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有声订阅专辑会收费吗当时我打开了App有声小说喜马拉雅雅FM¥2、2元开机

喜马拉雅FM产品分析
行业现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的大规模普及,电台行业也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大量的移动电台应用也应运而生。移动电台打破传统的广播模式,让用户从单方向被动接受内容,到主动收听喜欢的节目。移动电台正慢慢进入生活,并成为用户收听节目新方式。移动电台的崛起,吸引着资本市场的加入。自2010起,移动电台应用加入者众多,主流产品形态基本形成,且由于不同应用功能定位不同,目前主流移动电台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直播、点播、推荐类 点播类应用需要丰富、优质的音频资源,属于内容型产品。如果按照内容划分,目前电台类产品包括纯PGC(专业生产内容)和PGC+UGC(用户生产内容)两大阵营,像考拉FM、豆瓣fm、懒人听书属于第一阵营,喜马拉雅、荔枝FM属于第二阵营。另外,车联网的兴起,也给移动电台新的机会。产品概述喜马拉雅作为内容综合型移动电台,app store给出的这样的名称诠释:喜马拉雅FM-听书有声小说英语相声新闻台,可见听书俨然在喜马拉雅中占有重要比重。由于喜马拉雅鼓励用户发出自己的声音,创建专属个人电台,由此吸引不少优质UGC内容,其中不乏来自央视、央广等媒体知名主持人,以及一些原创知名品牌栏目,像《财经郎眼》、《逻辑思维》等。喜马拉雅的UGC模式,让用户从单纯的接受者变成生产者,虽然可以满足用户个性化、多元化需求,但是过低的门槛导致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娱乐化、低俗化明显,还面临网络版权,利益分配等问题。在数据方面,截至到日,蜻蜓FM累计下载量以16713万次位列第一,考拉FM电台排名第二,下载量为13606万次,喜马拉雅听书以12290万次排在第三位。从用户量上看,喜马拉雅FM和蜻蜓FM以1.5亿用户量暂居行业前列。行业竞争可谓是白热化。 用户分析人类常用四种媒介表达信息:视频、图片、文字、声音,且信息传达的直观程度依次递减。 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利用碎片化时间看新闻、刷朋友圈、看视频等。虽然声音表达的信息直观度最低,但是声音有着天然的优势——解放双手和视线,具有强烈的伴随性。话句话说,运动健身、开车坐车、家务劳作等场景 下,人们用听来获取信息更加舒适和方便,这决定了声音媒体不可替代。用户特征: 上图可看出(数据来源百度指数),喜马拉雅的用户集中在20-39岁之间,且20-29和30-39的用户数平分秋色,这部分用户大多数已经进入职场,针对这一部分人群选择相应的内容并选择在工作闲暇时间播出优质内容会相对提高传播效率,提升用户体验。另外,男性用户85%,女性15%,明显看出,男性仍然是移动电台的主力军,由此相应的反映出移动电台拥有更大的潜在女性用户。如何吸引女性用户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从版本更新中窥探产品发展策略:喜马拉雅app前不久进行了一次大的版本更新,在信息架构、内容运营和界面表达上都有变化,一般新功能的添加在产品策略上会有新的使命。以下为喜马拉雅功能结构图: 新版喜马拉雅数据逻辑更清晰,结构总体较浅浅,基本上2-3层,特别是“发现页”(即未登录时第一次打开看到的页面)变化很大。旧版数据结构很宽,一般需要手指滑动7、8下才能到达页面底部;改版以后,内容宽度变窄,基本上刚好2屏,且添加了新的内容模块:懒人电台、专题、热门活动以及圈子(如下图) 懒人电台:官方给出的解释是,智能化个性电台,懒人也能找到最爱听的。就是先给你推荐20个不同的电台,可以对电台关注或删除,然后利用大数据智能匹配,至于智能匹配的如何有待验证。这个需要强大的算法支撑,这或许是未来喜马拉雅走个性化推荐电台的试金石。专题:相当于不同主题的电台专辑,其实某种程度上和懒人电台相若,都是从不同角度给用户推荐内容。只是这个需要较高的运营成本热门活动:让用户用声音参加各种活动,虽然能一定程度增加用户参与感和粘性,但是同样运营成本会增加。就目前来讲,对于上亿下载量的app来说,几百人的参与量确实不多。因此,如何提高用户参与度值得思考圈子:喜马拉雅属于移动社交电台,早期的版本走轻社交路线,只有简单地点赞和评论,更新后的版本增加了”圈子“功能,似乎有向重度社交发展的趋势。不过,就目前来看,”圈子“的活跃度、内容价值都偏低,其中人数参与最多的竟然是主题为”约么?“的圈子,这种难免让圈子走向低俗化。优质内容的产生需要有良好引导,尝试如何引导用户发表话题,以及如何将圈子和电台本身的内容结合起来,而不是成为单纯的吐槽灌水区。产品交互细节登录流程: 问题:用户注册完成后,需要至少选择一种喜欢的分类(必选)和选择关注的主播(可选)才能完成登录。其实产品的目的是:能根据用户的喜好推荐内容,但是如果从用户体验角度来说的话,这种方式并不明智:1、用户的喜好是会变的2、过多的选择给用户增加认知和操作上的负担3、生成的推荐内容不感兴趣且多了两步流程,用户期望值高了,体验就会下降修改意见:正真个性化电台的定制,不是让用户自己选择,而是在用户使用的过程中通过读数据记录,例如:什么时间段听了什么内容,听了多长时间,对那些内容点了赞,做了评论等等,然后推荐的内容会随着用户的使用时长越来智能,甚至到后来能根据不同的时间推荐不同的内容。 如上图所示,此图为用户未登录的默认首屏(左图为旧版,右图为新版)。新版将分类入口(区域1)置顶,区域变小但分类增多,这样不仅将用户最常用的功能放在界面更明显的位置,还能腾出部分空间让首页显示更多内容,另外新增的“历史人文“和”外语“分类,也 为部分学生用户提供便捷。“最火主播”和“热播节目”也收成一个入口,以节省界面空间为未来布局铺路。总体看来,新版“发现页”比旧版承载的内容全面丰富,具体效果如何还需后台数据验证。 如上图所示,此为用户登陆后的默认首屏,改版后的界面明显简洁清晰很多,关注的是主播,但是以节目的形式呈现,更合情理;收藏的是专辑,并且会有更新提示。但在体验的过程中还是有瑕疵问题:可能是基于运营推广的考虑,在“我的关注”中除了用户自己关注的主播节目以外,会有官方默认关注的一些频道,来推广一些活动、官方电台和新鲜事,以此增加曝光度(毕竟这是用户登录以后经常打开的界面),但是这些内容可能不是用户想要关注的。修改意见:作为用户登陆后打开应用的第一屏,“定制听”里面的内容应该是用户喜欢听的。作为内容型产品,除了用户自己关注的内容以外,应用应该基于用户喜好智能匹配数据,推荐用户可能感兴趣的内容,比如:猜你喜欢、人气频道等。另外,向左滑动列表,只有“置顶”和“隐藏”两个选项,正常情况下,有关注就应该能取消,后来操作发现“隐藏”的作用就是取消关注。个人觉得wording可以改改,具有歧义的措辞会增加用户思考。 播放页是出现频率很高的页面,单从视觉效果来说,改版后的界面就比改版前整洁大气很多,去掉了一些无用的信息,再重新排列组合。在交互操作上也优化不少:1、封面播放区变大,并使用了模糊效果,视觉上不仅美观了,并且下排的播放控件、点赞等按钮刚好处在了单手操作的拇指热区,提高用户使用效率。2、封面上手指左右滑动,分别调出专辑列表和相关专辑,让单页信息承载更多了。内容、盈利模式内容模式:喜马拉雅主要是采用UCG与PGC相结合的内容模式;UGC负责内容广度,主要贡献流量和参与度,PGC维持内容的深度,树立品牌、创造价值。也可将专业的UGC内容形成品牌后当PGC内容推荐。不过这种模式的结合,PGC会是电台内容的未来走向,毕竟专业机构或个人生产的内容才能有质量保障,而UGC则作为PGC的重要补充,维持内容个性多元化。但PGC门槛高,酬金或版权费未来会成为电台成本负担。盈利模式:赚钱是个永恒的话题,喜马拉雅官方给出的盈利模式是:会员模式(优秀内容付费)和精准广告,且广告模式是主要收入来源。不过未来的也可尝试多种盈利模式,例如:大数据精准投递插入音频广告,收益与电台分成;向用户收取服务费;将音频节目出售给传统电台;直播互动中植入虚拟道具;版权分销;游戏联运;车载音乐等都是可以切入的点。总结总体功能来说,喜马拉雅是一款UGC和PGC相结合的点播类社交移动电台,需要丰富的优质内容做支撑,且新版用户体验明显优于旧版,但是还有不少东西有待完善,例如:1、可以增加一些女性喜欢的内容,来拓展用户宽度,像一些优质的爱情小说、家庭情感咨询等2、利用大数据将内容推送做的更智能,减少用户选择负担3、新增的“圈子”功能,可以尝试做一些基于电台内容的垂直社交,而不是类似于BBS的灌输区4、提高运营上的专题活跃度,培养忠实粉丝等就现在电台发展阶段:起步——融资——烧钱——盈利,目前整个行业还处于烧钱的阶段。随着版权纷争的愈演愈烈,各移动电台硝烟四起,下架之争也此起彼伏,如何获取更优质丰富的资源保持内容新鲜度,以及如何增加自己的忠实用户,才是各大电台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为作者@Butter 原创投稿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并附带本文链接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最新图文推荐
最新专栏文章
大家感兴趣的内容
&&<a rel="nofollow" class="red" href="" target="_blank" color="red新版网站排行榜
===全新上线===
网友热评的文章登录 | 注册
没有账号?
下次自动登录
绘本故事《我好担心》
00:00/08:12在线直播 8月25日上海 9月3日线上投票-8月26日
阅读(16103)
没人带,自学慢,不在BAT怎么学产品?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联合200+BAT资深产品经理带你学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的大规模普及,电台行业也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大量的移动电台应用也应运而生。移动电台打破传统的广播模式,让用户从单方向被动接受内容,到主动收听喜欢的节目。移动电台正慢慢进入生活,并成为用户收听节目新方式。
移动电台的崛起,吸引着资本市场的加入。自2010起,移动电台应用加入者众多,主流产品形态基本形成,且由于不同应用功能定位不同,目前主流移动电台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直播、点播、推荐类
点播类应用需要丰富、优质的音频资源,属于内容型产品。如果按照内容划分,目前电台类产品包括纯PGC(专业生产内容)和PGC+UGC(用户生产内容)两大阵营,像考拉FM、豆瓣fm、懒人听书属于第一阵营,喜马拉雅、荔枝FM属于第二阵营。另外,车联网的兴起,也给移动电台新的机会。
喜马拉雅作为内容综合型移动电台,app store给出的这样的名称诠释:喜马拉雅FM-听书有声小说英语相声新闻台,可见听书俨然在喜马拉雅中占有重要比重。由于喜马拉雅鼓励用户发出自己的声音,创建专属个人电台,由此吸引不少优质UGC内容,其中不乏来自央视、央广等媒体知名主持人,以及一些原创知名品牌栏目,像《财经郎眼》、《逻辑思维》等。
喜马拉雅的UGC模式,让用户从单纯的接受者变成生产者,虽然可以满足用户个性化、多元化需求,但是过低的门槛导致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娱乐化、低俗化明显,还面临网络版权,利益分配等问题。
在数据方面,截至到日,蜻蜓FM累计下载量以16713万次位列第一,考拉FM电台排名第二,下载量为13606万次,喜马拉雅听书以12290万次排在第三位。从用户量上看,喜马拉雅FM和蜻蜓FM以1.5亿用户量暂居行业前列。行业竞争可谓是白热化。
人类常用四种媒介表达信息:视频、图片、文字、声音,且信息传达的直观程度依次递减。 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利用碎片化时间看新闻、刷朋友圈、看视频等。虽然声音表达的信息直观度最低,但是声音有着天然的优势——解放双手和视线,具有强烈的伴随性。话句话说,运动健身、开车坐车、家务劳作等场景 下,人们用听来获取信息更加舒适和方便,这决定了声音媒体不可替代。
用户特征:
上图可看出(数据来源百度指数),喜马拉雅的用户集中在20-39岁之间,且20-29和30-39的用户数平分秋色,这部分用户大多数已经进入职场,针对这一部分人群选择相应的内容并选择在工作闲暇时间播出优质内容会相对提高传播效率,提升用户体验。
另外,男性用户85%,女性15%,明显看出,男性仍然是移动电台的主力军,由此相应的反映出移动电台拥有更大的潜在女性用户。如何吸引女性用户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从版本更新中窥探产品发展策略:
喜马拉雅app前不久进行了一次大的版本更新,在信息架构、内容运营和界面表达上都有变化,一般新功能的添加在产品策略上会有新的使命。
以下为喜马拉雅功能结构图:
新版喜马拉雅数据逻辑更清晰,结构总体较浅浅,基本上2-3层,特别是“发现页”(即未登录时第一次打开看到的页面)变化很大。旧版数据结构很宽,一般需要手指滑动7、8下才能到达页面底部;改版以后,内容宽度变窄,基本上刚好2屏,且添加了新的内容模块:懒人电台、专题、热门活动以及圈子(如下图)
懒人电台:官方给出的解释是,智能化个性电台,懒人也能找到最爱听的。就是先给你推荐20个不同的电台,可以对电台关注或删除,然后利用大数据智能匹配,至于智能匹配的如何有待验证。这个需要强大的算法支撑,这或许是未来喜马拉雅走个性化推荐电台的试金石。
专题:相当于不同主题的电台专辑,其实某种程度上和懒人电台相若,都是从不同角度给用户推荐内容。只是这个需要较高的运营成本
热门活动:让用户用声音参加各种活动,虽然能一定程度增加用户参与感和粘性,但是同样运营成本会增加。就目前来讲,对于上亿下载量的app来说,几百人的参与量确实不多。因此,如何提高用户参与度值得思考
圈子:喜马拉雅属于移动社交电台,早期的版本走轻社交路线,只有简单地点赞和评论,更新后的版本增加了”圈子“功能,似乎有向重度社交发展的趋势。不过,就目前来看,”圈子“的活跃度、内容价值都偏低,其中人数参与最多的竟然是主题为”约么?“的圈子,这种难免让圈子走向低俗化。优质内容的产生需要有良好引导,尝试如何引导用户发表话题,以及如何将圈子和电台本身的内容结合起来,而不是成为单纯的吐槽灌水区。
产品交互细节
登录流程:
用户注册完成后,需要至少选择一种喜欢的分类(必选)和选择关注的主播(可选)才能完成登录。其实产品的目的是:能根据用户的喜好推荐内容,但是如果从用户体验角度来说的话,这种方式并不明智:
1、用户的喜好是会变的
2、过多的选择给用户增加认知和操作上的负担
3、生成的推荐内容不感兴趣且多了两步流程,用户期望值高了,体验就会下降
修改意见:
正真个性化电台的定制,不是让用户自己选择,而是在用户使用的过程中通过读数据记录,例如:什么时间段听了什么内容,听了多长时间,对那些内容点了赞,做了评论等等,然后推荐的内容会随着用户的使用时长越来智能,甚至到后来能根据不同的时间推荐不同的内容。
如上图所示,此图为用户未登录的默认首屏(左图为旧版,右图为新版)。新版将分类入口(区域1)置顶,区域变小但分类增多,这样不仅将用户最常用的功能放在界面更明显的位置,还能腾出部分空间让首页显示更多内容,另外新增的“历史人文“和”外语“分类,也 为部分学生用户提供便捷。“最火主播”和“热播节目”也收成一个入口,以节省界面空间为未来布局铺路。
总体看来,新版“发现页”比旧版承载的内容全面丰富,具体效果如何还需后台数据验证。
如上图所示,此为用户登陆后的默认首屏,改版后的界面明显简洁清晰很多,关注的是主播,但是以节目的形式呈现,更合情理;收藏的是专辑,并且会有更新提示。但在体验的过程中还是有瑕疵
可能是基于运营推广的考虑,在“我的关注”中除了用户自己关注的主播节目以外,会有官方默认关注的一些频道,来推广一些活动、官方电台和新鲜事,以此增加曝光度(毕竟这是用户登录以后经常打开的界面),但是这些内容可能不是用户想要关注的。
修改意见:
作为用户登陆后打开应用的第一屏,“定制听”里面的内容应该是用户喜欢听的。作为内容型产品,除了用户自己关注的内容以外,应用应该基于用户喜好智能匹配数据,推荐用户可能感兴趣的内容,比如:猜你喜欢、人气频道等。另外,向左滑动列表,只有“置顶”和“隐藏”两个选项,正常情况下,有关注就应该能取消,后来操作发现“隐藏”的作用就是取消关注。个人觉得wording可以改改,具有歧义的措辞会增加用户思考。
播放页是出现频率很高的页面,单从视觉效果来说,改版后的界面就比改版前整洁大气很多,去掉了一些无用的信息,再重新排列组合。在交互操作上也优化不少:
1、封面播放区变大,并使用了模糊效果,视觉上不仅美观了,并且下排的播放控件、点赞等按钮刚好处在了单手操作的拇指热区,提高用户使用效率。
2、封面上手指左右滑动,分别调出专辑列表和相关专辑,让单页信息承载更多了。
内容、盈利模式
内容模式:
喜马拉雅主要是采用UCG与PGC相结合的内容模式;UGC负责内容广度,主要贡献流量和参与度,PGC维持内容的深度,树立品牌、创造价值。也可将专业的UGC内容形成品牌后当PGC内容推荐。不过这种模式的结合,PGC会是电台内容的未来走向,毕竟专业机构或个人生产的内容才能有质量保障,而UGC则作为PGC的重要补充,维持内容个性多元化。但PGC门槛高,酬金或版权费未来会成为电台成本负担。
盈利模式:
赚钱是个永恒的话题,喜马拉雅官方给出的盈利模式是:会员模式(优秀内容付费)和精准广告,且广告模式是主要收入来源。不过未来的也可尝试多种盈利模式,例如:大数据精准投递插入音频广告,收益与电台分成;向用户收取服务费;将音频节目出售给传统电台;直播互动中植入虚拟道具;版权分销;游戏联运;车载音乐等都是可以切入的点。
总体功能来说,喜马拉雅是一款UGC和PGC相结合的点播类社交移动电台,需要丰富的优质内容做支撑,且新版用户体验明显优于旧版,但是还有不少东西有待完善,例如:
1、可以增加一些女性喜欢的内容,来拓展用户宽度,像一些优质的爱情小说、家庭情感咨询等
2、利用大数据将内容推送做的更智能,减少用户选择负担
3、新增的“圈子”功能,可以尝试做一些基于电台内容的垂直社交,而不是类似于BBS的灌输区
4、提高运营上的专题活跃度,培养忠实粉丝等
就现在电台发展阶段:起步——融资——烧钱——盈利,目前整个行业还处于烧钱的阶段。随着版权纷争的愈演愈烈,各移动电台硝烟四起,下架之争也此起彼伏,如何获取更优质丰富的资源保持内容新鲜度,以及如何增加自己的忠实用户,才是各大电台的核心竞争力。
本文为作者@Butter 原创投稿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并附带本文链接
爱吃骨头,爱吃肉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是中国最大、最活跃的以产品经理为核心的学习、交流、分享社群,集媒体、教育、招聘、社群活动为一体,全方位服务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woshipm。成立5年以来举办线上活动500余场,线下活动数百场,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等10余城市,在互联网业内得到了广泛关注和高度好评。社区目前拥有300万忠实粉丝,其中产品经理占比50万, 中国75%的产品经理都在这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声小说喜马拉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