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贷款选名校贷究竟有多乱

学生贷究竟有多乱 过度授信 贷款信息随意造假
来源:财经综合报道
原标题:学生贷究竟有多乱?1万变8000 过度授信严重贷款信息随意造假
  随着加入争夺主体的增多、以及竞争加大,学生贷款问题开始爆发,并引发了教育部以及银监会等监管主体的围剿。南都记者调查发现,资料造假、审核过程的不严谨以及多头授信问题普遍存在。疯狂扩张的校园贷款在为校园带来资金的同时,是否会引发更多问题,或值得我们更多思考。
在广东财经大学附近看到,不少门店摆出可分期购买手机的招牌。 南都记者 田姣 摄 
以大四学生身份和材料向7个平台发起贷款申请,轻松获得贷款3万元。 
  没有还款来源,被银行拒之门外的学生,却成了各家互联网平台争抢的客户。过去一年来,学生贷款进入校园,各类互联网金融平台将校园作为争夺地盘,为学生提供资金。
  但随着加入争夺主体的增多、以及竞争加大,学生贷款问题开始爆发,并引发了教育部以及银监会等监管主体的围剿。南都记者调查发现,资料造假、审核过程的不严谨以及多头授信问题普遍存在。疯狂扩张的校园贷款在为校园带来资金的同时,是否会引发更多问题,或值得我们更多思考。
  现象:学生贷款横行校园
  “同学,你需要办贷款吗?没有门槛,费用很低。”这是广东财经大学大三学生陈伟过去一年走在校园里最常见到的推广,“起初还觉得新鲜,会接手看看是怎么回事,现在已经司空见惯了”。同样司空见惯的是,周边越来越多的同学通过这样的方式借钱换手机、出去旅游。
  近日,南都记者走访了广州大学城和广东财经大学等几家高校,发现学校周边不少门店都推出了各种分期付 款 的 电 子 产 品 。“ 内 存1 6 G的iP hone6 plus全价是5788,首付只需要1200元,可以分9期、12期和15期不等,如果分12期每期还款388元,每天1元的利息。”位于广东财经大学校门口的一家电子产品门店店主告诉记者,现在学生购买电子产品一般都做分期,只要有学生证和身份证就可办理,不需要提交其他审核材料。
  除了买东西可以分期,还有不少可以直接“拿”到钱的渠道。“学校厕所里都贴满了这样的小广告。”位于广州市石牌的某高校一名大四学生告诉南都记者。而该校保洁工作负责人更直言:“过去小广告的内容多为四六级考试、留学中介等,这两年清理出来不少关于分期贷款、学生贷款的小广告。”
  不怕你贷不到,就怕你不想贷。南都记者观察,目前提供校园贷产品的平台主要有以下三类:一类是以名校贷、拍拍贷等为代表的P2P网贷平台;一类是以分期乐和趣分期等为代表的校园分期购物平台;还有一类是以阿里、京东为代表的电商平台。
  “学生贷款是近年来P2P网贷平台发展最迅猛的产品类别之一。”网贷之家研究员肖洋表示,在2014年以前,市面上并没有这么多校园贷产品,大部分学生想买贵重商品时,需要攒上好几个月的钱。但去年以来,校园贷产品纷纷发力,在铺天盖地的宣传和校园代理的卖力推广下,校园贷迅速占领市场。
  各家平台发力学生市场,主要是看到学生贷款市场的蛋糕巨大。据第三方公司测算,根据201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727万人,2015年预计为749万人,推算在校生人数是3000万左右,仅考虑在校期间购买1-2次3C产品,价格在元左右,就已经是千亿级的市场规模,何况学生的购物、学车、培训、留学、旅游、考证,乃至助学贷款等其他贷款需求也可开发,整个市场可待挖掘的潜力达到万亿级。
  银率网分析师华明认为,大学生群体有着旺盛的购买能力和与之并不匹配的资金来源。“简单来说,他们敢花却又没钱花:收入主要靠父母,集体的生活却又让他们不自然地就会互相攀比,彼此模仿。”
  南都记者观察,从给学生提供借款的平台看,各家平台的差别比较大。借款最低是100元(名校贷),最高是500万元(学贷网),一般是1000元-10万元之间;期限上最低是1个月(速溶360、名校贷应急包、趣分期),最高是3年(名校贷)。
  调查:靠代理人模式发展壮大
  南都记者调查发现,在学生贷占领各大高校的背后,除了铺天盖地、线上线下的广告推广外,不少学生贷平台主要通过庞大的线下代理团队进行推广。
  天河区一高校代理人Q同学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校园借贷和分期的市场庞大,各借贷平台均有设置自己的代理团队。以Q同学所在的天河高校区为例,代理主要是以总代理为核心一级级往下授权的方式进行,一般从总代理到最低一级的代理层次为2-3级。代理团队主要任务是客户推广与上门签约。
  “通过推广促成的借款客户是代理利润的主要来源。”Q同学告诉南都记者,为了批量获取客户,代理一般会和高校社团合作,例如,代理成功推广一个客户能获得100元的提成,通过和社团合作,社团方面负责提供大量客源,代理再将利润的50%给予社团作为报酬。“社团如何得到大量用户?这部分用户后续如何还贷?”Q同学坦言,这并不是他需要考虑的问题。但他知道,大部分社团会直接收取社团成员的资料进行批量注册,借款后再进行还款,或者强制内部成员进行注册借款,其中涉及的信息安全等问题不言而喻。但对其而言,通过和社团合作进行“刷单”显然要比通过鼓动身边同学借款容易多了。
  代理的推广动力来自于业务回报。一名曾在校园分期购物平台“哒分期”做过校园业务经理的前代理人向南都记者举例,以一台iPhone6SPlus玫瑰金64G手机为例,售价5888元,如果零首付、分6期,那么月供1129元,合计还款6774元,校园代理如果能拉到一笔这样的订单,将能收到售价2%的提成,即118元。“一个月下来,收入加起来差不多能有元”,前校园代理透露。
  监管:银监会、教育部联手围剿
  学生贷款很快在校园风行,学生通过上述方式分期买东西、借钱消费不再是丢脸的事,而是常见的事情。
  “一开始会担心,但是看舍友用得挺好就跟着用了。”华师一名大四的陈同学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第一次尝试后,对这种借款买东西方式感觉不错,以后还会继续用,不想一次性付这么多钱了。
  南都记者留意到,为了快速在校园中获得一席之地,各家平台普遍通过低门槛、宽审核、便捷的方式吸引大学生使用。“借款5秒到账,最高可借5万,无面签,无抵押”,成为各家平台常用的广告方式。
  然而,快速在校园烧起提前消费这把火的校园贷正在引发一场多部门的围剿。近期,教育部办公厅、银监会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通知》表示,随着网络借贷快速发展,一些P2P网络借贷平台不断向高校拓展业务,导致高校学生受不良网贷平台的诱导过度消费,陷入“高利贷”的陷阱。
  《通知》明确,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实时预警机制,及时发现校园不良网络借贷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问题,及时分析评估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潜在的风险,及时以电话、短信、网络、校园广播等形式向学生发布预警提示信息。
  南都记者留意到,《通知》发布后不少高校网站挂出相应公告,对学生贷进行警示。多位广东高校学生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亦提到,此前高调的学生贷款宣传开始变得低调。“不派传单了,但转到地下去了,比如到学校厕所的门上贴广告。”陈伟告诉南都记者,这类宣传并未因为《通知》的发布而在高校消失。
  快速占领校园的学生贷为何引起教育部、银监会的关注?而南都记者调查发现,基于互联网的学生贷款除了《通知》中所提到的诱导学生过度消费,陷入“高利贷”的陷阱外,作为金融产品,目前市面上的学生贷产品,几乎无法克服多头授信问题。此外,出于市场占领而搭建的代理人模式,也在风控中留下隐患。
  贷款1万,到手只有8000元
  明明贷款1万元,但真正到手的只有8000元。这是发生在广州天河区某高校学生贷借款者韩明(化名)身上的事情,而她在名校贷上的借款在校园贷中是普遍现象。
  由于急需用钱,学生又办不了信用卡,韩明在去年年中向名校贷申请贷款1万元。在下载了名校贷A PP注册并且提交借款申请后,所在学校的代理通过电话与她联系。但该代理告知韩明,如果不通过代理进行申请,通过的概率非常低。而经过他来帮忙申请,能保证成功,但条件是,必须给他1000元的手续费。
  尽管觉得这名代理的要求并不合理,但由于急着用钱,韩明无奈只能答应。可是,当她提交申请表给代理审核两天后却发现,尽管1万元的贷款申请通过,但系统划款金额却只有9000元,除去已经答应给代理的1000元,韩明实际到手的贷款只有8000元。“但利息却是按10000元计算的”,韩明被告知,被系统扣下的1000元是保证金,但也必须算利息,她每月实际需要还款515.66元,还24期,本金加利息共12375.84元。
  一名高校学生贷代理告诉南都记者,有平台要求收取20%的保证金,同时代理收取手续费,学生到手只有元极为普遍。
  此外,打着免费或低息吸引学生的学生贷,实际上利率并不低。据悉,不少学生贷月利率在0 。99%至2 。5%之间,但银行个贷经理告诉南都记者,这类贷款采取等额本息还款方式,但利息是复利,这样算下来,不少平台月利息接近2%。
  贷款信息随意造假:学生冒充家长
  网贷之家研究员肖洋对记者表示,最近一年,许多以分期付款商城起家的网站,也建立了自己的P2P网贷平台,销售打包好的学生贷款资产包,形成了从资产端(学生贷款)到负债端(债权转让)的资金闭环。
  南都记者留意到,此类平台往往宣传不良率更低,但这种宣传却值得质疑。据悉,按照目前不少大学生贷款产品的设置,在校大学生只要凭借身份证学生证就可以贷出5000元-3万元不等的贷款。从贷款申请和审核上看,各家P2P平台主要采用的是视频身份认证、学籍认证和联系人认证的方式,来确定借款学生的真实在校身份,通过学校和监护人的社会声誉来隐性担保学生的贷款。因此填写父母的姓名和联系方式是风控以及贷后管理中重要的信息。
  不过从南都记者对高校学生采访的情况,监护人的信息几乎可以随意造假。韩明在采访中提到,在名校贷申请贷款,递交的资料包括身份证、银行卡等个人信息外,还需要提供老师、家长的电话号码。“但我当时伪造了老师和父母的电话。”韩明说,在之后的审核中,负责面审的代理和打通“父母”电话的客服也没有识别出“父母”的资料是伪造的。客服打电话问“家长”(同学假装成家长),也只是问问有没有给学生零花钱,都是很简单的问题。“审核不是很严格,根本就没有审核&家长&到底是真是假。”韩明说。
  事实上,可随意伪造的不仅是家长和老师的信息,就连借款人的信息,放款平台也很难做到审核。据新京报报道,今年,有河南大学生负债参与赌球,欠下几十万赌债,在多方压力下不堪重负最终跳楼自杀。而其几十万贷款正是来自学生贷,而其采取的方式非常简单,编造借口获得了班上近30位同学的个人信息和家庭信息,为此非常顺利借到资金。其中,其曾在一个平台上最多借款多达11万元。
  多头授信导致过度授信
  除了信息的真假平台难以审核之外,由于信息不对称,多头授信导致的过度授信是当前学生贷行业极大的问题。
  为了调查多头授信问题,南都记者以一名广东某高校大四学生身份和材料向分期乐、名校贷、趣分期、爱学贷、莘莘学子、利学贷、99分期等7个平台发起贷款申请,获得贷款的成功率达到100%,轻松获得贷款3万元。其中,可以贷款额度最高的平台是名校贷,放款额度达到1.5万元。但这也意味着,每个月必须还款多达2313元,全部本金和利息(不包括手续费)要支付36594.99元。看似不多,但对于学生而言,一个月还款2313元负担并不小。而且3万元并非普通高校学生可以获得借款上限,以100%的贷款申请计算,一名学生要从各家平台上获得超过10万元的贷款并不困难。
  “学生贷最大的问题就是无法控制多头授信的问题。”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广州e贷总裁方颂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学生没有还款能力,另一方面,自制力较差,很容易过度授信。
  拍拍贷C E O张俊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学生心智还没成熟,亦没有还款能力,极有可能因为过度负载造成大问题。而从目前看,由于各个平台之间信息没有互通,几乎没有有效的方式解决多头授信问题。张俊坦言,正是因此,尽管拍拍贷很早上线学生贷款,但额度非常小,仅有元,而且与其他的贷款产品不同,几乎不对此类产品进行任何推广。(本文转自:南方都市报)
(责任编辑:陈洋)
&&&&&&</div
搜狐财经致力遇汇集变革力量,评出“中国最具变革力人物&#8226;公司”[]
图解财经:
今日主角: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广告合作:
||||||||||||||||||||||||||
校园贷再爆乱象:学生刷单负债百万校园贷再爆乱象:学生刷单负债百万(2)
&校园贷再爆乱象: 客户经理伙同线下代理 学生刷单负债百万
校园贷产生的连锁反应让人应接不暇,前有学生因无力还贷而跳楼,后有学生为还贷而援交。近期,吉林某高校学生举报称,该校学生梁某联合校园贷客户经理及线下代理商找学生&刷单&,导致学生巨额钱财被骗,再次暴露了行业中的漏洞。(记者 王明月)&
客户经理伙同代理商&打理&多个平台 刷单学生多头借贷
今年读大一的刘钰是吉林某高校的一名学生。今年四月,她通过室友杨雪认识了同级的梁某。梁某告诉刘钰,他们正招兼职学生,在各大分期购物和分期贷款平台上为&内部人员&刷单,并承诺每单给三百元的酬劳。
而不久前,刘钰所在的学院学生会以&外联&的名义让同学们帮忙刷过单。当时学生会成员要求同学们在某平台上分三期贷款900元,而后同学们贷出的钱都被及时还上。出于此次可靠的经历、熟人的介绍以及较高的佣金,刘钰和其他三位好友欣然答应。
四月初,趣分期的&客户经理&在梁某的带领下来到刘钰所在的寝室,指导她们办完在线申请、资料填写、提交身份证明及在校材料后,与她们签署了纸质合同。刘钰在趣分期上成功申请了3500元的借款。
几天后,在趣分期&客户经理&、梁某和杨雪的带领下,刘钰与三位好友前往长春市安华大厦完成其他分期平台商品的线下购买。
在大厦的一间手机店里,刘钰见到了分期平台的线下&代理商&。据刘钰介绍,&代理人&是该手机店的老板,而该手机店则是分期手机的线下售卖点。
&代理人&指导刘钰等人填写了网上的相关信息,冒充学生家长与分期平台的审核人员进行了通话,并与学生完成了合影,最后签署了纸质合同。一切准备就绪后,&代理人&从自家的手机店里拿出多款手机与刘钰等人完成合照,证明&货已收到&。在刘钰等人和手机完成合照后,手机当即被其收回,放在店里&套现&。
&代理人&分别帮刘钰办理了分期乐、嗨钱和人人分期三个平台上高档手机的购买。与刘钰同去刷单的同学也都在多个平台上同时购买了商品,其中大部分商品分24期还清。
从大厦出来后的当天下午,梁某指导刘钰完成了名校贷上的借款。&名校贷只需要网上申请就行,梁某帮我填写完了一切信息,我自己念了一段名校贷给的文字,录成视频就办妥了。下午申请的,晚上就通过了,也就四、五个小时左右。贷款的金额是一万五,实际贷出的金额只有一万多一点。&刘钰回忆道。从名校贷贷出的金额,刘钰最后通过支付宝转给了杨雪。
刘钰与杨雪的转账记录,从名校贷贷出的钱,刘钰转给了杨雪  &每个分期平台都有贷款限额,有的额度只有几千块。但是梁某等人替我们申请了多个平台的借贷,这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刘钰说,前去&刷单&的同学都存在多头借贷。
刘钰在以上提到的五家分期平台上均有借贷,本息共计四万八千元,而同去的另外三名同学,据称本息合计达十万余元。
拆东墙补西墙, 牵涉学生二十余人金额高达百万
四月下旬,刘钰陆续收到了杨雪给的第一期还款;五月下旬,刘钰再次收到了杨雪给的第二期还款。
刘钰陆续通过微信和支付宝收到了杨雪前期的转账还款  然而,被梁某等人以刷单之名卷入其中的学生并不仅仅只有刘钰,在此之前,已有不少学生在梁某的&撮合&下干起了刷单业务。而他们在几个月里却迟迟等不到梁某的还款,无奈之下不少学生用自己的钱填补&窟窿&。
终于在5月底,多名学生家长前往梁某所在的吉林某高校向学校反应情况。在没有得到满意答复后,学生家长前往当地派出所报案。
【责任编辑:张怡 】
热门点击排行
中国·河南·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五大街经北三路
电话:6 (广告)
联系信箱:
邮编:450016您好,分享的企鹅
“校园贷”乱象层出不穷 校园贷平台卧底实录
校园贷专员正在学生宿舍用“优惠”吸引学生开户大学生无力偿还贷款、手持身份证拍裸照作借条……2016年,“校园贷”乱象层出不穷。在广州高校,校园贷以怎样的面目出现?近日,本报记者卧底进入广州大学城中一家规模较大的校园分期平台进行暗访。在成为“校园贷专员”的这段时间中,记者发现,目前校园贷最偏爱还处于懵懂状态下的大一新生,通过诱导性宣传,送礼品“有着数”,吸引学生开户,开通“信用钱包”,进行大额借贷消费。在广州大学城的许多城中村或餐饮中心的桌面上,学生时常可以见到各种小额借贷海报,扫一扫海报上的二维码,就可以看到iphone、笔记本电脑、高级化妆品、动辄千元的球鞋……对于绝大部分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来说,要购买这些“奢侈品”,通过校园贷平台购买往往是最便捷的手段。有专员身份造假骗贷款“校园专员,其实就是开户专员。让学生在平台上分期购买产品,或者取现。”一副学生模样的阿钊说道。毕业了一年多的阿钊已经是大学城的区域经理,因为是客户(学生)介绍的缘故,记者很快就取得了阿钊的信任,并约见面试。见面后,阿钊介绍了公司主要业务,跟市面上常见的校园贷平台相似,主要围绕消费贷款,其中又分为分期购物和取现贷款。在记者表示加入后,阿钊马上为记者录入个人信息,涉及身份证、学生证、父母联系方式以及大学室友联系方式,其中身份证、学生证两者均要本人手持拍摄,最后还要与经理合影证实。随后,阿钊又拿出一份协议书,说“总部公司要求”,让记者签约“做做样子”。“因为以前有部分专员手脚不干净,所以现在信息审核才那么严格。”阿钊解释道,以前曾有部分专员用假身份,从平台上零首付购买数码产品,然后逃之夭夭。平台很缺人,整个“面试”不超过十分钟,手续办全后,阿钊便让记者跟随一位高校经理阿平学习开户。说服新生技巧如说相声跟着阿平,记者亲自体验了一把开户的过程。“因为之前的整顿,不少校园贷公司都在退出。”谈起现状,阿平有些惋惜,他向记者透露,在之前“校园贷”的昌盛时期,校园专员纯粹开户的收入提成,一个月都有八九千元。而如今,学生们一说起“校园贷”,也像是谈虎色变一般。去了好几个宿舍,都碰壁了,记者无奈地向阿平抱怨道,“好像学生们都不愿意相信。”阿平却露出了神秘的笑容:“但总有人会相信的。”接着记者便被阿平带到一些大一新生的宿舍。阿平说:“开户技巧,就跟相声一样,其实是一门说话的艺术,我们一般都不会去大二以上的宿舍扫楼,因为这些宣传,他们司空见惯了,但是……”还没说完,他便指了指宿舍门上贴着的“新生宿舍”,“他们不同。”面对一张张青涩的脸庞,一声声的“师弟”、“师弟”,很容易就让这些涉世未深的“小师弟”放下戒心,坦诚相见。由于校园贷平台的相关要求,阿平还跟记者强调,“记得先问问这些师弟,够不够秤。”所谓的“够秤”,即是否成年的意思。送话费礼品“诱惑”开户虽然面对着新生,不会再有被“拒之千里”的尴尬,但是开户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开户过程中,记者发现,繁琐的步骤,往往让不少同学心生厌倦,放弃注册。而一些防范意识比较强的同学,听到需要提供身份证等信息时,也会马上拒绝。面对这些情况,阿平说道:“你得一步一步来!”“一开始,先介绍最近的优惠福利,而且千万不要直接提及身份证等信息,只说需要手机注册,然后简单提及,之后需要进一步信息完善……”记者依葫芦画瓢,试验了一番。果然,往往能让同学们感兴趣的,不是传单上密密麻麻的小字,而是大大的“福利”二字。虽然只是一些送话费、游戏点券、生活用品等“蝇头小利”,但仍能吸引不少人。当大一学生对此感兴趣后,便是“套住了”,接着被告知要获得这些优惠需要开户注册。“开户中,除了要熟悉操作流程外,还要密切留意开户人的语气与神情……”阿平介绍,若遇到上钩的学生,接下来宣传就要用一些稍专业的术语,比如“数据库匹配”、“反欺诈系统”等等,营造可信任的感觉,一步一步使其“心安”,先说出父母的联系方式,再掏出身份证等信息。开户后删软件变“僵尸”户这次开户“收获”丰富,仅仅阿平一人就推销了十多个新生注册。可是花费的时间足足有四个多小时,在闲聊中,记者向他讨教秘籍,阿平却说:“其实都是假象。”“这样诱导新生,会有一些愧疚感吗?”阿平沉默了一下:“一开始我也会有,但最后,不过也是假象罢了。”接着,阿平讲述自己一开始从事校园贷专员的经历。“挖掘潜在客户,本身就存在诱导的性质,一开始我也因为性子太直,错过了不少客户。其实无所谓愧疚,这本身就是一个‘你情我愿’的交易,学生有需求,才会去消费,而我们做的,更像是给予他们一个机会。”现在,校园贷公司也需要在明面上提高所谓的用户量,所以也不惜每个月花一到两千元的人力成本,鼓励各地的校园专员积极寻找客户。“那些所谓上百万的活跃用户量,都是一个个校贷专员开出来的,而不少用户,帮你完成开户后,就会马上删掉软件。”面对着自己手机单上的开户信息,阿平显得有些麻木,“都是假象,但也需要这些假象,一、公司可以用以宣传;二、只要十个‘僵尸’中有一两个活的,对公司也是有益的。”对话:三个月不还款会被催债记者:现在校园贷还有学生市场吗?阿钊:整顿后市场是萎缩了不少,也引起了不少负面影响,但总的来说,淘汰的只是一些不规范、规模小的公司,不少大公司,大平台,其实都已经上了轨道,前景还是乐观的。记者:我们专员有催债的任务吗?阿钊:没有,我们市场部安排给专员的任务只是推广和开户,催收债务也会通过合法的手段,开户中,学生会留有两个有效电话,一般是一个家人,一个室友,通常是在客户三个月未还款后,才会电话联系这两人。记者:会不会有诱导师弟超前消费的罪恶感呢?阿平:一般还好,诱导是存在的,毕竟开户的过程是有些繁琐,实际情况下,除了一步步地引导,我们开户人员真的没有什么好的方法。要说导致超前消费,我觉得有点因果论了,毕竟我们只是开户而已,没有直接引诱他们购买嘛。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wyrachelyao]
热门搜索:
热门排行焦点今日热评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校园贷再出乱象:审核宽松多头借贷 |借款|大学生借贷_新浪教育_新浪网
校园贷再出乱象:审核宽松多头借贷
  大学生分期消费再出乱象。
  据公开媒体报道,近日,吉林某高校学生举报,该校学生联合校园贷客户经理及线下代理商找学生“刷单”,导致学生钱财被骗。在报道中显示,“名校贷只需要网上申请就行……下午申请的,晚上就通过了,也就四五个小时左右。贷款的金额是15000元,实际贷出的金额只有1万元多一点。”
  名校贷认可视频借贷,表示“是业内少数几家通过视频签约的公司之一”,同时对《中国经营报》记者回应表示,“一段视频就能贷出上万元的这种说法显然是非常夸张的,视频只是我们信息验证的手段之一,我们许多风控模块都封装在我们自主研发的‘水滴风控系统’当中,包括我们的面部识别功能、电话审核流程等也是我们降低安全隐患的有效手段。”
  审核宽松多头借贷
  易观智库2016年1月报告显示,“按照多万名在校生的基础、每人每年分期消费5000元估算,大学生消费市场规模可达千亿元。”在这样的市场规模下,多个校园借贷平台为抢占大学生消费信贷市场份额,对学生借款审核条件宽松,甚至出现一人在同一平台多次借贷,一人在多个平台借贷的情况。
  名校贷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年上线至今,名校贷已拥有超过100万用户,待收超过30亿元规模。
  校园贷业内执行多个大学生贷款公司的业务推广的人被称为“校园代理”,他们手头握有的多个校园贷借款渠道被称为“口子”。在近期公开媒体报道中的校园贷刷单事件中,被骗学生可以通过在“校园代理”的引导下,在不同的校园贷平台(也即“口子”)申请多次借款,在不同的借款渠道获得放款后,借新还旧,用以偿还此前的借款分期账单。
  记者随机搜索发现,通过微博、名校贷贴吧等渠道,有多个以校园代理的身份发布的“二次代还,多个口子”等相关内容的信息,内容都以“名校贷123N次垫还,最快二小时”等内容招揽学生。
  某信息内容显示,“已经做过诺诺镑客名校贷的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在校大学生,正常还款次数大于等于3次,剩余还款金额10000元左右(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可适当放宽条件)专科剩余还款金额5000元左右的,也可以做二次,专科二次的不看还了多少次!”
  “校园代理”们之所以可以手握多个“口子”招揽学生,主要原因在于放款平台对于借款人的借款需求审核宽松,放款便捷。
  根据名校贷方面提供的借款流程显示,“我们的信息验证过程都在线上完成,借款人需要完成身份认证、学籍认证、家庭和同学联系人验证、银行卡认证、脸纹识别、视频签约、无感知认证、网络信用分判断、电话审核等多步骤的信息审核流程”。
  记者按照名校贷官网公布的借款操作流程实际操作,在先后完成学籍认证和注册、提出借款申请、填写完善了家人好友及银行卡信息后,整个过程可通过网上填写注册,最后录制一段视频提交审核等待放款通过。
  而根据公开报道显示,“梁某(校园代理)帮我(借款人)填写完了一切信息,我自己念了一段名校贷给的文字,录成视频就办妥了。”
  对于此类通过校园代理协助借款人借款,甚至在多个渠道多头借款的情况,名校贷方面对记者表示,名校贷线下推广没有通过“校园代理”的方式进行,并表示,“我们旗帜鲜明地反对带销售考核性质的中介代理行为,这种销售方式会直接导致用户需求被超额放大甚至无中生有,以及多头借贷行为。”
  同时,名校贷方面表示,线下推广方式主要以品牌活动为主,主要形式包括校园社团活动赞助,校园公益类活动赞助和组织,开展创业指导等,并不涉及有商业行为的地推活动。
  代还刷单成产业链
  在公开报道中显示,校园借款的线下代理商通过学生刷单,学院学生会以“外联”名义或者招聘兼职学生,在分期购物和分期贷款平台为“内部人员”刷单,每单给予同学几百元酬劳。按照招聘承诺,学生帮忙贷出的钱会被及时还上。
  根据报道显示,多位学生后期收不到分期还款的钱,只能自己每期偿还。而学生在不同平台获得的贷款,大部分被校园代理拿走。
  在刷单产业链中,校园代理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校园代理中也有上下线之别。
  河北省某科技学院学生对记者表示,“学生兼职群中一直有招聘兼职刷单员的信息,去了之后要求下载一些贷款软件,然后在上面申请借款,申请下来的借款用支付宝转给招聘者,会给我们几百块的酬劳,如果自己能介绍同学过来帮忙刷单,也会给我们提成。”
  公开报道提到,涉及其中的学生可以抽取提成,再发展下线。
  名校贷方面对线下刷单问题表示,“线下刷单情况的出现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平台的放纵。部分平台为了造出更好看的营销数字,迎合投资人,纵容乃至鼓励刷单行为;二是少数人利欲熏心,赚黑心钱;三是电商和O2O热潮发明和造就的刷单模式,同学们因为常见甚至经常参与,从而想当然地认为没有什么风险,进而轻易上当受骗。”
  同时对方表示,名校贷对于借款刷单一直在进行规范,一旦发现潜在重大借款欺诈行为,名校贷的风控团队会第一时间赶赴借款学生所在地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和判定。
  对于多个校园代理以各种名义招揽学生申请多头借款,甚至刷单的情况,名校贷方面表示,“我们也注意到这个情况,而且比较深入地了解过,经查实,是一些个人中介、社会中介、甚至骗子利用学生认为校园贷都有代理的错觉,钻名校贷没有官方代理的空子,打着‘名校贷校园代理’的旗号根据名校贷产品的设计,利用信息不对等的方式欺骗有借款需求的大学生。对于这些中介的相关行为,法律手段无法触及,我们目前采用在产品端添加提醒,并在电话审核时进行提醒的方式,尽量避免用户上当受骗。”
  更多信息请访问:
(收录2595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提供29省专家服务)
三步报志愿
42627人已测试
87752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生借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