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困难的变革和发展是人没有对象就没有价值值的

对于改革开放的感想[紧急紧急紧急!!!!】希望15分钟内解答要求精炼精炼在精炼!!短一点 越快越好
越快分越多!!1分中解答+20分,2分钟+15,3分钟+10,以此类推 6分钟就不加了 久20了 速度点啊!!!
从不会假装丶煩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感想 中国的发展具有非凡的复杂性、非凡的艰巨性、特有的长期性,来不得半点虚幻、浪漫。唯有脚踏实地、耐心谨慎地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不断发展。舍此别无他途。 1978年,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三十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聪明、力量和探索,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的中国奇迹、世界奇迹。什么是最宝贵的?自己的经验是最可宝贵的。自己的经验是什么?就是邓小平理论,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经验,既是对我们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次总结,也是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和现代化进程,不断将改革推向前进的历史要求。 改革是社会制度演进的基本方法 在人类改造自然、不断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也在不断地改造和发展。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包括各种制度的存在和价值,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决定的,是服务于生产力发展的。只要存在发展,就需要改革。改革是制度的发展方式,是上层建筑的发展方式。 人类创造了很多制度,用制度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保障自己的权利。制度是人创造的社会体系,是人类生产生活、生存发展的社会必需品,是为人自身的利益服务的。 人类社会的进步,就是不断创造、改革和完善制度的过程。制度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社会制度、文化制度等等,各种制度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本身最终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不是主观臆断、凭空想象的。现实存在的制度,只能与国家、民族的实际相结合、相适应,只能是特色的。 制度发展无非有两种基本方式。当制度不可能自我调整、自我发展的时候,就通过革命的办法,以激烈、暴力、流血的方式,改朝换代,政权更迭,来满足人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需要。当制度能够自我调整、自我发展的时候,就通过改革的办法,以和平、渐进、不流血的方式,变革制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是制度进步的过程,也是制度演进的方法。历史上这两种变革方式,始终在进行着。 一种制度是否有生命力,就要看它有没有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假如社会主义制度不具有这样的能力,不能自我完善、自我发展,那将和一切死去的制度一样,要被送进博物馆。邓小平同志说,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改革也是一种革命,是“第二次革命”,只不过这种革命的方法不同于暴力的、流血的革命,其目的还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改革是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 一切存在的、现实的社会主义,都是特色的。我们的社会主义只能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走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道路,即由中国人民自己探索的改革开放之路。 改革是一场伟大的探索,既是实践的探索,又是理论的探索。实践探索是理论探索的源泉、动力、真理标准和价值体现。理论探索总坚固践探索的经验,升华为理论,进一步指导实践探索的发展。脱离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脱离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相辅相成,共同演奏出中国改革的华彩乐章。 任何改革都离不开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思考。正如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胜利一样,没有邓小平理论,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改革就不会成功。古今中外,改革失败的例子还少吗? 改革是有目标和方向的。符合中国实际的,能够解决中国发展问题,能保障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就是我们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判定的基本标准就是邓小平同志讲的“三个有利于”,一切都要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一句话,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就能保障中国长期发展、长期稳定。 在中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历史过程中,各种制度都将长期处于不断变革中。环境、条件、形势的不断变化,促使制度要适应这些变化。中国的发展道路、模式、经验,只能产生于中国的发展过程中,与别国情况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就像是开不同的锁,只能用不同的钥匙。今天中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化、大进步的时代,13亿中国人民正在迈向工业化、现代化,这是何等壮观的历史画面!不仅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在世界历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这是中国人民自己的伟大探索,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双重探索,是自己一步一步地走出来的。靠自己,走自己的路,这就是历史的结论。 改革是中国的时代精神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性创造,是今天中国的时代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胆探索等等,构成了我们的改革精神、时代精神。 这种精神就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吸收世界上一切有益于我们的营养,创造性地推动中国的发展。三十年来,我们在世界这个汪洋大海中,沿着中国航线,驾驶着我们这艘不断成长的“中国号”巨舰,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这种精神就是敢于挑战一切困难。中国需要的是长期稳定、长期发展。只有长期发展,才能保持长期稳定。只要长期稳定,必然有长期发展。长期动乱就必然长期落后。要实现长期稳定、长期发展,还是要靠改革开放。改革是有一定风险的,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稳定造成一种波动,但改革本身就是积极稳定的方法。要长期稳定就必须改革,不改革也不可能长期稳定。中国未来的历史任务就是长期发展、长期稳定。不发展的东西,是保持不了的!改革有方向,有目的,有原则。脱离了国情、历史、发展阶段,就必然要“翻船”。中国的改革是在国体性质不变的前提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体制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 改革是中国发展的唯一出路 社会主义是不断改革、发展和完善的社会。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具有自我改革、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能力的制度。 三十年前,中心作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一个深层次的背景,就是对社会主义的重新思考和熟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实现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实现中国人民的富裕和幸福的制度、道路和模式。难道还有一种不能实现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主义制度、道路、模式?! 改革开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今天取得的成绩,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更艰难的挑战还在后头。改革是一个极其复杂、多变的历史阶段。 历史有多长,改革开放就有多长;发展要多久,改革开放就要搞多久;历史没有终结,发展没有终结,改革开放就没有终结。发展和改革是相伴相随、相辅相成的历史过程。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情况更复杂,任务更艰巨,是前无古人的,有多少未知的东西待我们研究、探索。不懂、没有经验,是我们今天碰到的大课题! 历史和未来不是主观臆想。我们的历史使命就是进行实践和理论的探索,在这种探索中前进。中国的发展具有非凡的复杂性、非凡的艰巨性、特有的长期性,来不得半点虚幻、浪漫。唯有脚踏实地、耐心谨慎地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不断发展。舍此别无他途! 改革一定要有利于发展,尤其是长期发展;改革一定要有利于稳定,尤其是长期稳定。改革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只能一步一步走!没有既定的目标模式,只有不断随着发展而不断改变。 过程、度数、一步一步,是改革的历史,渐进性是由生产力发展决定的,而不是改革自己决定自己的历史过程。这里要非凡强调,改革是方法,是社会历史进步、发展的方法。假如说改革有目的,那就是由改革对象自身的规律、目的所决定的。如上层建筑是服务于经济基础、以服从经济基础为前提的,它的性质就是如此。而改革的目的,就是使二者相适应。假如对象自身没有这个目的,改革又如何实现?!改革脱离了实际、国情,就是灾难性的,就是把改革本身当做目的了! 改革和开放都不是目的。我们绝不能为改革而改革,为开放而开放。 改革的成败,不是以快慢、大小、深浅来检验的,而是以社会的进步、发展作为实践标准的。改革不能自身检验自己,而是由改革的对象,即上层建筑能否不断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能否不断得到发展为检验标准的。今天的中国,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改革更复杂、更非凡。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与不断发展的社会情况相适应。 发展无止境,改革无止境。时势不容我们逡巡不前。中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需要中华民族的伟大聪明和力量。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变革环境:战略为企业创造价值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变革环境:战略为企业创造价值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关于职业兴起和消失的问题_百度知道
关于职业兴起和消失的问题
哪些职业正在兴起?未来哪些职业可能消失?未来可能出现的职业?就这三个问题不要有一些垃圾人网上拉一大堆东西给我回答这三发问题就行了要⒊个以上好的我会追加分数
中介(原因,服务业,老年人服务相关职业,私人服务类职业,渠道扁平化,IT行业:微利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及高新技术的发展)3,电子商务,心理咨询21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当伟大变革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活状态时,大量的新兴热门职业层出不穷,而一些旧的职业则被世人冷落,甚至被淘汰出局。本文试图探析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职业发展变迁,以期为读者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和规划提供参考。
  职业变迁,紧随改革开放脚步
  日前,重庆经济开发区渝北区翠云街道翠渝路社区拿出10个社区助理岗位,吸引了100余名西南政法大学的学生参与竞聘,由当地居民当考官进行选拔。
  改革开放引发深刻职业变革
  就业,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时时处处都烙刻着历史的痕迹,映射着时代的色彩。
  1949年之前,中国革命者的职业描述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一个新中国,干革命的都是职业革命家。由此延伸到1978年前后,神圣的革命延续为以奉献为光荣的工作——“工作着是...
我发现现在网络上的人怎么都带一点点哲学的味道,这边知道算不算上是一种职业。如果真的会有共产主义的话,以后最起码警察会没有。我就只知道这么多了,嘎嘎。
他是与工厂和企业相依相存的.正因为有了社会分工,才有了不同的职业.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或者说没有按照现有的改革开放,而是三十年前采取别的方法(我也不知道什么办法)会怎样?
有理有据,学习中。1,改开要分开看,开放是太祖极力推动的,以尼克松来访为标志,西方对华全面封锁松动。改革是改掉社会主义制度,改掉人民当家做主。2,邓无论是吹浮夸风,还是解散人民公社,私有化国企,其目的都是破坏社会主义,主观意识上是故意的,而非无意。3,邓的主要政策,除了建立权贵资本是成功的,其他全部失败。例如,一国两制,两少一宽,强制一胎,包产到户,这些政策贻害深远。补充一条,邓的去工业化投降主义路线,1999三颗炸弹就宣告破产,科学春天对中国科技发展的祸害,也不能仅仅用科学停滞20年来评价,现在的产业升级困境就是春天挖的坑。
我来替 &a data-hash=&0f01e753a8c88ffa39e6f& href=&///people/0f01e753a8c88ffa39e6f&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0f01e753a8c88ffa39e6f&&@Boeing Roy&/a& 的长文做个总结吧&br&1.一共是毛带领工农当家作主,二共就是邓联合本家剥削农民工。至于剪刀差什么的,建设社会主义,那能叫资本积累吗?&br&2.凡是一共犯的错,那都是刘邓的错,凡是一共的正确,那都是毛的英明。简称两个凡是&br&3.虽然二共这个吃人那个血腥,倒头来还得承认改开是历史必然。虽然一共这个伟大那个光荣,却连TG自己都承认贫穷不是社会主义。&br&&br&臣实是自干五。左右废立,臣不与闻。一共诚可废。若旧法能富强,则中国之强久矣,何待今日。主张改开者就指为自干五,臣无可逃,实是自干五
的长文做个总结吧1.一共是毛带领工农当家作主,二共就是邓联合本家剥削农民工。至于剪刀差什么的,建设社会主义,那能叫资本积累吗?2.凡是一共犯的错,那都是刘邓的错,凡是一共的正确,那都是毛的英明。简称两个凡是3.虽然二共这个吃…
首先要明确一点,改革开放是一种历史必然,是大势所趋,迟早要来。类似“没有改革开放会怎样”的问题,我不能通过唯物主义史观来逻辑严密地推断。因此更好的提问方式是,改革开放与之前的路线相比,哪一个更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哪一个更有利于提高最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本文将分别阐述改开后与改开前的情况做详细阐述与比较。在充分了解史实的情况下,自然就便会对该问题有自己的答案。要提醒读者的是,在分析逻辑上根本的问题,是我们能否对前三十年所取得的成就与产生的问题进行基于历史事实的客观公正的分析判断,而不仅仅是人云亦云。还原相对真实的历史,以辩证唯物的历史视角,破除统治阶级对历史事实的歪曲,才能够正确分析并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鉴于篇幅原因,改开后部分相关统计数据较改开前列出较少,如有质疑可查阅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或向本人提出质疑,我将尽力查阅资料,逐步完善回答,以期共同研究,解决问题。&/p&&br&&p&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另一方面潜藏着资本主义本身不可克服的危机,急切寻找摆脱危机的突破口。以撒切尔,里根上台为标志,西方国家告别高福利,高保障社会政策的时代,全面转向新自由主义,大规模推行私有化,开始了一个以市场为导向的时代。面对西方世界的繁荣表象,以及东亚国家的高速发展,中国社会精英对发展表现出急切的心情,对计划经济时期的发展模式产生严重质疑,痛感共和国错失了前三十年的发展机遇。资本全球化浪潮波及中国,在大环境与国内政治力量博弈的共同影响下,官方开始“拨乱反正”,彻底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过去的发展模式被归结为“极左路线”,三十多年过去了,在宣传方面,尤其是历史教科书,官方将建国后前三十年驳斥得体无完肤,对56年后的路线批判得一无是处,却不容许民众对改革开放有丝毫质疑。对于“没有改革开放会怎样”的问题,不妨先来看看改革开放究竟带来了什么。&/p&&br&&p&
彻底否定过去之后,中国该走向何方?社会精英们把目光投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新自由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包产到户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提高了粮食产量,短短几年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提高。但改革所释放的生产力很快耗尽,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没有办法实现生产力根本性的突破,农民对公共事务缺少参与,集体经济时期兴修的农田水利等公共设施逐渐被荒废。农业的收入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于是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形成民工潮。因此中国的”剩余劳动力“是人为地制造出来的(尽管可能并非本意),这是建立在瓦解集体经济的基础上的。在私有化盛行的局面下,工人农民的利益就无法得到有效保证。这里插一句,前不久楼部长关于如何防止陷入中产收入陷阱的言论中,”减少对农业粮食的全方位补贴,增加粮食进口,转移更多劳动力,使工资增速低于生产力增速”,翻译过来就是,农村的大量劳动力必须为经济下滑埋单,宁可让农民工工资降低,即损害为经济增长卖力的人员的利益,也要维持企业的利润,以使资本家从中获益。这种拆东墙补西墙,加剧贫富差距,不顾农民工处境的处理方式,使财政部,乃至整个政府到底代表的哪一方的利益昭然若揭。是否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说自明。&/p&&br&&p&
农村改革确立了小农经济的主体地位,农村的生活资料,医疗,教育的逐步商品化驱使农民必须转更多的现金才能维持生活,个体农民不得不面对市场化的生产与再生产。开支不断增加也使得农业生产收入愈加入不敷出,打工成为必由之路,同时也为城市工业化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供给,为中国“世界工厂”(其实是血汗工厂),“经济奇迹”的形成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从而在一定意义上形成了中国的新工人阶级。&/p&&br&&br&
  1980年代之后,改革的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对国有工业企业进行改革,逐步“放权让利”,实行承包制,给企业更多的自主性,打破计划经济模式,引入市场机制,实现生产要素的市场化,用市场这支无形的手去调节经济。在所有制方面,大力扶持私营经济的发展,推行国退“民”进的策略。90年代中后期开始,国家又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打破铁饭碗,告别终身制,实行劳动合同制,作为国有企业的单位不再负责职工的社会福利,国有企业从追求社会效益转向追求单一的经济效益,一方面导致大量国营工人的下岗,另一方面企业大量招用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廉价劳动力。这样一来,一个具有资本累积性质的市场经济便逐步形成。
城市的改革,使得城乡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城乡分割更为严重。一方面大量农村劳动力不得不进城打工,成为新兴工人阶级主体,另一方面国家依然维持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行政壁垒,制造出“农民工”这样一种特殊的身份。
在当今中国,新工人阶级,或者更具体地,农民工的形成与其行动面临一系列不利的条件。就“结社力量”而言,他们缺乏罢工等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普遍通行的制度化抗争渠道,也没有工会等现代社会的组织支持,甚至连行会、帮会等传统的组织都在愈发自由的资本的强大驱动力下逐渐缺失。工人的力量甚至不及工人地位理应相对低下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对于一个号称工人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是极大的讽刺。社会资本逐渐富集在少数人手中,这些人被合法化的私有制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赋予了凌驾于本应当家做主的工人之上的权力,无形中形成了从未有过的新型利益集团,渗透到各行业中,并具备足够筹码影响政府决策。意识形态——与其说是政府导向,不如说是这类少数人的巨大影响力——发生微妙变化,“心灵鸡汤”,“成功学”等鼓吹不惜一切努力奋斗的宣传手段令广大进入资本利益至上的社会的奋斗者充当炮灰,以加速其被剥削剩余价值的速度,其结果必然还是少数人从中获益,且其效率相比以往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其中也包括从农村走出来的新工人阶级。新工人的“半无产阶级化”状态(无产阶级化,是指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转化为“自由”劳动力的过程,往往伴随着劳动者空间的转移和身份的转变,从农村迁到城市,形成新社区,从农民转化为工人)使得他们无法获得一个完整的工人身份,他们的身份认同徘徊于农民和工人之间,影响了他们对自身所处利益共同体的意识与行动能力。农民工难以完成自身身份的转变,为资本肆无忌惮榨取他们的剩余价值提供了社会基础。在许多行业中,分包劳动体制将工人分割安排在一支支小规模的包工队中,难以通过大规模的集体行动影响生产过程。此外,包工制度的遮蔽性,经常成功地将工人的抗争拖延到生产任务完成之后,使得工人工作现场的议价能力大大降低。然而,所有这些不利条件都无法杜绝工人的抗争行动,因为雇佣劳动条件下的资本主义化生产关系总是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劳资之间的矛盾对立,并经常突破工人的底线,将他们推入到忍无可忍的处境中。不断积累的斗争经验也逐渐改变着工人自身,他们在学习和成长,学会如何去在夹缝中生存,如何去和资本与权力周旋、对抗。工人们最基本的经验是,“只要是人多,什么事情都好办,人多你一闹,老板就把钱给你了,最怕的就是人太少,人少的时候老板就不拿你当回事,随便找个理由就拖着你,有钱也不给你。”
这恰恰又被楼部长一语道破,“在劳动关系上,不能像欧美国家,员工以区域或者行业为单位进行联合,与雇主强势地谈判。要让企业和员工个体决定,增加就业的灵活性”,翻译如下:工人绝不可以形成自己的组织来维护已被剥夺得所剩无几的权利,要让力量薄弱的个人而不是集体与雇主谈判,以方便在必要的时候为了维护老板剥削工人剩余价值所得的利润,减少工资成本,可以肆意解雇工人,最理想的情况是根本不发工资,直接撵人,毕竟在资本家看来,利润减少比死了爹妈都难受。楼部长如此迷信新自由主义的全盘市场化,如此费尽心机出谋划策保持大量而低工资的劳动力供给,其目的不可谓不明:其所虑绝非劳动者福祉,也非国家发展,而是赤裸裸的资本利益。楼部长欲使中国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这些观点,实际上将使中国永远陷于低收入的泥潭之中,最终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全球巨头充当嫁衣。
&br&-----------------------------------------------------华丽的分割线----------------------------------------------------------&br&&br&
以下重点叙述前三十年,也即未实行改革开放的情况。&br&&br&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出现了一股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潮(关于“资产阶级自由化”与“反自由化”,详情请参考关于89年政治风波前近十年的史料,这里不详述),他们肆意贬损共和国前29年的历史,否定毛泽东领导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他们对前29年的历史,前后扣上了4个“经济崩溃”的帽子:一是说,年的“三大改造”搞早了搞错了搞糟了,其“结果是: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二是说,1958年“大跃进”,“使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三是说,1966年发动的“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经济濒于崩溃的边缘”;四是笼统地说,毛泽东执政时期或领导中国搞社会主义革命的29年中,使“生产力受到破坏和阻碍”,出现了所谓“经济凋弊,民不聊生”,“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这些都是无耻的攻击。近年来,后起的权贵们也昧着良心重复这种谎言,其实质是促成了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复辟。一代一代人重复的谎言就这样变成了人人公认的史实。由此人们对改革开放抱有美好的印象,对深化改革开放怀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下边将用铁的历史史实批驳这些无耻的谎言。
首先要问,什么是“经济崩溃”?&br&&br&
经济学讲的“经济崩溃”,是有特定含义的,它并不是人们可以任意引用的“形容词”。所谓“经济崩溃”,是指经济完全破坏,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陷于一片混乱和瘫痪状态。&br&&br&
讲一个国家经济崩溃,至少要有5个标志:①工农业生产全面下降,整个国民经济出现二位数的负增长;②成千上万家企业破产倒闭,千百万职工下岗失业,陷于绝对贫困状态;③出现恶性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率一般在15%以上;④财政崩溃,财政入不敷出,出现巨额赤字,借新债还老债还不足以弥补,靠增发巨额钞票或废弃旧钞发新钞来渡过难关;对外贸易出现巨额逆差,借外债达到还不起的地步;⑤金融崩溃,银行坏账超过国际警戒线,造成银行支付危机,出现银行大批破产倒闭、储户叫苦连天。&br&&br&
上述五大问题相辅相成,互相推动,生产、销售、分配、消费诸环节一片混乱,各项经济活动陷于瘫痪状态。这种经济崩溃,只出现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大萧条时期、德意日法西斯在二战后时期、国民党政权在逃离大陆前的时期,以及苏东某些国家在演变后的一段极其混乱时期。
用上述五条标志来衡量我国“三大改造”时期(年)、“大跃进”时期(年)、或延长为“二五”时期(年)、文革时期(年或年)和前29年的整个时期(年),都没有出现过这种“经济崩溃”现象。&br&&br&
从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来看,年(“一五”时期)的五年中增长了55.54%,年递增9.25%;年的三年中增长了31.67%,年增长9.6%;年的五年中增长指数为90.28%,按水平法测算,年递减-2%,如按累计法测算,年递减0.62%;年的文革十一年中增长了83.1%,年递增5.65%;年的十三年中(文革开始到文革结束共13年),增长1.2倍,就是说13年翻了一番多,年增长6.25%;年的建国头29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03倍,即翻了3翻,长达29年平均每年增长7.45%。除了年,即“二五”时期外(主要是年是负增长,分别为-0.3%、-27.3%和-5.6%,而前两年则分别增长21.3%和8.8%),都比大多数西方国家要高(仅比日本略低)。如此增长状况,怎么可扣上“经济崩溃”的帽子呢?而且“二五”时期后三年的经济下降,是当时政府调整政策所要求的。至于其他几项指标几乎都与“经济崩溃”不搭界。事实证明,中国在三大改造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经济增速比较快,新的工厂大批建成投产,职工人数成百万、成千万的增加,物价稳定,投资和货币流通增速比较适宜,保持了财政收支、信贷收支和进出口较快增长且平衡发展,人民生活有较快或略有增长,说这两个时期“国民经济到了崩溃边缘”,完全是违背历史事实的胡说八道。&br&&br&
如“文化大革命”时期,以年为例,列出以下指标可以批驳“崩溃论”:工业企业(社队企业以上,不含个体、家庭工业)新增19万多家,职工人数新增4534万人,全民单位投资年增9.05%;外贸有节余9.8亿美元,财政有节余22.3亿元(按原统计口径有31.63亿元),文革时还有一个世界上所有国家都未达到的,即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国家和财政最理想的状态。货币流通量年增长6.75%,累计增发钞票121.2亿元,平均每年仅发9.32亿元;银行存贷差,到1978年为715.5亿元,消费物价每年仅增长0.3%,零售物价仅递增0.1%,职工平均工资年增长0.35%,居民消费水平年增长2.25%。虽然增长不多,但并没有下降。&br&
还有人提出建国快30年了,还有讨饭的,暗示前29年经济搞坏了,这也是站不住脚的。建国前29年,即到1978年止,确有讨饭的,但人数并不多。据报道,1978年,将流浪乞讨人员安排在44个农场劳动教养只有1.6万人,再加上没有收留在农场的遗漏者,充其量不过数万人。可是改革开放30年来乞讨者是多少呢?据统计,曾被城市收容站和救助站(日启用此名)收容或救助的乞讨人员,2003年达到63.5万人,2004年为119.6万人,2007年为203.4万人,2008年为224.5万人。改革开放后流浪乞讨人员人数比1978年多了上百倍。此外,2004年城乡临时救济人数达2005.2万人;2008年城市临时救济人数达227.6万人次,农村临时救济人数达831万人次。有的救急站把流浪人活活打死(如2003年大学毕业生孙志刚因无暂住证被广东一收容站强制收容并被毒打致死),还有的将长期上访而乞讨的人送进疯人院或加以拘捕,因而实际乞讨的人数比现在统计的数量要大得多。就是在国庆60周年后的首都,在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几乎都能见到流浪乞讨人员。2003年虽把收容遣送站改为救助管理站,因流浪乞讨人员太多,救助资金不足,救助对象甄别难,跨省人员接送难,对无依无靠无收入的人安置难等诸多问题,特将原救助期限由15天至1个月缩短为10天以下,实际上形成了强制遣返原籍的制度。原籍无接收单位,无法生活又只能重走乞讨流浪生活。&br&
有三个复辟狂于2007年在香港出了一本恶毒攻击、造谣诬蔑毛泽东的书。书中引用或冒用了一些已故领导人在“非毛化”热浪中由于听信其对经济一窍不通的秘书所提供的一些毫无根据的数字,一说:文革时期浪费了8000亿元;二说国民收入损失了5000亿元;三说“三年大跃进”损失了1200亿元。将这三个数字概括起来,就是说,前29年经济损失总计达14200亿元,为 “前30年基建投资总额6500亿元(应为6294.6亿元——本文作者注)的2倍多”,然后逻辑混乱地说什么“有2/3以上的资金被毛泽东折腾掉了。”&br&&br&
说文革时期浪费了8000亿元,是复辟狂捏造的、是毫无事实根据的。说国民收入损失了5000亿元,据说还有点根据,一是搞“三线”建设花了1000多亿元,包括修建了十几条铁路、建立攀钢、二汽等一大批工业基地和原子弹、氢弹试验基地,导弹、卫星发射场等,但这不是什么损失!二是按“一五”时期国民收入平均年增长8.9%来套算,说“二五”时期和文革时期分别损失了1200亿元和5000亿元,这也是不科学的、主观主义的。因为每年都有不同的情况,经济增长是由各种不断变动且相互交织的因素而成,这些因素包括投资、消费、净出口和宏观目标、方针、政策、措施的影响及国际形势是否有战争威胁、国内自然灾害、民心所向,改行市场经济后还受经济周期、全球化后的外部经济的影响,因此不可能要求每年的经济增长都保持同一速度的笔直式增长上,因而每个时期和每年都有高低不一的发展速度,那种要求任何时期都和“一五”时期看齐是主观主义的,是不科学的。过去29年办不到,就拿近30年的改革开放来看,也是办不到的。近30年来,GDP平均每年增长9.8%,按这一平均速度要求,31年中(加上2009年)有年,1986年,年、年和2008年、2009年(多数预测为8.4%左右),共计有16年(占总年数51.6%)低于9.8%的水平。如果要求这些年份都达到9.8%的增速,特别是1981年的5.2%、%,%,%,即使按“8.9%”要求,也损失数千亿元。如以1999年为例,如要求增速达到8.9%,其产值应达到91914.1亿元,比现价89677.1亿元要损失2237亿元。再以2008年为例,如实际增长要达到9.8%(现为9%),加上比上年平减指数测算的通胀率为7.85%,那么2008年GDP现价应为302720亿元(×1.1765),比实际300670亿元损失了2050亿元。&br&&br&
按“一五”时期国民收入年增8.9%衡量,改革前后各有11年未达到这一水平。其中前29年有:大跃进中的两年,文革中的有:两年,七年,合计11年,共计减少1402.9亿元(其中大跃进减少137.2亿元,而不是1200亿元;文革9年减少1265.7亿元,而不是什么5000亿元或是什么8000亿元);改革后低于8.9%速度的有:三年、1986一年、年两年、四年,合计10年。如此算来,1979年减少59.9亿元,1980年减少59.5亿元,1981年减少177.4亿元,1986年减少50.8亿元,1989年减少840.7亿元,1990年减少958.2亿元,1998年减少1599.3亿元,1999年少2237亿元,2000年少592.2亿元,2001年少766.5亿元,10年共计减少7341.5亿元,比前29年多损失5938.6亿元,大了4.23倍。也就是说,即使按“一五”时期年增8.9%速度要求,改革后的损失要比改革前的损失大了4倍多。&br&&br&
复辟狂们攻击说,文革和“大跃进”两个时期的损失达14200亿元,相当于前29前基建总投资6500亿元的2倍多。这也不符合实际。实际情况是前29年累计基建投资6294.6亿元,实际新增固定资产4310.51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68.5%,并没有折腾掉所谓2/3。反而新增固定资产占原总投资2/3还多,而且其投资效益还好于改革开放后。年(以后不再公布基建投资额和新增固定资产额)基建投资累计亿元,是前29年累计数的23.4倍,形成的固定资产91462.27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仅为62.2%,比前期低了6.3个百分点。如果达到“经济崩溃”的前29年的68.5%交付使用率的水平,“经济飞速”发展的改革开放后25年,反而比那时损失了9334.04亿元(×0.685-91462.27)。再以1978年与2008年为例比较一下投资效益:1978年全社会总投资668.72亿元,当年新增固定资产496.9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74.3%,而2008年全社会总投资172828亿元,是1978年的257.4倍,新增固定资产91966.2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53.2%,比1978低了21.1个百分点。如果按1978年水平要求,那么,2008年总投资就损失了36445.3亿元的固定资产(×0.743-91966.3)。再以总投资效果系数来比较,1978年新增GDP443.3亿元,总投资为668.72亿元,投资效果系数66.3(指每百元投资新增GDP数量);2008年新增GDP43364.4亿元(比上年增加额),总投资亿元,投资效果系数为25.1,比1978年低了41.2个百分点。如果按1978年水平衡量,那么,2008年又损失GDP71220.8亿元(亿元×0.663-43364.4亿元)。以上仅按可靠的数据测算,2008年与1978年相比较,投资效益就有天地之别,如达到1978年水平,2008年就损失固定资产36445.3亿元,损失GDP71220.8亿元,比起“拍脑袋”或“政治需要”所损失的5000亿元、8000亿元和14200亿元来说,那简直是大巫见小巫了。
下面着重谈谈大跃进和二五时期经济状况&br&&br&
(1)关于1958年经济情况。按单一生产力标准衡量,1958年确实实现了工业大跃进,年也基本上达到了重工业“大跃进”的要求,但整个“二五”时期国民经济确实出现了负增长,列建国13个五年时期的倒数第1位。根据国家统计局改革开放后核实的数据,1958年列建国60年来增速第一位的有:GDP年增21.3%,第二产业年增52.9%、工业增加值年增53.4%,运输邮电业年增46.7%和人均GDP年增18.3%。列第1位的还有社会总产值年增32.6%,工农业总产值年增32.2%,工业总产值年增54.8%,重工业总产值年增78.8%和能源总量年增101.2%,原煤年增106.1%、机床年增185.7%等重工业产品,以及化纤(增14倍)、纱(49.5%)、丝织品(40%)、手表(40.3倍)、收音机(261.9%)、照相机(209倍)等轻工产品。列第2位的有轻工业总产值(33.7%)、发电量(42.5%)、呢绒(47.2%)、缝纫机(130.2%)、生铁(130.5%)、焦炭(161.9%)和发电设备(455.6%)等。国民收入列第3位(增22%)、总投资列第4位(84.5%)、基建投资年增87.8%,列第3位。财政收支分别增长25%和34.6%,分列第9位和第5位,有财政赤字21.74亿元,列60年的第31位。比起改革开放以来每年几百亿、几千亿元的财政赤字来(2009年打预算赤字9500亿元),那真是小巫见大巫了。银行贷款增长69.7%,列1953年以来最高增长率,货币增发率为28.4%,列第9位。进出口增长24.8%,列第10位。零售物价和消费物价分别增长0.2%和-1.1%,处于最低物价水平。职工平均工资和国有职工实际工资分别为-14.1%和-12.1%,说明1958年工业实现大跃进,并不是靠物质刺激和物价上涨带来的。主要是大量增加新工人和全民大炼钢铁而带来的平均工资减少。但人民生活水平仍有提高。表现在工资总额增长10.5%,居民消费水平增长1.4%;居民储蓄存款增长56.8%,列建国60年来第1位。主要农产品产量,除黄红麻、水产品、大牲畜头数等负增长外,农业增加值增长0.4%(列50位,比1980年的-1.5%要好),农业总产值增长2.4%(列48位),粮食增长2.5%(列第33位),棉花增长20.1%(列第16位),油料增长13.7%(列第14位),糖料增长31.4%(列第6位),猪牛羊肉增长11.5%(列18位),烤烟增长51.2%(列第5位),水果增长20.1%(列第8位),蚕茧增长5.4%(列34位),茶叶增长21.5%(列第3位)等。以上说明,1958年不仅不能说是什么“经济崩溃”,而且按周恩来提出的量化指标,中国经济确实实现了“大跃进”。&br&&br&
(2)关于年经济情况。年也实现了工业大跃进。这三年工业增加值年递增28.1%,工业总产值年增32.8%,仅低于三年恢复时期的36.75%和33.85%,列中国13个五年计划时期[2]的第2位高速度。列13个五年时期增长率第1位的有:能源总量(44.1%)、煤炭(50.1%)、天然气(145.85%)、化纤(255%)、缝纫机(46.85%)和手表(465%);列第2位的有:粗钢(51.65%)、钢材(38.85%)、原油(52.7%)、机床(76.3%)、汽车(41.95%)、原盐(15.85%)、纸张(25.55%)、收音机等;水泥、化肥、自行车等列第3位。重工业产值增速(49.35%)列第1位。轻工业(13.75%)列第6位。而且这时国有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标几乎都列建国60年前3名。如固定资产利润率分别为36.9%、40.9%和39.5%,资金利润率分别为34.2%、35.2%和32.6%,资金利税率分别为46.5%、48.7%和43.6%,产值利润率分别为20.6%、21.8%和23.0%(分列59年的第6、3、1位)等。而百元产值占用流动资金分别为l7.8元、20.3元和24.5元,分列建国56年来倒数第2、6、10位,是比较低的。这三年中,仅基建投资新增固定资产就达到702亿元,每年递增25.1%,是国有经济大发展时期,而且已开始批量生产汽车、飞机、拖拉机及原子弹爆炸装置等新兴的工业部门和工业产品。总的评价,“三年大跃进”,实现了工业高速发展,特别是重工业迅速发展,尤其是对苏东国家援建的156项重点项目大部分在这个时期建成,为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工业经济效益也是最佳时期。但这个时期农业却是下降的,出现了粮荒和农业短缺危机。这时城乡企业仍是增加的(如社队以上工业企业1960年比1957年增加8.45万个),职工人数也是增多的(增加2868万人),不存在企业破产倒闭和职工下岗失业问题,银行存贷差虽有所扩大,但银行自有资金却增加了315.9亿元,增长5.81倍;三年财政赤字累计虽达169.4亿元,通过增发钞票43.1亿元和向银行透支弥补,透支额并未超过银行自有资金额,因此这时银行和财政并未“崩溃”。而整个经济仍有较快增长,GDP年增9.6%,国民收入年增9.2%,超过“一五”时期的水平(分别为9.2%和8.9%),无论如何都扣不上“崩溃”的帽子。
(3)关于“二五”时期()年经济情况。&br&&br&
农业从1959年开始就很不景气,而且一连延续到1962年。鉴于到1960年中国出现粮荒和农业危机,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不得不在“二五”后两年对非农经济采取严厉的经济调整政策。这是陈云、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主张的,毛泽东也是同意了的。中国进入了年建国以来最困难的时期,出现了一场生产下降、食品供应短缺、人口非正常死亡的短缺型的经济危机。按水平法测算,“二五”时期GDP年递减2%,农业增加值和农业总产值分别递减5.65%和4.3%。主要农产品产量中,除羊存栏数年增长6.4%(约列前5名。2008年存栏数倒退到2001年)外,其他都有大幅度下降。其中粮食-3.9%,1962年比1957年减少3505万吨,而1960年到1961年减产更多;棉花-14.5%,减产89万吨;油料-13.75%,减产319.3万吨等。由于保农业、压工业等调整措施,使工业生产在年有大幅度下降。由此使整个“二五”时期各项经济指标几乎都列在13个五年时期的最末位。人均GDP五年平均-2.9%,农民消费水平-3.3%,市民消费水平-5.2%,使人民生活下降,非正常死亡增多。&br&&br&
关于此间出现的“非正常死亡”问题。由于年和1962年都比上年新增人口1200多万人,不存在非正常死亡的问题,问题出在年,这两年总人口分别比上年减少1000万和348万人(顺便说一下,改革开放31年来,每年人口死亡总数在800-1000万左右),表现在这两年人口死亡率高达25.43‰和14.24‰。考虑到出生率等因素,西安交大蒋正华教授采用历年生命表参数计算和原国家统计局长李成瑞对美国科尔教授线性公式计算结果进行技术性修订(因存在矛盾或不符合中国实际情况),他们得出的非正常死亡人数在万人,那种估算在万人以上则是高估。本人按国家统计局在后来核准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测算,1959年出生人口1667万人,死亡人口964万;1960年出生1384万人,死亡1709万人;1961年出生1185万人,死亡940万;2008年出生率12.14‰,比年低了8.76‰和5.86‰,新出生1621.2万人,死亡率7.06‰,比1978年高出0.81‰,但比年低了18.34‰和7.18‰,死亡人口932.8万人。将年与1959年相比较,其中1960年比1959年少生283万人,多死亡745万;1961年比1959年少生482万,少死亡24万人;1960年与2008年相比较,少生228.2万人,多死亡776.2万;1961年与2008年相比较,少生427.2万人,多死亡7.2万人。这样年与1959年相比较,少出生765万、多死亡721万人,这两年非正常死亡1486万人;与2008年相比较,少出生655.4万人,多死亡783.4万人,这两年非正常死亡1438.8万人。由此说这两年非正常死亡人数比1959年多死亡719万人,比2008年多死亡783.4万人;加上少出生人口,分别为万人,但绝不会超过2000万人。上述情况是十分严重的,也是建国以来从来没有过的。
关于三年大跃进中“全国有3755万人被活活饿死”人的谎言问题。复辟狂们反复用道听途说或捏造的数据说:文革10年,“整了1亿人,死了2000万人”,又说,“大跃进三年,全国有3755万人被活活饿死。”查某已故领导人在日讲话全文和他的选集,未见有这样的内容和说法。倒是那位自称“胡说”后因纵容、包庇资产阶级自由化分子被邓小平赶下台的那位总书记,在非正式场合私下说过“文革整了1亿人”,但未说过“死了2000万人”。现在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复辟狂捏造出来的。文革前期确有红卫兵打死人和两派发生“武斗”也死了不少人,但一旦发生打死人事件都立即下令制止,中央关于制止“河北”、“四川”、“武汉”、“云南”等地“武斗”的紧急通知,都具体列举了死伤人数,而且后来打死人的“造反派”都得到了法律制裁。如果说“文革10年死了2000万”,包括病死、唐山大地震死亡及自杀、打死的,还有点谱,但如果说“文革中被红卫兵打死了2000万”却是捏造、想当然的夸大其词的。是没有事实根据的。按2008年死亡率7.06‰测算,各种原因死亡人数就达932.8万人,30年按每年死亡800万测算,30年就死亡24000万人以上。因此说文革十年各种原因死亡2000万并不算多,是可以接受的。但要说红卫兵在文革中打死了2000万人却是无事实根据的“胡说”。至于说“三年大跃进活活饿死了3755万人”,那完全是复辟狂捏造。因为这是毫无根据的信口雌黄。人口专家一般讲的是“非正常死亡”,包括饥饿死亡及由营养不良引起其他疾病死亡、自杀、他杀及各种交通事故和自然灾害(如地震灾害、火灾、矿难、台风)等死亡,还包括一个大项,即营养不良造成出生率的下降而使新出生人口减少。前文引用蒋正华、李成瑞和美国科尔教授测算的数据是“非正常死亡”,而非复辟狂所说的“活活饿死的”。如果只算饿死的,不包括少出生的人口,那么把所有死亡人口全部算作“饿死的”也根本不到复辟狂捏造的3755万人的数字。按复辟派的说法是“三年大跃进”饿死人,是指年,不包括年开始经济调整时期。我在前文已说了,1958年、1959年和1962年比上年新增人口都在1200万人以上,比2008年新增人口673万人增长将近1倍(以本年底人口总数减去上年底人口总数得出),得出这三年不存在“非正常人口死亡。”那么只剩下1960年存在“非正常死亡”的问题,按国家统计局后来经过核实的死亡率测算,1960年死亡人口测算公式是:上年底总人口×当年死亡率,即67207万人×25.43‰=1709万人,虽然复辟狂未列入1961年开始调整的年份,但因为1961年年底总人口比上年减少348万人,我认为存在非正常死亡问题,按上述计算公式计算,1961年各种原因死亡人数为940万。把这两年死亡汇总共计只有2649万人,比复辟狂所说的3755万人少了1106万人;况且中国历来统计,病死的要占死亡人口的绝大多数,至少占80%以上,2008年包括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病、损伤和中毒、内分泌营养和代谢及免疫疾病,消化系统病(包括营养不良和冻饿夭亡)、泌尿、生殖系病、神经系病和传染病等十种疾病死亡人数占城乡死亡总人数的92.55%和93.53%。即使按80%最低比例扣除疾病死亡,也应该从这两年总死亡中减去2119.2万人(),那么充其量称为饿死或营养不良引起死亡的为529.8万人。前文我将年与1959年相比,这两年多死亡721万人;与2008年相比多死亡783.4万人。按80%病亡扣除,其中因饥饿或营养不良引起死亡的人数充其量在144.2-156.7万人。仅及复辟狂捏造的3755万人的3.8%-4.2%之间。也就是复辟狂们在这里夸大了23-25.1倍。这两年确实存在饿死人的问题,这与当时粮食生产浮夸风和随后的高征购政策有关,但粮食放卫星和随后的高征购政策不能只归罪于毛泽东一个人,用邓小平重新复出后所说,当时毛主席头脑发热,刘少奇、周恩来和我,头脑都发热,只有陈云未吭声。但陈云、薄一波等在1958年钢铁产量翻一番运动中提倡土法炼钢,也有责任。“三面红旗”都不是毛泽东首先提出的,而是别的领导人率先提出。
关于建国头29年中国国民经济建设成就&br&&br&
建国头29年不仅国民经济没有“崩溃”,而且还取得了以下彪炳史册的辉煌成就。&br&&br&
(一)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有经济占绝对优势的工业经济体系。&br&&br&
29年来工业基建投资3434.4亿元,工业新增固定资产2292.89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66.8%。比改革开放后“八五”时期的62.7%高出4.1个百分点。年工业基建总投资达到53701.6亿元,为前29年的15.6倍,其中年平均投资扩大了17.1倍。由于竣工房屋造价由1978年每平方米造价104元(为前29年最高造价)增到元,上涨了11.2倍,因而单位投资效率比前期差。前29年仅用后25年6.4%的基本建设投资就取得了更加辉煌的成就。&br&&br&
通过大规模工业建设,新增了一大批工业生产能力:铁矿开采能力13928.9万吨,占建国54年来的63.1%;炼铁能力3715.7万吨,占59.5%;炼钢能力3304.6万吨,占55.8%,煤炭开采新增46054万吨,占45.8%;石油开采11116.7万吨,占27.8%;天然气249亿立方米,占55.5%;发电装机容量5128.8万千瓦,占14.9%;化肥1141.8万吨,占42.1%;水泥4931.1万吨,占30.0%;棉纱1054万锭,占61.9%;制糖301万吨,占43.8%;造纸294.9万吨,占31.9%;木材采运量2583.2万立方米,占54年来的82.2%;硫酸657.1万吨,占57.3%;合成氨1162.3万吨,占52.8%;纯碱115.7万吨,占24.9%;烧碱127.5万吨,占56.1%;手表788.2万只,占72.9%;食盐1081万吨,占71.3%;新建铁路23937公里,占51.9%(前29年新修铁路2.99万公里,而后30年只有2.8万公里);新建公路240565公里,占47%等。还必须指出中国到1978年已经批量生产汽车、现代化万吨轮船、喷气式各种飞机、千万次计算机及电视机、电冰箱、电风扇、洗衣机等家用电器。还建成工业各行业为建国50年来最大的企业:最大的矿区——山西大同煤矿,最大的水电站――葛洲坝水电站,最大的火电厂――江苏谏壁发电厂,最大发电机组――青海龙羊峡水电站,最大的油田――大庆油田,最大的炼油厂――洛阳炼油厂,最大型轧钢工程――武钢1.7米轧机,特宽特厚大型轧机――河南舞阳钢铁公司,最大铁矿处理工程――攀枝花公司密地选矿厂,最大的铜矿――江西铜业公司,第一条浮法玻璃生产线――洛阳玻璃厂,最大的乙烯工程――大庆乙烯厂、第一个汽车厂――长春一汽,最大的造纸厂——佳木斯造纸厂,最大的盐场——塘沽盐场,最大的甜菜糖厂——黑龙江红光糖厂和吉林新中国糖厂,最大的甘庶糖厂――广西贵溪化工厂等。上述企业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上大企业的生产规模,是中国工业实力的代表。
经过29年的努力,中国工业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建立了一大批新的工业行业和现代化工业。包括现代冶金设备制造业、采矿设备制造业、大型电力设备制造业,飞机和汽车制造业、大型及精密机床制造业、高级合金和重要有色金属冶炼业,石油化学工业,有机合成材料制造业、宇航工业、大规模集成电路和电子计算机工业,各种通讯、传输设备及精密仪器仪表制造业等现代工业,都从无到有地建立起来。仅机械工业在改革开放初期就设立了8个机械部。这都标志着,我国工业技术水平已达到当时世界平均先进水平,至少是同步发展的。到1978年,中国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可以装备大型矿山、电站、冶金、石油化工、汽车、造船、纺织等重要工业,不仅填补了许多工业技术的空白,而且使中国工业生产逐步转移到新的技术基础上来。从固定资产装备系数来看,中国不再是敲敲打打、手工作坊式的原始落后状况。国有工业企业人均拥有固定资产已从1952年的2918元增到元,增长2.6倍,人均占有资金从2878元增到10763元,增长2.74倍。统配煤矿的机械化采煤程度已达58%。不少工业设备和生产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如冶金工业有世界一流的4千多立方米的炼铁高炉,自行设计制造的1.7米轧机已在本钢投入生产;机械工业能自行设计制造6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和150万吨钢铁企业的成套设备;石油工业已打成多口6千米的超深井;建材工业已掌握水泥窑外分解技术;电子工业已研制出每秒运算4万次的大型电子计算机;造船工业已能设计并采用分段焊接法制造2-3万吨货轮;纺织工业已掌握气流纺、喷气织布及新的印染整理等工艺技术。通过29年的大规模有计划有目的的工业建设,彻底改变了旧中国工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部门残缺不全、分布畸形的状况。&br&&br&
到1978年我国已建立了冶金、电力、煤炭、石油、化工、机械、建材、森工、纺织、轻工和国防等11个工业部门,57个工业产业和500个工业行业的门类齐全、布局比较合理、基础雄厚、技术较先进的现代化工业体系,生产能力大大增强。如冶金工业企业到1978年有4923户,职工人数309.4万人,拥有机床7.93万台,锻压设备12714台,1978年工业产值368.9亿元,1953—78年增速平均为12.75%;电力工业有企业8286户,职工76.4万人,拥有机床l.54万台,锻压设备2382台,1978年工业产值161.4亿元,26年增速15.2%;煤炭工业有9827户,职工378.5万人,机床3.7万台,设备8045台,1978年产值116.9亿元,年增速度9.25%;石油工业有企业250户,职工49.5万人,机床1.59万台,设备1574台,产值233.3亿元,年增20.9%;机械工业有10.3753万户,职工941万人,机床191.6万台,设备43.9621万台,1978年产值1155.5亿元,年增l6.2%;森林工业有12128户,职工119.6万人,机床2.5万台,设备4456台,1978年产值77.4亿元,年增4.4%;建材工业有44118户,职工182万人,机床5.24万台,设备9130台,产值153.9亿元,年增11.3%;纺织工业有35474户,270.1万职工,机床6.4万台,设备6472台,产值529.1亿元,年增6.85%;国防工业有52808户,职工188.2万人,机床7.39万台,设备23635台,产值384.1亿元,年增9.95%;造纸工业有13553户,40.l万名职工,机床3.26万台,9791台设备,产值53.8亿元,年增8.15%;食品工业有40953户,203.9万名职工,拥有机床3.89万台和3826台设备,产值471.7亿元,年增6.25%。这些工业部门、工业产业和行业及工业产品都是29年来一个厂一个厂建设起来的,决不是资改分子一句话就可以否定了的。&br&&br& 针对旧中国只有落后的纺织业和原始的采矿业和手工敲敲打打的修理行业的状况,新中国根据优先发展重工业或生产资料生产优先的原则,走“重化工”的工业发展道路,才建立了独立和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才能提高国防防卫力量,才能用机械制造业武装整个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才能不断实现工业现代化。靠轻纺工业既实现不了工业现代化,更实现不了国防现代化。那种攻击过去29年走重化工道路的人,不是无知就是别有用心。改革开放以后一些人看到的是外国家用电器如何普及,对比中国“老四件”确实落后了,但让港澳台和外国人看到中国重工业设备,他们都十分惊讶,靠进口设备生产轻纺电子产品,永远跟在别人后面爬行,没有重工业特别是没有机械工业的优先发展,就永远成不了大国、强国。这就是历史史实。
上述事实说明,我国国有工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都是社会化大生产,它拥有先进的设备、技术,高有机构成、高素质人才和熟练工人,又有品牌和信誉。如将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私有化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状况将名存实亡;等到全部私有化了,社会主义国家也就不复存在了。&br&&br& 我国使用机器生产的工业企业单位数,由万多户增到万户。其中国有工业企业由3326户增到8.37万户,集体工业由193户增到26.4万户;工人人数由612万人增到6091万人,其中国有工人由306万增到3139万人,集体工人由9万人增到1215万人。29年中,我国工业经济有了飞速发展,工业增加值增长了42.5倍,年增长13.9%,比改革开放后30年(年)年增11.55%高出2.35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增长39.6倍,年增长13.6%,其中轻工业增长19.8倍,年增长11.05%,重工业增长90.8倍,年增长16.8%;国有工业企业产值增长88.4倍,年增长16.7%;集体工业产值增长1618倍,年增长29%。所有的工业产品产量都有成倍增长,而且绝大多数年增速都比改革开放30年来要高,如化纤从1957年批量生产以来增长1422倍,年增42%,后30年年增15.95%,高出26.05个百分点;纱增长6.3倍,年增7.1%,比后30年年增7.6%,只低0.5个百分点;布增长4.84倍,年增长6.25%,比后30年年增6%,只低0.15个百分点;纸张增长38.9倍,年增13.55%,比后30年年增10.35%,高出3.2个百分点;食糖增长10.4倍,年增8.75%,比后30年年增6.35%,高出2.4个百分点;原盐增长5.5倍,年增6.7%,比后30年年增3.8%,高出2.9个百分点;卷烟增长6.4倍,年增7.15%,比后30年年增10.3%,低了3.15个百分点;能源总量增长25.4倍,年增11.95%,比后30年年增4.85%,高出7.1个百分点;原煤增长18.3倍,年增10.75%,比后30年年增5.15%,高出5.6个百分点;原油增长866.1倍,年增26.2%,比后30年年增2%,高出24.2个百分点;天然气增长1960.4倍,年增29.9%,比后30年年增5.85%,高出24.05个百分点;发电量增长58.7倍,年增15.1%,比后30年年增9.05%,高出6.05个百分点;生铁增长138.2倍,年增18.55%,比后30年年增9.05%,高出9.5个百分点;粗钢增长197.6倍,年增20.5%,比后30年年增9.65%,高出10.85个百分点;钢材增长168.8倍,年增19.5%,比后30年年增11.55%,高出7.95个百分点;水泥增长97.8倍,年增17.15%,比后30年年增10.75%,高出6.4个百分点;木材增长7.3倍,年增7.9%,比后30年年增1.5%,高出6.4个百分点,而在2003年以前是负增长;硫酸增长164.3倍,年增19.25%,比后30年年增7.1%高出12.15个百分点;纯碱年增长14.1倍,年增9.8%,比后30年年增9.25%,高出0.55个百分点;烧碱增长108.3倍,年增17.6%,比后30年年增8.4%,高出9.2个百分点;乙烯从1960年批量生产以来增长542.3倍,年增34.95%,比后30年年增11.5%,高出23.45个百分点;化肥增长1447.8倍,年增28.5%,比后30年年增6.65%高出21.85个百分点;发电设备增长2418倍,年增长30.5%,比后30年年增3.45%高出27.05个百分点;汽车从1955年试生产以来增长1489倍,年增长38.55%,比后30年增14.75%,高出23.8个百分点;大中型拖拉机增长112.5倍(从1958年试生产),年增长26.7%,比后30年年增2.2%高出24.5个百分点;金属切削机床增长113.5倍,年增17.75%,比后30年年增4.15%,高出13.6个百分点;农药增长532倍,年增25.15%,比后30年年增4.35%,高出20.8个百分点;化学药品增长469倍,年增长26.6%,比后30年年增14.4%,高出12.2个百分点;塑料增长678倍,年增26.2%,比后30年年增13.55%,高出12.65个百分点;铁路客车增长33.1倍,年增12.95%,比后30年年增4.6%,高出8.35个百分点;铁路货车增长11.1倍,年增9%,比后30年年增4.15%,高出4.85个百分点。焦炭增长85.9倍,年增长16.8%,比后30年年增6.7%,高出10.1个百分点;自行车增长609倍,年增长24.95%,比后30年年增6.5%;高出18.45个百分点;照相机从1956年试生产以来增长177.9倍,年增长28%,比后30年年增23%,高出5个百分点;平板玻璃增长21倍,年增长11.25%,比后30年年增12.1%,低了0.85个百分点。从上述36种传统工业产品产量增速来看,除平板玻璃、卷烟、纱、布等4种产品,略低于改革开放30年外,其他32种全部超过,差距在0.55(纯碱9.8:9.25%)-27.05(发电设备3.45:30.5%)之间。其中拖拉机到2004年(-0.55%)为负增长,拖拉机2004年产量不及1977年的产量,倒退27年;木材2005年产量刚刚达到1978年产量,倒退26年;工业中的动力母机金属切削机床仅年增4.45%,比前期低了13.6个百分点;现代化动力源泉-发电量也相差6.05个百分点(15.1%:9.05%)。
改革开放以后,不顾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的基本国情,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去交换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典型的例证是用8亿件衬衣换购美国一架波音客机)的所谓出口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出口依存度(出口占GDP的比重)由1978年的4.6%上升到%(世贸组织统计为32.6%),超过同年美国的9.1%、日本的15.9%、英国的17.1%、法国的21.2%、意大利的23.3%、加拿大的30.2%、澳大利亚的18.5%和俄罗斯的28.1%、印度的14.8%,仅比德国39.9%略低。2008年中国有贸易顺差2981.3亿美元,但外商在华企业占57.4%。这一方面反映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成就,同时也反映出中国经济发展对外需、外资、外商、外企及设备、技术和资源的过度依赖。以石油为例,中国截止1992年为止,石油产需不仅能自给自足外,还有大量出口。1990年出口石油2925万吨,纯出口2317万吨,赚取外汇32.5亿美元。而到2008年,进口原油17888万吨,成品油3885万吨,共计进口石油23430.7万吨,超过国内原有产量的23.1%。中国经济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早在2007年已高达57.8%,2008年预计将在60%左右。1993年到2008年累计进口石油159803万吨,纯进口石油133267万吨,花外汇4776.51亿美元,15年年平均进口石油8884.5万吨,花外汇318.43亿美元。2008年进口铁矿石44356万吨,进口锰、铜、铬矿石1960万吨,花外汇166.24亿美元;进口机床88623台,花外汇75.87亿美元;进口自动数据处理设备54279万台,花外汇254亿美元;进口飞机308架,花外汇87.65亿美元等。中国目前对石油、铜、铁、氧化铝等原料的依存度已达60%左右,成了石油、铁矿石、钾肥、飞机、机床、医疗器械等进口大国。还出现“中国进口什么,什么都涨价”的怪现象。中国现今的出口外向型经济,“两头在外,两头受制于人”,在去年下半年发生的金融经济危机下,已走进了死胡同而不能自拔。&br&&br& 上述史实说明,新中国头29年工业发展速度快于改革开放后30年,工业现代化进程、工业投资效率、工业经济效益及工业化带来的污染损失和工业生产力布局等方面都优于改革开放时期。我国工业化水平(指工业与农业的增加值和工农业人数比较之和),由1949年的11%提高到1952年的25%和1978年的62%。前29年工业化水平提高了51个百分点,而后30年仅提高22.1个百分点。工业占GDP比重由1949年的12.4%上升到%,下降到%,2008年为42.9%,比1978年降低1.2个百分点。工业净产值占国民收入的比重由1949年的12.6%上升到%,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30%上升到72.2%,按李富春在“一五”计划中提出的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70%以上的工业化标准,中国也早在1959年就实现了工业化。税利占财政收入的比重由1952年的30.2%上升到75.4%;工业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59.9%上升到72.9%。工业为农业、交通运输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技术装备,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如果说,前29年工业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那么后30年比那时速度还低,出口外向型经济已走进死胡同,工业经济又到了什么“边缘”了呢?!&br&&br&
29年的史实证明,中国发生了一场深刻的工业革命,不仅现代工业逐步建立起来,而且为工业现代化奠定了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也为整个国民经济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前提条件。那种把工业化等同资本主义化、私有化,认为不经过资本主义高度发展阶段就不能实现国家工业化和经济现代化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新中国29年的历史史实证明,社会主义国家通过大力发展公有制经济,特别是着力发展国有经济,采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用集体联合劳动代替个体私有劳动方式,不仅可以进行社会化大生产,大大发展社会生产力,消灭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社会化大生产矛盾和体现的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阶级对立及单个私人企业的有计划生产经营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避免周期性生产过剩发生经济危机,而且在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下完全可以而且能够完成工业和国家现代化的任务。对此,美国教授莫里斯o迈斯纳评价为:在毛泽东时代,正是工业现代革命,为中国现代经济发展奠定了根本的基础,使中国从农业国变成以工业为主的国家。他评价说,中国工业化与德国、日本、俄国等后起之秀相比毫不逊色,其实毛泽东时代远非现在普通传闻中的所谓经济停滞时代,而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工业现代化的时代!这才是客观、公正的评价。
(二)科技创新路子已找出,建立了能进行自卫反击的强大国防力量。&br&&br& 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创造了社会前提。并且利用公有制的优越条件组织联合攻关,不仅把苏联撤退专家留下的建设项目攻关后上了马,而且在国防、尖端等科研领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成果。中国早在1956年就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1959年试制成功国产超音速战斗机。到1978年已能批量生产20多个机型的各类飞机的生产体系。在建国十周年的1959年的国庆阅兵中,中国已展示自主制造的主战坦克、各种先进的火炮、自动机枪、装甲车、鱼雷舰艇、喷气式战斗机等先进武器装备。为支持科研发展,国家财政对科研支出从亿元增到亿元,增长93.4倍,年增长15.9%,科研经费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比重为4.7%、改革开放后既没有这么高的速度也没有一年达到这个比重。日,用国产燃料发射了第一枚P-2导弹,11月5日自制导弹发射成功;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日第一枚核导弹发射试验成功,日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日第一艘核潜艇研制成功,日第一次回收发射地球卫星成功。在毛泽东时代,人们发挥了极大的聪明才智,喜事连绵不断。50年代飞机、汽车、拖拉机和核装置试制成功;60年代除了“两弹”(导弹、原子弹)外,还有牛胰岛素人工合成和断肢再植、治疗大面织烧伤技术等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70年代人造卫星、核潜艇、氢弹和中子弹试制成功。这些都不可能靠引进或搞私有制就能在短期内搞出来的。正如邓小平指出的,如果不在60-70年代弄出“两弹一星”,就没有中国的大国地位;江泽民说,如果不是勒紧裤带搞出“两弹一星”,中国早就挨打了。美国和后来变修的苏联在前20多年里,前后计划7次对新中国进行核打击。我认为,在头29年由于中国加强了重工业的发展,发展了国防军事工业和加强了战备,大搞三线建设,民兵训练和全民皆兵,才阻止了敌人发动对华战争,才“有备无患”,根本不存在什么“对战争估计过于严重”的问题。我认为在毛泽东时代,中国国防具有自卫反击的能力。这是毛泽东给我们留下的又一宝贵遗产。&br&&br& (三)改变了旧中国留下的畸形生产力的地区布局。&br&&br& 新中国从1953年起,开始了大规模经济建设,从“一五”到“五五”有计划的发展,特别是工业建设,将新建项目安排在靠近能源和原材料产地,增加了对内地的投资,包括“三线”建设,在中南、西南、西北地区建设了一大批工业基地和新兴的工业城市,使辽阔内地的资源得到利用,工业布局趋向合理,改变了旧中国畸形生产力布局。这是中国经济建设中又一伟大成就。在年26年中,国家对内地总投资3417.68亿元,占地区总投资60.5%,占全国基建总投资54.9%。“一五”共安排694个大中型项目,其中472个安排在内地,占68%;“三线”总投资1000多亿元,形成了武钢、包钢、兰州、西安、太原、郑州、洛阳、哈尔滨、长春、吉林、成都等新的工业基地,在三线地区相继建成了近2000多个大中型企业,形成了45个大型科研基地和30个新兴工业城市。最为突出的是在渺无人烟的北大荒,自力更生开发出大庆油田;在崇山峻岭中建起了攀枝花钢铁基地和九盘山煤炭基地;在黄河、长江上兴建了包括南京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郑州黄河大桥等数座横跨两岸的大桥和龙羊峡水电站、葛州坝水利枢纽等宏伟工程;过去交通闭塞的西北、西南地区相继修建了宝成、湘黔、襄渝、川黔、成渝、贵昆、成昆及包兰、天兰、兰新、兰青等数十条铁路。公路建设除西藏的墨脱县外,已县县通了公路。在年,29年中投入5个少数民族地区的基建投资527.17亿元,占全国总投资的8.4%,建立了包头工业基地;在新疆建立了克拉玛依油田和一批有色金属基地;宁夏开发了贺兰山煤田;在西藏,这个昔日无现代工业的空白地区,建起了一批发电厂、毛纺厂、皮革厂和建筑材料工业。由于加大了对内地投资,使生产力布局趋向均衡化,沿海与内地的经济差距大大缩小。如工业地区布局分布,由解放初沿海与内地大体为7:3,到1978年变为6:4;而到2008年又倒退到7:3;工业企业数,内地由1952年占49.7%上升到%,2008年退为27%;工业总产值由30.6%上升到39.1%,2008年下降到25.3%;工业固定资产占有量由28%上升到56.1%,2008年下降到38.9%,总资产只占35.8%。轻工业产值由28.5%上升到35.5%,机械工业产值由24.1%上升到37.8%。主要工业产品产量都有大幅度提升,如化肥从0上升到51.4%,机床从8%上升到35.3%,2008年下降到17.2%,布从18.4%上升到40.7%,2008年下降到18.7%,纸张从30.2%上升到43.2%,2008年下降到28.9%。这种投资的转变,不仅缩小了地区差距,改变了旧中国畸形布局,而且发展了内地经济,初步建设了战略后方,增强了反侵略战争的防卫力量,也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和条件。而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里,在让对外开放的东南沿海地区“先富起来”的号召下,各种优惠政策和外资、投资等资源都流向东南沿海地区,使东部地区与内地、特别是与西部地区经济差距急剧扩大,贫富差距也达到极限,生产力布局又倒退到旧中国畸形状态。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
(四)基本解决了近10亿人口的温饱问题。&br&&br&
中国总人口从万人增到万人,再到万人,前后增加4.2和3.65亿人口。分别年增2%和1.1%。前29年城镇人口年增3.85%,后30年增4.3%,因此城镇化水平从%上升到%和2008年达45.7%。人均GDP从1949年75元增到元和元,前29年增长3.5倍,年增5.3%,后30年增10.9倍,年增8.6%。按现价现汇测算,从美元增到美元和3268.2美元,按此测算,前29年均增长5.3倍,年增6.55%,后30年增长13.4倍,年增8.45%,差距不是很大。农民人均纯收入从43.8元增到元和元,改革前后分别增长3.9%和7.15%;市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81元增到343.4元和15780.8元,分别增长4.85%和7.25%。职工平均工资从262元增到615元和元,实际年增长分别为2.2%和7.05%。居民储蓄存款亿元增到亿元和.4亿元,按现价计算,分别年增长20%和26%;人均储蓄从0.24元增到21.9元和16407元,分别增长16.8%和24.65%。零售物价改革前后分别年增1.1%和4.7%,消费物价分别年增1.3%和5.65%。城市贫困人口从解放前4612万人减到1978年为零,2004年低于每人每天收入1美元的人口在5444.6万人(低收入户)及2008年城镇5%的困难户年收入只有3137元,而按1.25美元国际贫困线测算,以三年平均汇率折合成3425元人民币;且收入与消费相比,支大于收725.72元。因此,这5%的困难户应是绝对贫困人口,按城镇总人口推算城市贫困人口为3033.4万人(其中得到政府救助的低保人数就达2334万人),贫困率从80%降为0和10%或5%;农村贫困人口从4.3亿人减少到亿和2008年近4.34亿人(按联合国世界银行提出的每人每天消费1.25美元的贫困线测算),贫困发生率从90%减为%和2008年60%。将城乡贫困人口相加(城市44.6万人,农村1.7-4.34亿人),全国贫困人口约在2.03亿-4.88亿人左右,贫困率在15.3%-36.7%左右。反映贫富分化的基尼系数,国家统计局公开承认的数据是:1978年为0.31,社会分配比较公平;在当政者大力发展中外私有等非公有制经济的既定方针下,贫富差距急剧拉开,到2000年基尼系数已突破了0.4这个国际公认的警戒线,到2008年已高达0.466,比美欧日等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还要高。据“纽约时报”日一文指出:“中国大陆的贫富不均状况已超过美国(2003年美国的基尼系数为0.408,美国在西方国家最高)、日本的0.249、韩国的0.318及印度的0.325。事实上,它已接近1949年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水平。也就是说,就贫富差距而言,中国大陆已经接近‘回到解放前’了。”“中国至今仍自称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所需要的社会构架已荡然无存。”虽然我国迎来60周年国庆,社会矛盾尖锐,群体事件频发,其深层原因是贫富悬殊、两极分化已达到极限。因为元人民币只能兑换60.4美元,元可兑换67美元;按消费物价测算,元只相当于1978年的100元。那时城市居民因多种原因发生生活困难,有集体单位和各级政府保障;农村居民生活困难靠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社队组织和国家扶持,也基本能保证,特别是“五保户”改革开放后有的农村已自生自灭。毛泽东时代,机关、学校、公有制单位实行公费治疗,生老病死都有医疗卫生保障;农村实行合作医疗,推行“赤脚医生”,近乎免费治疗、惠及亿万农民家庭,该制度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赞扬和大力提倡。毛泽东时代,全国有85%的人有医疗保障,而改革开放后却有80%的人没有任何医疗保障。近年来在城镇推行基本医疗和在农村推行合作医疗,但是是低水平的,离广大劳苦大众的迫切需要还相差很远。不少公有制企事业单位为职工修建了住宅和福利性食堂、浴室、哺乳室、托儿所、幼儿园、职工疗养院、文化娱乐设施等。以2008年与1978年比较,反映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衰退情况:近30年来,中国总人口纯增3.65亿人,2008年底农村人口仍占总人口的54.3%,但中国医院、卫生院总数却从1978年的64311座减少到2008年的59572座,纯减少了4739座,下降了7.4%。农村医疗卫生更有大幅度减少:其中乡镇卫生院2008年只剩下了3.9万个,比1978年减少了1.6688万个,下降了30%;床位数只剩下了82万张,减少了32万张,下降了28.1%;卫生技术人员只剩下了87.4万人,减少了44.7万人,下降了33.8%。这就是医疗改革的后果。回归毛泽东时代的全民医保,才是中国医改的正确方向。
许多经营较好的企事业单位,职工从集体福利中得到的实惠,甚至接近了名义工资,1978年仅全民单位支付的劳保福利费达66.9亿元,相当于职工工资总额14.3%,比1952年支付的劳保、福利费增长6.042倍。在毛泽东时代,国家实行“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财经总方针,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经济是为全体人民特别是为广大工农劳动人民服务的,以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的的,而不是私有制社会为资本家、官僚买办、贪官污吏谋取最大的私利。在短缺经济条件下,国家采用陈云提出的关系人民生活必需品实行“计划供应”的办法,用粮票、布票、油票、肉票、糖票和日用品“购物券”等,虽然受到“资改派”的恶毒攻击和丑化,但是这种票证供应方法确保了亿万人民的基本生活消费的需要,保证了社会安定团结。而且在严重灾荒、地震、战争、社会动乱等非常时期,要想保持社会稳定,都必须采用这种“计划供应”的办法。即使当今各级政府,特别是大中小城市,对粮食、食油和煤、电、水、汽的供应也必须保证需求,而且一天也不能断档。对各种突发事件也应有预谋对策。这都说明“预测、计划”的重要性。&br&&br&
全国居民平均消费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全国居民每人每年消费水平从1949年62元增到元,增长1.97倍,年平均增长3.8%,抛除消费物价年均增长1.3%因素,实际增长1.3倍,年均增长2.9%;其中农民从54元增到138元,市民从83元增到405元。居民平均每人每年生活消费量到1978年是:粮食390.92斤,虽低于斤,但高于1986年以后的水平;食用植物油消费3.19斤,低于1952年1斤,但基本保护了炒菜做饭的需要;除上述两种消费品消费略有下降后,其他消费品都有增加:猪牛羊肉消费16.84斤比1952年增加3.18斤,家禽消费增加0.01斤,为0.87斤;鲜蛋3.94斤,增加1.9斤;水产品7斤,增1.66斤;食糖6.84斤,增5.02斤,卷烟30.8盒,增19.9盒;酒5.14斤,增2.86斤;茶叶0.27斤,增0.12斤;各种布匹24.08尺,增6.96尺;毛线0.06斤,增0.05斤;鞋0.91双增0.73双;消耗煤炭210.31斤,增127.12斤;1978年每百人拥有耐用消费品量也有较大增长:拥有自行车7.7辆、手表8.5只、缝纫机3.5架、电视机0.3台、收音机7.8台、照相机0.5架、录音机0.2台、电风扇1台等,而在旧中国普通百姓连幻想也想不到的。每人每天有报纸3.2份,每人每年有图书、杂志4.8册。1978年在农村人均住房面积8.1平方米,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6.7平方米。上述数字说明,毛泽东时代基本上解决了近10亿中国人的吃穿用住行“五个字”,即近10亿人的生存温饱需要。特别是解决了长期受压迫受剥削的占中国总人口90%以上的工农劳苦大众的温饱问题,是从古至今历届中国社会、包括一切私有制剥削社会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因为一切私有制社会离开了对广大工人、农民的剥削,剥削者就无法存在,正是工人、农民的贫困才养肥了少数财主、资本家等剥削者、统治者。在苏东国家演变、中国社会转型的当今世界,毛泽东时代让工农劳苦大众当家作主,解决了近十亿中国人的温饱问题,仍然具有开创新世界的典范作用,更是了不起的伟大成就。&br&&br&
建国头29年已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而且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完全属于中国人民所有的,至少是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基础;“两弹一星”和核潜艇研制成功,使中国国防力量跃入世界强国行列;实施“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外交新局面,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席位,到1978年8月已与108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形成了所谓三大国(指美苏中)或五大国(指中美苏日欧盟)强国地位或称国际格局,中国是三大国或五大国中的一角,对世界格局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为中国的发展创造了较好的国际环境。从五个方面综合国力来衡量,国防力量(三弹一星和核潜艇、喷气式战斗机等军事实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济实力(重工业迅速壮大和独立完整工业体系、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科技创新能力(工业、军工、农业及生物、医药等科技创新能力,包括杂交水稻、牛胰岛素人工合成、数万次计算机等)、国家号召力和组织能力(毛泽东的威望、党的号召力和周恩来政府的组织能力,都列古今中国、国际社会最强之列)及国民凝聚力(人口众多且素质不断提高,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政治觉悟、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只要毛泽东一个号召就能形成万众一心、同仇敌忾、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和“一人有难,八方支援”的共产主义协作风格;自从严惩了刘青山、张子善2个贪官,保持了政界20多年的清正廉洁,真正实现了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基本形成了路不失遗、夜不闭户、尊老爱幼、共同奋斗的社会风气。这是中外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都列世界前列,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强国之一。即毛泽东所说,中国人民真正站立起来了。这是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建国头29年取得的辉煌成就,是铁的历史事实。邓小平在第三次复出如日中天的时候评价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共产党”,没有毛主席的卓越领导,“中国革命有极大的可能到现在还没有胜利”,“我们党就还在黑暗中苦斗”。而且这种评价他前后说了三次。这是任何走资派、资改派和资产阶级自由化分子无法否认的。“经济崩溃”论可以休矣!
不知是否还有人能够坚持看到这里。由于需要大量引用数据,造成篇幅很长。不过如果能够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分析事实,厘清要点,对于前面提出的问题,我相信读者心中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br&&br&
注:本文绝大部分从经济发展角度对新中国前三十年与改开后进行比较,关于从其他角度的分析范式与质疑,如“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否是十年浩劫“等类似问题,这里并未详细阐述,如感兴趣,欢迎发问。&br&&br&
参考文献:日 274期 环球视野&br&
北大马会日 时事评论
首先要明确一点,改革开放是一种历史必然,是大势所趋,迟早要来。类似“没有改革开放会怎样”的问题,我不能通过唯物主义史观来逻辑严密地推断。因此更好的提问方式是,改革开放与之前的路线相比,哪一个更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哪一个更有利于提高最广大人…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没有价值 英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