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论坛张化军跑了

灵璧县化军园林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首页
灵璧县化军园林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主营:工艺美术品及收藏品零售
联系人:张化军
电话:6544086
店铺信誉:
加入日期:
灵璧县化军园林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渔沟镇渔沟村委会,这里地理位置佳,主要经营工艺美术品及收藏品零售等。企业依法经营,日常重合同,守信用,使企业在行业知名度不断提高。
多年以来我们一直以规模化的生产,集约化的管理,集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完善的售后服务,并坚持不懈的研发、创新。最终形成有竟争力的商品与服务提供给我们的客户。
目前企业现有员工5-50人,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荣获多项荣誉。并且企业积及利用电子商务发展我们的主营业务。
灵璧县化军园林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的电话:6544086,联系人:张化军,竭诚欢迎广大的新、老客户洽谈合作。
注册资金:
经营模式:制造商,
年营业额:人民币 2000 万元/年 - 5000 万元/年
企业规模:5-50人
加工定制:是
质量标准:企业标准、国标质量
营业面积:260平方米
客群对象:广大群体
服务区域:全球
留言内容保密,请理性留言。
申明:信息内容由店铺主人发布提供或网友发布,本站不做任何保证也不承担责任。
技术支持&&浙ICP备号-5&&&疯狂的石头 灵璧石头缘何越来越少
查看: 341|
评论: |原作者: 姚庆林 苏一凡|来自: 江淮晨报
摘要: 灵璧县,就是这样一块看起来普普通通的石头,在市场上价格数万元比比皆是,有的甚至高达几百万或几千万。这些“疯狂的石头”是如何被挖出来的,当地人因为石头如何致富?
&&&&&&&当用挖土机在地里挖掘半小时后,44岁的李士民便赶快叫停。在被挖出的一个深约5米,面积达20多个平方米的深坑里,李士民隐约发现了一点青灰色的影子。这些青灰色的出现,预示着深坑里埋有灵璧石。
  就是这样一块看起来普普通通的石头,在市场上价格数万元比比皆是,有的甚至高达几百万或几千万。这些“疯狂的石头”是如何被挖出来的,当地人因为石头如何致富?随着越来越高的市场价格,面对石头的保护和开发,这座与石头有着不解之缘的县城,灵璧县将作出如何选择?近日,晨报记者来到灵璧县进行调查。
 && 石之采
 && 特制工具当特别打造
 &&& “停,停,有东西!”灵璧县渔沟镇上渡村村民李士民边喊边打手势,一旁的挖掘机很快停了下来。
 && “有石头!”李士民很快下到挖掘的深坑里,确认了自己在边上看到的青灰色是石头之后,又打了一个手势。此时,本来的平地已变成一个深约5米,面积达20多平米的深坑。
 && &没过一会儿,李士民80岁的父亲和20岁的儿子带着工具下到坑里,开始挖掘属于他们的财富。他们使用特制的工具,像发掘文物一样小心翼翼地挖掘出一块块石头。
   这样在当地被从地里挖出的石头,几乎可以统称为灵璧石。因其天然的造型和质地,在市场上价值数百元至数万元不等。
  虽然石头的价格居高不下,但是这对于李士民一家来说,“只能算是副业。肯定不是天天都挖,只有冬天农闲的时候才干。”由于当地对灵璧石的开采管理渐渐严格,“现在只能在自己家的屋后或者靠近山的田地里开采。”
  挖掘灵璧石的工具也是特制的。“这叫‘剔子’,一套好几件。”指着一套类似于洛阳铲的工具,李士民称,这些工具需要到当地铁匠铺特别打造,“外地几乎没有这种工具。”
  除了“剔子”,千斤顶、起重机和全家劳动力,这些要素一个也不能少。“挖起来要小心翼翼,把石头碰裂了,哪怕是只碰到一个角,石头也会不值钱了。”李士民称,他们的工作,堪比考古。
  虽然开采工序繁琐,但现在只需3天就能把一个地方的石头开采完。当地人称,在过去挖石头,需要打一个洞,人在里面慢慢挖掘,“经常遇到人在洞里遭遇塌方的事故。”
  石之赌
  靠运气挖石有输有赢
  11月30日下午,在李士民家所挖的深坑里,最终发现了石头,这让老李兴奋不已,但村里的更多人家只能望石兴叹。
  “毕竟不是每块地里都能挖出石头。”同住在上渡村的朱玉超称。11月30日,朱玉超和几个邻居,同样在地里挖出一个大坑,“一块石头都没有。”
  挖不出石头,就只能亏本。“挖掘机是花钱租的,挖出这么一个坑需要不少钱。”朱玉超说,还要算上把挖出的土回填的代价,“要一两千元。”算了一番之后,朱玉超说,“不算人工费,一个坑挖不出石头,至少亏5000元左右。”
 &&&&对于哪块地里有石头,没有任何人能够保证。因此,这种靠运气挖石头的行为,在当地被称之为“赌石”。他们所赌的对象不是任何人,是运气,也没有永远的赢家和输家。随着时间的流逝,只要是在当地挖石,运气就只会越来越差。
  “在过去,扒开地面不到一米,就能挖出石头。”李士民说,但现在不行了,“挖出来的越来越少。”可上渡村的村民仍然乐此不疲,“相比在外打工,在家挖石头显然划算很多。”
  李士民称,他至今已经连续挖了十几年的石头,“总共也卖了几十万元,最贵的一块石头卖了15万元左右。”当石头被开采出来之后,李士民不会对石头再采取其他加工措施,只是把石头上的泥去掉。
 & “会有人专门来看,价格合适就成交。”李士民说,“好一点的石头大概两三万元,再好一点十几万。”
  &石之富
  “玩”石玩出来的富翁
  如今,上渡村几乎成为整个灵璧县渔沟镇灵璧石的最大产地,“其他地方不怎么挖,上渡村挖的比较多。”渔沟镇灵璧石管理所的工作人员说,其实大家都是想通过石头来赚钱的。“据我们了解,上渡村几乎每家都因为石头或多或少发了财,过去说万元户,现在50万元户在村里很多。”
  李富贵真的富贵了
  和上渡村村民们的“小打小闹”相比,渔沟镇李富贵的人生堪称传奇。
  “30年前,我还在灵璧县渔沟镇街上开一家小旅社。”11月30日,在渔沟镇的天一园里,已经60多岁的李富贵倚在椅子边,说起自己因石致富的经历。
 & “当年我的旅社快开不下去了,负债累累。”李富贵回忆,1982年,一名上海男子来到旅社住宿,也是这一次,李富贵才知道,满山的石头竟然是古书上说的“灵璧石”。一开始并未在意的李富贵,在他的请求下,开始带着男子在山上到处找石头。
 “我带着他,捡了几百块小石头,找了一个放羊人帮忙将石头背下山。”回忆起往事,李富贵显得十分平静,李富贵又借了150块钱给上海男子,并将他送到徐州。
 “一个星期后,他又来到渔沟镇,要了更多石头。”李富贵说,自己带着几位农民,满山头的挖灵璧石,最后用拖拉机拉了三趟才拉完。李富贵找了一辆“跃进”牌汽车,跟着男子来到了上海。而这一次到上海,才真正开启了李富贵的富贵之门。
 & 李富贵发现,原本一分钱不值的石头竟然可以卖到1.3万元的“天价”。而他随身带去的一块石头,当时也卖了8000元。
  回到渔沟镇的李富贵从此开始玩起了石头,也因为石头,他的身家越来越多。但是对于现在自己的身家到底有多少,李富贵并不愿意透露。
 & 记者得知,2001年,李富贵一人在渔沟镇投资7000万元建设了一座灵璧石博物馆开馆,这座也被称为“天一园”的园子里,因藏石丰富在当地周边闻名。
  &安装灵璧石也要专业人士
  &如今,和李富贵一样因石头致富的人在当地越来越多。在天一园旁边200米处同样有一座园子,园子的主人叫张化军,相比李富贵仅仅玩石头,张化军做的石头生意几乎可以囊括整个石头经济链。
  “除了挖出来的原石是从村民手里买之外,其余的再加工在张化军那里均可以实现。”有知情人介绍,张化军除了卖石头,还对一些品相不好的石头进行二次加工,“做成石桌子。”
  &同时,张化军的企业还对石头进行清洗、配座、安装,“比如一块大型的观赏石,买家买回去以后,需要进行安装,这些都需要专业的人士。”
  灵璧县资源管理办公室主任任树文说,目前灵璧石每年能够产生约10亿元的经济效益,在这个拥有100多万人的县城中,有约20万人从事着和灵璧石相关的商业活动。
  在灵璧石产业最繁荣的渔沟镇,因为灵璧石带来的经济效益远远不止数字那么简单。“以前就是一条小街道,如今整个镇子有2万人围着石头打转,每年交易量达好几个亿。”在渔沟镇卓庄村,就形成了专门配座的产业。据介绍,卓庄村有数百户一千多人,仅仅对石头进行清洗、配座,每年就能产生经济效益2亿元。
  &当然,整个卓庄村几乎被石头占据,在路两边和村民房屋的门前均摆放着石头。11月30日傍晚,几个工人正在准备把一块石头雕琢成一张石桌,“这块石头品相不好,这样做也能卖个几千元。”
  灵璧县已经形成了一个灵璧石交易市场。“这里专门以固定的商户为主,周边的石头大部分在这里进行交易。”灵璧县的一名官员介绍,目前灵璧石已经形成了一条规模完整的产业链条。
  &&石之困
  &&私自开采保护难
  &&虽然灵璧石市场如火如荼,且有媒体报道,从今年以来,灵璧石价格翻番。但石头经济繁荣的背后自然也会有隐忧。
  &&屡禁不止的盗采
  “石头越挖越少,保护也越来越困难。”灵璧县灵璧石资源管理办公室稽查股长田恒志称,目前最大的挑战是偷挖灵璧石的现象越来越多。
  早在2004年,宿州市就出台了《宿州市灵璧石资源管理暂行办法》,并规定挖掘灵璧石需要相关的证件和资质,且划分了禁采区和基本农田保护区不允许挖掘,但是盗采屡禁不止。
 “每年有好几个月是禁采期。”田恒志称,但并非除了禁采期就可以随便挖掘,“保护区和基本农田肯定不能挖。”田恒志说,只允许村民在自家的宅基地、房前屋后或者靠近山附近的荒地上开挖。田恒志称,当地有一村民,在自家房前开挖,“发现一块石头延伸到屋子下面。”随后这名村民将房屋扒掉,最终挖出石头,而这块石头也价值不菲。由此可见,石头产生的效益,对于村民的吸引力很大。
  也正是这样的经济效益,使得很多村民选择私自挖石。11月29日,一路去往渔沟镇,在路边田恒志就查处了一起偷挖灵璧石的行为。“除了给予少量的罚款之外,并不能采取其他措施。”
  田恒志解释,相比一块好的灵璧石,市面上数十万元到数百万元不等的价格,“罚款只能算是小数目,且巡查人员少,不能保证所有的偷挖行为被制止。”
  经过勘探,目前尚不知灵璧石的储量究竟有多少,“但是乱挖乱掘不仅会破坏耕地,而且会导致整个灵璧石交易市场的混乱。”
  在保护中开发成难题
  &任树文称,现在当地遵循的原则是“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希望能够使这一不可再生资源能够持续地开发下去。”
   虽然每年有10个亿的交易规模,但是这些对于灵璧县财政来说,并未有什么助益。灵璧县多名官员称,虽然市场经济规模较大,“但是财政收入没有增加。”
  事实上,在2012年灵璧县仍然是国家级贫困县,2011年财政收入仅为4.2亿元。而对于奇石税收,只能是杯水车薪。如何在保护中开发,成为当地政府的难题。除了缴纳相关的矿产资源的费用,市场上灵璧奇石的交易价格,政府几乎无法干预。
 “有时候只是两句话,或者握个手,就能卖出上百万,他们不开发票,没法收税。”任树文称,有时候,一块石头200元都没人要。
  目前,灵璧县灵璧石资源管理办公室只能对石头出城进行控制。“根据估价,收取一定的资源费用。”
 &&&&同时,随着灵璧石的保护政策越来越严格,本地灵璧石开采量相对较少。也因此,外地石头进入灵璧市场的也越来越多。“如何保护好灵璧石的市场还需探索。”
  灵璧县一官员说,最近有20多家企业准备联合在灵璧投资数亿元建立石头工艺品生产基地,“加深石头的附加值,拓宽石头经济覆盖面,对一些品相不好的灵璧石进行深加工,或许是一条出路。”
  相关链接
  石之源
  宋人杜绾在《云林石谱》中,“灵璧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如玉”,书中汇载石品116种,灵璧石位居首位。
  在古书上所说的灵璧石就是如今灵璧县及其周边挖掘出的石头。这些在学术上被命名为碳酸盐岩的岩石,形成已经有9亿年的历史。在大陆板块不断活动的历史之中,特殊的地质原因形成了这些石头。
  灵璧石中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灵璧砭石加工出来的刮痧板,砭石棒,砭石手链等,辅助治疗多种疾病,对人体十分有益。
  不过,灵璧石真正得到追捧的原因,则是它的观赏价值。苏轼的“小蓬莱”、风流帝王李煜钟爱“灵璧研山”,宋徽宗还为常常把玩的一株灵璧小峰,题了“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字,命人镌于峰侧,并钤御印。
  甚至于灵璧县的名字都因为这些石头而来。根据乾隆时期的记载,灵璧县原名“零壁”,因为产石,后被命名为“灵璧”。
  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灵璧石收藏的市场也开始活跃起来。有的石头价值数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也能够引得很多人的追捧。
编辑:唐无非
我的合作伙伴:> > > 正文
&&&&& <TBODY&&& [内容速览]产于安徽宿州的灵璧石是中国的四大名石之一,你知道它是怎么开采出来的吗?一块面积只有130平方的普普通通的豆子地,吸引着众多奇石收藏爱好者一掷万金争夺开采权,豆子地里到底能否挖出价值连城的灵璧奇石?谁将会成为这次赌石最后的赢家?
&&&&2006年8月,《走遍中国》摄制组在安徽省宿州市拍摄期间,一场由灵璧县政府组织的特殊的拍卖会,闹得沸沸扬扬。灵璧县位于宿州市的东部,于是,我们马上赶到了灵璧县。刚进县城,我们就被公路两旁林立的巨石所震撼,这里几乎是一个石头的世界。当地人告诉我们,这些造型奇特的石头叫灵璧石,闹得沸沸扬扬的拍卖会就与灵璧石有关,当地老百姓叫“赌石”。
&&&&灵璧石与太湖石、英石、昆石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石”。据记载,早在北宋时期,灵璧石就被列为贡品,清朝乾隆皇帝御封它为 “天下第一石”。当地人告诉我们,灵璧石最奇特的地方在于,它们千姿百态的形状都是天然形成的,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迹。拍卖会现场设在灵璧县最著名的产石区――渔沟镇。到了渔沟我们才明白,所谓的“赌石”,其实就是拍卖采矿权。但我们仍然不明白的是,当地老百姓为什么却以“赌”相称?
&&&&到达渔沟镇的当天,正好灵璧县国土资源局负责这次拍卖活动的任树文副局长,带领工作人员到准备拍卖的地块竖立标志。任树文副局长告诉我们,附近的地面上,以前到处都是灵璧石。近二十年来,随着灵璧石收藏的升温,暴露在地表上的灵璧石已经很少了,有收藏价值的大都埋在了地下。所以,民间出现了“赌石”的现象:即奇石收藏者与拥有土地的老百姓谈妥一定的价格后,就进行挖掘,地下有无灵璧石,就看挖掘者的运气。于是在灵璧县的产石区就出现了乱采乱挖的现象。灵璧石是一种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为了规范采挖,县政府决定组织一次公开的拍卖会。
&&&&那么,这次拍卖会是依据什么选择地块的呢?虽然专家判定地下有石头,但最终谁也不能百分之百地保证,风险依然存在。孙淮滨是当地一名灵璧石的收藏者和研究者,他认为,在市场上最有收藏价值的灵璧石,必定要“声、色、形、神”兼备。走进渔沟镇的中国灵璧石国际交易中心,琳琅满目的灵璧石让任何一个走进展厅的人都感到赞叹不已。
&&&&孙淮滨告诉我们,灵璧石和其他名石最显著的差别,就是它能在敲击之下发出清越响亮的金属声音,所以灵璧石又被称为“八音石”。据《灵璧志略》记载,灵璧石又称巧石、磬石,产于灵璧县城北的磬石山下,因为具有独特的形态、质地、颜色、纹理和声音,从而备受历代皇族贵胄、文人墨客的青睐,具有极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南唐后主李煜钟爱的一块名为“灵壁研山”的灵壁石传到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手里之后,北宋文豪苏舜钦几次讨要,最终以苏州的一处豪宅才换得了这块“灵壁研山”。
&&&&两天后,拍卖会如期在磬石山下的宋代老坑举行。由于灵壁石巨大的收藏价值,这次公开的拍卖会吸引了众多奇石爱好者和投资者。正是最炎热的季节,气温高达39度,但还是有近千人来到了拍卖会现场。拍卖现场所在的村子叫郑巷庄,几乎家家的地里都挖出过石头。有的人家一块石头就卖了十几万,也有的人家因挖石头发了财,搬到城里去住了。
&&&&万仁原是郑巷庄最早开始做灵璧石生意的人,他给我们讲起了一段20年前的往事。万仁原兄弟几个,从替别人拣石头,到自己挖石头卖,带动全村人做起了灵璧石生意。当地老百姓告诉我们,就在拍卖会现场的地底下,如果挖下去,也肯定会有灵璧石。
&&&&来自省内外的 13位竞拍者参加了这次竞拍。对这二分地,每一个竞拍者的心里到底准备出多少价呢?拍卖会在公证人员的监督下正式开始。主持人给出了五千元的起拍价。最终竞标成功的叫张化军。张化军是灵璧县化军集团的总经理,也是当地有名的灵璧石收藏者与投资者。拍卖会一结束,张化军便迫不及待地直奔那块长满青豆的二分地。
&&&&尽管张化军信心十足,坚信这块地底下一定会埋藏着灵璧奇石,但是面对着这二分地,我们还是不禁替他捏了一把汗,他的三万块钱能从这块地里挖回来吗?当地的民间赌石,最早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但张化军第一次涉足赌石,就赌输了。这一次是张化军赌石的经历中,输的最惨的一次。但也正是因为这次赌石,让他和灵璧石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张化军开办的“灵璧石会展中心”,我们看到了他收藏的上万块奇石精品。张化军告诉我们,他一直在做摩托车生意,这里的许多灵璧石,就是他用摩托车换来的。
&&&&那么这次赌石,张化军的运气会怎么样呢?按照当地赌石的习俗,张化军特意把观音菩萨请到了挖掘现场。这时,我们惊奇地发现,这尊菩萨竟然也是灵璧奇石。张化军告诉我们,这尊菩萨就是在这个地块周围挖出来的。或许真的是观音菩萨显灵,挖掘机第一铲子下去,就挖出了一块灵璧石,虽然不大,但足以让在场的每一个人兴奋不已。据张化军估计,这块透花石的市场价格,大约在5000元左右。
&&&&灵璧奇石有很多种类,除透花石以外,还有能发出金属声音的灵璧磬石,表面布满螺旋环状图案的碗螺石,色彩斑斓、纹理别致的五彩石,以及通体点缀着白玉斑点的白灵璧等等。
&&&&在接下来两天的挖掘中,连块好石头的影子都没有见到,刚刚到来的好运似乎又悄悄地离开了。按照拍卖规定,挖掘期限为一个月,一个月后,土地将被重新平整,继续耕种。这时我们发现张化军却似乎胸有成竹。趁着挖掘的间隙,他带我们来到了郑巷庄村。他告诉我们,有空他就会常到村里转转。在村子里,我们惊讶地发现,村中有一户人家为了挖灵璧石,不但把院墙挖塌了,而且把房子也拆掉了,这对于把土地和房屋作为安身立命之本的农民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张化军告诉我们,这里最后挖出了一块价值十几万的灵璧石。为了挖灵璧石而拆掉自己的房子,这确实让我们感觉到了灵璧石的巨大吸引力。看到好的灵璧石,张化军总是控制不住,今天他又买了两万多元的石头。
&&&&在郑巷庄村,我们发现,整个村子几乎就是用灵璧石砌筑而成。造房子的墙,村中的道路,甚至连砌猪圈的石头,用的都是扣之有声的灵璧磬石。挖掘进行到第四天,一块巨大的灵璧石终于出现了,随着表层泥土被剥开,石头的形态逐渐显现出来。如果这真是一块价值几十万元的虎型石,那当初三万元的赌石投入,就能轻而易举地收回了。大家的心中充满了期待。
&&&&灵璧石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观赏石,以造型奇特取胜,另一类是可以发出声音的磬石。离挖掘现场不远处的磬石山,就是磬石的主产地。任树文告诉我们,由于磬石耐风化、硬度高,在磬石山上,至今还保留着上百座在磬石上雕刻的佛像,当地人称为“石婆婆”。上面刻有“大宋至和三年”几个字,即公元1056年,“石婆婆”已有950年的历史了,但我们眼前的佛像和摩崖石刻,却好象是刚刚雕凿而成,依然清晰可见。
&&&&由于磬石在敲打时能发出悦耳的声音。据说,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向太空播放的“东方红”乐曲,就是以灵璧磬石为材料制作的编磬演奏的。根据磬石的这一特点,张化军为此开发研制了磬石琴。
&&&&现场二十四小时不停地挖掘,终于在第六天晚上大家期待的那块“虎型石”,在清理完周围的泥土之后,它的全貌完全显现了出来。张化军听到消息马上赶到了现场,但让他失望的是,那块石头已经完全没有了“老虎”的模样。
&&&&由于张化军较早涉足灵璧石的收藏,到目前为止他已收罗了不少奇石,“石王”就是张化军的最爱。张化军说,曾有人开出900万的天价来买这块石头,他都没舍得出手,因为在他的心目中,石王的价值已经不能用金钱来计算了。
&&&&每天,张化军都要到挖掘现场看看。到第十天的时候,一块形似鲤鱼的石头出现了。“鲤鱼跳龙门”的出现,让所有关注这场赌石的人,为张化军松了口气。或许真是喜上加喜,就在张化军还来不及庆贺的时候,一位来自深圳的收藏家赵先生,看中了张化军会展中心里的一块奇石。
&&&&半个月过去了,那块曾经被猜测为虎型石,而后来又让大家失望的巨大石头,也终于被完整地挖了出来。一个月的挖掘期限到期后,张化军兴奋地给我们打来了电话。据他找专家评估进行后,坑里的石头总价值有一百万元以上。
责编:斯芜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更多视频搜索:
&&&&&&&&&&&&&&&&&&&&&&&&&&&&&&&&&&&&&&&
&&&&&&&&&&&&&
中国中央电视台 版权所有
系统集成:&网页设计:拂晓新闻网
|| | || | ||
奋力拼搏 确保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时间: 09:41:52&&来源:拂晓新闻网--拂晓报&&作者:曹来宇
1月11日、12日,参加市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的灵璧县代表团的代表们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审议。代表们一致认为,《报告》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得力,描绘了我市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既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又符合我市发展的实际。
张冬云、朱灿平代表认为,《报告》总结过去工作实事求是,谋划今年及“十二五”发展措施切实可行。当前,我们要充分发挥地域、交通等优势,紧紧抓住产业转移这个新一轮发展机遇,奋力而为。同时建议灵璧做大水泥、建材、纺织等优势产业,力争实现跻身皖北县城发展第一方阵的奋斗目标。
唐庆明、卓传计代表说,灵璧县要实现“十二五”奋斗目标,今年要突出抓好六项工作:一是以培育大企业为重点,努力加快工业化进程;二是以园区建设为重点,努力加快招商引资进程;三是以基础建设为重点,努力加快城镇化进程;四是以产业化为重点,努力加快“三农”现代化进程;五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努力加快和谐社会进程;六是以作风建设为重点,努力加快环境优化进程。
张化军、崔文静、徐永芳是来自企业界的代表,他们在发言中一致表示,《报告》为“十二五”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令人振奋,催人奋进。作为基层代表,他们表示要以此为动力,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全力发展壮大企业。
张启武、程斌代表认为,《报告》通篇贯穿了科学发展、实事求是的主线,突出后发快进、加速崛起的主题,彰显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整个《报告》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很强,是一个振奋人心、催人奋进的好报告。
会上,代表们还就农村产业合作化、教育、医疗等问题作了深入的发言。 (记者 曹来宇)
上一篇:下一篇:
地址: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 邮编:234000
皖网宣备080012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张化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