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财务概念或词语用解释对偶的概念完变得非常好理解

非财会出身的老板应该懂得哪些财务知识?
这是个好问题,但不好答。所谓术业有专攻,对老板来说,财务知识掌握的当然越多越好,但你不大可能把这些都说明白,所以我们财务人员只能有针对的做些解答,这个度很不好把握,只能在此提些个人建议,仅供参考。
首先要能看懂三张表,这是基础,老板们要明白,资产负债表提供的是资产负债和权益在某时点的信息,损益表现金流量反映的是期间发生额之类。在此建议不需要关注所有信息,抓住重点就行,也不要只看数字,要看数字背后的东西。
1、货币资金:不仅要看余额,还要看发生额,每个月现金的流入流出情况对经营者来说是很重要的,要有资金计划,充分利用资金,不能有闲置,更不能短缺;
2、往来款项:这里要关注授信,关注账龄,每个月要有个客户账龄分析表,超账期的,超授信的都是风险,都是利润,要重点关注,对业务来说,放几天不收,他们就能从中搞到好处,对财务来说,这都是工作量,人都有私心,所以老板只能靠自己;
3、存货:存货也是资产,闲置一样是浪费,怎么利用老板们应该都很清楚,在此就提醒二点,一是存货明细账和存货盘点真的很重要,千万不要不当一回事;二是重视发出商品,发出商品其实是债权,发出货的同时钱也就出去了,一样要有账期,一样要算利息,更要及时了解及时结算;
4、固定资产:别看固定资产金额大,反而不用特别关注,只要让管理部门做好登记,不要让资产闲置浪费就行了。
5、成本和费用:老板要学会分清成本和费用的关系,成本是要和收入配比结转的,费用是当期发生的,两者不是一回事,所以老板要关注个人借款挂账的情况,这也是对公司资源的占用。还要关注成本归集的合理性,关注有没有为了提高业绩把费用当成本核算的情况。
6、预算管理:这个其实很重要,业务报费用合不合理其实财务很难把关,没有预算,老板也只能听业务说,老板也是人,老板也不想让员工骂,天天做恶人,有预算就有了依据,无形中就多了一道关口。
7、内部控制:这个老板们其实多少都会点,再学点理论知识就够了。内控的核心就规范化、流程化,一切都要按制度来。那制度的核心又是什么呢?个人理解就是分工要科学,一人为私,两人为公,部门之间,员工之间要能通力合作,又要相互牵制。
税务:税务知识其实是非常专业的知识,很多财务人员都不见得懂多少,对老板当然不能要求太多,知道点增值税基本原理就成了。但是不懂税怎么知道自己家的税有没有多交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同行多交流,查查自己家的综合税负,再问问别人家的,有了比较再问原因,多少就能心中有数了。当然和税务局相关人员多打打交道也是个办法,但人家能主动和你说多少就不好说了。
工程:有人提到固定资产要注意,其实要注意的是固定资产形成以前的在建工程,所以项目立项造预算才是最重要的,这其实不是财务的事,最多需要财务发挥监督职能,老板只要把人用好就行了。
投资:投资知道的知识当然是越多越好,就是普通人也应该都知道点,但投资相关的金融财务知识实在太多太专业,老板们掌握不住怎么办?建议还是在投资之前让财务做好项目书,力求专业,从财务角度做好分析,老板们只要能看懂就行,这个要求不高吧?
有很多朋友友提出让老板掌握的知识有点多,成半财务了。这里叔要强调一下,老板对自己的要求当然要高一点,因为钱是自己的,责任风险都是最大,知道的东西当然要比别人多。有财务人员自己也有问题,要么太懒,该做的事不做,把账做完就结束了;要么太精,把财务工作当人情;要么太保守,没事和业务对着干,这不行那不行的。反正要找个合适的财务并不容易(原谅叔就是这么直呀!)老板最终还是要靠自己,不是要亲力亲为,只要抓住关键点,有事没事敲打一下,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有人盯着,对财务工作的提高和开展也有好处。
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算是财务知识中比较重要的一项,但专业性也较强,叔以为老板们如果不想学太多,现金流量表也不用学太深,也不用一个月看一次,季节性强的行业可以按周期关注,经营稳定的半年关注一次也可。现金流量表的重点是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如果这个数字和净利润基本一致(通常应该稍大一点),那企业在现金流方面应该就没大问题,如果相差较大,或高或低都不算正常,应该找找原因。平时对现金流的管理最重要的手段还应该是做好资金计划,计划做好了,又能严格执行,现金流量表的重要性自然会降低
&作者:猫大叔
链接:/question//answer/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财务名词解释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财务名词解释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18.86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在建工程,就是还在ING中的财产,然后造完了,就叫固定资产了。
关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基本没有回复是理解到位的。我给大家解释下:&br&最开始国际上会计确认采用的利润表观,这个学会计的都听说过。可什么是利润表观?利润表观就是更关注当期损益的计量,利润表上收入和成本配比的重要性要高过资产负债的计量。一个词那就是配比。好了我再解释下为什么利润表观下为什么会确认递延所得税呢?举个例子,一个公司当年度收入1000块,成本400块,另外还计提了100块的坏账,会计上税前利润就是=500,然后按照税法来计算该交多少税呢,是不是乘以25%=150块,这里都没问题吧。但是利润表观下觉得,这个150块和会计利润500块不配比,也就是150不等于500*25%=125块。所以为了让利润表上的所得税费用与税前利润总额配比,是不是还得再冲减25块钱所得税费用,冲减下来的25块放哪呢,大家可以类比下待摊费用这个资产类科目,只不过这里专门设置了一个科目叫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所以便有了借递延所得税资产25贷所得税费用25。而同理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在利润表观下很类似于预提费用这个科目,目的都是为了使收入与费用高度配比。 &br&利润表观就说完了,大家要是支持我就再说说现在流行的资产负债表观下递延所得税是什么原理,以及两者的区别。&br&&br&接着上面说。&br&&br&资产负债观和利润表观其实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故事。利润表观认为收入成本更重要,资产负债只是收入成本配比的产物,类似于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而资产负债表观则认为资产负债是鸡,利润是鸡生的蛋,收入实质上应该是资产的增加或是负债的减少,成本也是一个道理。(所以现在新准则下有了综合收益的概念)有了这个理论基础,我们再来谈资产负债观下的递延所得税。由于收入和成本实质上是体现了资产负债的变动过程,所以资产负债观认为资产或是负债的变化同时会导致确认当期的利润(这个利润其实应该是综合收益的概念),也就意味着会产生相应的纳税后果。举个例子,确认200块应收账款,意味着会有200块的收入,确认500块的应付账款,意味着当期有500的费用,如果应付账款形成的是500块的固定资产,那么以后也会以折旧费的形式体现出来。那么当期应该确认的应交税费应该是完完全全反应了这些资产负债的纳税后果。如果这个纳税后果因为某些原因(比如坏账,比如预计负债)”,没有在当期纳税申报表作为当期的应交所得税,也就是递延到了未来,成为了未来纳税后果。如果未来纳税后果是使经济利益流入企业,那么就是符合资产的定义,应该确认资产,科目设置为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是一个道理。你看到这应该就会理解课本里说的计税基础是个什么鬼东西,其实就是这么得来的。而如果一项资产或负债的变动压根不产生纳税后果,比如用货币资金付了笔行政罚款,货币资金减少了,但是他压根没有纳税后果,这就是书本上说的永久性差异。而如果计提了一笔坏账,应收账款减少了,这有纳税后果么?当然有,但是不在当期,所以按照税法计算的应交税费并没有完完全全反映出资产负债的纳税后果,而坏账计提会导致资产的减少,资产的减少会导致利润减少,也就会导致纳税后果减小,是不是应该确认一笔资产,我们设置一个专门的科目叫递延所得税资产,资产的增加在资产负债观下同时会导致利润增加,也就是贷所得税费用。还记得我们上面说的这个利润其实是综合收益的概念吗?如果说这个资产负债的变动产生了利润,但是这个利润并没有最终对外实现,这就是其他综合收益(貌似我无意中给大家解释了其他综合收益是怎么出来的一个概念),所以如果上面说的利润并没有最终对外实现,那么递延所得税的对方科目就不会是所得税费用,而是其他资本公积了。比如说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虽然引起了资产的变化,但是由于持有目的并非是近期内出售,所以不能认为是对外实现了,故确认对方科目只能是其他资本公积。&br&&br&其实我觉得大家不理解很多概念,不是因为他生涩,而是你不知道这个概念的来龙去脉,如果你清楚了,我觉得也和大白话相差无几。如果细心的同学会发现,你按照我剖析的原理去理解,再也不用记忆什么资产的计税基础大于账面价值是确认啥,过段时间又忘了。跟我来一遍,坏账导致资产减少,进而导致利润减少,少交税,是递延所得税资产。&br&&br&接上文。&br&&br&结合一些人问我的问题,我想把这个问题再扩大点说。资产负债观下很重视资产负债的计量,而根据资产负债的获得方式不同,其实所得税会计大体分两块,非合并导致的递延所得税以及合并导致的递延所得税。之前说的都是第一种,这次要说的是第二种。对于所得税来说,控股合并是一种类型,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是另外一种类型。(概念什么的自己百度,因为我这里不是在讲合并报表,所以不会涉及很难的概念)因为前面涉及合并报表,后面俩都是单家报表。为什么合并这种行为会产生递延所得税这种问题呢,我先科普下税法知识。对于税法来说,如果是控股合并,也就是合并前是两家单位合并后还是两家单位,这不会导致被合并方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发生变化,因为所得税是按法律主体纳税,控股合并没有导致法律主体发生变化。而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分一般性税务处理和特殊性税务处理。一般性税务处理就是被合并方视作卖东西要缴纳所得税,而特殊性税务处理是符合某些特定条件的话,被合并方可以免税。(不用太纠结于税法,我们只要弄清有这么一回事就行,实务中有中介机构和税务局告诉你要不要缴纳所得税),所以如果是特殊情况下也就是免税合并,这也不会导致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发生变化,只有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的一般性税务处理也就是应税合并,因为被合并方缴纳了所得税,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才会和公允价值一样。大家先想明白税法这几种情况,再对比会计里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各自资产负债合并后的价值是公允价值还是原账面价值,和税法有差异才会导致递延所得税的问题。我估计学过注会但不是很明白的人看了应该会恍然大悟,基础稍差的就别纠结了,我在这里不讲合并,下面说回到所得税。&br&我继续拿例子来说。甲企业用价值100万的股权吸收合并乙企业,乙企业账上只有50万固定资产,20万银行存款。固定资产假设公允价值是70万。这个合并行为简单说就是甲企业花了100万买了70万的固定资产和20万的银行存款,差额放商誉。在利润表观下这个行为不会导致会计利润和所得税费用不配比,所以也就不存在递延所得税这个事情(就算是负商誉确认营业外收入,税法也不认,是一块永久性差异,还是不会导致不配比。)然后在资产负债观下,由于免税合并(不用纠结税法,我就是举个例子,这里如果是应税合并就不存在递延所得税的问题),固定资产公允价值高出账面价值的20万不会体现为当期的应交税费,而是递延在以后,资产负债观下的所得税就是在计量资产负债这部分没有体现在当期而是在未来的纳税后果。固定资产增加20万,导致利润上升,纳税后果上升,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20*25%=5万。这个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本质是被合并因免税合并没有缴税而将后果转架给了合并方,体现为有20万固定资产的折旧以后也不能税前抵扣了。所以这件事又转变为甲企业花了100万买了70万固定资产20万银行存款以及5万递延所得税负债,商誉金额其实是15万。所以这种情况下递延所得税对应的是商誉,原因就是计入别的科目显然是会影响商誉金额计算的正确性,商誉这个科目的设置的目的就是为了去计算合并方花的钱与买的东西所值的钱的一个差额嘛。然后商誉为什么不去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因为确认这笔递延所得税负债,又会增加新的商誉,这是件很奇怪的事情,商誉自己就能增加自己的价值了?&br&&br&更新&br&&br&商誉初始确认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DTL)有人问我能不能再细讲讲,我就扒开了说这个问题,不糊弄。前文所述的15万商誉,如果确认DTL,就是15*25%=3.75,也就是借商誉3.75 贷DTL3.75,商誉在15万的基础上增加3.75万,这3.75万按道理又会产生3.75*25%=0.9375万,依次类推,无限循环。学数学的同学就说,这明明就是个收敛的等比数列,可以求极限值,等比数列为15+15*25%+15*25%*25%+15*25%*25%*25%+……=15*4/3=20万(数学应该没还给老师)。有学数学的人就问了这不是算的出来吗?这种纯数学方法有个弊病,就是当所得税税率越大甚至接近100%的时候,用等比数列求极限的方法算出来的数将会无限大。当然美国准则就是采用这种数学方法,而国际准则和中国准则都是采用不确认的方法。&br&&br&&br&更新&br&&br&&br&很多人问我无形资产加计扣除为什么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其实在所得税准则里,有两个豁免规定,一个是商誉的确认导致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一个是初始确认豁免,具体点就是一项资产和负债的初始确认不是企业合并产生的,然后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由这项初始确认导致的暂时性差异不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是负债。前面说过了商誉,这次说下第二个初始确认豁免。&br&&br&&br&我不拿研发形成无形资产加计扣除的例子说,搞的大家只是死记这个例子,而不知道背后还有个初始确认豁免的规定。比如说你买了一辆游艇,价值1个亿,但是税务局认为这个游艇和生产经营无关,其折旧不可以税前列支,这个时候计税基础就是0。按道理资产增加导致利润增加也就是未来纳税后果增加,该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贷记递延所得税负债,借记什么,大概也就两种选择,固定资产或是所得税费用。如果借记固定资产,当然类似于商誉,首先会有个循环确认的问题,最主要的,借记固定资产1亿*25%=2500万,会违背历史成本原则,因为明明只花了1个亿而不是1亿2500万,这会让资产的价值变得不透明或者说不好理解。如果借记所得税费用2500万,其实也不合适,因为在国际准则下(中国准则和国际准则在这些方面完全一致),递延所得税对方科目是所得税费用还是其他资本公积或是商誉或是留存收益,需要和产生这项暂时性差异的事项影响的是当期损益还是其他综合收益还是商誉还是留存收益保持一致。购买游艇这件事显然只是影响了固定资产的账面成本,按道理只是借记固定资产。如果我们就是很任性,就借记所得税费用2500万,有什么弊病呢?由于购买固定资产并不影响当期利润,而确认与之相关的递延所得税却通过所得税费用反应,这会让当期会计利润和所得税费用脱节。或者这么说,假如当年这个企业什么经济业务都没有,就是买了个游艇,结果利润表所得税费用2500万,净利润也就是负的2500万,是不是很奇怪?买了个游艇,啥还没开始干,企业直接亏损2500万。所以不管是借记固定资产还是所得税费用都不太合适,不利于报表的透明性,所以中国准则以及国际准则对于这种初始确认产生的不属于企业合并,然后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的事项豁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是负债。无形资产加记扣除我觉得和我举的这个例子差不多,大家类比理解下。
关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基本没有回复是理解到位的。我给大家解释下:最开始国际上会计确认采用的利润表观,这个学会计的都听说过。可什么是利润表观?利润表观就是更关注当期损益的计量,利润表上收入和成本配比的重要性要高过资产负债的计量。一个词那…
货币资金:人民币&br&短期投资:股票,基金等超短线炒作&br&应收票据:欠我的支票啥时候给我?&br&应收账款:上次拿了我的货,啥时候给钱?&br&坏账准备:那人的人品有问题,欠我的钱估计拿不回来?&br&应收补贴款:政府老爹说给我补钱了,啥时候给?&br&其他应收款:那些杂七杂八的人借了我的钱都没见还的?&br&存货:我炸的臭豆腐好多都卖不出去。&br&存货跌价准备:人人都炸臭豆腐,垄断变同质化竞争,原先卖10块一份的现在连2块一份都没人要了,没办法,做个心里预期的降价吧&br&待摊费用:存了20000块话费,慢慢花&br&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 &br&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券投资:去年买的国债今年到期了,可以兑钱和利息了。&br&长期投资:见个小姑娘长得挺标致,给点钱她出国念书,指望以后别长残&br&固定资产: 买的电视电脑打算看个几年。&br&固定资产原值:买的电视电脑当时花了多少钱&br&
减:累计折旧:电视电脑花了坏了,打个折&br&
固定资产净值:原值-折旧&br&
固定资产清理:买的电脑电视现在不想要了,拉去回收站卖看看能卖多少&br&
在建工程:农村建房,还没建好,老妈问我花了多少钱?&br&
无形资产:我的颜值你说多少钱?
&br&&br&短期借款;3天后记得还我钱&br&交易性金融负债:深套的中石油&br&应付职工薪酬:农名工欠薪被告状了,快给钱&br&应交税费:国家来收保护费了&br&递延所得税负债:国家自己定的规矩居然让自己没收成保护费?那晚点再来收吧&br&递延所得税资产:国家自己定的规矩要你把明年的保护费也先交了,&br&或有负债:光线传媒因 泰囧 侵权被华旗影视告状,要陪2亿。&br&或有资产:呐,你看华旗影视,打赢了官司就有2亿进口袋了。&br&&br&实收资本:老板自己成立公司时,自掏腰包的钱&br&资本公积:别人想参股你家的赚钱公司,你要多收他份子钱&br&&br&税法:国家收保护费法&br&&br&审计(内审):丈母娘挑媳妇毛病&br&审计(外审):三姑六婆来挑媳妇毛病&br&审计(cpa审计):请红娘和化妆师来瞧瞧自家姑娘长得漂不漂亮,有没人愿意娶?&br&&br&现金流量表:货币轨迹表(人名币掉色滚圈线条表)&br&&br&背书:人格担保&br&&br&想要专业,那就去找教科书。还要啥大白话?&br&&br&请用大白话说明中国宪法,不要咬文嚼字。&br&&br&这是典型的双重标准,脑子有病怎么都治不好的。
货币资金:人民币短期投资:股票,基金等超短线炒作应收票据:欠我的支票啥时候给我?应收账款:上次拿了我的货,啥时候给钱?坏账准备:那人的人品有问题,欠我的钱估计拿不回来?应收补贴款:政府老爹说给我补钱了,啥时候给?其他应收款:那些杂七杂八的…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财务,商保专员哪些财务概念或词语用「大白话」解释完变得非常好理解?
作者:秦川
链接:/question//answer/
虽然都希望轻松就能学知识,但财务知识,并不是玩玩就说得清的。寂寞才成就专业。
递延所得税及相关:
递延所得税负债,对应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指的是你应纳税的,但是现在不用,你以后总要补上这个税的,所以算是一种负债吧。
比如投资性房地产,你买了一房子10块钱,今年突发涨到100块钱,账面确认损益90块,影响利润了吧,就要交22.5所得税吧。你以后要200块钱卖出去的时候。你以为你赚100块交税就可以了么??!!实际上你除了200-100交税之外,还要补缴100-10,所以你需要提前确认负债。
递延所得税资产与之相反。
其他综合收益:营业外赚的那些钱,扣税之后的。
财务比率相关:
存货周转率:你期末仓库里结存了7个猴,本年进入成本(销售了)343个猴,我们可以简单粗暴的认为,你仓库里一直7个猴,然后入库7个猴,销售7个猴,此过程反复了七七四十九次。此为存货周转率。
速动比率等:某种类型的资产/流动负债。就是看你欠人那么多钱,还不还得起。
计量属性相关:
历史成本:买的时候花了多钱?
重置成本:重买一个一样的,要花多钱?
可变现净值:卖了变现,能剩下多钱?
现值:未来现流折现,值多钱?
公允价值:只售998,大陆公允价。十块钱,你买不了吃亏,十块钱,你买不了上当。不是九百九十八,也不是九十九块八,只要九块九毛八!!!
资本公积:所有者权益科目,所有者权益里面,没地方放的,都放在这里。。。
盈余公积:赚了好多钱,但是不发给投资者,留下来发展公司,应对风险的。
未确认融资费用:融资租赁产生的,简单说就是全部利息支出在租赁期内的分摊。分期摊到利息费用里,从而进损益。
长期待摊费用:弄了一堆什么装修啊,保温材料啊,什么鬼的,不符合确认固定资产的条件,又不能马上进损益,丢到这里来摊销,但是摊销期限最小一年。
我想到的:
审计:查你账
无保留意见:恩,报表还行,没有重大问题。
无法表示意见:你不让我查,还让我出意见???
保留意见:有问题,但是还能凑合着看。
否定意见:滚吧,全假的。
资本溢价:一公司权益100块,你想来十块钱儿的,但是肯定不能够10块就卖你啊,多掏的部分叫溢价,记在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商誉:一公司权益100块,你出1000
块想把它买了,合并到你的报表里,因为它很屌,你多掏的,买了空气的钱,在报表里,叫商誉。是个合并报表科目,两个公司单体报表都没有的。
或有事项、或有负债:昨天我找你买了一筐橘子,约定如果12月31日下雨,我就再给你十块钱。结果我看了12月30日天气预报,发现很可能会下雨。那我就要确认一个或有负债。一般是过去的交易,和未来可能发生的事加在一起造成的。例如未决诉讼。
债务重组:我欠你1000万。但我没钱还你了。咱俩商量一下,我还你一筐鸡蛋
900万,好不好?你要是不要,我倒闭了,你毛都没有。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我概念名词解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