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保险旗下的笑脸金融怎么样?还有平安的平安陆金所官方网站????

坑你没商量,P2P由担保变保险?P2P平台花式增信几时休,4亿坏账真的与陆金所P2P无关吗?鼓吹资金池创新
  阳光财险要发誓在P2P领域深耕了。刚传来的消息说,阳光财险跟位于广州的P2P平台PPmoney合作,承担其交易资金损失,之前阳光财险相继与有利网、有融网、合拍在线、人人聚财等签订了交易资金损失保险协议,据说还有20多家P2P平台要跟阳光财险洽谈中。保险公司承保P2P不鲜见,但合作企业如此多,阳光财险算是第一家。但论到合作深入程度上,其实阳光财险并不算深入合作。
  阳光财险是跳进了一片利润蓝海,还是一个大坑?超先声认为,如果停留在目前的合作,赚钱的可能性很大;但如果深入合作,堕入后者可能性更大一些。
  1、保险保不了“跑路”
  目前,保险公司跟P2P的合作有三种产品。
  一是类似阳光财险这种保障交易资金和账户资金安全;二是对担保标中的抵押物提供保险;三是信用保证保险。
  账户险,不管对其他传统公司还是互联网公司,保险公司都在做,比如众安保险提供的支付宝账户安全险,0.88年保一年;抵押物保险则更是很多贷款抵押中存在,属于常见险种。
  这两种风险比较低,保险公司常做,属于一般业务,P2P行业并无不同,保险公司也愿意合作。目前保险公司跟P2P的合作大多都属于这两种。
  第三种信用保证保险,又称为“跑路险”。就是保险公司为第三方平台做信用兜底,提高投资人对平台的信任。
  一旦债务人违约,提供信用保证保险的保险公司需要按照约定向P2P投资人赔偿一定的本息。
  “跑路险”虽然少,也并非没有。信用好、规模大、经营时间长的P2P公司也不乏跟保险公司合作。宜信与国寿财险北京分公司合作、赢众通与众安保险合作都有报道。
  但也有公司借着跟保险公司合作打擦边球,把账户保险故意混淆成跑路险,以增加平台的信用。
  比如,成立三个月的财雨网就宣称跟永安保险合作,称“财雨网所有借贷项目全部由永安保险公司承保”。发现问题的勇敢保险跟财雨网撕逼,永安保险称,日,其山东分公司与财雨网的开发运营方雨讯公司签订了《长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但并没有涉及到任何向财雨网借贷项目提供担保的合作意向或内容表述。
  永安保险要求财雨网删除宣称内容,并就失实部分赔礼道歉。
  2、P2P现状:100%的本息担保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目前,国内的P2P企业有两种手段保证资金安全、让投资者放心。一是用风险保证金模式,二是用担保公司来对项目进行保障。两种里又以担保公司担保居多。
  风险保证金模式是,平台设立一个风险保证金账户,并拿出平台自身的部分资金作为风险保证金的启动资金,每笔借款成功时,平台从费用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存入保证金账户中。风险保证金提取比例一般根据平台的坏账率而定,大概为2~3%。这个模式操作比较简单,所需要的条件比较低,但这个模式风险要高于第三方担保公司担保的风险,所以有实力的P2P公司都选择担保公司担保。
  为了取信投资者,P2P平台引入担保公司,并承担100%的“本息担保”责任。第三方担保是指有牌照的融资性担保公司为借款项目提供担保,签订担保协议,收取3~5%的担保费用,如果借款发生违约,担保公司承担一般责任和无限连带责任。看上去很美?实际却并非如此。有资格对P2P进行担保的是融资性担保公司,对于单个被担保人(项目)的担保额上限是净资产的10%,总担保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0倍。非融资性担保公司则不允许对P2P进行担保。
  现在的乱象是,不光非融资性担保公司胡乱对P2P平台进行担保,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担保额超过净资产10%,总担保额超过净资产10倍的非常常见。
  担保公司的担保额超出偿付能力,一旦担保项目出现问题,那么会产生极为严重的连锁后果。项目无法偿付,担保公司面临挤兑,甚至能引发一场不小的金融风暴。
  为积木盒子等多家P2P提供担保的河北融投,为积木盒子提供担保5亿元,总体担保额度500亿元,远超过其担保能力,最近面临违约考验。
  深陷漩涡的河北融投已经暂停所有担保业务,并已经被河北建投集团接管,而河北融投担保了多家P2P平台,这些担保的项目处于没有保护的“裸奔”状态,一旦债务到期,将会产生没有被覆盖的坏账。
  由此可知担保模式也不过是一层窗户纸,一旦捅破,100%“本息担保”是P2P圈人所共知的“皇帝的新衣”,愿景虽好,却是肥皂泡。
  3、“去担保化”后保险接手?
  P2P发源地美国,其翘楚Lendingclub,是典型轻资产公司,仅为借贷双方提供中介平台,投资人自负盈亏,并不为投资人提供担保。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P2P到中国之后,跟美国最大的不同是“本息担保”。适合中国国情:中国人向来不喜欢的就是投资风险和自负盈亏,买了房子价格跌了还要砸售楼处,要是平台上借出了钱没人还还不要把P2P扒皮抽筋。
  P2P的“去担保化”一直是监管层倡导的,但除了背靠平安集团大树、财大气粗的陆金所有意向尝试之外,其他P2P都不敢拿前途开玩笑,“去担保化”从2013年喊到现在也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拿陆金所来说。陆金所董事长计葵生说,虽然目前陆金所P2P业务的坏账率只有1.5%,但这是因为大部分的项目还没到期,随着时间推移,坏账率有可能上升到7~8%。这已经是P2P领域风控最顶尖的水平了,目前全国1500多家P2P,可想而知后面的坏账率是多么的触目惊心。
  第三方担保的介入并不是没有成本的,它从投资者收益中切走3~5个点,据网贷之家统计,目前全国网贷年投资收益约为20%,而随着时间推移,这一收益率还将进一步下降到17%。
  相对于担保公司,保险公司财大气粗背景深厚,很多有国家背景,还有很多是庞大的金融集团,如果有保险公司背书,那很多P2P的整体评价肯定上升一个档次。保险公司比担保公司谨慎多了,尤其是大的保险公司,如果跟声誉不佳P2P合作,那条件肯定苛刻到吹毛求疵。
  对保险公司来说,P2P这块肥肉不可放过。2014年全年P2P借款人数50万人,投资人数78万人,总投资额2000亿,几百亿的保费不是小数目,值得一试。保险公司不是吃素的,首先保险公司的费率要比担保公司高出不止一个档次,它的赔付能力高声誉好,开价自然更高;而且保险公司不会提供100%的兜底,其赔付额度可能只有80~90%。不过即便80%的赔付承诺,其信誉也会高于担保公司宣称的100%本息担保的承诺。
  对投资者来说,风险降低,收益也会降低,投资者收益再下降3~5%也很正常,一些收益低的平台,其收益接近信托银行理财收益,投资者也就会流失。
  去“担保化”一时半会儿难以实现,相应的,保险企业承保P2P,很难短期内实现,即便实现了,对P2P平台来说,也未必是好事。
  最后还是那句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2015年来到第二季度,P2P平台们纷纷打起了C轮的注意,力争抢占这一舆论增信的高地。
  4月2日,拍拍贷正式对外公布已经完成C轮融资,由联想控股旗下君联资本和海纳亚洲(SIG)联合领投,VMS
Legend Investment Fund I
、红杉资本以及光速安振中国创业投资基金等机构跟投。据透露,拍拍贷本次融资金额远超B轮,融资金额近亿美元。拍拍贷方面介绍,这也是P2P行业首家获得C轮融资的平台。
  3月底,据“P2P观察”微信公众号爆料,P2P平台有利网近期已获得巨额C轮融资,成为业内最早完成C轮融资的平台之一。该爆料有鼻有眼透露,本次有利网C轮融资的领投方为一家国际知名的风投机构,具体信息不详,但可以肯定的是,有利网本轮融资金额量级远超拍拍贷。不过,有利网官方并未确认这一融资消息(当然也没有辟谣否认)。
  4月9日,新浪科技报道,据知情人士透露,互联网金融平台积木盒子日前已获得一笔新融资,金额在4亿美元左右,投资方未透露。积木盒子此前已获得A、B两轮融资,此轮融资属于C轮。对此,积木盒子官方暂未回应(呵呵,又是一个不回应但不否认)。
  P2P平台为何如此热衷宣布巨额融资?尤其是在C轮上,各家平台更是势在必得——时间上抢不了先就拼规模,资金没到位便放小道消息……各种手段齐齐上阵,我想背后不外乎有两个考虑:一是增信——看,我都拿到这么多牛逼机构的巨额投资了,放心投资吧平台肯定没问题;二是击破所谓的“C轮死”传言——看吧,我都来到C轮了,活得挺好死不了,放心投资吧……
  关于C轮死有这么一个背景——在过去的2014年,整个互联网行业拿到天使轮投资的公司有812家,拿到A轮的有846家,拿到B轮融资的公司也有200多家。但完成C轮融资的公司却仅有82家。专家们认为,靠VC投资的创业型企业通常都有一道“C轮死”的槛,迈过这一道坎的企业,基本上属于行业佼佼者。
  其实,C轮不C轮的真的没必要太较真。一方面,轮多不一定等于钱多,譬如陆金所,首次宣布融资就悄无声息融了30亿,虽说单位是人民币,但那也是一大笔钱呐;又譬如刚刚宣布获得1.1亿美金A轮的玖富财富,规模上也超过了拍拍贷的C轮。另一方面,大家争相抢跑争夺C轮时,还有已经完成了D轮的家伙呢。4月8日,证券时报报道,面向大学生提供分期消费的金融服务平台趣分期获上市公司昆仑万维5000万美元投资。上周五,就有媒体报道称趣分期CEO罗敏在内部邮件中表示,公司已完成“巨额”D轮融资,它们的估值已经接近10亿美元大关。
  《极客网》新金融专栏作家曹层在一篇盘点P2P平台的“花式”增信文章中曾指出,宣布巨额融资是P2P平台增加信誉的一大法宝。业内人士更是透露,为了耍阔增信,很多平台不惜“打肿脸充胖子”,不仅提前宣布融资时间,而且在融资金额上大做文章,一亿人民币说成一亿美金的不在少数。
  其实,表面光鲜的背后,是血淋淋的现实,正如华为日前那个刷爆朋友圈的“烂脚芭蕾舞”广告所展示的一样。逾期坏账不断、资产不足投资人资金站岗、运营成本(营销成本、人力成本)居高不下、监管不明身份尴尬、股市火热分流资金……林林总总,都困扰着大多数P2P平台。而且即便是真拿到足额融资,背后伴随的往往是严酷的“对赌协议”,而且伴随着各种资金到位不及时,个中酸楚,只有局内人才能体会。
  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想:如果你一家金融公司天天靠借钱运作,真的很好吗?你花别人的钱,真的有比花自己的钱更用心做事吗?借钱这点事,真没必要四处显摆——开顶级发布会、大量散发新闻、找各种专家写手吹嘘……别把自己也忽悠进去了。
  正如,《极客网》新金融专栏作家曹层所呼吁的那样:网贷行业需要一个健康的环境,同时也需要P2P网贷平台能多一点责任多一点情怀,少一点花式增信。只要稳扎稳打,扎扎实实的做好风控,把投资人的钱当成自己的钱来打理。这样的平台,本身就是信用,又何需增信呢!?
  百无禁忌的互联网企业在P2P创新之路上越走越远,终于到了公开拿“资金池”这样的违规把戏当创新的阶段。在商言商,既然银监会关于P2P“不能建立资金池”的监管原则仍然只是未落地的意见,打擦边球并不是商人的耻辱。可是像玖富的悟空理财、趣分期的金蛋理财这样大肆以随时提现的资金池作为创新卖点,不仅是违规不自律的问题,而是会把整个P2P行业推向地狱深渊。
  为什么资金池是P2P行业不能碰的禁忌呢?因为它是无解的毒药,一旦踏上资金池的道路就必须追求规模持续增长,同时,随时提现的便利性会逼着所有同行业加入靠资金池运转的行列。一旦经营风险的金融行业需要靠持续规模增长来确保低风险,肯定离玩火自焚就不远了。
  先从最简单的例子看,为什么余额宝这样的货币基金就可以随时提现呢?因为货币基金把用户们的钱集中在一起之后,买的是风险极低、很容易出手并且最长期限一年之内的资产。具体到余额宝,90%以上都是银行定期存款,并且监管部门规定这些定期存款可以虽然提现还不影响之前的定期收益。这些严格的限制条件谁来监管?当然不是直接去管余额宝,而是有证监会盯着余额宝背后的天弘增利货币基金。正是因为有这么严苛的限制条件,货币基金才允许把大部分钱放到收益更高的定期存款上,留下一部分现金当资金池来应付随时可能进也随时可能出的用户资金。为什么周五买的货币基金周六、周日没收益?能挣到钱才有收益,周六日金融市场休息拿着现金挣不到钱,自然没法给用户定期存款才能带来的高收益。
  现在的P2P资金池创新倒好,直接把随时提现玩得比货币基金还顺溜,连周五资金周六周日没收益的限制都消失了,全程P2P高收益搭配随时提现的便利,从用户角度看真是贴心无比,可是高收益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和货币基金一样随时提现的悟空理财和金蛋理财,能带来高收益的P2P资产究竟比货币基金背后的定期存款风险高了多少呢?
  P2P资产的风险当然比银行定期存款高得多。向P2P借款出去总要有个期限,在这个期限之内不能随意要求还款。既然用户的钱是靠P2P项目的收益来支付,当用户要求随时提现,P2P借款又没有到期的时候,提现的钱该从哪里来?在投资人、借款人和P2P平台这三方中,投资人要立刻拿到现金、借款人到期前没道理还钱,剩下的唯一选择只能是P2P平台找钱先付给投资人,等借款人还钱之后再补回去。能够实现这样左右腾挪的办法只有资金池一条路,P2P平台不再把投资人的钱和借款人的项目一一对应,把所有进进出出的钱放在一个池子里保持动态平衡。
  如果遇到很多借款人同时要求提现,池子里的水不够用了,该怎么办?货币基金T+0当日提款是有限额的,超过一定总额度就只能选择T+1隔日提款。因为当日提款是基金公司垫付,钱不够垫很正常,反正货币基金的资产都是风险极低的定期存款,第二天把它们换成现金给用户就好,用户再不满意也就是多等一天而已。相同的流程换到P2P平台头上会如何?想想银行挤兑是怎么发生的吧,就算玩资金池的P2P平台手里的借款人都能按时还钱,这些项目可不像银行存款那样能随时换成现金。只要有一个人在P2P平台无法提现,立刻会引起所有投资人的恐慌一起提现,此时再大的资金池也经不住大家都要取钱出来的“挤兑”,本来没事的P2P平台也能被自我实现预期的金融恐慌给搞垮。
  既然P2P平台本来没事,有政府出来帮一把不就度过难关不会发生挤兑了吗?这就又绕回文章开头,想在危难时刻靠国家信用背书要接受苛刻的监管,货币基金不允许保本保息还有证监会死死盯住,银行存款更是引入了存款保险制度,相比之下P2P还是个连明确监管规则都没有出台的野蛮生长新行业。这些平时不接受监管的机构如何逼着政府在危机关头出手相救?当然只有追求“Too
Big To Fall”这样大而不倒的规模道路。
  在这样的逻辑下,玩火者很容易实现对谨慎者的“劣币驱逐良币”。越玩火就越能用资金池给用户带来随时提现的便利,越能给用户便利就越容易实现规模迅速增长,规模越大就逼着政府越不敢让它倒闭。相比之下,越谨慎就越要按着用户投资和项目一一对应去运作,这样就没法实现随时提现,不能用随时提现的便利实现规模高增长,到头来又没法靠规模大要挟政府兜底。这样的不平等竞争不是什么互联网创新,是把整个P2P行业都推向地狱的毁灭之路。
  具体到最近广受吹捧的两个随时提现P2P项目,玖富的悟空理财和趣分期的金蛋理财,两位东家的实力比平安的陆金所和阿里的招财宝如何?陆金所和招财宝的项目也有类似的“变现功能”,原理是用户之间互相转让未到期理财产品,平台并不会自己搞出个资金池垫付。是平安和阿里傻到不懂随时提现能吸引用户?还是这两家巨头的垫钱实力不如玖富和趣分期?如果资金池真是引领互联网金融风潮的重大创新,在当前的竞争环境中完全做不到自圆其说。
  进入2015年,随着大量资本疯狂涌入,整个P2P行业呈现出当年团购网站们“千团大战”的盛景。试问,当年红红火火从不缺钱缺关注的团购网站现在活下来几家?如果不希望P2P行业重蹈团购覆辙,请先从行业自律开始,尤其不该拿违规的资金池“伪创新”当卖点洋洋得意。
  百无禁忌的互联网企业在P2P创新之路上越走越远,终于到了公开拿“资金池”这样的违规把戏当创新的阶段。在商言商,既然银监会关于P2P“不能建立资金池”的监管原则仍然只是未落地的意见,打擦边球并不是商人的耻辱。可是像玖富的悟空理财、趣分期的金蛋理财这样大肆以随时提现的资金池作为创新卖点,不仅是违规不自律的问题,而是会把整个P2P行业推向地狱深渊。
  为什么资金池是P2P行业不能碰的禁忌呢?因为它是无解的毒药,一旦踏上资金池的道路就必须追求规模持续增长,同时,随时提现的便利性会逼着所有同行业加入靠资金池运转的行列。一旦经营风险的金融行业需要靠持续规模增长来确保低风险,肯定离玩火自焚就不远了。
  先从最简单的例子看,为什么余额宝这样的货币基金就可以随时提现呢?因为货币基金把用户们的钱集中在一起之后,买的是风险极低、很容易出手并且最长期限一年之内的资产。具体到余额宝,90%以上都是银行定期存款,并且监管部门规定这些定期存款可以虽然提现还不影响之前的定期收益。这些严格的限制条件谁来监管?当然不是直接去管余额宝,而是有证监会盯着余额宝背后的天弘增利货币基金。正是因为有这么严苛的限制条件,货币基金才允许把大部分钱放到收益更高的定期存款上,留下一部分现金当资金池来应付随时可能进也随时可能出的用户资金。为什么周五买的货币基金周六、周日没收益?能挣到钱才有收益,周六日金融市场休息拿着现金挣不到钱,自然没法给用户定期存款才能带来的高收益。
  现在的P2P资金池创新倒好,直接把随时提现玩得比货币基金还顺溜,连周五资金周六周日没收益的限制都消失了,全程P2P高收益搭配随时提现的便利,从用户角度看真是贴心无比,可是高收益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和货币基金一样随时提现的悟空理财和金蛋理财,能带来高收益的P2P资产究竟比货币基金背后的定期存款风险高了多少呢?
  P2P资产的风险当然比银行定期存款高得多。向P2P借款出去总要有个期限,在这个期限之内不能随意要求还款。既然用户的钱是靠P2P项目的收益来支付,当用户要求随时提现,P2P借款又没有到期的时候,提现的钱该从哪里来?在投资人、借款人和P2P平台这三方中,投资人要立刻拿到现金、借款人到期前没道理还钱,剩下的唯一选择只能是P2P平台找钱先付给投资人,等借款人还钱之后再补回去。能够实现这样左右腾挪的办法只有资金池一条路,P2P平台不再把投资人的钱和借款人的项目一一对应,把所有进进出出的钱放在一个池子里保持动态平衡。
  如果遇到很多借款人同时要求提现,池子里的水不够用了,该怎么办?货币基金T+0当日提款是有限额的,超过一定总额度就只能选择T+1隔日提款。因为当日提款是基金公司垫付,钱不够垫很正常,反正货币基金的资产都是风险极低的定期存款,第二天把它们换成现金给用户就好,用户再不满意也就是多等一天而已。相同的流程换到P2P平台头上会如何?想想银行挤兑是怎么发生的吧,就算玩资金池的P2P平台手里的借款人都能按时还钱,这些项目可不像银行存款那样能随时换成现金。只要有一个人在P2P平台无法提现,立刻会引起所有投资人的恐慌一起提现,此时再大的资金池也经不住大家都要取钱出来的“挤兑”,本来没事的P2P平台也能被自我实现预期的金融恐慌给搞垮。
  既然P2P平台本来没事,有政府出来帮一把不就度过难关不会发生挤兑了吗?这就又绕回文章开头,想在危难时刻靠国家信用背书要接受苛刻的监管,货币基金不允许保本保息还有证监会死死盯住,银行存款更是引入了存款保险制度,相比之下P2P还是个连明确监管规则都没有出台的野蛮生长新行业。这些平时不接受监管的机构如何逼着政府在危机关头出手相救?当然只有追求“Too
Big To Fall”这样大而不倒的规模道路。
  在这样的逻辑下,玩火者很容易实现对谨慎者的“劣币驱逐良币”。越玩火就越能用资金池给用户带来随时提现的便利,越能给用户便利就越容易实现规模迅速增长,规模越大就逼着政府越不敢让它倒闭。相比之下,越谨慎就越要按着用户投资和项目一一对应去运作,这样就没法实现随时提现,不能用随时提现的便利实现规模高增长,到头来又没法靠规模大要挟政府兜底。这样的不平等竞争不是什么互联网创新,是把整个P2P行业都推向地狱的毁灭之路。
  具体到最近广受吹捧的两个随时提现P2P项目,玖富的悟空理财和趣分期的金蛋理财,两位东家的实力比平安的陆金所和阿里的招财宝如何?陆金所和招财宝的项目也有类似的“变现功能”,原理是用户之间互相转让未到期理财产品,平台并不会自己搞出个资金池垫付。是平安和阿里傻到不懂随时提现能吸引用户?还是这两家巨头的垫钱实力不如玖富和趣分期?如果资金池真是引领互联网金融风潮的重大创新,在当前的竞争环境中完全做不到自圆其说。
  进入2015年,随着大量资本疯狂涌入,整个P2P行业呈现出当年团购网站们“千团大战”的盛景。试问,当年红红火火从不缺钱缺关注的团购网站现在活下来几家?如果不希望P2P行业重蹈团购覆辙,请先从行业自律开始,尤其不该拿违规的资金池“伪创新”当卖点洋洋得意。
  11号开始,有关陆金所4亿元坏账的消息引爆互联网金融圈,这样的大佬也出了大笔坏账?消息是这样说的:
  陆金所旗下平安国际商业保理目前累计接近4亿借款出现问题,其中与陕西金紫阳集团的2.5亿借款已到期,平安国际方面不得不启用资金池偿还投资人本息。
  昨天上午,陆金所在官方网站发表一份声明,如下:
  我们已注意到近期有关媒体报道,据了解,平安国际商业保理(天津)有限公司确有一项应收账款业务目前已进入相关法律程序,详情不便透露。该项目由第三方提供担保,投资者权益完全不受影响,该项目与陆金所P2P业务无关。
  陆金所一直有较强的风控体系和专业的流程管理,截至目前,未有陆金所用户受到任何投资损失。
  从声明来看,陆金所确认了问题业务的事实,同时安抚投资者的情绪,这笔投资有第三方担保,本息不受影响。
  但最后一句“该项目与陆金所P2P业务无关”让人难以理解。陆金所与平安保理是什么关系?与陆金所P2P业务无关,那与什么有关?即使与P2P业务无关,陆金所是否就没有责任?
  笔者就这些问题向陆金所寻求答案,但是很遗憾,并没有得到答复。
  1、陆金所与平安保理什么关系?
  平安保理官网上说,该公司日成立,是基于陆金所成立的专业化保理公司。官网上有这样一张图:
  从图上理解,平安保理公司的资产端有三个来源,陆金所分公司推送的项目以及自己发掘的机构项目,这些项目在平安保理的系统上要经过风控、财务、信审多重审核,由平安保理推送给陆金所平台,陆金所再推荐给个人或者机构投资人。
  简单的讲,就是平安保理给陆金所提供项目。
  2、为什么与陆金所P2P业务无关?
  如果你要说“陆金所仅仅是个撮合平台”也过得去,但未免也太强词夺理了。
  实际上,陆金所不仅有P2P业务,还有B2B、F2F业务。
  2013年下半年,陆金所开辟了第二平台——Lfex。
  这个平台就是缺钱的企业通过信托、券商或其他融资渠道,把融资需求转化为一种金融产品在lfex上销售,这类金融资产既可以是某项收益权,也可以是信贷资产,还可以是应收账款等等。
  在交易前,Lfex披露项目信息、潜在风险,并根据项目的基础信息,进行审计评级和项目筛选;在交易后,Lfex负责进行投后管理、风险控制、委托管理等。陆金所Lfex扮演的角色并非只是信息中介。
  在Lfex上进行投资的都是机构投资者,陆金所并不为其提供平台兜底,但会为某些大型项目引入担保和保险。
  如果陕西金紫阳集团的这款产品没有向个人客户销售,而是向Lfex平台上的机构投资者销售,那么确实与陆金所的P2P业务无关。
  3、陆金所有责任吗?
  在中国现在的P2P行业里,没有像国外一样的纯信息撮合中介,平台或通过风险准备金、或通过担保、保险为项目担保,造成了刚性兑付的事实存在。
  陆金所也一直以背靠平安集团、引入平安保险为其信用背书。
  以陆金所如今的交易量和实力,即使有4亿元的坏账,相信也不会对它构成多大的威胁。
  至今,陆金所除了一份语意不详的声明之外,未作任何解释。
  资料显示,陕西金紫阳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组建于2005年4月,是一家集粮食收购、加工、储存、销售和生态养殖于一体的民营企业。不过,据山西当地媒体报道,该公司去年资金链就已断裂,其董事长韩海被指涉嫌骗取银行贷款8000万元潜逃并于去年11月被警方抓获。
  陆金所应该在去年11月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之后陆金所都采取了哪些措施?第三方担保是谁?本息能否保障?这些公众和投资人迫切想要了解的问题现在依然是个谜。期待陆金所给公众和投资人更多的信息。
  P2P行业在中国虽然很火,但其实很脆弱,投资者对整个行业的信心还有待提升,这需要行业的每一家企业的共同努力。尤其在突发事件上,更要以公开、透明的方式积极应对。
  陆金所是中国互联网金融的标杆企业,在很多方面值得学习,但在该事件上闪烁其词的态度不免让人失望。
  今天中午,金融魅丽听到一个令人悲伤的传闻:有几个P2P的客户经理因争抢客户打起来了,最终一死两伤。P2P行业竞争如此激烈,客户经理竟要用生命去抢客户?
  下午,宜信官方证实了这个消息:“宜信普惠武汉分公司三名员工在陪同客户前往武汉人民银行营业部办理个人信用状况证明时,不幸被肇事者用器械伤害致重伤。宜信一名员工因伤势过重不幸失去生命,另外两名员工正在医院紧急抢救,目前暂时已脱离生命危险。”
  有网友爆料称,肇事者是平安客户经理。有说法案件起因是:平安的客户经理与宜信的客户经理在人行门口争抢客户引发的。
  P2P行业竞争如此激烈,客户经理竟要用生命去抢客户?
  我想这应该是个极端的案例。但是之前在跟P2P行业人士聊天的时候,也听闻了一些行业恶性竞争的事例。
  混乱的价格战。虽然说P2P是在网上撮合交易的,但绝大多数平台都通过设立线下网点、寻找担保公司来获客,平台之间互相翘客很常见。
  比如,原本有一个项目谈的差不多了,却突然转投了另外一家平台,只因为那家平台给公司开出的融资成本低两个点。
  一些资金实力没有那么雄厚的平台为了留住融资项目,放松审核标准,这就比较危险。
  现在年底了,阶段性撤资在各类平台上都有所表现,加上股市暴涨,也分流了不少P2P的资金,为了留住项目、留住资金,这些做法也就更多了。
  还有年初,有多家平台集中性的遭到黑客攻击,有一种猜测就说这可能有幕后黑手。
  现在,P2P平台的发展还处于烧钱阶段,平台营销、找噱头、甚至攻击竞争对手。
  一家已经B轮融资的平台创始人告诉笔者,今年年中融的钱快花完了,大部分都用在了市场推广上面,在百度买关键词、做广告促销。这家平台马上又要进来新的一笔资金。她说,只有平台交易量上来、让自己不断的曝光才能获得更多资本的关注。
  中国的P2P平台的飞速发展让世界咋舌。现在平台数量由2013年的700多家增长至1800家,预计今年会突破2000家,交易额预计突破2500亿元。P2P行业也被戏称为风口上的那只猪。但这个行业还远未成熟。
  在互联网金融这个大熔炉中,我们希望看到一个好的投资环境,各类平台百花齐放,而不是行业尚未定型,即开始无休止的恶性竞争。
  众筹译自于英文crowdfunding,
即向众人筹集资金的意思,虽然很多人认为众筹的雏形可以上溯到19世纪末筹集资金修建自由女神像的底座,甚至更早在18世纪筹集资金用于书籍的出版,但是现代意义上的众筹一般认为是2001年艺术众筹网站ArtistShare的上线,这家以粉丝为基础的融资平台第一次真正通过互联网实现了我们现在所说的众筹:大规模、小额、便捷和快速!
  互联网众筹平台按照出资和获得回报的方式分为债权型众筹、股权型众筹、预售型众筹和捐赠型众筹。
  债权型众筹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P2P网络借贷。以美国为例,既有LendingClub和Prosper这样的综合型P2P平台,也有Sofi这样专门服务于高校学生而投资人限定于合格投资者的所谓垂直型的P2P平台。当然我们也看到综合型平台也开始在借款端引入中小企业,而在投资端引入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从我们刚刚结束的对美国互联网金融的考察来看,P2P网络借贷并没有在美国经济生活中引起很大的波澜,很多人包括华尔街的从业人员甚至都没有听说过LendingClub,这可能是因为美国已经形成了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和高度发达的金融服务体系。随着P2P在欧美地区和其他各国逐渐发展,在中国也已经形成燎原之势,目前已经有超过1000家P2P平台投入运营,P2P在我国的迅猛发展,是跟我国金融环境一直以来的高度管制以及民间金融的规模巨大是分不开的。
与此同时,监管机构也在积极制定法规防范风险的发生和扩大,但是由于国内还没有建成完善的个人征信体系,P2P平台面向个人借贷的服务会遇到很大的瓶颈,而那些面向特定资产的、对投资者资格也有所限定的细分市场的P2P平台倒是有可能脱颖而出,成为初期发展阶段的赢家。
  在ArtistShare成立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众筹并没有成为一种广受关注的融资方式,效仿者也寥寥无几,crowdfunding这个词在google上也几乎没有搜索量。众筹进入一个全新发展时期的标志性事件是2008年Indiegogo特别是2009年Kickstarter这两家众筹平台的相继成立,从那以后世界各地众筹平台的数量和众筹的规模都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在Kickstarter上的项目总数已经超过17万个,大约41%的项目融资获得成功,总融资额也超过了10亿美元。与此同时,全球众筹平台的总数据估计也超过了500个。
  应该指出的是,Kickstarter和Indiegogo
这两家初步获得成功的众筹平台都是预售型众筹,也就是支持者预先把资金支付给融资者,来获得优先得到产品的权利以及融资者的其他馈赠,这些产品类型虽然也包括游戏机等电子产品,但是大多数都是音乐、视频和其他创意产品。
  预售型众筹的魅力在于一方面满足了消费者优先获得独特产品的心理,同时也测试了市场反馈,使融资者获得了早期开发和生产的资金。
随着预售型众筹的发展,股权众筹也开始出现,crowdfunding在Google上的搜索量也开始大幅度飙升。股权众筹使得普通大众能够通过互联网进行小额的股权投资,但是这一新生事物刚刚出现就引起了监管层的关注,美国SEC主席在2011年4月就宣称要研究众筹的监管办法。一年以后,奥巴马签署了JOBS法案,而第三章的标题就是众筹。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资本市场的监管趋严,IPO数量大幅度减少,中小企业融资愈加困难,股权众筹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被认为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途径。但是基于互联网的股权众筹在两个方面与1933年的美国证券法有冲突,一是面向大规模的非合格投资者融资,另一个是所谓的公开劝导而这正是互联网的特点。为了给股权众筹开辟道路,JOBS
法案在这两个方面都做了一定的让步,并责成SEC制定具体的监管规则。我国在2011年开始出现了第一拨众筹网站,包括点名时间和天使汇等,到目前也发展到了几十家,但是总体形势可以说是不温不火,主要是因为股权众筹的运作模式也跟我国的证券法相冲突,更重要的是,初创企业的高风险特征跟我国普通投资者低水平金融普及教育程度、风险认知程度以及较低的风险承受能力从根本上是错配的,因此我国股权型众筹的出路在于建立合格投资者制度和投资者进入门槛。
而对于预售型众筹,大众的接受可能也需要一个过程,这跟我国的创意产业不发达、信用体系不完善以及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都有关系。一些众筹平台开始推出基于“粉丝经济”的众筹项目,或许是个好的尝试,同时类似于P2P,那些针对界定清晰的创意产品细分市场的预售型众筹平台有可能率先成长起来。
  至于捐赠型众筹,其实就是传统慈善捐赠的线上版,由于互联网技术而使得捐赠活动更加高效和精准。我国的捐赠型众筹平台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捐赠监管体系的开放而不是互联网技术本身,那些方便快捷的精巧的捐赠产品设计会是捐赠型众筹取胜的关键。
  众筹之路,才刚刚开始,精彩都在后头。
  跑路,P2P平台难以摆脱的梦魇,到底是“道德败坏”还是“大势所趋”?只是揣测是不行的,与真相帝拿起显微镜,透析一下P2P平台跑路的真正原因。
  一、借款人态度
  真相帝通过对接近50位真实借款人(限于时间和资源有限)的调研,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下面几类:
  1.无所谓,只要借款人能拿到借款,透露也没什么关系,有真实的实体经营,真实的资料,你来实地考察还能给他打打广告,但这只占6%的比例。
  2.可以公开,但不涉及隐私,也就是说借款资料什么的完全可以公开,但只要不涉及借款人的联系方式,不知道借款人是谁就可以,这类人群比重将近66%。
  3.完全不公开,他们的理念是借款人只是和投资人发生了借贷关系,没必要把他借贷的事情搞的全世界都知道。此类型占到28%。
  4.自融平台不加讨论,不真实,更没有透明可言。
  由上面数据得出结论。相对来说只要是真实借款人,只要不涉及自己私人信息。借款信息的披露他们是持无所谓状态,他们要的只是能借款,解决自己的问题。
  二、平台借款信息的披露
  1.20%的平台对于借款用户的信息是完全对外公布的。
  2.50%的平台对于借款用户的信息是没有对外公布的。
  3.20%的平台是资料不全,或解释没有放上去,资料公司是有的。
  4.10%的平台有资料,但填充假的可以。甚至评估15万的车能贷款20万。
  真相帝调研了将近100家平台,信息公布完整的多数为上市公司参股平台,以及真正有心做好P2P业务的平台,占20%。其他多为公布不完全或者不公布,不排除排名前10的平台,信息为什么不公布,投资人可以发挥无限的想象力。作者不做评论与猜想。
  三、投资人对于借款信息的态度
  真相帝对于投资人的调研结果真的是啼笑皆非,下面看看你们属于那一种。
  1.跟风型:看到身边人投资了就去投资,不管项目利率的高低,不管项目的真实性,死跟,对项目真实性和透明完全没有概念。
  2.盲目崇拜型:对于那种数一数二的平台,盲目的崇拜投资,无谓时间长短,无谓项目利率高低,无谓项目的真实与否,信平台得永生,管有没有资料呢。
  3.迷茫型:身边有个同事,问真相帝哪个平台安全,真相帝随口说了句HL可以,然后,然后就砸了2万买进一个年化8%的标,而且是长期一次性。
  4.电脑文盲型:听说哪个平台可以,然后一次性全部投资,真相帝问为什么,答案是自己不会操作电脑,请人操作,自己学起来麻烦。
  5.投机型:这类人有丰富的投资经验,只限于新平台捞一把就走的,属于玩心理战术,对于平台透明不透明关系不大。
  6.业内投资人:精通各种玩法,活跃于多个中型平台,他们大多求稳,会考究平台实力,项目真实,资料透明与否。
  投资人的比重真相帝不说,估计大家心理有数。第1、2、3、4类占人群比例的77%,剩下23%才是第5和第6类。
  大家可以看的出来。除了投机者和业内投资人对于项目有个最起码的认识外,其他人群完全没有投资的风险意识,好像项目的透明度和自己没有关系。
  这只是一组数据,但是可以推衍出太多的问题。有人曾说过,透明度是平台与投资人的博弈,可在真相帝看来不是,压根就没出现过博,何来博弈之说。也有人说过,平台强势,投资人弱势,可笔者看来,不是投资人弱势,是他们不懂如何强势,不管多强的平台,资金链失衡,它还怎么活?
  平台不公开借款人相关借款资料,投资人要求了吗?不要一味只说平台如何,改不改是平台的事,要不要求是你们的事,金子在自己手里难道还没有主动权?
  9月29日,阿里终于拿到民营银行牌照。银监会批复,同意阿里等在浙江省杭州市筹建浙江网商银行。浙江网商银行,就是小微金服集团发起成立的,后者与阿里巴巴集团有着支付等诸多业务往来,其法人代表是彭蕾。
  银监会批复显示,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有限公司(阿里小微金服)、上海复星工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万向三农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市金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为浙江网商银行发起人,分别认购总股本30%、25%、18%、16%股份。
  浙江网商银行筹建工作接受浙江银监局的监督指导。筹建期间不得开展金融业务活动。筹建工作应自批复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并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向浙江银监局提出开业申请。
  这纸批复在某种意义上结束了小微金服业务此前的种种纠纷和不愉快。带着一个合法的身份,小微金服未来是大展拳脚还是蜷缩于制度之下畏首畏尾?
  其实,在早前与小微金服总裁彭蕾、小微金服国内事业群总裁樊治銘的对话中,两位已经就小微金服、网商银行的发展做了介绍。因当时未获得正式批复,故而尊重两位老总的意见没有对外发表。如今木已成舟,现将主要谈话内容呈现给读者。
  为何不在第一批民营银行之列?
  彭蕾:我们没有准备好。包括在股东结构方面,占多少股份啊,他们互相之间有协商,不是我们跟他们之间,大家都想盘子更大些。现在股东没啥大的变化,他们对比例的多少还是有些不能达成共识。
  我们比其他家银行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我们已经有一个小贷公司,已经运作了4年了。未来,我们的核心业务已经有了。但是原来小贷公司有股东,会挪到网商银行,那怎么挪呢?就要一个说法。平均是不可能的。
  软银、雅虎会进一步持股小微金服吗?
  彭蕾:我们只是说,监管要放开的话,不排除这样的可能性。今天我们也跟外界讲清楚了这个事情。
  小微银行的定位是什么?
  彭蕾:服务草根消费者和小微创业者,没有网点。我们恨不得取名“蚂蚁银行”,结果被毙掉了,不让用动物,说我们不严肃。我们会叫“网商银行”。小微这边所有的东西,都不用阿里两字。这样让我们的团队有意识,一方面服务阿里电商,另一方面要服务其他客户。
  如何重塑与传统金融的关系?
  彭蕾:我们这个团队这两年才感觉自己进入了金融行业,支付宝做了10年,真没觉得是金融行业,以前还只是支付。我们和监管打交道的能力很差,连写公文都不知道怎么写。写出来的都是啼笑皆非。没关系,我们慢慢学。
  我们和传统银行之间绝不是绝对的竞争者,也不是合作者,是竞合者。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慢慢发现互联网应该做什么。对此,我倒没有那么纠结。
  樊治銘:90%是合作,竞争是10%。一些互联网专家把这个妖魔化了,今天我们给银行带来的收益,线上收益以前根本没有的,几万亿的增量;第二我们对电子商务的投入,带动了他们科技信息的往前走。
  有人说,我们割裂了用户和银行之间的关系。这里面有一个问题,我们用什么割裂,你为啥不用你们的方法手段去做。我们让用户感觉到好的体验,满足他的需求,他们不是傻瓜。我们带给用户便利,用户不用背着一袋子钱去银行、去超市了。其实我们蛮艰辛的。
  彭蕾:打败自己的是内部。所有的问题指向外部没有意义的。监管,合作伙伴,都是外部的。你该进的还得进,是怎么进的问题。如果所有的金融机构都不买你的帐,你就要思考,完全是破坏性,要反思我们自己,一个好的生态绝对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如果真的到那个地步,一定是我们没有想清楚。面临最大的问题,一定是我们自己。
  小微金服的定位是什么?
  彭蕾:小微几个业务层面已经分得特别清楚,前端会有无线应用、O2O、余额宝、招财宝等各种各样的服务、产品给到消费者和金融机构。我们今年提出一个新的转型,就是平台化战略,有点像金融领域的天猫。我们不想把什么东西都hold在自己手上做。
  左边拉着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保险公司、基金、理财、信托,右边是消费者、投资者,对接他们,我们输出的是数据。我们不仅要输出服务平台,同时还输出我们的技术和云计算能力。今年我们在做数据战略,如我们和机构之间的数据交换体系怎么建立起来。
  人家说,支付宝有那么多数据,我们拿着这些数据去设计产品,推向市场。这不是我们想干的,我们也干不了。这是一个非常重的金融资产的模式。我们要做的是,怎样Enable、Enpower金融机构,怎么利用这些数据更好地服务他的用户、投资者。
  我们只输出我们的平台能力。未来小微金服不是一个金融机构,是一个服务平台。
  小卖家如何与小微金服发生关系?
  彭蕾:我们YY一下,你是一个小卖家,有融资的需求,但是我们的小贷和未来的银行也只做500万以下的。如果淘宝和天猫上有很多大的商家,他有更大的融资需求,我们就把他们交给银行去做。
  小微金服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
  彭蕾:做一个比喻,如果满分是100分,我们做的程度还不到十分,还是在看热闹的阶段。真正的转型,是怎么平台战略、数据化战略、云金融战略,可以支撑起这个金融的百花齐放的生态圈。这个成功了,才是小微的真正的成功。
  信用等于财富,其背后的意义就是,金融面前人人平等的。传统金融因为种种原因做不到,现在互联网金融可以做到。
  最大的挑战,是我们的能力,是否坚持走下去。所有出现的状况,我们是否能够预见到,并且有办法去解决,进进退退,掌握好。你不可能全面开花,先要有一些标杆,哪些领域把生态先做出来。
  支付宝是否承担着连接一切的责任?
  彭蕾:怎么说呢,其实不可能承担一切,更多是在生活服务类、虚拟的,实物电商就绝对做不了。支付宝在线下(O2O),我们希望做到的唯一一件事情是,让大家出门的时候不要再累赘地带个钱包。你看我今天来,什么都没带。
  小微金服未来做什么?如何与阿里业务发生关系?
  彭蕾:这个市场的服务并不是过剩的,很多地方是不饱和。农村供应链金融,农民要买种子、化肥,要贷款,要牵头猪羊,如果没有钱怎么办?那是不是可以基于未来收获的东西做期权,做众筹?
  樊治銘:阿里影业有很多明星导演。以前导演融资,就是找煤老板。像小时代这种东西,我们看不懂的东西,年轻人喜欢,他钱怎么来?可以通过娱乐宝。钱进来之后,我们有电影票平台,电影票可以预售。演员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由粉丝自己选。演员道具、服装,也可以在淘宝上选购,节目放映时可以直接在画面上下单购买。来自星星的你里面的东西,在淘宝了卖了24个亿。我们会把这些东西整合进来,从电影开拍到预售,整个链条都完成了。
  彭蕾:我YY一下。一部电影,要出现很多商品,女生的首饰、鞋子等等。一开始,我们会给他们看这个片子,小卖家会觉得那个耳环不错,交给我来生产。一个片子下来,有众多的小卖家在做这个产品。有时候我看一个片子,看这个人穿的我也想买。要解决用户边看边买的体验。
  现在片子里的植入广告,更多是品牌展示,中小卖家并没有机会去跟这些影视做很多合作。其实还有很事情可以做,有没有可能我们挑演员,而且可以通过娱乐宝,全部锁定票房,又可以让这些明星与锁定消费的用户之间实现互动。
  樊治銘:我喜欢巴洛特利,但恒大也没钱,怎么办?那我们可以发起球迷基金,只为了转会费。当然有可能最后他也不来,我们可以把这个钱扶持中小青年队。(注:阿里已入股恒大足球)
  彭蕾:我们和马总就是心理有点不忿,中国足球被骂了这么多年,凭什么啊。那我们今天要做一点不一样的。
  日,中国银监会创新监管部主任王岩岫在“2014中国互联网金融创新与发展论坛”上作主题演讲,他表示,P2P监管思路之一是要落实实名制原则,投资人与融资人都要实名登记,资金流向要清楚,各国都对开户有非常高的原则要求,避免违反反洗钱法规。
  他提出P2P网贷行业监管有十大原则:
  1.P2P的发展要坚持业务本质,不得建资金池。
  2.落实实名制原则,资金流向要清晰。
  3.P2P要清晰业务边界,区别于其他法定金融业务,打击冒名非法经营。
  4.P2P要有行业门槛。
  5.贷款人和投资人的资金要进行第三方托管,不能以存管代替托管。
  6.P2P自身不担保,引入的担保机构要有资质,不能承担过多担保倍数。
  7.要有明确的收费机制,力求长期的发展,不能盲目追求高收益。
  8.应充分进行信息披露,既要披露自身和运营信息,也要进行风险提示。
  9.要加强行业自律组织的建设、推动行业标准化和信息共享,打击伪P2P。
  10.坚持小额化、普惠金融、支持个人和小微企业。
  以下是演讲实录:
  ===========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朋友,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2014年互联网金融创新与发展论坛,并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互联网技术手段日趋便利化,网络金融活动已经日益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互联网孕育出极具时代特征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实践证明,互联网金融有力地推进了实体经济的模式创新和运行效率,为小微企业和个人提供了便利,正在成为传统金融领域的有利补充。
  我们说互联网金融,一个是金融的互联网化,包括我们银行的互联网化和互联网企业的金融化,发展非常快。特别是我们看到银行在支付、结算、网络销售渠道,还有电商平台,银行的电商公司发展非常快。我们的互联网企业在支付、销售和各种新型服务方面也发展非常快,包括P2P等一些新型业态发展非常快。我们认为,互联网金融与银行的融合催生一些新业态、新产品和新机制。我们认为银行和互联网的经营创新是互相补充的关系,互联网企业的创新应该是对银行的业务模式有益的补充,不存在谁颠覆谁的问题,我们看到银行具有强大的风控能力和资本约束,包括它的客户资源和IT系统,包括它的物理网络资源,绝对不是轻易被颠覆的,当然互联网企业的迅速发展对它很多业务模式的深化和对客户提供服务是有益的补偿。
  互联网金融它目标是要以客户的需求为动力,以支持实体经济为根本,以金融规律为边界,以风险可控为底线,以保护消费者为核心,走可持续、经得起周期和风险考验的发展之路。那么我们认为,互联网金融本质还是金融,所谓金融有几个特点:一是用别人的钱、高杠杆,这是金融企业的特点;二是金融有风险,面临着各式各样的风险,包括流动性、系统性、操作性、合规性等,特别是流动性风险;三是如果作为金融企业,在世界各国都要受到监管,还要受到严格监管,要有法律法规的监管,这是金融的特色。
  我想说一下金融创新的几个原则:
  一是真实需求的原则,就是围绕客户和企业的真实需求创新;
  二是风险可控,创新必须风险可控;
  三是合规管理的原则,必须在我们的法律法规框架下,有法律法规的要遵守,暂时没有要遵守国家现有的基本金融法规;
  四是所有的事情越简单越透明,信息披露就好,这对保护消费者非常重要。
  对互联网的发展我讲一下我们的基本看法,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我国总体保持开放包容、鼓励创新的原则,结合互联网的特点进行差异化监管、适度监管、分类监管、协同监管。注意发挥互联网创新的活力。对于有系统性影响的业务应与政策金融体系有统一的监管,对于小额金融、特定人群,就是比较小众的人群和人数有限的群体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应该注意发挥自律和市场竞争的作用,避免付出过高的监管成本。分类监管就是各个监管机构要按照职责分工进行监管。协同监管,即包括P2P、支付、网上销售理财、私募的,这些产品还要各个监管机构有一个协同的机制。
  二是以线上线下一致的原则性为出发点,逐步完善监管体系,因为互联网金融本质上还是金融,金融就要遵守现有的法律法规和即将出台的法律法规,有些监管思路可以具有互联网的特点,但总体上需要以金融监管的目标为原则,明确业务边界和风险底线,在此基础上,根据行业的发展,现在互联网金融的法律法规正在逐步完善,包括具体的金融规则也在逐步完善,也是需要大家在工作上、在业务发展上遵守相应的规则。我们将逐步构建合适互联网健康发展的监管体系。
  三是注重信息披露,提高透明度,从业机构必须提升业务透明度,接受市场监督,注重风险揭示。信息安全,客户方面的注意,保护客户的资金安全,提高银行账户信息安全。互联网企业不能利用自己的业务优势来侵害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包括客户的知情权、个人信息,任何机构不得利用自身优势擅自动用客户的资产或者泄漏客户的信息。
  四是注重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护消费者的资金安全和知情权,深刻吸取1929年的危机,2000年的网络危机和2008年次贷危机的教训,这几次危机使很多金融消费者的资产大幅度缩水。同时,广大从业机构要避免发生经济周期的影响,不仅经济上升的时候赚钱,中长期的时间内或者经济发生危机或者拐点的时候,也能减少投资者的损失和风险;从业者要有比较强的风险控制力和职业操守;投资者应该从保护自己的资金安全和自己隐私的角度出发,掌握互联网使用的信息和金融投资的基本知识,培育信息安全和风险投资的意识。
  作为互联网金融的实践,P2P发展很快,各国都在进行必要的监管建设,我们知道P2P是源自于美国,可是在美国发展或者在英国的发展比我们落后很多。来到我们国家呈现快速式的发展,这得益于我们互联网金融比较宽松的环境。现在我们APP行业的规范,我们的法律法规在制定中,既要适应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总体原则,也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加快对P2P金融法律法规的建设,这也是让大家今后做这个业务有一个方向。
  首先我想讲对P2P监管的若干思路。
  一是P2P监管要遵循P2P业务本质,所谓业务的本质就是项目要一一对应,P2P机构不能持有投资者的资金,不能建立资金池,我们P2P不是经营资金的金融机构;
  二是要落实实名制原则,投资人与融资人都要实名登记,资金流向要清楚,各国都对开户有非常高的原则要求,避免违反反洗钱法规。
  三是要明确P2P机构不是信用中介,信用中介要承担信用风险,也不是交易平台,是信息中介,P2P是为双方的小额借贷提供信息服务的机构,应当清晰其业务边界,应与其他法定特许金融服务进行区别;
  四是P2P应该有一定的行业门槛,P2P信息平台作为分析、遴选新闻信息、提供参考性的信用分析有很强的专业性,应有一定的门槛,对从业机构应该有一定的注册资本,高管人员的专业背景和从业年限、组织架构也应该有一定的要求,同时对他的风险控制、IT设备、资金托管等方面也应该有一定的资质要求。P2P机构应做好风险评估、风险提示和投融资限额的规定;
  五是投资人的资金应该进行第三方托管,不能以存款代替托管,托管是独立的监管行为。同时尽可能引进正规的审计机制,P2P机构自己不能碰钱,这也是为大家避免非法集资的行为;
  六是P2P机构不得为投资人提供担保,不得自身为投资人提供担保,不得为借款本金或者收益作出承诺,不承担系统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只是信息的提供者,不得从事贷款和受托投资业务、不得自保自融,这也是避免非法集资、诈骗等行为。
  七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要盲目追求高利率融资项目,我们很高兴看到现在规范P2P机构融资的利率已经在逐步的下降,也接近了合理的水平;
  八是P2P行业应该充分信息披露、充分的提高信息披露的程度、揭示风险,既要向市场披露自身的管理和运营信息,也要向投资者做好风险提示,开展必要的外部审计;
  九是P2P投资者平台应该推进行业规则的制定和落实,加强行业自律的作用;
  十是必须坚持小额化,支持个人和小微企业的发展,项目一一对应的原则。
  这两天,国内知名的P2P平台爱投资因涉嫌虚假宣传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先是投资人倒戈,纷纷寻求抛售手中的债权;后有媒体纷纷跟进,把爱投资“骗子”的形象传遍网络。一时间,虚假宣传成为继“跑路”之后,又一个在网贷投资人中间炸开锅、被广泛讨论的话题。
  虚假宣传,如果只有爱投资一家,可能还“炒”不热这个话题,这不,另外两家P2P平台随即便来凑热闹,加入了涉嫌虚假宣传的队列。无独有偶,三家涉嫌虚假宣传的焦点都与融资有关。
  据和讯网报道,今天(8月27日),P2P网贷公司人人聚财在深圳举办A轮融资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完成1亿元的A轮融资,投资方为博时资本。博时资本将通过单一定向资管计划持有人人聚财12%的股份。正当大家纷纷讨论这次美好的“联姻”时,活动的另一主角——博时资本母公司博时基金却对外宣称,“博时资本1亿元入股某P2P网站”相关报道内容不实,博时资本没有任何人员出席传言中的签约发布活动。
  另据知名网贷人交流论坛《网贷天眼》爆料,7月份上海P2P平台雪山贷宣布获得1550万美元A轮融资涉嫌造假,其宣称的投资机构G&Z
SHARES COMPANY
LIMITED(高志股份有限公司)根本不存在。记者调查发现,雪山贷所有的报道只涉及了文字,没有图片和其余的报道。当记者向雪山贷官方进行咨询的时候,对方只是一直回答:“因为我们和对方公司的合作,仍然还处于静默期,所以很多的事项无法对您进行详细的披露,敬请您的谅解。”
  互联网金融虽有互联网三个字,但其本质还是金融,如今连续发生几家平台冒投资人之大不韪,拿金融企业赖以生存的诚信开玩笑,到底是什么缘故呢?难道是嫌这个行业还不够乱,主动找“虐”吗?
  对此,《极客网》总编、互联网金融资深观察家李海刚认为,导致这种不诚实宣传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迫于监管压力,急于搭上资本靠山,力求在姿态上脱离“草根”平台,迎接即将到来的从严监管;二是营销推广上的需求,看到对手一个个热热闹闹宣布融资,风光无限,自己不做点“资本运作”便out了;三是不规范、操之过急所致,譬如人人聚财、雪山贷这两个案例,可能是相关手续还没到位便提前宣传,导致投资方反悔或生疑,从而发生变故。
  上述解读可谓讲到了点子上,别的不说,单就各大搜索引擎对P2P平台制定的竞价推广开户门槛中,便包括一条“获得知名风投投资”的条件。对广大草根出身、拼不了爹的平台,获得融资可能是最容易走通的一条道了。看来,这些P2P平台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内有苦衷啊。
  这事说起来也奇葩,直白了讲,这就相当于A大肆宣扬:土豪B借给了我1000万,我现在有钱有实力了,而B却跳出来说:我没借过钱给你,你不要再借我的名号说事了。
  银监会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迟迟不出,资深人士早表示内有蹊跷,并猜度最主要的原因是很多排得上号的平台在操作上也极不规范——不管是管理、运营还是营销,都还经不起严格的监管,过早出政策恐怕会拍死一大片。
  如今看来,这种说法基本已应验。跑路、自融、非法集资、虚假标……再到如今的虚假宣传,P2P借贷线上模式便暴露出层出不穷的问题,更遑论宜信等巨无霸主导的线下P2P市场!
  由“爱投资冒用民政部名义做宣传”引发的这轮P2P平台虚假宣传风潮,可能还只是刚刚开始,接下来必定还会有更多的虚假信息被挖出来。竞争压力下的P2P平台靠宣传虚假融资消息往脸上贴金、不惜牺牲诚信换名气的行为,可理解但不可原谅——损及自身事小,伤害整个行业事大。
  日,央行下发紧急文件《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暂停支付宝公司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等业务意见的函》和《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暂停财付通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等业务意见的函》,“暂停”(不是叫停)支付宝、腾讯的虚拟信用卡产品,同时叫停的还有条码(二维码)支付等面对面支付服务。传统金融业拍手叫好:早该管管了!互联网业痛心疾首:这是开历史倒车。有人直指这是这是银联的小动作,银联反击:施阴谋者最易以阴谋论指人。
  几天之后,3月19日下午,央行在京召集包括腾讯、阿里、百度、宜信等涉水金融的互联网公司召开座谈会。会上,沟通讨论了《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这个意见稿对目前的第三方支付做出限制,比如单笔消费不得超过5000元,月累计不能超过1万元;单笔转账不能超过1000元,年累计不能超过1万元等。会上,还提到央行牵头成立互联网金融协会,且已基本获得国务院批复,不久将挂牌。
  3月21日,央行再次发布文件《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银行卡预授权风险事件的通报》,要求八家第三方支付公司(汇付天下、易宝支付、随行付、富友、卡友、海科融通、盛付通、捷付睿通)从4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停止线下收单接入新商户,要求另外两家(银联商务和广东嘉联)自查。
  传言,针对几种互联网金融业态,央行可能首次出手立规,可能的规范化要求包括:
P2P业务:只能提供信息服务,资金不能做杠杆,不能吸收存款;? 支付业务:不能跨行清算,不能吸储,不能为客户融资;?
众筹业务:不能提供担保,不能吸储;? 网上代销金融产品:不能承诺收益,不得久期错配,必须有流动性保证。
  这几记重拳给火热的互联网金融浇了一大盆冷水,很多人开始怀疑,是不是传统金融业哭倒了长城,说动监管部门出手,终于大获全胜。不少人对互联网金融的信心跌到了谷底。
  我认为,恰恰相反:这是互联网金融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互联网的铁拳是创新,金融的本质是风控。创新一路杀下来,遇到风控是必然的事情。在这次的遭遇战中,央行的“暂停”,是如此的柔和,表明了监管部门的容忍度和变革的决心有多大。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绝对不可小觑,只有迈过了这道坎,才能从虚火的夏天,走向收获的金秋。
  举几个例子。
  先说说央行惩罚八家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背景,这是源于一个“信用卡预授权漏洞”。信用卡有一个预授权功能,额度可以是溢缴款的115%。于是,有人蓄意往一张透支额度1万的信用卡里存入100万元,然后找商家刷出115万,套出15万利益消失。当2014年1月大家发现这个漏洞的时候,涉案金额已经到了100亿,相关机构损失可能达到15亿元左右!有人说这是收单机构(第三方支付)的问题,有人说这是银联的规则的问题,有人说这是发卡行发了太多虚假的卡无法追查的原因。但不管最后板子打在谁的身上,这15亿已经蒸发了。一个小小的漏洞导致15亿的损失,发卡行没有详细审查用户资料的罪责难逃。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央行要暂定“虚拟信用卡”的发行,因为这“违背和动摇了金融账户实名制的根基”。金融的风险不发生则罢,发生起来就风圈残云,天地为之变色。
  再举一个例子。今年2月初,全球最大比特币交易平台Mt.Gox以技术故障为由,停止用户提现的服务。2月25日Mt.Gox正式申请法院破产保护,据媒体报道Mt.Gox因为受到黑客攻击,总共744408个比特币失窃,价值3.5亿美元,该平台因此资不抵债已申请破产。这是怎么回事呢?据一位业内人士说,该比特币交易平台上的一个漏洞被黑客发现,让用户提现自己的比特币后,平台认为这笔提现没有成功。黑客利用这个漏洞,迅速反复提现,提空了平台上74万枚比特币,瞬间3.5亿美元蒸发。比特币不记名,无从追查,平台自己必须承担责任。因为无力向其他用户偿还3.5亿美元,全球最大的比特币交易平台Mt.Gox唯有宣告破产。这印证了金融业的那句老话:如果没有做好风险控制,做得越大,死得越快。
  那么,二维码支付到底有没有安全风险呢?我看到一份资料,里面对二维码支付可能遇到的风险做了详尽的分析(你的竞争对手总是最了解你的),从手机客户端支付软件、用户银行卡帐号/密码安全、后台转接清算系统的安全、二维码编码/解码/传输的安全、“微POS”们的安全等5各方面解析了二维码支付可能遇到的攻击。作为一个在微软工作了14年的IT人士,我认为这些分析不是没有道理。我们甚至可以从这些分析中,一点一点架构出一个攻击方案,确实比较可怕。
  最后说说央行可能要立柜的四条,在我看来,其实都是非常基本的要求,非常柔和,一点都不过分。比如,中国第一家P2P公司拍拍贷,成立8年来,一直坚持“只能提供信息服务,资金不能做杠杆,不能吸收存款”,那些违反这些原则做担保的,纷纷倒闭。这些监管,将非常有利于肃清互联网金融的本源,让投机者出局。
  所以,作为“互联网金融”的极力的支持者,我其实理解这次央行“暂停”虚拟信用卡和二维码支付的出发点。这不是一次倒退,而是一次飞跃前的蓄势。当创新铁拳遭遇风险控制,如果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能够在央行的帮助下,能够最大化的提升交易的安全性,规避“创新的风险”,我相信,前途将不可限量。
  我的这篇文章不是为传统金融业呐喊。暂停,调整,最后一定是放开。这是早晚的问题,大势不可阻挡。有一本书《管制、放松与重新管制》,描绘了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放松监管前的金融业:
  “体制为行业每个子部门提供保护伞抵御不受欢迎的竞争,子部门持续将增长率和利润率保持在可接受水平上,市场参与者很少有动机去侵犯他人地盘,或破坏这种让大家都心满意足的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和平...
  这和我们今天的状态何其相似!今天金融业面临的问题,不是互联网化,而是市场化。放松管制,走向市场化,这也一定是中国金融业的必然趋势。正在筹划的《银行破产法》,央行行长周小川说:在未来1-2年,将实现利率市场化。这些都是市场化即将到来的迹象。
  互联网公司不要急功近利,传统金融业不要固步自封,把创新和风控的优势结合起来,才是互联网金融的未来。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安陆金所可靠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