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大人回家怎么都玩手机电脑一动不动,像我这样看电视的人越来越少怎么越来越少

现在小孩都玩城市漫步智能机器人了,90后情何以堪--百度百家
现在小孩都玩城市漫步智能机器人了,90后情何以堪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都说出生在80末和90初的人最吃亏了,到了现在结婚的年龄,房子大涨价,丈母娘要求高,彩礼猛飙,不仅要房还要车,想要好的工作你没背景只有背影完全不顶用,好了这些不开心的就不说了,还是来说些开心的事吧。
都说出生在80末和90初的人最吃亏了,到了现在结婚的年龄,房子大涨价,丈母娘要求高,彩礼猛飙,不仅要房还要车,想要好的工作你没背景只有背影完全不顶用,好了这些不开心的就不说了,还是来说些开心的事吧。80,90唯一有的就是快乐的童年,在那个年代还是比较自由的,尤其是乡村里面的娃基本上在六七岁都是无忧无虑,虽然有时候要帮家里干农活,但到现在也是非常难忘。那时候虽然没有什么玩具,但玩伴很多。而且没有玩具也可以创造玩具,如今这些老手艺已经逐渐消失在岁月里。今天就趁这个机会来回味一下,那些陪伴我们的童年玩伴和娱乐活动。
这个活动是多个人进行的,除了在学校课后娱乐之外,放学回家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当然是有条件的,那时候珠子不是很多,谁弹中了珠子就归谁 ,或者打屁股抵消,技术好的准能赢,因为那时候没有手机电脑,小伙伴们个个眼睛5.0以上,玩多了都是一弹一个准。
那个时候没有弹弓卖,有也买不起,只能自己DIY一个了,去山上找一个有叉的小树干,用刀刨干净讲究相当于打磨 ,再弄上橡皮筋,当时一毛钱可以买五个,然后在配上一块布或者 一个皮革就组成了弹弓,因为小石子就可以用来做弹丸,所以不需要任何成本,最多的是跑去山上田间打鸟。
买不起其它的玩具棋,就走西瓜棋,不需要任何成本,直接在地下画个棋盘,每人六个小石头做棋子,谁先把一个棋子逼得没路可走就赢了一个子,这是最多人玩的了,随时随地随处都可以玩,后来慢慢有了军旗。
小编作为80末的青年,小时候干过最多事的就是放牛了,不夸张的说,从四五岁一直放牛到读初中,小学的时候早上六七点起来放牛,八点赶牛回来吃饭去上学,下午下课后还得去放牛,最喜欢的就是秋收之后,农作物都收了,可以在门口放牛不需要看着,然后和小伙伴们玩纸板去了。
乡间的烤红薯可以说是最地道的了,随便用泥巴搭起的临时灶台,烧火将红薯放进去烤,不过烤的红薯基本上都烧成了炭,要浪费不少,不过那时候基本上材料都是现成的,红薯地里有,谁家的就不知道了,反正乡里乡亲,挖几个红薯吃也不会多讲什么,那时候虽然温饱已经解决了,但零食比较少,烤红薯,挖花生,摘黄瓜,偷李子反正都干过了,现在回老家一片荒芜,或许还能偶尔找到小时候的影子。
每年到了秋季,因为天是旱地,所以稻草晾干以后就会堆在田里,等来年开村烧掉或者挑回家给自己耕牛吃,但在之前,我们的乐园就来了,直接在草垛上打一个洞进去,冬天在田里放牛太冷了,进去里面避寒,真心有效,暖和多了,当然还可以捉迷藏。
没啥事想加餐了,就去河里捞鱼,下暴雨涨水之后鱼更多,那个时候没有电鱼的,所以无论你是捞鱼还是钓鱼都能有不错的收获,现在就算带着电鱼机也没什么鱼了,生态不平衡,电鱼机和农药太厉害了。
在童年的记忆力,还做弓箭,磨石头做陀螺,还有抓竹虫,玩小霸王游戏,虽然那时候没有现在那么多玩具,但绝对是一个快乐的童年,还有很多童年的玩伴。而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孩子的玩具和童年已经变样了,所有的玩具基本上都可以买到了传统做玩具的手艺已经逐渐消失,来看下现在孩子的玩具。
玩手机电脑游戏
进入智能时代,手机里面有很多游戏引起了孩子的兴趣,而家长们为了哄住孩子就依着它们,最后孩子对手机爱不释手, 导致近视和学习成绩下降,更有孩子玩游戏花了父母不少钱,而父母却还蒙在鼓里,虽然现在的孩子见识多了,玩的东西也高大上,当它们有可能会把禾苗认成是韭菜。
现在的大人带孩子心态不一样了,都怕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所以有条件都尽可能满足孩子,依着打扮和吃,当然孩子的钱在现在是最好赚的,各种儿童娱乐场,儿童乐园,早教班随之崛起,里面什么玩具都有,而且价格并不便宜,或许大部分家长对孩子都独特的溺爱,宁愿自己吃苦也不愿意苦孩子,没有重点培养孩子的性格,如今很多孩子叛逆,让父母无奈,总感觉乖孩子都是别人家的。
智能早教机器人
在之前,要是有一个奥特曼或者变形金刚玩具机器人都会非常高兴,现在孩子的机器人梦终于可以实现了,这个城市漫步小E早教机器人功能非常丰富,可以实现唱歌跳舞。现在智能时代不接触科技,孩子就要落伍了,与其给它玩手机,还不如玩机器人,最起码不会沉溺在游戏中,现在最实用的就是早教机器人了,价格也不贵。
小E机器人还能连上网络,可以和孩子进行对话,有什么不懂的可以直接问小E机器人,诗词歌赋样样精通,最重要的是还可以使用电话卡,只要孩子想找父母通话,只接对小E说拨打爸爸或者妈妈电话就可以了,有了这个早教机器人就不会让孩子在家那么孤单,可以教孩子唱歌,讲故事,当然还可以拍照和录制视频,现在不少家庭都为了生活在外奔波,孩子留守在家,可以通过机器人随时和孩子视频聊天,这么多实用功能的早教机器人已经逐渐进入千家万户,成为了孩子的忠实玩伴,现在的孩子真是幸福。
对于20年前的玩具和娱乐活动确实非常怀念,虽然简陋但却充满了欢乐,而现在小孩的玩具和娱乐虽然是生活水平的一种提升的结果,但却有两面性,一不小心孩子沉迷手机电脑游戏很难自拔,不过现在的孩子玩具也真的多了,各式各样眼睛都看花了,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只怕你都想不到那么多,就连智能机器人都成了儿童的最好的玩伴了,20年的时间,变化的非常快,尤其是科技进步神速。
阅读:7955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7784
阅读:14万
热门文章HOT NEWS
2017年的战鼓已提前打响,大年初一,《西游伏妖篇》、《绝世高...
依马狮视听传媒
数娱梦工厂
车聚网 autoju
娱乐大爆炸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我家孩子17了,不好好念书说学不进去,现在书也不念了,每天就在家玩电脑.手机,要不就是看电视,大人_百度知道孩子的手机世界您知道多少_新闻_电子报_惠州_惠州日报_东江时报_惠州报业传媒集团
孩子的手机世界您知道多少
  暑假到来家长担心孩子玩手机上瘾,预防孩子成“手机控”需疏堵结合
随着暑假到来,考验父母的时候也到了。如今很多学校不让学生带手机到学校或课堂上,但随着假期到来,令许多城里家长头疼的是——假期里孩子最热衷的两件事是看电视或玩手机。如今智能手机功能强大,听歌、追剧、聊天、看新闻、打游戏……手机就是一台小电脑,满足学习、社交、娱乐等多方面需求,越来越多的APP被开发出来,良莠不齐,青少年是好奇心最强的群体,很多APP和手机游戏都想去尝试。有的学生沉迷游戏,狂花钱去买Q币;有的APP和游戏充满暴力色彩,和色情打擦边球。作为家长,孩子用手机玩什么,您了解吗?不少成年人都难以摆脱对手机的依赖,又该如何引导青少年不要沉迷手机呢?
手机用来干啥了?
用来聊天娱乐的多,用作学习的少  孩子用手机玩什么,家长知道吗?
“之前好几次中午我打电话给小贝,电话都在占线中,且忙音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小贝是四年级学生,她妈妈刘女士叹气说,小贝爸爸在淡水上班,中午基本不回家,自己是上班族,中午习惯了午休,所以中午这段时间孩子成了放飞的小鸟,最常做的事就是看电视和玩手机。但小贝只有10岁,早已熟悉了手机软件的应用,QQ、微信都有。“有一次我无意间听到她和同学在电话里热聊小三的话题,立即把她手机没收了,在检查时发现她的聊天内容基本都是同学间的情感问题及明星八卦,只有偶尔几条是有关学习的。”刘女士很无奈。
“我儿子才9岁多,虽然没给他买手机,但平时回家会拿大人的手机玩,他竟然还会玩‘穿越火线’!”涛涛妈说,自己尝试玩了下,这种游戏暴力、刺激,里面都是打打杀杀,还要花钱买装备,她看到游戏中的伙伴打来一串字问:你还是小朋友啊?涛涛妈回了句:是啊。对方疑惑:这种游戏小朋友是不能玩的。
在市区某中学读初一的小李说,学校离家比较远,爸妈为了方便联系,于是把家里充值话费送的智能手机给了他。“我每天会把电话带在身上,但不会在学校玩,一是不想耽误学习,另一方面不想给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小李向记者透露,虽然学校管得很严,但还是有一些学生偷偷把手机拿出来,特别是一些男生们比较大胆,上数学英语等课不会玩,但上生物、地理这些课时就会偷偷在底下玩手机。“我看他们现在好像都在玩 ‘穿越火线’这个手游,女生玩游戏相对没那么多,都是用来聊天和听歌比较多,也有一些会下载小说看。”
读高二的小丹说,女生更热衷的是通过手机看明星八卦或者追美剧、韩剧,有的躲在被窝里看网络小说。
据了解,中小学生使用手机最主要的作用是“联络同学和朋友”,而“收发短信”成为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相对频繁的功能。除此之外,用手机上网、聊QQ、玩游戏、听音乐、看小说等也是中小学生常使用的功能,当然利用手机观看平时看不到的图片、发黄段子的情况也有。
手机引发的家庭纷争
为手机父子“大战”几回,儿子以绝食吓唬父母  手机里内容丰富,诱惑多,自控力差的孩子难免会受到影响,家长该如何引导他们呢?大部分家长对此都存在疑惑,他们说,只看到孩子经常一个人关着门在房间捧着手机捣鼓,但并不清楚孩子在玩什么,有时候孩子也懒得回大人话,要是强行没收了,一场家庭纷争就开始了。
“初一下学期,我发现儿子有了手机,还开始玩手游了,一问才知道他用攒下来的压岁钱买的。”张女士当时很生气,立刻给儿子约法三章,既然买了就算了,但不能影响学习,每天功课完成后才准玩半个小时。“他开始几天还是遵守约定的,后来慢慢花在手机上的时间越来越多,跟我们的沟通越来越少。”趁着儿子没注意,张女士偷偷看了他的手机,发现他常玩微博,与粉丝无话不说,非常活跃,貌似还在追隔壁班一个女生。担心早恋影响学习,张女士一时冲动没多考虑,就找儿子谈话了。“没想到没教育到儿子,反而被他说侵犯了隐私。”张女士很后悔,现在儿子去哪都机不离身,还给手机设了密码。
“因为手机问题,他爸与他大战了几次了,儿子不是以绝食为由就是以离家出走不读书了这样极端的方式来吓唬我们。儿子马上要中考了,在这件事上就先顺着他,其他等以后再说吧。”张女士有些难为情地说,前两天她无奈答应了儿子考好了给他换苹果手机,儿子听了很激动,稍微抓紧了学习。
采访中,不少家长反映,出于鼓励孩子学习的目的,满足了孩子对手机的需求,以为孩子有了手机就可以好好学习,及时与同学们互相沟通,取长补短。但没想到衍生出来的问题会这么多,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孩子视力急剧下降和孩子变得不爱与父母沟通了。他们均反映手机在孩子看来是私人物品,不太愿意被父母查看,因此父母失去了引导孩子的主动权,最终不少父母只能以没收手机这种粗暴方式来阻止,但一半家长都称效果不佳。
老师怎么说
不可一味禁止孩子玩手机,关键在于把握好度  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副主任、市实验中学心理教师张波介绍,手机是时代发展、科技进步带来的产物,学生用手机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是心理感受上,拥有手机能让他们感觉与同学们互动,融入大家的圈子;其次,关注新闻、娱乐偶像、潮流音乐,看小说、玩游戏能满足他们日常的精神需求,有了谈资。她说,将心比心,成年人的自控能力应该比孩子好,但现实生活中,成年人也难以克服自己对手机的过度依赖,一个个成了“手机控”。她说,读高二的女儿还说过:不玩手机,作文都不会写了,因为现在的学生写作也经常结合时下热点。“所以,并不是手机有问题,关键在于度的把握问题。”
张波说,一位沉迷用手机看小说的男同学曾主动找到她寻求帮助。“该学生说要考大学,但就是控制不住玩手机。”张波建议他循序渐进,以前看到凌晨两点,从现在起提前一个小时结束,只看到凌晨一点;慢慢提前,合理安排休息时间。等这样坚持两三周后,她又提醒学生不再熬夜玩手机,尝试买纸质版的著作、小说看。通过一段时间引导,这名学生控制了使用手机的时间,甚至渐渐对网络小说不感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了。
翻看孩子手机犹如翻看孩子日记一样,是让孩子非常反感的事情。“孩子要的是一种感觉,大人总盯着,容易让孩子产生不自在,渐渐地就不会跟你说话、交流了。”张波说,天天查看孩子手机、一发现问题就立刻问话的家长做法更不可取。家长可以通过其他途径默默关注孩子的动态,了解孩子日常在做什么,这种关注可以及早发现问题、有利于解决问题。
“很多时候家长只顾着指责和约束孩子,却忘记自己以身作则。当然,在自我管理方面,并不是每个人都做得特别好,这需要家长从小培养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家长不只是关注成绩,还要引导孩子做好人生规划。”张波说,譬如在暑假,让想做警察的孩子跟警察工作几天体验一下,了解要做这样的工作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能力,从而给孩子一个“影子效应”。
手机的配置之争
配不配?  关于是否该给孩子配手机,孩子多大才给配手机,不少家长的观点不一。
“孩子一直闹着要手机,我正在犹豫要不要给她买。有了手机,我们就能准确知道她上下学路上的情况。如果孩子放学后没按时到家,我们起码多了一条找到她的途径。”市民刘女士的女儿读小学六年级,班上一些同学有手机,她多次央求父母给她买手机,刘女士一直用“上了初中就给你买”来回应。
“小孩有手机,放学开机报平安,进学校就关机。”家住金宝山庄的一位业主说,没有父母接送,孩子自己回家,当然要电话联络,不然家长很担心。
“不能带手机上学!有事找孩子可以直接打班主任电话!带手机上学,很多孩子都会在课内或课外玩手机,影响学习!”家住荷兰水乡·巧克力的李先生认为,给孩子配手机弊大于利。
“配个儿童手机,只能接听和拨打设定的号码,家长还可以通过编辑短信指令发送到儿童手机进行监听现场环境声音或定位之类的。”在荷兰水乡业主QQ群,家长“稻花香里说丰年”这样建议。但其他家长纷纷回应:现在小学生张口要IPAD,中学生中苹果、三星等智能手机才是标配。
啥时候配?配啥手机?  大多数家长认为应在小学之后给孩子配手机,吴女士的小孩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有了手机,只是普通手机,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现在智能手机功能太强大,我怕孩子沉迷其中。”家长余先生说,但因为攀比,孩子们往往不愿意要老式手机,向家长索要功能强大的智能手机。
记者对20个小学、初中的学生家长进行了调查,近5成家长反映,孩子上初中后,考虑到孩子要独立上下学,会给孩子配手机。不少家长给上初中的孩子配备的是智能手机。选择智能手机的原因大多是:现在不少通讯运营商都会搞充话费送手机的优惠活动;此外,市面上很多智能手机售价不高,千元左右便可买一部品质还不错的智能手机,基本符合家长给孩子购买手机的“最低标准”。也有家长认为,给孩子选择智能手机是因为孩子可以通过智能手机联网查阅资料,方便孩子学习。
两成家长不赞成在高中前给孩子配备手机,特别是智能手机。因为小孩子的控制能力不强,使用手机容易导致孩子学习分神;另外,现在大多数智能手机都能上网,让孩子过早接触网络,孩子如果无法自觉抵制网络中的不良因素,很容易走上歧途。
看看这个爸爸的做法
默默关注孩子爱好,培养兴趣转移注意力  “只要不影响学习,适当玩一下也是可以的。”黄先生的孩子今年读高一,之前也出现过贪玩手机的问题,但被他引导得法而改正。
“我一直提倡做事情要有个度,适可而止,不能过分,孩子玩手机的问题也是一样的。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你说让孩子完全杜绝这个东西是不可能的,身边人基本都会摆弄,所以我一开始就没禁止他,而是引导他如何正确使用。”
黄先生虽然不直接查看儿子手机,但对儿子玩手机的内容一直默默关注着。有段时间,他发现儿子爱玩篮球类的手游,于是主动带他去打篮球;发现他迷恋上玩“偷菜”,就尽量在周末带他去农家乐。“总之就是想办法让他把课余时间都利用起来,慢慢培养他的兴趣爱好,这样生活充实了,自然没那么多时间精力放在手机上。”黄先生欣慰地说,现在儿子篮球打得很棒,周末主动约自己去打球,父子感情也变得更好了。
禁止中小学生携带手机上学  2009年,日本文部科学省致函全国各中小学,要求禁止学生携带手机上学,并要求高中制定禁止学生在校内使用手机的规定。而一些私立学校则由学校统一购置学生定制手机,上课期间统一关机。本组文字 本报记者费 燕 李芳娟统筹 本报记者李芳娟本组图片 本报采集
相关阅读:
已有条评论大人下班回家小孩放学会家都玩电脑,咋办_百度知道  [  摘要]很多人感叹,时间都去哪了?它悄悄地从我们玩手机、看电视的指缝里溜走了不少。寒假刚刚开始,也许你也担心寒假里孩子整日在网上畅游,跟大人一样看电视,成为“低头族。  情况咋样?因做难题用过一次手机  赵伊湄的这道寒假作业很有难度,也需要家长的配合、鼓励,她希望能有小伙伴同她一起携手完成这道寒假作业。  22日放寒假那一天,8岁的赵伊湄被自己抽到的一道寒假作业难为哭了。作业题目是:如果没有移动设备。主要任务内容是:坚持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不打电子游戏,不碰手机和电脑,每天用阅读、运动、和同学互动来代替网游和上网。  “妈妈,这道寒假作业我肯定完成不了!”赵伊湄愁眉苦脸地哭诉着。爸爸、妈妈看了,也觉得这题相当“棘手”,对成年人来说也是几乎不可能的。  @昨夜梦:我老婆一天不知道对儿子说多少遍不准玩电脑游戏,可一点用没有。还是老师好,说一次,孩子就听了,厉害!  @今青1990:大人因为太多因素离不开电子产品,孩子确实没有必须用电子产品的需要。  @日基宝:手机、电脑有利有弊。何必出这样的作业呢?  @轶琛:现在一个月不玩手机不上网就跟与世隔绝了一样,等一个月后再上网,网上说的啥都看不懂了。  为什么对她很难?看不成最喜欢的“跑男”了  赵伊湄是南岸区黄桷垭小学2年级2班的学生。今年学校给孩子们布置了特别的寒假作业。22日放寒假那天,班主任伍老师拿出一副扑克牌,让班上的同学随意抽出一张。  赵伊湄抽到了“红桃2”。作业题目是:如果没有移动设备,同时给出了三项任务,还有其他要求(如图)。  看到这道题,赵伊湄整个人都不好了。下午,她没有仔细想这个问题,但晚上睡觉前,突然伤心地哭了起来。作为班长,她一向对自己要求严格,很想完成这道寒假作业,但她也知道“太难完成了”,这让她的内心很煎熬。  “这样的寒假作业,对现在的娃儿来说,确实很难完成。”当晚,看到女儿止不住的眼泪,父亲在朋友圈里发出感叹。  妈妈郭毅是重庆邮电大学的老师,她鼓励女儿勇敢接受这个挑战。昨天,郭毅说:“我很理解孩子的不舒服,这作业对她来说,意味着寒假少了很多乐趣。她最爱看的节目是"跑男",因为家里没电视机,每周六都会用手机看。她还喜欢玩一款网游"我的世界",这款游戏班上很多同学都在玩。”  妈妈说,小伊湄6岁开始接触网络。一般都是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玩耍,每次不超过20分钟。其实,女儿用电脑也并非都是玩,上学期学校开展精彩时刻课前三分钟活动,在妈妈的帮助下她学会了制作PPT,为准备课前演讲的资料,女儿也会用到电脑。“过于迷恋网络对小学生肯定不好,但适度上网还是有必要的。”  因为找不到一起完成作业的小伙伴,妈妈决定跟女儿一起接受这项挑战。郭毅说:“从目前的情况看,体验一周或许有可能完成,但一个月难度太大。”尽管回家就把手机断网了,但联系工作时,她又不得不打开微信、QQ。  为什么出这道题? 老师:挖掘孩子的兴趣爱好  这道体验式寒假作业是黄桷垭小学5年级的曾凌川老师设计的。昨天,他说出题的初衷是因为一次课堂调查。  曾凌川老师从教13年,曾在5年级1班做过问卷调查,发现班上95%的学生有用手机上网、电脑玩网游的经历,班上成绩最差的几个学生有经常玩手机、打游戏的习惯。于是,曾老师想通过一次作业形式的“体验活动”,让孩子们暂时“屏蔽”掉手机、网络。  “或许有很多同学觉得这太难做到,有家长会觉得这对城里长大的孩子来说有些不近人情。”曾老师说,这种体验过程能帮助孩子跳出平日里习以为常的生活模式,更好地挖掘自己的兴趣,培养各类爱好。其实,完成这道题的关键在于“是否用心”,学生可通过团队、小组合作来走出“困局”。  据了解,这道题是面向全校布置的。全校24个班,近1100名学生放假前都抽到了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卡”,尽管2年级2班只有赵伊湄抽到了“如果没有移动设备”这道题,其他年级、班级也可能有学生跟她在做同一道题。  赵伊湄抽到的寒假作业题。  昨天,重庆晨报记者正在采访小伊湄的妈妈,没想到中途小伊湄却主动要求说几句,她略带情绪地说:“我已经坚持了三天,但真的没有信心坚持一个月不碰手机和电脑。”  23日,放寒假的第一天,主城下了一场大雪。赵伊湄跟小伙伴一起在校园里堆雪人、打雪仗。晚上,她还阅读了《昆虫记》,背了古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睡觉前练舞蹈基本功。第一天,就这么完成了。  24日,山上的雪没化,继续玩雪。下午,赵伊湄阅读了《绿野仙踪》,背诵了《琵琶行》的前八句。晚上,到操场跑步、跳绳,和小朋友玩耍。  25日,上午是跑步、打乒乓球。下午,她在阅读了《香草女巫》、继续背诵《琵琶行》后遇到了难题。在做一份《重庆市大中小学生电梯安全知识试题》时遇到了困难,在妈妈的允许下,三天来她第一次使用了手机。因为这份100分的试卷有满满4页,文字接近1500字。晚饭时,赵伊湄自己动手包了汤圆。晚上的时间实在难打发,她和妈妈到KTV唱了两个小时歌。  接下来还有漫长的27天,能坚持下去吗?如何坚持?小伊湄说:“尽量吧,应该能完成。”妈妈说:“既然孩子愿意坚持,作为家长,当然要鼓励她。这道作业有一定的新意,也具有教育意义。但在互联网时代长大的孩子,绝对地不碰手机和电脑是不现实的。这些,我希望孩子能如实地记录一个月。”  重庆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周小燕: 作业有新意但操作性不强  重庆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周小燕认为,这样的寒假作业说明小学生网民的发展已经让老师很担心了。其实,现在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在关注“小学生如何适度使用网络”的事。  这道题很有新意,算是寒假作业的一大新举措,但有些不近人情,操作性不强,很可能小学生竭尽全力,但也无能为力,这会增加其挫败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想老师或许都难做到的事,学生做起来就更困难。”周小燕说,这是一道实验性、开放式的命题,没有正确答案可言。体验过程比结果重要,也许一个月坚持不下来,但做到了一周、十天,娃儿也会有所感悟、得到成长,家长应尽量引导孩子,协助老师达成更好的教育效果。  分享到:  0 个人觉得赞好文章 点个赞您已经赞过了+1  查看更多热销产品&大学生分期购物销量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看电视的人越来越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