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中国以后的经济发展几年在中国的发展

更多公众号:style881自媒体大时代,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电子科技的发展改变了消费者的生活方式,改变了企业的管理运营方式,改变了这个时代,这场移动互联风暴,如何应对,企业应如何变革,请关注:自媒体大时代!最新文章相关推荐对这篇文章不满意?您可以继续搜索:百度:搜狗:感谢您阅读技术控|德国这样盖房,中国还要再追50年?,本文可能来自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管理员。QQ:中国的工业实力和德国相比,为什么差距这么大?
德国2战后一片废墟,只有优秀的产业工人和货币制度。然而不出几年就迅速腾飞,工业实力堪称世界数一数二。因此用什么战后混乱,积贫积弱为借口来解释为什么中国沦为第三世界国家,根本毫无依据。同样还有日本。为什么中国人没有优秀的产业工人,没有优秀的领导人和货币制度呢?是因为宋代之后,真的没有中华了吗?纵观世界各国,唯有中国能坚持500年不进步,不发展,没有工业技术和科学实力的革新(明代到清代)。即便解放独立后,仍然进步缓慢,没有伟人出现,没有具有远见的工程师和认真严肃的产业工人,到处都是泡沫和投机倒把分子。原因何在?中华的文化历史,社会信仰已经被撕裂,社会没有共同目标和向心力,人人都是见钱眼开,移民美帝,这是原因之一吗?二战后的德国虽然满目疮痍,但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经济学家还在,国家文化还在,因此迅速制定了复原计划。相比中国。。只能借助马克思主义从武力上获得领土统一。失去文化和大师的中国,未来还有前途吗?会成为下一个俄罗斯吗(大但是弱)?是否会因此永远成为第三世界国家?
按时间排序
首先,中国不是“沦为”第三世界国家,中国从1840年之后,一直就是第三世界国家。德国开化早,科学发达,早在几个世纪以前,德国的科学文化就十分发达,德国就有黑格尔,康德,马克思这样世界级的哲学家,还有高斯,莱布尼茨,黎曼这样的数学家,后来还有普朗克,爱因斯坦,海森堡这样的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基础一大半都是德国人建立的,中国哪怕现在,有一个可以和上面的人相比的吗?中国明清之际相对欧洲确实没什么发展,不过这和网文中的崖山之后无中国完全是两回事,完全是因为外无强敌,不思进取,体制僵化的问题。等到中国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落后太多。更不用说以后中国109年连国家的稳定都保证不了,更谈不上发展和追赶了。正是因为基础这么差,所以更衬托出今天中国发展成就之大和中华民族的伟大。
题主应该去德国驻华使馆申请国籍了,俺国又穷又土容不下阁下这尊大佛。
二战后美国援助了德国。。。
德国并非一片废墟:1.机器设备战前德国是一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二战后联邦德国能集中了战前德国70%的设备能力和62.4%的工业产值,从而为恢复和发展工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技术基础(转移到地底下保存的)2.人才1950年,联邦德国在校大学生为1003393.根据马歇尔计划,西德在年获得了36.5亿美元的援助和大量美国的工业设备以及部分美国工业链的转移===================================================================1949年
中国上面随便一项都没有
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国家工业化进程的主要指标在1949年的情况:1、文盲率中国约80%,印度约80%,台湾20%,日本<5%,美国<5%1949年中国在7岁以上的人口中,只有30%的男性和1%的女性具有能够读懂一封简单信件的文化水平(相当于小学1年级)2、农业人口比例中国83.5%(1952年),印度约80%,台湾53%,日本41%(1955年),美国23%(1940年)3、人均年用电量(发电量)1949年:中国8.0度,印度13.6度,日本519度,台湾113度,韩国32.4度,土耳其36.2度,马来亚110.1度,美国1974度;南非812.4度,加纳44.5度。4、人均年用钢量或产钢量1949年:中国0.3公斤,印度3.8公斤,日本40.4公斤,台湾8.4公斤(1950年),韩国0.4公斤,土耳其5.1公斤,美国471.6公斤,南非52.1公斤,津巴布韦9.6公斤。5、人均铁路货运量1949年:中国0.10吨,印度0.27吨,日本2.94吨,台湾0.93吨,韩国无数据,土耳其0.43吨,马来亚0.52吨,南非2.82吨,肯尼亚0.35吨,莫桑比克0.41吨;==================================================================1949年前后的中国,8.0度的人均发电量甚至在黑非洲最多也只是中游:在加纳(44.5度)、阿尔及利亚(60.0度)、津巴布韦(214度)等国之后,与马达加斯加(6.2度)、莫桑比克(6.9度)等国为伍……1949年前后的中国,占当年世界人口近1/4的中国人总产钢量仅占世界总产钢量的0.1%!人均钢产量不到世界人均钢产量的1/200!即使是厚着脸皮用1943年(含日据东北)人均产钢1.8公斤的数据来比较,却仍是连黑非洲的津巴布韦都比不上——他们1943年人均产钢3.3公斤,1949年人均9.6公斤!1949年前后的中国,人均仅有“几乎夷为平地,物资限量供应”的日本人均硫酸产量的1/280、人均烧碱产量的1/70、人均纯碱产量的1/10、人均精炼铜产量的1/260、人均水泥产量的1/35、人均钢产量的1/140、人均化肥产量的1/700……各种工业品和工业原料(如:烧碱、磷酸盐、精炼铜、铝等)总规模即使是名义上的历史最高年产量也比不过印度、南非等国,只能和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埃及、土耳其等国为伍;例如:磷酸盐和硫酸年产量,中国为14.8万吨(1953年)和4万吨,阿、摩等国依次为64.8万吨和3.7万吨;369.3万吨和2.9万吨;36万吨和2.1万吨;……。至于人均——可以这样说,任何国家的任何工业品,只要能找到两国1950年以前的同年产量数据,其人均产量基本都高于中国!==========================================================================  最关键的是,包括东北在内,1949年中国5.4亿人中,文盲率高达80%以上,当年小学毕业生仅有64.6万人,和现在的硕士博士生数量相当,以至于高小(小学4、5年级)毕业生也成了“知识分子”!而当年大学毕业生更仅有2.1万人,其中文科生约占80%!工业建设所急需的各种技术人员总数不足5万人(含见习生),占人口比例不到万分之一,工业(含土木工程)科研机构不过区区32个(归并后共21个),甚至远不及当时美国一个“托拉斯”雇佣技术人员的数量!===========================================================这才是和“同在废墟中”的日本、德国最大差异所在。大陆的工业基础即使是在黑非洲最多也只能算中游;我们确实是一穷二白。from--
看了你对别人的回复,你都立场都站好了还问啥
这个世界最重要的是人,不是那些厂房机器技术枪支大炮等等等等。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施行义务制教育的国家,甚至可以追溯到1619年,普法战争时期法军还是一群文盲,德军就是一群中小学生了,而中国直到一个世纪之后才完成这一任务,一战及二战之后,德国虽然遭到一片废墟并被美苏掠劫,但是德国依然拥有数量庞大的高素质工人以及工程师,战后在美苏冷战的大坏境下,依托着传统的底蕴,迅速建立了强大的制造业体系,生产着世界上最优秀的民用工业品,但因为美苏两国对于高端科学家的掠夺以及战后的种种限制,德国在高尖技术领域无力竞争。题主你太低估人的作用了,也太低估德国数百年的工业文化积累了,德国有的岂止是优秀的产业工人和货币制度,德国的教育制度(尤其是职业教育),工业文化,国民素质,文化底蕴都是世界顶尖的。教育制度,德国人的教育制度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制度之一,职业教育则没有之一,就是世界最好的,这是几百年发展的沉淀,德国的大学是免费的,国民的英语水平是世界上母语非英语国家最好的,职业学校和综合性大学平行发展,各大学之间实力也很均衡,这样的教育给德国提供着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战后那一批高素质人才早就死绝了,德国的教育制度才是优秀产业工人的源泉。再看看中国,教育体制问题依旧很大,职业教育就是混混集中营,各高校间差距悬殊,整个社会对教育的追求过于功利性,这无关政治文化及意识形态因素,这就是几百年的积累,中国老一代文盲都还有很多活着,现今领导人是工农兵大学生,大学入学依旧是完全的考试选拔,不是一次两次改革也不是一个两个人可以改变的,也不是可以跃进的,中国教育还有很久的路要走,但愿少走弯路,但愿不要走太快,这需要上百年好几代人不停地发展,真的不是跟着别国学习改革就能完成的。工业文化,国民素质,文化底蕴,德国大部分普通家庭里都有一套完好的家用工具(螺丝刀,扳手,电钻,锯子,电笔,铁锹,锤子,锯子等等,不用鄙视,这就是产业工人最基本的工具),有车库的家庭里有一台小型机床以及电焊等工具都再正常不过,家里有什么小的改动,直接自己抄家伙就上,完全不需要请人,这种文化下,产生优秀的机械工人再正常不过。国民素质,只提几点,垃圾分类,无论是否认识,见面会微笑说hallo,即使搞大屠杀都会严格的按照程序,德国人何时干过日本人那种毫无纪律无秩序杀戮。文化底蕴,德国人在诗歌、歌剧、音乐、哲学上的造诣就不用多说了吧,共产主义都是德国人搞出来的。这些方面中国人还要追多少年???数百年吧,现在年轻一代刚刚做到不随地吐痰、排队以及不乱扔垃圾。楼主的问题更好的说明了大跃进等一系列运动的根源,轻视他人的时间积累,急于求成,对于缓慢的进步给予严厉的叱问,在这个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社会面前,中国还太年轻,中国也很古老,整个欧洲从大航海时代到现在发展了超过500年,美国则更是卸下了欧洲的历史包袱保留了欧洲先进思想在发展,日本则东西贯通,不要命似的发展了150年。中国的历史包袱太重,所以中国要百来年的时间才完成转身,中国的历史底蕴也太深,中国完成转身后转瞬间就追到了身后,待续》》》》
去买比亚迪股票吧。占有德国25%工业产值,1/3研发经费,关联产业大于40%工业GDP的汽车工业,到现在没做出来技术和成本能匹敌比亚迪电动+混动车的。呵呵。
简而言之,一是时间的沉淀,二是细节的把控,三是政府的政策引导。
什么没有大师的时代,你们是不是被文艺青年给洗脑了。有大师的年代,民国的黄金时期,又怎么了。还不是花天酒地,愉快撕逼。 然后日本人打过来全部傻逼了。你看看苏联,也是农业国底子。大家一起闹革命,到二战的时候诺门槛是怎么收拾本子的。怎么没有人,说苏联没有大师?然后,KMT就开始哭诉中国落后,没够工业,可怜。日本人好可恨。你说的大师,干什么去了。谁告诉你,中国古代就是先进的。进步的。 中国在秦朝,就被罗马领先了。
自己参考罗马bug一样的存在。
只不过是后来欧洲傻逼的信了基督教。
才全面落后于中国。后来人家醒悟了,自然反超很容易。我们100年前,还一无所有。
如今,都成了世界第二,有了完善的工业体系。 这样的成就,我觉得已经对得起历史了。德国人和日本人也不是傻逼啊。他们也一直在前进。可见的是,大家之间的差距,每一天都 在缩小。
保持这样。就够了。
你觉得德国工业举世无双,德国火车还不是一样出轨,汽车一样烧机油,莱卡一样死机。步枪造出来,外观牛逼,服役之后发现,连续来几发精度开始操蛋,寿命不足。
每个国家都有傻逼的时候。 不要妄自菲薄。也不比嘲笑别人。没有工业,我们国家,大概就是一个放大版的孟加拉国。大家看到很多高端技术是引进的,比如说汽车是和外国合资的。但是如果没有完善的国内工业体系配套,想合资都没机会。如果我们生产汽车,不能用宝钢。要从德国鲁尔拉过来。那不要说汽车了,自行车都造不出来。
钢铁只是一方面,各种化工,橡胶也是极其重要的。外国汽车,能够在找到完善的供应链就是我们工业体系成功的象征。我们和高端之间的差距,无非就是最顶尖无力实现。加工精度不足。这些都有是学霸和学霸的差距。何况未来,大家都用3D打印,或者脑洞再大一点。用强或者弱核力来加工。谁还会想起机床精度和几个轴的差别。而且国家也很聪明,大力发展3D打印,歼15不是就用上了吗。
在质变面前,量变更本不是个事。我们不比死磕量变,因为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你们真的还不满意吗?
答主所谓的战后废墟论,根本不是关键。德国在100年前,就已经是最强大的现代化国家,那时的现代化就是工业化。而中国那时候工业基础基本为零。虽然被占领和瓜分,德国的工业人口基本还是得到保留,战后在美国的扶持下,很快就恢复元气。请注意,他们的恢复不是从零开始。不是从零开始不是从零开始不是从零开始这一点很重要。而二战后的中国一穷二白,更缺少足够的受教育人口,更别提工业人口了。导致人家恢复元气的时候,我们其实还是啥都不会。我记得我小时候,也就不到20年前,中国还喊着努力实现四个现代化呢,虽然很快就不喊了,但差距多少年你算算。
谢邀。然而(^Д^)呵呵!
我非常赞成
的答案同时我也想附几张图来说明:比如他的答案中提到:1949年之前,中国就是个连印度都不如的赤贫国家1921年的印度,拥有铁路5.6万公里,1949年,中国拥有铁路2.8万公里1913年,印度是仅次于英国的世界第二大棉纱出口国,中国是印度产量的5%1914年,印度钢产量7.8万吨,中国不到1万吨。不过,对于中国的未来,我和提问者一样不太觉得乐观。因为虽然现在的中国有类似当年欧洲列强的工业体系,但是人家制造工业体系,造的是坚船利炮,是用来扩张,是用来杀殖民地男人、掠夺殖民地妇女和土地的。所以欧洲人从1492年到1992年间,从欧罗巴一隅扩散到美洲、澳洲、南非,足有将近十六亿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优哉游哉的完成了工业化、新社会建设的转型,并将自己的痛苦转移到了美洲、印度、非洲的其他人民身上。现在的殖民地虽然独立了,但是他们的语言仍然是欧洲白人的ABCD。也有些殖民地,比如拉丁美洲那些,原住民已经被杀光,剩下的都是洋鬼子的后代。相比之下中华民族在这五百年间什么事情也没做,确实如你所说“纵观世界各国,唯有中国能坚持500年不进步,不发展,没有工业技术和科学实力的革新(明代到清代)。”虽然你的话更悲观,但我认为从生存空间上来看,确实如你所言。现在的中国纵然有再牛逼的工业体系,也不能用于扩张,不能用于和别的民族竞争生存空间,所以我认为未来的中国仍然会存在,但是不会腾飞,顶多维持在东亚一隅,拥有核弹,谁也不敢惹的这个现状。除非亚特兰蒂斯突然冒出来了。总之,我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说一点,那就是西方人在现代化过程中,比我们拥有的时间和空间实在是多太多了。附:世界人口分布图,可以看见东亚的人口压力和美洲大陆相当。
中国人祖先落后挨打导致的恶果,到现在子孙还在承受从年,中国平均13年就要遭受一次外国入侵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赔偿英国2100万两;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赔偿英国、法国一共1600万两;1894年,甲午战争赔款,中国一共赔偿2.3亿两;1900年八国联军赔款,本息合计9.8亿两;一直赔到1940年甲午战争中国赔款2.3亿两是什么概念?日本7年财政收入的总和庚子赔款的本息合计9.8亿两呢?日本33年财政收入的总和老蒋1927年上台,还款还到了1940年,还了13年,等于还掉了日本10年财政收入的总和!日本拿到战争赔款后,搞教育,扩充军力,购买欧美机器搞工业化,40年后的1934年成为列强中的一员整个民国时代,在经济上就是列强不断压榨中国的赔款还债史再来个抗日战争,中国伤亡3000万人,经济损失几千亿美元.经过日本两次侵华战争和八国联军的洗劫和国内战乱之后1949年之前,中国就是个连印度都不如的赤贫国家1921年的印度,拥有铁路5.6万公里,1949年,中国拥有铁路2.8万公里1913年,印度是仅次于英国的世界第二大棉纱出口国,中国是印度产量的5%1914年,印度钢产量7.8万吨,中国不到1万吨,印度的工业实力比当时的中国强多了有人吹上海是当时远东第一大城市,这个第一大是指人口,就像现在上海也是远东第一大人口城市一样。如果说经济实力,在亚洲,当时的上海比不过孟买,更比不过东京 !.当日本的义务教育普及到99%以上时,新中国建国的时候90%的国民还是文盲现在欧美日列强发达国家大学生占总人口比例都在40%左右,中国现在大概在12%左右日本二战后,到199X年,过劳死文化兴盛了50年,才有了今天发达的日本中国的过劳死文化到现在才30年,还得苦干20年才能发达起来美国的高速公路网1970年前就建完了,纽约地铁是100年前建的;伦敦地铁是150年前建的美国的40万公里铁路都是在1916前建的,也是快100年前的事了纽约帝国大厦是1931年建的,这是84年前的事 !.............我们需要发展的时间,伟大是需要时间来体现的。...................2014年,华为研发经费400亿,相当于65亿美元;2015年,华为研发经费预计500亿,相当于80亿美元;以投入研发经费计,华为在日本,仅次于丰田,排第二;华为在德国,仅次于大众,排第二;华为在法国,超过赛诺菲,排第一;华为在英国,超过葛兰素史克,排第一;预计,2015年,华为将进入世界各国非军工企业研发经费前10强。......中国未来的发展会如何 ?让我们从研发经费的视角,看看各国,看看各城市我们先看看下面的文章.....为什么欧猪五国会变成欧猪五国 ? 看看他们的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欧猪五国的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研发经费占GDP比例)葡萄牙,1.5%,意大利,1.25%,爱尔兰1.7%,希腊1.X,西班牙1.33,对比一下,中国2011年是1.84,现在增加到2.1了。。2000年以前,为什么台湾的人均GDP超过韩国,今天反而被韩国反超一大截 ?看看他们的研发经费投入强度:韩国4%,台湾3%。.为什么中国肯定能走出中等收入陷阱,而巴西等拉美国那么多年还是走不出来 ?看看他们的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研发经费投入强度都在0.X% ,连1%都不到。而15年前的同时期台湾、韩国、新加坡,研发经费都在2%以上。中国已经超过了2%。注意俄罗斯,研发投入强度也只有1.X% ,这是个前途不会给人惊喜的国家。.从研发经费上,可以看出那些国家富有进取心,那些国家得过且过,那些国家前途无亮。从各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上,我们可以看到,有一大帮国家,研发经费低于GDP的1.5%这种低研发经费强度国家,前途无亮,比如:意大利,新西兰,澳大利亚,匈牙利,波兰。还有一帮研发经费在GDP的1.5%-1.9%的,低进取心国家,英国、加拿大、捷克、爱尔兰、挪威。研发强度最有进取心的国家,韩国,以色列,研发经费占GDP的4%;研发强度最近30年最有进取心的国家:日本,研发经费占GDP的3.4%;(诸位很不爽,是不 ).为什么传统的北上广,现在要变成京沪深了 ?看看他们的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北京5.X%,上海3.X%,深圳4.X%,广州2.X%.我们已经起步,我们需要积累,我们需要时间!20年后,中国一定会变成又大又强的超级大国,德国除非一统欧洲,否则被中国全方位碾压是注定的。.几个拔尖的发达国家的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占GDP的%):美国,2.8 %;日本,3.4%;德国,2.8%;瑞典:3.6%;...2014年,中国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经费支出所占比重分别为77.3%、14.8%和6.9%,全国研发经费中来源于政府的资金占比为20.3%。骗经费的确存在,然而,政府经费占总经费中的比例只有2成,所以,没必要夸大中国研发经费中的浪费、贪污腐败问题的权重。.“金砖国家”印度、南非、巴西、俄罗斯的研发投入强度,分别为0.9%、1%、1.3%、1.5%。目前研发投入强度超过2%的国家有20个左右,中国处在第15名。“在所有国家中属于第二梯队,在发展中国家中排名第一。”.中国研发经费强度提高到世界排名15的效果是:虽然我们的人均GDP只有8000美元,中国在宇航、高铁、军工、科研等等等等几乎是全方位领域上的能力,碾压一切人均GDP2万美元以下除俄罗斯外的任何国家。事实上,俄罗斯除了某些军工技术之外,民用工业技术大范围照样被中国碾压。那些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的发达国家,人口少于3000万的小国,由于工业体系不健全,除了在某些优势产业上超过中国外,照样是大范围领域被中国碾压。人均8000美元的国家,不应该出口高铁、不该拥有华为这种年研发经费80亿美元的科技巨头、不应该具备广泛的宇航能力、不应该拥有海陆空天全体系军工能力....人均GDP的统计范围有限,他是不会统计你人均宇航,人均高铁,人均军工,人均科研等全领域能力的。他只是笼统的给出一个数量,他是不会管你的GDP是挖矿卖油卖大米来的,还是制造业来的,还是高科技、金融来的。没有齐全的工业体系,全领域的科研能力根本无从依附。人口小国,什么宇航、高铁、军工、各类科研能力等等等等,太多项目根本就是个空白,就是个0,你还比个什么人均?用CPU来打比方。一块CPU,重量50克,中国是i5,巴西是i3,墨西哥阿根廷是E5200,马来西亚是P4。虽然不同版本的CPU每一块的重量相差不远,但性能差距巨大。
最新一期的《罗辑思维》德国为什么崛起,有理有据的应征了这个问题,可以看看...听完后其实没明白什么,就是突然想起之前一直的一个说法,二战后的德国比日本虔诚多了,特纪录几个关键词--清零,自由市场经济,政治幻灭,对内开放,废墟中的人才
曾见过德国人卖给清朝的炮弹工程图,在红衣大炮的时代,那近乎现代水平的设计,还有通过对炮弹的改造来达到后坐力射程破坏力等等因素的通力平衡,那是一种笨拙也是一种力量。德国人是通过更深层次的在问题上解决问题来发展的,这份执着还有对设计近乎艺术的追求是让那次旅游唯一记住的事情,但是我也能理解那个时代中国的想法,很聪明也很蠢,凭借当时很高的经济总量,购买这些东西似乎就和玩具一样,很像现在的印度,觉得有了武器就有了军力,而买回来发现这些东西其实只比自己拥有的高一点点,结果成本却高出了一大节,这种时候,任何精明的商人肯定都知道这是一种可能承担不起的奢侈品,任何有胆识的军人都会明白武器带来的力量感,但谁也没有去实事求是低头告诉自己不行从零追上的魄力,设计可以买武器也可以买,最后看似都拥有了其实都无法落地就悬在官场还有落后意识的上升气流中,永远都不能成为自己的力量。还有那份对实用性的坚持和美学的毫不在意。其实诚然那时候的机械工艺何尝看起来不是玩物丧志的兴趣,那时候机械的生产利益又能带来多少替换价值,自己学会了工程技术也不会首先放在军事领域,所以终究就算走出去也觉得空虚,想要的不偷不抢也不会摆在柜子上,飘扬过海总不能只买包花生吧。在那时就是那样的感觉。其实现在的中国也有类似的问题,在德国工业开始2.0的加速时,互联网的泡沫就是最好的例证,靠着相同的设计相同的技术在没几片菜叶的汤里使劲打捞,总以为用金的汤勺就能凭空捞出市场和需求来,抱着一块钱的打火机挣钱的套路从不会想着把挣的钱来提升产品的基因和延续上,也许是因为中国人太聪明,觉得买来的技术或者学来的技术总比自己走在花更多的精力和资金放在一个虚无缥缈的并列创造机会上好的多,不能说这样的方式没有生命力,不信这点可以去问问各个咨询公司。 其实我相信中国总会有一只力量,属于民族性格和文化传承下来的力量,不属于政府不属于某个体制,而是仅仅追随对先进和进步的渴望,最后成为世界的引领者的。我相信
你鳖技术落后菜鸡但是你鳖拥有人类历史上最强大最完备的工业体系,工业产值超过了美日工业的总和很落后,不过很强大
谢邀!从历史来说,德国的工业化起步远早于中国,而且位处西欧东欧交界处,能汇集来自各方的科技成果;从经济上来说,德国战后,西德和东德长期处于东西方和平对峙前沿,反而促使两方都考虑将他们建设成“样板”模式,以夺取经济和舆论高地。从思想文化和政治上来说,德国在二战之后,在自由主义思想主导的西德社会,那种“国家领导人是全国最优秀人才”的思路就没了市场,对专业人才的尊重并给予充分自由,无论在制度上还是在思想上都得到了保障,而且没有强烈的意识形态(除了纳粹主义和共产主义)限定,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和行动力。这三个原因里,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的重要性是不可逾越的,因为这些是基础和内功。第一个原因方面,中国肯定需要一定时间来追赶;第三个原因方面,中国(大陆内地)社会遇到的问题,就是和当年东德一样,所以需要解放思想,摈弃陈旧的思维,否则结局会和东德,或者1930年代的日本相差不远。
从零开始练级和死后等级保留等级的游戏难度是不一样的
谢谢邀请当年胡适之流回国之后都曾经这样想过。这里有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就是你的思想有多大的驰骋空间。这个空间是传统文化与现实管理方法决定的。在中国最缺乏的是不平等,这个不平等并不是一般人认为的阶级划分,而是你的出身。在中国只有一个人是上天所生----天子,老百姓没有资格作为老天爷的儿子(西方有一个共同的天父)。从这一点来说就局限了你妄想的空间。所以,所有的竞争都只能在低层次进行,比如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投机倒把占小便宜。在充满平等竞争的环境之下,人们没有争宠(甚至有舔痔疮争宠的)获利的想法(争宠获利最简单,效益最大),那么追求科学文化艺术的精美就能得到追捧。至于教育、培养高级人才等都是在解放思想之后的事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图文广告位-联系QQ:5824868
图文广告位-联系QQ:5824868
查看: 5245|回复: 20
德国人对中国城市建这么多高层住宅很不可理解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德国人对中国城市建这么多高层住宅很不可理解
德国人对中国城市建这么多高层住宅很不可理解,因为在德国,这样的公寓通常都是给需要救济的人住的。也就是他们通常所说的盒子房。
当我想到我住的房子上面和下面同样位置都睡着人的时候,我就失去住在那里的兴趣。如果说一个城市的市中心因为人口拥挤只能建高楼的话,那么在很多城市的郊区甚至农村都建起了高楼就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了。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中国乡村的配套还不齐全,不然我也不想住apartment,我也愿意住house啊,市区的house又太贵
在线时间 小时
签到天数: 19 天[LV.4]偶尔看看III
情况不一样。。。而已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世界这么大,装逼给谁看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人口密度不同 没法比
城市规划的基础也完全不同&&德国只有几个称得上大城市的城市 但是小城市们也能满足生活需求
国内资源错配的现状比较严重 城乡不分的问题也很突出&&所以现在才要提出建设看见山水 留住乡愁的农村 差异化发展了 人能在小城市 乡村留下来 生活好了 那城市就不需要那么多火柴盒子了
其实现在能看出这个趋势的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如果不是这样建楼房,世界第一大城市东京早就排到十名外了……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德国那房子在中国很适合度假...休闲自在!远离拥挤和热闹
在线时间 小时
签到天数: 2 天[LV.1]初来乍到
chutao891015
& & 中国人的思维:市区的house在中国叫做炮楼,在中国能住apartment的才是有钱人,能住在高点的地方感觉很骄傲。请叫炮楼。
在线时间 小时
签到天数: 28 天[LV.4]偶尔看看III
我也是反对将住宅完全高层化的人,尤其像湛江这样土地资源丰富的地方,这几年开发的住宅全部是二三十层的公寓。。。这是很可悲的规划建设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但是开发高层的利润非常高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中国土地使用权拍卖制度推高了用低成本,企业必须尽量高的建楼和提高容积率才能使利益最大化,丰富的土地资源都掌握在党国手里,不能随意开发,所以他们出于改善城市面貌和展现发展成果的角度,也会对所拍土地的具体使用做出规定,比如说必须包含写字楼或者必须配套商场等等
在线时间 小时
签到天数: 2 天[LV.1]初来乍到
因为他们不理解我们人口众多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因为他们不理解我们人口众多
dddlam 发表于
人口众多是局部性的,像湛江人口密度根本不算多。日本、韩国人口密度比中国高很多,不见得都像中国这样一窝蜂建高层住宅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中国土地使用权拍卖制度推高了用低成本,企业必须尽量高的建楼和提高容积率才能使利益最大化,丰富的土地资 ...
文君星狸 发表于
& & 有道理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 & 主要是国家政策不公平,造成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才使城市人口密度变高,其他国家的人民无论生活在城市还是乡村,都没有太大差别,购物一样的便利,交通一样的方便,待遇一样的优厚,但是国内。。。我都不想说了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德国汽车工业发展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