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吴式太极拳45式教学拳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我所爱的吴式太极拳
查看: 845|
评论: 0|原作者: 赵礼香
摘要: 初识太极拳
2004年我退休后,来到大兴区老干部大学向张全亮老师学练吴式太极拳。当时对太极拳缺乏认识,凭印象觉得太极拳也不过是简单的肢体活动,只是动作慢一点而已。但通过实践才逐步体会到,要真正学好太极拳并 ...
&&&& 初识太极拳
&&&& 2004年我退休后,来到大兴区老干部大学向张全亮老师学练吴式太极拳。当时对太极拳缺乏认识,凭印象觉得太极拳也不过是简单的肢体活动,只是动作慢一点而已。但通过实践才逐步体会到,要真正学好太极拳并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事,特别是吴式太极拳。通过张全亮老师教练和对拳理拳法的讲解,使我感到耳目一新,逐步体会到吴式太极拳是一种高品位的拳术,是哲理性拳术,是头脑功夫。内涵丰富,外延广阔,不是一般的健身形式可比拟的,每一招一式都需要你认真地去体悟、去感觉、去品。拳式处处要求“端庄平稳,气度开阔,单腿负重、川字步行,虚实分清、交叉协助……”我对吴式太极拳有了全新的认识,认识到吴式太极拳是强身健体、愉悦身心、开智开悟的极佳的运动形式,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 得益太极拳
&&&& 从2004年至今,七年的时间里,我一直坚持向张全亮老师学练吴式太极拳和梁式八卦掌。张老师因人施教,百问不烦,以他高尚的武德,精湛的拳技,深奥的理论,不凡的身法,为大家树立了典范。老干部大学太极拳班已开办九年了,一届届毕业生已超过千人。张老师仍然一如既往地在这块领域里耕耘。他在教学与做人做事中所体现出的大家风范,他对吴式太极拳和梁式八卦掌的无限热爱,对中国传统武术的不懈追求和无私奉献,影响着一届届学员。在广大学员中,在老干部大学领导和师生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
&&&& 通过张全亮老师多年的言传身教,通过自己刻苦练功,我觉得吴式太极拳不仅强健了我的身体,还开发了我的智慧,净化了我的心灵,开阔了我的视野,打开了我的心扉,使我变得年轻了,有朝气了。
&&&& 我非常庆幸在大兴区老干部大学,接触到了吴式太极拳,遇到了张全亮老师。
&& & 再识太极拳
&&&&& 怎样练好太极拳?通过七年跟随张老师学拳和四年协助老师辅导学员练拳,使我对如何练好太极拳,特别是吴式太极拳有了全新的认识。
&&&& &太极拳运动是脑体并练的运动,要处处用心、用意,一点一滴地修正自己的动作,一招一式都要保持清醒、自然、细腻、柔化、紧凑、舒伸的状态;要处处虚实分清,按窍运身,用意不用力。这样就会给你一种美的感觉,一种无法言表的享受。张老师总结的“松静除张、缓慢增力,细賦化瘀、想穴除疾,柔化抗衰、观妙开智,阴阳合德、与天同运”这几句健身原理歌诀,具有极高的艺术品位和丰富多彩的科学内涵,文字上看似好理解,但真正运用到实际练拳中就不那么容易了。那种耐人寻味的内涵只能在长期的练拳当中去找、去寻、去求,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领悟到的。我认为练吴式太极拳是肢体上的保养,是思维上的修炼。中正安舒、内外三合、以神领形,是外形动态的标准;以心行意、按窍运身、神意不同处,是内部运行的要求,理解了规范、要领,坚持习练,就会慢慢地进入太极拳佳境。
&&&&&& 弘扬太极拳
&&&&& 近几年,来大兴区老干部大学报名学练拳的人越来越多。在张老师的安排下,我和马永兰、马永珍、刘庆芳四位学员荣幸当上了辅导员,协助老师辅导新学员。我们几位都以老师为榜样,尽心尽力,任劳任怨,帮助老师辅导学员练习太极拳,老师有事或外出就由我们几个人代课,我们几个辅导员互相取长补短,紧密合作,克服了很多困难,较好地完成了老师交办的辅导任务,得到了学员的认可,得到了老师的鼓励。几年来,我们还经常协助老师组织培训有关部门交办的一些大、中型公益表演活动和市区级的一些武术比赛,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获得了领导和群众好评。协助老师辅导,协助老师组织各种表演、比赛,也进一步提高了我们自身的拳技水平,教学能力和组织能力。辅导员刘庆芳技术精艺求精,做事认真,为人平和,诲人不倦,在我们几个辅导员中业绩突出。清河老干部处成立了近百人的太极拳辅导站,张老师把这个重担交给了他,他全心投入,教学有方,成果显著。在去年夏天的一次大型吴式太极拳表演合练中,清河老干部处太极拳辅导站方队,虽然练拳时间短,但整齐规范,受到了张老师和清河老干部处的好评。他在团河公园辅导站代师传授的20多名学员中,有多人在北京市和大兴区的武术比赛中多次获奖。马永兰、马永珍二位辅导员都已跟随张老师练拳多年,且年事已高,但仍然好学上进,不辞辛苦,对工作热情负责,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在学员中有很好的口碑,都给我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 2011年11月初,我受鸣生亮武术研究会的指派,和其他四名会员到大兴区魏善庄镇四个村传授吴式太极拳。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如天气寒冷,场地简陋,家务事烦扰等等,但这些都没影响我们教拳的热情和干劲,看到农村那么多中老年人喜爱太极拳,我们非常受鼓舞。通过一个多月的教授,魏善庄镇四个村的太极拳队都已学会了吴式简化太极拳16式。这是一个好的开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相信不久会有更多的村庄与太极拳结缘。“拳术之道贵在精纯,成功之道贵在坚持,为人之道贵在诚信,育人之道贵在开窍。”这是张全亮老师的四句至理名言。我要按张老师的教导,朝着更高的目标而努力。吴式太极拳已被列为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我做为一名吴式太极拳的喜爱者和习练者,我感到骄傲、自豪,我要努力为它奉献!
扫描二维码关注太极网微信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太极网微信号:cntaijiwang 关注太极网公共平台,及时了解太极拳界新闻,太极拳赛事,太极拳理论成果。欢迎投稿,免费宣传!
123456789101112
逛了这许久,何不进去瞧瞧?
Powered by&&发布于& 20:55:43&&
请问无口令介绍版是什么意思?介绍是哪些内容呢?能否给一下样例我们好整理?比如 优酷、土豆网上有类似的内容?谢谢!
&&发布于& 10:00:50&&
已经发动到您的邮箱。45式吴氏太极拳音乐口令版mp3下载地址/taijiquan/45-kou-ling-mp3.html
&&发布于& 15:06:41&&
&&发布于& 15:05:49&&
无口令 带介绍的
&&发布于& 20:55:43&&
请问无口令介绍版是什么意思?介绍是哪些内容呢?能否给一下样例我们好整理?比如 优酷、土豆网上有类似的内容?谢谢!
&&发布于& 15:04:52&&
我要无口令
&&发布于& 22:29:40&&
最好是带口令的,谢谢!
&&发布于& 10:00:50&&
已经发动到您的邮箱。45式吴氏太极拳音乐口令版mp3下载地址/taijiquan/45-kou-ling-mp3.html
太极新音乐
热门太极音乐太极拳预告片 吴式太极拳对身体上的五点要求
11:16:52 | 来源: | 投稿: | 编辑:dations
原标题:太极拳预告片 吴式太极拳对身体上的五点要求
  修炼太极拳对当代人有很高的养生价值,常练太极拳可以祛病强身,延年益寿。我们今天我探讨的是吴...
  修炼太极拳对当代人有很高的养生价值,常练太极拳可以祛病强身,延年益寿。我们今天我探讨的是吴式太极拳对生理上和身体上的要求,太极拳教程有详细的讲解,下面随着太极拳预告片学习一下吧!
  吴式太极拳对身体上的五点要求
  学习太极拳要求立身中正,身体保持不偏不倚,常练太极拳能改变易生病体质,太极拳是未来发展必不可少的运动。
  (1)虚领顶劲(又称顶头悬)
  《十三势行功心解》中说:&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顶头悬也。&说明虚领顶劲的重要性。方法是头部正直,但不能用力。
  下颏稍向内收,也要轻松;颈部要灵活,但不能晃动。这三项要领构成&虚领顶劲&。无论身体如何转动,这个姿势必须保持。
  头为身体之首,想要保持身体中正,首先要保持头部稳定,这样在练习中才不会出现东倒西歪的现象,太极拳是一项全身运动。
  (2)含胸拔背
  练习太极拳功架无论快或慢,最忌挺胸,挺胸易导致躯干僵直,影响气的上升,压胸易使气闭,此两者皆不合太极拳的练气法。&含&是微包的意思,含胸是胸微微下沉,肺则向下开张,肺活量自然加大,气则沉于丹田。
  &拔&是上提的意思,拔是用头将背微微提起,有了&虚领顶劲&,背部自然提起,使脊柱垂直,则中枢神经安定。所以&含胸拔背&是互相关连的,做好&含胸拔背&则浑身显得轻利。
  (3)沉肩坠肘
  &沉肩坠肘&与&含胸拔背&也是互相关联的。肩不沉,则胸廓以上皆受束缚。肘不坠,动作迟滞,力不能长出,两肋失去保护。
  现代宗师教学徒时,强调最多的就是松,不仅思想要放松,要求身体也绝对放松,当练习到一定程度后,就要学会沉,松沉紧密相关。
  (4)松腰垂臀
  练大极拳,腰部是最重要的,故有&命意源头在腹隙&之说。松腰是要求腰要轻松,使身体动作运转轻灵。因为太极拳运动变化皆系于腰。松腰关系到下部着力,不致有头重脚轻之弊。垂臀就是臀部不能突出,突臀会造成松腰的障碍。松腰垂臀即是尾间中正。
  (5)裹裆含腚
  裹是包起之意,裹裆是大腿肌肉由里面向外面包裹;臀部不翘,肛门自然上提,称为含腚,则气不外泄矣。
  吴式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1、端庄平稳
  在练拳时,时时式式做到头端、身正,肩平、腋虚,眉展、胸涵,拨骨、沉肌,提肛、举尾,吸胯、抽腰,不偏不倚,不摇不晃,上下协调、内外如一,中正安舒,稳如山岳,动如流水。要心专、神敛、意松。
  两手如同捧着一碗硫酸水,平心静气,谨慎小心。练拳如此,做人做事,均应如此。
  由此可见,平稳在吴式太极拳的学习中非常重要,此外还要保持身体的端庄。
  2、气度开阔
  在练拳时,头要与天相融,脚要与地相融,身要与空相融,要三才合一,有气吞山河的气魄。要提起精神,时时式式做到松而不懈,柔而不弱。
  精神要足活,心胸要宽畅。拳论曰:&精神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处在任何场合,面对任何人群,遇到任何情况,处理任何复杂事物均应如此。
延伸阅读:
太极拳预告片教程 吴式太极拳的身法四大要领
太极拳预告片 武式太极拳的松空圆活
杨氏太极拳24式预告片 太极拳的七大步法要求
杨式太极拳85式预告片 论太极拳对眼法的要求
陈式太极拳预告片 陈式小架太极拳的八大特点
太极拳音乐 聆听优美的太极拳歌曲梦里水乡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太极拳流派众多,吴式太极拳在其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吴式太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的瑰宝,修炼太极拳可以提高身体的平衡性和稳定性,我们今天学习一下武式太
  杨式太极拳是现代人经常练的拳法,太极拳的特点柔和圆活,符合现代人养生理念,也符合身体运动规
  陈式太极拳是现代人喜爱拳法,常练太极拳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是柔和缓慢,对身体
  太极拳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结合了多种功能为一体。太极拳养生成为时代的潮流,练太极拳金鸡独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独特,其呼吸方式也很独特。我们今天要探讨的是太极拳中气与呼吸的关系,看似类
  随着科学的发展,太极拳的养生功效深受人心。太极拳教程讲,太极拳是一种提升生命质量的运动,很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一部分,密不可分。练习太极拳的好处是强身健体,提高身体的
  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人类第一杀手,想要远离心脑血管疾病,就要练太极拳教程。太极拳养生可以预
  丹田是人体力量的集合地,也是每位习武者最宝贵的地方。太极拳的好处是延年益寿,增强体质,丹田
热点 / Hot
站长推荐:武医结合,是我一生的追求——访吴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谢守忠
武医结合,是我一生的追求——访吴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谢守忠
采访手记: “只会练拳不懂医,你就不可能懂得保养,不懂得保养就不可能身体健康,身体不健康怎么能练出好的功夫呢?”说这话的人叫谢守忠,中国武术七段,吴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此外,他还担任着北京鸣生亮武学研究会名誉会长、辽宁鞍山市武术协会副主席、鞍钢武术协会副主席、鞍山市吴式太极拳研究会副会长。立冬时节,我对他进行了采访。谢守忠先生是河北容城人,生于1942年,其父谢超珍曾在抗日将领宋哲元部下的二十九军任军需处处长,喜交武林朋友,受父亲的影响,他7岁时随父习武,先后练过少林拳等及各种武术器械。1974年跟随武术名家于伯谦先生学习戳脚翻子拳。并于八十年代有幸认识了著名武术家王培生先生,学习吴式太极拳、乾坤戊己功等拳理功法。后拜王培生的弟子张耀忠为师,较系统地学习吴式太极拳“印诚门”拳、械、推手等功夫。拜张耀忠先生为师后,让谢守忠对吴式太极“印诚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特别是张耀忠先生的著作《中华武医穴位治病图解》一书,让他受益匪浅。
(谢守忠与恩师张耀忠先生)在太极拳界,南派有“吴式太极快拳”,北派则没有。为了弥补这一缺憾,谢守忠开始尝试 “北派吴式太极快拳”的创编。2008年9月,谢守忠与弟子薛军合著出版了《北派太极快拳》一书。 “没有王培生师爷、张耀忠老师栽培,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就。”是谢守忠经常说的一句话。日,谢守忠带领13名弟子,赴京到王培生先生墓地进行祭奠。日,谢守忠的恩师张耀忠先生逝世。为表达对恩师的深切怀念,2月17日,谢守忠在鞍山举行追思会,并向张耀忠先生的遗像致敬,行三鞠躬礼。 “我师父早年跟王培生先生学习过吴式太极拳,后拜王老的弟子张耀忠先生门下,虽然辈分小了一些,但是师父对张师爷非常敬重,师爷病重期间,他多次带领我们去北京看望,师爷仙逝后,还多次去北京看望我的师奶。”谢守忠的弟子薛军说。退休后,谢守忠在鞍山铁西永乐公园附近开了家中医诊所,过着治病救人,教拳传艺的生活。他说,我一生最大幸运的就是走上了习武行医之路。(谢守忠先生拳照)访谈录: 赵丛君:您已73岁了,却依然坚持练功,是一种什么精神支撑着您?谢守忠:我是一个医生,我有让自己和大家健康的责任,我想越老越应该锻炼,要想鹤发童颜、松鹤延年,就必须和宇宙紧密相连,和大自然相结合,太极拳是高深的气功,盘拳是动功,站桩采气是静功,我每天有规律的习练感觉气血流畅。只有“天人合一”才能精神愉悦,我师父曾说“练功要与天地相合”,天地会给你健康、善良、幸福。我对中华武术的爱激发我对练功持之以恒。赵丛君:您是如何与中医结缘的?谢守忠:受父亲熏陶,我自幼背诵中医《汤头歌》,和习武并进,过去习武之人经常与人切磋难免受些伤害,都多多少少的研究一些医术。我也不例外,中医是治疗,习武是强身,我深知两者能互通互补。所以选中医作为我的职业,并与武术相结合作为我一生研究的课题。赵丛君:行医和授徒有什么不同吗?谢守忠:行医是体现在行动上的,是给人解除病痛,让人知道生命的重大意义。爱惜生命一定要仁慈善良。教授徒弟除了传承中华民族武术的技艺,最主要的还是思想层面,让人了解自强奋进和强身健体的意义,培养品格,做到目中有人、口上有德、心中有爱、行中有善。
(谢守忠先生在坐诊)赵丛君:您的父亲也练武术?谢守忠:我父亲是爱国将领宋哲元部下的军官。当年的“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就是宋哲元部队尚武风气的历史见证。父亲从小就给我讲侠义故事,教我武术的基本功,是父亲给了我武术的根基,我对武术的挚爱也是受他老人家的影响。他喜欢结交武林朋友,他很欢迎武林朋友来家做客。受父亲影响,我也是如此,朋友来访都是在家中招待。赵丛君:跟随王培生和张耀忠二位先生学拳的过程中,最难忘的是什么?谢守忠:我最难忘的是师爷在八十年代初来鞍山讲学,他的武学理念深深的感染了我。当时王老讲到了太极拳技击应用的“乱踩花”时,对我细心指导,当时王老一搭手就看出了我的武术底蕴,边与我推手,边对我悄声指教,告诉我行拳之理。王老也感觉到我的家传功夫,指导我把他的武学理念用到我的家学会很有效果的。后经我的师父张耀忠先生多次悉心指导,毫无保留的传授。我经过几十年研磨探索,果然受益丰硕。我把王老武术理念和中医相结合,因为我是中医主任医师,听王老讲学一下激发了我对武术的灵感,使我茅塞顿开,武术和医学互相渗透,这是我一生所追求的。二老虽相继过世,音容笑貌确仍历历在目。
(演示枪术)赵丛君:和王培生先生相识后,为何拜张耀忠先生为师了?谢守忠:这是历史的原因,是王培生师爷的安排。拜张耀忠先生为师当然也是张耀忠师父的人格魅力。事后王老为我的事情,也曾指示张全亮师叔、王乃召师叔在北京开会讨论过我的师承归属。赵丛君:拜张耀忠为师您的辈分就低了,您不在乎吗?谢守忠:我在乎的是真才实学,在乎的是武术魂。辈分只是一个称呼,不能代表什么。只要能学到真正精髓的东西就行,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辈分”也说明不了一个人的水平高低,功夫的高低不能用辈分来衡量!有继承有发展才是正能量。我创编的快拳在全国的习练者数千人,入室弟子近300人,应该说辈分没有影响我的进步和发展。
(辅导弟子推手)赵丛君:入室弟子近300人中,功夫超过您的有吗?谢守忠:目前还没有超过我的,就是整个武术界徒弟超过老师的也不多见。这主要是徒弟们都还很年轻,阅历底蕴浅,需要时间的积淀。当老师的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相对于能够真正把武术文化当成自己生活一部分,并刻苦专研的学生,我认为经过长期的磨砺,将来他们会有超过我们的。赵丛君:您最先在全国打出了“印诚门”这个名号,为什么要这么做?谢守忠:“印诚”是师爷的法号,师爷在世时就想把他的武学体系“印诚门”宣传出去。我的武学成就都是来自于师爷,所以在大型的武术赛会上,我的弟子们高举“北派吴式太极拳印诚门”的大旗,也是了却了师爷的一个心愿。赵丛君:当时为什么要创编快拳呢?谢守忠:师爷在世时,我曾问过:为什么北派吴式没有快拳?师爷讲:“有快拳,解放后人们追求健身的多,研究技击的人少了,所以快拳失传了……”。我说:“我经常领徒弟参加比赛,有时各派太极拳在一起比赛,同样水平吴式拳没有发劲,表现力和观赏性很差,体现不出功力。所以吴式拳在比赛中很难获得金牌……”。随后我将创编“太极快拳”的想法跟师爷说了,师爷非常支持我的想法,并给我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
(谢守忠先生的著作)赵丛君:创编的过程中有没有反对的声音?谢守忠:有好多人提出质疑,而我师父却一直支持着我,我现在仍万分的感谢他老人家,没有师父的支持就没有快拳的诞生。我师父曾公开讲,“武术要发展,只有继承才能发扬,谢守忠不论是在习武的阅历还是在对武术的理解及造诣,创编快拳他可以…”在快拳著作编写过程中,他不顾年事已高,多次的关心令我难忘。我不用多说,大家可以猜想的到。用我师父的话说:“武术必须继承,也要发展……。”他告诉我走自己的路,不要管别人说什么……赵丛君:您创编的太极快拳与传统的吴式太极拳有什么不同?谢守忠:北派吴式太极快拳,又称吴式太极“快架子”,也称“用架”。文火可练身为体,武火则发劲为用。也就是“慢练为功,快打为拳”。练体则以文火行拳,亦称“慢架子”,以养为主。慢架行拳讲究缓慢虚静、轻灵圆活、松静自然、精神内敛,以蓄养丹田内气之充实,以松柔著称,没有脱离传统吴式太极拳风格特点。而“快架”拳则发劲饱满,体用结合,快慢相兼,注重功力的体现及运用。“快拳”不是慢拳快打,而是讲究“发劲须沉着松静,专注一方”,是培养“丹田爆炸”之功。这是与传统慢拳的区别。北派吴式太极快拳之发劲与其它拳种的发劲略有异同。其特点是,要求小腹松沉,气机自然入骨。发劲主要以内动为主,不露形迹,不蓄劲,而是在运动之中感觉松透,突然发劲。劲力要快似离弦之箭,速风不及掩耳,势不可挡,无坚不摧。要求放长击远,要做到“松、猛、透、脆、快”五字。发力的特点好似“抽鞭子”之状,又如弹簧,突然反弹而出。动静相兼,刚柔相济。有“静若萍湖秋水,动如山崩地裂”之感。
(谢守忠先生近影)赵丛君:您创编的太极快拳对整个武术有什么贡献?谢守忠:传统太极拳大多是老年人参加,如今吸引了年轻人对太极拳的关注。太极拳的“慢”,一般年轻人的心性感悟不到太极拳的奥妙,快拳发劲,有跳跃动作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快拳习练者也为之增多,逐渐增加各年龄层次太极拳习练者的参与性。应该说我对中华武术有一点小贡献。
赵丛君:您认为自己主要的建树是什么?谢守忠:我主张“武医同源”。我写的《武医同源用运动处方防治疾病》(暂定名),已经和出版社签好协议即将出版。练武术必须自身健康,我主张把武术与中医、自然环境紧密结合;养生与功夫相辅相成,同时增进,不盲目的运动,这样对人的身心健康会更有益处。
赵丛君:今后在弘扬太极快拳上有什么打算?谢守忠:我会在目前的北派吴式太极拳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的武学所积累的经验,让它进一步的更加完善,日趋走向成熟。
(指导弟子薛军练枪)赵丛君:结合您个人的体会,您觉得怎么能练好太极拳呢?谢守忠:我认为谁也不能说太极拳练得最好,只能说修炼的层次不同。因为他很像写书法的道理,没有千锤百炼是很难写好,一个字能写好,什么字都能写好。太极拳同样是这个道理,一个简单的招式弄懂了,其它也是相通的。不是会多少趟拳路子,而是你自己对太极拳的理解和感悟了多少。“一个字”、“一个招式”需要博大精深的理论,需要千辛万苦揣摩,需要知识的渊博,需要内在的修为。我大年三十都去练功夫,正是体现了练拳的不可间断性。要从中悟出持之以恒的道理,初学太极拳讲的是缓慢均恒,举动轻缓,是为了运劲,须无微不至。开头就用快速的练法,必然使有些动作过程滑过,体验不到丰富的内涵。只有反复锻炼才能极虚极灵,又能极重极轻,快慢轻重,随心所欲。能轻则松,能松则快,能缓则内劲增长,不用力而自然沉重,轻而不浮。拳论中说“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轻轻运行,只有用力越少越好的轻的练法,动作才能越练越灵活,才能达到“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高度敏感性。  赵丛君:您觉得师徒之间应该如何相处?谢守忠:武术界的师徒关系应该是以继承发展武术为己任,齐心合力共同拧成一股绳,为之奉献一生。师徒应该亲如父子,研究和追求武术似朋友。作为老师应该对弟子的为人、为艺负责。“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特别是在传承上,老师有责任,有义务的把传承做好。作为弟子,既然拜在老师门下,就应该尊师如父,刻苦专研,生我者父母也,教化我者老师也。这都是古训。
(谢守忠先生演示太极拳)赵丛君:您觉得太极拳发展到今天,还是不是武术?谢守忠:太极拳当然是武术,应该说是武术的上乘功夫,是很有威力的。从某些方面来讲还要看修练到什么程度,练太极拳必须只有在“明师”的指点下才能出来好的功夫。我是把王培生先生的武学理念运用到我日常的练功中才有了我目前的功夫和健康的体魄。“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只有真正理解到太极的精髓才能上升到武术的层面,否则就是“太极操”。赵丛君:太极拳兴盛中,隐藏着危机,您认同吗?谢守忠:目前打太极拳的人很多,但大多对太极拳的精髓不甚了解,进而成了“太极操”,这也算是兴盛中的危机吧。 “太极十年不出门”、“未曾习拳先读书”。真正系统的掌握太极拳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它要求习学者不但要有很好的文化素养和悟性,能够读懂《黄庭经》《太极图说》等文化经典,而且还要在明师的指导下勤学苦练,不光是习练,还要研究揣摩其中的丰富内涵,通过认真严格正确的修炼来诠释太极文化,达到上述要求,才能是一个合格的太极拳传承者,进而对社会有所贡献。
(与深圳弟子合影)赵丛君:您怎么理解武医不分家?谢守忠:武术与医学自古是一家,中华武术和中医历史悠久,“武医同源”早已经形成,中国的圣贤们早就把武术医学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早在三国时期就有华佗创的“五禽戏”。这种以健身为主的“五禽戏”,虽然不是武术,却给后世武术中的仿生拳学奠定基础。武术的拳种主要是由搏击格斗的实战要求,而在长期社会发展中演变而来的。每一个拳种的形成、发展,几乎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医学的影响,从而具有很高的健身医疗价值。如少林拳的产生原因之一就是为了克服坐禅而导致的身体委靡,“少林伤科医术”成为“少林七十二艺”。太极拳与传统医学更是紧密相连,太极拳修炼通过经脉、穴位及意念的导引,成就太极功夫。
(演示剑术)赵丛君:武术精华与糟粕并存,如何能去伪存真?谢守忠:目前社会上有个别的所谓“大师”们,把武术、太极拳赋予“玄化”、“神化”,这些现象阻碍了武术的发展。真正的武术精华是通过时间来验证的,是经得起推敲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我们经常说的。中国武术是传统文化的精华,能健康的发展才是硬道理。赵丛君:您说自己最大的幸运就是走上习武行医之路,那么您觉得现在的人如何去具备这样的东西,您又打算如何影响别人?谢守忠:武术、中医都是国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是我们民族的好东西。源于中国,属于世界,最终是为人类造福。作为中国人应该有责任研究和了解我们中国的精髓。老一辈留下来的遗产不能在我辈失传,我们武术人有义务做好传承。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尽己之能把所学传给后人。
(与原中国武术院副院长张山先生合影)赵丛君:请您为武术事业的振兴提几点建议。谢守忠:武术有利于培养中华民族精神。我认为武术应该得到政府的支持,从娃娃抓起,把武术引进学校、机关。武术的灵魂是技击,武术在过去,首先是防身自卫,然后才是强身健体。我们目前的武术大多是健身为主,防身的作用渐渐淡化了,真正武术灵魂的东西越来越少了,“武魂” 亟需回归。
发表评论:
馆藏&16567
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吴式太极拳83式教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