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食品工业园明祺玉业的地址在哪

鄂尔多斯文化旅游业发展初探---中国文明网
鄂尔多斯文化旅游业发展初探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旅游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文化可以激发旅游的活力,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近十几年来,鄂尔多斯文化旅游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在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加快发展是各级党政和全社会一直在奋力拼搏,开创新局面的一个目标,就此谈点个人粗浅的认识。
  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
  鄂尔多斯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始终摆在各级党政的重要议事日程,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先后出台了关于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优惠措施,动员全社会狠抓落实,使文化旅游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建成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第二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诸多荣誉;2015年12月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首批国家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目前,市、旗区都建有图书馆、文化馆(群艺馆),全市有博物馆(纪念馆)30座。市、旗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支中心9个,基层服务点927个,实现了农村牧区全覆盖。全市广播综合覆盖率达98.65%;电视综合覆盖率97.96%;舞台艺术创作成果丰硕。新创重点剧节目30台,排演各类舞台晚会50多台。新版大型民族舞剧《森吉德玛》的驻场演出,更是吹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号角。全市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65处,有6个项目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传承人。全市文化类经营机构达2000余家。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响沙湾旅游区、鄂尔多斯中视实业有限公司被命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截止2014年底,全市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47个,其中国家5A级旅游景区2个,4A级旅游景区21个,3A级旅游景区11个,旅行社93家,其中具有出境经营权的旅行社14家,全市共接待旅游者751.2万人次,同比增长15.4%。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3.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7.1亿元,同比增长29.3%。
  文化旅游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文化旅游产业涉及30多个部门,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指挥协调机构,统一协调各地、各部门齐心协力为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共同搞好服务。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是在一些对外宣传上要统一。一场“鄂尔多斯风暴”电影,一句“鄂尔多斯羊绒衫,温暖全世界”广告语,享誉国内外,几乎家喻户晓,但是在有关省区市县的火车站大屏幕上显示的是“xxx次列车发往东胜西”或“xxx次列车从东胜西到达本站”,应该更名为“xxx次列车发往鄂尔多斯市东胜西站”或“xxx次列车从鄂尔多斯市东胜西站到达本站”,再如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对十二个盟市气象预报的名称不统一,如对鄂尔多斯市的气象预报没有,直接预报东胜的天气,然而对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海市天气预报直指其名等等不便详述。如无妨碍可将名称都统一改叫鄂尔多斯市,便于人们的熟知而不误解。
  二是公路上的交通指示牌不规范、不协调。笔者曾接待银川市金凤区的一些领导来鄂尔多斯考察企业,从银川沿黄公路—陶乐—阿尔巴斯苏木(原查布苏木)—鄂旗乌兰镇—荣乌高速—康巴什,走一路人家打一路电话,客人说“应该是有鄂尔多斯的指示牌,弄不清楚,我们来鄂尔多斯到底是来康巴什还是东胜区,路牌不明确,公路沿线、旅游景区、旅游接待户等宣传标识设置少”。因此,设置指示牌应广泛征求各部门和公众意见,不应由交通部门一家说了算。
  三是公交站牌不统一。如东胜有1路、康巴什有1路、机场有1路,伊旗有1路,等等,使人模糊很容易上错车,笔者在伊旗阿镇境内乘机场1路,发现有几位旅客本来乘伊旗阿镇1路却上了机场1路坐错了站,很不高兴的下了车。司机说:“本来很好统一解决的站牌标识设置,却迟迟不能统一,经常有乘客坐错了车。我们也反映过,但没用人家不听”。因此,应统一编排公交线路和站点,让人一目了然。
  四是伊旗的汽车客运站、公交路线、以及康巴什汽车客运站、公交线路应与鄂尔多斯火车站有效衔接,方便旅客绿色出行,现在很不方便,康巴什因不设汽车站去外地的旅客还得去伊旗客运站乘车,很不方便。还有客运班车和公交车在旅游景区、饭店、购物等场所都应该设立站点,但有些地方设置的站点很远,如: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吉思汗陵旅游区的客运站点设在伊金霍洛镇,距离旅游区有4公里,外地客人下了客车还得打出租车去景区,极不方便,类似情况各个旗区都有,需要协调解决。
  五是旅游景区、公园、旅游接待户等公共场所缺乏蒙汉英文并列的牌示和语音电子导航解说系统;缺乏绿化廊道遮阳休闲区的建立,特别是在夏日游客在烈日下游览,游兴大减。如康巴什乌兰木伦湖石窟游览区就缺乏绿化廊道和休闲区。因此,应统一协调解决,更进一步完善。
  六是打造差异化的旅游品牌,推广旅游精品线路。如鄂托克前旗聘请北京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规划的“鄂尔多斯风景道,中国第一条风景道,穿越本色鄂尔多斯”品牌,就将紧临银川的水洞沟水库休闲度假旅游区、明长城、上海庙欢乐大草原、大汗行宫、鄂尔多斯文化旅游村、大沙头生态文化旅游区、敖勒召其镇、巴彦希泊日草原、延安民院城川纪念馆、宥州古城、鄂尔多斯沙漠大峡谷等旅游区—乌审旗巴图湾—榆林市;和敖勒召其镇—乌审旗—伊金霍洛旗—康巴什—东胜—准旗晋陕蒙黄河大峡谷(北京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规划)等沿线所有景区、景点都列为鄂尔多斯风景道长期规划之中,分期打造。但是需要统一协调,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如:鄂尔多斯沙漠大峡谷、萨拉乌素同属一条河,应统一改称“鄂尔多斯沙漠大峡谷”,申报的地质公园,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水利风景区也应统一,以免给外界和游客造成不必要的误解。
  七是大力推广旅游从业者诚实守信经营。一些旅游景区、景点、宾馆、饭店、旅游接待户、出租车司机等旅游经营者收费价格过高,使游客怨声载道,来了一次再不想来第二次,产生的负面影响非常大,很不聚集人气。
  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是组建鄂尔多斯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以国家推进“一路一带”建设为契机,与乌海、巴彦淖尔、包头、呼和浩特等城市以及周边的山西、陕西、宁夏等周边城市对接,共同编制好“十三五”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区域规划,层层落实责任、形成旗区、部门全力以赴,齐抓共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是打造精品文化旅游线路。围绕鄂尔多斯地处呼包银榆中心位置的优势,以西部帝王陵(黄帝陵、秦始皇陵、成吉思汗陵、西夏王陵、统万城)等历史遗迹为主线,深入挖掘蒙古文化、草原文化、伊斯兰文化、农耕文化、民族文化精髓,共同将丝路文化精品线路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三是以游客需求为导向,丰富旅游文化产品,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和“商、养、学、闲、情、奇”文化旅游要素,开发文化旅游地产、会展、演艺、健身、休闲、度假、温泉、洗浴、养生养老、医疗保健(如:蒙古族五疗法)、教育研学旅游、工业旅游、乡村及农牧家旅游、红色旅游(开展传统教育、弘扬民族精神),深度开发自驾车、露营地、房车、游艇、竞技表演竞赛等新型旅游业态。如康巴什幼儿园组织幼儿去博物馆、生态园、消防队参观就是一项很好的接受教育活动;鄂尔多斯机场和康巴什举办的“旅游集市活动”受到市民热捧;鄂尔多斯民族歌舞剧团在旅游旺季与景区饭店合作在鄂尔多斯大剧院上演的大型舞剧《森吉德玛》,令游客赞誉。
  四是定期举办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在鄂尔多斯已成名的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有,各地举办的那达慕大会、成吉思汗文化旅游周、库布其、大沙头赛车节、大汗行宫的百堆篝火晚会,东胜、康巴什每年夏、冬季举办的各类文化旅游节庆等活动,吸引四面八方游客前来旅游观光。因此,应大力推广,启动举办各类文化旅游节庆活动部门联动机制,对于不思进取,怕举办节庆活动担责,不敢担当的干部坚决从领导岗位上调整下来,让那些敢担当、善担当的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事实上,只要各部门齐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办不成的事。鄂尔多斯多年来的发展,多年来举办的各类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已有了很成功的经验,没有发生各类安全事故,并使鄂尔多斯这颗璀璨明珠更加亮丽。
  五是创造良好的文化旅游发展环境,全面提高文化旅游服务质量。文化旅游企业及从业者,以及全社会都要树立诚信经营、安全经营、文明经营理念、确保每一位旅游者来的高兴,走的欢乐。各相关部门要认真负责,加强监管,建立健全征信系统,对不遵纪守法、宰客、乱收费、吃拿卡要,以及游客不文明等行为要依法依规予以处理并记录在案,向社会公布,消灭在萌芽状态,有必要在全国率先组建一支文化旅游警察队伍。
  六是扶持并大力开发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的文化旅游商品以及绿色无公害食品。制定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优惠政策,生产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文化性旅游商品和绿色无公害食品;不断扩大鄂尔多斯的知名度、美誉度。如准格尔旗大汉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国瓷及文化旅游纪念瓷器被国务院作为西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的国礼赠送给西藏各族同胞;鄂前旗可汗苏力迪乳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系列奶产品,被自治区认定为著名商品,以及鄂前旗生产的炒米,畅销周边省区市。
  七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继续不遗余力地抓住国家“一路一带”建设和基础设施向中西部倾斜,以及自治区实施“十个全覆盖”机遇,争取铁路、公路、民用航空、轮渡等更多项目在“十三五”期间在鄂尔多斯落地建设,并与周边省区市深入开展区域文化旅游协作,争取包头市—鄂尔多斯市—西安市—海口市&高铁项目在“十三五”初开工建设;争取青岛—太原—榆林—鄂尔多斯鄂托克前旗—银川市&高铁项目早日列项开工;争取银川市—乌海市—鄂尔多斯市城际铁路,银川市—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乌审旗陶利—榆林市城际铁路列入彼此规划,早日开工建设。公路争取国道242线,以及银川经鄂前旗、乌审旗陶利至榆林高速公路尽快建设,加快省区出口公路以及乡村道路建设,早日实现互联互通,让人们真正走上康庄大道。适时开工建设鄂尔多斯机场三期,以及旗区通勤机场建设,黄河、萨拉乌素河等河流轮渡建设。实现公路、铁路、航空无缝对接,联合运输,以及各类车站、公交站点、文化旅游标牌标识等设施的统一建设,实现无缝对接全覆盖,满足人们绿色出行、低碳出行的需求。
  八是组建鄂尔多斯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文化旅游联盟、文化旅游等行业协会并与各省区市有效对接,大力推广智慧文化旅游,方便旅游者网购、网游,并要提供各种便捷、实惠、安全等各项优质的服务,实现一机在手,畅游全球。
  九是不断创新宣传促销方式。通过制作微电影、文化旅游宣传片、利用宣传图册书刊、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文化旅游”、微信、微博、App、在线预订、在线解说等新媒体大力推广。并在周边省区、市签订互相宣传合作协议,做到各种主要媒体相互宣传,逐渐扩大到全国全球宣传,使鄂尔多斯这颗璀璨明珠成为吸引四面八方游客的最佳目的地。(鄂前旗文化旅游广电局 郭永生)
来源:鄂托克前旗文明网&&&&责任编辑:孙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鄂尔多斯电业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