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区里居然有养猪场男子日母猪

热点:&&&&
网曝工业园藏黑油坊 检查证实原是无牌养猪场
  本报讯 (记者谢英君)黑作坊藏身工业园偷熬地沟油?近日网上一段名为《偷拍常平地沟油黑作坊产业园》的视频&火了&,视频显示常平桥沥北门村工业园内建有数个用途不明的棚屋,内藏大量潲水桶,上传者称是炼制地沟油所用。  昨日,记者连同常平相关部门前往北门村工业区探查,发现视频中出现的棚屋实为无牌养猪场,而潲水桶内装的是猪食,证实并非地沟油作坊。目前,三家无牌养猪场已被勒令停业。  记者看到,该视频拍摄于常平镇桥沥北门村工业园,部分角度为偷拍,偷拍地点垃圾遍野、荒草丛生,盖有数个用铁皮和石棉搭建而成的棚屋,内有没被拴住的狗在狂吠。视频显示,在其中一家棚屋内堆放着十多个蓝色的塑胶桶,装满了潲水。  视频出街短短4天便已引来数百点击,有网友留言表示&地沟油害人&,视频作者还建议镇政府相关部门&想治理好地沟油,不要只罚黑作坊老板,同时要追究出租土地的当事人&,引来网友&狂顶&。  检查证实是无牌养猪场  昨日中午,记者连同常平镇经贸办等相关部门,前往北门村工业区。记者发现,该工业区尚未正式开发,到处是连片的农田和荒地,数个棚屋&点缀&其中。在一个棚屋前,果然堆放着视频中出现过的塑胶桶,内装着酸臭的潲水。在问讯下,棚屋主人老老实实交代:此处是个无牌无证的养猪场。  经过仔细检查,执法人员证实棚屋内并无熬制潲水油的工具,也没有发现成品油,确定潲水只是被用来饲养猪只。经一连检查了3家棚屋,情况都是如此,执法人员于是勒令这些养猪场立即停业。(责任编辑:董海扬)
10-09-07·
10-09-03·
10-04-26·
10-04-23·
10-04-07·
10-03-21·
09-07-08·
09-04-29·
搜狐健康精品访谈
肺火有哪些表现?怎么去肺火…[]
搜狐时尚文化生活精品
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Alessandra Rich品牌的礼服裙出现在每一个重大活动中…[]
网友点击排行
网友评论排行
健康品牌栏目
健康大视野
高清影视剧
当我们很少女的时候,对未知的成人世界都有过二百五的向往…[]
很多人认为桶装水更安全,但实际上桶装水在生产过程中有更多的污染隐患…[]
从小就对当兵的很是迷恋,嫁了以后才知道,能随军的军嫂毕竟是少数…[]
近期热点关注
时尚文化中心“养猪场”里没有猪洋垃圾堆积如山
日期:[]&&版次:[A32] &&版名:[广东新闻·珠三角]
■该洋垃圾处场内设备简陋,工人直接在场内空地进行垃圾分拣,后被执法人员勒令停工。
  ■工商执法人员现场查封违法生产设备。
  肇庆高要市白诸镇接到新快报记者举报后迅速进行查处,环保部门表示暂未发现对环境造成污染
  ■新快报记者 周达标 王吕斌文/图
  错落有致的山腰,突然围蔽说要建养猪场,可是村民未闻猪叫,见到的却是每天进出拉着洋垃圾的大货车。这家坐落在肇庆高要市白诸镇布院村的院落,打着养猪场的名号,却行处理洋垃圾之实,污水口直通附近千亩良田农用渠。
  新快报记者调查发现,虽然该场地内垃圾处理设备非常简陋,但已形成日处理洋垃圾百余吨的规模,所幸刚投产不久,污水还未对外排放。12月13日,在接到新快报记者举报后,白诸镇政府组织联合执法队查封了现场设备并断了水电,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警告处罚,场内上百吨的洋垃圾运往高要市垃圾回收站进行无害处理。
  村民投诉垃圾的标签全是外文
  高要市白诸镇布院村位于广肇高速白诸出口西侧,附近区域不少都规划为工业区。今年11月初,有人开始在离县道约200米外的山林围蔽搭建厂棚,而且全是用石棉瓦简易搭建,顶上用黑色网膜围蔽,从外面看不到里面的动静。有好奇的村民曾上前询问,对方称是建养猪场,村民也就没有在意。
  然而,厂棚搭建起来形成规模的一个多月,村民并没有听到猪叫,而是每天看着一辆辆大货车往里面运塑料垃圾。前段时间,连绵的阴雨天气,上山的小路泥泞一片,大货车无法进山只好停在路边,雨水冲刷车厢内的垃圾,流出阵阵散发着恶臭的污水,更多的村民这才感觉到:这个养猪场有问题。
  细心的村民还发现,这些塑料垃圾的残余标签几乎都是英文、韩文等外文标签。
  就在村民担心处理塑料垃圾排污会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时候,这家处理场的老板却表示要扩建二期。
  记者调查
  垃圾堆如篮球场大小
  12月13日,新快报记者来到高要白诸镇布院村,根据村民的指引,记者沿430县道来到一处上山路口发现,进山的路都用大石块堆砌而成,并且有非常深的大车轮印,中间则不规则隆起,明显看出是大货车碾过的痕迹。
  沿着山路步行约100米就可看到一个用石棉瓦围蔽的简易围墙,一直延伸到山路深处约50米长,围墙中间有个大门,从大门口望进去可看到左侧有一个不小的垃圾堆,大门没有上锁,但里面纵深很长,从大门口无法看清里面全景。
  记者尝试走进大门发现,远看不小的垃圾堆,还只是冰山一角,场内堆积如山的垃圾堆占地超过一个篮球场大小,堆放高度超过2米。整个处理场地占地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场内无论是工作区域还是生产区域,都只用石棉瓦和木材简易搭建而成。
  垃圾堆中,大部分是塑料制品和垃圾袋,其中夹杂着易拉罐、铁丝、电子垃圾等。这些垃圾明显经过压缩,变成扁平状,和村民所说的一样,标签上面全是英文、韩文等外文,没有发现中文标识。
  在垃圾堆后面有一部传输带以及设有3个出口的粉碎机,十几个工人正在用铁铲等工具将垃圾铲到传输带,再输送进粉碎机里。在另一侧则有修建了两个水池,里面漂浮着泡沫和粉碎过的废塑料等,臭气熏天,池中的水已经变成深褐色,场内无任何污水处理设备。
  记者从该场地通往附近良田的小门离开时发现,门口已经修建了一个超过300立方米的水池,里面铺设了进水管和排水管,进水管另一端连接的是场内的污水池,排水管直接架设在良田的农用水渠上,池内流出的污水可以直接排入农用水渠,而水渠沿途则是千亩农田。
  ●官方说法
  发现较早未污染环境
  接到新快报记者举报后,12月13日下午高要市白诸镇迅速组织公安、环保、工商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队,来到涉事场地内检查。检查中,执法人员发现场内堆放的垃圾超过100吨,从垃圾来源分析的确属于进口洋垃圾,该场内没有任何批准许可证件,无任何排污净化设施,属擅自偷建的洋垃圾处理黑窝点。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场内工人被勒令停工,负责人陈某被民警带走调查。
  随后,环保部门现场出具了《环境保护现场监督检查处理意见书》,并表示该建设项目未经环保部门批准而擅自建设,要求其立即停止生产;工商执法人员现场查封了水电和机器设备,并且责令相关负责人必须将堆放的洋垃圾运送到高要市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害处理。
  “我记得这里原来申请建一个养猪场,好像是刚申请不久的,实在没想到他们竟然拿来处理洋垃圾。”白诸镇主管环保的副镇长温国强表示,洋垃圾对环境会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绝对不会允许在辖区内建有污染的项目,此次幸好发现早,只开工约两周时间,场内污水还未向外排放,经环保部门检测,暂未发现对环境造成污染。
  在对涉事场地查处后次日,高要市有关部门已对陈某等相关负责人进行警告处罚,并令其将场内洋垃圾运往高要市垃圾站无害处理。
  (报料人:佚名奖金:200元)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
本报新闻今日排行榜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兰溪几家养猪场猪粪臭气熏天 有些甚至直排入小溪
  兰溪对畜禽养殖禁养和限养区域有规定
  根据兰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日下发的《兰溪市畜禽养殖禁养和限养区域划分规定(试行)》,城市规划控制区,镇乡、街道集镇建成区,工业区、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省级以上文保单位(诸葛村、长乐村、芝堰村等)规划区外围500米区域;学校、医院等敏感区域常年主导风向上风向1000米及周边500米区域,行政村(含自然村)人口居住集中区域周边300米的区域;国道、省道、市(县)道、高速公路、铁路两侧200米以内的范围等都属于禁养区域。市区、镇乡、街道集镇禁养区外延500米内的范围;行政村人口居住集中区域及周边禁养区外围500米内的范围等属于限养区域。
原来的养鸡场如今成了养猪场
  兰溪几家养猪场给居民带来不少烦恼
  部门反馈:会尽快进行整改
  我市自从&三改一拆&和&五水共治&以来,对居民集中反映的小型养猪场违建、乱排等现象进行了集中整治,目前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而兰溪曾经是不少居民重点反映的区域,但从去年9月开始,兰溪市也已经全面启动生猪养殖污染专项整治,关停禁养区内的养猪场,整治限养区内的养猪场,配套提升宜养区内的养猪场,不少市民对政府的做法点赞喝彩。但近几日,有兰溪网友在本地论坛上反映,兰溪还有一些养猪场正在运营,给附近居民带来了不少的烦恼。
  网友发帖质疑:为何这几家养猪场这么难拆?
  在兰溪最大的本地论坛上,有两个帖子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关注,两个帖子的内容都与养猪场有关。网友反映在兰溪市云山街道城北的公路旁以及黄店镇社溪村的小溪旁仍然存在多家养猪场,这些规模大小不一的养猪场不但没有关停拆除,甚至没有按照要求配套建设规范的污染治理设施,导致排泄物无法处理,散发的臭气严重影响了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
  记者联系上了其中一名发帖的网友&@夕阳西下&,在帖子里他说,&今天回老家,很多村民在议论,为什么别处的养猪场都强拆了,只有社溪村小溪边上的养猪场不拆?这些养猪场真的这么难拆?&他告诉记者,自己是&十一&期间回到兰溪黄店镇老家发现村里还存在养猪场的情况,&村里以前是有不少养猪场的,但是陆陆续续都拆掉了,唯独这家不拆,我们觉得有些奇怪。&另一帖子中,网友反映云山街道城北公路旁仍有不少养猪场,一些养猪场随意排放粪便,附近居民都很难受。&其他养猪场都拆了,为什么这些拆不掉?&这名网友也发出了类似的疑问。
  部分养猪场排泄物随意堆放
  养猪场场主:未接到相关通知
  为了了解情况,记者赶赴兰溪,对网友反映的情况进行了核实。记者首先来到了云山街道,在兰溪通往香溪的路口处,记者确实看到公路两旁有多家养猪场,其中靠近公路的两家养猪场,猪舍虽然并未拆除,但里面已经没有生猪在饲养,只有少数几户村民居住在猪舍边上。
  记者继续向内部寻找,发现了几家较为隐蔽的养猪场,这些养猪场的猪舍墙体比较新,里面还养着不少生猪,而大量的排泄物则随意堆放在猪舍的周围,还有一些甚至被排放在猪舍附近的小溪里,在很远的地方记者就能闻到一股刺鼻的臭味。&每次经过这里我都要捂着鼻子走,实在是太臭了。&一名路过的村民对记者说,养猪场存在已经有不少时间了,影响了附近村民的生活。
  &我在这养了十多年的猪了,那些猪舍是最近几年刚造的。&其中一家养猪场的场主告诉记者,自己养的生猪不多,为了方便才把排泄物堆在一起处理。当被问到是否有接到养猪场需要拆除或整改的通知时,这些养猪场的场主表示他们没有接到相关通知,对情况并不清楚。
  在兰溪市黄店镇社溪村,记者同样找到了两家仍在养殖生猪的养猪场,这两家养猪场距离比较近,都位于社溪村道路的两侧。记者观察发现,这两家养猪场虽然规模较大,生猪的数量也比较多,但并没有出现排泄物乱堆乱排的现象,臭味也不是特别重。
  &我们村里的养猪场基本上都已经拆掉了,现在只剩下这两家了。&一名社溪村的村民告诉记者,包括村主任在内,原先村里有十多家养猪场,现在大部分的养猪场已经按照规定进行拆除,至于剩下的两家为何没有拆掉,他表示自己并不知道原因。
  相关部门答复:不属于强拆范围将按规定进行整改
  记者前往兰溪市云山街道办事处,农办处的一位负责人表示,兰溪通往香溪的路口旁,属于陈家井村,目前村庄内的养猪场已经全部拆除,而公路旁的养猪场不属于强制拆除的范围内,所以对这家养猪场并没有进行强制措施。负责人表示,他们也接到过类似的投诉。目前相关情况已经反映到有关部门,下一步将会针对排泄物的污染具体情况对公路两旁的养猪场进行整改,令其按照要求配套建设规范的干粪池、沼气池和配套池等治理设施。
  黄店镇副镇长张群利同样表示,社溪村中属于整治范围内的养猪场已经全部进行拆除,目前剩余的两家养猪场,其中一家不属于强制拆除的范围内,而另一家原先调查的时候是养鸡场。张群利表示,其存在被村民自行将养鸡场改为养猪场的可能性,有关部门将会尽快对其进行调查,并按规定进行整改。
通讯员 王艺杰 记者 董宏程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或电头为的稿件,均为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并保留的电头。
浙江在线金华频道微信分享
看金华新闻,关注浙江在线金华频道微信
市直各部门网站未经处理的生产污水排入沙坑涌。附近村庄的生活污水排入沙坑涌,最终将污染流溪河。去年5月,本报记者探访流溪河心情沉重,今年,沉重丝毫未减……本报去年5月对流溪河污染的调查报道。本报去年5月对流溪河污染的调查报道。  人和镇清河村的窝棚猪场。  记者再访流溪河下游 污染依旧触目惊心  呵护流溪河上篇  尽管从2010年广州西江取水成功后,中心城区西部的三大水厂不再在流溪河取水,但目前流溪河仍然是广州重要的战备水源地。然而,近年来,这条唯一一条全流域都在广州的河流下游出现了劣V类水质,人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污染着我们的“母亲河”?  继去年本报全程走访流溪河现状之后,时隔一年,记者再度探访流溪河下游,发现明令禁止的小型养猪场就隐藏在河道两岸,已被查出的污染企业仍然向河涌排放冒着泡沫的废水,大量生活污水顺着雨水渠就排入流溪河的支涌……  文/记者杜娟  图/记者曹景荣  现状  顺流而下 水质越来越糟  流溪河全长156公里,支涌146条,发源于从化吕田镇桂峰山,流经从化市、花都区、白云区,与白坭河相汇后入珠江西航道。据说,广州建城2000多年来,世世代代的人都是喝流溪河的水;尽管这一说法难以考证,但在广州西江取水之前,70%的自来水供应量都来自流溪河。2010年西江取水成功后,中心城区西部的三大水厂不再在流溪河取水,但目前流溪河上游的从化段仍然分布有良口、温泉和街口三大水厂,流溪河仍然是广州重要的战备水源地。但近年来,流溪河的水质逐渐变差。根据省、市环保部门监测,从上游到下游,流溪河水质逐渐变差(见下图)。  关键词:猪  数据:流溪河沿线禽畜养殖业4000多家  窝棚猪场粪水直排  明令禁止屡禁不止  走访地点:  白云区人和镇清河村  行驶在机场高速上,会不时闻到臭味。殊不知,在两侧茂密的绿化隔离带下,隐藏着众多养猪窝棚。近日,记者来到白云区人和镇的清河村,该村位于流溪河畔,横跨机场高速两边。沿着村道往里走,只见一大片农田和远处的高速公路隔离带,在知情人士的带领下,记者绕进一条仅能行驶一辆小车的土路。  在小道上行驶了5分钟左右,逐渐出现了一些木头搭起来的窝棚,有些已经“人去棚空”,有的外面还晾晒着衣服。靠近高速公路的一处池塘边搭建了木质窝棚,远远就能看到走地鸡逛来逛去。刚下车,一股刺鼻的臭味扑面而来,还没走进去,就冲出三只大狗朝人直叫。  猪场无污水处理设施  记者走近一看,每个不到10平方米的窝棚里横七竖八地躺着十几头小猪,旁边的小棚里正在煮猪食。记者看到,这些窝棚养猪场没有任何污水处理设施,伴随着猪粪、鸡屎的污水直接排入旁边的池塘,池塘的水变成了半黑色,不时汩汩地冒着泡。这些黑水顺着排水沟流进旁边的小河沟,而这些小河沟最终汇入白海面涌,也就是流溪河的下游支涌。  市环保局每月发布的监测显示,白海面涌水质长期超标,按照水环境功能区的规定,该涌水质应该达到III类,但一直处于劣V类状态。  一头猪污染排放=六个人  仅在清河村,这样的养猪窝棚不下几十家。而去年6月,市水务局在向市人大汇报时透露,在流溪河沿线有4000多家禽畜养殖业的污染。据了解,养殖一头猪的污染排放相当于六个人。  实际上,今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广州市流溪河流域保护条例》规定,流溪河干流河道岸线和岸线两侧各5000米范围内,支流河道岸线和岸线两侧各1000米范围内,禁止新建、扩建畜禽养殖项目。为何这些养猪场、养鸡场还一直存在呢?记者了解到,白云区也一直在打击这些非法的畜禽养殖业,去年曾发出政府令,清理小养猪场600多家,但几个月后又死灰复燃。  “时打时缓”为哪般?  近十几年来,流溪河两岸禁止养猪,政府部门打击、清拆沿岸非法养猪场的消息不绝于耳,但却屡禁不止。据悉,这些养猪窝棚多是外地人租用村里的地开办的,很多没有任何手续。因为只是木头窝棚,一旦被取缔、拆除,很快会在附近另起炉灶。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市里、区里和镇里的态度是很明确的,但到了村里就不一样了,因为有租金的利益关系。”  此外,去年出台的《广州市菜篮子产品安全供给工作意见》要求实行本地出栏生猪最低保有量制度,广州全市生猪出栏量不低于365万头,其中白云区不低于36万头。记者了解到,白云区5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的出栏量并不能保证36万头的最低要求,这也成为对散养户打击“时打时缓”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污  村庄截污不完善  生活污水排支涌  走访地点:  106国道跨流溪河支涌沙坑涌  每天排入流溪河废水 52.8万吨  其中生活废水 44万吨  其中工业废水 7万吨  在白云区人和镇,沿着106国道在流溪河两边走,看到主干流的水质还不错。但支涌的水质就令人担忧。在106国道跨流溪河支涌沙坑涌的桥面上可以看到,沙坑涌的水流量很大,但桥下一个雨水渠里冒出的污水也有阵阵臭味,颜色偏暗,与上游水库流下来的水形成泾渭分明的两部分。  记者看到,周边有几个村庄,流动人口很多,有的村户籍人口只有1万人,加上流动人口就达到10万。环境监测人员告诉记者:“很多房子都没有纳入截污管网,或者是截污管网还没有修到,生活污水就只好直排。”  根据珠江水利委员会《流溪河综合治理规划》中对流溪河入河污染物超标情况统计,以2010年为例,流溪河入河COD污染中,城镇生活污水占52%,农业面源污染占23%,工业污染占20%,农村生活污染占5%。而环保部门的监测也显示,每天排入流溪河的废水有52.8万吨,其中生活废水占了44万吨,工业废水占了7万吨。可见,生活污水对流溪河水质污染起着决定性作用。  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也承认,随着两岸居住人口的急剧增加,截污不完善是造成流溪河水质变差的重要原因,存在“上游截了,下游未截;主涌截了,支涌未截”等问题,“流溪河仅少部分河段铺设了截污管道,大量污水通过支涌排入流溪河。”  关键词:厂  早被叫停小工厂  照样生产照排污  走访地点:人和镇夏良村  人和镇的夏良村有很多生产化妆品、皮鞋的小厂。昨日上午,在一家名叫广州红鑫龙化妆品有限公司的围墙外,记者看到一根小管里排出散发着香精味道的废水,排污口周边全是白色泡沫,这些略显红色的废水就沿着路边的小沟流入沙坑涌,最后还是汇入流溪河。  记者了解到,这家化妆品厂既无环保手续,也没有污染处理设施,清洗化妆品原料桶的废水直接排放,严重污染水源。今年年初,环保部门就要求其停止生产,但一直未能执行。环境监察人员告诉记者:“环保部门的执法是"有刀,但不快",立案查处、向企业发放处罚决定书后,三个月内企业拒不执行,才会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但法院也要立案审查,其过程较长。”其还表示,这类小企业,一旦被关停后,“换个名字,在旁边另外租间厂房,更换个工商执照又照样开门。”  据悉,流溪河沿岸存在多个工业园区,如从化太平工业园,白云区江高工业园、小坪工业区,工业污水直排或未经达标处理后排入流溪河。来源广州日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附近哪里有养猪场出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