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职业工作者要做到敬业如何做到立志做大学问的最新相关信息

弘扬优良学风&推动社会进步
马建辉&&日08:33&&来源:
  解决好学风问题,要把软约束和硬措施结合起来,推动形成崇尚精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优良学风,营造风清气正、互学互鉴、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软约束主要依靠引导。这就要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学术评价标准,建立起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研究成果评议机制和评价体系。要大力开展学术评论工作,对科研成果要进行鉴别和分析,厘清其学术价值和意义,指出其不足或欠缺,褒优贬劣、激浊扬清,发挥好学术评论对学术研究的引导作用。硬措施主要依靠法规。相关部门要积极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科研人员诚信档案的建立和完善,制定、健全针对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等行为进行调查处理的系统性法律法规和学术规则规范。
  良好的学风是衡量社会风气的精神标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一言一行都会对社会大众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一些学风不正的行为可能发生在少数研究者身上,但往往会吸引全社会的目光,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进而影响整个社会风气。学风颓坏,每个学者都有责任;学风清朗,有赖每位学者尽力。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立志做大学问家,德为人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大学问家孔子常被尊为圣人,何为大学问家之“大”,何为圣人之“圣”?这些都与学问家发扬学术道德,造成一代风气相关。孟子说,“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光辉”的作用是照亮众人,“化之”是指使众人发生变化而实现移风易俗。学问家之“大”与“圣”,既在于以其道德文章改变学风、烛照人生,更在于以其学术风范和高尚人格改变世风,带动社会风气持续好转。这就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既要有崇高学术声望,又要有高尚人格风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涵养优良学风的过程中,从而成为时代精神的优秀代表,担当起引领社会风气和文明进步的重要责任,推动全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今天,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以除积弊、树新风为己任,像爱惜自己眼睛一样爱惜学术声誉,做新学术的前驱、新学风的高标、新世风的贞干,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责编:李叶)
项目动态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2014年度“蒙古族源学术研讨会”召开。
申报资料下载
管理资料下载
结项资料下载
数据库查询13名代表畅谈哲学社科发展 “40后”“80后”同台论道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杨艳 摄影 杨杨 长沙报道    有在读博士,有学院院长;有军队社科工作者,也有网络媒体一把手;有“80后”,也有“40后”……6月12日下午召开的湖南社科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上,湖南众多社科界专家齐聚一堂,13名代表同台论道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意义与发展举措。    正如湖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省社科联主席张文雄所说,听了大家的发言,一个深刻的印象是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哲学社会科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一个可喜的局面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一种强烈的感觉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的春天来了。让我们看看社科界如何论道、弘道、传道,如何用正确、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引领湖南发展,传播正能量的。  
湖南省委讲师团主任、教授郑昌华。
  自觉坚持“士以弘道”的价值追求      对“弘道”二字,我一直抱着敬畏,视为使命。    “弘道”要真正“明道”。何谓之“道”?就是马克思主义真理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    “弘道”要尽责“传道”。“弘道”就是传授、宣传党的科学理论,使之深入人心,转化为提升人们认识和能力、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正能量。自觉坚持“弘道”的价值取向,不仅把它当一份职业、恪尽一份职业责任,更应该把它当作一种事业,追求一种事业境界。    “弘道”要忠诚“卫道”。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工作者的“弘道”,本身就是一种政治行为,体现鲜明的政治立场,要把它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始终坚守这片精神家园。只要我们坚守,并且在坚守的基础上有所作为,就一定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弘道”要笃实“行道”。“弘道”决不能只是当“说教先生”,甚至口是心非、口是行非,而是要使“弘道”成为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成为自己人格理想的寄托。人格理想是需要设计、培养与塑造的,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    “士以弘道”的价值追求值得我们确认之、坚守之、笃行之,因此我要一辈子用两句话来自勉:不羡富贵不羡仙,此生只做“弘道”人。  
湖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主任梁志峰。
  努力建设一流省级智库      作为省委省政府的智库,湖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要做的是应用研究、对策研究,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做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质量至上、坚持创新驱动、坚持人才优先“四个坚持”,打造一流省级智库。    如何打造?首先是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实践,深入基层,体察民情,倾听民声,发现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乃至最容易被忽视的盲点问题。发现问题后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增强战略性、系统性思维,分清本质和现象、主流和支流。同时要勇于直面问题,不乱炒作,不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不能捂盖子、回避矛盾,作“闭口僧”,而是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及时解剖研究,大胆建言献策,提出专业化、建设性、切实管用的对策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真正当好参谋助手。    当前,新思维、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如雨后春笋,特别是云计算、大数据的迅猛发展,为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新思维和新方法,要落实新理念、创造新方法、弘扬新学风、形成新机制。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结合自身建设实际,提出了“开放、创新、致用、笃行”的新理念,就是要落实这种新学风,创造新气象。如今正在推进“大数据+智库”的具体行动,重点打造“一库三平台”和推动示范应用,为领导决策提供全面、直观、快捷的“一站式”决策支持。  
湖南省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教授刘建武。
  全力解决“为什么能、为什么人、怎么为”    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离开理论思维。    深刻认识哲学社会科学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两个不可替代”,解决哲学社会科学“为什么能”的问题,切实增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职业自信;深刻认识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的“两个研究导向”,解决“为什么人”的问题,切实提高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职业自觉。深刻认识哲学社会科学要成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的角色定位,解决“怎么为”的问题。    “四者”应成为每一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准确而清晰的“自画像”。面对处在变化中的中国与世界,哲学社会科学界要清醒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的变与不变,根据时代和实践发展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善于发现问题、直面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回答问题,积极推动问题的解决,集聚推动发展的正能量。    哲学社会工作者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教育人民,同时自身要树立良好学术道德,崇尚“士以弘道”的价值追求,真正把做人、做事和做学问统一起来。  
湖南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副校(院)长、教授曹健华。
  高扬马列旗帜,绽放理论光芒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是推进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健康发展所必须,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和精神强大的力量之源。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做到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行动上自觉,不断增强政治警觉性和政治鉴别力。其一,掌握科学理论,做到学以明立场、学以晓观点、学以知方法、学以正言行、学以深境界。其二,站稳政治立场,把人民装在心中。其三,把握科学方法,将利器握在手上。    在实践中,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课堂、讲坛和论坛建设,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努力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努力培养一大批真信真懂、真学真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要发现、培养、聚集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学科带头人,一批年富力强,锐意进取的中青年学术骨干。要把哲学社会科学各路大军这支队伍关心好、培养好、使用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崇尚“士以弘道”的价值追求,自觉成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气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梁晓波。
  军队院校社科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军队院校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强化姓党意识,以更大努力、更高标准走在学习研究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的前列。    做到“三个牢牢”:牢牢把握哲学社会科学服务强国强军伟业的使命责任;牢牢把握国家和军队哲学社会科学的新目标新任务,善于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努力为强军兴军实践提供科学理论支撑;牢牢把握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的基本要求,像抓“枪杆子”那样抓好“笔杆子”,一手抓繁荣发展,一手抓引导管理,确保各项工作更加富有成效。    我们将重点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军队政治工作学等骨干性学科,大力发展国防经济、军事法学、军事社会学、军事思想及军事历史等支撑学科,巩固加强哲学、政治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新闻传播学等意识形态属性较强学科,加快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网络政治工作等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充分发挥全军院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协作联席会牵头单位作用,积极参与中央和军队马工程建设,组织编写书籍回应官兵热点难点疑点,加强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历史虚无主义、网络意识形态等热点课题研究,理直气壮讲好中国故事、强军故事、科大故事。加强对学术交流、出国访学、著作出版、媒体访谈等政治审查,严格政治纪律、宣传纪律、保密纪律,做到“学术交流有纪律,三尺讲台无杂音”。  
衡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刘沛林。
  地方院校社科研究须“接地气”    地方院校数量多、分布广,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数量最多、最集中的地方,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接地气”,必须立足地方,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建言献策,解问题,破难题,做咨询,出思想,出对策。    当前湖南经济转型升级的真正药方在哪里?湖南新型城镇化的真正突破口在哪里?湖南制造业成为中国尖端制造业的领头羊的秘诀在哪里?湖南房地产业去产能的突围节点在哪里?这些困难和问题都在倒逼着湖南地方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述学立论、建言献策”。因此,地方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接地气”是大学使命使然,必须明确定位,必须及时调试自身的研究方向和特色,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开展“接地气”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才能有所作为。    如何让地方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接地气”?要打造特色需要,要坚持量力而行,做好取舍,集中资源,突出重点,着力解决与地方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相关的部分理论与实践问题,做到术业有专功;要解决一些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做到对问题的诊断快、判断准、下药猛、疗效好,当好地方发展的参谋;要打造最接地气的优势性、特色性研究,充分体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红网董事长舒斌。
  网络新媒体助力哲学社会科学发展    网络新媒体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阵地,是守卫意识形态安全,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战线,也是社科学术成果的发布、推广平台。    要善用互联网新媒体传递“好思想”“好声音”。舒斌称,目前一些社科界专家学者偏重于在传统核心学术期刊等发表成果,加上文章大都长篇大论,导致马克思主义在互联网上也存在着“失语”“失踪”“失声”现象。“亟需大家树立‘互联网意识’,对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进行形象化解读、故事化表达,把‘大众化’和‘化大众’结合起来,让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    善用互联网新媒体构建新型话语体系。社科工作者和网络新媒体从业者要协力打通社科界学术话语体系、政治话语体系、大众话语体系,形成“湘字号”学术品牌,在话语体系建构中充分体现湖南特色、湖南风格、湖南气派。    善用互联网新媒体助推社科理论创新。互联网催生了“大数据时代”,为哲学社会科学打开了一片全新的领域,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可打造出优质的互联网理论智库平台。    善用互联网新媒体服务社科理论专家。聚合与服务社科理论专家、强化成果推广转化,网络新媒体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红网的《论道湖南》、湖南智库网及各类智库官网都在大力建设“智囊团”数据库,目的就是打造成为涵盖所有社科领域专家的数据平台。  
湖南师范大学经济学研究所所长、湖南省经济学学会理事长、教授刘茂松。
  创建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经济学    我们的时代是社会大变革经济大转型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经济学工作者要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健康发展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经济发展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总量供需均衡问题,更需要以人文主义为本,以人民为中心,注重对人的关怀,强调维护人性尊严,追求人生幸福,提倡宽容,崇尚理性,反对等级观念,主张自由平等。    目前,人类已进入信息化时代,经济学研究破除西方主流经济学教条,向以人民为中心的结构经济学范式转换,系统研究结构经济学的基本范畴和理论假设,探索经济结构转换演进的规律和纠正经济结构失衡的战略路径,推进经济发展方式向提高质量和效率转变。    当前,尤其要以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起点,进行原创性的自主理论创新,系统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动力与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与市场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分配原则、“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五化同步发展”的体制机制、独立自主同扩大开放相结合的原则、需求与供给协同的宏观经济调控机理等等,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岳阳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魏星。
  基层社科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作为基层社科工作者,我们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是宣传好、贯彻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社科普及形式,让广大基层群众更加深刻地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自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心,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心。    除了高等院校和专业社科研究机构外,基层社科工作者的队伍庞大,民间社科组织十分广泛,涉及到社会科学的多个领域,承担着地方社会科学理论宣传、应用研究和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多年来,基层社科工作在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其工作地位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职能作用还有待更好发挥。    作为地方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和关心这些热爱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热心普及社会科学知识的群体,通过政策激励、精神鼓励、工作支持,让他们有更多的存在感和成就感;另一方面,作为基层社科工作者必须要有时代的责任和担当,要发挥自身优势,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哲学社会科学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湘西自治州委党校副校长、教授邓联繁。
  以“钉钉子精神”研究好“廉洁学”    通读、细读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深感“廉洁学”发展大有可为,该重要讲话为发展“廉洁学”提供了契机。    “廉洁学”发源于湖南,与“廉政学”既有联系,也有明显区别,集中体现在“廉政学”聚焦“廉政”,即廉洁政治、廉洁从政,而“廉洁学”除此之外,还关注廉洁经济、廉洁文化、廉洁社会等范畴。也就是说,“廉洁学”比“廉政学”的研究范围更全面,更契合反腐倡廉建设的规律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    廉洁学是个新事物,但有迫切的现实需求,有强大的民意基础,有独特的实践素材,发展壮大任重道远,我们将发扬“钉钉子精神”发展“廉洁学”。注重原理研究,做深“廉洁学”的基础,着力把构建廉洁学的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可能性、可行性论证清楚、说明充分,并重点凝练“廉洁学”基本范畴,搭建“廉洁学”的理论框架,发表关于“廉洁学”基础理论的高质量、高档次成果,为“廉洁学”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学术基础。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做实“廉洁学”的转化。以服务反腐倡廉科学决策为重点,以引领全国“廉洁学”研究、推动全国设立“廉洁学”学科为使命,努力把湖南省“廉洁学”与巡视制度研究中心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影响全国的新型反腐倡廉智库,传播中国反腐倡廉声音。  
中南大学在读哲学博士唐俊。
  为学之道必本于思    “为学之道,必本于思”。不深刻思考就不能掌握道理,不经过深思而得到的道理或东西,即使得到了也会容易失去。唐俊总结了三个思考。    首先是当今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应该思考些什么?科研工作应主动思考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集人民实践创造等问题,这样才不会“失语”“失声”“失踪”。    其次是在我们所处的时代应该思考什么?如何应对当前国际发展环境深刻变化、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常态,是迫切需要思考,也是正在思考的问题。如何才能跳出界限、看清全局呢?技术创新、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这些才是最迫切最直接的需求。    再具体社科工作者,又该思考什么?首先要学会思考适时跳出哲学社会科学的圈子,只有跳出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圈子,才能有更开阔的视野,才能杜绝拍脑袋的随意决策,才能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待同样的问题,并用更多的方法来更好地解决问题。其次,从事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我们要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严肃对待学术研究的社会效果,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深厚的学术修养赢得尊重,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风气,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书面发言两人:    推动中国特色经济管理学科繁荣发展    (湖南商学院院长、教授陈晓红)    立足实际,坚持创新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管理学科建设之路,意义重大。围绕“三个坚持”,助力经济管理学科繁荣发展: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顶天立地的研究;坚持政策研究与基础研究相结合,形成政产学研用有效机制。坚持学科交叉与团队协作原则,构建大平台大团队攻关机制。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是引领发展的不竭动力。经济管理学科走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之路,关键在于推进“五个创新”:推进理论研究创新,紧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以“文理工-校政-校企-校所-校校”协同为路径,实现“政产学研用”结合,积极服务国家建设;推进学科体系创新,形成经济管理学科新高峰;推进人才培养创新,集聚经济管理学科高端人才群;推进智库建设创新,打造机制优化的高端智库品牌;推进研究方法创新,构筑学科前沿的方法论支点。    在具体创新实践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原则,要立足时代潮头,综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强化经济管理学科图书文献、网络、数据库等基础设施和信息化技术建设,构建方便快捷、资源共享的经济管理研究信息化平台,推动经济管理学科的方法论创新。    推进高职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长沙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张红专)    高职院校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全国高校招生人数的一半,高职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教学科研所涉及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人文精神、社会责任等内容均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对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意义重大。    高职院校在做到“技能与素质并重,就业与发展同行”,在传授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思想品德、文化素养、职业精神的培养,重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牢固树立中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这些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教育引导。    高职院校应该以地方经济文化发展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学科优势,选择具有地域特色的主攻方向开展研究,形成文化产业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相互助长的良性循环,实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向决策咨询和公共文化产品的转化。    繁荣发展高职哲学社会科学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加强党委政治领导和工作指导,凝练特色、促进成果运用,同时在师资层面实行准入制度。    对于老师而言,则要想方设法提高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使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的每堂课都成为受学生喜爱“精彩一课”。
( 09:38:19) ( 10:23:55) ( 08:44:33) ( 11:07:54)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诠释】围绕“哲社讲话”的几个关键问题
16-06-20 08:43
  &&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
  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不断把握规律、积极运用规律,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才能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要学习掌握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我们推进各项工作,要靠实践出真知。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对经过反复实践和比较得出的正确理论,要坚定不移坚持。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要提倡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鼓励大胆探索,开展平等、健康、活泼和充分说理的学术争鸣,活跃学术空气。要大力弘扬优良学风,推动形成崇尚精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优良学风,营造风清气正、互学互鉴、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严肃对待学术研究的社会效果,以深厚的学识修养赢得尊重,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风气,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
  《内蒙古日报》日09版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6659744。
Copyright(C)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号hena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声”——我院科研人员认真学习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
  &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在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引发热烈反响。5月19日,我院各研究所纷纷召开会议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并展开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贡献力量。
  国家富强,民族复兴,需要发达的自然科学,也离不开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总书记强调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同等重要,这对我们来说是莫大鼓舞。&社会所所长牛苏林研究员认为,&中国是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我们的改革开放、发展进步和艰辛探索,每一个领域总结概括起来都是一门大学问,无论对中国还是对世界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有坚定的自信、高远的志向,从中国出发、从实践出发、从问题出发,把自己的工作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用自己的研究创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供坚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我们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一定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深刻把握新形势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与任务,努力把研究、思想、水准提升到新的水平,做到不负时代、不负使命。研究员殷辂感受最深的是科学研究的问题意识。在他看来,目前很多社会科学研究还停留在一般意义上,只是展示知识的专门性研究,还谈不上解决问题的实用性研究。&今后科研工作必须更加注重专业性、强化操作性、探讨规律性,最终落实到怎么用上来。我们不能自我陶醉,不能满足于现有的成绩,要用中国人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思考未来,社会科学工作者任重道远。&
  经济所长完世伟研究员说,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国家富强,民族复兴,需要发达的自然科学,也离不开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地位更加重要、任务更加繁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可以也应该大有作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总结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了哲学社会科学在国家发展中的定位,表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此次座谈会的召开意味着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又迎来了一个春天。我们要深刻把握新形势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与任务,将自身研究优势与当前经济形势结合起来,努力把研究、思想、水准提升到新的水平,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大局,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创新发展,为构建我省新型高端智库提供理论支持和智力服务。
  城市与环境研究所针对如何贯彻讲话精神和提高科研服务水平展开多方面的讨论,他们认为:&两个不可替代&的表述明确了哲学社会科学在国家发展中的定位,它进一步表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既是一个民族精神状况和文明素质的综合体现,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观的继承、坚持、创新和发展,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精神动力;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灵魂,这是区别于其他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在研究过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这将为本专业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社会科学研究要有问题意识,就在于研究要能够回答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有必要进一步立足实践、总结经验、解决问题,实现专门性研究与实用性研究的有机结合,这是推动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创新、体现社会科学研究价值的关键所在;作为智库机构的专业科研人员,必须牢记历史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把握发展的形势和任务,紧跟学术理论前沿,密切联系省情国情,潜心做好社会科学研究,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为我省乃至国家发展建言献策;作为我院城市与环境发展研究的主阵地,必须在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中原城市群建设、大都市区建设、城市治理、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不断加强理论研究和创新,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努力提升在该研究领域中的话语权。
  政治与党建研究所在讨论中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突出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作为科研部门,我们要牢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提倡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鼓励大胆探索,开展平等、健康、活泼和充分说理的学术争鸣,活跃学术空气。我们要大力弘扬优良学风,推动形成崇尚精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优良学风,营造风清气正、互学互鉴、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严肃对待学术研究的社会效果,以深厚的学识修养赢得尊重,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风气,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我们既受鼓舞也感受到肩上的重任,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学术活动全过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法学研究所的同志说: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从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如何看待和观察当代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为何以及如何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为何以及如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以及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等方面对繁荣发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做了高瞻远瞩、高屋建瓴的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给人警醒,也给人信心和激励,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要自觉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声&,让怒放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创造之花开遍祖国大江南北。
  中州学刊杂志社李太淼社长带头学习并谈了体会,他说习总书记的这次讲话站位很高、逻辑性很强,从全球化视域及历史与现实的角度,阐明了哲学社会科学对推动历史进步、对促进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习总书记提出的&五个迫切需要&&三个方面&&六个性&等,对于我们搞研究有极强的指导性,我们一定要认真领会并在本职工作中予以坚持和践行。其他同志也一一发言,大家一致认为:习总书记的这次讲话非常好、非常及时,澄清了一些思想认识上的迷误,对于在思想文化上如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对于社科研究工作的专业化、系统化,对于打造良好的学术生态等有极强的指导意义,给全体社科工作者一份自信、一种鼓舞、一个极大的动力;这次讲话中尤其强调了&与时俱进&&时代性&&国际话语权&等,我们社科研究人员要认真领会,将相关指导意见融会在思想认识上、体现在实践行动中;这次讲话选取的发言人代表不同的学科领域,体现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百家齐放、开放发展的良好势头;作为社会科学院的工作人员,我们尤其要深刻理解习总书记这次讲话的精神,这对于我们做学术研究以及做编辑工作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中原文化研究杂志社表示,我们一定要结合杂志社实际工作,要在做好期刊日常工作的基础上,立足河南放眼全国,采众家之长、聚各方之智,为哲学社会科学界提供一个专业、公正、开放的学术交流平台,激发广大社科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四个全面&中的积极作用。
  历史与考古研究所中讨论中,一是就习总书记针对当前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明确要求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一定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做到&真懂真信&方面,徐春燕、陈习刚等人结合近些年来个人在科研工作中存在的诸如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其他理论知识知之不多、认识不够、运用不充分等问题进行了自我解剖,表示今后一定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科研工作;二是就习近平在讲话中多次提到历史学科的重要性方面,陈建魁、李乔等人认为,作为一名历史研究工作者在从事历史研究的时候,既要多积累,要用史实说话,又要多学习,多吸收国际国内的优秀成果。三是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将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与自然科学提到了同等重要的地位,作为一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大家深深地感到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责任更大了,一致表示,一定要立足岗位,认真学习,努力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为河南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工业经济研究所的同志针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等问题各抒己见,并就如何结合科研工作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发表了心得和建议,大家一致认为:一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体现了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迎来大发展的时代;二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方向,为广大哲学社会工作者的研究指明方向,提供研究指南和研究指引。作为基层科研工作者,要正确认清我国现阶段存在问题、发展任务,应针对我国在发展中面临的具体问题,有的放矢,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三是建议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为抓手,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切实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落实中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充分重视社科院等科研院所的智库作用,加快推进河南省哲学社科基地建设,在资源配置、组织形式、管理方式、人才队伍、制度保障等方面进一步改革创新,优化科研经费管理,充分发挥中青年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形成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气象;四是适应经济新常态、引领经济新常态,重视智库成果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实际效果,加强决策部门与智库的信息共享和互动交流,组织社科院等智库科研人员参与到全省重大经济管理专项活动中,如先进制造业大省建设、产业集聚区建设等实践活动,深入调查研究,深入钻研探索,协同攻关,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不合理、节能减排形势严峻等突出问题上为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提供智力支持,推出能更好满足党和政府决策需要的智库产品。
  农村发展研究所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习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充分肯定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大家深受鼓舞,也深感责任重大。他强调,&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作为科研部门,我们要提倡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鼓励大胆探索,开展平等、健康、活泼和充分说理的学术争鸣,推动形成崇尚精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优良学风,营造风清气正、互学互鉴、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作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大家一致表示要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与国家命运和民族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做为人民的学问,做人民需要的学问,树立学术的民族自信,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贡献力量,在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为祖国和人民立德立言中实现自我价值。
  哲学与宗教研究所所长王景全研究院说,作为专业社科研究者,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讲话的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牢牢铭记总书记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殷殷嘱托,自觉肩负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使命,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做出不懈努力。潘世杰认为,习总书记亲自主持座谈会并发表长篇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高度重视,讲话内容丰富深刻,全面系统,令人振奋。习总书记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宋艳琴认为,习总书记的讲话将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提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对社科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习总书记讲到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存在的重数量、轻质量问题值得我们认真反思,要按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改革科研评价体系,将科研成果质量放在首位。代云认为,习总书记的讲话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许多重大的课题,这些课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赵志浩针对习总书记提出的&专家多大师少&的问题谈了自己的思考。他认为,这种现象我们需要反思自己有没有走近大众、有没有耐得住寂寞,有没有尽到自身的责任。徐幼萍则反思了当下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形式,认为要创新宣传手段和传播方式。
  文学研究所在所长卫绍生研究员主持下,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大家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明确了哲学社会科学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清楚表明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两个&不可替代&让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高度重视,对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充满信心。大家围绕&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这一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大家认为,习总书记的讲话对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如何搞好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要做一个合格的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必须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坚持问题导向才是正确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式。同时,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聚焦人民的实践创造。社会科学研究一刻也不能脱离人民,一旦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文学研究所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文学和文化,与人民、与社会的联系非常密切,人民的实践创造,人民的喜怒哀乐,人民的希望诉求,等等,都应是大家关注的研究内容,聚焦的研究热点。大家一致表示,在今后的社会科学研究中,一定要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自觉把个人的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在为祖国、为人们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
  区域经济评论杂志社任晓莉社长谈了自己学习《讲话》的收获。她认为《讲话》主要涉及四大块内容,一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问题。哲学社会科学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至关重要。二是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地位问题。社科工作者一定要发自内心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而不是流露在口头上。三是关于如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搞好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社会、生态、外交、国防、党建等九大领域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四是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权问题。党的领导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根本保证。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中要立足&三化&,即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要以人民需要为中心,对马克思主义要真懂、真信。刘昱洋副社长谈到了四点心得体会,一是这次习总书记讲话显示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空前的重视,是对社科工作者们的极大鼓舞。二是要加强自身学习,不仅要学习社会科学的知识,也要学习自然科学的知识,习总书记博览群书,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三是《讲话》中提到&领导干部要主动同专家学者打交道、交朋友,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这是一种良好的导向,对党的执政建设将大有益处。四是《区域经济评论》本身就是一个良好的社科平台,我们一定要好好利用好这个平台,更加认真地做好编辑工作,争取将更多的精品力作展现给大家。陈萍副研究员谈到《讲话》信息量非常大,涉及文明广阔,从欧洲到亚洲,里面的很多鸿篇巨著自己还没有认真读过,要加强学习,另外,对马克思主义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尤其是以往编辑中很少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与所编文章认真结合起来,以后这方面要注意加强。吴银毫谈了三点感受,一是这次会议显示出的国家领导人对哲学社会科学重视的级别高,习总书记亲自主持与专家学者会谈。二是很接地气,涉及社科工作者的学术体系定位、成果认定、现代科研工具的运用等。三是对国家领导人广博的知识体系感触很深,感觉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有很多。文瑞也对大家的观点深表赞同,并补充了自己的两点看法,一是真真切切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魅力,这对我们做学问非常有用,以前这方面的学习有所忽视,以后要加紧充电,二是编辑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就需要我们做编辑的要有深厚的知识底蕴,尽量把编辑工作做完善,既要做专才,又要做通才。齐爽作为今年初刚到杂志社的新人,学习了习总书记的《讲话》和听了上面几位同志的发言后也表示收获很大,要多向书本、多向专家、老师学习,她尤其还谈到了一点感触就是当前全社会都很需要创新,她认为我国当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需要全方位的创新,不能仅仅照抄照搬西方的理论和模式,要特别重视结合中国的实际来创新。
  文献信息中心全体人员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习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提到,&要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图书文献、网络、数据库等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加快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建设,构建方便快捷、资源共享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信息化平台。&总书记的论述,为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大家一致认为,习总书记的讲话,站位高远,视野宏阔,内容博大,思想深邃,深感责任重大。通过学习,大家眼界大开,深受鼓舞,相信新型智库建设的春天即将来到,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势必更加繁荣昌盛,文献信息事业面临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期。为了开创智库建设的美好明天,文献信息人需要更具开拓精神和创新思维,要不断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勤于钻研业务技能,持续提升职业素养,为新型智库建设发奋工作、奉献价值。
责任编辑:郭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做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