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里关注的轻松筹大病筹款标题,发起轻松筹大病筹款标题的筹款项目有用吗

轻松筹项目审核过于“轻松”
平台抽取手续费该不该负责?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 王晶 吴悦
轻松筹表示所有医疗救助项目均属个人行为,律师则称平台提取手续费就得负责。
轻松筹公关表示,所有医疗救助项目均属个人行为;律师则称,平台提取手续费就得负责任。  “希望大家能够伸出友爱之手帮我救救我的儿子”,“好心人救救我”,“古田患儿小雅煊移植仓内求助,费用缺口挡生路”……  最近以来,微信朋友圈这样的“救救我”筹款越来越多,这些内容无一例外附带着一个名为“轻松筹”的链接,而当你点开链接后跳转的界面显示了求助人的基本信息,包括求助人(患者)的姓名,所患疾病,收款方信息,目标金额、已筹金额、支持次数等,捐款人可以通过点击“帮助TA”进行捐款,捐款金额从几元到上千元不等。这就是众筹网站“轻松筹”目前最吸引人的地方。凭借这一充满“慈善爱心”的特色,“轻松筹”目前估值已经达到3.5亿美元,腾讯、IDG等资本已经成为其股东。  不可否认,轻松筹确实完成了众多慈善项目。然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记者的调查显示,轻松筹为代表的网络慈善平台也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虚假慈善诈骗难题。事实上,“轻松筹”并不对各种“大病”和捐款的真实性进行实质性核实,无法从根本上防止发布虚假信息。  8月22日,民政部公布了13家入围首批慈善组织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名单,其中就包括轻松筹。近日,慈济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站在慈善的角度来说,是希望看到轻松筹这类平台出现的,因为慈善组织的资金并不宽裕,在大病、重疾方面往往无能为力,对于这类人群,公益众筹可以起到对慈善组织的补充作用,但前提是要规范。”从轻松筹这类众筹平台的流行可以看出,我国社会保障机制尚不健全,尤其在重疾方面,求助渠道严重缺乏。除此之外,与传统慈善组织相比,在“轻松筹”上发起众筹的程序相对简单:即求助人发布筹款项目、提交材料、平台审核后上线、求助人在项目募集期结束后提现。公益众筹平台的高效、便捷也为很多急需资金的求助人解决了燃眉之急。  面对网络求助,很多热心的网友纷纷慷慨解囊,与此同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最近通过在网络上搜索的新闻发现,“轻松筹”微爱通道中的大病救助板块一直饱受争议,很多人“担心被别人利用了同情心”。除此之外,公众质疑的焦点还集中在平台对于求助人的信息审核太简单、求救人募集资金数额虚高、所筹善款使用情况不透明等。  针对公众质疑的几大热点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了“轻松筹”公关张颖丽,她表示“轻松筹”建立了一个百人规模的项目审核团队,会对求助人的手持身份证件照片、公立医院的病历诊断证明以及项目求助人或直系亲属银行账户进行审核。  记者体验:未经审核“救救我”信息轻松发  记者通过“轻松筹”微爱通道中的大病救助填写了目标金额、资金用途、设定筹款天数(平台规定为3到30天之间),并上传了一张照片,不过记者并未填写患者和收款人的身份证号码、所在医院、所患疾病以及医疗诊断结果,令记者诧异的是,简单填写完毕后该项目竟然当即上线了,也可以成功转发到朋友圈和微博开启众筹。  除此之外,“轻松筹”在审核项目上线过程中并不包括向求助人所在医院或者主治医生核实,并且求助人的众筹金额可以由求助人自行设定,甚至可以随时修改,如何防范故意夸大病情、募集金额虚高的问题,以及对众筹资金提现后的使用情况等,平台均没有审核。  对此,张颖丽表示,通过最基本的资料等实名的东西进行审核后,平台不对项目进行推荐,而是让求助人发到自己的朋友圈,让他的亲朋好友对项目的真实性做一个准确的判断,“没有人会用自己的诚信来骗大家”。  可真实情况又是如何呢?日,一位在德国留学的白血病患者在“轻松筹”发起个人求助,希望筹款500万元治病,后来患者不知为何将金额修改为50万元,并在两天后筹款成功。该事件被媒体报道后引起了轩然大波,这是因为在德国注册的大学生都需要购买强制公保医疗保险,大部分的治病和药费是报销的;日,名为“午后狂睡_Silent”的网友在微博上爆料称,在“轻松筹”上一位需要换髋关节的病人在众筹后用医保还可以报销 85%,不仅治病还能赚钱;日,名为“请叫我毛大神”的网友也发布微博称,“这个女孩说她妈妈生病了要做手术,用轻松筹来筹款,自己和朋友都捐钱给她了,但是今早看到女孩晒朋友圈,资金和生活条件都比别人好”。针对此类事件的频发,一些网友嘲讽道:“轻松筹”不仅管治病,还管发家致富、吃喝玩乐”。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轻松筹”医疗救助项目遭到用户举报1150起左右,相当于每天有3起用户举报。在这些扎眼的举报数字的背后,除了关系到求助人的诚信问题,还关系到成千上万真正需要帮助者的生命。  基本模式:收取2%手续费,估值3.5亿美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发起大病救助时,“轻松筹”的相应界面会跳出关于微爱通道筹款的说明:“如果你需要将‘轻松筹’账户余额提现到银行卡,将扣除提现总额的2%,该费用为平台服务费。”这只是针对求助人的界面,而捐款人在实际捐款时并不知情,平台也没有任何提示。名为“白一日”的网友在知乎上表示,“平台用大家的爱心来推广自己,但却雁过拔毛,收取2%的手续费,这个从情感和道德上都是无法接受的”,而另一位参与过“轻松筹”捐款的网友不禁提出:“平台收取2%的手续费,难道不需要(对项目真实性)担责么?”  针对网友的提问以及公众的担忧,张颖丽在回应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只是提供一个救助的平台,平台没有监管权利,对于善款的使用情况,我们没有权利进行约束。关于2%手续费的问题,这其中有一半是用于第三方支付的费用(主要是微信),属于腾讯收走的转账服务费,剩余的1%才是“轻松筹”的真正收入,这部分收入被用于维持公司的运营基础成本。”  “轻松筹”的业务板块主要包括:尝鲜预售(农鲜产品、私房菜等)、梦想清单(影视图书、艺术设计等)以及微爱通道(大病救助、灾难救助、动物保护、扶贫助学及其他)这三大类型。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轻松筹”医疗救助板块共上线2.3万个项目,筹款金额1.8亿元,参与人数380万人。按照1%的比例来看,上线仅一年多的医疗救助板块就为平台带来了1800万元的收入。  截至8月17日,“轻松筹”平台官网显示,其累计注册用户8607万,累计筹款项目98.64万个,获得了1.56亿人次的支持。漂亮的数据让“轻松筹”获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日,“轻松筹”获IDG数百万美元A轮投资;日,获唯品会创始股东兼董事吴彬A+轮投资;今年6月1日,获2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腾讯、IDG、德同资本和同道资本,目前“轻松筹”的估值已达到3.5亿美元。  互联网+的发展为网络众筹平台的野蛮生长提供了生存的土壤。据艾媒咨询研究数据显示,截至日,全国共有正常运营众筹平台370家,与2015年底全国正常运营众筹平台数量283家相比,涨幅达30.74%,是2014年全年正常运营平台数量的2.6倍。  互联网分析师于斌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轻松筹”模式是一种新的模式,它的进入门槛是比较低的,而且审核也不严格,可复制性强。市场上这种模式的企业比较多,所以平台必须有注册用户、流水等才能吸引到融资,除此之外,“轻松筹”的风控相对其他同类来说,处于弱势,风险系数比较高,对其生存周期持怀疑态度。  此外,轻松筹官网还有一个“微爱大病互助行动”的入口,提出“健康时加入,首充10元保障30种重大疾病,最高30万大病保障金”,截至8月21日,网站显示已经有超过247万人加入,募集总额超过2600万元。记者调查了解到,该项目由北京微爱公益基金会负责管理,项目确已在北京市民政局作了备案。但由于成立时间不到半年,目前还没有发放过救助款项,也就没有相应的明细公示。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政法专家赵占领对此认为:“首充10元保障30种重大疾病,最高30万大病保障金的微爱大病互助行动项目的模式与保险相同,微爱公益基金会必须具备保险的相关资质,报保监会部门批准,如果没有保险资质,则不能开展此类业务。与此同时,向公众集资的行为涉嫌非法集资。”  江苏禾嘉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周一丁也表示,基金会在北京民政局合法批准的情况下,可以开展项目(首充10元保障30种重大疾病 ,最高30万大病保障金的微爱大病互助行动),但是项目在6个月的观察期内,会涉嫌非法集资的问题。  关于微爱公益基金会开展此类业务是否取得保险方面资质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微爱公益基金会的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在我们之前也有很多家在做类似的项目,都没有保险资质,而且保监会也没有找我们,这块在法律上的界定不明确。”  律师说法:平台应对虚假信息承担连带责任  “轻松筹”的公益众筹模式是伴随着互联网+出现的新事物,当骗捐事件出现时,捐助人如何保障自己的权益成为目前公众热议的话题。  今年3月16日由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基于慈善目的,可以与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合作,由该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并管理募得款物。”目前在互联网上提供众筹模式发起大病救助的平台并不在少数,除了“轻松筹”以外,还包括新浪微公益和腾讯的腾讯公益等。  记者采访了新浪公益的相关负责人余哲,他告诉记者,新浪微公益不支持个人账号直接收款,并且项目需由具有公募资质的基金会认领、执行、监督后续的善款发放,同时可以在平台上进行执行反馈,并且微公益平台不收取费用,基金会将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收取管理费,也有完全不收费的,这由基金会按规定执行。关于众筹金额的问题,于哲表示,金额是求助人自己设定的,但有一定限额,公益机构会综合多渠道评估善款。腾讯公益与“轻松筹”的模式很类似,但是,当筹集资金目标在5万元以上时,项目需要由公益组织认领。  公开资料显示,“轻松筹”是由北京轻松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网络众筹平台,北京轻松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日,注册资本5000万元,股东由5名自然人股东组成,其中于亮为法定代表人。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技术推广服务;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等,但是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以公开方式募集资金;不得公开开展证券类产品和金融衍生品交易活动;不得发放贷款;不得对所投资企业以外的其他企业提供担保;不得向投资者承诺投资本金不受损失或者承诺最低收益等。那么,“轻松筹”平台是否涉嫌超出经营范围中“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以公开方式募集资金”的限制呢?  针对以上质疑,张颖丽表示,“轻松筹”上所有医疗救助项目的发起人均为个人,属于个人求助行为,未被《慈善法》所禁止或限制,并且“轻松筹”不是慈善组织,无需取得公开募捐资格,并不违反公司的经营范围。  那么,如果平台上的众筹项目出现了问题,应该由谁对虚假信息承担责任呢?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了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政法专家赵占领,他表示:如果募捐平台从募捐金额中提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那么平台对上线的项目就具有审核的义务,包括对求助人身份和捐款事由是否真实进行审核,如果平台没有尽到合理的义务,一旦项目存在虚假情形,则平台对于求助人的侵权行为可能构成“明知”或“应知”,将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除此之外,目前我国对于募捐平台这种模式的监管比较落后,相关部门有必要对其进行规范。  “当发生骗捐事件时,如果平台只是按照流量收取商户的广告费,那么平台不承担责任;如果平台从求助人身上收取了2%的手续费,那么平台就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对于骗捐的求助人,按照诈骗罪承担刑事责任,平台则承担连带责任。”江苏禾嘉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周一丁也如是说。  周一丁还表示:“向社会不特定的人群募集款项的话,参与募集的人数超过200人就涉嫌非法集资了。”北京邦洋律师事务所的律师焦晓菲与周一丁持有相同的看法,同样认为平台涉嫌非法集资,并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把众筹项目发布在朋友圈和微博上,也算向不特定人群募集资金。  不过,赵占领对此持有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如果募捐项目是真实存在的,即使参与募集的人数超过200人也不涉及非法集资问题,如果项目本身是虚假的,则直接按照诈骗罪承担刑事责任,平台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作为传统公益慈善的重要补充,不可否认公益众筹平台为很多需要帮助的求助人提供了便利,但在没有良好且完善监管的前提下,这类项目很容易成为网络诈骗者的乐园。  对此,赵占领律师的忠告是,捐款人通过朋友圈或者其他途径看到捐款信息时,首先要核实项目本身的真实性,只有在确认(真实性)后再进行捐款,防范善心被人利用。  记者观察  网络慈善监管靠自律 无异用规则漏洞考验人性  前几天听说一件事,一位朋友A某天在微信上接到一位很久不曾见面的朋友B发来的消息,说是B的朋友C的家人得了大病,需要筹钱治病,随之而来的是一个轻松筹的链接。朋友A并不认识C,也不知道C是否真的有大病,以及是否真的需要那么多钱来治病,但在B的极力劝说下,A碍于情面多少也捐了一点钱。  这位朋友A的做法可能恰恰是轻松筹等网络慈善众筹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朋友圈发起募捐,熟人们大多不会追究真实性以及必要性,再通过熟人的朋友、朋友的熟人扩散出去,变成一张关系网,从而“轻松”筹得资金。  但正如朋友A所疑虑的那样,这位求助人是否真的有大病?是否真的需要他在轻松筹上所发起的募捐金额那么多的钱?谁来为这些信息的真实性负责?  信息真实仅靠自律  在记者的调查过程中,曾经亲身体验了一把注册发起募捐的过程,非常简单,甚至信息还没有给全就可以发起筹款了。轻松筹方面的说法是,信息真实性由发起人负责,因为求助信息是发在自己的朋友圈,“没有人拿自己的诚信骗钱”。  这当然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这样做等于是说,轻松筹的信息真实性,只能依靠求助人自律。事实上,朋友圈中一样充斥着各种虚假广告、伪劣商品,指望朋友圈对募捐信息产生“自净化”功能,显然并不现实。  特别是涉及到慈善行为时,公众希望看到慈善信息的透明性,包括求助信息是否真实,资金是否必要,以及善款去向和使用情况。  而在轻松筹现有的规则设计下,上述问题都没有答案,更多只能靠求助人自律。试想一下,如果有人就以此途径来诈骗呢?按这个流程应该不难拿到钱,从这个角度来说,“轻松筹”至少给出了一个挑战人性贪婪弱点的机会。  慈善平台监管仍存空白  按照我国最新出台的《慈善法》,轻松筹这样的平台并不违规,并且它刚刚通过了民政部关于网络慈善平台的审批。因为平台本身不是善款收集方,按公司的说法,他们只是提供了一个平台,由求助者个人发起,资金最后也将归集到求助者手中。  但平台本身收取2%的费用是否合规有待商榷,更重要的是,所有善款都是先进入第三方账户,扣除2%的费用后再转给求助者。而在微爱大病互助行动相关的基金中,已经沉积了超过2000万资金。那么问题来了,在捐助者的钱支付出去与求助者收到钱之间的这段时间,谁来监管善款不会被用作他途?  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这些问题仍然没有规范。  虽然通过互联网众筹平台解决一部分人大病医疗中的费用缺口,本身是一件善举。但如果因为规则设计的漏洞而成为少数人“轻松”敛财的工具,那显然也是与平台方的初衷相违背的。  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这种“法规制定跟不上新情况”的问题也许会长期存在。也希望尽快有相应的监管法规出台,让更多人的善心不被滥用。
1. 众筹家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众筹家"的文章,版权均属上海善筹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众筹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众筹家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众筹家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众筹家
和相关作者,违者众筹家将依《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追究相关责任。
2. 凡众筹家注明"来源:××× "的文/图等稿件,众筹家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任何问题,请致电:400-060-5533
95%的朋友还会对以下文章感兴趣:
您还没有登录,请
后发表评论
您还没有登录,请
后发表评论
400-060-5533
客服邮箱:
服务时间:9:00 - 18:00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轻松筹还是轻松骗?爱心该何去何从? - 简书
<div class="fixed-btn note-fixed-download" data-toggle="popover" data-placement="left" data-html="true" data-trigger="hover" data-content=''>
写了98489字,被188人关注,获得了638个喜欢
轻松筹还是轻松骗?爱心该何去何从?
文/微风不老
爱心该何去何从?
  这几天连续高温,但在这个南方小城市里,比高温还要烤炙人心的,却是一起由轻松筹事件引发的非议。  事件的起因是这样的:6月27日,微信朋友圈被一则轻松筹的消息刷屏,梅州一位叫书书的一岁大孩子诊断出患有视网膜母细胞瘤,为保住孩子眼睛,其母亲发起了“轻松筹”。一时之间,全城爱心涌动,很快就筹集到了40多万善款。
在轻松筹上发起求助
  原本以为会是一个令人欣慰的结局,结果28日剧情出现逆转。有网友深扒出筹款家庭是拆迁户,有2000万拆迁款,还有高档小区的住房和奥迪轿车。
筹款家庭的资产状况被扒
  “骑摩托车的给住豪宅开豪车的土豪捐款,不知是社会的悲哀还是我的悲哀?”网友的自嘲一石激起千层浪,民众纷纷指责为何这样的家庭还要来筹款?甚至还有人质疑孩子生病到底是真是假?
网友的质疑
  眼看事件愈演愈烈,媒体开始介入调查,当事人及关联人员也出来回应。结果显示,该家庭确实是拆迁户,拿了200万拆迁款置换了两套房和一个店铺。而孩子的病需要花200万去美国治疗,于是在拿出了160万之后,便发起了轻松筹项目,并筹集到40多万元。  事件本该就此告一段落了,但剧情依旧在持续发酵。而民众的焦点也不外乎几点:一、没到山穷水尽,为何出来筹款?
  根据媒体调查的情况,在发起轻松筹时,当事人家庭曾提过要卖房卖车,但当有热心人士去电咨询的时候,又明确拒绝,理由是出的价钱太低。试问,如果真的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还会讨价还价吗?这个时候最正常的反应,不是应该砸锅卖铁想尽一切办法去筹款吗?  其实最让人诟病的还是拆迁款置换的那些资产,虽然官方给出的理由是还没有建好,没有证件不能交易,但当事人是在银行上班的,应该懂得怎样去抵押贷款。  我看了不少网友的评论,觉得有些说的确实在理。孩子生病,实属不幸,真的走投无路了,大家也愿意伸出援手。可如果你都还没有倾尽全力,就一门心思想通过社会的爱心来解决,这一点是不可取的。轻松筹本来的初衷就是为了帮助那些走投无路的人,而不是肆意透支社会的同情心。二、轻松筹还是轻松骗?爱心该何去何从?
  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微信朋友圈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轻松筹的消息,就像列夫·托尔斯泰所说:“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筹集的款项也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看到这样的消息,本着一颗同情怜悯之心,也多多少少会有所表示。虽然说,一个人可能捐个几块几十块的(那种出手阔绰的土豪除外),但众人拾柴火焰高啊,聚沙都能成塔。  而又有几个人会去真正了解事件的真相?或者应该说,这种“互联网+慈善”的方式到底有多靠谱?轻松筹固然可以帮助求助者获得帮助,但万一有人借助平台,伪造假资料,发起求助项目,那是不是消费了爱心网友的钱?以后还怎么帮助人,没有了信任感的平台,以后谁还去募捐?  就像这次的事件,家庭资产被扒出来之后,民众之所以群起而攻之,其实在乎的不是自己已经捐出去的那点钱,而是在意自己的爱心是不是被利用了,在意以后自己的爱心该何去何从?三、 救急不救穷,做慈善并没有那么简单。  有一个做企业的朋友,加入了一个公益组织,经常参与慈善活动。问起感受,他说以前觉得做慈善不外乎是掏点钱就OK了,但当他真正去实地走访调查了解了之后,才发觉,真正的慈善绝非捐点钱那么简单。  这个社会,想不劳而获的大有人在,想利用社会爱心的也不在少数。我了解过农村地区的一些扶贫项目,目前比较普遍的方式是,帮助贫困人群通过养殖或者种植的方法来脱贫。但往往尴尬的是,有些人并不愿意付出劳动,结果只能是“越扶越贫”,陷入死循环。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但关于献爱心做好事,中国还有句古话叫做“救急不救贫”,如果真是人命关天而又走投无路的绝境,相信大家都会伸出援手,但如果不是山穷水尽的地步,还是不要过度消耗社会的爱心。
  社会需要正能量和善心,可若是善心被利用,以后社会就没了诚信。试想,一个社会失去诚信是多么可怕的事!  而关于献爱心和做慈善,记得韩寒在2013年,也就是汶川地震5周年时写的《地震思考录》里说得特别到位:
灾难各种,人心万千,境遇两极,也许谁都是高尚者,谁也都是卑劣者。每个人的经济状况不同,就算不捐任何东西,甚至不关心灾情,只要自我为善,不害他人,就是对世界做的慈善。
  众善够重,诸恶才能被诛;重善够重,困难才能不难。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被以下专题收入,发现更多相似内容:
玩转简书的第一步,从这个专题开始。
想上首页热门榜么?好内容想被更多人看到么?来投稿吧!如果被拒也不要灰心哦~入选文章会进一个队...
· 139216人关注
【简书公益】简书友的公益文库和交流平台。
交流故事,溝通想法,一個基於內容分享的社區。简书公益,一起努力。
· 52人关注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选择支付方式:您正在使用IE低版浏览器,为了您的雷锋网账号安全和更好的产品体验,强烈建议使用更快更安全的浏览器
发私信给李小敏
导语:众筹平台Kickstarter和Indiegogo在国外走红之后,“众筹”就与成了一个与硬件、O2O、互联网思维一样,成为了一个互联网圈人人见面必谈的话题。众筹降落中国经历了水土不服,一些平台纷纷转型做预售、团购,一些走垂直路线,还有一些拿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来做文章,比如最近新成
同步到新浪微博
微信公共账号:科技女巫,ID:Techwitch,游走在科技与时尚之间~
当月热门文章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
您的邮箱还未验证,完成可获20积分哟!
您的账号已经绑定,现在您可以以方便用邮箱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轻松筹大病筹款标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