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生存还是要发展.评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提出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大力倡导节俭是生存之需发展之要
09:19:58 来源:胶东在线
  作者:刘雷
  当我们面朝大海,感觉胸怀无比广袤;当我们登临山巅,顿觉内心无比高傲;当我们面对山川河海,祖国的地大物博让我们感到自豪!但是,中国人口基数大底子薄,人均资源少,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只能厉行勤俭节约!
  在资源紧缺日益显现,环境制约日益严重的今天,大力倡导厉行勤俭节约,是我国国情的需要。我们应清醒的认识到,我国虽是资源大国,但结合人口来看,我国也是资源贫国。如果每人都浪费,资源损耗会更大,最终我国将面临资源枯竭的事实。相反,我们都养成了节俭的好习惯,那我们节约下的资源将是可观的,而这也必将成为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坚实基础。
  在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进程中,大力倡导厉行勤俭节约,是国家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节俭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引领着国家走向繁荣富强。如果我们不注意节约,不注意科学开发,就会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长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在倡导崇尚节俭的政风民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大背景下,大力倡导厉行节约,是提升党和政府公信力的需要。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节俭就是被当做修身之德的内容。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节俭影响着一个人的品行,一个生活节俭的人他的品行肯定是值得称赞的。很难想象一个生活奢靡的人还能保持着高尚的情操,得到人们的尊重和尊敬。
  节俭是生存之需,是求得生存、永续发展的法宝;节俭的目的是养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内容;节俭作为美德,是我们党修身立性之根本。一个不能节俭的国家难以繁荣昌盛;一个不懂得节俭的社会也难以长治久安。让我们把节俭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挑起应当承受的重担,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
责任编辑: 王大鹏
新闻爆料:QQ群 热线8200999 烟台电信天翼4G无线网络支持
第五届烟台少儿车模大赛决赛落幕
16-08-12 07:37条评论
  简介:提供烟台新闻、国内国际报道、便民信息、网上民声等服务。
  简介:随时随地查询公交运行位置,到点准时来接你,等车不再干着急。
爆料热线电话:8200999
中国电信提供技术支持
网友交流QQ群:发展是硬道理,硬发展没道理
 来源: 
  【阅读提示】
  光明网评论员:今天(12月9日),南京当地一都市报以将近整版的篇幅,硬是在头版上画出了一片蓝天,蓝天中飘浮的一页纸上写着两行字:“我们希望这一天”,“蓝天不是奢侈品”。
  蓝天成为奢侈品的现实告诉人们,中国既有的唯GDP是举、不计资源消耗数量、不顾环境破坏代价的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它的尽头。蓝天成为奢侈品的现实还告诉人们,中国将为环境的修复与恢复付出无比巨大的代价,这一代价甚至要远远超过最近二三十年GDP增长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今年以来,全国平均雾霾天数为52年来之最,安徽、湖南、湖北、浙江、江苏等13地均创下历史纪录”,“12月来临出现的这场雾霾,已波及25省份,100多个大中型城市”,“长三角出现这么严重的雾霾也较为少见,‘说明大气污染不仅仅是在京津冀地区,长三角也很厉害’”……在国土面积广大的中国,这样大范围的严重雾霾实在令人震惊。
  由上述媒体引文看,被雾霾遮蔽的地区,几乎全都是中国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就在十几甚至几年前,对于许多人来说,雾霾还是他们从未见识过的现象。雾霾的频繁出现,实际上只是中国水体以及土壤被严重污染后环境继续加速恶化的大气表征。今年以来,在部分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在一段时间内,雾霾蔽日的天数已经多于可见蓝天的天数。毫无疑问,水体、土壤污染和大气雾霾,与超高消耗资源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模式之间,存在着确切的因果关系。
  超高消耗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究竟“超高”在哪里?在此,如果以日本为参照,选用中日两国GDP数值最接近的2009年的数字,则可以充分说明中国经济增长的代价有多大。2009年,中国的GDP总量占世界GDP总值的8.6%,同年日本的GDP总量占世界GDP总值的8.7%。但是,实现几乎同等数量的GDP量值(日本还略多于中国),中国在当年消耗了世界煤炭消耗量的47%,石油消耗量的11%,而日本则只消耗了世界煤炭消耗量的3.3%,石油消耗量的5.1%……
  当然,从发展过程上看,中日两国分别处在不同的经济增长阶段。但是,这并不是说中国经济增长无可避免地要采取导致今日雾霾蔽日的发展模式。以中国经济增长所创造的财富数量,辅以体现社会正义的分配制度、以及公平公正的社会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中国完全可以在更加从容的情况下,以更小消耗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和稍低的经济增长速度,换取更适宜生存的自然环境。
  上述道理并不难懂。然而,在相当数量的政府官员那里,这样的道理是根本不存在的。这些官员,奉致富为圭臬,以“发展是硬道理”为旗号,逼民众腾房拆迁,迫银行违规贷款,搞破坏性开发,促掠夺式增长,哪里还管什么环境,哪里还顾得上后代……可以肯定的是,这样的经济增长不是硬道理的经济增长,而是竭泽而渔、贻害子孙的没道理的经济增长。
  问题更在于,许多掌控经济增长方式的官员,其实完全清楚这种增长的后果是什么。但是,这些官员常常是最有条件规避经济增长不利后果的人。如果说经济增长的结果难以普惠到每一个人的话,那么,经济增长的不利后果却无可避免地要“普惠”至每一个人。12月出现的弥漫在25省市上空的雾霾就是明证。
  发展是硬道理,不假;发展到一定阶段,仍采取不顾一切几近疯狂的发展模式,就变得没有道理。在如此严重的环境屏障面前,仍不反思来路,仍不改弦易辙,则经济增长必至绝路。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上一篇】
[责任编辑:章丽鋆]
一周图片排行榜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蔡昉  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李德顺
  由中宣部宣教局、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四十六场活动在辽宁本溪县举行。抗联研究专家、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馆长张鹏一作题为《东北抗联精神与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意义》的讲座。  由中宣部宣教局、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四十五场在重庆永川举行。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教授刘东超,作题为《民族复兴中的家风建设》的讲座。
光明网版权所有社评:“发展才是硬道理”仍应是中国座右铭
  &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邓公的名言,也可以说是他给社会的遗训。这句话连同&白猫黑猫&论大概是中国人记得最清楚的邓公的话了。
  &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不是标准的理论论述。它是一句口语,代表的是一种信念。邓公一生见识广博,百折不回,他的这句话堪称是他对经历新中国风雨,以及设计、领导改革的总结性认识。他用这短短几个字改变了中国。
  然而记归记得,&发展才是硬道理&如今在中国社会上实际能听到的并不太多了,它尤其被互联网舆论场几乎&屏蔽&了。&公平&取代&发展&成为当下中国舆论场上的主导性词汇,&发展&倒是没有沦落到被批判的地步,但它往往被加上一长串的限定语,而且GDP等与发展挂钩较紧的词汇在舆论场上变得很臭。
  时代在变,中国从人均几百美元的穷国一跃上升为人均6000多美元,经济有了些底子,至少不挨饿了。经济基础的变化总是会带来意识形态的变化,这个道理相当准确。
  对公平的追求又像急风暴雨一样开始冲刷中国。在民粹主义有着很强根基的中国社会里,公平口号的号召力无与伦比,并有着极强的道德威慑力。中国舆论场上如今的&左派&和&右派&都高举公平大旗,政府、大型国企等则被说成背离公平的代表。
  现在有一些大企业主从未听说有在企业内部提高劳工工资和福利的善举,自己身家亿万,但也成为舆论场上高呼公平的风云人物,这的确非常有趣。
  中国社会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分配不公,是绝对公平主义迅速重新抬头的根本原因。对公平的理想主义愿望永远蕴藏在民间,它会不断转化成舆论,对国家政治构成持久压力。建设公平的确是现代人类社会的&规定性&目标之一,它不是国家可有可无的&自选动作&。
  然而我们这个曾把公平作为&头号政治&的国家,对公平的认识应当逐渐趋于成熟和理性。我们应当看到,公平不是&只要下决心&就能有的,不是单靠路线和政策就能实现的。我们尤其不能信有些人嘴里蹦出的&公平&口号,不能被忽悠。
  中国曾经很&公平&过,现在的年轻人不太清楚,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所有中国人差不多住同样的小房子,挣差别不大的工资,甚至穿同样的衣服,留同样的发型。改革开放就是从打破平均,搞绩效工资,对&投机倒把&睁一眼闭一眼开始的。那时中国公开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中国人当时对使他们受了穷的平均主义真是恨透了。
  斗转星移,中国创造了震惊世界的发展速度,如果单说效率,资本主义要反过来羡慕我们了。但公平出现了缺失,中国的发展失去了平衡,今天对公平的特殊强调,应当是我们前进中的回调。
  然而,回调不能是对我们曾经有过教训的重蹈。我们需要知道,理想的公平只存在于理想中,现实的公平只能与社会的发展不断相互穿梭。&发展才是硬道理&应继续是中国社会的座右铭,没有发展的丰厚支撑,对公平的追求就像要从一条毛巾里使劲拧出最后一滴水。
  全民免费医疗需要大量财力,养老金并轨同样需要巨额财力,因为并轨的过程是要尽量让低的向高的并轨,而不是反过来。中国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逐渐走向&富公平&,而不能骤然退回到&穷公平&。中国上世纪50年代末曾经有过公平到连吃饭都不花钱的大食堂,但&没几天&就给吃垮了。
  &发展才是硬道理&一定要牢记,除了官方对&效率&和&公平&关系的纲领性论述,这句话应受到中国社会的特殊尊重。它应超越所有意识形态争论,成为衡量各种学说、主张是否真正有益于人民和国家的一把尺子。▲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时报》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环球兵器库为天下军迷,倾力打造环球第一兵器数据引擎!
24小时点击排行
12345678910
24小时跟贴排行
环球时报系产品当前位置:
>>>在易中天评历史栏目中讲道:“任何民族要生存、要发展、要改革,都..
在易中天评历史栏目中讲道:“任何民族要生存、要发展、要改革,都离不开传统,都可在传统文化中找到为现实服务的东西。”下列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孔子改制考》C.建立和谐社会理论D.“打倒孔家店”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D题目中的意思是保留中国的传统文化,ABC中均体现出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D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否定,不符合题意。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在易中天评历史栏目中讲道:“任何民族要生存、要发展、要改革,都..”主要考查你对&&新文化运动,《新青年》的诞生&&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新文化运动《新青年》的诞生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1)辛亥革命的影响:推翻了清朝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2)启蒙思想的作用: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被介绍到中国,启迪了中国人民的民智;(3)经济发展的要求:中国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4)复古尊孔的逆流:窃取大总统职位的袁世凯梦想恢复帝制,他废除临时约法,实行独裁统治,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2、兴起的标志: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3、主要阵地:《新青年》、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4、主要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5、旗帜: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民主与科学。赛先生:是指英文science,意为科学,即“以科学说明真理,事事求诸证实”。实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德先生:是指英文democracy,意为民主。就是每个人“各有自主之权”,“脱离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资产阶级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的理论支柱儒家思想;宣扬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这一口号反映了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但这一口号仍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有它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它不能同群众运动相结合,不能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因而不能从根本上推翻封建思想。 6、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分前后两个阶段。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四提倡四反对”,即提倡民主,反对专制独裁;提倡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李大钊极力地宣传马克思主义。(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民主与科学并重。(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旧道德主要是指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新道德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由于旧道德是历代统治者用来束缚人们思想的枷锁,因此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文学革命)主要代表人物有:胡适、陈独秀、鲁迅 ①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八不主义”,提倡文学革命。胡适主张使用“白话”做为文学语言改革的基础,对于白话,他的看法是:一、白话的“白”是戏台上“说白”的白,是俗语“土白”的白,故白话即是俗话。二、白话的“白”是“清白”的白,是“明白”的白,白话但须要“明白如话”,不妨夹几个文言的字眼。三、白话的“白”是“黑白”的白,白话便是干干净净没有堆砌涂饰的话,也不妨夹入几个明白易晓的文言字眼。 ②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掀起文化革命改革大旗。 1917年2月发表于《新青年》,表明了更坚定的文学革命的立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新文学的征战目标。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从内容到形式对封建旧文学持批判否定态度,主张以革新文学作为革新政治、改造社会之途。 ③鲁迅写出《狂人日记》、《孔乙己》等小说,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7、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8、评价:积极影响:(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4)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5)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局限性:①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②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片面化、绝对化。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1、新文化运动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已从器物、制度层次深入到思想文化层次;2、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民主科学思想得到弘扬,形成了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为新思想发展开辟了道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3、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和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4、它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是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学”,是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新文化运动还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旧道德具有为封建政治服务的本质,正如陈独秀一针见血所指:“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可见反对旧道德在本质上是撤除封建专制势力的精神保护伞。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因为只有新文学才能更自由地表达新思想。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用民主与科学同封建主义进行斗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提倡新道德是为民主与科学服务的,由于封建专制是建立在儒学旧道德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反对封建礼教,反对旧道德就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就是摧毁专制制度的根基,让民主共和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让新道德成为广大民众自觉的日常行为规范。新文学和白话文,是传播民主与科学、反对旧道德的载体。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内容的主体,而新文学和新道德则是达成反封建目标的必要保障。
《新青年》的诞生:1、背景:①这一时期在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中国先进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的出路;②经济方面,中国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③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被介绍到中国,而且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袁世凯的尊孔复古的逆流为民主知识分子所不容。因此,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2、兴起:①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抨击尊孔复古的文章。蔡元培是著名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他在学术上实行“兼容并包、百家争鸣”的方针。②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③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大。
发现相似题
与“在易中天评历史栏目中讲道:“任何民族要生存、要发展、要改革,都..”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0878727058920099312864221983223395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邓小平发展才是硬道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