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男女比例会失调失调有什么项目好发展

男女比例如此失调 别闹了都好好赚钱吧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近日,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2014年中国经济数据,我国男性人口70079万人,女性人口66703万人,男性比女性多3376万,总人口性别比为105.06(以女性为100),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5
近日,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2014年中国经济数据,我国男性人口70079万人,女性人口66703万人,男性比女性多3376万,总人口性别比为105.06(以女性为100),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5.88。
真是有点替男人们担心呢,不知道以后娶老婆会不会变成一件奢侈的事情!其实这也不是突然形成的一个现象,自古以来重男轻女的思想一直都是存在的,这导致了如今男女比例如此失调!
男多女少的问题将产生严重的社会影响:
数千万男青年没有娶妻,没有婚育,没有性生活,他们会成为郁闷压抑的一代人,他们的父母的压力更大,如果发泄出来,将影响社会稳定。
这个问题主要是对贫困人口的影响,特别是农村人,那些官二代、富二代是没有影响的,他们仍然可以占有多个漂亮女人。
夺妻大战将成为长期的社会现象。现在的农村娶妻费用一涨再一涨,据我所知,现在农村男青年找媳妇,需要在城里买楼房,在房价看涨的今天,土地里刨食的农村人买房不亚于天文数字,一年的收入可能买不了一平方的楼房。无妻可娶可能导致农村人口的灭绝,这个方式当然也不是人道的,并不是物竟天择。
因为男多女少,还会导致买卖婚姻,甚至买卖人口的存在,女青年可以待价而沽,毒化社会风气。
当前中国的养老仍旧是家庭式的,将来婚姻问题会产生一定影响,增加其复杂性。所以,也别多想了努力工作吧,好好赚钱吧!有了资本至少增加了竞争力,最近,一场浩浩荡荡的牛市正席卷而来,潮涌之下,全民炒股,万众谈票。13亿人民,两亿成股民。招财猫理财认为:股市真的有风险,你不知道它的拐点什么时候来。做一个正确的理财计划才是关键,选择一款安全,高收益的平台合理赚钱。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斌]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播放数:1133929
播放数:4135875
播放数:2845975
播放数:535774无所不能 健康点
计划生育对男女比例失调难辞其咎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财新网“人口与经济”专栏作家。1999年与3位商业伙伴创建“携程旅行网”,在2000年至2006年期间任CEO,并从2003年起兼任董事会主席。 2011年,梁建章获得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包括创新、创业和劳动力市场。现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梁建章最新文章
  【财新网】(专栏作家 黄文政 梁建章)日,澳大利亚东亚论坛网站刊登了《》一文,作者为美国塔夫茨大学政治学副教授雷米克和独立学者罗。文章被中国媒体广泛,迷惑了不少国内读者。鉴于此,我们以此文来回应这篇文章。
  首先,文章的标题就具有误导性。据我们所知,没有哪个严肃的学者会把中国男女比例失调完全归咎于独生子女政策。从逻辑上来说,男女比例失调是性别偏好、生育数量限制和胎儿性别鉴定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后果。这三个因素缺一不可;去掉其中任何一个因素,都不会出现男女比例失调。
  从人类繁衍的生物学规律来看,在没有人为干扰的自然情况下,正常的男女出生比例大约为106,即每出生100个女孩,会出生大约106个男孩。由于男性在各年龄段的死亡率一般高于女性,男女比例会随年龄增长逐年下降,最终让总人口中的男女数量趋于平衡。所谓男女比例失调是指男女数量差异巨大,偏离了正常范围。
  中国是世界上男女比例失调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这体现为男性数量远多于女性数量。其他国家的男女比例失调很多是因为移民的性别倾向,或死亡率的性别差异等,而中国的男女比例失调则主要是因为最近几十年,男女比例在出生时就严重偏离了正常水平。
  中国的男女出生比例在1980年代之前一直处于105到110之间的比较正常的水平,但之后就快速上升。过去20年来,中国的男女出生比例一直高于115,整体上比全球任何其他国家和地区都要高。
  重男轻女的思想在中国和世界一些其他国家和地区一直存在,但中国的男女出生比例在最近几十年才严重偏离正常水平,并高于其他所有国家和地区。从合理的分析来看,这背后的原因恰恰是中国实行了极端的计划生育政策,即全球最严苛的生育数量限制。
  如果没有生育数量限制,父母可以通过生育更多的孩子来满足他们的性别偏好。假设自然男女出生比例与胎次无关,一直保持为106,即使所有父母都偏好男孩并一直生育到有男孩为止,那男女出生比例依然还是106,平均每对夫妻的孩子数量也仅为1.94((100+106)/106)。
  但在生育数量限制下,通过生育更多孩子来满足性别偏好的方法被堵死,希望生育男孩的家庭可能会对女婴实行堕胎,以便把指标留给下一个可能的男婴。B超等胎儿性别鉴定技术为这种手段提供了技术可能。
  中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实行的是“一胎半”政策,即如果头胎是女儿,允许生育第二个孩子。有些夫妻在生了一个女儿后,希望再生一个男孩。他们会在怀上第二胎后,鉴别胎儿性别;如果是男孩就生下来,如果是女孩,则主动上报以意外怀孕为理由堕胎。
  如图1所示,这样做的结果致使很多第二胎女婴终止了生命,而表1所显示的第二、第三孩次男女出生比例的严重失调,则与上述分析完全相符。特别是,根据美国一项针对出生时间跨度为62年的,如果没有人为干扰,男女出生比例本来应该是随孩次小幅下降的。
  图1 生育限制政策对男女比例的影响
  表1 全国2000年人口普查分孩次出生婴儿男女比例(至)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即使没有重男轻女而只有男女双全的思想,农村的“一胎半”政策也会导致男女出生比例失调。这是因为,头胎是男孩的父母被禁止再生育,无法实现儿女双全的梦想;而头胎是女孩的父母,如果希望男女双全,自然会希望第二个孩子是男孩。
  根据上述分析,现行的生育数量限制政策迫使人们通过阻止部分女婴的出生,而非通过扩大生育数量来实现他们生育男孩或者儿女双全的愿望,最终导致男女出生比例严重失调。但这正是雷米克和罗一文质疑的地方。下面我们来分析她们的质疑为何站不住脚。
  她们在文章中声称:“男女比例失调起因于计划生育政策”这一结论是基于两个假定。一是计划生育导致了出生率下降;二是出生率的下降导致了男女出生比例失调。
  但实际上,上述因果链条完全是她们臆想出来的。就我们所知,尽管学者们普遍认为,计划生育导致了男女比例失调和出生率下降,但没有任何学者认为出生率下降本身会导致男女比例失调。即,男女比例失调和出生率下降都是计划生育的果,但这两个现象本身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出生率的下降有政策限制的因素,也有生育意愿弱化的因素。在构成出生率下降的成分中,唯有那些因政策限制和性别偏好而施行的堕胎,与男女比例失调有关。
  雷米克和罗给对方的结论构造出一个臆想的因果链条,然后试图通过驳倒这个因果链条来否定对方的结论。但这个子虚乌有的因果链条根本就不是“男女比例失调起因于计划生育政策”这一结论的基础。因此,即使她们能够驳倒这个因果链条,也丝毫不影响结论的成立。更何况,她们对这个因果链条的反驳还是漏洞百出的。
  针对第一个假定“计划生育导致了出生率下降”,她们反驳道:“中国的出生率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开始下降,那是独生子女政策出台的好几年前。而且,中国的邻国尽管没有实施这种严厉的政策,但在1970年也曾出现类似的出生率下降。”
  毫无疑问,计划生育只是出生率下降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生育意愿弱化也是出生率下降的原因。因此,没有哪个学者会否定,即使没有计划生育,出生率也可能下降。但这并不意味着,计划生育不会导致出生率下降。
  再者,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正是始于1971年,只是在1980年之前表现为大致相当于“两胎”的政策;从1971年到1979年,生育率从5.44直线下降到接近更替水平的2.75。学者们普遍认为,1970年代的计划生育是导致人口出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还有,中国的邻国虽然没有实行像中国那么严厉的生育限制政策,但也曾实行过柔性的节育政策。
  针对第二个假定,“出生率的下降导致了新生儿男女比例失调”,她们提到:“出生率下降也并非必然导致男女比例失调。日本的出生率约20年来一直是世界上最低的,但该国的男女比例始终保持在自然范围内。中国过去30年里的男女比例失调恰好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同步,这种巧合具有误导性。“
  如前所述,男女比例失调和出生率下降,是两个互不关联的现象。她们所举的日本和中国的例子不仅说明了这点,更印证了计划生育恰恰是男女比例失调的原因,因为中国和日本都陷入低生育率状态,但实行计划生育的中国面临男女比例失调问题,而没有计划生育的日本却没有出现这个问题。
  她们的文章还提到:“韩国的男女比例失调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曾急剧上升,但1995年以后下降。”实际上,韩国曾实行过柔性的节育政策,这一政策正好持续到1995年结束。这一时间点上的吻合似乎也说明,完全取消生育限制政策有利于男女出生比例恢复正常。
  图2显示的是中国历年男女出生比例。按照该图,我们可以将的64年时间划分为4个时期,而每个时期的男女出生比例都与背后的经济社会和政策因素变化相符。
  图2 中国历年男女出生比例
  注:年数据来自张翼:《中国出生性别比的失衡、原因与对策》,社会科学研究,1997(6);年数据来自庄亚尔、张丽萍:《1990年以来中国常用人口数据集》,中国人口出版社,年和之后的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
  1.年:卫生条件的改善和男女平等思想的普及,可能缩小了男女婴之间的死亡率差别。在当时没有活产男女出生比例数据的情况下,这可能导致后期回测的男女出生比例缩小。这期间,图中所示的男女出生比例从110左右下降到趋于正常的107左右。
  2.年:以大致相当于“两胎”为特征的计划生育政策体现为相对宽松的生育数量限制,但当时B超等胎儿性别鉴定技术还未普及。这期间,男女出生比例基本稳定在略高于正常值的水平。
  3.年:计划生育政策自1980年开始强化,这分别体现为城市的普遍“一胎”和农村的普遍“一胎半”政策。在重男轻女思想依然普遍和B超逐渐普及的情况下,严苛的生育数量限制可能促使男女出生比例节节升高,从1980年的107.4上升到2004年的121.1。男女出生比例是逐步而不是突然升高可能有两个原因:一,B超是逐步普及的;二,男女出生比例失调一般发生在生育第二或第三个孩子,而这与生育第一个存在一定时间间隔,所以来自第二或第三孩次的男女比例不会突然增加。
  4.年:政府自2002年开始“治理”男女比例失调的问题,具体措施包括明文严格禁止使用B超等技术进行胎儿性别鉴定。此外,随着城市化的提升和农村生育观念的改变,对男孩的偏好也可能进一步淡化。与之对应,男女出生比例自2004年达到峰值的121.1之后,整体上开始下降,但到2014年依然处于115.9的超高位。
  日,中国之声《》报道,卫计委等7部门开展专项活动打击所谓的“非法胎儿性别鉴定”,以期缓解严重的男女出生比例失调问题。过去十多年来,这类“治理”活动一直不断,既劳民伤财,又引发民怨;从图2的数据来看,其效果也乏善可陈。
  严重的男女比例失调可能让不少男性无法找到配偶。不过,这对婚配的挤压效应是慢性的,可能不像数字给人的感觉那么突兀。再说婚姻形态本身也存在弹性,社会可能会逐渐调整和适应。相比之下,其他因素对婚配的影响甚至更大。比如,按民政部《2012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当年有310余万对夫妻办理了离婚手续。即便出生性别比是118:100,按中国过去的死亡率分布,到婚育年龄的性别比将下降到115:100左右。那么在一个2000万人的年龄层,多出的男性大约为140 (5+100))万,不到一年离婚夫妻数目的一半。
  此外,随着女性教育和就业水平提高以及婚姻观念的滞后,未来婚姻挤压会是双向的,找不到成婚对象的不仅有大量处于社会较低阶层的男性,也有不少条件优越的城市白领女性。这两种现象并存会进一步压低成功婚配的比例。这不仅是受影响者的人生悲剧,也是社会不稳定因素;而婚配的困难令中国的低生育危机雪上加霜。
  如前所述,男女比例失调是性别偏好、生育数量限制和胎儿性别鉴定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缺一不可。重男轻女的观念虽然已经淡化,但依然会长期存在;禁止胎儿性别鉴定技术也不可能完全有效。因此,要使男女比例恢复正常,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全面取消生育限制政策。实际上,即便实行全面二孩政策,只要还有生育数量限制,男女出生比例依然不会完全恢复正常,这点雷米克和罗在文章中也提到了。
  更重要的是,正如我们在财新网专栏的的,无论是从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数据,各种生育意愿调查、低生育率惯性分析,还是海外生育形势来看,中国都早已错过了人口政策逆转的时机,即便立刻全面放开并大力鼓励生育也难以避免未来人口的极度老化和急剧萎缩,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和经济危机。中国需要的是立即全面放开生育并及时鼓励生育,而解决男女出生比例失调只是这样做的诸多理由之一。■
  作者梁建章为“携程旅行网” CEO兼董事会主席,黄文政为“人口与未来”网站联合创始人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李丽莎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新闻订阅:订阅后,一旦财新网更新相关内容,我们会第一时间通过发邮件通知您。
在这里,您可以选择接收的频率:
确定增加订阅含有的新闻?
,您所订阅的新闻会发送到邮箱:(此邮箱不可更改,且每个邮箱最多可同时订阅20个关键词
您已选择接收的频率为
苹果客户端
安卓客户端
财新名家推荐
更多专栏文章
全站点击排行榜
全站评论排行榜
热词推荐:男女比例失调有利于社会发展_大志必言_天涯博客
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我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那种人!不过有时候很偏激!
今日访问:[$DayVisitCount$]
总访问量:11696
开博时间:
博客排名:135949
(59)(10)(11)(13)(7)(6)(0)(3)(8)
(2)(1)(1)(3)(1)(2)(3)(3)(1)(1)(4)(8)(16)(13)
  昨晚听了越王勾践的故事,那位学者不用提他的名字,不用为他宣传,因为他讲的是历史。其中有一部分他讲到越王勾践为了提高国民数量,规定了一条法律:孕妇生出的是一个男孩,每家多奖励1条狗,孕妇生出的是一个女孩,每家多奖励1头猪。当然是猪比狗值钱。当然,就当时的历史环境是要增加人口数量,但是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在人类繁衍的历史当中女性地位的重要性。  听完讲的这段历史,翻阅了一些关于人类繁衍的有关信息(网络上居多),不禁联想到当今的社会重男轻女的现象。虽然现在社会已经很进步,重男轻女的思想也变得似乎很少,但是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还是很多很多人存在的,而且通过多方面的了解现在由于社会的进步,从基因、遗传、营养学等多个角度分析男女比例还将失调,据了解现在中国的男女比例是1.17:1而且还有加大的趋势。这样的男女比例是失调的而且是制约社会发展的。  我认为,女性比例占优的社会是发展迅速、安全稳定、和谐顺通的社会。这也是由男女的性格所决定的。而且大部分的社会工作需要女性性格。理智型社会需要大量心思缜密,认真温柔的人员去做数据的收集和数据的分析,所以女性的就业率应该高于男性。  从繁衍角度,女性在繁衍过程中是主体,也是稀缺资源(之所以成为资源是因为人类的第一使命是繁衍,男人女人都是这使命的承载资源),在动物界都是女性比例多的物种才能保障繁衍的正常。  就中国现状而言,人口问题已经是制约中国发展的很严重的问题了。计划生育政策绝对是非常正确的政策之一。但是中国的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制约了政策的时效性。只有进一步提高女性地位,让所有人知道就业更倾向于女性,女性的社会地位更高才能真正起到作用(也许什么时候出来位女主席就好了)  我所认为的男女比例失调的社会应该是女多男少的社会,无论从社会发展、人类繁衍、物种特性来看都是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的。  这个想法至少萌动,以后会慢慢进行思考补充。还会就这一思路进行补充,还会深入的思考的。分类: |中国男女比例失调的后果
捻军的故事预示着中国在数十年后将面临的一个大问题:青年男性过多。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11月14日报道,太多19世纪中叶,黄河两次暴发毁灭性洪灾,加之随后的饥荒,令中国北方地区哀鸿遍野。非法组织捻军吸引了史无前例的大量男青年,集结成队使清朝军队和基础设施陷于混乱。尽管捻军和太平军最终都被击溃,但他们破坏了中国经济并起到了终结清朝统治的作用。依据政治学者瓦莱丽·赫德森和安德烈·登波尔的说法,饥荒期间司空见惯的杀死女婴行为造成该地区多达1/4的男青年打光棍。二人认为,捻军正是在这些感到前途渺茫的青年男子的驱动下形成的。捻军的故事预示着中国在数十年后将面临的一个大问题:青年男性过多。历史上中国人长期对儿子的偏爱导致女婴被杀以及在中国部分地区对女儿的轻视。近几十年来,廉价的超声波检查以及对堕胎的默许,导致胎儿频发。结果是,到2020年中国的成年适婚人口中,男性将比女性多出3000万人。届时的性别比例偏差将远超捻军时期,而其酿成的后果或许会更具灾难性。
中国已经感受到了光棍太多带来的影响。据经济学家莉娜·埃德伦德估算,性别比例每增加1个百分点,暴力和财产犯罪就增长6个百分点。而且,中国失调最严重的地区还存在其他各种弊端,都归咎于青年男性太多。赌博、酗酒、吸毒、绑架和贩卖妇女等行为已在中国陡增。光棍问题还会因收入分配不公平而加剧。中国衡量收入不平等的基尼系数已从25年前的不足0.3增长到如今的近0.5。中国急需仿效韩国,根除性堕胎和对女性的轻视。同样紧迫的是,面对将在未来20年成年的史上人数最多的光棍大军,中国需要拿出创造性的大范围解决办法。因为这些郁闷纠结的男青年不仅将自己身处危险境地,还会对生活在其周围的人构成威胁。本文来自:环球网
本文来源:网易女人论坛
关键词阅读:
陈妍希怀孕领证,林心如也宣布婚讯,两个年过30的女人都嫁到了人间精品,谁说30以后就难嫁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热门搜索:(Firework)
第三方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男女比例严重失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