査广州市那里有零吃广州白马服装批发市场场

舌尖上的童年 广州校园周边零食调查
来源:南方网
时间: 08:58
绘图:吴文锋摆在小店柜台最显眼位置的5毛零食。一到放学时间,很多学生聚集到小店购买零食。  “五毛零食”包围中小学校不少学生吃香辣零食上瘾  “六一”儿童节前夕,广州市工商局对商场、超市、中小学校园周边经营门店所销售的糖果、蜜饯、果冻、膨化食品等儿童喜爱的零食进行抽检发现,有21批次儿童食品抽检不合格,再度引发人们对于校园周边零食的关注。  对于这座城市的孩子们而言,舌尖上的童年究竟是否安全?  “椒盐鸡翅”不是鸡翅,麻辣牛肉是面粉“装”的……南方日报记者调查发现,在广州部分学校周边,“五毛零食”以其低廉的价格和浓重的麻辣口味正在征服孩子们的味蕾。面粉或豆制品加上各类佐料和添加剂后,所谓的牛肉、鸡翅等“五毛零食”就这样被炮制而出。  花花绿绿的零食包装背后,是甜蜜素、脱氢醋酸钠、山梨酸钾、食品香精、鸡粉、葱香粉等添加剂成分的如影随形,最多者添加剂达13种。  走访  5毛钱一袋“牛排”不含肉  6月5日中午,正值放学高峰,在第七中学、培正中学、培正小学等学校扎堆的东山口,穿着校服的中小学生三五成群,挤满了窄窄的街道。  49岁的老李开始将小店的大门打开。老李的小店藏身在某老旧小区一楼的角落,平常多数时间都是虚掩着半边门。“没有办法,东山口附近查得严!”老李解释,工商等部门将这里定为重点监控区域,每天会派人不间断巡查,零食店不敢太过招摇。中午放学时间,工商城管等巡查人员回去吃饭交班了,他们才敢打开门做生意。  老李说,来这边的学生都是熟客,能够轻车熟路地找过来,而且带动同学、朋友来消费。  “老板,来4袋北京烤翅!”几个穿着校服的小学生挤上来,手里拿着2块钱。  这些由潮安县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椒盐鸡翅”,一袋净含量为40克,售价只要5毛钱。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发现,包装上不起眼的角落显示这是一种素食类产品。  老李的小店不到10平方米,狭小的空间堆满了零食,很多零食包装显眼位置标注为“牛排”、“牛肉”、“牛筋”、“羊排”等字样,仅在不显眼的地方标注上“面食”等字样,售价都非常低,大部分是5毛钱一包,最便宜的甚至只要2毛钱。这样的包装很容易让人混淆。  老李说,虽然这一片多数学生的家庭条件很好,但是家长一般管教很严,担心学生在外面乱吃,零花钱控制厉害,因此学生们能买的零食不会很贵,他也只进一些大众化的零食,售价大多5毛钱,主要是迎合学生的消费能力。  由于正值学校放学,老李的小店顿时热闹起来,几十名学生排队进入店内选购零食。老李的妻子见状,把各种小零食摆在人行道上,供学生们选购。  记者调查发现,学生们最喜欢的都是5毛钱食品,小食名称为牛肉丝、辣羊排串、豆腐干之类的麻辣食品,条状片状、黄色绿色各式各样。  在老李的推荐下,记者买了几十种这样的小零食,无论什么口味一律5毛钱。记者仔细对照配料表发现,无论是牛肉、羊肉还是豆干都是由面粉、香料和添加剂配制而成,而添加剂的名目更是五花八门,甜蜜素、柠檬黄、阿斯巴甜、安赛蜜、丙酸钙……一袋小小的辣条标注的添加剂居然有十几种之多。  有学生不吃正餐买零食  6月8日下午,记者在东兴南路一家小学旁的小店看到,小学生把小店面围得水泄不通,大部分学生选择的都是5毛食品,上面标识“牛肉干”、“鸡翅”、“留香展翅”、“水煮鱼”、“北京烤鸭”、“热狗肠”等字样,以麻辣味居多。隔着塑料袋包装,就可以闻到一股强烈的香味。  店主告诉记者,这种零食对孩子们的诱惑特别大,“味道浓烈,刺激食欲,搞得他们都不爱正经吃饭了,听说很多孩子中午吃几口就倒掉,然后跑去买零食,有的一买就几十包,大家分着吃,反正很便宜。”  一名培正小学的学生说,这些零食味浓,很辣很香,大超市没有卖,大家吃了还想吃,非常刺激。一般喉咙辣得生疼时,他就会买一瓶冰冻饮料,猛喝的同时感觉非常舒服。接受记者采访的多名店主都表示,这些零食销路最好的就是香辣类零食,学生们吃了还想吃,甚至有不少人会上瘾。  对此,有营养专家告诉记者,这些大量使用香精、添加剂来增加味觉的儿童食品,容易使孩子对浓烈味感形成依赖,对牛奶、蔬菜等清淡却有营养的食品就不爱吃,长此以往,会影响其他方面营养的摄入,导致膳食结构不合理、不均衡。  在天河中学、体育东路小学、体育西路小学、天荣中学附近的天河南二路、六运小区、体育西横街、石牌西路、天河村等街道,花花绿绿的廉价零食同样充斥着周边摊档。  记者随手在某摊位前拿起一包麻辣条,用手一撕,一股浓烈的香料味扑面而来。入口一尝,麻、辣、甜,味道着实很重,多吃两根,舌头开始发麻,而旁边的学生却吃得津津有味。这包麻辣条标注的产地是郑州某食品有限公司,针对其外包装上印着的卫生许可证号,记者遍查卫生部、河南省卫生厅、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的卫生行政许可,都没查到这个号码。  体育西路小学门口附近有一家炸鸡柳流动摊贩,档主一边忙着收钱找零,一边用拿过钱的手抓着鸡柳下油锅炸。在一些煎炒类、烧烤类流动摊档上,摆着许多青菜、豆腐、鸡翅等各类食品。放学时间一到,不少学生走出校门就直接光顾这些小摊档。该校5年级的曹同学称,这些摊点的鸡翅味道很浓,比家里做的正宗许多,他每个星期都会来买。  “原装进口”零食来路不明  在培正中学旁边的一家文具店,店里不仅售卖文具,还摆放了各种零食。这些零食琳琅满目,包装精美不说,还出现了不少外国食品。  “这些食品都是原装进口产品,每袋要1元到2元不等。”一名中年妇女模样的店主介绍,她们比其他小店稍微高档一点,但多数零食的价位仍然是5毛钱。该中年妇女掏出几袋零食向学生推荐,称是韩国原装进口的,只要2块钱。包装上基本全是韩文,大家根本看不懂。  据了解,根据《产品标识标注规定》,产品标识所用文字应当为规范中文。可以同时使用汉语拼音或者外文,汉语拼音和外文应当小于相应中文。  店主解释,这是她从韩国经销商进的一种糖类零食,对于其他的也是一无所知。至于原料和食用方法等产品介绍,要懂韩语的人才能看懂。在这堆外国食品的货架中,记者还看到所谓来自日本、泰国、越南等地方产的零食,包装标示都用这些国家的文字所写。  记者在现场看到,来选购这些所谓国外食品的学生,多数是小学5年级以上,高一年级以下的女生。  奶茶店碎冰用砸 开包装袋靠咬  “阿姨,一杯雪碧蓝莓”、“我要一杯可乐奶茶”、“一支火腿肠”……在同德围文峰小学附近一家奶茶铺,一群小学生争先恐后地向店主递钱买零食,店主接过钱的手拿起一次性杯子就往里装各种颜色的东西,递给正在等待的孩子。  这是日前记者在同德围调查时看到的一幕。  6月8日下午1:20,离下午上课还有25分钟,上学的学生络绎不绝,途经奶茶店时,大多会选择来此光顾。  学生们买得最多的是所谓的“奶茶”。这些奶茶都是店主自制的。店主并没有戴手套,她那接钱的手很快就掏出一个一次性塑料杯,往里面装些冰块,接着拿起苍蝇“吻过”的有着一层厚垢的瓶子,倒进一些奶色东西,然后根据学生的选择添加可乐、橙汁或者雪碧等东西,再用那尘垢明显的封口机给杯子密封。  店主不仅仅自制奶茶,还在小小店面中摆下了油锅和烧烤台,烤制鸡翅、火腿肠,并油炸薯条等。就在紧邻烧烤台的店外,距离不到1米处,放着一个竹箩筐,装满了塑料袋、一次性塑料碗、带有油污的竹签等垃圾。招惹了不少苍蝇,并连带为烧烤台带来挥之不去的“顾客”。这些被苍蝇“光顾”过的肉制品,就这样卖给了学生们。  令人吃惊的是,店主在制作过程中发现碎冰块不足,从冰柜里拿出一袋冰块,在地面砸出碎冰,然后就直接用来制作“奶茶”、“龟苓膏”等。  此后的一幕幕更加惊人:在给炸好的薯条加盐时,店主拿来一包未启封的盐,嘴咬住袋口,把袋子撕开,然后从中倒出盐,撒在薯条上,而未油炸的生薯条则放在一个垃圾桶边上……  记者发现,这家自制熟食品的小店只挂着一个“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执照,未见到食品卫生许可证等证件。尽管如此,小店还是受到学生们的热捧。  店主说,这些冰冻的奶茶夏天很好卖,1杯只要1块钱,最受学生欢迎,一个中午就有上百名学生来“帮衬”。  调查提醒 畅销零食  添加剂最多达13种  记者在这些校园周边的小店购买了24种畅销零食,发现虽说名字写的是肉,原料都是面粉,主要分两大类,调味面制品和膨化面制品,之所以能散发出浓烈的肉香味,主要是添加剂的缘故。几乎所有的小零食都列出了甜蜜素、脱氢醋酸钠、山梨酸钾、食品香精、鸡粉、葱香粉等添加剂成分,使用了5种以上添加剂最多者添加剂达13种。  据了解,在食品化学污染物和有害因素常规的监测项目中,就包括小零食中含有的着色剂:日落黄、柠檬黄;防腐剂山梨酸钾;甜味剂、甜蜜素、糖精钠等,而上述在24种小零食中都普遍存在。  记者在一款名为“神雕侠侣”的香辣片上发现,配料包括优质面粉、水、食用油、辣椒和味精等7种,但食品添加剂却高达11种,包括脱氢乙酸钠、山梨酸钾、丙酸钙、阿斯巴甜(含苯丙氨酸)、甜蜜素、糖精钠、钮甜、食用香精、日落黄、焦糖、单甘脂、呈味核苷酸二钠。一些麻辣食品本身还含有大量的辣椒粉等配料及防腐剂和食品添加剂。  虽然外包装拙劣,但都标出了产品成分、生产厂家,基本都有QS食品生产许可证,大概这就是店老板所说的:“不怕查,都是正规食品。”  在24种5毛零食中,有3家企业工厂不存在,有2种无QS号。记者登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网站,查询这些产品和企业时,发现QS认证里有15款不能打开详情,这个标志怎么来的令人生疑。据质监局相关人士介绍,有些厂家可能因投诉太多并集中尚未解决,或者被检查查处未见整改,就可能导致不能打开详情。  同时记者还发现,一些企业和食品还上过“黑名单”。最受孩子欢迎的“辣条”是河南新郑一家食品厂生产的,这家企业在2011年被列入“河南省88家不合格产品企业”之一,他们的主打产品正是麻辣调味面制品。而潮安县南盛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南盛牌好的吃麻辣鸡丝(直接挤压型膨化食品)、潮安县真香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香发牌蓝锅巴(油炸型膨化食品)都曾检出不合格而遭曝光下架。  案例  幼儿每月零食花销五六百元  巧克力棒棒糖、酸奶、小蛋糕、草莓,一样一样清点好之后,差不多下午4点半,黄奶奶带着这些食品去幼儿园接孙子。黄奶奶的孙子免免在天河北某民办幼儿园读小班。该幼儿园每天放学都有许多家长聚集在园门口等待接孩子,而绝大多数家长不会空手而来,都会带着一些水果、零食之类。  “开始我们是不带零食的,但后来发现别的家长都带,孩子看着人家吃也怪难受的,所以我们也带了。”黄奶奶说。  有家长告诉记者,带零食去不仅自己家孩子可以吃,也会鼓励他们分给好朋友一起吃,让他们养成“好东西大家分享”的习惯。还有家长表示,幼儿园一般会在下午放学前安排户外活动课,孩子运动量大,自然会饿,所以放学时就会带一些点心过来给他们补充能量。  记者请这些家长粗略统计了一下,孩子们平均每月花在“放学零食”上的费用大约在150D500元之间,加上平时在家吃的零食以及周末“加料”,有家长称“每月600元零食花销是不在话下的”。  由于食品安全问题频现,家长们在选择零食时自然更添一份谨慎。有家长甚至直言:“包装简陋的、没有牌子的、价钱便宜的零食大多有问题,家里一般买的都比较贵,这样心里才踏实。”黄奶奶也说,他们家好多零食都是国外进口的,比如免免常吃的一种日本巧克力棒棒糖,售价要15元/支,比普通巧克力棒棒糖要贵一倍以上。  小学生从早餐费中“截留”零用钱  在调查过程中,记者走访了部分学生。岭南花园小学五年级女生小茜说,她最喜欢的零食就是一元一杯的奶茶,父母也不会反对她买零食,“只要不买5毛钱的东西就行”。  小茜告诉记者,她吃零食的原因是“嘴馋”。她每月都有50元零花钱,每周会买2D3次零食,由于父母担心0.5元一包的小零食不卫生,所以不允许她买。  男生们的偏好却不太一样。文峰小学四年级男生小磊和一班同学则更愿意光顾奶茶店旁边的零食店,然后和小伙伴们一路走一路吃0.5元一包的“红椒素牛柳”。  小磊说,每天家里都会给2.5元吃早餐,小磊会将其中2元用来买2个熟鸡蛋,剩下的0.5元则归自己支配,这自然就用来买零食。小磊说,他喜欢的是冻果冻,1个刚好0.5元。  除开从早餐中偷偷留下的钱之外,小磊还能从父母那里得到100元左右的零花钱。其平时购买的零食包括“叫化鸡”、“葱油薯片”、“爱挑逗”、“火爆蹄筋”等。  一名家长称,看见小孩吃完零食后,手上都是红红的酱料,小孩子还把自己手放嘴里尝味,“都是很不卫生的,不知把多少细菌吃进肚子。”  有些家长对此倍感头痛。“为了不让儿子在学校门口买小零食,零花钱不给,但没想到儿子以借钱、赊帐、偷钱等方式来买零食。”  校方  无权禁止学生吃零食  对于家长带零食到幼儿园给孩子们吃,园方虽未明确禁止,但园主任表示,不希望孩子养成好吃零食的习惯。“幼儿园每天下午会安排一顿点心,一般是包子和豆浆或者五谷稀饭,孩子们都挺喜欢吃的,放学时应该不会再饿。”该主任说。  在天河区另外一家幼儿园,记者了解到,他们是严格禁止家长把零食带到校园里给孩子吃的。“如果出了校门,我们就不管。但从目前情况看,家长们都遵守得很好,没有人带零食来给孩子们吃。”该幼儿园负责人说。  曾在天河区华阳小学任教的一名老师称,每天放学后,学校周边的几间连锁超市都爆满,许多穿着校服的学生三五结伴地购买零食。“我们是很不提倡吃零食的,还不如早点回到家吃晚饭!”该老师说。  而在一些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弟为主要生源的学校,情况则更令人担忧。据员村地区某小学校长介绍,在该小学就读的主要是村民子弟和外来工子女,他们平时的零花钱不像城里孩子那么多,对零食的要求也比较简单,家长也不怎么管,所以每当看到孩子们吃零食,她都有点担心。“但是学校没有权利禁止学生吃零食,最多只能提醒他们到正规商店购买有牌子的食物。”该校长说,“但学校周边也没有什么好的商店,都是一些杂货店,还有不少露天摊。”  买儿童食品请“两看”  (一)家长在为儿童选购食品时,一看“QS”标志。“QS”是食品质量安全认证、市场准入的标志,目前已在绝大多数儿童食品包装上使用;二看保质期、生产日期、商品名称、厂名、厂址和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表等内容。另外,要主动索要、妥善保管购物凭据,万一发生质量问题时可作为维权、索赔凭证。  (二)最好选择规模大、信誉好的品牌产品。  (三)食用时最好适量,注意饮食健康。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成希 李春江 黄少宏 刘静 刘怀宇 郑佳欣  实习生 姚佳敏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李春江  专题策划:谭亦芳 专题统筹:郑佳欣(责任编辑:耕牛)校园周边食品安全调查:超标辣条等问题零食充斥市场
  5月16日下午,北京丰台区某小学的学生在附近小超市买东西。中新网邱宇 摄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6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要求“开展学校食堂和校园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对北京部分学校走访发现,大学周边的食品摊贩卫生问题较多,中小学校附近超市的零食存在过期食品等安全隐患,但多数中小学生买零食时“从来不看生产日期”。专家表示,在强化监管的同时,学生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还有待提高。
  中小学附近超市部分零食过期半年仍在出售
  多数中小学生买零食时“从来不看生产日期”
  每天下午4点放学后,北京丰台区某小学对面的超市都会挤满买零食的学生。辣条、豆干、干脆面等被摆在显眼的位置,多数卖5毛一袋。
  六年级的李雪说,班里30名学生几乎都买,最受欢迎的是辣豆干,她自己常吃,“有时候辣得胃疼,但还是忍不住要吃”。
  记者走访北京市多家中小学,发现附近超市均有类似零食销售。但问题是,有些食品已经过期,有些曾因食品添加剂超标被监管部门要求下架。
  比如,一种牛奶巧克力豆的生产日期为2014年9月,保质期1年,过期半年多,但仍被摆在货架上出售。多数中小学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买零食时“从来不看生产日期”。
  还有中小学生常吃的一种辣条,2015年曾多次被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抽检认定不合格,原因是糖精钠、山梨酸等食品添加剂超标,但该食品仍在销售。记者在不止一家小学附近的超市都见到了这种辣条,并随机购买了一包:生产日期为2016年4月,但包装上所印食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截至2016年2月。
  大学周边小摊贩多无证经营
  流动摊贩“遇到城管就跑”
  5月16日,北京市某批发市场,麻辣烫食材的包装袋都未封口。中新网邱宇 摄
  与中小学周边主要是固定门店小超市不同,食品摊贩在北京的大学周边较为常见,每到晚上,麻辣烫、烤串、炒面等流动性食品摊位就会大量出现,购买者多为大学生。
  这些食品的卫生情况如何呢?记者在北京市某批发市场发现,麻辣烫冷冻室里,牛肉丸、鱼豆腐等20多种食品的包装袋都未封口,且没有生产日期。某麻辣烫批发商说,“封口处的生产日期被撕掉了,而且从没听过有进货的人问起保质期的问题。”
  为保障食品安全,《北京市食品摊贩监督管理办法》规定,食品摊贩应当悬挂公示经营证,用于食品经营的工具、用具、容器、包装材料应符合有关食品安全标准。
  “像我们这种流动性卖食品的全都没有证”,王伟常年在海淀区某大学附近用小推车卖紫菜包饭,他说,自己曾被罚过1000元,现在“遇到城管就跑”。
  另有一位卖鸡蛋灌饼的小贩透露,“罚款的多少要看推车大小,三轮车三五百,好的车子上千,先去城管所登记,再去银行交钱”。她说,“经营证门槛高,小的门店都办不下来,更别说我们了。”
[责任编辑:114网址导航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校园周边食品安全调查:超标辣条等问题零食充斥市场
日08:15&&来源:
原标题:校园周边食品安全调查:超标辣条等问题零食充斥市场
&&&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6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要求“开展学校食堂和校园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记者对北京部分学校走访发现,大学周边的食品摊贩卫生问题较多,中小学校附近超市的零食存在过期食品等安全隐患,但多数中小学生买零食时“从来不看生产日期”。专家表示,在强化监管的同时,学生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还有待提高。
  中小学附近超市部分零食过期半年仍在出售
  多数中小学生买零食时“从来不看生产日期”
  每天下午4点放学后,北京丰台区某小学对面的超市都会挤满买零食的学生。辣条、豆干、干脆面等被摆在显眼的位置,多数卖5毛一袋。
  六年级的李雪说,班里30名学生几乎都买,最受欢迎的是辣豆干,她自己常吃,“有时候辣得胃疼,但还是忍不住要吃”。
  记者走访北京市多家中小学,发现附近超市均有类似零食销售。但问题是,有些食品已经过期,有些曾因食品添加剂超标被监管部门要求下架。
  比如,一种牛奶巧克力豆的生产日期为2014年9月,保质期1年,过期半年多,但仍被摆在货架上出售。多数中小学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买零食时“从来不看生产日期”。
  还有中小学生常吃的一种辣条,2015年曾多次被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抽检认定不合格,原因是糖精钠、山梨酸等食品添加剂超标,但该食品仍在销售。记者在不止一家小学附近的超市都见到了这种辣条,并随机购买了一包:生产日期为2016年4月,但包装上所印食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截至2016年2月。
  大学周边小摊贩多无证经营
  流动摊贩“遇到城管就跑”
  与中小学周边主要是固定门店小超市不同,食品摊贩在北京的大学周边较为常见,每到晚上,麻辣烫、烤串、炒面等流动性食品摊位就会大量出现,购买者多为大学生。
  这些食品的卫生情况如何呢?记者在北京市某批发市场发现,麻辣烫冷冻室里,牛肉丸、鱼豆腐等20多种食品的包装袋都未封口,且没有生产日期。某麻辣烫批发商说,“封口处的生产日期被撕掉了,而且从没听过有进货的人问起保质期的问题。”
  为保障食品安全,《北京市食品摊贩监督管理办法》规定,食品摊贩应当悬挂公示经营证,用于食品经营的工具、用具、容器、包装材料应符合有关食品安全标准。
  “像我们这种流动性卖食品的全都没有证”,王伟常年在海淀区某大学附近用小推车卖紫菜包饭,他说,自己曾被罚过1000元,现在“遇到城管就跑”。
  另有一位卖鸡蛋灌饼的小贩透露,“罚款的多少要看推车大小,三轮车三五百,好的车子上千,先去城管所登记,再去银行交钱”。她说,“经营证门槛高,小的门店都办不下来,更别说我们了。”
  为何校园周边食品安全难治?
  北京城管人员:全市没统一标准,执行时很为难
  去年10月,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正式施行,强化了监管和惩罚力度,被冠以“史上最严”的称号。为何在如此严格的法律保障下,学校周边仍有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呢?
  在打击违法、违规摊贩方面,北京市城管某执法人员对记者表示自己的无奈:由于全市没有统一的标准,城管在执行时感到很为难。他说,“被执行人会抱怨,同样在北京,为何在这个区域允许,另一个区域又不允许?我们城管也拿不出一个标准。”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沈岿从企业与政府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他说,首先,部分企业出于追逐利润和减少成本的考虑,对食品安全问题不够重视。其次,法律出台后不一定马上见效,因为政府部门在分配资源、加强执法上也需要时间。
  沈岿还说,从实践来看,基层的执法会涉及到食品企业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尤其是大型食品企业,虽然可能有违规行为,但在当地又比较重要,这时,食品问题就会变得复杂。
  国家将开展学校食堂和校园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专家:需强化监管 提高学生食品安全意识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6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要求“开展学校食堂和校园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记者从北京市城管某执法人员处获悉,城管加大了对流动摊贩的打击力度,公安、交通、城管、治安的探头已经连网,监管手段也非常齐全,主要清查无证经营者。该执法人员说,在他所负责区域的学校周边几乎没有流动摊贩。
  在执法标准和监管方面,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16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要求,“从健全法规标准入手”,加快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制度,增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专业性和系统性。研究制定关于完善统一权威食品药品监管体制的意见。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调查分析师郑宣东认为,在强化监管的同时,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还有待提高。他说,“日本在这方面做得不错,有些中小学设有专门的食品课,孩子可以学到更多有关食品安全的知识。”
  沈岿指出,《食品安全法》在内容上比较严格,关键还是要加强执行。当然,还要考虑中国的现实情况,第一是人口多,第二是小摊贩大量存在,消费者在提高食品安全方面可以有期待,但彻底改善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完)
(责编:曾璇、聂丛笑)
今年夏粮喜获丰收 总产预计达两千八百亿斤
据介绍,今年夏粮播种面积保持稳定,预计夏粮面积4.14亿亩,其中冬小麦面积3.39亿亩,均与上年基本持平,单产略有减少。专家分析,冬小麦产量构成“三因素”呈现“一减两增”态势,亩穗数减少,穗粒数和千粒重均增加。
夏天防晒吃什么?这些食物可以保护皮肤
夏季防晒吃什么食物好?夏季天气炎热,紫外线强烈,对皮肤伤害很大,在户外一定要做好防晒工作。你知道吗?对饮食足够重视的话,食物也可以帮我们做好一部分防晒工作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州天马服装批发市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