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摄影必备滤镜中哪些滤镜是数码后期不能替代的

浅谈数码风光片的拍摄
说明:本帖由网名为“杀破狼2011”的网友在“蜂鸟”网风光论坛上于2012年6月首发原创,此贴为缩水贴。谨
在此向他表示谢意和敬意。
-------------------------------------------------------
为了不食言,赶在月末前发帖,谈谈数码风光片的拍摄。
本贴主要从六个方面来阐述个人观点,包括:
曝光,滤镜,构图,光的认识,超焦距,色的简单理解。
对于本贴,本人想谈一个简单道理,就是人如何能理解摄影语言,通过摄影内在规律发现美。
不怕异议,坦率交流。
[器材] 【】
[参数] 光圈: F/8.0 快门:30 焦距:16 毫米 感光度:100
无论从那个角度展开讨论,首先必谈的是曝光,没有曝光的理解,构图是没有意义的,因为现代风光摄影需要高质量的记录和高质量的后期。
数码相机拥有准确的测光系统,同时也提供直方图予以参考。但作为相机使用者必须明白测光与曝光是2个概念。
数码相机内置的测光系统是反射式,所以在曝光数据的确定上通常需要曝光补偿,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白加黑减,作为最基础的常识这里不做介绍。
需要强调的是,白加黑减的概念是和光质量密切关联,这方面在光的认识上将详细说明。
1、相机认识误区
对于相机一个认识误区就是相机仅仅通过镜头就可以做到还原,人眼的成像过程与相机是不同的,人眼的自我调节和大脑的修正都是相机无法比拟的。大光比情况下(中午日光),人眼可以瞬间通过调节瞳孔和大脑活动来最大限度了解看到的场景,提供足够信息。但相机是机械行为,能控制的曝光区域只有6级,大于或者小于中性灰的3级曝光,相机的信息记录基本没有价值。
人对摄影的理解,必须能理解相机曝光。就象开车一样,做到车人合一,才可能控制车。所以,摄影的第一步需要接受相机曝光规则,既看到任何场景,能“翻译”成相机语言,既如何能使相机记录到看到的信息。
不仅仅是曝光,人要能将自己和相机世界区分开。如白平衡。在钨丝灯光下,人眼感觉的偏黄效果远不如相机自动白平衡的记录效果,实际相机记录的是准确的,但人的大脑在修正色彩,这种修正是日光下的记忆,所以通常白平衡的要求是白光效果。
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我拍的就是当时的样子,这需要了解他的拍摄,如果是没有曝光补偿的自动曝光和没有应用辅助工具(如滤镜和灯),这实际是拍摄者被相机欺骗了,既他在电脑前到自己拍摄的画面就认为是当时的场景。
杀破狼2011 上传了这张照片:
[器材] 【】,【】
[参数] 光圈: F/8.0 快门:1/125 焦距:26 毫米 感光度:100
2、平衡光的重要性(光比的认识)
并不是所有拍摄都需要合理的光比效果,如夕阳的剪影效果,但多数情况下,高质量的风光片是需要可控的光比,既平衡光。
从相机曝光原理看,中性光下(强光与柔光的过渡区间)18%灰加2级曝光是摄影白,减3级曝光是摄影黑。要说明摄影白和黑是有细节的白和黑,而不是纯白和纯黑。这就限定在相机记录的过程中,光比对于核心拍摄物的区间就是3级内。风光片常用的顺光拍摄阳光100法则是最好的例子,因为地面的曝光与天空曝光的可控量是在3级内。
尽管电脑修图可以弥补曝光的局部问题,但条件是相机可以捕获到足够多的信息。
风光片的平衡光获取可以通过几种方法。
拍摄季节和时间的选择
滤镜的使用
闪光灯的使用
如果一个风光片拍摄者对拍摄时间,滤镜,灯的使用没有概念,那么很难有高质量的风光片。
杀破狼2011 上传了这张照片:
器材] 【】
[参数] 光圈: F/8.0 快门: 焦距:16 毫米 感光度:100
3获取正确曝光
曝光不仅仅有准确的概念,因为存在光比。
什么是正确曝光,举例说明。
如果不使用滤镜(渐变镜),这样的场景,相当一部分拍摄者会选择以高光为测光基准来拍摄。
这是仅仅通过相机镜头拍摄的最好方式,因为表面看上去,暗部细节还有,可以通过后期调亮来弥补。
杀破狼2011 上传了这张照片:&
[器材] 【】
[参数] 光圈: F/16.0 快门: 焦距:16 毫米 感光度:100
[器材] 【】
[参数] 光圈: F/8.0 快门:1/50 焦距:16 毫米 感光度:200
从多数情况下,正确曝光的概念就是必须有平衡光的运用,无论是渐变镜压低高光还是灯光弥补暗部。这些手段都是为了帮助相机获取足够多的信息。
使用ND8(3级渐变)的效果
杀破狼2011 上传了这张照片:
[器材] 【】
[参数] 光圈: F/8.0 快门:1/50 焦距:16 毫米 感光度:100
正确曝光是保证细节的第一步。
没有正确曝光的认识,很难理解摄影文化。
杀破狼2011 上传了这张照片:
[器材] 【】
[参数] 光圈: F/8.0 快门:30 焦距:16 毫米 感光度:100
4 向右曝光(RAW格式下)
向右曝光到底有什么优势可以举例说明:
*************************
数码单反相机的动态范围对应成光圈5档包围(也可以认为是6档),5档之外就超出相机的动态范围了:不是曝光不足(暗部没有细节和层次)就是曝光过度(亮部没有细节和层次)。
通常我们所处理的RAW实际上是12位图像。12位RAW能够反映出次方)离散亮度值。这也许会让人联想到,如果用相当于5档光圈的动态范围去覆盖这个4096级亮度,那么每档覆盖850=4096/5。
事实如此吗?永远要记住“一半”在这里也是有效的(2的N次方),数码单反的动态范围相当于5档光圈,其中第1档(最亮的部分)覆盖了2048级色调——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数码单反的CCD或CMOS记录的信号是线性的,而相当于5档光圈动态范围的每1档较其上档都会将光线减半,同时将剩余的一半留给了下档。下表给出更为详细的说明:
  第1档覆盖(最亮) 2048级
  第2档覆盖(亮) 1024级
  第3档覆盖(中调) 512级
  第4档覆盖(暗) 256级
  第5档覆盖(最暗) 128级
  这张表说明了很多问题,其中最重要也是我们最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如果我们不好好利用直方图最右边那个区域(通常我们看到的直方图都被分为5个区),实际上我们就白白浪费了手中昂贵的数码单反几近一半的动态范围。
**************************
就此图的直方图而言,是不符合经典直方图的形态,但是可以看到,直方图的积分面积在右边的2区占总面积的绝大部分,这说明相机记录的信息大部分是饱和的,同时左区的128和246区的细节表现很少,说明图片的燥点基本不存在。
杀破狼2011 上传了这张照片:
就数码的向右曝光,一再强调是有条件限制的。
长焦可以压缩场景,阴天又是柔光,局部容易产生小光比。
运用向右曝光,最理想的曝光方式就是尽可能使直方图向右分布但又一定不能过曝很多。这种曝光方式利用更多的亮度级别帮助我们确保亮部细节不被丢失;同时越是向右曝光就留下了越多的亮度级来表现暗部细节,这样拍摄也会使暗部向右转移,尽可能多的保留细节。
向右曝光可以为后期提供最佳的平台。
杀破狼2011 上传了这张照片:
[器材] 【】,【】
[参数] 光圈: F/2.2 快门:1/1000 焦距:135 毫米 感光度:200
讨论向右曝光,是为了更好的说明曝光对画质的影响。
正确曝光需要拍摄时间,或者滤镜灯光的使用。
下图是没有使用渐变镜平衡光差的原图,为了保留细节,以高光为测光基准,这样大光比的场景,暗部在局部表现的很黑。
杀破狼2011 上传了这张照片:
通过后期,上传到论坛的小图可以达到这种效果。
坦率说这和大量封精作品很类似。
杀破狼2011 上传了这张照片:
[器材] 【】
[参数] 光圈: F/4.5 快门:1/40 焦距:16 毫米 感光度:200
如果将后期完成的图片进行局部放大,就会发现明显的燥点。
这种燥点在后期是不可逆的,因为其的表现形式只有128个亮度级,记录不充分就是燥点。
杀破狼2011 上传了这张照片:
拍摄参数可以提供是否使用平衡光的工具,如时间,滤镜等。这反映的是拍摄者是否有正确曝光的概念。
下图为例,即使是小图,燥点也异常明显,没有平衡光的概念,更谈不上正确曝光。
无论如何这和艺术是不沾边的。
论坛应该是提高自身,小图画质如此,大图必是惨不忍睹,希望今后不要再有伪艺术绑架风光论坛。
杀破狼2011 上传了这张照片:
[器材] 【】,【】
[参数] 光圈: F/14.0 快门:1/200 焦距:70 毫米 感光度:100
答网友关于弱光拍摄:
“弱光拍摄最佳环境是在水面。
没有水面情况下,边缘光的亮度和暗部光比是多少。
镜头是长焦还是广角。
理想情况下,应该是灰卡测光(因为弱光还属于柔光,除了月光外)的情况下加2/3档的曝光。
有些内容会在光的认识中交流。
除非是纯记录,摄影并不是所有场景都可以拍。”
很多人会这么认为,数码时代,尤其有强大的ps后期,滤镜可以淘汰了。
如果有这种想法,说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没有用过滤镜。
即使再强大的后期,数码时代也不可能替代3种滤镜:偏振镜,渐变镜,中灰减速镜。
杀破狼2011 上传了这张照片:
[器材] 【】,【】
[参数] 光圈: F/16.0 快门: 焦距:16 毫米 感光度:100
偏振镜使用非常简单,除了金属反光和直射光源不能滤掉,它可以让照片看起来更加通透,色彩更加鲜亮。
杀破狼2011 上传了这张照片:
[器材] 【】,【】
[参数] 光圈: F/8.0 快门: 焦距:16 毫米 感光度:100
对天拍摄能够压暗天空,消除反光
杀破狼2011 上传了这张照片:
[器材] 【】
[参数] 光圈: F/8.0 快门: 焦距:16 毫米 感光度:100
[器材] 【】
[参数] 光圈: F/8.0 快门: 焦距:24 毫米 感光度:200
水和天是风光片的重要元素,偏振镜对这2个要素都可以进行物理优化,体现水中的岩石和水草,提高质感。没有任何理由不去使用他。
杀破狼2011 上传了这张照片:
[器材] 【】,【】
[参数] 光圈: F/8.0 快门: 焦距:16 毫米 感光度:100
偏振镜还可以减少镜头的进光量(比正常曝光减少2级),还能减慢快门速度,起到和中灰密度镜相似的效果。
杀破狼2011 上传了这张照片:
[器材] 【】,【】
[参数] 光圈: F/22.0 快门:6 焦距:55 毫米 感光度:100
宁欠勿过是一种错误的曝光观念,因为曝光不足对画质的影响是不可逆的。
对于风光摄影,必须摒弃单靠镜头就可以出好片的幼稚想法,滤镜就象是人像摄影中的灯。
杀破狼2011 上传了这张照片:
器材] 【】
[参数] 光圈: F/8.0 快门: 焦距:16 毫米 感光度:125
风光拍摄时,天空与地面的光比很多时都达到2-3级。由于相机感光组件的宽容度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拍到天空、地面都同时曝光正常的照片。要天空曝光准确,地面就会曝光不足而变成一片瘀黑;要地面曝光准确,又会使天空曝光过度而变成死白一片。尤其是在多云、日出日落等时候,这个光差问题便更加严重。
在这种环境下,改变感光度、调较曝光补偿,等都帮不上忙。唯一能辅助拍摄的只有渐变镜。
渐变镜的使用并不简单,需要配备三种规格,这样才能满足拍摄需要。
杀破狼2011 上传了这张照片:
[器材] 【】
[参数] 光圈: F/2.8 快门: 焦距:50 毫米 感光度:200
强阴影使用硬渐变的效果。
杀破狼2011 上传了这张照片:
[器材] 【】,【】
[参数] 光圈: F/8.0 快门: 焦距:55 毫米 感光度:200
中性过渡渐变效果。
杀破狼2011 上传了这张照片:
[器材] 【】
[参数] 光圈: F/8.0 快门: 焦距:16 毫米 感光度:100
软渐变多用于水面天空与前景的配置。
杀破狼2011 上传了这张照片:
[器材] 【】
[参数] 光圈: F/22.0 快门: 焦距:16 毫米 感光度:100
3 中灰减速镜
中灰镜, 也叫做ND滤镜, 起到减弱光线进入镜头,降低感光度的作用。中灰镜对色彩无影响,也不改变被摄物的光线反差。
但多数ND镜对红外线更敏感,照片有暖调倾向,需要使用raw格式,后期调整色温,色平衡和色相。
ND3.0中灰减速镜+ND0.9渐变镜拍摄
器材] 【】
[参数] 光圈: F/8.0 快门:13 焦距:16 毫米 感光度:100
ND镜有10个等級,是以減光级数來分:ND0.3、ND0.6、ND09......ND3.0。分別代表減光1EV、2EV、3EV.......10EV。
对于曝光速度而言,同等情况下,使用不同等级,是2的倍数递进增加曝光时间。
如阳光一百法则下曝光1/100秒, ND0.9为1/13秒, ND3.0为10秒。
对于拍摄的减速,可以对动态拍摄物产生不同效果。
如水的拍摄,可以从静态,丝绸状,到雾化状态。
白天在拍摄街景时,加上一定数量的中灰镜,大幅度延长曝光时间可起到虚化行人甚至完全去掉行人、车辆的作用。
杀破狼2011 上传了这张照片:
[器材] 【】,【】
[参数] 光圈: F/8.0 快门:30 焦距:16 毫米 感光度:200
ND镜的高级用法可以协助白天大光圈下使用闪光灯。
因为使用离机闪的情况下有同步速度的限制(1/200),白天大光圈下,灯的使用速度就是限制条件。
使用ND镜可以降速度,方便闪光灯使用,提高拍摄质量(灯的功率要增大)。
杀破狼2011 上传了这张照片:&
[器材] 【】
[参数] 光圈: F/1.4 快门:1/160 焦距:85 毫米 感光度:100
ND镜的使用,从拍摄角度可以大幅提升美感,因为风光摄影中的云和水很多情况下对于画面显得杂乱,而减速后的效果有简洁的视觉美。
杀破狼2011 上传了这张照片:
ND镜的使用必须注意CMOS/CCD的清洁,因为长时间的曝光,细微的感光元器件上的灰尘都会被”放大“记录。
对于CMOS/CCD的清洁,最有效果的办法是使用无痕迹胶条(可以在镜面上先试验,看撕下后是否有痕迹)直接沾在感光元器件上撕下去灰。
杀破狼2011 上传了这张照片:&
[器材] 【】
[参数] 光圈: F/1.4 快门:1/125 焦距:85 毫米 感光度:100
ND镜对质量的要求要高于其他滤镜,所以价格不菲。对于不同口径的镜头使用,可以考虑使用转接环,方便不同口径镜头的使用。
杀破狼2011 上传了这张照片:&
[器材] 【】
[参数] 光圈: F/1.4 快门:1/125 焦距:85 毫米 感光度:200
(附:滤镜的色偏差的确是个问题,曝光时间越久,越能感受到差异。
国产大自然和高坚都偏红,如果避免这种前期效果,可以考虑英国的Hitech滤镜,价格还算适中。
用高坚渐变拍摄的原片效果(裁掉暗角)
杀破狼2011 上传了这张照片:&
[器材] 【】
[参数] 光圈: F/8.0 快门:30 焦距:16 毫米 感光度:100)
用Hitech渐变拍摄的原片效果(裁掉暗角)
杀破狼2011 上传了这张照片:&
[器材] 【】
[参数] 光圈: F/8.0 快门:30 焦距:16 毫米 感光度:200
景深控制是风光摄影一项重要指标,
大景深的手法广泛应用于风光片的拍摄。在焦距固定的情况下,获得最大的景深通常有两个途径:一是使用镜头的最小光圈;二就是使用超焦距。
当镜头调焦在无限远时,景深靠近相机一侧的最近极限被称为超焦距(带有景深表的镜头可以观察到,极限前景深为超焦距值)。当镜头用某一挡光圈调焦在超焦距上的,景深范围为该距离的1/2至无限远。应用超焦距是获得最大景深或控制影像清晰范围的最快捷方法。
杀破狼2011 上传了这张照片:&
[器材] 【】,【】
[参数] 光圈: F/8.0 快门:1/100 焦距:16 毫米 感光度:125
1、超焦距的光圈选择
从理论上光圈越小,越容易实现超焦距。全景深就是为了拍摄的清晰度最大化,但绝大部分相机的光圈对景深锐度是线性关系,F8-F13是公认的相机镜头锐度最好的区间,过小的光圈会出现边缘软化现象(尤其是变焦镜头)。
所以拍摄时如果为了追求最佳清晰度,光圈要尽量使用最好区间。
但如果需要光圈控制速度,边缘光的收敛等等其他用途,则优先考虑拍摄意图。
杀破狼2011 上传了这张照片:&
[器材] 【】
[参数] 光圈: F/16.0 快门:1/400 焦距:45 毫米 感光度:200
2、利用经验值来使用超焦距(三分一对焦法)
大部分情况下,超焦距是在广角镜头上使用(35mm焦距以内,包括APS画幅相机)。
******************
当镜头用某一挡光圈调焦在超焦距上的,景深范围为该距离的1/2至无限远。
* *****************
可以利用这个原理可以靠经验值使用超焦距。
这个经验值有3个条件,首先是焦距小于35mm的广角镜头,其次是光圈小于F8,最后是拍摄高度达到正常站立的人眼高度。
具体操做就是对着相机取景框中(确定的构图画面)1/3高度处对焦,然后从新回到构图画面拍摄(三分一处对焦的前景深极限可满足构图取景的前景深)。如果满足前面的条件,利用这种方法,99%的情况下可以实现超焦距。
PS:不要被相机取景框欺骗,因为相机的取景框看到的是最大光圈的效果图,与实际拍摄不同。
杀破狼2011 上传了这张照片:&
[器材] 【】
[参数] 光圈: F/8.0 快门:1/80 焦距:18 毫米 感光度:100
3、无法对焦下如何使用超焦距
超焦距也可以在无法对焦或来不及对焦的情况下获得清晰的影像,比如在使用ND3.0中灰镜时,镜头获得光亮只有正常值的1/1000,如果镜头最大光圈不够大,或者非晴朗日光下拍摄,相机自动对焦很能难合焦。如果镜头有景深表,设为手动对焦,使用超焦距参数很容易完成拍摄(一般定焦镜头都有景深表,手动对焦镜头景深表很准确,自动对焦镜头是粗略值。)
对于一些常用的广角焦距应该了解超焦距参数。
如20mm焦距下 F8超焦距为2.52米,前景深极限为1.37(也可以估算为2.52/2=1.26)。 F16
超焦距为1.27米,前景深为0.69米(也可估算为1.27/2=0.64)。知道前景深值(为方便记忆可估算为:超焦距/2)是为了利用镜头的景深表,因为前景深的数值容易设定,后景深数据有无穷值,无法设定。
这样手动模式即可完成超焦距设置。
杀破狼2011 上传了这张照片:&
四 光的简单认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对话千里 风光滤镜APP炼成记 |选择发布类型
11月摄影大赛 人物
单张 或 多张作品
长图文(游记 / 教程 / 器材 / 问答)
浅谈滤镜在大光比风光片中的使用
原标题:《滤镜后面的风景 》滤镜之于于风光摄影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但是从照片来看,大多数摄影爱好者们对于滤镜并没有多少认知,下面就通过笔者几年的使用经验来总结一下风光摄影中滤镜的作用,以及常用滤镜的种类,希望大家都能够拍摄出更加令自己满意的作品。权为经验之谈,若有错误还望海涵。滤镜种类1:UV现在越来越多的摄影爱好者开始购买单反,单反相机配件的扩展性,给摄影带来了更多选择和可能。大家一定听说过相机滤镜,而对于相机滤镜最多的认识就是UV镜。很多人只知道给镜头配个UV,但并不知道UV的作用。UV中文名称:紫外线滤镜。在胶片时代,肉眼看不到的紫外线,也会影响胶片的曝光,所以镜头前往往加装UV来过滤紫外线,来还原光感和颜色。进入数码时代后,由于相机感光元件和胶片曝光原理不同,所以UV的作用也仅仅是保护镜头了。个人推荐平时不安装UV,因为再好的UV也会降低画质和透光度,更不要提大家常常购买的几十元的UV了,一片上好的超薄多层镀膜UV,虽然对画质的降低程度可以忽略,但也需要上千元,往往是镜头的几分之一的价格。笔者认为还不如好好爱护镜头,镜头前端的镀膜也不是那么脆弱,正常使用下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的。2:ND慢速快门/长时间曝光(慢门/长曝)是风光摄影中拍摄运动物体常用的手段。比如长曝下的水流,会拉出丝状,柔滑细腻。长曝下的云也会有滚滚而来、波涛汹涌的感觉。因为长曝能表现运动物体在曝光期间的过程/轨迹,从而体现动感。很多人知道晚上要长曝,这样才能让夜景更明亮,其实白天也可以长曝,就是用这块ND镜来达成的。ND中文名称:中灰密度滤镜。中灰说它是中性灰度,也就是没有任何色染,能够保持装上滤镜之前的色彩;密度说的是这个滤镜是用来减少光线射入的,也就是降低曝光,同一曝光量下,能够增长曝光时间,达到我们所谓的长曝。ND镜从形状可以分为圆形和方形。圆形ND和UV一样,只不过是镀上灰色的,拧在镜头前端的螺口内。但如果你有多个镜头,那不妨试试方形ND。方形ND是一片正方形的树脂或玻璃,安装它需要另外购买支架和镜头接环。方形ND大小有很多种,通常使用100x100mm的方片,如果你有14mm或鱼眼镜头,那就需要用到更大的150mm方片才能涵盖镜头的视角。从透明度可以分为1档(0.3)、2档(0.6)、3档(0.9)、6档(1.8)、直到10档(3.0)。1档就是对应相机中曝光量1档(不熟悉曝光量以及档位知识请自行查询),一般我们常用的是6档和10档这些底透度的ND。3:GND也许大家拍照时都会发现,为什么摄影师们拍出来的照片天空云彩飘飘,地面景色迷人。而我拍出来的照片要么天空惨白一片,要么地面漆黑一团呢,明明看到那么美的画面,就是拍不下来。这要归结于相机感光元件的“宽容度/动态范围”,所谓宽容度就是画面中能够容纳最亮和最暗的地方的光比的度,其中最亮和最暗的地方也是要有细节的,并不是纯白和纯黑。相机的宽容度十分有限,RAW格式来说相当于相机10档曝光的宽容度,但大多数风景的光比早超越了10档。人的肉眼相当于镜头,大脑就是处理器,而大脑可以将同一个画面中亮部和暗部分别处理同时合成成一个画面,达到超高宽容度。民用相机在这方面还差的很远。我们虽然不能提高相机的宽容度,但可以对场景中的亮部和暗部分别曝光,然后用电脑合成。但如果每张照片都这么做,将是一个巨大的工程量。GND即是拯救你的利器。GND是风光摄影师最常用的滤镜,中文名称:中灰渐变滤镜。它和ND的区别就在于GND是一半灰色一半透明。能够将过亮的区域按压,降低曝光量,让画面达到曝光量统一。GND只有长方形滤镜片,也分为树脂和玻璃材质,有软渐变(soft)和硬渐变(hard)两种。软渐变的渐变过度很柔和,加入软渐变时画面不会显得很生硬,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使用;硬渐变的过度更急促,适用于海平面等明暗反差为一条线时使用。做成长方形是因为构图时,滤镜需要根据明暗在画面中的比例来上下移动,以正确覆盖需要按压的区域。从透明度可以分为1档(0.3)、2档(0.6)、3档(0.9)、4档(1.2)宽度和ND一样,长度比ND稍长,如100x150mm,150x170mm。4:RGND当然,也不是所有的风景都是上面过亮,下面过暗,日出日落就是个例子。当日出日落时,画面中间太阳的位置那条水平线才是最亮的地方,而上方的天空反倒不是那么亮,这时如果用正常的渐变,只会适得其反,按压了不需要按压的部分,而过亮的部分却没有得到充分的按压。这时RGND就该上场了。RGND中文名称:反向中灰渐变滤镜。它也只有长方形滤镜片,特点是渐变镜中间是最黑的部分,下面透明,而越往上逐渐变浅。它可以有效按压画面中太阳所在高度的亮度,而不影响太阳上方天空的亮度。5:CPL人眼能看到事物,是因为所有的物体都有“反光”这一特性,当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物体将光线反射回来,才能够被看到。然而反光也让一些事物失去了原本的样子:植物的反光让原本的绿色变得惨白;水面的反光让水底不可见;玻璃的反光让你拍不到车里/柜子里;甚至天空也会反光……CPL中文名称:圆偏振光滤镜。(编者注:CPL是圆偏振镜,还有一种PL称线偏振镜。这两者的区别就是CPL可以实现数码相机自动对焦,PL使用会造成很多数码相机无法自动对焦。圆偏振镜的圆与形状无关。)在特定角度下,它能有效降低甚至消除反光,增强饱和度,这能令画面显得鲜艳动人。CPL也是目前后期无法替代的,因为反光部分的信息已经丢失,没有记录下来,也就不能在后期还原它们。常见的CPL是圆形的,也有方形CPL,但笔者更推荐圆形CPL,因为方形CPL在转动时也会影响到GND等滤镜的角度。圆形CPL是直接拧在镜头螺口上的,它分为前后两个环,前环是可以360°转动的,后环是固定在镜头上的。利用前环变换角度,来消除反光,这可以在相机实时取景屏幕中查看到。CPL装上后会让入射的光线减少,这会根据CPL的薄厚程度决定,在旋转的同时也会感受到明暗的变化。这一点要在曝光时注意,要在CPL旋转之后再测光。使用CPL时是有技巧的,并不是任何反光都能消除,当与反光面夹角为45°时,消除反光效果最好。同时CPL逆光拍摄只会增加炫光,并没有什么效果,所以逆光时最好还是摘下CPL。另外不要逆时针拧CPL,以防止CPL和镜头接合不严而脱落。还有一种CPL是架在滤镜支架上的,代表作有LEE的Seven5和史钛龙。6:摇黑卡你会发现,无论是软渐变、硬渐变还是反向渐变,他们的过度都是一条直线。虽然软渐变可以最大程度上弱化按压时的过度感,但当画面中的明暗区域的夹角很小时,就只能使用最后的救命稻草,摇黑卡了。摇黑卡是一个技术活。它的原理和GND虽然不同,但效果是一样的。GND是用中性灰度的材质覆盖画面的过亮区域,作用是整个画面曝光同样长的时间时,被密度灰覆盖的区域能够降低曝光量。黑卡的原理是用黑色低反光卡片或任意物体,遮挡在镜头前过亮区域,从而让这片区域曝光时间减少,同样可以达到降低曝光量的作用。比如我们曝光10秒,黑卡挡住天空5秒,那么就降低了一半的曝光量。然而黑卡遮挡的区域我们只能估算个大概,你需要非常了解镜头某焦段时视野角度是多少,才能精确遮挡过亮的部分。如果黑卡在遮挡的过程中一动不动,那么拍出来的照片就有一条明显的明暗分界线,所以我们要模拟GND中渐变的过度,需要将黑卡上下或倾斜着摇动,摇动的地方就是过度区域,而且你可以手动更改过度区域的范围。黑卡可以遮挡不规则的过亮区域,你可以剪一个不规则的黑卡用来遮挡左右山谷中间露出的天空等等,用法非常的多样,但也需要慢下来细心拍摄,效果永远是建立在付出时间和精力的基础上的。为什么用使用滤镜能够让画面全部曝光正确。在风光摄影中,如果不是拍摄剪影,那么画面中的元素尽可能需要曝光准确,至少不能出现大面积的死黑、死白,因为这些都是没有保留任何信息的“废物”,既然没有任何信息,为什么他要出现在画面里?使用RAW格式将极大提升宽容度,给后期创作留出足够空间。有些人追求“相机直出”,鄙视后期。看到一张照片,第一句话就问“是否后期过?”实际上数码时代的“电脑后期”,包括了胶片时代的“暗房后期”,也增加了更多的可能性。而使用了渐变镜等器材后,一定要让相机记录RAW格式,后期才能找回肉眼看不清的细节,比如云层。而RAW的原片为了防止画面死黑死白(数据丢失)饱和度通常更低,这就需要我们使用软件将其“恢复”到正常水平。后期是半个摄影,这句话一点也不假,通常的所谓“大片”,一般都或多或少都有经过后期调整。使用方片滤镜,而不是圆形滤镜。方片滤镜有更多组合型,扩展性。使用直方图拍摄。学会看直方图将有助于你分析曝光量,在实时取景模式多次按下INFO.键可以调出实时直方图显示,具体请自行查阅相关文章。使用方法下面笔者就介绍一下相机在使用滤镜时的一些步骤,相信熟悉这些步骤,你就离真正的风光摄影不远了。说个题外话,拍摄风光笔者一般使用三脚架,如果你嫌三脚架太大太沉,那就可以基本告别风光摄影了。笔者说的“摄影”是创作,如果仅仅是拍照留影的话手机都可以,那样就随便玩玩得了。三脚架可以使你按下快门时机震更小,可以精确的构图防止画面歪斜,可以使你腾出双手做更多的事情、思考更多的事情,三脚架是一个严肃的风光摄影必备的工具。使用GND/RGND时大致按照以下步骤:1. 将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2. 选择M档,RAW+JPG格式,中央单点对焦3. 打开实时取景模式4. 半按快门对焦,并构图5. 用摇杆或方向键选择对焦/测光区域到地面或暗部(若使用目镜取景,则需使用点测光或局部测光,并转动相机另对焦点对准暗部)6. 调整光圈至“超焦距”(光圈小到足以另画面中全部景物在景深范围内,具体请自行查阅相关文章)7. 调整ISO至基准水平(通常为100)8. 调整快门速度,另曝光量标尺达到刻度0(表明测光范围内曝光正常)9. 调整测光区域到天空或亮部(目镜取景需转动相机)10. 检查曝光量标尺超过0刻度多少档11. 选择相应档位的GND插入滤镜支架插槽12. 上下移动GND保证GND正确遮挡亮部13. 按下快门使用ND时从上述步骤4之后:5. 将镜头设置成MF(因为插入高档位ND后取景器中将几乎完全变黑,相机无法再次对焦,为了防止对焦失误,最好在插入ND之前完成对焦并且关闭自动对焦功能)6. 调整光圈到超焦距7. 调整ISO到基准水平以上如你不使用ND时那样操作8. 插入ND7. 调整快门到曝光刻度为0(你可能需要极慢的快门速度,这是你使用ND的初衷,有事你需要将相机调整到B档,使用手动快门)9. 按下快门(长时间曝光下,请使用快门线或遥控快门)当你需要暗压亮部,同时又要长曝来获得慢门效果时,GND和ND会同时使用。这时要首先遵循GND规则,当GND一切调整妥当时,再插入ND,调整快门速度。摇黑卡则需要在固定光圈和ISO值下,分别点测光亮部和暗部,并分别调快门值到正确曝光,则快门值的时间差,就是你需要摇黑卡的时间。最后,我来介绍一下使用滤镜支架可能会带来的问题。后部漏光:滤镜支架后端接触镜头的地方,有可能会有缝隙,这些缝隙会在曝光中漏入光线,造成所得照片四角发亮,越复杂的支架机构越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通常的应对方法是用黑布等不透光材质遮盖从支架到镜头之间的缝隙,也可以在网上购买“滤镜系统遮光罩”等做好的布袋。侧面炫光:安装了方形滤镜后,镜头就相当于没有了遮光罩,一旦有阳光从侧面照射,炫光将惨不忍睹。应对方法是使用黑卡片,帽子,铅笔伞等遮阳物遮挡阳光。一张好的照片离不开所花费的时间、精力、思考,仅仅有了设备并不能让你成为大师,但更完善的设备能够让你更专注创作。希望大家都能够拍得另自己满意的作品。最后用我的两张风光作品作为结尾供大家研究。LEE 0.6 hard GND 暗压天空 & haida ND10 长曝LEE 0.6 hard GND & Hitch 0.9 soft GND暗压天空LEE 0.6 soft GND暗压天空 & LEE 0.6 hard GND 反向插入暗压地面两片黑卡分别遮挡画面左面和下面,天空曝光30s,房屋与树曝光2s编者:感谢汪仔为我们带来了精彩一课。未来希望更多的摄友为大家奉献好的教程。在照片点评中看到好的作品,宁老湿会和您约稿的。声明:本文作者为汪仔,未经作者或者摄影笔记授权请勿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风光摄影中滤镜的使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