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宁可要大炮黄油也不要黄油。

第一章经济学导论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第一章经济学导论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4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我们要大炮不要黄油,这句话是谁说的?_百度知道
我们要大炮不要黄油,这句话是谁说的?
提问者采纳
“要大炮不要黄油”是希特勒疯狂扩军的口号 意思是为了军队不要生活水平 把钱花到军事上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黄油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微观习题 -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微观习题 -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58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苹果/安卓/wp
苹果/安卓/wp
积分 12366,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34 积分
权限: 自定义头衔, 签名中使用图片, 设置帖子权限, 隐身, 设置回复可见, 签名中使用代码
道具: 彩虹炫, 雷达卡, 热点灯, 雷鸣之声, 涂鸦板, 金钱卡, 显身卡, 匿名卡, 抢沙发, 提升卡, 沉默卡, 千斤顶, 变色卡下一级可获得
道具: 置顶卡
购买后可立即获得
权限: 隐身
道具: 金钱卡, 雷鸣之声, 彩虹炫, 雷达卡, 涂鸦板, 热点灯
开心签到天数: 2 天连续签到: 1 天[LV.1]初来乍到
& & 如果没有交换,其实就没有经济和经济学,因为交换之前的生产和之后的消费是所有生物都具有的行为,而这种生物的共同行为和“经济”“经济学”并不沾边。只有人类的交易行为才产生的“经济”和“经济学”。所以,《西方经济学的终结》一书反复强调,经济学其实就是关于私有者之间的交易行为的理论,而对生产和消费的关注,并不是私有者之间的问题,而只是私有者自身内部的问题。
& & 私有者参与交易的前提条件是生产所得满足自身需求之外有剩余,这种对交易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完全符合逻辑。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里,不像现在这样为生产而生产,而是首先为自身需求而生产,只有产品有剩余,才可能催生“交易”出现。至于交易形成普遍行为和制度,则一定是建立在总体剩余之上的。
& & 被交易物本身就是一种“存在”,是有而不是“无”,没有交易物的存在——哪怕是现在期货交易市场上的预期存在以及借贷消费当中的预期收入和预期支付能力——就根本谈不上交易。
& & 这就和现代经济学开篇必讲的“经济学的灵魂是稀缺”有着本质的思想冲突。不可能有稀缺之下的交易现象存在。经济学家强调的稀缺,无非是他有你无,只强调你的“无”,避而不谈他的“有”,也不谈你所具有的“支付能力”的存在。
& & 当我们描述所有制形态的时候,措辞是所有制、私有制或公有制,而不是“所无制”“私无制”“公无制”,一直谈论的都是“有”,不是“无”。资源和产品就在那里,只是归谁所有的问题,不是有无的问题。上个世纪的经济学界曾经热衷于讨论“生产过剩”,但现在似乎很少谈及的,更不要说和稀缺论相提并论了。
& & 钱皮反复强调,所谓的“稀缺”,本质不过就是私有制下的所有权分割罢了,把一个“有”变成某人私有,对其它私有者来说就“无”了,就“稀缺”了,仅此而已,连经济学的皮毛都谈不上,更不要说是什么经济学的灵魂了。
& & 言归正传,谈黄油和大炮。
& & 高年级的经济学院的学生都知道,刚入校的大一新生很快也会知道,“生产可能性理论”现在已经替代了供求理论,成为经济学教材的首篇。教材这样安排,当然是经济学界的一直共识,也就是要从稀缺性开始经济学的入门课程。当然,如上所述,“稀缺性”思维是不符合逻辑和荒谬的。
& & 生产可能性理论,就是大家熟悉的“黄油和大炮”的理论,也就是经济学家构建的一个基本的稀缺模型——生产资料有限,人们既要满足当前的安全之需,需要黄油,也要照顾到长远的安全之需,需要大炮,如何才能在黄油和大炮的生产之间达成一个平衡?这就是“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来由。
& & 这个在经济学课堂上讲了几十年的经济学基本模型,实际上压根儿和经济学就谈不上联系。上面说了,“稀缺”并不存在。首先,交易是建立在盈余之上的,其次,交易制度是以私有制为政治基础的。非私有制下的物品流动的方式叫做“分配”或者“各取所需”,而不是交易。
& & 这两点就决定了,撇开盈余和私有这两个谈论问题,都不是经济学的事情。生产可能性理论的出发点就有偏差,第一,它杜撰出了一个稀缺现象,因此才要在稀缺之下考虑如何在黄油和大炮的生产之间取得平衡,以解决生产资料稀缺这个所谓的问题。第二,它避而不谈所谓稀缺的生产资料的所有制问题,而是从一个掌控这些生产资源的总管家的视角来统筹生产资料的使用,而实际上在私有制下没有这样一个总管家,如果有,也就不是私有制了。在私有制度下,一切生产资料也是私有化的,私有的东西私人做主,消费掉以及如何消费、施舍出去或与人交易,都不须他人操心费神,反过来,你总在筹划着他人的私人财物的用途和规划,就是对私有制的不尊重。而交易和市场是建立在私有制度之上的,或者说,整个经济学都是建立在私有制合理这个假定之上的,你如果不尊重私有权,总是觊觎他人的私有物,也就是不尊重市场和交易了,那还谈什么经济学?撇开私有制还有经济现象和经济学吗?
& & 所以,以社会的总管家的视角去讨论黄油和大炮的生产均衡问题,本身就不是基于生产资料私有制这一点出发的思路。私有制下,市场是处处均衡的,私人所有的生产资料,究竟是用于生产大炮还是用于生产黄油,私人自有主张,无须他人劳心,你也没有资格劳这份心,如果你有资格,这也不再是私有制度了。
& & 经济学既然是关于商品交易的理论,那么,对象当然是商品,而商品无论交易前后,都是私有物品,无非是从一个私有者所有变更为另一个私有者所有而已。但是,生产可能性理论当中的“大炮”,却不是商品,尽管现在的军火生意日盛一日。如果大炮是用来武装私有者自己的私人武装的,该造多少门自己决定就行了,要不要勒紧裤带少吃黄油他自有主张,无须他人着太监之急。如果大炮是用来武装国家军队的,那么这个问题就远远超出“商品”、“经济”和“经济学”的范畴了。现代军火作为“商品”,也是伪商品,只是ZF向以军火敛财的私有者输送利益的一个道具或借口而已。
& & 反过来问,如果经济学的开篇教材谈论的压根儿都不是商品,都不是经济问题,它还是经济学吗?连学术对象的经济学属性都分不清楚,还谈经济学?
& & 私有制,是经济学的摇篮和温床,同时也是经济学的克星和坟墓。没有私有制,就没有交易制度和庞大的商品堆积存在(庞大的堆积喔!不是稀缺喔!),就谈不上研究商品和市场的经济学;但有了私有制,一切由被经济学称之为“理性人”或“经济人”的私有者做主并通过市场解决,经济学无须说三道四更不能指手画脚。
& & 然而,经济学从诞生的年代起就一直在这点上表现的迷茫和不安分。亚里斯多德说经济学是谈论社会公平的;马克思的学说被看作是“革命”理论,被所谓的学院派逐出经济学体系;哈耶克一天到晚都在谈论自由和宪政,却被现代经济学家所尊崇;萨缪尔森把经济学定义为是关于“社会”、“生产”和“消费”的;经济学诺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出现在占领华尔街的游行队伍里;中国的经济学教授在挺毛的游行队伍里和反毛者发生了肢体冲突;英国的《经济学家》杂志几乎不会漏掉任何一场国际政治事件作为其封面头条;作为ZF座上宾的经济学家一天到晚都在谈论制度创新、ZF改革……归纳起来,所有这些经济学家关注的核心一点不外乎“分配”二字,但是,私有制下,只有交易没有分配,因为“分配”的权力只能是公权力,对应着公有制,也只有公权力公有制才有“公平”问题。
& & 经济学发展了?还是堕落了?一直有人在讨论经济学的科学性问题。钱皮之见,经济学可以是一门科学,但至少至今还不是,远远不是,而且呈现出与科学性渐行渐远的走势。
支持楼主:、
购买后,论坛将把您花费的资金全部奖励给楼主,以表示您对TA发好贴的支持
载入中......
不错,受教了。
我觉得你这是门外汉之谈,而且深受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影响,但是也没看透马克思。对于你说的,我有几点看法:第一,所谓的黄油-大炮模型,其实就是一般均衡模型,这个模型交代了社会在面临稀缺产品时的权衡取舍,重在解释经济机制(市场机制)如何使得社会达到最优。注意,这是解释,经济学的目的在于解释经济现象,从而理解经济活动。解释一定是通过建模,比如物理学家用动量守恒解释台球碰撞,那么台球运动员就一定要听物理学家的指导吗?卢卡斯说,鸟儿不懂流体力学但是也会飞翔。即使私人(如企业)不知道经济理论,也不妨碍他实现最优,不然早被社会淘汰了。第二,稀缺性指的是面临选择时候存在的稀缺,正是因为你支付能力有限你才要去选择,才有了稀缺,公有制就不存在稀缺吗?公有制一定有排队和配给现象就正说明了这一点。跟你说的恰恰相反。第三,关于分配问题,公有制就一定会好吗?这个“公”是谁运作?是需要一个大的管理人员?那他会怎样去分配呢?至于公有制和私有制哪种制度更好,看看实际情况就明白了,占领华尔街结果呢?中国经济学家大多都拼命在讲公司产权,土地产权不就是为了私有化?!这些争论存在了上百年,如果哪种具有完全的优势,早就达到共识了,还需要你来提醒么?有问题欢迎回复。
C木西 发表于
我觉得你这是门外汉之谈,而且深受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影响,但是也没看透马克思。对于你说的,我有几点看法 ...呵呵,你知道一般均衡模型?那可是经济学史上最糟糕的东西了。
一般均衡的思维,出发点是供求理论,而供求理论本事就是一个笑话。
没有“社会最优”这个东西。好或者坏是价值判断,价值判断是基于个人价值观的,即便是强行以民主投票箱决定一个制度的优劣,也是此一时彼一时。
现在的经济学家都声称经济学不谈论价值判断,但是他们却时时刻刻地在谈论价值判断。关于制度的取舍,本事就是基于价值判断的,除非经济学家们能不再谈论制度。
没有哪种所有制好还是坏这个问题。只有适应性问题。不同的所有制适用于不同的对象和领域。既不能把天然资源如矿山河流也纳入私有制体系,也不能把个人私权如劳动所得性权力等充公。
本帖最后由 C木西 于
14:40 编辑 张建平 发表于
呵呵,你知道一般均衡模型?那可是经济学史上最糟糕的东西了。
一般均衡的思维,出发点是供求理论,而供 ...不否认经济理论会有价值判断的问题,关于社会最优,Arrow等一干人等也进行了阐述。但是如果从这个角度对一般均衡理论提出批评是站不住脚的。试问,所谓的价值选择在多大程度上存在?价值选择在经济学大多数领域都是存在公司的。一百块钱掉地上,肯定有人捡,价格升高需求减少这些问题在人类角度看就是正确的,这是经济学的问题。而且即使存在价值差异,现在的经济学是否视其为其理论范畴,如果按您所说的,那经济学家还要研究生物学,因为个体在生物水平上也是不一样的。所谓最优,常常是一种稳态,如果不存在那么我们现在所处的状态是什么?你看到的大部分只是中国的经济学家出于政治目的在谈论价值,而且对于现实影响几何?太好笑的是都把自己当救世主,看得太高了。
C木西 发表于
不否认经济理论会有价值判断的问题,关于社会最优,Arrow等一干人等也进行了阐述。但是如果从这个角度对一 ...哈哈,你怕是误解我了。
我才不是上面救世主。各人有其主,无须我做主。
我不是认为不存在均衡,而是恰恰相反,认为市场处处均衡,正因为市场本来就时时处处均衡,所以均衡不是一个问题,不需要经济学家去谈论均衡之道。那些担忧市场失衡而一心要找到均衡之道的人才是真的救世主心态呢。
另外你说价格升高需求增加,好像和经济学的供求曲线不一样啊。
如果市场处处均衡,经济危机该怎么理解。
yuye001 发表于
如果市场处处均衡,经济危机该怎么理解。市场的均衡,指的是已经发生的交易,都是在交易双方之间达成一致认同的前提下进行的,讨价还价,最后达成妥协和均衡而成交。
所谓的经济危机,依然是自以为站在交易双方之上的第三方救世主心态的表现。不过是指交易的萎缩而已,而交易量扩展也罢萎缩也罢,都是交易者作为理性人的自主选择,谈不上什么危机。
现实的经济危机,本源在于市场制度侵占了非市场领域,如民生领域,如果不是这样,即便是交易萎缩到零,也无所谓,那时的危机,不过是货币拜物教者追逐货币增殖的危机,而不是实际意义上的社会危机。
当然,当今社会大多数人都是货币拜物教者,出现了货币增殖的危机,自然会被看作是一场危机。
不过,这种危机也无所谓,近一个多世纪,危机既没有被自作聪明的经济学家所消灭,也没有因为危机而造成人类社会的倒退。不谈也罢。
& &如果没有交换,其实就没有经济和经济学,因为交换之前的生产和之后的消费是所有生物都具有的行为,而这种生物的共同行为和“经济”“经济学”并不沾边。只有人类的交易行为才产生的“经济”和“经济学”。
&&关键在于经济学的定义是什么?
j_w_x9299 发表于
如果没有交换,其实就没有经济和经济学,因为交换之前的生产和之后的消费是所有生物都具有的行为,而这种 ...我帖中不是已经给出了嘛——经济学就是关于私有者之间交易行为的理论——也就是你这段引用推出的结论啊。
论坛好贴推荐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为做大做强论坛,本站接受风险投资商咨询,请联系(010-)
邮箱:service@pinggu.org
合作咨询电话:(010)
广告合作电话:(刘老师)
投诉电话:(010)
不良信息处理电话:(010)
京ICP证090565号
京公网安备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总体战争经济:要大炮,不要黄油_少儿读物_简笔画网
您当前的位置: >
总体战争经济:要大炮,不要黄油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壮妞
  对外发动侵略战争是希特勒的既定目标。纳粹上台后,极力发展以军事工业为主的经济,并使整个经济为侵略战争做准备。与纳粹的扩军备战政策相适应的是一种“总体战争”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希特勒本人的话来说,就是“要大炮,不要黄油”。  1929年―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给德国以沉重打击。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纳粹党并无多少高招,它继承了上届政府的一些就业计划。所不同的是,希特勒为就业计划确定了一个指导思想:重整军备。他强调:“以下5年要致力于德国人民的重整军备工作,国家的每一个创造就业计划都必须从这一立足点上来判断:它是恢复德国人民的军事力量所必须的吗?”这表明,在希特勒眼里,经济只是为扩军备战服务的。为此,希特勒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建立适合总体战争需要的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纳粹的经济体制是沿着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控制的方向发展的,把魏玛共和国时期以市场经济为主的体制变为以国家干预为主的体制。在纳粹的经济体制中,“德国经济总会”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个总会由12个垄断资本家和5名纳粹党要人组成。它有权对国家经济进行改组,制订经济政策和颁布各项经济法令,有权对各个企业的原料分配和财政预算进行干预。日,“德国经济总会”根据“德国经济有机建设”法律,正式把全国经济按行业分成7个经济大组,即工业、商业、银行、动力、手工业、保险、旅游。在经济大组下设44个经济组,经济组下又分为350个专业组和640个专业小组。把持这些部门的都是有势力的垄断资本家。每个行业的厂矿企业,都必须按照自己的主要产品的种类加入专业小组,把自己的生产活动置于其控制和监督之下。每一个行业和每个企业所需要的原料、燃料、资金,都由这层层组织进行分配和供应;每个厂矿企业生产的安排、产品的销售、价格的高低、工人工资数额等也都由这层层组织进行调节和干预。另外,希特勒还成立了“全德经济协会”,在各邦也成立了相应的经济协会,这是横向按区域对经济加以控制。所有的企业家既是业务组织的成员,又是区域组织的成员,从而保证国民经济生活的指导工作遵循第三帝国的原则。纳粹政府还通过强制推行卡特尔化,对全国经济进行改组,以便进行控制。日,纳粹当局颁布了一项关于强制卡特尔化的法令,规定卡特尔有权合并局外企业,兼并低级别的卡特尔,有权禁止建立新的企业,只有被卡特尔承认的企业才能获得货物和原料。这样,在德国建立起一套适合总体战争需要的国民经济管理体制,保证经济最大限度地为战争服务。  其次,多方筹措资金,以应扩军备战之需。1933年3月,希特勒造访了帝国银行行长、保守派金融学家路德,向他陈述了自己的宏伟计划,要求银行大量拨款。路德告诉他,德国银行这时最多只能给予政府1亿帝国马克,希特勒深感失望,立即撤换了这位行长,以沙赫特来接替他的职务。沙赫特就任帝国银行行长标志着德国重整军备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为了筹措军费,沙赫特采取发行商业汇票的办法筹措资金,到1938年,发行额达到120亿马克,支付了大约1/5的军费。军费开支还有另外三个来源:一是发行公债,据估计在1934年至1939年6个财政年度内德国大约有15亿马克的短期债务和80亿马克的长期债务。二是提高税收,1933年到1937年,全国捐税提高了100亿马克,1938年税收占国民收入的29.5%(1932年为25.4%)。三是掠夺纳粹政权敌人如犹太人和外国人在德国银行的存款。正如沙赫特所说:“我们的军备有一部分是用我们政敌的钱来支付的。”  再次,为实现主要原料的自给自足,实施“四年计划”。在20种战争不可或缺的战略原料中,除煤外,德国样样都缺。希特勒担心在未来的战争中遭到封锁,非常重视提高战争物资的自给自足,因而在1936年实施了旨在使战略物资和原料自给自足的“四年计划”。“四年计划”的任务是:1、德军必须在四年内做好准备;2、德国经济必须在四年内做到能够应付战争。由于“四年计划”的实施,原料供应的自给自足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提高,建设了一大批替代原料项目,如合成石油、人造橡胶等。  最后,为了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希特勒还对经济主管部门进行了改组。经济部是纳粹上台初期管理经济的主要政府部门,拥有制定和监管工商业政策、监管国际贸易、金融等领域的权力。1935年5月,希特勒根据秘密制定的《国防法》,设立了“军事经济全权总办”,统一管理财政、粮食、劳工等各部门,经济部长沙赫特兼任“军事经济全权总办”。1936年,希特勒任命戈林为“四年计划”全权总办。希特勒、戈林在扩军备战问题上与沙赫特发生了分歧,在这种情况下,沙赫特于1937年11月辞去经济部长和军事经济全权总办的职务。随后,这两个部门的大部分机构与职权被并入“四年计划”办公室,管理经济的权力被掌握在“四年计划”全权总办戈林手里。1939年2月,希特勒还在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之下设立了战时经济事务处,由托马斯将军主持,具体负责战争爆发后纳粹德国的战时经济工作。  在纳粹这种穷兵黩武的政策下,德国军备工业得到极大发展。官方规定,所有工业企业都必须为军备服务,否则就得关闭。据此,许多工厂企业转入军工生产。1934年初,德国国防工作委员会批准了在未来战争中动员约24万个工厂供应战争定货的计划。仅在纳粹执政的头3年内,就有300多家兵工厂投入生产,其中有55―60家飞机制造厂、40家汽车和装甲车辆制造厂、70家军用化工厂、15家军用造船厂和80家火炮制造厂。这样做的结果,大大加快了武器装备的生产速度。1933年―1939年,德国军火生产增加了9倍,飞机制造几乎增加了22倍。  军备工业生产的需要,刺激了德国工业生产的发展。1936年德国工业生产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标志着德国经济开始从大萧条中摆脱出来。1933年至1938年,工业生产增长了89%,其中煤产量由1.097亿吨增加到1.864亿吨,发电量从186亿度增加到455亿度,铁矿石产量由1932年的260万吨增加到1938年的1500万吨,钢产量在1938年达到2380万吨,在欧洲居第一位。  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结果是创造了就业机会,使失业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1933年到1938年,失业人数逐年减少,1933年底,失业人数减少了1/3.1933年失业率为20%,1934年为20.5%,1935年为9.6%,1936年为5.7%,1937年为2.5%,1938年则下降为0.95%。  纳粹当局在经济领域也同样推行领袖原则。日,莱伊发表宣言,声称资本家要对工人反抗的一切企图“都必须消灭于未然”,并发表文章鼓吹工人要绝对服从资本家。1934年颁布的“国家劳动秩序法”规定:企业领袖拥有确定劳动时间和工资、应聘、解雇与惩罚等权力,而工人连自由出卖劳动力的权力都被剥夺了。1934年5月,当局颁发了禁止农业工人流向城市的法令,随后,又接连颁布了禁止冶金、建筑、化工等行业工人到其他城市务工的法令。在纳粹统治下,工人工资微薄,所得工资,除交纳所得税外,还要向纳粹党的各种慈善事业进行捐献,所剩无几。据估计,在30年代中期赋税和捐献占去一个工人工资总额的15%到35%。  农民在纳粹统治下处境也很艰难。为了争取农民的支持,希特勒在上台前对农民许下了不少诺言。实际上,这些诺言都没有实现。日,纳粹当局颁布了“农田继承法”。该法规定,凡是经营7.5公顷到125公顷土地的农户为家传农户,家传农户在德国约有60万户。家传农户的户主必须是纯粹的雅利安人,法律禁止家传农户分家,也不允许出售和转让土地,其土地必须由长子继承。该法律公布后,容克地主占有土地现象十分严重,小农破产的很多,许多农民被迫到城市出卖劳动力。纳粹政府对农民的另一个打击就是撕毁关于禁止因农民欠债而强迫他们拍卖田产的诺言。不少欠债的农民只得拍卖田产以偿还债务。  希特勒在上台前曾许诺,要维护一个健全的中产阶级,并在1932年成立了“工商业中产阶层战斗同盟”,作为拉拢广大手工业者和小店主的工具。但是,希特勒上台后,却千方百计制止该组织开展活动,尤其不允许该组织对经济界采取任何干预行动。除了在政治上压制中产阶层外,希特勒政府在经济上也采取扼杀中产阶层的政策。在总体战争经济体制下,政府限制了消费工业的生产,迫使许多手工业关闭,直接影响到中产阶级的生计。纳粹政府还以经济上不合算为借口,在清理手工业和中小企业的幌子下,于1937年连续颁布法令关闭大量手工业和商业企业,仅从1933年到1939年就有大约70万家手工业和商业企业被关闭或破产。1937年10月,纳粹政府又进一步颁布股份企业改革法令,解散资本在10万马克以下的股份公司,并且禁止创办资本在50万马克以下的新公司,致使德国的股份公司从1933年的9148个减少到1941年的5418个。这些措施大大有利于垄断资本家对中小企业主的吞并。  与其他各个阶层举步维艰相比,垄断资产阶级的力量得到了极大的加强。传统的垄断资本家从纳粹政府扩军备战政策中攫取了巨额利润,例如,军火业巨头克虏伯的利润在1932年至1933年为700万马克,到1935年至1936年增至9100万马克。在纳粹统治年代,除了传统的垄断大资本家外,又出现了一批由纳粹头目组成的新财阀。戈林集团就是典型代表。1937年7月,戈林宣布成立“赫尔曼?戈林采矿钢铁冶炼股份公司”,短短几年内,他便利用手中的权力,吞并其他公司,使该公司成为德国最大的康采恩。戈林康采恩规模巨大,共有117个工厂、69座矿山和冶炼厂,还有156家贸易公司,46家交通企业,15个建筑公司。在希特勒上台前,纳粹官方出版社厄赫出版社社长阿曼控制了120家报纸。后来,通过掠夺工人报刊、没收犹太人报纸等手段,阿曼的报业康采恩发展到拥有352家报纸,其发行量相当于全国报纸发行量的82.5%。  纳粹建立的总体战争经济体制,实行的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由于其目的是要保证扩军备战的需要,对外发动侵略战争。因此,纳粹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一种与纳粹的法西斯专制制度相适应的军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 网站菜单 | 网站地图 | 广告预订 | 留 言 本
豫ICP备号 Powered by (简笔画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炮与黄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