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优势农场统一经营管理服务与农工家庭经营优势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我家的农场有奔头 更多经营选择权让创新有了动力
  [编者按]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
  有人说,这是一场有关农村经营体制机制的重大变革;还有人说,这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崛起。小小的家庭农场,肩负着多重探索,会对未来的农民、农业和农村带来怎样的改变?记者近日赴宁波调查,试图解开其中的答案。
  系列报道:
家庭农场既能保留传统农业的家庭优势,又符合现代农业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的发展方向。
  浙江日报宁波2月25日电新春伊始,江山市种粮大户、新生粮食专业合作社理事林项霞给我们打来问候电话,她说今年的头等大事,是去工商局注册成立&家庭农场&。
  林项霞一家近4年来在当地承包近5000亩地种植水稻。这个在中央一号文件里出现的新名词,虽然还没有统一的认定标准,在工商注册系统中也只是以&农场&出现,但她感觉到它将带来的变化:&这是发展方向,三五亩地的小打小闹已步步难行。&
  家庭农场,能破解当前农村的哪些问题?在对宁波家庭农场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小小的家庭农场正在进行多重探索。
  能者种其田
  在慈溪市四塘南村长福农场,农场主罗长福通过土地流转,逐步扩大农场面积,目前已有40多亩地,全都用来种葡萄,一年纯收入近40万元。农场由他和妻子打理,这片原先无人打理的盐碱地,如今已是他们一家的致富田。
  和罗长福相似,在二灶市村经营雪风果蔬农场的胡旭丰,把农场面积从50多亩扩大到110亩,用附加值较高的草莓、小番茄等品种,替换原先农户种植的大白菜,效益明显提高。
  &雨后春笋&,慈溪市农业局产业科科长孙冲波这样描述当地家庭农场的发展状况,&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基础上,推动土地流转,使土地向大户集中,发展适当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这是破解一家一户小农经济的有效途径。&
  家庭农场的兴盛,土地流转是首要前提。慈溪目前大量农村劳动力已&洗脚上岸&,种地不再是主要生活来源,农民自发流转承包土地现象较多,这为家庭农场土地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条件。据统计,截至去年12月,慈溪市土地流转面积达34万亩,占家庭承包面积的63.4%;规模经营面积39.2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61%。
  在更大的范围内,家庭农场已有了发展基础。据农业部统计,至2012年,耕种3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已达887万家。有学者认为,家庭农场既能保留传统农业的家庭优势,又符合现代农业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的发展方向,从&耕者有其田&转变为&能者种其田&。
  资源再优化
  作为继种粮大户、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之后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正吸引着土地、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集聚。
  在浙江草莓之乡奉化尚田,张庆华家的20亩草莓有自己的品牌商标,有13个田间管理员,其中4个还是大学生。只有初中学历的张庆华,是这个草莓园的CEO。他说,尚田草莓名声在外,订单主动上门,他们家每亩年收入有3万元左右。
  张庆华种草莓已有15年了,不过以前只有5亩地,一年收入保持在3万元上下。2008年,他以每亩500元的价格租下隔壁3户人家的草莓地,开始尝到甜头。&像滚雪球一样,政府补贴、技术指导都跟上来了,会种植的农民也来了,还有专业对口的大学生来了,种草莓效益越来越好。&张庆华说。
  虽然在国家、省一级层面还没有专门的财政、税收、用地、金融、保险等扶持政策,但各地已经开始为培育家庭农场探路。慈溪市从2003年开始,设立中小农场发展基金,对新创办的农场,每家补助5000元,给予每年评选出的5个先进农场1万元奖励;同时,对农场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适用新技术应用,给予重点倾斜和补助;鼓励以家庭农场为主体,申报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
  资源集聚带来最直观的结果是增收,成为家庭农场最直接的吸引力。据宁波市在2010年对家庭农场发展的调研,385个家庭农场已实现销售收入8.26亿元,利润1.48亿元,平均每个农场分别为214万元和38万元,大大超过普通农户的收入水平。
以家庭农场为基础的农业耕作快速兴起,被认为是美国经济新前景
  创新有动力
  美国《大西洋月刊》近日刊文《家庭农场的胜利》,认为以家庭农场为基础的农业耕作正&惊人地兴起&,那是美国的经济新前景。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也在近期表示,&只要家庭干得了、还愿意干的,就应该让农民自己干,让农民有更多经营选择权。&
  据农业部统计数据,全国已有家庭农场6670多个,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推动力。
  在慈溪市掌起镇绿叶农场的农机库里,农场场长叶善根对各种农用机械如数家珍,其中不少购买时都获得了政府补贴,最高的补贴达40%。他说,由于过去家庭生产面积都比较小,大型机械很难发挥作用,规模化种植后,土地都连在一起,大型机械有了用武之地,如今家庭农场使用现代化农机生产。
  除了农业机械广泛应用,家庭农场也激发了农户对新技术、新工具、新品种的积极性。在江山市,种粮大户林项霞去年启用了一个面积为200多平方米的智能化温室育秧室,并在承包田里试种了600亩向日葵,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摄影;眼下,她家的农产品直营店即将在江山市区开业,并开始网上销售。
  在余姚市三七市镇悠悠农场,场主的儿子大学毕业后,接手农场经营,直接当了&农场主二代&,并在3年前工商登记并注册商标,现在已有经营面积600余亩。
  这些在农场里探索前行的农民,为农业带来更多的活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目标早已超出了种地,已经走在农业经营体制创新的前端,一批懂技术、会管理、能经营的职业农民也正在成长。
  系列报道:
记者 裘一佼 陈醉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浙江即时报第一篇:家庭农场调研报告
下辛店镇家庭农场调研报告
接到上级调研任务后,我们农口组织调研专班到走访了全镇4个类似于家庭农场的种养殖业大户(北堤村王森林、白水湖村王先勇、泗州寺村罗丙田太和村聂正伟),采取数据统计、典型解剖和查阅资料等方法,对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总体情况是发展正常,形势很好,农民满意,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研究解决。
一、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
从调查情况看,4个家庭农场的基本情况是:农场主中有3个村干部,1个农民,户平劳动力3人;8户农场主共有机械设备12台套(获农机补贴30万元),以种植水稻、小麦、养鱼为主;土地流转总面积555亩,其中耕地450亩、水面105亩,流转涉及68户,有2个农场签订了规范的流转合同, 2户是口头协议短期流转;租金亩平约450元,最高的是水面养鱼每亩600元,最低的是60元(汉北河河滩),其中流转土地的粮食补贴由土地所有人所得。4户农场2014年纯收入44万元,户平11.3万元。从4家家庭农场的发展来看,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农场数量增长较快,发展势头良好。4个家庭农场中,有2户从1998年就开始&捡田种&,2户从2014年底开始流转,近几年规模发展越来越大。特别是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进,种植大户越来越多,土地流转进一步加快,台湖、安定、北堤等村出现到大冶等外地地承包经营家庭农场的现象。据统计,全镇经营5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有150户。
2、粮食生产得到保障,特色种植进一步显现。4个家庭农场,全部种植粮食,去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50亩,总产量194.1万斤,亩平1134斤(含小麦),一个人种粮可供150的口粮。在粮食生产得到保障的同时,各种特色种养殖的到充分发展,其中白水湖村王先勇种植泥蒿100亩,泗州寺村罗炳田发展精养鱼池160亩,经济效益非常可观,极大促进家庭收入,人均纯收入3.1万元,是当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倍。
3、农业机械化程度增强,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4个家庭农场中,2014年种植主要生产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作业,农场主配有机械设备12台套,机械投入105多万元。北堤村村民王森林,自有旋耕机、机耕船、收割机等,加上他组建的合作社成员共有的农用机械10台套,总价值40余万元。他家流转土地200亩,其中本村水田50亩、台湖农场50亩,汉北河滩100亩,去年纯收入20多万元。今年,他计划秋季在本村建一座酱菜加工厂,发展带动附近蔬菜生产;秋播时在汉北河附近3个村季节性流转1000亩,连片种植小麦。
二、家庭农场发展的困难和问题
1、农村土地流转困难。一是部分农户对土地存在思想障碍。有的是&土地命根子&思想浓厚,担心失了地、丢了根,不愿流转;有的是外出收入高,对那点田、那点租金无所谓,田放那也不要饭它吃,还可以领补贴,也不愿意流转;加之政府对土地流转没有&硬措施&,没有办法制约农户。比如2014年我镇为了发展千亩螃蟹基地,在迎风、彭李、北堤三村协调流转土地,设计40户的300多亩土地流转
协议整整谈了5各月才签订。二是土地零散和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旱包子、水袋子&等条件差的田流转难度大。三是土地流转服务还没完全到位。调查的4个家庭农场2个签订了合同,2户是口头协议,其他散户都没签合同。全市农户间的小面积流转80%以上都没签合同。
2、农村家庭农场融资困难,农业生产后继无人。农业生产周期较长,比较效益低,回报见效慢,缺乏有效抵押物,家庭农场在经营初期一次性投入比较集中,资金需求较大,多数农场实力不强,加上固定资产不多,大部分投入无法通过资产抵押等方式获取银行贷款,制约其扩大生产规模和发展设施农业。大部分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合作社想发展扩大规模,贷款融资很困难。贷款条件苛刻,无法贷款。白水湖村王先勇去年流转100亩土地种粮食,农户每亩的租金500元,他家纯收入也很可观,两相满意。今年他想贷款20万元,扩大种植规模到300亩,因没有抵押无法落实贷款。三是农业人才支撑困难。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从事农业劳动力年龄偏大,结构老化,在家从事家庭农场经营的都是50岁以上老年人,子女全都外出工作、务工,再过10年,&谁来种田&的问题就更加突出了。
3、农业社会化服务还不完善。突出表现在农机驾驶与维修、配方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普遍农户信奉&巧种不如拙闭&(施肥)的老信条,不管田里缺什么,搞两包化肥再说。一些农民一季稻谷打五六次药,人家打什么药我打什么药。农村盲目施肥、盲目打药的问题突出,而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只有一名工作人员,面对全镇近6万
亩种植面积显得力不从心
4、农业基础设施仍显落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镇域一二三级渠道淤塞极其严重,每到旱涝天气,水马齿苋堵塞河道,农业用水根本不能保障。而改造近40公里的一二级渠,以一个乡镇财政之力,就好比螳臂挡车。二是虽然我镇部分村进行过土地平整项目,但仍然有近半村没纳入进来,农业生产仍有很大不便。三是稻谷翻晒困难,每年水稻收获季节,农民就为水稻翻晒发愁,镇域公路到处都变成了晒场,影响了人们日常生活。
三、对策建议
1、加强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家庭农场与土地流转要相得益彰,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带动土地流转,土地有序流转才能有家庭农场的健康发展。乡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或&三资&监管代理服务中心是基础,要联合县经管局切实承担起指导流转合同、调节土地承包矛盾纠纷、搜集发布流转信息等职能,为土地流转搭建便捷的沟通和交易平台;逐步探索建立土地流转双方的价格协调机制、利益联结机制和纠纷调解机制,促进流转关系稳定和连片集中。
2、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相结合的道路,解决家庭农场融资难题。要大力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引领作用,帮助解决单个家庭农场干不了、干不好或干了不合算的事情,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实现家庭农场与市场的无缝对接;优化金融服务,开展家庭农场信用等级评定,对信用等级高的家庭农场给予一定的授信额度,并给予利率优惠,允许家庭农场以大型农用
设施、流转土地经营权等抵押贷款,创新信贷品种,简化信贷手续,提供优质服务;支持和引导农业担保机构优先为家庭农场提供担保贷款。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争取上级农业基础项目,捆绑利用土地整理、高产农田建设、低丘岗地改造等各项农业建设项目,疏通河道畅通,加快流转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为家庭农场经营提供良好的基础。
4、加强农业人才培养。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人才培养作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利用和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开展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重点培训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率先发展成为职业农民。参照大学生村官的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特别是农业院校的大学生到农村、回家乡,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
5、落实国家对农民的扶持补贴政策。比如: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新增补贴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把今年中央和省新增的农业补贴,全部单列出来,用于补贴上述对象,其他农民的补贴仍按照去年的标准执行。特别是农机等补贴,优先补贴家庭农场等种养殖大户。
第二篇:宁波市家庭农场发展调研报告
宁波市家庭农场发展调研报告
信息来源:《浙江现代农业》发布时间:查阅次数:
【 保护视力色:
】【 文字: 大 中 小 】
现代农业家庭经营组织(以下称为家庭农场)是以农户家庭为基本组织单位, 以市场为导向, 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专业从事适度规模的农林牧渔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并经过工商注册,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和主要推动力量,代表了今后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现将宁波市家庭农场情况报告如下:
一、家庭农场基本情况和特点
随着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在上世纪80 年代中后期,宁波就有了家庭农场的雏形,出现了一批粮田适度规模经营大户,90年代后期,随着农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出现了一批从事蔬菜、瓜果、畜禽养殖等多种经营的规模大户。同时,大户的市场意识、经营意识不断增强,一些大户自发或在政府引导下,将自己的经营行为进行了工商注册登记,以期寻求法律的保护,寻求进一步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到目前为止,全市从事种植(大田,不含山林)、畜牧养殖的家庭农场共有385家,其中种植类279家,畜牧类106家。按工商登记类型分,以个体工商户登记的295家,以个人独资企业登记的90家。并有以下特点:
1、经营规模较大,产业覆盖面逐步拓宽。家庭农场经营规模普遍较大,279家种植类家庭农场经营面积均在50亩以上,其中50-100亩123家,占44.1%,100-500亩的139家,占49.8%,500亩以上的17家,占6.1%,畜牧业的经营规模也大大超过国家、省定的标准。年销售额50万元以上的355家,占92%,其中500万元以上37家。由于经营规模较大,有237家家庭农场长期有雇工,占家庭农场总数的近三分之二,雇工人数1016名,平均每个农场5名左右,最多的达几十人,仅三分之一左右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家庭农场从事领域逐步拓宽,其中种植蔬菜瓜果的242家,粮食28家,生猪50家,禽类34家,其他31家。
2、综合素质较好,管理水平较高。农场主年龄50岁以下的有267名,占70%,其中30岁以下的28名。高中以上学历的142名,占37%,其中大专以上30名。大部分农场主产业规模都是从小做到大,专业知识、实践技能较强,懂经营、会管理。有311家农场实行了标准化生产,66家已获得无公害基地和产品认证。有49家聘请了64名大学毕业生参与经营管理。
3、经营效益较好,市场竞争力较强。全市385家家庭农场2014年实现销售收入8.26亿元,利润1.4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8.8%和35.6%,平均每个场分别为214万元和38万元,大大超过普通农户的收入水平。有224家牵头领办或加入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有103家与农业企业签订了产品购销合同,有110家拥有自主商标权。有不少农场主是购销大户或农产品经纪人,市场信息灵,产销连接紧密,产品竞争力强。
4、发展速度较快,地区间发展不平衡。随着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的发展,规模效应不断体现,政策扶持环境不断趋优,家庭农场发展速度逐步加快,但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慈溪市上世纪90年代出台政策,培育扶持家庭农场,目前已有各类家庭农场(包括林业和渔业)500多家,其中种植业和畜牧业283家,占宁波市的73.5%;象山27家;其他各县(市、区)较少,种植业家庭农场中除慈溪264家外,仅有余姚9家,象山、镇海各3家。
二、充分认识家庭农场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近年来,宁波市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一般都不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环节,由此形成的两种
模式的合作大多限于加工、流通领域,仍然解决不了人多地少、农户小规模生产的问题。发展家庭农场,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促进土地等生产要素向生产经营能手集中,开展集约化经营,是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的创新,有利于实现农业机械化,大幅度提高土地利用率、投入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竟争力,对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的作用。
1、发展家庭农场是完善和创新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有效途径。 现代农业客观地要求传统农业家庭经营组织转变为现代农业家庭经营组织。家庭农场是在农业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其核心是在稳定家庭经营的同时, 通过多种方式, 按依法自愿有偿原则, 将一部分土地向大户集中组建家庭农场, 既坚持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又继续发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经济效益的引导下,不断投入扩大再生产,提高农业生产力,是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一种顺势调整,易被广大农民接受,是完善和创新家庭承包经营的有效途径。
2、发展家庭农场是实现农业集约化经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具有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化特征,要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每个家庭农场都会加大物质和科技的投入, 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同时,家庭农场亦如家族企业一样,具有较好的传承性,能较好的维持和保护农业生产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全市家庭农场生产装备设施投入较大,普遍在几十万元以上,一些规模畜牧场则达上千万元,农机具购置齐全,农机化水平普遍较高。余姚市三七市镇悠悠农场起步于1993年,规模逐年扩大,其子大学毕业后,把从事农场经营作为家庭事业,于2014年进行了工商登记,并注册了商标,目前经营面积600余亩。
3、发展家庭农场是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载体。家庭农场以追求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使农业由保障功能向盈利功能转变,克服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弊端,商品化程度高,能为社会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农产品。同时,家庭农场亦比一般农户更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也更易于监管。据调查,全市80%以上的家庭农场实行标准化生产,农场的管理制度、农事记录、生产台账相对齐全,一些大的农场还将相关管理制度上墙。象山西周伟平农场种植水稻500多亩,每年投售粮食300多吨,成为全国优秀种粮大户、市级劳动模范。慈溪市掌起镇绿叶农场2014年成立,坚持规模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目前经营面积1600余亩,为农业龙头企业海通公司提供了大量的农产品原料。
4、发展家庭农场是推进科教兴农,培育新型农民的有效手段。作为规模经营主体,家庭农场比一般农户更迫切需要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也更有能力接受推广和使用,成为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的主力军。慈溪市各类家庭农场累计引进甘蓝、草莓等优新品种100多个,成功推广优新品种17个,并成为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无害化防治措施、先进农机具等方面的先行者。农场主既懂生产,又会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是典型的新型农民。同时,通过家庭农场效益农业的带动,一批农场主的下一代逐步对现代农业有了新的认识,成为家庭产业继承人,一批农户受影响带动加入家庭农场行列,成为新的农场主,一批大学生在家庭农场就业,培养了现代农业的新生力量,还有一些农民被吸纳到现代农场成为新一代农业产业工人,既有土地租金收入,又有薪金收入,收入水平大大提高。
三、当前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一是对发展家庭农场重要性还缺乏必要的认识。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尚未认识到家庭农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主体而予以重视,没有出台系统的专门扶持家庭农场的政策。作为家庭农场潜在发展对象的种养大户,普遍缺乏市场意识,满足于现状,缺乏组建家庭农场的积极性。
二是土地流转难。近年来,土地的稀缺性不断显现,首先是农民惜租,土地流出户少,土地流转困难,农场难以扩大经营规模;其次是土地集中连片难,流转的土地,往往交通不便、农田基础条件较差,零碎插花不集中;三是流转价格上涨快,受物价和高收益农业项目刺激,土地流转价格逐年上涨,目前普遍在每亩500元以上,城郊则在800元以上,流转价格上涨对农场经营带来成本压力,特别是从事粮棉油等大宗产品生产的农场,同时带来农地纠纷,影响农场主的正常生产秩序和生产积极性。
三是融资、用地、用工等要素制约大。家庭农场在经营初期一次性投入比较集中,资金需求较大,多数农场实力不强,加上固定资产不多,大部分投入无法通过资产抵押等方式获取银行贷款,制约其扩大生产规模和发展设施农业。管理用地落实难,尽管省、市有关文件明确允许农业经营主体按照不超过流转面积5&的土地建设管理用房,但由于严格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政策难以落实到位。同时,由于物价上涨和外来劳动力流动频繁,劳动力工资普遍比上年增加20%以上,一些农场尽管提高了工资,但还是难以留住人。
四是组织化程度低,社会化服务能力弱。全市尚有163家家庭农场没有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占总数的40%以上,一些已加入合作社的农场主也感到合作社服务能力有限,以自我服务为主。农技服务力量薄弱,对家庭农场缺乏技术指导,机械化程度低,造成家庭农场需要大量的农业工人。
五是农场主经营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尽管大部分农场主多年从事农业生产,实践经验丰富,但毕竟受学历、理念等因素影响,难以有效承担现代农业发展重任,需进一步提高经营素质。
四、加快培育和发展家庭农场的对策建议
加快培育和提升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所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家庭经营要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着力提高集约化水平&,&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家庭农场作为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的有效载体,在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中表现最为活跃,最具生命力。因此,要加大扶持力度,积极培育,加快发展。
(一)审时度势,营造培育家庭农场的良好环境。初步统计,全市土地流转率和规模经营率都在60%左右,50亩以上经营面积的业主(包含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有5227户,承包经营面积66.78万亩。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和组织化程度有较大提高,已经具备发展家庭农场的条件。因此,要提高认识,把扶持现代家庭农场作为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抓手,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出台扶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积极营造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氛围和舆论环境。
(二)强化基础,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要进一步加强土地承包管理,健全土地流转服务市场,为供求双方提供法律咨询、供求登记、信息发布、中介协调、指导签证、代理服务、纠纷调处等服务,为土地流转搭建便捷的沟通和交易平台;逐步探索建立土地流转双方的价格协调机制、利益联结机制和纠纷调解机制,促进流转关系稳定和连片集中;进一步完善农民社保体系,解决离土农民的后顾之忧,积极有序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
(三)加大扶持,不断提高家庭农场生产力水平。要鼓励有条件的种养大户升级为家庭农场;鼓励家庭农场增加技术、资本等要素投入,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财政要设立专项发展资金,用于家庭农场提高生产能力建设;家庭农场自产自销的农副产品要给予农民自产自销的税收待遇;适宜家庭农场申报的农业项目要优先安排;要落实用地、人才引进等优惠政策,家庭农场在不破坏耕作层的前提下,允许其按规定建设生产管理用房,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到家庭农场工作。开展优秀家庭农场评选并予表彰。
(四)健全服务,为培育发展家庭农场提供坚强保障。要深化农技推广体制改革,强化新型农业社会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新产品、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指导家庭农场应用先进适用新技术、引进优质高产新品种、种养新模式,开展标准化生产;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引领作用,帮助解决单个家庭农场干不了、干不好或干了不合算的事情,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实现家庭农场与市场的无缝对接;优化金融服务,开展家庭农场信用等级评定,对信用等级高的家庭农场给予一定的授信额度,并给予利率优惠,允许家庭农场以大型农用设施、流转土地经营权等抵押贷款,创新信贷品种,简化信贷手续,提供优质服务;支持和引导农业担保机构优先为家庭农场提供担保贷款,大力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扩大农业保险范围,增加保险险种,搞好农业保险服务,降低农业生产风险,保障家庭农场健康发展;加强培训指导,提高农场主的综合素
质,不断提高家庭农场经验管理水平。
第三篇:关于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调研报告
金融创新接&地气&提升服务助&三农&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透过中央一号文件对&家庭农场&的鼓励和支持态度,我们看到了一条农业农村改革的新路径,也感受到了国家对我们金融机构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殷切希望。作为基层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一员,xx银行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农业规模化发展,并及时调整贷款投向逐步向家庭农场等农业生产大户倾斜,全力支持本地家庭农场驶入&快车道&。
(一)xx县家庭农场整体发展情况及生产经营情况
1、辖区内家庭农场基本情况。根据6月份的调查,xx县家庭农场的数量共116个; 经营土地面积1.5886万亩; 主营业务范围为粮食种植、果树种植、水产养殖、家禽养殖、蔬菜种植、花卉种植、杨树造林等;全年经营总收入1590万元;家庭劳动力人数332人、雇佣人数132人;全部在工商部门注册。
2、辖区家庭农场的金融需求。据统计,目前全县家庭农场在xx银行贷款余额1055万元,未来贷款总需求有975万元。融资需求额度主要在10万元以下36户,10-50万元需求19户,50-100万元需求2户,100万元以上需求1户,贷款期限一般在3-5年。
由于国家政策的出台以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家庭农场在xx县得到了迅速发展。截止今年7月31日,xx县在工商局注册的家庭农场规模已达579户。同时,政府关于用地、财政、税收、金融、保险、补贴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正在陆续出台,这将大大鼓励农户从事家庭农场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保持家庭农场这一新兴事物的稳定性。
(二)金融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由于家庭农场是新生事物,我行在对其进行调研时发现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自身经营不够规范,技术支持不够,又未购买农业保险;二是难以提供有效担保,符合条件的抵质押物不足;三是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可能出现农作物绝收的情况;四是政府相关政策还未正式出台,农场主还处于观望状态;五是暂未形成规模产业,虽然目前已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有579户,但绝大多数还处于刚起步阶段;六是部分家庭农场同时具备专业合作社、有限公司等多重身份,定位模糊。
上述困难导致银行在向其提供金融服务时,对其经营收益、资金回笼以及潜在风险等难以把握,急需出台一套完整的制度流程来规范操作。
(三)xx银行拟支持家庭农场的措施
1、争取政府支持,政银合作联动化。计划与县农委联合成立金融服务小组,负责农村经营主体金融服务,推动具体工作的开展。同时,建议政府相关部门给与重视,加大舆
论宣传,对协作银行在财税政策上予以倾斜,给予营业税、所得税等优惠或减免。同时,也请人行利用其信息掌握全面的优势,对银行加强政策指导。
2、实地下乡调研,金融服务制度化。我行于今年6月份组织人员下乡实地调研,选取种植业、养殖业等不同类型的家庭农场进行访谈,通过现场查看以及与农场主的交流,真实了解农场主的贷款需求以及资金使用周期等情况。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我行7月份又组织部分基层支行行长、业务部门负责人对《xx银行家庭农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进行讨论,现办法已正式行文。该办法的主要创新点是:对象明确、用途广泛,授信灵活、期限较长,担保方便、额度充足,办结迅捷、还款灵活。
3、降低融资成本,贷款利率优惠化。调整&三农&贷款重点向家庭农场倾斜,支持规模化农业、养殖等适应家庭农场经营的产业,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向&家庭农场&模式发展。同时对&家庭农场&贷款实行优惠贷款利率,贷款利率按照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上浮70%执行,比其他贷款利率较低,真正为家庭农场减负让利,降低家庭农场的融资成本。
4、实施&阳光信贷&工程,信贷服务透明化。在全县所有行政村设立&阳光信贷&服务宣传栏,向农户公开驻村客户经理姓名、照片、联系电话,并公示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有效规范信贷操作流程,让客户熟悉每个贷款品种,
明白具体的办贷流程、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贷款方式,进一步实现贷款服务公开化、透明化、便捷化。
5、加大营销手段,贷款手续简便化。针对家庭农场的具体情况,我行将针对家庭农场设置专属客户经理,具体负责家庭农场贷后信贷资金使用情况的日常监督,在余额控制和约定期限内还贷自由,周转使用。进一步简化贷款审批手续,做到随用随贷、送贷上门。同时根据当地种养殖业的季节特点、贷款项目生产周期和综合还款能力等,灵活确定贷款期限,全力支持&家庭农场&发展。
(四)对政府部门参与的建议
从xx、xx等开办此项业务的实际情况看,均有政府部门参与,如xx市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成立了由银行、财政、农办、房管、国土、规划、法院等部门组成的农村抵质押贷款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的操作办法和流程,明确土地部门负责土地确权办证和抵押登记,政府并承诺按照贷款本金1:7的比例设立担保基金;各镇成立土地流转中心,保证区域范围内产权流转并负责土地承包确权办证和质押登记;明确财政局负责设立开办此项业务风险补偿和奖励基金的部门及分工。
由于家庭农场是新生事物,尤其是土地承包经营权需要政府部门的参与,土地流转办证、经营权价值确定、质押登记等实际困难单靠银行无法解决。因此,建议由政府牵头并明确相关部门的分工及职责,并在担保方式上承担一定责
任,以解决家庭农场贷款缺乏有效担保、风险管控难度大的问题,政银合作共同推动家庭农场快速发展。
第四篇:扬州市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扬州市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陈家根 周爱军 陈庭伟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培育和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补贴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一、扬州市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与特点
近年来扬州市着力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挖掘农业优势产业资源,家庭农场发展形势良好,主要有以下特点。
1.家庭农场数量日益增多。截止今年7月底,全市经工商登记家庭农场97个,经营面积2.8万亩,其中,有3家以有限公司形式登记、有5家以个人独资企业形式登记,其余均以个体工商户形式登记。
2.家庭农场覆盖类型日益广泛。从事粮食种植类型最多,共67家,经营面积2.08万亩;从事花卉苗木类型最少,共5家,经营面积749亩;从事蔬菜种植共11家,经营面积2014亩;其它17家,经营面积5126亩。
3.家庭农场规模日益扩大。目前扬州市家庭农场经营面积在100亩以下18个,100-300亩的有49个,300-500亩的有11个,500亩以上的有9个。家庭农场总有劳动力431人,其中,家庭成员263人,常年雇工总数168人,2014年经营收入9678万元,净收益约1874万元。
二、家庭农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1.发展无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工商登记的随意性大。按照省工商局注册分局规定,家庭农场登记,除了注册资金有具体要求外,在认定标准上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农场经营者的身份也没有严格规定,没有制定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必将影响其健康、快速地发展。
2.扶持无力。作为新型经营主体,目前还没有特惠的扶持政策。家庭农场的发展目前迫切需要解决承包地的稳定问题、租金的补贴问题、农业机具购置补贴的问题,生产资料贷款难的问题,农用电的问题和农业保险等问题。
3.培训不够。近年来,扬州市针对家庭农场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相对较少,农民受文化知识基础差、年龄大等因素的制约,对培训缺乏积极性。由于扬州市持专业证书农民比重偏低,使得原本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民队伍很难向职业农民转变。
4.流转不长。目前扬州市土地流转期限普遍偏短,以三五年居多。家庭农场经营者对长期发展的项目不愿也不敢投入,使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局面进一步加剧,影响了土地的产出率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家庭农场的几点建议
1.强化政策引领,激发发展活力。一是加强规划引导。要将发展家庭农场纳入&三农&工作的总体部署,依据新农村建设规划和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合理确定家庭农场的适宜发展区、限制发展区,使家庭农场的发展规划与城镇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计划、农业产业化布局规划相对应。二是制定市级示范点标准。在引导规范发展家庭农场的基础上,积极培育一批市级&四有四好&示范家庭农场,设立时&有规模、有标牌、有场所、有配套&,经营时&经济效益好、耕地利用好、示范带动好、生态效益好&。同时用政策和法律促进家庭农场的培育,注重培养农民创业的各种技能和经营管理的能力,注重经营方式由个体化向产业型转化,使农民具有与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相适应的能力和素质。三是出台扶持政策。积极落实中央关于各类补贴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倾斜的要求,完善用地、用电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优化家庭农场发展环境。
2.拓宽融资渠道,增强发展动力。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市县两级财政设立专项扶持资金,通过贴息、补助等形式,对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家庭农场,重点给予奖励补助。二是整合项目投入。建立特惠制度,整合农业项目资金的投向,对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在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业产业化、农业标准化、土地流转、农机购置补贴等方面,采取以奖代补、项目扶持等形式,重点向家庭农场倾斜。三是引导金融投入。探索建立融资担保基金,为家庭农场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信贷担保资金支持。优化金融服务,允许家庭农场以大型农用设施、流转土地经营权等抵质押贷款。
3.优化服务指导,提升发展实力。一是完善农村土地流转交易服务。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确权登记颁证,加强土地承包管理,健全土地流转服务市场,为土地流转搭建便捷的沟通和交易平台;逐步探索建立土地流转双方的价格协调机制、利益联结机制和纠纷调解机制,促进流转关系稳定和连片集中;进一步完善农民社保体系,解决离土农民的后顾之忧,积极有序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二是强化家庭农场经营者职业技能培训。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是今后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必须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思想新的新型农民来经营家庭农场。因此农民职业教育不但要培养有知识的农业生产者,还要培育具有创业精神、创新意识、商品意识和市场意识的经营者、组织者和管理者。三是健全流通网络。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农产品流通网络。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家庭农场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解决农产品销售市场问题。
(作者单位:扬州市委农工办)
★ 责任编辑:江新
第五篇:关于推进汝城家庭农场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推进汝城家庭农场发展的调研报告 何好生
【摘要】所谓&家庭农场&就是指以家庭生产经营模式为主体,家庭成员为农业生产服务对象,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经济为家庭主要收来源的新型经营主体,同时依托国家政策、新型科技、信贷扶持和农业机械化作业为一体的家庭农业生产经营场所的统称。下面笔者调研组一行就近几年来汝城县家庭农场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基本找准了家庭农场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初步提出了推进该县家庭农场发展的思路及举措。
一、汝城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该县着力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挖掘农业优势产业资源,重点培育发展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和农业致富能手,迅速壮大现代农业发展规模,推动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为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据调查统计,到2014年底该县家庭农场实现农业总产值达11.56亿元,家庭农场发展形势良好,凸显以下特点。
1、家庭农场基地建设规模日益扩大。到目前为止,该县&家庭农场&已发展鲜果种植面积是12.5万亩,年产水果7.5万吨,总产值1.5亿元,品种为李、梨、柑桔、板栗、锥栗等,主要分布在文明、土桥、濠头、岭秀、永丰等乡村&家庭农场&;发展时鲜蔬菜面积14.8万亩,其中田庄早季蔬菜2.5万亩,卢阳、泉水、大坪、马桥、井坡等乡村春菜、冬菜6.6万亩,马桥、延寿、外沙等乡镇&家庭农场&发展朝天椒、生姜等蔬菜面积4.3万亩,商品蔬菜年产值达3.2亿元;在卢阳、大坪、土桥、马桥、泉水等乡村&家庭农场&发展花卉盘景苗木种植28.9万株,年经济收入达1.2亿元;在泉水旱塘等&家庭农场&发展硒山茶叶种植面积3000多亩,在盈洞乡发展金银花种植面积6000多亩,在卢阳镇斗
山、泉水镇白泉、土桥镇黄家等乡村&家庭农场&种植水稻6.8万亩,基本实现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年创经济收入达100余万元;在热水、大坪、卢阳发展杂交制种面积3500多亩,创经济收入50余万元;在卢阳、大坪、泉水、井坡、马桥、土桥、田庄、永丰、集益、热水、三江口等乡村建成了家庭式牲猪、牛、羊,家禽养殖基地86个,其中年可出栏生猪6.5万头、家禽12.9万只,创农业经济收入3.46亿元;在卢阳、土桥、井坡、泉水、热水、暖水等乡村建成家庭水产养殖基地49个,年产鱼类2.2万吨,年创经济收入1.8亿元。
2、家庭农场农业经济收入稳步增长。该县现有养殖、种植、休闲初具规模&家庭农场&1200余家,2014年&家庭农场&创农业总产值11.56亿元,分别比2014年的6.82亿元、2014年的8.46亿元、2014年的9.98亿元,同比增长170%、137%、116%。按农业种养类别分,其中家庭养殖(畜禽200只以上)有172户、鱼类养殖(年产10吨以上的)有68户,主要分布在卢阳、泉水、土桥、马桥、大坪、井坡;家庭粮食种植(200亩以上)有149户,主要分布在暖水、热水、卢阳、土桥、泉水、井坡、大坪、集益;家庭水果种植(年产水果20吨以上)232户,分布在文明、盈洞、永丰、卢阳、马桥;家庭蔬菜种植(年销售蔬菜20吨以上)298户,主要分布在田庄、暖水、马桥、大坪、卢阳、土桥等乡村;家庭茶园种植(200亩以上)有224户,主要分布在卢阳、泉水、三江口、暖水等乡村;家庭金银花种植(400亩以上)有98户,主要分布在盈洞、岭秀等乡村;家庭花卉盘景苗木种植(200亩以上)有16户,主要分布在卢阳、大坪、土桥、马桥、泉水等乡村&家庭农场&;随着该县&家庭农场&数量增多和规模化发展,&家庭农场&对基地的发展规模、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模式日趋增强、日益明显。
3、家庭农场农产品牌凸显地方特色。近年来,该县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迅速,其中泉水旱塘&家庭茶场&的&硒山茶&、小坦、延寿等乡镇的&小米辣&、文明乡的&水晶梨&、田庄乡的&反季节蔬菜&已获得qs食品质量安全认证。
在产品认证方面,全县完成农产品认证14个,其中无公害食品12个,绿色食品3个;在基地认定方面,以朝天椒、水晶梨和蔬菜为重点,建立无公害、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5个,完成朝天椒、水稻、茶叶、奈李、水晶梨和蔬菜等产地认定27.6万亩。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是基地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该县特色农产品种类众多,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各农业产业发展是有面积无规模、有数量无效益、有特色无品牌。如水果、蔬菜种植虽种植面积达26.5万亩,但由于缺乏机械化生产、规模化作业,集中连片种植300亩的都很少,很难形成农业产业规模、保持品质优势,导致产品市场竞争力弱,经济效益不高。
二是产品参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当前,该县&家庭农场&年农业总产值上100万元以上没有一户,产值上50万元以上100万以下的家庭有109户,产值上50万元以下的有498户。由于&家庭农场&数量多、规模小、机械化作业程度低、实力弱,农产品参与市场竞争力不强,难以形成产业规模。
三是农产品品牌优势市场认可难。到目前为止,该县&家庭农场&能走出郴州的农产品仅有水晶梨、奈李、冰糖橙、花豆、朝天辣、板栗等极少数农产品品牌,难以形成品牌优势带动该县现代农业发展。
四是创新意识不强影响产业发展。&家庭农场&大部分是种养植大户出身,又是典型土生土长的农民,他们掌握的知识和应用新技术不多,对人才引进,品牌意识认识不足,抗风险意识不强,家庭农户扩大再生产资金能力有限,抑制了家庭农场大发展,同时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深根蒂固,部分农户对机械化作业认知程度还不够,生产观念有待更新。
三、推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思路及举措
一、抢抓政策机遇,鼓励农业规模化经营。目前国家出台了多项扶持种粮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土地、财政资金等资源流向专业大户、
家庭农场倾斜。农业组织化已成为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政策重点,为今后惠农政策注入新内涵。一是要依托财政补贴政策。在财政补贴方面,要鼓励地方将新增农业补贴、财政奖补资金、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向该方向倾斜,扩大&家庭农场&发展数量和规模;二是要建立经营扶持专项资金。以地方政府为主体,省、县、乡三级联合建立土地规模经营扶持专项资金,以其为导向,引导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与承包农户签订中长期租赁合同,同时各地政府应制定并出台地方&家庭农场&评估标准,健全和完善&家庭农场&各项登记备案工作,建立县、乡、村三级信息共享平台,提升&家庭农场&发展质量;三是要出台土地流转发展规划。地方政府要牵头研究制定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规划,指导各地加强体系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形式多样、管理严格、流转顺畅的要求建立有形市场,搭建土地承包经营权市场交易平台;四是要实施&互换并地&政策。各级党委、政府要积极鼓励各地方行政村开展&互换并地&工作,减少农户耕作的地块数,提高农机作业水平和土地利用率,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通过&互换并地&促进土地流转的空间很大。据国家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全国以互换形式流转土地达1610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6.2%。
二、拓宽融资渠道,突出服务组织化优势。资金周转困难已成为目前&家庭农场&发展中的一大致命因素,随时危及到&家庭农场&的生存与发展,解决融资问题是(版权归好范文网)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第一要务。一要是建立融资服务机构。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应明确一名分管农业工作实职领导专门负责农业项目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信贷、融资等服务工作,组建&家庭农场&发展规划办公室,与县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合署办公室,鼓励各地设立农业担保公司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提供融资服务,允许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承担涉农建设项目。二是要优化装备结构改善生产条件。地方各级政府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采取先进技术、引进优良品种、提升装备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三是要引导规模化经营。目前,该县种植业和粮食生产有条件实行规模经营,调研
中发现种粮大户的效益比一般种粮户更为可观,也更具备种粮积极性,粮食种植的规模化经营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
三、夯实农业基础,构筑多个板块受益平台。笔者认为,农业组织化建设将创造多个农业板块的投资机会。一是要建立多层面受益平台。就种植业的规模经营而言,品种培育业、农业机械和服务机构有望受益。此前,按照《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的战略部署,国家将加强种子生产基地建设。随着我国现代农业规模经营的发展,种业的景气度预计处于上升通道之中。二是要注重发展农业机械化。几千年历史证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阻碍了现代农业发展,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推进现代农业、&家庭农场&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将与规模经营模式相辅相成,农机板块各行各业将受益。三是要提高社会化服务程度。国务院《关于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通知》,明确了农业社会化服务范围,其中了包括专业经济技术部门、乡村合作经济组织和社会其他方面为农、林、牧、副、渔各业发展所提供的服务。
默认推荐其他精彩范文:
该篇家庭农场调研报告范文(全文共有16180.5个字)可完全免费阅读或下载全文。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复制或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上一篇: 下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在 发挥你的优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