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马与砍杀火与剑雅克穆罕默德

骑马与砍杀火与剑怎样反叛穆罕默德_百度知道
骑马与砍杀火与剑怎样反叛穆罕默德
我有更好的答案
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献帝身边常有一人,曰“执剑”。后操身没,其子丕称帝,执剑隐匿。凡朝中有逆丞相之心者,尽斩之,以慑群臣。一说飞鸟尽,良弓藏。一说自知罪孽,遁入空门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领主与君王,1257AD中人物的历史真容——更新第六篇
在线时间 小时
LZ更新速度好快~~~支持!
在线时间 小时
在线时间 小时
改主意了,这还是算成第五篇吧,毕竟跟前一篇联系不太紧密了
第五篇:轮回的巨人
说明:ibn这个字等同于bin,也就是本拉登的本,所以翻译成伊本和本都可以。有汽油表示马穆鲁克王朝将领名字翻译比较混乱,要我说北非苏丹们的名字才叫混乱,诸如彼得酋长之流着实有些不知所谓,因此本篇中登场角色皆以英文版为准。
阿布·叶海亚·本·阿卜杜勒·哈格苏丹(阿卜杜勒·哈格苏丹)Sultan Abu Yahya ibn Abd al-Haqq穆罕默德一世·穆斯坦绥尔哈里发Khalif Muhamman I al-Mustansir穆罕默德一世·伊本纳斯苏丹Sultan Mohammed I ibn Nasr阿布·哈夫兹·乌玛尔·穆尔塔达哈里发(穆罕默德酋长)
Abu Hafs Umar al-Murtada, Caliph of Marakkesh
叶海亚一世·扎伊安(艾哈迈德酋长)
Abu Yahya I bin Zayyan, Zayyanid Caliph of Marocco
1080年,在摩洛哥苏斯地区一个柏柏尔婴孩降生到了这个世界上,他名叫伊本·图马特。少年图马特曾在麦加和巴格达等地游学多年,在他的潜心研习下,对宗教生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建立了一神理论。28岁,图马特回到了摩洛哥传教,吸引了大批信徒,但被当地传统学者认定为异端邪说。图马特模仿默罕默德,自称救世主,号召信徒以宗教名义进行武装革命,反抗当时的阿尔摩拉维德王朝。他死后,他的弟子阿卜杜勒·穆敏成功引领信众起义成功,在1147年推翻阿尔摩拉维德往后草,建立了阿尔莫哈德王朝。阿尔莫哈德王朝迅速扩张壮大,最终征服了伊比利亚半岛南部地区和整个北非马格里布的庞大疆域,成为了当时横跨直布罗陀海峡两岸的一个巨人。
图一 阿尔莫哈德王朝发展历程图
然而不同于一般王朝由盛转衰的命运,阿尔莫哈德王朝在巅峰时戛然而止。1195年,阿尔莫哈德王朝第三任哈里发曼苏尔在阿拉尔科斯战役中大胜卡斯提尔王国的阿方索八世国王,击杀三万余人,并顺势攻占多个伊比利亚半岛基督教国家重镇。1211年,第四任哈里发纳西尔再接再厉,再度率大军渡过直布罗陀海峡来到伊比利亚半岛,一举攻陷卡拉特拉瓦骑士团总部,震惊了基督教世界。教皇英诺森三世紧急发动十字军力量对抗这个强大的威胁,双方最终爆发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史称托洛萨拉斯纳瓦斯战役。此役,伊比利亚半岛基督教国家全军出击,卡斯提尔、纳瓦拉、阿拉贡、葡萄牙组成联军,均由国王带队亲征,加上欧洲征调的多个骑士团,对抗强大的阿尔莫哈德王国部队。战斗中,纳瓦拉国王桑乔七世英勇无比,率军直冲纳西尔哈里发中军大营,纳西尔虽然得以逃脱,但是手下部队被击溃,死伤上万人。联军乘胜追击,纳西尔大败而归。桑乔七世也因为他的英勇表现(外加缴获并进贡给教皇的纳西尔御用门毡)而使纳瓦拉王国名声大振。
图二 拉斯纳瓦斯战役油画
图三 拉斯纳瓦斯战役后阿尔莫哈德王朝势力图
阿尔莫哈德王朝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纳西尔不久去世,继任哈里发年幼无法统治庞大的国家。于是在1215年、1229年、1235年和1238年,马里尼德地区领袖阿卜杜勒·哈格一世、突尼斯领袖扎卡里亚·叶海亚、特莱姆森领袖叶海亚一世·扎伊安和阿尔约拿领袖穆罕默德一世·本·纳斯先后宣布独立,阿尔莫哈德王朝分裂出了由上述四人统治的马里尼德王朝、哈夫斯王朝、扎雅尼德王朝和纳斯里德王朝。
马里尼德地区领袖阿卜杜勒·哈格一世第一个脱离阿尔莫阿德王朝的统治,建立马里尼德苏丹国。1215年阿尔莫哈德王朝派出一支一万人的部队对他进行征讨,但是被哈格的部队击败。1217年哈格带兵进攻摩洛哥地区,最终没能成功,哈格一世更在战斗中受了重伤,不久不治,他的儿子奥斯曼·哈格继任苏丹。奥斯曼·哈格为了报仇多次攻打走向末路的阿尔莫哈德王朝,这段时间里阿尔莫哈德王朝进一步分裂,实力连续受创。但奥斯曼·哈格在1240年被一个基督教奴隶刺杀,没能亲手终结濒死的巨人。弟弟穆罕默德·哈格苏丹在位仅四年就也被手下的基督佣兵刺杀。苏丹的头衔传到了阿卜杜勒·哈格一世的儿子、奥斯曼·哈格和穆罕默德·哈格的弟弟阿布·叶海亚·本·阿卜杜勒·哈格(即游戏中的阿卜杜勒·哈格苏丹,不过在阿卜杜勒一世·哈格之后,“阿卜杜勒·哈格”成为了后世子孙的姓,前面说的奥斯曼和穆罕默德·哈格全名里都是以“阿卜杜勒·哈格”结尾,所以为了区分,这第四位苏丹叫成叶海亚·哈格更合适)的手里。正是在他的统治时期,马里尼德王朝从阿尔莫哈德王朝手中夺取了重镇非斯和周边多个城市,并在此建都。他从两个哥哥被刺杀的案例里吸取了经验,拉拢基督教佣兵,全面向阿尔莫哈德王朝开战并多次击败对手。遗憾的是,他本人没能看到王朝最辉煌的时刻,于1258年病逝,但是他的弟弟(阿卜杜勒·哈格的第四子)尤素夫·哈格接过了父兄奋斗多年的大旗,在1269年攻克阿尔莫哈德王朝都城——马拉喀什,灭亡了曾经庞大的阿尔莫哈德王朝。也是在尤素夫在任期间,马里尼德王朝夺去了扎雅尼德王朝的大片疆域,并迫使纳斯里德王朝割让土地,马里尼德王朝由此成为一方霸主。
图四 马里尼德王朝发展历程图
在叶海亚·哈格苏丹(阿卜杜勒·哈格苏丹)统治时期,同时存在的阿尔莫哈德王朝和扎雅尼德王朝的统治者分别是阿布·哈夫兹·乌玛尔·穆尔塔达哈里发(Abu Hafs Umar al-Murtada, Caliph of Marakkesh)和叶海亚一世·扎伊安(Abu Yahya I bin Zayyan, Zayyanid Caliph of Marocco),也就是汉化里的穆罕默德酋长和艾哈迈德酋长。他俩和他们的王朝都被制作组归到马里尼德王朝之下了,当时阿尔莫哈德王朝确实向他们朝贡算是说的通,但是扎雅尼德王朝在当时是被哈夫斯王朝征服并统治才对。
马里尼德王朝自独立后就跟老东家阿尔莫哈德王朝连连交火,阿尔莫哈德王朝几乎把全部力量用于抵抗而忽略了对其他领土的管理。突尼斯首领扎卡里亚·叶海亚把握住了这个机会。1229年,时任阿尔莫哈德王朝哈里发的阿尔玛阿姆为了自己哈里发之位,杀死了自己的哥哥,并宣布废除圣人伊本·图马特的教义,派手下伊玛目(学者)们大肆诋毁伊本·图马特。听闻这个消息后,扎卡里亚宣布脱离与阿尔莫哈德的关系而独立。紧接着他率兵出击,势如破竹,1230年攻克君士坦丁、布吉,1234年夺取了的黎波里塔尼亚(游戏中北非的那个的黎波里),1235年征服阿尔及尔,开拓了大面积国土并削弱了当地部落与邻居埃及的联系。1242年,他征服了扎雅尼德王朝首都特莱姆森,迫使扎雅尼德王朝归顺自己。在扎卡里亚的统治下,哈夫斯王朝开疆拓土,并治理有方,他去世时留给继任者穆罕默德一世·穆斯坦绥尔的是一个稳定发展的国家。穆斯坦绥尔1249年接任为哈夫斯王朝第二任统治者,他也是王朝第一个宣布登位的哈里发。1265年,当时马穆鲁克苏丹“豹子王”拜巴尔北伐,攻陷大片十字军国家领地,使得路易九世在1267年决定发动第八次十字军。虽然原定攻打马穆鲁克,但最终目标改为哈夫斯王朝的突尼斯。1270年十字军在非洲海岸登陆,炎热和缺水使得大批士兵不得不饮用了肮脏的水质,结果感染了疫病,路易九世本人也腹泻不止。在安茹的查理率援军赶到后,路易九世重病不治,查理接管了军队,包围了突尼斯。但是疫病在军中迅速传播,越来越多的十字军将士倒了下去。查理无奈放弃了围攻行动,与穆斯坦绥尔签订了合约。
图五 哈夫斯王朝最大疆域
图六 第八次十字军,安茹的查理围攻突尼斯
最后一个脱离阿尔莫哈德王朝管制的就是身在阿尔莫哈德王朝在伊比利亚半岛疆土的穆罕默德一世·伊本·纳斯。1238年,穆罕默德一世通过与卡斯提尔国王费迪南德三世同盟从而建立了格拉纳达酋长国(格拉纳达纳斯里德王朝),但是是作为卡斯提尔王国的朝贡国身份成立的,这一身份保持了250多年。从此,卡斯提尔王国承认并保证纳斯里德王朝作为一个独立王国存在,但是纳斯里德也要向卡斯提尔进贡以保障自身的安全。话虽如此,但在穆罕默德一世时期两国还是多次交手,互相侵占对方的领地。穆罕默德一世死于突发性疾病(心梗之类的),但他开创的格拉纳达酋长国却在基督教环绕的伊比利亚半岛上顽强挺立了下来。
图七 格拉纳达的纳斯里德王朝疆域
这些从巨人阿尔莫哈德王朝中分裂出来的王朝却并不能代表着进步,逐渐的他们心中的穆斯林信仰也渐渐弱化,在15到16世纪中接二连三的覆灭,曾经由穆斯林信徒们建立起来的北非伊斯兰政权分崩瓦解,如同一个轮回一般退化成了部落的形式。
下一篇重头戏预告:安拉的圣土,天国的王朝
在线时间 小时
游戏里的格拉纳达居然有20个领主……
在线时间 小时
vicejef22 发表于
周六有点事情,没按预期更新。。
先解释几个问题吧
法国发音的charle是查尔勒,卡洛是carlo,charles是查尔勒,c加h和c不加h的发音区别很大的
在线时间 小时
本帖最后由 vicejef22 于
17:30 编辑
第六篇:安拉的圣土,天国的王朝
1099年,第一次十字军攻破耶路撒冷,为这次东征划上了一个句号。十字军对伊斯兰世界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侵占了大片的土地。东征行动结束后,十字军在地中海东岸沿岸地区建立了四个十字军国家,分别是埃德萨伯爵国,安条克公爵国,的黎波里伯爵国和耶路撒冷王国,后来教皇英诺森三世还册封了奇里乞亚的亚美尼亚王国。第三次十字军时期,圣斗士们攻占了塞浦路斯岛,建立了塞浦路斯王国。1193年,教皇雷定三世策划了针对波罗的海地区的十字军,即北伐十字军,之后参与远征的利沃尼亚骑士团、丹麦十字军和条顿骑士团在波罗的海南岸建立了若干十字军国度。第四次十字军攻陷君士坦丁堡之后,也在巴尔干半岛上建立了拉丁帝国、贴撒罗尼迦王国、阿凯亚公国、雅典公国、纳克索斯公国和菲利波波利公国。以上便是由十字军建立的全部国家的来历。
伊贝林的约翰执行官Jean d'Ibelin, baili du royaume de Jerusalem (John of Ibelin, bailli to Kingdom of Jerusalem)
伊贝林是耶路撒冷王国乃至整个十字军国度中一个重要的法国家族的称号。伊贝林家族的起源众说纷纭,但不可否认的是多年来的王室通婚使这个家族的成员与诸多贵族家族都有渊源。《天国王朝》电影中的巴里安就是这个家族的代表,故事就从他讲起吧。巴里安是伊贝林家族的第二代成员,他是耶路撒冷王国的大贵族,而他的婚事带给了他更高的地位——耶路撒冷国王阿马尔里克一世的遗孀,也是继位国王鲍德温四世守寡的继母玛利亚·科穆妮,不过玛利亚最重要的身份则是东罗马科穆宁皇室的成员。这也是为什么巴里安的兄弟战败被俘之后东罗马皇帝帮忙出了赎金。
至于后来巴里安失守耶路撒冷的故事奥兰多·布鲁姆在天国王朝里演过了在此不赘述了,他的儿子也是个重要人物,人称“老贝鲁特领主”贝鲁特的约翰一世(其实他也叫伊贝林的约翰,为了与本篇主角加以区分称为贝鲁特的约翰,也可以把本篇主角称为雅法的约翰)。第五次东征时,神圣罗马皇帝腓特烈二世通过谈判取回了耶路撒冷,但是伊贝林家族成员们都不认可腓特烈二世的统治地位。等到第六次十字军东征时,腓特烈二世来到圣城,迎娶了耶路撒冷女王伊莎贝拉二世,宣称自己为合法的耶路撒冷王国和塞浦路斯王国的统治者,以约翰一世为首的伊贝林家族断然否决,并带兵与神罗皇帝公然对抗。
本节主角伊贝林的约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登上历史舞台的。当时的伊贝林家族跟霍亨斯陶芬皇族纠纷不断,1229年,神圣罗马皇帝腓特烈二世攻打伊贝林家族在塞浦路斯岛上的领地,14岁的约翰跟随家人逃亡。1232年,17岁的约翰第一次走上战场,跟随表叔“老贝鲁特领主”在阿格里迪战役中击败了腓特烈的部队。约翰在1240年时迎娶了亚美尼亚国王海屯一世的妹妹玛利亚,而塞浦路斯国王亨利一世则娶了海屯一世的另一个妹妹斯蒂芬妮,约翰和亨利成了连襟关系。情场得意的约翰随后也在战场上建功,1242年,约翰跟随家族的部队从霍亨斯陶芬家族手中夺取了提尔。1246年,第七次十字军东征开始,雅法和阿斯卡隆伯爵新丧,约翰挤走了老伯爵的子嗣,抢来了这个头衔和地盘。随后约翰也参与了此次东征,跟随路易九世夺取杜姆亚特。后来路易九世兵败被俘,约翰却平安逃脱了。路易九世获释之后,来到了约翰的地盘雅法,路易身边的史官向他大力赞扬了约翰在战场上的表现,路易九世表彰了约翰并宣扬了他的功绩,约翰的声望瞬间飙升,成为当时圣土上家喻户晓的名人(被名人夸过果然是出名的捷径,被圣路易夸过的自然也得是半个圣徒)。
路易九世在1254年回国给老妈奔丧,塞浦路斯国王亨利三世也已去世,约翰凭着无人可比的声望成为了耶路撒冷王国的执政官,虽然他不是国王,但是行使的是国王的权力,因为当时耶路撒冷王国真正的国王是霍亨斯陶芬的康拉丁,而他更重要的身份则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所以,康拉丁常年在亚平宁跟教皇较劲,只是名义上的耶路撒冷国王罢了,实际的统治权则是落在了约翰的手里。约翰上台后,先与叙利亚停战,然后率领耶路撒冷的军队去收复了在马穆鲁克统治下的自己的封地阿斯卡隆。1256年,马穆鲁克则围攻了他另一块封地雅法作为回应,但是被约翰率军赶到击败。在这次战胜马穆鲁克之后,约翰却选择了急流勇退,把自己执政官的头衔让给了自己的表哥阿尔苏夫的约翰(即凯撒利亚领主,阿莱曼的约翰,1257年时他才是执政官)。
与此同时,热那亚人和威尼斯人由于商队纷争而爆发战争,约翰和安条克亲王博希蒙德六世(即安提阿的博希蒙德六世)选择支持威尼斯人,他们推举塞浦路斯国王亨利一世的遗孀普莱桑斯(她是亨利一世第三任老婆)成为耶路撒冷王国的摄政。但最后结果很尴尬,1260年威尼斯人战败,但是普莱桑斯和她的儿子于格二世(塞浦路斯国王,吕西尼昂的于格二世,1257年达5岁高龄,居然出现在了游戏里,可喜可贺)却作为摄政留在了耶路撒冷王国,这样的结果导致扶持普莱桑斯坐上摄政之位的伊贝林家族反倒没什么用处了(有了货真价实的摄政还要你们这些所谓执政官有啥用)。但是约翰的地位并没受什么影响,直到1263年,东窗事发,原来约翰一直以来与普寡妇保持了不正当的男女关系。绯闻一出,连罗马教廷都惊动了,教皇乌尔班四世亲自发来声讨约翰和普莱桑斯的信件,约翰的声望一落千丈,早已分居的老婆玛利亚带着孩子回了娘家。
约翰还参与了当时在圣地的另一件大事——拜巴尔的马穆鲁克反击蒙古入侵的事件。他与库图兹和拜巴尔签订合约,允许他们从阿卡穿越耶路撒冷王国的地盘,并让雅法港口面向埃及人开放,好让他们从埃及向前线输送粮草。但是这个合约并没能保持下去,伊贝林的约翰死于1266年,他死后不久,拜巴尔率军攻陷了约翰人生的起点雅法。
阿尔苏夫领主,伊贝林的约翰(凯撒里亚领主,阿莱曼的约翰)Jean d'Ibelin, seigneur de Arsouf et Cesarea (John ofIbelin, Lord of Arsuf and Ceasarea)
他也叫伊贝林的约翰,是伊贝林家族的成员,为了区分,在此称为阿尔苏夫的约翰。他是伊贝林家族的直系传承人,祖父为伊贝林的巴里亚,父亲则是巴里亚的长子“老贝鲁特领主”贝鲁特的约翰(上节的约翰执政官这是巴里亚次子的儿子,属于伊贝林家族第一支系)。阿尔苏夫的约翰生于1211年,25岁那年父亲去世,他继承了父亲领下的阿尔苏夫,成为阿尔苏夫领主。
约翰曾在第七次十字军东征时,领导一支部队攻打拜山(今以色列贝特谢安),成功的攻破拜山周边穆斯林营地,缴获大量牲口物资,并俘虏一名敌方酋长。但他的成绩主要还是在政治上,1251年他成为耶路撒冷王国治安官,并大量任用家族成员。他在任期间,推行法语为官方书面用语,并重视官方文件的保存,改进了王国的行政制度。
1253年,阿尔苏夫的约翰成为了耶路撒冷王国的执政官,代替远在亚平宁的康拉德四世行使权力,但在次年让位给了人气如日中天的伊贝林的约翰,后者在两年后决定让位,于是阿尔苏夫的约翰在1256年又一次成为了王国的执政官。当热那亚与威尼斯爆发战争时,他选择支持热那亚——与他的表弟伊贝林的约翰正相反。伊贝林的约翰导演了让普莱桑斯成为耶路撒冷王国摄政的把戏。最终阿尔苏夫的约翰同意了表弟的计划,与普莱桑斯重组了议会,共同掌管耶路撒冷王国。1258年,在约翰的斡旋之下,三大骑士团达成协议,调停了彼此之间的纠纷。这也是约翰做的最后的政绩了,同年,阿尔苏夫的约翰病逝。
阿尔苏夫的约翰并不是凯撒利亚领主,但是当时的凯撒利亚领主也叫约翰,想来是制作组把两人搞混了。而汉化组应该是在考证之后,改成了“凯撒利亚领主,阿莱曼的约翰”,这两个约翰都是这个时代的人物,不过这个凯撒利亚领主的名字就叫约翰·阿莱曼,而不是阿莱曼的约翰,这个约翰·阿莱曼也与伊贝林家族有些渊源——他的老婆是巴里安的外曾孙女,而他正是通过这桩婚事才成为凯撒利亚领主的。我在这里还是以英文版为主,所以就不多说这个约翰·阿莱曼了。
塞浦路斯王室总管,伊贝林的鲍德温Baudouin d'Ibelin, Seneschal du royaume de Cyprus(Baldwin of Ibelin, Seneschal to Kingdom of Cyprus)
他是“老贝鲁特领主”贝鲁特的约翰一世的第四个儿子,阿莱曼的约翰的弟弟,举足轻重的伊贝林家族的一员。在1232年,鲍德温参加了父亲指挥的阿格里迪战役,在战役中统领第三军团。这次战役中,伊贝林家族击败了神圣罗马帝国的军队,确保家族地位无人可撼动。之后鲍德温被任命为塞浦路斯王国王室总管。在1250年,他加入了路易九世的第七次十字军,在曼苏拉战役中兵败被俘,后被赎回,死于1267年。
伊贝林家族崛起于12世纪初,在此后三个多世纪里,一直在十字军国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5世纪最后一个十字军国家塞浦路斯王国陷落,伊贝林家族也随之淡出了历史舞台。
图一 伊贝林家族家徽
图二 十字军诸国地图
图三 伊贝林的巴里安怀抱幼年的耶路撒冷国王鲍德温四世
安提阿的博希蒙德六世Bohemond VI of Antioch日贝莱的居伊二世·昂布里亚科领主(英文版是居伊一世,实际死于1241年,故采用汉化版)Guy II Embriaco of Giblet
安提阿(安条克)公国是最早建立的四个十字军国家之一,也是最早回归穆斯林统治的土地。博希蒙德六世是安提阿公国的最后一位亲王,外号“公正者”。他的父亲博希蒙德五世死于1252年,年仅15岁的博希蒙德六世继位,也从母亲那里继承到了的黎波里伯爵之位,在成为安提阿亲王的同时成为了的黎波里伯爵国的统治者,但是当时在第七次东征中被俘的路易九世获释并留在阿卡,在教皇的授意下接管了安提阿的管理权,博希蒙德六世便来到阿卡,向路易九世宣誓效忠并接受册封,才取回了安提阿的控制权。安提阿公国一直与亚美尼亚王国纠纷不断,因此路易九世出面调停,并授意博希蒙德六世迎娶了亚美尼亚国王海屯一世的女儿,终止了两国间的纠葛。
博希蒙德六世还是热那亚昂布里亚科家族的掌控者,昂布里亚科家族是热那亚人在第一次十字军时期出征的将领在圣地发展出的家族,家族成员大部分都是博希蒙德六世手下的领主。1256年,热那亚人与威尼斯人在圣地的商队因商业纠纷爆发战争,博希蒙德六世出面调停却被昂布里亚科家族反咬一口,认为他胳膊肘往外拐,并组织了反叛军对抗博希蒙德,因此博希蒙德开始支持威尼斯人。为了终止这场无意义的战争,博希蒙德派人刺杀了昂布里亚科家族反叛军的首领伯特兰·昂布里亚科,也就是游戏中出现的居伊二世·昂布里亚科的表叔,才算暂时性的压制了昂布里亚科家族,而居伊二世·昂布里亚科则率领手下的圣殿骑士打算密谋推翻博希蒙德六世,但计划败露,博希蒙德六世随后多次击败居伊二世。居伊二世的结局则是在1282年被伏击,被关入监狱活活饿死,追随他的圣殿骑士们也被处死。
与昂布里亚科家族的纠纷暂时平息了,但是紧随起来的就是一场惊天大战。1258年,蒙古人大举入侵伊斯兰世界,作为这些蒙古基督教十字军的盟友,亚美尼亚国王海屯一世和博希蒙德六世也派兵出战,战争初期在这两人和势不可挡的蒙古将领基特不哈大军的强力攻势下,基督军势如破竹。但是当马穆鲁克人重新汇聚力量之后,侵略军被击败,基特不哈战死,海屯一世和博希蒙德六世也被击败并逃离。此后,实力的天平倒向了马穆鲁克方,拜巴尔为了报复两国对蒙古的协助,多次出兵侵犯安提阿公国和亚美尼亚王国。博希蒙德六世和海屯一世为了恢复自己的声誉,在1263年绑架并废掉了东罗马教宗,想以此来博得天主教阵营的支持,但这一步明显是搬石砸脚。1264年博希蒙德六世亲自去找蒙古人求援,他来到旭烈兀汗的大帐,以表自己的诚意,但没想到旭烈兀一口拒绝了他的请求,这正是因为他们得罪东罗马的行为同时也得罪了与东罗马结盟的伊尔汗国。
1266年,难兄难弟的海屯一世也亲自前去伊尔汗求援,想看看大汗是不是够健忘。但就在海屯一世出国的时候,拜巴尔抓住机会率军击败了亚美尼亚王国的部队,海屯一世的儿子全被俘虏,并把亚美尼亚王国都城夷为平地。随后,拜巴尔马不停蹄立刻开始攻打安提阿公国。博希蒙德自知无法抵抗,就派人给马穆鲁克的攻城将领们送钱,贿赂他们停止攻城(我记得好像天朝也有过一个贿赂蒙古人的将领,叫啥忘了,反正一样不争气)。但是拜巴尔的部队可不是来劫掠的,钱是没法让拜巴尔满足的,于是拜巴尔亲自率军进攻。“豹子王”亲自带队威力自然不同一般,1267年拜巴尔攻克阿卡,次年包围安提阿,万幸当时博希蒙德六世人在的黎波里,才算没跟安提阿同生死。但拜巴尔的军队已经几乎荡平了安提阿王国和的黎波里伯爵国全境,留给博希蒙德的,只剩最后的孤城的黎波里。
1271年,拜巴尔围攻的黎波里,在城下拜巴尔给博希蒙德写了一封信,信里大肆嘲讽了博希蒙德依赖蒙古人的懦弱:“我们的黄色旗帜已经取代了你的红旗,我们对安拉的赞美已经取代了你们基督徒的钟声…你的骑士们很快就将倒在我们的剑下,我倒要看看你的蒙古盟友现在还能帮什么忙。”博希蒙德六世魂不附体,向拜巴尔求饶,但换来的只是拜巴尔的嘲笑。拜巴尔调侃的告诉博希蒙德,只要你把我们马穆鲁克的军费都付了,我也许会考虑饶你小命。博希蒙德六世还算有些残存的尊严,他拒绝了拜巴尔的要求。不过拜巴尔最终没有赶尽杀绝,在给博希蒙德六世留下了最后的的黎波里之后,拜巴尔率军凯旋而归。同年,路易九世的第八次十字军终结在了突尼斯,但是英国的十字军部队在“长腿”爱德华太子的带领下则赶赴圣地,他们被称作第九次十字军或者可以看做是第八次十字军的后续。博希蒙德六世参与了爱德华的十字军,对抗拜巴尔,这次十字军战役还是放在爱德华的部分里再说吧。
博希蒙德六世死于1275年,安提阿公国也已经不复存在,儿子博希蒙德七世虽也称安提阿亲王,却只是有名无实罢了。而他治下的的黎波里伯爵国,也在1289年最终被马穆鲁克攻陷。
亚美尼亚国王,海屯一世Hethum I, King of Armenia亚美尼亚王国和安提阿公国一样,都与蒙古有着密切的同盟关系,想来也是因为这种同盟关系,加上亚美尼亚王国的地理位置,海屯一世在游戏里被归到了伊尔汗国。而亚美尼亚王国与蒙古的盟友关系,正是从海屯一世开始的。
海屯一世上任之后,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蒙古,当时的蒙古帝国势力雄厚,正在拓张在亚细亚地区的地盘,很有可能会与亚美尼亚王国产生领土纷争。面对这样的局面,海屯一世明智的做出了自己的决定:向蒙古臣服,尊蒙古帝国为宗主国。1247年,海屯一世派自己的弟弟辛帕德长途跋涉前去蒙古帝国首都喀喇昆仑,觐见贵由大汗,正式成为了蒙古帝国的附属国。1254年,海屯一世更是亲自前往蒙古续签同盟条约。这次旅途中,海屯一世在撒马尔干亲眼见识了蒙古大军的实力,见证了窝阔台的军队碾碎塞尔柱突厥人的部队,由此更是坚定了他追随蒙古帝国的决心。
回国后,海屯一世鼓励其他十字军国家统治者们也效仿他向蒙古帝国效忠,不过最后只有他的女婿博希蒙德六世照做了。1259年,亚美尼亚的部队也加入了蒙古人入侵伊斯兰世界的征途,参与了攻陷巴格达的战役。亚美尼亚和安提阿的部队也参与了攻陷阿勒颇和占领大马士革的战役。但最终伴随着蒙古军队被马穆鲁克阻挡,亚美尼亚王国军队也被击溃。因为协助了蒙古军队,亚美尼亚王国和安提阿王国一样遭到了马穆鲁克的拜巴尔的报复。1266年,拜巴尔军队进攻亚美尼亚王国,当时海屯一世出访蒙古寻求帮助,领导亚美尼亚军队的是他的长子里奥和次子索罗斯。两人打算坚守亚美尼亚王国的前线堡垒,但是马穆鲁克军队却绕过了这个堡垒,里奥和索罗斯被迫带兵出击,最终在境内的麻里地区被马穆鲁克击败,索罗斯战死,里奥被俘(后被赎回)。随后马穆鲁克大军大举入侵亚美尼亚王国,攻破都城科赞,烧杀抢掠了20多天,超过四万亚美尼亚人被俘虏为奴隶。当海屯一世带着蒙古援军赶到时,已经是一片疮痍。海屯一世深感对不起百姓,认为是自己导致的这次灾难,在1270年选择了退位,传位给儿子里奥,自己则在修道院出家终老。
图四 博希蒙德六世的领地(黄色)与海屯一世的领地(蓝色)
图五 海屯一世(右一)在蒙古接见蒙古官员
至于在游戏中赫赫有名的三大骑士团团长在此就不多说了,他们对时代的影响远远不如以上我提出的这几位,就在这里给他们一人写一句吧
医院大团长,跟随路易九世第七次东征时被俘,死于1258年
圣殿大团长,被拜巴尔打败,71年丢掉了圣殿团在圣地的最后一块土地,同年医院骑士团的克拉克骑士堡也被攻克,基督教势力被拜巴尔清出圣地
条顿大团长,曾任利沃尼亚骑士团团长,所以英文版里被当成利沃尼亚大团长,实际于1256年升任为条顿大团长,大部分时间在条顿骑士团国和教廷活动
本篇到此结束,下篇暂时没想好写谁,应该还是先围着地中海转吧
在线时间 小时
讲意大利那一票吧……
在线时间 小时
日贝莱的居伊二世·昂布里亚科领主(英文版是居伊一世,实际死于1241年,故采用汉化版)
1.03英文版是日贝莱的亨利一世(Henri_Ier_Embriaco,seigneur_du_Gibelet),死于1271年,貌似是居伊二世他爸
十字军诸国还有一个叫Léon_III_d'Arménie的领主,是指的后来的亚美尼亚国王,利昂二世(或三世)吗?是的话父子两个居然不同阵营,真是厉害……
在线时间 小时
在线时间 小时
thallos 发表于
日贝莱的居伊二世·昂布里亚科领主(英文版是居伊一世,实际死于1241年,故采用汉化版)
1.03英文版是日 ...
被你发现了,厉害,海屯一世的儿子里奥(利昂)和索罗斯确实被放在了十字军诸国,英文版里是里奥三世,实际是海屯一世的重孙子,57年的时候还是液体呢,汉化组修正为海屯一世的长子里奥二世,并把英文版里的居伊二世·昂布里亚科的父亲亨利·昂布里亚科改成了海屯一世的次子索罗斯,就成了现在这个父子不同国的状态了。
而且其实57年时日贝莱的领主确实应该是亨利·昂布里亚科,居伊二世是1271年才接老爹的班的才对。
在线时间 小时
vicejef22 发表于
被你发现了,厉害,海屯一世的儿子里奥(利昂)和索罗斯确实被放在了十字军诸国,英文版里是里奥三世,实 ...
看wiki上说里奥二世在有的情况下也被算成三世,估计英文版就是因为这个才写Leon III的
在线时间 小时
第七篇:来自东方的十字军
旭烈兀汗Hulagu Khan
自从伟大的成吉思汗统一了草原上的各个部落,让蒙古部落成为草原共主之后,狂暴的蒙古铁骑就开始了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征途。随着版图的扩张,成吉思汗给子孙们分封土地建立汗国以便于管理。到了窝阔台大汗死后,成吉思汗的孙子辈们就已经开始产生纷争,都看着大汗宝座流口水,最后还是曾把毛子们打的服软到今天都还在歌颂他的军神拔都站出来解决问题,公开支持蒙哥监国,而蒙哥为了报答表哥,允许了拔都的金帐汗国独立,改为宗藩关系。再到蒙哥死后,局面彻底失控,黄金家族后代们围着蒙哥弟弟忽必烈打成一锅粥,最后窝阔台后代和察合台后代脱离帝国,建立窝阔台汗国和察合台汗国,与忽必烈对立。而唯一支持忽必烈的只有他西征的弟弟旭烈兀,作为对弟弟忠心的嘉奖,元世祖批准伊尔汗国独立自治,至此四大汗国全数登场,蒙古帝国实际上已经分裂成了五个政权。
虽然伊尔汗国独立了,但是这名字实在够窝囊,“伊尔”的意思是从属,也就是小弟的意思,不过这个小弟可只是对于帝国大哥来说的,对于他的对手,他们就是噩梦一般的存在,而这个强大汗国的起始,正式源自于一位来自东方的“基督教的巨星”的诞生。
旭烈兀生于1218年,旭烈兀这个名字的意思就是“战士”,事实证明他绝对名副其实。他是拖雷的第三嫡子,他的母亲唆鲁禾帖尼是当时参与管理帝国内政的重要人物,她是基督教聂斯脱利教派(景教)信徒,而旭烈兀对基督教国家的友好态度正是受到了母亲的影响。也正是在母亲的帮助下,四个儿子后来都成为了帝国中的掌权派。旭烈兀的老婆脱古斯可敦也是基督徒,但他本人却一直信奉佛教,不过以他的辉煌战绩,应该是斗战胜佛级别的吧。
1251年,旭烈兀的大哥蒙哥上台监国,1253年就派遣大将基特不哈(怯的不花)征西,随后在1255年,蒙哥命令旭烈兀领兵亲自出征亚洲西南部的伊斯兰势力。这支汇聚了五分之一全国总兵力的部队的任务是要让帝国版图一直发展到埃及,事实证明,他们离终点就差一步。这支东方十字军毁天灭地的攻势给伊斯兰世界造成了沉痛的打击。1256年,大军渡过阿姆河,来到了伊斯兰世界,周边伊斯兰小国纷纷投降,而蒙古大军面对的第一个对手就是一个被穆斯林统治者们畏惧了近两个世纪的恐怖组织——阿萨辛。
伊斯兰教阿萨辛派自哈桑·沙巴创立并修建总部阿拉莫忒堡以来,已经度过了186个年头,是一个极端刺客组织,也是刺客信条的原型,他们占据着里海南岸的山区。其冷血偏执的刺客们在长时间以来让其他伊斯兰势力吃尽苦头,多个伊斯兰大佬无法躲过这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疯狂杀手而丧命,很多国家被迫给阿萨辛们交保护费以保平安。然而这群冷血的杀手们终于遇到了对手——一个更残忍更强大的对手。1253年,征西先遣军基特不哈就带兵攻破了阿萨辛的多个据点,包围了阿萨辛重要要塞葛尔得库。祸不单行,城内又爆发了瘟疫,眼看就要失守,阿拉莫忒堡守军前来增员,杀死了数百蒙古士兵。这下蒙古军队被激怒了,转而攻击土恩和图斯,破城后大肆屠杀城中居民。1256年,旭烈兀的部队赶到,他命令阿萨辛的领导者投降但遭到拒绝,于是旭烈兀派兵攻城,围攻阿拉莫忒堡的则是手下大将郭侃,这个郭侃是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后代,从小被蒙古人收养,所以虽然虽然是汉人,却不是蒙古四级人种制度中的最低等南人,从而能够出任高级将领(有兴趣的可以给他改进游戏里)。阿拉莫忒堡是阿萨辛派的总部,被称作“鹰巢”,建造于悬崖之上,易守难攻,而且当时的守军有五万人,所以城内守军决定死守。但是这个堡垒却被郭侃没费什么劲就攻打下来了,原因就是这个城实在太小,虽然坚固,但是蒙古军队很容易就把城团团围住,而城内五万人也没法同时站到城头上防御,所以在蒙古军队面前毫无优势。更加上当时那个强硬派阿萨辛首领被手下刺杀,接任的首领是个软蛋,向旭烈兀投降,所以阿拉莫忒堡守军最终无心恋战,在郭侃的猛攻之下放弃了抵抗。阿萨辛首领请求做旭烈兀的封臣,但是旭烈兀牢记祖宗规矩:投降的也得宰,于是1256年12月,阿萨辛首领被杀,其余阿萨辛派俘虏尽被屠戮,总部阿拉莫忒堡被摧毁,阿萨辛派几乎灭门。在这里还有个小歧义,很多地方都说蒙古人攻打阿萨辛是因为他们曾经试图刺杀过大汗蒙哥,所以蒙古人是来报仇的,我曾查了很久,发现这种说法最终来源是一个叫Jack Weatherford的人写的一本书《Genghis Khan and the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成吉思汗与现代世界格局的建立)》,我找到这本书,发现作者在里面写了这件事,但他也说是听闻某些历史学家所言,而且没有给出材料出处,所以本着严谨的理念可以认为这个故事并无事实根据,故在此并未引用。蒙古人攻打阿萨辛的真正原因应该只是他们挡在了蒙古人攻打巴格达的必经之路上罢了。
言归正传,荡平阿萨辛为旭烈兀的大军进军巴格达扫平了道路。1257年底,旭烈兀大军来到巴格达,他先是派人给阿拔斯哈里发送信,大骂他们忘恩负义,当年成吉思汗西征的时候他们曾经归附于蒙古,但是后来却又背叛,并要求他们立刻投降。哈里发穆斯台绥木拒绝投降,决定顽抗到底。同年,蒙哥批准旭烈兀在他攻打下的疆域内建立伊尔汗国,旭烈兀成为伊尔汗国第一位大汗。人逢喜事精神爽,旭烈兀抖擞精神,准备攻城,没想到穆斯林居然先出击了,阿拔斯王朝各地援军回合并攻击蒙古大军,不过这次攻势被蒙古人轻易击败。随后蒙古军破坏了堤坝,放水阻断了敌人退路,并冲向那些溃败的敌方援军,可怜的敌方援军不是被蒙古人砍死就是被水淹死。失去了援军,巴格达成了孤城。日,巴格达攻城战正式打响,史称巴格达之围。先锋大将正是之前表现神勇的郭侃。郭侃没有盲目爬城头,而是先绕着城墙修建了一圈围栏,并挖掘沟渠引水用以水攻,随后架设大量攻城器械和投石车。在投石车和蒙古军队的箭雨之下,城内守军损失惨重,郭侃只用了7天就控制了巴格达的外城,堪称神速。这时穆斯台绥木才慌忙派人向旭烈兀投降,但是旭烈兀拒绝了:给你机会你也不中用啊。10日,巴格达陷落,蒙古军队打死屠城,至少有9万巴格达人被屠杀,穆斯台绥木被裹紧毯子用马匹活活踩死。关于他的死法还有另一种说法,根据马可·波罗的记载,穆斯台绥木是被旭烈兀关进了一件堆满金银财宝的房间里活活饿死的,不过不管怎样,反正他是死了。历史名城巴格达被大肆破坏,各种文化典籍历史古迹被摧毁,对伊斯兰世界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成为了堪比十字军屠耶路撒冷的浩劫。
阿拔斯王朝完蛋了,但旭烈兀对伊斯兰世界的摧残还没有结束。1260年,旭烈兀带着亚美尼亚王国和安提阿公国的盟军开始攻打在阿育布王朝后裔统治下的叙利亚。当时的叙利亚哈里发尤素夫是个无能之辈,既不能下决心抵抗又不舍得逃走,导致国内人心惶惶,军心涣散,一直不能组织起有效的抵抗。旭烈兀和基特不哈很快就攻下了阿勒颇和大马士革,随后基特不哈马不停蹄,彻底荡平了叙利亚的剩余城市。伊斯兰势力只剩下埃及的马穆鲁克,旭烈兀的目标近在眼前,假如击败马穆鲁克,他就能彻底摧毁伊斯兰世界,让蒙古帝国的版图蔓延到非洲大陆,但这一切终归只能成为假设,因为马穆鲁克有个拜巴尔。
拜巴尔和库图兹的成功前面已经说过了,在此就不赘述了,就记住拜巴尔在1260年的(巴音)扎鲁特战役中击败了蒙古军队就好了。不过拜巴尔的成功还有另一个先决条件,在1259年年底,旭烈兀的哥哥大汗蒙哥战死在了钓鱼城,得知蒙哥的死讯,旭烈兀决定带主力回国支持二哥忽必烈,当时留在叙利亚的只有基特不哈的部队,最终被马穆鲁克击溃。但不管怎么说,拜巴尔顽强抵抗的决心才是他们获胜的根本,成功本来就是实力与运气的结合,面对强敌却不低头的拜巴尔着实是个英雄。巴音扎鲁特战役后,拜巴尔谋杀了战友库图兹,基特不哈的残部打算趁机重新夺回优势,于是组织起六千人的部队再度进军马穆鲁克,在霍姆斯遇到了对手,这时的蒙古部队没有名将压阵,最终再度战败,只有少数人得以逃生,史称霍姆斯战役。蒙古远征彻底葬送在了马穆鲁克的手里。
1262年忽必烈成功登上大汗宝座,得知消息的旭烈兀回到了伊尔汗国。但这时他已经没有时机再向马穆鲁克出兵复仇了,因为同门兄弟金帐汗国打上门来了。金帐汗国的别儿哥汗是旭烈兀汗的表哥,而他出兵攻打伊尔汗的主要原因比较奇特——既不是因为汗位之争,也不是因为领土纠纷,而是因为宗教问题。虽然领土远在东欧,但是受到国内遗留的花剌子模人的影响,金帐汗国的国教是伊斯兰教。这下真相大白,别儿哥看不惯旭烈兀对伊斯兰国度的侵略行为,尤其谴责巴格达大屠杀,因此在1262年底,金帐汗国出兵攻打伊尔汗国,声称讨伐旭烈兀对巴格达的暴行,并支持忽必烈的竞争对手阿里不哥,同时金帐汗国与马穆鲁克达成了结盟关系。金帐汗国的部队在阿里不哥手下的诺盖那颜统领下,在高加索地区多次击败了伊尔汗国的军队。同时金帐汗国的内古打那颜进军阿富汗地区,攻陷了多处伊尔汗国的领土。伊尔汗国也做出了自己的对策,旭烈兀的儿子阿八哈出兵也数次击败了金帐汗国的部队。这次战争被当做了忽必烈-阿里不哥汗位之争的延续,两个汗位竞争者的斗争扩展成了两个汗国的大战。日,伊尔汗国的创立者旭烈兀病逝,别儿哥立刻亲率大军攻向伊尔汗国,但是却也暴病而亡,死于征途。同年阿里不哥向忽必烈投降,金帐汗国眼看忽必烈已经胜利,便宣布认可了他的统治地位。这次蒙古内战终于告一段落。
旭烈兀汗在位时期,由于对基督教的友好以及对伊斯兰的敌对态度,让其他很多信奉上帝的国度与伊尔汗国保持了相当友好的关系。除了依附于伊尔汗国的亚美尼亚王国和安提阿公国之外,两个东罗马人的王朝:东罗马帝国和特拉比松帝国也与伊尔汗国达成了同盟关系。而虔诚的路易九世更是经常与旭烈兀有书信往来,同时被蒙古帝国征服的罗姆苏丹国也臣服于伊尔汗国治下,成为伊尔汗国最强盛的时期,而他本人也被基督教国家尊奉为“又一个君士坦丁大帝”。
图一 旭烈兀汗
图二 围攻“鹰巢”
图三 巴格达之围
图四 旭烈兀囚禁巴格达哈里发穆斯台绥木
阿八哈那颜Abaqa Noyan
首先说明一点,在当时的蒙古,“那颜”这个称号没什么含义,就是个给男子的尊称,好比如今称呼男人为“先生”一样,但是“可敦”这个称号可并不是“女士”的意思,而是“皇后”的意思。不过阿八哈和贴古迭儿是旭烈兀的儿子,还是加个王子之类的称号更好些。阿八哈是旭烈兀的长子,生于1234年,在旭烈兀死后继承了伊尔汗国的汗位。和旭烈兀一样,阿八哈也受到了他的母亲脱古斯可敦所信奉基督教影响,而且本人也是个佛教徒。1264年,在旭烈兀死前不久,为了与东罗马皇帝米哈伊尔八世·巴列奥略加深关系,旭烈兀打算迎娶米哈伊尔的私生女玛利亚·巴列奥洛吉娜为妻。但是玛利亚还在路上的时候,旭烈兀就去世了,于是阿八哈挺身而出娶了老爹没过门的媳妇。同年脱古斯可敦也追随亡夫而去,玛利亚成了皇后,改称为迭斯比娜可敦。
1267年,金帐汗国又开始进犯伊尔汗国,帝国大汗忽必烈不得已出兵调停。看在大汗的面子上,接任别儿哥汗的金帐汗国大汗蒙哥·帖木儿(游戏里没有,在伊尔汗的那个同名领主是阿八哈的弟弟)暂时没有大举入侵,而是与马穆鲁克结盟,并多次在小规模战斗中击败伊尔汗国,阿八哈汗被迫允许蒙哥·帖木儿从他的领土内抽税。随后金帐汗国与察合台汗国结盟,共同对抗忽必烈和伊尔汗国,此后伊尔汗国与这两个蒙古邻国纠纷不断,边界一直也没能平息战火。不过蒙古邻国们彼此间还没有互下狠手,1270年,阿八哈抽空出兵再度入侵已经被属于马穆鲁克的叙利亚地区,攻陷阿勒颇,但是拜巴尔随后出兵救援,阿八哈旋即撤军。
阿八哈延续了旭烈兀与西方基督教国家的合作精神,并于1271年,在安提阿公国被马穆鲁克侵占后,响应了赶赴圣地的爱德华太子和英国十字军的增援请求,出兵协助十字军攻打马穆鲁克。蒙古军一路高歌猛进,与之相对的是真正的十字军大踏步的后退,因为十字军在进度上迟迟追不上蒙古军的步伐,阿八哈最终撤军。此后阿八哈汗的伊尔汗国与马穆鲁克王朝纷争不断,由他父亲旭烈兀挑起的战争,在伊尔汗国和马穆鲁克之间延续了上百年之久。阿八哈与马穆鲁克的最终一战是在1281年,联合了亚美尼亚王国和东罗马帝国的部队的伊尔汗军,在阿八哈汗的弟弟蒙哥·帖木儿的带领下再次在霍姆斯遇到了马穆鲁克部队,史称第二次霍姆斯战役,这次战役最终以双方两败俱伤而告终。次年阿八哈去世,伊尔大汗的位置传给了弟弟贴古迭儿。
图五 阿八哈汗(骑白马者)与儿子阿鲁浑(站立者)和孙子合赞(怀中幼儿)
贴古迭儿那颜Tekuder Noyan
他是旭烈兀的庶子,贴古迭儿的异母弟弟,与父兄不同,他出生时就接受洗礼,成为了基督徒,教名尼古拉斯。然而长大后贴古迭儿却改宗伊斯兰教,并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艾哈迈德·贴古迭儿。他于1282年继位,上台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彻底颠覆了父兄多年的政策,改国教为伊斯兰教,并自称苏丹,伊尔汗国在他的手里变成伊尔苏丹国。他还多次向马穆鲁克表示友好,为国家寻求到了短暂的和平,由于他的这种任性行为,手下的蒙古贵族都非常不满:我们跟你爹你哥跟他们打了这么多年的仗都没低过头,你小子一上台就跟他们认怂了?于是阿八哈的儿子阿鲁浑一状告到了忽必烈那里,请大汗做主,忽必烈听了也是很不满,但是天高皇帝远,也没办法帮上什么忙。阿鲁浑只能下定决心,早了叔叔的反,国内领主立刻纷纷响应。贴古迭儿打不过侄子,向马穆鲁克求援,但是马穆鲁克也乐得看热闹,并不打算跟这个跟他们长久敌对的国家合作。最终贴古迭儿被击败并处死,阿鲁浑上台恢复了祖父旭烈兀的制度,恢复了伊尔汗国的状态。
图六 贴古迭儿汗与阿鲁浑
基特不哈那颜(怯的不花)Kitbuqa Noyan
他是蒙古出征西南亚的第一股力量,是蒙哥大汗钦点大将,是旭烈兀的知己好友,虽然最终死于非命,但是他对于伊尔汗国乃至蒙古帝国做出的贡献是卓越的。1252年基特不哈就开始了他的征途,一路建功立业,无论是攻打阿萨辛派,围城巴格达,还是攻占大马士革,都有他的身影,很多史书中都记载了他和海屯一世、博希蒙德六世一起“三位基督教的统帅并肩进入大马士革,享受胜利的欢呼”。但蒙古人庆祝的太早了。夺取大马士革后不久,旭烈兀为支援忽必烈争位,不得不先行撤军,之前一连串轻易的胜利让他认为伊斯兰国度远不是蒙古铁骑的对手,自己的大部队还是回去打实力相当的蒙古同胞比较重要,所以他带领大部分士兵退军,只留给基特不哈不到两万骑兵留守。旭烈兀临行前想必是非常放心的,对基特不哈这位好友兼得力战将充满了信任。
基特不哈非常好的完成了留守任务,以至于在圣地的基督徒都在歌颂着他的名字。不过当时出现了一件事情让基特不哈的蒙古军与他们的基督教盟友产生了冲突,1260年,耶路撒冷王国治下的西顿城统治者西顿伯爵尤里安的部队无意中杀死了一个蒙古小军官,偏偏这个小军官是基特不哈的侄子,为了替侄子报仇,基特不哈率军洗劫了西顿城的周边村落,并一举攻陷了西顿城。这样一来耶路撒冷王国开始怀疑蒙古人的目的——看来这些蒙古人急眼了连我们也不会放在眼里的,这也为后来阿卡守军放任马穆鲁克士兵穿越国境埋下了伏笔。
但是当时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基特不哈没有考虑这些,他决定不等旭烈兀回来,想要自己继续建功立业。于是,1260年,统领着手下近两万蒙古骑兵、五百亚美尼亚骑士和数千穆斯林雇佣兵的基特不哈来到了他宿命的战场——阿音扎鲁特,在这里他陷入了马穆鲁克的包围圈。但是在重重围困之下,基特不哈的蒙古士兵爆发出了惊人的斗志,他们硬是凭借自身优越的机动性冲破了库图兹精心设计的包围圈,马穆鲁克军的左翼被彻底冲垮。库图兹在不远处看到了自己军队的败势,率领亲军赶来增员,使包围圈重新合围。基特不哈只能率军背水一战,向库图兹的亲军发起发起第二次冲锋,可是马穆鲁克阵中万箭齐发,蒙古军队再次被击退。最终蒙古军队被迫退却到临近的一座桥边,基特不哈选择了死战到底,他带领部队重整旗鼓发起了第三次也是最后的冲锋,但此时胜利的天平已经倒向马穆鲁克阵营,两次败退的蒙古军人数已经远远少于马穆鲁克军,最终寡不敌众被彻底击溃。在乱军中,一个马穆鲁克老兵手起刀落,终结了这位名将的生命。而战后,就连他的对手马穆鲁克们都对他充满了敬仰,在他们的历史中,基特不哈被描绘成了一个身陷重围但奋斗到底的伟大战士,宁可战死沙场也绝不退却。作为一名军人,基特不哈以最悲壮的结局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但他的顽强精神不仅被蒙古人歌颂,也被他的敌人所钦佩,这应该算的上是军人的最高荣耀了吧。
图七 基特不哈在西顿围城
图八 “豹子王”拜巴尔一世,击败蒙古人的马穆鲁克最强苏丹
本篇未完,接下来会更新特拉比松皇帝和罗姆苏丹,补齐伊尔汗国部分
在线时间 小时
怯的不花的声望才700多,打不过麻木太正常了
在线时间 小时
本帖最后由 vicejef22 于
13:53 编辑
罗姆苏丹国的塞尔柱苏丹,凯·卡兀斯二世(凯考斯二世)Kaykawus II Seljuk Sultan of Rum
塞尔柱突厥人建立的罗姆苏丹国也曾是一个盛极一时的伊斯兰强国,最大疆域时占据了整个安纳托利亚半岛三分之二的土地。自1077年建立后,罗姆苏丹国繁荣了进一个半世纪,然后,蒙古噩梦来了。成吉思汗死后,蒙古的远征暂时停歇了一段时间,而在窝阔台汗上台后,继续了父亲的征途,元帅绰儿马罕在1235年左右,先后征服了格鲁吉亚王国和亚美尼亚王国,是其成为蒙古帝国的附庸,而当时的罗姆苏丹国在不敌蒙古远征军后,也臣服于窝阔台汗,向其称臣纳贡。然而好景不长,1241年窝阔台汗去世,罗姆苏丹凯霍斯鲁二世不识时务,自认为能够以此为机会摆脱蒙古人,便自行终止了与蒙古帝国的朝贡。接任绰儿马罕的蒙古元帅拜珠那颜兴兵讨伐这个帝国的叛徒,1243年在阔斯达格(锡瓦斯城东)地区击溃了罗姆苏丹国的军队主力,顺势占领了大片土地,史称阔斯达格战役。凯霍斯鲁二世逃亡至安塔利亚被迫向蒙古帝国求和,继续向大汗进贡,而蒙古也留了他们一条活口。但罗姆苏丹国终归是受到了沉痛打击,政权开始不稳,诸多领主不满凯霍斯鲁二世引来的这场灾难,纷纷表示不再向其效忠,苏丹王室的权力开始下放到诸侯领主的手里。直到凯霍斯鲁死,凯考斯二世借助尼西亚罗马帝国的力量才恢复了苏丹国的秩序。
然而凯考斯二世犯了跟他父亲一样的错误——不能正确认清自己的实力,尤其是有了尼西亚人的帮助,他也开始不把蒙古人放在眼里。于是他开始怠慢留在苏丹国境内的蒙古士兵,也不按时给蒙古人交纳贡赋,甚至在拜珠那颜派人前来问罪的时候公然侮辱使者,这种藐视行为自然不能为蒙古人所接受。1256年,拜珠那颜再度领兵来袭,而尼西亚人肯帮凯考斯复国却不肯替他向蒙古人出头,结果凯考斯二世再次大败,只得逃亡至尼罗的领地避难,尼西亚人对这个外强中干的家伙失去了耐心,直接把他关了起来。直到金帐-伊尔开战之后,1265年诺盖那颜的军队攻打协助伊尔汗的东罗马帝国,看在凯考斯是个穆斯林的份上给他救了出来,别儿哥汗收留了他并给了他一块在克里米亚的封地,而他最终也死在了克里米亚。
所以这其实是制作组犯的另一个错误,和错把阿尔莫哈德王朝苏丹当成马里尼德王朝领主一样,把凯考斯二世当成了伊尔汗国的领主,事实上他的国家是被伊尔汗国征服了没错,但他本人却是被东罗和金帐先后收容才对。 特拉比松皇帝,曼努埃尔一世·美加斯·科穆宁Manuel I Megas Komnenos, Emperor of Trebizond
在1257年这个时期,同时存在了三个东罗马人建立的王朝,伊庇鲁斯国和东罗马帝国前面已经介绍过了,现在就来说说这第三个,特拉比松帝国。
时间倒退到第四次十字军前20年,1183年,东罗马帝国盛极一时的科穆宁王朝进入了暴君安德罗尼科斯一世的统治时期。百姓对这位暴君可谓天怒人怨,甚至连他的亲孙子曼努埃尔·科穆宁(不是主角这位)都造了反。后来安德罗尼科斯被推翻,但是曼努埃尔·科穆宁却与东罗马正统皇室渐行渐远。随后第四次十字军攻陷君堡,东罗马帝国皇室东渡尼西亚,改为尼西亚罗马帝国,曼努埃尔·科穆宁的儿子阿里克塞一世抓住了国家动荡的时机,在安纳托利亚半岛东北隅的特拉比松成立了帝国,自立为帝,而当时的尼西亚罗马帝国被十字军搞的焦头烂额,无暇顾及,结果特拉比松帝国就这样留存了下来,甚至在母国东罗马覆灭之后还坚持了好几年。
本节主角曼努埃尔一世·美加斯·科穆宁是特拉比松帝国的第四位皇帝,他登基于1238年,凭借他优秀的外交手段稳定的帝国的繁荣。在他后期的统治中,特拉比松帝国与伊尔汗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但是与依附于蒙古的那些十字军城邦不同,曼努埃尔与蒙古人的最初接触并不是以友好的问候开场的。1243年,因为害怕唇亡齿寒,特拉比松帝国派遣军队协助罗姆苏丹国对抗蒙古侵略军,但最终在阔斯达格战役中被一同击败。尽管军队也是被蒙古人击败,但曼努埃尔学到了教训,他没有像罗姆苏丹国一样屡次三番被打服了再反,而是直接亲自出使蒙古,在1246年见到了当时的蒙古大汗贵由。这一步走的非常明智,蒙古大汗大喜,以接见亲朋的礼节接见了曼努埃尔。可怕的蒙古噩梦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个强大的蒙古大哥。此后虽然蒙古人继续征服着罗姆苏丹国,但特拉比松帝国却安之若泰,甚至借助蒙古人的攻势趁机夺取了罗姆苏丹国的重要港口锡诺普,扩大了帝国的版图。曼努埃尔死于1263年,在他统治的时期内,强敌环绕的特拉比松帝国连横伐弱,远交近攻,终能独善其身。 拜珠那颜Baiju Noyan
和基特不哈那颜一样,拜珠那颜也是一个蒙古帝国的职业军人,不过他的资历比基特不哈还要老,在窝阔台汗时期就已经征战沙场,并被任命为元帅绰儿马罕的副将参与远征。在1241年绰儿马罕死后接任了元帅一职,随后就开始了他针对罗姆苏丹国的入侵行动。在他的攻势下,罗姆苏丹国军队不堪一击,1243年,蒙古军攻克了埃尔祖鲁姆,凯霍斯鲁二世自知无法抵抗,向邻国特拉比松帝国火线求援,曼努埃尔派遣的援军如期而至,凯霍斯鲁也紧急招募了一批拉丁雇佣军,凑起了一支近八万人的部队。日,拜珠的部队在阔斯达格与凯霍斯鲁联军不期而遇,当时手下的蒙古士兵不到四万人,远远少于对方的部队。拜珠手下的将领提醒他要谨慎,敌人毕竟人多势众,没想到拜珠一撇嘴:“他们人多才好呢,一口气都杀光了才显得咱牛x不是。”凯霍斯鲁也是一样的信心十足,他拒绝了手下将领的建议,不打算等蒙古人进攻打防守反击,而是派自己的亲信带领两万多人主动出击。拜珠佯装败北,趁敌人追击的时候,利用部队骑兵的机动力调转方向发起冲锋,一举击溃了敌人的先头部队。这次成功的冲锋引发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看到己方先锋被击溃,草包凯霍斯鲁才明白双方的差距,但他在惊慌之下做出了最错误的决定,抛弃手下士兵带头逃跑。一见老大都跑了,手下的领主将领们随即一哄而散,四散逃命去了,剩下倒霉的士兵们群龙无首,乱作一团,跑的快的捡了一条命,跑的慢的自然都做了蒙古人的刀下鬼。就这样,只是击败了一个先头部队,拜珠的军队就直接不战而胜了。随后,拜珠接连攻克多处重要领地,拥有庞大疆域的罗姆苏丹国土崩瓦解,被蒙古人征服。
在随后几年拜珠清扫了罗姆苏丹国残余的抵抗力量,并在1246年尝试攻打叙利亚,但没有取得很大成效。期间拜珠经历了被贵由汗撤职又被蒙哥汗复职的人间悲喜剧,开始为帝国管理从伊朗到安纳托利亚的领地。拜珠打仗是把好手,想不到治理内政也不差,把这些征服下来的土地管理的服服帖帖。他没有继续开疆拓土,反而与邻接的阿拔斯王朝和阿萨辛派保持了和平的关系。但是这种稳定发展的政策却受到了帝国的批评,1255年,旭烈兀来到了这里准备西征,看到拜珠的和平方针勃然大怒,撤去了拜珠的元帅职位作为惩罚。随后拜珠开始跟随旭烈兀西征,参与了征服阿拔斯王朝和叙利亚的战役。
然而,作为非旭烈兀嫡系的高级将领,拜珠最终没能得到善终。1260年,因为不慎放跑了一队敌军,拜珠背了黑锅,被旭烈兀定罪处决。
第六篇结束,下篇预告:一次追击战引发的灾难
在线时间 小时
支持一下。
在线时间 小时
催更啊楼主
在线时间 小时
没有了?&&支持一下
在线时间 小时
兄弟正在用马穆鲁克,看完lz的文章,我恍惚觉得玩一阵子国王会变成拜巴尔。。。
在线时间 小时
一口气看完了1,2篇,楼主笔墨实在精彩! 看到米哈伊尔八世是义愤填膺,看到吉奥格斯 穆扎龙和安如的查理又扼腕连连。 实在是妙笔生花啊。 希望楼主能坚持写完故事的结尾啊!
在线时间 小时
lz这工程量何其浩大 非常辛苦啊 但是我还是要催更 lz快更新吧
在线时间 小时
加油啊楼主
在线时间 小时
支持支持支持
在线时间 小时
国产历史,简体中文的.
在线时间 小时
这个帖子好厉害
在线时间 小时
谢谢LZ,我很喜欢这样的帖子。
在线时间 小时
楼主真是厉害,挖坟竟然挖出这么多历史资料来,佩服的无底头地啊
在线时间 小时
塞浦路斯国王,吕西尼昂的于格二世,1257年达5岁高龄,居然出现在了游戏里,可喜可贺
在线时间 小时
头像被屏蔽
MadBOY 发表于
塞浦路斯国王,吕西尼昂的于格二世,1257年达5岁高龄,居然出现在了游戏里,可喜可贺
这不能深究吧,那伊兹丁苏丹还被小妾暗杀了呢,还有赛义夫王...
在线时间 小时
厉害 还是图文并茂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骑马与砍杀火与剑雅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