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铜梁永嘉竹海对农民返乡创业有什么帮扶?我想往有机农业发展,不知政府提不提供技术指导?

铜梁有机农业示范推行蜜蜂授粉技术尝甜头
技术员观察蜜蜂活动情况科技人员查看蜜蜂授粉后的水果黄瓜长势& & 新华网重庆频道5月11日电
5月11上午,在重庆铜梁区土桥镇新陆有机农业基地的大棚里,区畜牧服务中心高级兽医师李先友和基地技术员查看蜜蜂给有机果蔬授粉情况。
“这两排大棚有20多个,每个面积600多平方米,里面种的是草莓、水果黄瓜、水果番茄等果蔬,采取的是有机栽培的方式。其中的蜜蜂授粉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是重庆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重庆市畜牧科学院、重庆市科委3家市级部门联合下达的科技推广课题,”李先友说。& &
在大棚中间的操作道上,摆放着一个个长方型的箱体,时有蜜蜂在箱体中间的孔洞里爬进爬出。一些蜜蜂嗡嗡展翅飞舞动在植株丛中,辛勤地吸食着花蜜。大棚的控温设备把温度控制在25度左右,感觉非常舒适。& & “这个温度是蜜蜂生活最理想的温度,它的活力最强,采蜜也最活跃,授粉的效果也最好,”基地技术员宋东升介绍说。& & 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1月17日,重庆市畜牧、科委等部门在铜梁启动了重庆蜜蜂授粉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计划用两年时间,完成这一课题。& &
据区畜牧技术推广站负责人、高级兽医师李先友,养蜂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生态平衡不可缺少的链环。通过蜜蜂为农林作物授粉,既是农业增产提质的有效措施,又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对此,国家农业部作出了加快蜜蜂授粉技术推广促进养蜂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决定。该项目包括建立授粉蜂群繁育基地和蜜蜂繁育基地,在铜梁、潼南、忠县分别建立设施果蔬、油菜、柑橘授粉示范基地,并通过培养授粉示范户、技术培训、发放资料、现场参观等形式推广农作物授粉面积5万亩以上,通过蜜蜂授粉,亩平增加效益500元以上,
3个示范区县可带来直接经济效益2500万元。在铜梁区,重庆新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承担了推广蜜蜂授粉技术促进有机果蔬产量和品质的子课题。& &
“我们在每个大棚投放了500只雄蜂和3000只中蜂。从目前我们观察的情况看,果蔬的花蜜供应3500只蜜蜂比较恰当。如果投放多了,蜜源欠缺,影响蜜蜂健壮生长;投放少了,蜜源又造成浪费,”技术员说。& & 笔者看到,大棚四周是防虫网,既挡住了棚外昆虫的进入,也防止了蜜蜂的逃逸,还有透气的作用。大棚两端顶上安置有换风扇,保持棚内空气的新鲜。& &
谈到大棚投放蜜蜂的好处,技术员宋东升告知,果蔬多是虫媒花,通过昆虫采花蜜时传粉就能提高结实率。从对比观察的情况看,有蜜蜂授粉的大棚座果率高达98%,而没有蜜蜂授粉的大棚座果率只有85%左右。同时,蜜蜂授粉种出的果蔬,产量至少高10%,品质也更加优良。& &
“过去,基地也开展过人工授粉,每亩面积的大棚用工8个,需要费用400元,既费时又费工更费钱。因此,采用蜜蜂授粉节约了人力物力和生产成本,更重要的是,蜜蜂授粉非常周到均匀。像草莓、海椒的花朵小,人工授粉操作起比较困难,”宋东升说。& &
怎样提高蜜蜂授粉的积极性,技术员咛嘱说,投放前用花粉喂养蜜蜂,这是因为花粉的营养更加丰富,有刺激蜜蜂产卵的作用,当蜂王食用花粉后,就会进行繁殖,而这也就能刺激工蜂大量采食花粉喂养幼蜂,所以工蜂出巢采蜜的积极性就强,也就更能促进蔬菜的授粉。& &
在采访中了解到,实施蜜蜂授粉费省效宏。购买一桶蜂200多元,它带来的果蔬增产和提高品质的亩经济效益在3000元以上。“我们基地的有机草莓亩产2500公斤,每公斤售价160元,亩收入在40万元以上。按照蜜蜂授粉增产10%的比例,增收40000元没有问题,”宋东升说。
主办:重庆市农业委员会 
地址:重庆市北部新区黄山大道东段 186 号
承办:重庆市农业信息中心
地址:重庆市北部新区黄山大道东段 186 号
电邮:cqnx@
备案号:渝ICP备号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公众信息网
信息搜索:
&■ 栏目导向 &
& 文章内容...
&·热门文章
&·相关文章
主办:重庆市农业委员会 &&& 地址:重庆市北部新区黄山大道东段 186 号
承办:重庆市农业信息中心 & 地址:重庆市北部新区黄山大道东段 186 号 & 电邮:cqnx@
备案号:渝ICP备号&■ 栏目导向 &
& 文章内容...
铜梁有机农业示范推行蜜蜂授粉技术尝甜头
&技术员观察蜜蜂活动情况&&科技人员查看蜜蜂授粉后的水果黄瓜长势& & 新华网重庆频道5月11日电 5月11上午,在重庆铜梁区土桥镇新陆有机农业基地的大棚里,区畜牧服务中心高级兽医师李先友和基地技术员查看蜜蜂给有机果蔬授粉情况。 “这两排大棚有20多个,每个面积600多平方米,里面种的是草莓、水果黄瓜、水果番茄等果蔬,采取的是有机栽培的方式。其中的蜜蜂授粉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是重庆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重庆市畜牧科学院、重庆市科委3家市级部门联合下达的科技推广课题,”李先友说。& & 在大棚中间的操作道上,摆放着一个个长方型的箱体,时有蜜蜂在箱体中间的孔洞里爬进爬出。一些蜜蜂嗡嗡展翅飞舞动在植株丛中,辛勤地吸食着花蜜。大棚的控温设备把温度控制在25度左右,感觉非常舒适。& & “这个温度是蜜蜂生活最理想的温度,它的活力最强,采蜜也最活跃,授粉的效果也最好,”基地技术员宋东升介绍说。& & 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1月17日,重庆市畜牧、科委等部门在铜梁启动了重庆蜜蜂授粉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计划用两年时间,完成这一课题。& & 据区畜牧技术推广站负责人、高级兽医师李先友,养蜂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生态平衡不可缺少的链环。通过蜜蜂为农林作物授粉,既是农业增产提质的有效措施,又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对此,国家农业部作出了加快蜜蜂授粉技术推广促进养蜂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决定。该项目包括建立授粉蜂群繁育基地和蜜蜂繁育基地,在铜梁、潼南、忠县分别建立设施果蔬、油菜、柑橘授粉示范基地,并通过培养授粉示范户、技术培训、发放资料、现场参观等形式推广农作物授粉面积5万亩以上,通过蜜蜂授粉,亩平增加效益500元以上, 3个示范区县可带来直接经济效益2500万元。在铜梁区,重庆新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承担了推广蜜蜂授粉技术促进有机果蔬产量和品质的子课题。& & “我们在每个大棚投放了500只雄蜂和3000只中蜂。从目前我们观察的情况看,果蔬的花蜜供应3500只蜜蜂比较恰当。如果投放多了,蜜源欠缺,影响蜜蜂健壮生长;投放少了,蜜源又造成浪费,”技术员说。& & 笔者看到,大棚四周是防虫网,既挡住了棚外昆虫的进入,也防止了蜜蜂的逃逸,还有透气的作用。大棚两端顶上安置有换风扇,保持棚内空气的新鲜。& & 谈到大棚投放蜜蜂的好处,技术员宋东升告知,果蔬多是虫媒花,通过昆虫采花蜜时传粉就能提高结实率。从对比观察的情况看,有蜜蜂授粉的大棚座果率高达98%,而没有蜜蜂授粉的大棚座果率只有85%左右。同时,蜜蜂授粉种出的果蔬,产量至少高10%,品质也更加优良。& & “过去,基地也开展过人工授粉,每亩面积的大棚用工8个,需要费用400元,既费时又费工更费钱。因此,采用蜜蜂授粉节约了人力物力和生产成本,更重要的是,蜜蜂授粉非常周到均匀。像草莓、海椒的花朵小,人工授粉操作起比较困难,”宋东升说。& & 怎样提高蜜蜂授粉的积极性,技术员咛嘱说,投放前用花粉喂养蜜蜂,这是因为花粉的营养更加丰富,有刺激蜜蜂产卵的作用,当蜂王食用花粉后,就会进行繁殖,而这也就能刺激工蜂大量采食花粉喂养幼蜂,所以工蜂出巢采蜜的积极性就强,也就更能促进蔬菜的授粉。& & 在采访中了解到,实施蜜蜂授粉费省效宏。购买一桶蜂200多元,它带来的果蔬增产和提高品质的亩经济效益在3000元以上。“我们基地的有机草莓亩产2500公斤,每公斤售价160元,亩收入在40万元以上。按照蜜蜂授粉增产10%的比例,增收40000元没有问题,”宋东升说。
&·各月农事建议
·站内搜索
&·相关文章
主办:重庆市农业委员会 
地址:重庆市北部新区黄山大道东段 186 号
承办:重庆市农业信息中心
地址:重庆市北部新区黄山大道东段 186 号
电邮:cqnx@
备案号:渝ICP备号湖北三农网,湖北农村,湖北农民,湖北农业,湖北民生,湖北新型农民
新农村建设
您当前的位置: >> 外埠集萃
寻常农家味致富大文章——重庆市发展休闲农业纪实
眼下,重庆市铜梁区土桥镇庆林村3000亩莲藕种植核心区,已是市民休闲度假、消遣静心的好去处。像这样特色鲜明的休闲农业观光园在重庆各个区县方兴未艾,成为当地一张张靓丽的农业名片。
“休闲农业集生产、生活、生态多功能于一体,是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形态,也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重庆市委农工委书记、市农委主任夏祖相说。在市场和政府双轮驱动下,重庆休闲农业呈现出从零星发展到集群扩张的喜人态势,日渐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日前,记者深入重庆,实地感受了休闲农业发展的火热激情与诗情画意。
&“体验经济”有底气
&——休闲农业借力市场和政府两个“轮子”,以开发农业资源和农产品为前提,把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和体验参与融为一体,联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前景可期“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多少久居钢筋水泥“森林”城市人的梦想。休闲农业的出现,让梦想照进了现实。
大城市带大农村。重庆农村区域大,农业资源形态多样;交通便捷,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超过2400公里,乡镇通畅率和行政村通达率均达100%。城镇常住人口1780多万,城镇化率达59.6%。休闲农业天然的乡村情怀,吸引着忙碌而烦躁的城市人走近农业、亲近自然,放松身心。
最为关键的是,充盈的腰包让人们休闲旅游的底气更足了。2013年重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5万元,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超过6800美元。根据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休闲度假旅游的需求会全面扩张。
从自发走向自觉,重庆市休闲农业发展凝聚着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心血。20世纪末,随着全市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一批休闲农业规模化基地的兴起,休闲农业作为一种产业发展形态日益受到重视。
近年来,重庆市休闲农业发展步伐加快,市农委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意见、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等文件,引导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健康发展,建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3000余个、休闲果园5300多个、休闲渔业4.9万亩、高山扶贫纳凉村177个、农家乐2万余家。都市功能拓展区以都市农业和特色村落为代表、城市发展新区以现代农业园区为代表、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以乡村田园景观和特色农业为代表、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以民俗风情为代表,组团式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为增强休闲农业发展后劲,重庆将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和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高山生态扶贫搬迁、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相结合,做好农业产业、基础设施、体制机制和公共服务配套,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是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重庆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元素融入其中,注重挖掘农业多种功能,不断拓展延伸产业链条,目前已创建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5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33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76个,这些园区已成为休闲农业发展的排头兵。
重庆市农委副主任高兴明说,独特的地理条件、民俗文化和农业结构,造就了重庆休闲农业以避暑休闲、采摘赏花、民俗体验、四季休闲为特点的鲜明个性。在此基础上,休闲农业从过去传统单一的农家乐模式,逐渐扩充为田园农业、民俗风情、农庄农家、科普教育等齐头并进的融合模式,正展现出活力无限的美好未来。
产业壮大有根基
——农业是休闲农业发展的基础,资金是休闲农业发展的动力。重庆坚持以农业为基、以特色为魂,始终把做大特色效益农业作为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的根本
武隆是闻名全国的旅游大县。近两年,该县火炉镇徐家村也成了游客光顾的“热门”。由于这里有连片种植并初具规模的红心猕猴桃采摘园,吸引了许多来此旅游的客人。
代德奎是村里引进猕猴桃种植的第一人。&&&&&&
40岁出头的他在外打拼多年。2011年,代德奎怀揣从陕西学来的猕猴桃种植技术,返乡创业,以每亩600元的租金流转本村土地70亩,先后投入100多万元建设经营猕猴桃生态采摘园。如今,猕猴桃已挂果3年,亩产2000公斤,采摘价格每斤20元,效益相当可观。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全村猕猴桃面积发展到600亩,组建了由10多户社员加入的德奎猕猴桃专业合作社。
“城里来农村休闲采摘的人越来越多,农家乐、家庭旅馆都得跟上,农民家家都有活干、户户都有钱赚。”代德奎说,今后几年合作社规模要扩大到2500亩以上。
依托良好气候和生态条件,武隆县以果蔬为代表的特色效益农业为基础,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升级,走内涵式、差异化发展道路。在双河乡,摄像头装进了高山蔬菜产业的田间地头,城里人看着蔬菜长,同时开发出农事体验、蔬果采摘、生态餐厅等乡村旅游项目,既突出了休闲农业发展的自身特色,又避免了同质化竞争。
潼南县建成100平方公里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和30个“百村百园”专业村、标准园、5万亩特色产业示范片、100个种养结合示范园。依托3万亩油菜基地,连续举办“菜花节”;依托30余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创办“菜博会”和太安—桂林万亩蔬菜基地休闲观光旅游。2015年全县“菜花节”接待游客约252万人次,综合收入9亿元。
休闲农业“根”在农业,产业不发展,休闲农业就失去了“主心骨”。重庆把抓好农业产业作为休闲农业发展的基础,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一县一特建设,打造产业带,以产业为支撑带动休闲农业梯次发展。
截至2014年底,重庆市已建成蔬菜基地185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062万亩;油菜面积达349万亩;柑橘面积290万亩,其中晚熟柑橘110万亩;发展桃、李、枇杷、葡萄、猕猴桃、杨梅、龙眼等特色水果面积264万亩,花卉、茶叶面积分别达到47万亩和66万亩。农业产业的壮大给休闲农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借力资本,休闲农业发展尤其需要大量的资本注入。休闲农业发展资金从哪里来?重庆市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构建完善人转城、地转活、钱转乡的政策制度,健全城市工商资本下乡机制,鼓励农民创新创业,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休闲农业。据粗略统计,重庆市休闲农业的投资构成中,民间私人资本和工商资本占八成以上。
开县厚坝镇群联村的“四季名果园”是开县唯一、重庆规模最大的火龙果种植基地。2014年,朱开清和何振汉从广东返乡创业,出资800万元,流转土地2100亩用于发展休闲农业,其中红肉火龙果面积200亩。负责技术的朱开清介绍说,火龙果品种是从广东、广西引进培育的,目前已注册为“开州红1号”。亩投入成本1.8万元,产量5000斤。5月开花,6月中旬上市,一直延续到11月份。以做生意为老本行的他,目前正在全面开发火龙果的“附加值”:入园门票10元/人,果实采摘10元/斤,枝条销售20~35元/株,火龙果观花期(晚上12点到早上7点)还提供啤酒夜宵。
对于休闲农业中的财政补贴资金怎么用、如何让各方都能受益的问题,渝北区通过农业改革创新,探索了一条有益的路径。针对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较慢的实际,渝北区2014年开始在全市率先进行“拨改投”试点,改变财政补贴休闲农业的方式,变“补贴全额给业主”为“补助资金股份化、农民与业主(合作社、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共同持股”,业主占51%,农民占49%并量化到户,每年按财政投入农民持有部分10%以上给农民分红。“拨改投”增强了休闲农业的内在活力,农民从“打工”变成了“干事业”,增加了财产性收入。由于效果显著,今年渝北区财政又拿出5000万元将试点扩大到22家。
休闲农业源于农业,既有农业的共性特征,又体现出鲜明的个性特色。重庆根据五大功能区域及城郊、沿江、山区等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农业生产基础和产业结构、人文资源,进行不同的发展定位,着力构建都市行、涵养行、生态行、沿江行、山中行和最炫民族风“五行一风”的差异化发展格局。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利用独特的阿依河、摩围山、乌江画廊等生态条件,突出民俗文化特色,深入挖掘苗族、土家族文化内涵,策划包装具有浓郁地方风格的休闲农业品牌。鞍子镇罗家坨苗寨是重庆市保存较为完好的家族苗寨,2014年入选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每年到苗寨休闲度假的游客络绎不绝,不仅可以细细品味苗家风土人情,品尝鼎罐饭、石磨豆腐等苗家美食,听苗家大姐唱“娇阿依”苗歌,还可以亲身参与打糯糍粑等农事活动。独特的苗寨体验让人流连忘返,许多游客一住就是个把月。
重庆不仅有绚丽的巴土文化,还有多姿的民间习俗。每逢春节,城里人下乡杀年猪、吃刨汤、忆乡愁……这些各具特色的“民俗、民风、民情、民味”和“风物、风采、风俗、风味”融合在一起,滋养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深厚底蕴。
每逢节假日和周末,越来越多的市民成群结队下农村,流连忘返于乡村田野之间,欣赏田园风光、呼吸新鲜空气、品尝农家菜肴、体验农事活动,展现出休闲农业的旺盛需求、巨大潜力和广阔市场。
2014年,重庆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亿人次,实现综合收入近190亿元,带动近40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20余万农民脱贫致富。
乐民富民有路子
——休闲农业实现了农业资源与城市需求的有效对接,把农民从分散的土地中“解放”出来,使其在参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中分享产业收益,既愉悦了市民,又富裕了农民
走进垫江县的“五彩桂园”,记者感受到一股强烈的现代农业科技气息。在这里,桂花树如同“变色龙”,随着时间推移可以变幻出五种颜色:叶片初春时呈玫红色,每隔20天左右,相继变成桃红色、黄红色、白色,白色持续两个月,然后慢慢变绿,至中秋节前后开花,花香浓郁。到此观景赏花成为一道独特的体验。
重庆海博园林公司董事长易春梅介绍说,采用“公司+基地+微型企业+农户”模式,公司以企业带产业、以产业带农户,带领农民种植园林绿化树种——五色彩桂和绿化苗木,示范带动农民利用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公司在新民镇、沙坪镇建有3个基地2000亩,6个村3860户农户每年获得土地分红230万元;吸纳当地320名村民在苗圃务工,年发工资180万元以上,人均增收5600多元。同时,在苗圃林间兴建休闲亭、休闲长廊、步行道,设置休闲椅和秋千,建成“农民公园”,免费供村民使用。
垫江县委书记罗德告诉记者,该县以“花漾乐天、美丽乡村”为主题打造的乐天花谷,四季都有花开,今年“五一”单日游客突破10万人、门票收入300多万元。乐天花谷作为休闲农业的成功范例,被复制到了很多地方。罗德说,垫江虽没有名山名水,但具有离主城较近的区位优势,发展休闲农业,突出精品意识,在以牡丹、玫瑰、李花、油菜花等为代表的“花经济”上做文章,瞄准普通市民休闲消费需求,可以为农民持续增收开辟一条新路。
重庆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休闲农业以农业为依托、以农村为空间、以农民为主体,以休闲旅游为纽带,实现了农村与城市的对接,促进了农民就业和增收。据测算,休闲农业每增加1个就业机会,就能带动整个产业链增加5个就业机会。一个年接待10万人次的休闲农庄,可实现营业收入1000万元左右,安置300名农民就业,带动1000户农民增收。
艾兴明是开县长沙镇兴农村柑橘种植能人,从他爷爷辈开始种柑橘。作为村民一年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柑橘受到的市场冲击比较大,有时丰产却不增收。2010年,艾兴明领头开办了全县首个柑橘文化主题农家乐,尝试将柑橘采摘与休闲旅游结合起来。2014年,在政府支持下,他成功打造了具有开县地域特色的春橙文化乡村旅游品牌——柑橘世家,万州等地游客蜂拥而至,村民收入翻了番。
在艾兴明领办的一心柑橘专业合作社,记者看到,柑橘园里每棵树上都挂有标牌,写明社员、品种等信息,物理防虫、生物防虫等有机农业上采用的技术一应俱全,为方便游客观赏,园子里还专门修建了一条观光通道。艾兴明说,每年4月柑橘开花、10月柑橘成熟的时节,以及6月上旬左右,来村里看橘花、赏野花、采摘的客人住满了村里所有的客房。艾兴明给记者算账,不算农家乐收入,仅柑橘采摘一项,农户一般收入六七万元,高的能有20万元,“这在过去不可想象,那时候才多少钱,现在长在树上就能卖10块钱1斤”。
优美的环境、整洁的村容村貌,特别是浓郁的乡土文化是休闲农业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引导农民依靠自身力量进行建设和改造,休闲农业有效解决了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地位缺失问题,探索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新路子。
仿古式样的联排别墅,整洁便利的村道,水车假山装扮的活动广场,绿草茵茵的社区环境,铜梁区南城街道黄桷门村让城里人羡慕不已。村里的变化,源于重庆威凯农业公司投资的现代生态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奇彩梦园的兴建。
公司负责人李应伦介绍,奇彩梦园总面积3250亩,内有四季花海景观区、四季果蔬采摘体验区、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区、特色水产养殖区和养护康复中心等项目,自2014年国庆开园以来,接待游客95万人次,门票收入2000万元,解决农民工就业900余人,人均增收2万元。公司还投资1.5亿元建设了农民新村,农民以房换房,每平方米个人出资400元、政府补贴400元即可购买,目前村民整体搬迁已有800余户。
铜梁区副区长刘国华说,通过园区带动、举办农业节庆等方式,铜梁把农业附加值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平台上组织起来、展现出来,强农富农效果显著。2014年铜梁休闲农业产值达到1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3。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重庆休闲农业踏着青春的脚步坚实迈进,让市民在繁忙喧嚣之余消解那份浓郁的乡愁,让农民于城乡统筹发展中追寻致富的希望与梦想。铜梁县永嘉镇围永村15组农民唐代学超生2次,如何处罚的?_重庆市政府公开信箱
重庆市铜梁县政府公开信箱
&&&&&&&&&&&&
邮件字号:
渝卫计信箱[2014]18
发布单位:
铜梁县政府
来信内容:
铜梁县永嘉镇围永村15组农民唐代学超生2次,如何处罚的?
据铜梁县永嘉镇围永村村民们反映,该村15组农民唐代学本有一个已成人的女儿,却先后超生两次,即超生了一女一儿。
对于如此猖狂的超生行为,应予按照相关法规、政策加重处罚。但是,至今,村民们都不知道到底处罚与否,是否依法依归从重处罚的?
村民们强烈要求公布对唐代学超生行为的处罚决定书和处罚发票。
办理单位:
铜梁区政府
办理结果:
罗先生,您好!
您反映的问题经转永嘉镇政府调查处理,现回复如下:
唐*学夫妇在外务工期间,分别于日和日违法生育一女一男,当时镇村均不知情。后该夫妇在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期间(2010年6月)回家给所违法生育的两个子女上户,镇里才知晓,并及时做了询问笔录,并告知了他们应及时缴纳社会抚养费,该夫妇以没有足够的钱而未缴纳。后来在每年的行政执法活动中镇村都到他们家宣传政策,动员他们缴纳社会抚养费,他们都以无钱而未缴纳。
唐*学夫妇的行为属违法生育,应该受到处罚,应主动缴纳社会抚养费;但该夫妇多次均以无钱为由拒绝缴纳,我们将运用强制执行手段,适时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督促缴纳社会抚养费。处理情况已经通过电话回复给您。
感谢您的来信!
发布时间:
ICP备案编号:渝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机农业规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