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星人系统恢复出厂设置系统版本

世界古代前期宗教史
&&&&&&&&&&&&&&&&
/ 世界古代前期宗教史 
(2)“尼人”的宗教意识  “尼人”指德国杜塞尔多夫城附近尼安德特河谷的一个洞穴里的人类化 石,亦称尼安德特人,是 1856 年发现的。“尼人”的体质较之北京猿人有了 较大进展,脑容量大约 1530 立方米,相当于现代人,但脑形与褶纹不如现代 人发达,骨胳上还有猿类的特点。这种类型的人类化石遍布欧亚非三洲,在 法国、印尼、巴勒斯坦、中国、罗得西亚等地都有尼人化石,中国叫河套人、 丁村人、长阳人等,巴勒斯坦叫卡麦人,各地都以发现地取名。“尼人”阶 段出现了氏族社会的萌芽,欧洲有法国的穆斯特文化,中国有河套文化和丁  村文化,非洲有罗得西亚型文化等。有人说这种文化距今有 20—30 万年、有 人说 10 万年、有人说 2.5 万年,大概这种类型的人在时间跨度上有 10—20 万年,基本上属于旧石器的中期阶段。他们已有了初步的宗教意识,主要表 现在对死者的安置上。其一是有简单的墓穴,已经不像中国猿人那样把死者 随意乱丢;其二是让尸身以某种姿式、躺在墓穴里;其三是尸身及尸身周围 被撒上红色右粉末,并有石器工具放在旁边作为随葬物。当然这三种情况并 不是同时同地出现在欧亚非三大洲发现地,但在尼人类型的人类中间已经有 这种现象,这说明他们在思考人死以后的情况,并且构想了现实世界之外的 另一个人的世界,也许这个时候已经有了灵魂观念,也许是认为人死是到另 一个世界继续过生前的生活。  在“尼人”阶段比较典型的宗教现象大都是欧洲上古文化遗址中发现的。 如法国穆斯特的一个洞穴里,“尼人”的死者头枕一块燧石,身旁有 74 件石 器,周边用石板相围成墓穴;意大利罗马城附近一个山洞里,“尼人”的死 者头部用石头相围;德国尼安德特河谷的山洞里,尸体及尸体周围被有意撒 上红石粉末,随葬物中除石器外还有骨制的装饰物,尸身以一定方式安放在 墓穴里。经分析,红色粉末表示光明和温暖,可能与红色的火焰相联系;随 葬的器物表示死者也要继续进行物质生产,可能还没有欢乐天国的概念;用 石板、石块围成的墓穴表示不让尸体毁坏,可能是认为尸身毁坏后就不能再 继续生活。所以,这时的宗教意识是对“死”的不理解产生出来的,大概对 于死后的世界设想为还能劳动谋生的世界,还没有抽象出神灵鬼怪。(3)“克人”的宗教意识  “克人”指法国多尔多涅附近一个叫克鲁马努洞穴里的人类化石,亦称 克鲁马努人。他比“尼人”在体质上更发达,脑容量相当于现代人,处于母 系氏族公社初期,距今 2 万年左右,属旧石器时代末期阶段。这种类型的人 分布在世界各大洲,如欧洲德国阿伯加萨人、俄国科斯钦基人等,非洲阿尔 及利亚的阿尔法卢人、马里阿萨拉人等,亚洲中国山顶洞人、印尼瓦贾克人 等,美洲美国明尼苏人、墨西哥特佩佩克斯洋人等,大洋洲科休纳人、凯洛 人等。由他们创造的文化在世界各地以发现地取名,欧洲习惯以奥瑞纳文化 统称,中国叫山顶洞文化,等等。在以“克人”类型的人类中间,其宗教意识和宗教行为在“尼人”基础上又推进了一步。以欧洲奥瑞纳文化为例,人们发现墓穴里有较多的工具、 武器、装饰品等多品种的随葬物;墓壁上有雕刻图案,多为动物;尸身染色, 双臂交叠在心上。显然,这时原始人已经较明确的给死者安排了另一个世界, 可能已经有了灵魂不朽的观念。在法国的拉塞尔山洞里有一幅右手拿牛角, 左手摸腹部,乳房突出的女雕像,距今有 2 万年;尼奥斯山洞里有一幅壁画, 画着一头带几支箭的野牦牛,还有几幅相互重叠的猛犸像,身上有长矛刺中 的横断面,以及狩猎中捕捉驯鹿的情境,画像的周围还有妇女的小雕像,距 今有 1 万多年。据分析,手拿牛角的妇女可能是在执行宗教仪式,而画野兽 受伤的情况可能是为了获取更多的野兽,大约这时候已经有了“感应巫术” 之类的行为,在捷克维斯顿尼遗址里,发现有一堆古象牙、两个火炉、女雕 像和动物的烧像,以及骨器、石器、装饰品,还有一支骨笛,以及死人的尸 骨,距今在 1 万年以上。经研究这个遗址可能既是一氏族的居住地又是他们死后的安葬地,大约这时候有了咒语等巫术活动,有了神灵的崇拜仪式。  与欧洲奥瑞纳文化相似的宗教现象也在世界各大洲的旧石器末期人类遗 址中存在。如西亚挖掘出许多被晒干或烧制的女塑像,巴勒斯坦地区挖掘出 一男、一女、一小孩为一组的泥塑像,及载歌载舞的狩猎画,等等。其中, 在中国挖掘出来的遗址特别多。北京地区山顶洞人对死者实行墓葬,随葬物 除工具外还有制作精致的大批装饰物,给尸体涂上或撒上红色粉末,周围还 有染有红色的石珠,石珠一面平光,三面有圆形凹入,应该是加工而成的。 除此以外,在遗址中还有带孔的小砾石、穿孔之兽骨牙齿,有的研究者说穿 孔带彩色的小砾石是原始巫术使用的东西,相当于欧洲“克人”用的“珠灵 卡”。  归纳起来,当人类社会发展到旧石器时代末期时,以“克人”为代表的 上古人类有了神像,第一批神像是与母系氏族公社相联系的女性神,后来演 化为“地母神”之类的神灵;有了较明确的来世观念,首先是关于人死后还 能继续生活并能继续用生前的物品;有了“感应巫术”之类的行为,认定精 神意识能感应行为结果。总的来讲,他们的宗教意识还没有超脱对自然体、 自然现象和现实生活的体验,没有抽象出主宰神的观念,但这是宗教观念和 宗教行为的初起阶段。  就世界史的发展来说,历史学家们把中国猿人类型的人看作“晚期猿人” 直立人的代表,把“尼人”看作“早期智人”的代表,“克人”看作“晚期 智人”的代表。也就是说,人类形成以后 200 万年来还没有宗教现象,从旧 石器时代中期阶段以后经过几万年逐渐出现了宗教这一社会现象。  3.中石器时代的宗教现象  距今约 1 万年左右的历史称之为中石器时代,以弓箭的发明和普遍使用 为标志,有了细石器的生产工具。当时的社会结构是母系氏族公社,主要过 渔猎生活,但有了原始畜牧业和农业,有些原始氏族建造房屋进行定居生活。 经过百万年的发展,此时人类的足迹不仅遍及世界各大洲,而且在体质上出 现了种族的差别。这一时期人类社会的发展十分不平衡,较快的地区有西亚、 小亚细亚,中国有的氏族大约一万年以前就进入新石器时代,有的较晚,特 别是美洲和大洋洲的原始人发展比较缓慢。  中石器时代是新石器时代的前奏。西亚沙尼达和耶莫两处遗址处于新旧 石器时代的交替时期,已形成农业的氏族公社村落。沙尼达人有公共墓地, 死者无论男女大小皆为屈身葬,以赭土(红色土)、小珠项链、石器等为随 葬品,经考证约是公元前 9 千年左右;耶莫人有女性像,是母神,经考证约 是公元前 7 千年。巴勒斯坦地区的耶利哥人有神像,有的人头骨全部涂泥, 眼珠镶以贝壳;小亚细亚南部沙塔尔人有狩猎场面的墙画,猎人是舞蹈状, 这两座遗址都在公元前 7 千年左右。中国的中石器文化遗址在北方多处发 现,其中以黑龙江的昂昂溪史前遗址为代表。他们男女的墓葬有不同的随葬 品,男性有打猎用的投枪、刀等兵器,女性有刮削器和装饰珠;尸身头边有 一个球形的陶罐,脚底有一个带把的陶罐;墓穴里有鹿肉等物品。在内蒙古 林县出土了一尊石雕女神像,距今有 8 千年以上,像高 35.5 厘米,有孕妇特 征,下半身埋在地里,上半身露出地面,可能是为接受人们的供奉。欧洲中 石器文化以丹麦的马格尔莫斯人为典型,大约在公元前 6 千年分布在自波罗 的海沿岸至英法诸国沿岸。他们有用树皮包卷尸身的习俗,以石器、骨器为 随葬品;在穿孔的鹿角上雕刻人物,在垂饰物上刻上人形图案,人体以仰望 天空状;有些彩绘砾石上绘制男女人形图案。中石器时代原始人的墓葬仪式、女性雕像、男女图案、绘制狩猎场面等等,都是在一定观念信仰支配下的宗教文化行为。经分析,共同的墓地(西 亚沙尼达人)和特殊改制人头骨(西亚耶莫人)说明他们有了祖先崇拜,可 能把祖先奉为神并供奉敬拜;尸身或屈身葬(西亚沙尼达人)、或头脚各有 特殊物件(中国昂昂溪人),或树皮包身(欧洲马格尔莫斯人),及各地盛 行的以石器工具和装饰物为随葬品,他们肯定为死者设想了另一个可以生活 的世界,有了灵魂不死的意识;小雕像塑像,多数为女性,有的绘制在日常 用品上,表明他们有了神像,开始为女性神,即母神;狩猎的绘画,特殊物 品上的人形图案,猎人的舞蹈画等等,说明当时应该有了巫术之类的活动。 生殖与死亡、战胜灾难和取得生活资料,应是他们思考的中心问题,各 种材料表明发展到中石器时代,原始人已经有了祖先崇拜,发展了旧石器末期的神灵意识和巫术活动。4.新石器时代的宗教(1)社会历史范围  继中石器时代之后是新石器时代,它的主要特征是磨制石器、陶制器物、 原始农业开始流行,是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由于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平衡, 世界各地原始人进入新石器时代的年限不同。其上限,上溯到公元前 8 千年 以前,有的地区可推到公元前 9 千年以前。西亚的巴勒斯坦和两河流域、埃 及的尼罗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可能是最早进入新石器时代的。其次是南 亚次大陆的印度河流域,再次是希腊半岛和爱琴海流域、意大利罗马地区。 大洋洲和美洲地区要晚一些,他们的发展比较缓慢。其下限截止到金属工具 的制造和应用,各地区的情况也不完全相同。这是根据考古学的推测,还有 待于新的发掘,当时没有文字,极难确定具体年份,而且新旧石器、新石器 与金属工具也有一个交错时期。  新石器时代末期出现了金属工具,但并没有因此代替石器,这是金石并 用的时期,最早使用青铜的可能是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埃及,其次是印 度和中国,希腊和罗马。世界各地都是经父系氏族社会在金属工具时代才建 立了奴隶制国家。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原始农业得到了大发展,农业氏族部落定居在某一个地方,形成村落。经过千年的发展,源于旧石器时代的渔猎时代逐渐 被农业和畜牧业代替,后来畜牧业与农业、手工业和农业发生分工,氏族成 员族外婚的群婚制演变为对偶婚、家长制家庭,并出现了私有财产和家庭奴 隶,在新石器时代末期原始社会开始解体。由于各地社会条件不同,解体的 时间、方式和过程也不一致,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居民早在金石并用时代就开 始并率先进入阶级社会,其次是印度和中国。中美洲的墨西哥虽在公元前 6 千年以前就有原始农业,但后来的发展比较缓慢。(2)女性神与男性神  (1)女性神灵。在西亚,考古学家在上古遗址中发掘出许多女性像,确定 为“母神”。她们身态相异,拉格什那个母神像赤身裸体,而乌尔的这个母 神像头部有图像,可能是氏族的图腾,身上有一定数量的泥丸,可能表示她 所保护的氏族内的家族数或部落内的氏族数,完全是一位具有神力的女氏族 部落首领的形象。经研究后一尊像属于欧贝德文化晚期。欧贝德文化(以欧 贝德和埃利都古代遗址而得名,距今有
年)也有男性神像,其中 之一是身上有泥丸,按一定顺序排列,手里拿一小杖,可能是一种权力的表 示,男根生殖器明显,有人说这是一尊军事首领的形象。这种神像既不同于 旧石器时代又不同于阶级社会以后的神像,他有了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和 权力,是人把人的关系复制到他的身上,因此这时候肯定出现了拟人性的神 灵观念。此种寄托原始人母系或父系的社会状况的人物像,出现在庙宇、墓 穴、家庭等遗址里。西亚地区大多是陶制的;埃及的神像是雕刻在墓穴墙壁 上;印度的装饰物上也有小雕像,古代印度人喜佩戴在身上;中国神话中的 西王母神,原形象为豹尾虎齿之妇女形象,也是母系社会创造出来的一位女 神。根据神话传说和文献记载,此时的神灵有三个特点:即一是以氏族部落 男女首领们的形象塑造神,如西亚诸地区的小雕像;二是以半人半动物的形 象构造神,如中国神话中蛇身人面的女蜗、伏羲形象、中美洲原始宗教中的  半人半鸟形象;三是突出神形象中的生殖部分,如希腊早期诸神多为赤身裸 体,生殖器官清晰。有的还有男女神灵交媾形象,如秘鲁南部的马加宗教里 让司繁殖的女神与他神交媾,其形象绘制成图,让人膜拜。这三种情况几乎 存在于所有新石器时代的居民当中,基本以女性神灵为主体。  (2)男性神灵。男性神灵究竟在何时出现是很难考察清楚的,从道理讲有 女性神也应该有男性神,因为就是在母系氏族公社里世系虽然以女性计算, 首领人物可能多为女性,但男女是平等的,没有性别上的统治问题。后来父 系氏族社会代替母系氏族公社,有了父权制的专偶家庭,男性神灵地位提高, 女性神的地位下降。考古发掘出来的塑像和神话传说都表明了起初的主神可 能为女性。这方面的证据由于后来女性地位的沦落极难找到直接的材料,但 间接材料还是不少的。爱琴海的克里特岛米诺斯人、希腊半岛的迈锡尼人(也 在克里特岛居住)的主神为母神,男性神退居其次。希腊神话中主神为宙斯, 但他是在瑞亚、阿玛尔忒等女神的养育下成长起来的,并始终听从命运三女 神,不能违抗,即使宙斯的地位确定以后,另一位女神雅典娜也特别受希腊 人器重,把战争的胜利归功于她的保佑,为她建宏大庙宇。如希腊这样的神 话和女神庙在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所表现,大体称之为地母神、繁殖神、生 育神、智慧神等等。以女性为主神的多神教观念随着父系氏族公社的出现,逐渐被以男性为主神的多神教取代。埃及的太阳神赖或拉和生长繁殖死亡神俄赛里斯、波斯 的玛兹达善神和阿里曼恶神、印度的风雨电神因陀罗、希腊的宙斯、罗马的 朱庇特等等,皆为男性神。以男性神为主神,相配以众多的女性神和男性神, 让女性神生育和养育男性神,这是新石器时代生长出来的主神多神教的特 点,后来的宗教对性交生育之道有的遮遮掩掩,有的提倡禁性欲,或把性欲 看作恶,绝不会有男女神性交的场面。(3)亡灵与祖先  人除了肉体外还有灵魂,人死之后,死者亡灵仍然存在,并继续与生者 来往,这个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末期的观念在新石器时代得到了极大发展。此 时,以血缘为纽带联系起来的氏族部落普遍有自己共同的墓地,在埋葬亡灵 之前要举行隆重的仪式,亡者身躯有严格处理方式并有贵重的随葬品,之后 还要按一定日期祭祀亡灵。这时他们肯定有天神界和地狱界的简单区分,众 多的亡灵为地狱界之鬼,个别的首领人物为天神界之神,有人死后受地狱之 神的惩罚,有人受到奖励又回到人间。他们这个观念究竟明确到何等程度, 现在无法一一确定,但从祭奠亡灵和祭奠神灵的情况与普遍施行的墓葬来 说,这种宗教观念与宗教行为肯定存在,而且成了氏族部落的凝聚力。美国 的人类学家摩尔根( 年)在研究美洲印第安人和希腊人、罗马人 的氏族部落时,都指出他们有共同的墓地,而考古发掘也证明这是一种普遍 现象。近代社会遗存的一些原始土著民族的调查材料证明,他们安置亡灵的 仪式相当隆重,都进行祖先崇拜活动。北美和非洲的土著民族在狩猎、种植、 战争之前都祭奠祖先,保佑丰收与胜利。(4)巫术与神住所  洪水猛兽的侵袭、疾病和贫困的折磨与风调雨顺的丰收、强壮体魄和平 安生活,他们无论如何也无法解释,于是产生神灵和妖魔鬼怪。如雨有雨神,  久旱不雨,是雨神发怒,而疾病缠身与狩猎未获或种植物受灾,是神降恶或 妖魔鬼怪作祟,于是就有了祈祷文、咒语、法术、占卜,这些被后人称为巫 术或法术的东西在新石器时代已经普遍流行。近代北美史前民族印第安人在 狩猎时相信有一个“动物之主”主宰着动物,在农耕时相信有“地母神”主 宰着农作物的生长,经常举行祭神灵的仪式,献祭品,以此讨好神灵;念咒 语驱赶鬼怪,祈求人健康,生产获得丰收;祈祷和施法术,请求神灵保佑他 们平安而不受侵犯。研究者认为,北美印第安人是近代美洲最原始的土著民 族,当欧洲人踏入美洲以前还处于渔猎和农耕交错期,当属于新石器与金属 工具交错期。  神住所是神灵呆的地方。原始人一方面认为神灵们在天上、空中和地下, 另一方面又认为他们在巡视人间时也要有个呆的地方,这就是神龛、神坛。 多数史前民族已经有了形态各异,性别清楚的神像,也有的原始民族不设神 像而以“圣物”代替。有的民族在山洞里的壁龛上作一神龛,如爱琴海克里 特岛的米诺斯人,研究者在多个山洞里发现有神龛;有的在氏族部落居住地 和大家庭居住地设置神龛、神位、神物;有的在山上或森林里设置一块神地, 修建神住的地方。大约这几种情况在新石器时代都是存在的,特别是山洞和 居住地,人们多处发现有神住所的遗址。神住所又是人们敬拜神灵的地方, 实际上是把神拉向人间,神庙是从神住所发展来的,可能在新石器时代晚期 已经出现了当代人看来是简陋的神庙,但这对于远古人来说一定是规模宏大 的建筑。(5)祭祀  有神灵观念必有祭祀活动,而以崇拜和祈求为核心的祭祀仪式很有可能 在神灵观念萌芽状态就已经存在。考古发掘出来的神像周围还有当时人们使 用的工具、装饰品,以及动物骨、人骨、植物等,在神龛、神坛、神像前面 有容纳祭祀的空场。这一切说明祭祀神灵是新石器时代所有原始民族普遍采 取的宗教形式。从这个时期初期出土的众多的女神小雕像来看,开始的祭祀 对象(或者说主要对象)应是女神,也许主要是生殖女神。本世纪 80 年代中 国在河北省滦平县一遗址出土 6 种女性石雕,最大高 36 厘米,最小高 6 厘米, 形态除双足皆相连之外,有盘腿坐状或蹲踞状,举手作蹲踞状,似进行蹲踞 临产,孕妇临产形鲜明。他们距今有约 7 千年,表明当时的神灵主要为女性, 属于中国新石器时代初期。西亚、印度、希腊、法国等地的女神像(或雕刻、 或陶制、壁画)说明他们起初阶段主要是祭女神,祈求人畜多多繁殖,保佑 本氏族人丁兴旺。  祭祀的供品除农作物、生产工具外,还有动物和人祭。农产品和工具可 能是让神鬼享受人的生活;而动物祭可能让神保佑他们狩猎丰收,不受动物 精灵的侵害;以活人为祭品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发展起来的,开始是杀死战俘 祭奠本氏族部落的保护神,后来是家庭中的奴隶及其他人。新石器时代普遍 存在血族复仇现象,每一氏族有自己的保护神,共同信奉保护神赐福于本氏 族,当然要杀死侵害本氏族的外族人,以祭奠自己的神。  祭祀方式。当时,氏族内部已经有了执行宗教仪式的人士,这些人士有 专门的称呼,肯定在祭祀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一般应是氏族首领主持全氏族 的祭祀。史前社会没有文字记载,但我们可以从文明社会的原始土著民族看 出他们的祭祀方式十分繁琐,其中包括禁忌等一系例严格规定的活动。如北  美的印第安人在向神奉上供品以后要举行全氏族人参加的仪式,其中行舞者 需禁止吃某种食物,有时还要割自己的肉献祭。北美印第安人较拉丁美洲印 第安人更为原始,没有发现杀人祭祀的现象,祭品常用烟草和蔬菜,血祭现 象不多。拉丁美洲的印加人的祭祀仪式很复杂,有庙宇但常在露天场地举行, 他们把神像以及原首领人物的干尸抬到广场上,献祭品,常以某神庙的一名 妇女作祭品,有祭司并分等级,这时已经在氏族社会内部出现了阶级社会的 特征。  从祭祀对象来说,新石器时代可分为图腾祭和天地神灵祭。其中,图腾 祭逐渐发展为祖先祭,因为把动物类和植物类的某种当作本氏族部落的共同 崇拜对象时,实际上又与本氏族的起源相联系;天地祭开始祭雷电风雨、日 月星辰、山川河流等神,后来逐渐升华为天神地神祭。也有的地区在天神地 神之外又创造空气神,古埃及叫苏神,欧亚东北部的史前民族萨满教把神灵 分为天、地、空三部分;还有的地区过程中在后来的发展把天作为神的别名 或几尊神居住地,古中国奴隶社会时期这两种情况都存在,或认定天即神, 或认定天有“四帝”或“五帝”共管,这一认识大概也源于中国新石器时代 对天神的思索。大体的情况是在新石器时代原始人的祭祀已经分类,沿着生 育自己的和养育自己的思路去祭图腾和祭天地神灵。在新石器时代以后是金属工具时代,社会进入父系氏族公社,家庭内有了奴隶,这时的宗教现象出现了新的变化,我们将在下面几章分别阐述。              三、古埃及的宗教祈求吧??祷告自己的神明。?? 记着要为寺庙的旛旂建造旂杆,要在祭台上雕刻铭文,要让僧侣给寺庙净秽。神的宫殿要用洁白如乳的石头来铺砌。  ——摘自中王国末《伊浦味陈词·号召恢复宗教祭祀》,引自《世界古 代史史料选辑》(上)第 33 页。  1.社会历史范围  自约公元前 3000 年上下埃及统一美尼斯第一王朝建立,至公元前 525 年波斯征服埃及第 27 王朝覆灭前后为古埃及奴隶制时期的宗教。在公元前5000 年,埃及人已经开始定居的农业生活,后在金属时代由氏族公社转为农 村公社,再由村社逐渐组成相对独立的州,各州有自己的图腾和州神,祭司、 军官和州长是上层的统治者,州之间经常战争。这时候埃及没有统一的王朝, 没有统一的宗教,历史上称为“前王朝时期”。从公元前 3000 年左右上下埃 及统一起到公元前 525 年,史称“王国时期”,埃及有统一的宗教信仰和宗 教行为,及与国王相抗衡的祭司集团。其中,公元前 3000 年至前 2100 年是 古王国时期,历经 6 个王朝,尊太阳神赖或拉为主神;公元前 2000 年至前1575 年是中王国时期,历经国家分裂、外族入侵,主神太阳神的名称转换, 尼罗河神(又为繁殖神)俄赛里斯的信仰兴起,主神或是太阳神或是尼罗河 神;公元前 1584 年至 1071 年是新王国时期,主神在太阳神和尼罗河神之间 互相轮换,有时又各负其职互不干扰,同时盛行巫术、占星术、墓葬文等。 历史学家关于古埃及的历史分期意见大致相同,只是在年代上略有出 入,我们只采用一说(以下叙说上古时代各国历史时也存在这一问题,不再 另注)。它的特点有二:一是埃及各州地方祭司集团的势力特别强大,经常 同中央政权抗衡,以自己的主神名称改变原来主神名称,如“太阳神赖”、 “太阳神拉”等,“赖”与“拉”原是地方祭司集团对太阳神的称呼,后或 是由这个集团的人当了国王,或是国王信仰这个集团的主神,所以改变原有 称呼:二是外族入侵,主要来自西亚和北非的一些国家,在埃及王国强大时 也侵略邻国,为了土地和财产经常相互征伐,外族人一度征服埃及。由于这 两个原因,所以在古王国与中王国、中王国与新王国之间又有一个长期的纷争时期,史称“中间期”。  从第 21 王朝以后,史称“后王朝时期”,埃及陷入分裂局面。外族利比 亚人、努比亚人等先后在埃及建立了第 22 至 25 王朝。从西亚来的亚述人曾 以武力征服埃及,在此期间,埃及底比斯阿蒙神庙大祭司之子建立 23 王朝、 赛斯城在祭司集团支持下建立 24 王朝,与外族人建立的王朝相对峙,形成南 北对立格局。公元前 6 世纪,随着亚述帝国的灭亡,赛斯城的统治者借助外 籍雇佣军的力量使埃及重归统一,但到公元前 5 世纪下半叶,又被从中亚细 亚来的波斯人征服,后又受到希腊人、罗马人的统治。  2.神界观念  古埃及的宗教是主神多神教。由于他们的主神具有轮换倾向,又称轮换 主神多神教。它从约公元前 3000 年第一王朝开始,直到公元 4 世纪末(公元384 年)占领者罗马帝国以武力宣布基督教为埃及的国教,以后古埃及的宗 教逐渐衰微。  在“前王朝时期”埃及的氏族部落流行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是一个多 神崇拜的民族。在自然崇拜中,有天神努特、地神格伯、空气神苏,以及太 阳神、尼罗河神等自然神。按神话传说,天神与地神的结合生出诸神,尊天 地二神,这二神的形象较模糊,天神为女性,应是母系氏族社会的影响下制 造出来的。在图腾崇拜中,他们偏爱某种动物,如蛇、牡牛、狮、鱷鱼、鹰、 朱鹭等天上、地下和河流中的动物,这些动物可能原来都是氏族部落的“标 记”。在神界观念的发展中,他们把图腾崇拜物升华为有名称的神,把自然 崇拜中的神具体化为可见的动物,使两个方面相互结合。如鹰为鹰神,名叫 荷鲁斯,又以荷鲁斯表示太阳神;月神托特(后来托特的身份起了变化)呈 飞禽朱鹭状。大约这些源于氏族部落的具体的神先是部落的后是各个小的城 邦国之保护神,后来在各小国统一成一个大的奴隶制国家时,逐渐有了全国 统一敬拜的主神,原来的神有的被淘汰,有的成了次神,有的融合在主神里, 主神由男姓担当。(1)主神界  埃及“王国时期”有两位主神,一是太阳神,一是俄赛里斯神(亦称“奥 西里斯”)。太阳神体现光明和温暖,给人以光和热;俄赛里斯神体现繁殖 和复苏,给人和植物以生命。这二神产生较早,只是后来才升为管辖众神和 主宰人类命运的主神。按神话传说,埃及人之所以认定他们是主神,是因为 他们主持正义、善良、诚实,太阳神给人带来光芒,俄赛里斯神职掌审判灵 魂,他们驱赶妖魔鬼怪,让行恶者受到惩罚,使埃及人繁荣昌盛,人丁兴旺 发达。古埃及的两位主神之间从不发生不和,但他们之间也没有统属关系,似乎是和平相处,并且俄赛里斯的儿子荷鲁斯,相传是鹰神,太阳神的另一别 名,或与太阳神相联系的神。可是在太阳神和俄赛里斯神各自神谱体系中确 有争斗。在太阳神谱系中,各地方祭司集团都以特殊内容的名称称呼太阳神, 如赖、拉、阿蒙、阿吞,他们互相贬低对方抬高自己;在俄赛里斯神谱中, 争斗表现在亲属之间,相传他本是一位国王,后被弟弟赛特害死,肢解后扔 到尼罗河里,由他的妻子爱西斯神找到尸体,又死而复活,由他的儿子荷鲁 斯在地神格伯帮助下替他报仇。所以,这位神又被埃及人尊为冥神、尼罗河神。  二位神在古埃及的王国时期不同阶段上有高低,但都是敬拜对象。一般 来说,古王国时期太阳神是主神。由于王朝的更替和占统治地位的祭司集团 的变化,通常情况管太阳神叫赖神或拉神,有时在赖或拉前面加一个前缀, 如阿芒一赖神、阿蒙一赖神、阿吞一赖神等,前缀实际上是指地方神,如阿 芒神指底比斯的地方神,不过在这里是同赖神相混为一神。  在中王国时期,巫术思想开始盛行,人们对死后受审判感到恐惧,于是 抬高了冥神的地位。这时连年不断的战争与祭司集团之间的争权夺利,使人  们对太阳神的主神地位开始动摇,所以太阳神与俄赛里斯神几乎平起平坐, 人们在不同的事情上让二神各自主管某一方面,为这一方面的主神。在新王 国时期,巫术活动已经成了从国王到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相信善恶 终有报,希望在死后能顺利通过审判进入天国,很自然的抬高了俄赛里斯的 地位,大约在这时候这位神先是民间主神,后与太阳神轮换作主神。  古埃及的主神不仅是世界万物的创造神,还是维持人间秩序的保护神。 他们有妻有儿女,形象为人形,同威严国王的形象基本相似,是拥有权力并 主持正义公道的代表,给人间降善而不降恶,是惩恶扬善之神。相比较而言, 古埃及人更崇拜太阳神,而对俄赛里斯神有些恐惧感,所以太阳神的主神地 位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俄赛里斯神只在某个时期具有主神地位。因此, 有的研究者认为古埃及的宗教具有一神教的倾向。(2)次神界  古埃及人有诸多神灵,每位也是各司其职,有的神灵既可降善又可降恶。 总的来讲,当时次神界的许多神灵还以动物的形象表示,说明有的神灵可能 来自图腾崇拜;此外,次神界的神灵有的分属于太阳神赖和繁殖神(冥神, 尼罗河神)俄赛里斯,说明他们的神灵界有不同派别。其中,影响较大的神 有:(1)哈托尔。苍天女神之一,一说为苍天之母、太阳神的女儿,主管爱情和欢乐;一说为太阳神的眼睛,主管人类的毁灭。形象为哺育法老的母牛。 (2)何露斯(即“荷鲁斯”)。苍天神之一,一说是哈托尔之女儿,属太 阳神;一说是俄赛里斯的遗腹子,是男性。形象为戴王冠的鹰形,鹰头人。 (3)努特。苍天女神之一。据说她同地神格伯是亲兄妹,都是空气神苏和 水神特夫内特的儿女,由空气神把努特和格伯分开,一为天,一为地,从而 形成了人所在的宇宙,即有天地的世界。天地结为夫妻生出了俄赛里斯等众 神灵,再由他们来主宰人间的事务。努特的形象为二,一是拱盖下地,镶嵌 日月星辰的巨大女人;一为母牛。她的绘像往往在棺材的底边或盖上,以保护死者的身魂。  (4)盖特(即“格伯”)。地神之一。他同努特苍天女神既为兄妹,又为 夫妻,可交配生诸神,形象是鹅形神。(5)埃西斯。尼罗河神俄赛里斯的妻子,是她把俄赛里斯神死后的肉块寻找在一起使之复活的,并生下俄赛里斯神的遗腹子何露斯神。因此,她是温 情妻子、哺乳女人的形象,在古埃及的丧礼仪式中经常出现。  (6)赛特。恶神之一。他杀死了兄弟尼罗河神俄赛里斯,主管沙漠、风暴 等灾难,后被荷鲁斯神战胜,一说被杀死,一说仍是一位神王。  (7)安娜特。形象为裸体女神,性器官突出,主管生殖,为“天后和众神 之女主”。  (8)安努毕斯神。主管称量死者心脏主神,是死者通往阴间的引路神,因 此是坟墓神之一,形象为豺头人身。  (9)透特。智慧神。他不仅主管安努毕斯神称量死者心脏的记录,还管文 学艺术、雕刻等事项,形象为鹗头人身。  (10)阿慕恩。隐蔽神。主管空气和风,形象为羊头人形,同月神柯恩斯 是父子,与女神穆特是夫妻。此神的地位在新王国时期曾一度上升为国家神, 与太阳神相合。    (11)贝斯。形象为奇形怪状的矮人,突出男性生殖器部位。他保护人间 免受灾祸,与之同一性质的女神叫贝塞特。(12)阿匹斯神。牛神。形象为雄牛,主管牛羊畜群的繁殖。??(3)神学特点与孟菲斯神学  有主神以下的名称繁多的次神界,是所有主神多神教的特点。从古埃及 “王国时期”的神界观念中可以看出这样几种情况:第一,上古时代氏族部 落时所创造的天神努特、地神格伯逐渐退位,代之而起的太阳神和俄赛里斯 神已经完全人格化了,如俄赛里斯头戴双重王冠,手杖王权标志,名称繁杂 的太阳神也是位威严国王形象,显然是从现实的国王形象去构想“神王”; 第二,除主神外,有些神是人兽合体,男女性器官突出,有大批女神及一批 冥界神,大概他们的神界观念还存在图腾崇拜和生殖崇拜的残余,特别重视 人的永生问题;第三,古埃及的奴隶制王朝是以各州地方集团为基础的,各 州地方祭司集团的主神随着中央政权的衰微,地方主神也能上升为全国的主 神。这个情况在太阳神谱系里经常出现,如阿图姆、阿吞、阿蒙等原来都是 地方主神,后来在地方祭司集团强大以后都成了与太阳神相混的主神。因此, 他们的神界创世说有多个,各个地方祭司集团都有自己的神创世说。这是一 个矛盾:全国有一个统一的政权、统一的主神,地方又有自己的主神,在中 央政权强大时以央央主神为主,衰微时以自己的主神为主。在这方面孟斐斯 神学学说很有代表性。孟斐斯城的地方神叫卜塔,本是工匠和手艺人的保护神,又被视为坟墓神。该城信奉卜塔为创世之神,在古王国美尼斯王朝时由于国王同孟斐斯城 关系不错,卜塔神同当时的主神阿图姆—赖神还相安无事,后来关系恶化, 孟斐斯的祭司们说,阿图姆只是卜塔的代表,他与何露斯、透特等神都是卜 塔的表现形态,只有卜塔才是最高创世神,这就是有名的孟斐斯神学学说。 此学说可见于石碑的碑文记载,亦称夏巴卡石碑,夏巴卡是新王国时期的一 位国王,石碑是按他的命令刻的,他可能是孟斐斯城人士。当时,孟斐斯城 的势力不如日城,所以用卜塔代替阿图姆的企图没有得逞,但这个学说表明 古埃及人的主神远没有达到至尊至上的地步。古埃及的神界观念是不断发展的,在发展过程中让众神灵融合在两个主神的神系,又让这两位主神的神谱互相交叉,使神界走向统一。孟斐斯的卜 塔神作为一个地方的创世神,后来的地位逐渐沦为属俄赛里斯谱中的坟墓 神,而俄赛里斯神谱中何露斯神又转为太阳神的女儿。两位主神,古埃及人 让阳光普照之地为天国,漫长黑夜为冥国,在这里既承认太阳神的威力,又 承识只有俄赛里斯神才能作出每个人升天国入冥界的审判。由于古埃及“王 国时期”纷争不断,所以并没有产生统一的、系统的神界创世说理论,其神 界观念比较杂乱,有时相互矛盾,甚至像何露斯这样的大神是男是女也没有 一致定说。在中王国以后,特别是新王国时期,古埃及人的神界观念转向死 后安排和巫术,主要是祈求人死以后灵魂不受折磨而升入天国。3.宗教制度  古埃及人的宗教组织程度较高,有专门从事宗教事务的祭司集团、政权 与宗教相结合的组织系统、严格的宗教仪式等等。(1)政教合—制度  “法老”是古埃及国王的尊号,意为“宫殿”、“陛下”,他是中央政 权和宗教的最高领导人。他自称是主神的儿子或使臣,是神在人世间的代表。 古王国的六个王朝,每个王朝的国王即法老,都自视是太阳神之子,自己的 家族有神的血液,所以不能与外族人通婚,免得沾污了神的血统。由法老即 国王任命大臣和各州的州长,赠与神庙财产。大臣和各级官吏作为法老的臣 属,也是神的臣属,执行法老的旨意即是执行神的旨意。当时,“王国时期” 的埃及是政教不分,法老是最大的祭司,被尊为神意的代言人,各州州长是 次一等的祭司,他们既管行政又管宗教事务。在一位古王国大臣梅腾(约公 元前 2900 年前后人氏)的墓室铭中写着法老给与他的各种职务、荣誉和赏 赐,其中包括他死之后的陵庙,及陵庙所享受的祭品(每日一百块面包), 即他的亡灵所享受的份额。这个情况表明古埃及人相信死后有亡灵,亡灵分 为等级,还要受法老的管辖。另一位古王国大臣,叫乌尼(生卒年月不详), 他向法老请求在死后能得到孟斐斯一地出产的石棺,于是法老下令让“神的 司库”(即法老的大臣)率领人员渡过尼罗河把石棺给他送来,他感到十分 荣幸。后来,这位大臣又给麦然拉法老修建金字塔,尊法老为“我主”,说 麦然拉王的威力“比之一切的神还要堂皇??和伟大得多”。国王被称为神, 他既管生前也管死后之事。古埃及的法老石刻像和壁画像,总是头戴王冠, 手持王杖、神态威严,并有神鹰、神蛇在头顶和身旁相伴,完全是一尊巨神 像。他的言行即神意,大臣拜见要以胸贴地,嘴吻法老脚前的尘土,如在神 庙中敬拜神灵。法老集中央政权和宗教于一身,各州的州长集地方政权和宗 教为一身,中央的大臣和地方的官吏与神庙中的祭司一起执行法老和州长的命令,形成政教合一的体制。(2)神庙制度  古埃及人有宏伟壮观的神庙、神殿。古王国时期人们主要是为法老修建 金字塔陵墓,由于法老是神之子,他的巨大宏伟的陵墓也可看作神庙;中王 国和新王国时期主要是为神修造壮观的庙宇。最著名的大神庙是卡纳克神庙 和卢克索神庙,其中卡纳克神庙长约 1300 英尺,可见所占面积相当大。从遗 址来看,神庙有粗大的圆柱,有的高达 70 英尺,直径 20 多英尺,圆柱上有 怪兽、人物、神灵及花鸟草木等物的浮雕,顶端为一圆盘,有人估计可容几 十人站立;有塔形的或长方形的庙门,门墙与雕刻兽面或人面像;庙里有雕 刻的神像、法老像。  修建神庙早在古王国时期就非常流行,只是那时的神庙不如后来的规模 大。神庙有庙产和奴隶,有管理神庙的祭司。它不仅仅是祭祀神灵的地方, 而且也是古埃及的一种经济制度。埃及现存一块“帕勒摩石碑”(“帕勒摩” 是意大利博物馆名称,石碑因放在此地而得名),它是埃及古王国前五个王 朝的年代记。按碑文所记有太阳神庙、哈托尔庙、荷鲁斯庙、??,有大小 庙宇 30 多座,每座庙占有土地不等,但每天都必须有数量相当多的面包和  酒。如为了纪念第五王朝的萨胡拉王,必须给 12 座神庙以面包和酒,有的还 要增加土地,其中最多是伯身涅塞女神庙给 4800 份面包和酒,给太阳神庙达2000 斯塔特土地。这大概是国王的赠给,还不包括原有的庙产。据新王国的 初步统计,这时神庙占有全国 1/7 的土地,可见神庙财产之巨,庙中人数之 多,祭司们势力之大,实际上形成了神庙经济制度。  不同的神庙供奉不同的神,各个州地方的神庙主要供奉本地区的保护 神。如孟斐斯城是卜塔神、底比斯城是阿慕恩神、日城是阿图姆神,等等。 每座州城市都有关于本城保护神的神话和礼仪,都为他建造了巨大的神庙, 并形成了州长领导下的祭司集团(州长为本州的最大祭司)。他们有自己的 宗教信仰、特殊的经济利益和政治要求,依靠神庙经济制度,成为强大的地 方势力,从而同中央集权发生矛盾。古王国灭亡的原因之一就是地方神庙祭 司集团和中央以法老为代表的祭司集团互相争斗的结果,在中王国和新王国 时期这种争斗一直没有停止过,这也大大削弱了古埃及人抵抗外族入侵的力 量。(3)埃赫阿吞宗教改革  古埃及“王国时期”的法老即国王同地方各神庙祭司集团的矛盾由来已 久,法老们虽以各州之上的神之子自居,但他赠与财产、任命中央官吏时总 会有所偏重,而地方祭司集团有着强大的寺庙经济和自己的地方主神,这很 自然与中央的法老产生矛盾。斗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祭司集团干预 王事,特别是法老的继承问题;二是国家主神的名称,即太阳神赖神的前缀 是那个祭司集团的主神名称,这不仅关系法老的尊号,而且也关系到祭司集 团的地位。这种法老同祭司集团之间的争斗在古王国、中王国时期一直存在, 到新王国时期又表现为阿蒙霍特普四世的改革上。新王国时期的矛盾大概早在图特摩斯二世、三世时期就开始了。当时,神庙祭司们担任高级世俗职务,引起了法老和世俗贵族的不满,而神庙占有 大量土地、奴隶和农民,排挤了中小奴隶主的发展,所以他们支持法老同祭 司贵族的斗争。改革在政治上表现为法老从中小奴隶主阶层选拔官吏,经济 上表现为财产的再分配,宗教上表现在对阿蒙神的不恭。阿蒙神是底比斯祭司集团的主神(亦“阿慕恩神”),图特摩斯三世曾在拉蒙神庙当过祭司,后在这个神庙祭司集团的支持下当了法老,又在这位 法老的支持下阿蒙神与太阳神相混,俗称“阿蒙—赖神”或“阿蒙—瑞神”, 成了国家的主神。到图特摩斯四世,为了摆脱阿蒙神庙祭司集团的控制,有 意抬高阿吞神(太阳神的另一别名,意为“太阳的光盘”,引申为“太阳背 后的权力”,可能是从瑞神演化来的,原为日城的神,后移到底比斯城), 说埃及人对西亚人的军事胜利应归于阿吞神的佑助。  在阿蒙霍特普四世继位以后,他决心彻底打击底比斯阿蒙神庙的势力, 实行宗教改革(公元前 1424—前 1388 年)。他撤换阿蒙神庙高级祭司担任 的世俗职务,把阿吞尊为国家主神和宇间的唯一神;命令凿掉公共石碑上的 传统神祇的名字,没收阿蒙神庙的财产,把反对他的祭司赶出神庙;创造《阿 吞颂诗》肯定阿吞为“大地之主”,赞颂阿吞太阳神的威力;他把自己的名 字阿蒙霍特普改为埃赫阿吞霍特普,要求人们改变传统的宗教信仰,信奉阿 吞太阳神。埃赫阿吞的宗教改革最后在阿蒙神庙祭司集团及其支持者在反抗 中失败了,埃赫阿吞霍特普四世去世后,阿蒙神及其神庙祭司们又恢复了原  来的地位。4.冥界与来世  古埃及人相信人除了肉体以外还有“身魂”(即“灵魂”),人死以后 要到冥界受审判,通过审判的亡灵有两个去处,一是死而复生,一是在冥界 受折磨。这个冥界和来世的观念可能源于古王国时期或更早的年代,不过古 王国时期着重于为法老修造金字塔陵墓和大臣贵族们的墓园,大概是认为法 老死后为神,仍主宰事务,大臣贵族们死后仍可享受人间的荣华富贵的生活, 他们当时肯定有来世的观念,但不一定有系统的冥界受审判的思想。大约在 中王国时期兴起了冥界受审判的来世观念,到新王国时期形成了一整套的理 论和巫术活动。  冥界之王是俄赛里斯,相传他是位死而复活之神。公元前 2400 年金字塔 文记载死去的法老葬礼中要模拟俄赛里斯“死而复活”的仪式,以求得到永 生。到中王国时期,他成了死者灵魂的主审官。据说在他下面,安努毕斯神 用天平秤量死者的心脏,透特神记录称量的结果,最后由俄赛里斯宣判,行 善者可进入天国,死而复生,行恶者会打入黑暗地狱,永世挨饿受渴,再也 看不见阳光。相传所有的死者亡灵都要经过这个审判,中王国和新王国时期 祭司们利用人们的恐惧心理,进行巫术活动,编造能使人顺利通过审判的祷 文、咒语、画册,以此骗取钱财。祭司们说人死以后人的“身魂”依然会存在,身魂既可以依附于肉体,也可以独立游荡于空中,只要身体不腐坏,身魂又会同肉体合为一体,使人 死而复生,来世仍为人。基于这种看法,在中王国和新王国时期,古埃及人 特别重视对尸身的处理,出现了木乃伊制造工艺。木乃伊是干尸的一种方式, 目的是保存身体不腐烂,让身魂与身体有朝一日重新结合。这个工艺早在公 元前 26 世纪古王国时期就有了,后来不断改进并有一整套宗教仪式相伴随。 相传,包括采集药材在内到对尸身处理的宗教仪式结束要用 70 天,必须让死 者“睁眼”和“开口”,这是为了让死者看到和吃到供品,能让他在墓室中继续活下去。  为了使死者既能在另一个世界上继续生活又能有一个顺利的来世,他们 重视坟墓的营造。他们深信冥界有坟墓神,专管给亡灵引路;坟墓上空有死 者的身魂,专等机会同亡灵身体合一。古王国时期历代国王都修造宏伟巨大 的金字塔式王陵,历代大臣贵族都修宽大的大石墓式的陵园,并且是生前就 利用权力动用人力物力尽心营造,企求亡灵继续有权势和富贵。金字塔底座 为四方形,愈上愈窄,直达塔尖;塔内有巨石叠架的隧道,直通墓室;塔内 墓室里有贵重物品为随葬物,内室有墓室文,或是个人业绩或是祷文、颂诗; 塔外有高官贵族的石墓,第四王朝法老塔旁还有一座巨大的人面狮身像。最 早的金字塔出现于公元前 2700 年以前,在古王国灭亡以后法者们虽不再建金 字塔,但他们仍然重视陵墓的营造和安葬仪式。  5.巫术与随葬文集  自中王国以后,特别是新王国末期,安葬死者的巫术活动逐渐占了上风, 祭司们编造了两部有影响的随葬文集,一是《生命书》,一是《死者书》。  《生命书》是记载人死后命运的书册,主要讲冥神对死者的各种评判规 定,指出凡是通过检验的可进入欢乐天国,凡是从心脏看出一生行恶没有通 过检验的死者都到挨饿受渴的黑暗之地。从《生命书》对俄赛里斯的说法和 对人生的伦理观念来看,此书的基本思想应属于古埃及中王国时期。  《死者书》是指从第 18 王朝(公元前 1580 年)开始放置在死者墓穴中 的一种书册,因此,此书册基本上是属于新王国时期的一部宗教书。据说这 些书册放在墓穴里可以保证死者能顺利通过俄赛里斯的评判,避免各种厄 运,在冥国过幸福生活。在公元前 2400—前 2200 年间,古王国日城的祭司 们为了使国王平安进入另一个世界,能在将来有朝一日重新复活,就编辑整 理各种丧葬仪式礼、制作木乃伊的法术和仪式,以及流传在社会上的神话、 诗歌、巫术、咒语、祷文等,并把它们刻在安放遗体的金字塔内壁。后来在 中王国时期(约公元前 2100—前 1800 年)又把金字塔的作法推广到一般墓 穴的安放进程中,在木棺外面书文,称之“两条道路文”,并附有去冥国的 向导书。《死者书》继承了古王国的金字塔文和中王国的棺文,又加进一些 新的内容,以法术的口气写成文章,附上“称量心脏”的图画,分为不同篇 目。新王国时期在祭司们的倡导下,人死以后由祭司作法术制成木乃伊,安葬时尸身下面放一个圆体状的东西作为护身符,尸旁放符录、《死者书》等, 每个方面都有繁琐的仪式。在安葬结束以后,除了固定日期祭祀亡灵外,又 做一个死者的护卫灵,据说死者的身魂可以依附在护卫灵上,由生者供奉, 直到死者复活为止。这时,埃及传统的宗教意识受到冲击,围绕着死者亡灵 的巫术活动弥漫于整个社会,太阳神的主神地位下落,俄赛里斯这位冥界之 神升为主神。古埃及人的巫术有比较系统的理论。他们认为人有善恶报应,人能死而复活,俄赛里斯神虽惩罚行恶之人但又是宽容的,允许改过,巫术不仅可使 人逃避惩罚而且使人尽快复生。古埃及的宗教后来虽然被罗马基督教代替了,但在当时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公元前 16 世纪埃及人征服巴勒斯坦,在这个地区生活的以色列人(即希 伯来人)的宗教观念受到冲击和影响;再后希腊人和罗马人在征服埃及的过 程中也接受了埃及人的部分神灵观念;其灵魂不死、善恶报应的观念可能影 响了与之有过交往的许多国家的宗教意识。                      四、古西亚的宗教我在山项祭祀, 我将祭器七个七个排列下面我堆着芦苇、柏香木、及番石榴木。 诸神闻味,诸神闻香味, 诸神像蝇子集在献祭者之身。??——摘自《吉加美什史诗·洪水的神话》,引自《世界古代史史 料选辑》(上)第 65 页。1.社会历史范围  古代西亚的宗教自公元前 3000 年苏美尔王国建立开始,到公元前 6 世纪 新巴比伦王朝,及公元前 5 世纪的波斯帝国。在此期间西亚的主要国家有苏 美尔和阿卡德王国、古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新巴比伦王国、巴勒斯坦以 色列犹太国,以及属于中亚细亚的波斯帝国等奴隶制国家。西亚幼发拉底河 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两河流域的名称 在希腊文里为“美索不达米亚”,通常又称之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从区域的 民族来说,两河流域的北部又叫亚述地区,南部又叫巴比伦尼亚地区,东南 部的北方叫阿卡德,南方叫苏美尔,这些民族的来源至今也没有都弄清楚, 只知公元前 3000 年以前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居住着多种民族,各民族的社会 状况和宗教信仰不同,经常发生争吵和战争,其中苏美尔人首先进入奴隶制 社会,并一度建立了统一的王国,以后是别的民族先后强大起来,建立统一 的王国,西亚和两河流域是不同民族的国家先后称雄。  2.苏美尔宗教  从公元前约 3000 年到前 2100 年是苏美尔王国的宗教,中间阿卡德人曾 一度征服苏美尔,史称苏美尔——阿卡德文化期。(1)神界观念  苏美尔的宗教是主次分明的多神教。在踏入阶级社会初期的城市国家 里,他们仍然保存着原始社会宗教信仰的痕迹。神界以女性神为主体,叫“母 亲女神”,用动物或植物的形状表征神的形象,如把天神制成牛身人面形。 他们以人间的家庭关系设置神的关系。首先是让安努(天神)为家长,作“众 神之父”,职管神界;其次是让男性神和女性神互为夫妻,生儿育女,如繁 殖神杜木兹是“圣母”印妮娜的“真正儿子”,爱情和丰收神伊西塔是月神 辛的女儿,杜木兹和伊西塔结为夫妻;最后在首位神安努之下设置不同地位 的神,如地神、水神、月神、日神、灶神、谷神,形成等次分明的神界。与 此同时又让国王取得神性,认定国王生前是神在人间的代表,死后又归于神 界,为他修庙建像,祭献供品,让天上的等级和人间的等级都主次分明。  苏美尔人的主次分明的神谱体系有一个长期发展过程。大约公元前 23 世纪以前他们已经出现了各个独立的城市国家,形成列国争霸的局面,在这 个世纪的中叶阿伽什城的卢伽尔王有统一的征兆,后因阿卡德人的入侵而中 断,公元前 21 世纪他们打败阿卡德人,由乌尔城的乌尔纳木王建立了第三王 朝,统一了两河流域。在这个过程中,以“母亲女神”的退出为标志,女性 神不居于高位神的地位,出现了以男性神为高位神的高低有序、职责分明的 神系。安努、恩利尔、伊亚是苏美尔的三大神。其中;首位神叫安努(阿卡德人称“阿努姆”)。他是众神之父,但形象有些模糊不清,属于苍天神,似 乎是神的会议召集人,配偶为女神安图姆,并不见他管什么具体事,但他的 地位始终没有动摇过。高位神叫恩利尔。他是地神、“呼吸之主”,由他主宰具体事情,在经书里其形象有些可畏,天降洪水淹没大地是他决定的,而安努神虽同情人类 可也无可奈何,大概是由他和安努共管神界。第三位大神叫伊亚。他是水神,相传人类和文化是由他创造的,又为智慧神,在天降洪水时他曾向人泄露过消息,对人是同情的。 次一等的神有多位,主要是: 夏马西。他原为两河流域闪族人的太阳神,苏美尔的太阳神叫巫杜,两位神相混,苏美尔人把太阳神称为战神,阿卡德人认为他给人以光明,能战 胜一切黑暗。他的父亲叫欣,也是位苍天神,形象为长须老人,是月神。据 说伊西塔是他的妹妹,有的庙宇里供奉这三位神。  伊西塔(亦称印妮娜)。女神,据说她既是战神又是爱情和丰收之神, 还具有医疗之神的性质。她被认为是月神欣的女儿、太阳神夏马西的妹妹、 农业和春天神杜木兹的情侣。在供奉她的神庙里有一批向她献身的神娼,与 外来人发生性关系,把卖淫的钱献给庙宇。此神的地位仅次于水神伊亚。  杜木兹(亦称坦木兹)。农业和春天之神,兼具有医疗之神的性质。据 说他曾被杀死,是情侣伊西塔神把他从“阴间”救回来的,在他死后大地生 机停息,复活为神后大地才恢复生机。  再次一个等级的神有: 宁吉尔苏,战神和农业神;提拉什,可能是建筑神;巴乌,天神安努之女,宁吉尔苏神之妻,是长春神,为仁慈圣母;宁娜、水神伊亚之女,为河 及泉水之神;伊拉,瘟疫与死亡神;阿达得,雷电雨及洪水之神;宁都,生 育之神??  这些神的名称和职责,以及他们之间的夫妻、父女、父子等关系,在神 话传说和文献资料里有些混乱,这可能是因为城市国家各有各的不同职责的 城市神,而统一时间又不是很长,人们还没有来得及去淘汰一些相互矛盾的 神名和神的关系。  苏美尔的神谱对美索不达米亚地区诸国宗教神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如古 巴比伦制定的《法穆拉比法典》收集了这些名称的神,并把这些神当作崇拜 的对象。(2)创世说与洪水神话  像其他古代民族一样,苏美尔人也把世界万物归于神的创造,不过他们 的神创世说比较粗糙、呆板,而且着重是讲神创造人,不大讲神创造自然体。 在神创造人上有两种说法,一是关于洪水的神话里说神的女王“生了我的 民”,即人是由女神创造的;二是在一些古代文献里说人由地神恩利尔创造 的。由于人为神的创造物,所以人要取悦于神,为之修神庙,向神奉献一切, 祭祀神灵的恩德。洪水的神话传说可见于苏美尔泥板文《洪水史诗》和阿卡德语泥板文《吉加美什史诗》第十一板。“史诗”记载了被洪水淹没的五个城,所以应该是 苏美尔城市国家早期的产物。英国考古学家吴雷在苏美尔地区的发掘,发现 了公元前 4000 年至公元前 2800 年之间确实有洪水堆积物,并且地域广、时 间长、次数也不只有一次。关于苏美尔城市国家洪水的传说,同历史上众多 民族关于洪水的神话传说一样应是对洪水灾难的反映,而不是完全凭空杜 撰。苏美尔人的洪水故事很简单。它说,神要毁灭人类,降下洪水,六天六夜狂风暴雨淹没大地,第七天才让风雨停息,但地上一片汪洋,人类除乌巴 拉什的儿子及儿子之妻因事先得到消息,才携带财物、活物、亲人、匠人乘 船逃生,后他们夫妻二人把鸽子、燕子、乌鸦各一只放出探侧洪水的涨落, 在水退以后开始祭祀神,而他们自己后来也成为神。这个神话故事早于西亚 犹太教的洪水神话传说,同后来的《旧约圣经》“创世说”的故事十分相似。 后者讲的洪水也是神为毁灭人类而制造的,也是只有一家即挪亚一家乘船逃 生,也是放出乌鸦和鸽子看看大地是否突出水面。但是,苏美尔的洪水神话 传说和后者又有不同:《圣经》是上帝至高神决定,苏美尔人让众神开会集 体决定;《圣经》是由上帝自己告诉挪亚逃生的,苏美尔是让智慧神伊亚泄 露消息的,而这位神也没有受天神的惩罚;《圣经》中的神对洪水加给人身 上的灾难没有丝毫同情,反而认为这是对人的由情欲升起的道德伦丧的惩 罚,而苏美尔人的神对人类遭受洪水十分同情,有为此哭泣之声,是悲伤和 怜悯的态度。因此,苏美尔人的洪水神话传说有点众神平等共议共决大事的 倾向,完全不同于《圣经》上帝的至上性、独断性,但是苏美尔的洪水神话 会对犹太教的神话产生影响,从而也成了《圣经》洪水神话的来源之一。(3)天国与来世  苏美尔的天国是指神的世界。第一,他们认为天国的神是不朽的,众神 有了大事要在天国里商量,如降洪水淹没大地、春天之神杜木兹被囚禁在“阴 间”要不要救他出来,相传都要经过神的会议才定下来的。所以,他们讲的 天国就是神开会的地方,而不是有琼浆玉液的地方;第二,除安努等苍天神 之外,对大部分神灵来说也不是住在天上,而是或在天空中、山林里游荡, 或聚集在供品旁、神庙里;第三,个别英雄人物虽被描绘成半人半神人物, 但苏美尔人认为他们也是有生有死的,死后也不能到天国去。如《吉伽美什 史诗》中的两位传奇人物,即吉伽美什(相传是一个城邦国的王)和他的朋 友恩奇社(相传是野人,曾与神交媾)死后也没有升为天国中的不朽神。这 样,天国和人间有了明确界限,无论何人都不能到天国去。  他们有“阴间”,但不讲人死后阴魂是否在地狱里受苦受难,是否有善 恶报应。大概他们认为人既不能到天国去,也不会一定到地狱去。可是在苏 美尔王国后期很关注坟墓的修造。考古发掘在乌尔城(第三朝首府)发现了 至少 2500 个陵墓。它有三种类型:一般平民坟墓很简单,随葬品极少;富裕 者(可能是贵族墓)坟墓里有金盔、金碗、金灯等随葬品,但无人殉;王室 陵墓有几座石或砖建的房间,随葬品除金银财宝外还有人殉,有的达几十人。 据《吉加善什史诗》第二部分记载,死者的亲信、家臣,奴隶都是被殉的对 象。可见苏美尔人认为死后还有来世,否则不会这样重视坟墓的营造,但他们可能还没有来世的具体图画。(4)神庙、神像  历史学家们把苏美尔城邦国家形成前后划分为三个不同的文化期,即欧 贝德时期(约公元前 3500 年)、乌鲁克时期(约公元前 3100 年)、捷姆迭 将时期(约公元前 2900 年前后)。其中,奴隶制度的社会关系和城市国家开 始于第二个时期,形成于第三个时期,但神庙在第一个历史时期就出现了。 考古学家在欧贝德丘陵上挖掘出来的神庙,墙壁上有壁龛,可能是放神像的 地方,出土的女性小雕像,可能是母亲女神像。在乌鲁克第二历史时期挖掘 出一座大塔庙,塔庙的外形庞大,结构宏伟,最上层是神庙祭室,是祭神的 地方,最下层有四层土台,分别涂上黑(代表阴间)、红(代表人间)、青(代表天堂)、白(代表太阳)四种颜色,每层都绘制奇花异草。这座塔庙叫“埃安娜神庙”(可能是丰收和爱情之神),共有 18 层,每层有神龛等建 筑,可能是放神像的地方。在捷姆迭特第三个历史时期,人们在不少古代城 市里都挖掘出神庙建筑,卡法伊城的月神庙有 10 层,占地达 8000 多平方米, 结构相当复杂宏伟。在神庙里有神龛、神坛,是祭祀神灵的地方;在神庙前 面有一个很大的广场,既是民众宗教活动又是经济活动的中心,可能苏美尔 人城市邦国的国王颁布政令、召集民众会议、欢送战士出征和庆祝胜利等节 日,都是在神庙广场上举行,以此表示神意。  苏美尔人有神像,神像是男女性别分明的小雕像,绘制在神庙墙壁和器 物上。神像大体有三种类型,一是天神、地神、水神、星神等,常以人形和 动物形表示;二是祖先神,常以慈祥老人形表示;三是国王像,因为国王也 是神。神像较呆板,以现代人看来身体各部位比例不合尺寸。(5)僧侣集团  苏美尔人较早就修建了规模宏大的神庙,并且盛行占卜和观天象卜人事 之术,神庙中祭祀神灵的空场大概是举行宗教活动的地方,有祭司僧侣一类 的人物。最初,他们可能还没有专门的、固定的僧侣,约公元前 3000 年左右, 城邦国的国王和柏达西在需要祭礼神灵时,要亲自到神庙里向神灵献祭,由 宫廷的侍从兼任僧侣。随着对神灵崇拜和祭祀仪式的日趋复杂,逐渐出现了 管理神庙的僧侣集团,并形成一个具有特权的僧侣阶层。僧侣们有一定分工, 有的偏重于给人占卜、念咒、祈祷;有的偏重于整理巫术魔法和流行的民间 宗教信仰,为国王制定宗教法规;有的偏重于培养新的僧侣。但是这些分工 都是相对的,一般来说他们的宗教职能有三,一是主持祭神仪式,一是给人 作驱邪消灾的法术、巫术,三是编造和宣讲神迹。他们主要在神庙里活动, 其中上层僧侣实际上是奴隶主阶级的一部分,这些人管理庙产和执行国家的 宗教仪式。当时,神庙里有奴隶和依附者,分有土地和牲畜,甚至有大量的 女奴供僧侣役使。据记载,拉什有座女神庙,其奴隶和依附者多达 1200 人; 贝城的女神庙给依附者一年只发放 4 至 5 个月口粮,但占有依附者创造出来 的大部分产品。神庙中的僧侣们以神的代言人身份把贵族的地位、土地、权 力都说成是神意的结果。有一块约公元前 2500 年的泥板文,上书“神宁吉尔 苏所爱之处,我,安那吐姆已为他把此地收回。”宁吉尔苏是苏美尔的农业 之神(一说是战神),安那吐姆是地方的名称,意思是我占有这块土地并不 是为了我,而是执行了神的旨意。有块碑文上面记载着,“地神思利尔以神 圣的统治权授于恩铁美娜,从 3600 名男子中确定他的权力。”恩铁美娜是位 管理 3600 名男子的人物,可能是个小的城邦王,恩利尔是地神,意思是恩铁 美娜之所以拥有统治权也是由神派定的。这些说法大都来自僧侣们或经他们 认可的记载,可见僧侣集团不仅主持宗教活动,而且还参与国家的经济活动和政治活动。  僧侣集团为了聚集财富甚至于还创造了神婚制度,让下层的女僧侣在神 庙里公开向外来人卖淫,把卖淫的钱奉献给神庙,说这是女僧侣向神献身的 表现。当苏美尔人的各城邦和另外的民族发生战争并取得胜利时,还要向神 庙献财物和奴隶,在安那吐姆碑文中多处有这样的记载。僧侣集团的财富和权力曾引起与王室的矛盾。在卢伽尔安达统治时期(约公元前 2384—前 2378 年),国王曾下令把神庙的土地划归王室所有,对僧 侣要征收赋税,但是到乌鲁卡基时期(约公元前 2378—前 2371 年)又下令 归还了神庙的财产,实际上是在僧侣集团的压力下屈服了,可见僧侣集团的 势力已经达到了与王权抗衡的地步。  总的来讲,苏美尔的宗教组织程度不高,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统一的教 规;宗教观念系统性不强,还没有一个主神管理的欢乐天国和一个灵魂受审 判的冥界世界。  3.古巴比伦宗教  公元前 19 世纪中叶至前 17 世纪末,两河流域起主导作用的是古巴比伦 宗教。  在苏美尔乌尔第三王朝时期,受王朝统治的巴比伦城市的民族逐渐强大 起来,到巴比伦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以武力完成了两河流域的统一,建立了 强盛的巴比伦王朝,史称古巴比伦。历史上习惯以古巴比伦建国之年(约公 元前 1894 年)至灭亡之年(约公元前 1595 年)为古巴伦的历史。(1)主神马尔都克  古巴比伦人和苏美尔人是两个民族,可能是由于苏美尔对巴比伦的长期 统治和两个民族的互相融合,古巴比伦人基本上接受了苏美尔人创造的天神 安努、地神恩利尔、水神伊亚和繁殖女神伊西塔等神灵观念,同时又对苏美 尔的神灵世界进行改造,创造出了以主神马尔都克为首位神的多神教。  主神马尔都克本是巴比伦城的地方神,职掌农业,后来随着巴比伦人以 武力统一两河流域的胜利,此神变成了战神、胜利神、主宰神,成了唯一的 大神。据神话传说,第一,巴尔都克本是水神伊亚的长子,后杀死大怪物提 阿马特,并用怪物的身躯造出了人类和万物,应该受到人类的敬拜;第二, 马尔都克的权力是天神安努、地神恩利尔、水神伊亚共同商议授权的,因为 那些神可能是年令太大,已经不能保护人类和次神们的安全,所以才授权于 马尔都克,让他成为众神之王和人类主宰。他们称马尔都克为“伟大的统治 者”,天上与地下最高的“君主”。根据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主持制定的法典,国王是马尔都克的“牧者”,是神意的“促成者”和“完成者”,所以国王是“常胜之王”。马尔 都克“衷心喜悦”和支持国王的一切行为,帮助巴比伦人战胜敌人,让敌视 巴比伦的人“血染尘埃”。当时巴比伦人除主神马尔都克外,还崇拜其他神。最高的一组神就是前面提到的天神、地神、水神,不过这组神不大管具体事情;次一组的神是太 阳神沙玛什、月神辛、繁殖神伊西塔和植物农业神杜木兹,这组神也是来自 苏美尔,他们经常管具体事情;在这两组神之外还有一位雷雨神阿迈德,特 别受到巴比伦人的崇拜。他们非常重视对天象的观测,把天上的星辰也看作 星宿神,并认为星宿神也职掌着人间的事情,如火星神涅尔伽尔管战争、疾 病和死亡,水星神那布是智慧之神,管文字、计算等等。这些神中的大部分 可能原来都是城市神,后来逐渐成了巴比伦人共同崇拜对象,由于巴比伦城 的特殊地位,所以马尔都克成了最大的神。(2)寺庙、僧侣  古巴比伦人修建宏伟的神庙和寺塔,大概每个城市都有这样的建筑,在 寺庙里有雕像和壁画,可惜后来受到了破坏。这方面的文物发掘出来的也不 多,我们现在知道有两件:一件是汉谟拉比国王的浮雕像,一件是汉谟拉比 从神手中接受法律的浮雕,它们极有可能都是原寺庙中的建筑物,是人们供 奉的对象。第一件说明当时的巴比伦人也把国王作为神去敬拜,第二件说明 国王的法权来自神,即“君权神授”。古巴比伦王国有专门侍奉神灵的僧侣,他们的僧侣主管寺庙,不仅支配祭祀神灵的供品,而且与苏美尔人的僧侣一样,还有庙产,并从事高利贷活 动。在僧侣中,有等级,有男僧和女僧,高级僧侣依靠占卜国家政事,直接 左右国家事务,实际上是国家统治层的一部分,低级僧侣听从支配,作一些 具体工作,所有僧侣都进行占卜、念咒和祈祷,及主持祭祀活动。其中,有 的僧侣日夜要到寺庙顶层观察天象,记录星辰的变化,以此说明人间将要有 什么发生。他们在寺庙里办僧侣学校,培养僧侣人才,同时也传授天文历法 知识,从而促进了天文学和数学方面的发展。(3)神话、占星术、巫术  (1)神话。古巴比伦的神话较之苏美尔的神话有了栩栩如生的格局和个性 鲜明的神灵与妖怪。  一篇是主神马尔都克战胜妖怪提阿马特的故事,说提阿马特创造 11 个不 同怪物,都是极有法术极有力量的凶恶之怪,有时还要欺负神。马尔都克驾 起神驹,带着神箭,主动向提阿马特挑战,先是放出恶风吹她,她就张口吞 食主神,主神发出神箭才结束她的生命。之后,在女神阿如孺的帮助下用她 的身体各个部位创造了日月星辰、天地万物和人类,保护了年长的神,因此 众神尊他为主神。另一篇神话源于苏美尔人的伊西塔神救情侣杜木兹神的传说,只是比前者多彩多姿。据载,地狱之王叫埃利什奇加尔,是位女性神,爱和繁殖之神 叫伊西塔,植物、农业和青春长在之神叫杜木兹。这后两位神在苏美尔神话 里是对情侣,前一位地狱之神可能是后来的,至于地狱的描述肯定是巴比伦 人的创造。故事是:地狱之神把杜木兹关在“有去无回的地方”受折磨,伊 西塔到地狱里去救他,但这位女神又被地狱之神关起来,受尽折磨,由于天 神们害怕生命会因此失去爱欲和生殖而枯萎,于是由智慧之神伊亚派人救回 了杜木兹和伊西塔。这个故事表达了古巴比伦人对“阴间”的看法,即地狱 有位王在治理,里面有群鬼被关着,地狱有七重门,每道门皆有守卫。古巴比伦人有许多有趣的神话,这些神话大都源于原始社会后期,盛行于奴隶社会初期,曲折地表达了生活中思考的问题,体现了某种宗教观念。 如马尔都克对妖怪的战斗,既体现主神马尔都克战胜敌人的气概又体现人们 崇尚造物主的心理;伊西塔、杜木兹在地狱中受折磨后又回到神界,乃是人 们对生与死的思考和死而复生的愿望。(2)占星术。古巴比伦人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在计算季节和测定两河流域泛滥周期的推动下有了较为丰富的天文知识。僧侣们经常手拿喇叭形状 的瞄准器到寺塔顶层观察天体的变化,记录观测结果。当时,人们已经知道 日月蚀、慧星流逝、星体的运转等现象,并绘制星象图,给一些星座起名称, 如天蝎、狮、巨蟹、双子等。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必然初步认识到天体变化同 两河和动植物之间有某种对应关系,于是推动了占星术宗教意识的发展。  最初,僧侣们认为天寰有三重,后来认为是七重,天神住在天上海洋里 伸出的天堤上,太阳和月亮是神做的天灯,其它星体是天堤上的绵毛,太阳 从东方之山的山门出来,运行一天,到西方之山的山门里进去。大地有三层, 人住在上层,地上的所有东西在天上都有,并且主宰着地上的东西;下层是 死者世界,有七重或十四重城围绕着一座宫殿,由女王埃利什奇加率领 600 个地下精灵治理;中层是埃阿神的领域,为海洋。这种观念来源于原始社会 后期的占星术宗教观念的发展,僧侣们把天和地看作一体,认为其区别只在  于地上的东西反映天上的东西,天上的变化主宰着地上的变化,于是依据天 体的星象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预测未来。  (3)巫术。古巴比伦人的巫术宗教远比苏美尔的巫术宗教盛行。苏美尔人 有一尊瘟神,叫伊拉,亦称内尔格勒,原崇拜中心就在巴比伦附近的库图一 地。在古巴比伦统一两河流域期间,瘟神内尔格勒成了专门寻找机会致人于 死地的恶魔。除他以外,还有各种妖魔鬼怪四处作祟,伤害生灵。古巴比伦 人的地狱是个“有去无回”的鬼的世界,那里潮湿寒冷、阴森可怕。他们害 怕死后为鬼,对疾病和灾祸十分恐惧,于是,崇拜和祈求妖魔鬼怪的同时又 让神界出现了一批新的保护神,如宁胡尔萨格女神、宁基什吉达神等等。在 这种背景下巫术宗教到处流行,人们用咒语、法术来驱除妖魔鬼怪,用各种 禁忌来寻求平安,用念咒和烧偶像去邪消灾。当时,巫术活动影响了国家的 正常秩序,巫者以巫术骗钱和干预国家政事,所以同国王和高级僧侣们发生 矛盾,古巴比伦法律曾一度限制巫术活动并对巫者进行制裁,但由于国内上 下都相信巫术可以驱除妖魔鬼怪,巫术活动蔓延于整个社会,根本无法遏止, 这也是古巴比伦王国走向灭亡的原因之一。  4.亚述宗教  亚述位于两河流域北部底格里斯河中游地区,约公元前 3000 年,亚述逐 渐形成一个以村社家族经济为基础的城市国家,苏美尔地区的人曾到这里建 立商业据点。约公元前 1800 年亚述国王曾模仿巴比伦专制政权,号称“天下 之王”,后被米坦尼人征服。几年后又一次强大起来时曾攻打巴比伦国,古 巴比伦国灭亡后它也开始衰落,直到公元前 10 世纪亚述人再次强大并且不断 发动战争,攻占周边国家,逐渐形成一个庞大的军事帝国,约公元前 612 年 被新巴比伦和米底联军打败,亚述帝国灭亡。  亚述帝国的宗教承袭苏美尔王国、巴比伦王国的宗教,其神界观念出现 了主神阿苏尔,在宗教组织和宗教礼仪,法术和巫术方面与古巴比伦基本相 似。(1)主神阿苏尔  亚述帝国是主神多神教。其主神叫阿苏尔,原是位雨神、农业神、阿苏 尔城市的保护神,在亚述帝国的兴起过程中,亚述人把他与苏美尔的地神恩 利尔之威力混同,与两河流域流行的“天崖”神话联系起来,在萨尔岗二世(公元前 722—前 705 年在位)正式确定为亚述的主神、战神、胜利神。他的形象常以带翅圆盘来表示,可能是威力四射的意思,亚述人军队的军旗上 绘制这种图案,象征战争胜利。阿苏尔神是亚述帝国唯一的保护神,在神话中他同安莎儿神混同。安莎儿是“天崖”男性神,其孪生妹妹是“地极”女性神吉莎儿,他们相交于地 平线上,是原始大海提阿马特与原始甜水阿卡苏的子女(或他们的子女的子 女),之后“天崖”与“地极”配为夫妻,为苍天神安努的父母。这个原始 创造神的神话很早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传播。苏美尔王国时期,其第三位大 神伊亚杀死了提阿马特,自己成了水神中首位,亚述人让阿苏尔与“天崖” 结合,意味着他们的主神高于苏美尔的首位神安努,应该代替古巴比伦的主 神马尔都克。按亚述人的说法,阿苏尔是“众神之主”,是世界和人类的创造神;国王是阿苏尔神在人间的代表,违背国王的意志即是违背了神的意志;军队出 征是实现阿苏尔的愿望,在出征前后都要向神提出书面报告(实际是向国 王),征战的过程中要向阿苏尔祈祷,保佑胜利归来。除阿苏尔神外,还有 许多次神,据说共有 150 多,大体与苏美尔、古巴比伦的次神界相同。
成为本站VIP会员,
若未注册,请点击 成为本站会员.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电子书均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
                                   
蓝田玉PDF文档网致力于建设中国最大的PDF格式电子书的收集和下载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xp系统恢复出厂设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