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储银行蓝俊,现在剑灵金德俊在哪里里?

邮储银行会在 2016 年上市吗?目前进行到哪一步了?如果上市成功对邮储银行有着怎样的益处?-石投金融
下载客户端
三步轻松贷款,贷款利率低
邮储银行会在 2016 年上市吗?目前进行到哪一步了?如果上市成功对邮储银行有着怎样的益处?
外媒:中国邮储银行上市传闻引关注 IPO或超阿里巴巴传说邮储银行在2014年就开始筹备上市,目前进行到哪一步了?上市对扎根三农的邮储银行有哪些益处?
匿名用户 |
分类:经营贷
浏览次数:377
常见类似问题
回答共有15条
日,邮储银行成功完成H股上市,正式登陆国际资本市场。此次IPO集资总额达576.27亿港元(74亿美元),成为继阿里巴巴2014年在美上市之后,两年来全球最大体量的IPO。 内地媒体对此事的报道多是说,邮储银行的投资者名单很牛啊,比如财新这篇:独… 显示全部 日,邮储银行成功完成H股上市,正式登陆国际资本市场。此次IPO集资总额达576.27亿港元(74亿美元),成为继阿里巴巴2014年在美上市之后,两年来全球最大体量的IPO。内地媒体对此事的报道多是说,邮储银行的投资者名单很牛啊,比如财新这篇:独家|索罗斯认购邮储银行但是这些消息miss掉其背后的一个现象是基石投资(Cornerstone Investing)——就是公司上市前,一些大的投资者已经入了欲上市公司的很大一部分股份了。这个现象在国企赴港IPO中挺常见的,因为这样,这些国企在境外上市一般就没问题了。而且雪梨酱猜,资本方可能也能借着上市捞一笔……这回邮储银行上市,六名基石投资者合共认购总值57亿美元的股票,约占这次IPO的77.02%。纽约时报对邮储银行IPO一事的标题就直接是:I.P.O. for Postal Savings Bank of China Gets Help From Beijing( 的页面 ) 当然双方这么说背后都有自己的议程设置,但只看一方的报道或评论,还是很容易会miss the whole picture的。 以上。 有兴趣的朋友欢迎私信讨论~
Sherry Zhang
回答于日 00:00
今天上市了 http://mp./s?__biz=MjM5MjE1NTk0Mg==&mid=&idx=1&sn=e259b0bea32fbb483c788&chksm=beab552b0c1b62175cbd460e66b775feda4bbb330a901e62&mpshare=1&scene=1&srcid=0928LfrpeY2jS6Y3lULEj2VT&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wechat_redirect 显示全部 今天上市了http://mp./s?__biz=MjM5MjE1NTk0Mg==&mid=&idx=1&sn=e259b0bea32fbb483c788&chksm=beab552b0c1b62175cbd460e66b775feda4bbb330a901e62&mpshare=1&scene=1&srcid=0928LfrpeY2jS6Y3lULEj2VT&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wechat_redirect
duoladuoladuola
回答于日 00:00
9月14号港股已经上市,望采纳 显示全部 9月14号港股已经上市,望采纳
回答于日 00:00
几年前还在某会计师事务所就给邮储做过上市审计,当时还是保密项目;券商、律所也都请了。后来不知是时机不成熟还是高管出事什么的,这事情就放了几年了。 当年的感觉是,邮储网点真多!确实有邮政和銀行分家、确权的问题。不过我当时主要做的是信贷业务这… 显示全部 几年前还在某会计师事务所就给邮储做过上市审计,当时还是保密项目;券商、律所也都请了。后来不知是时机不成熟还是高管出事什么的,这事情就放了几年了。当年的感觉是,邮储网点真多!确实有邮政和銀行分家、确权的问题。不过我当时主要做的是信贷业务这块,他们存款很充足,丝毫不担心存贷比这一困扰各个银行的问题,还会从其他银行买贷款。不知道现在的情况如何。上市时机的话,不仅要看企业的准备,也要看市场,看各大监管部门什么时候给亮绿灯。邮储这个体量,估计也得是国务院层面决定的。邮储的银行业务确实水平不是很顶尖,略有点“人傻钱多”的感觉。但毕竟钱多,估计还是有发展潜力吧。
回答于日 00:00
目测上市时间:2016年7月(对应猴年马月)。 利益相关:former employee of PSBC。 玩笑话一下~好了,下面认真了。 其实邮储很早就筹备上市了。之所以前些年一直没上,很大原因源于2012年行长陶礼明贪腐案。触碰到了“高管三年内无重大变动”的上市条件。 … 显示全部 目测上市时间:2016年7月(对应猴年马月)。利益相关:former employee of PSBC。玩笑话一下~好了,下面认真了。其实邮储很早就筹备上市了。之所以前些年一直没上,很大原因源于2012年行长陶礼明贪腐案。触碰到了“高管三年内无重大变动”的上市条件。今年以来,不断有新闻传出邮储在引入战略投资者。以三年的工作经验,结合当前的经济形势以及国情而言,我认为,邮储的上市,目前有如下问题函待解决:1、国有股份转让以及转让多少比例的问题;国企改革中的蛋疼点在于“国有”。而邮储目前全资股东是中国邮政。邮政旗下三个板块具有上市资质:电信、EMS和邮储银行。电信已在邮电分家的时候独立出去。而EMS已经上市闯关失败,而且据我对快递行业的了解而言,EMS对上顺丰、申通、圆通等等,可以说丧失国有垄断地位后,在竞争上毫无优势。据我了解,目前该板块处于亏损状态。邮储银行目前而言,可以是邮政系利润贡献最大的功臣,弥补了中国邮政其他板块的亏损。就这点而言,中国邮政愿意出让多少股份,目前尚在和战投扯皮中。2、关于上市的必要性许多企业选择上市,最重要的目的还在于融资。但这个功能,对于存贷比奇低的邮储而言,资金完全不缺。甚至在13年钱荒那会,邮储和国开行是作为整个市场的资金供给者来稳定市场的。所以,以融资而言,邮储上市并非十分必要,更多的只是顺了国企改革的这股潮流。3、上市操作的复杂性一方面,体现在股权结构属于国有。另一方面,业务的独立性,这点体现在邮储银行与中国邮政及旗下子公司的关联交易十分频繁,比如存款很大一部分在依赖邮政分局以及代办储蓄所。虽然邮储银行一直想独立出来,但效果不甚明显。最直接的例子莫过于:邮储银行的网点,仍是挨着中国邮政!手机码字有点累…晚点看情况补充…
回答于日 00:00
邮储大概是中国唯一一家不公布年度业绩报表的商业银行,距离IPO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浅谈邮储的定位问题: 1作为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目前在业务层面可以说毫无竞争力。其最大特色在于网点比宇宙行还多,在如今这个移动互联时代很难说究竟是优势还是包袱… 显示全部 邮储大概是中国唯一一家不公布年度业绩报表的商业银行,距离IPO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浅谈邮储的定位问题:1作为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目前在业务层面可以说毫无竞争力。其最大特色在于网点比宇宙行还多,在如今这个移动互联时代很难说究竟是优势还是包袱。所谓的服务“三农”,这也是农行的打出旗帜,另外别忘了农村信用社。2与邮政系统的关系如何划定。邮储的人员都是邮政出身,网点依赖邮政,行政受邮政管,资本金来源也是邮政,其利润也归邮政所有,可以说是邮政集团的摇钱树。这个利益分配问题亟须解决。【在邮政集团的几大业务中,普遍邮政(函件、报刊、邮票)业务是亏损的,物流速递(EMS)每况愈下,证券保险基金刚刚起步,邮储银行是最大的赢利点。】3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主要高管都是邮政系统出身,其经营银行的水平不容乐观(你能想象邮政局局长当银行行长吗?)。薪酬待遇市场化程度不高,吸引不到业内优秀的业务和中层管理人员。===============================上市成功的好处1去邮政化,成为自主运营的商业银行。2市场化,成为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商业银行。股权激励、引进高素质人才等手段成为可能。3大量补充资本金。===============================作为一个当初差点就去邮政系统工作的人,衷心祝福邮政集团能完成转型,成为日本邮政一样的世界500强顶尖企业。
回答于日 00:00
邮储银行2007年才和邮政系统分割,相对独立,也只是相对独立。 现实中可以发现大量的邮政银行的网点是与邮政网点重合的,一个简单的问题,一个营业网点如何划分产权归属?上市了总不至于资产有多少都不清楚吧!不动产只是一个方面,人员的复用才是问题,这… 显示全部 邮储银行2007年才和邮政系统分割,相对独立,也只是相对独立。现实中可以发现大量的邮政银行的网点是与邮政网点重合的,一个简单的问题,一个营业网点如何划分产权归属?上市了总不至于资产有多少都不清楚吧!不动产只是一个方面,人员的复用才是问题,这个更不好划分。邮政储蓄银行其实很早就在筹备上市了,不过由于利益相关得不到邮政集团和交通部的支持。剥离了邮政储蓄银行,邮政集团几乎没有优质资产和业务了,作为国家公共服务是没有影响,作为体系内的人,没有钱哪里有福利?虽然上市的大方向早就定了,可是还是难免的拖延和扯皮。2014年貌似是真的启动了,从国开四大行招聘了不少有上市操作经验的高管和人员,开始认真的筹备上市工作了。只是到目前为止,邮政储蓄银行大的行政决策和采购花销似乎还是由邮政集团说了算的,可见还没有到职权切分的那一步。可以说任重道远的很啊!不过从农行上市的经验来看,邮政储蓄银行2016年上市是可期的,这个基本上是政治任务,不可能完成不了。目前主要还有一些大问题要解决,比如上市需要的一大笔钱不知道是财政部、汇金公司还是邮政集团出呢?另外就是邮政集团还是控股大股东吗?这里有一个与邮政系统如何切分的问题,能完全切得开吗?不能完全切的开怎么办啊?还有如何引入战略投资者的问题?需不需要还是他说,信用背书却是必须的。还有一个以储蓄和汇兑为主的邮政储蓄银行如何给自己的招股说明书画大饼啊?利润从哪里来啊?三农金融市场规模多大啊?信贷怎么做呢?互联网金融冲击肿么办?与农行和信用社如何竞争?上市的好处吗!对上市企业来说,上市可以大幅的提升现有邮政储蓄银行的管理规范和治理效能,可以有效剥离不良资产,获得巨额活动资金,跳跃式提升市场竞争力。你看农行上市,之前不是一样都说三道四的吗?上了市,貌似还不错啊。不过邮政系统出身决定了邮政储蓄银行没有足够的金融血统,在一行三会那里也不是亲生儿子,能够发展的多好确实不好臆测。只能说无论公司治理还是市场发展,肯定是比现在强很多,现在的起点实在是太低了。上面基本回答了题主的问题。另外补充一点,本届政府任内,国企改革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可以释放巨大的改革红利。只是有一点。邮政储蓄银行几乎是最后一个没有上市的央管国企了,另外一个铁总要上市还早呢。上一次中石油上市压垮了股市,不知道这次如何呢?
回答于日 00:00
两年前,本人写过一篇邮储银行的分析,现在这些问题依旧存在 日00:51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4.7万亿速度悖论 邮储银行改革七年之痒(图)] 本报记者 史进峰 北京报道 1月15-16日,出任中国邮储银行副行长五年后,吕家进初次以行长身… 显示全部 两年前,本人写过一篇邮储银行的分析,现在这些问题依旧存在日00:51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4.7万亿速度悖论 邮储银行改革七年之痒(图)]本报记者 史进峰 北京报道  1月15-16日,出任中国邮储银行副行长五年后,吕家进初次以行长身份亮相2013年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以及邮储银行年度工作会议,他用略带河南口音的普通话,喊出了毫不动摇地“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口号。  对于这家拥有4.7万亿资产规模、3.8万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中国银行中国银行(601988)_股吧3.83+0.030.79% 民生银行民生银行(600016)_股吧8.76+0.010.11%营业网点,号称中国第六大银行的机构而言,在历经2012年股份制改造以及前任行长陶礼明风波后,新行长的口号振奋人心。  “坚持用加快发展来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这是吕家进率领邮储银行走出阴霾的“隆中对”,在中国银行业纷纷准备告别速度情结和规模冲动的今天,这个策略多少有点与众不同。  2013年恰是银监会批准邮储银行开业7年之际,距离国务院《邮政体制改革方案》已有8年之久。2012年陶礼明案的爆发,已经隐隐折射出钟情速度的危险性。  本报记者获得数据显示,年,邮储银行存款规模从1.3万亿跃升至3.9万亿;贷款更是从0一跃至2012年6月末的7521亿元,公司净利润从2007年底的6.5亿元跃至2011年底的231.2亿元,5年扩张了35倍。  过去7年,在邮政体制改革的统一框架中,邮储银行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公司治理结构趋向完善,“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速度之下,险象环生。  “过去几年邮储银行大规模进入资产业务,合规和操作风险突出,案件频频发生。”1月24日,一位监管人士对本报记者四句话概括了邮政金融改革难点:公司治理存在明显缺陷,管理体制尚未理顺,资本金补充渠道窄、压力大,信贷业务风险隐患突出。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1月16日银监会副主席蔡锷生参加邮储银行2013年工作会时,如是总结过去7年的改革之路。  在蔡锷生对邮储银行未来提出的5点要求中,确立清晰的发展思路以及“加强风险管控,运用"底线思维",亦可见监管机构之期许。  定位之惑:不甘于小贷银行  1月15日,出席邮储银行2013年会的还有一位重量级嘉宾,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另有来自货币政策司、金融市场司以及金融稳定局的多位央行中层官员。  刘士余对邮储银行提出三大期许,其中之一便是希望其能“坚持城乡小贷方向、坚持零售商业银行”的定位;而蔡锷生的五点要求中,首要一条也是要“确立清晰的发展战略,坚持服务"三农"、服务社区、服务小微企业的定位不动摇”。  这也是过去几年邮储银行的路径。先是2006年、2007年,银监会先后批准邮储银行开办定期存单小额质押贷款和小额贷款业务的试点,2008年开始,该行将小额贷款业务从七省试点推广至全国。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0月末,邮储银行小微企业贷款累计发放金额超过1.2万亿元,累计发放笔数超过1200万笔,累计服务超过680万人。同时,邮储银行中西部地区的小微企业贷款累计发放近5000亿元,约占其小微企业贷款总量的40%,区域集中度较高。  2010年底邮储小额贷款发放突破千亿之时,时任副行长的吕家进对外表示,早在2004年,邮储就已开始关注尤努斯及孟加拉乡村银行,此后又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进行了交流,认定小额贷款市场潜力巨大,竞  争相对薄弱。同时,客户分散、风险也相对分散,与邮储银行的机构、人员能力匹配性较好;遂将该业务确立为邮储银行战略性业务。  “邮储银行3.8万多个网点中,70%以上分布在县及县以下地区,同时拥有超过2万名的农村小额贷款业务信贷员,因而有着服务"三农"的天然优势。”1月24日,邮储银行西部分行一位人士表示,以其农户联保贷款、商户联保贷款等产品为例,农户贷款上限一般为5万元,商户贷款上限一般为10万元,这是一片空白地带。  只不过,拥有巨大资金优势的邮储银行并不甘心于做一家小贷银行和零售银行。随着银监会对其贷款业务许可的逐步放开,邮储银行试图进入批发类信贷领域。近年来,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铁公基等项目中,不乏邮储的身影。  2008年,银监会允许邮储银行开办对公业务,但在业务开展初期,由于客户资源以及对公业务人员稀缺,邮储只能以信贷资产转让、信贷资产置换、银团贷款的方式参与到市场广袤的批发业务领域。  “邮储一开始资产置换做得很凶。”国开行一位人士表示,邮储第一步就是向国开行取经,在银团贷款、联合贷款和委托贷款领域双方都有合作。  以2008年6月国开行与邮储湖南分行签署的合作协议为例,根据协议,2008年-2011年,国开行湖南分行将选择300亿元的存量和增量贷款与邮储开展全面业务合作。  2009年下半年后,在监管机构严厉的信贷额度管控之下,国有大行和股份行向城商行等中小金融机构转让贷款的现象增加,邮储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仅2009年4月,邮储与民生银行签订的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合作协议,双方在银团贷款及信贷资产转让业务计划合作额度就高达300亿元。  只不过,随着2010年底银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通知》,信贷资产转让的“虚火”被堵。上述国开行人士说,“银监会严禁拆分贷款和双卖断的方式,对信贷资产转让市场起到了规范的作用,此后,各家银行优质的资产不愿意转让,劣质资产邮储也不愿意接。”  然而,在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雨后春笋般崛起的时代,邮储银行各地富有进取精神的分行显然希望能在银政合作当中分得一杯羹。于是,邮储银行推出了专项融资服务,适用于信用评级高的国家级涉农公用企业和公用工程,专项用于农村能源、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对于优质项目,一般商业银行下浮10%,但邮储银行有时能提供更加优惠的利率。”上述开行人士介绍,在区县级平台争夺中,邮储优势很明显,只不过,按照批发业务准入原则,并非所有的省分行都可以进入相关领域,省一级分行进入的则更少一些。  进入2010年后,在云南省二级公路专项融资、深圳市基础设施建设、重庆“两翼”地区等领域均能看到邮储的身影。  盈利模式失衡:资产业务短板  “邮储贷款业务起步晚,信贷队伍一直处于建设过程中。”一位熟知邮储银行的同业人士介绍道,但这几年邮储在批发业务方面的积极表现令同业瞩目,尤其是2011年10月,与国开行并肩,且单独拿出400亿资金援助处于困境的铁道部时,市场更见识到了邮储银行的雄心。  因而,进入2012年,在银监会监管四部有关邮储银行下一步监管重点中,省以下开办公司贷款以及平台贷款风险均在监管关注视野之内。  “各地分行的进取精神很大。”1月14日,邮储西部某省分行谈到批发业务时如是说,雄厚的负债业务,19%左右的存贷比,既是邮储的优势,也是邮储的短板,这块短板对应的就是并不发达的资产业务。  银监会内部数据显示,邮储拥有雄厚的负债优势,截至2012年6月末,各项存款余额43462.8亿元,较年初增长10.9%。其中储蓄存款38211.9亿元,占比87.9%,市场占有率9.92%,在同业中居第四位;2008年后发展起来的公司存款为5214亿元,占比12%。  相较而言,资产业务失衡的问题不容忽视。尽管近年来信贷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但截至2012年6月末,各项贷款7521亿元,而该行独特的资产结构也颇为有趣。  截至2012年6月末,该行4万亿资产结构中,与贷款业务相关的个人贷款、公司贷款、专项融资占比分别为9.7%、5.6%和8.3%,三者相加不足34%,与此同时,该行又是资金市场的主要资金拆出方,债券投资、存放同业款项、票据贴现和买入返售占比分别高达23.4%、22.4%、6.2%和1.3%,四者相加将近资产结构的六成。  而在7521亿贷款结构中,小微企业贷款仍然是该行的主导性资产业务,小企业贷款和小额贷款占比分别为9.5%和17.9%,经过多年在批发类信贷领域的努力,批发类信贷占比已高达24.2%。  然而,两类业务模式在理念和流程上的巨大差异,以邮储银行现有的风控和管理能力,能否驾驭则要打上一个问号。  一位熟知邮储的资深银行家告诉记者,中小企业的特点是业务需求复杂,风险控制要求高,这适合采取公司业务的模式,加强风险成本控制;而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单笔业务金额较小,与之对应的是银行人力成本和操作成本较大,需要采取个人业务的模式。“要做好中小企业业务,必须走出第三条路将两种业务模式融合,推出一种兼顾优势、避免缺陷的创新业务盈利模式。”  尽管截至2012年6月末,邮储银行不良贷款仅为33亿元,贷款不良率0.44%,但不良增加显著,不良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10.1亿元,小额贷款不良率2.28%,较年初增加0.45个百分点。  “下一步监管工作重点之一就是防范新业务风险,包括省以下开办公司贷款、票据业务、理财业务和信用卡业务风险等。”上述监管人士告诉记者。  公司治理之痛:理顺银邮关系  1月15-16日邮储银行年度工作会议上,来自央行和银监会的两位负责人都不约而同提到了公司治理。刘士余表示,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邮储要向管理要效益,加强内控建设,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按照“资本充足、内控严密、治理规范、效益良好”的要求,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建设;而蔡锷生更一语点到邮储公司治理的关键,即搞好邮银合作。  尽管近三年来,邮储集团不断追加资本金,使得邮储银行资本金跃上了700亿元的规模,但较低的资本充足率仍然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原因。银监会也多次发文,要求邮储银行进一步加强资本充足率管理。银监会开出的方子是,“推进股份制改造,引进战略投资者”。  然而,邮政集团在人事和业务方面强大的控制力,却多被内外诟病。更有外界指责邮储银行管理层不懂业务。  “近两年,引进战投的工作进展并不是很明显。”一位曾给邮储内部授课的专家提供过几个建议,一是邮储银行要积极开展业务创造利润,通过自身积累将一部分利润转化为资本金;二是引进战略投资者,上市融资;三是提议争取外汇储备注资。  从公司治理角度,邮储集团与邮储银行、总行与分支机构错综复杂的关系也亟需理顺,按照吕家进的提法,未来仍然要积极支持代理金融发展,继续毫不动摇地坚持“自营+代理”模式,加大支持邮政代理金融的力度,要加强邮银协调配合。  然而现实中,邮储3.8万个网点当中遍布全国的代理网点,仍旧是公司治理难题。  据内部人士介绍,目前根据网点储蓄余额的归属和办理业务的差异化需要,邮储总行将分支行分类一类支行、二类支行,其他则为代理网点,其中一类支行的人财物全部划归邮储银行,办理全部银行业务;二类支行的现有储蓄余额以及网点大部分人员则留在邮政局,继续代理邮储、会对、中间业务等基础金融业务,少数人划归邮储银行,办理公司业务和信贷业务等新开办的业务;而其余的邮储银行代理营业网点,则由邮政局代理银行继续办理储蓄、会对等基础性金融业务,代理网点的人员、资产归属邮政局。  长期以来形成的邮储银行自营机构和邮政局代理网点并存的经营管理模式,恰是近年来邮储屡屡发生管理问题的原发地之一。  “一是代理网点人员数量少,业务素质低,安全防范措施也不到位,同时代理网点多头管理,增加了管理成本,降低了管理效率。”上述内部人士介绍,两类机构在产权归属、收益分配上打架现象时有发生。  因此,上述监管人士也建议,要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严格规范二类支行和代理网点,继续推进二类支行改革,“二类支行起码不得开办资产业务和对公业务,这是底线之一”。
回答于日 00:00
现在各家财经专栏都在提到这周就要IPO,预计快的话九月份就要上市,据说是今年全球最大股票发行,未来当然会越来越好,不过银行内部也越来越更多正规化,目前国内最大的零售银行就要浮出水面了!!!加油 显示全部 现在各家财经专栏都在提到这周就要IPO,预计快的话九月份就要上市,据说是今年全球最大股票发行,未来当然会越来越好,不过银行内部也越来越更多正规化,目前国内最大的零售银行就要浮出水面了!!!加油
回答于日 00:00
作为邮储人,身在其中更加了解,07年才出生的小孩,要走到IPO路还很长,其中历史遗留的问题很多,难度觉不亚于方面的四大行上市。但是邮储这样的全国性银行,上市属于政治任务,这点也和当年四大行一样。所以问题关键并不是我们要发展到什么样,而是需要我… 显示全部 作为邮储人,身在其中更加了解,07年才出生的小孩,要走到IPO路还很长,其中历史遗留的问题很多,难度觉不亚于方面的四大行上市。但是邮储这样的全国性银行,上市属于政治任务,这点也和当年四大行一样。所以问题关键并不是我们要发展到什么样,而是需要我们什么时候上市。上与不上就是老大一句话的事。
回答于日 00:00
几年前还在某会计师事务所就给邮储做过上市审计,当时还是保密项目;券商、律所也都请了。后来不知是时机不成熟还是高管出事什么的,这事情就放了几年了。当年的感觉是,邮储网点真多!确实有邮政和銀行分家、确权的问题。不过我当时主要做的是信贷业务这块… 显示全部 几年前还在某会计师事务所就给邮储做过上市审计,当时还是保密项目;券商、律所也都请了。后来不知是时机不成熟还是高管出事什么的,这事情就放了几年了。当年的感觉是,邮储网点真多!确实有邮政和銀行分家、确权的问题。不过我当时主要做的是信贷业务这块,他们存款很充足,丝毫不担心存贷比这一困扰各个银行的问题,还会从其他银行买贷款。不知道现在的情况如何。上市时机的话,不仅要看企业的准备,也要看市场,看各大监管部门什么时候给亮绿灯。邮储这个体量,估计也得是国务院层面决定的。邮储的银行业务确实水平不是很顶尖,略有点“人傻钱多”的感觉。但毕竟钱多,估计还是有发展潜力吧。
回答于日 00:00
邮储银行2007年才和邮政系统分割,相对独立,也只是相对独立。现实中可以发现大量的邮政银行的网点是与邮政网点重合的,一个简单的问题,一个营业网点如何划分产权归属?上市了总不至于资产有多少都不清楚吧!不动产只是一个方面,人员的复用才是问题,这个… 显示全部 邮储银行2007年才和邮政系统分割,相对独立,也只是相对独立。现实中可以发现大量的邮政银行的网点是与邮政网点重合的,一个简单的问题,一个营业网点如何划分产权归属?上市了总不至于资产有多少都不清楚吧!不动产只是一个方面,人员的复用才是问题,这个更不好划分。邮政储蓄银行其实很早就在筹备上市了,不过由于利益相关得不到邮政集团和交通部的支持。剥离了邮政储蓄银行,邮政集团几乎没有优质资产和业务了,作为国家公共服务是没有影响,作为体系内的人,没有钱哪里有福利?虽然上市的大方向早就定了,可是还是难免的拖延和扯皮。2014年貌似是真的启动了,从国开四大行招聘了不少有上市操作经验的高管和人员,开始认真的筹备上市工作了。只是到目前为止,邮政储蓄银行大的行政决策和采购花销似乎还是由邮政集团说了算的,可见还没有到职权切分的那一步。可以说任重道远的很啊!不过从农行上市的经验来看,邮政储蓄银行2016年上市是可期的,这个基本上是政治任务,不可能完成不了。目前主要还有一些大问题要解决,比如上市需要的一大笔钱不知道是财政部、汇金公司还是邮政集团出呢?另外就是邮政集团还是控股大股东吗?这里有一个与邮政系统如何切分的问题,能完全切得开吗?不能完全切的开怎么办啊?还有如何引入战略投资者的问题?需不需要还是他说,信用背书却是必须的。还有一个以储蓄和汇兑为主的邮政储蓄银行如何给自己的招股说明书画大饼啊?利润从哪里来啊?三农金融市场规模多大啊?信贷怎么做呢?互联网金融冲击肿么办?与农行和信用社如何竞争?上市的好处吗!对上市企业来说,上市可以大幅的提升现有邮政储蓄银行的管理规范和治理效能,可以有效剥离不良资产,获得巨额活动资金,跳跃式提升市场竞争力。你看农行上市,之前不是一样都说三道四的吗?上了市,貌似还不错啊。不过邮政系统出身决定了邮政储蓄银行没有足够的金融血统,在一行三会那里也不是亲生儿子,能够发展的多好确实不好臆测。只能说无论公司治理还是市场发展,肯定是比现在强很多,现在的起点实在是太低了。上面基本回答了题主的问题。另外补充一点,本届政府任内,国企改革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可以释放巨大的改革红利。只是有一点。邮政储蓄银行几乎是最后一个没有上市的央管国企了,另外一个铁总要上市还早呢。上一次中石油上市压垮了股市,不知道这次如何呢?
回答于日 00:00
邮储大概是中国唯一一家不公布年度业绩报表的商业银行,距离IPO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浅谈邮储的定位问题:1作为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目前在业务层面可以说毫无竞争力。其最大特色在于网点比宇宙行还多,在如今这个移动互联时代很难说究竟是优势还是包袱。… 显示全部 邮储大概是中国唯一一家不公布年度业绩报表的商业银行,距离IPO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浅谈邮储的定位问题:1作为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目前在业务层面可以说毫无竞争力。其最大特色在于网点比宇宙行还多,在如今这个移动互联时代很难说究竟是优势还是包袱。所谓的服务“三农”,这也是农行的打出旗帜,另外别忘了农村信用社。2与邮政系统的关系如何划定。邮储的人员都是邮政出身,网点依赖邮政,行政受邮政管,资本金来源也是邮政,其利润也归邮政所有,可以说是邮政集团的摇钱树。这个利益分配问题亟须解决。【在邮政集团的几大业务中,普遍邮政(函件、报刊、邮票)业务是亏损的,物流速递(EMS)每况愈下,证券保险基金刚刚起步,邮储银行是最大的赢利点。】3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主要高管都是邮政系统出身,其经营银行的水平不容乐观(你能想象邮政局局长当银行行长吗?)。薪酬待遇市场化程度不高,吸引不到业内优秀的业务和中层管理人员。===============================上市成功的好处1去邮政化,成为自主运营的商业银行。2市场化,成为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商业银行。股权激励、引进高素质人才等手段成为可能。3大量补充资本金。===============================作为一个当初差点就去邮政系统工作的人,衷心祝福邮政集团能完成转型,成为日本邮政一样的世界500强顶尖企业。
回答于日 00:00
目测上市时间:2016年7月(对应猴年马月)。利益相关:former employee of PSBC。玩笑话一下~好了,下面认真了。其实邮储很早就筹备上市了。之所以前些年一直没上,很大原因源于2012年行长陶礼明贪腐案。触碰到了“高管三年内无重大变动”的上市条件。今年… 显示全部 目测上市时间:2016年7月(对应猴年马月)。利益相关:former employee of PSBC。玩笑话一下~好了,下面认真了。其实邮储很早就筹备上市了。之所以前些年一直没上,很大原因源于2012年行长陶礼明贪腐案。触碰到了“高管三年内无重大变动”的上市条件。今年以来,不断有新闻传出邮储在引入战略投资者。以三年的工作经验,结合当前的经济形势以及国情而言,我认为,邮储的上市,目前有如下问题函待解决:1、国有股份转让以及转让多少比例的问题;国企改革中的蛋疼点在于“国有”。而邮储目前全资股东是中国邮政。邮政旗下三个板块具有上市资质:电信、EMS和邮储银行。电信已在邮电分家的时候独立出去。而EMS已经上市闯关失败,而且据我对快递行业的了解而言,EMS对上顺丰、申通、圆通等等,可以说丧失国有垄断地位后,在竞争上毫无优势。据我了解,目前该板块处于亏损状态。邮储银行目前而言,可以是邮政系利润贡献最大的功臣,弥补了中国邮政其他板块的亏损。就这点而言,中国邮政愿意出让多少股份,目前尚在和战投扯皮中。2、关于上市的必要性许多企业选择上市,最重要的目的还在于融资。但这个功能,对于存贷比奇低的邮储而言,资金完全不缺。甚至在13年钱荒那会,邮储和国开行是作为整个市场的资金供给者来稳定市场的。所以,以融资而言,邮储上市并非十分必要,更多的只是顺了国企改革的这股潮流。3、上市操作的复杂性一方面,体现在股权结构属于国有。另一方面,业务的独立性,这点体现在邮储银行与中国邮政及旗下子公司的关联交易十分频繁,比如存款很大一部分在依赖邮政分局以及代办储蓄所。虽然邮储银行一直想独立出来,但效果不甚明显。最直接的例子莫过于:邮储银行的网点,仍是挨着中国邮政!手机码字有点累…晚点看情况补充…
回答于日 00:00
两年前,本人写过一篇邮储银行的分析,现在这些问题依旧存在日00:51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4.7万亿速度悖论 邮储银行改革七年之痒(图)]本报记者 史进峰 北京报道 1月15-16日,出任中国邮储银行副行长五年后,吕家进初次以行长身份亮… 显示全部 两年前,本人写过一篇邮储银行的分析,现在这些问题依旧存在日00:51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4.7万亿速度悖论 邮储银行改革七年之痒(图)]本报记者 史进峰 北京报道  1月15-16日,出任中国邮储银行副行长五年后,吕家进初次以行长身份亮相2013年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以及邮储银行年度工作会议,他用略带河南口音的普通话,喊出了毫不动摇地“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口号。  对于这家拥有4.7万亿资产规模、3.8万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中国银行中国银行(601988)_股吧3.83+0.030.79% 民生银行民生银行(600016)_股吧8.76+0.010.11%营业网点,号称中国第六大银行的机构而言,在历经2012年股份制改造以及前任行长陶礼明风波后,新行长的口号振奋人心。  “坚持用加快发展来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这是吕家进率领邮储银行走出阴霾的“隆中对”,在中国银行业纷纷准备告别速度情结和规模冲动的今天,这个策略多少有点与众不同。  2013年恰是银监会批准邮储银行开业7年之际,距离国务院《邮政体制改革方案》已有8年之久。2012年陶礼明案的爆发,已经隐隐折射出钟情速度的危险性。  本报记者获得数据显示,年,邮储银行存款规模从1.3万亿跃升至3.9万亿;贷款更是从0一跃至2012年6月末的7521亿元,公司净利润从2007年底的6.5亿元跃至2011年底的231.2亿元,5年扩张了35倍。  过去7年,在邮政体制改革的统一框架中,邮储银行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公司治理结构趋向完善,“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速度之下,险象环生。  “过去几年邮储银行大规模进入资产业务,合规和操作风险突出,案件频频发生。”1月24日,一位监管人士对本报记者四句话概括了邮政金融改革难点:公司治理存在明显缺陷,管理体制尚未理顺,资本金补充渠道窄、压力大,信贷业务风险隐患突出。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1月16日银监会副主席蔡锷生参加邮储银行2013年工作会时,如是总结过去7年的改革之路。  在蔡锷生对邮储银行未来提出的5点要求中,确立清晰的发展思路以及“加强风险管控,运用"底线思维",亦可见监管机构之期许。  定位之惑:不甘于小贷银行  1月15日,出席邮储银行2013年会的还有一位重量级嘉宾,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另有来自货币政策司、金融市场司以及金融稳定局的多位央行中层官员。  刘士余对邮储银行提出三大期许,其中之一便是希望其能“坚持城乡小贷方向、坚持零售商业银行”的定位;而蔡锷生的五点要求中,首要一条也是要“确立清晰的发展战略,坚持服务"三农"、服务社区、服务小微企业的定位不动摇”。  这也是过去几年邮储银行的路径。先是2006年、2007年,银监会先后批准邮储银行开办定期存单小额质押贷款和小额贷款业务的试点,2008年开始,该行将小额贷款业务从七省试点推广至全国。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0月末,邮储银行小微企业贷款累计发放金额超过1.2万亿元,累计发放笔数超过1200万笔,累计服务超过680万人。同时,邮储银行中西部地区的小微企业贷款累计发放近5000亿元,约占其小微企业贷款总量的40%,区域集中度较高。  2010年底邮储小额贷款发放突破千亿之时,时任副行长的吕家进对外表示,早在2004年,邮储就已开始关注尤努斯及孟加拉乡村银行,此后又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进行了交流,认定小额贷款市场潜力巨大,竞  争相对薄弱。同时,客户分散、风险也相对分散,与邮储银行的机构、人员能力匹配性较好;遂将该业务确立为邮储银行战略性业务。  “邮储银行3.8万多个网点中,70%以上分布在县及县以下地区,同时拥有超过2万名的农村小额贷款业务信贷员,因而有着服务"三农"的天然优势。”1月24日,邮储银行西部分行一位人士表示,以其农户联保贷款、商户联保贷款等产品为例,农户贷款上限一般为5万元,商户贷款上限一般为10万元,这是一片空白地带。  只不过,拥有巨大资金优势的邮储银行并不甘心于做一家小贷银行和零售银行。随着银监会对其贷款业务许可的逐步放开,邮储银行试图进入批发类信贷领域。近年来,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铁公基等项目中,不乏邮储的身影。  2008年,银监会允许邮储银行开办对公业务,但在业务开展初期,由于客户资源以及对公业务人员稀缺,邮储只能以信贷资产转让、信贷资产置换、银团贷款的方式参与到市场广袤的批发业务领域。  “邮储一开始资产置换做得很凶。”国开行一位人士表示,邮储第一步就是向国开行取经,在银团贷款、联合贷款和委托贷款领域双方都有合作。  以2008年6月国开行与邮储湖南分行签署的合作协议为例,根据协议,2008年-2011年,国开行湖南分行将选择300亿元的存量和增量贷款与邮储开展全面业务合作。  2009年下半年后,在监管机构严厉的信贷额度管控之下,国有大行和股份行向城商行等中小金融机构转让贷款的现象增加,邮储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仅2009年4月,邮储与民生银行签订的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合作协议,双方在银团贷款及信贷资产转让业务计划合作额度就高达300亿元。  只不过,随着2010年底银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通知》,信贷资产转让的“虚火”被堵。上述国开行人士说,“银监会严禁拆分贷款和双卖断的方式,对信贷资产转让市场起到了规范的作用,此后,各家银行优质的资产不愿意转让,劣质资产邮储也不愿意接。”  然而,在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雨后春笋般崛起的时代,邮储银行各地富有进取精神的分行显然希望能在银政合作当中分得一杯羹。于是,邮储银行推出了专项融资服务,适用于信用评级高的国家级涉农公用企业和公用工程,专项用于农村能源、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对于优质项目,一般商业银行下浮10%,但邮储银行有时能提供更加优惠的利率。”上述开行人士介绍,在区县级平台争夺中,邮储优势很明显,只不过,按照批发业务准入原则,并非所有的省分行都可以进入相关领域,省一级分行进入的则更少一些。  进入2010年后,在云南省二级公路专项融资、深圳市基础设施建设、重庆“两翼”地区等领域均能看到邮储的身影。  盈利模式失衡:资产业务短板  “邮储贷款业务起步晚,信贷队伍一直处于建设过程中。”一位熟知邮储银行的同业人士介绍道,但这几年邮储在批发业务方面的积极表现令同业瞩目,尤其是2011年10月,与国开行并肩,且单独拿出400亿资金援助处于困境的铁道部时,市场更见识到了邮储银行的雄心。  因而,进入2012年,在银监会监管四部有关邮储银行下一步监管重点中,省以下开办公司贷款以及平台贷款风险均在监管关注视野之内。  “各地分行的进取精神很大。”1月14日,邮储西部某省分行谈到批发业务时如是说,雄厚的负债业务,19%左右的存贷比,既是邮储的优势,也是邮储的短板,这块短板对应的就是并不发达的资产业务。  银监会内部数据显示,邮储拥有雄厚的负债优势,截至2012年6月末,各项存款余额43462.8亿元,较年初增长10.9%。其中储蓄存款38211.9亿元,占比87.9%,市场占有率9.92%,在同业中居第四位;2008年后发展起来的公司存款为5214亿元,占比12%。  相较而言,资产业务失衡的问题不容忽视。尽管近年来信贷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但截至2012年6月末,各项贷款7521亿元,而该行独特的资产结构也颇为有趣。  截至2012年6月末,该行4万亿资产结构中,与贷款业务相关的个人贷款、公司贷款、专项融资占比分别为9.7%、5.6%和8.3%,三者相加不足34%,与此同时,该行又是资金市场的主要资金拆出方,债券投资、存放同业款项、票据贴现和买入返售占比分别高达23.4%、22.4%、6.2%和1.3%,四者相加将近资产结构的六成。  而在7521亿贷款结构中,小微企业贷款仍然是该行的主导性资产业务,小企业贷款和小额贷款占比分别为9.5%和17.9%,经过多年在批发类信贷领域的努力,批发类信贷占比已高达24.2%。  然而,两类业务模式在理念和流程上的巨大差异,以邮储银行现有的风控和管理能力,能否驾驭则要打上一个问号。  一位熟知邮储的资深银行家告诉记者,中小企业的特点是业务需求复杂,风险控制要求高,这适合采取公司业务的模式,加强风险成本控制;而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单笔业务金额较小,与之对应的是银行人力成本和操作成本较大,需要采取个人业务的模式。“要做好中小企业业务,必须走出第三条路将两种业务模式融合,推出一种兼顾优势、避免缺陷的创新业务盈利模式。”  尽管截至2012年6月末,邮储银行不良贷款仅为33亿元,贷款不良率0.44%,但不良增加显著,不良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10.1亿元,小额贷款不良率2.28%,较年初增加0.45个百分点。  “下一步监管工作重点之一就是防范新业务风险,包括省以下开办公司贷款、票据业务、理财业务和信用卡业务风险等。”上述监管人士告诉记者。  公司治理之痛:理顺银邮关系  1月15-16日邮储银行年度工作会议上,来自央行和银监会的两位负责人都不约而同提到了公司治理。刘士余表示,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邮储要向管理要效益,加强内控建设,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按照“资本充足、内控严密、治理规范、效益良好”的要求,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建设;而蔡锷生更一语点到邮储公司治理的关键,即搞好邮银合作。  尽管近三年来,邮储集团不断追加资本金,使得邮储银行资本金跃上了700亿元的规模,但较低的资本充足率仍然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原因。银监会也多次发文,要求邮储银行进一步加强资本充足率管理。银监会开出的方子是,“推进股份制改造,引进战略投资者”。  然而,邮政集团在人事和业务方面强大的控制力,却多被内外诟病。更有外界指责邮储银行管理层不懂业务。  “近两年,引进战投的工作进展并不是很明显。”一位曾给邮储内部授课的专家提供过几个建议,一是邮储银行要积极开展业务创造利润,通过自身积累将一部分利润转化为资本金;二是引进战略投资者,上市融资;三是提议争取外汇储备注资。  从公司治理角度,邮储集团与邮储银行、总行与分支机构错综复杂的关系也亟需理顺,按照吕家进的提法,未来仍然要积极支持代理金融发展,继续毫不动摇地坚持“自营+代理”模式,加大支持邮政代理金融的力度,要加强邮银协调配合。  然而现实中,邮储3.8万个网点当中遍布全国的代理网点,仍旧是公司治理难题。  据内部人士介绍,目前根据网点储蓄余额的归属和办理业务的差异化需要,邮储总行将分支行分类一类支行、二类支行,其他则为代理网点,其中一类支行的人财物全部划归邮储银行,办理全部银行业务;二类支行的现有储蓄余额以及网点大部分人员则留在邮政局,继续代理邮储、会对、中间业务等基础金融业务,少数人划归邮储银行,办理公司业务和信贷业务等新开办的业务;而其余的邮储银行代理营业网点,则由邮政局代理银行继续办理储蓄、会对等基础性金融业务,代理网点的人员、资产归属邮政局。  长期以来形成的邮储银行自营机构和邮政局代理网点并存的经营管理模式,恰是近年来邮储屡屡发生管理问题的原发地之一。  “一是代理网点人员数量少,业务素质低,安全防范措施也不到位,同时代理网点多头管理,增加了管理成本,降低了管理效率。”上述内部人士介绍,两类机构在产权归属、收益分配上打架现象时有发生。  因此,上述监管人士也建议,要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严格规范二类支行和代理网点,继续推进二类支行改革,“二类支行起码不得开办资产业务和对公业务,这是底线之一”。
回答于日 00:00
对以上回答还不满意?您可以想我们的的专家咨询您的问题
*此回答内容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供用户参考及研究用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
贷款相关计算器
大家都在问
热门银行贷款利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邮储银行网上银行 的文章

 

随机推荐