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长江结冰没结冰吗

赤壁之战双方真实兵力是多少?_百度知道
赤壁之战双方真实兵力是多少?
一、战前双方兵力部署刘表、刘备军:根据史书记载:比较明确:刘琮投降曹操的军队为7万多人,刘琦在夏口的军队有1万人,刘备的部队有1万多人,合计9万多人。由于刘表集团处于长江、汉水一带,其水军是主力,但水军在其总兵力中占多大比重,没有任何史料可以说明(估计50%左右)。另外,刘备向夏口撤退时在当阳被曹军击溃,估计损失了数千人,因此在战役开始时,刘氏军队仅有1.5万人左右(位于夏口一带)。孙权军:历史记载也比较明确:孙权派给周瑜的部队为3万人用于同曹军直接作战。当时孙权的总兵力估计为7~8万,但由于部队均分散在各地驻守和平定各郡的叛乱,一时很难抽调,加上防御曹军在东线进行的三路牵制性进攻,也需要1万多部队。另外估计孙权自己还带领着2万人左右的战略预备队,位于周瑜的后方(柴桑)。曹操军:历史上对曹军兵力的说法最为混乱:1. 根据曹操给孙权的劝降书,说是“今治水军80万众(现在我已经训练了水陆大军80万人),方与将军会猎于吴”,由此衍生出了曹军83万的说法。但是此说法是完全不正确的:第一,它是曹操吓唬孙权的书面文章,希望孙权不敢抵抗而投降;第二,曹操当时占据的北方总共才有300多万的人口,减去50%的妇女,再减去50%的老幼病残,实际能够当兵打仗的人大约只有70~80万,还有各州郡县的官吏,发展生产的人力等,曹操能有35万军队就是极限了。注意这里吹牛所说80万众,是指曹操的全部军队,而不是开到荆州的部队。2. 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周瑜向孙权汇报的曹军实力为:“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曹操的全部中原部队不过15~16万人,新收降的刘表军顶多7~8万。所以曹操全国的军队合计23万多人。我认为此数字是比较准确的:第一,这是孙权内部两位最高军事领导人在讨论局势,应当是站在最客观的立场进行的;第二,当时孙权并不想投降,周瑜没有必要缩小曹军实力欺骗孙权;第三,以周瑜一贯对孙权的忠心,应相信其是将真实情况向孙权交底;第四,与当时的各集团实力对比相符合。即使曹军只有16万也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军事集团。所以曹操带到荆州的中原部队大概有8~9万人。3. 上述周瑜的谈话,有关史书上均认为周瑜指的是曹操用来进攻荆州刘表的中原部队为15~16万,这样一来,曹操的总兵力可能将达到30万左右。但是经过仔细分析此段话的前因后果、曹操的性格、用兵习惯和基于一般的军事常识,本文认为这种理解是不正确的。(详细分析参见注1)。比较以上三种说法可以得出第二种说法是最符合当时的情况的。所以正确的数字是:曹操当时的总兵力为23万多人,其亲自率领到荆州的中原部队为8~9万人,荆州投降军7万人。我们还可以根据曹军这一时期兵力的演变进行推断:194年八月,曹操自徐州回军救兖州,败于吕布军,部队损失很大,仅有不到1万人(见《资治通鉴汉记五十三》“冬十月,操至东阿……程昱曰:今兖州虽残,尚有三城,能战之士,不下万人”)。200年官渡战役时,曹军总兵力为6.5万人左右(注2)。官渡战役之后,曹军的总兵力是多少呢?估计7.5万人左右。战前为6.5万,战役中投降过来1.2万,战役本身损失数千。注意:后来俘虏的7~8万人根据历史记载被曹操全部坑杀了。不能计算在内。在以后灭袁的其它各次战役中,还有一些袁军将领率部队投降过来:203年4月,袁谭部将吕旷、吕详率部投降;兵力5千人左右;204年7月,袁尚部将马延、张凯率部投降,兵力5千人左右;204年9月,攻占邺城,东门校尉审荣率部投降,兵力1千人,另俘获一些;206年1月,袁熙部将焦触、张南率部以幽州归降,兵力2.5万人。还有黑山10万部众的投降,估计也能精选出1万以上的人马。这样在打平北方四州后,曹军已经肯定有12万人左右了。加上曹军本身的补充、发展,估计在北方平定后的208年春天,总兵力为15~16万人(其中亲信率领的精锐7~8万),但不会更多了。曹操历来认为兵不在多而在精,在统兵将领的运用。这也就是为什么曹操的部队一直并不是很多的缘故。另外,曹操在开始创业时期,曾经3次吃过部队人虽多但不精锐的亏:一次在讨伐董卓时,曹操率领数千新征集的部队单独与董卓部将徐荣军交战,结果曹军经不住正规军的攻击而溃散,曹操自己也差一点牺牲(幸被曹洪所救,留下了“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的故事);一次在由徐州回军与吕布交战时,3万由黄巾军改编的青州兵被吕布的1万骑兵一冲即溃,自己也负伤险些光荣;第三次在讨伐张绣时,上次战役余下的青州兵又被张绣的偷袭打得溃不成军,不仅自己的两个孩子和猛将典韦战死,自己又差一点完蛋。此后,曹操就一直坚持使用数量少但非常精锐的部队。即使遇到象主将阵亡的情况,部队也不会溃散。例如:官渡战役——曹操亲率5千精兵深入袁绍后方一举击败其大将淳于琼的1万多守军和增援军的前后夹击,烧毁了袁军屯于乌巢的全部粮草;进攻关中——面对号称当时最凶悍的西凉长矛兵,曹军没有一次被其冲乱过;汉中防御——面对主将夏侯渊遇伏阵亡,部队很快又聚集起来,在其它将领指挥下顽强顶住了刘备的进攻,直到曹操大军赶到。唯一的例外就是本次战役中,曹操直接使用了新投降的荆州水军,这主要是因为:第一,曹操自己没有水军,不得不用(注3)。第二,曹操为了尽快消灭刘备,来不及整编和训练这支水军。第三,曹操是准备用这支水军去攻打刘备的,而刘备的水军比较弱小。曹操也知道这支水军不是周瑜水军的对手,所以在赤壁一遇到周瑜军,曹操就避而不战。但是,曹操还是最后一次吃了兵不精锐的大亏。就是这支水军导致了其一生最大的失败。二. 整个赤壁之战过程和参战兵力分析整个战役应称为荆州战役比较合适。因为赤壁(乌林)之战只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战斗。荆州战役自208年7月开始,到209年11月结束,共历时1年零4个月。其中的赤壁(乌林)之战自208年10月到11月只进行了2个月不到的时间。战役进程简介:第一阶段:前哨战。208年7月,曹军集结开始向荆州进发。9月,曹军到新野。刘表的继承人刘琮率7万军队投降,曹军继续推进。驻守樊城的刘备率陆军开始向南面的江陵撤退,并令关羽率水军数百艘船由汉水撤退;曹军进至襄阳,发现刘备已撤走,曹操即亲率5千精锐骑兵昼夜兼程三百里,在当阳长坂坡追上了刘备。刘备军在慌乱中被击溃,刘备抛弃家小仅率诸葛亮、张飞和赵云等几十名骑兵逃走。损失兵力数千人(注:刘备共有1万军队,估计水军占了50%。刘备不会把部队全交给关羽用船运走,应是水军由关羽带走,陆军由刘备带领沿陆路撤退。长坂坡一战刘备的陆军基本损失完了)。刘备放弃撤向江陵的想法,改向刘琦所在的夏口撤去。曹军占领了江陵。第二阶段:孙刘联合。曹操由于占领荆州太过顺利,于是就想采用同样方法吓倒孙权,兵不血刃地使孙权臣服。他向孙权发去了劝降书。同时积极准备进攻驻于夏口的刘备军。当时刘备的形势异常严峻:自己的部队刚刚被曹军打败,刘琦的部队战斗力又弱,刘备一度产生了逃亡南方苍梧的想法。诸葛亮建议道:“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经过诸葛亮、鲁肃、周瑜等人的努力,挫败了投降派,终于促成了孙权刘备联合抗曹的联盟。孙权任命周瑜为都督领兵3万抵抗曹军的进攻。曹操的谋士劝其不应匆忙进攻孙权,应先将荆州稳定,再加强水军,到那时江东可不战而曲。曹操未采纳。第三阶段:交战。曹操的计划是:兵分两路进攻刘备所在的江夏郡(夏口到樊口一带),先消灭刘备,再视情况进攻孙权。为防止孙权支援刘备,另派三路人马在东线进行牵制性的进攻。孙权的计划是:以周瑜、程普为正、副都督,领兵逆江而上,越过刘备军,迎战曹军。另安排三路部队分别抵住曹军的东线佯攻部队。自己在集结一些部队作为周瑜的支援。估计孙刘联军还有一个联合作战计划:是周瑜军沿长江而上攻击曹操亲自带领的西路军,而关羽、刘琦的部队部署于江夏郡防御曹军北路军自汉水而来的进攻。曹军西路自江陵顺长江东进(沿长江两岸,水军居中),北路自襄阳顺汉水南下,两路会攻江夏的刘备军。208年10月,周瑜率军逆江而上迎击曹军。10月10日两军先头部队在赤壁遭遇,发生小规模交战。曹军被击败,撤退到江北。周瑜军在江南与曹军形成对峙。曹军发生瘟疫,许多北方士兵得了病,战斗力大减。于是曹操在北岸的乌林一带扎下大营,准备休整部队,开春再战。周瑜军数次渡江挑战,曹军均不应战。周瑜根据曹军战船均连接在一起的情况,制订了火攻的计划。208年11月13日,周瑜军利用诈降计偷袭成功,烧毁了曹军许多战船。同时连带烧着了曹军的陆上大营。周瑜军趁曹军混乱,立即登陆向曹军猛攻。曹操看到局势无法挽回,便下令烧毁剩余战船后向西撤退,由于天降大雨、道路泥泞,曹军丢弃了所有辎重才通过了华容。这时,张辽、许褚带领骑兵赶来接应,这才逃回了江陵。曹操逃回后,留下曹仁、徐晃防守江陵,乐进防守襄阳,自己率领其他将领撤回了北方。周瑜军击败乌林的曹军后继续逆江西进,在巴丘一带,又发现并攻击了曹军西路兵团的运输船队,曹军将领烧毁船队后逃走。周瑜军到达江陵南岸,与曹军隔江对峙。同时派兵2千攻占了夷陵。刘备军在江夏一带,看到周瑜击败了曹军,也趁势对曹军进行追击,俘获了许多的士兵和物资。后又趁周瑜在江陵与曹军对抗的时候,南下占领了武陵、长沙、桂阳和零陵郡。一年后,由于江陵距离长江较近,在周瑜的连续攻击下,曹仁防守江陵已经非常困难了,最后经曹操同意放弃江陵北撤襄阳。整个战役到此才全部结束。三. 赤壁(乌林)之战的实际交战兵力分析赤壁之战真正的作战地点为长江北岸的乌林,南岸的赤壁只是一开始遭遇战的地点。因此称乌林之战更确切。但为与通常的说法一致,本文仍采用赤壁之战。在本次战役里最关键的赤壁之战中,双方的实际交战兵力是多少呢?请看以下分析:周瑜军:3万,估计其中精锐水军占50%左右。主要将领如下:左都督:周瑜,右都督:程普赞军校尉鲁肃,当口令甘宁,横野中郎将吕蒙,中郎将韩当,先锋都尉黄盖,左卫承烈都尉凌统,奋威校尉全琮,宜春长周泰,武猛校尉潘璋,运转都督扶义将军朱治。刘备军:主力在夏口一带没有参战(只有刘备跟随在周瑜军中)。证明为:第一,赤壁之战后周瑜军到江陵,周瑜派甘宁与刘备率兵2千攻打西面的夷陵(资治通鉴记载)。如果刘备自己有兵,怎能跟着甘宁带如此少的兵去作战?第二,所有有关关羽、张飞和赵云的正史均未记载他们参加赤壁之战。第三,如果刘备的1.5万人(号称2万)参加了作战应当起很大的作用,而刘备就不会在后来低声下气的亲自跑去求孙权多给一些地盘了。第四,根据后面的分析,赤壁曹军仅为4.5万人,如果刘备军主力参战,双方兵力就相当了。而根据史料记载周瑜军是少于曹军的。第五,根据史料周瑜军到达樊口刘备驻地时,刘备问周瑜带来多少兵,周瑜说有3万,刘备感到有些少。而周瑜对刘备说:放心,请看我如何破敌吧。而不是说咱们共同破敌吧。第六,刘备军主力驻守夏口一带主要是准备防止曹军北路兵团自汉水向南的进攻。第七,资治通鉴汉记五十九记载,羽曰:“乌林之役,左将军身在行间,戮力破敌,岂得徒劳,无一块土”,说明刘备当时只身在周瑜军中。第八,《江表传》记载,当时刘备准备派关羽、张飞率2千人与周瑜去迎战曹操,但考虑到周瑜兵少恐怕不能取胜,为保存实力而没有派遣。曹操军:4万左右,其中新收降的荆州水军占75%左右。原因是:参加赤壁之战的只有曹操的西路兵团,其他部队根本不在此地,没有参战。因为根据史料记载只有曹操亲自率领的一支部队到达战场,参加了赤壁之战。首先我们分析当时曹军的部署情况如下(参见赤壁之战形势图):西路:统帅曹操,谋士:荀攸、贾诩、陈矫、董昭、陈群等,虎骑、龙骑、豹骑宿卫军将领:许褚、曹纯、曹真、曹休,奋威将军满宠,厉锋将军曹洪,折冲将军乐进,水军都督蔡瑁,水军副都督张允, 北路:都督护(七)军赵俨,奋威将军程昱,丞相军祭酒杜袭、袁渔,虎威将军于禁,荡寇将军张辽,平狄将军张郃, 平虏将军朱灵,破虏将军李典,扬武将军路招,将军冯楷,水军先锋讨逆将军、江夏太守文聘,东路牵制性进攻部队:平东将军陈登进攻丹阳郡,威虏将军、徐州刺史臧霸进攻吴郡,扬州部队自寿春、合肥一线进攻庐江郡。荆州留守部队:留守樊城横野将军徐晃,留守江陵征南将军曹仁,运输部队军粮督运使夏侯渊以及汝南太守李通等。曹军的北方精锐部队均由曹操的亲族将领和其他著名将领直接统帅,比如: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徐晃、张辽、张郃、满宠、于禁、乐进、李通等均每人亲率5千人左右的精兵。这就相当于现代,曹操是总司令,各位亲信将军是直接带兵的军长、师长。我们只要看看各位军长、师长在什么地方,就可以知道曹操的精锐中原部队所在的位置了。曹操决不会将直接带兵的军长、师长留在某地,而将他们所带的部队全由自己亲自带领。因此分析曹军兵力部署的最好办法就是看其主要将领在哪里。曹操的主要将领当时在哪里呢?请看史书的部分记载:曹仁——三国志曹仁传:“从平荆州,以仁行征南将军,留屯江陵,拒吴将周瑜。”曹洪——不见任何记载。但是“累从征伐,”通常曹操带其在身边。夏侯惇——不见任何记载。好象眼睛残疾后,基本上留守后方。夏侯渊——不见任何记载。但当时基本负责粮草押运的重要工作。徐晃——三国志徐晃传:“从征荆州,别屯樊,讨中庐、临沮、宜城贼。”满宠——三国志满宠传:“从太祖征荆州。大军还,留宠行奋威将军,屯当阳。”乐进——三国志乐进传:“后从平荆州,留屯襄阳,击关羽、苏非等,皆走之。又讨刘备临沮长杜普、旌阳长梁大,皆大破之。”张辽——三国志张辽传:“时荆州未定,复遣辽屯长社。”后受都督护军赵俨节制。于禁、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受都督护军赵俨节制。文聘——三国志文聘传:“使与曹纯追讨刘备于长阪。乃以聘为江夏太守,与乐进讨关羽于寻口,有功,加讨逆将军。”李通——时为汝南太守,未见任何参战记载。估计可能参加粮草运输工作。曹操的军队是按以上所述进行部署的吗?分析如下:曹军的西路兵团:曹操在西路的重要将领仅有曹洪、乐进和满宠,其余的重要将领均不在曹操身边。另外就是宿卫军了。宿卫军大约有5千人(由曹纯、曹真、曹休带领,曾经一昼夜行军300里追赶刘备。许褚当时不知为何不在军中),加上曹洪、乐进、满宠的各5千人,因此西路的中原精锐陆军仅有2万人。曹操的西路还有两位将领:荆州水军的蔡瑁和张允。此二人带领的都是水军,不会是曹操从中原带来的精兵。我们假设刘琮的7万军队中有一半的水军,则投降的水军共有3.5万人。荆州水军的三员大将是蔡瑁、张允和文聘,因此他们每人带领1万多的水军是比较合理的。另外荆州水军三分之一弱在汉水,三分之二强在长江也比较合理。所以曹操西路兵团的水军大约有2.5万多人。故曹操的西路兵团构成为:2万中原精锐陆军加2.5万新投降的水军,共4.5万人(与北路差不多)。曹军的北路兵团:部署位置史料没有准确的记载,但必定是在距离曹操较远的地方。因为根据《三国志赵俨传》的记载,为了统一协调、指挥此路7位重要的将军,曹操特地委派赵俨担任护七军的职务。如果这七位将军是部署在曹操附近,曹操完全可以亲自领导,而不必再派护七军了。7位将军每人带领5千中原精锐陆军,加上文聘的近1万水军,共计4.5万人。估计他们正准备自襄阳沿汉水南下,但是距离赤壁还很远,而且中间也没有道路,故没能参加此次作战。曹军在江陵、襄阳、樊城、当阳一线的守备军及运输部队:曹仁、徐晃、李通3位重要将领各5千兵,加上粮草使夏侯渊的5千人(见《三国志曹仁传》),合计2万人。东线牵制性进攻部队:3员将领分三路各5千人,合计1.5万人。曹军的北方留守部队:中原许昌留守荀彧:5千人,防备关中的夏侯惇军5千人,合计1万人。兖州和徐州地区留守:约1万人。新收复的北方四州留守部队(估计):并州刺史梁习5千人,幽州焦触、张南1.5~2万人,冀州高览、贾信等1万人和青州5千人,合计3.5~4万人。另外,估计荆州新投降的陆军3.5万人,因战斗力差正在进行整编训练,没有参加作战。以上部队共计为22万左右。因为前面分析过,曹军中原部队的兵力是在15~16万,加上荆州的降军,总兵力为22~23万,是非常吻合的。以上基本包括了当时曹操手下的所有统兵大将。根据以上的分析,就局部的赤壁之战而言,双方的实际兵力对比为4.5万比3万,曹军占优(如果刘备军主力参战,就不是曹军兵力占优了)。但曹军的2.5万水军是新投降的,军心不稳、士气和战斗力都不高,而战斗力强的2万中原陆军又不善水战还得了瘟疫(可能是血吸虫病)。失败就是必然的了。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提问者采纳
所以刘备孙权一方实际投入战斗的兵力在3,全部军队合计22~23万多人,周瑜向孙权汇报的曹军实力为.5万人左右(位于夏口至樊口一线)据考证:孙权派给周瑜的部队为3万人用于同曹军直接作战,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刘表。孙权军历史记载也比较明确.5-5万人左右:曹操的中原部队15~16万人、刘备军根据史书记载比较明确。留下据守各地的除外;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刘氏军队有1;所以双方兵力对比按最大值来核算为5,新收降的刘表军7万:15 ,曹操实际能投入战斗的兵力在10-15万左右
赤壁之战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操十来万。。,吴蜀联军三万多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下列各项中对作品的情节叙述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对明月,奠长江,横槊赋诗_百度知道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的情节叙述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对明月,奠长江,横槊赋诗
蜀地也就没有了后顾之忧,不听王平的劝告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的情节叙述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nbsp,终于使孟获心服口服,交错叙述魏;)
A.赤壁之战前夕。为了执法严明,横槊赋诗,曹操对明月,各路英雄陆续登场。
C.诸葛亮为了平定南蛮之地,吓退司马懿,诸葛亮不得不使用空城计,奠长江,人生几何”、吴三国形成的历史。小说一开始,描写汉末大乱,派蜀将马岱前去作战,七擒七纵南蛮的首领孟获,马岱不负众望,诸葛亮只得挥泪斩了马谡,让我们看到一位慷慨壮志。
D.由于马谡骄傲轻敌,致使街亭失守,高唱“对酒当歌、壮志凌云的历史英雄,至此平定了南蛮、蜀。
B.《三国演义》以时间为顺序
提问者采纳
试题分析:七擒七纵南蛮的首领孟获的是诸葛亮。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赤壁之战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三国赤壁之战的赤壁在长江哪个地方?_百度知道
三国赤壁之战的赤壁在长江哪个地方?
提问者采纳
苏东坡的《赤壁怀古》就是此赤壁。一是在湖北赤壁市(原名蒲圻市)境内。一是在湖北省黄冈市黄州镇,古称东坡赤壁,赤壁在长江南岸,在长江北岸有两个说法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6条回答
南距市区138公里 。其中文赤壁在湖北省黄冈市境内赤壁有文赤壁和武赤壁两处,东汉末年的赤壁之战就发生在此。武赤壁在湖北省赤壁市境内赤壁矶头临江悬岩,因苏轼《赤壁赋》而得名
长江下游 以北.一是在湖北赤壁市(原名蒲圻市)境内,赤壁在长江南岸。一是在湖北省黄冈市黄州镇
你好,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
“赤壁”二字位于赤壁矶头临江悬岩,南距市区138公里
长江以北,黄州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三国赤壁之战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赤壁之战,疑惑的战争。到底是..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赤壁之战的真相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三国赤壁之战的古战场究竟在哪儿?
赤壁之战古战场新考——真正赤壁之战古战场在汉川
作者:冯汉江 陈中林
【摘要】本文以翔实史料论证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不是发生在长江上,而是发生在汉水上。文章通过对在汉川境内的众多有关赤壁之战遗址、遗迹和遗物的考证以及引证大量的历史文献并结合对赤壁之战当时的战况的分析,指出蒲圻、武昌、嘉鱼、黄州、汉阳、钟祥赤壁不是赤壁古战场;论证真正赤壁之战古战场应在汉水下游的汉川赤壁街和垌冢镇(古代乌林镇)一带。
【作者单位】荆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 &荆州纺织职工大学纺织系
【关键词】:
赤壁之战发生在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的冬天。当时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想统一天下。孙权、刘备组成联军,打败了曹军。这就决定了三国鼎立的形势。赤壁之战是一次决定性的战役,在战争史上是一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关于赤壁古战场的位置,古代流传有“荆楚五赤壁”【即蒲圻(今赤壁市)、武昌、黄州、汉阳、汉川赤壁】之说;当代史学界有蒲圻、武昌、嘉鱼赤壁三说。可见赤壁古战场的位置至今无定论,是一个千古之谜。经过实地考察和理论分析,我们认为赤壁之战应发生在湖北汉川市赤壁街和垌冢镇(古代乌林镇)一带,其理由阐述如下。
一、赤壁之战不是发生在长江上,而是发生在汉水上
  1.西晋陆机在《辩亡论》中的记载。
陆机(公元261~303年)在《辩亡论》中写道:“魏氏尝藉战胜之威,率百万之师,浮邓塞(今湖北襄樊市东北)之舟,下汉阴之众,羽楫万计,龙跃顺流,锐师千旅,武步原隰,谟臣盈室,武将连衡,喟然有吞江浒之志,噎宇宙之气。而周瑜驱我偏师,黜之赤壁,丧旗乱辙,仅而获免,收迹远遁。”
【1】此文中陆机所写的“浮邓塞之舟,下汉阴之众”明确指出了曹操水军和步骑兵都是沿汉水而下的,赤壁之战应发生在汉水上,根本没有写曹军沿长江而下以及赤壁之战发生在长江上的事。
  2.汉代江陵和巴丘的位置皆在汉水附近。
石泉认为:今湖北宜城市的楚皇城遗址应即楚郢都及其后继城市秦汉江陵城(南郡郡城)故迹。【2】(P.479)公元555年,肖衍建立后梁小朝廷时,新的“江陵”城南迁到了长江北岸的今湖北江陵县。【2】(P.480)关于巴丘的位置,《新探》认为:汉末、三国巴丘城在今钟祥县城西北67里,河北岸的朱堡埠(亦称朱家埠)稍西处。【2】(P.30)载:“公(曹操)自江陵征备,至巴丘,……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3】(P.30)这说明曹军是从江陵至巴丘,再至赤壁。因汉代江陵和巴丘都在汉水附近,所以曹军是沿汉水而下,赤壁之战应发生在汉水上,不是发生在长江上,这与陆机在《辩亡论》中的记载完全相同。古文献中的“江”不是长江的专称,其他较大的河流古亦称江,如汉水及湖北宜城县的蛮河下游古亦称“江”。【2】(P.67)“长江”之称,最迟始于东汉,上游是今汉水(这也不排斥今“荆江”河段在当时也称“江”或“长江”)。
3.赤壁在云梦泽中,不在长江之上。
“赤壁之困,过云梦泽中,有大雾,遂便失道。”【4】(P.120)这是赤壁之战后曹操给孙权写的一封信,这说明赤壁在云梦泽中。关于云梦泽,古云梦泽地望有以下五说:(1)云杜说:此云梦泽在今京山、钟祥间的温峡口水库一带。此说盛行于先秦时,下至六朝,尚有记载。(2)华容—长林说:此云梦泽位于古华容(今钟祥西北胡集)南、巴丘(今钟祥西北朱堡埠稍西处)北的低洼地带。汉魏六朝时,此说最盛。(3)西陵-安州说:此云梦泽在今云梦县东南。此说最早见于《汉书·地理志》,著称于隋唐、北宋时。(4)洞庭湖说:此云梦泽即今湖南洞庭湖。此说形成于唐代至清代。(5)大云梦泽说:此云梦泽包括两湖平原(湖南洞庭平原和湖北江汉平原),面积四万平方公里。此说形成于北魏至近世。【2】(P.30~34)以上关于云梦泽的五种说法,在汉代有记载的为前三说,后两说形成于汉代以后。因赤壁之战发生在东汉未年,所以赤壁之战只与前三说有关,与后两说无关。由前三说可知,汉代时的云梦泽离长江很远,也不包括长江。因赤壁在云梦泽中,所以赤壁不在长江之上。
二、长江沿岸的四个赤壁不是赤壁之战古战场
如前所述,因赤壁之战发生在汉水上,不是发生在长江上,那么长江边的蒲圻、武昌、嘉鱼、黄州赤壁就不是真正的赤壁古战场。否定它们是赤壁古战场,还有其它许多依据。
  1.关于蒲圻赤壁和洪湖乌林蒲圻赤壁
蒲圻赤壁和洪湖乌林蒲圻赤壁在今湖北赤壁市西北长江南岸的赤壁山,其对岸江北为今洪湖县的乌林矶。唐代的《括地志》、《元和郡县图志》等书持此说。
蒲圻赤壁说认为曹军的几万水军从今湖北江陵顺江东下,十几万步骑兵沿江而行,经江陵、监利到达洪湖乌林。在蒲圻赤壁处的长江上,初战时周瑜水军击败了曹操水军,曹操水军撤退到江北的洪湖乌林,接着周瑜和黄盖用计火烧了曹军战船及岸上军营,最后曹操烧余船后从洪湖乌林经监利华容道撤退到江陵,这样就把蒲圻赤壁和洪湖乌林说成是一个战场。
蒲圻赤壁说存在下列几个疑点:
其一,关于古代洪湖、监利一带的地理条件,宋代的陆游在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去四川夔州上任时,乘船从汉阳县的沌口进入一条小河,直达石首县。陆游经过此地时写的《入蜀记》有如下记载:“九月一日,始入沌,实江中小夹也。两岸皆葭苇弥望,谓之百里荒。又无挽路,舟人以小舟引百丈,入夜才行四十五里,泊丛苇中。平时行舟,多于此遇盗”;“二日,始有二十余家,皆业渔钓”;“四日,舟人云:自此陂泽深阻,虎狼出没,未明而行,则挽卒多为所害”;“八日早,次江陵之建宁镇。凡行沌中七日,自是泛江,入石首县界”【5】(P.287)。这是陆游从汉阳县的沌口到达石首时的真实记载。陆游经过的这段路程大约要经过今湖北汉阳、沔阳、洪湖、监利、潜江、江陵到达石首。根据陆游的记载,宋代时在洪湖、监利一带有大片芦苇滩和湖泊沼泽。赤壁之战比陆游经过此地早962年,那时此地更荒芜,曹操的步骑兵根本不可能往返于此。
其二,赤壁与乌林是两个不同的、各自独立的战场。当时的孙、刘联盟只是暂时的军事联盟。当刘备在樊口(今湖北鄂城西)乘单舸会见周瑜时,“备虽深愧异瑜,而心未许之能必破北军也,故差池在后,将二千人与羽、飞俱,未肯系瑜,盖为进退之计也。”【3】(P.87)这说明孙、刘两军虽然是联军,但在军事指挥权上是互不统属、各自独立的。赤壁之战后,曹操在给孙权的信中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4】(P.120)这说明周瑜参加的是赤壁这个战场。赤壁之战后,当鲁肃向关羽索取荆州江南诸郡时,关羽对鲁肃说:“乌林之役,左将军(刘备)身在行间,寝不脱介,戮力破魏,岂得徒劳,无一块壤,而足下来欲收地耶”【3】(P.1272)这说明刘备参加的是乌林这个战场。对于“赤壁”,《三国志》称“遇于赤壁”、“拒于赤壁”;对于“乌林”,《三国志》称“败于乌林”、“破于乌林”、“摧于乌林”、“危于乌林”,由此可见,赤壁与乌林是两个不同的战场。
其三,曹军是撤退到江北”,不是撤退到“乌林”。对于赤壁之战,“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3】(P.1262)接着周瑜和黄盖用计火烧曹军战船及岸上军营,最后,“公(曹操)烧其余船引退”。【3】(P.1118)在上述记载中,整个过程并没有提到“乌林”。曹军“引次江北”即曹军撤退到“江北”,不是撤退到“乌林”。人们认为曹操水军初战被击败后撤退到江北的洪湖乌林,这种说法违背史书记载。
其四,“至战日,盖先取轻利舰十舫,……中江举帆,盖举火白诸校,使众兵齐声大叫曰:‘降焉!’操军人皆出营立观。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柴。”【3】(P.1263)由此可知,赤壁战场处的水面是很宽的。洪湖乌林矶是黄蓬山的一个矶头,从蒲圻赤壁到洪湖乌林矶的江面不是很宽,难以达到赤壁战场处水面宽度的要求。
其五,洪湖乌林矶是黄蓬山的一个矶头,为一狭窄地带,曹军的十几万步骑兵在此地容不下。从军事方面分析,曹军的十几万步骑兵不可能集中在洪湖乌林一个地方,应该驻扎在几个不同的地方,形成一种军事上的分布。
其六,“《魏志》‘曹操乌林之败,鸡鸣出走,至大赤天曙’,即此。五代间县移治此,即今刘家隔之地也。”【6】(P.1513)刘家隔即今汉川刘隔镇,汉代至清代名叫大赤。曹操兵败乌林时正是冬天,冬天“鸡鸣”之时大约是夜晚三点钟,“天曙”之时大约是早晨七点钟,从夜晚三点到早晨七点是四小时。从洪湖乌林到汉川大赤的距离约95公里。曹军撤退时,夜晚每小时行24公里,这个速度是不可能达到的。可见赤壁之战时的乌林根本不是洪湖乌林。
2.关于武昌赤壁
武昌赤壁在湖北武昌县西长江南岸的赤矶山,其对岸江北为汉阳县的纱帽山。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和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持此说。武昌赤壁说存在下列几个疑点:
  第一,武昌赤壁说认为乌林是洪湖乌林,而武昌赤壁与洪湖乌林相距64公里,曹操水军在武昌赤壁,步骑兵在洪湖乌林,水军和步骑兵相距太远,曹军兵力太分散,在军事上不符合曹操“集中兵力,行动迅速”的作战原则;
第二,从洪湖乌林到汉阳纱帽山要经过今洪湖、沔阳、汉阳县,这里在当时是湖泊沼泽之地,不利驻军和退守;
第三,前面已有充足的理由说明洪湖乌林不是赤壁之战时的乌林,而武昌赤壁说是以洪湖乌林为基础,那么武昌赤壁明显不是赤壁古战场。
3.关于嘉鱼赤壁
古代流传的湖北“荆楚五赤壁”并无嘉鱼赤壁。后来有人认为赤壁在湖北嘉鱼县或在嘉鱼县东北,是因为在历史上湖北武昌、嘉鱼、蒲圻县的政区常有变化,有时蒲圻赤壁在嘉鱼境内,这时蒲圻赤壁被称为“嘉鱼赤壁”,故认为“赤壁在嘉鱼县”;有时武昌赤壁在嘉鱼境内,且在嘉鱼东北,故认为“赤壁在嘉鱼东北”。解放后,蒲圻赤壁在蒲圻县境内,武昌赤壁在武昌县境内,所以在今嘉鱼县境根本无赤壁。
4、关于黄州赤壁
黄州赤壁在今湖北黄冈市西的长江北边。赤壁之战前,周瑜在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对孙权说:“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今湖北汉口),保为将军破之。”【3】(P.12,62)随后周瑜从柴桑率三万水军沿长江西上至夏口。由此可知,赤壁之战应发生在夏口以西,而黄州赤壁在夏口以东56公里的长江北边,且周瑜率水军沿长江西上至夏口时要经过黄州赤壁,可见黄州赤壁与赤壁之战无关。
三、汉水附近的汉阳赤壁和钟祥赤壁也不是赤壁古战场
  1.关于汉阳赤壁
汉阳赤壁在汉阳县蔡甸东3公里的城头山,此山古代名叫临嶂山。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引《荆州记》云:“临嶂山南峰谓之乌林峰,亦谓之赤壁。”因史书记载的赤壁、乌林是两个不同的地名,不是山峰;又因赤壁和乌林为两个各自独立的战场,两地还相距一定的距离,不可能是同一座山峰,故汉阳赤壁与史书的记载明显不符。
2.关于钟祥赤壁
古代流传的“荆楚五赤壁”并无钟祥赤壁。“钟祥县北60里汉水东岸的赤壁崖,即今中山口南的碾盘山应为赤壁古战场。”【2】(P.31)
钟祥赤壁说存在疑点之一,假设赤壁之战发生在钟祥赤壁,那么曹军南下时所走的路线是经湖北襄阳、宜城、至钟祥;曹军在钟祥赤壁战败后,也是沿此路线撤退的。因京山在钟祥赤壁的东面,且距钟祥赤壁很远,这样曹操步骑兵南下和撤退时就不可能经过京山县。在京山县曹武镇北面8公里处,有一古老集镇曹武街。“曹武公社原名曹武街,是一处热闹的乡村小镇,历史上从应城到京山城的古驿道就经过这里。相传东汉建安十三年,曹操统一北方后率大军南下伐吴,曾路过此地并一度屯兵,曹操之子曹丕称帝后,追封曹操为魏武帝,故此地被称为‘曹武市’,今称曹武街。”【7】(P.247)“在花石岩的右下侧,有一子龙泉,……子龙泉得名应源于三国时期。当时曹操统率83万人马攻吴至赤壁战败,来去都曾经过京山,因此在我县留下许多古迹,如今曹武街、武台,都是曹操在此屯兵而得名。子龙泉西的牧马岭曾是关公的牧马场。子龙泉东侧的‘马刨泉’,是因关公的赤兔马渴甚刨出来的。子龙泉也是因赵子龙在此屯兵,其战马在此泉饮水而得名。以上古迹在《京山县志》上有记载。从这些古迹形势上看来,当时是蜀魏两军对垒的前沿阵地。”【8】(P.150)由此说明赤壁之战时曹军南下和撤退都曾经过京山,这与假设赤壁之战发生在钟祥赤壁的结果完全相反,证明赤壁之战不应发生在钟祥赤壁。
之二,如前所述,赤壁之战时赤壁战场处的水面是很宽的,而钟祥赤壁在汉水中游,此处汉水水面不是很宽,难以达到当时水面宽度的要求。
之三,在钟祥境内,只有钟祥赤壁,没有与赤壁之战相关的乌林、大赤,也没有其他相关的遗物,故没有充足的证据使钟祥赤壁说成立。
四、汉川赤壁说的历史文献依据
  第一,史书上的有关记载
如前所述,西晋的陆机在《辩亡论》中明确记载曹操水军和步骑兵都是沿汉水而下的,汉代江陵和巴丘的位置皆在汉水附近,赤壁之战应发生在汉水上。在汉水附近有汉阳、汉川、钟祥赤壁,前面的分析已否定了汉阳、钟祥赤壁为赤壁古战场,那么符合史书记载的汉水附近的赤壁只有汉川赤壁。古今地书多言此(汉川赤壁)是曹公败处。【12】(P.648)《明一统志》,多种《汉川县志》均有赤壁(乌林)之战发生在汉川的有关记载。
第二,汉川赤壁与云梦泽
如前所述,赤壁在云梦泽中。那么汉川赤壁是否在云梦泽中呢?汉川市在夏商时属荆州;周代属郧国;春秋战国时,楚灭郧国后属楚国;秦代属南郡;汉代属江夏安陆县;三国时先属魏、后属吴【9】(P.42)。杜预曰:“县(云杜县)东南有郧城,故国。”【13】(P.3482)云杜在京山县,汉川在京山东南。“《郧城府志》:郧子国在安州,楚灭之以封斗辛。盟会图有郧水、郧城、郧公庙。《旧志》:在县北三十里,即大赤乡刘家隔。”【10】以上记载可知,汉川在周代属郧国,在汉川刘家隔有郧水、郧城、郧公庙,汉川为郧国故地。今存最早的关于云梦泽的记载是《左传》宣公四年(公元前605年)所记的“云国之梦。”“云国”即郧国;“梦”,据《楚辞》王逸注,“即楚语‘湖泽’之意”,所以“云国之梦”即郧国之湖泽。汉川在周代属郧国。古代汉川汈汊有大片的湖泽,此湖泽属于云梦泽。“《春秋》、《左传》中所说的‘入于云中’,远在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就作了订证为‘入云梦’(见《史记》卷六十六,第2176页)。这个云梦,不应是江南的云泽,而是指当时郧邑(安陆)东南的古云梦邑(今应城长江埠附近)。”【8】(P.15)应城长江埠为应城、汉川、云梦三县的交界处。古代这里有云梦邑,则这里应有云梦泽。在应城长江埠西面,有东西汊湖,此湖古代与汉川汈汊湖是相连的。这又说明汉川汈汊湖一带属于古代云梦泽。“县(汉川县)境历史上系‘古云梦泽’的组成部分,属中生代以来大幅度下降的沉降带,历经长江泛滥冲积和汉江延伸淤积,逐步形成广阔的湖积冲积平原。”【9】(P.82)这说明汉川境内的湖泽属于古代云梦泽的一部分。
第三,汉川境内有赤壁、乌林、大赤。如前所述,赤壁之战有两个独立的战场,一个是赤壁战场,另一个是乌林战场。汉川赤壁在古代汉水北支的北面5公里处。赤壁战场位于古代汉水北支以北、汉川赤壁以南约五公里宽的水面上。此水面宽度符合当时赤壁战场处的水面宽度要求。“(曹操)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3】(P.1362)这说明曹军当时驻扎在汉水(汉水古亦称“江”)与湖相通的地方,这正与汉川赤壁相符。赤壁之战时,曹操水军初战失利后撤退到古汉水北支北面的汉川赤壁,周瑜水军在古汉水北支的南岸,接着周瑜和黄盖用计火烧曹操水军战船及岸上军营,最后“公(曹操)烧其余船引退”)【3】(P.513)。当曹操在赤壁、乌林战败后,驻扎在大赤的曹军未受到打击,曹操从汉川乌林撤退到汉川大赤。汉川乌林与汉川大赤相距36公里,曹军从汉川乌林撤退到汉川大赤约4小时,曹军撤退时每小时行9公里,这个速度是可能达到的。
以上历史文献依据,证明赤壁古战场在汉川。
五、赤壁之战的战况分析
  建安十三年六月,曹操自立为丞相。七月,曹操南征刘表。八月,刘表病死,次子刘琮继立。刘琮屯襄阳,刘备屯樊城。九月,曹操进军至新野,刘琮很快投降曹操,随后曹操占领襄阳。刘备得知刘琮投降后,率部从樊城渡过汉水,经襄阳向江陵撤退,并命关羽水军从樊城经汉水南下到江陵会合。“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3】(P.940)这说明当时的江陵应是汉水附近的宜城楚皇城。曹操担心刘备得到江陵的军用物质,于是亲率五千骑兵,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在当阳长坂(《新探》认为汉魏时的当阳长坂在宜城县城西的七里岗附近)追上并打败了刘备。刘备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逃走。随后曹操占领了江陵。这时孙权派鲁肃到荆州观察情势。鲁肃在途中得知刘琮投降的消息,赶到当阳长坂会见了败逃中的刘备。鲁肃劝说刘备与孙权联合抗曹,得到了刘备的同意。刘备等向汉水方面撤退,正好与关羽的水军相遇,渡过汉水,又遇到了前来接应的刘表长子江夏太守刘琦率领的万余人。他们一起到夏口。刘备派诸葛亮到柴桑与孙权商讨联吴抗曹之事。随后,刘备率领关羽水军进驻樊口。
孙权在柴桑召集他的部属,询问抗曹对策。鲁肃、周瑜力主抗曹。于是孙权命周瑜、程普为左右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周瑜率三万水军,刘备率关羽一万水军,沿长江西进至夏口。在这一年的春天,孙权派部将甘宁袭杀了驻守夏口的刘表大将江夏太守黄祖,夏口已被孙吴占领。
曹操南下时想统一天下,必须攻占夏口,然后沿长江东下,进攻刘备、孙权。曹操水军沿汉水而下,经古代汉水北支进驻汉川赤壁。这时曹操水军只能停留在夏口西北的汉水下游的汉川赤壁。曹操步骑兵须与他的水军相配合,即经今襄阳、宜城、钟祥、京山曹武街、天门皂市镇,到达汉川乌林、汉川大赤。这是当时曹操步骑兵通往夏口的惟一陆路通道。这样曹操水军和步骑兵就集结在汉川赤壁和汉川乌林一带。由于曹军是“北方之人,不习水战”【3】(P.915),因此在汉川赤壁的周围进行水战训练。曹军刚南下时约有十五六万。刘琮投降后,曹操得到刘表的军队约七八万人。这时曹军共有二十二万至二十四万人,其中水军几万人,步骑兵十几万人。周瑜水军有三万人,刘备有关羽水军一万人,刘琦军一万人,孙、刘联军合计约五万人。孙、刘联军在人数上处于绝对弱势。孙、刘联军欲打败曹军,只有寻找战机,进行偷袭。赤壁之战前,周瑜对孙权说:“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3】(P.1362)这说明周瑜率三万水军沿长江西上,并不是直接向曹操水军发动进攻,而是先停留在夏口,寻找战机,偷袭曹军。当时曹操的几万水军驻扎在汉川赤壁,十几万步骑兵驻扎在汉川大赤、应城义河、汉川乌林、天门刘家集、望马台、扎营口,汉川二河的鸡鸣城、神灵台、斗步城等地。曹操步骑兵的驻扎是比较分散的。
据1999年5月21日的《楚天都市报》登载:“赤壁之战的发生时间为公元208年11月20日子夜(夜晚12点钟)。”如前所述,乌林处的战斗发生时间为夜晚三点钟。赤壁之战后,曹操致孙权的信中道:“赤壁之困,过云梦泽中,有大雾,遂便失道。”【4】(P.120)以上记载说明,孙、刘联军利用冬天夜晚有大雾这一战机偷袭曹军。孙、刘联军从夏口沿汉水西进,进入今汉川汈汊湖地区。周瑜率领的三万水军在夜晚十二点钟,利用大雾作掩护,向驻扎在汉川赤壁的曹操水军发起进攻,打败了曹操水军。曹操撤退到汉川乌林后,在夜晚三点钟,刘备率领的关羽水军一万人,可能还有刘琦的军队一万人,向曹军的军事指挥中心乌林发动进攻。此处的曹军受到刘备军的更沉重打击。汉川乌林在汉川赤壁西北9公里处。古代汉川赤壁至汉川乌林有湖水相通,刘备水军比周瑜水军要多行9公里的水路,船行此水路约需3小时,所以刘备水军到达汉川乌林的时间比周瑜水军到达汉川赤壁的时间迟约三小时。这与赤壁、乌林两个战场的战斗发生的时间完全一致。由于曹军受到了孙、刘联军的两次沉重打击,又因这时曹军发生了严重的疾病,很多士兵死亡,曹军的战斗力削弱。在汉川大赤的曹军未受到打击,曹操从汉川乌林撤退至汉川大赤。曹军从汉川大赤向西北方向撤退,大约要经今应城、京山、钟祥,到达宜城楚皇城(汉代江陵、南郡郡城)。“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3】(P.878)刘备率军从陆路追击曹军至南郡,周瑜率水军从汉水追击曹军至南郡。曹操留曹仁、徐晃守江陵,派乐进守襄阳,自率残兵退回北方。以上通过对赤壁之战的战况分析,更进一步证明赤壁之战古战场在汉川。
参考文献:
【1】蒋方·魏晋文章选粹【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
【2】石泉·古代荆楚地理新探【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
【3】【晋】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2。
【4】张海雨·曹操全书【M】·北京:金城出版社,1996。
【5】【宋】陆游·陆放翁全集【M】·北京:北京市中国书店,1986。
【6】【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
【7】湖北京山县地名志【M】·1981。
【8】李飞熊,熊学斌·京山名胜古迹考源【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9】湖北汉川县地方志编篡委员会·汉川县志【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2。
【10】【清】林祥瑗·汉川县志【M】·清同治十二年出版。
【11】应城县地名领导小组编·湖北省应城县地名志【M】·1981。
【12】【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3。&
京山:西汉,北境大富水流域属安陆县;南境京山河流域属云杜县,云杜县治在今县城新市镇。东汉初,大富水流域从安陆县析出,立南新市侯国,治所在杜城(今宋河镇秦关)。三国、两晋,县域为南新市县和云杜县分辖。三国时,县域地跨魏、吴,南新市县属魏国,云杜县属吴国。&
我的更多文章:
( 12:08:58)( 11:16:08)( 10:43:31)( 16:46:37)( 16:34:47)( 18:37:12)( 18:33:52)( 17:09:18)( 15:48:20)( 16:12:00)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江结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