邻居有的使用空调、有的使用地暖。董英说:“我的房子90平方米,一般每年用4个月,家里有老人所以24小时开着,燃气费约1500元,不贵、也暖和。”虽然南方以分散采暖为主,但也有城市逐步探索“集中供热”。湖北武汉在2006年启动“冬暖夏凉”工程,通过铺设完善的城市热网,让数万户家庭受益;2010年颁布的《江苏省节约能源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进行城市热力规划,推广热电联产……新建的开发区和有条件的住宅区、城镇,应当集中供热。”安徽合肥热电集团相关负责人说,总体来说,南方的“集中供热”以小区和一些公共建筑为单位,和北方相比仍属于“分散”。也正因如此,服务手段更加灵活。该集团15日宣布,在当地12月5日的法定供暖时间前,需要提前用暖的用户通过申请即可供暖。“我们盯着天气预报,一有冷空气过来,马上申请开通暖气。”合肥市报业园小区居民吕峰说。江亿说,有人呼吁南方像北方一样集中供暖,心情可以理解,但认识上可能存在误区。一是觉得集中供暖是“福利”、有补贴,事实上,目前北方采暖多数也是个人自费;二是认为集中供暖方便、暖和。其实,冷热不均、环境问题都困扰着北方老百姓。更何况,南方的能源种类、气候和生活习惯与北方截然不同。集中还是分散?算好经济、节能、环保“三本账”记者采访发现,随着南方极端天气增多和老百姓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各界对于“南方也要供暖”已达成共识,当前争论的焦点其实是在于如何供暖。为比较集中和分散两种供暖模式,可以先算“三本账”。一是老百姓的“经济账”。传统的集中供暖按面积收费,供热时间早晚、暖气温度高低甚至家中是否使用,都得按同样标准交费,这也是老百姓最大的“吐槽点”。家住北京西二旗的李女士告诉记者,她的房子面积140平方米,如果集中供暖,按照每平方米30元的标准,一年采暖费4200元。她和家人选择壁挂炉采暖,出差或是天暖些就关上,天冷了就开,温度适宜,一年下来大约花费1600元。二是环境的“治理账”。近年来,一到供暖季,北方雾霾指数便迅猛飙升。为降低燃煤污染,北方要求使用优质煤,北京更是全面“煤改气”。不过,刘荣等多位业内人士指出,燃气锅炉与燃煤相比,粉尘、二氧化碳减少了,但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依然很大,而氮氧化物是雾霾的重要成因。江亿说,无论是燃煤还是燃气,在集中供暖模式下都难免造成污染,建议在条件适合的城市,更多使用燃气壁挂炉等“分户式设备”。像北京回龙观等区域,新建小区几乎都安装了燃气壁挂炉。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调研发现,使用分户式设备操作更自主,所产生的排放相对更少。
三是国家的“能源账”。记者了解到,集中供暖主要有三方面的能源损耗,一是管网热损耗,尤其是长途输送,二是建筑热损耗,三是一些居民“开窗散热”等不良习惯带来的浪费。其中,建筑损耗占比达到40%以上。所以无论南方北方,当务之急是对老旧小区做好节能改造,新建房屋必须提高节能标准。业内人士建议,从节能角度看,由于天然气的稀缺,北京“煤改气”后应更多使用壁挂式燃气炉,否则把燃气用于热电联产或大量锅炉房,用量大、损耗多;对于没法实现“煤改气”的绝大多数北方城市,以及江苏徐州等煤炭资源丰富、电厂较多的南方城市,还是要依靠燃煤集中供热,但在热源上可以更多加入工业余热,减少优质煤损耗、降低污染,同时,在计量方式上不能像以往那样“一刀切”,需要探索更灵活的“分散计量”。
本文来源:新华网
作者:张展鹏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腿疼的原因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