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女性走过的这条权利觉醒教派声望怎么冲之路对中国有什么启示

中国女性在社会地位上是从什么时候有所提升_百度知道中国近代妇女解放思想的演变及其启示
中国近代妇女解放思想的演变及其启示
摘&&录:西学东渐的大背景下,一代先进借助西方政治理论形成一整套关于妇女解放的远见卓识。本文把握男性妇女观和女性妇女观两条发展脉络,分五个阶段着重叙述了中国近代妇女解放思想的发展历程,试图揭示妇女解放思想演变的内在逻辑,以得出具有现代意义的启示。
关键词:妇女解放;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马克思主义
女性,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且不说始终与男性共同创造着历史并推动社会的进步,单是她们在人类繁衍与延续中所发挥的作用,就已经无法替代了。然而,与这重要性极不相称的是,女性长期以来经受着与男性在社会地位上的不平等,甚至是来自社会的歧视。
一、妇女问题的根源及西方妇女运动的兴起
其实这种情况(男女不平等)并非自古就有,它只是人类历史发展一定阶段的社会现象。在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非常低下的原始社会,正如恩格斯所描述的,“大家都是平等、自由的,包括妇女在内”,甚至有时妇女由于生产中的特殊地位而享有更高的地位。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升,私有制和阶级也逐渐形成,倍倍尔指出,这“就注定了妇女遭受男人压迫。此后随之而来的是轻视,甚至蔑视妇女的时代。”由此可见,私有制就是女性受压迫的根源。
基于男女不平等的现状,改变在社会和家庭中受压迫的地位成为了广大妇女长期以来的愿望和要求。人类进入大工业社会以后,私有制运作方式发生变动,政治、经济、文化有了极大的发展,妇女解放运动最先在西方兴起,并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女权主义理论,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19世纪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以及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者都提出了妇女解放、男女平权的思想,这些思想最终传入了中国,推动了中国近代的妇女解放进程,也促进了近代妇女解放思想的发展与兴盛。
二、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发生的背景
中国古代的妇女受着一系列纲常名教的束缚地位卑劣,毛泽东曾研究指出,中国妇女受政权、族权、神权、夫权这四种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思想和制度的压迫。可是由于封建力量的过于强大以及社会发展的限制,在很长的历史时段内并没有多少人意识到这点,因而,“纵观中国社会发展史,人们对女性问题的关注始于近代。”这一时期,在西方坚船利炮的冲击下,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守旧态度不得不扭转,“师夷制夷”作为一种救国理念在先进文人中得到认同,终于促成了“西学东渐”,妇女解放思想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兴起的。
三、中国近代妇女解放思想的演变分期
1、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妇女解放思想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国门洞开,“西学东渐”兴起。外国传教士纷纷踏上中国领土,大肆传播基督教的同时也带来了资产阶级男女平等的观念;同时,出国人员增多,这些人的耳闻目睹也带回了西方女性主义思想;到了19世纪70年代,中国出现了一批以郑观应、陈炽、宋恕为代表的要求学习西方改革现状的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他们反对封建礼教,抨击“三纲”,认为“知夫妇之纲,则男女平权之说不可行也”,并且要求废缠足和兴女学,这些思想在当时对封建纲常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还显得比较肤浅,可以被认为“对妇女解放思想是一个很大的启蒙”。
2、维新运动时期妇女解放思想
近代妇女解放思想真正兴起于维新运时期。1894年的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惨败被迫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这严重刺激了深受“家国”理念熏陶的知识分子。在此万分危急之际,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一场变法维新运动,要求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教育、风俗的变革,同时提出了妇女问题。
维新派“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保国保种保教’出发,注意到了国家积弱同妇女的关系,他们认为妇女缠足,便不能生育健壮的后代”,于是,戊戌维新时期社会上形成了浩大的“不缠足思潮”,维新派从缠足的苦痛、人类进化、劳动能力、国外歧视等多个方面攻击缠足陋习,产生了极大影响,得到广泛响应,许多地区成立了不缠足会,用行动反对缠足。不缠足在当时被视为恢复妇女人权的第一步,接下来便要解放精神也就是兴“女学”,梁启超呼吁“欲强国必先兴女学”,他认为,女性要有自己的职业,接受女学后“人人足以自养,而不必以一人养数人”;并且,女学可以造就新型女性,“内以拓其心胸,外之以助其生计”,这样,也有利于母教,“故妇学为保种之权舆也”。
在维新派的宣传下,许多女性受到感召也积极参与到女性解放的运动中来。日,中国妇女创办了《女学报》,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由妇女主办并以妇女为读者对象的妇女报刊,在报纸上,妇女们控诉封建礼教对女性的压迫,提出“男女平权”的口号,宣扬废缠足,兴女学,提出婚姻自由,并且要求妇女也能参政对国家大事发表意见,她们还提出“天下兴亡,女子亦有责焉”,这就不只争取权利,也要求男女义务一致,为妇女解放思想带来新特点。“毫无疑问,男女存在共同利益,但不适合让它与解决两性不平等问题混为一谈”,正是这一时期中国的女性逐渐觉醒并以主体的身份开始了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妇女解放运动,从此,妇女解放有了两条发展脉络,一条以男性知识分子呼吁为主,另一条则是女性为自身权利而斗争,两条脉络交相辉映,共同掀起了近代妇女解放浪潮。
3、辛亥革命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思想
尽管维新时期女性解放的思想已经兴起,然而它的理论极不成熟的,到了辛亥革命时期,妇女解放思想进一步发展。1900年《清议报》发文首次介绍了西方女权思想,此后资产阶级革命派人士马君武翻译出版了多部西方女权主义著作,产生了极大影响,被视为将西方女权理论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受其影响,1903年金一出版了第一部论述妇女解放思想的《女界钟》,该书以西方人权以及女性主义理论号召女性觉醒实现妇女解放,运用西方人权理论论证了男女平等,提出兴女学,婚姻自由,并鼓励女性参与政治活动为自身解放而斗争,被认为吹响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第一声号角。
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系统宣传,深刻影响了资产阶级革命者,男女平等思想也由此进一步传播。孙中山在资产阶级革命中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其中“民权主义”就包括了女权,孙中山重视发挥妇女在革命斗争中的作用,同盟会成立之初就注意吸纳女会员,鼓励妇女参加各种革命活动,民国成立后国家又颁布律令保护女性,国民党改组后,中央党部设立了妇女部以保障妇女权利,同时重视女性的政治权,鼓励女子参政,“男女平权一事,文极力鼓吹,而且率先实行。总统府公宴,参议公宴,皆女客列上位可证也”。
无政府主义20世纪初逐渐在中国传播,其女性解放思想同样值得重视,无政府主义者多方论证男女平等思想后,提出欲实现女性解放,其一必先进行社会革命破除强权,其二要实行男女革命制服男子,其三要消灭家庭,其四是废除婚姻,这样才能实现男女绝对平等。
这一时期另外引人注目的是觉醒女性大力投身妇女解放运动并成为主力军,她们大量组织社团,创办妇女报刊达50多种,兴起的“女国民”和“女权思潮”影响广泛。“女国民”思潮代表着女性从家庭母亲到女国民的思想转变,“表示着妇女对自己担负的角色由家庭转向社会的认识的深化,着重强调了妇女的社会价值”。“女权”思潮要求争取女权,她们把妇女的解放概括为女权,包括生存权、受教育权、参政权等,并将之视为民权的一部分,充分反映了妇女的逐渐觉醒。
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者在资产阶级民权主义以及西方女权理论的影响下,大力宣传女性解放,将女性解放思想提高到了要求妇女权利并将女性解放与资产阶级革命联系在一起的程度,使女性解放思想进一步发展,而女性自身觉醒并大力投身到社会运动中也是这一时期女性解放思想进一步发展的鲜明表现。
4、五四运动时期妇女解放思想的新发展
妇女解放思想更为深入的发展是在五四运动时期,以1917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为标志,并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知识分子就妇女解放问题上进行了一场空前的大讨论,爆发了空前活跃的妇女解放浪潮。
新文化运动初期的先进知识分子胡适、鲁迅、蔡元培邵力子等人在运动中大力宣扬妇女解放,提出了广泛的课题,涉及经济独立、政治权利、人格平等、婚姻自由等等,毫不避讳的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胡适就认为:“‘把女人当牛马’,这话还不够形容我们中国人待女人的残忍与残酷。我们把女人当牛马,套了牛轧,上了安辔,还不放心,还要砍去一只牛蹄,剁去两只马脚,然后赶他们去做苦工!”先进知识分子在批判中树立了新的妇女解放观念,系统而全面的宣传了妇女解放思想,但总的来说,此时妇女解放思想依然停留在现社会下争取权利阶段,并没有触及变革整个社会制度,也就没有涉及女性问题的根源。
触及社会制度变革的妇女解放思想出现在新文化运动的后期,受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五四运动的爆发广泛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此后的新文化运动开始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解释世界,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观也获得传播。陈望道以婚姻为突破口,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了婚姻自由、社交公开、经济独立的问题,并将妇女运动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第三阶级即中流阶级的女子运动,一类是第四阶级即劳动阶级的妇女运动,并且主张将妇女运动转移到第四阶级,实际上区分了资产阶级妇女解放运动与无产阶级妇女解放运动的区别,对于妇女解放有重大意义。当时接触了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知识分子认为解放妇女的根本措施是改造社会,只有消灭了私有制男女平等才有可能,戴季陶提出,妇女问题应当从劳工问题上研究,他认为妇女问题“还不能和一般的劳动问题同时得到同程度的解决”,应当将妇女解放运动融合与劳动者解放运动与社会运动中。
五四民主潮流推动下,妇女解放运动达到高潮,以要求参政权为目的的女权运动、妇女罢工方兴未艾,许多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用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观为妇女解放运动提供了理论指导。陈独秀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妇女地位低下的根本原因在与私有制,而不单纯是男人,社会制度不彻底变革妇女解放便无从谈起,“在财产制度压迫和诱惑之下哪里会有纯粹的自由?”,可见他认为妇女解放必须先达到经济独立,据此他号召女性参与到革命中来解放自己。李大钊吸纳了陈望道妇女解放运动的划分,认为当时的妇女解放运动确实可分为资产阶级“女权运动”和劳动阶级的妇女解放运动,但二者并不矛盾,在当时二者都是进步的,有“相互辅助的必要”。他指出“妇女要想达到伊们完全解放的目的,非组织一个世界的大联合不可”,据此呼吁男女不应该“互相敌对,应该有一种阶级的自觉,与男子劳工团体达成一气,取一致的行动”,共同推动妇女解放运动,显然他认为阶级斗争是解决问题的方略,只有达到社会主义妇女解放问题才能解决。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一位著名的妇女解放理论家向警予,她短暂的一生却留下了几十万字论述妇女解放。她指出,妇女运动必须与政治运动相结合,劳动妇女是妇女解放运动的根本力量,但劳动妇女必须和知识妇女相结合,向警予的观点为将妇女解放运动从资产阶级女权运动转移到劳动阶级妇女解放运动壮大了声势,作为早期党内的妇女运动理论家,也为早期中国共产党妇女政策制定提供了依据。
由此可见,妇女解放运动在五四运动时期真正达到了高潮,并且有了理论指导,社会上发生了妇女解放运动的论战,资产阶级妇女运动者从现有制度出发阐述了妇女解放的措施,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则开始系统讨论由改造现有制度、推翻私有制以实现妇女解放的办法。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大力宣传劳工阶级妇女解放理论,他们的妇女解放运动思想的核心是“经济独立与阶级斗争”逐渐触及到妇女问题的本质,使近代妇女解放思想有了质的飞跃,对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5、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妇女解放思想
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对妇女解放运动产生了极大影响,妇女解放思想也进至社会制度批判和实现劳工阶级妇女解放的层面,中国共产党的妇女解放思想直接承接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使五四运动时期妇女解放思想进一步深化。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将妇女解放运动列入到自己的议程之中,中共二大上制定了党关于妇女问题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中共三大有通过了《妇女运动决议案》,鼓励妇女参与革命中来,到确立了早期妇女解放思想;进入到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六大通过的《妇女问题决议案》对此前妇女解放运动进行了总结,颁布了一系列保障妇女权益的政策方针;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建立健全各级妇女组织,号召妇女参与抗战;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充分调动各级妇女生产劳动积极性,以实际措施落实男女平等。
这一时期妇女解放思想可以由毛泽东的妇女解放观点充分表现出来,毛泽东认为,只有阶级解放才有妇女的解放,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妇女的参与,他指出“妇女占人口的半数,劳动妇女在经济上的地位和她们提别受压迫的状况,不但证明妇女对革命的迫切需要,而且是决定革命胜败的一个力量。”同时他认为,妇女参加社会生产,实现经济独立是妇女解放的根本条件,应当建立健全妇女组织,培养一批“能干而专职”的妇女干部,这是实现妇女解放的必要条件。
总之,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将妇女解放思想进一步深化,提出“妇女解放是要伴着劳动解放进行的,只有无产阶级获得了政权,妇女们才能得到真正解放”,认为“只有废除私有制,消灭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旧制度,实现社会主义,妇女才能实现真正的解放”,建立了大量妇女组织,调动妇女参与革命的积极性,真正领导了中国妇女的解放,大大深化了近代以来的妇女解放思想。
四、近代妇女解放思想演变的启示
1、近代妇女解放思想演变的“点”“线”“面”三个层次
中国近代妇女解放思想的演变据笔者看可以用“点、线、面”三个字来概括。
“点”是指妇女解放思想的起点于对妇女地位的关注,“西学东渐”和明清思想变动给先进国人以对封建礼教的批判眼光看待女性问题,又有在中国的西方人士对妇女地位的评述,直接开了近代妇女解放的先河,妇女解放思想也由此诞生并孕育。
“线”则是近代妇女解放思想的两条发展脉络,一条是纵向,这是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从鸦片战争后对女性问题的注意,到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对妇女遭受封建压迫的批评,到戊戌维新时期提出“男女平权”思想,论述女学与国家富强的关系,提出女子自由废除缠足等思想,到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者引入西方女性主义理论,为实现女子权利作出了“天赋人权”的论证,使上层阶级女性解放的“女权”运动有了充分保证,女性解放运动开始有了政治地位的争取,到五四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从新文化运动起向封建纲常猛力开火,提出妇女婚姻自由、人格独立、政治平等的主张,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女性观,提出彻底改变社会制度,号召劳动阶级女性实现解放,逐渐触及了妇女问题的实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大力宣扬女性解放思想,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系统而科学论证了女性解放与人的解放,女性解放与革命,女性解放与社会地位、政治地位提升的关系,可见整个近代妇女解放思想发展纵向看来是一个由点逐渐扩展逐渐深化的进程;另一条脉络是横向,由这个角度看,中国妇女问题的研究一直有两个视角,一个是男性妇女观,另一个是女性妇女观,“男性妇女观的代表分别为维新派知识分子和新文化知识分子两派;女性妇女观的代表主要为近代资产阶级上层知识女性和革命女性”,总的来说,二者既有共同的主张,但视角的不同,关于问题自然又有不同设想,男性妇女观将妇女问题作为救国的手段,也就将女性置为一个客体的地位,而女性妇女观则将自身置于妇女解放运动的主体地位,“提出女性权力的获得要靠自身去争取,而不是被动的等待,反映了她们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的觉醒。”&
“面”是指近代女性解放思想的发展直接通过轰轰烈烈的女性解放运动面表现出来,并从中汲取营养丰富妇女解放思想,而妇女解放又是整个社会变革面的缩影。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向来理论联系实际,思想发展从来没有脱离运动的步伐。列宁指出“理论是行动的先导”,近代女性解放思想从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批评妇女遭受奴役掀起社会上对封建纲常的抗争,到维新时期先进知识分子男女平权思想与女学的呼吁掀起“不缠足思潮”与兴办女学,到辛亥革命时期西方女权思想进入中国引起女性参与革命中并大力争取自身政治权利,到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广泛传播引起社会上反对纲常礼教的一系列抗争,可见,中国近代女性解放思想与女性解放运动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并且女性解放运动又是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一个重要部分,这就是上文所说的“面”的内涵。
2、近代妇女解放思想与近代社会变革相辉映
近代妇女解放思想引领并反映了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也直接触及了整个近代社会的变革。近代女性解放思想内含了习俗与性别的观点、女性教育的观点、婚姻和家庭的观点、女性经济行为的观点、法制的观点和政治参与。在习俗与性别观中,女性解放思想冲破了封建传统纲常对女性的束缚,消除了溺女、缠足等陋俗,改变了传统的性别观,使男女平等意识深入人心;在女性教育中,从“女子无才便是德”变成女学大兴,女子与男子一样读书甚至男女同校;在婚姻与家庭中,女子逐步改变依附男性的角色,获得婚姻自由,革除了传统的贞洁观念;女性还在近代获得了经济权利,成为女工与男子一样参与劳动,实现经济自立;政治活动中,女性政治意识的觉醒,主动参与到革命中,以实际行为实现自身权利;法律明确保障女性权利肯定了男女平等;等等。这些都表明近代女性解放思想与近代社会变革相辉映,直接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历程。
3、近代妇女解放思想的演变直接反映着中国女性的逐渐觉醒
近代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是伴随着国家的自强与变革而发展的,近代妇女解放思想也直接反映了这一主题。中国妇女解放思想的先声是由男性表达出来的,近代爱国知识分子看到国家的危亡提出了变革的方略,提出了妇女问题,并试图在各个层面上进行解决,从而掀起了妇女解放运动,妇女解放思想也由此发展起来。妇女解放思想最初由男性提出,此后的发展中女性逐渐加入到这一行列,真正将妇女解放变为主体自身的解放,这也表明中国妇女的觉醒,从第一份女性报纸《女学》的出现到大量妇女思潮出现,女性自身在其中扮演着绝非无足轻重的角色,到了辛亥革命以及此后的五四运动时期,女性大力参与到争取自身权利的运动中,秋瑾、张竹君等女性还参与到革命的行列中,以自身行动践行“男女平等”的涵义,到共产党成立后,女性已经基本觉醒,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所以可说,近代妇女解放思想直接反映着中国女性的逐渐觉醒。
五、实现女性解放任重而道远
近代的女性解放思想的演变表明了妇女地位逐步提高,但事实上,女性解放远没有完成。正如上文所指出的,妇女问题的根源在于私有制,只有消灭私有制达到共产主义社会男女才会实现真正的平等。近代妇女解放思想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产生并发展的,现实条件决定了它不可能实现女性解放。而事实上,男女平等问题至今依然存在,这一点从国际上方兴未艾的女权主义运动中可以窥出几分端倪,即便是当今的中国,男女问题也并没有彻底解决,这一方面是我国尽管经历了公有制改造,男女平等也早已写入了国家根本大法,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决定了私有制依然有存在的空间,根据马克思主义女性观点,在阶级没有被彻底消灭,国家没有进入“博物馆”前男女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平等;并且,尽管女性解放在近代经历了近百年,妇女解放思想也不断发展,尤其是建国后国家有了充分条件推动妇女解放,但是,由于我国封建社会特别漫长,“父权制”无法从现实与思想层面迅速消灭,封建思想依旧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这些都束缚了女性的彻底解放。
由此看来,“近代妇女解放运动所要达到的男女性别平等的目标对现代社会而言依然漫长而悠远,这也正是现代女性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当代社会需要解决的主要的社会问题之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妇女解放思想的演变远没有因近代的结束而结束,时代需要它的继续发展。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5
&奥古斯特-倍倍尔.&妇女与社会主义[M].&北京:三联书店,1955.&25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3
&杨剑利.&女性与近代中国社会[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1
&何启,胡礼垣.&新郑真诠[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335-354
&张莲波.&中国近代妇女解放思想历程[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29
&李佳梅.&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特点[J].&船山学刊,2003,2&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女学.&时务报[N],,(23)
&张彤.&近现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中的男权陷阱[J].&海南大学学报,)&
&孙中山.&复南京参政同盟会女同志函.&孙中山全集:第2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2.&52
&张莲波.&中国近代妇女解放思想历程[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162&
&星期评论[N].&,(8)&&
&戴季陶.&劳动者解放运动与女子解放运动的交点[J].&建设.&2(2)
&李大钊.&现代的女权运动.&李大钊全集:第4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9&
&兰夕雨.&五四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妇女解放思想[J].&党史文苑,2010,15
&毛泽东文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3.&314
&中华全国妇女运动联合会妇女运动历史研究室编.中国妇女运动历史资料()[M]
&仝华&康沛竹.&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发展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92&
&杨剑利.&女性与近代中国社会[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2
&杨剑利.&女性与近代中国社会[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6
&杨剑利.&女性与近代中国社会[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253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鲁迅给我们什么启示_百度知道简答题:大国崛起验证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那些规律,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_百度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