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rp和vrrp的区别各种角色的作用是什么?

hsrp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902.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资源页文档
huzhouhzy上传于
CCIE实验指南(第1卷).(CCIE职业发展系列).pdf
0分|下载32次|62.08MB
中文名: CCIE实验指南[第1卷](CCIE职业发展系列)
原名: CCIE Practical Studies Volume I
作者: Karl Solie CCIE #4599译者: 李津 CCIE #8794
卓林 CCIE #8867资源格式: PDF
版本: 扫描版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书号: 发行时间: 2002年
地区: 大陆
语言: 简体中文,英文
本书主要目的是用来帮助那些CCIE备选者们通过完成许多实验来准备CCIE实验考试。这些实验是用来测试应试者在参考答案之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实验里的许多内容都是非常有难度的,如果你没有在实际环境中完成这些实验,那么在真正的CCIE考试中就有可能漏掉许多细节,从而导致整个考试的失败。本书结构遵从OSI模型及网络自低向高的构建方式。第1部分主要讲述物理层和路由器基本的设置和访问知识。第2部分“LAN模型的建立”和第3部分“采用广域网互联局域网”关注数据链路层,而第4部分“路由协议”则关注第3层和第4层的内容。第5到第6部分则分别介绍传输非路由协议、网络控制与网络访问、增强型网络协议。每一部分后面都有一个或者多个复杂的实验。第8部分讨论了现在的CCIE实验认证考试,提供了学习要点和建议以帮助应试者准备CCIE实验考试,这一部分还包括5套CCIE考试模拟题,以便给应试者一种身临其境的考试感觉。
  本书主要对象是至少已经获得了CCNA或者CCDA证书的网络工程师。这些工程师们在阅读本书之前都已经对IP地址以及子网等知识有了一个比较深入的理解。而拥有Cisco路由器基础认识和基本路由器配置经验对于本书的阅读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前言回到顶部↑在1993年的下半年,Cisco推出了Cisco 互联网络专家认证考试项目,向认证考试提出了挑战。在过去很多年里和该认证考试出现之前,人们以前所未有的应试比率来参加各种不同的认证考试。从这些众多的获得认证证书的人们中产生了一个新的词汇:书面认证(paper certification)。这里的“书面”是指人们不用去碰那些他们需要熟悉的设备就可以通过这些考试。从本质上来说,应试者们的知识都停留在书面上。现在,人们以前花了大量精力去获取的认证证书已经变得越来越常见和越来越没有意义了。
市场上已经有了足够多的这类书面认证证书,因而需要一种新的更加接近于实践的认证途径。IT行业不仅仅需要能考核应试者的理论知识,更加需要能够衡量应试者的实际动手能力。Cisco就是为了这一目的而举办了CCIE认证考试。CCIE认证考试的开始之时正是其他认证考试的结束之际,那就是2小时的紧张的笔试考试。只有得到70分以上的分数,应试者才能成为CCIE备选者,才有资格参加CCIE的实验考试。实验考试是一个历时8个半小时的测试,在此期间,CCIE备选者将要把他们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用在实验室的测试中。
本书是第一本由Cisco Systems授权讲述CCIE实验考试的书籍,由9位CCIE共同撰写,还包含了许多其他CCIE和作者的付出。希望这本书和它的后续书籍能够让大家对CCIE实验考试有更多更深入的了解,能够帮助有志于成为CCIE的人们更好地准备这一考试。
本书的目的不在于仅仅指导大家如何通过CCIE实验考试,而是指导工程师们怎样在实验室环境里设计和模拟不同的WAN和LAN环境。从本质上来说,这就是CCIE考试的衡量
原则。希望这本书不仅仅用于学习中,而且也能够对实际工作有一定参考作用。
写作之初,我们是想在书中包括在CCIE考试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主题。最初的要点包括BGP,IPX,AppleTalk和DECnet等,但是很快我们就意识到很难在一本书里面包括所有可能的CCIE实验考试的题目。像BGP这样的主题,要想达到CCIE的程度,至少也需要100多页的篇幅才能够讲解清楚。不能够仅仅因为考试里面可能有这样的题目就将其作为一个主题写进这本书里。因此,我们现在已经着手写作《CCIE实验指南(第2卷)》了。在这本书里将会把许多没有写进第1卷的内容包括进去,像BGP,IPX、多播系统、VPN等等。
本书读者对象
本书可以作为一本通用的用于配置Cisco路由器的技术参考书。它主要目的是用来帮助那些CCIE备选者们通过完成许多实验来准备CCIE实验考试。这些实验是用来测试应试者在参考答案之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真诚地建议大家完成这些实验,因为这些实验里的许多内容都是非常有难度的。如果你没有在实际环境中完成这些实验,那么在真正的CCIE考试中就有可能漏掉许多细节,从而导致整个考试的失败。
本书主要对象是至少已经获得了CCNA或者CCDA证书的网络工程师。这些工程师们在阅读本书之前都已经对IP地址以及子网等知识有了一个比较深入的理解。而拥有Cisco路由器基础认识和基本路由器配置经验对于本书的阅读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本书组织结构
本书结构遵从OSI模型及网络自低向高的构建方式。
第1部分主要讲述物理层和路由器基本的设置和访问知识。第2部分“LAN模型的建立”和第3部分“采用广域网互联局域网”关注数据链路层,而第4部分“路由选择协议”则关注第3层和第4层的内容。每一部分后面都有一个或者多个复杂的实验。建议在查看实验的答案之前,应独立完成设计和实验搭建,以便对这些复杂的实验有一个清楚深入的理解。
本书的主要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 第1部分,“建立网络互联模型” ——这一部分讲述了路由器的基本和高级设置,包括16位引导寄存器,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密码恢复,控制台访问以及访问服务器的配置问题。这一部分还包括网络互联模型的建立,像帧中继交换,电缆的类型以及搭建一个复杂的模拟网络所需设备。
· 第2部分,“LAN模型的建立”——这一部分包括配置Catalyst以太网和令牌环系列交换机的详细信息。包括Catalyst、00以太网交换机和3920令牌环交换机等。该部分还涵盖了VLAN、VTP、VLAN中继协议(Trunking Protocol)、生成树协议(Spanning Tree Protocol)等方面的详细内容。
· 第3部分,“采用广域网互联局域网”——这一部分介绍了广域网中数据链路层协议的配置问题,包括HDLC、PPP、帧中继、语音传输,ISDN与ATM等的详细配置信息。
· 第4部分,“路由选择协议”——这一部分主要讲述内部路由协议及其配置问题,包括RIP、RIP v2、IGRP、OSPF和EIGRP等信息。
· 第5部分,“不可路由协议的传输”——这一部分是很大的一个章节,讲述了透明路由桥,综合路由桥接,源路由桥接,远程源路由桥接以及增强型数据链路层交换等方面的详细知识。
· 第6部分,“网络控制与网络访问”——这一部分专门讲述了配置与应用IP访问控制列表的不同方法,包括标准与扩展型访问控制列表以及动态访问控制列表的配置问题。二进制换算问题和通配符问题也在这一部分进行详细论述。
. · 第7部分,“增强型网络协议” ——这一部分分成3个章节来讲述Cisco路由器上较常见的一些特性,包括NAT、HSRP、NTP/SNTP等,还讲述了对每一特性的详细配置信息。
· 第8部分,“CCIE准备与自我评估”——这一部分讨论了现在的CCIE实验认证考试,提供了学习要点和建议以帮助应试者准备CCIE实验考试。这一部分还包括5套CCIE考试模拟题,以便给应试者一种身临其境的考试感觉。
第1部分 建立网络互联模型
第1章 建立网络互联模型的关键组件 5
1.1 确定建立网络互联模型的关键组件 6
1.2 访问服务器 6
1.3 建立局域网(LAN)模型 9
1.3.1 采用集线器与MAU建立LAN的模型 9
1.3.2 采用交换机建立LAN的模型 10
1.3.3 采用路由发起源或主干路由器仿真LAN 10
1.3.4 利用以太网反接电缆建立LAN模型 11
1.4 广域网连接方法的仿真 12
1.4.1 采用特定反接电缆连接含内置或外置CSU/DSU的路由器实现WAN的建模 12
1.4.2 采用V.35 DTE-DCE电缆建立WAN的模型 13
1.4.3 采用HDLC和CSU/DSU上的环路插头来仿真WAN 16
1.4.4 将一台Cisco路由器作为帧中继或X.25交换机来建立WAN的模型 17
1.5 实验室中路由器,Cisco IOS软件以及内存的要求 18
1.6 测试主机与数据仿真 19
1.7 建立网络互联模型框架关键组件的配置 20
1.7.1 获取特权访问:16位的引导寄存器 20
1.7.2 Cisco IOS软件的升级 36
1.7.3 访问服务器的设置与使用 41
.1.7.4 帧中继交换机的配置 44
1.7.5 配置路由发起源或主干路由器 51
1.7.6 配置模拟远程访问 52
1.7.7 设置Microsoft Windows 95/98 网络 61
1.8 第1章实验指南: 简介 63
1.9 实验1:密码恢复—第1部分 63
1.9.1 实验说明 63
1.9.2 实验内容 63
1.9.3 实验目的 64
1.9.4 所需设备 64
1.9.5 物理设计与实验准备 64
1.10 实验1:密码恢复—第2部分 64
1.10.1 实验步骤 64
1.11 实验2:Catalyst 5500交换机的密码恢复第1部分 68
1.11.1 实验说明 68
1.11.2 实验内容 68
1.11.3 实验目的 68
1.11.4 所需设备 68
1.11.5 物理设计与实验准备 68
1.12 实验2:Catalyst 5500交换机的密码恢复第2部分 69
1.12.1 实验步骤 69
1.13 实验3:升级IOS以及从TFTP服务器恢复配置第1部分 69
1.13.1 实验说明 69
1.13.2 实验内容 70
1.13.3 实验目的 70
1.13.4 所需设备 70
1.13.5 物理设计与实验准备 70
1.14 实验3:升级IOS以及从TFTP服务器恢复配置第2部分 71
1.14.1 实验步骤 71
1.15 实验4:访问服务器的配置第1部分 74
1.15.1 实验说明 74
1.15.2 实验内容 74
1.15.3 实验目的 74
1.15.4 所需设备 75
1.15.5 物理设计与实验准备 75
1.16 实验4:访问服务器的配置第2部分 75
1.16.1 实验步骤 75
1.17 实验5:帧中继交换机的配置第1部分 77
1.17.1 实验说明 77
1.17.2 实验内容 78
1.17.3 实验目的 78
1.17.4 所需设备 78
1.17.5 物理设计与实验准备 78
1.18 实验5:帧中继交换机的配置第2部分 79
1.18.1 实验步骤 79
1.19 实验6:远程访问实验室的配置第1部分 81
1.19.1 实验说明 81
1.19.2 实验内容 82
1.19.3 实验目的 82
1.19.4 所需设备 82
1.19.5 物理设计与实验准备 82
1.20 实验6:远程访问实验室的配置第2部分 83
1.20.1 实验步骤 83
第2部分 LAN模型的建立
第2章 LAN协议:Catalyst以太网和令牌环交换机的配置 89
2.1 以太网:协议发展简史 90
2.2 以太网技术概览 92
2.2.1 以太网的工作原理 92
2.3 802.1d生成树协议(STP) 96
2.3.1 生成树(STP)工作原理 96
2.3.2 STP 定时器 100
2.4 以太网交换技术 101
2.4.1 广播域与冲突域 102
2.4.2 虚拟局域网(VLAN) 103
2.4.3 VTP和中继协议 105
2.4.4 Catalyst以太网交换机的设置 110
2.5 令牌环:已有30年历史,仍然在使用 149
2.6 令牌环技术概览 150
2.6.1 令牌环的工作原理 150
2.7 令牌环交换技术 152
2.8 令牌环网桥中继功能(TrBRF)与令牌环集中器中继功能(TrCRF) 152
2.9 在Catalyst 3920上配置令牌环交换 155
2.9.1 交换机的配置界面 156
2.9.2 信息统计界面 157
2.9.3 下载/上传界面 158
2.9.4 复位界面 158
2.9.5 在Catalyst 3920交换机上设置VLAN 158
2.10 更多练习:以太网/令牌环网实验 165
2.11 实验7:以太交换、VLAN中继和生成树根布局第1部分 165
2.11.1 实验说明 165
2.11.2 实验内容 166
2.11.3 实验目的 166
2.11.4 所需设备 168
2.11.5 物理设计与实验准备 168
2.12 实验7:以太交换、VLAN中继和生成树根布局第2部分 168
2.12.1 实验步骤 168
2.13 实验8:用Catalyst 3920配置令牌环交换网络第1部分 180
2.13.1 实验说明 180
2.13.2 实验内容 180
2.13.3 实验目的 180
2.13.4 所需设备 180
2.13.5 物理设计与实验准备 181
2.14 实验8:用Catalyst 3920配置令牌环交换网络第2部分 181
2.14.1 实验步骤 181
第3部分 采用广域网互连局域网
第3章 WAN协议与技术: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 191
3.1 HDLC的兼容性和简易性 192
3.1.1 HDLC的设置 194
3.1.2 HDLC的“Big show”和“Big D& 195
3.1.3 show interface serial_interface 命令 195
3.1.4 show controllers serial_interface 命令 196
3.1.5 debug serial interface 命令 196
3.2 实验9:HDLC的配置第1部分 201
3.2.1 实验说明 201
3.2.2 实验内容 201
3.2.3 实验目的 201
3.2.4 所需设备 201
3.2.5 物理设计和实验准备 201
3.3 实验9:HDLC的配置第2部分 202
3.3.1 实验步骤 202
第4章 WAN协议与技术:点对点协议(PPP) 207
4.1 PPP的多种用途 209
4.1.1 在同步串行链路上配置PPP 209
4.1.2 在模拟拨号链路的异步端口上进行PPP配置 211
4.1.3 PPP数据压缩的配置 229
4.1.4 配置多链路捆绑PPP 230
4.1.5 PPP的LAPB和LQM的配置 232
4.1.6 PPP和DDR的“Big show”和“Big D& 233
4.1.7 PPP回拨设置 235
4.2 实验10:在异步拨号连接上配置PPP、PAP和数据压缩第1部分 235
4.2.1 实验说明 235
4.2.2 实验内容 235
4.2.3 实验目的 236
4.2.4 所需设备 236
4.2.5 物理设计和实验准备 236
4.3 实验10:在异步拨号连接上配置PPP、PAP和数据压缩第2部分 237
4.3.1 实验步骤 237
4.4 实验11:同步链路上的PPP、CHAP和LQM 配置第1部分 244
4.4.1 实验说明 244
4.4.2 实验内容 244
4.4.3 实验目的 244
4.4.4 所需设备 245
4.4.5 物理设计和实验准备 245
4.5 实验11:同步链路上的PPP、CHAP和LQM配置第2部分 245
4.5.1 实验步骤 245
4.6 实验12:同步链路的PPP模拟拨号备份第1部分 250
4.6.1 实验说明 250
4.6.2 实验内容 250
4.6.3 实验目的 251
4.6.4 所需设备 251
4.6.5 物理设计和实验准备 251
4.7 实验12:同步连接的PPP模拟拨号备份第2部分 252
4.7.1 实验步骤 252
第5章 WAN协议与技术:帧中继 261
5.1 帧中继的相关术语 261
5.2 帧中继技术概览 263
5.2.1 帧中继LMI的操作 264
5.3 帧中继的配置 266
5.3.1 实例:配置混合型帧中继网络 268
5.4 帧中继的“Big show”和“Big D”命令 272
5.4.1 show frame-relay pvc 命令 273
5.4.2 show frame-relay lmi 命令 274
5.4.3 show frame-relay map 命令 275
5.4.4 debug frame-relay lmi 命令 276
5.5 其他帧中继配置命令 277
5.6 帧中继流量整形的设置 278
5.6.1 实例: 帧中继流量整形的配置 280
5.7 实验13:配置帧中继网络与控制帧中继ARP第1部分 282
5.7.1 实验说明 282
5.7.2 实验内容 282
5.7.3 实验目的 282
5.7.4 所需设备 283
5.7.5 物理设计和实验准备 283
5.8 实验13:配置帧中继网络与控制帧中继ARP第2部分 285
5.8.1 实验步骤 285
5.9 实验14:帧中继网络、数据整形、OSPF及DLSw/LLC2配置第1部分 291
5.9.1 实验说明 291
5.9.2 实验内容 292
5.9.3 实验目的 292
5.9.4 所需设备 292
5.9.5 物理设计与实验准备 292
5.10 实验14:帧中继网络、数据整形、OSPF及 DLSw/LLC2的配置第2部分294
5.10.1 实验步骤 294
第6章 WAN协议与技术:通过多协议传输语音 301
6.1 模拟电话技术简介 302
6.1.1 电话呼叫的组件 302
6.1.2 电话信令 303
6.1.3 本地环路 305
6.1.4 语音交换机 305
6.1.5 中继 306
6.1.6 中继抢占信令的类型 308
6.1.7 中继监控 313
6.1.8 2线到4线转换和回音 315
6.2 数字语音技术 315
6.2.1 模拟信号的数字化 316
6.2.2 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过程 316
6.2.3 数字语音插入 319
6.2.4 信道信令类型和帧格式 319
6.3 Cisco语音产品 321
6.3.1 Cisco
6.3.2 Cisco
6.3.3 Cisco
6.3.4 Cisco MC
6.3.5 Cisco
6.3.6 Cisco语音路由器的比较 322
6.4 实验15:通过帧中继、IP和ATM传输语音 322
6.4.1 实验说明 322
6.4.2 实验内容 322
6.4.3 实验目的 323
6.4.4 所需设备 323
6.5 实验15a:VoFR的配置第1部分 323
6.5.1 物理设计与实验准备 323
6.5.2 语音端口的配置与验证 324
6.6 实验15a:VoFR的配置第2部分 326
6.6.1 实验步骤 326
6.7 实验15b:VoIP的配置第1部分 330
6.7.1 所需设备 330
6.7.2 物理设计与实验准备 331
6.8 实验15b:VoIP的配置第2部分 331
6.8.1 实验步骤 331
6.9 实验15c:VoATM的配置第1部分 336
6.9.1 所需设备 336
6.9.2 物理设计与实验准备 337
6.10 实验15c:VoATM的配置第2部分 337
6.10.1 实验步骤 337
6.11 实验15d:可选实验,私有专线自动振铃(PLAR)连接 341
第7章 WAN协议与技术: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345
7.1 ISDN的发展、组成和结构 345
7.1.1 ISDN组件和参考点 346
7.1.2 ISDN分层 348
7.1.3 ISDN数据封装格式 348
7.2 ISDN配置基础 348
7.3 按需拨号路由(DDR)的配置 350
7.3.1 第1步:ISDN交换机类型和SPID信息的设置 351
7.3.2 第2步:指定用户所期望的数据 352
7.3.3 第3步:拨号信息的设置 352
7.3.4 第4步:配置高级可选参数 358
7.4 ISDN调试的“Big show”和“Big D”命令 403
7.4.1 ISDN的“Big show& 403
7.4.2 ISDN的“Big D& 408
7.5 技巧和窍门 411
7.6 ISDN实验 412
7.7 实验16:配置ISDN上的PPP认证、回拨和多链路连接 412
7.7.1 实验16的解决方案 413
7.7.2 实验16解决方案的讨论 418
7.8 实验17:配置ISDN上OSPF按需电路 418
7.8.1 实验17的解决方案 419
7.8.2 实验17 解决方案的讨论 425
7.9 总结 426
第8章 WAN协议与技术:异步传输模式(ATM) 429
8.1 ATM实验学习所需的特定组件 431
8.2 RFC 2684的配置 434
8.2.1 PVC的配置 434
8.2.2 SVC的配置 438
8.3 RFC 2225(经典IP)的配置 443
8.3.1 PVC的配置 443
8.3.2 SVC的配置 445
8.4 实验18:Cisco 7XXX路由器上的PVC,RFC 2684的配置第1部分 449
8.4.1 实验说明 449
8.4.2 实验内容 449
8.4.3 实验目的 450
8.4.4 所需设备 450
8.4.5 物理设计与实验准备 450
8.5 实验18:Cisco 7XXX路由器上的PVC,RFC 2684的配置第2部分 451
8.5.1 实验步骤 451
8.6 实验19:在Cisco 7XXX路由器上利用SVC对经典IP,RFC 2225进行配置第1部分 455
8.6.1 实验说明 455
8.6.2 实验内容 456
8.6.3 实验目的 456
8.6.4 所需设备 456
8.6.5 物理设计与实验准备 456
8.7 实验19:在Cisco 7XXX路由器上利用SVC对经典IP、RFC 2225进行配置第2部分 457
8.7.1 实验步骤 457
8.8 总结 461
第4部分 路由选择协议
第9章 距离矢量协议:路由信息协议版本1和版本2(RIP-1和RIP-2) 473
9.1 RIP技术概览 473
9.1.1 有类路由(仅RIP-1) 474
9.1.2 无类路由(仅RIP-2) 475
9.2 RIP-1和RIP-2的配置 476
9.2.1 RIP-1的配置 476
9.2.2 RIP-2的配置 477
9.2.3 RIP的“Big show”和“Big D& 478
9.2.4 show ip protocols {summary}命令 479
9.2.5 show ip route命令 479
9.2.6 debug ip rip {events}命令 480
9.3 RIP更新信息的调整、重分布和控制 480
9.4 RIP默认路由 484
9.5 实验20:集成RIP网络:重分布、路由的过滤和控制第1部分 485
9.5.1 实验说明 485
9.5.2 实验内容 485
9.5.3 实验目的 486
9.5.4 所需设备 486
9.5.5 物理设计与实验准备 486
9.6 实验20:集成RIP网络:重分布、路由的过滤和控制第2部分 488
9.6.1 实验步骤 488
第10章 距离矢量协议:内部网关路由选择协议(IGRP) 495
10.1 IGRP技术概览 496
10.1.1 IGRP的路由类型 497
10.1.2 IGRP的度量 498
10.2 IGRP的配置 499
10.2.1 IGRP的“Big show”和“Big D” 499
10.3 IGRP更新信息的调整、重分布和控制 502
10.3.1 非等价路由开销的负载平衡 503
10.3.2 IGRP的非等价路由开销的负载平衡的配置 504
10.3.3 IGRP和EIGRP的集成和移植 507
10.3.4 IGRP和默认路由 509
10.4 实验21:配置IGRP:默认路由、路由过滤和非等价负载平衡第1部分 510
10.4.1 实验说明 510
10.4.2 实验内容 510
10.4.3 实验目的 511
10.4.4 所需设备 512
10.4.5 物理设计与实验准备 512
10.5 实验21:配置IGRP:默认路由、路由过滤和非等价负载平衡第2部分 512
10.5.1 实验步骤 512
第11章 混合协议:增强型内部网关路由选择协议(EIGRP) 521
11.1 EIGRP技术概览 522
11.1.1 EIGRP的度量 522
11.1.2 EIGRP的邻居路由器 528
11.1.3 EIGRP的可靠传输协议(RTP) 529
11.1.4 扩散刷新算法(DUAL) 530
11.1.5 协议相关模块 531
11.2 水平分隔 531
11.3 EIGRP的配置 533
11.4 EIGRP的“Big show”和“Big D”命令 534
11.4.1 show ip eigrp neighbors命令 534
11.4.2 show ip eigrp topology命令 535
11.4.3 show ip protocols命令 536
11.4.4 show ip route命令 537
11.4.5 debug eigrp packets命令 537
11.4.6 eigrp log-neighbor-changes命令 538
11.5 调整EIGRP的更新信息 538
11.6 EIGRP的重分布和路由控制 539
11.6.1 实例:EIGRP重分布的应用 540
11.6.2 实例:EIGRP路由控制的应用 544
11.7 EIGRP的汇总 546
11.7.1 通过汇总控制查询范围以及SIA路由的问题 546
11.7.2 EIGRP的自动汇总功能 548
11.7.3 EIGRP的手动汇总或路由聚合 550
11.8 EIGRP的默认路由 552
11.9 EIGRP的存根路由 554
11.10 EIGRP的等价路由开销和非等价路由开销的负载平衡 556
11.11 实验22:配置EIGRP:路由重分布、汇总以及存根路由第1部分 558
11.11.1 实验说明 558
11.11.2 实验内容 558
11.11.3 实验目的 558
11.11.4 所需设备 559
11.11.5 物理设计与实验准备 559
11.12 实验22:配置EIGRP:路由重分布、汇总以及存根路由第2部分 560
11.12.1 实验步骤 560
11.13 实验23:配置EIGRP网络:默认路由、路由的管理与过滤第1部分 570
11.13.1 实验说明 570
11.13.2 实验内容 570
11.13.3 实验目的 570
11.13.4 所需设备 571
11.13.5 物理设计与实验准备 571
11.14 实验23:配置EIGRP网络:默认路由、路由的管理与过滤第2部分 572
11.14.1 实验步骤 572
第12章 链路状态协议: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OSPF) 581
12.1 OSPF技术概览 582
12.1.1 OSPF的Hello协议 583
12.1.2 OSPF的邻居路由器和网络类型 584
12.1.3 指定路由器(DR)和备份指定路由器(BDR) 584
12.1.4 OSPF的路由器标识(RID) 585
12.1.5 OSPF的基本邻接关系 587
12.1.6 最短路径树(SPF)和OSPF的度量代价 590
12.1.7 OSPF的路由器类型、区域以及LSA 591
12.1.8 OSPF的确认信号 595
12.1.9 OSPF的路径类型 595
12.2 配置OSPF 597
12.2.1 实例:在帧中继中配置多OSPF区域的类型 599
12.3 OSPF 的“Big show”和“Big D”命令 609
12.3.1 show ip ospf neighbors命令 610
12.3.2 show ip ospf database命令 611
12.3.3 show ip ospf interface命令 612
12.3.4 show ip route命令 613
12.3.5 show ip ospf命令 613
12.3.6 debug ip ospf adj和debug ip ospf events命令 614
12.3.7 log-adjacency-changes/show log命令 615
12.3.8 clear ip ospf process 615
12.4 OSPF的存根区域配置 615
12.5 OSPF的调整 616
12.6 减少OSPF的扩散 616
12.7 OSPF重分布和路由控制 617
12.7.1 用于控制路由过滤和重分布的命令 617
12.7.2 用于改变OSPF的路由选择的命令 617
12.7.3 实例:路由的过滤和重分布 618
12.8 OSPF的汇总功能 622
12.9 OSPF的默认路由 625
12.10 OSPF的认证 627
12.10.1 类型I认证方式 627
12.10.2 类型II认证方式 627
12.10.3 类型I和类型II认证实例 628
12.11 OSPF按需电路和备份 629
12.11.1 坚持OSPF的设计规则 629
12.11.2 OSPF按需电路 630
12.11.3 Area 0 的设计准则 630
12.12 OSPF的虚链路 630
12.13 实验24:配置OSPF:多域路由、认证、路径管理和默认路由第1部分632
12.13.1 实验说明 632
12.13.2 实验内容 632
12.13.3 实验目的 632
12.13.4 所需设备 633
12.13.5 物理设计与实验准备 633
12.14 实验24:配置OSPF:域间路由、认证、路径管理和默认路由第2部分 635
12.14.1 实验步骤 635
12.15 实验25:配置OSPF:多域路由、路由的重分布与汇总功能第1部分 645
12.15.1 实验说明 645
12.15.2 实验内容 646
12.15.3 实验目的 646
12.15.4 所需设备 646
12.15.5 物理设计与实验准备 647
12.16 实验25:配置OSPF:多域路由、路由的重分布与汇总功能第2部分 648
12.16.1 实验步骤 648
第5部分 不可路由协议的传输
第13章 配置桥接和增强数据链路交换(DLSW+) 665
13.1 透明桥接(Transparent Bridging) 666
13.1.1 透明桥接的工作 666
13.1.2 透明桥接的配置 669
13.1.3 透明桥接模型 671
13.1.4 透明桥接的检验,透明桥接和STP的“Big show”命令 673
13.2 综合路由和桥接 675
13.2.1 IRB的注意点 675
13.2.2 配置IRB 676
13.2.3 实例:IRB的配置 677
13.3 源路由桥接(SRB) 682
13.3.1 源路由桥接(SRB)概览 683
13.3.2 源路由桥接(SRB)的配置 686
13.3.3 实例:远程源路由桥接的配置 693
13.3.4 其他SRB功能与特性的配置 699
13.4 增强数据链路交换(DLSw+) 703
13.4.1 DLSw+的特性 704
13.4.2 DLSw+技术概览 705
13.4.3 DLSw+的配置 710
13.4.4 实例:DLSw TCP 和 FST 对等体 712
13.4.5 DLSw+的“Big show”和“Big D”命令 717
13.4.6 DLSw+的高级配置 722
13.5 网桥环境下的数据过滤 735
13.5.1 对服务接入点(SAP)的过滤 735
13.5.2 MAC地址的过滤 737
13.5.3 NetBIOS名称的过滤 737
13.5.4 实例:网桥环境中的过滤 737
13.6 实验26:透明桥接、远程源路由桥接(RSRB)和LSAP过滤第1部分 738
13.6.1 实验说明 738
13.6.2 实验内容 738
13.6.3 实验目的 739
13.6.4 所需设备 740
13.6.5 物理设计与实验准备 740
13.7 实验26:透明桥接、远程源路由桥接(RSRB)和LSAP过滤第2部分 741
13.7.1 实验步骤 741
13.8 实验27:DLSw+的TCP、LLC2、混杂、动态以及备份对等体的配置第1部分 751
13.8.1 实验说明 751
13.8.2 实验内容 752
13.8.3 实验目的 754
13.8.4 所需设备 754
13.8.5 物理设计与实验准备 754
13.9 实验27:DLSw+的TCP、LLC2、混杂、动态以及备份对等体的配置第2部分 755
13.9.1 实验步骤 755
13.10 实验28:DLSw+的可达性,边界对等体,按需对等体和弹性对等体的配置第1部分 764
13.10.1 实验说明 764
13.10.2 实验内容 764
13.10.3 实验目的 765
13.10.4 所需设备 766
13.10.5 物理设计与实验准备 766
13.11 实验28:DLSw+的可达性,边界对等体,按需对等体和弹性对等体的配置第2部分 766
13.11.1 实验步骤 766
第6部分 网络控制与网络访问
第14章 理解IP访问控制列表 777
14.1 理解访问控制列表的工作方式 778
14.2 访问控制列表、反向掩码和二进制算术 779
14.3 标准访问控制列表 781
14.4 扩展访问控制列表 784
14.5 访问控制列表的显示 790
14.6 动态访问控制列表 791
14.7 命名访问控制列表 794
14.8 实验29:配置访问控制列表、命名访问控制列表以及EIGRP路由过滤第1部分 795
14.8.1 实验说明 795
14.8.2 实验内容 795
14.8.3 实验目的 796
14.8.4 所需设备 796
14.8.5 物理设计与实验准备 796
14.9 实验29:配置访问控制列表、命名访问控制列表以及EIGRP路由过滤第2部分 797
14.9.1 实验步骤 797
14.10 实验30:利用命名访问控制列表配置动态访问控制列表和数据过滤
第1部分 803
14.10.1 实验说明 803
14.10.2 实验内容 803
14.10.3 实验目的 803
14.10.4 所需设备 804
14.10.5 物理设计与实验准备 804
14.11 实验30:利用命名访问控制列表配置动态访问控制列表和数据过滤第2部分 805
14.11.1 实验步骤 805
第7部分 增强型网络协议
第15章 配置网络地址转换(NAT) 813
15.1 NAT技术概览 813
15.1.1 NAT的术语 814
15.2 NAT和RFC
15.3 NAT的配置 817
15.3.1 NAT动态转换方式的配置 818
15.3.2 NAT静态转换方式的配置 820
15.3.3 简单IP和端口地址转换(PAT)的配置 821
15.4 NAT的“Big show”和“Big D”命令 824
15.5 NAT转换的清除和改变 826
15.6 NAT的局限性以及使用 826
15.7 NAT与非标准FTP端口号 827
15.8 实验31:配置动态NAT与非标准FTP端口号的应用第1部分 828
15.8.1 实验说明 828
15.8.2 实验内容 828
15.8.3 实验目的 828
15.8.4 所需设备 829
15.8.5 物理设计与实验准备 829
15.9 实验31:配置动态NAT与非标准FTP端口号的应用第2部分 829
15.9.1 实验步骤 829
15.10 实验32:配置静态NAT和DLSw第1部分 835
15.10.1 实验说明 835
15.10.2 实验内容 835
15.10.3 实验目的 835
15.10.4 所需设备 835
15.10.5 物理设计与实验准备 836
15.11 实验32:配置静态NAT和DLSw第2部分 836
15.11.1 实验步骤 836
第16章 热备份路由选择协议(HSRP)的使用 843
16.1 HSRP的概览与配置 844
16.1.1 在路由器之间配置HSRP 846
16.2 HSRP的“Big show”和“Big D”命令 848
16.3 实验33:配置HSRP、跟踪与非对称路由第1部分 849
16.3.1 实验说明 849
16.3.2 实验内容 849
16.3.3 实验目的 850
16.3.4 所需设备 850
16.3.5 物理设计与实验准备 850
16.4 实验33:配置HSRP、跟踪与非对称路由第2部分 851
16.4.1 实验步骤 851
第17章 网络时间协议(NTP)与简单网络时间协议(SNTP)的配置 861
17.1 NTP技术概览 861
17.2 NTP的配置 863
17.2.1 NTP广播客户端模式的设置 863
17.2.2 NTP静态客户模式的配置 865
17.2.3 NTP主模式的配置 867
17.2.4 NTP对等体关系的配置 868
17.2.5 NTP认证以及与时间相关的选项的配置 869
17.3 简单网络时间协议(SNTP)的配置 872
17.4 NTP和SNTP的“Big show”和“Big D”命令 873
17.5 实验34:配置NTP服务器、客户端和认证第1部分 875
17.5.1 实验说明 875
17.5.2 实验内容 875
17.5.3 实验目的 875
17.5.4 所需设备 876
17.5.5 物理设计与实验准备 876
17.6 实验34:配置NTP服务器、客户端和认证第2部分 876
17.6.1 实验步骤 876
17.7 实验35:配置NTP服务器、客户端和对等体第1部分 880
17.7.1 实验说明 880
17.7.2 实验内容 880
17.7.3 实验目的 881
17.7.4 所需设备 881
17.7.5 物理设计与实验准备 881
17.8 实验35:配置NTP服务器、客户端和对等体第2部分 882
17.8.1 实验步骤 882
第8部分 CCIE准备与自我评估
第18章 CCIE实验考试:考试准备与CCIE实验室练习 889
18.1 新的一天制CCIE试验考试 890
18.2 怎样成为一名CCIE 890
18.3 CCIE:推荐读物以及知识点提纲 891
18.4 CCIE实验考试模拟练习:“Skynet”的配置 895
18.4.1 设备清单 895
18.4.2 实验准备工作:帧中继交换机的配置 896
18.4.3 实验准备工作:主干路由器的配置 897
18.4.4 计时实验考试部分 898
18.5 CCIE实验考试的模拟练习:“Darth Reid& 902
18.5.1 设备清单 902
18.5.2 实验准备工作:帧中继交换机的配置 902
18.5.3 实验准备工作:主干路由器的配置 903
18.5.4 计时实验考试部分 905
18.6 CCIE实验考试的模拟练习:“The Lab, the Bad, the Ugly& 909
18.6.1 设备清单 909
18.6.2 实验准备工作:帧中继交换机的配置 910
18.6.3 计时实验考试部分 911
18.7 CCIE实验考试的模拟练习:“The Enchilada& 915
18.7.1 设备清单 915
18.7.2 实验准备工作:帧中继交换机的配置 915
18.7.3 计时实验考试部分 916
18.8 CCIE实验考试的模拟练习:“The Unnamed Lab& 921
18.8.1 设备清单 921
18.8.2 实验准备工作:帧中继交换机的配置 921
18.8.3 实验准备工作:主干路由器的配置 922
18.8.4 计时实验考试部分 924
第9部分 附 录
附录A ISDN交换机类型、原因代码以及原因代码值 931
A.1 交换机类型 931
A.2 原因代码字段 932
A.3 原因代码值 933
A.4 承载能力值 935
A.5 “处理”(Progress)字段的值 936
附录B 简化的OSI参考模型 939
附录C RFC清单 941
附录D 常见的电缆类型以及引脚定义 949
D.1 控制台端口与辅助端口的信号与引脚定义 949
D.2 串行电缆的部件和引脚定义 950
D.2.1 EIA-530 951
D.2.2 EIA/TIA-232 952
D.2.3 EIA/TIA-449 955
D.2.4 V.35 957
D.2.5 X.21 960
D.3 以太电缆的部件与引脚定义 962
D.4 令牌环端口引脚定义 962
D.5 异步串行端口 963
D.6 RJ-45适配器的引脚定义 966
附录E 参考书目 969
收藏(1)评论分享
新浪微博QQ好友QQ空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研究角色的作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