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养老保险的不能参加易地扶贫搬迁存在问题吗?

我给文章打分
新闻排行榜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将加大易地扶贫搬迁资金投入
  据新华社成都5月4日电&&(记者陈健)四川省政府常务会议3日审议通过《四川省支持易地扶贫搬迁的有关政策》,将加大易地扶贫搬迁资金投入,地方政府债务资金和专项建设基金将以项目资本金形式注入省级投融资主体。省级投融资主体向银行融入政策性长期低息贷款,贷款总额不超过400亿元,实行统贷统还。  四川将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省级财政筹集的地方政府债务资金、专项建设基金、政策性长期低息贷款和农户自筹资金,专项用于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安置住房、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耕地建设。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人民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人民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人民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我省出台具体办法  本报讯  (记者张晓鹏)9月15日,记者从省政府了解到,省扶贫办日前出台了《山西省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和《山西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对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的使用作出具体规定。  记者了解到,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资金补助对象范围包括:2010年我省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识别,户籍人口在300人以下、实际居住不足一半的贫困村(含自然村)在册人口;2014年我省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识别认定的贫困村(含自然村)在册人口;非贫困村贫困人口。在上述范围内,县级根据工作规划和实际情况,确定本地年度易地扶贫搬迁村和户。易地扶贫搬迁采取城镇安置、建设移民新村、小村并入大村、分散自主购房等多种形式搬迁安置。集中安置、分散自主购房的建房补助资金直补到户。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资金由县级人民政府统筹安排,集中用于移民新区(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同时也鼓励支持企业参与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并享受相应的补助政策。鼓励支持社会资金、金融机构为项目提供投资、融资等金融服务。  办法中规定: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资金不得用于下列支出:非易地扶贫搬迁户;弥补搬迁建房工程支出缺口;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交通工具及通讯设备;其他与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规定不相符的支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资金的使用管理坚持瞄准搬迁户补助原则,扶持搬迁人口发展后续产业;坚持规划引领原则,把后续产业发展同步纳入县级易地扶贫搬迁总体规划;坚持群众自愿原则,民主选择发展方式、确定发展项目;坚持公开透明原则,专项资金使用全程公开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对违反本办法,虚报、冒领、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作者:张晓鹏易地扶贫搬迁如何搬?怎么搬_百度知道杳中央给易地扶贫搬迁补助6万元是真的吗_百度知道如何搬?搬后怎么脱贫?—— 聚焦《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_网易新闻
如何搬?搬后怎么脱贫?—— 聚焦《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如何搬?搬后怎么脱贫?—— 聚焦《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
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印发《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计划五年内对近100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着力解决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    易地搬迁要搬哪些人?搬到哪里去?钱从哪里来?搬后怎么脱贫?国家发改委22日举行新闻通气会,披露了《规划》的主要内容和亮点。    看点一:要搬哪些人?    《规划》明确,搬迁对象主要是“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经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系统核实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约981万人。迁出区域范围涉及22个省的约1400个县。    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副巡视员杨椠在通气会上介绍,从迁出区域看,主要包括四类地区:一是深山石山、边远高寒、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且水土、光热条件难以满足日常生活生产需要,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的地区。这类因资源承载力严重不足需要搬迁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316万人。二是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禁止开发区或限制开发区。三是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十分薄弱,工程措施解决难度大,建设和运行成本高的地区。这类地区需要搬迁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340万人。四是地方病严重、地质灾害频发的地区。    此外,考虑到迁出区的自然环境和发展条件具有同质性,还有部分生活在同一迁出地的非建档立卡人口需要实施同步搬迁,各地结合自身实际计划安排实施同步搬迁人口600多万人。同步搬迁人口可与建档立卡人口共享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但不享受中央相关住房建设补助资金。    看点二:搬到哪里去?    记者了解到,按照群众自愿、应搬尽搬的原则,在前期进村入户调查研究基础上,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采取集中安置为主、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安置人口占搬迁人口总规模的76.4%,分散安置人口占搬迁人口总规模的23.6%。    在集中安置人口中,依托中心村或交通条件较好的行政村就近集中安置的占39%,在周边县、乡镇或行政村规划建设移民新村集中安置的占15%,在县城、小城镇或工业园区附近建设安置区集中安置的占37%,依托乡村旅游区安置的占5%,其他集中安置方式占4%。    杨椠介绍,按照“保障基本、安全适用”的原则,《规划》明确,建档立卡搬迁户住房建设面积严格执行不超过人均25平方米的标准,这要作为一条红线,确保建档立卡搬迁对象不因建房而举债。    《规划》还明确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建设内容,包括建设安置区道路约11万公里,饮水管网约14万公里,供配电网约12万公里,学校及幼儿园约1600万平方米,卫生室约570万平方米等。    看点三:钱从哪里来?    据了解,《规划》根据各地建设总规模、平均工程造价等数据测算,实施约98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易地搬迁所需投资约6000亿元,加上同步搬迁人口住房建设投资,“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规划总投资约9500亿元。    杨椠介绍,《规划》明确了约98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易地搬迁的资金筹措来源。其中,除大幅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外,首次引入了开发性、政策性金融资金,大大拓宽了资金渠道。一是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约800亿元。二是安排专项建设基金总规模500亿元。三是安排地方政府债务资金约1000亿元。四是安排低成本长期贷款总规模3400多亿元。五是由建档立卡搬迁人口自筹约300亿元,目的是体现扶贫对象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新家园建设,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现光荣脱贫。    此外,实施同步搬迁的600多万人住房建设资金,以及迁出区土地整治、生态修复等其他投资共计约3500亿元,主要由各级地方政府统筹本级财力和相关渠道资金、动员搬迁群众自筹予以解决。    看点四:搬后怎么脱贫?    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规划》根据搬迁对象的实际情况,提出通过统筹整合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相关涉农资金,支持发展特色农牧业、劳务经济、现代服务业等,探索资产收益扶贫等方式,确保贫困人口有业可就,实现稳定脱贫。
    《规划》提出了促进搬迁人口脱贫的五条路径:一是发展特色农林业脱贫一批。通过采取补贴补助、技术服务、信息发布、示范带动等扶持政策措施,鼓励引导搬迁农户面向市场需求,发展特色种植、高效养殖、林下经济、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等产业脱贫。二是发展劳务经济脱贫一批。加强搬迁人口就业技能培训,努力拓宽就业创业渠道,加强就业指导和劳务输出工作,促进搬迁就业脱贫。三是发展现代服务业脱贫一批。扶持搬迁贫困人口从事农副产品营销、餐饮、家政、仓储、配送等服务业,多渠道增加收入促进脱贫。四是资产收益扶贫脱贫一批。探索“易地扶贫搬迁配套设施资产变股权、搬迁对象变股民”的方式,通过将资产量化到贫困人口,增加其财产性收入,带动脱贫。五是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一批。对符合相关条件的搬迁对象纳入社会保障兜底脱贫范围,通过政策兜底脱贫。  新华社记者 陈炜伟 安 蓓
(原标题:如何搬?搬后怎么脱贫?—— 聚焦《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
本文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易地扶贫搬迁规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