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未来会回到5000点上方吗?打算先投资国际原油大盘,大家觉得可靠吗?

调查:七成投资者认为将上5000点 近半重仓过节 _ 东方财富网()
调查:七成投资者认为将上5000点 近半重仓过节
东方财富网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东方财富网进行的调查显示,多数投资者对后市乐观,近七成投资者认为上证指数今年会超过5000点,48.1%的投资者会保持8成以上仓位过节。
  ===本文导读===          股指近期在4500点附近震荡,而五一小长假马上将至,投资者是持股过节还是轻仓过节?东方财富网进行的调查显示,多数投资者对后市乐观,近七成投资者认为上证指数今年会超过5000点,48.1%的投资者会保持8成以上仓位过节。而多数机构也认为,“势未变”,“不下车”。  七成投资者称今年上5000点  东方财富网本周进行的投资者调查显示,虽然近期股指震荡,但投资者对后市相当看好。截至周四下午13:00,共有21048人参加了此次调查,三分之一的投资者认为今年上证指数将超越6124点,还有三分之一强认为会在点,也就是说,69.5%的投资者认为上证指数今年将超过5000点。  对于创业板,认为今年高点在点之间的投资者最多,为43.1%,也有25.6%的投资者认为今年会超过4000点。  在这种情况下,多数投资者选择重仓迎接五一小长假。48.1%的投资者会保持8成以上仓位过节,其中23.7%选择满仓甚至更多。选择轻仓(两成仓位以下)过节的仅18.9%。  在选择持有什么股票时,大盘蓝筹的粉丝最多,达47%,选择创业板的最少,为14.7%,不过加上中小板的话,两者合计达38.2%。  调查还显示,参与调查的投资者中,入市资金在20万元以下的最多,为40.7%,100万以上的为19.6%。  在这些投资者中,91.2%今年盈利,61.4%盈利比例在五成以下,盈利五成以上的有28.8%。  历史数据显示五一节后涨跌各半  虽然目前投资者大多看好后市,但历史数据显示,五一之后大盘涨跌各半。2001年以来,五一节后一周共7次下跌,7次上涨。  不过,A股节后表现和市场趋势有所关联。在年的大牛市中,五一节后股指都迎来大幅上涨;而在、年的节后一周,股指都有所下跌。  历年上证指数“五一”节前节后涨跌幅一览年份节前一周涨跌幅(%)节后一周涨跌幅(%)20010.191.7120021.66-1.7720032.312.172004-2.44-2.062005-0.86-4.4420061.6511.2920072.164.7020083.80-2.1620091.185.982010-3.79-6.352011-3.29-1.642012-0.442.322013-2.971.272014-0.50-0.75  历史数据揭示5月哪个板块强  在看过五一假期前后一周大盘的涨跌之后,我们也通过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了过去5年5月份各板块(东财一级行业)的涨跌情况。  2014年5月上证指数在2000点上下磨底,当月涨0.63%,电子设备涨幅居前。2013年5月大盘反弹,涨5.63%,仍是电子设备领涨。2012年5月大盘小跌1.01%,公用事业、食品医药等防守型板块涨幅居前。2011年5月跌5.77%,地产金融跌幅相对较小。2010年5月大盘大跌9.7%,有色、电子设备、医药、食品等跌幅较小。  2014年5月行业涨跌幅排名板块名称5月涨幅(%)1电子设备3.88952钢铁3.7023综合3.65244有色金属2.88535信息技术2.76916交运设备2.61447农林牧渔2.3348餐饮旅游2.12019交通运输1.515510建材1.3641  2013年5月行业涨跌幅排名板块名称5月涨幅(%)1电子设备12.82522交运设备12.34983文化传媒11.71124信息技术11.25445机械设备10.34816家电10.31647房地产10.15928综合9.89359公用事业8.917810电气设备8.803  2012年5月行业涨跌幅排名板块名称5月涨幅(%)1公用事业2.06672食品饮料1.89543医药生物0.66924文化传媒0.49285有色金属-0.12726钢铁-0.57827家电-0.5988建筑-1.10249交通运输-1.125710金融-1.533  2011年5月行业涨跌幅排名板块名称5月涨幅(%)1房地产-5.27342综合-5.88723金融-5.96784公用事业-5.99025能源-6.01986农林牧渔-6.66027纺织服装-6.72448交通运输-6.99329商贸零售-6.995510钢铁-7.3872  2010年5月行业涨跌幅排名板块名称5月涨幅(%)1有色金属-8.15272电子设备-9.66563医药生物-9.73644食品饮料-10.24715电气设备-11.04466农林牧渔-11.4477建材-11.58748商贸零售-11.74969文化传媒-11.818710建筑-12.0764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广发证券:不下车勤收割  广发证券的策略报告称:  一、快牛向慢牛转变将是市场阶段性主题,慢牛在震荡中探索道路  1、监管层积极表明慢牛立场;2、融资余额接近理论上限,后续提升空间有限;3、新股发行力度加大;4、五月假期或触发市场获利盘了结。   二、牛市主旋律继续唱响,新高仍存   1、经济继续探底但机构优化显著,为长期牛市奠定坚实基础;2、居民资产重配驱动资金进入股市进程继续,中期牛市继续展开;3、政策宽松预期与改革预期交织,市场风险情绪维持高位。   三、牛市整体将分三阶段展开,目前尚处于第一阶段中期  1、经济探底、增量资金入场和风险情绪高涨下的资产重估阶段;2、经济筑底、增量资金入场后期、市场风险情绪积极下的资产错配调整;3、经济进入增长新平台,居民产配置新结构下的经济与股市双牛。   四、重点关注三阶段过程中的两次衔接风险   1、快牛过快,资产错配严重导致第二阶段震荡过于剧烈;2、经济复苏过快,资金大量回流实体冲击股市。   五、宽幅震荡进入第二阶段,不下车,勤收割   第一阶段调整主要在蓝筹与成长估值水平扩大压力下产生,更加关注风格转换,第二阶段更重要的是快牛向慢牛转换压力,大小票齐涨,成长股弹性大于蓝筹。   六、推荐投资者重点关注三大逻辑   1、基建加码:建筑、建材、房地产、家电、电力设备、机械、钢铁;2、货币宽松:银行、地产,关注资源类如有色、煤炭、石化交易性机会;3、国家意志:国家重点推进的产业与战略,近期重点关注能源、中国制造 2025、中巴经济走廊。  海通证券:牛途未完,基金仍在等待疯狂扫货   海通证券单开佳、桑柳玉周四发布的报告称,4月27日易方达新常态基金首日销售规模已近150亿元,不仅成为近5年来最大的主动偏股新基金,同时也创下了近5年来最高首日募集规模纪录。我们通过对比当前与2007年基金投资者情况,一系列股票数据的对比显示当前和2007年牛市顶部还有一定距离,牛途未完。  (1)“日光”潮才刚刚开始。上次基金日光潮集中在2006年到2007年,日光基金数量达到18只,占同期发行基金数量(117只)的15.4%,平均首发规模高达125亿。而本次日光潮中,2014年仅有2只基金日光,今年以来日光基金数量才逐步增加,2015年以来有10例日光的案例,但仅占同期发行基金数量的3.7%,平均首发规模也仅为42.48亿。无论从日光基金数量、占同期发行基金比例,还是平均发行规模上看,本轮的日光潮似乎才刚刚开始。  (2)“配售”还很少见。年共发生的24例配售案例,占同期发行基金总数的20.5%,且配售基金的平均募集规模93.81亿元,最终投资者获得的平均配售比例不足50%。其中配售比例最低的案例是2007年9月发行的华夏复兴,当时配售比例仅9.71%,最终募集规模50亿元,充分显示了当时投资者对基金产品的狂热。2014年四季度以来,也发生了5例配售的情况,但占同期发行基金总数的不足2%,且配售基金的平均募集规模仅15亿,与上一轮牛市完全因为资金涌入而不得不配售的情况大不相同。深入分析本轮配售的产品,均是保本、打新、定制指数这样本身对规模要求较为苛刻的产品,配售也是一种饥饿营销的手段。  (3)“百亿巨基”数量不多。2006年到2007年,中合计诞生了28只百亿基金,占当时新发基金总量的24%,而2015年新发基金中仅出现了3只百亿基金,占今年发行基金数量的比例仅为1.1%,百亿巨基发行似乎才刚刚拉开帷幕。  (4)平均发行时间依然较长,平均规模较小。相比于2007年大牛市中平均5天左右的募集时间,当前基金平均的募集时间依然较长,2015年以来基金平均发行时间依然长达10天。从募集的规模看,2007年基金平均募集规模高达94.5亿元,而今年以来基金的平均募集规模仅为20.87亿元,仅为当年大牛市中募集规模的五分之一左右,似乎与当前市场钱多任性的特点不相符。  (5)拆分、复制基金、大比例分红还未广泛出现。为了迎合基民的需求,在上一轮牛市中,采用了拆分净值归一、大比例分红等降低面值的做法,而本轮牛市以来,基金公司还没有采取这些手段进行营销,当然一方面是当前中国的基金投资者日趋成熟,但另一方面也说明市场还没有盲目和疯狂到一定的程度,静待市场的继续发酵和疯狂。  (6)扫货刚刚开始,新发基金占比还很低,基金总量增长缓慢。事实上,本轮牛市以来新发股混型基金的规模占基金存量规模的比例依然处在历史低位(不足5%),新发产品数量占存量基金数量的比例更低,刚刚突破1%。当前股金占股市市值比例仅为5.7%,而上轮牛市的高点这一比例为9.2%,如此看来牛市依然还有路要走。  中航证券:势未变,高位震荡  短期来看由于成交量连续处于高位,资金仍在跑步入场,量能惯性将令大盘仍有创新高可能,但是参考监管层对于慢牛健康牛的定位,我们认为再向上的时间和空间都比较有限,未来的节奏可能会与去年 12 月 9 日天量阴线后的运行节奏类似,上涨和调整交互进行,即维持高位震荡,通过调整来消化涨幅来为以后更大的涨幅营造时间和空间。  中长期来看,慢牛的核心逻辑没有变化。未来慢牛的逻辑仍然是股市流动性向好和改革提升风险偏好,流动性方面,大类资产配置调整仍在缓慢进行,人民币虽然相对美元短期贬值,但是有效汇率依然强势,如果未来流动性宽松能够顺利传导至实体经济,周期类蓝筹仍将享有估值提升的盛宴;估值方面,本届政府改革的决心和执行力仍然较强,同时资本市场作为经济结构调整重要平台的定位也不会动摇。   行业配置方面,虽然中小板和创业板依旧活跃,但是考虑到风险收益比,我们认为未来大盘上涨动力迟早将切换到绩优大盘股上,我们建议可以从两个角度考虑:  一方面,有报道称中国将很快宣布新一轮 QE,央行将通过直接购买银行资产投放基础货币,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以及通缩加剧的情况下,货币进一步宽松将优先利好银行和地产;  另一方面,一季报将从下周起陆续公布,券商、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板块业绩有望超市场预期,且这些板块前期明显跑输大盘,在牛市背景下有望王者归来。  主题投资方面,建议关注农林牧渔板块以及军工板块的投资机会。财政部部长楼继伟上周五在清华高层讲坛上指出,未来要加强农业改革和土地改革,近期农垦改革、预期升温,获利好农林牧渔板块。同时,工信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2015 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指出的 12 项专项任务正在加快落实,军民融合政策有望破冰,我们看好军工行业二季度的相对收益。
    中国“神油”本来是个故事,但是这个故事却在今日的市场中差点变成了现实,尽管有中石化和中石油的双双公告辟谣,但是疯狂的市场却摆出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姿态,在前日双双拉涨停后依然蛮横拉升,尤其是中石化一度尝试冲涨停位置,已经完全是一副困兽犹斗的样子。  中石化和中石油合并的传闻并非始于今日,早在2月初市场就有传闻,而来源则是《华尔街日报》的一篇分析,所谓的分析也是设想中国政府或许为做大做强中国的能源企业而让中石化中石油合并,让中海油和中国化工合并。中石化当时就已经辟过谣,彼时市场亦无极端反应,现在市场再次不管不顾翻炒旧闻,只能说明主力资金有点黔驴技穷,一厢情愿到如此地步实属罕见。水皮对此是真心佩服,而投资者的逻辑也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因为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的合并当初也被辟过谣,最终却被坐实,不过即便那样,中国北车和南车的股价不过在6元钱上下,几经折腾才频频拉涨停冲到36-40元附近,过去不拉涨停的原因无非庄家肚中没有什么粮食。有中国“神车”的先例摆在那里,市场的想象力就完全洞开,什么南船北船合并中国神船,什么武钢宝钢合并成中国神钢,什么这核电那核电合并成中国神电,什么中铁和中铁建合并成中国神铁,什么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合并成中国神话。事实上,只要带中字头的,都“被”合并成了几堆,这种意淫沉浸于国家战略的梦幻之中,造成了事实上的舆论“造神”,五迷三道,蛊惑人心,炒股不再是一种价值发现的游戏,而是变成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市梦率,从亢奋到歇斯底里,大有中国神油不合不行,我们决不答应的味道,这不是精神失常又是什么?  其实,在国资委的规划中,合并央企数量一直有这种想法,第一任李荣融没做到,第二任王勇已经因企制宜,第三任蒋洁敏也来不及有什么想法,现在的第四任张毅一向低调沉稳,央企的合并是有难度的,不是想大就能大的,更何况还有一个垄断的问题、适度竞争的问题,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有特殊性,特殊就特殊在两个公司的同质性,在国内竞争是正常的,在国外也相互压价就是自相残杀,作为同一个股东的中央政府为提升中国高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主导两车合并是个合理的选择,不过即便如此,是否能带来1+1&2的效应还有待观察,业绩能否成倍增长更有问号,市盈率炒到80倍能否站住更令人怀疑,两车的市值现在就超过了波音公司更叫人担心。当初中石油的市值就是世界上其他几家石油公司如美孚、BP的总和,但是现在即便炒到今天也才14元左右,和48.60元的历史天价相差甚远,和发行价16.70元尚有距离,中石油的故事大家想必清楚,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满仓中石油。而在中石油之前挂牌的中国神华 ,发行价36.99元,开盘66元,一口气拉到99元,现在也才22元左右,这都是上一轮牛市央企炒作的恶果。水皮当时开玩笑称,中国神华和中石油的投资者想解套只有一个办法,让国资委把中国神华和中石油合并了,取名“中国神油”估计解套才能有希望,想不到这样的玩笑现在被当作炒作的概念,这是叫人崩溃的节奏吗?如果说现在的新股民不知道中石油的故事,那么分析师也不清楚吗?就那么的信口雌黄,那么的大言不惭,那么的一本正经,还有没有点道德底线和职业精神?!  故事里的事,说它是它就是,不是也是,说它不是它就不是,是也不是;但是股市毕竟不是故事,是现实。那么多老百姓的身家性命投入其中,那么多的股民跑步进场,难道一个故事就可以解释,推卸责任?恐怕不行吧,证监会除了三番五次提醒炒股风险外,是不是也有点具体行之有效的措施呢?比如杠杆这么大,紧紧行不行?愿赌服输是投资者的事,但是投鼠忌器是行政的大忌,当断不断终被其乱。  4500点是不是顶不重要,会不会套人才重要。上证指数今天的4500点和当初的6000点不可同日而语,从市盈率的角度讲甚至已经超过,从成交量上讲更是超过6倍,现在没有人想以后怎么办,谁接最后一棒,几百倍的市盈率又如何化解,更没有人作估值分析,所有的人都只作情绪分析,人傻钱就多,钱多人就傻,反复循环,都看政策是不是变、新股民还开不开户 、资金是不是还在流入,新股注册制什么时间进入倒计时。换个思路的话,也许4500点还是5500点根本没有意义,因为这一轮行情的领涨一直就是深圳的创业板,从2012年底12月4日的585点,创业板一路涨到2800多点,时间跨3年,涨幅近5倍,创业板的高点或许才是真正的顶部,中国“神油”之类的故事本来就是个故事,是给市场看的笑话,拉升指数才是目的,而创业板则在拉升中悄悄地离场,不带走一张股票。(华夏时报)
    看到这个标题,很多投资者想必是不屑一顾的,会认为这是一个伪问题。但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真问题。上周末,两位资本市场的大佬,还各自发表了针锋相对的观点。  一位是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刘纪鹏。4月25日,刘纪鹏教授在央广经济之声举办的“大国大时代”中国经济报告会上表示:4000点是一个健康的位置,大盘蓝筹股仍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另一位是现任华东师范大学企业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的李志林教授。4月25日,李志林教授发文劝告广大投资者尽量少碰大盘股。由于A股市场里大盘股与大盘蓝筹股、蓝筹股混为一谈,因此在投资者的心目中,刘纪鹏教授所言的大盘蓝筹股与李志林教授所言的大盘股,就是一回事。  作为投资者来说,当然会更多地支持刘纪鹏教授。毕竟就目前的A股市场来说,大盘蓝筹股是市盈率最低的一类股票,也是当前A股市场中最具投资价值的股票。比如,在目前创业板股票平均市盈率超过百倍的情况下,银行类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基本上都在10倍以内,两桶油虽然在27日的行情中涨停,但中石油、中石化的市盈率也只有25倍与21.9倍。较之于那些市盈率超百倍的中小盘股来说,投资价值非常明显。更何况最近数年,管理层也一直强调价值投资,引导投资者进行理性投资。因此,蓝筹股应是投资者的理智选择。  但李志林教授又为何劝告投资者尽量少碰大盘股呢?这反映出来的,其实是目前牛市所面临的一种尴尬。作为李志林教授来说,当然知道目前大盘蓝筹股的投资价值所在。但为什么又要让投资者尽量远离大盘股呢?李志林教授的本意无非是希望牛市能够持续得更久一些,避免牛市的过度疯狂引来管理层的打压。  希望股市走牛,这是包括管理层、投资者在内的市场参与各方的共同愿望。但作为管理层来说,更希望股市走慢牛。这一愿望,管理层方面曾经有过多次的表达。虽然近期市场上的一则涉及到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的传闻遭到了当事人的澄清,但传闻中提到的有关“习很羡慕美国从金融危机走出来的现实,美国银行当时不行,美国房地产当时也不行,但经济却恢复了,里面资本市场的贡献功不可没,因此希望效仿”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应该代表了中国股市管理层乃至高层的一种意愿。毕竟美国股市从2009年3月以来的慢牛行情确实为带动美国经济走出金融危机以及带动美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也正因如此,希望美国股市的慢牛行情在中国股市重现,这无疑是中国股市管理层乃至高层的一个共同愿望。  但从中国股市本轮牛市的走势来看,A股上演的是一轮快牛,甚至疯牛行情。上证指数举重若轻,日涨幅达到2%成为一种常态。股票日成交金额万亿元已成家常便饭,目前最高已达1.8万亿元。美国道琼斯指数6年牛市,整体涨幅达到180%,而A股市场10个月的涨幅就达到了120%。A股牛市脚步的急促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而这种快牛无疑令人不安。毕竟这种快牛极大地缩短了牛市行情的时间,这对于支持经济的发展其实是不利的。而且这种快牛极大地放大了股市的投资风险,让投资者普遍感到不踏实,一有风吹草动,投资者就草本皆兵。这种快牛让很多投资者都有一种恐惧感,甚至担心管理层会打压。所以,面对融券新政的出台,市场呈惊弓之鸟状;证监会加大新股供给,市场也是惶恐不安。而一些市场人士则把这些举措理解为是管理层希望股市走慢牛的调控措施。  正是基于这种思路,为了避免行情的快速上涨招来管理层更多的调控甚至打压,所以这就有了李志林教授“尽量少碰大盘股”建议的出台。因为目前的上证指数几乎是“大盘股指数”,只要市场拉升大盘股,上证指数就会大幅上涨,就会导致“快牛”甚至“疯牛”的出现。而股市持续上演“快牛”、“疯牛”,又会放大市场风险,又会招来监管措施的出台。如此一来,买不买蓝筹股确实是一个现实问题。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果投资者真的不买蓝筹股,都去买中小盘股,继续把中小盘股炒上天。如此一来,尽管指数没上涨多少,但个股的风险却更大了。炒蓝筹,指数大涨,大盘的风险大;炒中小盘股,指数上涨不大,但个股的风险进一步加大。因此,投资者买不买蓝筹股都是一个问题。这是当前牛市的纠结之处,它甚至是一个无解的死结。目前的A股牛市就在这种纠结中前行。 (价值中国网)
    (本文作者李迅雷系海通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本文是作者在第八届中国CFO年会暨2014中国CFO颁奖典礼上的讲话)  李迅雷表示,本轮牛市持续时间会比较长,虽然目前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泡沫,但可以通过各种办法化解。  在谈到资本市场时,李迅雷还表示,由于个人投资占到股市交易量的90%,在新开户的个人当中,60%以上是初中以下文化水平,所以,中国股票市场注定是非理性市场。  其还预测第二季度,央行仍会降准并伴随一次降息。  以下为演讲实录:  李迅雷: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非常荣幸在这里和大家交流宏观经济、资本市场,我演讲的主题似乎和今天的主题不是特别相关,但也是大家所关心的,因为资本市场现在一直非常火爆,对于各家企业来讲,也是利用资本市场壮大自身的好机会。  房地产在2013年就见顶了  先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经济不好,但是我们的资本市场非常好?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美国也是经济不好的时候,为了刺激经济,不断推出QE、QE2、QE3,美国的股市还在走牛,所以纳斯达克也在涨,日本也一样,欧洲也一样,所以现在全球资本市场表现都不错,但是全球都面临着压力。  今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速比较低,所以现在保增长的动力比较足,这次经济下行的时间会比较长。我们历史上有几次下行,一次是7年,一次是8年,那两次经济下行是周期性下行,看上去好像现在跟上次差不多,但实际上这次不是周期性的,它会持续比较长的时间,因为这次是经济转型过程当中的下行。  在我们看来,人口红利比较高的时候,中国经济增长就比较快,劳动力开始减少的时候,经济增长就下滑。比如以前拉动经济增长的,从90年代初主要是家电,到后来是汽车,房地产。2000年以后,基本上靠房地产和汽车这两项,而现在这两项都在下滑,下滑的原因就是人口老龄化了。  我们看一下美国的人口消费结构,它也是相关的,比如像房地产、汽车,它也是随着人口年龄的上升而下降,中国主要消费群体是23岁到44岁一样。包括日本也一样,它这个年龄层的人口变化,影响了房地产新开工的面积,所以这是不可逆的。  以前在经济过热的时候,有个宏观调控,经济下行,之后又刺激经济,经济又起来了。而这一轮中国已经经历了长达30年的高增长,所以现在也提新常态,包括房地产的销量,已经在2013年见顶了,这是我个人的估计,2013年中国13亿人口,买了13亿平方米的房子,这应该是见底了。之后,2014年房地产的销售面积就下降了,2015年还会继续下降,这说明我们的动力已经不足了。  经济增长从这个这个角度来看就是人口现象。为什么经济下行,我们的就业一点问题没有出现呢?因为劳动人口在下降,每年要下降大概12万人左右。另外上提到,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了上限,产能过剩,环境恶化。  为了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现在推出了“”。从战略的角度来讲,这个设想非常好,但执行还有一定的难度。比如在中国要发展长江经济带,要发展西部地区,这些没问题,但是要往北走就有一定难度,往南走相对还可以。尤其是目前,中国很严峻的通缩的问题,我们已经连续三年为负了,为什么要降准一个百分点,实际上还是因为我们面临的情况,跟2008年的情况有点类似。  2008年中国的经济形式是外部因素造成的。大家知道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传导,这对中国出口型企业产生了比较大的冲击,大量企业停工停产,2008年12月份推出了降准一个百分点,之后也降息。我们4月份也宣布降准一个百分点,我就把这两个时段的数据做了一下比较,发现基本上是非常类似。比如的增速,2008年11月份是5.4%,今年3月份是5.6%,PPI,那时候是正的,但是也在下行,那时候是2%,我们现在是1.4%,所以是比较类似的。  二季度会降准降息  我也做了一下研究,发现降准还是比较可测的,我们每一次降准选择的时点,就是前一个月M2增速出现大幅度的回落。比如今年1月份我们M2增速达到历史上比较低的位置,10.8%,2月份就宣布降准。3月份又是降到了11.6%,再次宣布降准。所以从2008年到目前为止,每一次的降准都是在政府工作报告所确定目标的下方。我们政府工作报告每年都会确定一个货币政策的目标,像今年目标就是12%,你在12%以下你是不达目标的,2013年是13%,2014年也是13%,所以这也是不断下移的。我在3月份参加了台湾两岸金融论坛,我在那时候说4月份可能要降准,我的依据就比较简单,就是经济下行,M2增速回落。按照这样推算,二季度应该还有一次降准,降准还是相对偏中性的货币政策,降息可能说明会向宽松的货币政策走。降准主要是为了对冲流动性的不足,比如外汇占款一季度减少了一万多亿,导致基础货币不足,为了增加货币的流动性,释放流动性,就采取了降准的措施。  现在问题在于什么时候降息,我们已经经历了两次降息,但是在这方面,我觉得恐怕央行有双重目标,一方面响应李克强总理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要求,所以要降息,另外一个目标要实现市场化、存款上限要取消了。现在相应提高到了基准利率的10%,这样的话两次降息就对冲掉了。从现在来看,整体的市场利率水平整体下降,没有实质性的下降,当然这次降准之后,货币市场是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下降。所以货币政策的宽松空间还是很大的,但宽松的效果到底如何,在这方面下一次,比如二季度应该也有一次降息,但是我觉得这次降息恐怕还是会上调存款利率的上限,还在对冲,更好的手段还是在于降准,就是增加资金的供给,这是我个人的判断。  从保就业的角度看,利率可以不动,因为就业没有问题,两个原因,一个是我们的产业结构在调整,第三产业上升,第三产业是相对轻资本的产业,所以带动的就业更多。第二,中国人口的劳动力市场在下降,一方面是劳动年龄人口在下降,另外,中国现在不愿意就业的人增加了,发达国家也是这样,到了劳动年龄不愿意就业,因为他的资本回报率比较高,个人都有资产了。另外一方面,就是房价,房价如果下跌,容易引起房地产泡沫的破裂,从这方面来看降准还是有必要的。但是支持利率走高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现在股市的火爆,这里有一个悖论,有人说这一轮股市的上涨是因为无风险利率下降,那么IPO又增加,这样资本回报率又提高了,又拉高了市场利率水平。所以这不是因为利率下降的原因,总体来看,在目前的情况下,利率下降的幅度比较小,比较慢,中国的经济不像美国经济、欧洲经济、日本经济、它还是有活力的,但是也有问题。  人民币汇率方面,还是会趋向稳定,今年人民币大幅度贬值可能性不大,会有小幅度贬值,央行也不会容忍大量的资本外离。我们的财政政策应该会更加积极,当然,从财政赤字预算来讲,从去年的2.1%提升到2.3%,也是小幅度的上升,财政政策的空间应该还是有的。现在中国的问题是在于,我们面临的债务率水平比较高,主要是企业的债务,地方政府的债务也比较高。企业如何去杠杆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解决好了,中国的经济就能够更加健康的发展。像这一轮的地方国有企业的改革,包括中央国有企业的改革,我觉得都有非常大的紧迫性。所以从改革来讲,大的思路,从大政府转为小政府,从小市场变成大市场,这方面时间关系不多讲了,我们的各项改革,从制度设计来讲,应该还是合理合理的。  结合我们目前的资本市场来讲,资本市场之所以产生这么大的机会,这跟我们目前改革的背景是密切相关的。企业的负债率不能再提高了,有几种解决办法,一种办法就是企业的破产,第二,企业增加股权融资,我原来是债务,我现在把债务转股权,或者我不再举债了,通过股权市场直接融资降低债务率。第三,通过并购重组,把企业出售给一些民营资本,这几种手段都可以降低企业的债务率,这就是对我们资本市场的产生的巨大需求。以前中国经济增长主要靠土地,靠银行。土地价格上涨增加了银行大量的基础货币,银行的信贷规模不断增加,所以中国经济在过去30年当中,主要是靠间接融资,靠银行实现的。现在的模式越来越难实现了,因为目前企业债务水平到了非常高的地步,整个社会产能过剩,各方面问题已经出现了,所以我们需要改革,需要转型。这个改革和转型,资本市场可以充当比较好的角色。资本市场繁荣就是历史的选择,也是政府的选择,也是政策的趋向。这是从资金的供给端解释这个问题。  还有一种是从需求端解释这个现象,为什么我们资本市场以前这么差呢,现在变好了呢?以前我们经济增长一直持续很高,但是我们的股市很差,这个也还是跟我们的经济结构是相关的。因为我们在过去经济增长比较快的时候,就是我们在发展工业化时代,大家对投资的回报率要求很高,实物资产价格都在上涨,我们的钢材、水泥、铁矿石、黄金都在上涨,所有的价格都在上涨,但是当在工业化后期之后你的需求就下降了,对钢铁、煤炭、石油、石化等需求都在下降,这时候你的经济减速。而我们原先作为个人、作为家庭来讲,他的配置资产都是实物资产,买黄金、买房子、买古玩、买艺术品大家觉得都能涨,但这个涨总有一个拐点,这个拐点出现在2011年的第三季度,我在2012年一季度自认为比较得意的一篇文章,就是在2012年3月份写的,我说实物资产的高收益时代或将过去,那时候我认为居民的资产配置应该转向金融资产。从目前来看,我当初判断这个拐点是对的,基本上都是发生在2011年的第三季度,出现了黄金、铜、原格都出现了下跌,而只有标普500指数在上涨,所以还是在继续的延续。这个拐点还是跟我们的人口相关,我们的劳动力出现了负增长,在2012劳动年龄人口净少了345万,9月份之后创业板开始一轮牛市,一直持续到现在,这就是从我们的人口现象,从我们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的替换,解释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我们的投资结构的变化,我们的融资结构的变化。  中国大陆居民家庭资产是有明显的错配  中国大陆居民家庭资产是有明显的错配,房地产占到整个居民家庭资产配置的64%,权益类资产大概只有3%,最近股市上涨之后,最多也就5%左右。但是即便是在对岸的台湾,它的权益类资产还占了8%,房地产占了13%,人口老龄化后,储蓄率会下降,因为人老的时候拿那么多房子没有用,所以要减持房子,最近卖房子的人非常多,然后去买股票,这就是一个置换的过程。像美国,房地产在居民家庭配置当中占到34%,权益类资产,包括居民持有的公募基金占到29%,所以我们大类资产配置正处于切换的过程当中,资金存款搬家,现在居民存款还有60万亿,以后会非常少,因为你的利率市场化之后,存款完全没有必要,银行人说我们以后没有活干了,我问他,你作为银行,你自己存钱不存钱,他说从来不存钱,那银行员工都不存钱,你凭什么让我们居民存钱,以后更多会买。从2012年之后,我们经历了的繁荣,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繁荣,去年银行理财产品从年初的10万亿上升到了16万亿,现在的银行理财产品增长还是比较迅猛,这意味着你的存款必然继续减少。从去年9月份之后,股市这波牛市下来之后,更多的产品转向了股票市场。  股票市场注定无理性本轮牛市持续时间长  这就是我们目前市场的机会,这个机会就是发生在经济下行的过程当中,经济转型的过程当中,而目前来讲我们经济下行依然没有停止,我们政府的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人均的翻番,这是硬指标,意味着政府不能容忍经济下行幅度过多。如果政府不刺激的话,可能就降到5%了,现在之所以没有降这么多,是因为政府在不断刺激,我们的基建投资增速在20%几,尽管房地产投资增速跟我们的制造业投资增速都在下降,所以说有政府的政策刺激,又有我们目前经济结构的调整,又有居民的资产配置上,对权益类资产偏好上升。我们现在每天开户数量是惊人的,但是还有一点,我觉得中国股票市场它注定无是非理性市场,这是由我们投资结构决定的,我们个人投资占到整个交易量的90%,现在新开户的个人当中,60%以上是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的,所以我要讲到,A股市场长期来看还是个人为主体的。  美国的市场当中,散户市场变成机构主导市场经历了70年的时间,所以我们大家说股票炒得太离谱了,这就是由投资结构决定的。即便是基金,它也是有一个排名的压力,所以目前像创业板里面,基金占有的流动市值超过60%,那到底是机构投资者理性还是散户理性,在目前散户主导的范围内是没有区分的,我们也发现哪些行业是散户喜欢的——就业增长高的行业都是散户喜欢的行业,就业增长率好说明成长性比较好,所以我们还要经历比较长时间的非理性的市场。  这个市场你说会不会马上出现牛市的尾声呢,这个还有可能,一方面中国两次牛市的终结都是由于美国引起的,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泡沫破灭,导致了全球的金融危机。接下来不会马上出现金融危机,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举措比较多,有一点大家可能很少提到,就是中国的居民债务水平比较低,我们整个债务水平占GDP36%,美国达到了90%,为什么房价不会出现暴跌。房价可能会有一个回落,但是是缓慢的,因为在中国房地产市值当中,居民的按揭贷款只占到10%,美国占到70%,美国为什么会发生次贷危机,因为居民债务太高了,中国居民债务率很低。主要是国有企业债务高,地方政府高也是导致中国政府的债务率高的原因,这两个债务都是有中国政府信用保证的,所以中国在三五年内不会出现金融危机或者债务危机,所以本轮中国牛市持续时间会比较长的时间,虽然目前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泡沫,但这个泡沫可以通过各种办法化解。  总之,目前中国的经济处于转型当中,中国的资本市场还是机会多多,我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东方财富网)
(责任编辑:DF120)
其他网友关注的新闻
[热门]&&&[关注]&&&
举报原因:
人身攻击 
侵权(诽谤、抄袭、冒用等)
举报邮箱:
举报成功!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网友点击排行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天天基金网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际原油大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