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新燃辽宁中泰能源有限公司司营业执照

| 时间:|阅读数:
  攻坚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适应和引领经济发 展新常态, 遵循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吉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 干意见》,根据 《中共吉林省委关于制定吉林省国民经 济和社会 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吉林省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 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阐明省委、省政府战略意图,明 确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是政府履行职 责的主要依据,是市场主体的行为导向,是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 愿景和行动纲领。
  第一章&&& 落实五大发展理念&& 实施“三个五”战略
  把握新形势、新要求、 新使命, 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十二五 ” 时 期, 在 党 中 央、 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 省 委、 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紧紧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 略机遇,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进取意识,积极克服外 部环境复杂、 困难矛盾增多特别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不利影 响,前瞻性、科学性谋篇布局, 发挥 “五 个优势”、 推进 “五项举措”、加快“五大发展”,构建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西部生态经济区发展格局,推进产业发展 “四大工 程”,谋划实施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 项目, 营造积极向上、 干事 创业、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形成了促发展、促改革、促振 兴的强大动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经济综合实力明显 提升,GDP&跨上万亿元台阶,地方级财政收入跨上千亿元台阶, 粮食总产连续三年突破 700亿斤,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吉 林一号”卫星成功发射,中国标准动车组顺利下线,建成纵连南 北、横贯东西的高铁骨架。社会民生发展成就显著,城乡居民收 入实现与 GDP&同步增长, 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 城镇 每年新增50万 人就业, “八 路安居” 工程普惠城乡, “暖 房子” 成为国家样板工程,教育、卫生、文化、体育、民族团结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贫困人口持续减少,法治化 水平明显提升, 边境保持和谐稳定。 生态文明建设迈出坚实步 伐,节 能减排指标超额完 成, 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 升, 大 气、 水、土壤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国有林区禁伐、河湖连通工程极大恢复了东西部生态本底,生态资源优势进一步凸显。全面深化改 革成果丰硕,改革涉入深水区,经济体制改革富有成效,社会体 制改革、民主法治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文化 体制改革、党建和纪检体制改革同步推进。五年来,我省始终坚 持立足自身优势谋划推进发展,始终坚持用改革创新的思维破解突出矛盾和问题,始终坚持把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作为主攻方向,始终坚持推进经济、社会、文化和城市全面转型升级,始终坚持将民生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走出了一条具有吉林特色的振兴发展之路。 “十二五”的圆满收官, 为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开启吉林振兴发展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专栏1&& 吉林省 &“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 指标名称
& 2010年
2015年
年均增长(%)
2015年预计
年均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 &(亿 元)
866758
13800左&右
14274
全口径 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 总 值 比 重(%)
06个 百分点
02个 百分点
#&地方 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 总 值 比 重(%)
04个 百分点
03个 百分点
三次产业比重 &(%)
121∶52∶359
10∶50∶40
112∶514∶374
支柱优 势产业增加值占规模 以 上 工 业 增加值比重 &(%)
114个 百分点
208个 百分点
高新技 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 以 上 工 业 增加值比重 &(%)
26个 百分点
024个 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 元)
35049
66465
耕地保有量 &(万 公顷)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立 方 米/ 万元)
[378]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
019个 百分点
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吨 标 煤/ 万元)
08064
[2269]
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 降 低 &(吨/万元)
[2315]
& & 主要污染物 排放减少
化学需氧量 &(万 吨)
[1274]
二氧化硫 &(万 吨)
[1169]
氨氮 &(万 吨)
[105]
[1129]
氮氧化物 &(万 吨)
[801]
& 森林增长
森林覆盖率 &(%)
012个 百分点
012个 百分点
森林蓄积量 &(亿 立方米)
城镇化率 &(%)
032个 百分点
038个 百分点
全省总人口 &(万 人)
27466
城镇登记失业率 &(%)
45% 以内
  ― &3 &―
& 指标名称
& 2010年
2015年
年均增长(%)
2015年预计
年均增长(%)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万 人)
[250]
每年新增50
[278]
每年新增556
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 &(万 人)
年增 10万
年增171万
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
008个 百分点
008个 百分点
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万 套)
[6327]
[1210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154115
27160
24901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元)
62374
10992
11326
124左&右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元)
29399
50900
(46516)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
024个 百分点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
研究与 试验发展经费占地区 生 产 总 值 比重 &(%)
023个 百分点
(095)
0016个 百分点
民营经 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 总 值 比 重(%)
226个 百分点
外贸进出口总额 &(亿 美元)
18938
  注:[] 内为五年累计数据,() 内为 2014年 数据。
  第二节&& 发展环境
  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 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 长时期依然存在,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 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外部环境不 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基本面长 期向好,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 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但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正在由原来加快发展速度的机遇转变为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由原来规模快速扩张的机遇转变 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 要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 &4 &―
  的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推
  进我国发展迈上新台阶。对吉林而言,既面临可以大有作为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严峻挑战。东北亚国际局势趋好,中 韩自贸区建立,国家实施 “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东北老工业基 地全面振兴,为我省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吉林自身拥有 的老工业基地振兴优势、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优势、沿边近海优 势、生态资源优势、 科教人才人文优势, 为积聚和释放发展 动 能、化基础优势为竞争优势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要看到,吉 林老工业基地长期积累的经济结构不合理、体制机制不活、发展 方式粗放的矛盾依然突出,现阶段又凸显出有效需求不足、创新 能力不强、人口老龄化等新的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不仅严重影 响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而且可能引发系统性的风险,必须 下大力气解决。
  “十三五”时期, 吉林正处在发展方式转变、 结构优化升级 的重要关口,处在体制机制变革、发展活力蓄积的重要关口,处 在优势充分释放、动力加快转换的重要关口,我们必须有足够清 醒的把握、足够紧迫的意识、 足够必胜的信心, 坚持变中求新、 变中求进、变中突破,更加注重发挥比较优势,更加注重体制机 制创新,更加注重结构优化升级,更加注重质量效益提升,更加 注重发展方式转变,更加注重统筹协调,推动老工业基地全面振 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 &5 &―
  第三节&& 发展战略
  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 发挥 “五个 优势”、 推进 “五 项举措”,加 快 “五 大发展” 战略, 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形成平衡发展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实现 合作共赢,增进人民福祉。
  发挥老工业基地振兴优势,推进体制机制转型和产业结构优 化升级, 加快创新发展。 充分发挥工业门类齐全、 产业基础 雄 厚、技术工人队伍庞大、振兴政策密集的优势,坚持体制机制创 新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带动全方位的创新,增强发展的内在活 力、内生动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老工业基地振兴优 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实现全省经济在创新中转型、 在转型中提 质、在提质中增效。
  发挥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优势,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 化,加快协调发展。统筹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国土开 发,实现合理布局。统筹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中部创新转型核 心区、西部生态经济区建设,形成既各具特色、又良性互动的区 域发展新格局。统筹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充分发挥自然条 件好、特色资源丰富、人均耕地多、技术基础扎实的优势,加快 农业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建设,促进农业产量优势和品质优势转化为效益优势,推动城乡均衡发展。
  发挥生态资源优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和资源利用转化,加快绿色发展。充分发挥长白山森林覆被质量
  ― &6 &―
  高、松花江流域水资源富集、西部湖泊湿地密布和自然保护区众
  多的优势,加快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和循环低碳产业体系,加 强生态环境保护,倡导绿色消费,做大做强生态绿色产业,促进 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 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吉林良好形象的发力点、成为转变发展 方式的支撑点。
  发挥沿边近海优势,推进长吉图战略,融入 &“一带一路”建 设,加快开放发展。充分发挥 “一带一路”政策优势、图们江开 发合作机制优势和中国―东北亚博览会、 综合保税区等平台 优 势,统筹推进沿边开放与内陆开放、对外开放与对内合作联动发 展,深入实施长吉图开发开放与融入环渤海双翼共进,加快推动 “借港出海”,促进沿边近海优势转化为开放优势,进一步拓展振 兴发展空间。
  发挥科教、人才、人文优势,推进高教强省、人才兴省、文 化强省和法治吉林建设, 加强社会治理创新, 着力保障改善民 生,排除各类风险隐患, 加快共享发展。 充分发挥人力资源 丰 富、科教实力较强、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夯实共享发展的文化基础、社会基础、法 治基础、安全基础, 促进科教人才人文优势转化为发展软实力, 切实增加民生福祉,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 裕方向稳步前进。
  ― &7 &―
  第四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 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 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 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吉林重要讲话精神, 坚持以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引领,以新一轮振兴发展为主题,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 突出发挥 &“五个优势”、推进 &“五项举措”、加快 &“五大发展”,推 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促进东 部绿色转型发展区、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西部生态经济区协调 发展,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寻求新突破,在振兴老工业基地 中积聚新动能,在提高社会治理能力中取得新进展,走出一条质 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
  贯彻发展战略和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破除 体制机制障碍和深层次矛盾问题,增强发展内在活力。坚持 “加 减乘除”一起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变偏重化工型、偏 资源型、偏传统型的产业结构,改变工业 “一柱擎天”和结构单 一的 “二人转”产 业体系, 改变初级产品居多的单一产品结构。 坚持群众路线,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全面 小康社会 “一个也不能少”。
  坚持发挥优势和补齐短板相结合。深刻认识、有效发挥和持
  ― &8 &―
  续放大比较优势,在立足优势中谋划发展,在发挥优势中集聚能
  量,在释放优势中激发活力, 真正把优势潜力转化为发展成效, 重塑吉林产业竞争力、区域竞争力。坚持系统思维,围绕振兴发 展薄弱环节, 着力做强弱项、 补齐短板, 切实增强支撑发展 能 力。
  坚持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相结合。坚持底线思维,优化投资
  结构,加快消费升级,改善消费环境,提升出口贡献率,创新和 扩大有效供给,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 长。坚持战略思维,强化发展方式转变、发展质量效益提升和发 展后劲蓄积,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 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通过有效市场竞争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 通过有为政府调控弥补市场失灵、 建设法治环 境、保障公平竞争、完善市场监管,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 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 “双引擎”。
  第五节&& 发展目标
  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转变发展方式迈出坚实步 伐,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确保老工业基地振兴取 得新突破。推进构建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重大技术装备战略基 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现代农业生产基地、重要技术创新与 研发基地。
  ― &9 &―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到
  2020年实现 GDP&和城乡居民收入比 2010&年翻一番, 物价水平 保持在合理区间。
  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国土空间主体功能进一步细化,东部绿 色转型发展区、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西部生态经济区建设深入 推进,形成各具特色、良性互动、协调共进的区域发展格局。
  结构调整取得实质进展。投资效率、企业效益、科技进步对 经济增长贡献进一步提升,消费明显提高,出口持续增长。农业 现代化实现率先突破,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发展水平大 幅提高。城镇化率和城镇化质量稳步提升,基本形成城乡一体化 发展格局。
  民生改善持续加强。现行标准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城乡居民 收入与 GDP&增长保持同步, 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 就业岗位 更加充分,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人民 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 展,公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人民健康素质和素养明显提高,安 全感和幸福感显著增强。
  改革开放全面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 果,形成同市场完全对接、充满内在活力的体制机制,建成系统 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社 会治理能力明显提高。 国际国内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拓展, 形成全方位大开放格局和开放型经济发展新机制。
  ― &10 &―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基本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
  度体系,生态资源优势进一步巩固提升, 环境污染得到全面控 制,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目标,循环经济和低碳生活模式取得积极 进展,谱写出美丽中国的吉林篇章。
  专栏2&&&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2015年预计
2020年目标
年均增长(%)
经 济 发 展
地区生产总值 &(亿 元)
14274
17500左&右
地方财政收入 &(亿 元)
12293
全员劳动生产率 &(万 元)
& 创 新 驱 动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
研究与试验发展 &(R&D) 经费投入强度 &(%)
(095)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 &(件)
互联网普及率 &(%)
& 结 构 调 整
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 &(%)
民营经济增加值占 GDP&比重 &(%)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
& & & & 社 会 民 生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24901
33300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11326
15400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万 人)
[220]
贫困人口减少 &(万 人)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年)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
人均预期寿命 &(岁)
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 &(万 套)
  ― &11 &―
  别&&&&&&&&&&&&&&&&&&&&&&&&&&&&&&&& 指&& &标
  2015年
  2020年
  年均增长&&&&&&& 属性
  (%)
  耕地保有量 &(万 公顷)&&&&&&&&&&&&&&&&&&&&&&&&&&&&&&&&&&&&&&&&&&&&&&&&&&&&&& 553&&&&&&&& &55193&&&&&&&&&&&&&&&&&& -&&&&&&&&&&&&&&& 约束性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万 亩)&&&&&&&&&&&&&&&&&&&&&&&&&&&&&&&&&&&&&&&&&&&& 117&&&&&& &[8086]&&&&&&&&&&&&& [472]&&&&&&&&&&&&&& 约束性
  万元 GDP&用水量 &(立 方米)&&&&&&&&&&&&&&&&&&&&&&&&&&&&&&&&&&&&&&&&&&&& & 96&&&&&&&&&&&& &72&&&&&&&&&&&&&& [降 低 25]&&&&&& &约束性 单位 GDP&能源消耗 &(吨 标 煤/万 元)&&&&&&&&&&&&&&&&&&&&&&&&&&&&&&&&&&&&&&&&&&&&&&&&&&&&&&&&&&&&&&&&&&&&&& 073&&&&&&&&&&&&& & -&&&&&& &[降幅待国家下达] 约束性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 625&&&&&&&&&&&&& 95&&&&&&&&&&&&&&&&&&&&& -&&&&&&&&&&&&&&& 约束性 单位 GDP&二氧化碳排放 &(吨/万 元)&&&&&&&&&&&&&&&&&&&&&&&&&&&&&&&&&&&&&&&&&&&&&&&&&&&&&&&&&&&&&&&&&&&&&&& 14&&&&&&&&&&&&& & -&&&&&& &[降幅待国家下达] 约束性
  森林覆盖率&&(%)&&&&&&&&&&&&&&&&&&&&&&&&&&&&&&&&&&&&&&&&&& 442&&&&&&&&&&&&&& 45&&&&&&&&&&&&&&&&&&&&& -
  源&& &空气质量 环
  地表水 质量
  主要污染物 排放
  森林蓄积量 &(亿 立方米)&&&&&&&&&&&&&&&&&&&&&&&&&&&&& 96&&&&&&&&&&&& 104&&&&&&&&&&&&&&&&&&&&& -
  细颗粒 物 &(PM25) 未达标地级及以上
  城市平均浓度 &(微 克/立 方米)&&&&&&&&&&&&&&&&&&&&& 55&&&&&&&&&&&&&&& -&&&&&&& [降幅待国家下达]
  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 72&&&&&&&&&&&&&& 80&&&&&&&&&&&&&&&&&&&&& -
  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 &(%)&&&&&&&&&&&&&&&& 54&&&&&&&&&&&&&& 64&&&&&&&&&&&&&&&&&&&&& -
  劣Ⅴ类水体比例 &(%)&&&&&&&&&&&&&&&&&&&&&&&&&&&&&&&& 122&&&&&&&&& 基本消除&&&&&&&&&&&&& -
  化学需氧量 &(万 吨)&&&&&&&&&&&&&&&&&&&&&&&&&&&&&&&&&&&&&& 728&&&&&&&&&&&&&&& -&&&&&&& [降幅待国家下达]
  二氧化硫 &(万 吨)&&&&&&&&&&&&&&&&&&&&&&&&&&&&&&&&&&&&&&&&& 3684&&&&&&&&&&&&&&&& -&&&&&&& [降幅待国家下达]
  氨氮 &(万 吨)&&&&&&&&&&&&&&&&&&&&&&&&&&&&&&&&&&&&&&&&&&&&&&&&&&&&& 52&&&&&&&&&&&&&&& -&&&&&&& [降幅待国家下达]
  氮氧化物 &(万 吨)&&&&&&&&&&&&&&&&&&&&&&&&&&&&&&&&&&&&&&&&& 5354&&&&&&&&&&&&&&&& -&&&&&&& [降幅待国家下达]
  自然湿地保有量 &(万 公顷)&&&&&&&&&&&&&&&&&&&&&&&&& 108&&&&&&&&&&&&&& 120&&&&&&&&&&&&&&&&&&&&&& -
  自然湿地保护率 &(%)&&&&&&&&&&&&&&&&&&&&&&&&&&&&&&&&&&& 55&&&&&&&&&&&&&& 60&&&&&&&&&&&&&&&&&&&&& -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预期性
  注:() 内为 2014年 数据,[] 内为 5年累计数。
  第二章&&&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突出科技创新的核心地位, 全面加强创新体系、 创新平台、 创新能力建设,强化人才支撑,加快实现动力转换,推进形成以 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发展模式。
  第一节&& 完善创新体系
  优化创新生态系统,建立充分体现创新价值的政策机制,营 造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
  ― &12 &―
  完善科技管理体制。建立科技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科技管理
  平台和专业机构管理科技项目机制,运用财政后补助和间接投入 支持企业创新活动,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技 术路线决策权。鼓励高校和科研单位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工 程化开发等不同阶段,制定科研分类评价标准和办法,提高科技 成果转化系数和权重。优化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研发设 备加速折旧办理流程,构建行政、司法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知识 产权管理和保护体系。
  完善知识创新和中介服务。发挥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创新源 和知识库的优势, 联合建设一批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基地, 联合培育一批骨干科技服务机构,建立健全以应用为导向的知识 创新体系。推动科技中介机构开展跨区域联合服务, 打造设计、 试验、检测、推广等专业技术服务链,构建科技服务体系和 “一 门式受理、一体化服务”网络。
  完善协同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企业技术 创新对话、咨询、会商制度,大力发展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合 作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协同创新联盟,形成上下游企业协 同创新链条,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和科技型种 子企业。深化省部会商、省院合作机制,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 国工程院、清华大学等全面合作。加快科技合作交流,支持国际 学术机构、跨国公司、 国内行业骨干企业在我省设立研发机构, 鼓励重点企业在海外建立和并购企业, 在发达地区设立研发中
  ― &13 &―
  专栏3&&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支柱产业:汽车自主创新产学研联盟、汽车内饰系统工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化工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玉米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新兴产业:生物质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光电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碳纤维产 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现代中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生物制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化 学制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医疗仪器与器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动物生物制品产业技 术创新战略联盟、药品食品检测仪器与制药设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现代农业装备产业技 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筑节能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动漫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特色资源产业:人参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硅藻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五味子产业技术 创新战略联盟、油页岩勘探开发利用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梅花鹿产 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林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传统产业:针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森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农业:玉米良种与丰产技术创新联盟、水稻良种与丰产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主要农作物种 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肉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生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第二节&& 建设创新平台
  加快基础性、前沿性技术和共性技术平台建设,全面提升高 端创新研发能力,有效支撑发展模式转变和产业优化升级。
  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积极 参与国家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推进吉林大学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中科院地理所湿地与农业创新设施、空间目标观测基 地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完善长白山道地药材植物园、 动植物种质资源库、微生物菌 (毒)种和人类遗传资源库以及野 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网),推动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 研仪器向 社会开放。
  加强产业创新平台建设。 引导企业成 为 研 发投 入、 技术 创 新、成果应用主体,支持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合作,争取国家 级创新平台在我省落户。 加强科技成果中间试验和应用技术开
  ― &14 &―
  发,支持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应化所和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建立重
  大创新基地,支持高校建设大学科技园。 到 2020&年, 省级重点 实验室 达 到 80&个、 科技创新中心达到 100&个、 工 程 研 究 中 心
  (工程实验室)达到300个、产业公共技术研发中心达到60个。
  加强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完善科技大市场功能,构建创业孵 化、知识产权交易、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等创新服务平台,建立 从实验研究、中试到生产的全过程科技创新融资模式。完善公共 科技基础条件共享平台和产业公共研发中心,建设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平台、高速动车组实验测试平台、信息安全测评中心、药物 安全性评价中心和中科院长春技术转移中心,提高科技资源利用 效率,推动创新成果与企业有效对接。
  专栏4&& 科技创新平台
科技基础设施:重点推进吉林大学与物理所共建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 在长春建设固体 环境大体积材料装备及物性研究子系统、液体环境大体积材料制备及物性探测子系统、 非平衡 压力下材料制备及物性探测子系统,在北京建设高压原位多物理量协同控测子系统。创新基地:推进省光电子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建设, 构建精密机械、 工程光学等四大公共技 术平台和机械研发、航天光学遥感等七大研发基地。推进省化工新材料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建设, 构建合成橡胶、生态环境高分子材料、专用聚烯烃材料三大试验中心。研发中心:推进吉林碳纤维公共应用研发服务平台、 四平拓华生物学实验中心、 四平巨元 换热器研发中心、辽源科研育种研发中心、延边医药研究中心、 公主岭富峰热成型产业园区科 技研发中心、双辽玻璃产业研发中心等项目建设。中试中心:推进省精细化学品中试中心、玉米秸秆糖技术中试中心、 蛋白质生物药中试中 心、抗体生物药中试中心等30个省级中试中心建设。
  第三节&& 提升创新能力
  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基础作用,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全方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 本地转化。
  ― &15 &―
  提升科技研发能力。 加大基础研究投 入, 聚 集 省 内 优势 学
  科,合作利用域外科技力量,开展超硬材料、新型功能材料、地 球物理探测技术、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空间光电技术等应用基础 研究。开展产业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协同攻关, 力争在生物医药、 新材料、光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育种、生物化工、空 间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集中突破一批核心技术。支持企业建立 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开展跨国技术 研发合作和转移, 突破关键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 到 2020&年, 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500个。实施专利导航试点,完善企业主 导、多方参与的专利协同运用体系,在关键技术领域形成一批专 利组合。
  促进科技成果本地转化。下放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 益权,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鼓励国有科技型企业对 职务发明成果发明人给予股权和分红激励。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 “舟桥”机制,建设50个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开展 “两所五 校”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中科院长春 光机所、 吉林大学、 东北 师范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长春工业大学、东北电力大学)科技 成果转化试点,实现科技成果研发、中试、转化、推广、应用等 环节有机衔接。加快小卫星、中国标准动车组等重大科技成果转 化,推动新能源汽车、 分布式储能、 下一 代 信 息 技术、 智能 制 造、光刻机、CMOS、3D&打印、 高性能纤维、 无人机、 工业机 器人、万瓦级半导体激光器等产品研制与产业化。鼓励企业自主
  ― &16 &―
  拥有、购买、引进专利技术,提升知识、技术和管理效益,打造
  自主品牌。
  专栏5&& 科技研发和转化重点方向
  新材料:合成树脂、合成橡胶、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 环境友好材料、 新能源关键材料 制备及应用技术,特色资源材料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绿色化工过程技术及应用,新型功能材料、 高性能结构材料、3D&成型材料、精细化学品 &(高性能催化剂、助剂、添加剂)。
  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 云计算、 物联网、 高性能计算、 “互 联网 +” 制造业、 现代物 流、高可信软件、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及应用, 多功能智能终端及应用, 智能感知与交互技术
  及应用,安全预警与信息传递技术,数字文化、数字教育、数字生活、数字服务等关键技术。
  先进制造: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检测技术及装备, 工业与服务机器人、 工程机械、 汽车 电子、先进汽车零部件关键技术及应用,新型加工工艺, 轨道车辆关键零部件制造新技术, 智 能交通技术。
  光电技术:光电子、激光加工、显示与照明、 微波光子、 微电子、 传感、 电力电子、 新型 科学仪器仪表、地空探测与导航、光电监测与控制、3D&打印技术及应用,微电子设备、 现代光 学制造技术。
  航空航天:民用飞机技术,空中管制系统, 新一代民用航空运行保障系统, 卫星通信应用 系统,卫星导航应用服务系统。
  现代农业:粮食作物优质高效种质资源创制及新品种选育, 粮食作物节约资源高效安全生 产综合配套技术,畜禽种质资源保存与高效利用, 优质安全畜产品生产关键技术研发, 农畜产 品和副产物加工利用及安全生产、质量检测技术,特色动植物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生态环保: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安全监测与预警、 污染治理与防控、 长白山矿泉水保护 及区域污染防治、饮用水净化、重点行业废水深度处理、 生活污水低成本高标准处理、 地下水 污染修复、水环境损害评估、新型污染物风险评价、 清洁生产技术, 水泥、 电力、 钢铁等行业 协同资源化处理城市及产业废弃物技术与设备。
  节能减排:工业节能、民用节能、新能源与绿色能源技术与产品,节能技术标准研究。
  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煤炭、油页岩、 油气、 金属矿与非金属矿等资源勘探、 开采、 冶 炼、综合利用技术,低品位矿产资源深度开发利用技术与产品, 废水、 废气、 废渣等废弃资源 高值化利用技术与产品,智慧、特色旅游产品研究与开发。
  中药:中药材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中成药新药研发,名优中成药老品种技术提升与开发。
  生物医药:基因工程新药研发,疫苗创制,生物诊断试剂研制。
  高性能医疗器械:便携式、智能化诊疗仪器, 医疗器械与康复器具, 新型医用材料, 药品 食品检测仪器,制药设备研发。
  第四节&& 激发人才活力
  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 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 创 新,完善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制度体系,推进人才兴省。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党 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
  ― &17 &―
  实用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重大科技项目研发人才
  团队支持计划,建立协调服务机制,打造一批杰出的科技创新团 队。依托知名跨国公司、国外高水平大学和境外培训机构,培育 具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 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的优秀企业家。 建设一批高等院校工程创新训练中心,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实施高层次人才创业基地支持计划, 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 健全高技能人才校企培养体系。加强市、县党校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集聚人才能力。积极引进企业急需紧缺的高精尖技术领 军人物、科研团队和应用型人才,建立完善引入一名人才、确定 一个方向、带来一个团队、组建一个平台、注入一笔资金、形成 一批成果的 “六个一”人才引进机制。建设留学人员创业园,鼓 励外国专家、海外高端专业技术人才和团队、 域外院士、 “千 人 计划”专家、知名企业家等高端人才来我省创办科技型企业。深 入实施 “长白山学者”“长白山技能名师”“长白山中小学教学名 师”和高层次人才创业基地支持计划,设立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 基金,建设 “首席 技师工作室”。 推动重点开发区、 产业园区与 北京中关村、 上海张江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立人才交流机 制。
  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健全人才流动机制、人才评价体系和人才
  激励机制,突破体制壁垒和身份障碍,形成留住人才、广纳人才的 制度体系。扩大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职业院校选人用人自主权, 鼓励企业提高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待遇,建立充分体现智力劳动价
  ― &18 &―
  值的分配机制,保障科研人员在企事业单位流动的社保关系转移接
  续。探索政府购买人才公共服务制度,建立科技项目研发人才团队 协调服务机制,设立 “吉林省杰出创新创业人才奖”。
  专栏6&& 人才培养和引进
  创新型科技人才:实施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开发项目,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引进海内外一批高级研发人才、高级管理人才、 高级金融人才。 到 2020&年, 拥有 20&名左右在 全国有重大影响的科技领军人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总数达到 18万人,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 才达到11万人。
  现代农业人才:培养农业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农业经营管理人才, 开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人
  才,支持守望乡村大学等机构,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型农民。到2020年,高层次农 业科技人才达到5万人,农业技术人才达到10&万人,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专门人才达到 5&万人, 现代农业领域集聚的各类人才达到 40万人。
  工业人才:开发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 电子信息、 医药、 冶金建材、 新材料和装备制
  造业人才,建成国内领先水平的研发人才基地。 到 2020&年, 重点产业集聚的各类人才达到 50 万人,基本形成由科技研发人才、工程建设人才、 项目管理人才、 生产技能人才和市场销售人 才协调配套、结构合理的产业人才结构。
  服务业人才:继续实施金融人才开发计划,完善与旅游、现代物流、文化创意、信息服务、 电子商务、商贸流通等服务业发展相匹配的人才开发体系。到2020年,全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的 各类人才达到80万人,形成一支专业造诣深、通晓国际规则和熟悉现代管理的现代服务业人才 队伍。
  专门人才:培养一批具有战略开拓能力的企业家和一大批适应发展需要的职业经理人, 造 就一批教学名师、吉林名医、文化名人和体育明星, 培养一批高技能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 到 2020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数突 破 40&万人、 专业技术人才总数达到 110&万人、 高技能人才 总数达到45万人。
  第五节&& 培育形成新动力
  以需求转换引导供给创新,以供给创新促进需求扩大,释放新 需求、创造新供给,形成供给和需求两端发力的增长动力新机制。
  提高投资有效性和精准性。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财政 资金投资方式, 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加大对基础设 施、科技创新、社会民生领域的投资, 发展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 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 “互联网+”等新领域。建立三年滚动
  ― &19 &―
  投资计划,围绕国家和省重大工程包,推进实施一批补短板、上
  水平、增后劲的重点工程项目, 进一步丰富项目建设库和储备 库,推动入库项目尽快落地。
  释放消费新需求。培育消费热点,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以 满足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为重点,设立进 口商品直销中心,建设智慧商圈和智慧特色街区,扩大电商覆盖 面,提高中高端消费供给能力,吸引域外消费回流。完善消费政 策,推进住房消费、体育消费,鼓励欧亚集团等大型零售企业到 县乡设立商贸中心,释放农村消费潜力。增强消费能力,紧跟国 家动向调整收入分配, 提高居民收入, 稳步上调城乡低保标准。 改善消费环境,实施消费品质量提升工程,推动企业开发适销对 路产品、加强品牌建设,完善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健全消费 者优先的权益保护机制,畅通维权渠道,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 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行为。 到 2020&年, 社会消费品零售 总额达到10000亿元。
  创造新供给。加快供给侧改革,优化劳动力配置,补充人口
  红利,提升人力资本,促进劳动力跨地域、跨部门流动,有效消 化房地产库存。优化土地和资本配置,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开展 企业降本增效专项行动,实行收费清单管理模式。提升全要素生 产率,构建激励机制,激发微观主体创新、创业、创造潜能,鼓 励生产企业改善工艺,增强品牌意识,提高产品精细化、标准化 水平。加强体制机制供给, 深化国企改革,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 &20 &―
  完善政府管理和服务, 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积极化解过剩产
  能,坚决依法破产 和 兼并 重组 资 不 抵债、 扭 亏 无 望 的 “僵 尸 企 业”,加快要素向新业态、新模式转移和升级。
  第三章&&& 全面深化改革&& 构建发展新体制
  坚持突出重点、循序渐进推进改革,破除制约吉林老工业基 地振兴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构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新机制。
  第一节&& 打好国资国企改革攻坚战
  坚持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 争 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原则,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培 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大型国有骨干企业。
  实施分类改革。 将全省地方国有企业 划 分 为竞 争 类、 功 能 类、公益类。竞争类国有企业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放大国有资 本功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主要目标,依法独立开展生产 经营活动,积极推进股份制改革。功能类国有企业承担重大专项 任务和重点项目建设,体现政府战略意图,服务和保障全省发展 大局,保持国有资本绝对控股或相对控股, 支持非国有资本参 股。公益类国有企业以保障民生、服务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 务为主要目标,采取国有独资形式或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 非国有企业参与经营。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国有企业引入各类投资者,实现股
  ― &21 &―
  权多元化。以推进董事会建设为重点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
  立健全权责对等、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建 立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分类分层管理制度, 实行与选任方式相匹 配、与企业功能类别相适应、与经营业绩相挂钩的差异化薪酬分 配办法。健全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 员工能进能出、 收入能增能减的管理机制。建立政府和国有企业合理分担改革成 本机制,分离地方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妥善解决国有企业历史 遗留问题和改制后续问题。
  完善国资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 能转变,建立监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 体制,在金融、农业、林业、能源、旅游、投融资及交通、水利 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和领域,改组组建若干国有资本投资、运营 公司。推动国有资本向支柱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前瞻性战略性 产业集中,向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集中,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 势企业集中。加快机关事业单位所属企业与原管理部门脱钩,打 破行业、地域、层级和隶属关系限制,有序整合进入相应的国有 资本投资、运营公司, 逐步实现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 创新监管方式和手段,改进考核体系和办法,建立健全高效协同 的外部监督机制,强化企业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防止国有资产 流失。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制度, 到 2020&年, 国有 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提高到30%。
  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非国有资本投资主体采
  ― &22 &―
  取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认购可转债、股权置换等方式,参与国
  有企业改制重组、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增资扩股以及企业经营管 理。支持转制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服务型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推进国有资产资本化、证券化,支持具备条件的国有企业在境内外证券市场挂牌上市,支持控股上市公司的企业集 团实现整体上市或核心资产上市。
  推进央企与地方融合发展。 推广 “长 客 +&轨道园” 发展 模 式,鼓励央企与地方共建产业园区,支持相互联合重组、合资合 作,推动产业链前伸后延,减少运营成本,提高企业效益。推动 央企与地方经济深度融合,依托地方优势资源和产业基础,拓展 生产经营领域,促进合作共赢。建立地方政府和央企常态化的协 调会商机制,加强央企动态项目库建设,为双方合作项目提供全 程跟踪服务,积极承接央企改革 “三供一业”分离移交。
  第二节&&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农垦、供销合作社、农产品价格等 领域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2017 年,基本完成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落实集体所有权, 稳定农户承包权, 放活土地经营权, 坚守土地公有性质不改变、 耕地红线不突破、 农民利益不受损 “三 条底线”。 开展农村土地 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缩小土
  ― &23 &―
  地征收范围, 规范土地征收程序, 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 规
  范、多元保障机制。赋予符合条件的存量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享有同等权利。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探索宅基 地有偿使用制度和自愿有偿退出机制。加快推进房地一体的农村 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健全耕地保护和补 偿制度,完善土地复垦制度,落实耕地保护政府领导干部离任审 计制度。分类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确权到户和股份合作制改革,将 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赋予农民对集体资 产更多权能,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探索将财政资金投入农 业农村形成的经营性资产,通过股权量化到户,让集体组织成员 长期分享资产收益。
  推进农垦和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深化垦区集团化、农场企 业化改革,创新行业指导管理体制、企业市场化经营体制、农场 经营管理体制,明晰农垦国有资产权属关系,建立符合农垦特点 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推进农垦办社会职能改革。深化供销社综 合改革,创新联合社治理机制,强化基层服务功能,促进由流通 服务向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延伸、向全方位城乡社区服务拓展。 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补贴制度。 继续执行并完善 稻
  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落 实国家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开展农业补贴改革试点,将农作物 良种补贴、种粮直补、 农资综合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 优化补贴支持方向,健全快捷高效的补贴资金发放办法。
  ― &24 &―
  第三节&& 实施国有林区林场改革
  推进林区林场政企、政事、事企、管办分开,形成职责清晰、 功能定位明确、人员精简高效的国有林区林场经营管理新体制。
  推进国有林区改革。理顺国有林区管理体制,组建吉林省重 点国有林管理局,以国有林业局 (森工企业)为基础成立管理分局,行使林业行政执法权。健全森林资源监管体制,省林业主管 部门承担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生态建设等监管职责,重点国有林 管理局承担主体责任。创新森林资源管护机制,重点国有林管理 分局负责辖区内森林资源管护工作,组建专业管护队伍,推进政 府购买管护服务。剥离国有林业局 (森工企业)社会管理和企业经营职能,将环卫、医疗、供热、供水、供电等管理职能移交给 当地政府或相关部门,将经营性企业资产及职能划归吉林森工集 团或长白山森工集团,实行市场化经营。妥善做好富余人员分流 安置工作。
  推进国有林场转型发展。创新管护方式和监管体制,推进林 业发展模式由木材生产为主转向生态修复和建设为主,由利用森 林获取经济利益为主转向保护森林提供生态服务为主,基本形成 功能定位明确、层级清晰有序、人员精简高效、森林管护购买服 务、资源监管分级实施的国有林场管理新体制。大力实施特色经 济林、森林生态旅游、林下种植养殖和森林绿色食品开发,打造 接续替代产业,保障职工生活和就业。完善林场道路、供水、供 气、电力、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 &25 &―
  第四节&&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围绕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建立现代财 政制度,加强精准调控,全面提升政府服务能力。
  创新政府管理方式。统筹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 务。有效承接国家下放的审批事项,解决职能交叉问题,防止中 梗阻。完善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投资负面清单和财政专项 资金管理清单,建立政务服务网络。 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事项, 简化审批程序,规范审批行为,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全面提 高便民服务效率。 推进 “互 联网+政务”, 建立省、 市、 县三级 网上办事大厅, 加快建设 “网 上政府”。 实行行政服务和公共服 务告知承诺制、 限时办结制及重大项目领办、 代办、 即办制度。 扩大政府购买服务,逐步将行业管理、社会管理等职能转移给具备条件的企业和社会组织。
  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构建现代公共财政 体制。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增强预算的统筹能 力,建立由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组成的完整政府预算体系。改进预算控制方 式,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明晰各 级政府间事权,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制度,完善转移支付 制度。拓宽、规范政府融资渠道,加强和改善政府债务管理,编 制地方政府债务收支预算, 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 债务风险预警化解机制。推进 “营改增”工作,健全地方税收体
  ― &26 &―
  系,加强地方税税源管控。
  加强定向定项精准调控。 完善政策 “工 具箱”, 创新调控方 式,建立中观经济单元调控体系。 完善经济运行监测预警体制, 及时调度经济运行情况,准确把握运行特点和异常变化,有针对 性调整政策措施,防范和化解各类潜在风险,加快去产能、去库 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加强形势研 判和政策跟踪,密切关注新常态下国内外经济形势,把握好国家 政策调整变化,做好政策对接。
  第五节&& 全面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 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推进民主法治体制改 革,加强协商民主的广泛性、多层性,促进基层协商制度化,健 全责权明晰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坚持把社 会效益放在首位,改革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体制,完善 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完 善教育、卫生、社保、人口等领域发展体制机制,构建全民公平 享有公共资源的服务体系。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完善组 织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基层组织建设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着 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具有吉林特色的制度体 系。推进纪律检查体制改革,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 责任,完善政府内部权力制约机制,加强对权力部门的行政监察
  ― &27 &―
  和审计监督,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
  廉、政治清明,巩固提升良好的政治生态。
  第四章&&& 推进工业转型发展&& 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贯彻 《中国制造2025》,落实工业强基工程,推动制造业向高 端化、智能化、精细化、绿色化转变,形成具有持续竞争力和支撑 力的产业体系。到2020年,全省工业总产值达到31000亿元。
  第一节&& 巩固提升支柱产业
  实施支柱产业振兴工程,加快重点企业技术改造和经营模式 创新,升级存量、创新增量,调整完善技术研发体系、市场开发 体系、产品创新体系和销售服务体系,重塑产业竞争力。
  汽车产业。依 托 一 汽 集 团、 一 汽 大 众、 一汽轿车等重点企 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整车研发和生产基地,形成新的竞争 优势。优化汽车产品结构,提高中高端轿车、SUV、MPV&等适 销新车型比重,稳步提高整车产能。大力发展纯电、插电式混合 动力的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 积极发展高端消防车、 校车、 房 车、专用清雪车、冷藏车、城市环卫车等特种专用车,创新发展 互联网智能汽车。鼓励海外并购,支持自主研发,突破关键技术 瓶颈制约,提高核心零部件配套能力,打造千亿产值规模的零部 件产业集群。到2020年,汽车产业产值力争超过8000亿元,整 车产能达到400万辆,零部件地方配套率超过50%。
  石化产业。突出原料路线多元化、产业发展园区化和产品加
  ― &28 &―
  工精深化,打造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推进原
  料结构性调整,积极利用域外资源, 加快油页岩综合开发利用。 推动吉化与地方合作, 加快吉化炼化结构调整及系列升级改造, 建设吉林、松原化学工业循环经济园区,发展精细化工和高性能 树脂、高性能合成橡胶、功能性膜材料和专用化学材料,提高终 端产品附加值。到2020年,石油化工产业产值力争超过3000亿 元,精细化工率超过35%。
  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加强农产品加
  工技术创新,促进初加工、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 构建粮食、畜产品、园艺特产业三大精深加工板块,建设国家级、 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和一批农产品加工聚集园区。实施重点玉 米深加工企业重组改造,延伸产业链条,发展玉米全株经济。统 筹农副产品原料基地、加工基地和现代仓储物流发展,实施 “放 心肉”和 “健康米”工程,深入推进人参产业振兴工程和千万吨 矿泉水工程建设,促进果木菌蔬、蛙鹿禽鱼精深加工,率先建立 食品安全监测可追溯体系,高起点建设国家重要的绿色有机食品 基地。到2020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力争超过10000亿元。
  ― &29 &―
  专栏7&& 支柱产业重点工程 &(项目)
  工业技术改造: 推进 1000&项亿元以上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建设。 编制技术改造升级导向计 划,明确技改投资重点和方向,引导社会资金等各方面资源支持企业技术改造, 不断优化工业 投资结构,技术改造固定资产投资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保持在 60%以上。
  汽车:加快一汽大众奥迪 Q&工厂、长春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 通用中德工业园、 吉林万丰 工业园、四平专用车基地、公主岭台湾汽车工业园和表面处理产业园等园区建设。 推进一汽大 众 DY、一汽轿车三期扩建、长春丰越二期扩建、一汽丰田6ZR&发动机等项目建设。
  石油化工:推进桦甸、汪清油页岩综合开发,扶余、长岭、农安油页岩地下原位裂解开采,
  前郭页岩油深加工,形成采矿-炼油-发电-&建材-&化工油页岩产业链。 推进基础化工结构调 整、甲醇制烯烃、重油和褐煤制烯烃和芳烃、催化裂化制丙烯等项目建设。 推进珲春进口能源 战略储备基地仓储、公主岭朝阳坡油气产业园等项目建设。
  农产品加工:“放心肉” 工程,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区、食源性优质安全畜禽养殖基地、优 质安全畜产品加工基地,创建优质安全、绿色有机品牌。到2020年,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 90%以上,畜禽及产 品 检 疫 率、 全 程 可 追 溯 率 达 到 100%, 地 理 标 识 认 证 产 品 超 过 200&万 吨。 健康米工程,完善水稻标准体系,选育推广新品种, 发展水稻生产合作组织和家庭农场, 推动 大米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精深化加工、全程化监管,打造3-5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地域 品牌。到2020年,“三品一标” 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超过 500&万亩, 绿色、 有机为主的优质大 米产销量超过70万吨。人参产业振兴工程,推进抚松、集安、敦化、靖宇、延边、长白等6个 人参产业园区建设,全力打造长白山人参品牌, 重点实施集安益盛汉参产业园、 新开河人参产 业园、吉林炳华人参精深加工、林下参培育等项目建设。千万吨矿泉水工程,推进30个左右矿 泉水资源勘查和一批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的现代矿泉水产业基地建设, 规范建设靖宇国家 级和抚松、安图、辉南、敦化、临江、长白、 和龙、 池南区、 池西区等省级矿泉水保护区, 推 进靖宇燕平、抚松漫江、露水河和泉阳、安图二道白河、 和龙广坪和石泉洞、 长白双山、 临江 花山等水源地保护。到2020年,产能总量严 格控制在 5000&万吨以内, 实现产销量 3000&万吨, 建成全球知名的长白山天然、优质矿泉水产业基地。
  第二节&& 发展壮大优势产业
  实施优势产业发展工程,强化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将医药 健康、装备制造、建筑业打造成新的支柱产业。
  医药健康产业。合理利用和开发中药材资源,巩固中药、生 物药优势地位,推进现代中药、道地药材及濒危稀缺药材规模化 和标准化生产,加快抗体药物、免疫治疗、靶向药物研发及产业化。加快发展化学药物、保健食品和高端医疗器械,积极开发中 医药、满药、朝药等系列民族医药健康产品, 探索发展可穿戴、 远程诊疗等移动医疗产品,促进医药传统营销向互联网服务模式
  ― &30 &―
  转变。打造 “健康+医药”“健康+养生”“健康+服务”等新兴
  产业,大力开发长白山人参、吉林梅花鹿系列精深加工食品及保 健品。优化通化国家医药高新区和长春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壮大 吉林、四平、 辽 源、 白 山、 梅 河 口、 敦化等六个特色产业基地
  (园区),完善研发、检测、包装、物流等服务功能,培育新药合 同研发、 健康管理、 移动医疗、 第三方检 验 检 测 等新 业 态。 到 2020年,医药健康产业产值力争达到4600亿元。
  装备制造业。 促进大数据、 云计算、 物联网、3D&打印和个
  性化定制在制造业全产业链集成运用,推动制造模式变革。加快 研发新一代绿色智能、高速重载轨道交通系统,提升综合生产能 力,重点发展高速动车组、电气化铁路客车、城市轨道客车、新 型地铁客车、 出口专用客车, 提高核心零部件省内研发配套能 力,发展后服务市场。支持吉林、四平发展通用航空装备,建设 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维修养护、运营服务、教育培训于一体的通用航空产业集群。加快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 人系列化产品开发。以动力机械、联合收割机械、精准播种施肥 机械、整地机械为重点,打造满足精准农业发展需求的现代农业 机械产业体系。立足换热装备、风电核电装备、天然气装备、工 程机械产业基础, 发展高附加值特色产品。 到 2020&年, 装备制 造业产值力争达到3500亿元。
  建筑业。推广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制,推动建筑业企
  业向上下游产业延伸,支持企业跨行业、跨地区、跨专业优化重
  ― &31 &―
  组和融合发展。加强建筑行业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培养,培育一
  批人才密集、技术先进、竞争力强的大型综合性企业,提升我省 建筑业企业承揽高端工程项目的能力。支持省内大型骨干企业与 央企、外省大型企业组建联合体,共同参与高端项目招投标和建 设。扩大绿色建筑强制执行范围,推广绿色建筑材料应用和建筑 垃圾施工现场无害化处理技术。强化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切实 提高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水平。加快建筑产业现 代化,建设3-5&个国家级住宅产业化基地, 提高预制部品、 构 件生产供应能力, 推进产业化试点项目建设。 到 2020&年, 全省 建筑业总产值达到3130亿元。
  专栏8&& 优势产业重点工程 &(项目)
医药健康产业:推进通化人参产业集聚区和修正医药科技产业园、 亚泰医药产业园、 长白山北药基地产业园、松原医药健康产业园、白城大健康产业园、白山江源人参生命科技产业园、 吉尔吉医药健康产业园、辽源化学原料制药产业园、 柳河医药产业园等园区建设, 推进东宝人 血白蛋白、敖东参泽舒肝胶囊、万通更舒颗粒、长春迪瑞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设备等项目建设。装备制造业:推进长客 CRH380型动车组制造平台、高速动车组检修基地、国家轨道客车系 统集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长光卫星航天信息产业园,吉林航空产业园,公主岭轨道客车产业园, 珲春金鲲鹏航空产业园,四平千亿级换热器高端装备制造基地,中联重机农机产业园,吉林新研 牧神农用机械,辽源高精铝加工产业基地,白城太阳能光伏组件加工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建筑业:到2020年,力争全省建筑业企业 总量达到 4000&户, 特级资质企业达到 6&户, 一 级资质企业达到150户,发展3-5个集开发、生产、施工、运营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全产业 链企业集团,形成30户以上资金雄厚、人才密集、技术先进、竞争力强的大型综合性建筑企业 集团,建筑业从业人员达到120万人。
  第三节&&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 加强政策扶持和产品研发, 大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先进轨道交通装备、 航空航天装 备、机器人与智能装备、 农机装备、 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 器
  ― &32 &―
  械、新一代信息技术、 新材料产业。 到 2020&年, 战略性新兴产
  业总产值力争达到10000亿元。
  专栏9&&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工程 &(项目)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采用高效内燃机、高效自动变速器、 轻量化材料和混合动力等先进技 术,提高核心零部件配套能力。主攻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乘用车、 商用车及专用车, 推进 动力电池、驱动电机、整车控制、燃料电池等核心部件研发及产业化。 推进车载光学、 车载雷 达、高精定位、集成控制等系统的研发及产业化。 建设一汽集团纯电动乘用车研发、 长春通用 技术产业园电动车及高能电池、长春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吉林新能源汽车产业园、 四平长江 新能源客车、上汽-松原新能源汽车产业园、辽源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 公主岭新能源汽车电 池等项目。
  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加快中国标准高速动车组产品系列工程化验证和系列化新产品开发生 产,加快混合动力动车组、高铁卧铺车、城际快速动车组等产品研发及产业化,研制节能环保、 安全可靠的智能化、轻量化、模块化、谱系化下一代城铁车辆产品。 加快新材料、 新技术和新 工艺的应用,提升省内关键核心部件配套能力。
  航空航天装备:“吉林一号” 卫星发射数量达到 60&颗并实现组网, 建成面向全球的遥感信 息应用服务体系。推进固定翼轻型飞机、机载设备、 地面设备等通用航空装备产业化, 培育飞 行员培训、飞行器维修保养等通用航空服务业。 加快新型无人机产品研发及产业化, 推进数据 处理、航空物探、航空遥感、电力巡线、应急救援、海事边防等关键载荷开发与应用。
  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推进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 特种机器人的技术攻关、 产品研发及 产业化。发展汽车制造四大工艺、危险化学品视觉定位灌装成套装备、 禽类屠宰智能成套生产 线、民爆炸药智能生产线、抑爆装备等智能装备和无模多点成型、 旋压成型、 大型构件扭弯拉 成型、高速摩擦焊机、电子标签芯片激光切割机、激光刻划机、直线电机等优势装备。
  农机装备:发展以旱田作业为主的 60&马力至 150&马力轮式拖拉机, 以水田作业为主的 25 马力至65马力四轮驱动节能环保型中型拖拉机 。发展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全喂入水稻收获 机、自走式青贮收获机、秸秆捡拾打包机、秸秆膨化机等。 发展系列浅翻深松犁、 节能深松机 等高效节能整地机械和气吸式精密播种机等栽种植机械。
  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推进复方中药新药、 天然药物的研发, 加快名优中成药及大 品种的二次开发与产业化。发展抗体药物、抗体偶联药物、 全新结构蛋白及多肽药物、 多联多 价新型疫苗等现代生物医药。加强活性化合物高效合成、 手性药物合成与拆分、 药物晶型等关 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发展分子诊断仪器等器械。 建设康宁杰瑞生物制药、 长生生物疫苗、 辽 源希玛生物蝙蝠蛾被气孢系列产品、通化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松原本然生物年产 500&万吨土壤 调理剂母料等项目。
  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新型平板显示材料及新一代显示技术产品、 高精度光电分析检测仪 等研发和产业化,发展车载信息系统。发展智能设计与仿真、 制造物联与服务、 工业大数据处 理等工业软件,建设工业大数据分析服务平台、 工业云应用服务体系和云计算服务体系。 建设 中科光电 &(长春) 交流 LED&照明技 术 产 业 化、 华 微 年 产 60&万 片 8&英 寸 智 能 芯 片 及 CMOS&开 发、四平枫叶 LED&汽车灯、延边方向电子产品生产基地等项目。
  新材料:开展碳纤维、聚酰亚胺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的深度研发和市场开拓, 加
  快特种合成橡胶新产品、新牌号、新技术开发, 加大特种工程塑料产品开发, 推进环境友好型 高分子材料的研发及应用,发展高性能铝合金、 镁合金、 稀土镁合金、 镍合金、 高氮合金, 推 进硅藻土多领域应用及深加工。突破石墨烯材料制备共性关键技术, 发展终端应用产品。 建设 长东北新材料创新产业基地、长春生物基材料产业基地、 富士康新材料产业园、 吉林碳谷碳纤 维、吉林盛鼎玄武岩岩棉纤维、吉林化纤生物长丝、 辽源石墨深加工、 通化玄武岩新材料产业 园、白山富德硅藻土产业园区和全降解塑料产业园、公主岭钠基膨润土、集安石墨新材料基地、 集安超塑性镁合金板、安图伊利石产业园等项目。
  ― &33 &―
  第四节&&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加快战略合作与重组,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 升传统工艺装备,提高冶金、建材、轻纺产业市场竞争力。推动 组建冶金产业联盟, 重点发展优质钢系列品种, 加快发展高纯 度、高复合特种铁合金产品,积极发展大规格的高功率、超高功 率石墨电极产品, 加强镍、 钼、 镁等特色矿产开发和综合利用。 以亚泰集团为主体实施兼并重组,化解水泥过剩产能,提升水泥 产业集中度,发展汽车玻璃和高端光学玻璃产业, 加快伊利石、 硅藻土开发和产业化, 集成开发建筑产业化所需新型墙体墙材。 开发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轻纺产品,调整家俱及木制品、造 纸、塑料制品、皮革制品等产品结构,加快发展高性能纤维和新 型纺织材料、绿色生态纺织品, 扩大纺织品在新材料、 新能源、 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应用。
  专栏10&&& 传统产业重点工程 &(项目)
冶金产业:推进吉林建龙80万吨冷轧、通化冶金产业园、白山五道羊岔大型铁矿、白城中北五金产业加工园、吉恩镍业5000吨羰基铁粉扩建、敦化大石河年处理450万吨钼矿石、辉南 中钢集团铁合金等项目建设,推进吉林炭素、铁合金异地搬迁升级改造。建材产业:推进吉林森工林板一体化、亚泰集团建材制造园区、 白城镁合金薄板带、 公主 岭新型建材产业园等项目建设。轻纺产业:推进工业用林基地及林浆纸一体化、 吉林化纤产品结构调整、 吉林泉德秸秆综 合利用、吉林合润年产3万吨聚乳酸改性专用树脂及制品、 辽源东北袜业园产业升级、 白山琦 祥年产20万吨高档包装用纸等项目建设 。
  第五节&& 创新产业组织模式
  推广辽源东北袜业园 “平台+服务”运营模式,按照产业园 区化、园区平台化、平台龙头化、链条化的发展思路,推动产业
  ― &34 &―
  组织模式转型升级。
  创新产业发展模式。 建立从产品研发、 设计到物流、 营销、 品牌推广的上下游产业链。采取外包、企业联盟、灵活雇佣等形 式将企业非核心业务转移到外部,形成高度互补的专业化分工体系和生产网络,构建链式产业集群。推进柔性生产方式,促进大 规模传统生产向个性化定制转变, 变传统制造商为服务型制造 商。对全省工 业园 区实 施 省、 市、 县 分 级 管 理, 推 进 “一 园 一 品”发展模式,完善管理和考评机制。
  提高产业园区服务能力。建立完善园区服务体系,加强政府 在土地征用、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加强金融扶持, 在园区构建集融资、担保、结算、债券和产业银行于一体的金融 服务平台。 加强政策引导, 推动在园区构建研发检测、 营销 策 划、投资咨询、法律服务等高端服务平台,构建以大学生创业为 主的网络、广告、餐饮、包装、仓储、配送等服务链条,降低企 业生产成本和组织成本,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第五章&&& 打好服务业发展攻坚战&& 引领结构优化升级
  实施服务业提升工程,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 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便利化和高品质转变,实现服务业规 模明显扩大,比重明显提高,结构明显优化,贡献明显增加,功 能明显加强。到2020&年, 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超过40%,力争达到45%。
  ― &35 &―
  专栏11&&& 服务业发展领域
生产性服务业: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研发设计、 信息技术服务、 节能环保服务、 检验检测认证、电子商务、商务咨询、服务外包、售后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和品牌建设、农业服务。生活性服务业:旅游服务、养老服务、 健康服务、 文化服务、 房地产服务、 会展服务、 批 发零售服务、住宿餐饮服务、家庭服务、体育服务、法律服务、教育培训服务。
  第一节&& 做大做强旅游业
  打造吉林旅游升级版, 推动 “全 域旅游”, 把我省打造成为 东北亚重要的旅游集散地。 到 2020&年, 全省接待游客达到 24 亿人次,旅游总收入力争实现5000亿元,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健全旅游产品体系。全力打造 “长白山”品牌,推动环长白 山重点旅游城镇建设,推进大长白山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加强 旅游宣传 营 销, 做 强 冰 雪、 雾 凇、 温 泉、 民 俗、 文 化 等 旅 游 产 品,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 重点推进和支持旅游产业集聚区、 生态休闲型旅游城镇建设。 丰富休闲度假、 民俗风情、 农业 体 验、特色美食等特色旅游产品。大力发展红色旅游,逐步形成全 省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系统和教育基地体系。加快对俄边境旅游发展,推动图们江三角洲国际旅游合作区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国际 或区域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实施 “旅游+互联网”行动,发展 智慧旅游,开展全民旅游创业,推进旅游业态创新。促进旅游与 医药健康、养生养老、大众体育、文化休闲等融合发展。发展休 闲制造业,提升度假科技对产业发展的创新推动作用。开发具有 “吉林元素”的系 列旅游商品, 提升吉林旅游商品影响力和竞争 力,到2020年,力争打造吉林旅游名牌商品100个。
  ― &36 &―
  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开辟公路、铁路旅
  游专线和航线,支持区域旅游集散中心、咨询服务中心建设,加 强城市及主要景区停车场、旅游厕所、旅游道路、街路标识、残 疾人通道、 安防消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支持松花江、 图 们 江、鸭绿江沿江城镇发展水上旅游。 到 2020&年, 基本建成通达 海内外、覆盖大东北的综合旅游交通运输网络,完成新建、改扩 建旅游厕所1500&座, 停车位达到 60000&个。 实施旅游景区整体 升级创 A&工程, 全面提升旅游景区规划开发和标准化管理服务 水平,到2020年,国家 A&级旅游景区达到 340家。 实施旅游服 务质量提升工程, 开 展 “满 意 吉 林” 诚信 旅 游 活 动, 建 立以 让 “游客满 意” 为 中心的旅游服务评价体 系, 推行违法旅游企业 “黑名单”制度, 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改善旅游消费环境, 完善 旅游产业标准。协调推动入 (过)境旅游签证便利化措施,推动 长春、延吉等城市成为韩国、俄罗斯公民72小时过境免签城市。 开展旅游综合改革试点。
  培育壮大旅游企业。实施旅游市场主体壮大工程,创新旅游 资产管理模式,吸引国际国内知名旅游集团入驻我省,支持省内 旅游企业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培育旅游龙头企 业。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旅游业, 促进民营和中小旅游企业发展。 到2020年,全省旅行社 (含分社)达到1300家。
  ― &37 &―
  专栏12&&& 旅游业重点工程 &(项目)
  旅游服务综合体:推进万达影视文化街区、 净月潭旅游景区综合服务体、 国信奢岭乡村都 市项目、莲花山旅游区综合服务体、长春庙香山旅游综合服务体、 长春北湖湿地旅游综合服务 体、万科松花湖度假区、北大壶体育旅游综合服务体、 丰满风情小镇整体开发、 松花江国际旅 游度假区、北方巴 厘 岛 旅 游 景 区、 辽 源 国 家 矿 山 湿 地 公 园、 延吉梦都美民俗旅游度假村 &(二 期)、敦化雁鸣湖生 态旅游示范区、 延吉旅游集散中心、 长白山国际温泉度假区、 长白山祚荣 府、长白山宝马古城文化旅游风景区、图们市口岸边境旅游综合服务体、临江苇沙河 &(金银峡) 鸭绿江边境旅游综合服务体等 36个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建设 。
  旅游度假区:推进抚松万达长白山休闲旅游服务集聚区、 珲春防川国际旅游区、 敦化六鼎
  山文化休闲旅游服务集聚区、长白山十八坊产业园区、 红柳漫江风情小镇, 推进松花江、 伊通 萨满、辉南龙湾群、集安鸭绿江、广泽长白山、浑江三道沟龙山湖等旅游度假区建设。
  重点项目:推进鲁能漫江、辽源!鹭湖、通化白鸡峰、&松原天河谷和查干湖、&白城莫莫格 和向海、集安五女峰国家森林公园、伊通大孤山等生态旅游项目建设, 推进吉林北大湖、 长春 净月潭、万达长白山度假区等冰雪旅游项目和长吉地区温泉旅游项目以及查干湖冬捕关东年俗 等冬季旅游产品项目建设,推动四平历史文化街区、 松原大金碑湿地和春捺钵遗址、 松原文化 夏宫、集安丸都山城、敦化渤海国古城、长白山宝马古城等文化旅游项目建设, 推进中国 &(四 平) 旅游装备制造业产业园区、四平国际旅游商品 &(纪 念品) 集散中心、 辽源凯旋王国水上乐 园等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建设。
  第二节&& 大力发展金融业
  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推动金融产业集聚和产品创新,全面增 强金融支撑能力。到2020年,金融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力争达 到5%以上。
  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努力扩大全省信 贷 规 模, 鼓 励 域外 银 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在我省设立分支和区域总部, 推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进驻。鼓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 行和参与组建村镇银行, 优先批准在县域地区设立小额贷款公 司。支持符合条件的发起人设立金融租赁公司。大力发展政府支 持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和再担保体系,培育5-10户具有全国影响 力和行业带动能力的品牌担保机构。建立全省统一的融资信息发布平台。
  ― &38 &―
  优化融资结构。继续实施100户企业上市培育工程和300户
  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工程,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有效解决企业 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鼓励股权投资类 企业参与我省企业改制上市,支持企业利用各类债券金融工具扩 大直接融资, 大幅提升资产证券化水平。 加快完善金融要素市 场,支持新设一批重点交易场所。支持银行机构选择符合政策导 向的信贷资产作为基础资产,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
  推动金融改革创新。深化地方金融改革,推动吉林银行和符 合条件的农村商业银行上市,支持东北证券参与企业上市培育工 程,加快吉林信托改制重组和泛亚信托破产重组,推动都邦保险 改革和战略合作,优化安华保险股权结构。鼓励银行机构基于互 联网的业务创新,支持各类机构依法发起设立网络银行,拓展第 三方支付、小额信贷、网络众筹等互联网金融业务。支持互联网
  金融企业建立面向中小微型企业线上线下多层次投融资服务体 系,规范发 展 P2P&网 贷、 众筹融资等金 融信用中介服务平 台。 开展与公众利益关系密切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医疗责任等强 制责任保险试点。
  打造东北亚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推进长春净月金融服务中 心和南部新城金融服务中心深度融合, 集聚银行、 证券、 保险、 信托、融资租赁、基金管理、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汇集融资担 保、股权投资基金、 小额贷款公司等类金融机构, 配套会计 审 计、资产评估、信用评级、经纪、代理等中介服务机构,构建业
  ― &39 &―
  态丰富、服务高效的金融集聚区。发展以大数据、金融消费、金
  融人才培养为核心的金融后援服务,构建债权、股权和基金投资 平台,开展科技质押等融资模式。到2020年,建成服务全东北、 面向东北亚的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
  开展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深化 省农村信用社改革,稳妥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探索设立农村金融 投资公司和农村保险互助组织,支持组建省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和农村消费金融公司、农机租赁公司,开展农民合作社信用合作试点。推进农村资源资本化改革,扩大抵质押担保物范围,拓展 土地收益保证贷款模式应用领域, 促进实现贷款业务县域全覆 盖。加快农村普惠 型 金融 服务 体 系 建设, 推 进 实 施 “金 穗惠 农 通”工程,提高金融服务行政村覆盖率。探索以涉农资产作为基 础资产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推进建立政府支持的 “三农”融资 担保体系。构建新型农业保险体系,提高农业风险保障水平,建 立健全土地收益保证贷款风险分担机制,推进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保险试点。力争到2020年,形成现代农村金融体系。
  有效防范金融风险。落实防控风险责任主体,强化各级政府
  化解处置金融风险能力建设。加强地方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规范 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做好风险识别、监测、评估、预 警和控制,建立全省防范非法集资监测预警平台,推进银行与公 安机关建立网络执行查控机制,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 风险底线。
  ― &40 &―
  专栏13&&& 金融业重点工程 &(项目)
东北亚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长春净月金融服务中心, 打造金融商务、 产业金融、 创新金融三大主体功能区域,建设金融资本集聚、 金融创新、 金融后台服务、 要素交易、 普惠金融服 务、绿色金融六大功能中心。完善提升一汽金融总部、 省信用担保大厦、 省金融大厦、 吉林森 工金融总部、长电朗天国际金融服务大厦等金融服务功能, 推进省金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清 华金融产业园、证券金融中心、天首基金、复华投资集团、 中电华兴、 赛伯乐投资、 东北亚金 融资产交易大厦、东北亚基金大厦、东北亚上市公司大厦、 国泰安金融产业园、 天瑞金互联网 金融产业园、同心基金大厦、中国尚金东北运营中心、 省文化金融广场、 九台农商银行、 榆树 农商银行等项目建设。长春南部新城金融服务中心, 推进吉林银行总行、 中国前海人寿吉林省 总部、中国金融租赁公司东北区总部、 中矿联合投资集团公司东北亚 PE&总部基地、 韩亚银行 长春分行、兴业银行等项目引进和建设,打造金融总部基地。金融产业园区 &(平台):推进长春净月 MAX&互联网金融产业园、吉林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和长春国际金融中心、吉林邮储金融中心、四平金融街、 辽源融资平台、 通化金融商务服务中 心、长白山商业银行金融中心、珲春东北亚国际金融中心等项目建设。金融交易中心:推进省贵金属交易中心、东北亚金融资产交易所、长春金融资产交易中心、 通化人参电子交易所、九台农村商业银行农林产权交易中心等项目建设。
  第三节&& 加快重点领域发展
  适应消费需求变化,创新服务模式和业态,扩大重点领域服 务产品有效供给,全面提升服务业质量和水平。
  现代物流。加快实施现代物流发展十大工程,大力发展第三 方物流,引导生产企业加快服务环节专业化分离和外包,促进物 流产业链延伸和功能创新。建设优势产业大宗商品物流园区 (中 心)和全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优化供应链管理服务,提高物流 业标准化、 智能化、 精准化和信息化水平, 推进企业零库存 管 理。发展冷链物流、仓储配送一体化等物流服务新模式,支持一 汽物流、江山物流、亚奇物流开展甩挂运输试点。推进城市共同 配送试点建设,健全城乡配送网络,加快发展快递服务业,开展 “快递下乡”和 “城乡货的”等工程,解决 “最后一公里”问题。 培育壮大一批 3A&以上物流企业, 打造现代 物流 品 牌。 到 2020
  ― &41 &―
  年,全省物流业增加值达到1240亿元,年均增长83%。
  专栏14&&& 现代物流重点工程 &(项目)
十大工程:多式联运工程、物流园区工程、 农产品物流工程、 制造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工程、资源型产品物流工程、城乡物流配送工程、 电子商务物流工程、 物流标准化工程、 物流信 息平台工程、应急物流工程。园区项目:推进长东北国际现代物流园、 一汽大众汽车物流园、 长春亚奇物流园、 长春快 递产业园、长春海吉星农产品物流中心、吉林龙潭区棋盘化工物流园、博宇医药物流集散中心、 吉林长吉图综合物流园区、联想集团吉林内陆港、 四平现代物流产业园、 辽源安邦物流园、 通 化医药物流中心、松原瑞禾仓储物流园区、白城宏达农机物流产业园、洮南蒙兴物流建材市场、 公主岭东北亚汽车后服务业市场、公主岭大岭物流园区、 珲春国际物流园区、 珲春东北亚国际 边贸物流集散配送中心和省交通运输物流信息交换标准等项目建设。
  电子商务。推进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示范基地、示范企业建
  设,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和骨干企业,促进欧亚e购、购够乐、吉 林统泰 “一网全城”及 “吉林大米网” “好汇购”等电商平台发 展。鼓励电子商务企业、大型龙头流通企业发展农村电商,建设 电商村镇和 “村 淘”试点, 推动县市与阿里巴巴、 京东商城、1 号店等国内知名电商合作建设特色馆,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产品电 子商务产业链,构建城乡双向流通渠道。 推动电子商务进社区, 鼓励企业建设社区电子商务平台和移动客户端, 打造社区便利、 快捷的网络消费微环境。 建立健全跨境电子商务监管服务体系, 完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和 “电子口岸”功能,推行集中 监管、清单核放和汇总报关,提高通关便利化程度。到2020年, 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8100亿元。
  ― &42 &―
  专栏15&&& 电子商务重点工程 &(项目)
示范基地:推进长春净月高新区、四平电子商务产业园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 推进长春青年电商集聚示范园和长春高新区、 吉林高新区、 延吉高新区、 延边新兴工业区、 辽源电 子商务园区建设,推进白城洮北电子商务产业园等一批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园区项目:推进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子商务、 长春电商产业园、 吉林保税物流中心 跨境电子商务、顺丰集团跨境电子商务、中俄 &(珲 春) 跨境电子商务平台、 公主岭玉米云电子 商务、蛟河食用菌电子商务、通榆电子商务、桦甸电子商务等产业园区建设, 推进淘宝特色吉 林馆、四平中国―东北亚跨境电子商务、松原乡村网商和守望菜篮子生鲜电商、 图们阿里巴巴 进口货源电子商务、阿里诚信通平台、中小企业网络营销 &“翔计划” 等项目和平台建设。
  养老服务。 实 施养 老 服 务 产 业 “1213” 工 程。 采 用 补 助 投
  资、贷款贴息、运营补贴、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推行候鸟式养老模式。推动养老服务与医疗、健 康、地产、金融、旅游、文化融合发展,支持老年疾病康复医疗 器械研发与产业化,建设通化生态养生、延边民族风情、万昌温 泉保健、抚松休闲度假等一批特色养老服务产业园区。开发紧急 呼叫、健康咨询、物品代购和助行器具、康复辅具、护理器械等 适合老年人的服务项目、产品用品,繁荣养老服务消费市场。加 强农村养老服务大院和社会福利中心建设,完善适合农村需求的养老服务。完善土地、财政、税费、投融资等政策扶持,加强市 场规范和行业监管。 到 2020&年, 形成具有吉林特色的 “9073” 养老服务格局,社区居家照料服务覆盖所有城市社区,90%以上 的乡镇和70%&以上的村屯建立养老服务设施和站点, 养老床位 总数达到24万张。
  ― &43 &―
  专栏16&&& 养老服务重点工程 &(项目)
1213工程:通过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降低养老 机构经营成本、 开展养老服务从业 人员培训、政府购买服务引导产业发展、 培育养老服务社会组织等措施, 到 2020&年, 打造 10 个养老服务产业园区,培育200个知名养老服务企业或品牌 ,孵化1000个养老社会组织,提供 30万个就业岗位。园区项目:推进省养老产业示范基地、长春现代养老健康城、 长春双阳湖国际养老示范基地、长春爱晚中心、长春祥址圆养老院、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康复中心、 吉林孤店子养老 社区、四平叶赫健康城、辽源金州养老产业、 通化振国集团养生谷、 通化万峰养老基地、 松原 颐馨养老新城、白城高端生态养老社区、长白山休闲健康产业园、 中国科学养老 &(珲 春) 示范 基地、公主岭聚龙湾温泉健康养老基地、柳河养老健康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
  商贸流通。支持传统流通企业和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引
  进知名大型商贸企业集团,鼓励大型零售企业面向省内外拓展业 务,扩大连锁经营,实施自有品牌战略,发展网订店送、网订店 取、体验式购物等新模式,打造一批地标性区域商圈,建设一批 功能业态齐全、集聚效应显著的商业综合体和特色商业街区。加 强钢材、木材、化肥等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建设改造,支持城市生 活保障性公益批发市场建设。培育农村新型流通主体,推进农超 对接、农社对接,支持批发商与农民合作社加强合作,发展订单 农业。推进城乡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城镇流通网点布局,继续实 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提升社区商业 服务功能, 规范和拓展代收费、 代收货等便民服务, 打造社 区 “一刻钟生活服务圈”。支持依托口岸资源建设国际性商贸市场批 发中心。
  服务贸易。大力发展服务外包,支持长春市成为国家服务外 包示范城市, 完善配套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 促进离 岸、在岸协调发展。建设长春、吉林、延边等服务贸易园区,巩
  ― &44 &―
  固旅游、运输、技术传统服务贸易,扩大信息、咨询等新兴领域
  进出口规模,推动教育出版、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等文化贸易发 展,争取设立国家级特色服务业出口基地。 扩大服务业对外开 放,放开市场准入条件,有序扩大教育、文化、医疗、养老等领 域开放,逐步扩大金融、交通、电信等领域开放。
  房地产。建立完善住房供应体系,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 普通商品住房供应,推行科技、绿色、生态的住房产品。全面落 实住房公积金制度。动态调整房贷利息和首付政策,支持合理住 房消费。加大购买首套住房的信贷和税收优惠支持,鼓励改善性 住房需求。综合施策加快去库存,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扩大住房 需求,加强货币化安置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辽宁能源有限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