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经营管理与银行信贷风险防控措施存在哪些不足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
  商业银行是经营风险的行业,良好的风险管理能力是建立现代商业银行的客观要求。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虽然得到了长足进步,但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风险管理机制仍然薄弱,一些银行的资产质量甚至出现了反弹。随着外资银行的全面进入和金融产品的不断推出,如何保持良好的资产质量,有效防范风险,是我国银行业一项非常现实而紧迫的课题。商业银行在经营中面临的风险很多,但主要有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三大类。商业银行应提高对风险类别的分析和认识,运用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技术,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机制,将全面的风险管理贯穿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3/view-1481309.htm     一、加强同业合作,完善征信体制,共同防范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的防范需要加强银行间的密切协作。金融同业间必须统一认识,消除障碍,把防范和制止逃废银行债务行为视为保证银行经营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共同责任,认识到信用危机所带来的危害,共同形成维护银行债权“统一战线”,共同制定制裁措施,统一行动打击逃废银行债务行为。   1.建立健全银监会和“金融同业协会”监管职能,明确职责,制定统一打击逃废债措施,定期调查、交流、通报情况,对制止、打击逃债行为不力的金融机构,制定、落实联合制裁措施,对疏于管理、无视、隐瞒、纵容,甚至参与企业、个人逃债行为的机构可采取警告、行业通报、经济处罚及取消对该地区银行分支机构的授权等制裁措施,确保金融同业通过强化职能,严厉打击不守信用、恶意悬空、逃废银行债务行为。   2.建立和完善征信体系。征信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提高信贷市场信息共享程度,降低贷款机构收集信息的成本,提高信贷市场效率,进而防范金融风险,促进经济增长。征信体系通过长期保存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记录,使企业和个人过去的偿还历史对未来新的信用活动产生直接影响,守信者得奖励,失信者遭惩戒,是约束企业和个人重合同、守信用的制度基础,对形成良好的信用文化,以及社会诚信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各金融机构应对所有贷款项目进行摸底调查,对借款人(包括企业法人及主要领导人情况)的经营状况和市场前景、能否严格履行合同条款及清偿债务的意愿和还款能力、有否“信用污点”等情况进行完整记录,并按“红”、“黑”两类建立信用档案,并在“个人信用资信登记系统”和“借款企业资信查询系统”等征信系统上正确完整记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对有逃债和赖账行为的企业、个人及时公布在“黑名单”上,以作警示。   3.步调一致,加大打击逃债力度。应建立同业间公认的客户信用等级评审机构,制定统一的客户信用等级评审标准,避免在打击、制裁逃废债行为时认识不统一。发现借款人有信用不良或逃债倾向时,及时提出警告并限期整改,对纠正不力、无根本改观的应通报所有金融机构,并一致采取制裁措施,直至改正为止。      二、加强市场风险管理,积极推进利率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是随着银行经营环境和监管法规的改变而演进的。在利率管制体制下,商业银行利率管理的重点是合规性管理。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商业银行利率管理的重点将逐步转移到对利率风险进行管理。   1.确立并完善利率风险管理流程。利率风险管理流程分为利率风险的识别、测量、处理、评价四个阶段。利率风险识别是指运用各种手段确定风险的来源、性质和发生时间。利率风险测量是指衡量风险的大小或风险发生的频率和幅度;利率风险处理,是指在风险发生前或发生后运用各种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几率或幅度,或化解风险造成的不利影响,通常采取承担、回避、补偿、分散、转移等处理方法;利率风险评价是指对前三个步骤的评价,通过科学的评价可以了解风险管理的效果,纠正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偏差,确立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和重点。   2.顺应利率市场化要求,建立和完善产品定价体系。针对利率市场化,应加快建立产品定价体系,以防范利率风险。其基本原则是根据客户给银行带来的收益、信用风险、期限长短、利率风险大小,以及资金筹集成本和运营成本、劳动力成本等因素,确定金融产品的合理定价。在此基础上,建立金融产品内部报价机制。使分支机构了解金融产品的基本价格,从而为客户服务提供成本基准。在提供金融产品报价时,要注意不仅提供那些基本的金融产品报价,如存款和流动资金贷款,而且要覆盖全面的收益曲线,包括那些超长期资产;不仅要提供常规金融产品,而且要对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产品进行分析研究和价格界定。   3.调整资产结构,积极发展中间和表外业务。与国外相比,我行中间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不仅业务规模小,收入水平较低,而且经营范围窄,品种少,服务手段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我国加入WTO以来,外资银行陆续进入中国市场,中间业务正成为外资银行最具竞争力的领域,也恰恰是国内银行的薄弱环节。今后,我们应该增强金融创新意识,加快发展中间业务,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减少对传统业务的依赖,从而减弱利率风险的困扰。   4.应用先进技术,加快金融创新步伐。在有效识别利率风险后,应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资产负债表结构,缩小风险缺口或者通过金融衍生工具对冲利率风险。由于直接调整资产负债表结构操作起来比较困难,而且使收益受到限制,所以管理利率风险主要依靠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如远期利率协议,利率期货和期权,互换和互换期权,利率上限、下限和双限期权等。各种金融产品作为利率风险的缓解技术都有其特有优势,也存在各自的局限性,如资金缺口管理适用于对利率变动走势能够作出准确预测的情况,否则所形成的利率缺口将使银行面临更大的利率风险;利率期货主要用于规避资产净值变化,而不适用于规避净利息收入变化;利率期权则可以防止净利息收入的下降;利率互换比较适合于规避由利率变化所引起的净收入变化。所以,我行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要借鉴西方银行先进的资产负债管理经验,加快金融创新步伐,以转移利率风险并从利率变动风险中获取最大收益。同时,在运用这些利率风险管理手段时,要灵活选择并注重避险工具之间的搭配组合,设法从利率变动中获取最大收益。      三、完善内控管理体系,切实防范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失效的内部程序、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导致损失的可能性。纵观近年来各银行因操作风险引致损失的案件,无一不给银行带来巨额的经济损失及声誉毁坏。这种人为性的、含有道德意义的风险,使商业银行的各级管理层的防范之弦始终处于绷紧状态。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化,交易工具的日益现代化,作案手段的日益高智商化,操作风险的出现也日渐频繁和难以预测,已成为银行业需要共同克服的难题。   1.尽快建立内部控制框架,使之规范所有经营管理活动。要使内部控制有效,必须使之在统一的政策指引下有序展开,因此需要建立包括内控环境、内控政策、实施与运行、监测和控制与持续改进、信息交流与反馈五大功能模块在内的内部控制框架,使所有的活动都能够遵循五大功能模块的要求进行,使过去无一定规的活动具备统一的遵循性。   2.建立制度平台,使过去相互独立、条线式管理的各类活动连成严密网络,使内部控制成为银行整体的系统性的控制活动而非单个、间断的活动。这就需要对各类活动、尤其创造银行核心价值流的活动的流程进行系统梳理,识别风险点,提出相应控制措施,并与现有制度形成对应,从而建立包括流程描述、岗位职责描述、风险点提示及控制措施等在内的体系文件,并通过体系文件再来指挥和控制经营管理活动。这种制度平台对内控有效性的最大贡献就是它通过体系文件将各项相对独立的规章制度连成一个有机整体,使银行创造价值的各类活动通过对制度的遵循连成一个有机的网络,使所有活动无一遗漏地襄括在内部控制框架之下,并通过自下而上的流程重检使检查活动制度化,减少“单点”或“单线”式的控制或“就事论事”式的改进带来的弊端,使内部控制成为防范操作风险的有效防线。   3.通过不断的评审活动保证内控体系运转的有效性。评价一个体系是否有效的惟一手段是运用它进而验证它。因此,应建立制度化的评审和系统化改进机制。各业务部门的各岗位员工必须定期对涉及该岗位的体系文件的适宜性和有效性进行自查或审核,对发现问题并积极建议者给予奖励;风险管理部门需定期组织对所有业务防线和各业务环节的系统评审,对发现问题及时跟进系统性整改措施;审计部门也需定期对文件化的内控体系进行评审,对其有效性发表意见并提出整改建议;银行监管当局则也应该在一定的期间内对商业银行内控体系进行评价,并针对发现问题或风险隐患责成制定纠正措施,跟踪其纠正情况及有效性。这种“环环相扣”的评审机制有利于形成一个动态的过程,促使商业银行不断改进内控体系,提升其有效性。   4.积极引进先进的操作风险管理理念,积极倡导理性的操作风险防范和控制文化。风险管理的最高层次是文化管理,我们应该积极引进世界金融领域出现的先进管理理念,并结合自身机构的经营特色和风险状况进行消化吸收,通过这种对先进理念乃至上升为文化层面的深入认识来强化对操作风险的警惕,并自觉落实到管理层和员工的具体行动上,从上到下形成潜意识的操作风险防范和控制底线。使风险管理体系的精神层面与政策、制度、机制和技术层面有机衔接,把风险管理责任渗透到每个部门、每个岗位和每个工作环节,并内化为员工的职业态度和工作习惯,植根于整个银行的运作行为之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级员工在风险管理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提升风险管理能力的长效机制,促进系统性的风险管理对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目标的战略驱动作用。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最新公告:目前,本站已经取得了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音像制品许可证,协助杂志社进行初步审稿、征稿工作。咨询:400-888-7501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银行经营风险及防控措施
定制原创材料,由写作老师24小时内创作完成,仅供客户你一人参考学习,无后顾之忧。发表论文
根据客户的需要,将论文发表在指定类别的期刊,只收50%定金,确定发表通过后再付余款。加入会员
申请成为本站会员,可以享受经理回访等更17项优惠服务,更可以固定你喜欢的写作老师。
商业银行是国家金融业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其运作效率的高低、风险的大小,直接反映一个国家金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商业银行体系的稳定、有序的运行对于一个国家经济安全乃至国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商业银行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过程中,由于事前无法预料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商业银行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产生偏差,从而蒙受经济损失、减少甚至丧失获取收益。商业银行的风险来自于一切和银行业务有关的不确定性因素,这些风险具有扩散性和隐蔽性的特点,若不及时加以控制,将会对国民经济产生不利影响。风险管理已成为银行发展中的核心问题,因此,研究银行经营风险的形成和防范手段对于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成因分析(一)我国商业银行在公司治理上存在缺陷商业银行最大的风险是治理风险。从国际环境上看,在年倒闭的286家美国银行中,90%的倒闭是因为公司治理风险;世界银行(2000)研究表明,引发亚洲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公司和银行在公司治理上存在着缺陷。商业银行薄弱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会引发储蓄和信贷危机,从而带来巨大的金融风险。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表明银行公司治理对银行风险的影响机制及对降低系统风险和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的重要作用;从国内环境看,我国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问题非常突出。虽然近些年国内商业银行纷纷上市,加大了股份制改革和公司治理的力度,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比如治理结构缺陷、信贷约束软化、内控制度乏力和激励机制弱化的问题,容易引发金融风险。从某种意义上讲,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目标和改革成功的重要标志。(二)内控管理机制不完善,风险管理执行力度较弱近几年,由于受各种相关因素的影响,原有的内控机制渐渐地落后于市场改革的步伐,出现了许多与市场不相协调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1.产权制度改革严重滞后。在此之前,商业银行均属于国家所有,其商业银行股权自然也就全部集中于国家,商业风险也完全由国家承担,这与现在提倡的股权多元化是相悖的,是不相吻合的。由于授权的不规范,时常导致越权、绕权之事的发生,严重影响了银行内部调控职能。2.稽核部门控制力度不够。目前,商业银行运行体制尚不适应于一级法人负责的稽核管理体制,稽核部门的作用尚无法正常发挥,或者说发挥的作用不大;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内控制度不健全,内控内容不明确。商业银行现行内部管理体制在运行过程中,尚有许多不足之处。一些部门或岗位都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体制和措施,缺乏系统、完整的经营管理和业务经营的内控制度,这些都对于银行自身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各项相关的管理体制需要完善,风险控制能力仍有待加强。3.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缺少创新性。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建立,主要是为了确保商业银行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得以贯彻执行,从而有效地保证商业银行的各项经营策略的全面实施,经营目标的实现,也是风险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有力保障。(三)不良资产反弹加快为拉动我国国内需求,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增加政府投资,从而带动银行信贷的高速增长。然而,在信贷高增长的过程中,为获得更多的贷款项目,各银行之间相互竞争,给银行信贷带来严重的风险。首先,利益驱动导致银行之间过度竞争和无序竞争。在投资项目一定的情况下,各行为获得贷款项目而主动降低贷款条件,简化贷款手续,放松信贷审查等情况可能普遍存在,由此而给银行信贷带来风险。其次,在短时间内发放规模如此巨大的贷款,银行很难对借款人进行充分的信息调查,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使贷款产生损失的概率增大。再次,贷款审批时存在着人为操作的不确定性,贷款各个环节存在的违反规章制度的情况,都将给银行贷款带来巨大风险。然而从国内经济形势来看,大部分行业生产增速大幅下滑,多个行业利润出现负增长。2008年9月以后,39个工业大类中,有31个行业1-11月的利润同比增幅低于1-8月的水平。种种情况说明,在国内、国际经济环境大背景下,内外部需求将大幅下降,同时就业受到的一定冲击以及资本市场下挫引发的负财富效应等对消费增长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在需求大幅下降的情况下,企业生产经营更为困难,效益下降,各地企业裁员事件频频发生,企业家信心不足,企业违约风险明显增大。同时新增贷款发放的加快导致对整体不良贷款率稀释作用减弱,从而导致银行信贷资产的信用风险急剧上升。二、防范和化解银行风险的对策(一)加强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制度我国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应该花大力气加大公司治理机制的建设与健全。从以下几点加强公司治理的措施:一是应该不断优化股权结构,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二是应当建立适当规模的董事会和监事会,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形成规范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监督制衡机制,实现利益的协调统一。三是加强公司的内控制度建设、加大自我监督检查,使其规模与风险匹配,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应在控制银行资产负债率的同时,加强对管理者的监督管理,规范其经营决策,实行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二)加强内控管理,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将风险管理放在首位,对经营中面临的风险包括信贷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策略风险、信誉风险等进行有效的识别和评估,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技术的重视程度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有助于内部控制制度和职能的有效执行。首先,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应该贯穿于商业银行业务经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这是保障商业银行经营目标顺利实现的动态过程,积极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就是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发展中“三道防线”(业务操作岗位人员的合规性操作、业务管理部门的事后监督检查和稽核监察部门的再监督管理)的有机结合。其次,制定并落实内部控制责任制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有效性的真正提升。内部控制责任制在商业银行内控管理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各级机构和部门负责人要切实承担起内控责任,对本机构、本部门的内控建设负总责,并将内部控制责任层层落实,各级经营机构、各专业部门、各岗位,都要明确内控责任人和内控职责。再次,内部控制是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规范性和合规性进行管理,但内部控制必须做到与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协调发展,这样才能使内部控制管理在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对业务经营管理状况做出及时的反应,及时调整和修正与业务经营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和环节,从而使内部控制管理始终与业务经营发展相适应。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不仅在控制业务经营活动中是动态的,而且其自身也是一个不断完善、修正的动态过程。(三)加强信贷风险的对策和管理商业银行风险防范过程中,加强信贷风险的管理可从以下着手:第一,按照经济规律办事,选好项目,加大对未来收益前景较好项目的信贷力度,如有政府背景、财政支持的基础建设项目和基础设施配套项目等。选好项目不仅有利于降低银行信贷资金的风险,也有利于发挥银行资金配给的作用,优胜劣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第二,加强银行之间的合作和信息共享,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对于资金需求量大、投资周期长的项目,积极开展银行间银团贷款,分散贷款集中度,降低信息不对称和大额贷款所带来的风险。第三,确保贷款五级分类准确性,认真做好贷款“三查”工作。坚持严格五级分类管理办法,进一步提高贷款质量分类的准确性,在重点关注贷款迁徙率、贷款分类偏离度等动态指标变化情况的同时,加强贷款分类的细分和科学管理,要继续独立认真地做好贷款“三查”工作,完善银行内部评估体系,更为准确及时地反映风险。第四,认真做好贷款核销工作。银行业金融机构全年都要加快不良资产处置,加强核销呆坏账工作,按照“账销、案存、权在”的原则,抓紧做好资产出售和呆坏账核销工作,多渠道加大处置不良资产的力度。第五,加强公司治理机制建设的同时,还要加强信贷文化的建设,完善客户征信体系建设,加强对商业银行自身的管理、提高人员素质,要建立高效、完善的风险监测体系。商业银行内部要加强对贷款相关人员的培训与管理,防止发生盲目放贷的现象。高效、完善的风险监测体系是信贷风险控制的基础。第六,加强对银行的监管,确保银行一、二级资本充足率和拨备率处于合适的水平,增强银行体系的抗风险能力。(四)落实商业银行各项制度商业银行是高风险的行业,制度与规范要辐射到工作的每个环节,加强每个员工与管理人员思想建设,提高大家防范风险的意识,使各项法规与制度切实落到实处,不要把规章制度当成摆设,有章不循。银行经营风险及防控措施责任编辑:陈老师&&&&阅读:人次
上一篇论文: 下一篇论文:
按栏目筛选
银行经营管理论文热门范文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银行经营管理论文相关文章您当前的位置:&>&&>&
浅析银行柜面风险与控制措施
时间: 11:21:45&&来源:&&供稿单位:建行湘西自治州分行&&作者:曾敏
&&& 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合规经营是我们稳健运行的内在要求,也是防范金融案件的基本前提。其中柜面业务是直接受理客户业务的窗口,是银行经营中风险案件的高发部位,如果在工作中出现偏差,风险隐患将无处不在。
&&& 一、柜员疏忽大意,处理业务操作不当,造成记账差错。
&&& 疏忽大意是柜员办理业务时出现差错的主要原因。开户时户名录入错误,汇款业务金额、日期、姓名、账号、汇款收汇人姓名、身份证号码录入错误,而且错了有时也比较难以发现。取款操作成存款造成了自己短款,如能及时发现还好,待客户离开之后才发现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这些都是有实际的案例的。所以我们办理业务的过程中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必须对每笔操作都认真地核对确保正确的情况下才提交。
&&& 二、原始凭证保管不善,丧失记账依据,存在风险隐患。
&&& 原始凭证是记载经济业务和明确经济责任的一种书面证明是记账的法律依据。我们在每天的营业结束后必须保证我们办理业务过程所产生的业务凭证完整不缺失,保证凭证上的要素齐全,没有遗漏客户签名以防止某些有心的客户回头告知自己没有办理过该笔业务,而引起经济纠纷;对于重新认证或者是冲正的业务,原始凭证包括客户回单联一定要全部收回;对客户资料也要妥善保管不能随便泄露客户的资料。
&&& 三、柜员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代客填写单据。
&&& 代客户填写单据极易引起客户纠纷,产生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在办理业务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一些客户抱怨自己填写单据很慢赶时间或者自己不会填写该单据要求柜员帮忙填写,这时作为临柜人员我们必须严格清楚不能代理客户填单了解代客填单有可能产生的后果,我们要做好对客户的解释工作,或者叫大堂经理指导该客户填写单据确认客户本人签字后才能为该客户办理该笔业务。
&&& 在识别出柜面业务的风险点后,我们就应采取相应的对策,以将该风险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 首先,健全风险管理机制,为防范操作风险提供保障。1、通过建立健全柜面业务考核系统,对网点、柜员的柜面风险防控管理、风险防范措施和效果进行及时的跟踪考核,把柜员的业务量、营销业绩与风险管理水平作为对柜员综合考评的依据。2、加大对差错率高柜员的业务指导,有针对性的提出指导意见,并且通过柜员之间的经验交流互相学习,以逐步提高差错率网点的核算质量。3、强化柜面风险管理工作,对柜面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进行合理的安排,严格要求不相容岗位职责相互分离。
&&& 其次,提高重视程度、加强教育培训,提升风险防控能力。1、高度重视柜面业务风险的防范。网点会计负责人应该加强在日常工作中严格管理,定期抽查录像,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及时纠正和制止违规行为。2、认真组织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坚决杜绝已习惯代替制度,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理业务,不断强化员工风险防控意识,从思想、经营理念、全面风险管理、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上培育良好的风险控制文化,形成一种风险管理人人有责的内控氛围。3、通过加强培训、风险提示等方式,提高一线员工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线防范技能,有效抵御外部欺诈风险。&
&&& 最后,加大电子银行柜面签约力度,转移柜面操作风险。电子银行产品的特性决定了其具有转移柜面业务操作风险功能,可以减少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发生,当然,电子银行的签约也要注意风险防控。
??????????
2017年您对哪家全国股份制银行服务最满意?
&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中国邮储银行
&中国光大银行
&中国民生银行
&广东发展银行
Copyrght & , tban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中联银信(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贝邦律师事务所 姜波
版权所有:银行界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行业考试风险管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