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信诺水边工业园信诺厂好吗

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东莞东城工业园简介
东城概况城区位于东莞市中部,是市区四个区之一。全区面积约110平方公里,辖22个居民区(原19个村全部改制为居民区)和2个国营林场,有常住人口6.3万多,外来人口30多万。 近年来,东城区坚持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发展环境、创新发展能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2006年全区生产总值132.37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22.45%;工业产值182.92亿元,增长15.29%;外贸出口值14.96亿美元,增长30.09%;各项税收24.59亿元,增长31.36%。三个文明建设多年位居全市前列。城区位于东 &广东省东莞市东城夜景莞市中部,是市区四个区之一。全区面积约110平方公里,辖22个居民区(原19个村全部改制为居民区)和2个国营林场,有常住人口6.3万多,外来人口30多万。近年来,东城区坚持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发展环境、创新发展能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2006年全区生产总值132.37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22.45%;工业产值182.92亿元,增长15.29%;外贸出口值14.96亿美元,增长30.09%;各项税收24.59亿元,增长31.36%。三个文明建设多年位居全市前列。东城工业经济实力较强。目前共有工业企业1000多家,开发建设了三大工业集约基地,先后引进徐记食品、生益电子、罗门哈斯、万事达液晶、华润雪花啤酒、美维电路、科威医疗器械、拓扑实业等一批龙头企业和高科技企业;培育了光润家具、基业、德生电子、高能实业、东升电梯等一批省、市民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全区民营企业累计达8435家。特别是近年来,东城抓住转型契机,坚持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发展的主线来抓,大力推动实施科技东工程。2008年与中科院、华南理工等科研院所合作,引进了&拓扑先进材料研究中心&等10项产学研项目;并与17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启动了&东莞市数字创意产业园&建设工作,目前已有15家创意企业签约落户。目前全区拥有省高新技术企业24间,省民营科技企业48间,市民营科技企业122间,市级工程研究开发中心6个,已授权专利累计达2826项。 东城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在提高制造业科技含量的同时,立足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形成了主题消费、餐饮连锁、酒店服务、金融证券等特色商贸服务模式。其中,在主题消费方面,规划建设了世博广场、世纪广场、花园商贸广场、风情步行街、君豪商业中心、友谊商贸城等多个大型主题购物中心,引进了家乐福、吉之岛、好又多、嘉荣、华润万家、海雅百货、国美电器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购物品牌项目。在餐饮连锁方面,引进了麦当劳、肯德基、鹤留山等多个连锁餐饮品牌,建成了东城十三碗、怡丰都市商业街等特色餐饮项目,重点引进不同风格的餐饮企业,形成了以粤、川、湘菜系为主流,其他菜系为特色的覆盖面广泛的餐饮格局。在酒店服务方面,先后建成御景湾酒店、东城国际酒店、银丰假日酒店、铂尔镘酒店等16家中高档酒店。在金融证券方面,吸引了建行、工行、中行、农行、交行、招行、广发行、东莞银行、东莞农信社以及中信银行、兴业银行、恒生银行等多家银行和中国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东莞证券等金融企业设立分支机构,仅东城大道沿线就有20多家金融网点。此外,还有各类农贸市场45个,2008年,注册个体工商户累计达3万多户。城区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现代制造业名城、生态绿城、文化新城&的现代化城市发展战略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快了旧城变商城、旧村变新区、普通城市变精品城市的步伐,人居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城市框架初步形成。作为东城区新的行政、经济和文化中心的东城新区,经过10多年的开发建设,已建设成为一个集居住、行政办公、金融贸易、文化教育、旅游度假、酒店服务于一体的城市新区。现建成的有行政办事服务中心、东莞索菲特御景湾酒店、峰景高尔夫球场、东城文化中心、虎英郊野公园、东城中心、新世界花园、金月湾花园及东城中学、东城中心小学、东城第五小学等一批城市建设项目。编制完成了东城中心片区、主山片区、南片区、光明片区以及牛山片区等五个片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并经市政府审批通过。同沙片区、温塘片区以及堑头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也已全面启动。重点工程建设力度不断加大。近两年,东城区规划建设了几十项重点工程,总投资超过40亿元。包括同沙生态公园开发建设工程、黄旗山城市公园开发建设工程、道路改造和景观整饰工程、校舍建设工程等。目前,黄旗山城市公园景观道路、南侧二期景观休闲小区、同沙生态公园环湖路、东城法庭等已建成使用;同沙职工搬迁小区、梨川沿江住宅小区、立新搬迁小区等安居工程即将竣工;黄旗山体育休闲公园等城市配套建设和改造工程、&星河传说&等亮点工程正抓紧施工;各社区全面铺开 &三靓点&工程建设。责任编辑:
东莞长安工业园简介
长安镇位于广东省东莞市最南端,东邻深圳经济特区,南临珠江口,西连古塞虎门,北倚风景胜地莲花山。广深高速公路、107国道、C358省道横贯而过,是广州、东莞与深圳交通往来的南大门。总面积83平方公里,辖13个村(居)民委员会,户籍人口3.5万多人,外来流动人口60多万人,旅游同胞3万多人。居珠江口,滨临南海,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四季温暖湿润、景色怡人,是一个美丽富裕的海滨小城。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长安镇初步实现了从农业向基本工业化的转变、从农村向城市化的 &转变、从农民向现代市民的转变、从村组向社区化的转变,迅速崛起为名闻遐迩的东莞市中心城镇。胡锦涛、李长春、习近平、周永康、张德江、汪洋,以及李鹏、朱镕基、尉健行、曾庆红、黄菊、吴官正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长安时,对长安镇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给予了高度评价。1990年以来,镇级共获得了"中国乡镇之星"、"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国家卫生镇"、"全国村镇建设先进镇"等40多项国家级荣誉;综合实力列 &全国首届小城镇综合发展水平 1000 强&第三名,居广东省"综合实力经济强镇"第二位;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主要考核项目得分连续七年居全市第一。长安镇致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依托有利的地理条件,努力营造优良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大量的外 &莲花山上看长安商前来投资设厂。至2002年底,来自香港、台资企业共1666家,利用外资总额19.5亿美元。主要行业是电子、电器、五金、玩具、制鞋、制衣等。去年全镇企业出口总额达到24亿美元,居全国乡镇之首。在外向型经济的带动下,私营经济发展迅速,现有私营企业508家,投资总额11.1亿,有"步步高"、"金正"等知名品牌。2006 年底,来自香港、台湾、日本、美国等企业共1600 多家,利用外资总额30 多亿美元;同时还拥有步步高电子、方达集团、加多宝集团等民营企业703 家,投资总额21.2 亿元。2006 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152.2 亿元,税收20.1 亿元;企业出口总额 46.3 亿美元,连续九年居全国乡镇首位。镇、社区、居民小组三级集体资产总额174.6 亿元,其中镇级71.1 亿元、社区 67.5 亿元、居民小组36 亿元;有11 个社区居委会和居民小组两级净资产超过2 亿元,最多的达到14.9 亿元。先后获得&中国乡镇之星&、&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全国文明村镇&等国家级和省级荣誉称号;镇级工作实绩量化考核结果综合总分等主要考核项目得分连续十一年获得东莞市第一名。贯彻市委"一网两区三张牌"发展思路,长安镇多年来一直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提高竞争力的战略工程,以超前意识和巨额投入,使基础设施超前发展,形成了良好的投资环境,成为"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和"首届中国乡镇投资环境100强"。目前,城乡一体化的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 30多平方公里;有国家二级公路标准以上水泥、沥青道路200多公里,13条公共汽车线路贯通镇、村、组及各工业区;大型农贸、综合市场16个;22万伏变电站2座、11万伏变电站4座,年供电量、供水量分别超过25亿千瓦时和9700万吨,电话普及率超过160%。全镇有三星至五星级标准的酒店8家,医疗设施齐备先进的医院5家,装置有空调设备的影剧院7家,以及文化中心、图书馆、体育中心和国际标准高尔夫球场等一批文化体育设施。以莲花山郊野公园、长安公园、长安广场等为主体的40多个休闲景区、景点遍布镇中心区及各村,青草、绿树、花园处处可见--全镇绿化覆盖率40.2%,道路绿化率100%,在全省乡镇一级率先制定实施了《环境保护总体规划》。责任编辑:
东莞大岭山工业园简介
大岭山南粤名镇大岭山位于东莞市中南部,地处东莞新城市中心区、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同沙生态旅游区这&三位一体&之间,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面积95平方公里,面积95平方公里,辖下23个村委会(社区),全镇40多万人,其中户籍人口约4万人大岭山大岭山镇位于东莞主要交通枢纽上,新107国道、石大路、厚大路、连马路横贯全镇,毗邻港澳,广深珠高速、莞深高速、常虎高速、龙大高速均在镇内(旁)设有出口。大岭山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这里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重镇、东江纵队的摇篮,历史文化与莞香文化、荔枝文化、和客家文化等现代文化相辉映,极具城市魅力。全镇各类外资企业600多家,形成了以家具、印刷、电子三大产业为支柱,五金、塑胶、皮革、制鞋、化工齐头并进的多元化工业群体,拥有阿克苏诺贝尔、富士施乐、丰田、飞利浦、丽利涂料等5家世界500强企业。同时,在新形势下,大岭山具备突出的区域优势、交通优势和生态优势,商贸业、旅游业、物流业和房地产业潜力蓄势待发,大岭山人民正全力奏响时代强音! 特别是家俱产业以其规模大、设备先进、出口能力强,连续8年出口值位居全国乡镇级第一位,以及拥有全球最完善的家俱配套产业。2004年3月,被亚太家俱协会授予&亚太地区最大家俱生产基地&称号,2004年10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家俱协会分别授予&中国家俱出口重镇&、&中国家俱出口第一镇&荣誉称号。大岭山经济发展2007年,全镇完成生产总值83.0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工农业总产值195.5亿元,增长20.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7.7亿元,增长16.8%;外资经济总产值161.0亿元,增长16.6%;民营经济总产值26.2亿元,增长18.8%。外贸出口(不含转厂部分)18.8亿美元,增长23.9%;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3.0亿元,增长5.1%;各项税收总额9.4亿元,增长26.7%;镇区本级可支配财政收入6.0亿元,增长3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6亿元,增长32.4%;各项银行存款余额69.2亿元,增长4.7%。在全镇经济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农村的经济发展得到进一步改善。截至2007年底,全镇村组两级总资产25.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0%;净资产21.3亿元,增长8.7%;总收入3.6亿元,增长13.9%;纯收入2.4亿元,增长11.3%;农村人均纯收入11555元,增长10.1%。 未来五年,将是大岭山镇深入贯彻落实市&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建设富强和谐新东莞&发展战略,建设繁荣和谐大岭山的黄金五年,大岭山将更具发展潜力、活力和实力,也将更显魅力。大岭山农业生产大岭山镇致力发展三高农业,是传统的荔枝种植基地,荔枝为该镇特色农业产业,特优品种&糯米糍&曾荣获92年首届全国农产品博览会金质奖,桂味荔枝也获97年农博会名牌产品,远近驰名,现有荔枝种植面积5526亩,广东省荔枝生产无公害示范基地1000亩,省无公害荔枝生产基地400亩,同时该镇还成立荔枝专业合作社,为广大种植户在生产销售等各方面提供服务。大岭山荔枝销售价格普遍比其他镇区高30%&50%。 为保护农业农村发展,按省市有关政策,该镇今年拥有农田保护区18044.56亩,区内只能作为农业用途,保护好农业生产。大岭山特产-荔枝东莞大岭山镇是广东最大的荔枝之乡,其中以大岭山杨屋荔枝为主。1992年,在中国首届农业博览会上,大岭山送展的杨屋糯米糍荔枝被化验鉴定为:首届农业博览会的金质奖。之后,在世界各地均获得不同的奖牌。1997年,大岭山杨屋的&糯米糍&、&桂味&、&青甜&三个品种均被认定为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的名优品种。1999年,大岭山凭着杨屋荔枝生态农场的&糯米糍&品种,被中国(北京)国际农业博览会认定为名牌产品。2000年,大岭山再次以杨屋荔枝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东莞著名特产&商标证书。2004年,在大岭山组建了两个省级无公害荔枝生产基地(杨屋、连平计岭)为市荔枝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杨屋荔枝生态农场是广东最早一个被评为省级无公害荔枝生产基地。如果从产量上看,世界荔枝看中国,中国荔枝看茂名。而从质量和口感上,世界荔枝看中国,中国荔枝看杨屋。每年,国家及海外一些重要官员及富豪,专门派人从杨屋荔枝生态农场采购荔枝空运回去,被称为贡品。全国特色文化广场全国特色文化广场&大岭山文化广场&位于镇区中心,莞长路东侧。是一个大型的、现代化多功能的文化娱乐休闲场所。总建筑面积4万1千8百平方米,总投资约2千5百万。文化广场呈长方形。中央圆形喷水池面积706平方米,正中心的花岗岩龙柱高21米,甚为壮观。广场四角皆为半圆形花池,遍植花贲草木,绿意盎然。东南角、东北角花地对称,面积各为6500平方米,且各有一条长达60米的巨形陶瓷飞龙腾置其上,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西南角,西北角花地对称,面积各为5700平方米,各置一精巧凉亭于其中,煞是美观,花地边,角背置各种大小雕塑,艺术氛围浓厚。其余场地、角道、皆为瓷砖铺地,宽敞畅达,平展舒适,四角花地各立一灯杆一高30米,入晚则华灯怒放,色彩明亮而柔和;广场四边中部为东、西、南、北敞门入口;东门设一半圆形舞台,面积620平方米,可举办大型文艺晚会,西门设一个旗台,面积380平方米。2004年,继获得&东莞市十佳文化广场&、&广东省优秀文化广场&后,大岭山文化广场被评为&全国特色文化广场&,这是东莞市首个获国家荣誉称号的文化广场。大岭山森林公园大岭山森林公园位于东莞市西南部,珠江口的东北部,北至厚大路,东以大岭山山体为界线,东南以莲花山东南山腰为界,西南至大岭山林场场部,西北至厚街大迳村,横跨四镇一场(厚街镇、虎门镇、长安镇、大岭山镇、大岭山林场),面积约74平方公里。该公园是以森林资源为主体,以保护自然生态为主要功能,以&自然&、&古朴&、&野趣&为特色,可供游览、科考、休闲和康体健身的综合性森林公园。公园属低山、丘陵地貌。园内群山起伏,峰峦叠嶂,山深谷幽。最高点&茶山顶&海拔530.1米,登上峰顶,可欣赏城市新貌,也可欣赏周边湖光山色大岭山大岭山又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拥有大岭山山脉、大岭山森林公园以及松山湖、同沙水库等独特的&倚山傍湖&地理优势,加之其丰富的土地负源,淳厚的民风,是宜居宜游,发展房地产、观光旅游等第三产业的一块宝地,是珠三角最具发展潜力的热土之一!位于大岭山镇府以西5公里百花洞村,大岭山东北面的群山之中,海拔300余米。此地林木阴翳;山峪叠石成窟;山间岩石峥嵘耸峙,石下更有川流不息的清泉;岩洞迂回曲折,泉水洁净清冽。登高远眺,南是莲花山、马鞍山;西北是水濂山。众山对峙,相互映衬,显得马山更巍峨、雄伟。陈伯陶的《东莞县志》载:&山上皆怪石,曰挂榜、曰龙珠、曰马鞍、曰猪首,环诡万状,赋形维肖。&此外,还有龙床、石龟、石鱼等形状各异的石景。半山有马山庙,又名七姐庙,是利用天然石窟,用青砖稍作加工修建而成。此庙建于宋代,盛于明代。清代中叶以后闻名于海内外,历来香火旺盛。庙前有一巨石刻有&龙岩古迹&四字。七姐庙的前左侧有圣帝庙,是篁村张锡康于光绪十年甲申冬所立。七姐庙的右下侧,有紫霞泉。相传宋代有道人崔紫霞由罗浮至此,择地凿井得之。此井水质洁净,冬暖夏凉。明代东莞人祁顺有诗赞赏此井:&山中流水不知数,唯有此泉名独着;如何真仙有遗迹,一脉源源宛如昔&。这里,清以前有陈琏、祁顺、刘献翼、张穆、陈祀杰等文人墨客,慕名游览马山仙境时,都留下了名言诗句。在紫霞泉的下侧,有一岩洞,名曰听泉洞。1984年冬,大岭山镇府投资一百余万元,将马山仙境开发为旅游区。建有马山公路和登七姐庙的登山石级,还利用岩石的天然姿态,稍加雕琢,增加了&鱼池&、&胡芦池&、&石龙头&等景物。马山仙境东南方2公里,有一观音山,又名更鼓楼。此处明代时建有观音庙。庙的右上方有块凌空而出的巨石,明万历甲辰年括仓子在此石刻有&披云台&三个大字。庙下有两块小石支承着一块巨石。人称更鼓石,与附近的金鸡咀(土名)构成了&金鸡啼,更鼓响&的传说。大岭山之宝&&莞香树莞香树莞香(树)是东莞特有的珍贵特产,品位高、经济价值大,自元明两代以来在东莞已是内庭贡品。故而当时莞邑地区广泛种植,但以大岭山最为出名。莞香虽然有悠久辉煌的历史,但在半世纪前、工业不发达的年代,莞香是生产香料的主要原料,虽曾满山披绿,但由于种种原因、滥砍滥伐,作为一方特产的莞香树荡然无存,濒于绝种。甚至现今许多土生土长的东莞本地人都不知道&莞香&之名,实在令人慨叹。21世纪一开始,东莞确立了建设现代&制造业名城、生态绿城、文化新城&的目标,开展文化建设新路向,不断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沉寂多年的莞香树才得以重现生机。2001年,东莞市植物园开辟了一个珍稀植物园,里边特设了一个&莞香园&,专门育种培植莞香。如今从这里成长起来的数千株莞香,其绿意葱茏,让观者着迷。2003年东莞市将莞香列入第一批古树名木予以保护&&50株位于大岭山公园内的莞香树作为种群之一,供游人观赏。2005年,在开展植树造林和打造生态绿城的进程中,大岭山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东莞的特有树种&&莞香,在大岭山森林公园内开辟了莞香种植基地,占地200亩,种植有莞香树3000多株,全部是大岭山的政府干部亲自带领下在植树节当天种下的。今天,这些莞香树高的已有2米多,最矮的也有40公分高,漫山遍野的莞香长势喜人,香飘四溢。香飘四季的莞香基地成为大岭山森林公园的一道亮丽风景和旅游亮点。保护莞香这稀有的地方特种植物,将莞香作为标志性植物大量繁育推广种植。久违了的莞香不久将风采重现、&香&遍莞邑大地。莞香又名白木香、牙香树、土沉香,为瑞香科沉香属乔木,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是在中国树木中唯一以东莞地方命名的树木。燃点时清香飘逸,不见烟雾缭绕,但闻香气撩人,供清赏及祀神,有去潮避秽之功,深受大众欢迎。自明代中叶起,不单列为内庭贡品、香飘中国,且远播东南亚等国六百余年。莞香在古时代已价格不菲,据《广东新语》所载:&当莞香盛时,岁售逾数万金。&&莞人多以香起家。&可见当时莞香在东莞商贸上的重要地位。即使在今天,中等的&白木香&,常见的&镰头香&每公斤也需20多元。&沉香&&牙香&(女儿香)则价值更高了。莞香燃烧时,气味清香,供清赏及祀神,有去潮避秽之功,受社会大众欢迎,历几百年而不衰。莞香在唐朝已传入广东,宋朝普遍种植,由于产地主要集中于东莞地区,故而又名莞香。早在四百多年前的明代,广东商易发达,就以商品的特性形成了著名的香、药、花和珠四大墟市,其中的香市寮步就单以买卖莞香(土沉香)而兴旺起来的。当时莞香不仅畅销内地,而且经加工后由人力挑到香港出售,并大量转口远销东南亚、以及中东阿拉伯等国。货栈里的莞香囤积如山,香气冲天,&香港&便由此而得名。责任编辑:
东莞寮步工业园简介
大岭山南粤名镇大岭山位于东莞市中南部,地处东莞新城市中心区、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同沙生态旅游区这&三位一体&之间,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面积95平方公里,面积95平方公里,辖下23个村委会(社区),全镇40多万人,其中户籍人口约4万人大岭山大岭山镇位于东莞主要交通枢纽上,新107国道、石大路、厚大路、连马路横贯全镇,毗邻港澳,广深珠高速、莞深高速、常虎高速、龙大高速均在镇内(旁)设有出口。大岭山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这里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重镇、东江纵队的摇篮,历史文化与莞香文化、荔枝文化、和客家文化等现代文化相辉映,极具城市魅力。全镇各类外资企业600多家,形成了以家具、印刷、电子三大产业为支柱,五金、塑胶、皮革、制鞋、化工齐头并进的多元化工业群体,拥有阿克苏诺贝尔、富士施乐、丰田、飞利浦、丽利涂料等5家世界500强企业。同时,在新形势下,大岭山具备突出的区域优势、交通优势和生态优势,商贸业、旅游业、物流业和房地产业潜力蓄势待发,大岭山人民正全力奏响时代强音! 特别是家俱产业以其规模大、设备先进、出口能力强,连续8年出口值位居全国乡镇级第一位,以及拥有全球最完善的家俱配套产业。2004年3月,被亚太家俱协会授予&亚太地区最大家俱生产基地&称号,2004年10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家俱协会分别授予&中国家俱出口重镇&、&中国家俱出口第一镇&荣誉称号。大岭山经济发展2007年,全镇完成生产总值83.0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工农业总产值195.5亿元,增长20.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7.7亿元,增长16.8%;外资经济总产值161.0亿元,增长16.6%;民营经济总产值26.2亿元,增长18.8%。外贸出口(不含转厂部分)18.8亿美元,增长23.9%;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3.0亿元,增长5.1%;各项税收总额9.4亿元,增长26.7%;镇区本级可支配财政收入6.0亿元,增长3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6亿元,增长32.4%;各项银行存款余额69.2亿元,增长4.7%。在全镇经济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农村的经济发展得到进一步改善。截至2007年底,全镇村组两级总资产25.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0%;净资产21.3亿元,增长8.7%;总收入3.6亿元,增长13.9%;纯收入2.4亿元,增长11.3%;农村人均纯收入11555元,增长10.1%。 未来五年,将是大岭山镇深入贯彻落实市&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建设富强和谐新东莞&发展战略,建设繁荣和谐大岭山的黄金五年,大岭山将更具发展潜力、活力和实力,也将更显魅力。大岭山农业生产寮步镇位于东莞市中部,是珠江三角洲重点工业卫星镇之一。现辖20个村民委员会和9个社区居委会,面积87.5平方公里,总人口26万人。寮步镇历史悠久,始建于唐贞观年间,距今已有1350多年历史。寮步镇地处中国大陆经济最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东莞市中部,是东莞的地理几何中心,毗邻市 &寮步镇区,与松山湖高新科技产业园相依伴,是穗港经济走廊的中枢,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这里公路交通发达,莞深高速公路贯通全镇,&莞樟&、&石大&两条超一级公路和新建的松山湖大道、东莞东部快速干线、市区环城路于此交汇,交织成一个发达的、现代化的交通网络,半小时车程几乎可以到达东莞的每一个角落,距广州机场、深圳机场、深圳罗湖出入境、虎门港只有30-40分钟车程,距东莞海关、铁路口岸东莞火车站只有10&15分钟车程。寮步镇历史悠久,始建于唐贞观年间,距今已有1350多年历史。当时,村民在寒溪河上游搭茅寮而居,后成商埠,故此得名。早在明清时期,久负盛名的&莞香&集散于此,素有&香市&之称,与广州花市、廉州珠市、罗浮药市被誉为广东四大名市。寮步镇现辖20个村民委员会和9个社区居委会,面积87.5平方公里,总人口26万人。这里土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处于东莞市同沙绿心旁边,空气清爽。气候及特产这里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3.3摄氏度,年均降雨量1690.5毫米,盛产水稻及荔枝、龙眼等岭南佳果。经济状况中国明星镇改革开放以来,寮步镇先后实施了工业优先的发展和加速城市化两大战略,把招商引资的重点放在国际性 &中国明星镇高科技大企业上,成功地引进了韩国三星、亚南、香港伟易达、科广电子、日本先锋、台湾能率、韩国SK、美国当纳利等一批高科技大企业,使寮步成为国际性大企业、大财团投资的热点地区。目前,全镇有外资企业536多家,初步形成了以电子、电脑、电器组成的产业簇群,是东莞市三大电脑资讯产品生产镇之一。2007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8.53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9.4%;工业总产值257亿元增长10.6%;实际利用外资1.66亿美元,增长21%;出口总额33.9亿美元,增长40%。其中IT产品出口占全镇出口额的七成,成为东莞市的出口强镇和IT大镇,并被国家信息产业部定为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2005年泛珠三角电子信息产业合作发展论坛在寮步镇举行。在国家统计局2005年中国明星镇的评选中,寮步名列第51位,进入百强。东莞50强九十年代末,寮步镇还积极推行了镇属集体企业的改革,完成了三联机械厂、机械配件厂、轴承配件厂等 &工业园镇办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近几年来,对私营企业实行了鼓励扶持政策,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涌现了永强汽车、兆峰、三联、百味佳、博士科技、金业电子、康达、科隆威等一批优秀私营企业,目前,全镇2680多家民营企业中,省级高科技企业15家,省级、市级民营科技企业分别有20家和31家,现有著名商标4个,名牌产品3个,有4家企业进入东莞市50强。告别传统农业寮步农业已基本告别了传统农业生产,已向技术、优质、效益方向转化,向农业生态园和都市型农业发展。汽车文明在寮步得到充分体现。寮步车市是东莞的一个天然的&汽车超市&,现有90家车行登记注册,并且品牌云集,购销两旺。为进一步强化寮步汽车销售的龙头地位,兴建了东莞国际汽车贸易城,努力将汽车城打造成为一个交易中心、休闲中心、汽车文化传播中心。同时,永强汽车制造公司与奥地利卢森堡亚成功合作,又使寮步成为中国最高端的消防汽车生产基地。产值2007年,寮步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8.5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9.4%;工业总产值257亿元,增长10.6%;出口总额33.9亿美元,增长40%;汽车销售72亿元,增长34.3%;各项税收总额12.4亿元,增长34.82%;镇本级可支配财政收入6.1亿元,增长40.13%;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7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92%;各项贷款余额38.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7%;农村人均纯收入10260元,增长6%。城市发展旧城改造寮步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寮步按照&超前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以新城区建设为重点,适当改造旧城,城市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批城市骨架路网已经建成,形成了现代化的对外交通;建成了文化体育广场、市民广场等一批市政工程;建成了行政中心区。住宅区的开发建设也具有相当规模,已开发建设的项目有嘉湖山庄、银湖花园、时富花园、东方新城、太和花园以及万科城市高尔夫花园、三正世纪豪门、海悦花园等。主动承接市区东拓,加快了融入大市区的步伐。2003年,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总规的修编突出了现代城市和融入大市区的指导思想,把全镇作为一盘棋来规划,重新调整了空间布局,并大致将寮步划分为北区(莞樟路以北)、中心区(莞樟路至松山湖大道之间)、南区(松山湖大道至佛灵湖)、良横区等四个片区。北区以华南工业园为载体,重点发展工业;中心区重点完善城市功能和发展第三产业;南区将逐步对区内农村住宅进行改造,推进农村城市化,并利用佛灵湖作为后花园,发展成休闲渡假区和生活乐园;良横区则利用现有的产业基础,整合提高,更好地与市区对接。基础设施寮步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电讯、供电、供水能力已跨入全市镇区前列。电讯与全球联网,可以为 &寮步镇文化广场企业提供数码通讯、高频传真及信息网络服务。邮政网络完善,网点遍及全镇所有村委会。寮步由省市大电网供电,2006年全镇总用电量16.89亿千瓦时。供水直接由东莞市水厂供应东江抽取的优质水,2006年,全镇总供水量达4927万吨。文体卫及生活设施配套齐全,镇内有多家星级酒店,各种服务内容均具国际水准,周边有三家国家标准的高尔夫球场。全镇实现光纤联网,可提供数字电视节目。设有7家专业银行,可提供国际国内的各种金融业务。全镇建有完善的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教育体系,均有相当规模和水准,是广东省教育强镇。镇内有多家医院,寮步医院是国家认可的二级甲等医院,并被联合国卫生组织授予&爱婴医院&;寮步镇计划生育服务所是甲级服务所;同济医学院附属东莞泌尿医院是一所以泌尿专科为特色,集医疗、预防、科研、教育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医院。展望未来,寮步镇将乘风破浪,与时俱进,其目标是要把寮步建设成为&以IT产业为龙头的绿色星城&,成为东莞市一个环境优美,适宜居住、休闲和创业的花园式城区。城市名片国际汽车城东莞国际汽车城是经市政府批准,由寮步镇政府为投资主体的汽车产业综合性项目,占地1300亩,建筑规 &东莞国际汽车城模34万平方米,集汽车销售、仓储、展销、维修、零配件、美容装饰、信息研讨、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大型汽车贸易城。该城位于莞城、寮步、松山湖三位一体的中心,松山湖大道、东部快线、莞樟路、东区大道环绕四周,交通便利,地理条件十分优越。城内设有车管、检测、路桥、税务、工商、保险、银行等部门,配套功能完善。作为市政府批准的重点建设项目,也是我镇打造寮步车市的重要举措,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投入大量资金,实行高标准规划和建设。自2003年筹建以来,开发利用土地1000亩,政府已投入费用包括:征地款、道路工程款、填土工程款、清苗补偿款、供电通信工程款、绿化工程款、综合排水工程款、广告宣传费用及其它费用支出合共约1.5亿元。目前,已有32家汽车经销商签定购地进驻经营合约,已建好开业的有丰田、现代、马自达、凯迪拉克、奇瑞、起亚、风行等30多个品牌,另正在建设的品牌店有8家,已形成初具规模的汽车交易中心。近期,汽车城又成功引进著名品牌奔驰4S店,雷克萨斯、国产斯柯达、日产、雷诺、斯巴鲁等著名品牌也纷纷前来洽谈购地进驻事宜。今年初,汽车城与市车管所签定搬迁进驻合约,办事中心正在建设中,预计明年初可搬迁进驻办公,从而带动车购、路桥、检测、税务、工商、保险、银行等部门的进驻,购车上牌一条龙服务将得以实现。随着寮步的区位和交通优势进一步凸显,定位清晰、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汽车城越来越吸引众汽车经销商的目光,招商引资形势大好。车市品牌近年来,寮步镇在打造寮步车市品牌上花了较大功夫,一是搞好莞樟路沿线汽车行业一条街的整饰改造; &东莞国际汽车城二是搞好汽车城的筹建工作;三是加大宣传推广的力度;四是做好扶持服务工作。莞樟路整饰改造花费约1亿元,汽车城已投入资金1.5亿元,宣传费用约350万元。在宣传推广方面,主要通过活动、户外广告、电台广告、媒体信息报道等方式进行宣传,几年来,举办了&汽车消费文化嘉年华活动&、&加入诚信大联盟,做诚信车行,建诚信车市活动&、&香车美人摄影比赛&、&寮步车市赈灾义卖活动&、&越野车比赛&以及&元旦赏车&等汽车文化活动。服务功能我镇领导非常重视车市的发展,倾力打造车市品牌。在招商上,强调创造环境,在管理上强调服务功能,在建设上强调质量、档次。因此汽车城在建设上可以说做到精益求精。几年 &寮步镇来,汽车城道路建设、景观工程建设取得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对品牌店的引进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目前的汽车城已形成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汽车交易平台,产生强大的汽车销售集聚效应,对东莞汽车销售业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是东莞国际汽车城的建设引领着东莞汽车销售业的创新发展,4S店集中经营的模式适应当今汽车销售新潮流。二是提升东莞汽车销售业的档次。三是能够形成强大的产业集聚力与影响力。四是促进汽车产业链的延伸发展。自2003年来,寮步汽车经销商不断增加,由筹建前的50多家迅速扩展到90多家,整个汽车行业的年销售额由2003年的10多亿元猛增至2006年的52多亿元,充分体现汽车城的服务平台作用。在汽车销售业发展的带动下,寮步镇成功引进一大型汽配商业项目,并已促成开业,汽车零配件生产企业也有10多家。旅游景点佛灵湖郊野公园佛灵湖郊野公园是寮步镇难得的一方天然生态资源,位于寮步镇的南面,区域面积7200亩,距镇中心区约 &佛灵湖郊野公园10分钟车程。这里山水合一,水质清澈,群山环抱,绿树青葱,风景怡人,是镶嵌在东莞大地上的一颗绿宝石。这里设有造型别致的儿童嬉水池、成人泳池、设施齐备的标准泳池和1米、3米的跳水池;在湖边还有近万平方米的人造沙滩,你可以尽情地在这纯天然湖水中畅游,嬉水之余欣赏湖光山色。这里还设有烧烤场,品尝的不仅仅是美味,更是快乐的感觉。这里有登山径,全长4038米,沿线设有四个景点,分别为观景台、风雨亭、松涛林、鸣溪谷,让您流连忘返。东方商业街东方商业街全长1.1公里,整条街树灯辉映,风格和谐,廊桥古雅,处处渗透着人性化的设计,道路景观布 &东方商业街置采用多层次、立体的、富有变化的高标准街道景观,是一条连接寮步新旧城区的现代商业步行街。责任编辑:
东莞东坑工业园简介
平谦国际工业园(东坑)位于东莞市东坑镇,成立于2003年1月。占地面积105万平方米,共建有6栋标准厂房,并有大面积的已经完成基础设施建设的土地,可以根据客户要求建设厂房,以租赁、合作或买断等方式提供给客户使用。同时提供食堂、宿舍及其它配套生活设施。责任编辑:
东莞茶山工业园简介
基本概况茶山镇位于东江支流的寒溪河畔,东莞市中北部的埔田地区,广深铁路贯穿全镇,道路交通方便。全镇总面积56.6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5万人,外来人口10.92万人。茶山镇历史悠久,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南社村古建筑群,建于明清时代,艺术水平较高,具有浓厚的珠江三角洲水乡情调,已成为新的旅游景点;2010年11月,更是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和中国服装协会认定为&中国品牌服装制造名镇&,这是全国第二个、广东省首个获此荣誉的镇区,此前只有上海市松江区叶榭镇获此称号。。茶山镇积极推动外向经济带动的战略,新建成了占地5000亩的茶山工业园,以优越的投资环境,吸引了来自美国、日本、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外商投资企业343家,形成了以服装、玩具、食品、五金、塑料、电子为主的工业布局。同时,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民营企业产值比例逐步增加,成为茶山镇的经济支柱。2007年全镇生产总值47.6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13.5亿元,镇本级可支配财政收入3.39亿元,各项税收总额5.7亿元。近年来先后荣获省教育强镇、省卫生先进镇、市文明镇街先进单位、市文化建设达标镇、市维护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镇街等荣誉称号。自然地理地形地貌:茶山镇全境东西宽,南 &北窄,呈&凸&字形状。东西相距11.3公里,南北相距7.4公里,全区丘陵起伏,南北为河道(寒溪河、南畲蒗),为埔田,中横连绵山丘为旱地,山丘之间为坑田,地势东北高而西南低。土壤分类为河流冲积、谷底冲积、潮砂泥田、碳质黑泥田、冷底田、泥炭田、深砂地、黄菘土地、半砂泥、潮砂土等。山脉与水系:茶山山脉分成两线:(一)京山线&&由老黄旗山分出一支向东北行,经莞城、峡口而入京山蟾蜍岭。再别出一支东北行为九梅岭,岐为三支,其一南行至横江村左右诸山止。其二东北行为卖粥寮山,又东行为南社村诸山,又东南行为诸岭,而至龙头村诸山。其三从卖粥寮山别出一支东南行为象岭,折而西南行为茶山附圩诸山。又从南社村诸山中别出一支,南行至员头山一带诸山,再折而西南行至上元村旁之五点梅花(石场)止。此线属东南耒脉,西北走向,再而别出散衍,连绵起伏如渔翁撒网状。(二)增步线&&远从莲花山(笔架山)分出一支,向东北行为牛屎坳山,历数山而为桂子岭入寮步新圩诸山,又西北行入为狗门岭,折而北行至寒溪水村诸山,又西北行入增步诸山止。此线属东南耒脉,西北走向。茶山水系,于宋代原属东江河带,江从福隆村入口,经龙头折来茶山而入东莞运河或出东江峡外主流,再南流虎门两水汇合而出珠江口。史载宋元佑二年(1087)邑宰李于福隆筑堤阻之,从此东江改道,茶山属内河地带。茶山现属内河寒溪水流域,源出企石与常平两处上游,汇集经横沥、神山、大圳埔会合寮步与龙头蒗内诸水,经石步、员头山、寒溪水、茶山大桥、出横江埔之青鹤湾口,与温塘上游之黄沙水而西流出峡。年中最大流量为400立方/秒,平均流量为120立方/秒,纯属泥流沙中之混浊水质。另外,南畲蒗水在茶山之北部,旧称为石冈水,本无源头,只属两边诸山流聚之积水区,自东北之石排镇内流入蒗内、经南社、塘角、涌尾、堂头而出东江。气候:本区地处亚热带,毗邻南海,常受海洋性气候的影响,春夏多雨,夏秋间常有台风及干旱现象,冬季受北方寒潮侵袭,间有霜冻,但时间不长,年中气温,最高为38.1℃,最低为4℃,平均温度为21.9℃。四季分吹季候风,最大台风为11&&12级。全年平均湿度为77.9%,年平均雨量为毫米,最大雨量为3300毫米,最少降雨量为950毫米,年中以春夏为雨季,以秋冬为旱季。主要工作近年来,茶山镇委、镇政府结合实际提出了&推进双转型,实现跨越发展,建设和谐茶山&的发展战略,确立了&一路两点三站四片五提升&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和谐茶山建设。(一)科学规划,加快建设,着力抓好城市升级。抓好城镇规划,围绕打造东莞市区副中心的目标,结合东莞生态园、轨道交通R2线和东莞火车新客运站等市属重点工程,对总体规划进行了调整和深化。加强路网建设,建成了安泰路、环城路、方中路等主干路,升级了石大路、彩虹路等道路,各村也自行建设村内公路,增设交通设施,使全镇道路网络进一步完善。推进重点工程建设,投资2亿元按五星级标准兴建了方中假日酒店;投资7000多万元建成新中心小学;投资1600多万元建成了滨江公园、产业工人公园和休闲广场;投资4300万元扩建供水二厂,使全镇日供水能力提高到18.8万立方米。加快商贸中心区建设,基本完成了文化广场填土工程,启动了文化广场、文化大楼的建设。加快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的铺设。加快工业园建设,启动工业园的管理大楼、商业步行街、公交车站等项目建设。顺利完成了东莞生态园土地统筹工作,积极配合和推动了东莞火车新客运站和轻轨R2线的规划建设。不断完善各项市政设施,增强城镇服务功能。(二)提高质量,注重效益,着力抓好产业升级。发展园区经济,提高招商引资质量。我们以茶山工业园为载体,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组团赴日本、韩国、欧洲等地招商引资,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的客商前来投资。目前,园区共引进企业83家,引进资金总额41.5亿元,形成了以IT、电子、光电、汽车零配件、五金等为主的产业体系。引导外资企业扩大内销。我们积极采取措施,成立了外商投资服务公司,推行&一站式&服务,为外资企业创造较为宽松的内销环境和畅通的内销渠道。2007年,全镇外资企业内销额达19亿元,税收贡献8300多万元。推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健全和完善机构,成立民营办,加强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协调和指导,帮助解决民营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出台政府贴息贷款政策,对一些有特色和发展前景的民营企业的贷款予以贴息。拓宽民营企业投资领域,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第三产业等领域。积极引导民营企业上规模、上水平,目前全镇拥有9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36家市级民营科技企业和2个市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为进一步推进民营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07年,全镇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户数7760户,全镇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实现工业产值16.5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16%。来源于民营经济的税收2.59亿元,占全镇税收总额的45.3%。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全力打造食品名镇。我镇以打造&中国食品名镇&为目标,制定《茶山镇扶持食品企业发展若干意见》,协调工商、税务、劳动、社保、城建等部门,为食品企业在用地、用电、用水、税收等方面提供优惠。出台奖励措施,对在我镇投资超1000万元的食品企业给予奖励。目前,全镇拥有食品企业近一百家,从业人员3万多人,食品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0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近20%。在众多食品企业中,既有雀巢美极、嘉顿食品等世界著名企业,还有本土成长起来的华美食品、圣心食品等国内知名企业。(三)构建和谐,注重实效,着力抓好民生改善。一是不断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免征农业税,实现农民税费零负担;圆满完成全镇16个村股份合作制改革,有效盘活村级集体经济,群众收入明显提高。2007年,全镇农民人均收入10452元。居民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2007年,全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接近10亿元。二是推进&创业东莞&工程。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设立专项资金,为群众免费提供各种类型的就业培训,并推荐就业。三是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分别将农村村民与城镇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至300元和320元,使低收入居民和困难家庭生活得到基本保障。农村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点11个,覆盖全镇95%以上的人口,居民步行15分钟可获得基本医疗服务,大大方便了群众就医。四是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完善公交规划,开通镇内公共汽车,目前开通了7条线路,30辆大巴投入运营;成立了公共的士公司,70辆公共的士投入运营。进一步完善公交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规划了30个港湾式候车亭。(四)整合资源,彰显特色,着力抓好文化教育。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力整合教育资源,推进联合办学。2003年以来,镇、村两级共投入了近3亿元用于学校基建和改善办学条件。先后建成了第二小学、第三小学、中心小学、南社小学等4所联办学校,把我镇公办小学合并为5所。办起了华南师范大学嘉玛学校等8所民办学校,优化了办学结构。加快等级学校、幼儿园创建工作。第二小学成为省一级学校;茶山中学、中心小学、茶山第三小学、南社小学创建成为市一级学校;天天幼儿园、爱弥儿幼儿园、乐贝尔幼儿园创建成为市一级幼儿园。创建教育强镇工作成效明显,2006年创建成为省教育强镇。二是积极发展文化事业。突出特色,不断加强品牌意识,着重打造南社古村落、茶园泥公仔、茶山盆景三大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加强南社古村落的保护,镇村两级加大投入,抢救和修缮了一批濒危古建筑;积极推进南社历史博物馆的建设,深入挖掘南社古村落的文化底蕴和育人功效。加大了对南社古村落的开发利用,2007年接待了各方游客约15万人次。整合十大文体协会资源,积极开展文体活动,2007年开展了文体活动2000多场次,近200万人次参与,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体生活[1]。人文景观南社村明清古村落位于茶山镇东南面,是我市乃至岭南地区不可多得的具有鲜明广府农耕文化特色的古村落,是全国现存最大的较为真实和完整的明清古村落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近年来,南社古村落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景观村落、广东最美乡村、广东省旅游特色村、东莞市文物八景之一。南社村始建于宋朝,据《南社谢氏族谱》记载,南宋末会稽(今浙江绍兴)人谢希良之子谢尚仁因战乱南迁,几经周折于宋恭帝德祐乙亥元年(1275)定居南社,历明、清近几百年的发展,形成了11万平方米的古村落。明清时期初显繁荣,人才辈出,先后出现了11位进士、举人,32位秀才。明清古村落现存祠堂达30间,古民居达250多间、庙宇旧址和遗址5座、古井40多口、以及古墓36座、古水塘7口、基本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原貌。古村落以中间长形水塘为中心,两边利用自然山势错落布列,巷道布局合理,安全防御设施齐全。由民居、祠堂、书院、店铺、家庙、古榕、楼阁、村墙、古井、巷道、牌楼等构成具有浓郁珠江三角洲特色的农业聚落文化景观,难能可贵的是未破坏的明末清初的建筑比较多,保留大量石雕、砖雕、木雕、灰塑及陶塑建筑构件,具有较高艺术价值。谢氏大宗祠、百岁翁祠、百岁坊、谢遇奇家庙、资政第等是南社古建筑群中的精品。古民居布局以金字间和明字间为主,祠堂除谢氏大宗祠以三进布局外,各家祠、家庙则是以二进四合院落形式,广府建筑风格为主,同时受潮汕、吴越及西方建筑文化影响,是难得的珠江三角洲明清古村落的典型实例。近年来,东莞市委、市政府和茶山镇委、镇政府以及南社村高度重视对南社古建筑群的保护,不断加大保护投入力度。2002年委托清华大学编制了《茶山镇南社村古建筑群保护规划》,并按照保护规划,抓紧抢救修缮濒危的重点古建筑,先后修缮了百岁坊、谢氏大宗祠、晚节公祠、少简公祠等一批建筑物。当前,茶山镇委、镇政府积极推进&文化三城&建设,全力打造南社明清古村落这一文化品牌,使其成为茶山一张响亮的名片。目前正着手抓好&南社历史博物馆&的规划建设,使南社古村成为展示岭南广府农耕聚落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课堂,成为国内外游客了解古代广府农村风情的旅游胜地,以促进茶山镇的三个文明建设,为东莞建设文化新城、广东建设文化大省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南社古村落南社明清古村落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离东莞市中心区约18公里,交通十分方便,京九铁路和广深铁路的东莞站、东莞市东部快速干线、莞龙路、石大路等均可到达。南社村现存的古建筑群中,有明清祠堂30座,古民居250座,古庙宇3座,古井、古水塘40多口,古墓葬30多座,古围墙及其遗址302丈5尺,门楼、谯楼多座。古建筑群占地面积约11万平方米,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村落之一。近几年来,先后被评为东莞市文物八景之一、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明清祠堂 村中标志。南社明清祠堂所在的南社村始建于南宋,迄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建村初期,仅为戚、席、麦、陈、王诸姓聚居的小村。后为广东南雄州推官谢希良之子谢尚仁因战乱徙居,经数代繁衍所发展。至明朝中期,南社村初具规模。明朝崇祯末年,村民修筑了围墙,形成了以围墙为界的、以谢姓为主的村落。由于人丁的兴旺,村墙之内不能满足村民的居住需要,从清朝康熙年间开始,村民在村墙之外建造房屋,经过三百多年的扩建,发展成为规模较大的、古建筑群保存完好的名村。现存的古建筑群集祠堂、庙宇、民居、门楼、谯楼、围墙、里巷、古井、古塘、古墓、古树于一村,其中明清祠堂最具特色。南社明清祠堂的数量,特别是单一姓氏祠堂的数量之多,不仅广东少有,全国乃至世界也不可多见,成为南社村标志性的建筑,是了解在宗法制度下农耕文化课堂,是研究明清时期广府祠堂建筑的实例,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的价值。(二)宗法文化 显于祠堂南社明清古村落现存的文物,既有物质文化遗产,也有非物质文化遗存。在物质文化遗产中,既有不可移动的文物,也有可移动的文物;在非物质文化遗存中,既有广府地域流传的粤曲,也有南社村世代相传的点灯、喊惊以及举办红、白事等风俗,具有鲜明的历史文化特色。南社明清祠堂是南社古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南社明清古村落宗法文化的载体。宗法文化是中国在封建制度下,以血缘为纽带维系和管理聚落的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以祠堂为载体,供奉同一血缘姓氏的祖宗。纵向为祖、横向为宗,区分嫡庶、长幼尊卑的等级凭血缘关系。祠堂以祖祠(祖庙)、大宗祠、宗祠、公祠(又称支祠或房祠)、家祠(家庙)为序列;以族谱为记录,记载同一血缘房派的祖宗世系、生平、重大事件等。上述的宗法文化现象,在南社古村明显地表现出来,尤其以祠堂为载体更为明显。南社明清祠堂原有36座,分别为谢氏祠堂、麦氏祠堂、卫姓祠堂。由于人为和自然的破坏,5座谢氏祠堂和1座卫氏祠堂已经荡然无存。现存的30座祠堂中,保存完好和较好的有19座,保存一般的有6座,保存较差和破坏严重的有5座。除了1座麦氏宗祠外,其余29座均为谢氏祠堂。谢氏祠堂的数量占现存祠堂总数96.6%。谢氏祠堂数量之多,反映了南社村是一个以谢氏血缘为主的村落。事实上,现住的三千多村民中,谢姓村民占90%左右,谢氏是南社村的一大姓氏。然而,谢氏在明朝中期以前,在村中并不是大姓。谢姓在南社村的崛起,说来还有一段故事:南社村谢姓的始祖谢尚仁是广东南雄州推官谢希良的儿子,生于宋嘉熙二年(1238年)。其父谢希良为浙江会稽进士,在南雄州推官任内,执法严明,秉公协理刑事案件和狱中事务,深受当地老百姓好评。在家教方面,常以&勤俭、立志、好学&教子,使谢尚仁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南宋末年,元兵大举南侵,南雄州的老百姓纷纷南逃。谢尚仁孤身一人夹在南逃的难民之中,他听说东莞安宁,就逃到茶山芦荻墩避难。由于芦荻墩荒凉,难于谋生,后听说南社&山水其秀,田多地沃&,于是又从芦荻墩迁居南社,与戚、席、麦、陈、王诸姓并居。谢尚仁初到南社村时,生活十分艰难,在马头岭山坡搭一茅棚居住。因他从小就在官府中生活,不懂耕田种地,只好靠补鞋为生。村中诸姓父老,见他为人忠厚,十分勤俭,就为他做媒娶邻村王姓姑娘为妻。小两口日夜操劳,小有积蓄,就买些田地。谢尚仁不再靠补鞋维持生计,与妻子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农耕生活。谢尚仁婚后生有一子,取名士昌。士昌又生有二子,并秉承父教,使勤奋好学、勤俭节约的良好家风世代相传。从第三代起,谢氏在南社诸姓中站稳脚跟,逐步改变了贫穷的面貌,到了明朝中期,谢氏人丁兴旺,成为南社诸姓中的强势一姓。责任编辑:
大家好,欢迎来到我的小站!
站长在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莞金立工业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