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2016年怎么存钱最划算和银行贷款修路,哪个划算

400 Bad request
Your browser sent an invalid request.“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解读
我的图书馆
“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解读
“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解读
类别: 作者:曲禅&[] 日期: 17:39:35  按 ← → 方向键翻页
编者按:“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是我国发展公路交通的筹融资手段而非公路建设的目的,公路建设的目的是为国民经济和地区发展服好务,为各行各业发展搭好舞台和通道,为老百姓出行提供便利。
  “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是国人皆知的我国公路建设与运营管理政策,是在中国所有公路收费站可以看到的宣传标语,也是中国受质疑最多、谴责最多、不理解时间最长的政策。  “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源于1981年,源于广东省,源于国道107广深线东莞中堂大桥全国首个路桥收费站。该大桥由香港商人霍英东等人投资,首开“以桥养路,以路养路”之先河。  1984年,国务院第54次常委会正式决议,实施“贷款修路、收费还贷”。  1988年,交通部、财政部、国家物价局根据《公路管理条例》,联合发布了《贷款修建高等级公路和大型公路桥梁、隧道收取车辆通行费规定》,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收费公路管理条例》正式实施。  公路收费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为何从1984年至今28年时间,“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一直不被国人接受、认可,非议之声此起彼伏,要求停止收费,取消收费公路政策之声一浪高过一浪?  依笔者拙见,“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的确有不合理之处,有关政府还贷公路与经营性公路政策的差异就极为不合理,有杀贫济富之嫌,这是导致该政策遭受谴责、不被接受的政策原因或先天因素。  其次,先斩后奏、由《规定》到《条例》经历了长达20年的时间,《条例》中仍存在许多不合理、不科学、不符合实际,对重大疑难问题采取回避态度。如收费期限终结尚未还清的贷款如何处理?收费职工如何安置?后期公路养护费用由谁承担等等,结果导致收费期限届满或提前终止收费的公路,尚未还清的贷款无人清偿,只好由其他收费公路承担或者干脆继续收费,超期收费,直至贷款还清。撤站后的收费职工无人接管,结果只能压到其他收费公路头上。撤站后的公路养护费用无人承担,地方政府就借新建公路征地拆迁、使用地方道路运输材料之机,大肆向公路建设单位索要补偿款、赔偿款、赞助款、摊派费、募捐款,搞的地方公路建设与运营管理单位苦不堪言。  第三,地方政府配套资本金不到位,迫使企业过量使用贷款。这一现象被中央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治理领导小组称为地方政府“空手套白狼”;国家审计署在多次审计报告中也明确披露了地方政府项目资本金不到位问题,但从来没人理会。  第四,地方政府及其省级财政、物价、交通部门在确定高速公路通行费收费标准时,忘记了省级政府项目资本金(约占项目总投资24%)没有到位的事实;没有考虑由于国家土地政策、征地拆迁政策、货币政策、物价持续上涨等原因造成的公路普遍超概算,超概算所用的资金全部来自银行贷款;没有考虑公路运营初期收入少、支出大,收入根本不能满足支付利息的需要,日常运营支出、公路大中修支出、收费站改扩建支出、治超站点建设支出、收费系统升级改造支出、还本支出等等大量的支出还是来源于银行贷款。公路建设项目和运营管理过程实际使用的贷款达到了项目总概算投资的110%甚至更多,而确定收费标准和收费年限时仅按照概算总投资的65%计算清偿贷款本息,45%的贷款本息不于理睬,收费标准不包含此贷款,造成收费期无法还清贷款利息,资本金不到位该怎么办,没有法律和制度依据,先天不足导致后天发育不良,就责怪后天没养好、没管好,上级的责任推到下级,公路企业总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也不敢说,说出来没人听、没人信。  贷款银行不管政府怎么批复,政府不给资本金更好。贷款越多,利息收入越大。按期还本付息是贷款企业必须遵守的法则,少付一分也不行,迟付一天也不答应,违规者按信用不良论处,所有银行将对不按期还本付息单位亮起红灯,停止继续贷款,更严重者将提前收回贷款本息。政府还贷公路企业时时处于被亮红灯,天天遭受停止贷款的威胁。没有贷款,该类企业就没有生存的希望。  第五,“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本身就是地方替中央分忧,企业替政府背负,政府为人民修路的大好政策,利国家、利地方、利人民,可惜我们宣传不到位,致使对该政策的误读误解在全国不断蔓延。抵制该政策成了全国人民的共识,有关部门不解释、不说明,国务院某些部委个别司局级领导不知实情却随意发表超出自己职权范围的表态、做出根本无法兑现的承诺,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一些根本不懂收费公路政策、法规,不了解公路建设与运营管理实际,不清楚公路的属性与规律,不结合中国国情、省情、路情实际的所谓专家、学者、教授、媒体记者火上加油,胡点乱评,总以美国收费公路数量少,收费低为参照抨击中国收费公路,却不知道美国收费公路90%是联邦政府投资,只有10%是银行贷款,而中国只有11%是政府投资,89%是银行贷款,两者根本没有可比性。  这些言论严重误导广大群众对收费公路的认识,诱导全社会走入收费公路认识误区后不能自拔,达到了谬论重复千遍就成为真理的效果。  第六,部分收费公路管理人员自律意识差,做出了有违政策、法规的事情,授人以柄,通过社会各界质询不能自圆其说。  笔者是收费公路职工中的一员,自认为对收费公路政策了解较多,理解相对要多一些,就毛遂自荐,当一回“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的解读员。  一、为什么要修路?为什么要修高速公路?  大家知道,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修路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生产生活中行的需要。据统计,公路承担着全社会75%的货物运输量和90%的旅客运输量。公路是铁路、水路、民航运输的前提条件和后续保障,后三者承担的运输量必有公路的贡献。没有公路,铁路、水路、民航无法独立完成运输任务。也就是说,行离不开公路。公路是全社会的基础设施,也是公益设施,是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发展前进之腿,是全社会人流、物流的基本通道,是所有百姓都离不开的平台。且必须先有腿、先有通道、先有平台,社会各项活动,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才能正常进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公路之国民经济的先行官,所以必须修公路,先修公路,后谋生产、生活、发展、享受。  中国在建国初期的1949年,仅有公路8.07万公里,铺有路面的只占40%,到1959年全国公路里程50万公里,1978年为89万公里,公路密度低,通达程度差,公路等级低,通行能力差,严重制约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影响对内搞活,阻碍国民经济和地区经济发展,必须加快修建公路。  历史欠账多,社会需求大,对外开放引进外资急迫,国家又拿不出数以几万亿计的资金搞公路建设,“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较好地解决了国家资金短缺,无钱修路,社会需求急迫,必须修路的矛盾,这一政策能被国家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说明其合理性和必要性。  修高速公路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从改革开放起,中国经济列车以每年两位数的增速向前飞奔,公路作为这一列车的轨道,必须加长、加宽、平坦、踏实才能驼起国民经济列车,支撑其飞奔。高速公路正是加宽、平坦、结实的国民经济轨道。沪宁高速、西宝高速、西铜高速四车道变八车道,正是难以满足飞速增长的车流量需求才进行的,各地开展的公路改扩建、收费站改扩建、服务区改扩建等等,均属此理。公路,要至少满足未来20年的运输需求,所以必须有提前量。多修高速公路就是加长跑道的需要。  此外,由于公路属于社会公益事业,是为全社会各行各业服务的服务行业,修公路在推动内需方面作用巨大,修公路能促进地方经济和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发展、修公路对抢险救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修公路对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全球经济危机方面功劳卓著。修公路不仅是前提和保障,也是推动和促进,是一把双刃剑,有双向作用力,所以必须修公路,而且必须修等级高、里程长、通达性好、安全、舒适的高速公路。  二、修公路为什么要贷款  前已述及,由于历史欠账多,社会需求量大且急迫,国家和地方财政又拿不出数以几万亿计的资金修公路,只好用别人的钱,用未来的钱。  先给大家算个帐。全国公路通车里程1978年为89万公里,没有高速公路,2011年为389.4万公路,其中高速公路7.4万公里,农村公路345万公里,干线公路46万公里。公路的寿命一般为20年左右,也就是说,1978年前形成的89万公里基本上全部重修了,或加宽、或重铺路面、重铺路基、加固桥梁、隧道,这些都得重新花钱,但并不增加公路里程,沪宁高速、西宝高速四车道改八车道,投资巨大,却不增加公路里程,像这种改扩建、大修、水毁抢修工程非常多,每年投资也特别大,暂按平均每省每年支出50亿元估算,33年31个省区共需资金51150亿元。高速公路每公里按5000万元,需37000亿元,干线公路每公里按300万元,需13800亿元,农村公路每公里按20万元,需6900亿元,以上四笔合计108850亿元。若加上公路养护人员的工资、办公经费(按总投资20%计算),共需资金130620万亿元,这并不是全部。  数以十三万亿元计的公路建设与养护资金需求靠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投资,简直不敢想象。靠捐款?靠赞助?无异于白日做梦。  要多修路、快修路、修好路,要提前享受交通的便利、快捷、舒适、安全,不再忍受交通拥堵,弯急坡大,事故频发,提心吊胆上路,承受有去无回的巨大心理压力,贷款修路就成为我们必然的选择。  三、为什么要收费?  既然修路必须用贷款,用贷款就得偿还本金,还得支付利息。那拿什么钱还本付息呢?只能依靠车辆通行费。公路收费权质押是取得贷款的前提条件,按时足额还本付息是贷款时对银行做出的承诺,且有贷款合同、担保合同、质押合同等一系列经济法律文书做担保,甚至有政府相关部门以规费收入为贷款兜底的承诺,银行才会放心的为公路建设贷款。这就表明,不收费就无法获得贷款资金,就不能修路,不修路人们的出行条件就无法改善。  收费是获得贷款的前提,是贷款修路的前提,修路是改善人们出行条件的前提,改善出行条件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衣食住行需要的前提。  四、为什么要收那么高?  为什么要收那么高?因为财政资金投入太少,不足总投资11%,贷款资金使用太多,已超过总投资89%。要在有限的收费期还清贷款本息,就得收那么高。事实上,若按公路投资成本和贷款实际使用量计算,收费标准会更高。据了解,陕西省修建的沪陕高速每公里建造成本和估算车流量为0.83元(这里贷款只按总投资150亿元的65%即97.5亿元计算,实际资本金只到为18.93亿元,使用贷款131.07亿元,少计算贷款33.57亿元,占计算贷款的34.4%,据此估算成本应为1.12元),最后经过听证会讨论,确定的收费标准为0.6元每车公里,每车公里少收的0.52元不知靠什么来补偿?拿什么还银行贷款本息?公路投资数额巨大,每公里已超过5000万元(平原微丘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山岭重丘区、双向六车道、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每公里投资已超过10000万元。  新中国成立后,每年新增公路6.3万公里(年),改革开放后,每年新增公路通车里程9.4万公里(年),年,全国新增高速公路3217.4公里,仅高速公路年均投资为1608.7亿元。社会上质疑的“全国处处都有收费站、时时都在收费”正能表明处处都在搞公路建设、条条公路都使用了贷款资金,时时都要偿还贷款本息。还能表明,全国各地同时搞公路建设、同时使用贷款资金、同时收取通行费、同时增加老百姓负担,让老百姓感到收费太高,引起老百姓的不满,在宏观控制、稳步推进、综合平衡方面考虑有不周不到之处。  五、为什么要收那么久?  为什么要收那么久?需要建设的公路里程那么长,需要资金那么多,贷款量那么大,如果不收那么久,缩短一半时间,通行费收费标准至少需提高1.5—2倍,缩短三分之一时间,通行费标准需提高1—1.5倍,这样大家更承受不了。  按目前通行费标准和收费期限,中西部地区许多政府还贷高速公路在收费期限内仍不能按期还本付息,原因就是地方政府应该拨付的资本金没有到位、公路超概算投资,公路通车运营初期通行费收入少支出大、公路大中修等四方面因素,过量使用贷款资金。国家连续十多次上调贷款利息,利息支出已远非贷款之初的水平,支付利息还得使用贷款资金;归还贷款本金仍需使用贷款资金。项目贷款年限与收费年限不匹配,项目许多支出无法取得项目贷款,便大量使用流动资金贷款,造成企业贷款换手率极高,工作量极大、风险极大,一旦一笔贷款换手失败,就可能影响整个贷款的换手。  贷款资金已成了公路企业必须依赖的资金鸦片,一旦没有,生不如死!  通行费收入变成了公路企业贷款银行必须依靠的资金食粮,一旦缺粮,必死无疑!  “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是我国发展公路交通的筹融资手段而非公路建设的目的,公路建设的目的是为国民经济和地区发展服好务,为各行各业发展搭好舞台和通道,为老百姓出行提供便利。  所以说:贷款修路,是向全社会提供畅捷交通,收费还贷,是为政府化解资金难题。  愿笔者的解读能得到全社会对收费公路政策的了解、理解、谅解和支持。 
[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揭秘平安银行不良贷款经营术: “修路”建平台+批量撮合|平安银行|资产管理|不良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去年以来,为应对不良挑战,多家上市银行在全行层面,或提出特殊资产专业化经营,或成立特殊资产管理事业部,这是不良处置领域的新变化。2016年12月,总行启动组织架构调整,在精简掉13个总行一级部门的同时,增设特殊资产管理事业部,专职经营、清收、处置不良贷款。“我来(总行)几个月,过去传统的通过资产管理公司卖包等不良处置方式,我都没有再做过了。”谈及不良贷款处置,平安银行行长助理姚贵平近期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独家专访时表示。“一定是用经营的概念去对待这些特殊资产”。此前,姚贵平担任平安银行深圳分行行长,因提出“打渔论”和“吸毒论”等风控经验闻名业内,他曾提出“支行破产”的经营思路,要求分支行“风险自担、自负盈亏”。“不良贷款不等于不良资产。不良贷款是对于银行而言出现的,不良资产是对于贷款企业,由于企业现金流不够导致无法偿付本息,从而出现不良贷款。但是企业资产还在那里,不等于说是不良资产。”姚贵平说。经营而非处置对于不良贷款处置,银行的传统做法是清收或卖给AMC。“过去的(不良贷款)很多是清收处置,这种概念是不对的,(要实现)由清收到经营的转变。”姚贵平说。在他看来,“不良贷款在某种程度上,风险更小。已经是不良了还能有多大风险呢?如果经济处于上行周期,资产价值就会提升。从这样的角度去认识、看待不良贷款,就是特殊资产。”所以,“一定是用经营的概念去对待这些特殊资产”,其路径是,首先分析是不良资产还是特殊资产;其次,对特殊资产不仅仅作清收,而是经营;再次,将过去点对点、由下到上的处置方式改为由总行集约处理。不良处置理念中,前行长杨凯生提出的“冰棍理论”为业内所熟知,意思是“处置不良资产就像卖冰棍。冰棍在手里时间长了,就融化了,不良资产也是如此。如果不能赶快处置,时间长了,就只剩下一根儿木棒了。”进一步,从经营而不是处置的角度,姚贵平提出三种特殊资产经营“理论”。包括:“苹果理论”——指的是一筐苹果中,把坏苹果择出来,卖掉好苹果;即烂资产提取,好资产包装优化。“小鸡理论”——指的是不要着急卖掉小鸡,而待其养大再卖掉;即资产处置静待时机,根据经济周期伺机而动;“根雕理论”——指的是根雕比树根材料更能卖个好价钱,即精雕细琢,提升特殊资产的价值。按照专业、经营、集约的原则,平安银行特殊资产事业部实行条线化垂直管理,下辖三个部门——综合部、法律事务部和经营部,在全国设置了四个区域中心,包括50个团队,总人数达390多人。在此情况下,平安银行特殊资产处置进展迅速。平安银行财报显示,今年一季度收回不良资产总额23.94亿元、同比增长111.86%,不良资产收回额中90%为现金收回,其余为以物抵债等方式收回。截至一季度末,不良贷款率为1.74%,与上年末持平。特殊资产“三多三少”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分化和融资环境变化,部分二三线城市的中小房地产项目曾遭遇资金链断裂,造成对银行贷款违约。2015年末,由于短贷长用引发资金链断裂,成都某公司对平安银行形成涉房类问题资产。这笔不良贷款形成近两年后,债权债务关系复杂,抵押土地被多轮查封,实际控制人持股50%且和小股东管理上存在摩擦。按传统诉讼执行办法推进项目进展极其缓慢,若通过司法途径拍卖,则承建方工程款债权及税费均优先于银行债权,拍卖后存在本息损失风险。不过,抵押土地所处位置具备商业开发价值,平安银行决定对其进行撮合式债权转让,在继续推进诉讼的前提下,以并购为引入前提,分组对接不同收购方,最终实现包含罚息、复利在内债权全额回收,前期垫付诉讼费、执行费也全部由债权买方承担,清收费用为0。“其实,实际控制人自我重整意愿强烈。我们以公证强制执行为推进手段,避开股东纠纷、抵押物定价等风险因素,最终通过‘撮合式’债权转让&”平安银行特殊资产管理事业部王帅表示,针对有价值、有核心竞争力的资产,借用咨询公司等有效渠道,全球寻找有意投资方,将问题资产包装成优质资产,全额收回实现效益最大化。成都某公司的案例不是孤例。在具体操作上,姚贵平提出特殊资产要“三多三少”:多做撮合、多做盘活、多利用平台,少做协议抵债、少做协议抵债返售、少做好坏搭配出售。如:对特殊资产不进行清收,而是撮合该资产的买方、卖方交易,减少买进卖出流通环节中的税收和道德风险;将特殊资产由原来简单的线下拍卖转变为在市场上公开售卖,包括在淘宝上挂单。其中,对企业按“产品、企业老板的人品、押品”进行分类,对接已开发的20多项特殊资产金融产品。“我们把人品分为几种类型:有钱没还款意愿的、没钱没还款意愿的、有钱有还款意愿的、没钱有还款意愿的。处理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姚贵平笑称。“过去,我们很多银行不修路就拉着人家跑,现在,我只‘修路’——利用平安综合金融的优势,在集团内、外搭建交易平台促进撮合,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模型等系统匹配卖家和买家。这种集约处理体现为平台、批量。”姚贵平说。银行业不良贷款率经过长达四年的增加后,近期终于有放缓的迹象。根据银监会公布的数据,2017年第一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74%,较去年末持平;关注类贷款占比3.77%,连续两个季度下降。“从银行自身来讲,整体上资产质量已经比较稳定,但并不是所有的银行都是如此,”姚贵平坦陈,少迁徙不良贷款,通过特殊资产经营,多消化、多回收,多有利润做核销,把这三个管控住,不良贷款会下降。“不良贷款要计提100%的拨备,假设回收100万元回来,就能减少100万元的拨备,增加100万元的利润,同时下降100万元的不良贷款。”
热门推荐APP专享数学建模 贷款修路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数学建模 贷款修路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4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揭秘平安银行不良贷款经营术:“修路”建平台+批量撮合 _ 东方财富网
揭秘平安银行不良贷款经营术:“修路”建平台+批量撮合
21世纪经济报道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在具体操作上,姚贵平提出特殊资产要“三多三少”:多做撮合、多做盘活、多利用平台,少做协议抵债、少做协议抵债返售、少做好坏搭配出售。
  在具体操作上,姚贵平提出特殊资产要“三多三少”:多做撮合、多做盘活、多利用平台,少做协议抵债、少做协议抵债返售、少做好坏搭配出售。  去年以来,为应对不良挑战,多家上市银行在全行层面,或提出特殊资产专业化经营,或成立特殊资产管理事业部,这是不良处置领域的新变化。  2016年12月,平安银行总行启动组织架构调整,在精简掉13个总行一级部门的同时,增设特殊资产管理事业部,专职经营、清收、处置不良贷款。  “我来(总行)几个月,过去传统的通过资产管理公司卖包等不良处置方式,我都没有再做过了。”谈及不良贷款处置,平安银行行长助理姚贵平近期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独家专访时表示。“一定是用经营的概念去对待这些特殊资产”。  此前,姚贵平担任平安银行深圳分行行长,因提出“打渔论”和“吸毒论”等风控经验闻名业内,他曾提出“支行破产”的经营思路,要求分支行“风险自担、自负盈亏”。  “不良贷款不等于不良资产。不良贷款是对于银行而言出现的,不良资产是对于贷款企业,由于企业现金流不够导致无法偿付本息,从而出现不良贷款。但是企业资产还在那里,不等于说是不良资产。”姚贵平说。  经营而非处置  对于不良贷款处置,银行的传统做法是清收或卖给AMC.  “过去的(不良贷款)很多是清收处置,这种概念是不对的,(要实现)由清收到经营的转变。”姚贵平说。  在他看来,“不良贷款在某种程度上,风险更小。已经是不良了还能有多大风险呢?如果经济处于上行周期,资产价值就会提升。从这样的角度去认识、看待不良贷款,就是特殊资产。”所以,“一定是用经营的概念去对待这些特殊资产”,其路径是,首先分析是不良资产还是特殊资产;其次,对特殊资产不仅仅作清收,而是经营;再次,将过去点对点、由下到上的处置方式改为由总行集约处理。  不良处置理念中,前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提出的“冰棍理论”为业内所熟知,意思是“处置不良资产就像卖冰棍。冰棍在手里时间长了,就融化了,不良资产也是如此。如果不能赶快处置,时间长了,就只剩下一根儿木棒了。”  进一步,从经营而不是处置的角度,姚贵平提出三种特殊资产经营“理论”。  包括:“苹果理论”——指的是一筐苹果中,把坏苹果择出来,卖掉好苹果;即烂资产提取,好资产包装优化。“小鸡理论”——指的是不要着急卖掉小鸡,而待其养大再卖掉;即资产处置静待时机,根据经济周期伺机而动;“根雕理论”——指的是根雕比树根材料更能卖个好价钱,即精雕细琢,提升特殊资产的价值。  按照专业、经营、集约的原则,平安银行特殊资产事业部实行条线化垂直管理,下辖三个部门——综合部、法律事务部和经营部,在全国设置了四个区域中心,包括50个团队,总人数达390多人。  在此情况下,平安银行特殊资产处置进展迅速。平安银行财报显示,今年一季度收回不良资产总额23.94亿元、同比增长111.86%,不良资产收回额中90%为现金收回,其余为以物抵债等方式收回。截至一季度末,不良贷款率为1.74%,与上年末持平。  特殊资产“三多三少”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分化和融资环境变化,部分二三线城市的中小房地产项目曾遭遇资金链断裂,造成对银行贷款违约。  2015年末,由于短贷长用引发资金链断裂,成都某公司对平安银行形成涉房类问题资产。这笔不良贷款形成近两年后,债权债务关系复杂,抵押土地被多轮查封,实际控制人持股50%且和小股东管理上存在摩擦。按传统诉讼执行办法推进项目进展极其缓慢,若通过司法途径拍卖,则承建方工程款债权及税费均优先于银行债权,拍卖后存在本息损失风险。  不过,抵押土地所处位置具备商业开发价值,平安银行决定对其进行撮合式债权转让,在继续推进诉讼的前提下,以并购为引入前提,分组对接不同收购方,最终实现包含罚息、复利在内债权全额回收,前期垫付诉讼费、执行费也全部由债权买方承担,清收费用为0.  “其实,实际控制人自我重整意愿强烈。我们以公证强制执行为推进手段,避开股东纠纷、抵押物定价等风险因素,最终通过‘撮合式’债权转让”平安银行特殊资产管理事业部王帅表示,针对有价值、有核心竞争力的资产,借用咨询公司等有效渠道,全球寻找有意投资方,将问题资产包装成优质资产,全额收回实现效益最大化。  成都某公司的案例不是孤例。在具体操作上,姚贵平提出特殊资产要“三多三少”:多做撮合、多做盘活、多利用平台,少做协议抵债、少做协议抵债返售、少做好坏搭配出售。  如:对特殊资产不进行清收,而是撮合该资产的买方、卖方交易,减少买进卖出流通环节中的税收和道德风险;将特殊资产由原来简单的线下拍卖转变为在市场上公开售卖,包括在淘宝上挂单。  其中,对企业按“产品、企业老板的人品、押品”进行分类,对接已开发的20多项特殊资产金融产品。“我们把人品分为几种类型:有钱没还款意愿的、没钱没还款意愿的、有钱有还款意愿的、没钱有还款意愿的。处理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姚贵平笑称。  “过去,我们很多银行不修路就拉着人家跑,现在,我只‘修路’——利用平安综合金融的优势,在集团内、外搭建交易平台促进撮合,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模型等系统匹配卖家和买家。这种集约处理体现为平台、批量。”姚贵平说。  银行业不良贷款率经过长达四年的增加后,近期终于有放缓的迹象。根据银监会公布的数据,2017年第一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74%,较去年末持平;关注类贷款占比3.77%,连续两个季度下降。  “从银行自身来讲,整体上资产质量已经比较稳定,但并不是所有的银行都是如此,”姚贵平坦陈,少迁徙不良贷款,通过特殊资产经营,多消化、多回收,多有利润做核销,把这三个管控住,不良贷款会下降。“不良贷款要计提100%的拨备,假设回收100万元回来,就能减少100万元的拨备,增加100万元的利润,同时下降100万元的不良贷款。”
(原标题:揭秘平安银行不良贷款经营术: “修路”建平台+批量撮合)
(责任编辑:DF318)
[热门]&&&[关注]&&&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理财存钱最划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