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环增加什么功能才不再是汽车鸡肋功能

手环增加什么功能才不再是鸡肋?
全球五大市场研究公司之一Gfk的数据显示, 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可穿戴设备用户在购买6个月后打算将其丢弃,原因则是未发现明显作用,这实际也是智能手环类产品所面临的最大尴尬,看似前景巨大,却难以触及用户的痛点。最近微软悄然发布了其首款可穿戴设备Microsoft Band,Nike、Fitbit等在智能手环市场耕耘多时的厂商也相继推出新品,不禁再次让人思考,究竟什么样的手环才能让用户不觉得鸡肋?智能手环三个基本功能1、记录运动数据对于有健身需求的用户来说,希望手环记录的运动数据越详细越好,但实际上,不少手环只能粗糙地记录步数和消耗卡路里,比如Fitbit Flex、咕咚手环等,并不能区分不同的运动类型,无论走路还是跑步都同样用步数来记录,并估算出消耗的卡路里,但实际上不同运动类型消耗卡路里并不同。有的手环可以自动监测走路、跑步、游泳等不同的运动类型,比如bong和小米手环等,但是监测也并不准确,对于挑剔的用户来说,这样增加的功能反倒不如没有。为了刺激用户使用手环进行运动,手环厂商也想出了五花八门的办法,多数厂商的办法是将运动数据折算成活跃点数,可以通过指定的方式进行消费,也有想雷蛇这样别出心裁的,将手环和游戏相结合,使用Razer手环的用户可以在将实际的运动数据兑换成天天酷跑游戏中的金币和道具等,对于酷跑迷来说颇具吸引力,这样更垂直的方式也是不错的思路。2、记录睡眠数据在我身边,确实有因为希望了解自己睡眠状况而购买智能手环的用户,手环在睡眠数据的记录上,应该包括深睡、浅睡、中断等不同的模式,但绝大多数手环只能记录睡眠数据,但没有进一步的分析,这样初期用起来尚可,用一段时间就会觉得作用不大了,而像bong这样只有睡与不睡的状态区别的手环,记录睡眠数据对于用户来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3、静默闹钟用户对于手环静默闹钟功能的需求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希望在浅睡的时候醒来,不影响状态和心情,另外一个是不希望手机闹钟影响其他人,需要一个能够悄悄地将自己叫醒的闹钟,早期的手环不少没有这一功能,但目前的手环已经标配了这一功能。智能手环七个进阶功能1、时间显示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最大的区别在于手表可以安装应用、显示时间,而手环不具备这样的功能,为了拉拢一部分单纯为了看时间而购买智能手表的用户,一些手环也开始支持时间显示。一般来说,手环显示时间有三种方式,一是配备OLED显示屏,比如Microsoft Band、三星Gear Fit、Fitbit Charge等都是这样产品,配备显示屏之后不仅显示时间更直观,还能做其他更多的事情;二是配备LED点阵式屏幕,虽然显示效果不如OLED屏幕,但成本会更低,灵活度也高些,比如Nike+ FuelBand、Misfit Shine、咕咚手环都是类似的产品;三是通过指示灯不同颜色来显示时间,比如bong二代手环就是这样,指示灯有白、红、红白三种状态,分别代表1、5、10,触摸后需要暗数不同颜色出现的次数,并进行计算,如果说时间显示对于手环来说是鸡肋功能,那么bong二代手环的这种显示模式则是鸡肋中的鸡肋。2、显示通知一些手环在和手机连接之后,可以显示信息、微信、邮件、来电、日历等通知,对于有强迫症的用户来说,就不需要隔几分钟就点亮手机屏幕来查看是否有错过的信息了,顶多看看手环即可,在公共场合既能显得不那么不合群,也能节省手机的电量。比如Microsoft Band就几乎能够显示来自手机的全部通知,而本土化做的更好的Razer Nabu则还能够显示微信、微博等通知。3、接听电话接听电话是不少智能手表具备的功能,让用户不需要从兜里掏出手机就能接电话,在比较拥挤的场所很有用,具备这一功能的手环则比较少见,典型的代表是华为TalkBand和三星Gear Fit。4、社交智能手环的社交思路有两种, 一是运动PK,几乎每个手环品牌都有自己的用户圈子,用户之间可以进行PK,而微信在支持硬件接入之后,将这个圈子进行了扩展,只要接入微信,跨品牌也可以进行PK;另外一种社交方式是互加好友,比如Razer Nabu,两个人同时带着Razer Nabu,只需要握一下手,就能够互加好友,给社交提供了极大地便利,这一功能如果能够跨品牌存在,会是一件比较有意思的事情。5、心率监测随着用户对手环健身功能需求的加强,不再满足于简单地记录步数和卡路里消耗,心率监测功能的加入则可以让用户在健身的时候时刻监测自己的心率,达到更加健康健身的目的。目前已经越来越多主打健身功能的手环开始支持心率监测的功能,比如Microsoft Band、联想Smartband、Fitbit Charge等,可以预见,心率监测功能将逐渐成为运动手环的标配。6、健身指导健身指导也是运动手环逐渐演变出来的功能,相当于简易健身教练,Microsoft Band就具备一项名为“锻炼执导(Guided Workouts)”的功能,可以让用户选择多种预设的锻炼计划和步骤,手环则会逐步对用户进行指导,比如用户选择了体重锻炼,手环便会在期间对锻炼的内容和持续的时间进行指导,锻炼过程中,可以通过心率监测提示用户何时需要休息,并告诉用户接下来的锻炼内容。由六位分别来自LG电子、三星电子、SK电讯、Shinhan银行的韩国工程师组建了Zikto团队,该团队也推出了一款健身手环名为Arki,这款手环具有名为Body Balance Analysis的主动学习技术,分析佩戴者的肩膀、腰部和臀部,并且提供反馈建议告诉使用者应该如何改善,如果你健身的姿势不正确,手环会告诉你调整姿势重来一次。7、遥控遥控是针对于采用独立按键的手环来说的,在软件的支持下通过这个按键可以实现遥控器的功能,比如一键开关灯泡、一键开关路由WiFi等,由于智能家居设备多采用同样的协议,因此这种遥控是可行的,已经有厂商做出了类似的demo,但是由于涉及到横跨多个品牌,这一功能还没有普遍出现在手环上。微软手环难逃用完摘下的魔咒Microsoft Band除了以上大部分功能之外,还具备紫外线监测功能,可以检测当前位置紫外线指数,并对环境进行扫描后计算出可以暴露在阳光下的时间,但这个功能只能算是一个锦上添花的功能,并不是刚需。Microsoft Band售价199美元,约合人民币1200元,开卖后迅速售罄,微软做手环主要着眼的是三点:一是数据收集和分析,Microsoft Band具有十多个传感器,可以收集各种丰富的数据,然后进行分析,Microsoft Band收集的数据属于“慢数据”,虽不具备实时反馈的意义,但分析之后会比较有价值。二是语音功能的加入,Microsoft Band支持微软Cortana语音助手功能,给手环的交互提供了新的思路,可以适用更多的场景,如果这样的手环应用在智能家居中,其入口功能会变得更加强大。三是健康平台之争,微软推出手环目的只是示范,其真正想推广的是Microsoft Health平台,微软虽然在移动设备上表现并不出众,但凭借其设备的广泛性,将和苹果Health Kit、谷歌GoogleFit两大健康应用平台再成三足鼎立之势。从目前情况来看,手环绝大多数都是强调运动健身功能,而这样的功能对于用户来说完全可以在健身的时候戴上,健身结束就摘下,即便加入了通知显示、社交、遥控等功能,依然难以成为用户长期佩戴的理由,Microsoft Band也难逃这个魔咒。手环更大的机会在移动医疗目前看来,手环可以朝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方向是防丢,可以将防丢功能加到手环里,而其形态未必是手环,可以是其他配饰,对老人和小孩都适用,另一个方向则是移动医疗。据易观国际数据显示,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呈快速增长趋势,环比增长率逐年提升,到2018年将是一个超过百亿规模的市场。移动医疗需要平台方、设备方、医患方多方共同介入,如果手环能够具备更多的数据监测功能,比如血糖、血压、血氧、体温、脂肪含量等,医疗机构可以直接读取这些数据对用户的进行诊断,对于用户来说就有了更多佩戴的理由,而不是需要时戴上,不用时摘下的尴尬状态了。用户在购物的时候难逃两种心理——贪和怕,手环也不外乎如此,“贪”是贪便宜,如79元手环、99元手环大多是抓住这一心理,“怕”则是怕买到的手环跌面儿、不实用等,这也是Microsoft Band、Jawbone up这样千元手环存在的理由。无论手环厂商是想抓住用户的何种心理,产品的改进都是势在必行的,如果越来越多的用户发现手环就是一个用一段时间就要丢弃的产品,那么无论是“贪”还是“怕”都不会是用户购买手环产品的根本理由。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wysisiwang]
热门搜索:
孩子是坠入凡间的天使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李珅)全球五大市场研究公司之一Gfk的数据显示, 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可穿戴设备用户在购买6个月后打算将其丢弃,原因则是未发现明显作用,这实际也是智能手环类产品所面临的最大尴尬,看似前景巨大,却难以触及用户的痛点。
最近微软悄然发布了其首款可穿戴设备Microsoft Band,Nike、Fitbit等在智能手环市场耕耘多时的厂商也相继推出新品,不禁再次让人思考,究竟什么样的手环才能让用户不觉得鸡肋?
智能手环三个基本功能
1、记录运动数据
对于有健身需求的用户来说,希望手环记录的运动数据越详细越好,但实际上,不少手环只能粗糙地记录步数和消耗卡路里,比如Fitbit Flex、咕咚手环等,并不能区分不同的运动类型,无论走路还是跑步都同样用步数来记录,并估算出消耗的卡路里,但实际上不同运动类型消耗卡路里并不同。有的手环可以自动监测走路、跑步、游泳等不同的运动类型,比如bong和小米手环等,但是监测也并不准确,对于挑剔的用户来说,这样增加的功能反倒不如没有。
为了刺激用户使用手环进行运动,手环厂商也想出了五花八门的办法,多数厂商的办法是将运动数据折算成活跃点数,可以通过指定的方式进行消费,也有想雷蛇这样别出心裁的,将手环和游戏相结合,使用Razer手环的用户可以在将实际的运动数据兑换成天天酷跑游戏中的金币和道具等,对于酷跑迷来说颇具吸引力,这样更垂直的方式也是不错的思路。
2、记录睡眠数据
在我身边,确实有因为希望了解自己睡眠状况而购买智能手环的用户,手环在睡眠数据的记录上,应该包括深睡、浅睡、中断等不同的模式,但绝大多数手环只能记录睡眠数据,但没有进一步的分析,这样初期用起来尚可,用一段时间就会觉得作用不大了,而像bong这样只有睡与不睡的状态区别的手环,记录睡眠数据对于用户来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3、静默闹钟
用户对于手环静默闹钟功能的需求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希望在浅睡的时候醒来,不影响状态和心情,另外一个是不希望手机闹钟影响其他人,需要一个能够悄悄地将自己叫醒的闹钟,早期的手环不少没有这一功能,但目前的手环已经标配了这一功能。
智能手环七个进阶功能
1、时间显示
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最大的区别在于手表可以安装应用、显示时间,而手环不具备这样的功能,为了拉拢一部分单纯为了看时间而购买智能手表的用户,一些手环也开始支持时间显示。
一般来说,手环显示时间有三种方式,一是配备OLED显示屏,比如Microsoft Band、三星Gear Fit、Fitbit Charge等都是这样产品,配备显示屏之后不仅显示时间更直观,还能做其他更多的事情;二是配备LED点阵式屏幕,虽然显示效果不如OLED屏幕,但成本会更低,灵活度也高些,比如Nike+ FuelBand、Misfit Shine、咕咚手环都是类似的产品;三是通过指示灯不同颜色来显示时间,比如bong二代手环就是这样,指示灯有白、红、红白三种状态,分别代表1、5、10,触摸后需要暗数不同颜色出现的次数,并进行计算,如果说时间显示对于手环来说是鸡肋功能,那么bong二代手环的这种显示模式则是鸡肋中的鸡肋。
2、显示通知
一些手环在和手机连接之后,可以显示信息、微信、邮件、来电、日历等通知,对于有强迫症的用户来说,就不需要隔几分钟就点亮手机屏幕来查看是否有错过的信息了,顶多看看手环即可,在公共场合既能显得不那么不合群,也能节省手机的电量。比如Microsoft Band就几乎能够显示来自手机的全部通知,而本土化做的更好的Razer Nabu则还能够显示微信、微博等通知。
3、接听电话
接听电话是不少智能手表具备的功能,让用户不需要从兜里掏出手机就能接电话,在比较拥挤的场所很有用,具备这一功能的手环则比较少见,典型的代表是华为TalkBand和三星Gear Fit。
智能手环的社交思路有两种, 一是运动PK,几乎每个手环品牌都有自己的用户圈子,用户之间可以进行PK,而微信在支持硬件接入之后,将这个圈子进行了扩展,只要接入微信,跨品牌也可以进行PK;另外一种社交方式是互加好友,比如Razer Nabu,两个人同时带着Razer Nabu,只需要握一下手,就能够互加好友,给社交提供了极大地便利,这一功能如果能够跨品牌存在,会是一件比较有意思的事情。
5、心率监测
随着用户对手环健身功能需求的加强,不再满足于简单地记录步数和卡路里消耗,心率监测功能的加入则可以让用户在健身的时候时刻监测自己的心率,达到更加健康健身的目的。目前已经越来越多主打健身功能的手环开始支持心率监测的功能,比如Microsoft Band、联想Smartband、Fitbit Charge等,可以预见,心率监测功能将逐渐成为运动手环的标配。
6、健身指导
健身指导也是运动手环逐渐演变出来的功能,相当于简易健身教练,Microsoft Band就具备一项名为“锻炼执导(Guided Workouts)”的功能,可以让用户选择多种预设的锻炼计划和步骤,手环则会逐步对用户进行指导,比如用户选择了体重锻炼,手环便会在期间对锻炼的内容和持续的时间进行指导,锻炼过程中,可以通过心率监测提示用户何时需要休息,并告诉用户接下来的锻炼内容。
由六位分别来自LG电子、三星电子、SK电讯、Shinhan银行的韩国工程师组建了Zikto团队,该团队也推出了一款健身手环名为Arki,这款手环具有名为Body Balance Analysis的主动学习技术,分析佩戴者的肩膀、腰部和臀部,并且提供反馈建议告诉使用者应该如何改善,如果你健身的姿势不正确,手环会告诉你调整姿势重来一次。
遥控是针对于采用独立按键的手环来说的,在软件的支持下通过这个按键可以实现遥控器的功能,比如一键开关灯泡、一键开关路由WiFi等,由于智能家居设备多采用同样的协议,因此这种遥控是可行的,已经有厂商做出了类似的demo,但是由于涉及到横跨多个品牌,这一功能还没有普遍出现在手环上。
微软手环难逃用完摘下的魔咒
Microsoft Band除了以上大部分功能之外,还具备紫外线监测功能,可以检测当前位置紫外线指数,并对环境进行扫描后计算出可以暴露在阳光下的时间,但这个功能只能算是一个锦上添花的功能,并不是刚需。
Microsoft Band售价199美元,约合人民币1200元,开卖后迅速售罄,微软做手环主要着眼的是三点:
一是数据收集和分析,Microsoft Band具有十多个传感器,可以收集各种丰富的数据,然后进行分析,Microsoft Band收集的数据属于“慢数据”,虽不具备实时反馈的意义,但分析之后会比较有价值。
二是语音功能的加入,Microsoft Band支持微软Cortana语音助手功能,给手环的交互提供了新的思路,可以适用更多的场景,如果这样的手环应用在智能家居中,其入口功能会变得更加强大。
三是健康平台之争,微软推出手环目的只是示范,其真正想推广的是Microsoft Health平台,微软虽然在移动设备上表现并不出众,但凭借其设备的广泛性,将和苹果Health Kit、谷歌GoogleFit两大健康应用平台再成三足鼎立之势。
从目前情况来看,手环绝大多数都是强调运动健身功能,而这样的功能对于用户来说完全可以在健身的时候戴上,健身结束就摘下,即便加入了通知显示、社交、遥控等功能,依然难以成为用户长期佩戴的理由,Microsoft Band也难逃这个魔咒。
手环更大的机会在移动医疗
在我看来,手环可以朝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方向是防丢,可以将防丢功能加到手环里,而其形态未必是手环,可以是其他配饰,对老人和小孩都适用,另一个方向则是移动医疗。
据易观国际数据显示,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呈快速增长趋势,环比增长率逐年提升,到2018年将是一个超过百亿规模的市场。移动医疗需要平台方、设备方、医患方多方共同介入,如果手环能够具备更多的数据监测功能,比如血糖、血压、血氧、体温、脂肪含量等,医疗机构可以直接读取这些数据对用户的进行诊断,对于用户来说就有了更多佩戴的理由,而不是需要时戴上,不用时摘下的尴尬状态了。
用户在购物的时候难逃两种心理——贪和怕,手环也不外乎如此,“贪”是贪便宜,如79元手环、99元手环大多是抓住这一心理,“怕”则是怕买到的手环跌面儿、不实用等,这也是Microsoft Band、Jawbone up这样千元手环存在的理由。无论手环厂商是想抓住用户的何种心理,产品的改进都是势在必行的,如果越来越多的用户发现手环就是一个用一段时间就要丢弃的产品,那么无论是“贪”还是“怕”都不会是用户购买手环产品的根本理由。
后才能评论
您还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相关操作!
合作微信:youbigger
在线咨询: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手环增加什么功能才不再是鸡肋?
微软手环难逃用完摘下的魔咒Microsoft Band除了以上大部分功能之外,还具备紫外线监测功能,可以检测当前位置紫外线指数,并对环境进行扫描后计算出可以暴露在阳光下的时间,但这个功能只能算是一个锦上添花的功能,并不是刚需。Microsoft Band售价199美元,约合人民币1200元,开卖后迅速售罄,微软做手环主要着眼的是三点:一是数据收集和分析,Microsoft Band具有十多个传感器,可以收集各种丰富的数据,然后进行分析,Microsoft Band收集的数据属于“慢数据”,虽不具备实时反馈的意义,但分析之后会比较有价值。二是语音功能的加入,Microsoft Band支持微软Cortana语音助手功能,给手环的交互提供了新的思路,可以适用更多的场景,如果这样的手环应用在智能家居中,其入口功能会变得更加强大。三是健康平台之争,微软推出手环目的只是示范,其真正想推广的是Microsoft Health平台,微软虽然在移动设备上表现并不出众,但凭借其设备的广泛性,将和苹果Health Kit、谷歌GoogleFit两大健康应用平台再成三足鼎立之势。从目前情况来看,手环绝大多数都是强调运动健身功能,而这样的功能对于用户来说完全可以在健身的时候戴上,健身结束就摘下,即便加入了通知显示、社交、遥控等功能,依然难以成为用户长期佩戴的理由,Microsoft Band也难逃这个魔咒。手环更大的机会在移动医疗目前看来,手环可以朝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方向是防丢,可以将防丢功能加到手环里,而其形态未必是手环,可以是其他配饰,对老人和小孩都适用,另一个方向则是移动医疗。据易观国际数据显示,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呈快速增长趋势,环比增长率逐年提升,到2018年将是一个超过百亿规模的市场。移动医疗需要平台方、设备方、医患方多方共同介入,如果手环能够具备更多的数据监测功能,比如血糖、血压、血氧、体温、脂肪含量等,医疗机构可以直接读取这些数据对用户的进行诊断,对于用户来说就有了更多佩戴的理由,而不是需要时戴上,不用时摘下的尴尬状态了。用户在购物的时候难逃两种心理——贪和怕,手环也不外乎如此,“贪”是贪便宜,如79元手环、99元手环大多是抓住这一心理,“怕”则是怕买到的手环跌面儿、不实用等,这也是Microsoft Band、Jawbone up这样千元手环存在的理由。无论手环厂商是想抓住用户的何种心理,产品的改进都是势在必行的,如果越来越多的用户发现手环就是一个用一段时间就要丢弃的产品,那么无论是“贪”还是“怕”都不会是用户购买手环产品的根本理由。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wysisiwang]
热门搜索:
孩子是坠入凡间的天使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智能手环有什么用?智能手环为何沦为鸡肋
  智能手环刚出来的时候倒是大火了一把,那时候带着智能手环成了一种潮流。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中它的身影逐渐变少,目前智能手环被困在进退两难的阶段,很多人甚至还不知道智能手环有什么用?那么智能手环为何沦为鸡肋?下面小编带来了解答,一起来看看吧!
  智能手环有什么用?常见智能手环的功能
  1、心率监测功能。乐心MAMBO第2代,采用全新ARM
Cortex-M4架构内核处理器,心率监控准确率还是很高的,而且24小时连续心率监测生成心率变化曲线,得出的心率数据可以告诉自己心脏的健康状况。
  2、防水功能。MAMBO2具备IP68级别的防水性能,游泳、淋雨,有水的环境都不惧怕。
  3、APP或微信连接绑定。MAMBO2有相配备的&乐心运动&APP使用,但如果你并不想手机里那么多应用,也可以直接扫描二维码连接微信,便捷简单。
  4、USB直插充电设计。MAMBO2延续之前的贴心设计,取下腕带,USB接口可直接插在电脑或者充电宝上充电,相当省心。
  5、来电提醒、来电拒绝功能。MAMBO2的触控键设计,除了可以让你随时查看想看的数据之外,还能帮你拒接电话。不管是骚扰电话还是不方便接听,只需轻按一下,不愿意接的统统挂掉。
  6、微信消息提醒功能。MAMBO2有来电提醒、久坐提醒、信息提醒等多项提醒功能,还可以触控查看短信和微信消息,消息处理更及时、有效。
  7、监测睡眠,震动唤醒功能。晚上睡觉戴着MAMBO2,让它来记录你的深睡时长、浅睡时长和清醒时长,通过绘制趋势图表,分析你的睡眠质量。每天早晨震动式唤醒,不打扰舍友或者家人。
  8、其他细节设置。如左右手或横竖屏自定义设置、夜晚自动调节屏幕亮度、好友群组对决、自动识别跑步模式等贴心功能
  智能手环有什么用?看看那些功能比较实用,而哪些功能又是华而不实。
  1.运动监测
  我试用过不少的智能手环,其中也包括一些主打&运动记录器&的智能手环,
比如有最为常见的:fitbit、Nike+、咕咚、麦步等智能手环,虽然这些手环在功能的优势上各不相同,但在运动数据的监测上却保持着比较一致的方面。我们最常见的智能手环的运动监测功能主要包括:计步、历程、消耗卡路里等数据,在一些专业的运动手环上则会增加配速、运动模式等更加细分的设定,帮助我们更为精确的掌握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健康数据,在我看来,智能手环价格从几百到几千不等,就基础的运动监测功能来说其实相差不大,选择的关键看主要取决于自己的需求,如果只是监测一下自己每天的步数、路程、轨迹等运动数据,选择百元级别的智能手环就完全可以实现,如果是需要更为准确或专业的运动监测,自然要选择更为专业的运动记录设备。
  再比如说,如果你仅仅只是需要一个计步功能,那你其实并不需要购买一个智能手环,目前在手机、iPod
Nano等移动设备上都可以实现计步功能,在运动的同时还能听歌,不过智能手环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可以全天候的监测,只要你佩戴上手环,你一天中所有时间段中的运动数据都会被监测,而不仅仅是在专门运动时的数据,这也是智能手环所特有优势之一。
  智能手环的运动数据监测界面
  2、睡眠监测
  智能手环的睡眠监测功能并不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睡眠,它只是能够帮我们记录睡眠时间和睡眠的质量,这点是需要提前说明的,它并不像厂家宣传的可以帮助我们直接改进睡眠质量,但我个人认为这本身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功能,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睡眠情况,督促我们保证一定的睡眠时间,深度、浅度睡眠时间的监测虽然并未得到医疗级别的认可,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睡眠的情况,比如你的浅度睡眠时间较长,而深度睡眠时间较短的时候,你的睡眠质量其实是比较差的,你需要通过改变睡眠习惯和作息时间来改善睡眠质量,这也就间接地起到了帮助睡眠的功能。
  我个人认为智能手环在睡眠监测上最大的挑战是,人们是否习惯佩戴手环去睡觉,因为为人们习惯睡觉时摘下所有的配饰,这一点上也就需要智能手环在佩戴的舒适性尤为重要,因为智能手环的监测需要长期数据,在我使用过的智能手环中,Jawbone
UP是更重视长期数据的监测,更需要长时间的佩戴,所以智能手环的舒适度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没有人喜欢买来一个佩戴舒适度较差的穿戴设备,而仅仅是为了监测自己睡眠的时间。
  智能手环的睡眠监测界面
  除了监测数据之外,数据的应用又是另一方面,数据的呈现至少简单容易识别,同时清楚知道怎么回事儿。一些智能手环仅仅只是监测睡眠的时间,而并不能给出睡眠的评估和建议,用户得到的睡眠睡眠数据并不能发挥真正的价值,在这一点上,个人认为Jawbone
UP、Fitbit等智能手环做的是比较好的,会评估睡眠数据和近期睡眠的变化情况,然后给出一些睡眠建议,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能够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从而更好的实现睡眠监测功能的初衷。
  3、心率、呼吸等健康数据
  这个不是所有的运动手环都具备,从开始的千元级的智能手环才具备这样的功能,到现在越来越多的百元级智能手环也都加入了这样的功能,笔者之前体验过的小米智能手环光感版和新版37度手环都加入了心率监测的功能,新版的37度智能手环还加入了动态血压和呼吸频率的监测,降低了这些监测功能的使用门槛,这也是智能手环未来的定位,通过智能手环的载体实现更为全面的健康数据的监测,这样的出发点无疑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智能手环的心率、血压监测界面
  不过心率、血压监测功能的增加也带来了智能手环面临的新的问题,首先为了这个功能,佩戴就不会舒服,必须贴近皮肤才可能检测;另外,如果只是记录运动和睡眠的功能,你没有必要记录那些高级别的数据,一个是自己不会看,另外一个你也不知道怎么分析数据。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数据的精确程度往往都没有达到临床监测的标准,也就是说,这样的数据其实和你真是的健康数据还是存在一定的误差,所以并不能给你一个非常精确数据,所以如果你想通过智能手环来获得医疗级别的数据还是不太现实。同时,加入这些功能之后,会大大缩短智能手环的续航时间,让智能手环在续航方面会像智能手表一样成为劣势。
  佩戴智能手环的初衷:
  追求功能
  很多人觉得,购买智能手环只是为了满足好奇心而已,这样的说法显然过于片面,我们购买智能手环的真实初衷当然还是看重了智能手环的监测功能,即使只是简单的计步,或者是想监测自己的睡眠情况,我们在选择智能手环当然还是应该以功能为出发点,虽然智能手表已经能够替代智能手环的几乎所有功能,但智能手环在一些功能上还是具有自身的优势,就拿运动监测功能来说,智能手环显然更加轻巧、便携,更加适应运动特性,从佩戴的舒适性上来说,智能手环显然也比智能手表佩戴的舒适性上更好些,更适宜长期佩戴,这也是智能手环的优势之一。从这点上来说,对于智能手环功能的追求依然是我们佩戴智能手环的最重要原因。
  为装blity
  对于智能穿戴设备来说,外设本身就有某种无形的装饰需求,那就要求在外观上更加满足用户穿衣搭配的需求,这也是用户越来越重视的另一个方面,尤其是对于价格相对较贵的智能手环,就拿最为熟悉的Jawbone
UP系列手环来说,装饰属性已经成为其越来越重要的一个方面,无论从外观的设计,亦或是颜色的选择,都更加重视外观设计的时尚属性,从搭配上来说也是非常不错的首饰配件,除了UP系列手环,其他品牌智能手环也在外设样式上越来越重视,比如国产的华为手环B2、佳明vivosmart,从佩戴上来说,显然在搭配上更具有装blity属性。
  当然,这些手环在价格也都属于千元以上级别,和百元级别的智能手环定位也是完全不同,主要针对的也是高端用户群体,这些用户更多考虑款式好看,颜色舒服,搭配衣服等等,对于这些用户来说,外表可能是更为重要的考虑因素,功能性的东西并不是不重要,而是不那么重要了,这也说明了智能手环可以在功能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在装饰方面的拓展,自然也是无可厚非。
  智能手环作为关注健康的智能穿戴设备来说,功能已经从简单的运动监测向健康数据监测转变,通过加入心率、血压、呼吸类等健康指标的监测,让我们对于健康的关注更加专业和准确,满足了用户了解自身健康状况的需求;从另一方面来说,作为穿戴设备来说,外表设计或搭配属性的拓展也是智能手环必然会拓展的另一个方面,就像智能手表一样,智能手环也可以作为一件时尚的装饰配件而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但对于消费者来说,自然也不能忘记佩戴智能手环的初衷,那就是关注自身的健康。
  智能手环为何沦为鸡肋的原因分析
  1:国内大环境因素
  这玩意从国外兴起,当然也是与国外良好的运动、健身环境相关,使用者迫切需要一个完整的运动数据,并且在专业的健身教练指导下进行下一步锻炼,更有实际意义。
  而到了国内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产品&,厂商占领市场,抢占用户入口等,刚出现这类产品时还可以以新颖的外观提升下big格,用到最后也不知
道这些数据究竟能干嘛,而在现在比较普及的情况下,它似乎已经失去了这个在国内特别受欢迎的功能。你可以想象一个没有锻炼意识的人戴着它能有多少实质作
用?更多的只是一种装饰而已。
  也就是从这一观点出发,在这些数据看腻了以后,再加上手环产品目前普遍的待机能力问题,很有可能在一次充电后你就懒得再去碰它,正所谓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综合一些身边人佩戴手环的结果,我们不难发现智能手环现阶段绝对是一个让你很想拥有,但是用了以后很快会摘下的产品,更多时候它给你带来的也只不过是对大多数人来说几乎无用、甚至是准确度相当低的数据。
  2:所记录数据是否靠谱
  现阶段智能手环的核心功能是计步(好low的名词),但凡你打开任何一个产品的页面,其对外宣传都是一副高大上的样子,比如什么运动监控、健康
管理、私人助理等等,但实际来看现有的手环健康监测也仅仅是个计步功能而已,满足你步行又或是跑步的记录,仅此而已,而其中所显示的卡路里消耗也仅是根据
步数计算得来。像骑车、有氧锻炼这些最基本的锻炼方式都不会被记录其中,多少有些尴尬。
  另外在使用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个应该算是比较严重的问题,不同品牌的手环在记录数据时会出现很大差别,有时候你的一个小动作触发了传感器,很有可能就算你走了一两步。
  比如下面三款产品的数据记录,在同时进行记录的情况下,步数和睡眠情况都存在较大出入,我们到底相信哪个好?我们到底应该根据哪个数据为基础来改善目前的情况?慌了&&&
  不同手环记录数据差距较大
  不同手环记录数据差距较大
  对于本身就喜好锻炼、运动的人,手环只是个可有可无的辅助工具,更何况现阶段它只能记录步数,并且数据还并不是那么的准。而平时不锻炼的人如果
想指望戴个智能手环起到督促自己锻炼作用的话,那肯定是白扯,手环只会是个装饰品。智能手环如果可以跳出目前这些比较单一的功能,开发出一些好玩亦或是更
实用的功能,用户群体可能还会进一步扩大。
  3:手环记录生活,但不能改变生活
  如果我坚持使用一款手环,一直记录我的日常数据,那么问题又来了,一直记录能有啥用?我整天看着数据能干啥?好玩么?很多手环已经可以把你睡眠
的总时间、醒来次数呈现给你,但这又能如何??好像我知道了我睡眠不好,就能在潜意识里控制深度睡眠时间似的,不能提升睡眠质量,或是给你一些建议,这种
记录完全鸡肋。
  很多手环内置了闹钟功能,号称可以在你设定的闹钟合理范围内,在浅睡眠状态时叫醒你,看似很牛逼的功能,但在我使用了一段时间后才反应过来,这么多年了我都是被闹铃叫醒,什么浅深睡眠,好像对我也没多大影响。
  科技改变人的生活,但目前来看智能手环完全做不到,即使有些手环APP中可以根据你的身体数据提供一些建议,但是看起来就相当于百度百科的知识,对于个体而言,没有什么参考价值,自己也能查到,这种建议并没有专属性,属于一些常识性知识。
  根据个人身体情况提出建议,呵呵
  所以现阶段手环它只是记录了你的生活,但没法改变你的生活。每天走多少步,睡多少觉,还是一如既往。
  现在部分厂商已经开始将计步数据通过各种社交软件做出了挑战任务、好友排名来刺激用户使用,当然这也不失为一个很好激励自己多锻炼的方法,短期之内确实有很好的效果,但这绝不是长久之计。
  挑战任务/好友排名
  我也曾试图去接受这个较新的事物,但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体验后仍提不起兴趣,当新品出现我会很关注,但了解过后无非是不同的外形下有着相同的功能,更多的时候反而觉得这么个东西是个累赘。
  现阶段的绝大多数智能手环价格其实还是偏贵的,所以用户大多数仅仅停留在关注的阶段,而想购买小米79元手环的人,大多数肯定是冲着价格去的,反正也不敢,但究竟它能起到什么作用,可能就和第一段所说的一样,充满了美好想象。
  什么时候手环成为了大多数人的必需品,就像今天的手机一样,那么也就到了智能手机被淘汰的时候。手环目前只负责记录,真正的数据需要智能手机这
样的终端去展现,所以目前的智能类产品能够承载更多的功能,做到更高的集成度,也只有、且必须是智能手机了,将手环功能做进手机中,完全不是问题,所以智能手环今后的发展,或许真的需要等待革命性产品的出现。
TA发布的帖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米手环怎么增加亮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