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新闻发布系统需求分析发布

阿里苏宁2016合作发布会:张近东致辞
  尊敬的各位嘉宾、媒体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首先,十分感谢各位远道而来。十月怀胎,瓜熟蒂落,苏宁与阿里巴巴从去年8月宣布合作,到今天我们邀请各位嘉宾来共同见证,经历了整整十月的孕育与融合。
  在此,我首先要感谢马云主席和阿里巴巴团队对苏宁的选择和信任,感谢所有供应商和媒体朋友们的关心关注,感谢苏宁广大中小股东对此次战略合作的支持,感谢各级主管和专业机构的指导与服务,谢谢大家。
  还记得在去年8月10日的战略发布会上,马主席说,他激动的就像在参加婚礼一样。当时,很多人对苏宁与阿里巴巴的合作都颇感意外,也对我们接下来的发展充满着好奇。事实上, 我当时与大家心情一样充满期待,阿里巴巴拥有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而苏宁则拥有国内最完善的线下网络布局和服务能力,双方合作的本身就是零售乃至世界零售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充满着未知的机遇,也充满着不确定的挑战。
  过去十个月,苏宁和阿里巴巴的合作几乎是在全世界媒体的高强度关注和审视下一步步推进的,就像是一次大型的网络直播秀,而苏宁和阿里巴巴无疑是互联网界人气最旺的网红。但这十个月中,双方无论是在天猫开设苏宁易购旗舰店、物流系统打通,还是双十一、418等大促方面的联合行动都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张勇先生,张总亲自参与了以上所有重大活动,正是由于这份专注和责任,让双方团队在用业绩赢得了市场的认可同时,也在战斗中建立了默契与友谊。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是一个欢乐的日子,也是一个孕育新生的节日,我们特意选在这一天发布我们的联合战略,就是标志着苏宁与阿里巴巴团队正在更加紧密的融合,将会有更多样、更深层次的合作方式。接下来,我们将在电商平台、线上线下O2O融合、物流、互联网金融、云计算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加快项目落地的步伐,进一步巩固互联网零售运营能力。我们相信,随着双方交割的完成,苏宁和阿里巴巴将会酝酿出更多新鲜事物,为市场创造无限可能。
  这十个月来,我们很多合作伙伴都表达了对苏宁与阿里巴巴合作的关心与支持,事实上我们双方的合作,已经不仅仅是两家企业的事情,而是肩负着众多品牌商、零售商共同的使命与责任,以及面向消费者的共同承诺。因此,今天我们诚挚邀请双方的老朋友莅临见证,共襄盛举!
  对于苏宁与阿里巴巴的合作,我想应该有着三方面的意义。
  首先,这是一次从企业间合作到全产业链集结的变革。
  当前,全社会都在探讨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路径,谈论去库存、去产能。比如空调行业,就有数据显示,2015年空调行业库存总量已突破4000万台,与 2015年空调市场的整体零售销售差不多,这就意味着仅库存也够卖一年。
  表面上看,去产能、去库存等供给侧改革是生产制造过剩的问题,但本质上是供求关系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失灵问题。比如很多中国人跑到国外买马桶盖,但后来才知道其实是杭州生产的;又比如很多人对国外几千元的电饭煲很推崇,而我们国内市场却还在低端产品上血拼价格。苏宁是零售商,一头连着产品供应商,一头连着商品消费者,是供求关系、需求信息反应最前沿、最直接的环节,我认为我们就应该站出来,与品牌商一同想办法解决供求不对称的问题。
  目前阿里巴巴拥有线上超3万亿销售规模,苏宁则具备线下遍布全国各级城市的2700家门店和物流网络,我们双方合计拥有超过7亿用户的消费数据,这些数据既覆盖了线上线下,也覆盖了几乎所有的品类,以及形形色色的个性消费习惯,这些数据的挖掘和精准营销,将为我们品牌商的供给侧改革提供源源不断的智慧源泉。
  而且,现在以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正以几何级的速度在进行变革,比如无人机、机器人等,充满新鲜感的&探索式消费&正越来越成为一种新的体验。这种前沿产品、未知需求的探索不仅仅是品牌商的事情,同样也是零售商需要一同探索的事情。我们希望通过苏宁与阿里巴巴的合作,不仅仅是把眼前的产品销售出去,我们还要与品牌商联合在一起,去探索未知需求,创造未来价值,打造互联网时代下的消费服务新主张。
  因此,我们诚挚地希望品牌商和中小商户们与我们集结在一起,打造命运共同体,借助大数据分析、云计算服务,与大家一起建立C2B反向驱动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引领设计、制造和订单供应,带动上游产业的升级发展。我们希望,通过将要发起的&王者联盟&,共同推动一批真正有&工匠精神&的品牌在海内外市场脱颖而出,也要让快速提升的消费需求得到全面的满足。
  其次,我们希望携手构筑满足用户全场景、全方位需求的解决方案。
  无论在什么时候,服务永远是零售发展的根本,用户需要更丰富的商品款式、更及时的物流配送、更专业的售后服务。在互联网时代,这些需求会表现的更为明显,更加个性化,比如用户需要更精准的商品推荐,更场景化的社交体验,比如电竞、VR等社交化的线下体验,这都不是一两家大企业就能够独自解决的。
  与此同时,用户个性化的需求推动了大量中小平台商户的快速崛起,但他们却无法为用户提供覆盖全国的物流服务和售后服务,也缺乏精准的营销推广工具,更难以进行丰富的场景化展示,在制约自身发展的同时,也难以满足用户全方位的服务需求。
  因此,我们需要携起手来,苏宁与阿里巴巴联盟的使命,就是要为用户提供放心买、喜欢买、任性买的全场景、全方位需求的解决方案。同时,我们也要把这些资源和能力提供给我们的平台商户,为他们提供流量、运营、数据、物流、金融和客服等一系列资源支持,帮助他们服务好用户。因为,满足用户的需求是我们永恒的追求。只有用户满意了,我们的平台商户才能崛起,我们的互联网零售生态才能繁荣。
  我们相信,用户需求驱动的时代已经加速到来,苏宁与阿里的携手,正是市场的选择,用户的选择,双方的优势资源碰撞在一起,将会产生无限的组合方式,带给消费者更多极致体验。
  最后,苏宁与阿里巴巴的合作,也开启了变革时代大企业合作的社会范例。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许多实体企业成为传统企业。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到来,很多互联网企业正在变成传统企业,很多电商企业也正在变成传统电商,每个企业的最大对手既不是曾经的同行,也不是跨界的竞争者,而是我们所处的快速变迁的时代,未来的趋势最终会取代过往的优势,唯有的常胜之道就是顺应趋势、重建优势。
  我们每一个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积累很多资源与优势,过去企业都希望通过高筑墙、广积粮的模式,打造属于自己的闭环,但是快速迭代的技术和层出不穷的新商业模式,往往会让我们封闭的优势成为固步自封的围墙,最终不是被竞争对手消灭,而是被时代所淘汰。
  互联网时代的精神就是开放、共享,只有将我们的资源、优势与合作伙伴分享、链接,才能探索一切超越时代的可能。
  互联网零售模式是行业发展的大势,苏宁是互联网零售发展的先行者,率先构筑了线上线下融合运营的新零售能力,并获得了行业和社会的广泛认可,而阿里巴巴同样对零售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有着清晰准确的认识。因此,今天苏宁与阿里巴巴站在一起,打破了曾经线上线下的隔阂,希望共同变革中国互联网时代的零售模式,共同创造渠道的社会价值;接下来,我们希望与众多的品牌企业、平台商户也站在一起,共同面向用户,探索未知的前沿价值,推动供应链模式的革新,开启一个崭新的互联网零售生态圈。
  这,就是我们真正期望的&王者联盟&!超越时代、成就每一个企业未来的王者之路。
  谢谢大家!&
责编:李文瑶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阿里巴巴网站需求分析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阿里巴巴网站需求分析
上传于||文档简介
&&阿​里​巴​巴​网​站​需​求​分​析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一天912亿?阿里巴巴CEO张勇:需求可以被创造
一天900多亿的交易额,中国真有那么多需求吗?我的回答是需求是可以被创造出来的。
讯 12月2日消息,今日,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在新浪C+峰会上发表《商业的变迁》演讲。他提到双十一当天阿里巴巴产生了900多亿的交易额,中国是否真的有此需求?他给出的解释是,需求可以被创造。同时,张勇也提到,未来阿里最大的机会,在于消费升级的大互联网。
以下为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演讲内容,经编辑删减:
我的观点很简单,我认为全渠道销售只是一个结果,只有完成了全渠道的用户管理,就能够做到全渠道的销售,如果你能在各个渠道线上线下,PC到无线到电视,各种屏幕能跟用户完成多维度的管理和沟通,自然而然就能带来更多的销售机会。这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整个对消费者触及方式的变化。也正因为这样,所以我们充分的融合,可以看到整个社会存在着一种消费升级的机会,因为中国今天的消费者、中产阶级在未来两三年内可能会有将近一倍的增长。在这样大背景下,整个消费结构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从2009年的&双十一&,一直到2015年,我们还能在过去几年成倍增长的基础上,今年又到达了900多亿的规模。这在整个全世界听起来是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情,包括很多从业人士都觉得这是一个天文数字,特别是当美国的&黑五&发生以后,美国&黑五&前一个礼拜刚刚结束,27.2亿美元一天的成交。我觉得数字本身反映利用互联网特性,一个&双十一&这样的节日就能触及全球232个国家的消费者。这是在任何线下商业活动中不可能实现的。为什么?互联网是没有疆界的,不管你是俄罗斯人还是印度人,只要那一天他能上网,就是有办法触及他。连接顾客的目的是为了产生互动,这是供给和需求中我们对消费者的运营发生了全方位的变化。
过去几个月,我们可以看到另外一股巨大的趋势也在发生,也成为创新的热点。过去的几个月,我看到很多B2B的创业项目,其实B2B这个词在中国已经因为B2C和网上零售的发展,发展成为一种趋势。
我记得移动互联网成交量是34%,中国作为这么庞大的新兴经济体,在拥抱互联网的过程中,我们的商业发挥了巨大的能量,商业跟互联网结合的道路上,已经走在了全世界的最前列。这次&双十一&我们整个移动的网上成交占比接近70%,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数字。
今天我们来看整个新的机会,整个商业和互联网的结合,其实我们最早从推动整个消费,推动整个交易。今天已经扩展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到社会产业的各个方面。
我们来看过去十年,过去五年,我被冷落很长一段时间了。但是为什么到今天不约而同的,很多新的创业者,很多新的资本市场的钱都愿意流向B2B?就是因为看到了一个巨大的机会,无论它是哪个行业,无论它是钢铁,是金属,是棉花还是消费品,这些行业中利用互联网的思想和技术,是可以完成B2B整个供应链的重构的。而这样的一个机会今天在各行各业都在发生。
原来这些行业的参与者都在进行自身行业的重构,作为互联网公司,像阿里巴巴这样的公司,我们也在积极的利用我们的数据,利用我们的技术,能够积极的参与和合作。行业能发生的变化是什么?我们看到最新的一个情况,在过去十年我们利用互联网,首先去解决一个什么问题?我们首先去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因为互联网,信息对称变得极其的低成本,用户提供信息和获取信息在一个非常低的成本上可以发生。这是物理世界用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经营渠道、销售渠道是难以达到的。但是在互联网条件下,可以看到这样的信息对称很好的发生了,也推动了整个商业的变迁。
阿里巴巴在过去十几年B2B开始,到淘宝,到后来的天猫,其实最基本的首先解决的问题是信息对称性的问题。只有完成了产业重构,才真正产生了额外的效率,不然的话其实只是把原来的供给换了一个地方,通过信息展示的方式给到同样一批用户,因为今天已经很难分它是一个互联网用户,还是一个完全不碰互联网的用户,可以说今天人人都在触网。
产业链重构的方式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最典型的金字塔结构经销渠道,正在逐渐的被升级和改写。我们拿服装行业举例,这是最经典的经销模式。厂商创立一个品牌,请一些设计师,设计一些产品,一年开几次订货会,每个地方其实就是让所有的商业通过在网上的经营,能够把他的供给、服务很好的展现给消费者,本地的消费者、全国的消费者,乃至全球的消费者。这是我们过去十几年中一直致力于做的事情。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过去的信息对称只是把现有的供给、需求进行对称。但是毫无疑问,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我们所有的中产阶级人数巨大的提升,我们可以看到需求本身在不断的发展。
所以今天我们讨论的问题,已经不再是供给和需求信息对称的问题了,而是说怎么从满足今天的需求,到去创造明天的需求。可能大家会募一些经销商,经销商自己开门店,每年经销商到厂商这边开一些订货会。品牌商的工作就是把货卖给渠道,卖给渠道以后对品牌商的销售就完成了。但是这个货是不是到消费者手里,其实品牌商很难知道,货卖给了哪些消费者品牌商很难知道。当这个货以填鸭的方式进入市场之后,整个市场的反映都是后置的,所以出现了很多悲剧。在过去几年的运动品行业,到今天的汽车行业都在发生的事情就是这样,因为整个供给是以填鸭式的方式发生的,灵敏度对于最上游的品牌商来讲是后置的。
一天900多亿的交易额,中国真有那么多需求吗?我的回答是需求是可以被创造出来的。&双十一&这个节日,也许在零点冲进场景的人,都已经是充分的参与到&双十一&的预热活动,有明确的目的,已经加满购物车要买东西了,订金已经付了。但是更多的消费者,在&双十一&下午、晚上来,他是被激发的,希望在这样的氛围中再次消费,再次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发现的乐趣。我们可以看到整个需求被激发以后巨大的能量在那一天被爆发出来。
今天我们探讨的问题,我想未来我们最大的机会,就是在消费升级的大互联网,去把握用户的脉搏。我想今天在2015年的年末,我们来谈这个问题,可以看到在不同的细分行业,都在发生这样深刻的变革,这也是未来&互联网+&对商业的最大影响,不是对某一个行业,而是对整个商业都发生了影响。而在这个过程中,最终我们会发觉原来大家熟悉的互联网,原来大家熟悉的电子商务,已经变成了像水、电、煤一样的基础资源来支持我们的商业。
就像今天我们说,整个互联网应用真的是去建一个官网吗?就是到淘宝、天猫这样的平台上开个店吗?我认为不是。主要是怎么重构自己的商业体系背景下。我们所有的生产商、制造商如何引领、引导消费者的需求,创造消费者的需求。我们经常谈一句话,说未来到底是B2C还是C2B。我们说C2B,消费者的需求用个性化的定制去满足,但是在很多场景下,消费者的需求是可以被引导的,就像我们今天每个人都习惯用的iPhone,在十年以前没有这样的手机。今天因为有人创造出了这样一个手机,所以我们变成了满足我们所有用户,绝大多数用户使用手机上的一些痛点和心灵的软点,我们才看到了这样一个产品,不仅在它本品牌,而且触屏式的手机变成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今天移动互联网已经全面渗透到中国的消费者以后,我们看到的一个情况是,利用地理位置来进行供需信息匹配的服务和行业重构在充分发生,在大量发生。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个非常经典的例子,滴滴就是典型的基于地理位置,进行供给需求的匹配,这样的方式与以搜索为导向的方式完全不一样。但是我相信无论匹配方式发生什么变化,最终一定会走到从满足现在的现有地理位置用户的需求,到创造他们的需求。从现在的供给满足这样的需求,来满足供应链的需求,我想这是我们未来要到整个创造需求带来的巨大能量。
那么在需求创造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去看今天我们的供给能不能满足今天日益发展的需求,和未来的需求。我清晰的回答是不能。这是为什么我们今天很多传统企业的厂商,在面临互联网大潮以后,特别面对电子商务以后,他们看到的困境和在寻求的突破。其实本质上的突破根本不是说把现有的产品放到网上去做销售,根本的革新和解决方案是真正的改造自己的产品,利用消费者的数据,利用消费者的接触点,利用消费者的洞察力,重构整个生产供应链,重构整个消费供应链。只有供应链的重组和更高效,最终才能让消费得到更好的满足,同时能带来巨大的对消费者和对自身产能的价值,这是我们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在我们喊互联网+一年之后,我们回过头来看变化,就是这样的变化,供给和消费都面临着巨大升级的过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里巴巴需求分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