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县申通范村租房一间能住用水

开封县2011 年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文章来源:
文章类型:
内容分类:
          (日在开封县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上)
            开封县人民政府县长 张栋梁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及特邀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及“十一五”期间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一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四个重在”,开拓进取,务实苦干,圆满完成了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制定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全县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25亿元,同比增长12.6%。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85亿元,增长19.1%。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3.8亿元,增长2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4亿元,增长20.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78元,增长16.4%。万元GDP能耗下降2.3%,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8.87%和1.29%。
  (二)工业经济整体实力明显提升。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23家,达到了169家,完成工业增加值30.34亿元,增长22.4%。工业用电量达到1.8亿千瓦时,增长22.5%。银海棉业、宏达拨叉、浙商人造板、宏达路桥4家企业实力进一步壮大,进入市属重点企业行列。
  (三)黄龙产业集聚区展现蓬勃生机。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和融资力度,共筹措资金2.5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集聚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入驻项目达到了66个,年产值达到48亿元,已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百信商务中心、帝都花园等服务设施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县检察院、人武部、晋开宾馆、第一人民医院等项目快速推进,集聚区的功能进一步完善,产城融合发展呈现出新局面。
  (四)重点项目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开工建设省、市重点项目26个,完成总投资37亿元。晋开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通过周密部署,科学运作,在两个月的时间内,顺利完成一帖王村搬迁,实现了和谐拆迁、平安拆迁,保障了晋开项目的顺利实施。建成了投资2.3亿元的龙大植物油项目,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
  (五)大招商活动再创佳绩。全年共签约各类项目157个,到位资金46.89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达到了19个。特别是引进了投资1.4亿元的阳光油脂项目、投资2亿元的思念食品加工园项目、投资1.5亿元的农机现代装备示范园项目、投资125亿元的朱仙镇国家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项目、投资17亿元的黄龙河水系旅游综合开发项目,这些项目涉及农副产品加工、农机服务、文化旅游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为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增添了活力。
  (六)农业农村得到持续发展。认真落实国家惠农政策,全年发放粮食直补等各项补贴1.3亿元,农民得到更多实惠。大力实施粮食稳产保收计划,成功创建了6个万亩高产示范方。克服低温、秋涝等不利因素,粮食连续七年增产增收,再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奖励资金1660万元。投融资1000万元,组建了禾丰肉鸡养殖担保中心,促进了肉鸡养殖产业化发展。全县各类标准化养殖小区达到115个,畜牧养殖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落实农业项目资金5000多万元,建设高标准粮田2.3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万亩。全年共治理铁路北沟、兴月沟等沟渠76条,新增旱涝保收田5万亩,农业抗灾减灾能力进一步增强。加快林业生态县建设,全年完成造林任务2.4万亩。
  (七)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不断加强农村道路建设,投入资金4500万元,新建改造县乡道路81公里。继续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3.35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新建沼气2200座,完成改厕2500多座,改善了群众的生活条件。积极实施扶贫开发,完成了9500多人的脱贫任务。重点抓了袁坊村、一帖王村、玉皇庙村3个中心示范村和15个示范村的新农村建设。
  (八)城镇化发展步伐加快。高标准编制完成了城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10项规划,城镇发展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开工建设了6个高标准住宅小区,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县城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持续改善。启动了县府北街北延、科教大道北延工程,改造了建设路、纬六路,新铺设天然气管道15公里,新增用户3500户,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认真落实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拍挂”出让制度,全年出让国有土地28宗935亩,收缴土地出让金1.9亿元,为城市建设和民生改善积累了资金。充分发挥县城综合执法大队的作用,县城管理不断加强,县城秩序进一步规范。
  (九)朱仙镇开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完成了垃圾中转站、供水管网、污水处理厂管网及土建工程建设任务,稳步推进水厂建设,镇区功能进一步完善。朱仙镇国家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项目成功启动;建成了年画博物馆,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国(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节,朱仙镇的知名度得到进一步提高。
  (十)民生得到持续改善。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加大财政投入,较好地完成了12件为民实事,有效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全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300多万元,积极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和困难对象再就业,实现了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社会保障得到加强。全年发放城乡低保、优抚和农村五保资金3298万元,征缴五大社会保险金1.04亿元,确保了全县离退休干部职工工资的正常发放。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7.7%,职工医保参保率达到100%,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达到98%,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45%,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全年共建成经济适用住房2万平方米,为住房困难家庭发放租房补贴67.4万元,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建成了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55个村级图书室,放映科技电影6200多场,农村有线电视新增2.1万户,进一步丰富了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新建农村中小学校舍2万平方米,教学条件得到改善。完善城乡医疗体系,建成了18个标准化村级卫生室,改造了70个村卫生所,完成了八里湾、仇楼卫生院改造任务,改善了群众的就医条件。认真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62‰。和谐社会建设全面推进。积极开展矛盾排查化解工作,信访形势继续保持平稳态势。安全生产管理全面加强,全年没有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促进了各民族的和睦相处。加强国防教育,军政、军民团结局面得到巩固和发展。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公民道德水平得到提升。不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维护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过去的一年,我们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县政协参政议政,承办市县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179件,办复率100%,满意率96%。认真开展了创先争优、干部工作作风集中整顿等活动,政府自身建设和行政效能得到全面提高。人事、统计、审计、工商、侨务、档案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2010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更高层次上的可喜成就,为“十一五”画上了圆满句号。“十一五”时期,也因此成为我县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发展成果最为丰硕的五年。
  ——过去的五年,是我县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的五年。国民经济保持两位数增长,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61亿元增加到125亿元,翻了一番;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1.29亿元增加到2.85亿元,翻了一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8.8亿元增加到30.3亿元,翻了两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1亿元,比“十五”期间的24亿元净增197亿元,增长8.2倍;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由20亿元增加到48.5亿元, 翻了一番。
  ——过去的五年,是我县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的五年。全县三次产业由34.4:34.8:30.8调整为32:36.8:31.2,二、三产业比重上升了2.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47家增加到169家,纳税额超100万元的企业由6家增加到15家。
  ——过去的五年,是我县改革开放明显加快的五年。顺利完成了政府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等重大改革任务。成功引进了晋煤集团、龙大集团、禾丰集团等战略投资商,累计引进内资16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595万美元,分别是“十五”时期的6.7倍和2.9倍。
  ——过去的五年,是我县城乡面貌明显改观的五年。城镇建设累计完成政府性投资1.6亿元,城区面积由8.7平方公里扩大到14.2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27.4%提高到38.1%。县城东部新城区框架全面拉开,老城区功能日益完善。改造县道224公里,建成“村村通”公路662公里,相继建成了一批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图书室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过去的五年,是我县群众生活明显改善的五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由5879元增长到11562元,翻了一番。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674元增长至5278元,翻了一番,农民来自工资性的收入逐年大幅增长,由308元增长至1358元,增长了3.4倍。累计投入民生工程资金5.45亿元,发放各类惠农资金4.68亿元。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7.7%,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由38%提高到45%;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分别由70元和1000元提高到145元和200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10元提高到60元。解决了14.1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建成廉租住房1.5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5.44万平方米,民生得到明显改善。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中,抢抓机遇,显示了我们奋力跨越的决心;破解难题,检验了我们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惠民利民,彰显了我们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特别是一帖王村拆迁工作中形成的“五种精神”,表现出全县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满腔激情!服务大项目建设工作中创造的“龙大速度”,展现了政府各有关部门转变职能、扎实服务的优良作风!这些珍贵的经验,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坚持和发扬。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我县经济快速发展、改革开放成效显著、城乡面貌明显变化、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的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倾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75万人民同舟共济、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并通过你们,向全县广大人民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开封县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偏小,产业支撑能力还不够强;企业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税收少;企业投资强度普遍偏低,土地利用节约集约水平不高,土地闲置浪费问题比较严重;个别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服务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工作作风还有待进一步转变。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着力加以解决。
  二、奋力实现“十二五”发展新跨越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的工业化加速期,城镇化扩张期,农业现代化推进期,也是我们爬坡过坎、蓄势崛起的战略机遇期。郑汴一体化发展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等重大战略的实施,给开封县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加上多年的发展积累,我县的优势主导产业进入提升发展阶段,一批新上项目也陆续进入显效期,为跨越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我们完全有理由、有信心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奋力使我县综合实力跃上一个新台阶。
  各位代表!《开封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及说明已经印发,请一并予以审议。
  《纲要(草案)》确定“十二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坚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总基调,以打造开封市东部新城区为战略目标,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四个重在”,贯彻运用“三具两基一抓手”工作方法,紧紧围绕发展速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这个目标,壮大提升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煤化工、大物流“三大产业”,持续抓好项目建设、集聚区建设、工业强县、对外开放、新农村建设、民生改善等六项工作,努力建设经济持续繁荣、社会和谐安定、民生殷实、生态宜居的新祥符。
  ——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全县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到2015年,力争生产总值超过390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过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超过700亿元,产业结构更加合理。
  ——城乡统筹实现新发展。县城按照“东进、西联、南延、北扩”的发展战略,突出黄龙产业集聚区建设,努力把县城建设成开封市东部靓丽新城区。2015年全县城镇化率达到44.6%,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23.1平方公里,县城人口超20万。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产业集聚区为次中心,特色小城镇与新型农村统筹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
  ——产业集群发展实现新突破。推动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煤化工、大物流三大优势产业集群发展,不断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努力形成一到两个产值超百亿元的优势产业集群,集聚区总产值突破200亿元,使集聚区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能力进一步增强。
  ——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人人享有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新型社会救助和福利体系更加健全,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高。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跃升。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万元GDP能耗降低16%,污染物排放明显减少,城区污水处理率达95%以上,绿地覆盖率达到18.5%,空气和水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大力实施植树造林和生态建设,打造生态宜居、环境优美的新祥符。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我县经济发展道路上会面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也会遇到各种困难、风险和挑战。我们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倍加珍惜时间,倍加珍视机遇,倍加珍爱已经形成的良好发展局面。只要全县上下凝心聚力、团结苦干,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勤劳智慧的开封县人民一定能够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十二五”发展的宏伟蓝图和美好愿景一定能够实现!
  三、扎实做好“十二五”开局之年各项工作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建党90周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意义重大。综合考虑各种因素,2011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53亿元,增长12.4%。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3亿元,增长16%。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0亿元,增长28.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37亿元,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2亿元,增长23.5%。节能减排完成市下目标。
  为完成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开放引进战略,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依托黄龙产业集聚区招商平台,持续推进大招商活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围绕上级产业政策,争取更多项目资金,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创新招商方式。在开展好节会招商、专业招商的基础上,依托晋开集团、龙大集团、思念食品等企业,做好以商招商,拉长产业链条,实现集群发展;大力开展小分队招商,紧盯大集团,瞄准大项目,切实提高招商引资实效。注重招商质量。健全项目引进综合评估机制,从土地供应、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落实等方面,严格审核,认真把关,切实做好招商选资工作,着力引进污染小、税收高、科技含量高、投资强度大、附加值高的大项目、好项目。力争全年引进内资23.2亿元,利用外资1100万美元以上。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继续实行项目引进奖励制度,鼓励乡镇争取农业项目、养殖项目和民生项目,加快农业农村发展。
  (二)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核心增长极
把黄龙产业集聚区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管理服务体系,加快集聚区发展。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综合运用多种融资模式,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加快道路、供排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年内完成袁楼路和经一路的慢车道、人行道建设任务,实施集聚区主干道绿化、亮化工程,持续提升集聚区承载能力。
  进一步完善集聚区功能。加快集聚区项目建设进度,力争晋开宾馆5月底建成营业,人武部迁建项目8月前建成使用,县检察院迁建项目11月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党校迁建项目年内建成,行政服务中心综合服务大楼、五星级宾馆、老年社区、晋开生活区、汽车站等项目,力争年内取得明显成效。
  强化项目用地管理。严格控制新上项目投资强度,按照项目规划分批供地,杜绝占而不用、多占少用;加快标准化厂房和多层厂房建设,推进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
  理顺集聚区管理体制。不断深化集聚区在财税、城建、土地等方面的体制改革,提高行政管理效能。组建黄龙产业集聚区财税分局,切实加强集聚区的财税管理工作。进一步发挥投融资平台作用,通过整合利用土地、市政设施等资源,增强集聚区融资能力和经营活力。
  (三)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继续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快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积极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快速发展。
  着力加快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全力抓好晋开百万吨总氨项目建设,优化周边施工环境,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加快推进晋开供水项目建设,力争早日将黄河水引至晋开厂区,确保晋开项目如期投产。同时,要全力抓好龙大二期、思念食品加工园、荣钢机械工业园、六合饲养一体化、三仪药业、新型建材、众邦肥业、木薯乙醇发电等9个工业项目的建设,力争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进一步增强工业经济实力。
  着力抓好骨干企业培育。继续实施重点企业培育工程,力争培育和扶持县级重点企业20家,今年再有2—3家企业进入市属重点企业行列,全县主营业务收入超5亿元的企业达到5家,超亿元的达到20家。支持银海棉业上市,力争年内在天津交易所挂牌。积极创造条件,推进工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品附加值,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深入实施质量兴县和品牌带动战略,力争培育出1—3个省名牌、优质产品,提高工业产品市场竞争力。力争年内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79家,重点企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
  着力打造三大优势产业集群。围绕龙大植物油、鑫福油脂、阳光油脂、银海棉业、思念食品等农业龙头企业,突出花生、棉花、小麦加工,拉长产业链条,力争形成产值超百亿元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围绕晋开百万吨总氨项目,积极开发下游产品,增加产品附加值,实现煤化工产业的多元化、精细化发展,打造煤化工产业集群;围绕中原农副产品物流园区、烟草物流和医药物流,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加快配套项目建设,做大做强物流产业。
  (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提升农业综合实力
  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
狠抓粮食生产。扎实推进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积极整合涉农项目资金,高标准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努力打造高产示范农业亮点。精心组织,加强管理,认真做好水利普查工作;抢抓农田水利建设新机遇,积极争取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狠抓抗旱应急灌溉工程建设,努力提高农业抗灾减灾能力。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突出抓好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市场培育,带动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现代化。依托龙大植物油、鑫福油脂,发展优质花生种植基地;依托思念食品、同乐面粉,发展优质小麦种植基地;依托胡萝卜市场搬迁,进一步扩大优质胡萝卜种植面积,着力构建“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一个主导产业、致富一方群众”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农机、农业等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组织化水平。年内新增各类专业合作组织60个,总数达到300个,辐射带动农户达到70%以上。加快农机现代装备示范园项目的建设进度,推广使用大中型、环保型、高效节能型农业机械,提高农机作业水平,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推动农业的适度规模化经营。加快黄河滩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引导群众种植牧草、林果、蔬菜等经济作物,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和畜牧养殖业。充分发挥兴隆乡、城关镇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城郊农业。
  加快畜牧业发展。发挥禾丰肉鸡养殖担保中心的作用,全面促进肉鸡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力争年内建成 12个肉鸡标准化养殖小区;完善优化范村、万隆的肉牛、奶牛,八里湾、半坡店的生猪,袁坊、刘店的肉杂鸡等优势产业区域布局,推进养殖专业村、专业乡建设,全面提高畜牧业发展水平。积极开展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为养殖户提供更加全面的技术服务。加快完善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实现全程监管,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加强新农村建设。以一帖王村、玉皇庙村、袁坊村、李寨村为重点,及时解决建设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切实加快新农村建设,力争年内取得明显成效。实行村庄整治土地指标与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增减挂钩,力争整合土地500亩以上,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新农村建设,拓宽新农村建设融资渠道。
  (五)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县城和小城镇建设
  以打造开封市东部新城区为战略目标,统筹城乡,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协调发展,全面加快城镇化步伐。
  加强县城建设与管理。积极沟通协调,科学编制县城总体规划,着力推进县城到火车站、县府大街到中心市区等快速通道的规划与建设,加快南干道拓宽、科教大道北延、县府北街北延等道路建设进度,进一步完善县城连接中心市区的交通网络,实现县城与中心市区的同城化发展。统筹新老城区发展,加快黄龙河北段综合改造步伐,努力建成县城居民观光、游览、休闲的靓丽观光带,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高标准建设塞纳春天等5个生活小区,加快文化局旧址开发建设,进一步提高县城建设品位;科学编制城中村改造规划,积极推进老城区改造,提高城市整体建设水平;加大资金投入,加强老城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加强城管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继续实行县城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打造干净整洁、秩序井然的城市环境。
  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把小城镇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支点,认真落实乡镇总体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垃圾处理管理机制,提高城镇管理水平,推动朱仙镇、陈留镇、八里湾镇、曲兴镇、仇楼镇等中心城镇快速发展。加快朱仙镇国家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围绕古镇风情展示区、温泉养生区、书画创作休闲区、生态特色农业观赏区、岳飞古战场区五大功能区,立足于服务郑州、许昌、开封等周边城市,着力打造人文景观精品和自然景观精品,推动朱仙镇旅游开发效益化发展。
  (六)加强财税金融工作,确保财政收支较快增长
  强化收入征管。积极开展综合治税和税务稽查,加强重点税源的动态管理,重点做好房产税、建筑营业税、土地使用税及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税收的征管,确保财税收入及时、足额入库。在依法治税、应收尽收的基础上,积极开辟新税源,促进财税增收。加强乡镇财税管理,夯实乡镇财力基础。加强财政监管,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杜绝“小金库”。强化非税收入管理,将全县所有非税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优化财政支出。继续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压缩一般性支出,优化支出结构,增加“三农”、民生、社会事业、结构调整等重点支出;厉行节约,实现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等各项支出零增长,切实降低行政成本。
  加强金融协调服务。充分运用货币政策,加强金融协调,坚持“总体稳健、调节有度、结构优化”的原则,推进银企对接活动,扎实做好农户小额自助贷款全面普及工作,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产业化、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信贷支持力度。继续实行金融部门放贷奖励制度,全年新增各类贷款不少于5亿元。积极引进村镇银行,搞活农村金融市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七)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协调,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和贫困生助学政策,解决困难家庭子女的就学问题。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年内每个乡镇建成一所中心幼儿园。抓好就业再就业工作。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多渠道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加强社会保障工作。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重点做好破产倒闭企业、集体企业失业人员、城镇居民、失地农民的扩面参保工作。积极争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将孤儿养育、教育和残疾孤儿康复等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重视发展卫生事业。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加快发展科技、文化事业。抓好文物保护,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积极引进人才和技术,加快发展科技事业。狠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建立节能减排长效机制,严格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实施建筑节能、公共机构节能等八大节能工程。加快环境保护,控制城乡面源污染。强化土地资源管理,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认真抓好滩区窑业整治工作,全面完成整治任务。加快林业生态县建设,年内完成造林面积4.39万亩,进一步提高林业生态水平。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精神文明教育,提高居民文明意识。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加大排查处置力度,积极预防和化解各类不稳定因素。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规范食品药品市场秩序,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统筹抓好民族宗教、物价、粮食、供销、档案、统计等各项工作。
  (八)办好为民实事,着力改善民生
  今年,要继续从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就医、出行、住房、教育等方面入手,认真办好以下十项民生工程。①完善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新建供排水管网40公里,架设电网20公里,建设标准化厂房15万平方米,建设职工公寓10万平方米,对集聚区主次道路进行绿化、美化。②完成县府北街北延工程。力争5月底前完成拆迁任务,年内完成工程建设,进一步改善县城北部群众居住环境。③继续推进校舍安全工程建设。新建、维修中小学校舍3万平方米,改善学校办学条件。④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年内建成2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和300套廉租住房,缓解低收入群众的住房难问题。⑤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规范袁坊乡、城关镇等10个综合文化站的管理运行,新建84个村级图书室;完成有线电视数字化升级改造任务,继续实施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新增有线电视用户2万户;为农民放映科技电影8000场。⑥进一步改善县乡群众医疗条件。加快县第一人民医院迁建工程建设,年内完成病房楼主体工程建设任务;完成杜良乡、朱仙镇2个乡级卫生院改造任务;新建标准化村卫生室30个;做好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⑦扎实推进安全饮水工程建设,解决兴隆、曲兴、罗王等乡镇的安全饮水问题。⑧加强城乡道路建设。铺设农村公路20公里,县乡道路50公里,桥梁100延米,进一步改善群众出行条件。⑨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对乡村河道进行治理,疏浚沟渠280公里;建设、改造70座群众生产生活急需的桥、涵、闸。⑩实施县城绿化、美化工程。对县城主街道和居民小区进行绿化、美化,提高新建居民小区绿化、美化标准,高标准完成青年路中段、北段改造任务。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全面完成今年和“十二五”期间的各项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以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贯彻运用“三具两基一抓手”工作方法,深入推进“两转两提”,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继续发扬“五种精神”,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围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提高公共服务能力。认真贯彻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不断深化政务公开工作。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主动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坚持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的决策机制,推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
  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扎实开展集中整顿干部工作作风活动,大力弘扬一帖王村拆迁工作中形成的“五种精神”,即:迎难而上、知难而进的大无畏精神;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的团结合作精神;任劳任怨、无怨无悔的无私奉献精神;勇挑重担、勇于吃苦的干事创业精神;敢打敢拼、能拼会赢的革命英雄精神,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着力加强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反腐倡廉各项规定,加强效能监察和审计监督,从制度上杜绝违法违纪行为。坚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坚决不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努力建设廉洁政府。
  各位代表!新的蓝图催人奋进,新的征程任重道远。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县人民,以高昂的斗志,饱满的热情,超常的举措,务实的作风,奋力拼搏,开拓进取,为全面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推动全县经济发展新跨越而努力奋斗!
商务部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商务部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商务部网站”。
2、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转载”、“文章类型:编译”、“文章类型:摘编”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开封县装饰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