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和李嘉诚资产多少亿2017一起倒卖国家资产的人是谁

您当前的位置: >
李嘉诚如何撤走800亿
  其名下上市公司注册地已全部外迁
  “李嘉诚撤资事件”持续发酵。自2013年起,华人首富李嘉诚“抛售大陆物业和”消息不断见诸媒体。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李嘉诚通过转让或其他方式套现近800亿元币。那么李嘉诚是如何完成800多亿元币撤离,北京青年报记 者就此进行了梳理。
  两年来李嘉诚出售币近千亿
  记 者查询相关资料,较早关于李嘉诚抛售币报道是2013年。当年8月,李嘉诚先以25.78亿出售广州西城都荟广场和停车场;当年10月,李嘉诚将小陆家嘴东方汇经中心整栋出售,交易价格71.6亿元。
  当时房价处于高位,社对经济总体形势较为乐观。市场并未对李嘉诚撤资有除商业以外其他解读。
  接下来一年,李嘉诚旗下公司抛售币速度明显加快。
  2014年2月,李嘉诚旗下长实参股ARA管理公司以24.8亿元出售南京国际金融中心,此项交易是长三角地区有史以来金额最大有稳定收益物业整栋交易。同年4月,李嘉诚次子李泽楷以57.6亿元将北京盈科中心出售。2014年8月,ARA以15.4亿元出售上海市虹口区北外滩甲级写字楼盛邦国际大厦。
  最新一宗抛售是2015年7月底,当时上海媒体报道长实地产寻求出售上海陆家嘴综合体世纪汇,报价高达200亿元,目前已经有多家境外基金与长实地产接触,但尚未达成收购意向。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4年1月份至2015年4月,李嘉诚通过转让或其他方式套现逾738亿元。如果加上正出售陆家嘴项目,李嘉诚出售币将超过千亿。
  李嘉诚名下上市公司注册地全部外迁
  记 者注意到,部分舆论对李嘉诚指责中,其名下上市公司注册地全部外迁成为了焦点。
  2015年初,李嘉诚宣布经将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进行重组,新成立长和持有长江实业集团及和记黄埔集团所有非房地产业务,同时另外成立一家长江实业地产,已经于今年6月香港上市。一系列分拆重组背后,有媒体敏锐地观察到,这些行动背后都涵盖了注册地变更。通过分拆和重组,李嘉诚将旗下公司注册地由香港迁往了开曼群岛和百慕大群岛等知名离岸金融中心。
  李嘉诚曾否认变相迁移注册地,而是为企业获得更大财务弹性。记 者了解到,这些离岸中心,当地政府对这类离岸公司很少征税,只收取少量年度管理费,并且无外汇管制。国内大量互联网公司也选择这些离岸中心注册。李嘉诚理由也并不是完全无根据。
  《日报》称“斯人已去不必挽留”
  李嘉诚解释并没有阻挡外界将其行为解读为“从撤资”。新华社瞭望智库发表署名罗天昊文章《别让李嘉诚跑了》将这种情绪引爆。文章认为,李嘉诚经济遭遇危机敏感时刻,不停抛售大陆,是失守道义表现。
  文章引起了广泛争议。某门户网站有数万人参与调查显示,对文章观点支持和反对几乎各占一半。
  随后,李嘉诚长和集团否认撤资,强调有买有卖是正常商业行为。
  应该如何看待李嘉诚“投资路线图”转向?针对有人将此解读为李嘉诚看空信号,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日前表示,更多外来投资对投资信心逐步增强,改革非常重要目标就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日报》评论文章则认为,法治和市场经济框架下,我们应该更加包容,更加自信。“时间将证明,大陆错过可能只是一两个商人、一两家企业,而他们失去,则将是与一起成长整个时代。”(记 者 朱开云)
【手机不浮躁 m.bufuzao.com】
搜索阅读:,原因7:李嘉诚内地撤资有隐情,因找不到安全感。 我们发现,不论是大陆还是香港,李嘉诚的投资似乎都是建立在一个非常有利的政治、经济大环境下的,李嘉诚,,有论者认为李嘉诚正在“卖空中国”“脱亚入欧”,因为李嘉诚看到香港政治气氛的变化,也看到了大陆政治和政策的不确定性,因此把资产转移到更安全区域,为,,死活都得撤!李嘉诚家族低价清大陆资产(转载) 李嘉诚的儿子李泽楷旗下的盈大地产,低价卖掉了北京盈科中心。盈大地产在大陆的资产已清空。有分析指出,李,,股城网讯:李嘉诚抛售资产套现超800亿,背后暗藏什么玄机?李嘉诚家族之所以快速抛售内地资产,主要是看到了国内的房地产已经步入调整期,而中国经济转型是否成功,李嘉诚和马云谁更有钱 马云和李嘉诚谁的资产 原标题:马云还差3亿美元便可超越李嘉诚 成华人首富 昨日,双十一利好推动阿里巴巴股价大涨,马云财富值距华人首富李嘉诚仅有3亿美,李嘉诚再次重组:日前,李嘉诚再次重组旗下恭喜,电能实业将退市。而这标志着,李嘉诚名下所有注册公司资产全部搬离中国!近年来李嘉诚抛售香港和中国大陆,,李嘉诚“撤离”香港的撤离二字之所以打上引号,一方面是因为李嘉诚的确在撤离,过去两三年,李氏家族从大陆、香港撤出的资产超千亿,其中一年时间就抛售了,,楼上那些说超的,超个几把啊,阿里还没上市时美国市场最乐观的估值就是2500亿美金,以92.7的开盘价上市直接就撑到2300多亿了,马云个人资产要达到李嘉诚的,,核心提示:随着围绕中国经济放缓、股价下跌以及人民币突然贬值的担忧拖累全球市场下挫,李嘉诚降低对中国经济依赖的举动看起来非常有先见之明。 在全球投资者,,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15日讯(记 者 马常艳)近日,“李嘉诚撤离香港”、“李嘉诚重组长实和黄释放危险信号”、“唱衰中国”等说法不胫而走。起因是香港富豪,,“重庆李嘉诚”张松桥两个月套现逾80亿|2015李嘉诚资产多少亿|李嘉诚7亿别墅图片|李嘉诚有多少亿人民币|李嘉诚为什么套现|香港李嘉诚7亿豪宅图,华人首富李嘉诚的一生前前后后_华人首富李嘉诚的一生前前后后 李嘉诚,广东潮安人,1928年7月出生于广东潮洲市一个贫穷家庭,父亲为教师。 李嘉诚童年过着艰苦的生活。,
(搜索阅读内容由:提供)
【2015李嘉诚资产多少亿 李嘉诚800亿资产撤离内地 上市公司注册地外迁|马云与李嘉诚个人资产|李嘉诚为何撤离中国|李嘉诚内地撤资有隐情|李嘉诚套现800亿】
相关内容:
暂无相关内容
扩展阅读:
(责任编辑:不浮躁)
您可能还喜欢:
最近更新:
(C)Copyright
不浮躁 www.bufuz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号-1 Powered By李嘉诚又要跑了?这才是他抛售资产的内幕!
李嘉诚又双叒叕“跑了”?
今天,李嘉诚又卖掉了一个在港资产,公告拟144亿港元出售其在香港的固网业务——和记环球电讯(即HGC),并表示该交易将使公司得以更有效地集中资源向客户提供移动通讯服务。消息一出,上午和记电讯香港开盘大涨11%。机构普遍认为是个大利好。
但与此同时,7月27日,长实地产、长江基建集团发布联合公告,拟成立合资公司以收购德国能源管理综合服务供应商ista Luxemburg GmbH(简称依斯塔)及其附属公司,收购价格合计约414亿港元(约合人民币357亿元)。
李嘉诚这一买一卖,让公众怀疑他是准备从香港抽身。这一说法由来已久,李嘉诚多次解释也无济于事。
以前李嘉诚是一代香港人的榜样,后来大家又说香港成了“李家(的)城”,铺天盖地的谩骂,很多香港人说:“在香港就是为李嘉诚打工的,电网是他家的,电讯是他家的,就连家门口的超市也大多是他家的。”
就在一些香港人抱怨李嘉诚垄断香港时,李嘉诚却陆陆续续卖掉内地和香港的资产而大肆收购欧洲资产,这时候又有人喊“别让他跑了。”
那么,李嘉诚为何要从大陆和内地“脱身”?他这卖“中华区资产”、收欧美资产背后是为了什么?
卖“中华区”,买“欧美”
其实,今天的交易,李嘉诚赚大了。
本来早在今年5月初,便传出了李嘉诚有意卖掉香港的固网业务HGC的消息,当时预计售价是10亿美元左右(约合78亿港元)。但5月16日,和记电讯香港曾就此消息发出公告称,董事会正在研究考虑,但尚未决定。
两个多月以后,当该公司做出决定时,卖价已经高达144亿,几乎翻番。
李嘉诚不愧财技惊人。
猫哥稍微统计了下。这些年李嘉诚卖掉的大陆、香港资产有:
3年卖掉了800亿,尤其是内地的资产,都是在资金比较容易汇出的时候卖掉的。不在最高点卖,而是最合适的时机卖,正如李嘉诚在接受专访时明确表示:不赚最后一个铜板!
这也符合李嘉诚综合各种因素通盘考虑才做决定的习惯。
他说:“我平时对经济、政治、民生、市场供求、技术演变等一切与自己经营行业有关、或没有直接关系但具影响的最新、最准确数据及讯息全部都具备所有详细数据,加上公司内拥有内行的专家,当机会来临时我便能迅速作出决定。”
所以,他对欧洲的投资也是迅速的:
几年下来,李嘉诚的长和系近15000亿元总投资版图中,有一半也就是7500亿元砸向欧洲,其中英国成为大本营,投资了近3000亿元。
任何一个明眼人都看到,即使他旗下的公司没有“迁册”欧洲,但重心已经逐渐西移。
李家二代都是“外国人”,能接班,接不了名望
从上面两张图可以看出,李嘉诚是在2013年起陆陆续续卖中华区的资产和投资欧洲的。
在2012年的时候,李家的生意说庞杂其实也很简单,产业很多,但现金“奶牛”无非就是卖楼和“收租”:
电讯、基建、能源等贡献了李家生意绝大部分的利润,这些都是“持牌”的垄断业务。李嘉诚知道,这种坐地收租,享受红利的生意做不长久。
2012年5月,李嘉诚做了“分家”,将自己持有的逾四成的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权益,以及三成半的赫斯基能源权益,分配给大儿子李泽钜;对于次子李泽楷,李嘉诚称会全力帮助李泽楷收购心仪的公司,金额会是李泽楷现时身家的倍数计。
无论如何避讳“接班”,今年已经89岁的李嘉诚也必须为家族未来考虑,“分家”是提前处理两个亲儿子的关系。
但财产可以继承,威望和地位却没法继承。
李嘉诚是著名爱国港商,在历史上曾获多位中央领导人多次接见。早在香港回归前,邓小平与曾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的李嘉诚有过多次会面,其中有两次为邓小平单独会见李嘉诚。
1986年6月20日上午,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李嘉诚。邓小平盛赞了李嘉诚“为祖国作出了扎扎实实的贡献”,对李嘉诚的“爱国精神表示了由衷的赞赏”。
其后,每任国家领导人都会接见李嘉诚,甚至是“不管时间长短,总是要见一见李先生。”
比起李嘉诚在中国政界的广受尊重,李嘉诚的两个儿子显然没法继承。与白手起家,一直在香港打拼的李嘉诚不同,他的长子李泽钜、次子李泽楷,都是海外留学经历,虽然都是政协委员,但都拥有加拿大国籍,没有任何中国内地生活经验,与高层关系远没有李嘉诚那般密切,
所以有香港评价认为,李家二代的这一特点,影响到了李家产业和投资的布局,是近些年李家钟情海外投资,减持甚至抛售内地和香港物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中,已继承李家大半多家产的李泽钜,大学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获土木工程学士学位,后来又读了结构工程硕士学位,毕业后,李泽钜顺理成章地加入长江实业家族生意,后再次顺从父意,入了加拿大籍。
他的这一身份,是李嘉诚当年得以由李泽钜出面收购加拿大赫斯基石油公司52%股权的关键,也是李氏家族收购加航的前提条件。因为根据加拿大法律,非加拿大籍人士不可持有加航超过25%的股份。
李泽楷则是因数码港项目、电讯盈科迅速走上了科技资本之路,虽然挣得了亿万身价,但在香港口碑不佳。
所以,既然李泽钜、李泽楷在内地、香港都无法获得和拥有李嘉诚本人那样的威望,并且他们又都是加拿大籍,对西方的了解远胜于中国,从这点看,李家不断“加仓”欧美,逐渐抽离“大中华”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2012年时,当问起李家在内地和香港业务现在和未来的比例时,李嘉诚并未直接回应。他表示,内地投资和香港投资“感情在”,“永远都希望香港可以安居乐业,永远希望国家好、香港好”。他还透露,每个星期都会抽出固定时间教孙儿“无论什么环境,自己是中国人”。
注意,是“无论什么环境”。
谁解万达轻资产这个谜?为什么卖得那么急、那么快、那么干净
最近发生的631亿元世纪大转卖,早在三年前就已经在王健林脑海里埋下了雏形。
“从去年(2014年)开始,万达进行全面转型。从内容上看,要从以房地产为主的企业转型为高科技服务业企业。”——这是王健林日在深交所演讲时的原话。
当时,为了更详细地解释这一转型,王健林用两个拳头产品——万达商业地产和万达广场做了生动的对比:
万达商业地产的主要产品是城市综合体,这种产品模式就是建设一个大型万达广场,旁边配套建设一些写字楼、商铺、住宅等,把配套物业进行销售,用销售产生的现金流投资持有的万达广场。因为中国没有支持长期不动产投资的金融产品,所以万达只能以“售”养“租”。万达广场建成后自己持有经营,全部租金收益归万达,这种模式叫重资产。
投资建设万达广场,全部资金别人出,万达负责选址、设计、建造、招商和管理,使用万达广场品牌和万达全球独创的商业信息化管理“慧云”系统。所产生的租金收益由万达与投资方按一定比例分成。万达从2014年开始研发这种模式,叫做轻资产。
也就是说,最近发生的631亿元世纪大转卖,早在三年前就已经在王健林脑海里埋下了雏形。
事到如今唯一的争议在于:为什么卖得那么急、为什么卖得那么快,又为什么卖得那么干净。这些做法,并不合乎人们对于房地产业的常规判断。
全国房地产商的排名已经在过去20多年的发展中总结出来了一个为业内所公认的评判标准:衡量他们发展预期的两个核心指标,一是廉价的土地储备,二是低成本的融资能力。
这次万达整体出售资产包的过程,之所以会被外界惊呼为打折贱卖,就是因为这个巨大的资产包里含有大量的土地储备,它们是业内通行评判下的巨大发展潜能。
交易达成后,万达未来的收益预期,主要就是最近新建的万达广场能带来的租金预期,以及文化、影视、儿童娱乐、金融等领域的收益增长预期,而在过往二十多年的计算公式里,后几个领域的估值远远低于楼盘开发出售所能带来的收益。
然而,如果事实上的评判标准要发生变化了呢?
比企业兴衰更替得还要快的是趋势。在王健林2015年的发言中,他曾经规划了一条缓慢而稳妥的路径:因为万达广场从选址、谈判、设计、拿地到开业的建设周期为3年左右,因而2015年开业的万达广场无法再改,全部是重资产。但是2016年万达计划开业50个万达广场,其中超过20个是轻资产。2017年以后,万达将保持每年至少开业50个万达广场的速度,其中40个以上是轻资产。
事实上,王健林也是这样做的,和以往万达彪悍的执行力相一致——
日,万达商业地产与光大安石、嘉实基金、四川信托和快钱公司签署投资框架协议,4家机构拟投资240亿元人民币建设约20座万达广场。这是万达商业地产“轻资产”模式的开端。
2016年开业的50个万达广场,有21个属于轻资产。2016年第4季度,万达商业与中信信托、民生信托、富力集团等签约90个万达广场,次年起每年开业交付30个万达广场给投资方,净租金双方分成。
同年,万达商业轻资产还探索出一种新模式,就是对方出地又出钱,万达负责设计、建设指导、招商运营,净租金双方7比3分成。这种被万达叫做“合作类万达广场”的形式,连房地产开发中必不可少的资本化环节都省掉了。
此消彼长在2017年上半年得以继续——新开业项目14个,其中持有物业万达广场3个,万达茂2个,总面积91.2万平方米;轻资产万达广场9个,总面积111.5万平方米。上半年新发展项目28个,万达广场26个,万达城2个。万达广场全部为轻资产项目,其中投资类轻资产项目14个,合作类轻资产项目12个。
王健林曾得意地将这种变化称为“空手道”——有了品牌,有了能力,别人找上门来,你一分钱不出凭品牌就能挣钱。
如果按照王健林这样的设计,轻资产的变化将在不知不觉中,如春雨入夜般悄然发生。
然而,是什么加快了他的步伐?
去年开始,有一句话频繁出现在各种地方,但人们对它总是将信将疑——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于是那些不相信或者不太相信这句话的人继续保持高杠杆,继续热抢学区房,结果被始于今年3月、此后不断加码不下十次的种种限购政策压得几十年不能翻身。
其实,“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句话翻译一下,就是这个意思——房地产企业不应该为此肩负太多负债,即使在安全状况下也应该手拿现金,给自己留出平稳过冬的能力。再换句话说:未来的房地产业考验的是经营、管理等“轻资产”能力,房子再也不是建造、销售的“重资产”产品。
就和万达现在正在做的事情一样。
或许王健林正是基于这一判断而加快了整个公司转型的脚步,把预计要在未来几年做完的事情毕其功于一役了。
上海已经在几天前拍出了单价仅5568元/平方米的土地,地价降幅达到惊人的84%,但条件是开发商只能租,不能卖。而上海只是一个开始,在可预见的未来,整个国家的土地出让都会逐渐向租赁转型。对于房地产开发上来说,持有现金的能力、抵御风险的能力,也许会比开疆拓土的能力更重要。
但是,这一做法无疑背离于业内通行的评判标准。尤其是,众多竞争对手做出了和万达相反的选择——恒大和华夏幸福选择继续保持高杠杆率、融创选择继续高歌猛进地吃进大批土地存量,而只有王健林选择了见好就收。
这是一个正在变化着的时代,行业内外的意见分歧越来越显著。
对于一家企业来说,所有未来都基于决策者的规划和实施能力。万达从来不缺后面一点,目前它所面临的是对市场上对前一点的广泛质疑——卖掉被业内视作黄金的土地储备,转而投向看起来并不那么壮美的轻资产经营,这个方向对吗?在急急出售的背后是否还另有隐情?
“万达的重资产不是发展得不好,也不是没有发展空间,中国的城市化还在进行,行业里模仿万达者也是众多。那为什么现在就要果断转向轻资产?”事实上,在两年前的讲话中,王健林已经向自己和台下的观众抛出了这个问题。
之后,他自问自答——
如果我们没有远大目标,完全可以自我满足,仅凭租金自然增长就可以高枕无忧。但对于有近14亿人口的中国消费市场来说,我们的规模还是太小,要扩大竞争优势,必须做得更大。重资产受制于房地产周期,市场火的时候房子卖得很好,现金回流很快,发展起来容易。但我们分析中国房地产已走到供需平衡的拐点,躺着挣钱的高利润时代已经过去,今后要快速扩大规模,就要转型轻资产。
从财务上看,两个轻资产店的管理收入总利润就相当于一个重资产店。假设一个标准的轻资产店每年租金可以达到1亿元,两个店就是每年2亿租金,万达可以分到7000万租金。一个标准的重资产店平均也是1亿租金,扣除管理成本,再扣掉税,财务利润两者收入基本相当。
要不要跟从趋势转变过去对房地产业的开发模式和估值模型?或者说,现在的趋势是否到了必须要转变的关口?在现在这个时点,很难判断谁是对的。
当年阿里巴巴在香港退市后,老员工把内部股像废纸一样转来转去,很多人都没有想到未来还有在美国上市的一天;刘强东决定砸锅卖铁也要花重金自建物流;马化腾决定专注于建设看起来丝毫没有商业变现能力的连接器,而把大具赚钱机会的“半条命”交给合作伙伴……这些当时看起来不可思议的举动,事后都被验证为明智的。
猛有猛的道理,稳有稳的道理。做看客永远比做实践者更加轻松和简单。虽然此刻我们尚不能判断王健林看似“过火”的行为是否真的把准了时代的脉搏,就像能否认同万达高管表示此举是一种像“放弃延安”那样以退为进的行为,企业家对自己企业的走向有着也许与外界截然不同的判断。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中环中心都卖了,但李嘉诚永远不会卖这两个资产……
李嘉诚又卖了在香港的资产!
这次是中环中心,成交价402亿港元。
这个位于香港核心区-中环的标志建筑物,和其他香港、大陆的资产一起进入了李嘉诚的抛售列表。
曾经,李嘉诚就是香港的一个符号,李家的产业渗入到每一个香港人的生活中,乃至香港人都说,香港就是“李家城”。
然而这几年,李嘉诚开始“脱港入欧”。据牛交所不完全统计,算上这次出售中环中心,近四年李嘉诚在大陆和香港套现了大约1672亿港币的资产。
关于李嘉诚的出走,众说纷纭,牛交所也曾经分析过(李嘉诚脱港入欧,到底是为了什么?)。
但是,牛交所知道有两个资产李嘉诚是不会卖的。
如果有一天,李嘉诚卖了这两个资产,那才说明,他是铁了心的要撤离中国了。
李家第一个不会卖的资产,是长江实业集团大厦,简称长实中心。
李泽钜曾在2016年说到,所有的大楼都可以卖,唯独长实中心不能卖。
实际上,这个长实中心距离被售卖的中环中心,不过几百米。虽然都在中环,这个长实中心建成还早几年,实际上外观和高度都不及中环中心。
但为什么李嘉诚宁愿卖了中环中心,也不卖长实中心呢?
首先,因为长实中心是长江实业的总部,也就是李氏家族基业的办公地,更是李氏家族在香港影响力的地标。
一家公司,如果连总部也卖了,在外人看来,估计要认为李家要么走向了末路,要么撤出了香港。而事实上,李氏家族的生意虽然没有前10来年那样如日中天,但是依然在欣欣向荣,更没有完全退出香港,因此还没到出售总部大楼的地步。
其次,香港人都知道,长实大厦可是李嘉诚专门请风水大师特别“规划”的,长实大厦就相当于李家的“聚宝盆”。
香港人迷信风水比我大天朝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迷信已经渗透到骨子里,乃至中环圈高端洋气的各个金融大楼,都把这种文化运用到了骨子里。以至于中银大厦、汇丰银行以及长实大厦,围绕风水还展开过一场大战。
在香港人的眼里,中环尖沙咀位置形成的“三煞位”,是最好的财位。商业大厦要风生水起,必选“斗三煞”,尖沙咀带来的这股超级煞气,冲旺了整个中环。
而长实中心正好处在这个“三煞位”上。
李首富的办公室,正对着著名的“灵龟出海”格局:
当年建这个“长实中心”李嘉诚也颇为费了一番心思。因为在“长实中心”的两边,有两个“不省油的灯”。一个是香港汇丰银行大厦、一个是倚天剑一样的神的存在的“香港中国银行大厦”。汇丰银行(右边大炮的那个楼),因为后建成的中银大厦的“三面钢刀”破坏了自己的风水格局,在楼顶上架起了两门长达17米的大钢炮,直对中银大厦。
而李嘉诚的长实中心,就刚好在这两座楼之间。
李首富为防被“殃及池鱼”,在风水师建议下采取了自保的“四面盾牌”建筑方案。
长江实业大厦设计成四面环盾,并且外部全部用了防弹玻璃!外观密不透风如同堡垒,以四平八稳之势“抵挡”了中银的“刀砍”和汇丰的“炮轰”的外部伤害。
长江集团大厦的总高是283米,高出汇丰银行179米,同时故意比中行略低20米左右!巧妙地避开了“刀炮”相对的位置。
拥有金甲护体的“长实中心”,就这样在香港汇丰银行大厦、香港中国银行大厦的夹击下闲庭信步。
相信李首富在长实大厦的设计和风水上着实费了不少心思,这样的风水宝地,怎么可能轻易卖出呢
李嘉诚绝对不会卖的两个资产,一个是在香港的长实中心,另一个就是北京的东方广场。
东方广场:“红色资本家”辉煌战绩
地产大佬任志强,曾说过,只要李嘉诚不卖东方广场,那李嘉诚就不算“跑”。“任大炮”也很清楚东方广场对于李嘉诚的意义。
长实中心在香港屹立不倒,就代表李家屹立不倒。
而东方广场在北京,就代表着李嘉诚这一代红色资本与大陆的良好关系。
李嘉诚在大陆与香港都有着深厚无比的政商背景。他在历史上曾获多位中央领导人接见。早在香港回归前,邓小平就曾多次见过李嘉诚,其中还有两次是单独的。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李嘉诚时盛赞他“为祖国作出了扎扎实实的贡献”。
其后,每任国家领导人都会接见李嘉诚,甚至是“不管时间长短,总是要见一见李先生。
当年,大陆还未开放,正是董建华、李建成、霍英东这样的红色资本家,成为了大陆与香港沟通的一座桥梁。
而这些“红色资本家”,也因为支持祖国的发展而“获利颇丰”。香港刚刚一回归,李嘉诚就提着钱袋子来北京开发东方广场的项目。
东方广场项目,不仅成就了董建华、李嘉诚以及当时的北京东城区市政府相关人员,也是大陆政府与港商合作的一段佳话。
李嘉诚与红颜知己周凯旋,也正是结缘于东方广场项目。一开始发现东方广场价值并且不断从中斡旋促成项目成功的,不是李嘉诚也不是董建华,而是周凯旋。
实际上,跟大陆保持好关系永远不是个坏事。
本次李嘉诚出售中环中心,买家是石油系国企背景。并且卖的价格还不低,比一年前自己开出357亿的价格还要高出12%。
同样参与东方广场建设的董建华,今年高价将自家产业东方海外出售,接手的也是大陆国企(董建华家族把家产卖给大陆国企,折射出什么?)
长实中心和东方广场是李家在中国最后的旗帜,守住了他们,李家就不算退出中国。
本文已授权微信公众号牛交所(niujiaosuo) 独家转载。未经本人同意,禁止其他任何个人、机构或媒体以任何形式转载。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讨论香港保险利与弊?我说国内分红终身险都垃圾!
牛交所研究团队更新了全球前50大资产管理公司最新排名,中国公司无一上榜
今日搜狐热点十天内免登录
“撤资事件” 李嘉诚如何撤走800亿资产
“李嘉诚撤资事件”持续发酵。自2013年起,华人首富李嘉诚“抛售大陆物业和资产”的消息不断见诸媒体。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1月至2015年4 月,李嘉诚通过转让资产或其他方式套现近800亿元人民币。
“李嘉诚撤资事件”持续发酵。自2013年起,华人首富李嘉诚“抛售大陆物业和资产”的消息不断见诸媒体。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1月至2015年4
月,李嘉诚通过转让资产或其他方式套现近800亿元人民币。那么李嘉诚是如何完成800多亿元人民币资产的撤离的,北京青年报记者就此进行了梳理。两年来李嘉诚出售人民币资产近千亿北京青年报记者查询相关的资料,较早的关于李嘉诚抛售人民币资产的报道是在2013年。当年8月,李嘉诚先以25.78亿出售广州西城都荟广场和停车场;当年10月,李嘉诚将小陆家嘴的东方汇经中心整栋出售,交易价格71.6亿元。当时中国房价处于高位,社会对经济总体形势较为乐观。市场并未对李嘉诚的撤资有除商业以外的其他解读。在接下来的一年,李嘉诚旗下公司抛售人民币资产的速度明显加快。2014
年2月,李嘉诚旗下长实参股的ARA资产管理公司以24.8亿元出售南京国际金融中心,此项交易是长三角地区有史以来金额最大的有稳定收益物业的整栋交
易。同年4月,李嘉诚次子李泽楷以57.6亿元将北京盈科中心出售。2014年8月,ARA以15.4亿元出售上海市虹口区北外滩甲级写字楼盛邦国际大
厦。最新一宗抛售是2015年7月底,当时上海媒体报道长实地产寻求出售上海陆家嘴的综合体世纪汇,报价高达200亿元,目前已经有多家境外基金与长实地产接触,但尚未达成收购意向。据不完全统计,自2014年1月份至2015年4月,李嘉诚通过转让资产或其他方式套现逾738亿元。如果加上正在出售的陆家嘴项目,李嘉诚出售的人民币资产将超过千亿。李嘉诚名下上市公司注册地全部外迁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在部分舆论对李嘉诚的指责中,其名下的上市公司注册地全部外迁成为了焦点。2015
年初,李嘉诚宣布经将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进行重组,新成立的长和持有长江实业集团及和记黄埔集团的所有非房地产业务,同时另外成立一家长江实业地产,已经
于今年6月在香港上市。在一系列的分拆重组背后,有媒体敏锐地观察到,这些行动的背后都涵盖了注册地的变更。通过分拆和重组,李嘉诚将旗下的公司注册地由
香港迁往了开曼群岛和百慕大群岛等知名的离岸金融中心。李嘉诚曾否认变相迁移注册地,而是为企业获得更大财务弹性。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在这些离岸中心,当地政府对这类离岸公司很少征税,只收取少量的年度管理费,并且无外汇管制。国内大量的互联网公司也选择在这些离岸中心注册。李嘉诚的理由也并不是完全无根据。《人民日报》称“斯人已去不必挽留”李嘉诚的解释并没有阻挡外界将其行为解读为“从中国撤资”。新华社瞭望智库发表的署名罗天昊的文章《别让李嘉诚跑了》将这种情绪引爆。文章认为,李嘉诚在中国经济遭遇危机的敏感时刻,不停抛售在大陆的资产,是失守道义的表现。文章引起了广泛的争议。某门户网站有数万人参与的调查显示,对文章的观点支持和反对几乎各占一半。随后,李嘉诚长和集团否认撤资,强调有买有卖是正常的商业行为。应该如何看待李嘉诚“投资路线图”的转向?针对有人将此解读为李嘉诚看空中国的信号,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日前表示,更多的外来投资对在中国投资信心逐步增强,改革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人民日报》的评论文章则认为,在法治和市场经济的框架下,我们应该更加包容,更加自信。“时间将证明,大陆错过的可能只是一两个商人、一两家企业,而他们失去的,则将是与中国一起成长的整个时代。”
本文来源: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网易房产48小时评论排行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网易房产洛阳站,是专业的洛阳房产网站,为您提供最全面的洛阳房产资讯和洛阳房地产信息,第一时间更新有态度的洛阳房产信息,是您在洛阳买房、了解洛阳房价动态,查找洛阳新楼盘信息的最佳平台!
根据相关规定,新就业人员、城市无住房家庭、外来务工人员三类人群符合条件者均可申请
1.5个亿——这是2017年末我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的数量,和俄罗斯全国人口总数几乎相当
1 9810洛龙区
2 7980瀍河区
3 8800洛龙区
4 6500高新区
5 5500洛龙区
6 8000孟津
7 7200洛龙区
8 7400瀍河区
9 7700西工区
10 7300老城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嘉诚又在抛售资产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