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三档交71.87社保,报销能报%几?深圳三档社保报销范围市

三挡社保一年有多少报销_百度知道
三挡社保一年有多少报销
三挡社保一年有多少报销
我有更好的答案
你好,三档政策:凡参加合作医疗的住院病人一次性或全年累计应报医疗费超过5000元以上分段补偿,即元补偿65%,元补偿70%。镇级合作医疗住院及尿毒症门诊血透、肿瘤门诊放疗和化疗补偿年限额1.1万元。
采纳率:86%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深圳社保缴费真的降了!上班族每月缴多少钱一定要知道
来源:作者:
  深圳的社保费率调整如何?是否也将下调?下调后是否意味拿到手的工资会变多了?南都记者就此采访了深圳市人社局,详解“五险”的秘密。
  参保了,每年就要缴一定的社保费
  虽然每个月不是很多
  但累积起来还是个不少的数目
  所以降低社保缴费
  事关你我每一个人
  近日,“多地下调社保费率,拿到手的工资变多了”这则消息在各大媒体公众号疯转。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回答记者有关“五险一金”的提问时也表示,这些缴费的确有下降空间,应该让企业减轻负担,让职工多拿一点现金。
  之后,人社部回应称正在研究下调的问题,由于养老金等都属于省级统筹,近期,上海、广东、天津等多地已经宣布下调社保费率。
  而深圳的社保费率调整如何?是否也将下调?下调后是否意味拿到手的工资会变多了?南都记者就此采访了深圳市人社局,详解“五险”的秘密——
  深圳的社保费率调整如何?是否也将下调?下调后是否意味拿到手的工资会变多了?南都记者就此采访了深圳市人社局,详解“五险”的秘密。
  养老保险 深圳缴费比例已是最低标准
  深圳养老保险目前的缴费比例,个人缴费比例统一为8%。单位缴费比例是14% 。
  市人社局介绍,为最大限度的减轻企业负担,现阶段深圳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及缴费基数都是按国家和省的最低标准在执行。按省厅规定,2015年深圳的缴费基数下限应该为2408元/月。但实际上,目前,深圳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下限仍然执行的是深圳本市最低工资标准,2015年为2030元/月,已经低于省厅的要求。
  深圳的社保费率调整如何?是否也将下调?下调后是否意味拿到手的工资会变多了?南都记者就此采访了深圳市人社局,详解“五险”的秘密。
  知道自己每月交了多少养老保险吗?看这里——
  深圳户籍员工养老保险缴费公式
  总缴费=单位缴费 个人缴费
  按下限最低缴费基数深圳最低工资:2030元计算(单位不能低于这个下限)
  单位缴费=4.2元/月
  个人缴费=2.4元/月
  深圳户籍员工养老保险费用=446.6元/月
  医疗保险明年政策还要调整
  自2014年1月起,深圳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实行“一制三档”,其中,一档以缴费工资的8%、二档以社平工资的0.5%以及三档以社平工资的0.2%的费率缴费。
  深圳的社保费率调整如何?是否也将下调?下调后是否意味拿到手的工资会变多了?南都记者就此采访了深圳市人社局,详解“五险”的秘密。
  深圳市人社局透露,今年将进行广东省基本医疗保险城乡一体化改革,深圳相关政策调整预计于2017年前后出台,所以,新的缴费费率调整工作也将在省方案的统一部署下进行测算确定。
可以预见的是,明年医保政策还要进一步下调。
  深圳在职员工医疗保险缴费公式
  举例:小明是一名在职人员,他选择参加的深圳基本医疗保险类型为一档,月工资总额为4000元,那么他的医疗保险每月需要缴纳的费用是多少?
  小明医保缴费总费用计算公式:
  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单位缴纳6% 个人缴纳2%=缴费基数×8%=4000元×8%=320元/月
  地方补充医疗保险缴费=缴费基数×0.2%=4000元×0.2%=8元
  小明每月医保需缴纳总费用=基本医疗保险缴费 地方补充医疗保险缴费=328元
  工伤保险今年7月起降低工伤保险费率水平
  工伤保险是只要用人单位缴纳,自己不用出钱缴费的。而且深圳的工伤保险的缴纳是强制性的,所有单位都应该给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这样职工在遇到特定工伤的时候,就可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深圳的社保费率调整如何?是否也将下调?下调后是否意味拿到手的工资会变多了?南都记者就此采访了深圳市人社局,详解“五险”的秘密。
  深圳市人社局介绍,日—6月30日,工伤保险一类、二类、三类行业参保单位的基准费率分别由0.4%、0.8%、1.2%调整至0.2%、0.4%、0.6%,再按规定确定各参保单位向上或向下的浮动费率。
  不仅如此,日起,深圳又按相关规定制定实施新的八类工伤保险行业基准费率标准,实现总体上降低工伤保险费率水平的目标。
  注意,这个主要是给企业减轻负担,企业少掏点钱,个人的待遇不受影响。
  失业保险深圳下调失业保险费率
  2015年12年,深圳已按有关规定下调失业保险费率。深圳失业保险缴费费率由3%下调至1.5%,其中用人单位缴费费率由2%下调至1%,个人缴费费率由1%下调至0.5%。
  需要说明的是,深圳失业保险以月最低工资标准作为缴费基数,2015年是2030元/月。
  下调一半,每月少交多少钱?
  之前:2030元/月 ×1% 个人每月要交20元左右失业保险费,单位2030元/月×2%
要每月给你掏交40元左右。如果员工有100人,那么企业每月缴交4000元的失业保险费。
  下调后:个人每月交减至10元,你的公司每月给你掏的失业保险缴费减至20元,足足降了一半。
  虽然只是蝇头小利,但对于那些有上百员工的企业,每月至少少掏了2000元,足足降了一半,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呢。
  深圳失业保险待遇是怎样?
  1、按月领取失业保险金。失业保险金标准为深圳月最低工资标准的80%,目前是1624元。
  2、为失业人员交医疗保险,享受医疗保险待遇。
  3、这期间还能领求职补贴,享受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等服务或者补贴
  生育保险收支赤字,暂无下调空间
  只要单位按时并且足额缴纳生育保险费,深圳的职工产检、生娃都能拿生育津贴。
  如果孕妈们是全职太太,也可以享受老公的生育保险。就算失业了,生育也有保障。而且,不只女职工可享受生育津贴,男同胞们做“结扎”手术一样也有生育津贴!
在深圳,生孩子的钱都有人帮你掏了!还不赶紧来申请
  根据省里规定,深圳2015年7月职工生育保险缴费费率确定为用人单位月工资总额的1%。而在2015年10月后,深圳职工生育保险缴费费率下调为0.5%。
目前,职工生育保险基金处于当月收支赤字、消耗历史结余的状态,暂无费率下调空间。
  深圳的社保费率调整如何?是否也将下调?下调后是否意味拿到手的工资会变多了?南都记者就此采访了深圳市人社局,详解“五险”的秘密。
  关于社保,这些信息也不能错过
  1、养老是可以积累的,如果中断,交满年限就可以。
  但是在深圳这种一线城市,社保千万不能断,因为社保与很多政策挂钩。事关买房、买车、办理通行证、积分入户、小孩上学,一旦中断一次,重新开始计算连续缴纳时间。
即使只中断一个月也前功尽弃,又得重新开始积累缴费年限。
  2、养老保险得交够15年,退休了才能享受终身。医疗保险也如此,女交够20年、男交够25年,退休了才能享受终身。
  3、如果到了退休年龄,还是不够最低缴纳年限,深圳户口可以办理在深圳一次性缴足15年。外地户口交够10年才能办理延期缴费,不够10年的就只能转回户口所在地续交了。
  4、医疗保险断了的话,医保待遇从下个月起就停了,到了新单位,重新交,下月还是可以报销的。
  5、在深圳,如果社保断了,自由职业者,深圳户口居民,凭本人相关证件到社保局直接办理,绑定银行卡,每月正常在卡里扣费。
  6、从深圳离开到另外一个城市,五险怎么转?
  在深圳的任何一个社保局开具参保缴费凭证,带到转入地的社保机构,如果在老家已经有单位,直接交给单位办理就可以了,如果没有的,那得自己本人到社保局办理。
  深圳的社保费率调整如何?是否也将下调?下调后是否意味拿到手的工资会变多了?南都记者就此采访了深圳市人社局,详解“五险”的秘密。
  其中,养老保险你个人的部分可以全部转走,单位缴纳的可以转移12%。医疗保险可以转移你的缴费年限,个人的部分就把它取出来自用。失业、工伤、生育险一般就不需要转了,去新单位直接上就行了。
  看完了上面这些
  知道社保有多重要了吧
  所以社保千万不能断
  影响的不光是钱!
欢迎关注“南方新闻网”公众号(微信上长按二维码识别 )
编辑:张颖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新闻关键词
为进一步推动广东省大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广东省委宣传部、南方网决定在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中开展"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知识竞赛"活动。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深圳社保交87元都有什么啊_百度知道
深圳社保交87元都有什么啊
我有更好的答案
养老保险:900*8%=72元/月(公司交90元/月)工伤保险:全部公司缴纳劳务工医疗保险:4元/月(公司交6元/月)住院保险:%=7.24元(公司交18.10元)
采纳率:40%
非深户最低标准交的。有养老保险,部分医疗,应该还有生育险吧。自己可以到社保局打明细,或者是要求单位人事提供
估计只有养老吧,其实的都没有了或是工伤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深圳社保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深圳市金融业“十三五”规划(前期规划稿)
&&来源:深圳市人民政府金融发展服务办公室&&&&字体:&&
  一、深圳金融业“十二五”发展评价分析
  “十二五”以来,深圳金融业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态势,金融产业绩效持续向好,金融机构实力显著提升,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金融生态环境大幅优化,金融国际化水平和影响力也得到有效提升。
  (一)深圳金融业“十二五”发展成就
  1、金融产业绩效增长
  如表1所示,“十二五”期间深圳的金融产业绩效各项主要指标实现了稳步增长,金融总量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大,金融行业效益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显著增强。
  表1 &“十二五”以来深圳金融产业绩效主要指标实现情况
  金融业增加值数额/亿元
  1300.58
  1563.63
  1819.20
  2008.16
  #同比增长率/%
  #占当地GDP的比重/%
  金融从业人员总数/万人
  金融业总资产/万亿元
  金融业税前利润/亿元
  888.54
  金融税收贡献/亿元
  556.22
  #占全市税收比重/%
  不良贷款率/%
  注:数据来源历年深圳地方统计年鉴和金融办官网,其中2013年为初步统计数。
  一是金融总量规模进一步得到扩大。截至2013年底,深圳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008.16亿元,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位;金融业增加值较“十二五”期初增长54.4%,三年平均增速达到12.6%,高于同期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2.4个百分点;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3.85%,仅次于北京排名全国第二;金融从业人员达到14万人,较期初增长28.9%;金融业总资产达5.90万亿元,较期初增长46.8%。
  二是金融行业效益进一步提升。截至2013年底,深圳金融业全年实现税前利润888.54亿元,较“十二五”期初增长16.9%;金融业完成税收(含证券交易印花税)740亿元,较期初同比增长33.0%;金融业贡献的税收占全市税收比重达到18.7%,税收贡献继续稳居四大支柱产业之首,金融业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提升;同时,不良贷款率进一步下降到0.78%,较期初下降了0.58个百分点,资产质量保持良好。
  三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显著增强。截至2013年底,深圳市境内外上市企业累计289家,首发募集资金累计达到2608.72亿元;年末贷款余额24680.07亿元,其中面向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3545.91亿元,较“十二五”期初增长了174.1%;保险业全年共承担各类风险责任限额超过20万亿元,较期初扩大了四分之一,累计赔付125.2亿元。
  2、金融机构实力增强
  如表2所示,“十二五”期间深圳的金融机构整体实力得到有效提升,金融机构门类进一步健全,金融机构数量大幅增长,金融机构业务水平保持行业领先,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持续壮大。
  表2 &“十二五”期间深圳金融机构实力主要指标
  本地法人商业银行数量/个
  本地法人商业银行资产总规模/亿元
  36582.47
  46121.86
  53561.20
  存款余额/亿元
  20210.75
  25095.78
  25910.20
  33943.15
  贷款余额/亿元
  13708.16
  19244.68
  17305.50
  24680.07
  本地法人证券公司数量/个
  本地法人证券公司资产总规模/亿元
  4539.83
  3747.21
  3997.21
  5067.69
  本地法人基金管理公司数量/个
  管理基金资产净值/亿元
  6743.93
  7124.96
  8496.41
  8123.44
  本地法人保险公司数量/个
  本地法人保险公司资产规模/亿元
  8931.19
  10524.40
  13206.31
  保费收入/亿元
  361.49
  359.90
  401.27
  468.76
  赔付支出(含满期给付)/亿元
  107.70
  125.19
  注:数据来源历年深圳地方统计年鉴和金融办官网,其中2013年为初步统计数。
  一是金融机构门类进一步健全。“十二五”以来,深圳进一步引进和培育了包括小额贷款公司、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公司、融资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信托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科技银行等在内的各类新型金融机构,以银行、证券、保险机构为主体,新型金融业态为辅助的现代金融组织体系更加健全完善,深圳已经成为我国金融门类最为丰富齐全、金融产业链条最为完善的地区之一。
  二是金融机构数量大幅增长。截至2013年底,深圳拥有各类金融机构315家,较“十二五”期初增加了85家。其中,银行类机构90家(包括58家中资机构和32家外资机构),证券类机构78家,保险类机构69家;法人商业银行机构7家、法人证券公司17家、法人保险公司17家、法人期货公司13家,均排名全国第三;法人基金管理公司20家,数量占全国基金公司总数约四分之一,排名全国第二;私募股权和证券投资机构已接近6000家,占全国总量的一半以上。除此之外,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租赁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数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
  三是金融机构业务水平保持行业领先。截至2013年底,深圳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分别达到33943.15亿元和24680.07亿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均排名第三;全年累计证券交易总额达到25.98万亿元,全国排名第二;年末法人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基金资产净值8123.44亿元,排名全国第三;全年累计期货代理交易额44.45万亿元,排名全国第四;当年保费收入和赔付支出分别达到468.76亿元和125.19亿元,均排名全国第四。
  四是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持续壮大。法人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经营规模、经营效益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机构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深交所、平安保险、招商银行、国信证券、南方基金管理公司、博时基金管理公司、中国国际期货经纪公司、深圳创新投资集团公司等金融机构已发展成为国内外知名的金融机构。截至2013年底,深圳市法人商业银行资产总额超过5万亿元,排名全国第三位;法人证券公司资产总额达到5067.69亿元,排名全国第一;保险公司法人机构资产总量达1.9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二。
  3、金融市场能级提升
  如表3所示,“十二五”期间深圳金融市场整体实现了量和质的跨越,证券市场规模和地位得到显著提升,黄金市场规模得到迅速扩大,地方要素市场建设取得突破发展。
  表3 &“十二五”期间深圳金融市场规模主要指标
  交易所上市公司家数/家
  交易所上市公司总市值/亿元
  86415.35
  66381.87
  71659.18
  股票发行筹资额/亿元
  4083.79
  4483.49
  2027.00
  1761.96
  交易所债券市场现券交易额/亿元
  1291.59
  5634.65
  1409.71
  黄金交易额/亿元
  注:数据来源历年深圳地方统计年鉴和金融办官网,其中2013年为初步统计数。
  一是证券市场规模和地位得到显著提升。围绕深圳证券交易所,深圳建成了立足本地、辐射全国,由主板市场、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和地方产权交易所构成的多层次市场体系,在我国乃至全球资本市场中都有一定的地位。截至2013年底,深交所共有上市公司1536家、上市基金产品291只、挂牌债券品种460只,分别较“十二五”期初增加367家、198只和174只;股票发行累计筹资额达到8272.45亿元,2011年、2012年当年的IPO数量均居全球第一位;2013年深交所上市公司股票市值达到8.79万亿元,排名全球第六位,在国际证券市场有重要地位。
  二是黄金市场规模得到迅速扩大。“十二五”以来,上海黄金交易深圳备份中心作为全国独一无二的夜市黄金交易市场,得到了进一步突破性发展,会员交易量大幅增长,地区黄金出库量继续增大,黄金夜市交易量及交易额快速上升。截至2013年底,深圳黄金夜市交易量21.94万吨,较“十二五”期初增长455.3%;黄金夜市交易额15727亿元,较“十二五”期初增长119.8%;黄金交易量和交易额分别占全国总交易量和交易额的49.6%和30.1%。
  三是地方要素市场建设取得突破发展。“十二五”以来,深圳先后成立了深圳石油化工交易所、深圳农产品交易所、前海股权交易中心、前海金融资产交易所等多个要素交易平台,仅2013年一年就新增各种交易场所15家,涉及贵金属、黄金珠宝、玉石等多个领域。截至2013年底,前海股权交易所挂牌展示企业数量突破2800家,成为全国挂牌展示企业数量最多的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深圳石油化工交易所现货交易业务累计成交金额突破1500亿元;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在国内最先开始碳排放权配额交易;深圳农产品交易所创新性地发布中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
  4、金融生态环境改善
  “十二五”期间,深圳金融生态环境继续优化改善,金融发展促进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金融集聚区建设稳步推进,金融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为深圳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是金融发展促进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十二五”期间深圳开展新一轮金融业发展优惠政策的补充修订工作,先后制定颁布了包括《关于加强和改善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小额贷款公司稳健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支持促进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全面深化金融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等在内的多项政策文件,针对当前不断涌现的中小型、创新型法人机构总部,以及金融机构增资扩股、异地并购重组等新行为,不断创新扶持方式、提升扶持标准、拓宽惠及范围,进一步完善金融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
  二是以前海为代表的金融集聚区建设得到稳步推进。“十二五”以来,先后启动了福田中央商务区、罗湖蔡屋围和南山前―后海三大金融总部集聚区以及平湖金融与现代服务业基地等多个金融功能区的规划建设,各相关建设工作按照“十二五”规划要求有序推进,特别是前海金融集聚区建设工作取得突出成效。截至2014年9月末,前海注册入区金融类企业将近9000家,较2013年增加约7000家,金融类企业占全部入区企业比重将近六成。其中,2012年至今证监会新批的基金管理公司中1/4落户在前海,基金子公司、期货子公司中1/3落户前海;外商投资股权投资试点(QFLP)企业达到44家,注册资本(认缴资本)近100亿元人民币。随着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稳步扩大、赴港发行人民币债券业务取得突破、合格境内投资者境外投资试点(QDIE)方案获批以及外资企业资本金实行意愿结汇试点工作开展,前海金融产业呈现加速集聚发展态势。
  三是金融营商环境得到持续改善。自2010年以来,深圳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在“十一五”发展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改善事关金融发展的各类营商环境。进一步简政放权,统一市场准入规则,为金融业发展提供更加良好宽松的行政服务环境;深圳证监局与深圳国际仲裁院签订《深圳资本市场纠纷解决相关服务合作框架协议》,设立深圳证券期货业纠纷调解中心,同时相关金融监管及市各行政管理部门与市公安部门建立了打击非法集资犯罪的情报信息沟通会商机制,进一步优化了金融发展的法制环境;此外,地方社会信用环境、中介机构服务水平均得到了持续改善和优化。
  5、金融国际化水平提高
  “十二五”期间,深圳金融业国际化工作得到有力推进和落实,取得了诸多成效,深港金融合作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与交流成效显著,有力地提高了金融业国际化整体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一是深港金融合作进一步深化。以前海合作区建设为契机,前海一揽子先行先试政策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支持前海构建“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和“国家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深圳与香港适时抓住机遇,围绕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大力支持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深港金融合作机制得到进一步健全深化。深交所加强与香港交易所合作,先后在深交所推出跨境ETF,实现深港两地交易所ETF交叉挂牌,在香港交易所推出“中华A80指数”及其ETF产品上市交易。
  二是对外开放与交流成效显著。自“十二五”以来,深圳成功举办了证券基金论坛、中国金融博览会、产业并购基金论坛、风险投资论坛、私募基金论坛、并购基金年会、清华EMBA金融家论坛、并购基金风险管理论坛、金融系统年终总结会、金融信息服务发展论坛等诸多重要论坛和会议,大大提升了深圳金融业的国内国际影响力。成功建立了金融办门户网站,更好地实现了跨国、跨地区对深圳金融业的展示、交流与推广。
  三是金融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高。据2014年9月发布的第16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深圳在全球83个金融中心中排名第25位,在第15期GFCI中排名第18位,在进入GFCI排名的中国内地三个城市中,深圳排名长期领先北京,一度也排在了上海之前,说明深圳作为我国重要的金融中心得到了国际金融界人士的高度认可。
  四是本地金融机构“走出去”步伐加快。截至2013年底,深圳8家本地法人银行机构中有2家机构率先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或进行投资并购,共设立了15家境外分支机构;37家本地法人证券机构中有6家证券公司、1家期货公司和8家基金管理公司分别在境外设立了分支机构;9家本地法人保险机构中有2家公司在境外共设立了2家分支机构。
  五是国际化金融业务成就显著。截至2013年底,深圳共有56家银行为近5000家企业累计办理跨境人民币业务金额1.75万亿元,占全国业务总量的38.04%。截至2014年10月,深圳市获得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资格的法人金融机构达到22家,占全国17.6%;获批额度254.73亿美元,占全国29.2%。11家金融机构在香港的子公司获得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资格,获批额度达到461亿元人民币,占全部份额的15.7%。
  (二)比较问题分析
  “十二五”以来,深圳以建设全国金融中心为目标,以推进前海金融开放创新为突破,不断完善金融业发展环境,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推动金融业创新发展,取得了诸多成就。不过,与国内先进金融中心城市上海和北京相比,深圳金融业发展许多方面还存在一些明显劣势。
  一是在国家级金融中心定位上,深圳的战略地位不及北京和上海。北京是金融监管机构和全国四大行总部及三分之二央企总部所在地,也是中国金融的决策监管中心,其金融中心的地位是其他城市所不能代替的。上海是国家明确提出要打造的国际金融中心,其金融市场规模、金融机构实力及金融业务品种在全国都首屈一指,在我国利率市场化、货币自由兑换、资金自由进出等条件尚未成熟的情况下,上海金融中心在一定时期内仍将侧重连接国内市场,是国家金融营运中心,发挥着引领和保护国家金融市场的职能。而深圳的金融中心地位主要体现在扮演国家金融创新试验中心的角色,与北京和上海相比,深圳的金融战略地位并不突出,其金融中心建设尚未纳入国家金融发展战略高度,深圳金融改革创新主要是在现有体制下的深化和完善,重大金融开放创新的制度和措施受国家现行金融体制和金融发展战略影响,金融开放创新力度受到一定制约。
  二是在金融产业绩效方面,深圳金融业规模相对较小。如表4所示,与上海、北京相比,虽然深圳在金融业三年平均增速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金融从业人员三年平均增长率以及金融从业人员占全员职工的比重等相对指标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金融业增加值和金融从业人员数量均要大幅低于北京和上海。
  表4 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金融产业绩效主要指标的比较(2013年)
  金融业增加值数额/亿元
  2822.10
  2823.29
  2008.16
  金融业增加值三年平均增长率/%
  金融业增加值占当地GDP的比重/%
  14.47%
  13.07%
  13.85%
  金融从业人员总数/万人
  金融从业人员三年平均增长率/%
  占当地职工总数的比例/%
  表5 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金融机构实力主要指标的比较(2012年)
  本地法人商业银行数量/个
  本地法人商业银行资产总规模/亿元
  53561.2
  本地法人证券公司数量/个
  本地法人证券公司资产总规模/亿元
  2320.28
  3889.05
  3951.59
  本地法人保险公司数量/个
  本地法人保险公司资产规模/亿元
  41398.79
  10207.10
  13206.31
  三是在金融机构实力方面,深圳法人机构数量和规模与上海和北京差距明显。如表5所示,与上海和北京相比,到2012年底深圳法人商业银行和资产规模分别只有7家和5.3万亿元,而上海为25家和11万亿元,北京为21家和近82万亿元;深圳法人保险公司和资产规模为15家和1.3万亿元,而上海为47家和1万亿元,北京为57家和4.1万亿元。在证券业方面,深圳法人证券公司数量与比上海、北京略少。这主要是因为金融机构特别是法人机构仍多倾向于选择北京、上海,深圳在引进知名法人机构上颇为不易,在金融资源竞争中优势不明显,导致本地金融机构实力与上海和北京有一定差距。
  表6 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金融市场发展情况
我国金融市场
  货币市场
  债券市场
  交易所债券市场
  银行间债券市场
  股票市场
  主板市场
  中小企业板市场
  创业板市场
  OTC市场
  黄金市场
  外汇市场
  期货市场
  产权市场
  金融衍生品市场
  信贷资产证券化
  利率衍生品市场
  外汇衍生品市场
  四是在金融市场方面,与上海相比,深圳金融市场体系不够完备,缺乏银行间市场、外汇市场、商品期货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市场。如表6所示,深圳深圳证券交易所,构建形成了当前包括主板市场、中小企业板市场、创业板市场以及OTC(非上市公司股份报价转让系统)市场协调发展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架构,在我国三大金融中心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不过,由于中央政府十分重视上海金融业的发展,在金融政策上也向上海倾斜,使得上海的金融市场体系更加丰富,如在上海设立了期货交易所、黄金交易所、金融衍生品交易所等一系列重要的金融市场。与其相比,深圳还缺乏银行间债券市场、外汇市场、商品期货市场、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等,金融市场市场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五是在金融生态环境方面,深圳生态宜居环境方面较好,但公共基础资源相对不足。如表7所示,与上海和北京相比,深圳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城市绿化、环境状况和社会保障方面,其它方面则相对不足,特别是在教育、文化娱乐、医疗卫生以及城市对外吸引力方面劣势较为明显。
  表7 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金融生态环境主要指标的比较(2012年)
  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
  581844
  506600
  普通高等学校数
  每百万人电影院影剧院数/座
  医院数/个
  每万人拥有医院病床数/张
  每万人拥有的执业医师数/人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
  每百万人城市轨道交通里程/公里
  日航班次数/个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
  空气质量优良率/%
  国内旅游者人数/万人次
  22633.80
  25093.70
  2941.30
  住宅房价收入比
  注:住宅房价收入比为逆指标,数值越小说明生活成本越低。
  六是在金融国际化方面,深圳整体的金融机构国际化程度还是相对较弱。如表8所示,深圳在银行、证券和保险三个领域的外资金融机构数量明低于上海和北京,截至2012年底,在深圳的外资法人金融机构一共有16家,这个数量只及北京的一半,上海的四分之一。此外,深圳本地的法人金融机构,除了在香港设立了为数不多的境外分支机构外,鲜有企业涉足全球其他金融市场,只有招商银行在纽约和台北设立了分行、在欧洲设立了代表处。北京、上海的中、农、工、建、交等大型银行分支机构已经遍布全球各地。
  表8 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金融机构国际化主要指标的比较(2012年)
  中国内地
  外资银行法人机构
  合资法人证券公司
  合资基金公司
  外资保险公司法人机构
  外资法人金融机构数量合计
  外资法人机构总体市场份额
  七是在金融人才方面,深圳的金融人才储备对比北京、上海有较大差距。目前上海金融从业人员已达32万,北京预计在35万左右,深圳只有14万左右,对比北京、上海差距较大。金融后备人才亦不乐观,深圳缺乏国内知名大学,而北京有知名高校70多所、上海有60多所,相比之下深圳显然不具备竞争优势。除此之外,深圳人才培养机制和人才支持政策也不具备比较优势。由于缺乏知名大学,深圳金融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从外引进及金融机构自行培养。而近年来受生活成本、住房价格等多种因素影响,北京、上海等地知名高校学生来深圳就业意愿减弱;金融机构如招商和平安虽然有自己的金融人才培训机制,但规模较小,缺乏全市统一的金融人才培训平台;在人才支持政策方面,北京和上海早已制定出更加优惠的政策,如上海金融机构高管人员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40%)按市、区两级政府分成(22:18)全部奖励给个人,力度之大,冠于全国。因此,深圳在吸引金融人才方面所具备的优势正在逐步减少。
  二、深圳金融业“十三五”发展环境分析
  (一)国际形势分析
  1、世界经济有望实现实质性回暖复苏
  自2013年上半年开始,发达经济体已出现实质性回暖迹象,全球经济的复苏有着更为强劲、稳健的支撑。一是美国经济增长动能增强。2013年美国全年GDP达到16.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其中第三季度实际GDP增长率达4.1%,创2012年第一季度以来新高;失业率从1月的7.9%降至12月的6.7%,为2008年11月以来最低水平;同时,房地产市场继续复苏,股指屡创历史新高;受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财富效应推动,个人消费支出增长较快;2013年美国贸易赤字较2012年收窄,全年贸易赤字4715亿美元,同比减少11.8%。2013年底美联储预期2014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将达到2.8%~3.2%,接近3.5%潜在经济增长水平。二是欧洲经济进入复苏通道。2013年以来,欧债危机暂时进入相对平静期,2013年欧盟28国GDP初值16.3万亿美元,同比实际增长0.1%,各季度同比增长-0.7%、-0.1%、0.2%和1.1%,按季度逐渐攀升;衡量消费者和企业信心的欧元区经济景气指数持续上行8个月至12月的100,创近两年以来最高水平;2014年3月,欧央行将欧元区2014年经济增长预测值上调至1.2%。三是受益于发达经济体的需求增加和自身经济的结构化改革,新兴市场经济体保持较快增速,2013年主要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GDP增长4.7%,IMF预计其2014年经济增长率将进一步提升到5.1%。IMF于2014年6月份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计,美国、欧盟等高收入经济体有望再次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加速器,推动全球经济增速2015年和2016年分别回升至3.4%和3.5%,随后全球经济将呈现稳中有升的温和复苏局面,逐步回到危机发生前增长水平,如图1所示。
  图1&年全球经济运行趋势
  资料来源:IMF数据库。
  展望“十三五”时期,经过长时期调整,全球经济的系统性风险大大降低,经济整体复苏态势趋稳,在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相继进入增长轨道并发挥其全球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加速器功能作用后,全球经济的复苏有着更为强劲、稳健的支撑,有望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低迷影响,实现实质性回暖复苏并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态势。
  2、全球经济多极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格局造成了深远影响,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深受打击,而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在世界经济版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如表9所示,从2007年到2013年,以美元核算的世界经济总产出从54.5万亿美元增长到74.7万亿美元,增幅为36.9%,欧盟、美国、日本GDP增幅分别为3.8%、21.4%和11.8%,而同期,新兴市场国家GDP增幅则高达67.3%,分别是欧盟、美国、日本GDP增幅的18倍、3倍和6倍;由于新兴市场国家增速远远快于发达经济体,世界经济版图也正在被改写,欧盟、美国、日本GDP占世界总产出的比重由62.1%降到50.8%,而新兴市场国家所占比重则从31.7%升到38.7%;在世界经济产出20.2万亿美元的增量中,新兴市场国家增量达到11.6万亿美元,占比达到57.7%,这说明新兴市场国家已经取代发达经济体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力量。
  “十三五”期间,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深入发展,按目前的发展趋势看,到“十三五”期末,新兴市场国家经济总量有望超过欧盟、美国、日本之和,中国GDP总量也有望接近甚至超过美国,这意味着全球经济版图的重新书写,以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为代表的一批新兴经济体开始参与到制定国际经济金融新规则的历史变革进程之中,全球的产业、资本、人才、市场等资源加快向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转移和集聚。
  表9&金融危机前后主要经济体GDP
  经济体
  2007年
  (十亿美元)
  占全球比重
  2013年
  (十亿美元)
  占全球比重
  15,688.80
  16,286.90
  13,807.60
  16,768.10
  4,381.60
  4,898.50
  新兴市场国家
  17,281.70
  28,913.00
  54,545.10
  74,699.30
  资料来源:IMF数据库。
  3、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加速酝酿
  历史经验表明,全球性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科技创新突破和科技革命,1857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以电气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战后以电子、航空航天和核能等技术突破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依靠科技创新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就业岗位和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是摆脱危机、创新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出路。金融危机后,尽管全球经济复苏一直进展缓慢,但新技术、商业新模式的孕育和发展在不断加快,引导各国产业结构加速调整,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和经济增长点。“十三五”期间,随着重大科技创新的不断涌现,全球有望迎来新一轮产业革命。
  一是一大批新兴产业加速崛起。如替代传统石油资源的页岩气,美国依靠页岩气开发实现了能源独立,已经成为油气资源净出口国;如以特斯拉为代表的电动汽车2013年销量超过20万辆,预计2020年将超过300万辆,年均增速达到50%左右,远远高于传统汽车,并带动充电桩、电池及相关新材料等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装备技术和产业逆势快速发展,有望改变全球制造业面貌。这些新兴技术和产业及其所带动相关零部件研发、设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链将成为未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二是产业组织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如德国提出的“工业4.0”战略,其核心都是要大力推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传统的流水线、集中化机器大生产的模式将逐渐被灵活、满足个性需求的分散化生产模式所代替,多数产业的组织形态都将发生重大变化。
  三是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对传统产业进行重构。如在汽车、家电、餐饮、娱乐、航空等传统行业,移动互联网成为新的业务推广平台,在医疗、教育、旅游、交通、传媒、金融等领域,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服务提供模式正在替代传统的服务提供模式等等。
  与以往的产业革命不同,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于国际合作以及产业的全球化协同配套,同时也将用于应对能源、资源、环境、气候变化等全世界共同面临的挑战,这预示着发展中国家有条件与发达国家共享科技创新成果和新兴产业发展机遇。
  4、全球金融稳健性进一步增强
  “十三五”期间,全球金融体系将改变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的混乱局面,其稳健性将得到显著增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随着世界经济复苏趋势得到进一步确认,主要国家宏观货币和金融政策逐步实现常态化。2014年10月美国率先退出量化宽松政策,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欧元区、日本等主要经济体也将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由于主要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导致的全球金融市场激烈波动、热钱频繁冲击新兴市场的混乱局面将得到有效遏制,全球金融市场秩序将得到有效恢复;二是世界各国加强对影子银行体系的审慎监管,尤其是通过立法、行政监管等手段防范影子银行体系杠杆率较高、透明度较低等风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在主要发达经济体金融高度虚拟化的趋势将受到抑制,金融与实体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促使信贷等资金有效流向实体经济和拉动经济增长的部门;三是世界各国在金融监管展开深入合作,例如金融危机后成立的二十国集团(G20)、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和IMF等国际组织在加强风险监测、协调国际政策等方面不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各国协调一致应对挑战,这将进一步增强全球金融体系稳健性。
  5、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面临深刻变革
  自1971年美元与黄金挂钩的制度失效导致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解体以来,国际货币体系逐步形成以美元为核心,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为重要国际货币的牙买加体系,美元是世界最主要的计价、结算和储备货币,在国际货币职能上拥有垄断性的优势地位,一定程度上扮演着世界货币的角色。鉴于这种单极货币体系缺乏约束制衡机制、权利义务不对称等内在缺陷,尤其是多次经历由美元和美国经济问题引发的金融与经济危机之后,世界各国都在谋求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以打破以美元核心的单极国际货币体系,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尽管美元在国际货币中的优势地位仍然牢固,但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从全球外汇储备来看,自2001年以来,美国在全球外汇储备中所占的比重逐年降低,2013年底全球官方外汇储备中,美元所占比重为61.18%,比2001年的71.51%降低了10个百分点,而同期欧元所占比重从19.62%上升到24.45%;从国际债券及票据市场来看,美元的统治地位已经被欧元终结,2013年第四季度国际债券和票据市场发行量和存量中欧元所占比例分别达到44.73%和45.21%,均高于美元所占比例39.32%和44.73%(如图2所示);从国际贸易结算来看,受到中国外贸越来越多采用人民币结算等因素影响,美元在国际贸易结算中所占的比重也有所下降。
  图2&2013年第四季度国际债券和票据市场发行量和存量币种结构
  资料来源:国际清算银行。
  随着“十三五”期间全球经济多极化进程的推进,特别是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在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的比重和话语权的提升,国际货币体系也将面临更加深入的变革,可能美元的霸权地位还不会在短时期内消失,但是欧元、人民币等币种将承担更多的国际货币职能,发挥制约美元霸权、稳定国际货币体系等重要作用。
  (二)国内形势分析
  1、我国经济发展进入 “新常态”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我国年均GDP增加率约为10%,是同期世界的3倍多。随着新型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推进,将会有效地释放国内需求,拓展新的巨大空间,我国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健康发展态势。与此同时,受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我国经济也将呈现出相异于以往经济发展特征的“新常态”。
  一是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过去的经济高增速积累到今天,在创造巨大的中国经济发展成绩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过剩、环境污染等压力,已经不可持续,经济增速换挡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规律性现象。中国经济增速将换挡回落,从过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为7%―8%的中高速增长。截至2013年,中国人均GDP已经达到6747美元,按世界银行的标准已经属于中高收入国家的行列,如果按年平均每年我国GDP实际增速按7.5%、人民币相对于美元的实际汇率升值率(通货膨胀率和名义汇率升值率之和)按2.5%计算,2020年我国人均GDP将达到13148美元,超过世界银行确定的高收入国家标准(人均GDP12276美元)。
  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2014年前三季度,我国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8.5%,超过投资;服务业增加值占比46.7%,继续超过第二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分别为12.3%和11.1%,明显高于工业平均增速;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6%,这些数据显示,我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质量更好,结构更优。“十三五”期间,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征,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在推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将更加突出,消费将成为生产总值中的最重要成分,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将明显加快,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幅提升。
  三是经济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知识驱动、创新驱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众多主要经济指标名列世界前列。虽然我国经济增速很快、但依然快而不优,主要依靠资源、资本等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现在,世界发达经济体人口全部加起来是10亿人左右,而我国到2020年有14.5亿人,全部进入现代化和高收入阶段,那就意味着世界发达水平人口要翻一番多,全球现有资源都将难以支撑,这就决定了我国经济增长驱动力必然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上。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和科技产业发展“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十三五”时期,我国将顺应以智能、绿色和可持续为特征的新产业变革趋势,通过科技创新转换经济增长动力机制,为产业升级提供新动力,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培育壮大新的支柱产业、积极发展具有潜力的新兴产业方向,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新引擎。
  2、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做出总体部署,宣告我国进入统筹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五位一体”全面改革的历史新阶段。
  按照《决定》的有关部署,“十三五”时期我国将全面深化改革,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必须取得决定性成果,在经济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财税体制、投资管理体制、资源产品定价机制、金融体制、司法体制等诸多领域,改革将会取得积极进展。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决定性作用,以提高发展要素配置效率;通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理清政府与市场的界限,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政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通过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更多领域向民间资本开放,更好地激发民间资本的活力,以提高投资效益;通过金融体制改革将构建更加高效的融资渠道,确保实体经济、小微企业等领域得到更多的金融支持;通过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全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等等。
  3、我国将加快融入世界、投资海外的步伐
  作为新兴经济体乃至世界经济的领头羊,中国不但实现了自身经济的高速增长,还加快了融入世界、投资海外的步伐。根据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局联合发布的《201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13年我国投资流量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创下1078.4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2.8%,连续两年位列全球第三大对外投资国。相对于2003年,我国对外投资流量在十年间增长了近40倍。
  图3&年我国对外投资流量(亿美元)
  资料来源:商务部。
  目前,我国已经确立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一路一带”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新思路,初步估算,“一带一路”沿线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的国家战略,开辟了我国开展对外投资和国际合作的新平台。在“十三五”时期,在国家对外投资便利政策的带动下,围绕汽车、装备制造、工程承包等优势产业,中国具备实力的企业将进一步加快“走出去”步伐。特别是对于东南亚、非洲、拉美等地区,中国具有资本、品牌、技术、人才等方面的综合优势,中国企业将不断扩大对这些地区的产业投资和市场拓展力度,提升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水平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4、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将进一步深化
  近年来,中国金融改革和金融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初步建立起了与市场相接轨、与实体经济相联动的金融组织体系、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监管体系。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发展水平大幅落后,如表10所示。一方面,金融资产总量相对于经济总量偏低,总体金融发展程度有待提高,金融资产总量占GDP比重落后于美国约100个百分点、落后于欧盟约180个百分点、落后于日本220个百分点;另一方面,银行资产总量相对于经济总量畸高,尽管中国金融资产总值与GDP比值在四大经济体中最低,但银行资产与GDP比值却是这四个经济体中最高的,这既反映出在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和行业准入门槛过高的情况下我国银行业依托垄断利润高速增长,也体现了银行以外的金融体系发展严重不足,我国金融体系发展的市场化水平亟待提升。
  表10&2013年主要经济体金融发展水平(万亿美元或万亿元人民币)
  经济体
  股票市值
  股票市值/GDP(%)
  132.88
  银行资产
  148.05
  银行资产/GDP(%)
  184.64
  220.31
  249.95
  260.28
  债券余额
  债券余额/GDP(%)
  275.51
  233.18
  三项金融资产合计
  200.44
  金融资产合计/GDP(%)
  537.80
  448.18
  577.02
  352.39
  数据来源:IMF数据库、中国国家统计局。
  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以及提升整体国际竞争力的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允许民间资本发起设立金融机构,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这为我国“十三五”时期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产业发展指明了任务和方向,我国金融业的改革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将取得更大进展,民营资本进入金融行业的门槛将大幅降低,利率市场化改革将稳步推进,直接融资比重将显著提高,金融在资源市场化配置中的作用将明显增强。
  5、我国加快金融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步伐
  全球性金融危机发生之后,鉴于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人民币被寄望在国际货币及金融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显著加快。2014年前三季度,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总额已超过4.8万亿元,人民币跨境收支占全部本外币跨境收支的比重已接近25%,货物贸易进出口的人民币结算比重则超过15%。与我国发生跨境人民币收付的国家达到174个,人民币已成为我国第二大跨境支付货币;人民币在境外的使用得到全面普及,被接受程度和发展速度都超过预期,全球离岸人民币总量超过15000亿元,以人民币存款、人民币债券、人民币投资基金、人民币股票产品等多种形式存在,人民币在香港、新加坡、越南及其他东南亚国家等周边地区得到普遍认可和使用;随着英国央行于2013年6月与我国签订2000亿元人民币/200亿英镑货币互换协议、欧洲央行于2013年10月与我国签订3500亿元人民币/450亿欧元,全球已有21家央行与我国签订货币互换协议,总金额达到2.6万亿元人民币,此外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白俄罗斯、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俄罗斯、菲律宾、尼日利亚、坦桑尼亚等国央行宣布将人民币纳入其外汇储备货币,人民币已成为第七大储备货币,人民币不仅在周边发展中国家、也在发达国家形成了越来越具有影响力的市场。
  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快速推进,我国金融开放的内涵也进一步丰富,步伐进一步加快,与人民币国际化形成了更为积极的互动关系。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深入,境外主体持有人民币增加,投资境内金融市场的需求日益强烈,我国扩大了境外机构使用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试点、试点境外机构在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设计了“沪港通”跨两地股票交易制度和跨境人民币贷款机制等等。截至2014年8月,已有166家境外机构获准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81家境外机构获得RQFII试点资格。人民币直接投资、人民币境外放款和对外担保等资本项目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迅速,2014年1-8月非金融类外商直接投资资本金人民币结算实际流入金额占全国非金融类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31.6%,对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实际流出金额占同期非金融对外直接投资金额的4.3%。金融机构为企业“走出去”提供的人民币贷款不断增多,人民币开始在大宗商品贸易中计价结算,同时境外投资者可使用人民币在境内设立、并购和参股金融机构。总体看,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业务丰富了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开放的内涵,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开放程度不断上升,又进一步拓宽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空间。
  随着人民币“走出去”规模不断扩大,国际金融市场和金融中心对人民币的兴趣日益浓厚,开始将人民币业务和产品视为自身市场发展和巩固自身金融中心地位的新机遇。除了香港作为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中心之外,伦敦、纽约、新加坡、法兰克福等金融中心也在大力拓展人民币金融产品。目前,在国际金融市场,不仅有人民币存贷款传统产品、人民币外汇交易、人民币拆借等,而且人民币债券发行规模稳步增加,品种包括国债、金融债、公司债、企业债等,发行主体涵盖境内机构、外国政府和境外的银行和企业等,投资者的地理和行业分布日趋多元化。此外,人民币计价及交易理财产品、存托凭证、保单、各类基金、期货、人民币衍生品等也逐步增多。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有序提高跨境资本和金融交易可兑换程度,建立健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债和资本流动管理体系,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随着我国资本项目开发程度的不断提升,面向全球交易者的人民币业务将成为国际金融机构和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区域形势分析
  1、深圳将推进“三化一平台”建设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充分发挥了改革开放“窗口”、“试验田”的重要作用,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2013年,深圳GDP已达14500亿元,在全国所有城市中排名第四;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高居全国各大城市榜首;进出口总额达5374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为3057亿美元,连续21年居内地城市首位。但深圳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土地资源、环境容量等刚性约束强化,经济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社会建设和城市治理相对滞后,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解决。
  为破解深圳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结构性、体制性的深层次矛盾,建立健全与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建设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环境,“十三五”期间,深圳将围绕“三化一平台”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即:围绕“市场化”的改革目标,率先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重塑经济特区新优势;围绕“法治化”的改革目标,率先构建现代城市治理体系,建设一流法治城市;围绕“国际化”的改革目标,不断提升城市建设、法规制度、服务管理、人文环境等软硬件的国际化水平,建设国际化先进城市;围绕前海开发开放的国家级战略平台,率先营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前海战略平台的“三化一平台”紧密关联、互为依托,统一于深圳全面深化改革的工作大局,为深圳新一轮发展奠定体制机制和制度环境上的新优势。
  2、深圳进一步实施“深圳质量”战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自“十二五”以来,深圳致力于实现由“深圳速度”向“深圳质量”跨越,努力打造“深圳质量”。经过几年的努力,“深圳质量”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经济发展质量大幅提升,最为突出的表现之一是深圳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增长。2013年,深圳服务业已占GDP六成,其中金融业占GDP比重达14%,达到国际一流金融中心水平,其他高附加值的物流、文化创意产业、教育培训、技术研发和技术转移等现代服务业也成为深圳强势产业;2013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总规模达1.63万亿元,增长19.8%,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3,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也突破50%,成为深圳经济发展主引擎。深圳已成为国家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基地和重要城市,荣获全国首个“质量强市示范市”称号。
  “十三五”期间,深圳仍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将进一步深入实施“深圳质量”发展战略,着力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提升核心产业及其技术创新的综合国际竞争力,为深圳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建设打造更加持续的产业基础和产业竞争力。
  3、深圳将大力发展时尚产业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深圳在女装、黄金珠宝、工艺品、家具、钟表、眼镜、电子产品等消费品产业上具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以及消费逐步取代投资成为深圳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中国经济进入“消费经济”时代,深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也迎来重要的机遇期。
  “十三五”期间,深圳将依托深圳强大的产业基础,借力香港因素,大力发展时尚产业,不断提升整体产业水平和城市消费能级,以时尚为引领,打造知名品牌,把深圳打造成为联手香港、融合珠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影响全球的时尚中心和国际消费中心。
  4、深圳将加快建设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等国家文件明确了深圳要大力建设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赋予深圳在金融改革与创新方面先行先试权;国务院发布的《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关于支持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开发开放有关政策的批复》等文件也都明确赋予前海和深圳金融改革创新重要使命。
  “十三五”期间,深圳将积极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有关精神,围绕国家金融改革和开放的重大领域先行先试,积极争取国家特殊优惠配套,在民营金融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汇率利率市场化改革、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离岸金融业务发展、产业金融发展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机制建设等方面不断开拓创新,为国家的金融改革和开放继续发挥好试验田的重要作用。
  三、“十三五”发展目标及发展战略分析
  (一)总体目标分析
  在《深圳市金融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深圳提出要深圳金融业“十二五”总体目标是“建设以金融创新、多层次资本市场、财富管理、中小企业融资为特色的全国性金融中心”,从规划实施效果来看,深圳建设“全国性金融中心”的目标得到较好实现,深圳作为与上海、北京相并列的国内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之一地位十分稳固,并在全球金融中心体系中确立了较好的地位,特别是资本市场、财富管理等金融细分领域在国内首屈一指。因而,在“十二五”发展基础上确立深圳金融业“十三五”期间的发展目标,应该从两个方向考虑:一是在我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背景下进一步完善深圳金融业功能,通过提升深圳金融创新在全国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来夯实深圳的全国性金融中心地位;二是在我国加快金融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进一步提升金融国际化水平,通过扩大金融开放和参与国际竞争来促进深圳金融产业创新发展和金融中心国内外竞争力提升。
  基于上述考虑,深圳金融业在“十三五”期间的总体目标可以确立为:
  到2020年,把深圳建设成为我国金融改革开放的“新高地”和一流的现代化国际金融中心城市。
  其中,重点是要实现六个“提升”:
  一是提升深圳金融业政策优势、区位优势和基础优势,积极发挥前海平台作用,大力先行先试,深化金融改革创新,增强深圳金融业发展的国家战略地位。
  二是提升资金融通、保险保障、财富管理、风险管理等金融功能,丰富产业业态,实现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协调均衡发展,增强服务深圳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
  三是提升金融机构整体实力,集聚一批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金融机构,形成一批具有较强核心竞争能力的本土法人机构,促进国内外高端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和人才培训机构总部聚集,促进深圳建设国际重要的金融机构集聚中心。
  四是提升金融市场能级,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形成市场功能完备、金融产品创新、辐射能力较强、国际参与度广泛的金融交易市场,成为国内外重要的金融要素流转和资源配置中心。
  五是提升金融业国际化水平,完善跨境资本流动机制,鼓励更多本地金融机构国际化发展,有力支持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中心建设,促进深圳成为人民币跨境流动的主要通道和全球金融中心网络的重要节点。
  六是提升金融法制建设水平,促进金融运行规则、制度环境和政策支持体系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相适应,巩固和提升深圳在金融营商环境上的核心竞争力,优化金融人才环境,促进深圳成为我国重要的金融人才集聚和培训中心。
  (二)具体目标分析
  如表11所示,到2020年深圳金融业发展具体目标如下:
  ――深圳市金融业增加值达到4000亿元,比2015年增加65%,年均增长10%,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5%左右;
  ――金融业资产规模达到11.5万亿元,比2015年增加62%,年均增长10%;
  ――金融机构税前利润达到2000亿元,比2015年增加54%,年均增长9%;
  ――深交所上市公司数量超过2000家,比2015年增加700家;
  ――基金公司管理资产规模达到1.5万亿,比2015年增长50%;
  ――保险密度达到7000元/人,比2015年增长40%,保险深度达到5%,比2015年提高1.5个百分点。
  表11&深圳金融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目标&&& 单位:亿元
  规划指标
  “十三五”期末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末预测值
  “十三五”规划总增长率
  “十二五”预计总增长率
  2013年
  实现值
  金融业增加值
  2008.16
  增加值占GDP比例
  13.85%
  金融总资产
  11.5万
  税前利润
  888.54
  深交所上市公司数
  管理基金规模
  8123.44
  保险深度
  保险密度
  4410.24
  1、金融业增加值及比重目标分析
  由表12所示,自“十二五”以来,深圳金融业增加值名义增长率在不断下降,初步预计2014年、2015年名义增长速度仍然可以维持在10%以上,顺利实现 “十二五”规划制定的2250亿元规划目标。“十三五”期间深圳金融业发展将以改革创新为主线,以促进新兴金融产业业态发展,如互联网金融、民营金融、私募金融等为重点,由于这些新兴金融业态暂时不能直接进入金融业增加值的统计,同时考虑深圳金融业增加值跨过2000亿元以后,本身增速也太不可能维持“十一五”及“十二五”期间的态势,因此确定“十三五”期间深圳金融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速为10%,由此测算得出“十三五”末深圳金融业增加值为4000亿元左右。关于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考虑到“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将步入新常态的因素,预计期间深圳GDP增长速度将低于10%,同时考虑目前深圳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例已经超过13%,高于上海,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此基础上再大幅提高的困难性增大,因此确定“十三五”期末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目标为15%,力争在“十二五”基础上还有所突破。
  表12 金融业增加值及占GDP比例规划目标测算
  2015预测值
  十三五期末目标
  金融业增加值/亿元
  1300.58
  1563.63
  1819.20
  2008.16
  年度名义增长率/%
  占GDP的比例/%
  2、金融总资产及利润目标分析
  截至2013年,深圳金融业总资产达到5.9万亿元,较“十二五”期初增长了46.8%。如图3所示,对金融业总资产随时间变化做一阶线性拟合,据此推算2015年的深圳金融总资产预测值为7.1万亿元。同理,根据深圳金融税前利润近年来的发展变化速度,推算2015年深圳金融税前利润为1200亿元。
  图4 &“十二五”期间深圳金融总资产关于时间的散点图
  参考“十三五”期间深圳金融业增加值增速为10%,“十三五”期间深圳金融总资产和税前利润两项指标的增速也规划为10%,依此如表13 所示“十三五”规划末期深圳金融业总资产和金融业税前利润规划目标分别为11.5万亿元和2000亿元。
  表13 金融总资产及税前利润变化预测
  2015预测值
  十三五期末目标
  金融总资产/万亿元
  金融税前利润/亿元
  888.54
  3、深交所上市公司数目标分析
  在“十二五”前期,我国经历了A股市场历史上最长的一次IPO暂停,受此影响,“十二五”期初制定的2000家交易所上市公司数规划目标将基本无法实现。不过随着2014年1月重启IPO,以及IPO制度的市场化革新推进,预计深交所在“十二五”末的上市公司数量将大幅增长,有望达到1800家左右。参照当前的增速和发展趋势,“十三五”期间年均新增交易所上市公司按100家估计,到规划期末深交所上市公司数可以达到2300家,具体如表14所示。
  表14 深交所上市公司数变化预测
  2015预测
  十三五期末目标
  深交所上市公司数(家)
  4、基金管理规模目标分析
  截至2013年底,注册地在深圳的基金公司共有20家,占全国的22.47%;管理资产总规模为11778.68亿元,较上年底增加1.37%,市场占有率为27.83%;管理453只基金,较上年底增加31.69%,市场占有率为29.17%;管理基金资产净值为8123.44亿元,较上年底减少4.39%,市场占有率为27.04%。按照近三年的平均增速来看,到“十二五”期末,深圳本地基金公司管理的基金净值预计可以达到1万亿元。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民财富不断积累以及我国金融体系加快改革开放,“十三五”期间我国基金业将面临新一轮大发展机遇。在此背景下,深圳作为国内重要的基金发展活跃地区,未来的基金业将有望实现快速壮大。按照这种思路,将“十三五”的基金管理规模目标定为在“十二五”末基础上增长50%,最终实现1.5万亿元的规模水平(如表15所示)。
  表15 基金管理规模变化预测
  2015预测
  十三五期末目标
  基金管理规模/亿元
  6743.5
  7124.96
  8496.41
  8123.44
  5、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目标分析
  在保险深度方面,如表16所示,按照近五年来的保费收入的复合年均增速14%来计算,到“十二五”期末深圳保费收入预计将达到609亿元,而深圳GDP到2015年按照10%预测,因此到2015年保险深度大约可实现3.5%的水平。
  表16 近五年来保费收入变化预测
  2015预测
  保费收入/亿元
  271.59
  361.49
  359.90
  401.27
  468.76
  同比增速
  GDP/亿元
  8201.32
  9581.51
  11505.53
  12950.1
  14500.23
  保险深度
  在保险密度方面,对近七年来的指标数据做关于时间年度的一阶线性回归,可得一元线性结果,拟合度达到0.9517,如图3所示。由此,可以推算得到,在2015年末,深圳的保险密度预计将达到5000元每人的水平。
  图5 “十二五”期间深圳保险密度关于时间的散点图
  如表17所示,结合“十三五”期间我国保险行业的改革发展机遇和环境政策变化,设定“十三五”末期深圳地区的保险深度规划目标为5%,较“十二五”末大约提高1.5个百分点;保险密度规划目标为7000元,较“十二五”末大约提升了43%。
  表17 保险业主要指标变化预测
  2015预测
  十三五期末目标
  保险深度
  保险密度
  3485.25
  3438.43
  3804.59
  4410.24
  (三)发展战略分析
  “十三五”时期是深圳金融业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深圳金融业将立足自身发展条件,着眼深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顺应国家金融改革创新趋势,抓住机遇、应对挑战,通过“十三五”时期的努力,向建设现代化国际金融中心城市迈出坚实的步伐。
  结合深圳金融业“十二五”发展评价和“十三五”发展环境分析,制定“十三五”期间深圳金融业总体发展战略应当有以下战略立足点。
  一是立足于国家总体战略。国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扩大金融开放战略的实施将激发我国金融业创新发展的巨大潜力,这是深圳金融业发展绝不能错过的机遇。深圳应充分凭借深圳优良的创新环境和创新产业,深化改革,不断创新金融业发展理念,加强金融机制创新、机构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组织创新,在国家金融改革开放进程中进一步夯实金融创新优势。
  二是立足于实体经济需求。深圳及全国的经济转型升级为金融业发展提供巨大的市场,这也构成了深圳金融业发展的根基所在。深圳应当大力拓展金融业的服务功能,提升金融发展对深圳城市发展的服务能力,同时还应进一步扩大金融市场能级和辐射力,为全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金融支持。
  三是立足于政府能动作用。作为后发性金融中心,深圳金融业发展必须依赖于政府发挥能动作用,深入研究金融资源集聚的市场机理,充分借鉴国际先进金融中心的发展经验,打造金融业发展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环境,进一步促进国内外全球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等资源在深圳集聚。
  四是立足于深圳比较优势。与上海、北京等金融中心相比,深圳金融业最为凸显的比较优势是毗邻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区位优势以及前海打造国家金融开放试验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深圳金融业发展应当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以前海开发开放为契机,深化深港金融合作,扩大对国际先进金融中心城市的开放与合作,不断提升深圳金融中心的国际化水平和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影响力。
  基于上述思考,“十三五”深圳金融业总体发展战略可以概括为:
  加大改革创新,提升市场能级,优化金融生态,接轨国际水平。
  具体来说,“十三五”深圳金融业发展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顺应我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立足国际视野、履行国家使命,以巩固提升全国金融中心功能和地位为核心,以引领示范国家金融改革创新和支持服务深圳实体经济发展为方向,着力金融人才培育,着力加快金融创新,着力壮大机构实力,着力加强市场建设,着力发展新型业态,着力提升前海平台建和金融国际化发展水平,持续增强深圳金融业的产业竞争力、创新引领力和辐射影响力,加快构建更具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特色的深圳金融业发展新格局。
  四、“十三五”发展重点及途径分析
  (一)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终端设备的广泛使用,借助网络实现资金支付、融通和信息中介服务的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互联网金融有助于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金融体系包容性,发展普惠金融。深圳互联网金融发展正处于初步阶段,但发展速度在国内名列前茅。“十三五”期间,大力推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打造金融业新优势,对保持深圳金融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1、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基本情况
  当前,业界和学术界对互联网金融尚无明确的、获得广泛认可的定义,但对互联网支付、P2P网贷、众筹融资等典型业态分类有比较统一的认识。一般来说,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是借助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功能的新兴金融模式。广义的互联网金融既包括作为非金融机构的互联网企业从事的金融业务,也包括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开展的业务。狭义的互联网金融仅指互联网企业开展的、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金融业务。
  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特征有:一是以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为基础,挖掘客户信息并管理信用风险。互联网金融主要通过网络生成和传播信息,通过搜索引擎对信息进行组织、排序和检索,通过云计算处理信息,有针对性地满足用户在信息挖掘和信用风险管理上的需求。二是以点对点直接交易为基础进行金融资源配置。资金和金融产品的供需信息在互联网上发布并匹配,供需双方可以直接联系和达成交易,交易环境更加透明,交易成本显著降低,金融服务的边界进一步拓展。三是通过互联网实现以第三方支付为基础的资金转移,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作用日益突出。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5年以前,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主要体现为互联网为金融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帮助银行“把业务搬到网上”,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的互联网金融业态。第二个阶段是2005年后,网络借贷开始在我国萌芽,第三方支付机构逐渐成长起来,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开始从技术领域深入到金融业务领域。这一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2011年人民银行开始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第三方支付机构进入了规范发展的轨道。第三个阶段从2012年开始。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是互联网金融得到迅猛发展的一年。自此,P2P网络借贷平台快速发展,众筹融资平台开始起步,第一家专业网络保险公司获批,一些银行、券商也以互联网为依托,对业务模式进行重组改造,加速建设线上创新型平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2、深圳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况分析
  深圳作为全国重要的金融中心,一直是互联网金融机构创业发展的沃土。目前,深圳在互联网金融方面已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具有较好的先发优势。
  深圳互联网金融发展已取得一定成效,市场规模和市场份额全国领先,已经拥有一批行业领军的互联网金融机构。早在2005年之前,深圳本地的金融机构就开始尝试将互联网将技术与金融业务相结合,创建了网上银行和网上基金等业务,开启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最近几年,随着第三方支付平台、网络借贷、众筹融资等金融新业态的兴起,深圳互联网金融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剧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4年上半年,深圳市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机构交易规模突破2.7万亿元,占全国交易规模的50%;全市活跃的P2P融资平台258家,占全国P2P融资平台的20.11%,排名全国第一,累计交易额229亿元,占全国交易总额的30%,且每月都以10%的速度增长;在众筹融资平台方面,深圳的红岭创投、融资城网络等已发展成为全国行业领军的众筹融资平台,累积融资额超过400亿元,位居全国前列。
  深圳市政府高度重视互联网金融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促进互联网金融企业集聚发展。2014年1月,深圳市发布了第一号文件《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全面深化金融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出要促进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同年3月,深圳市又出台了《关于支持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将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吸引各类互联网金融企业及配套服务机构聚集。此外,在政府的支持下,位于福田、南山和罗湖的三家互联网金融产业园也正式挂牌,将集聚和培育一批互联网金融创新型企业,促进深圳互联网金融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深圳是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拥有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新型中小型企业,为互联网金融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支撑。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深圳经济的第一支柱产业。2013年,深圳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4652亿元,约占全市GDP的三分之一,在深圳高新技术企业已经超过3万家,其中属于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就有3392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经常需要灵活快捷的融资方式,相比传统融资方式,互联网金融的P2P网络融资、众筹融资等都有较大优势,因此,互联网金融在深圳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经济总量和产业实力不断提升,也进入必须以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促发展的新阶段。未来,我国将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加强产业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大力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和增强发展活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质量品牌建设,提升我国经济和产业发展质量、活力和可持续性。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实体经济更需要金融的深度参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最基本功能是实现资金融通,与传统的融资模式相比,互联网金融能大幅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融资效率,为更多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以促进其转型升级。因此,从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要求来看,互联网金融具有很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基础,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技术支持日益成熟,将进一步降低信息的获取和处理成本,信息不对称程度将大幅降低,资源配置效率将大幅提升,互联网信用生态体系将最终形成。深圳是全球重要的信息产业基地和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互联网产业发展迅速,2013年产值增速达到28.2%,高出同期GDP增长一倍多。此外,深圳互联网产业创新能力突出,能够为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多技术支持,较其他城市具备更好的比较优势。
  目前,深圳互联网金融发展中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业务规范问题和监管问题。互联网金融系统性风险较高,存在融资模式不规范、征信体系不完备以及非法集资的风险。目前,深圳互联网金融市场上存在数量不少的互联网借贷中介和资金平台,借贷中介通过其网络平台的招标完成借方和贷方的匹配,但其本身既不具备资金监管资格,又无法对贷方的还款做出有效担保;资金平台一方面对借方进行放贷,另一方面将自身债权分割成若干部分对公众进行出售,同时完成吸收存款的过程,这与人民银行对于影子银行的界定基本相符,容易演变为非法集资。由于缺乏统一的规范,深圳互联网金融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业务范围不明晰,竞争缺乏秩序等问题,影响了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健康发展。
  在互联网金融监管方面,目前互联网金融的各种模式如P2P网络借贷、众筹等仍游离于监管之外,众多的P2P和众筹公司只能通过行业自律进行约束,致使行业素质参差不齐,存在较大风险隐患。由于没有监管机构明确对其的监管职责,既无法对从业公司的资格进行审查,也没法对其资金安全进行监督,容易造成互联网信贷平台“非法集资”和“携款潜逃”事件。今年以来,深圳共有22家P2P网贷平台破产或“跑路”,涉及金额超过2亿元,涉及人群4500人左右。
  3、深圳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主要途径
  根据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形势,以及深圳发展互联网金融所具备的基础,深圳应发挥独特的金融体制优势和金融市场优势,把握历史发展的重要机遇,克服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努力将深圳打造成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高地,重点建设好以下“四中心一平台”。
  一是打造互联网金融机构集聚中心。充分利用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达、互联网资源集聚和金融创新突出三大优势,培育和引进一批互联网金融机构集聚,扩大深圳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影响力。优化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优惠政策,加大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落户奖励,鼓励更多有条件的企业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加大对现有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符合条件的互联网金融机构上市。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引导互联网金融企业集聚发展,完善南山、福田和罗湖互联网金融产业园区的配套建设,打造区域甚至全国重要的互联网金融机构集聚中心。
  二是打造互联网金融产业创新中心。支持鼓励互联网金融机构进行技术创新、服务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挖掘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产业链价值,提升创新力度。鼓励互联网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创新及产品创新,引导互联网企业给予更多技术支持,开发出多元化、能满足不同企业及个人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互联网金融企业与金融机构、创业投资机构、产业投资基金深度合作,整合资源优势,结成互联网金融产业链联盟。支持互联网金融产业链联盟发起设立产业基金、并购基金和风险补偿基金,以满足互联网金融企业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资金需求。
  三是打造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中心。构建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和征信体系,妥善处理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和风险防范的关系,建设区域乃至全国重要的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中心。将互联网金融机构的运作纳入金融监管范围,针对互联网金融特点,探索建立行业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配合国家相关部门健全互联网金融领域支付安全、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监管制度、技术规范及标准体系。开展行业自律与第三方监测评估,发挥深圳互联网金融协会的自律作用,制定自律公约、行业标准,加强对会员企业及其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约束。充分发挥第三方机构作用,探索对有关领域互联网金融活动开展监测评估,建立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督的工作机制。加强互联网金融征信体制建设,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推动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加强合作,促进公共信用信息、金融信用信息、社会信用信息互动共用。严厉打击互联网金融领域违法犯罪行为,成立打击互联网金融违法犯罪工作小组,积极配合中央金融监管部门开展工作,严厉打击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非法集资、洗钱犯罪、恶意欺诈、虚假广告、违规交易、买卖客户信息等违法犯罪行为。
  四是打造互联网金融交流合作中心。搭建国内外互联网金融交流合作平台,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金融机构合作,鼓励人才流动,促进互联网金融信息的传播。根据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进程,定期发起设立有国际影响力的互联网金融合作组织和国际交流平台,打造互联网金融论坛永久会址,形成深圳在互联网金融行业标准设置、发展趋势预判、产品创新、商业模式研究等方面的区域性优势及在全国范围的影响力。构建互联网金融人才交流机制,通过开展互联网金融教育、培训、研讨等形式的交流活动,促进互联网金融人才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流动,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持续的智力支持。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智业,吸引国际性、专业性、权威性金融服务组织和研究机构,形成金融智库,为互联网金融行业健康发展、规范运行、行业监管、市场优化、区域合作提供支持。
  五是打造互联网金融综合服务平台。鼓励互联网金融机构共同搭建综合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开展融资服务,为个人开展互联网融资及理财服务。鼓励互联网金融机构加强业务合作,建立互联网融资服务平台,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进行专门研究探讨,通过服务创新、产品创新,为中小企业提供品种繁多、层次各异的互联网融资服务和产品。利用互联网金融的技术优势,为中小企业和个人构建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平台,推动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为企业和个人投资决策提出参考。推动互联网金融机构与传统金融机构合作,建设金融服务升级平台,鼓励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和小额贷款等准金融机构向互联网金融模式转变,提高资金配置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二)大力发展私募金融
  所谓“私募金融”是相对应“公募金融”的一个概念,通常指资金募集非公开、面向特定对象的一种金融业态,内容包括: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私募权益交易市场(包含股权和债券)等,具有资金流动监管相对宽松、风险收益匹配机制相对灵活、资金用途相对集中于中小企业以及资金管理人才素质要求相对较高等特征。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市场私募金融业迅速发展,目前已经成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私募融资与银行信贷、证券交易所融资共同构成了三大主要融资手段。我国私募金融发展起步较晚,进入21世纪以后才开始有了跨越式发展,目前已取得一定成果。深圳是全国私募金融机构的重要集聚地,私募金融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十三五”期间将有更大发展空间。
  1、我国私募金融发展状况分析
  在我国,私募金融于1986年成立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标志着我国创业风险投资发展开始萌芽起步。到2000年后,各类私募股权基金公司相继出现,特别是2004年股权分置改革后,私募股权基金取得了跨越式发展。2013年6月,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正式实施,新基金法将“阳光私募”纳入监管,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首获法律地位,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可以光明正大地从事资产管理行业,改变了此前民间资产管理业十多年徘徊于地下的灰色境遇。2014年8月21日,证监会发布《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将以“股票、股权、债券、期货、期权、基金份额及投资合同约定的其他投资标的”的各类私募投资基金统一纳入监管,我国私募金融业开始进入更加规范发展的新阶段。
  受益于宏观经济持续平稳增长、金融市场日趋完善壮大和监管环境的不断优化,近年我国私募金融业来取得了较好发展,体现出了三个特点:一是私募融资规模快速增长,私募融资规模从2007年的5031亿元上升2012年的7945亿元,六年来私募融资规模合计达到了沪深两大交易所公开证券市场融资合计规模的58%。二是私募金融产品不断丰富,作为传统公募证券市场的股票、债券、基金都涉及了私募领域。三是私募金融机构发展壮大,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9996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其中本土机构7896家,外资机构1734家,合资机构190家,保持活跃的机构超过6000家,管理资产总规模约10000亿元;全国1017家私募基金公司所管理的私募证券基金产品6594只,总规模达2700亿元人民币,比2012年的2000亿元新增约700亿元。
  2、深圳私募金融发展状况分析
  深圳作为全国私募基金聚集地之一,长期以来是我国私募投资机构最为活跃的地区。目前,深圳在私募金融业方面已经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具有了较好的先发优势。
  根据深圳市私募基金协会统计,截止2013年底,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规模超过4500亿,约占全国三分之一,超过上海、北京位居国内首位。深圳全市登记注册的私募股权和证券投资机构已接近6000家,占全国总量的一半以上;其中,私募股权投资机构3350家,共有注册资本/募集资金超过2800亿美元。在这些私募机构中,创新投集团、达晨创投、创东方投资、松禾资本、同创伟业投资、东方富海投资等已发展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深圳社保一二三档交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